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猪顽固性拉稀怎么办

猪顽固性拉稀怎么办

猪顽固性拉稀怎么办
猪顽固性拉稀怎么办

猪顽固性拉稀怎么办

腹泻拉稀是猪发病后常见的症状,表现多样,原因复杂,临床上必须辨证分析、综合治疗,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如果只是针对腹泻进行施治,很可能会贻误病情,导致严重的后果。

引起猪拉稀的冠状病毒病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前者是由冠状病毒科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以呕吐和腹泻为主的传染病。临床上各种年龄的猪都易感染,但以10日龄以内的乳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高达90%。后者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以泻、呕吐和脱水为主要症状。

根据粪便的酸碱度和性状来判断:病毒性腹泻的粪便多为酸性,其他腹泻的粪便多为碱性;水样呈喷射状腹泻大多由病毒引起,粘状或糊状,带有泡沫状的粪便大多由细菌引起;糊状、黄灰色、恶臭的粪便大多为球虫性腹泻;粪便气味不同腹泻大多为传染性胃肠炎;腹泻伴随口流泡沫、呕吐、神经症状大多为伪狂犬病毒引起。

药物防治:对猪腹泻应在准确诊断的基础上及时进行药物治疗,确诊由细菌引起的急性腹泻,应辅以抗生素治疗。用药时应

选择对病原微生物敏感的抗菌药物(通过药敏试验或平时临床资料分析来确定)。笔者在对四川地区药敏调查时发现:喹诺酮类抗生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较敏感,应注意选用

用“肠移健”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注射,本品每套治疗可用于100kg体重,一天注射一次、一疗程三天。预防200Kg体重。病情严重的可酌情加量。(针对病情严重的可先注射一针阿托品每头按1---3ml,同时口服次硝酸铋或鞣酸蛋白+活性肽碳口服,连用三天)

加强产房的卫生工作,粪便立即清理,上床母猪必须消毒洗澡,给母猪喂优质原料生产的饲料,临产时擦拭母猪乳头,并挤掉每个乳头中少许乳汁。冬季提高产房温度,接产工具必须消毒。

保育猪腹泻病的治疗措施及预防办法

保育猪腹泻病的治疗措施及预防办法 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生腹泻,但是发生腹泻的猪主要发生在这三个年龄群:出生后1?3日龄仔猪,7?14日龄仔猪和断奶后年龄的仔猪。新生仔猪腹泻的发病率可能在日益增加,尤其是集中产仔管理的猪场。菌毛抗原疫苗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已使新生仔猪腹泻大为减少。个别猪场使用口服同源奶制疫苗,但一般需要两次免 疫才能获得满意的预防效果。然而,菌毛疫苗对新生仔猪腹泻不一定有效,控制这种年龄的腹泻病常常是比较困难的。 虽然仔猪腹泻的病原是比较多的,而且是比较复杂的,但是最容易感染的病原 就是针对某种病原的母源抗体消退时又同时感染的这种病原。当有大量的病原感染 超过初乳或乳中抗体免疫控制力时腹泻就会发生。产仔室的温度、湿度、通风和卫 生状况等这些环境因素对仔猪腹泻的严重程度和成活率及预防有重大影响。 仔猪腹泻最常见的传染性病原是大肠杆菌、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TGE)和 猪等孢球虫(ISoSPora SUiS) 。线虫(如Sarongyloides ranSomi) 在美国东南部也 常常引起猪腹泻。据报告,美国中东部的许多州也有增加的趋势。据设在GaIebUrg 的伊利诺州诊断室的调查统计,在哺乳猪流行的病原有:球虫占32%大肠杆菌21% TGE病毒20%轮状病毒10%产气荚膜梭菌11%未诊断6%从同一个猪分离鉴定出的病原常常不止一个。最近几年的观察,发现球虫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流行有增加的趋势。 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作为原发性病原在仔猪要比幼年仔猪少见。伊利诺州诊断室对144头发生腹泻的猪作了调查分析,从6日龄到断奶时分离到病原性大肠杆 菌比例较少(14%),而1?5日龄仔猪比例较高(53%)。新生仔猪腹泻分离到的大肠杆菌,常常可能是继发性病原。这些大肠杆菌可能不一定溶血,也不是肠毒性的。 Moxley报道了大肠杆菌K88株感染哺乳猪和断奶猪出现内毒血症休克。他认为看到小肠

猪病毒性腹泻的治疗

秋冬季节猪病毒性腹泻病的控制引起猪只腹泻的病毒种类较多,有腺病毒、呼肠孤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小圆病毒、轮状病毒和冠状病毒等十几种。但危害严重的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猪轮状病毒(RV)三种,在寒冷季节易暴发,各年龄猪只均可感染。对仔猪危害最严重,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其他猪只由于腹泻会引起生长迟缓、饲料报酬率降低。1秋冬季节猪群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所有猪只均易感,传播速度很快,2~3天内蔓延到全群;发病集中在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中大猪和母猪发病轻,哺乳仔猪发病急,死亡率高,仔猪呈水样腹泻,喷射状,伴有呕吐。部分猪场会呈反复发作流行。2秋冬季节猪群病毒性腹泻的危害2月龄以内仔猪死亡率可达100%,并造成猪只免疫力降低,易引起继发感染,腹泻猪只迅速丧失体重,长势缓慢,耐过猪形成僵猪。整齐度差,出栏延迟至少l周。泌乳母猪感染后表现高度体弱、泌乳停止、食欲不振等。架子猪,肥猪和成年猪发生一至数日的食欲不振或缺乏,体重迅速减轻。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其他动物如猫、犬、燕、八哥等也能传播。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染给易感猪。'TGE在我国从每年的11月份至次年的4月份发病最多,夏季发病少。流行形式以新疫区的暴发性和老疫区的地方流行性或间歇性发生。暴发后,50%的康复猪带毒,排毒可达2~8周,最长可达104天之久。在老疫区,由于病毒和病猪持续存在,仔猪断奶后切断了补充抗体的来源,重新成为了易感猪,把本病延续下去。PEDV可在猪群中持续存在,各年龄的猪都易感,哺乳仔猪、架子猪和育肥猪的发病率可达100%,母猪的发病率在15%~90%。PED主要在冬季多发,夏季也可发生。我国从每年的12月份至次年的2月份为PED 的高发期。分娩和断奶仔猪数量大的猪场,PEDV通过感染断奶时丧失母源抗体保护的仔猪而存活,因而呈现地方性流行,PEDV可能是导致这类种猪场5~8周龄猪只持续发生断奶性腹泻的一个原因。PED可单一发生或与TGEV混合感染,最近有PEDV与PCV混感的报道。RV感染相当普遍,成年猪血清抗体检出率为40%~100%,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在晚秋及冬季,少数地区季节性不明显而呈终年流行。7~41日龄仔猪易感,l~3周龄仔猪的感染率高于4~6周龄仔猪。初产母猪的仔猪比经产母猪的仔猪更易感。3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病毒性腹泻病的潜伏期很短,从几个小时到数日内蔓延全群。TGEV感染仔猪的典型临床表现是突然发生呕吐,接着出现急剧的水样腹泻,粪水呈黄色、淡绿白色或白色,内含未消化的凝乳块,气味腥臭,呈碱性。病猪极度口渴,迅速脱水,体重下降,精神萎靡,被毛杂乱无光。吃奶减少或停止吃奶,战栗,口渴,消瘦。架子猪、育肥猪和成年公、母猪主要表现食欲减退或消失,有时可见呕吐,随后水样腹泻,粪水呈现黄绿色、淡灰色或褐色,含有气泡。哺乳母猪泌乳减少或停止。3~7天病情好转,病猪体温多数正常,少数升高,但在主要症状出现后即降至正常或低于正常。病猪尸体消瘦,脱水明显。胃中充满凝乳块,胃底黏膜轻度充血或出血。小肠肠壁变薄,弹性降低,半透明状,肠内充满黄绿色或白色液体。肠系膜充血、淋巴结肿胀,切面多汁而呈红色。肾脏含有白色尿酸盐类。空肠绒毛的长度与隐窝深度比例,正常为7∶1,而TGE病猪则为1∶1。PED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水样腹泻,偶伴有呕吐,其临床症状与TGE十分相似,但程度较轻,在同窝猪群中传播的速度也比TGE慢得多。猪只年龄越小,症状越严重。在1周龄内仔猪在持续3~4天腹泻后因脱水而死亡,平均死亡率为50%。日龄较大的猪感染后1周左右康复,部分发育受阻而成为僵猪,年龄较大的猪表现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而部分成年猪表现精神沉郁、厌食和呕吐,一般4~5天好转。育肥猪有1%~3%的死亡率。剖检仅见小肠扩张、肠内充满黄色液体,小肠黏膜、肠系膜充血,其他实质性器官无肉眼病变。组织学检查可见小肠绒毛长度与隐窝之比从正常的7∶1缩小到3∶1。RV自然感染常发生于7~14日龄的哺乳仔猪或断奶后7天内的仔猪。病初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和不愿活动,偶有呕吐。随后发生严重腹泻并持续3~4天,粪便呈黄白、黄绿色或暗黑色。可见有水泻,半固体状(糊样)和发酵状,或者在类似乳清的液体上漂浮着絮状物。腹泻3~4天后,部分病猪出现严重脱水而死亡。排泄的外观程度取决于所吃的食物,吃奶的产生黄色腹泻,吃固体食物的一般是黑色或灰色腹泻。哺乳仔猪自然感染RV往往只出现轻微的临诊症状,可能与母源抗体有关。断奶仔猪腹泻综合征危害严重,死亡率可达10%~50%。断奶仔猪发生和轮状病毒相关的严重腹泻时,很多都有与TGE或溶血性大肠杆菌并发的现象(Bohl等,1978)。人工感染试验发现,单独接种轮状病毒或溶血性大肠杆菌时,只引起短暂的轻度腹泻甚至呈亚临床表现;而先后接种RV和溶血性大肠杆菌的猪只则可发生类似

产房仔猪易发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措施

产房仔猪易发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措施 自2010年12 月开始,我国多数省份相继出现以哺乳仔猪呕吐、腹泻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猪病,给我国的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于2011年6 月接触了第1 例产房哺乳仔猪病毒性腹泻病,至今近5年时间里陆续遇到类似病例,尤其是每年的11月到次年3 月的冬春季节,病毒性腹泻发生面很广,几乎所有规模猪场在2~3 年内都要经历1 次以上,有的猪场更是1 个冬春感染2 次。每次感染,持续时间有长有短,康复快的猪场持续2周,康复慢的猪场持续6周以上,感染期间所产哺乳仔猪多数在分娩后1~3 d 突然出现呕吐而后腹泻,数小时内整窝腹泻,24~36 h 几乎同栋产房所有哺乳仔猪都开始呕吐、腹泻。病猪呈喷射状水样腹泻,迅速脱水消瘦,12~36 h 病猪脊椎骨凸显。病猪在腹泻后48 ~96 h出现脱水死亡高峰,7 日龄以下乳猪感染病毒性腹泻死亡率80%以上,7 ~10日龄以上乳猪感染病毒性腹泻死亡率在40%左右,10 日龄以上乳猪感染病毒性腹泻只要产房内温度达到22℃以上,几乎没有死亡发生。更为严重的是在发生病毒性腹泻的产房往往伴随着母猪泌乳性能迅速下降,甚至完全没奶,导致腹泻耐过猪在康复期间饥饿,因而死亡率进一步增加。2013年冬天开始有的猪场妊娠母猪在发生病毒性腹泻的时候会并发流产,流产主要出现在重胎妊娠母猪,流产母猪占猪场重胎母猪比例5%~10%。 期间笔者多次采取腹泻哺乳仔猪病料送科研院所做腹泻病原检测,结果表明造成这几年产房哺乳仔猪严重腹泻的病原主要是流行性腹泻病毒。还有几次送检腹泻哺乳仔猪的同时挤该窝哺乳母猪奶水2mL 送检腹泻病原,发现多数所产哺乳猪发生腹泻的母猪奶水里面含有与腹泻乳猪一致的腹泻病原,说明导致乳猪腹泻的病原很可能是通过母猪奶水感染。 几年来笔者努力寻求各种控制产房7日龄以内哺乳仔猪腹泻的有效方法,然而似乎任何控制其他腹泻病有效的方法对于这个腹泻病都无明显效果。有的方法对某一个猪场效果很好,但是对于其他猪场却治疗效果不明显,这可能与治疗措施执行不到位、猪场条件不同或者病毒毒力强弱不同等因素导致相同的治疗措施在不同猪场出现较大差异的治疗效果。 纵观这几年规模猪场产房腹泻病情况,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以下特点:1) 发病日龄越大病情越轻,只要发病超过10日龄一般就没有大的损失。2) 病情传播迅速,往往一栋产房只要1 ~2 d 时间就可以感染绝大多数哺乳仔猪。3)所带哺乳仔猪发生腹泻的母猪泌乳性能迅速下降。因此要控制产房哺乳仔猪腹泻必须采用综合措施,延缓病情传播速度,让还未感染腹泻的哺乳仔猪尽量不感染或者日龄大一点再感染。发生了腹泻的哺乳仔猪重点是增加其耐受力,使其减轻症状尽可能帮助耐过。在病猪康复期间,保证母猪泌乳性能,增加病猪康复率。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尽量降低发病期间哺乳仔猪死亡率。 1 疫苗接种 在每年的10月下旬和11 月下旬,每头母猪包括后备母猪后海穴接种4 mL 传染性胃肠炎- 流行性腹泻(T-P)二联灭活苗,作为基础免疫,1 月初开始给产前2 ~4 周的母猪跟胎加强接种T-P 二联灭活苗。3 月初母猪群再次全群接种T-P 二联灭活苗,4月初给产前 2 ~4 周的母猪跟胎加强接种T-P 二联灭活苗,预产期在5 月中旬以后的母猪可以不跟胎加强接种了。接种疫苗的时候针头要水平或略向上斜插入母猪后海穴,针头不能向下斜,以免疫苗注入母猪直肠影响接种效果。在此笔者要强调的是,接种疫苗并不能完全控制产房哺乳仔猪病毒性腹泻的发生,但是可以明显减轻腹泻的症状并使得治疗措施有效,同时也可以降低病毒性腹泻的传播速度。产前未接种T-P二联苗的母猪所产哺乳仔猪在7 日龄以下感染病毒性腹泻,其死亡率将近100%,并且几乎所有治疗措施都没有明显效果,病猪死亡时间多在腹泻开始的48~96 h。产前未接种T-P 二联苗的母猪所产仔猪感染病毒性腹泻,传遍整个产房只需24~36 h,而产前接种2 ~ 3 次T-P 二联苗的母猪所产仔猪感染病毒性

治疗猪腹泻偏方,猪蓝耳病

治疗猪腹泻有偏方 一、生姜治疗 生姜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化痰止咳,又能温中止呕、解毒,不仅是人们常用的调味品,还是用来治疗多种猪病的良方。 方法一:取生姜75克、熟鸡蛋黄3个,捣碎后一次喂给。 方法二:取生姜4克、茶叶2.5克、红糖7.5克,混合后加水煎汁1000毫升,拌料喂猪,每天2次。 方法三:取干姜、党参、白术、山药各7克,加水煎汁,候温灌服。 方法四:取干姜100克、茶叶250克、红糖750克,煮沸煎汁,滤渣后取药液喂服,每次250毫 升,每天2次,可治仔猪腹泻。 二、鸡的新城疫I系(称一系)苗,对于猪拉稀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Ⅰ系相当于干扰素,能产生干扰素,一支可用于10头母猪,育肥猪20—30头,试试就知道妙处在哪。 第一个偏方是喂服生姜糖水。用生姜150克、红糖250克熬水,凉后拌料,一次性喂服。另外在喂饲料时,每头仔猪再加一片安乃近。一天两次连喂三天。 大蒜醋液的效果甚好。史远全进一步讲解说,将大蒜30克捣成蒜泥,加陈醋150毫升、百草霜5克,充分搅拌混匀,一次喂服,每天两次,连用两天;或用陈醋200毫升,炒焦的高梁250克(研成粉状),混匀一次灌服。每天两次,连用3天;也可用黄连10克,陈醋200毫升

煎服,每天两次,连用3天,效果甚好。 麸皮:将麸皮用醋炒成焦黄拌在饲料中给猪吃。 稻草:将新鲜干净的稻草烧成灰拌在饲料中给猪吃。 石榴皮:将石榴皮切成不块喂给猪吃也能治拉肚子。 3、特殊治疗法。 (1):大蒜30克捣成蒜泥,加陈醋150 毫升、百草霜(即锅底灰)5克,充分搅拌混匀,一次喂服,2次/天,连用2天。 (2):黄荆籽20粒捣碎拌饲喂(10~20 公斤体重的仔猪1次用量),每天2次,1~2天即可痊愈。 (3):干牛粪烧成灰拌入饲料中饲喂哺乳母猪或在仔猪饲料中添加喹乙醇,可治疗仔猪白痢引起的腹泻。 石榴皮15克,水煎后加红糖或白糖饮服,每日服2次,餐前服用。 ②石榴皮15克,肉豆蔻(去油)10克,水煎服。 ④治小儿饮食伤脾,久泻不止:糯谷草三钱。煎服。久泻者加真淮药二钱。

返饲方法控制仔猪病毒性腹泻_齐海涛

入奶妈房中;四是刚转入奶妈房1~2天的仔猪需要调教喝奶;五是注意保持奶妈房内的干燥清洁,奶妈房中奶杯、水杯与仔猪的睡觉区没有严格的分区,环境潮湿,通常要撒天然净以杀菌和保持干燥;六是注意保持奶妈房内的温度,合理调节保温灯的功率;七是按常规程序进行教槽;八是可分阶段奶以提高奶妈房利用率和仔猪活动空间;九是每日清理奶桶和输奶管道,进猪前和每周用含氯消毒液对设备进行彻底清洗消毒,清洗消毒时空气压缩机压强为70磅/平方英寸,程序为:冷水— 50℃~60℃热水—消毒水—冷水,每个步骤循环时 间不得短于8分钟。 4结论 在当前肉品需求的背景下,仔猪育成率提升 10%,相当于少养繁育母猪10%,可以大大提升养 猪效率,降低养殖成本,为养殖户及社会创造财富。而要提高断奶前后仔猪的育成率,在正确的怀孕母猪、哺乳母猪及产房管理的前提下,还需要增强怀孕后期母猪料的营养及饲养技术,改善、增加初乳的质量和总量,采用代母奶进行恰当的人工哺育,同时辅以合理成功的教槽,才能促进乳猪的健康、快速生长,减少疾病,提高乳仔猪断奶体重和育成率,最终提升断奶育成率。 !!!!!!!!!!!!!!!!!!!!!!!! 今日畜牧兽医2013·09 19规模养猪 哺乳仔猪腹泻病的发病特征有:(1)发病范围广,全国所有养猪省份几乎都有发生;(2)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哺乳仔猪,症状主要表现为水样腹泻、脱水、部分仔猪呕吐,死亡率高;(3)发病持续时间长且主要集中在每年12月份至第二年3月份;夏季高温时节也时有发生;(4)病情反复发作,间隔2~3周新的哺乳仔猪开始发病;(5)疫苗免疫效果不好,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6)一些小规模猪场尽管实施了返饲,但仍有腹泻暴发。 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病毒性腹泻的方法,疫苗紧急免疫效果不佳。关于哺乳仔猪腹泻的病因众说纷纭,使广大猪场管理人员感到迷惑和恐慌。猪场频繁发生病毒性腹泻可能和猪群不断感染新的毒株以及腹泻病毒毒株的不断变异有关;另外疫苗抗原含量和疫苗本身的抗原性还有待提高。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公认的控制病毒性腹泻的方法就是返饲,但是很多小规模猪场返饲效果并不 理想,只有一些技术力量比较强的现代化猪场返饲成功率较高。笔者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和大家交流利用返饲方法控制病毒性腹泻病的关键点。 1发病状况 2013年1月中旬,江苏地区某公司两个规模 化猪场(猪场A 与猪场B )先后发生大规模的腹泻,发病急、传播速度快,10天内各生产阶段的猪均出现腹泻。两个猪场不同年龄阶段猪的发病顺序也基本一致,均是育肥猪和保育猪先后出现水样腹泻,而后传播到妊娠母猪,最后是产房母猪和哺乳仔猪发病。两个猪场在母猪妊娠后期均使用过韩国某公司进口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三联灭活疫苗。仔猪主要表现症状:出生后3~10日龄,先呕吐,而后水样腹泻,3~5天内死亡率高达50%~85%,10日龄以上仔猪容易耐过。发病时补液及时的仔猪,耐过后容易成为僵猪。对于脱水的仔猪,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返饲方法控制仔猪病毒性腹泻 齐海涛,于俊娜,张悦,范安泽,朱春明,马振强(北京大北农种猪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00)

2021年保育猪腹泻病的治疗措施及预防办法

保育猪腹泻病的治疗措施及预 防办法 欧阳光明(2021.03.07) 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生腹泻,但是发生腹泻的猪主要发生在这三个年龄群:出生后1~3日龄仔猪,7~14日龄仔猪和断奶后年龄的仔猪。新生仔猪腹泻的发病率可能在日益增加,尤其是集中产仔管理的猪场。菌毛抗原疫苗的出现和普遍使用已使新生仔猪腹泻大为减少。个别猪场使用口服同源奶制疫苗,但一般需要两次免疫才能获得满意的预防效果。然而,菌毛疫苗对新生仔猪腹泻不一定有效,控制这种年龄的腹泻病常常是比较困难的。 虽然仔猪腹泻的病原是比较多的,而且是比较复杂的,但是最容易感染的病原就是针对某种病原的母源抗体消退时又同时感染的这种病原。当有大量的病原感染超过初乳或乳中抗体免疫控制力时腹泻就会发

生。产仔室的温度、湿度、通风和卫生状况等这些环境因素对仔猪腹泻的严重程度和成活率及预防有重大影响。 仔猪腹泻最常见的传染性病原是大肠杆菌、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TGE)和猪等孢球虫(Isospora suis)。线虫(如Sarongyloides ransomi)在美国东南部也常常引起猪腹泻。据报告,美国中东部的许多州也有增加的趋势。据设在Galeburg的伊利诺州诊断室的调查统计,在哺乳猪流行的病原有:球虫占32%,大肠杆菌21%,TGE病毒20%,轮状病毒10%,产气荚膜梭菌11%,未诊断6%。从同一个猪分离鉴定出的病原常常不止一个。最近几年的观察,发现球虫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流行有增加的趋势。 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作为原发性病原在仔猪要比幼年仔猪少见。伊利诺州诊断室对144头发生腹泻的猪作了调查分析,从6日龄到断奶时分离到病原性大肠杆菌比例较少(14%),而1~5日龄仔猪比例较高(53%)。新生仔猪腹泻分离到的大肠杆菌,常常可能是继发性病原。这些大肠杆菌可能不一定溶血,也不是

猪常见腹泻病的诊断与治

猪常见腹泻病的鉴别与防治 在各种类型的腹泻中,以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最高,危害最严重。它们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继发感染,而寄生虫和经管不当、营养缺乏等引起的普通内科病则往往是腹泻性疾病的诱发因素。 1仔猪白痢 流行特点:通常发生于10日龄-30日龄的仔猪,以10日龄-20日龄最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率较高,但病死率较低。饲养经管不良,卫生条件差是该病发生的外因。 特征症状及病变:排出灰白色、浆糊样稀粪,有腥臭味。肠内有不等量的食糜和气体,肠粘膜充血、出血,肠壁变薄。 实验室检验:由小肠分离出大肠杆菌,用血清学方法鉴定。 防治:基本同仔猪黄痢,但影响本病发生的因素更多,应进行临诊调查分析,找出诱因,并克服之,在此基础上开展治疗,方能奏效。 2仔猪黄痢 流行特点:主要发生于1周内特别是3日龄左右的仔猪,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7日龄以上的仔猪发病较少,母猪携带致病性大肠杆菌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特征症状及病变:突然发病,排出黄色粘液状的稀粪或水样粪,混有凝乳状小片和气泡。肠内有多量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肠粘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以十二脂肠最严重,空肠和回肠次之,结肠较轻。

实验室检验:采取小肠前段的内容物,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有条件的猪场可作肠毒素的测定。 防治:采用以改善饲养经管,加强卫生防疫为主的综合性措施。通过药敏实验选用敏感药物进行防治,或使用微生态制剂。也可用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于产前分两次免疫母猪进行预防。 3仔猪红痢 流行特点:主要侵害1日龄-3日龄的初生仔猪,病程短,死亡率高,1周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 特征症状及病变:突然排血痢或红褐色稀便,偶有呕吐,体质虚弱,很快死亡。特征性病变主要在空肠,外表呈暗红色,肠腔内充满含血的液体,肠系膜淋巴结呈鲜红色,有时病变可扩展到回肠,但十二指肠一般没有病变。 实验室检验:仅分离出病原意义不大,因外界环境普遍存在本菌,关键是作血清中和实验,确定病猪肠道内存在C型魏氏棱菌的毒素。 防治:本病发生急,死亡快,往往来不及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主要依靠平时选用敏感药物进行预防。 4传染性胃肠炎 流行特点:多流行于冬春寒冷季节,各种年龄的猪均有易感性,10日龄以内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5周龄以上的病猪则很少死亡,较大的或成年猪几乎没有死亡。

鸡新城疫疫苗治疗猪病毒性腹泻的事例与原理探讨

鸡新城疫疫苗治疗猪病毒性腹泻的事例与原理探讨 x 最近看了海浪头的《“鸡新城疫”疫苗悄悄走进猪的市场》一文很有感触。鸡新城疫和猪腹泻,这两种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怎么就有了交点?这个方子如此之“偏”为何流传甚久并屡有成功的案例,纯属歪打正着还是确有神效?我没有高学历也没有治疗经验,只是希望能以此文帮助大家找到一些想要的答案。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一、鸡新城疫疫苗治疗猪病的探索 1、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国伟大的基层兽医! 以鸡新城疫疫苗治疗猪病,有史可查的首个案例发生在1987-1988年。当时浙江省绍兴市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所害,经济损失严重,又苦于没有疫苗可用,绍兴市兽医站的沈福钦、宋森泉等人便以新城疫I系疫苗作为内源性干扰素生剂进行了防治猪传染性腹泻病的试验。 具体方法是用生理盐水1:100稀释新城疫I系苗,按仔猪3~5ml,架子猪5~10ml、肥育猪及公母猪10~20ml的剂量, 行皮下或肌肉注射,每天1次,做好临床观察。以腹泻停止和食欲基本恢复判定为治愈。连续2次怡疗未愈, 判定为无效。 他们的结果表明,1987年11月-1988年3月,用新城疫I系苗共试治未用其他任何药物治疗过的传染性腹泻病猪164头,其中经第1次注射治愈95头、第2次注射治愈62头,有效治愈率为157/164=95.7%。另外对有病毒性腹泻流行猪场的28头猪进行了预防实验,结果有效。 他们分析这种方法符合现代免疫学理论,以新城疫中强毒活疫苗作为内源性干扰素诱导剂,可诱导猪产生干扰素并增强免疫系统的活性,因此可以防治猪的病毒性腹泻。但由于当时的实验条件有限,无法分析所用剂量和不同阶段猪体诱导产生干扰素的敏感度。 2、各地兽医试用“特殊疗法”,效果得到印证。 在浙江兽医的带领下,其他地区的兽医工作者们也对这种奇妙的方法进行了一些尝试与验证。 1990-1993年,云南兽医以同样1:100的比例稀释新城疫I系苗,仔猪5ml,10ml、肥育猪及公母猪20ml的剂量注射。治愈率90/93=96.7%。验证了应用鸡新城疫I系苗作为干扰素诱生物,防治猪流行性腹泻病确有较好疗效,,但因初次应用对剂量和治疗效力的持续时间等还须进一步试验。 本人查到的所有以文献或论文形式进行过报道的案例汇总如下: (之后就鲜有确切的治疗事例报道了,大多是以治疗方法推荐的形式见诸报端) 另外还有鸡新城疫疫苗治愈仔猪白痢的案例,来自江苏省泰兴市的兽医应用鸡新城疫I 系冻干苗治疗仔猪白痢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疗效,认为这从免疫学、传染病学和微生物学的观点和常理是无法解释的。但作者本着“百家争鸣”的原则,经慎重研究后,决定发表该文章,旨以供同行参考和运用,望能通过进一步的实践来加以验证与总结。湖北省兽医也利用相似的方法防治当地的猪黄白痢,取得了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 二、鸡新城疫VS猪腹泻病毒,以毒攻毒的杀.手锏是【干扰素】 既然有上述诸多新城疫防治猪腹泻的事例,那么就有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相关的文献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同样的字眼—— 关键词:干扰素、干扰素诱导剂、鸡新城疫I系疫苗

仔猪腹泻治疗方法大全2

仔猪腹泻治疗方法大全 5、抓好仔猪饲养管理 在仔猪养育过程中,有三个腹泻高峰期,即:产后1-7天、14-21天、断奶后7天,分别与通常所说仔猪养育过“三关”的时间相对应,所以抓仔猪饲养管理主要是抓好仔猪过“三关”。过“初生关”的重点是做好保温和哺喂初乳,仔猪初生时产房或仔猪保温箱要保持 300C,以后每周降低2-30C至22-240C。仔猪出生后2小时内,要让其吃上初乳,对体弱仔猪要人工辅助喂乳。 6、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 对抗病原微生物或防止继发感染庆大霉素1-1.5万单位/kg,肌注,每天2次;或喹诺酮类3-5mg/kg,肌注或静注;也可口服链霉素,后海穴注射黄连素。还有磺胺类药物、氯霉素、土霉素等可以选用。 调节生理机能 5%葡萄糖生盐水200-300ml,5%碳酸氢钠30-50ml,维生素 C0.2-0.5g、维生素B10.03-0.05g,混合后静注或腹腔注射;让仔猪自由饮水至症状消失。发生严重脱水时,可用活性炭10-20g或次硝酸铋2-5g等口服止泻。因为止泻不利于毒素排出,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不到十分必要时不要轻易使用止泻药。 中药防治 山楂、麦芽、神曲按1:1:0.6的比例混合粉碎拌料,每头仔猪每天10-15g,做预防性用药,有增加采食量、帮助消化、促进生长、防止腹泻的作用。治疗用药时,加白头翁、黄连、黄芩、大黄、车前子、炒米等,体质虚弱者加茯苓、白术等,每种药的用量为每头仔猪每天5-10g,连用2-4天。 饥饿疗法 群体发生腹泻时,停食24小时,但要喂给充足的加补液盐的清洁饮水。发病仔猪最好喂容易消化的稀饭,不喂高蛋白饲料。这样对毒素排出和恢复消化道机能有良好作用。 7、偏方(用了五年的腹泻治疗方子) 这是一个网友用了五年的腹泻治疗方子,很简单也很实惠,效果就更不容说了。下面把这个方法介绍给大家: 用到的药物有:苏打粉、红糖、葡萄糖水、磺胺咪片、乳酶生片。苏打粉很好卖也便宜,红糖更不用说,磺胺咪片100片包装的1-3元,乳酶生1000片一盒2.5元。 配伍量:一袋磺胺咪片+三分之一的乳酶生片研磨成粉装进500ml空瓶内再加入100g 小苏打,然后用糖水化红糖于瓶中 (大约半瓶糖水就够了)摇匀即可。

猪顽固性拉稀怎么办

猪顽固性拉稀怎么办 腹泻拉稀是猪发病后常见的症状,表现多样,原因复杂,临床上必须辨证分析、综合治疗,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如果只是针对腹泻进行施治,很可能会贻误病情,导致严重的后果。 引起猪拉稀的冠状病毒病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前者是由冠状病毒科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以呕吐和腹泻为主的传染病。临床上各种年龄的猪都易感染,但以10日龄以内的乳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高达90%。后者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以泻、呕吐和脱水为主要症状。 根据粪便的酸碱度和性状来判断:病毒性腹泻的粪便多为酸性,其他腹泻的粪便多为碱性;水样呈喷射状腹泻大多由病毒引起,粘状或糊状,带有泡沫状的粪便大多由细菌引起;糊状、黄灰色、恶臭的粪便大多为球虫性腹泻;粪便气味不同腹泻大多为传染性胃肠炎;腹泻伴随口流泡沫、呕吐、神经症状大多为伪狂犬病毒引起。 药物防治:对猪腹泻应在准确诊断的基础上及时进行药物治疗,确诊由细菌引起的急性腹泻,应辅以抗生素治疗。用药时应

选择对病原微生物敏感的抗菌药物(通过药敏试验或平时临床资料分析来确定)。笔者在对四川地区药敏调查时发现:喹诺酮类抗生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较敏感,应注意选用 用“肠移健”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注射,本品每套治疗可用于100kg体重,一天注射一次、一疗程三天。预防200Kg体重。病情严重的可酌情加量。(针对病情严重的可先注射一针阿托品每头按1---3ml,同时口服次硝酸铋或鞣酸蛋白+活性肽碳口服,连用三天) 加强产房的卫生工作,粪便立即清理,上床母猪必须消毒洗澡,给母猪喂优质原料生产的饲料,临产时擦拭母猪乳头,并挤掉每个乳头中少许乳汁。冬季提高产房温度,接产工具必须消毒。

仔猪腹泻原因以及治疗方法

仔猪腹泻是引起仔猪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是摆在兽医工作者和养猪经营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主要有两种类型,病原性腹泻和非病原性腹泻。病原性腹泻主要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非病原性腹泻主要是因为仔猪先天的生理因素、外界的环境因素、应激因素等引起的。 病原性腹泻: 细菌性腹泻: 仔猪红痢: 由C型魏氏梭菌产生的毒素所引起.主要发生于3日龄以内的仔猪,四季常发,以排红色粪便和肠粘膜坏死为特征.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排血便,有的粪便中含有坏死组织碎片和小气泡,恶臭.多呈急性,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最急性1~2d死亡,急性5~7d死亡.少数慢性病例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 仔猪黄痢:病原体为大肠杆菌,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以1~3日龄最为常见,夏季多发,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口渴,迅速消瘦,排黄色或黄白色糊状粪便,粪中含有凝乳小块,腥臭.严重者肛门松驰,排粪失禁,玷污尾、会阴和后腿部,肛门和阴门呈红色. 仔猪白痢:由大肠杆菌感染所引起.气候剧变,阴雨潮湿,母猪乳汁不足或过浓过稠等均可引起该病的发生.该病多发生于7~30日龄的仔猪,以7~14日龄最常见且较严重,1月龄以上较少发生,病程一般2~7d.病猪以排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状、糊状的腥臭粪便为特征.拱背,被毛粗乱,肛门周围粘满粪便. 猪痢疾:由肠道内猪密螺旋体与肠道内厌氧菌相互作用而发病。多发生于7~12周龄的仔猪。发病初期体温达40~41℃,排黄色或灰色软便,不久减食,后期粪便呈水样,常混有血液、粘液及粘膜,使粪便呈油脂样或胶胨状。病猪拱背吊腹,迅速消瘦,食欲减退,渴欲增加,最后脱水衰竭而死亡。 仔猪副伤寒:由沙门氏菌引起.多发生于2~4月龄的仔猪,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多雨潮湿季节多发.急性型呈败血症症状,突然发病,体温升高,食欲废绝,初便秘,后下痢,排恶臭稀粪,病后2~3d在鼻端、两耳及四肢下部皮肤发紫,病猪低头呆立,步态摇晃,体温下降,不久死亡.慢性型最多见,病猪体温稍升高,精神不振,初便秘,后呈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排淡黄色或黄绿色恶臭稀便,混有血液、坏死组织或纤维素絮片,病猪呈渐进性消瘦. 病毒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PEDV):主要发生于冬末春秋的寒冷季节,以11月份至翌年3月间发生较多,各年龄的猪均易感染,1~5日龄内仔猪感染率最高,症状严重,病死率也最高.病猪体温正常或稍微升高,精神沉郁,食欲降低,日龄较大的猪症状较轻,日龄较小的猪症状较重.仔猪病初常呕吐,排灰色或黄色粥样或水样稀便,恶臭.

仔猪腹泻的治疗方法

百痢好 仔猪黄白红痢、流行性腹泻特效药,专业治疗仔猪黄白红痢,仔猪腹泻特效药 产品特点: 本品主要针对由各种病菌引起的仔猪黄、白、红痢及病毒性和细菌性的流行性腹泻有特效,见效快、药效持久。 【兽药名称】商品名:百痢好 通用名: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 英文名:Gentamicin Sulfate Injection 汉语拼音:Liusuan Qingdameisu Zhusheye 【主要成份】硫酸庆大霉素、生物活性肽、靶向定位因子等 【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微黄色澄明液体。【药理作用】本品为广谱抗菌药。进入机体后通过血液转换直接作用于细菌,硫酸庆大

霉对多数革兰氏 阴性菌具有抗菌作用,生物活性肽在靶位剂的趋动下,通过活性肽链来干扰病菌的复制, 同时该肽具有较强的吸附功能,通过正常排泄将病菌排除体外,在抗菌药物的配合下,使 机体内的病菌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适应症】本品主要用于由志贺氏菌、伤寒沙门氏菌、大肠肝菌引起的腹泻、伤寒、仔猪红、黄、白 痢,针对病毒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有特效。母畜产前产后注射本品可以有效预防初生仔 畜泻痢的发生。对犊牛腹泻、羔羊痢疾、梭菌性肠炎、羊肠毒血症等各种顽固性泻痢综合 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用法用量】肌注:一次量,每kg体重:牛0.05-0.1ml,猪、羊0.1-0.2 ml;狐、貉、貂、獭、鹿、犬

等宠物及家禽、兔0.2 ml-0.3 ml;一日一次,连用2-3天。 2、本品不适用于马。 【不良反应】1、消化系统反应有呕吐、腹痛、腹胀。 2、皮肤反应有红斑、瘙痒、荨麻疹及光敏反应等。 【注意事项】本品不宜静脉注射。 【休药期】牛14日,猪10日,禽28日;弃奶期84小时。 【含量规格】10 ml:20万单位 【包装规格】10 ml/支×10支/盒 【贮藏】避光,阴凉、密封保存 【保质期】两年

仔猪病毒性腹泻

仔猪病毒性腹泻 (深圳安多福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整理) 1.概述 猪病毒性腹泻是危害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尤其是对仔猪危害最为严重,可造成仔猪的死亡。育肥猪则生长发育受阻、饲料报酬降低,影响养殖效益,混合感染其他病原或者延误治疗可造成仔猪的死亡。 2.病原 引起猪群发生腹泻的病毒有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轮状病毒,一般将上述几种病毒单独或混合感染引起的腹泻统称为病毒性腹泻。 3.流行特点 病毒性腹泻一般多发于气候寒冷潮湿的冬春季节,潮湿、寒冷、卫生条件差、奶水不足等应激因素易诱发此病。病毒性腹泻的毒力较强,对产房出生7天内仔猪的致死率非常高。目前尚无特效治疗猪兽药,所以猪病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并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4.流行病学 (1)猪传染性胃肠炎: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多发,各种日龄的猪均有易感性,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而断奶仔猪、育肥猪和成年猪的症状较轻,多数能自然康复。 本猪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播,也可以通过空气经呼吸道传播,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通过粪便、乳汁、鼻分泌物、呕吐物以及呼吸的气体排出病毒,污染饲料、饮水、空气、土壤和用具等。 仔猪发病初期体温升高,后期体温下降。呈水样腹泻,粪便呈黄绿色、灰色或白色,呕吐、脱水、口渴、消瘦,多于2~7d因衰竭死亡。 (2)猪流行性腹泻: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多发于寒冷季节,大小猪均可发病,年龄越小,发病率和病死率越高,尤以哺乳仔猪受害最为严重。 猪流行性腹泻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病毒存在于肠绒毛上皮和肠系膜淋巴结中,随粪便排出后被污染的环境、车辆、衣裤、用具等都可作为传播媒介,继而散播传染。 临床症状为呕吐、水样腹泻,粪便呈灰黄色或灰色,脱水、不食。1周龄内的哺乳仔猪通常于腹泻后2~4d内因脱水而死亡。

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治措施讲课稿

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治 措施

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治措施 在现代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因各种应激因采的影响,断奶仔猪一般腹泻率在20%~30%左右,病死率达10%~15%,发病仔猪生长迟缓,形成僵猪,甚至死亡,给养猪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实行仔猪早期断奶(3~5周龄),是国内外集约化养猪生产中普遍采用的一项先进技术,它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但在实际生产中,早期断奶仔猪由于受到疾病感染、饲粮、环境、饲养管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腹泻又是最为常见的,它不仅影响到仔猪的生长,而且极易造成死亡,即使是耐过的仔猪,也会造成发育不良,甚至形成僵猪,严重制约养猪业的发展。因此,探讨该病发生的原因及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 1.环境变化环境应激,如舍内的温差超过10℃时,腹泻率就会增加25%~30%。湿度过高,也会增加腹泻的次数。 2.饲养方式不当如过度限饲或过度饲喂都会引起饥饿性和多食性腹泻。 3.消化机能不全仔猪胃内由于胃酸不足,pH值升高,胃蛋白酶形成减少,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率降低,消化不完全的饲料和胃肠道pH值上升,都为肠内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有害病源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乳酸菌的生长受到抑制,形成消化不良而发生腹泻。 4.免疫力下降由于母源抗体水平下降,而仔猪自身的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完全、再加上环境、饲料变化等一系列应的反应,使原来不健全的免疫系统有所降低。这样仔猪对抗病的抵抗力就非常脆弱,致病性大肠杆菌和其他有害微生物就会很容易侵入,导致仔猪腹泻的发生。 5.病毒性腹泻主要是传染性胃肠炎、流行腹泻和轮状病毒感染。以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为特征,粪便腥臭、混有气泡、凝乳块或未消化的饲料。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高,病死仔猪尸体明显脱水,剖检可见肠系膜充血,淋巴结肿胀,胃底黏膜轻度充血,肠内充满白色或黄绿色液体。 6.寄生虫性腹泻以球虫、蛔虫引起的腹泻较为多见,发生于20日龄以上的猪只,一般呈慢性经过,通常伴有食欲不振、咳嗽、呼吸困难、贫血等症状,有的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或有体温升高。病猪发育不良,衰竭死亡或成为“僵猪”。作初步的诊断。怀疑寄生虫引起的,可收集粪便作病原培养或作虫卵检查。 (二)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减少断奶应激引起仔猪腹泻的应激因素主要有心理应激、环境应激和营养性应激。减少断奶应激的措施是:⑴ 控制仔猪舍内温度;保持舍内卫生及干燥。⑵ 提早补料;一般于7日龄开始补料,可使仔猪断奶前消化系统能适应植物性饲料,胃肠消化机能得到加强,从而减少营养性应激的

猪腹泻的治疗方法大全.doc

猪腹泻的治疗方法大全 概述:腹泻是猪肠道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是肠道吸收障碍所致,以排粪次数增多、粪便稀薄、血便为基本临床特征的症候群。腹泻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由许多原因引起或许多疾病伴有的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的综合征。猪腹泻治疗原则 1.停食法 停食是治猪腹泻最简单的一种疗法。它主要用于中毒引起的一类腹泻,如饲喂过有毒、霉变饲料引起腹泻。治疗时首先采用停食法,防止有毒,霉变饲料继续进入体内,让毒物迅速排除猪体,切忌早期使用治泄药,造成闭门留寇,同时选用最佳的解毒药,采取对因治疗。常用解毒药有解磷定、美蓝、阿托品、葡萄糖等。 2.驱虫法 这类腹泻主要表现患猪呈现慢性腹泻,体瘦,被毛粗乱,精神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泻粪渣粗,有时虫随粪便排出体外等症状。取粪便镜检,有大量的虫卵存在。治疗时,应选用驱虫法,虫驱掉腹泻即止。常用的驱虫药有敌百虫、盐酸左旋咪唑、阿福丁等。 3.抗生素疗法 该法主要用于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一类腹泻。这类腹泻的特点是有一定的传染性,共同的临床症状,相同的病理解剖特征。取病料进行试验室诊断,可检出病原性微生物。对患有一、二类传染病引起的腹泻,在选用抗微生物等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采取隔离、封锁、消毒、紧

急接种疫苗等综合性防治措施,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常用的抗微生物药有磺胺类、呋喃类和抗菌类等药。 4.口服补盐类 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腹泻,猪体都要失去大量的水分、盐分、糖分和其他营养物质,给猪体带来一定的不良后果,严重时还能危害猪的生命。脱水造成仔猪死亡通常是水和电解质紊乱所致,因此补液是减少死亡的一项关键措施。但常规的静脉输液疗法因使用不便而很难在治疗腹泻之中应用。口服补液盐简单易行、经济,在治疗畜禽腹泻上取得显著的疗效。口服补液盐由氯化钠、氯化钾、碳酸氢钠、葡萄糖组成,具有补充水分、电解质、调节酸中毒和补充营养的作用。应用时每25克加水1000~1500毫升,任其自由饮用或灌服,灌服量每天4次,用量为轻度腹泻50~80毫升,中度脱水80~100毫升,重度脱水100~130毫升,总液量要求在4~8小时内用完。 ※注意:对于病毒性的腹泻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对症治疗,抗菌消炎,控制继发感染,及时补液,防止脱水等措施。常用的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氟哌酸、磺胺类等肠道抗菌药物对预防继发感染有一定作用。为防止病猪脱水可用口服补液盐内服,或自配饮液,配方为:氯化钠3.5克、氯化钾。 猪外感型腹泻的治疗 猪外感型腹泻多由气温突然下降所致。治疗猪外感型腹泻可选用白术散,即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紫苏15g、藿香15g、木

猪拉稀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最普遍的拉稀也是困扰广大养殖户一大烦恼!在分不清楚的什么原因引起的腹泻拉稀?什么病造成拉稀不止?会导致养殖户大家用药乱投医,来回换药。不仅耽误病程,也会使药在猪体内产生耐药性。而延长病程的发展,导致病情恶化,错过用药的最佳时机! 为了方便大家的对拉稀的初步认识,先分析猪拉稀的几种病因及情况? 1、猪传染性肠胃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肠病毒感染腹泻。 2、猪腺病毒感染腹泻、星状病毒腹泻杯状病毒腹泻、诺瓦克病毒腹泻、细小病毒腹泻、伪狂犬病毒腹泻、猪瘟病毒腹泻、仔猪黄白痢断奶期腹泻、红痢血痢。 3、由病原微生物感染、细菌与病毒感染、消化系统机能紊乱而引起的牛羊腹泻可有效防治; 4、细菌性腹泻:如仔猪黄白痢、副伤寒、犊牛副伤寒、禽霍乱、雏鸡白痢等。 5、营养性腹泻:如营养过剩或不良性腹泻病毒性腹泻: 6、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病等激性型腹泻: 7、断奶、换料、转群、天气变化、环境不适外购猪等各种应激引起的腹泻。 总体几种原因引起的肠炎、腹泻,在不明的情况下,可以称不明原因引起腹泻拉稀。 万痢金方一针见效,解决以上所有的病情拉稀,有奇效。预防乱用药,降低用药成本,达到及时的用药治疗的时机。 万痢金方具有清热燥湿、抗菌消炎、止痢、清热、抗细菌病毒,止泻痢、最重要有解肠毒等功效,清除长期替换用药的,留下的药残!和缓解拉稀引起的酸中毒。已达到良好用药效果 【用法用量】肌肉注射:一次量每1kg体重马、牛0.05-0.1ml,猪、羊0.1ml-0.2ml,每天一次,连用2-3天。 母猪过奶止痢:母猪每公斤体重注射0.1ml,每天一次,连用两天。 注释:仔猪还口服:每1kg体重家畜、禽用0.5ml,每日一次,连用2-3天。

猪病毒性腹泻

猪病毒性腹泻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猪病毒性腹泻已成为危害猪生产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猪病毒性腹泻病原主要有三种,分别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轮状病毒。三种病毒致病机理非常相似,临床上表现相近,其中最严重的为猪传染胃肠炎引起的腹泻,猪流行性腹泻仅次之,而猪轮状病毒比前两种病毒引起的腹泻较缓和些。同时病毒性腹泻的几种病原混合感染也普遍存在,有时也常与致病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1.流行特点 本病呈地方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尤其在秋冬、冬春换季,天气骤变时易发。主要通过呼吸道及消化道进行感染。 气候突变时易发生且流行速度快,病猪呈水样性腹泻,颜色草绿色、恶臭,随后诱发全群猪腹泻。 几种病原混合感染比较常见,各年龄段的猪均可发病,发病后的死亡率与年龄密切相关,日龄越小,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 2.临床症状 (1)猪传染性胃肠炎:大多数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厌食、呕吐和腹泻。哺乳仔猪发病严重,迅速脱水,2~3周龄以下的死亡率很高,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大部分不足7日龄仔猪出现症状后2~7天后死亡。病猪迅速出现明显脱水、消瘦等症状,严重口渴,被毛粗乱。哺乳仔猪发病后2~7d衰弱而亡,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死亡率可高达100%。 (2)猪流行性腹泻:病猪起初呕吐,排灰色或黄色水样稀粪,迅速消瘦、脱水,大部分病猪在短期内可康复,哺乳母猪发病导致无乳症。1周龄以内的仔猪常持续腹泻3~4天后因脱水而死,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有时可高达100%。 (3)猪轮状病毒腹泻:轮状病毒感染一周龄以内哺乳仔猪或断奶仔猪,并可导致严重腹泻。猪以精神萎顿、厌食、体重减轻为特征,在1~41日龄的仔猪常可见到自然发生的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率通常低于20%,如无继发感染则症状较轻,哺乳仔猪常继发大肠杆菌病,使病情加重,死亡率升高,最高可达80%。病猪精神萎顿、食欲减退,常有呕吐,继而出现腹泻,粪便呈暗黑色、黄白色。腹泻愈久,脱水愈明显。

猪常见疾病防治及诊治方法

猪常见疾病防治及诊治方法 猪常见疾病防治及诊治方法,减少疾病的关键步骤,早知道早预防 在我国养殖行业中,猪是主要的物种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以及食用价值。因此加强对猪养殖过程中,疾病的预防以及控制,能够降低猪疾病发生的风险,提高猪养殖的效率,促进养殖户经济收入的提升。从我国当前猪养殖的过程来看,加强对常见疾病的预防以及控制,探讨发病的原因,同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促进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对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1、饲养管理因素 在对猪的饲养管理方面,也会对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产生影响。一般来说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猪养殖过程中,在饲料、饮水以及环境等方面,存在着相应的问题。所以要想降低生猪感染呼吸道疫病的几率,养殖户们需要保证生猪养殖环境的干净整洁,加强对生猪养殖的管理,提高猪舍中空气的流动性。尤其在猪呼吸道疫病的高发期,也就是在夏季或者秋季,更需要加强对猪

舍的通风,避免出现闷热、潮湿的环境。在饲养管理中,养殖户还需要提高对生猪饲养的重视,防止出现猪呼吸道疫病的可能。 2、季节和环境因素 导致猪呼吸道疫病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季节和环境因素。从猪呼吸道疫病发生的时间上来看,具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在春秋季的发病率较高,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季节中,空气中粉尘较多,再加上气候相对干旱,因此容易导致生猪出现呼吸道疾病。除了季节因素之外,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也与生长环境有很大的联系。通常来说如果养殖场内有生猪,感染上了呼吸道疫病,那么将会通过空气的形式,使得其他生猪也发生感染。在季节和环境方面,人们可以通过猪舍的管理,来营造出有利于生猪生长的环境。 3、传染因素 传染因素也是猪呼吸道疫病方式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猪呼吸道疫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病毒可以借助于空气的流动,在区域之间进行传播。因此养殖户们需要从传播途径角度,采取措施来加强对猪呼吸道疫病的防治。同时还需要注意防止生猪感染其它类型的病症,比如肺炎等。如果任何一个猪出现了呼吸道疫病,那么我们就需要做好猪舍的消毒工作,防止出现大面积的感染。在传染方面,如果发现有生猪,出现了感染呼吸道疫病的情况,首先需要对其进行隔离,防止其他生猪感染上该病。 二、猪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措施 1、做好生猪的免疫接种工作,提高生猪的免疫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