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重特大自然灾害分级标准

我国重特大自然灾害分级标准

我国重特大自然灾害分级标准
我国重特大自然灾害分级标准

我国重特大自然灾害分级标准

《国务院关于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试行)》中对自然灾害类的分级规定:

(一)水旱灾害

1. 特别重大水旱灾害包括:

(1)一个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或多个流域同时发生大洪水;

(2)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河段堤防发生决口;

(3)重点大型水库发生垮坝;

(4)洪水造成铁路繁忙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主要航道中断,48小时无法恢复通行;

(5)多个省(区、市)发生特大干旱;

(6)多个大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2. 重大水旱灾害包括:

(1)一个流域或其部分区域发生大洪水;

(2)大江大河干流一般河段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或出现重大险情;

(3)数省(区、市)多个市(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4)一般大中型水库发生垮坝或出现对下游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

(5)洪水造成铁路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航道通行中断,24小时无法恢复通行;

(6)数省(区、市)多个市(地)发生严重干旱,或一省(区、市)发生特大干旱;

(7)多个大城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大中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二)气象灾害

1. 特别重大气象灾害包括:

(1)特大暴雨、大雪、龙卷风、沙尘暴、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重要城市和50平方公里以上较大区域,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5000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2)1个或多个省(区、市)范围内将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或极强灾害性天气过程,并会造成特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3)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生的可能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2. 重大气象灾害包括:

(1)暴雨、冰雹、龙卷风、大雪、寒潮、沙尘暴、大风和台风等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2)对社会、经济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的高温、热浪、干热风、干旱、大雾、低温、霜冻、雷电、下击暴流、雪崩等气象灾害;

(3)因各种气象原因,造成机场、港口、国家高速公路网线路连续封闭12小时以上的。(三)地震灾害

1.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包括:

(1)造成300人以上死亡,直接经济损失占该省(区、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

(2)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7.0级以上地震。

2. 重大地震灾害包括:

(1)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

(2)发生在首都圈、长江三角洲等人口密集地区4.0级以上地震;

(3)发生在国内其他地区(含港澳台地区)5.0级以上地震;

(4)发生在周边国家6.5级以上、其他国家和地区7.0级以上地震(无人地区和海域除外);

(5)国内震级未达到上述标准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损失或严重影响的地震。

(四)地质灾害

1. 特别重大地质灾害包括:

(1)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

(2)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亿元以上的灾害险情;

(3)因地质灾害造成大江大河支流被阻断,严重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 重大地质灾害包括:

(1)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因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

(2)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

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灾害险情;

(3)造成铁路繁忙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线路、民航和航道中断,或严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地质灾害。

(五)海洋灾害

1. 特别重大海洋灾害包括:

(1)风暴潮、巨浪、海啸、赤潮、海冰等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5000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的海洋灾害;

(2)对沿海重要城市或者50平方公里以上较大区域经济、社会和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特别严重影响的海洋灾害。

2. 重大海洋灾害包括:

(1)风暴潮、巨浪、海啸、赤潮、海冰等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海洋灾害;

(2)对沿海经济、社会和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的海洋灾害;

(3)对大型海上工程设施等造成重大损坏,或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海洋灾害。(六)生物灾害

1. 特别重大生物灾害包括:

在2个以上省(区、市)病虫鼠草等有害生物暴发流行,或新传入我国的有害生物在2个以上省(区、市)内发生,或在1个省(区、市)内2个以上市(地)发生,对农业和林业造成巨大危害的生物灾害。

2. 重大生物灾害包括:

(1)因蝗虫、稻飞虱、水稻螟虫、小麦条锈病、草地螟、草原毛虫、松毛虫、杨树食叶害虫和蛀干类害虫等大面积成灾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生物灾害;

(2)新传入我国的有害生物发生、流生,对农业和林业生产等造成严重威胁的生物灾害。

(七)森林草原火灾

1. 特别重大森林草原火灾包括:

(1)受害森林面积超过1000公顷、火场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或受害草原面积8000公顷以上明火尚未扑灭的火灾;

(2)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重大影响和财产损失的森林火灾,造成10人以上死亡,或20

人以上伤亡的草原火灾;

(3)距重要军事目标和大型军工、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不足1公里的森林草原火灾;

(4)严重威胁或烧毁城镇、居民地、重要设施和原始森林的,或需要国家支援的森林草原火灾。

2. 重大森林草原火灾包括:

(1)连续燃烧超过72小时没有得到控制的森林火灾,或距我国界5公里以内的国外草原燃烧面积蔓延500公里以上,或连续燃烧120小时没有得到控制的草原火灾;

(2)受害森林面积超过300公顷以上、1000公顷以下或受害草原面积2000公顷以上、8000公顷以下的火灾;

(3)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的森林火灾,或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的草原火灾;

(4)威胁居民地、重要设施和原始森林,或位于省(区、市)交界地区,危险性较大的森林草原火灾;

(5)国外大面积火场距我国界或实际控制线5公里以内,并对我境内森林草原构成较大威胁的火灾。

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系统

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土地信息系统》课程设计设计名称: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系统 班级:土地资源管理121班 设计人员: 学号:113932140姓名:吾提克·克得艾里 学号:113932110 姓名:达尔曼·赛力克 指导教师:肖峰 成果编号:LIS- 113932140 113932110 设计时间: 报告成绩:批改时间/签名: 目录 前言 0 1、系统目标 (4) 2、技术思路 (4)

2.1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系统监测网点的布设—标准监测点的选择及其数量和分布6 2.2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基本功能 (7) 2.3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系统配套辅助软件 (8) 3、工作流程 (8) 3.1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系统的工作程序: (8) 3.2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建立工作流程如下: (10) 3.3功能模块 (11) 4、数据库 (14) 表1:[监测点信息表] (14) 表2:city [城市表] (16) 表3:城市主要自然灾害指标体系 (16) 表4:中国城市主要自然灾害指标强度分级 (17) 5、处理流程 (18) 6、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18) 7、学习心得 (20)

8、参考文献 (21)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对自然灾害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关注。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但自然灾害也是可以预防的。灾害发生后的救灾,损失远比事前预防要大得多。应急管理的重心正在从事后应急转向事前预警。加强应急管理预警工作建设是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工作重点。 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系统是作为有关自然灾害预警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处理和传播的计算机系统,它是传统学科(如土地科学与技术、地图学)与现代科学技术(如计算机科学等)相结合的产物,正在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处理自然灾害预警信息数据的新兴的交叉学科。随着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互联网和土地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之间的相互渗透,其新概念层出不穷、技术日新月异。 自然灾害信息系统数据主要是动态监测环境数据、日常所产生的社会变更数据、GPRS 定位监测的成果数据、与监测单位管理密切相关的数据、规划与现状数据等。这些数据可以分为空间与非空间两大类,其中的环境基础数据与各种背景地理信息在空间上都统一地理坐标为基础,环境基础数据伴有大量的相关属性信息。 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系统主要由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组成,主要功能包括信息汇集、信息服务、预警信息发布模块等。预警信息发布模块根据不同的预警等级,及时向各类预警对象发布预警信息。使接收预警区域人员根据灾害防御系统,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

中国近十年重大自然灾害

2010年 自2009年9月中旬,中国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气象干旱露头,10月下旬出现了大范围中等以上程度的气象干旱,至今仍持续6个月。由最先的贵州现已渐渐扩散到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干旱情况还在持续。 1月13日夜间开始,新疆塔城地区又出现降雪天气,预计16日至20日,还将出现一场以大风、强降温为主的天气过程,各地普遍有中雪,个别地区可达中到大量,山区可达暴量,同时有5-6级偏西风,风口风力10-11级,将严重影响道路交通运输。天气转晴后,塔城地区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零下30℃,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摄氏零下33℃至零下35℃。这是该地区60年一遇的连续暴雪严寒天气。 1月24日10点36分14秒(北京时间),在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万荣县交界(北纬35.50度,东经110.70度),发生(M)4.8级地震,震源深度12.0公里。太原无震感,西安等地有震感。 1月31日四川重庆交界5.0级地震 2月25日云南楚雄5.1级地震 3月6日:唐山市与滦县交界发生4.2级地震,北京有震感 3月4日:台湾高雄6.7级地震,大陆东南沿海省份有震感 3月20日,风沙天气带给中国一场巨大的沙尘暴,来自内蒙古干旱地区的沙尘蔓延数千公里抵达中国东部和南方地区。甚至扬尘天气还影响至台湾和日本。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属于浅源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4月9日北京天津唐山等地发生了四级左右地震 4月14日早晨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属于浅源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4月23日,新疆吐鲁番地区23日17时起,吐鲁番地区遭遇近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大风和沙尘天气,因风灾导致火灾和建筑物坍塌造成3人死亡,1人失踪。目前,吐鲁番地区鄯善县、托克逊县仍有8级大风。从23日开始遭遇30年不遇的强风袭击,吐鲁番市城区多处发生火灾,许多市政设施受到损毁。吐鲁番地区超过23000座设施农业大棚和45万亩葡萄受灾严重。 4月24日,敦煌、酒泉、张掖、民勤等13个观测站出现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其中民勤县19时10分能见度接近0米。12时许,自“93 5 5特大黑风暴”后17年来最大沙尘暴袭虐河西走廊,14时30分左右到达酒泉,16时左右到达张掖,19时25分民勤最大风力超过8级,能见度不到2米,汽车大灯全开只能照亮眼前3米左右的路面。据推测,黑风暴将于25日凌晨左右抵达华北地区,或将减弱至沙尘暴。 4月25日,台湾一条交通要道北二高七堵路段山崩,从空中鸟瞰,有大面积的崩坍。 4月26日10点59分台湾东部发生里氏6.6级地震,震央在台东外海190公里,深度20公里,全台有感。先岛群岛以南海域(经度123.7,纬度22.3),而美国地质勘测局报告称,台湾东南部26日发生里氏6.9级强烈地震。根据气象部门测报数据显示,这起地震震中是在兰屿地震侦测站东偏北的地方,地震深度20公里,其中台东成功出现最大震度是3.3,台北也明显感受得到这起地震。 4月26日13时40分左右,石家庄市区突然暗云压境,西部天空完全被昏黄暗红的云层笼罩,市区能见度霎时降低,有如黑夜即将降临。河北64县市今日午后遭遇8级大风袭击,其中邯郸市区一座大型铁塔倒地造成交通阻塞。石家庄市区能见度大幅降低,昼如黑夜,天空出现“红云”。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案湘教版选修

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学习目标定位] 1.能说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四大基本特点及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能在我国地图上指明我国灾害类型的空间分布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我国的三大自然灾害带及其主要灾害类型。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灾害种类多:世界上各种自然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分布,其中以①洪涝、②干旱和③地震的危害最大。 2.发生频率高: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出现较大的气象灾害④24.5次,⑤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3.分布范围广 西北、华北地区春秋多⑥干旱;东部季风区夏季多⑦暴雨和⑧洪涝灾害;东北和西南地区,冬春多⑨干旱,森林火灾也时有发生;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多地震;青藏高原多低温冻害和冰雪灾害;东南沿海多⑩台风、?风暴潮等。 4.地域差异大: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损失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生态系统脆弱,自然灾害类型多样,但?损失较小。 思考 1.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分别有哪些? 答案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2.我国自然灾害有哪些特点? 答案我国自然灾害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灾害种类多,二是发生频率高,三是分布范围广,四是地域差异大。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1.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我国自然灾害在时间上分布具有?周期性;在空间分布上,在自然灾害集中的地带往往形成自然灾害带。 2.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 自然灾害带主要自然灾害 沿海灾害带?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海水入侵、地震 沿江灾害带?暴雨、干旱、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 山前灾害带?地震、泥石流、滑坡、冰雹

事故分类及分级标准

事故分类及分级标准 一、事故分类: 事故按发生性质分为职工伤亡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生产事故、设备事故。 1、职工伤亡事故:职工工作时间在生产岗位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2、交通事故:指企业所属机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车辆损坏、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事故。 3、火灾事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火灾,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4、爆炸事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爆炸,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5、生产事故:由于违章指挥,或者违反工艺纪律、操作纪律和劳动纪律,造成停(减)产,以及跑、冒、漏、串物料的事故。 6、设备事故:由于设计、制造、安装、施工、使用、检维修、管理等原因造成机械设备、动力、电讯、仪表(器)、容器、管道等设备及建(构)筑物等损坏,造成损失或影响生产的事故。 事故分级 1、职工伤亡事故等级划分: 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 (1)轻微事故:①一次轻伤1至2人。②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以下(含本数,以下同) (2)一般事故:①一次轻伤3至10人。②一次重伤1至2人。③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至30万元以下。 (3)重大事故:①一次轻伤11人以上(含本数,以下同)。②一次重伤3至10人。③一次死亡1至2人。④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至100万元以下。 (4)特大事故:①一次重伤11人以上。②一次死亡3人以上。③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 2、交通事故等级划分: 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 (1)轻微事故:①一次轻伤1至2人。②一次事故财产: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 (2)一般事故:①一次重伤1至2人。②一次轻伤3人以上。③一次事故财产损失1000元至30000元。 (3)重大事故:①一次死亡1至2人。②一次重伤3至10人。③一次事

我国重特大自然灾害分级标准

我国重特大自然灾害分级标准 《国务院关于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试行)》中对自然灾害类的分级规定: (一)水旱灾害 1. 特别重大水旱灾害包括: (1)一个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或多个流域同时发生大洪水; (2)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河段堤防发生决口; (3)重点大型水库发生垮坝; (4)洪水造成铁路繁忙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主要航道中断,48小时无法恢复通行; (5)多个省(区、市)发生特大干旱; (6)多个大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2. 重大水旱灾害包括: (1)一个流域或其部分区域发生大洪水; (2)大江大河干流一般河段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或出现重大险情; (3)数省(区、市)多个市(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4)一般大中型水库发生垮坝或出现对下游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 (5)洪水造成铁路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航道通行中断,24小时无法恢复通行; (6)数省(区、市)多个市(地)发生严重干旱,或一省(区、市)发生特大干旱; (7)多个大城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大中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二)气象灾害 1. 特别重大气象灾害包括: (1)特大暴雨、大雪、龙卷风、沙尘暴、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重要城市和50平方公里以上较大区域,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5000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2)1个或多个省(区、市)范围内将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或极强灾害性天气过程,并会造成特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3)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生的可能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2. 重大气象灾害包括: (1)暴雨、冰雹、龙卷风、大雪、寒潮、沙尘暴、大风和台风等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2)对社会、经济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的高温、热浪、干热风、干旱、大雾、低温、霜冻、雷电、下击暴流、雪崩等气象灾害; (3)因各种气象原因,造成机场、港口、国家高速公路网线路连续封闭12小时以上的。(三)地震灾害 1.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包括: (1)造成300人以上死亡,直接经济损失占该省(区、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 (2)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7.0级以上地震。 2. 重大地震灾害包括: (1)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 (2)发生在首都圈、长江三角洲等人口密集地区4.0级以上地震; (3)发生在国内其他地区(含港澳台地区)5.0级以上地震; (4)发生在周边国家6.5级以上、其他国家和地区7.0级以上地震(无人地区和海域除外); (5)国内震级未达到上述标准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损失或严重影响的地震。 (四)地质灾害 1. 特别重大地质灾害包括: (1)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 (2)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亿元以上的灾害险情; (3)因地质灾害造成大江大河支流被阻断,严重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 重大地质灾害包括: (1)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因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 (2)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

中国近年来得自然灾害事件 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1、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2、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 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 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 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 7、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损失严重 8、9月下旬四川发生严重暴雨洪涝与泥石流灾害 9、宁夏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 10、10月末西藏发生强降雪,10万余人受灾 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1、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 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降温幅度之大多年少有、降水之多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时间之长多年未遇、灾害损失之重远超常年。经核定,此次灾害造成21个省(区、市、兵团)受灾,因灾死亡132人,失踪4人,紧急转移安置16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1874、2千公顷,绝收面积1690、6千公顷;倒塌房屋48、5万间,损坏房屋168、6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其中,湖南、贵州、江西、安徽、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受灾较重。由于灾害发生时恰逢春运高峰时段,灾害得波及面之广、影响程度之深、社会影响之大,均为历史罕见。1月21至28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分别针对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等6省(区)得灾情,启动四级应急响应,1月29日,根据上述6省得灾情发展,将响应级别提升至二级。1月31日,针对四川省灾情,又再次启动二级应急响应。 2、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里氏8级地震,此后地震灾区还发生了上万次余震,最高震级达6、4级。此次地震属浅源地震,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灾害性最为严重得地震,其伤亡人数仅次于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经济损失与救灾难度之大为历史罕见。四川、甘肃、陕西、重庆、河南、湖北、云南、贵州、湖南、山西等省(市、区)共有417个县、4667个乡镇、48810个村受灾,受灾人口4625、6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510、6万人,因灾死亡69227人,失踪17923人,受伤37、4万人;倒塌房屋796、7万间,损坏房屋2454、3万间,直接经济损失8523、09亿元。5月12日15时40分,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启动二级应急响应,5月12日22时15分提升为一级。 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 2008年第14号强台风“黑格比”(HAGUPIT)于9月19日20时在菲律宾以东得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9月21日11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9月21日下午加强为台风,9月22日14时加强为强台风。“黑格比”于9月24日早上6时45分在广东省电白县陈村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15级(48m/s)。台风“黑格比”具有强度强、移动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共造成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四省1501、9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死亡47人(含失踪人口),紧急转移安置157、2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79、1千公顷;倒塌房屋4、1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33、3亿元。 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降雨过程,降雨导致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8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严重洪涝受灾,其中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受灾较重,针对广西、广东、江西、湖南四省灾情,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启动了三级应急响应。此次大范围洪涝过程共造成2997、9万人受灾,因灾死亡87人,失踪10人,紧急安置转移254、0万人;农作物受灾1429、9千公顷,绝收207、2千公顷;倒塌房屋12、4万间,损坏房屋36、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36亿元。 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

第2讲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2讲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考点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强化专练 1.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各种气象气候灾害中,分布最为广泛的是。 (2)我国华南地区虽然纬度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其成因是、。(3)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我国华北地区的旱情以季最为突出,其主要原因是。(4)台风是我国夏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但它在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有益的影响,其主要表现有 。 (5)为减轻上述各种气象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多选)()A.修建水库和分洪工程 B.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 C.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D.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 答案(1)干旱 (2)冷空气势力强(或春季阴雨多)农事活动早 (3)春气温回升快,蒸发强,而降水少;春季是农作物播种和生长时期,需水量大 (4)带来丰富的降水,缓解旱情,有助于降温解暑 (5)ACD 考点二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强化专练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2008年1月10日开始,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长时间、大范围、高强度的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极端低温雨雪天气对湖北、湖南、江西、贵州、安徽等省的交通、电力、农业、供水、通信等造成巨大影响,灾情十分严重。 材料二

(1)受冰冻雨雪影响最突出的交通运输方式是。这次冰冻雪灾引起输电线路损坏,造成京广线部分路段因停电而中断,导致广州火车站数十万北上返乡旅客滞留。广州火车站积极采取措施,引导旅客东走广深线转线,西走广廉(江)线、黎湛线、湘桂线和线,再选择合适的方式和路线返乡。(2)粤北和湖南郴州地区是冰冻雪灾的重灾区,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A.受亚洲高压持续控制 B.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水汽充足 C.位于南岭地区,地势较高 D.大气环流异常稳定,造成持续的低温环境 E.位于平原地区,积雪深厚 F.恰逢春节广州返乡旅客高峰期 (3)极端低温雨雪天气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但它也有有利的一面。“瑞雪兆丰年”,就是说冬季雨雪多预示着来年农业生产可能会获得大丰收。根据所学地理知识,谈谈其中的科学道理。 答案(1)公路运输京九焦柳 (2)BCD (3)①我国冬季一般降水少,降雪增加了土壤的水分,有利于来年春播和作物生长;②积雪对土壤有保温作用,有利于农作物安全越冬;③低温不利于害虫的越冬,能减轻来年的病虫害。 考点三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强化专练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台风、洪涝、旱灾、风雹、地震、低温冷冻、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等各类自然灾害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1)分析说明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频率高的主要原因。 (2)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简述构造地震的产生机制。 (3)自然灾害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会起到加剧或减轻的作用。分析说明人类活动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原因。 答案(1)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重力作用强,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我国地处季风区,深受季风影响,气象灾害多发;各种灾害相互关联,一种灾害发生往往诱发其他灾害的发生。 (2)地震是由于地壳中内力不断积累,超过岩层的承受限度,导致岩层突然断裂或错位,使岩层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 (3)人类不合理地、过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会造成生态破坏,导致环境承载能力下降,不稳定性增强,增加灾害发生几率;人类活动会使地表财富积累增多,加剧灾害损失程度。 考点四我国的虫灾和鼠灾 强化专练 4.下面关于我国虫灾和鼠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各地的气候条件、生态环境、作物种类和耕作栽培制度不同,生物灾害的发生、流行以致成灾都有很大的 区域差异 B.稻飞虱对我国农作物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 C.农田鼠类的危害形式可分为地上鼠和地下鼠 D.干旱的地理环境往往造成鼠类灾害严重 答案 A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四节中国的生物灾害教学案中图版

第四节国的生物灾害 虫害的分布与危害 ——————情景导入先思考——————— (元)至正十九年(1353年),五月,山东、河东、河南、关中等 处,蝗飞蔽天,人马不能行,所落沟堑尽平。(蝗)食禾稼草木俱尽。 所至蔽日,碍人马不能行。填坑堑皆盈。饥民捕蝗以为食,或曝干 而积之…… 思考探究:上述材料记录了我国哪种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状况? 提示:蝗虫灾害。 ——————基础知识要记牢——————— 1.蝗虫 (1)特点:群聚群迁;集群庞大;远距离迁飞。 (2)危害:在迁飞过程中,蝗群片刻工夫就会把一大片庄稼吃成光秆,对农作物造成毁灭性的灾害。 (3)分布:我国历史上蝗灾的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黄海的沿海滩涂,黄、淮、海河的沿岸滩地,河北、山东的低洼地区。 (4)防治: 化学防治:包括飞机喷药、地面喷药和撒放毒锌等方法。 生物防治:包括牧鸡食蝗和微孢子虫灭蝗等方法。 2.水稻螟虫 (1)特点:是我国南方水稻的主要害虫。近年来,水稻螟虫在我国的发生范围正在扩大,暴发频率增高,危害不断加重,而且有向北方扩散的趋势。 (2)危害:从幼虫起就能钻入稻株的叶鞘和茎秆中,取食营养物质,造成水稻枯鞘、枯心,严重时会导致水稻大面积死亡。 (3)防治:

①农业防治:包括清除田间杂草、合理排灌水、选用抗虫品种等。 ②生物防治:主要措施是放养水稻螟虫的天敌。 ③化学防治:主要措施是喷洒农药。 3.黏虫 (1)危害对象:黏虫危害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玉米、高粱、谷子、豆类、棉花、甜菜、白菜等。 (2)危害:黏虫危害严重时,可将农作物的叶片全部吃光,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 (3)发生与分布:我国平均每年发生四次大规模黏虫灾害,主要分布在华南到东北的广大东部地区,在西北、西南地区也时有发生。 (4)防治: ①人工杀虫:包括食物诱杀和灯光诱杀等。 ②生物防治:包括保护和利用天敌等。 ③化学防治:措施主要是喷洒农药。 4.松毛虫 (1)危害对象:松毛虫是危害我国森林的主要害虫。 (2)特点:危害大,每年松毛虫成灾面积约200万公顷,减少林木产量300万立方米。 (3)危害:不仅对我国森林工业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对森林生态功能造成严重破坏。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农作物虫害形成的原因 二、我国的蝗灾 水、旱、蝗虫是中国历史上三大农业自然灾害,蝗虫的发生、分布与旱涝关系密切,具体如下图所示:

2015国内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国内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1.“4·25”西藏地震灾害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北纬28.2度,东经84.7度)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后一个月内4级以上余震265次。震中位于博克拉,最大烈度为X度,重烈度区从震中向东延伸。其后,同日17时17分,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定日县(北纬28.4度,东经87.3度)发生5.9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这是一场西藏近80年来最大的地震灾害,是西藏和平解放以来最大的地质灾害。震后,吉隆情况不明,聂拉木失去联系,定日请求支援。“4?25”地震的震中虽然在尼泊尔,但波及我区19个县区。在8.1级强烈地震和两次7.0级以上余震冲击下,约有2700座房屋倒塌。由于自治区党委、政府措施果断、救援及时,始终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地震共造成31名中国人(其中西藏境内27人,尼泊尔境内4人)死亡,865人受伤。地震造成中国西藏自治区2511户房屋倒塌、24797户房屋受损,82座寺庙受损(其中严重受损13座、中度受损18座),直接经济损失共计348.84亿元(人民币),间接经济损失471.17亿元(人民币)。 提高西藏地区的民用建筑物的质量迫在眉睫,同时,也应加大地震灾害的宣传,挺高藏区人民的灾害意识。 2.“7?3”新疆皮山6.5级地震灾害 2015年7月3日,北京时间09时07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北纬37.6度,东经78.2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报告,截至7月3日11时初步统计,皮山6.5级地震已造成6人死亡,倒塌房屋1.2万余间,其中严重损坏房屋5860余间,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6.6万人,初步核查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9亿元人民币。 其中,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修济刚详细介绍了国家地震局应急工作组在灾区的所见所感和开展工作的情况。他说,这次皮山 6.5级地震,虽不是近十几年来新疆震级最高的地震,但由于震源浅、余震密集、烈度高达8级,地震破坏力巨大,房屋和财产损失十分严重。然而,这次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比较少,这得益于自治区大力实施安居富民工程,安居富民房在这次地震中无一垮塌;得益于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广泛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得益于自治区各部门应急联动和迅速反应机制。在救援中,工作组感到,自治区党委部署迅速、安排得当,统筹各方救援力量形成合力,抗震救灾工作科学、高效、

近年来全球重大自然灾害统计

2002年,欧洲两次遭遇洪水袭击,造成32亿美元的损失。 袭击美国的龙卷风造成的损失达15亿美元。 席卷加勒比海和美国的“莉莉”飓风,导致损失6.5亿. 洲南部和中部严重缺水,美国有37%的地区遭受严重旱灾。 印度和尼日尔则水、旱灾害同时发生,印度的酷热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1000人。 导致人员伤亡最严重的灾害是3月份在阿富汗北部发生的地震,共2000人死亡。 2003年,全球有超过5万人被地震、洪水、暴风雪等自然灾害夺去生命。 其中,2月在中国新疆伽师-巴楚发生的里氏6.8级地震造成268人死亡及重大财产损失; 5月在阿尔及利亚北部发生的里氏6.2级强烈地震造成近2300人死亡,1万余人受伤; 12月在伊朗克尔曼省发生的里氏6.3级地震,至少造成3万人死亡,5万多人受伤。2004年,全球发生的自然灾害总数为366件,死亡人数约32万人。 2005年,2月份发生在巴基斯坦的大雨、泥石流和雪崩共造成死亡和人员失踪2030人。 3月份发生在印度尼西亚的地震共造成死亡和人员失踪2600人。 7月份发生在印度的水灾和山体滑坡共造成死亡和人员失踪1150人。 8月份发生在美国、墨西哥湾和巴哈马群岛的“卡特里娜”飓风共造成死亡和人员失踪1193人。 9月份发生在美国、墨西哥湾和古巴的“丽塔”飓风共造成经济损失100亿美元。 10月份发生在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的地震、余震及山体滑坡共造成死亡和人员失踪87000人。 10月份发生在墨西哥、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和哥斯达黎加的“斯坦”飓风共造成死亡和人员失踪1600人。 2006年,据联合国网站报道,统计显示,在2006年发生的自然灾害中,包括226次洪水,66次风暴和30次极端气温灾害,丧生人数是21342人。平均每天至少一场天灾2万多人死亡。 2007年,11月15日孟加拉国热带风暴“锡德”侵袭孟加拉国南部,同样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时速高达100多英里的风暴将电线刮断,把树木连根拔起,并将大量房屋吹倒。这次自然灾害造成1000多人死亡,50多万人被迫流离失所。 美国东南部大旱。人们从2007年的干旱中得到的最大教训是:水可能比能源或石油更加重要。 10月底,汹涌的洪水在墨西哥南部的塔瓦斯科和恰帕斯州泛滥成灾。11月有大量农田完全被洪水淹没,据估计,有段时间塔瓦斯科80%的陆地被洪水淹没。有100多万居民受到这次洪水的影响。 9月4日,强度为5级(可能是最高的级别)的“费利克斯”飓风在尼加拉瓜登陆,风速高达每小时160英里。这次风暴还侵袭了洪都拉斯,并从加勒比海岛擦身而过。在“费利克斯”飓风肆虐期间总共有101人死亡,这场灾难将尼加拉瓜贫困的海岸社区夷为平地。 10月印度尼西亚泥火山泥浆以每天大约17万立方英尺的速度流出,完全淹没了附近的村庄和工厂,导致1万多人流离失所。

中国近十年自然灾害(最权威最全面资料)

中国近十年自然灾害(最权威最全面资料) 2010年 自2009年9月中旬,中国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气象干旱露头,10月下旬出现了大范围中等以上程度的气象干旱,至今仍持续6个月。由最先的贵州现已渐渐扩散到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干旱情况还在持续。 1月13日夜间开始,新疆塔城地区又出现降雪天气,预计16日至20日,还将出现一场以大风、强降温为主的天气过程,各地普遍有中雪,个别地区可达中到大量,山区可达暴量,同时有5-6级偏西风,风口风力10-11级,将严重影响道路交通运输。天气转晴后,塔城地区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零下30℃,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摄氏零下33℃至零下35℃。这是该地区60年一遇的连续暴雪严寒天气。 1月24日10点36分14秒(北京时间),在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万荣县交界(北纬35.50度,东经110.70度),发生(M)4.8级地震,震源深度12.0公里。太原无震感,西安等地有震感。 1月31日四川重庆交界5.0级地震 2月25日云南楚雄5.1级地震 3月6日:唐山市与滦县交界发生4.2级地震,北京有震感

3月4日:台湾高雄6.7级地震,大陆东南沿海省份有震感 3月20日,风沙天气带给中国一场巨大的沙尘暴,来自内蒙古干旱地区的沙尘蔓延数千公里抵达中国东部和南方地区。甚至扬尘天气还影响至台湾和日本。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属于浅源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4月9日北京天津唐山等地发生了四级左右地震 4月14日早晨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属于浅源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4月23日,新疆吐鲁番地区23日17时起,吐鲁番地区遭遇近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大风和沙尘天气,因风灾导致火灾和建筑物坍塌造成3人死亡,1人失踪。目前,吐鲁番地区鄯善县、托克逊县仍有8级大风。从23日开始遭遇30年不遇的强风袭击,吐鲁番市城区多处发生火灾,许多市政设施受到损毁。吐鲁番地区超过23000座设施农业大棚和45万亩葡萄受灾严重。 4月24日,敦煌、酒泉、张掖、民勤等13个观测站出现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其中民勤县19时10分能见度接近0米。12时许,自"93 5 5特大黑风暴"后17年来最大沙尘暴袭虐河西走廊,14时30分左右到达酒泉,16时左右到达张掖,19时25分民勤最大风

近年来重大自然灾害

近年来重大自然灾害 根据1949-1989近40年来,对我国自然灾害的分析,大致可以排出十大灾害如下: 1950年7月,淮河大水。由于泥沙淤积,河床高涨,加上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时对沿淮堤坝的大肆破坏,这年汛期,淮河流域全面告急,河南、皖北许多地方一片汪洋,水灾淹没土地3400余万亩,灾民1300万。淮北地区受灾惨重,为百年所罕见。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致使江河水位猛涨,汉口长江水位高达29.73米,较历史最高水位的1931 年高出14.5米。虽然沿江人民做出了极大努力保卫荆江大堤,从而保证了武汉市和南京市的安全,但却淹没农田 4755万亩, 1888万人受灾,财产损失在100亿元以上。由于农产品减少,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1955年的工业生产。 1959一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 1959年全国干旱范围广,旱情严重;1960年干旱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早情重,春季又出现倒春寒;1961年旱情较重,冬小麦遭受“卡脖旱”,北方冬麦区还遭受较重的于热风危害。所以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连续二年没有完成国民经济计划,市场供应十分紧张,人民生活相当困难,加上长期劳动紧张和疾病流行,人口非正常死亡增加,仅1960年统计,全国总人口净减少1000万人。经济困难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自然灾害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1963年8月,海河大水。8月上旬河北省连续7天下了5场暴雨,其中内丘县樟狐公社过程降水量2050毫米,暴雨面积大,过程总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面积达 5560平方公里,淹没104个县市7294多万亩耕地,水库崩塌,桥梁被毁,京广线中断,天津告急, 2200余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60亿元。 1966年3月8日,邢台地震。死亡8182人,受伤 51395人,倒塌房屋508万间。 1970年1月5日,通海地震。死亡15621人,受伤 26783人,倒塌房屋338456间。 1975年8月,河南大水。 7503号台风在福建登陆,经江西南部、湖北,5至7日在河南省伏牛山麓停滞和徘徊 20多个小时,最大降水量1605毫米,使汝河、沙颖河、唐白河三大水系各于支流河水猛涨,漫溢决堤,板桥、石漫滩水库垮坝失事,造成特大洪水,毁房断路,人畜溺毙,灾情极为严重,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 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死亡24.2万人,重伤16.4万人,倒塌房屋53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以上。由于“文化大革命”四人帮干扰和唐山地震的严重破坏, 1976年我国国民经济收入比上年下降2.7%,使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 1978一1983年,北方连续大旱。 1978年,全国出现大范围干旱,受灾6.03亿亩,成灾2.69亿亩;1979年秋、冬干旱范围大;1980年夏季华北、东北大部和西北部分地区出现了较严重的伏旱,全国受旱3.92亿亩,成灾1.87亿亩;1981年春季北方冬小麦区雨水少5-7成,缺水人数达 2297万人,秋季雨水少 4-9成,全国受旱3.85亿亩,成灾 1.82亿亩;1982年全国受旱3.11亿亩,成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 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1、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 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 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 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 7、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损失严重 8、9月下旬四川发生严重暴雨洪涝和泥石流灾害 9、宁夏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 10、10月末西藏发生强降雪,10万余人受灾 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1、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 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降温幅度之大多年少有、降水之多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时间之长多年未遇、灾害损失之重远超常年。经核定,此次灾害造成21个省(区、市、兵团)受灾,因灾死亡132人,失踪4人,紧急转移安置16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1874.2千公顷,绝收面积1690.6千公顷;倒塌房屋48.5万间,损坏房屋168.6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其中,湖南、贵州、江西、安徽、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受灾较重。由于灾害发生时恰逢春运高峰时段,灾害的波及面之广、影响程度之深、社会影响之大,均为历史罕见。1月21至28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分别针对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等6省(区)的灾情,启动四级应急响应,1月29日,根据上述6省的灾情发展,将响应级别提升至二级。1月31日,针对四川省灾情,又再次启动二级应急响应。 2、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里氏8级地震,此后地震灾区还发生了上万次余震,最高震级达6.4级。此次地震属浅源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灾害性最为严重的地震,其伤亡人数仅次于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经济损失和救灾难度之大为历史罕见。四川、甘肃、陕西、重庆、河南、湖北、云南、贵州、湖南、山西等省(市、区)共有417个县、4667个乡镇、48810个村受灾,受灾人口4625.6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510.6万人,因灾死亡69227人,失踪17923人,受伤37.4万人;倒塌房屋796.7万间,损坏房屋2454.3万间,直接经济损失8523.09亿元。5月12日15时40分,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启动二级应急响应,5月12日22时15分提升为一级。 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 2008年第14号强台风“黑格比”(HAGUPIT)于9月19日20时在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9月21日11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9月21日下午加强为台风,9月22日14时加强为强台风。“黑格比”于9月24日早上6时45分在广东省电白县陈村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15级(48m/s)。台风“黑格比”具有强度强、移动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共造成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四省1501.9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死亡47人(含失踪人口),紧急转移安置157.2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79.1千公顷;倒塌房屋4.1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33.3亿元。 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初中地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微课讲稿)

初中地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微课讲 稿) 部分展示气象灾害是由大气的异常变化引起的。 如果长期降水异常偏少甚至无降水就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人类活动,造成旱灾。干旱灾害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的特点,同时因为缺少水,往往会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导致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由于降水异常偏少,XX年6月淮河江苏段水位降至历史最低,一些渔船停在干涸的河床上,当地的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的影响,形成旱灾。 但是我国西北内陆的荒漠地区,常年干旱,有的地区甚至一年也不下一场雨,但这只是一种干旱的自然现象,不能称为旱灾。因为当地基本没有农业生产,荒无人烟,干旱没有造成损失,所以不能称为旱灾。 洪涝灾害是由于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形成的,具有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的特点,洪水淹没农田、城市,冲毁桥梁、道路,阻塞交通,造成人员伤亡等,危害巨大。

如图所示,洪涝灾害常常会淹没房屋、农田等,摧毁我们的家园,带来巨大的财产和人员伤亡。 台风具有持续时间短,季节性强(7-11月)的特点,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等天气,给我们带来灾害。强烈的台风能拔树倒屋,掀翻万吨巨轮,损坏建筑物和通信设施;还会破坏海堤,造成河堤决口、水库崩溃,导致洪水泛滥;台风引发的强降雨还会导致洪涝灾害,引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危害极大。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7-9月常受到台风的侵袭,从这两幅图上可以看到被台风摧毁的大树和农田,给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巨大损失。 寒潮是大规模强冷空气快速入侵造成大范围强降温的天气过程,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具有影响范围广、有明显的路径、季节性强的特点。 寒潮发生时,会导致气温骤降,出现大风、雨雪、霜冻、暴风雪、沙尘暴等天气现象,造成农作物冻害,危害农田和牧场;强降雪或暴雨也会对交通、电力造成巨大危害。 左图是寒潮过后,人们在抢救牲畜。右图是受寒潮带来的冻雨的影响,电力设施倒塌。

我国重特大自然灾害分级标准

《国务院关于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试行)》中对自然灾害类的分级规定: (一)水旱灾害 1. 特别重大水旱灾害包括: (1)一个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或多个流域同时发生大洪水; (2)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河段堤防发生决口; (3)重点大型水库发生垮坝; (4)洪水造成铁路繁忙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主要航道中断, 48小时无法恢复通行; (5)多个省(区、市)发生特大干旱; (6)多个大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2. 重大水旱灾害包括: (1)一个流域或其部分区域发生大洪水; (2)大江大河干流一般河段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或出现重大险情; (3)数省(区、市)多个市(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4)一般大中型水库发生垮坝或出现对下游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 ( 5)洪水造成铁路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航道通行中断,24小时无法恢复通行; (6)数省(区、市)多个市(地)发生严重干旱,或一省(区、市)发生特大干旱; (7)多个大城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大中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二)气象灾害 1. 特别重大气象灾害包括: (1)特大暴雨、大雪、龙卷风、沙尘暴、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重要城市和50 平方公里以上较大区域,造成 30人以上死亡,或 5000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2)1个或多个省(区、市)范围内将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或极强灾害性天气过程,并会造成特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3)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生的可能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2. 重大气象灾害包括: ( 1)暴雨、冰雹、龙卷风、大雪、寒潮、沙尘暴、大风和台风等造成10人以上、 30 人以下死亡,或 1000 万元以上、 5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2)对社会、经济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的高温、热浪、干热风、干旱、大雾、低温、霜冻、雷电、下击暴流、雪崩等气象灾害; ( 3)因各种气象原因,造成机场、港口、国家高速公路网线路连续封闭 12小时以上的。 (三)地震灾害 1.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包括: (1)造成 300人以上死亡,直接经济损失占该省(区、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 1%以上的地震; ( 2)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级以上地震。 2. 重大地震灾害包括: (1)造成 50人以上、 30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 (2)发生在首都圈、长江三角洲等人口密集地区级以上地震; (3)发生在国内其他地区(含港澳台地区)级以上地震; (4)发生在周边国家级以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级以上地震(无人地区和海域除外); (5)国内震级未达到上述标准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损失或严重影响的地震。 (四)地质灾害 1. 特别重大地质灾害包括: ( 1)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造成 30人以上死亡,或直

突发事件分级标准

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试行) 本标准根据《南宁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试行)的规定,结合辖区实际,对部分内容进行增减调整后制定。该标准作为各部门、街道办报送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标准,并作为分级处臵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依据。 一、自然灾害类 (一)水旱灾害 特别重大水旱灾害包括: 1.一个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或多个流域同时发生大洪水; 2.干流重要河段堤防发生决口; 3.重点水库发生垮坝或对下游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 4.洪水造成公路主干线中断,48小时无法恢复通行; 5.多个地方发生,或全市范围内发生影响辖区的特大干旱; 6.本辖区内发生极度干旱。 重大水旱灾害包括: 1.一个流域或部分区域发生大洪水; 2.一般河段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或出现重大险; 3.洪水造成公路主干线中断,24小时无法恢复通行; 4.多个地方发生,或全市范围内发生影响辖区的严重干旱; 5.本辖区内发生严重干旱。 较大水旱灾害包括: 1.发生20年一遇及以上洪水; 2.发生死亡5一10人的山洪灾害;

3.街道办各村发生严重干旱。 一般水旱灾害包括: 1.发生10年一遇及以上洪水; 2.发生死亡5人以下的山洪灾害; 3.街道办各村发生中度干旱。 (二)气象灾害 特别重大气象灾害包括: 1.特大暴雨、龙卷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辖区,造成30人以上死亡(失踪),或5000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2.区、市范围内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或极强灾害性天气过程,并会对辖区造成特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3.在毗邻地区发生的可能对辖区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重大气象灾害包括: 1.暴雨、冰雹、小龙卷风、和大风等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失踪),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2.对社会、经济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的高温、干热风、大雾、低温、霜冻、雷电、下击暴流等气象灾害; 3.因各种气象原因,造成公路主干线重点公路连续封闭12小时以上的。 较大气象灾害包括: 1.24小时内降雨量达100毫米以上的气象灾害; 2.24小时内出现冰雹; 3.出现连续2个月月降雨量≤历年同期平均值的4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