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计划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网络计划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网络计划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网络计划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三)无节奏流水施工

1.无节奏流水施工的特点

(1)各施工过程在各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不全相等;

(2)相邻施工过程的流水步距不尽相等;

(3)专业工作队数等于施工过程数;

(4)各专业工作队能够在施工段上连续作业,但有的施工段之间可能有空闲时间。

2.流水步距的确定

采用累加数列错位相减取大差法计算流水步距。下面通过例题说明。

例题:某工程由3个施工过程组成,分为4个施工段进行流水施工,其流水节拍见下表,施工过程

施工段 ① ② ③ ④ Ⅰ

2 3 2 1 Ⅱ

3 2

4 2 Ⅲ 3 4 2 2 解:(1)求各施工过程流水节拍的累加数列:

施工过程Ⅰ:2,5,7,8

施工过程Ⅱ:3,5,9,11

施工过程Ⅲ:3,7,9,11

(2)错位相减,取最大差值作为流水步距K

Ⅰ与Ⅱ: 2,5,7,8 Ⅱ与Ⅲ: 3,5,9,11

-) 3,5,9,11 -) 3,7,9,11

2,2,2,-1,-11 3, 2, 2,-11 则K1,2=2天,同理可得K2,3=3天

3、流水施工工期的确定

C Z G n t K T ∑-∑+∑+∑+∑=

上例中T =(2+3)+(3+4+2+2)=16(天)

流水施工横道图如下:

1A420012掌握网络计划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一、基本概念

1、网络图

在进度控制中,网络图用来表示进度计划。它是一种表示计划中各项工作先后顺序和所需时间的网状图,由若干箭线和节点组成。

2、工作

组织施工首先要划分工作项目,网络图中,每一个工作项目称为一项工作。工作的表示方法如下:

工作要消耗时间和资源。但网络图中有一类特殊的工作,它既不消耗时间也不消耗资源,这类工作称为虚工作。网络图中,虚工作只表示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例③—④。

3、节点

节点表示工作开始和完成的瞬间,为时间的一点。除了网络图的开始节点和完成节点之外,中间的任何节点都表示前面工作的结束及后面工作的开始。

4、编号

即节点编号。节点编号的原则:从左向右编,从小到大编,并且箭头号要大于箭尾号。

5、工艺关系、组织关系

工艺关系和组织关系合称逻辑关系。逻辑关系是指工作之间的先后顺序关系。

所谓工艺关系是指工艺上、客观上要求的先后顺序关系。如支模板→绑钢筋→浇砼。

所谓组织关系是指为了组织施工或资源调配的方便而人为规定的先后顺序关系。如支模1→支模2。

6、紧前工作、紧后工作

紧前工作和紧后工作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紧前工作和紧后工作表示工作之间的关系。

7、先行工作和后续工作

先行工作:某项工作的先行工作是指与该工作位于同一条线路上并且在该工作之前的所有工作。

后续工作:某项工作的后续工作是指与该工作位于同一条线路上并且在该工作之后的所有工作。

8、线路、关键线路、关键工作

线路:从网络图的起点节点开始,顺着箭头方向一直到终点的全程称为一条线路,网络图中有若干条线路。列出网络图示例中的所有线路。

关键线路:所有线路中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称为关键线路。计算各条线路的持续时间,找出关键线路。

关键工作:位于关键线路上的工作称为关键工作。关键工作举例,用双箭线标示关键工作。

①→②→③→⑤→⑥3+2+1+1=7天,总时差为2天。

①→②→③→④→⑤→⑥3+2+0+2+1=8天,总时差为1天。

①→②→④→⑤→⑥3+3+2+1=9天,总时差为0。

9.时差

(1)总时差:在不影响工期的前提下,工作拥有的机动时间。

(2)自由时差:在不影响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前提下,工作拥有的机动时间。

案例分析:

【案例1】

某工程,施工单位向项目监理机构提交了项目施工总进度计划(图6-1)和各分部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

图6-1 项目施工总进度计划

施工单位为了保证工期,决定对B分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图6—3)进行调整,组织加快的成倍节拍流水施工。

图6-3 B分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问题:

1.找出项目施工总进度计划(图6—1)的关键线路。

2.B分部工程组织加快的成倍节拍流水施工后,流水步距为多少个月?各施工过程应分别安排几个工作队?B分部工程的流水施工工期为多少个月?绘制B分部工程调整后的流水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3.对图6-1项目施工总进度计划而言,B分部工程组织加快的成倍节拍流水施工后,该项目工期为多少个月?可缩短工期多少个月?

参考答案:

1.关键线路:B—E—G和B—F—H。

2.流水步距K=1月,b甲=t甲/K=2/1=2队,同理,b乙=1队、b丙=2队

N’=2+1+2=5队

B分部工程流水施工工期 TB=(m+N’-1)K=(3+5-1)×1=7月

流水施工横道图如下。

3.工期为27月、提前3月。

案例2】

某办公楼由12层主楼和3层辅楼组成。施工单位(乙方)与建设单位(甲方)签订了承建该办公楼的施工合同,合同工期为41周。乙方提交了一份施工网络进度计划,并得到甲方的批准。该网络进度计划如下图所示。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l:在基坑开挖后,发现局部有软土层,乙方配合地质复查,配合用工10个工日。根据批准的地基处理方案,乙方增加费用5万元。因地基复查使基础施工工期延长3天,人工窝工15个工日。

事件2:辅楼施工时,因某处设计尺寸不当,甲方要求拆除已施工部分,重新施工,因此造成增加用工30个工日,材料费、机械台班费计2万元,辅楼主体工作工期拖延l周。

事件3:在主楼主体施工中,因施工机械故障,造成工人窝工8个工日,该工作工期延长4天。

事件4:因乙方购买的室外工程管线材料质量不合格,甲方令乙方重新购买,因此造成该项工作多用人工8个日,该工作工期延长4天,材料损失费1万元。

问题

1.该网络计划中哪些工作是主要控制对象(关键工作),计划工期是多少?

2.针对上述每一事件,分别简述乙方能否向甲方提出工期及费用索赔的理由。

3.该工程可得到的工期补偿为多少天?

4.合同约定人工费标准是30元/工日,窝工人工费补偿标准是18元/工日,乙方应得到的索赔款为多少?

案例分析:

一、本部分要求掌握基于网络计划的工期索赔、费用索赔问题,每年均会考到。

二、解题步骤:

1.判断索赔是否成立:非承包商责任造成的损失才可以索赔。

2.若索赔不成立,则索赔计算不予考虑;

3.若索赔成立,需合理计算工期索赔值和费用索赔值。

(1)工期索赔计算:

①找出网络计划关键线路;

②若延误的工作为关键工作,则延误几天补偿几天;

③若延误的工作为非关键工作,则与总时差比较:若小于等于总时差不影响工期,不予补偿;若大于总时差,则超过总时差几天,补偿几天。

④若是工程变更导致工程量增加,增加的时间用比例计算法计算:

增加的工程量

增加的时间= 原工作时间×

原工程量

4.判别工期提前或拖后

用两个工期进行比较:即实际施工期与合同工期比较。

合同工期包括原合同工期和新合同工期。

新合同工期=原合同工期+工程延期时间(工期索赔时间)

实际施工期=原合同工期+所有的延误时间(包括业主原因和承包商原因引起的所有延误时间)

用实际施工期与新合同工期比较来判别工期提前或拖后。

(2)费用索赔计算

①按题目中给出的实际损失补偿;

②人员机械窝工:窝工费=每日窝工费补偿标准×窝工工日(台班);

③完成额外工作:补偿金额=日工资单价×工日数或补偿金额=机械台班单价×台班数。

④若是工程变更导致工程量增加:补偿金额=增加的工程量×综合单价

参考答案:

1.关键线路上的工作(即关键工作)为重点控制对象,包括:基础工程、主楼主体、设备安装、装饰装修。

计划工期=(8+16+6+11)周=41周

2.索赔事件阐述如下:

事件l:是因地质条件的变化引起的,属于甲方应承担的风险,既可以索赔费用,也可以索赔工期。

事件2:是因设计变更引起的,属于甲方应承担的责任,既可以索赔费用,也可以索赔工期。

事件3:是因施工机械出现故障引起的,属于承包商自己应承担的风险,与甲方无关,不能向甲方提出索赔。

事件4:是因乙方购买的施工材料的质量不合格引起的,属于承包商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与甲方无关,不能向甲方提出索赔。

3.综上所述,事件l、事件2可进行工期索赔。基础工程是关键工作,延长3天,可获得3天的工期补偿;辅楼工程延长1周,但因它不是关键线路,且有8周的总时差,所以不能获得工期补偿。因此,乙方可得到的工期补偿为3天。

4.事件l:索赔款额=10×30+15×18+50000=50570元

事件2:索赔款额=30×30+20000 =20900元

索赔款总额=(50570+20900)元=71470元

【案例3】

某建筑工程,建筑面积3.8万m2,地下1层,地上16层。施工单位(以下简称“乙方”)与建设单位(以下简称“甲方”)签订了施工总承包合同,合同期600 d。合同约定工期每提前(或拖后)1 d奖励(或罚款)1万元。乙方将屋面和设备安装两项工程的劳务进行了分包,分包合同约定,若造成乙方关键工作的工期延误,每延误l d,分包方应赔偿损失l万元。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使用的大模板采用租赁方式,租赁合同约定,大模板到货每延误l d,供货方赔偿l万元。乙方提交了施工网络计划,并得到了监理单位和甲方的批准。网络计划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单位:d)。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一:底板防水工程施工时,由于特大暴雨突发洪水原因,造成基础工程施工工期延长5 d,因人员窝工和施工机械闲置造成乙方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

事件二:主体结构施工时,大模板未能按期到货,造成乙方主体结构施工工期延长10 d,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

事件三:屋面工程施工时,乙方的劳务分包方不服从指挥,造成乙方返工,屋面工程施工工期延长3 d,直接经济损失0.8万元。

事件四:中央空调设备安装过程中,甲方采购的制冷机组因质量问题退换货,造成乙方设备安装工期延长9 d,直接费用增加3万元。

事件五:因为甲方对外装修设计的色彩不满意,局部设计变更通过审批后,使乙方外装修晚开工30 d,直接费损失O.5万元。

其余各项工作,实际完成工期和费用与原计划相符。

问题:

1.指出该网络计划的关键线路。

2.指出乙方向甲方索赔成立的事件,并分别说明索赔内容和理由。

3.分别指出乙方可以向大模板供货方和屋面工程劳务分包方索赔的内容和理由。

4.该工程实际总工期多少天?乙方可得到甲方的工期补偿为多少天?工期奖(罚)款是多少万元?

5.乙方可得到各劳务分包方和大模板供货方的费用赔偿各是多少万元?

6.如果只有室内装修工程有条件可以压缩工期,在发生以上事件的前提条件下,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甲方的工期奖,室内装修工程工期至少应压缩多少天?

{疑难解析:

问题4:

(1)实际施工期计算,将所有延误时间加到原网络图中去,重新找关键线路和工期。此时关键线路未变,则实际施工期:

125(基础工程)+210(主体结构)+40(二次结构)+49(设备安装)+200(室内装修)=624d 或者:600(原合同工期)+5(基础工程)+10(主体结构)+9(设备安装)=624d (2)新合同工期=原合同工期+非承包商原因延期时间

=600+5(基础工程)+9(设备安装)=614d

实际施工期>新合同工期,延误10d,罚款10d×1万元/d=10万元

问题6:

工期优化的方法:不能把关键线路压缩成非关键线路,即允许出现新的关键线路,原关键线路总要保持是关键线路,否则不能有效缩短工期。

何谓最大限度压缩工期?

要压缩到这种状况:使次关键线路也成为关键线路,即出现两条关键线路。

次关键线路为①—②—③—④—⑤—⑦—⑧,或者,基础工程—主体结构—二次结构—室外装修—室外工程

次关键线路持续时间为:125(基础工程)+210(主体结构)+40(二次结构)+130(室外装修)+90(室外工程)=595d

所以,工期压缩:624d — 595d=29d }

参考答案:

1.(本小题1分)

关键线路:①一②一③一④一⑥一⑧(或答基础工程、主体结构、二次结构、设备安装、室内装修)(1分)。

2.(本小题12分)

(1)事件1(1分)。乙方可以向甲方提出工期索赔(1分);因洪水属于不可抗力原因(1分)且该工作属于关键工作(1分)。

(2)事件4(1分)。乙方可以向甲方提出工期和费用索赔(1分),因甲购设备质量问题原因属甲方责任(1分)且该工作属于关键工作(1分)。

(3)事件5(1分)。乙方可以向甲方提出费用索赔(1分),设计变更属甲方责任(1分),但该工作属于非关键工作且有足够机动时间(1分)。

3.(本小题6分)

(1)事件2:乙方可以向太模板供货方索赔费用(1分)和工期延误造成的损失赔偿(1分)。原因:大模板供货方未能按期交货,是大模板供货方责任(1分),且主体结构属关键工作,工期延误应赔偿乙方损失(1分)。

(2)事件3:乙方可以向屋面工程劳务分包方索赔费用(1分)。原因:专业劳务分包方违章,属分包责任(1分)。(但非关键工作,不存在工期延误索赔问题)

4.(本小题4分)

(1)(125+210+40+49+200)天=624天,实际总工期624天(1分)。

(2)工期补偿:事件一和事件四中(5+9)天=14天,可补偿工期14天(2分)。

(3)被罚:被罚款10天×l万元/天=10万元(1分)

5.(本小题4分)

(1)事件3:屋面劳务分包方:O.8万元(1分)。

(2)事件2:大模板供货方。

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1分)。

工期损失补偿:10天×1万元/天=10万元(1分)。

向大模板供货方索赔总金额=30万元(1分)。

6.(本题3分)

压缩后①一②一③一④一⑤一⑦一⑧线路也为关键线路,与①一②一③一④一⑥一⑧线路工期相等(1分),工期595天(1分)。

应压缩工期=(624—595)天=29天(1分)。

1A420030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计划管理

【案例1】

某建筑公司投标某高层建筑,基础灌注桩基础,主楼为框架剪力墙结构,裙房为砖混结构。要求质量达到国家施工验收标准,总工期300日历日。

公司中标后,组建了该工程项目经理部,并要求项目经理部及时编制项目质量计划。项目经理要求质量部门主持编制施工项目质量计划报公司有关部门审批。

问题1:项目经理要求质量部门主持编制施工项目质量计划的做法是否正确?应由谁编制该工程的施工项目质量计划?

该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土方开挖达到设计标高后,项目经理组织勘察、设计、监理进行了验槽、隐蔽。

问题2:应由谁负责组织基坑(槽)验收?

事件二:土方开挖过程中发现了地下文物,为赶工期,项目经理命令继续土方开挖施工。

问题3:事件二的做法是否正确?应如何处理?

事件三:在土方分层回填夯实,最终达到回填土标高后向监理工程师报验。

问题4:事件三的做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事件四:在施工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基础时,发生如下事件:

(1)为节省成本,项目经理严格要求按设计桩顶标高控制桩顶浇筑标高。

(2)有5根桩的混凝土标准养护试块强度不合格,经对桩体钻芯取样检测,桩体混凝土实际强度均满足要求。

(3)另有1根桩的混凝土标准养护试块强度和桩体钻芯取样检测强度均不合格,但静荷载试验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问题5:

(1)项目经理的要求是否正确?为什么?应如何处理?

(2)中的5根桩应如何处理?

(3)应如何处理?

事件五:砖砌体施工中,采用钢管式扣件脚手架,施工过程中,部分脚手眼的位置距离窗洞口150mm。

问题6:该工程施工过程中,脚手眼的位置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问题1:不正确。因为,施工项目质量计划应在项目策划过程中,由项目经理主持编制。

问题2:基坑(槽)验槽应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设计、勘察等单位的项目和技术质量负责人共赴现场,按设计、规范和施工方案等的要求进行检查,并做好基坑验槽记录和隐蔽工程记录。

问题3:不妥。土方开挖中如发现文物或古墓,应立即妥善保护并及时报请当地有关部门来现场处理,待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问题4:不合理。因为,基坑(槽)和室内的回填土,在夯实或压实之后,要对每层回填土的质量进行检验,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层的回填。

问题5:(1)不正确。因为灌注桩混凝土顶部有浮浆,且与孔内护壁泥浆接触,影响其混凝土强度。通常灌注桩桩顶浇筑标高应高出桩顶设计标高0.5m以上,基坑开挖后将高出部分凿除。

(2)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中第8.0.5条规定,可按合格桩验收。

(3)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中第5.0.6条规定,应予以验收。

问题6:该工程施工过程中,脚手眼的位置不正确。按照规定,砌体门窗洞口两侧200mm 范围内,不得留设脚手眼,而该工程部分脚手眼的位置距离窗洞口150mm,因此不正确。

不得在下列墙体或部位设置脚手眼:

1)120mm厚墙、料石清水墙和独立柱。

2)过梁上与过梁成600角的三角形范围及过梁净跨度1/2的高度范围内。

3)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

4)砌体门窗洞口两侧200mm(石砌体为300mm)和转角处450mm(石砌体为600mm)范围内。

5)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500mm范围内。

6)设计不允许设置脚手眼的部位。施工脚手眼补砌时,灰缝应填满砂浆,不得用干砖填

塞。

【案例2】

某单位新建一车间,建筑面积860m2,建筑物檐高8.75m,砖混结构,屋面结构为后张法预应力梯形屋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每层均设置构造柱和圈梁,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卷材屋面。施工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为方便施工,项目经理要求施工时先浇筑构造柱后砌砖墙。

问题1:事件一是否正确?为什么?

事件二:四层砌筑砂浆强度不合格(偏低),但经原设计核算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

问题2:事件二是否需要补强加固?为什么?

事件三:屋架制作完成后,发现有一榀屋架试块强度达不到设计强度,经现场回弹测得其强度仍达不到设计强度。

问题3:事件三如何处理?

事件四:屋面圈梁拆模后,发现局部蜂窝麻面,且有一处有露筋现象。

问题4:事件四如何处理?

事件五:在施工雨篷板时,当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施工人员按照模板拆除方案要求,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时将模板拆除,结果根部混凝土随即开裂。

问题5:

造成事件五雨篷板根部开裂的原因是什么?

事件六:有一根梁拆模后出现较大挠度。

问题6:分析拆模后梁出现挠度的原因和防治办法。

事件七:屋面防水施工后不久即出现了防水层起鼓现象。

问题7:试分析事件七属于什么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是什么?

参考答案:

问题1:不正确。因为构造柱和砖墙构成的组合砌体的施工程序是:先砌砖墙后浇构造柱。连接处砖墙应砌成马牙槎,马牙槎应先退后进。

问题2:不需补强加固。按现行规范规定可按核算结果予以验收。

问题3:屋架的处理措施必须与设计协商,通常可采取加固补强或返工重做。

问题4:①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1:2水泥砂浆抹平。

②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和铁锈清洗干净,再用1:2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剔除,清理干净,先刷一层水泥浆或界面剂后,再用高一级的豆石混凝土捣实,并认真养护。

③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用1:2水泥砂浆修补;大蜂窝,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并剔成喇叭口,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透,先刷一层水泥浆或界面剂后,再用高一级豆石混凝土捣实,并认真养护。

④孔洞处理需要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然后按批准后的方案进行处理。通常将孔洞处的不密实的混凝土凿掉,要凿成斜形(外口向上),以便浇筑混凝土。用清水冲刷干净,并保持湿润72h,先刷一层水泥浆或界面剂,然后用高一等级的微膨胀豆石混凝土浇筑、捣实后,认真养护。有时遇大孔洞需支模板后才浇筑混凝土。在处理梁中孔洞时,应在梁底先用支撑支牢后,再做处理。

问题5:原因是模板拆除方案不合理。悬臂构件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100%方可拆除模板。

问题6:拆模后梁出现挠度主要是因为模板支撑系统刚度不够,或支模时模板没有起拱。

防治办法:模板支撑系统要经过验算,模板要按规定起拱。一般如设计无规定时,跨度大于4m的现浇混凝土梁起拱高度为全长跨度的1/1000~3/1000。

问题7:事件一属于屋面卷材起鼓。

1)产生的原因:

在卷材防水层中粘结不实的部位,窝有水分和气体,当其受到太阳照射或人工热源影响后,体积膨胀,造成鼓泡。

2)治理措施:

①直径100mm以下的中、小鼓泡可用抽气灌胶法治理,并压上几块砖,几天后再将砖移去即成。

②直径100~300mm的鼓泡可先铲除鼓泡处的保护层,再用刀将鼓泡按斜十字形割开,放出鼓泡内气体,擦干水分,清除旧胶结料,用喷灯把卷材内部吹干。随后按顺序把旧卷材分片重新粘贴好,再新贴一块方形卷材(其边长比开刀范围大lOOmm),压人卷材下,最后粘贴覆盖好卷材,四边搭接好,并重做保护层。上述分片铺贴顺序是按屋面流水方向先下再左右后上。

③直径更大的鼓泡用割补法治理。先用刀把鼓泡卷材割除,按上一做法进行基层清理,再用喷灯烘烤旧卷材槎口,并分层剥开,除去旧胶结料后,依次粘贴好旧卷材,上铺一层新卷材(四周与旧卷材搭接不小于100mm),然后贴上旧卷材。再依次粘贴旧卷材,上面覆盖第二层新卷材,最后粘贴卷材,周边压实刮平,重做保护层。

【案例3】

高新技术企业新建厂区里某8层框架结构办公楼工程,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选定A公司作为施工总承包。在合同中双方约定钢筋、水泥等主材由业主供应,其他结构材料及装饰装修材料均由总承包负责采购。

钢筋进场时,业主指令总承包对该批钢筋进行进场验证,进场验证时供货商只提供了出厂合格证,考虑到该钢材生产厂家信誉及以前使用该厂家钢筋质量状况,故总承包方同样予以验证。并作了见证取样复试,复试检测结果为合格,总承包方直接安排投入使用。

在结构施工至三层柱时,当地质量监督机构例行检查时原位取样测试,发现钢筋原和存在质量问题,而此时,第一层、第二层结构全部使用的是这一批钢筋,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对已完成结构部分作结构实体检测,经检测虽然存在问题,但不影响结构安全,仍能满足原设计荷载要求。

总承包方认为钢筋为业主供应材料,而且进场时也按相关规定要求进行了进场验收,出现的任何问题均与总承包方无关,所有由此造成的损失及责任应由业主承担。而业主则认为钢筋进场后办理了交接手续,转交给总承包方,总承包方也已同意接收,所以由此造成的责任均应由总承包方负责。

问题:

1.钢筋进场时,总承包单位作的进场验证应如何处理?

2.总承包单位的见证取样复试过程存在哪些问题?并简述对应的正确做法。

3.正确的钢筋出厂合格证应包括哪些信息?

4.上述质量事故的责任应由谁来承担?为什么?

参考答案:

1.钢筋进场时,总承包单位做的进场验证应检查材质证明,并根据供料计划和有关标准进行现场质量验证和记录。质量验证包括钢筋品种、型号、规格、数量、外观检查和见证取样,进行物理机械性能(有时还需作化学性能分析)试验。

2.问题一:见证取样应在材质证明文件审查合格的基本上进行,本案例没有拿到出厂合格证的前提下,就进行了见证取样,此做法不妥。正确做法是:此部分钢筋要单独堆放,待资料齐全和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问题二:见证取样不能是承包方单独的行为,应在建设单位代表或监理工程师的见证下

进行。

问题三:见证取样结果合格,钢筋便投入使用不妥。见证取样复试结果作为进场验证是关键的一环,其结果应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审批通过后该批钢筋才能投入使用。

3.每批供应的钢材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合格证上内容应齐全清楚,包括材料名称、品种、规格、型号、出厂日期、批量、炉号、每个炉号的生产数量、供应数量,主要化学成分和物理机械性能等,并加盖生产厂家公章。

4.钢筋质量事故责任应由业主方承担。按相关规定,由业主方采购的物资,总承包方的验证不能取代业主对其采购物资的质量责任。

【案例4】

沿海地区某住宅工程,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侵蚀作用。该工程由四栋地上12层、地下1层、结构形式完全相同的单体组成,其中地下室为整体地下室,四个单体及单体间空地均有地下部分。

施工单位上报的施工组织设计中,所有混凝土均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零星砌筑及抹灰用砂浆现场拌制;屋面设计为不上人屋面,炉碴保温后细石混凝土封面找坡,最上层敷设SBS卷材防水层一道。

时年8月16日,监理例行检查时发现现场砌筑用水泥出厂日期为5月10日,监理工程师认为此批水泥已过期,下令将此批水泥清退出场。

同时,发现顶层墙体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存在严重缺陷,经检查该部位混凝土其他质量控制资料,确认其对结构安全不造成影响,同意对现浇结构分项予以验收;检查屋顶做法时,发现防水基层了不干燥,经请示总监理工程师并征得业主同意后,下令防水施工停工整改。

问题:

1.该工程地下室结构混凝土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是否合适?简述理由。对于六大常用水泥,哪些适宜用在本案例中地下结构混凝土?哪些不适宜?

2.监理工程师判定此批水泥过期失效并清退出场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或正确做法。

3.监理工程师对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存在缺陷处理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或正确做法。

4.简述防水层铺设前,基层的干燥程度简易检验方法。

参考答案:

1.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合适。因为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侵蚀,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耐腐蚀性较差,所以用在本案例中地下结构混凝土不合适。

对于六大常用水泥,其中,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均不适宜用于本案例中地下结构混凝土;而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复合水泥均适宜用于本案例中地下结构混凝土。

2.监理工程师判定此批水泥过期失效并清退出场不合理。按照相关规范规定,当在使用中对水泥的质量存怀疑或水泥厂超过三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此批水泥前正好越过三个月,正确做法应该是进行复试,然后根据复试结果再作是否失效的判定。

3.监理工程师对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存在缺陷处理不合理。按相关规范规定,混凝土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所以不应对现浇结构分项验收合格。正确做法: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4.铺设屋面防水层前,基层必须干净、干燥。干燥程度的简易检验方法:将1m2卷材平坦地干铺存找平层上,静置3~4h后掀开检查,找平层覆盖部位与卷材上未见水印即可铺设。

【案例5】

某工程进行装修改造。建设单位通过招标选择甲装饰公司为施工单位。其改造工程主要

内容为:

①将窗全部换为明框玻璃幕墙,为了节约能源打算幕墙玻璃使用LOW-E玻璃。

②准备使用2 000 m2的细木工板和1 000 m2的饰面板现场制作书架和书桌。

③准备采用干挂法,使用4 000 m2的天然大理石对门厅室外的墙面进行装修;采用传统湿作业法使用2 000 m2的天然花岗岩对门厅地面进行装修。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在地面装修工程结束后不久,监理工程师发现门厅地面铺贴的花岗岩表面有许多不规则的花斑,严重影响装修效果,下令返工。

事件2:卫生间地面在涂抹防水层做好后直接在其上面铺贴地面砖,在地面砖做好后做了蓄水试验。

事件3:幕墙施工中,对已经办好隐蔽工程验收的部位,装饰公司已进行封闭,但监理单位对个别施工部位的质量还有疑虑,要求重新检验。

事件4:竣工后,建设单位要求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将资料直接移交市档案馆。

问题:

1.为了防止装修污染,本工程需对哪些装修材料进行复验?

2.本工程在装修材料的使用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3.本装修工程完工后,需要对室内环境哪些主要污染物进行污染浓度检测?

4.事件1中,花岗岩表面的花斑是如何形成的,如何预防?

5.事件2中的做法是否妥当?简述室内防水工程蓄水试验的要求。

6.事件3中,装饰公司是否可以因这些部位已经进行过隐蔽工程验收而拒绝重新检验?重新检验的费用应由谁负责?

7.事件4中,建设单位要求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将资料直接移交市档案馆的做法是否妥当?为什么?

参考答案:

1.本工程需对下列装修材料进行复验:需要对细木工板和饰面板分别进行游离甲醛含量和游离甲醛释放量复检;对天然花岗岩的放射性指标进行复检;粘贴水泥的强度和安定性指标进行复检。

2.本工程在装修材料的使用上有以下两处需要改进:天然大理石不耐酸,不宜用于室外装修;用阳光控制镀膜玻璃代替LOW-E,效果更好。

3.本装修工程完工后,需要对氡、甲醛、氨、苯及挥发有机物(TVOC)等室内环境主要污染物进行污染浓度检测。

4.采用传统湿作业法安装天然花岗岩时,由于水泥砂浆在水化时析出大量的氧化钙,泛到石材表面,产生了花斑,俗称泛碱现象。为了防止出现此现象,在安装石材前,应对石材饰面采用“防碱背涂剂”进行背涂处理。

5.做法不妥。

室内防水工程蓄水试验的要求:室内防水层完工后应做24 h蓄水试验,蓄水深度30~50 mm,合格后办理隐蔽检查手续;室内防水层上的饰面层完工后应做第二次24 h蓄水试验(要求同上),以最终无渗漏时为合格,合格后方可办理验收手续。

6.不可以。《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规定:“无论工程师是否进行验收,当其要求对已经隐蔽的工程重新检验时,承包人应按要求进行剥离或于孔,并在检验后重新覆盖或修复”。如果重新检验合格,费用应由发包人承担并相应顺延工期;检验不合格,费用和工期延误均应由承包人负责。

7.不妥。因为,建设单位应收集和汇总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立卷归档的工程档案,并向当地档案馆(室)移交一套符合规定的工程档案。

【案例6】某机关新建10层办公楼从第二层至顶层各层走廊装饰均采用天然大理石饰面,由于工期比较紧,施工单位按剩余工期情况重新上报一份施工方案,计划拟按每层作为一个施工段,各段间组织流水施工,流水方向为从上往下进行。采用传统湿作业法施工,每层进度安排为4d,每一层3.0m高一次安装到顶,结合层砂浆厚度控制在15±3mm,每层板材安装后分两次灌浆。完成一个流水段后立即转入下一流水段作业,使各流水段间无间断时间。各层除走廊外的其他部位同时在混凝土或抹灰基层上刮腻子、涂饰涂料。

装饰板材全部采用600mm×450mm、质量等级一等的优质天然大理石饰而板。板材进场检验,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规范规定。进场后施工单位立即组织板材安装,按预计流水作业时间完成了第一流水段的施工。

第一层施工完毕后,发现局部大理石饰面产生不规则的花斑,每层墙面的中下部位板块空鼓的质量缺陷比较多。相关单位成立事故处理小组,对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治理措施.以防后续工程出现类似质量问题。

问题:

1.试指出施工单位上报施丁方案及施工过程中不妥之处?并简要说明。

2.试分析本案例中石材产生不规则花斑的原因,并提出后续工程预防措施。

参考答案:

1.施工单位上报的施工方案中不妥之处主要有如下几点:

不妥一:每一层3.Om高一次安装到顶;采用传统湿作业法安装大理石饰面板施工时,不宜一次安装到顶。

不妥二:结合层砂浆厚度控制在15±3mm;结合层砂浆厚度一般宜为7~10mm。

不妥三:每层板材安装后分两次灌浆;规格为600mm×450mm的板材安装后宜分三次灌浆,灌注时每层灌注高度宜为150~200mn,且不超过板高度的1/3,并需插捣密实,待砂浆初凝后方可灌注上层水泥砂浆。

不妥四:完成一个流水段后立即转入下一流水段作业,使各流水段间无间断时间;每完成一段安装后,应进行适当的养护,才能转入下一层施工作业。

不妥五:其他部位直接在混凝土或抹灰基础上涂饰涂料;新建筑物的混凝土或抹灰基层,在涂饰涂料前应涂刷抗碱封闭底漆,对泛碱、析盐的基层应先用3%的草酸溶液清洗,然后用清水冲刷干净或在基层上满刷一遍耐碱底漆,待其于后刮腻子,再涂刷面层涂料。

不妥六:天然大理石饰面板进场后施工单位立即组织板材安装;采用传统湿作业法施工的天然石材饰面板应进行防碱、背涂处理。

2.采用传统的湿作业法安装天然石材时,由于水泥砂浆在水化时析出大量的氧化钙,泛到石材表面,产生不规则的花斑,俗称泛碱现象。

后续工程预防措施:进行施工技术交底,确保在天然石材安装前.对石材饰面板采用“防碱背涂剂”进行背涂处理,背涂方法应严格按照“防碱背涂剂”涂布工艺施涂;并选用碱含量低的水泥作为结合层的水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