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操作系统实习报告样本

操作系统实习报告样本

操作系统实习报告样本
操作系统实习报告样本

操作系统实习报告样本

1 操作系统实习报告内容(1) 基本信息:完成人姓名、学号、报告日期

(2) 实习内容(3) 实习目的(4) 实习题目(5) 设计思路和流程图(6) 主要数据结构及其说明(7) 源程序并附上注释(8) 程序运行时的初值和运行结果(9) 实习体会: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过程、实习中产生的错误及原因分析、实习的体会及收获、对搞好今后实习提出建设性建议等。实习报告可以书面或电子文档形式提交。 2操作系统实习报告样本样本1一、实习内容模拟分页式虚拟存储管理中硬件的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以及选择页面调度算法处理缺页中断。二、实习目的在计算机系统中,为了提高主存利用率,往往把辅助存储器(如磁盘)作为主存储器的扩充,使多道运行的作业的全部逻辑地址空间总和可以超出主存的绝对地址空间。用这种办法扩充的主存储器称为虚拟存储器。通过本实习理解在分页式存储管理中怎样实现虚拟存储器。三、实习题目本实习有三个小题。第一题:模拟分页式存储管理中硬件的地址转换和产生缺页中断。[设计思路、数据结构、流程图]:(1) 分页式虚拟存储系统是把作业信息的副本存放在磁盘上,当作业被选中时,可把作业的开始几页先装入主存且启动执行。为此,在为作业建立页表时,应说明哪些页已在主存,哪些页尚未装入主存,页表的格式为:页号标志主存块号在磁盘上的位置其中,标志——用来表示对应页是否已经装入主存,标志位=1,则表示该页已经在主存,标志位=0,则表示该页尚未装入主存。主存块号——用来表示已经装入主存的页所占的块号。在磁盘上的位置——用来指出作业副本的每一页被存放在磁盘上的位置。(2) 作业执行时,指令中的逻辑地址指出参加运算的操作数存放的地址,该地址被解释为页号和单元号,硬件的地址转换机构按页号查页表,若该页对应标志为“1”,则表示该页已在主存,这时根据关系式:绝对地址=块号′块长+单元号计算出欲访问的主存单元地址。如果块长为2的幂次,则可把块号作为高地址部分,把单元号作为低地址部分,两者拼接而成绝对地址。按计算出的绝对地址可以取到操作数,完成一条指令的执行。若访问的页对应标志为“0”,则表示该页不在主存,这时硬件发“缺页中断”信号,由操作系统按该页在磁盘上的位置,把该页信息从磁盘读出装入主存后再重新执行这条指令。(3) 设计一个“地址转换”程序来模拟硬件的地址转换

工作。当访问的页在主存时,则形成绝对地址,但不去模拟指令的执行,而用输出转换后的地址来代替一条指令的执行。当访问的页不在主存时,则输出“*该页页号”,表示产生了一次缺页中断。该模拟程序的算法如图1。(4) 假定主存的每块长度为128个字节;现有一个共七页的作业,其中第0页至第3页已经装入主存,其余三页尚未装入主存;该作业的页表为:页号标志主存块号在磁盘上的位置01501111801221901331102140 02250 02360 121

图1 地址转换模拟算法如果作业依次执行的指令序列为:操作页号单元号操作页号单元号+0070移位4053+1050+5023′2015存1037存3021取2078取0056+4001-6040存6084 运行设计的地址转换程序,显示或打印运行结果。因仅模拟地址转换,并不模拟指令的执行,故可不考虑上述指令序列中的操作。第二题:用先进先出(FIFO)页面调度算法处理缺页中断。[设计思路、数据结构、流程图]:(1) 在分页式虚拟存储系统中,当硬件发出“缺页中断”后,引出操作系统来处理这个中断事件。如果主存中已经没有空闲块,则可用FIFO页面调度算法把该作业中最先进入主存的一页调出,存放到磁盘上。然后再把当前要访问的页装入该块。调出和装入后都要修改页表中对应页的标志。(2) FIFO页面调度算法总是淘汰该作业中最先进入主存的那一页,因此可以用一个数组来表示该作业已在主存的页面。假定作业被选中时,把开始的m个页面装入主存,则数组的元素可定为m个。例如:P[0],P[1]…,P[m-1]其中每一个P[i] (I=0, 1, …, m-1) 表示一个在主存中的页面号。它们的初值为:P[0]:=0, P[1]: =1, …, P[m-1]: =m-1用一指针K指示当要装入新页时,应淘汰的页在数组中的位置,K的初值为“0”。当产生缺页中断后,操作系统选择P[k]所指出的页面调出,然后执行:P[k]: =要装入页的页号k: = (k+1) mod m再由装入程序把要访问的一页信息装入到主存中。重新启动刚才那条指令执行。(3) 编制一个FIFO页面调度程序,为了提高系统效率,如果应淘汰的页在执行中没有修改过,则可不必把该页调出(因在磁盘上已有副本)而直接装入一个新页将其覆盖。因此在页表中增加是否修改过的标志,为“1”表示修改过,为“0”表示未修改过,格式为:页号标志主存块号修改标志在磁盘上的位置由于是模拟调度算法,所以,不实际地启动调出一页和装入一页的程序,而用输出调出的页号和装入的页号来代替一次调出和装入的过程。

操作系统-Linux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 Linux Ubuntu的安装、创建新的虚拟机VMWare 实验 Shell编程 1.实验目的与内容 通过本实验,了解Linux系统的shell机制,掌握简单的shell编程技巧。 编制简单的Shell程序,该程序在用户登录时自动执行,显示某些提示信息,如“Welcome to Linux”, 并在命令提示符中包含当前时间、当前目录和当前用户名等基本信息。 2.程序源代码清单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printf("Hello Linux\n"); int pid; int state; int pfd[2]; pipe(pfd); if (fork()==0){ printf("In the grep progress\n"); dup2(pfd[0],0); close(pfd[0]); close(pfd[1]); execlp("grep","grep","sh",0); perror("exelp grep error"); } esle if(fork()==0){ printf("In the ps progress\n"); dup2(pfd[1],1); close(pfd[0]); close(pfd[1]); execlp("ps","ps","-ef",0); perror("execlp ps -ef"); }

close(pfd[1]); close(pfd[0]); wait(&state); wait(&state); } 实验内核模块 实验步骤: (1).编写内核模块 文件中主要包含init_clock(),exit_clock(),read_clock()三个函数。其中init_clock(),exit_clock()负责将模块从系统中加载或卸载,以及增加或删除模块在/proc中的入口。read_clock()负责产生/proc/clock被读时的动作。 (2).编译内核模块Makefile文件 # Makefile under ifneq ($(KERNELRELEASE),) #kbuild syntax. dependency relationshsip of files and target modules are listed here. obj-m := else PWD := $(shell pwd) KVER ?= $(shell uname -r) KDIR := /lib/modules/$(KVER)/build all: $(MAKE) -C $(KDIR) M=$(PWD) modules clean: rm -rf .*.cmd *.o *. *.ko .tmp_versions *.symvers *.order endif 编译完成之后生成模块文件。 (3).内核模块源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ODULE #define MODULE_VERSION "" #define MODULE_NAME "clock" struct proc_dir_entry* my_clock; int read_clock(char* page, char** start, off_t off, int count, int* eof, void* data) { int len; struct timeval xtime;

北大操作系统高级课程-陈向群作业-线程调度实习报告

线程调度实习报告

目录 内容一:总体概述 (3) 内容二:任务完成情况 (3) 任务完成列表(Y/N) (3) 具体Exercise的完成情况 (3) 内容三: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方法 (8) 内容四:收获及感想 (9) 内容五: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9) 内容六:参考文献 (9)

内容一:总体概述 本次lab主要是对线程调度的学习和理解。当计算机系统是多道程序设计系统时,通常就会有多个进程或或线程同时竞争CPU。只要有两个或更多的进程处于就绪态,这种情况就会发生,那么就必须选择下一个要运行的进程。在操作系统中,完成选择工作的这一部分称为调度程序,该程序使用的算法称为调度算法。 进程调度策略的选择对整个系统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好的调度算法应该考虑很多方面:公平、有效、响应时间、周转时间、系统吞吐量等等。但这些因素之间又是相互矛盾的,最终的取舍根据系统要达到的目标而定,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多进程的管理是~种非常复杂的并发程序设计.每个进程的状态不仅由其自身决定,而且还要受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在此基础上的进程调度,为了保证操作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效率和增加灵活性,还必须采用很多方法,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的。 本次实验针对Nachos系统的代码的阅读和修改,了解Nachos系统中线程调度在代码中如何实现,以及在其上扩展线程调度算法,实现基于优先级的抢占式调度算法。 内容二:任务完成情况 任务完成列表(Y/N) Exercise1 Exercise2 Exercise3 完成情况Y Y Y 具体Exercise的完成情况 Exercise1调研 了解Linux或Windows中采用的进程/线程调度算法。 解答:Linux 的调度算法演化伴随着其内核版本的更迭,具有代表性的版本以此为:2.4,2.6,以及最近几年频繁更替的版本:3.5,3.6,3.7,3.8,其中3.8 是最新的稳定版本。下面就其调度机制的演化进行论述。 在 2.4 版本的内核之前,当很多任务都处于活动状态时,调度器有很明显的限制。这是由于调度器是使用一个复杂度为O(n) 的算法实现的。在这种调度器中,调度任务所花费的时间是一个系统中任务个数的函数。换而言之,活动的任务越多,调度任务所花费的时间越长。在任务负载非常重时,处理器会因调度消耗掉大量的时间,用于任务本身的时间就非常少了。因此,这个算法缺乏可伸缩性。在对称多处理系统(SMP)中,2.4 版本之前的调度器对所有的处理器都使用一个运行队列。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书

题目1 连续动态内存管理模拟实现 1.1 题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1)针对操作系统中内存管理相关理论进行设计,编写程序并进行测试,该程序管理一块虚拟内存。重点分析三种连续动态内存分配算法,即首次适应算法、循环首次适应算法和最佳适应算法。 (2)实现内存分配和回收功能。 1.2 题目研究的工作基础或实验条件 (1)硬件环境:PC机 (2)软件环境:Windows XP,Visual C++ 6.0 1.3 设计思想 首次适应算法的实现:从空闲分区表的第一个表目起查找该表,把最先能够满足要求的空闲区分配给作业,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减少查找时间。为适应这种算法,空闲分区表中的空闲分区要按地址由低到高进行排序。该算法优先使用低址部分空闲区,在低址空间造成许多小的空闲区,在高址空间保留大的空闲区。 循环首次适应算法的实现:在分配内存空间时,不再每次从表头开始查找,而是从上次找到空闲区的下一个空闲开始查找,直到找到第一个能满足要求的的空闲区为止,并从中划出一块与请求大小相等的内存空间分配给作业。该算法能使内存中的空闲区分布得较均匀。 最佳适应算法的实现:从全部空闲区中找到能满足作业要求的、且最小的空闲分区,这种方法能使碎片尽量小。为适应此算法,空闲分区表中的空闲分区要按从小到大进行排序,从表头开始查找第一个满足要求的自由分配。 1.4 流程图 内存分配流程图,如图1-1所示。

图1-1 内存分配流程图内存回收流程图,如1-2所示。

图1-2 内存回收流程图 1.5 主要程序代码 (1)分配内存 void allocate(char z,float l) { int i,k; float ad; k=-1; for(i=0;i= l && free_table[i].flag == 1) if(k==-1 || free_table[i].length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

目录 实验一 (1) 实验二 (2) 实验三 (7) 实验四 (10) 实验五 (15) 实验六 (18) 实验七 (22) \

实验一 UNIX/LINUX入门 一、实验目的 了解 UNIX/LINUX 运行环境,熟悉UNIX/LINUX 的常用基本命令,熟悉和掌握UNIX/LINUX 下c 语言程序的编写、编译、调试和运行方法。 二、实验内容 熟悉 UNIX/LINUX 的常用基本命令如ls、who、pwd、ps 等。 练习 UNIX/LINUX的文本行编辑器vi 的使用方法 熟悉 UNIX/LINUX 下c 语言编译器cc/gcc 的使用方法。用vi 编写一个简单的显示“Hello,World!”c 语言程序,用gcc 编译并观察编译后的结果,然后运行它。 三、实验要求 按照要求编写程序,放在相应的目录中,编译成功后执行,并按照要求分析执行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 四、实验程序 #include <> #include <> int main() { printf ("Hello World!\n"); return 0; } 五、实验感想 通过第一次室验,我了解 UNIX/LINUX 运行环境,熟悉了UNIX/LINUX 的常用基本命令,熟悉和掌握了UNIX/LINUX 下c 语言程序的编写、编译、调试和运行方法。

实验二进程管理 一、实验目的 加深对进程概念的理解,明确进程与程序的区别;进一步认识并发执行的实质。 二、实验内容 (1)进程创建 编写一段程序,使用系统调用fork()创建两个子进程。当此程序运行时,在系统中有一个父进程和两个子进程活动。让每一个进程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字符:父进程显示“a“;子进程分别显示字符”b“和字符“c”。试观察记录屏幕上的显示结果,并分析原因。 (2)进程控制 修改已编写的程序,将每一个进程输出一个字符改为每一个进程输出一句话,再观察程序执行时屏幕上出现的现象,并分析原因。 (3)进程的管道通信 编写程序实现进程的管道通信。使用系统调用pipe()建立一个管道,二个子进程P1 和P2 分别向管道各写一句话: Child 1 is sending a message! Child 2 is sending a message! 父进程从管道中读出二个来自子进程的信息并显示(要求先接收P1,再接收P2)。 三、实验要求 按照要求编写程序,放在相应的目录中,编译成功后执行,并按照要求分析执行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 四、实验设计 1、功能设计 (1)进程创建 使用fork()创建两个子进程,父进程等待两个子进程执行完再运行。 (2)进程控制 使用fork()创建两个子进程,父进程等待两个子进程分别输出一句话再运行。 (3)进程的管道通信 先创建子进程1,向管道写入一句话,子进程1结束后创建子进程2,向管道写入一句话,最后父进程从管道中读出。 2、数据结构 子进程和管道。 3、程序框图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课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 计算机操作系统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X 专业班级:软件 2014年12月25日

目录 实验一熟悉Windows XP中的进程和线程.. 3实验二进程调度 (7) 实验三死锁避免—银行家算法的实现 (18) 实验四存储管理 (24)

实验一熟悉Windows XP中的进程和线程 一、实验名称 熟悉Windows XP中的进程和线程 二、实验目的 1、熟悉Windows中任务管理器的使用。 2、通过任务管理器识别操作系统中的进程和线程的相关信息。 3、掌握利用spy++.exe来察看Windows中各个任务的更详细信息。 三、实验结果分析 1、启动操作系统自带的任务管理器: 方法:直接按组合键Ctrl+Alt+Del,或者是在点击任务条上的“开始”“运行”,并输入“taskmgr.exe”。

2、调整任务管理器的“查看”中的相关设置,显示关于进程的以下各项信息,并 完成下表: 表一:统计进程的各项主要信息 3、启动办公软件“Word”,在任务管理器中找到该软件的登记,并将其结束掉。再

从任务管理器中分别找到下列程序:winlogon.exe、lsass.exe、csrss.exe、smss.exe,试着结束它们,观察到的反应是任务管理器无法结束进程, 原因是该系统是系统进程。 4、在任务管理器中找到进程“explorer.exe”,将之结束掉,并将桌面上你打开的所 有窗口最小化,看看你的计算机系统起来什么样的变化桌面上图标菜单都消失了、得到的结论explorer.exe是管理桌面图标的文件(说出explorer.exe进程的作用)。 5、运行“spy++.exe”应用软件,点击按钮“”,切换到进程显示栏上,查看进 程“explorer.exe”的各项信息,并填写下表: 进程:explorer.exe 中的各个线程

计算机管理实习报告

计算机管理实习报告 新疆农业大学实习报告实习课程名称:毕业实习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024指导教师:张胜光报告人:柳新年学号:024631432时间:XX年4月22日实习主要内容:因为时间的原因,和工商联没有计算机中心,因此我没能介入到网络管理的每一个方面,重点完成了针对计算机维护、网络安全的实习。现将我在工商联实习的心得总结如下:一、计算机维护计算机维护分为硬件维护和软件维护两个方面。工商联的计算机现状大概是总共有用于办公的计算机20余台,大部分是方正奔腾4的品牌机,还有一些联想的品牌机,以及少量打印机。

1、对硬件的维护主要集中在上一代未更新的计算机,因为使用年限比较久,硬件老化及磨损相对比较严重。在使用现在部分大型软件的时候经常出现死机,蓝屏,自动重启等现象。一般常见的引起硬件故障的主要原因有很多种,例如:各个配件间的兼容性不好;有些硬件的质量不过关等。但一般常见的硬件故障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首先,电源电压不稳定或经常断电引起的故障。微机所使用的电源的电压不稳定,那么硬盘在读写文件时就会出现丢失或被损坏的现象。如果经常会发生不正常的断电现象导致微机重启,或是经常在计算机运行程序时进行冷启动,将会使系统受到破坏。为使微机更安全地工作,最好使用电源稳压器或不间断电源。其次,部件之间接触不良引起的故障。接触不良主要反映在各种卡类与主板的接触不良或电源线数据线音频线的连接不良。其中,各种接口卡内存条与主板接触不良最为常见。例如:显卡与主板接

触不良可能会使显示器不显示,内存条与主板接触不良可能使微机不工作等,通常只要更换相应的插槽或用橡皮轻轻擦一擦接口卡或内存条的金手指,即可排除故障。2、软件维护方面,在新近配置的一批方正计算机中因为随商家发货过来的时候,已经装好了操作系统还附带安装了瑞星杀毒软件,但是因为他们安装的操作系统WindowsXP没有打上SP2补丁,而且安装的瑞星杀毒软件也是XX年版的,再加上所有的办公计算机都是挂在网络上的,这样就使得计算机对病毒和入侵的抵御能力很差,但同时又面临开放网络的大量病毒和入侵,造成该批计算机大面积中毒。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在这次病毒感染中,计算机感染的集中表现为:震荡波和一种叫的病毒。我们开始更新瑞星杀毒软件,能找到内存中的病毒并清除,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病毒是利用操作系统本身存在的漏洞进行攻击的,如果不把漏洞堵上,还是会被感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东莞理工学院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班级: 13软件工程1班 提交时间: 2015/9/14 指导教师评阅意见: . 项目名称:进程与线程管理功能 一、设计目的 用语言来模拟进程和线程管理系统,加深对进程和线程的理解,掌握对进程和线程各种状态和管理的算法原理。

二、环境条件 系统: WindowsXP、VMWare、Ubuntu Linux 语言:C/C++ 开发工具:gcc/g++、Visual C++ 6.0 三、设计内容 1. 项目背景 计算机的硬件资源有限,为了提高内存的利用率和系统的吞吐量,就要根据某种算法来管理进程和线程的状态从而达到目的。 进程与线程管理功能完成基于优先级的抢占式线程调度功能,完成进程虚拟内存管理功能。 进程与线程管理功能 基本要求:完成基于优先级的抢占式线程调度功能,完成进程虚拟内存管理功能。 提高要求:(增加1项就予以加分) (1) 实现多种线程调度算法; (2)通过“公共信箱”进行通信的机制,规定每一封信的大小为128字节,实现两个用户进程之间通过这个“公共信箱”进行通信。 (3) 实现多用户进程并发的虚拟内存管理功能。

(4) 实现用户进程间通信功能,并用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测试进程间通信功能的正确性。 (5) 实现改进型Clock页面置换算法。 (6) 实现Cache功能,采用FIFO替换算法。 2. 扩展内容 实现多种线程调度算法: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四、人员分工 优先级调度算法:钟德新,莫友芝 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张德华,袁马龙 设计报告由小组队员共同完成。小组成员设计的代码分工如下:钟德新编写的代码:void Prinft(){ PCB *p; system("cls");//清屏 p=run; //运行队列 if(p!=NULL) { p->next=NULL; } cout<<"当前正在运行的进程:"<procname<<"\t\t"<pri<<"\t"<needOftime<<"\t\t"<runtime<<"\t\t"<state<next; } cout<

操作系统实习报告样本

操作系统实习报告样本 1 操作系统实习报告内容(1) 基本信息:完成人姓名、学号、报告日期 (2) 实习内容(3) 实习目的(4) 实习题目(5) 设计思路和流程图(6) 主要数据结构及其说明(7) 源程序并附上注释(8) 程序运行时的初值和运行结果(9) 实习体会: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过程、实习中产生的错误及原因分析、实习的体会及收获、对搞好今后实习提出建设性建议等。实习报告可以书面或电子文档形式提交。 2操作系统实习报告样本样本1一、实习内容模拟分页式虚拟存储管理中硬件的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以及选择页面调度算法处理缺页中断。二、实习目的在计算机系统中,为了提高主存利用率,往往把辅助存储器(如磁盘)作为主存储器的扩充,使多道运行的作业的全部逻辑地址空间总和可以超出主存的绝对地址空间。用这种办法扩充的主存储器称为虚拟存储器。通过本实习理解在分页式存储管理中怎样实现虚拟存储器。三、实习题目本实习有三个小题。第一题:模拟分页式存储管理中硬件的地址转换和产生缺页中断。[设计思路、数据结构、流程图]:(1) 分页式虚拟存储系统是把作业信息的副本存放在磁盘上,当作业被选中时,可把作业的开始几页先装入主存且启动执行。为此,在为作业建立页表时,应说明哪些页已在主存,哪些页尚未装入主存,页表的格式为:页号标志主存块号在磁盘上的位置其中,标志——用来表示对应页是否已经装入主存,标志位=1,则表示该页已经在主存,标志位=0,则表示该页尚未装入主存。主存块号——用来表示已经装入主存的页所占的块号。在磁盘上的位置——用来指出作业副本的每一页被存放在磁盘上的位置。(2) 作业执行时,指令中的逻辑地址指出参加运算的操作数存放的地址,该地址被解释为页号和单元号,硬件的地址转换机构按页号查页表,若该页对应标志为“1”,则表示该页已在主存,这时根据关系式:绝对地址=块号′块长+单元号计算出欲访问的主存单元地址。如果块长为2的幂次,则可把块号作为高地址部分,把单元号作为低地址部分,两者拼接而成绝对地址。按计算出的绝对地址可以取到操作数,完成一条指令的执行。若访问的页对应标志为“0”,则表示该页不在主存,这时硬件发“缺页中断”信号,由操作系统按该页在磁盘上的位置,把该页信息从磁盘读出装入主存后再重新执行这条指令。(3) 设计一个“地址转换”程序来模拟硬件的地址转换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上海电力学院 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名称:编写程序模拟虚拟存储器管理 姓名:杜志豪.学号: 班级: 2012053班 . 同组姓名:孙嘉轶 课程设计时间:—— 评语: 成绩: 目录 一、设计内容及要求 (4) 1. 1 设计题目 (4) 1.2 使用算法分析: (4)

1. FIFO算法(先进先出淘汰算法) (4) 1. LRU算法(最久未使用淘汰算法) (5) 1. OPT算法(最佳淘汰算法) (5) 分工情况 (5) 二、详细设计 (6) 原理概述 (6) 主要数据结构(主要代码) (6) 算法流程图 (9) 主流程图 (9) Optimal算法流程图 (10) FIFO算法流程图 (10) LRU算法流程图 (11) .1源程序文件名 (11) . 2执行文件名 (11)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1) Optimal页面置换算法结果与分析 (11) FIFO页面置换算法结果与分析 (16) LRU页面置换算法结果与分析 (20) 四、设计创新点 (24) 五、设计与总结 (27)

六、代码附录 (27) 课程设计题目 一、设计内容及要求 编写程序模拟虚拟存储器管理。假设以M页的进程分配了N

块内存(N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一

重庆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操作系统原理 开课实验室DS1501 学院软件学院年级2013专业班软件工程2 班学生姓名胡其友学号20131802 开课时间2015至2016学年第一学期 总成绩 教师签名洪明坚 软件学院制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报告 开课实验室:年月日学院软件学院年级、专业、班2013级软件工 程2班 姓名胡其友成绩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原理 实验项目 名称 指导教师洪明坚 教师 评语教师签名:洪明坚年月日 1.实验目的: ?进入实验环境 –双击expenv/setvars.bat ?检出(checkout)EPOS的源代码 –svn checkout https://www.doczj.com/doc/133608065.html,/svn/epos ?编译及运行 –cd epos/app –make run ?清除所有的临时文件 –make clean ?调试 –make debug ?在“Bochs Enhanced Debugger”中,输入“quit”退出调试 –调试指令,请看附录A 2.实验内容: ?编写系统调用“time_t time(time_t *loc)” –功能描述 ?返回从格林尼治时间1970年1月1日午夜起所经过的秒数。如果指针loc 非NULL,则返回值也被填到loc所指向的内存位置 –数据类型time_t其实就是long ?typedef long time_t; 3.实验步骤: ?Kernel space –K1、在machdep.c中,编写系统调用的实现函数“time_t sys_time()”,计算用户秒数。需要用到 ?变量g_startup_time,它记录了EPOS启动时,距离格林尼治时间1970年1午夜的秒数 ?变量g_timer_ticks

视频监控系统实习报告范本

. 安全防技术 视频监控系统工程技术实训报告 班级: : 课程名称:安全防技术 实训项目:视频监控系统工程综合实训 指导老师: 提交日期:2016年8月日

概要 视频监控是指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为目的,而采取的防入侵、防盗、防破坏和安全检查措施。视频监控设计是完成一个视频监控系统工程项目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布。 本次校园视频监控从校园建筑安全防系统工程的设计实际出发,依据用户任务书和国家的有关规与标准,建立一个以视频监控安全防系统。以人防与物防、技防相结合,达到防入侵、防盗、防破坏等系统进行联合设计,组成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安全防系统是社会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校园安稳和平的需要。 校园视频监控系统的工程设计根据使用要求、现场情况、工程规模、系统造价以及校园的特殊需要等来综合考虑,达到最佳效果。 系统组成:本次实训的系统主要由前端设备、线路设备和终端设备组成。由于现在楼宇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视频监控系统也得到了相当的发展,所以视频监控是发展前景很大的项目。

目录 前言....................................... .. (4) 第一章系统介绍 ............................. . (5) 第二章设计思路.............................. ... . (6) 第三章主要设备介绍 (8) 第四章主要设备(摄像机、硬盘录像机工作原理) (10) 4.1前端系统设备.................................. .. (10) 4.2视频监控前端现场设备安装要求................... . (15) 4.3终端视频图像监控子系统................... . (15) 第五章视频监控的简介................... . (19) 第六章实验步骤 (27) 第七章海康网络设备搜索软件的使用步骤 (28) 第八章海康网络设备客户端4200软件使用步骤 (33) 结论 (43) 致 (44) 参考文献 (45)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东莞理工学院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班级:13软件工程1班 提交时间:2015/9/14 指导教师评阅意见: . 项目名称:进程与线程管理功能 一、设计目的 用语言来模拟进程和线程管理系统,加深对进程和线程的理解,掌握对进程和线程各种状态和管理的算法原理。 二、环境条件 系统:WindowsXP、VMWare、Ubuntu Linux 语言:C/C++ 开发工具:gcc/g++、Visual C++ 6.0 三、设计内容 1. 项目背景

计算机的硬件资源有限,为了提高内存的利用率和系统的吞吐量,就要根据某种算法来管理进程和线程的状态从而达到目的。 进程与线程管理功能完成基于优先级的抢占式线程调度功能,完成进程虚拟内存管理功能。 进程与线程管理功能 基本要求:完成基于优先级的抢占式线程调度功能,完成进程虚拟内存管理功能。 提高要求:(增加1项就予以加分) (1) 实现多种线程调度算法; (2)通过“公共信箱”进行通信的机制,规定每一封信的大小为128字节,实现两个用户进程之间通过这个“公共信箱”进行通信。 (3) 实现多用户进程并发的虚拟内存管理功能。 (4) 实现用户进程间通信功能,并用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测试进程间通信功能的正确性。 (5) 实现改进型Clock页面置换算法。 (6) 实现Cache功能,采用FIFO替换算法。 2. 扩展内容 实现多种线程调度算法: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四、人员分工 优先级调度算法:钟德新,莫友芝 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张德华,袁马龙 设计报告由小组队员共同完成。小组成员设计的代码分工如下: 钟德新编写的代码:void Prinft(){ PCB *p; system("cls");//清屏 p=run; //运行队列 if(p!=NULL) { p->next=NULL; } cout<<"当前正在运行的进程:"<procname<<"\t\t"<pri<<"\t"<needOftime<<"\t\t"<runtime<<"\t\t"<state<next; } cout<procname<<"\t\t"<pri<<"\t"<needOftime<<"\t\t"<runtime<<"\t\t"<state<next; } cout<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模拟使用银行家算法判断系统的状态 一、实验目的 银行家算法是操作系统中避免死锁的算法,本实验通过对银行家算法的模拟,加强对操作系统中死锁的认识,以及如何寻找到一个安全序列解除死锁。 二、实验环境 1、硬件:笔记本。 2、软件:Windows 7 , Eclipse。 三、实验内容 1.把输入资源初始化,形成资源分配表; 2.设计银行家算法,输入一个进程的资源请求,按银行家算法步骤进行检查; 3.设计安全性算法,检查某时刻系统是否安全; 4.设计显示函数,显示资源分配表,安全分配序列。 四、数据处理与实验结果 1.资源分配表由进程数组,Max,Allocation,Need,Available 5个数组组成; 实验采用数据为下表: 2.系统总体结构,即菜单选项,如下图

实验的流程图。如下图 3.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图所示

1.首先输入进程数和资源类型及各进程的最大需求量 2.输入各进程的占有量及目前系统的可用资源数量 3.初始化后,系统资源的需求和分配表 4.判断线程是否安全

5.对线程进行死锁判断 五、实验过程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算法无法回滚操作,程序一旦执行,必须直接运行到单个任务结束为止,即使产生了错误,也必须等到该项任务结束才可以去选择别的操作。但总之,实验还是完满的完成了。 六、实验总结 通过实验使我对以前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加以巩固,也对操作系统中抽象理论知识加以理解,例如使用Java语言来实现银行家算法,在这个过程中更进一步了解了银行家算法,通过清晰字符界面能进行操作。不过不足之处就是界面略显简洁,对于一个没有操作过计算机的人来说,用起来可能还是有些难懂。所以,以后会对界面以及功能进行完善,做到人人都可以看懂的算法。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课程设计 题目: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学部信息学部 学科门类电气信息 专业计算机 学号2011482370 姓名耿雪涛 指导教师朱亮 2013 年6月19日

主要内容 一、设计目的 通过模拟操作系统的实现,加深对操作系统工作原理理解,进一步了解操作系统的实现方法,并可练习合作完成系统的团队精神和提高程序设计能力。 二、设计思想 实现一个模拟操作系统,使用VB、VC、CB等windows环境下的程序设计语言,以借助这些语言环境来模拟硬件的一些并行工作。模拟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方法的单用户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包括进程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四部分。 设计模板如下图: 注:本人主要涉及设备管理模块

三、设计要求 设备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的分配和回收。 ⑴模拟系统中有A、B、C三种独占型设备,A设备1个,B设备2个,C设备2个。 ⑵采用死锁的预防方法来处理申请独占设备可能造成的死锁。 ⑶屏幕显示 注:屏幕显示要求包括:每个设备是否被使用,哪个进程在使用该设备,哪些进程在等待使用该设备。 设备管理模块详细设计 一、设备管理的任务 I/O设备是按照用户的请求,控制设备的各种操作,用于完成I/O 设备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交换(包括设备的分配与回收,设备的驱动管理等),最终完成用户的I/O请求,并且I/O设备为用户提供了使用外部设备的接口,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二、设备管理函数的详细描述 1、检查设备是否可用(主要代码) public bool JudgeDevice(DeviceType type) { bool str = false; switch (type) { case DeviceType.a: {

Linux操作系统实习报告

桂林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Linux操作系统报告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计算机2010-1 指导:王爱学 学号:3100717102 姓名:周杰 日期:2013年12月25日

【摘要】 Linux是一种自由和开放源码的类Unix操作系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Linux版本,但它们都使用了Linux内核。Linux可安装在各种计算机硬件设备中,比如手机、平板电脑、路由器、视频游戏控制台、台式计算机、大型机和超级计算机。Linux是一个领先的操作系统,世界上运算最快的10台超级计算机运行的都是Linux操作系统。严格来讲,Linux这个词本身只表示Linux 内核,但实际上人们已经习惯了用Linux来形容整个基于Linux内核,并且使用GNU 工程各种工具和数据库的操作系统。Linux得名于天才程序员林纳斯·托瓦兹。 Linux操作系统是UNIX操作系统的一种克隆系统,它诞生于1991 年的10 月5 日(这是第一次正式向外公布的时间)。以后借助于Internet网络,并通过全世界各地计算机爱好者的共同努力,已成为今天世界上使用最多的一种UNIX 类操作系统,并且使用人数还在迅猛增长。 【操作】 1.ls -l -a -F的区别 从图中可以看出,-a,-l,-F的特点: 单纯的ls命令不能显示隐藏文件,需要-a才能显示文件名以.开头的隐藏文件和文件夹 ls -l则可以以长格式显示文件信息 ls -F则是:在列出的文件目录名称后加一符号例如可执行文件加"*", 目录则加"/"

2. cd 命令 cd 这个命令是用来进出目录的它的使用方法和在dos下没什么两样,但和dos不同的是Linux 的目录对大小写是敏感的,如果大小写拼写有误,你的cd操作是成功不了的,另外cd 如果直接输入cd 后面不加任何东西会回到使用者自己的Home,目录假设如果是root,那就是回到/root,这个功能同cd ~是一样的 3. mkdir rmdir mkdir 命令用来建立新的目录如输入如下命令 mkdir zj 将在当前目录下新建一个zj 目录 rmdir 用来删除已建立的目录如输入如下命令 rmdir zj 将删除已存在的空目录zj 4. cp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东莞理工学院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班级:13软件工程1班 提交时间:2015/9/14 指导教师评阅意见: . 项目名称:进程与线程管理功能 一、设计目的 用语言来模拟进程和线程管理系统,加深对进程和线程的理解,掌握对进程和线程各种状态和管理的算法原理。 二、环境条件

系统:WindowsXP、VMWare、Ubuntu Linux 语言:C/C++ 开发工具:gcc/g++、Visual C++ 6.0 三、设计内容 1. 项目背景 计算机的硬件资源有限,为了提高内存的利用率和系统的吞吐量,就要根据某种算法来管理进程和线程的状态从而达到目的。 进程与线程管理功能完成基于优先级的抢占式线程调度功能,完成进程虚拟内存管理功能。 进程与线程管理功能 基本要求:完成基于优先级的抢占式线程调度功能,完成进程虚拟内存管理功能。 提高要求:(增加1项就予以加分) (1) 实现多种线程调度算法; (2)通过“公共信箱”进行通信的机制,规定每一封信的大小为128字节,实现两个用户进程之间通过这个“公共信箱”进行通信。 (3) 实现多用户进程并发的虚拟内存管理功能。 (4) 实现用户进程间通信功能,并用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测试进程间通信功能的正确性。 (5) 实现改进型Clock页面置换算法。 (6) 实现Cache功能,采用FIFO替换算法。

2. 扩展内容 实现多种线程调度算法: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四、人员分工 优先级调度算法:钟德新,莫友芝 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张德华,袁马龙 设计报告由小组队员共同完成。小组成员设计的代码分工如下:钟德新编写的代码:void Prinft(){ PCB *p; system("cls");//清屏 p=run; //运行队列 if(p!=NULL) { p->next=NULL; } cout<<"当前正在运行的进程:"<procname<<"\t\t"<pri<<"\t"<needOftime<<"\t\t"<runtime<<"\t\t"<state<next; } cout<procname<<"\t\t"<pri<<"\t"<needOftime<<"\t\t"<runtime<<"\t\t"<state<next; } cout<procname<<"\t\t"<pri<<"\t"<needOftime<<"\t\t"<runtime<<"\t\t"<state<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教程 实 验 指 导 书 姓名: 学号: 班级:软124班 指导老师:郭玉华 2014年12月10日

实验一WINDOWS进程初识 1、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VC编写基本的Win32 Consol Application(控制台应用程序)。 (2)掌握WINDOWS API的使用方法。 (3)编写测试程序,理解用户态运行和核心态运行。 2、实验内容和步骤 (1)编写基本的Win32 Consol Application 步骤1:登录进入Windows,启动VC++ 6.0。 步骤2:在“FILE”菜单中单击“NEW”子菜单,在“projects”选项卡中选择“Win32 Consol Application”,然后在“Project name”处输入工程名,在“Location”处输入工程目录。创建一个新的控制台应用程序工程。 步骤3:在“FILE”菜单中单击“NEW”子菜单,在“Files”选项卡中选择“C++ Source File”, 然后在“File”处输入C/C++源程序的文件名。 步骤4:将清单1-1所示的程序清单复制到新创建的C/C++源程序中。编译成可执行文件。 步骤5:在“开始”菜单中单击“程序”-“附件”-“命令提示符”命令,进入Windows“命令提示符”窗口,然后进入工程目录中的debug子目录,执行编译好的可执行程序: E:\课程\os课\os实验\程序\os11\debug>hello.exe 运行结果 (如果运行不成功,则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 有可能是因为DOS下路径的问题 (2)计算进程在核心态运行和用户态运行的时间 步骤1:按照(1)中的步骤创建一个新的“Win32 Consol Application”工程,然后将清单1-2中的程序拷贝过来,编译成可执行文件。 步骤2:在创建一个新的“Win32 Consol Application”工程,程序的参考程序如清单1-3所示,编译成可执行文件并执行。 步骤3:在“命令提示符”窗口中运行步骤1中生成的可执行文件,测试步骤2中可执行文件在核心态运行和用户态运行的时间。 E:\课程\os课\os实验\程序\os12\debug>time TEST.exe 步骤4:运行结果 (如果运行不成功,则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 因为程序是个死循环程序 步骤5:分别屏蔽While循环中的两个for循环,或调整两个for循环的次数,写出运行结果。 屏蔽i循环: 屏蔽j循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整循环变量i的循环次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