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教案0001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教案0001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教案0001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教案0001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教案

任课教师:余杰

一、学情分析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在讲授时,通过对建筑行业的介绍,引入准确概念后,配合丰富的图片,结合文字说明,让同学们对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有基本了解,这样就比较容易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我将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两点:

认知目标:使学生对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有一基本了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认真探究和思考的精神以及乐观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方法

由于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等专业建筑知识较为复杂,不易短时间理解掌握,因此,为了实现既定教学目标,我准备从教学方法着手,主要采用教授法、板画演示和PPT演示法、分解法以及提问法等,通过综合使用各种能够使抽象知识具体化、使复杂过程直观化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易于接受并吸收。

四、教学过程

在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将本次课划分为引入、展开、小结和布置作业四个阶段。首先,通过讲述一个故事,引出本课程的主要授课内容;在正文部分的讲授中,充分利用板书和PPT演示,阐明混凝土的进本组成部分;然后进行小结,指出混凝土各组成部分的性能;最后布置课后思考题,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巩固和拓展本节课所学知识。

以上,是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对本次课进行的说明,绪论部分一节课,装饰概念部分一节课,内墙面抹灰四节课,外墙面装饰四节课。

教案首页

(简案)

14级土建学院学生任课教师:余杰

教研室主任签名: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国际公法》形考作业答案.

《国际公法》形考作业1答案 一、不定向选择题 1.最先把国际法著作系统的译成中文的是(C)。 A.林则徐B.严复C.丁韪良D.张之洞 2.在国际法上,互不侵犯原则是指(B) A.禁止一切战争B.禁止侵略战争 C.禁止不宣而战D.在任何情况下禁止使用武力 3.下列行为中,属于国际罪行的是(D) A.侵害他国侨民的合法权益B.侮辱他国的外交代表 C.侮辱他国的国旗D.贩卖奴隶 4.船舶在公海上航行只服从于(B) A.国际法B.船旗国本国法C.外国法D.国际私法 5.公海是指不包括下列哪些部分的海域(ABD) A.内水B.领海C.大陆架D.毗连区 6.国际法的渊源主要包括(AB) A.国际习惯B.国际条约C.国际法学家的学说D.联合国大会的决议 7.按照国际惯例,下列条约应予继承的是(BD) A.和平友好条约B.边界领土条约C.中立条约D.道路交通条约8.国际法律责任的主体有(A) A.国家B.政府间国际组织C.民族解放组织D.法人 9.依国际实践,下列哪种情况不能免除国家责任(B)。

A.同意B.国际组织授权C.不可抗力D.自卫行为 10.国家为防止和惩治违反其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等事项的法规,可设立(ACD) A.专属经济区B.渔区C.毗连区D.领海 二、名词解释 1.国际法的效力依据:是以条约或习惯及其他形式协议都表现了国家的意志协调,也可以说国家的同意。P.4 2.国际法的主体:是国家,国家是有主权的,因此国际法是平等者之间的法。这是国际法的基本特点。P.24 3.复合国: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州、邦或(加盟)共和国等成员单位组成的联合国家。P.58 4.国家管辖豁免:又称国家及其财产的管辖豁免或国家主权豁免,或国家豁免,主权豁免.他泛指一国不受他国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的管辖,其中主要是指不受他国的司法管辖,即除非经过一国同意,他国司法机关不得受理针对该国或该国的行为和财产提起的诉讼,也不得对该国的财产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和强制措施。P.61 三、简述题 1.国际法有哪些特征?P.3它的效力依据是什么?P.4-8 答案要点:国际法的特征包括:1、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国家间的法律关系。2、国际法的创立方式是国际法主体间,主要是国家间的协议。3、国际法的强制执行依靠国家采取单独的或集体的措施。国际法的效力依据是各国的意志之间的协议。

国际公法试题及答案

国际公法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共20个题,每题1分,总共20分) 1.外国人可以享有国民待遇的权利是( C ) A.选举和被选举权 B.担任政府公职的工作权 C.民事权利 D.成为军人的权利 2.根据《外层空间条约》和《月球协定》等文件的规定,各国可以( C ) A.将月球据为己有 B.在月球进行战争 C.自由探索和利用外空和天体 D.先占天体 3.外国船舶在别国领海的唯一权利是享有无害通过权,根据《海洋法公约》规定,“无害”一词的含义是哪项( B ) A.不违反国际惯例 B.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安全或良好秩序 C.不损害其他国家的领海航行权 D.不违反沿海国的法律规章 4.W因为沿海国,V国因其未发表任何关于大陆架的法律或声明并且未在大陆架上进行任何活动,在W国不知道的情况下,在W国毗连区海底进行科研钻探活动。下列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D ) A.根据海洋科研自由的原则,V国行为合法 B.因W国从未提出大陆架的主张,V国行为合法 C.V国行为非法,应当立即停止但无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考试大论坛 D.V国行为非法,应当立即停止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5.下列关于大陆架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 C ) A.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B.国家对其大陆架的资源具有主权权利及相应的管辖权,但它又不属于国家的领土,国家对其大陆架不具有领土的完整主权,大陆架上仍允许他国保持某些权利,且不影响其上覆水域及其上空的地位 C.沿海国为勘探大陆架和开发其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但这种权利不是专属的

D.大陆架不仅是沿海国陆地领土在其领海之外的延伸,而且是该国管辖范围之内的海底区域 6.八角岛是位于乙国近海的本属于甲国的岛屿。40年前甲国内战时,乙国乘机强占该岛,并将岛上的甲国居民全部驱逐。随后乙国在国内立法中将该岛纳入乙国版图。甲国至今一直主张对该岛的主权,不断抗议乙国的占领行为并要求乙国撤出该岛,但并未采取武力收复该岛的行动。如果这种实际状态持续下去,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下列判断哪一项是正确的?( D ) A.根据实际统治原则,该岛在乙国占领50年后,其主权就归属乙国 B.根据时效原则,该岛在乙国占领50年后,其主权将归属乙国 C.根据实际统治和共管原则,乙国占领该岛50年后,该岛屿主权属于甲乙国共有 D.根据领土主权原则,即使乙国占领该岛50年后,该岛屿主权仍然属于甲国 7.甲国人兰某和乙国人纳某在甲国长期从事跨国人口和毒品贩卖活动,事发后兰某逃往乙国境内,纳某逃入乙国驻甲国领事馆中。兰某以其曾经从事过反对甲国政府的政治活动为由,要求乙国提供庇护。甲乙两国之间没有关于引渡和庇护的任何条约。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和制度,下列哪一项判断是正确的?( D ) A.由于兰某曾从事反对甲国政府的活动,因此乙国必须对兰某提供庇护 B.由于纳某是乙国人,因此乙国领事馆有权拒绝把纳某交给甲国 C.根据《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的规定,乙国领馆可以行使领事裁判权,即对纳某进行审判并做出判决后,交由甲国予以执行 D.乙国可以对兰某的涉嫌犯罪行为在乙国法院提起诉讼,但乙国没有把兰某交给甲国审判的义务 8.下列关于国籍的表达,哪一项是正确的?( A ) A.国籍实质上是一种公民资格,表明个人对特定国家的隶属关系 B.一个人取得某一国家的国籍,只有依法纳税,才能受其管辖和保护 C.国籍的主要作用是在个人和特定的国家之间建立一种一般的、临时的、表面的法律联系 D.凡是具有本国国籍的人即是本国人,否则即是外国人 9.根据国际法学理论,下列关于国际法的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D ) A.国际法具有强制力,依靠国家单独或集体行动来实现 B.国际法具有强制力,依据一般认为是产生于国际交往和发展需要的、国家之间的协

国际公法单选多选答案

单选题 A开头 1、安理会所表决的非程序事项,以包括常任理事国在内的(9)个理事国的(可决)票决定。 B开头 2( D )把危机国际民用航空机场安全的暴力行为定为犯罪。D. 蒙特利尔公约的补充议定书 3 ( D )不能行使紧追权。 D. 民用商船 4 ( A )被视为是近代国际法形成的标志的事件之一。A. 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的召开 5( B )被视为是近代国际法形成的标志的事件之一。B.《战争与和平法》的发表 6被誉为国际法创始人的是荷兰著名法学家( B )。B. 格老秀斯 C开头 1除群岛国的情形外,领海基线向陆一面的海域叫做( C )。C. 内水 2 从国际法角度来看,只有曲入陆地的海域面积( B )以湾口宽度为直径的半圆面积才称为海湾。 3处理国际组织日常工作的常设机构是(D)安理会 D开头 1 第一个惩治危害国际民航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国际公约是( A )。A. 东京公约

2第一次确立了国家领空主权原则,奠定了航空法的基石的公约是( A )。A. 巴黎公约 3第一次海洋法会议于( D )年在日内瓦召开。D. 1958 4地面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有权保留(A )。 A. 国内运输权 5对于发生在公海上的船舶碰撞或其他航行及船长或其他服务人员的刑事或纪律责任事项,由( C )专属管辖。 C. 船旗国或有关人员所属国 6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属于对( C )的承认。C. 新政府 7对于宽大陆架国家确定大陆架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最多可划到(B ) B. 350海里 8当条约与我国法律抵触时,( B )。B. 条约优先于宪法以外的法律 当某一国际条约与联合国宪章发生冲突时,通常的原则是( A )。A. 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必要范围内,联合国宪章优先 G开头 1关于国家行使自卫权,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B. 可以单独自卫,也可以集体自卫 2关于不动产的国家继承,应适用( C )。 C. 随领土转移原则 3 关于国际法效力依据问题下列学者持实在法学派观点的是(A)A奥本海 4关于国家管辖豁免问题C立场在19世纪末期由比利时和意大利等国的司法判例正式确认。C.限制主义 5关于国家管辖豁免问题,(B)立场在19世纪初得到英美等国的司法判例的确认,19世纪末以前一直得到几乎所有西方国家的司法实践和学者的普遍支持。 B.普遍主义

有理数的加减法随堂练习题(1)

有理数的加减法随堂练习题(1) 一、选择题(共6小题) 的结果是 B. D. 2. 气象部门测定,高度每增加千米,气温大约下降,现在地面气温是,那么千米高 空的气温是 A. B. C. D. 3. 小明经常在一条南北方向的公路上散步.他每次从点出发,两次记录自己散步的情况如下(向 南走为正方向),如果第二次记录时停下,此时他离点最近的是 A. 米,米 B. 米,米 C. 米,米 D. 米,米 4. 大家都知道,八点五十五可以说成九点差五分,有时这样表达更清楚.这启发人们设计了一种新 的加减记数法. 比如:写成,; 写成,; 写成,. 总之,数字上画一杠表示减去它,按这个方法请计算 A. B. C. D. 5. 观察下列一组图形中点的个数,其中第一个图形中共有个点,第个图形中共有个点,第 个图形中共有个点,按此规律第个图形中共有点的个数是 A. B. C. D. 6. 小学时候大家喜欢玩的幻方游戏,老师稍加创新改成了“幻圆”游戏,现在将,, 分别填入图中的圆圈内,使横、竖以及内外两圈上的个数字之和都相等,老师已经 帮助同学们完成了部分填空,则图中的值为

或或或 D. 或 二、填空题(共4小题) 7. ;;. 8. 如果一辆汽车从仓库出发向东行驶了千米后到达商场,卸完货向西行驶了千米到达加油站, 那么加油站位于仓库的面(填方向),距仓库千米. 9. 下边横排有个方格,每个方格中都只有一个数字,且任何相邻三个数字之和都是. (1)以上方格中,; (2)利用你在解决(1)时发现的规律,设计一个在本题背景下相关的拓展问题,或给出设计思路(可以增加条件,不用解答). 你所设计的问题(或设计思路)是: . 10. .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1. 计算题: (1); (2); (3); (4); (5); (6). 12. 计算: (1); (2);

《国际公法》第二次作业题库(5套及答案)

目录 1、国际公法02_0001(红色部分为参考答案) 第1页起 2、国际公法02_0002(红色部分为参考答案) 第11页起 3、国际公法02_0003 (红色部分为参考答案) 第21页起 4、国际公法02_0004 (红色部分为参考答案) 第31页起 5、国际公法02_0005 (红色部分为参考答案) 第42页起 国际公法02_0001(红色部分为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1. 地面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有权保留(国内运输权)。 2. 英国的(赛尔登)在1618年写成的《闭海论》中,反对格老秀斯的海洋自由论点,提出英国有权占有其周围的海洋。 3. 我国采取(直线基线法)方法划定领海基线。 4. 根据1971年《赔偿责任公约》的规定,发射国对其发射的空间实体在( 地球表面 )造成的损害应负有赔偿的绝对责任。 5. 人类的第一次外空活动是(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6. 公海自由制度意味着公海是( 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 7. 重于空气的飞机载人飞行成功是(1903年) 8. 目前确立外层空间法的最重要的公约是( 外层空间条约 )。 9. 沿海国对违反其法律规章的外国船舶可在公海上行使(紧追权)。 10. 国际法上的无害通过制度适用于( 领海 )。 11. 马六甲海峡是(领峡)。 12. 除群岛国的情形外,领海基线向陆一面的海域叫做(内水)。 13. (正常基线法)是指以海水退潮时离海岸最远的那条线做为领海的基线。 14. 将“飞行中”定义为航空器从装载完毕,机舱外部各门均已关闭时起,直至打开任一机舱门以便卸载时为止的公约是(蒙特利尔公约的补充议定书) 15.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在联合国主持下于1982年第( 三 ) 次海洋法会议上通过的。 16. 在群岛国的群岛海道上适用(通过制度)。 17. 国际海底区域是(国家管辖范围之外的海床、海洋及其底土)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毗连区的宽度是(从领海基线至其外部界线距离24海里) 19. 过境通行制度适用于( 国际航行的海峡 )。 20.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是( 1944 )年在( 芝加哥 )签订的。 21. 首先提出争取200海里海洋权的国家是(智利) 22. 领海最初称为领水,是意大利法学家(真蒂利斯)于17世纪在《西班牙辩论》中提出的。 23. 第一个惩治危害国际民航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国际公约是(东京公约)。 24. (蒙特利尔公约的补充议定书)把危机国际民用航空机场安全的暴力行为定为犯罪。 25. 蒙特利尔公约中关于“使用中”的界定是(从地面人员或机组为某一特定飞行而对航空器进行飞行前的准备时起,直到降落后24小时止)。 二、多项选择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 下列关于惩治危害国际民航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有( 《东京公约》、《蒙特利尔公约》 )。 2. 根据《外层空间条约》和《月球协定》等文件的规定,外层空间(探索和利用自由

国际公法期末试题及答案一、二

国际公法试题及答案一 一、填空题 1.国际法的主要渊源有▁▁和▁▁。 2.国际法的制定者是▁▁,没有统一的▁▁来制定、颁布法律和法令。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 4. ▁▁是国际法的基本主体。▁▁是现代国际法主体的观点,已为国际法学界普遍接受,而▁▁的国际法主体资格,实际上已得到国际上的普遍承认。但是▁▁、▁▁都不能作为国际法的主体。 5.国际法上的国家,具有区别于其他非国家实体的四个条件:▁▁、▁▁、▁▁和主权。 6.国家的类型包括单一国和▁▁、独立国和▁▁,此外还有▁▁。 7.国家的基本权利可以概括为以下四项:独立权、▁▁、▁▁和▁▁。 8.国家行为和国家财产享有▁▁。 9.国际法上的承认,主要有对▁▁的承认和对▁▁的承认两种。 10.国际法上的继承包括▁▁、▁▁和国际组织的继承。 11.国家责任的主体主要是▁▁。▁▁和▁▁是引起国家责任的原因,国家责任是一种▁▁。国家责任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2.国家领土包括▁▁、▁▁、▁▁及底土。领土主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及▁▁。 13.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可以要求从测算其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超过▁▁海里的领海和不超过▁▁的毗连区。

14.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海自由包括▁▁、▁▁、▁▁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建造国际法所准许的人工岛和其他设施的自由、▁▁、▁▁。 15.国籍的取得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因▁▁而取得,另一种是因▁▁而取得。国籍的丧失可为▁▁和▁▁两种。 16.根据国际实践,各国对外国人待遇,常见的有以下原则:▁▁、▁▁、差别待遇原则和▁▁。 17.在国际法上,国家▁▁引渡罪犯的义务。因而,引渡是根据▁▁进行的。庇护是国家的▁▁行为。引伸于国家的▁▁。 18.国内的外交机关有:▁▁、▁▁、外交部门。一国派驻国外的外交机关有常设的机关和▁▁。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使馆馆长分为▁▁、▁▁、▁▁三级。根据《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领事馆馆长分为四级:▁▁、▁▁、▁▁、▁▁。 19.对一个国家来说,缔约权必须由统一行使。条约的缔结程序,一般说来包括:▁▁、▁▁、▁▁和▁▁。关于条约的遵守,有一项古老的原则,叫“▁▁”。 20.缔约条约的▁▁有权解释条约,因某条约、公约或宪章而创设的国际组织,有权解释之。 21.联合国的重要机关有大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秘书处。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国际惯例) 2.国家:机构 3.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国际公法(正常答案)

2019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题库及答案 1、一国国际不当(不法)行为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答:主观要件,是指根据国际法判断一国的的某一行为客归因于国家而构成的国家行为。有属于一国的行为,也有属于一国参与或介入的他国所从事的行为。 客观要件,是指该项行为违背国际义务。所谓违背国际义务,是指其行为不符合国际义务对他的要求。 2、《海牙公约》对于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及其管辖权是如何规定的? 答:(1)规定任何人在飞行中的航空器内采取暴力或暴力威胁,或用其他恐吓方式,非法劫持或控制该航空器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当属非法行为)。这种行为的未遂行为,以及实施这种行为或未遂行为的共同行为均属犯罪行为 (2)《海牙公约》规定,对危害国际民航安全的非法行为,以下几类国家有管辖权:(1)航空器的登记国;(2)航空器的降落地国有管辖权;(3)承租人的主要营业地国或其永久居所地国有管辖权; 3、外交特权与豁免的理论依据有哪些? 答: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作为一项有约束力的国际法律文件,在序言中明确指出:“鉴于各国人民自古即已确认外交代表之地位,从各国主权平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及促进国际间友好关系的宗旨出发,外交往来、特权及豁免之国际公约当能有助于各国间友好关系之发展,确认此等特权和豁免之目的,不在于给予个人以利益,而在于确保代表国家之使馆能有效执行职务。 4、联合国安理会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主要职权是什么? 答: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制止侵略方面,安理会应断定任何对和平的威胁,和平的破坏和侵略行为是否存在,可以促请当事国遵行安理会认为必要或适当的临时措施。 5、什么是紧追权?其主要规则有哪些? 答:(1)紧追权,是指沿海国主管当局有充分理由认为外国船舶违反本国法律规定,因而对其进行追赶直到公海并加以拿捕,带回本国港口审讯的权利。 (2)追逐必须在外国船舶系在追逐国的内水、群岛水域、领海或毗连区内时才可开始;追逐必须连续不断地进行,不得中断;只有在外国船舶视听所及的距离内发出视觉或听觉的停驶信号后,才得开始紧追;紧追权只可由军舰、军用飞机或其他经正式授权的为政府服务的船舶或飞机行使;被追逐的船舶进入其本国领海或第三国领海时,追逐即告终止。紧追权又可比照上述规定,对违反沿海国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法律规章的外国船舶行使。行使紧追权不当而造成被追逐船舶损害时,应予以赔偿。 6、什么是国际习惯,国际习惯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答:一、国际习惯是“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学者们一般将该项规定的国际习惯论释为被接受为法律的一般实践或通例。 二、国际习惯形成须具备两个因素:(1)有一般的实践或通例存在;(2)一般的实践或通例被各国所接受为法律,即不被各国接受为法律的实践或通例不是国际习惯。 7、如何理解国际法的法律性质? 答: 一、国际法普遍存在于国际社会,并以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作为表现形式。 二、国际法是由众多国家依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虽然不是由一国立法机关或一个超国家的国际立法机关制定,但今天的国际公约都是众多国家通过国际会议或国际组织的形式,依一定的程序制定的(缔约程序)。 三、国际法的法律效力为国际社会所承认。 四、国际法具有强制性。 8、简述国际条约在中国的效力和适用。 答: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 二、(1)直接适用方式。 (2)间接适用或转化适用的方式。 (3)混合制,即兼采直接和间接适用两种方式。 9、简述国家承认的条件、方式及其法律效果。 答:一、(1)新产生的政治实体具备国家的要素;

《国际公法》形考作业答案

国际公法》形考作业 1 答案一、不定向选择题 1.最先把国际法著作系统的译成中文的是(C)。 A .林则徐 B .严复C. 丁韪良D .张之洞 2.在国际法上,互不侵犯原则是指(B) A .禁止一切战争 B .禁止侵略战争 C.禁止不宣而战D .在任何情况下禁止使用武力 3. 下列行为中,属于国际罪行的是(D) A .侵害他国侨民的合法权益 B .侮辱他国的外交代表 C.侮辱他国的国旗 D.贩卖奴隶 4. 船舶在公海上航行只服从于(B) A .国际法 B .船旗国本国法C.外国法D .国际私法 5. 公海是指不包括下列哪些部分的海域(ABD) A .内水 B .领海C.大陆架D .毗连区 6. 国际法的渊源主要包括(AB) A .国际习惯 B .国际条约C.国际法学家的学说D .联合国大会的决议 7. 按照国际惯例,下列条约应予继承的是(BD) A .和平友好条约 B .边界领土条约C.中立条约D .道路交通条约 8. 国际法律责任的主体有(A) A .国家 B .政府间国际组织C.民族解放组织D .法人 9. 依国际实践,下列哪种情况不能免除国家责任(B)。

A .同意 B .国际组织授权C.不可抗力D .自卫行为 10.国家为防止和惩治违反其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等事项的法规,可设立(ACD) A .专属经济区 B .渔区C.毗连区D .领海 二、名词解释 1. 国际法的效力依据:是以条约或习惯及其他形式协议都表现了国家的意志协调,也可以说国家的同意。P.4 2. 国际法的主体:是国家,国家是有主权的,因此国际法是平等者之间的法。这是国际法的基本特点。P.24 3. 复合国: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州、邦或(加盟)共和国等成员单位组成的联合国家。P.58 4. 国家管辖豁免:又称国家及其财产的管辖豁免或国家主权豁免,或国家豁免,主权豁免.他泛指一国不受他国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的管辖, 其中主要是指不受他国的司法管辖,即除非经过一国同意,他国司法机关不得受理针对该国或该国的行为和财产提起的诉讼,也不得对该国的财产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和强制措施。P.61 三、简述题 1.国际法有哪些特征?P.3它的效力依据是什么?P.4-8 答案要点:国际法的特征包括:1、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国家间的法律关系。2、国际法的创立方式是国际法主体间,主要是国家间的协议。3、国际法的强制执行依靠国家采取单独的或集体的措施。国际法的效力依据是各国的意志之间的协议。

月自考国际法试题及答案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国际法试卷 (课程代码 00247)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国际法规范的强制实施主要依靠的是 A.维和部队的强制措施 B.国际组织的制裁措施C.国际司法机构的强制执行 D. 受害国的自助措施2.国家在涉及下列事项的诉讼中可以援引管辖豁免的是 P66不得援

引国家豁免的诉讼的八种情况 A. 从事商业活动的外国政府船舶 B.与政府行使权力紧密相关的雇佣合同 C.商业交易 D.财产的所有、占有和使用 3. “光华寮案”涉及中国的两航公司案 P86 A.条约继承 B.财产继承 C. 债务继承湖广铁路债券案 D.在国际组织的代表权继承 4. 外国人可享有国民待遇的权利是P99 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些事项上给予外国人与本国国民相同的待遇。主要表现为民事权利。政治权利一般不能享有 A.诉权 B.选举权 C.担任公务员的劳动权 D.参军入伍的权利5.我国对外国人给予庇护的情况是我国不实行域外庇护(一国的使领馆、军舰或商船对于所在地国家的罪犯给予保护)。因政治原因遭到外国追诉或迫害的外国人给予保护,对犯有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反人道罪等国际条约规定的国际罪行者拒绝给予保护。P113 A.请求进入外国驻中国使领馆避难(属于域外庇护) B.因犯有破坏和平罪请求在中国居留 C.因政治原因请求进入中国驻外国使领馆避难(属于域外庇护)D. 因政治原因请求在中国境内避难领土庇护 6.边境条约一般都赋予边境居民享有进出国境的特殊便利是航运、

有理数的加法练习及答案

《有理数的加法》 一 夯实基础 1计算: (1)15+(-22) (2)(-13)+(-8) (3)(-0.9)+1.51 (4) )32(21-+ 2、计算: (1)23+(-17)+6+(-22) (2)(-2)+3+1+(-3)+2+(-4) 3、计算: (1))17 13(134)174()134(-++-+- (2))4 12(216)313()324(-++-+- 4、计算: (1))2 117(4128-+ (2))8 14()75(125.0)411(75.0-+-++-+ 二、拓展提高 1、 (1)绝对值小于4的所有整数的和是 ___; (2)绝对值大于2且小于5的所有负整数的和是________。 2、 若2,3==b a ,则=+b a ________。 3、 已知 ,3,2,1===c b a 且a >b >c ,求 a +b +c 的值。 4、 若1<a <3,求a a -+-31的值。 5、 计算:7.10)]3 23([3122.16---+-+- 6、 计算:(+1)+(-2)+(+3)+(-4)+…+(+99)+(-100) 7、 10袋大米,以每袋50千克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称重的记录如下: +0.5,+0.3,0,-0.2,-0.3,+1.1,-0.7,-0.2,+0.6,+0.7. 10袋大米共超重或不足多少千克?总重量是多少千克? 三、体验中考 1、(2009年,吉林)

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的和是________。 2、(2009年,武汉) 小明记录了今年元月份某五天的最低气温(单位:℃):1,2,0,-1,-2, 这五天的最低温度的平均值是() A、1 B、2 C、0 D、-1

2017年电大2017年电大国际公法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国际公法作业1 一、不定项选择 1.C 2.ABC 3.BCD 4.A 5.ABC 二、填空题 1.【威斯特伐利亚公会的召开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和【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于1625年发表】 2.【司法判例】、【权威公法学家学说】、【国际组织的决议】 3.【各国公认】、【具有普遍意义 】、【构成国际法的基础】、【具有强行法的性质】 4.【永久的人口】、【确定的领土】、【政府】、【与他国交往的能力】 5.【强制性理由】、【任择性理由】 三、名词解释 1.一贯反对【P20】: 是指一个国家一贯反对某项国际习惯规则对它的法律效力,即一个国家从一项习惯法规则形成的开始或最初阶段就表示反对,且其形成之后从不接受该规则的法律拘束力。 2.国家继承【P76】: 是指一国对领的国际关系所负的责任由别国取代。 3.外交保护【P114】: 是指国家对其在外国的国民(包括法人)之合法权益遭到所在国家违反国际法的侵害而得不到救济时,采取外交或其他方法向加害国求偿的行为。 4.庇护【P121】: 一般是指国家对于因政治原因被追诉或遭迫害而请求避难的外国人,准其入境、居住和给予保护。 四、简述题 1.简述国际法主体的概念和条件。【P26】 答:国际法主题亦称国际法律人格者,是指能独立从事国际交往和参加国际法律关系,直接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且能进行国际求偿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实体。 作为国家法主体须具有以下三个条件: ①能独立进行国际交往和参加国际法律关系 ②能直接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法》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法》同步练习题1.某天上午的温度是5℃,中午又上升了3℃,下午由于冷空气南下,到夜间又下降了9℃, 则这天夜间的温度是 ℃。 2.直接写出答案(1)(-2.8)+(+1.9)= ,(2)10.75(3)4--= , (3)0(12.19)--= ,(4) 3(2)---= 3. 已知两个数55 6和283-,这两个数的相反数的和是 。 4. 将()()()6372-+--+-中的减法改成加法并写成省略加号的代数和的形式应是 。 5. 已知m 是6的相反数,n 比m 的相反数小2,则m n -等于 。 6.在-13与23之间插入三个数,使这5个数中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距离相等,则这三个数的和是 。 7. 小明写作业时不慎将墨水滴在数轴上,根据图中的数值,判定墨迹盖住部分的整数的和是 . 二.选择: 8.下列交换加数的位置的变形中,正确的是( ) A 、14541445-+-=-+- B 、1311131134644436- +--=+-- C 、 12342143-+-=-+- D 、4.5 1.7 2.5 1.8 4.5 2.5 1.8 1.7--+=-+- 9. 下列计算结果中等于3的是( ) A. 74-++ B. ()()74-++ C. 74++- D. ()()74+--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数之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B. 减去一个负数,差一定大于被减数 C. 减去一个正数,差一定大于被减数 D. 0减去任何数,差都是负数 11.校、家、书店依次坐落在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街上,学校在家的南边20米,书店在家北边100米,张明同学从家里出发,向北走了50米,接着又向北走了-70米,此时张明的位置在 A. 在家 B. 在学校 C. 在书店 D. 不在上述地方 12、火车票上的车次号有两个意义,一是数字越小表示车速越快,1~98次为特快列车,101~198次为直快列车,301~398次为普快列车,401~498次为普客列车;二是单数与双数表示不同的行驶方向,其中单数表示从北京开出,双数表示开往北京,根据以上规定,杭州开往北京的某一直快列车的车次号可能是( ) (A) 20 (B) 119 (C) 120 (D) 319 13. 计算: ①-57+(+10 1) ②90-(-3)

国际公法形成性考核册参考标准答案

国际公法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 作业1 一、不定向选择题: 1、C 2、AB 3、BD 4、A5、ABC 二、填空题 1、威斯特伐利亚公会的召开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格老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的出版. 2、司法判例;权威公法学家学说;国际组织的决议。 3、各国公认;具有普遍意义;构成国际法的基础;具有强行法的性质。 4、永久的人口;确定的领土;政府;与他国交往的能力。 5、强制性理由;任择性理由. 三、名词解释 1、一贯反对 是指一个国家一贯反对某项国际习惯规则对它的法律效力,即一个国家从一项习惯法规则形成的开始或最初阶段就表示反对,且其形成后从不接受该规则的法律拘束力。 2、国家继承 是指一国对领土的国际关系所负的责任由别国取代。 3、外交保护 是指国家对其在外国的公民(包括法人)之合法权益遭到所在国家违反国际法的侵害而得不到救济时,采取外交或其他方法向加害国求偿的行为。 4、庇护 国际法上的庇护一般是指国家对于因政治原因被追诉或遭迫害而请求避难的外国人,准其入境、居留和给予保护. 四、简述题 1、简述国际法主体的概念和条件。

国际法主体亦称国际法律人格者,是指能独立从事国际交往和参加国际法律关系,直接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且能进行国际求偿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实体。作为国际法主体须具有以下三个条件:⑴能独立进行国际交往和参加国际法律关系;⑵能直接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⑶有国际求偿能力。 2、简述新国家产生的形式. 以下某种情势的出现会导致新国家产生: ⑴殖民地或附属国的独立; ⑵国家合并; ⑶国家分离; ⑷国家解体。 3、简述国家不法行为的不法性在那些情势下可以解除。 按《国家责任条款草案》第20条、21条的规定,存在以下情况之一者,可解除违背国际义务行为的不法性: ⑴同意 ⑵自卫 ⑶对一国际不法行为采取的反措施 ⑷不可抗力 ⑸危难 ⑹危急情况 五、论述题 1、试述如何正确认识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正确认识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应该是既看到国际法与国内法是两个独立的法律体系,它们在主体、调整的对象、渊源、效力根据和性质等方面都是不同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它们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这种关系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国家处理两者的关系时应该通过国内法执行国际法的规定。 其次,从国际法看,它的许多原则、规则和制度都借用了国内法的概念。 最后,从国内法看,它也受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的影响。 2、试述国家的基本权利。

全国自考《国际法》试题及答案.doc

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法试题 课程代码:0024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被誉为“国际法之父”的是( ) A.格老秀斯 B.边沁 C.维多利亚 D.狄骥 2.在国际法渊源中,最古老的国际法渊源是( ) A.国际条约 B.国际习惯 C.一般法律原则 D.国际司法判例 3.第一次把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规定为一项普遍的国际义务的国际文件是( ) A.《国际联盟盟约》 B.《国际常设法院规约》 C.《巴黎非战公约》 D.《联合国宪章》 4.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物以及所发生的事件有权行使管辖,这种管辖权称为( ) A.属地管辖权 B.属人管辖权 C.保护性管辖权 D.普遍性管辖权 5.永久中立国的战争权受到一定限制,这种限制是( ) A.国家主权的丧失 B.国家主权的放弃 C.国家主权的自愿限制 D.对国家自卫权的限制 6.根据国际实践,一个新政府获得承认的必要条件是( ) A.人民的支持 B.政权起源 C.有效统治 D.合宪性原则 7.最惠国待遇是一国给予另一国( ) A.不低于该国给予第三国国民的待遇 B.与该国给予本国国民相同的待遇 浙00247# 国际法试卷第1 页(共6 页)

C.可低于该国给予第三国国民的待遇 D.不低于该国给予本国国民的待遇 8.属于可引渡的犯罪必须是( ) A.根据请求国法律是犯罪的行为 B.根据被请求国法律是犯罪的行为 C.根据国际法是犯罪的行为 D.根据请求国和被请求国法律都是犯罪的行为 9.以下不属于 ...国家领土的是( ) A.陆地领土上空无限高的空间 B.领陆和领水之下的底土 C.河流 D.领海 10.我国和印度之间的边界线是( ) A.条约边界线 B.自然边界线 C.传统习惯边界线 D.天文边界线 11.在以下海峡中,适用过境通行制度的海峡是( ) A.连接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一部分和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另一部分的海峡 B.连接公海的一部分和公海的另一部分,但在海峡内有一条在航行和水文特征方面同样方便的穿过公海的航道的海峡 C.连接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一部分和外国领海之间的海峡 D.由沿岸国的大陆和岛屿形成的海峡,而该海峡向海一面有一条和海峡的航行和水文特征方面同样方便的穿过公海或穿过专属经济区的航道 12.领海基线向陆地一面的海域是沿海国的( ) A.领海 B.内水 C.毗连区 D.专属经济区 13.国际海底区域中,适用的开发制度是( ) A.单一开发制 B.平行开发制 C.全部由国际海底管理局的企业部开发 D.登记注册制 14.公海的法律地位是( ) A.属于无主物 B.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C.国家在其中不享有任何权利和自由的海域 D.国家可在其中行使管辖权的海域 15.1988年《蒙特利尔公约附加议定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浙00247# 国际法试卷第2 页(共6 页)

国际公法03-0003完整答案

国际公法03-0003完整答案

电大国际公法03_0003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使馆制度(即常住使团制度)产生于()世纪,他对以后外交关系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A. 15 B. 16 C. 17 D. 18 2. “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给予某外国的国民的待遇()的待遇。 A. 不低于于给予本国国民 B. 等于给予本国国民 C. 不低于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 D. 等于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 3. 中国迄今共颁布过()部国籍法。 A. 1 B. 2 C. 3 D. 4 4. 外交团的职能在于()。 A. 谈判 B. 协商 C. 合作 D. 礼仪 5. 认为一国对其境内的外国人所负的责任以该国对本国人所负的责任为限,这是外国人待遇标 准理论中的()主义。 A. 客观标准主义 B. 主观标准主义

C. 平行主义 D. 世界主义 6. 根据1969年条约法公约和1986年条约法公约,条约是指国际法主体之间以书面缔结并受() 支配的国际协议。 A. 缔约国国家元首个人意志 B. 国际法 C. 国际私法 D. 缔约国国内法 7. 领事馆是() A. 全权外交代表机关 B. 使馆的组成部分 C. 临时使团 D. 执行领事职务的机关 8. 我国的原始国籍取得制度采用的原则是()。 A. 双系血统原则为主、出生地原则为辅的混合原则 B. 单系血统原则为主、出生地原则为辅的混合原则 C. 出生地原则为主、单系血统原则为辅的混合原则 D. 出生地原则为主、双系血统原则为辅的混合原则 9. 以下使馆人员在接受国享有完全的外交特权与豁免()。 A. 使馆的外交人员 B. 服务人员 C. 领事 D. 行政人员 10. 在多边条约的部分当事国之间修订条约叫做()。 A. 条约的重新实施

国际公法试卷及答案

国际公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国际法基本原则有()。 A.任意法的性质B.强行法性质 C.国内法性质D.硬法的性质 2. 特别使团是()。 A.国家派往外国的使馆B.派驻国际组织的常驻使团 C.外交团D.国家派往别国的临时使团 3. 合法交战者有()。 A.武装部队B.平民 C.占领区的敌侨D.本国国民 4. 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有()。 A.189个B.180个C.51个D.60个 5. 国际法的官方编纂始于()。 A.19世纪B.18世纪 C.20世纪D.17世纪 6. 人类第一次飞离地面的工具是()。 A.飞机B.热气球 C.人造卫星D.航天飞机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毗连区的宽度是()。 A.24海里B.30海里 C.从领海基线至其外部界线距离24海里D.6海里 8. 对于宽大陆架国家确定大陆架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最多可划到()。 A.500海里B.350海里 C.400海里D.200海里 9. 国际海底区域的资源属于()。 A.自由占领B.自由开发 C.人类共同继承财产D.国家专属区 10. 确定现行南极法律制度的主要条约是()。 A.华盛顿条约B.东京条约 C.南极条约D.海牙条约 二、多项选择题(共10分,每题2分) 1.确立国际法原则的辅助资料有()。 A.国际组织的决议 B.司法判例 C.各国权威公法家的学说 D.一般法律原则 2.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国际法调整的对象?() A.中国与百事可乐公司的关系 B.中国与美国的关系 C.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关系 D.自然人与法人间的关系

3.领事职务有()。 A.办理公证、认证和签证手续 B.保护本国和本国侨民在接受国的权益 C.与派遣国政府进行交涉 D.援助本国船舶和飞机 4.各国军舰在公海可拿捕()。 A.海盗船 B.从事非法广播的船舶 C.无国籍船 D.别国的军舰 5.限制国家领土主权的方式有()。 A.国际地役 B.共管 C.租借 D.先占 单选题答案 1B 2D 3A 4C 5A 6B 7C 8B 9C 10C 多选题答案 1ABC 2BC 3ABD 4ABC 5ABC

国际公法测试题答案

国际公法测试题答案

国际公法测试题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单选题 1.【答案】B 【考点】国际法在中国国内的适用问题 【解析】国际法在我国的适用原则:在民商事范围内,中国缔结的条约通常可以直接适用,但当条约与国内法发生冲突时,条约优先适用;民商事以外的条约能否在中国国内直接适用以 及如何解决效力冲突问题,需要根据与该条约相关的法律规定,并结合条约本身的情况进行具体考察。 A项中,并不是我国缔结或参加的条约都可以作为国内法直接适用;C项中,并不是任何条约与国内法冲突时都直接并优先适用,一般是民商事条约才可以在国内适用,这里要注意是“可以”而不是“应该”;对于D项所说的WTO协议,其在我国的实施并不是直接适用,而是通过国内立法间接适用。 2.【答案】B 【考点】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解析】本题是考查国际法基本原则即不使

用威胁或武力原则,该原则是指各国在国际关系上不得以武力或武力威胁侵害任何国家的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也不得以任何与联合国宪章或其他国际法原则所不符的方式使用武力。乙国不能因为甲国进口进攻性武器而发射导弹摧毁其导弹发射装置,因此乙国的行为不构成自卫,而是涉嫌构成侵略的行为。 3.【答案】C 【考点】国际法的特征 【解析】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强制方式不同:国内法是由超越个体之上的国家强制机关保证实施的;而国际社会不存在超国家的强制机构,国际法的强制实施是通过国家单独或集体的行动来实现的。因此正确答案是C。 二、多选题 1.【答案】CD 【考点】国际法的渊源—国际习惯的构成要素 【解析】国际习惯是指由各国前后一致地不断重复所形成的、并被广泛接受为有法律拘束力的行为规范,A错误;习惯规则一旦形成,原则

国际公法作业题目及答案分解资料

国际公法作业题目及 答案分解

国际公法形考作业1: 一、不定向选择题 1.最先把国际法著作系统的译成中文的是(C)。 A.林则徐B.严复C.丁韪良D.张之洞 2.国际法的渊源主要包括(ABC) A.国际习惯B.国际条约C.一般法律原则D.联合国大会的决议 3.按照国际惯例,下列条约应予继承的是(BD) A.和平友好条约B.边界领土条约C.中立条约D.道路交通条约 4.国家在相同条件下和特定范围内给予外国人与本国人相同的待遇的原则是(ABC) A.国民待遇原则 B.最惠国待遇原则 C.优惠待遇原则 D.互惠待遇原则 5.引渡的程序包括(ABC)。 A.提出引渡请求B.执行引渡C.被请求国审查D.引渡结果的报告 二、填空题 1.在近代国际法的形成中起到里程碑作用的两件大事是威斯特伐利亚公会的召开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和格老秀斯的巨著《战争与和平法》于1625年发表。 2.确定国际法原则的辅助资料包括司法判例、权威公法学家学说和国际组织的决议。

3.国际法基本原则有如下特性:国际社会公认、具有普遍约束性、适用于一切国际法领域和构成国际法体系的基础。 4.国家的构成要素包括人、主权、领土和政府。 5.拒绝引渡的理由有强制性理由和任择性理由。 三、名词解释 1.一贯反对是指一个国家一贯反对某项国际习惯规则对它的法律效力,即一个国家从一项习惯法规则形成的开始或最初阶段就表示反对,且其形成之后从不接受该规则的法律拘束力。 2.国家继承答:是指一国对某一领土的国际关系所负的责任由别国取代 3.外交保护答:外交保护泛指国家通过外交机关对在国外的本国国民的合法利益进行的保护。外交保护是国家的一项权利,可以由国家的国内外交机关或外交代表机关来行使。 4.庇护答:庇护是指国家允许因政治原因受外国追诉或迫害而前来请求避难的外国人在本国入境、居留并对之加以保护的行为。国家对外国人的庇护通常在本国领域内,但不排除条约规定的或外庇护。 四、简述题 1、简述国际法主体的概念和条件国际法的主体亦称国际法律人格者,是指能独立从事国际交往和参加,直接承受国际法上权利和义务,且能进行国际求偿以保护自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