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 环境经济政策

第十章 环境经济政策

第十章  环境经济政策
第十章  环境经济政策

第十章环境经济政策

第一节 有效率的污染水平

1.边际治理成本和边际损害成本

1.1 决定环境容量有效利用(或者污染物有效排放)水平的两项关键因素是

边际治理成本和边际损害成本。

1.2 边际治理成本曲线MAC向右下方倾斜表明治理成本随着排放水平的提高而减少;边际损害成本曲线MEC向右上方倾斜表明损害成本随着排放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治理成本与损害成本之和是社会总成本。

2.有效率的污染水平

理想的排放水平和治理水平是在E点,此点又称为有效率的污染水平。此时边际治理成本等于边际损害成本,社会总成本最小,资源实现有效率的配置。

3.实现有效率的污染水平的手段

①强制执行各类环境法规;

②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手段。

第二节 污染者付费原则

1.命令- 控制型政策与环境经济政策

1.1强制执行的各类环境法规又称为命令-控制型的环境政策,包括各种环境

标准、必须执行的命令和不可交易的配额。

1.2为了降低执行成本,同时获得理想的环境效果,无论是正在从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还是已经建立了市场经济的国家,在环境管理

工作中,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手段,或称环境经济

政策。

2.环境经济政策的特点

①环境经济政策是以市场为基础,着重间接宏观调控,通过改变市场信号,

影响政策对象的经济利益,引导其改变行为。这种间接宏观管理模式,不需要全面监控政策对象的微观活动,从而大大降低了政策执行成本。

②环境经济政策通过市场中介,把经济有效地保护、改善环境的责任,从政府转交给环境责任者,环境管理更加灵活,可以适用于具有不同条件、能力和发展水平的政策对象。

③环境经济政策可以有效地配置保护环境所需要的资金,这些资金不仅可投

资于对环境有利的项目,还可以用于纠正其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

3.污染者付费原则

污染者付费原则可以被解释为“非补贴规定”,即污染者应当承担污染控制的全部费用。

广义的污染者付费原则:在这种广义的形式中,当污染者利用环境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时,环境被看作是由污染者使用的资源。因此,污染者应支付其资源使用中产生的全部社会费用,这些费用不仅包括污染削减费用,而且还包括由于污染造成的各种环境损害。

第三节 环境经济政策的一般形式

1.“调节市场”和“建立市场”

1.1根据如何发挥市场在解决环境问题上的作用,环境经济政策分为“调节

市场”和“建立市场”两类。“调节市场”是利用现有的市场来实施环境

管理,例如,征收各种环境税费、取消对环境有害的补贴、建立抵押金

制度。“建立市场”包括明晰产权、可交易的许可证、国际补偿体制等。

1.2调节市场型的环境经济政策主要是通过“看得见的手”即政府干预来解

决环境问题,其核心思想是由政府给外部不经济性确定一个合理的负价

格,由外部不经济性的制造者承担全部外部费用。这类环境经济政策又

称为庇古手段。

1.3建立市场型的环境经济政策主要通过“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机制本身来

解决环境问题。又称之为科斯手段。

2.两类政策手段的实施途径和效果的不同

①庇古手段多依赖于政府。而科斯手段更多地依赖市场机制。如果不存在“政策失效”,两种手段都可行。但如果出现政府“寻租”的情况,科斯手段比庇古手段更有效。

②庇古手段需要政府实施收费或补贴,管理成本较大;而科斯手段需要政府界定产权。在产权制度不健全,污染者数量比较多情况下,环境资源的产权界定比较困难,企业间交易成本比较大。这又使得科斯手段效率降低。

③实施庇古手段,除了使社会获得环境效益外,还可使政府获得经济收益。

④庇古手段一般提供不了刺激,因为费率或税率一般是固定的,而且经常低于治理污染的边际成本。它对所有厂商的标准一样,这又造成厂商之间的不公平。而科斯手段一般能刺激厂商采取措施改进生产设备,减少排污。

⑤如果被税收保护的人企图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税负和税收,实施庇古税可

能导致另外一些外部性。

3.边际管理成本和边际交易费用

3.1在其他条件不变,特别是环境收益相同情况下,选择什么环境经济政策

手段主要取决于边际管理成本和边际交易费用的大小。

3.2边际管理成本(MMC)是指增加一个污染者所带来的政府管理总成本的

增量。边际交易成本(MTC)是指增加一个污染者所带来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交易费用的增量。

3.3当污染者数量较少时,MMC较高,而MTC较低,当污染者数量较多时,

情况则相反。

3.4图中,当MTC与MMC交于F点,对应的边际成本和污染企业数分别

MC0和Q2。此时,两种手段都可以采用。当Q<Q2时,MMC>MTC,应选择科斯手段。当Q>Q2时,MTC>MMC,应选择庇古手段。进一步分析可知,MMC到达最低点L,然后又回升。L点以后采取什么手段不仅取决于MTC与MMC的比较,还涉及到庇古手段与命令控制型手段的比较。但在G点以左,即在Q2<Q<Q4时,政府还可以继续选择庇古手段。而在G点以右,即Q>Q4时,由于MMC急剧回升,所以应考虑采用命令控制型手段。

3.5但是,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MTC会向右移,交点F也移至F′,决定

管理手段的临界污染企业数也由Q2移到Q2′,这时科斯手段的活动区间增加(图10-3)。同理,如果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则MMC会下降到MMC′,交点F降为F″,相应的Q2降为Q2″,这时庇古手段的活动区间增加。

3.6 可以把科斯手段与庇古手段混合使用,而不是把两类手段对立起来。例如,我国就有排污收费和排污权交易配套使用的尝试,以排污权交易为主,用排污收费做保证,从而以最小成本实现污染控制目标。

第四节 环境经济政策的基本功能

1.行为激励和资金配置

1.1环境经济政策具有两种最基本的功能——行为激励和资金配置。

1.2环境经济政策的行为激励功能表现为通过经济手段,借助于市场机制的

作用,使外部不经济的环境费用内部化,改变生产者和消费者原有的经济刺激模式,纠正他们破坏环境的行为。

1.3环境经济政策的资金配置功能包括3方面的内容:

①依据法律、行政授权,实现和聚敛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

②资金的重新分配;

③资金的使用。

2.行为激励和资金配置的应用

2.1理论家和环境政策制定者往往强调发挥环境经济政策行为激励的功能,

因为行为改变是实现环境目标的主要途径。

2.2环境经济政策的资金配置功能往往不太被重视。这里面可能有三个原

因。第一,当环境保护资金供给不足时,尽管环境经济政策具有明显的聚敛资金的作用,甚至可能实际上已经在发挥着这一作用,为了避免一些利益冲突和政策风险,政策制定和实施部门可能会尽量淡化这一功能。第二,当环境保护资金不再成为制约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瓶颈,资金配置功能的重要性自然退居次要地位。第三,资金配置与行为激励的功能过程存在一定的抵消关系。

2.3

环境经济政策行为激励功能的实现程度,对于政策对象来说,要求具备足够强的经济承受能力和足够高的环境意识,外部条件则要求比较完备的法规和制度建设。

另一方面,在特定的时间段内,特别是在国民经济高速起飞期实施环境

经济政策,行为激励和资金配置之间会出现一种功能互补关系,而不是最终要出现的功能抵消关系。

第五节 环境经济政策的类型

1.经济手段的9大类别

①明晰产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和开发权;

②建立市场,包括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可交易的环境股票等;

③税收手段,包括污染税、产品税、出口税、进口税、税率差、资源税、免税等;

④收费制度,包括排污费、使用者费、资源(环境)补偿费等;

⑤罚款制度,包括违法罚款、违约罚款等;

⑥金融手段,包括软贷款、贴息贷款、优惠贷款、商业贷款、环境基金等;

⑦财政手段,包括财政拨款、赠款、部门基金、专项基金等;

⑧责任赔偿,包括法律责任赔偿、环境资源损害责任赔偿、保险赔偿等;

⑨证券与押金制度,包括环境行为证券、废物处理证券、押金、股票等。

2.这些经济手段所适用的领域主要包括:

①污染控制;②自然保护;③资源利用;④流域、区域综合环境管理;⑤国

际和全球环境问题;⑥生产和消费。

*3. 经济手段在环境经济政策中的具体应用

第六节 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条件

1.实施以市场为基础的环境政策和管理手段,必须具备的条件。

1.1比较完备的市场体系

环境经济政策成功与否,取决于市场的完善程度。如果市场功能不健全,管理者就失去了传递意图的中介,或者导致市场信号失真;而管理对象可能对市场信号反应迟钝,甚至不发生反应和不在乎市场是否存在。最终导致环境经济政策的效率减低甚至失败。

1.2相应的法律保障

参与市场运行的环境经济政策,只有在相应的法律保障之下,才具有合法性和权威性。因此,在制定环境经济政策的时候,必须首先寻求法律体系的支持。

1.3配套的规章和机构

环境经济政策的有效执行仍然需要必要的规章和机构。例如,排污收费制度的实施,需要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详细的收费标准,建立负责费用征收、资金使用和管理的环境监理机构。

1.4相应的数据和信息

必要的数据信息仍然是环境经济政策制定与实施的重要条件。管理者若要在最优水平上实施调控,就必须掌握关于污染控制(或资源保护)成本函数以及环境损害函数等数据信息。

2.影响环境经济政策实施的因素

2.1政策可接受性

有些环境经济政策付诸实施后,会影响一些部门、地区或团体的利益。受影响的利益集团会采取相应的反措施,抵制环境经济政策的施行,当反对的力量强大到足以影响政治决策过程时,该项环境经济政策就会被修改乃至被放弃。

2.2相关政策的制约

2.3管理的可行性

例如,荷兰1988年实行的环境税,因税种太多,难以管理,因而于1992年将五种税改为一种税。

2.4公平性的考虑

对社会公平性的考虑也会制约一些环境经济政策的选择与使用,因为在决策者看来,有些经济手段的实施可能会引起社会不公平问题。例如,如果普遍提高水资源的价格,对于规模不同的生产者,收入不等的社会阶层,其意义和影响是不同的,这就可能导致不公平问题。

2.5对市场竞争力的担心

2.6产业政策

例如,为扶持和保护国内某种产业,提供财政补贴和征收高额关税;为鼓励出口而对有关产业或企业提供补贴等,都会妨碍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不利于环境成本内部化。

第七节 中国的环境经济政策

1.基本内容

中国的环境政策体系包括了横向的3个领域和纵向的5个层次。

1.1 3个领域是:

·环境污染防治

·农村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1.2 5个层次:

1.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有关方针和政策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颁布的法律

3.国务院制定和颁布的行政规章

4.国务院所属部委制定和颁布的规章和政策

5.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制定和发布的法规和政策

2.正在执行的环境经济政策

根据政策执行部门划分,我国的环境经济政策共有3大类23种:第一类,由环保部门执行的政策。

(1)排污收费

(2)排污权交易(在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基础上试点)(3)三同时制度

(4)生态环境补偿费

第二类,由产业部门执行的政策。即:

(5)矿产资源补偿费

(6)土地损失补偿费

(7)城建环保投资

(8)废物回收利用

(9)育林费

(10)林业基金

(11)行业造林专项资金

(12)造林、育林优惠贷款

第三类,由综合管理部门执行的政策。即:

(13)城镇土地使用税

(14)耕地占用税

(15)城乡维护建设税

(16)资源税

(17)资源综合利用

(18)综合利用利润留成环保投资

(19)企业更新改造环保投资

(20)清洁生产

(21)环保产业

(22)有益于环境的财政税收政策

(23)银行环境保护贷款

3.实行环境经济政策的必然性

第八章证券投资基本分析宏观经济分析

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 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概述 一、基本分析的概念 分析影响证券未来收益的基本经济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势,据此预测证券的收益和风险,最终判断证券内在价值的一种分析方法. 二、基本分析的内容 基本分析注重于证券价值的发现,力图用经济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趋势来解释证券市场上的价格变动. 宏观经济分析 基本分析作用 宏观经济分析 内 在 价 值 向 投 资者提 供 未 来 收 益 对未来的基本经济要素及其供求关系的预测 选择具有投资价值的投资象 预测证券市场的中长期走势 基本分析作用 宏观经济分析 行业分析 公司分析 概述 宏观经济分析 宏观经济分析 评价宏观经济形势基本变量 意义和方法 宏观经济变动与证券市场波动关系分析 宏观经济运行对证券市场影响 国际金融市场环境分析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股票市场的供求分析

长期来看,股票的价格由其内在价值决定; 中短期来看,股票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 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分析 对我国这样的新兴股票市场,股价在很大程度上由股票的供求关系决定,即由一定时期股票的总量和 资金总量的对比力量决定。 (一)证券市场的供给方—股票的数量 证券市场的供给主体是上市公司,由已上市的老股票和新上市的新股票构成。 股票市场供给的决定因素 (二)证券市场的需求方 ——证券市场投资者(资金数量) 1.使得证券的发行有了保证,直接融资渠道得以建立。 2.证券投资者之间的交易保证了证券市场资金和证券转换的连续性。 投资者:个体投资者;机构投资者。 个人投资者:自然人,指从事证券买卖的居民。 机构投资者:一切参与证券市场投资的法人机构。 股票市场需求的决定因素 影响我国证券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制度变革: 股票市场供给——上市公司数量 市场因素 宏观经济环境 制度因素 上市公是质量 机构投资者具有资金与人才实力雄厚、投资理念成熟、抗风险能力强等特征,因而其发育程度被视为评价市场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股票市场的需求 股票市场资金的数量 宏观经济环境 政策因素 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调整 机构投资者的培育和壮大 资本市场的逐步对外开放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习题答案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习题答案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第八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市场失灵是指() A、市场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配置资源的不均; B、市场不能产生任何有用的成果; C、市场不能有效的配置稀缺的资源; D、收入分配所出现的不平等现象。 2、在以下哪种情况,“搭便车”问题就会出现() A、所有消费公共物品的个人都支付相应的费用; B、个人愿意支付他们的消费费用; C、所有消费和生产的商品都是个人用物品; D、某些人享用了公共物品,并不需要支付其全部费用 3、某一经济活动存在外部不经济是指该活动的() A、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B、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C、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D、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4、某一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是指该活动的() A、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B、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C、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D、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5、某人的吸烟行为属于() A、生产的外部经济 B、消费的外部经济 C、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6、如果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科斯定理,(),问题就可得到妥善 解决。 A、不管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 B、只要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 C、只要产权明确,不管交易成本为多大 D、不论产权是否明确,交易成本是否为零 7、某项生产活动存在外部不经济时,其产量()帕累托最优产量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8、市场不提供纯粹公共物品,是因为()。 A、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 B、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 C、消费者都想“免费乘车” D、以上三种情况都是 9、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消费者个人需求曲线的()。 A、水平相加 B、垂直相加 C、算术平均数 D、加权平均数 10、一项公共物品是否值得生产,主要看()。 A、效益 B、政府的意志 C、公众的意志 D、成本和效益的对比 11、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比方说买方不清楚卖方一些情况,是由于()。 A、卖方故意要隐瞒自己一些情况 B、买方认识能力有限 C、完全掌握情况所费成本太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2、亚当·斯密的个人追求自身利益会最好地促进社会利益的观点被称为()。

第十章 微观政策

第十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市场失灵是指()。 A.市场价格机制的运行不再具有灵活性; B.商品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下降; C.市场对稀缺性资源配置的无效率 D.收入分配不均 2.垄断缺乏效率的经济学含义是()。 A.垄断厂商在平均成本曲线的上升部分进行生产; B.消费者购买最后一单位商品得到的边际效用超过生产该商品的边际成本; C.垄断厂商没有遵循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D.垄断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 3.垄断厂商销售商品的价格()。 A.等于平均成本; B.等于边际成本; C.高于平均成本; D.高于边际成本。 4.垄断厂商的产量()。 A.等于竞争产量; B.大于竞争产量; C.小于竞争产量; D.以上都不对。 5.某人的行为给其他人带来经济利益,但其他人不为此利益支付费用,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 A.公共物品; B.搭便车; C.外部经济; D.外部不经济。 6.下列哪一种说法体现了外部不经济概念()。 A.连天下雨减少了小麦的产量; B.小麦减产引起农民收入下降; C.吸烟有害于自身健康; D.吸烟有害于他人健康。 7.经济活动具有外部经济性质的含义是()。 A.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 B.私人收益大于社会收益; C.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D.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8.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料对社会产生的效应属于()。

A.生产的外部经济; B.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C.消费的外部经济; 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9.个人乱扔生活垃圾对社会产生的效应属于()。 A.消费的外部经济; B.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C.生产的外部经济; D.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10.某生产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性质时,其产量()帕累托最优产量。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大于、小于或者等于。 11.有关社会成本的正确说法是()。 A.与私人成本没有关系; B.包含私人成本; C.不包含私人成本; D.以上都不正确。 12.社会边际成本指的是()。 A.不包含在私人边际成本中的边际成本; B.包含在私人边际成本中的边际成本; C.经济社会中所有人负担的全部边际成本; D.经济社会中生活在贫困边缘的人负担的边际成本。 13.单个消费者进行决策的经济量是()。 A.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 B.私人成本和社会收益; C.社会成本和私人收益 D.私人成本和私人收益。 14.从社会角度考虑效率的原则是()。 A.社会边际收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 B.社会边际收益等于私人边际成本; C.私人边际收益等于私人边际成本; D.私人边际收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 15.公共物品消费的性质是()。 A.非竞争性与非排它性; B.非竞争性与排它性; C.竞争性与非排它性; D.竞争性与排它性。 16.消费物品非竞争性的含义是()。 A.只有一个消费者; B.只有一个生产者; C.生产成本为零; D.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练习题及解析——第十章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练习题及解析——第十章 1.非义务教育阶段个人收益性增大,要采取()合理分担培养成本的方式加快发展步伐。 A.国家、社会 B.国家、社会和个人 C.社会和个人 D.国家、个人 答案:B 解析:P203.(三)新时期教育发展需把握的指导原则。 2.重点建设()个左右重点学科,强化其培养高层次人才和解决国家经济建设、科技创新和科技发展重大问题的能力,到2005年,力争100个左右的重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初步建成我国高等教育布局比较完善、结构比较合理的重点学科体系。 A.300 B.400 C.500 D.600 答案:C 解析:P205.(三)继续实施“211工程”。 3.加强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以现有中国教育科研示范网和卫星电视频传输系统为基础,充分利用国家已有的信息资源和远程教育教学与管理系统,构成覆盖()城乡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 A.东部地区 B.发达地区 C.全国 D.中东部地区 答案:C 解析:P206.1.发展措施。 4.以健全农村()卫生保健服务体系为目标,完善乡镇卫生院房屋、设备和人员的配套建设,加快贫困县医院改造,使中西部地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条件和骨干人才培养有较大改善。 A.初级 B.中级 C.高级 D.配套 答案:A 解析:P209.1.任务。 5.下列()属于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重点。 A.农业、工业和城市节水技术及装备 B.海水资源利用技术

C.城市污染防治与治 D.水资源评价及承载力研究 答案:A 解析:P198.(三)社会事业领域科技发展规划。 6.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中,应将()作为根本性战略任务。 A.培育“四有”新人 B.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最大限度的满足国家建设需要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要求 答案:B 解析:P202-203.(二)教育发展的战略思想。 7.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发展“重中之重”的任务是()。 A.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B.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步伐 C.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D.提高办学质量 答案:C 解析:P203.(一)努力提高国民教育普及程度。

宏观经济学-第11章习题答案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南方医科大学 2010级经济学(医药贸易与管理方向) W洋 1.什么是市场失灵?有哪几种情况会导致市场失灵? 解答:在某些情况下,指市场机制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即无效率的结果,这就是市场失灵。换句话说,市场失灵是自由的市场均衡背离帕累托最优的情况。导致市场失灵的情况包括: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等。 2.垄断是如何造成市场失灵的? 解答:第一,在垄断情况下,厂商的边际收益小于价格。因此,当垄断厂商按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确定产量时,其价格将不是等于而是大于边际成本。这就出现了低效率的情况。 第二,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的寻租活动是一种纯粹的浪费,这进一步加剧了垄断的低效率情况。 3.外部影响的存在是如何干扰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的? 解答:第一,如果某个人采取某项行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即存在外部经济),则当这个人采取该行动的私人成本大于私人利益而小于社会利益时,他就不会采取这项行动,尽管从社会的角度看,该行动是有利的。 第二,如果某个人采取某项行动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即存在外部不经济),则当这个人采取该行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私人成本而小于社会成本时,他就会采取这项行动,尽管从社会的角度看,该行动是不利的。 第三,上述两种情况均导致了资源配置失当。前者是生产不足,后者是生产过多。 4.如何看“科斯定理”?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适用吗?它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适用吗? 解答:第一,科斯定理要求财产权明确。但是,财产权并不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有的资源,例如空气,在历史上就是大家均可使用的共同财产,很难将其财产权具体分派给谁;有的资源的财产权即使在原则上可以明确,但由于不公平问题、法律程序的成本问题等也变得实际上不可行。 第二,科斯定理要求财产权可以转让。但是,由于信息不充分以及买卖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等,财产权并不一定总是能够顺利地转让。 第三,即使财产权是明确的、可转让的,也不一定总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转让之后的结果可能是它与原来的状态相比有所改善,但不一定为最优。 第四,分配财产权会影响收入分配,而收入分配的变动可以造成社会不公平,引起社会动乱。在社会动乱的情况下,就谈不上解决外部影响的问题了。 5.公共物品为什么不能靠市场来提供? 解答:第一,公共物品不具备消费的竞用性。 第二,由于公共物品不具备消费的竞用性,任何一个消费者消费一单位公共物品的机会成本总为0。这意味着,没有任何消费者要为他所消费的公共物品去与其他任何人竞争。因此,市场不再是竞争的。如果消费者认识到他自己消费的机会成本为0,他就会尽量少支付给生产者以换取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利。如果所有消费者均这样行事,则消费者支付的数量将不足以弥补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结果便是低于最优数量的产出,甚至是零产出。 6.什么是公地的悲剧? 解答:当某种物品具有竞用性但不具有排他性,即是所谓的“公共资源”时,每个人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都会尽可能多地去利用这种物品,使它很快地被过度使用,从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这种情况被西方学者称为公地的悲剧。

西方经济学-第八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第八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有: 一、市场失灵及其原因 二、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三、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四、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 一、市场失灵及其原因 1、市场失灵的含义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即价格调节市场的机制)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就是说市场机制造成资源的配置失当。 2、形成市场失灵的原因 形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公共物品、垄断、外部性和非对称信息等。 二、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1、外部性的含义 所谓外部性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影响,亦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 2、外部性的分类 外部性分为外部经济(即有益外部性)和外部不经济(即有害外部性)。 外部经济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的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外部经济又分为消费的外部经济和生产的外部经济。例如接受教育是消费的外部经济,而提供教育就是生产的外部经济。 外部不经济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的家庭或厂商带来无法补偿地危害。外部不经济又分为消费的外部不经济和生产的外部不经济。例如:某人在三更半夜时大声唱卡拉OK就是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木工装修房子所产生的噪音就是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3、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无论是外部经济,还是外部不经济,即使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最终都将造成资源配置失当,不能实现帕雷托最优状态。 ①外部经济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外部经济对外带来的好处是无法得到回报的。因此外部经济说明物品的消费或生产的收益小于它应当得到的收益(社会收益);也就是说物品的消费或生产的成本高于它应当支付的成本(社会成本)。外部经济导致具有外部经济的物品供应不足,如下图所示: 如果从社会中其他人得到的收益中拿出一部分补偿私人的损失,这种具有外部经济的物品供应就会增加,从而使整个社会得到更多的好处,即帕雷托改进,例如教育。 ②外部不经济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外部不经济对外带来的危害是无法进行补偿的。因此外部不经济说明物品的消费或生产的收益大于它应当得到的收益(社会收益);也就是说物品的消费或生产的成本低于它应当支付的成本(社会成本)。外部不经济导致具有外部不经济的物品供应过多,如下图所示: 如果从私人得到的收益中拿出一部分补偿其他人的损失,这种具有外部不经济的物品供应就会减少,从而使整个社会得到好处增加,即帕雷托改进,例如乱扔或乱倒垃圾。 4、解决外部性的对策 Q P Q S 0 Q P Q P Q S 0 Q P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习题+答案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政府转移支付; B.政府购买; C.消费支出; D.出口。 解答:C 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 A.政府支出增加; B.政府税收增加; C.政府税收减少; 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解答:B 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解答:A 4.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 A.吸收的存款太多; 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 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 5.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 6.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A 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试图( )。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的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解答:C 8. 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解答: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GDP的冲击的内在机制。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变动要小,原因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增加而增加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可支配收入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因为在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在增加,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经济中消费支出增加额要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累积增加也小一些。同样,总需求下降时,混合经济中收入下降也比纯粹私人部门经济中要小一些。这说明税收制度是一种针对国民收入波动的自动稳定器。混合

第九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习题+答案

第八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市场失灵是指() A、市场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配置资源的不均; B、市场不能产生任何有用的成果; C、市场不能有效的配置稀缺的资源; D、收入分配所出现的不平等现象。 2、在以下哪种情况,“搭便车”问题就会出现?() A、所有消费公共物品的个人都支付相应的费用; B、个人愿意支付他们的消费费用; C、所有消费和生产的商品都是个人用物品; D、某些人享用了公共物品,并不需要支付其全部费用 3、某一经济活动存在外部不经济是指该活动的() A、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B、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C、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D、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4、某一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是指该活动的() A、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B、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C、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D、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5、某人的吸烟行为属于() A、生产的外部经济 B、消费的外部经济 C、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6、如果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科斯定理,(),问题就可得到妥善解决。 A、不管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 B、只要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 C、只要产权明确,不管交易成本为多大 D、不论产权是否明确,交易成本是否为零 7、某项生产活动存在外部不经济时,其产量()帕累托最优产量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8、市场不提供纯粹公共物品,是因为()。 A、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 B、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 C、消费者都想“免费乘车” D、以上三种情况都是 9、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消费者个人需求曲线的()。 A、水平相加 B、垂直相加 C、算术平均数 D、加权平均数 10、一项公共物品是否值得生产,主要看()。 A、效益 B、政府的意志 C、公众的意志 D、成本和效益的对比 11、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比方说买方不清楚卖方一些情况,是由于()。 A、卖方故意要隐瞒自己一些情况 B、买方认识能力有限 C、完全掌握情况所费成本太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第十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

第十章宏观经济学概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重点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通货膨胀率的计算;失业率的计算 一般掌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失业的含义;经济周期的含义;经济增长的含义 一般了解:宏观经济学中的两个学派的争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及核算方法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缩写GDP)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二)在理解这一定义时,我们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国在本国领土内所生产的产品与劳务,既包括本国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与劳务,也包括外国企业或合资企业在本国生产的产品与劳务。 第二,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以前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例如,以前所生产而在该年所售出的存货,或以前所建成而在该年转手出售的房屋,等等。 第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最终产品的总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中间产品产值,以避免重复计算。 第四,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的产品,而且包括无形的产

品一一劳务,即要把旅游、服务、卫生、教育等行业提供的劳务,按其所获得的报酬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 第五,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这就是要按这些产品的现期价格来计算。这样就引出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其一,不经过市场销售的最终产品(如自给性产品,自我服务性劳务等)没有价格,也就无法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其二,价格是变动的,所以,国内生产总值不仅要受最终产品数量变动的影响,而且还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一)支出法 支出法又称产品流动法,产品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这种方法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加在一起,得出社会最终产品的流动量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二)收入法 收入法又称要素支付法,或要素收入法。这种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所得到的利润相加,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三)部门法 部门法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这种计算方法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来源,所以又称生产法。 三、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及其相互关系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除了国内生产总值之外还有另外四个重要的总量: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这五个总量之间存在一定的

第八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八章宏观经济政策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利用IS—LM模型,讨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工具、种类、作用机制和作 用大小的决定因素。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工具、 种类、作用机制 [教学重点和难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工具、种类、作用机制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与种类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主要有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四个。这些目标相互之间存在一定冲突,往往不能兼得。宏观经济学的最主要问题是如何保证经济在物价稳定的前提下沿着充分就业轨迹增长。 微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增进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以提高社会福利。 2.宏观经济政策种类 (1)需求管理政策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经济波动的根源在于总需求的波动。总需求不足导致失业增加,经济萧条;总需求过多,导致物价上升,经济膨胀。需求管理政策就是要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实现总需求等于总供给,达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需求管理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供给管理政策 另一些经济学家相信萨伊定律,认为供给会创造出自己的需求。失业是由总供给不足引起的。而总供给不足的原因在于税率过高,挫伤了人们储蓄、投资与工作的热情。只有降低税率,才能增加总供给,增加就业。供给管理政策是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上述政策目标。供给管理包括控制税收政策、改善劳动力市场状况的人力政策以及放松减轻政府对经济的管制,鼓励自由竞争等等政策。 (3)国际经济政策 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不仅有赖于国内经济政策,而且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国际经济政策,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本章集中精力介绍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二、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宏观经济学关于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与政策

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与政策 短期经济如何波动,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众多 解释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中,凯恩斯经济学派用总需求和总供给解释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成为主流的短期经济波动理论。该理论系统的阐述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影响经济周期,以及从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如何形成,各种政策如何通过影响总需求或者总供给来形成短期经济的均衡。具体来说,可将该理论整理如下: 经济周期的衡量、、 在众多的经济指标中,国内生产总值()被认为是衡量总体GDP 经济状况的最概括的指标,它衡量经济的总收入和总支出。的增GDP

长变动,代表着经济的周期波动。我们由的核算课程中可以知GDP 道,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即++=+ 。因此,的增减变动,可以分解为消费、投资、GDP=C+I+G+NXGDP 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增减变动,分析变动的原因,就可以分别GDP 分析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变动原因。 衡量经济运行好坏的另外一个指标是失业率。短期经济繁荣的时 候,就业人数增加,失业率就下降;反之,短期经济衰退时,失业人数 增加,失业率上升。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失业率和存在着一种GDP 负相关的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奥肯定律。以美国的经济数据为例子, 通过计算失业率的变动和实际的百分比变动之间的关系,得到GDP 一个函数:

实际的百分比变动失业率的变动=3%-2×GDP 1. 该公式表明,对失业率增长的每一个百分点,实际增长通GDP 常下降。短期中,失业率和的这种高度负相关关系,说明通GDP2%过研究的变动,可以大概掌握失业率的变动,这进一步说明GDP 是衡量短期经济的最好指标。GDP 因此,在短期中,我们以作为衡量经济短期波动的指标。GDP 在核算中,我们知道等于总收入,也等于总支出,在以后GDP GDP 的分析中,常以这两个名称出现。GDP 短期经济的假设、、 经济在短期和在长期是有差别的,其中最主要的差别表现在价格

微观经济学习题第八章习题

第八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2010级医药贸易同学分享-洋 一、单项选择题 1、市场失灵是指() A、市场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配置资源的不均; B、市场不能产生任何有用的成果; C、市场不能有效的配置稀缺的资源; D、收入分配所出现的不平等现象。 2、在以下哪种情况,“搭便车”问题就会出现?() A、所有消费公共物品的个人都支付相应的费用; B、个人愿意支付他们的消费费用; C、所有消费和生产的商品都是个人用物品; D、某些人享用了公共物品,并不需要支付其全部费用 3、某一经济活动存在外部不经济是指该活动的() A、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B、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C、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D、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4、某一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是指该活动的() A、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B、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C、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D、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5、某人的吸烟行为属于() A、生产的外部经济 B、消费的外部经济 C、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6、如果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科斯定理,(),问题就可得到妥善解决。 A、不管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 B、只要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 C、只要产权明确,不管交易成本为多大 D、不论产权是否明确,交易成本是否为零 7、某项生产活动存在外部不经济时,其产量()帕累托最优产量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8、市场不提供纯粹公共物品,是因为()。 A、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 B、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 C、消费者都想“免费乘车” D、以上三种情况都是 9、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消费者个人需求曲线的()。 A、水平相加 B、垂直相加 C、算术平均数 D、加权平均数 10、一项公共物品是否值得生产,主要看()。 A、效益 B、政府的意志 C、公众的意志 D、成本和效益的对比 11、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比方说买方不清楚卖方一些情况,是由于()。 A、卖方故意要隐瞒自己一些情况 B、买方认识能力有限

第十七章宏观经济政策试题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及效果 一、判断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是使失业率降到自然失业率之下。(×) 2、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是中央银行的负债。(√) 3、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都可以很方便地变为交换媒介,所以按美国官方的货币分类,应归入 M之中。(×) 1 4、大众持有现金的偏好增强,货币创造乘数会下降。(√) 5、中央银行法定准备金率越高,存款创造乘数也就越大。(×) 6、提高贴现率可以刺激银行增加贷款。(×) 7、如果一个存款者从银行提取了现金,那么,银行的准备率就会下降。(√) 8、如果中央银行希望降低利率,那么它可以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证券。(×) 9、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得利率下降,国民收入上升。(√) 10、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决策要比财政政策的决策迅速。(√) 11、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比实现财政平衡更为重要。(√) 12、在物价水平不变时,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业务购买政府债券使LM曲线向右方移动。(√) 13、在物价水平不变使,中央银行决定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使得LM曲线向右方移动。(×) 14、当LM曲线为一条水平线时,扩张性财政政策没有挤出效应,财政政策对实际国民收入的影 响最大(√)。 15、IS曲线为一条水平线时,扩张性货币政策不会引起利率上升,只会使实际国民收入增加。(√) 16、当IS曲线越平坦,LM曲线越陡峭时,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二、选择题 1、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不是其职能。( D )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 C、发行货币; D、为政府赚钱。 2、下列哪一项是商业银行的负债?( D ) A、库存现金; B、贷款; C、证券投资; D、活期存款。 3、下列哪一项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职能范围?( D ) A、接受储蓄存款; B、给电视机厂放一笔贷款; C、接受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 D、以上都是。 4、商业银行的储备如低于法定储备,它将( D ) A、发行股票以筹措资金; B、增加贷款以增加资产; C、增加利率以吸引存款; D、收回部分贷款。 5、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B ) A、吸收存款太多; B、未找到那么多适合的贷款对象;

经济学基础宏观经济政策习题

《西方经济学》第十章宏观经济政策习题 一、选择题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A、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B、经济增长; C、国际收支平衡; D、以上都是; 2、凯恩斯主义所重视的政策工具是()。 A、需求管理; B、供给管理; C、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并重; D、以上都不是; 3、根据需求管理的原理,应该抑制总需求的条件是()。 A、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B、总需求等于总供给; C、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D、以上都是; 4、在以下政策工具中,属于需求管理的是()。 A、收入政策; B、人力政策; C、货币政策; D、指数化政策; 5、属于内在稳定器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政府购买; B、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C、政府转移支付; D、政府投资; 6、当法定准备率为20%,商业银行最初所吸收的存款为10000美元时,银行所能创造的货币总量为()。 A、2000美元; B、8000美元; C、20000美元; D、50000美元; 7、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卖买有价证券的直接目的是()。 A、调节债券价格; B、调节利率; C、调节货币供给量; D、调节总需求; 8、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所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A、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 B、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 C、提高准备率; D、提高利率; 9、在西方国家最常用的收入政策工具是()。 A、工资-物价冻结; B、工资与物价指导线; C、税收刺激计划; D、改善劳动力市场;

10、紧缩性货币政策运用会导致()。 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D、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二、判断题 1、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是一致的,只要达到其中一项,也就实现了另一项。() 2、内在稳定器可以消除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 3、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的货币量与法定准备率成反比,与最初存款成正比。() 4、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而货币主义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物价稳定。() 5、提高贴现率和准备率都可以减少货币供给量。() 6、商业银行在法律上独立于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在道义上对商业银行进行的劝告根本不起作用。() 7、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增税。() 8、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政策应该是一项刺激总需求的政策。() 9、收入政策以控制工资增长率为中心,其目的在于制止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10、工资指数化是按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实际工资水平。() 三、问答题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有哪些? 2、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常用工具有哪些?如何运用?

第八章 宏观经济政策课后练习答案 (2)

第八章宏观经济政策课后练习答案 1.下列( B )不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 A.减少税收B.制定物价管制政策 C.增加政府支出D.增加公共事业投资 2.下列哪种情况是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带来的后果(A )。 A.产出下降,利息率下降B.产出下降,利息率上升 C.产出上升,利息率下降D.产出上升,利息率上升 3.“挤出效应”发生于( C )。 A.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B.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C.政府支出增加,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 4..在政府的财政政策中,属于内在稳定器的是( C )。 A政府公共工程支出B货币供给 C税收D政府购买 5.下列有关“流动性陷阱”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LM曲线是垂直的,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B.LM曲线是水平的,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C.LM曲线是垂直的,财政政策完全有效 D.LM曲线是水平的,财政政策完全有效 6.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在金融市场上( B )。 A.卖出政府债券,降低再贴现率B.卖出政府债券,提高再贴现率C.买进政府债券,降低再贴现率D.买进政府债券,提高再贴现率7.存款准备金率越高,( C )。 A.银行贷款意愿越大B.货币供给越大 C.货币乘数越小D.物价水平越高 8.坚持货币政策操作应该“相机抉择”的是( B ) 。(金融联考2009年) A.货币学派 B.凯恩斯学派 C.理性预期学派 D.古典学派 9.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 C ) A 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 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 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 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10.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 C ) A 减少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 B 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 C 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 D 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 11.市场利率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会( A )

2015年西方经济学(本)第八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综合练习题满分答案

2015年西方经济学(本)第八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综合练 习题满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信息不对称,也叫不完全信息,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 些。 2.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3.外部性: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亦称为外在效应。 4.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5.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不乏补偿的损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6.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7.私人物品是指所有权属于个人的物品,是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产品。

8.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不少场合下会导致资源不适当配置,即导致无效率的一种状况。换句话说,市场失灵是自由的市场均衡背离帕累托最优的一种情况。 二、单项选择题 1.C2.B3.A4.C5.D6.B7.A8.A 三、多项选择题 1.ABDE2.ABC3.ABCD4.ABCE5.AC6.BD 四、判断分析题 1.×2.×3.×4.×5.√6.×7.√ 8.×9.×10.√ 五、问答题 1.什么叫市场失灵?哪些情况会导致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不少场合下会导致资源不适当配置,即导致无效率的一种状况。换句话说,市场失灵是自由的市场均衡背离帕累托最优的一种情况。微观经济学说明,在一系列理想的假定条件下,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可导致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但理想化的假定条件并不符合现实情况。在以下这些情况下,市场会失灵:不完全竞争,公共物品,外部影响,信息不完全等。 2.垄断为什么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 垄断尽管往往会带来规模经济,降低产品成本,促进科学研究和采用新技术从而有助于生产力发展,但同时垄断必然存在低效率,不

深大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第11章财政

第十一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一、判断题 √1、流动性陷阱指LM曲线呈水平状,此时财政政策最有效。 ×2、当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时,可采取紧缩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就业。 √3、如果LM曲线是完全垂直的,那么财政政策在增加就业方面是无效的。 ×4、内在稳定器仅指累进所得税制。 ×5、政府支出增加时,可能会使私人支出减少,这一效应称为替代效应。 ×6、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敏感性越大,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大。 √7、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是使失业率降到自然失业率之下。 √8、在凯恩斯主义出现后,财政政策不以实现收支平衡为目标,而是为实现充分就业服务。 ×9、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会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10、一般说来,货币政策的决策要比财政政策的决策迅速。 二、选择题 C 1、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A、LM曲线和IS曲线都陡峭; B、LM曲线和IS曲线都平缓; C、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 D、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陡峭。 D 2、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A、LM曲线和IS曲线都一样陡峭;B、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C、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D、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垂直。

B 3、货币供给的变动如果对均衡收入有更大的影响,是因为()。 A、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B、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更敏感; C、支出乘数较小; D、货币需求对利率更敏感。 C4、在下述何种情况下,挤出效应比较大?() A、非充分就业; B、存在货币的流动性陷阱; C、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较大; D、现金持有率较低。 B 5、以下何种情况不会引起收入水平的上升()? A、增加自主性支出; B、增加净税收; C、增加自主性转移支付; D、减少自主性税收。 A 6、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相关。 D7、下列哪一项不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A、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 B、稳定的实际GDP增长率; C、国际收支平衡; D、政府预算盈余。 C8、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决策人的意愿; B、IS和LM曲线的交点; C、IS和LM曲线的斜率; D、货币供给量。 A 9、中央银行在公开的证券市场上买入政府债券会使货币供给量()。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难以确定。C10、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导致() A.货币供给量减少,利率降低B.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提高

微观经济学-第十一章答案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1、垄断是如何造成市场失灵的? 解答:要点如下: 第一,在垄断情况下,厂商的边际收益小于价格.因此,当垄断厂商按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确定产量时,其价格将不是等于而是大于边际成本.这就出现了低效率的情况. 地二,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的寻租活动是一种纯的浪费.这进一步加剧了垄断的低效率情况. 2、外部影响的存在是如何干扰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的? 解答:要点如下: 第一,如果某个人采取某项行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即存在外部不济),则当这个人采取该行动私人利益大于私人成本而小于社会成本时,他就采取这项行动,尽管从社会的角度看,该行动是不利的. 第三,上述两种情况均导致了资源配置失当.前者是生产不足,后者是生产过多. 3、如何看待“科斯定理”?它在资本主义社会适用吗?它在社会主义适用吗? 解答:要点如下: 第一,科撕定理要求财产权明确.但是,财产权并不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有的资源,例如空气,在历史上就是大家均可以使用的共同财产,很难将其财产权具体分派给谁;有的资源的财产权即使在原则上可以明确,但由于不公平问题、法律程序的成本问题也变得实际

上不可行. 第二,科斯定理要求财产权可以转让.但是,由于信息不充分以及买卖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等等,财产权并与一定总是能够顺利地转让. 第三,即使财产权是明确、可在转让的,也不一定总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转让之后的结果可能是:它与原来的状态相比有所改善,但却不一定为最优. 第四,分配财产权会影响收入分配,而收入分配的变动可以造成社会不公平,引起社会动乱.在社会动乱的情况下,就谈不上解决外部影响问题了. 4、公共物品为什么不能依靠市场来提供? 解答:要点如下: 第一,公共物品不具备消费的竞争性. 第二,由于公共物品不具备竞争的性,任何一个消费者消费一单位公共物品的机会成本是0.这意味着,没有任何消费者要为他所消费的公共物品去与其他任何人竞争.因此,时常不再是竞争的.如果消费者认识到他自己消费的机会成本为0,他就会尽量少支付给生产者以换取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利.如果所有消费者均这样行事,则消费者们支付的数量就将不足以弥补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结果便是低于最优数量的产出,甚至是0产出. 5、市场机制能够解决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问题吗? 解答:要点如下:

第7章 微观经济政策讲课稿

第7章微观经济政 策

第7章微观经济政策 第7章微观经济政策 7.1 知识要点 本章要求掌握市场在什么时候会出现失灵,了解解决它们的一些微观经济政策。 1.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情况称为“市场失灵”。在“市场失灵”下,需要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情况有:公共物品、垄断、外部性和不完全信息等。 2. 公共物品指供整个社会共同享用的物品,其两大显著特点是:消费或使用上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单个消费者在享用公共物品时都想当“免费搭车者”。因此公共物品不能由市场上个人决策来提供,而只能由政府来提供。 3. 外部性是指社会成员的经济活动给别的社会成员造成有利的或不利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并未通过市场机制由从事此经济活动的社会成员本身承担。为此,要给造成有利外部影响的社会成员以津贴,给造成不利外部影响的社会成员征税,或通过企业合并使外部影响“内部化”,或使用规定财产权的办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4.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信息是不完全的或不对称的。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会破环市场效率,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都要相应的机制来解决。 5. 垄断也引起了市场失灵,政府往往采取一些政策措施对垄断加以限制,常见的有:价格管制、实施发托拉斯法和国有化。 6. 市场机制不能保证社会公平。对国民收入分配平等性一般是由洛伦兹曲线推导出来的基尼系数来衡量。政府主要靠立法、税收和救济来减少社会不公平和贫困。 7.2 习题解答 【关键概念复习】 在B栏中寻找与A栏中术语相应的解释,并将序号填在术语前边。 A B 3市场失灵 1.经济活动给别的社会成员带来的没有加以补偿的影响 2政府失灵 2. 政府干预经济的效率低下和社会福利损失 8公共物品 3. 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并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6搭便车 4. 一条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的曲线 7公共地悲剧5. 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 1外部性6.只愿意享用公共物品消费带来的效用,而不愿意为公共物品的生产付出代价 5基尼系数7. 公共资源因过度使用而造成的后果 4洛伦兹曲线8. 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思考与练习】 (一)填空题 1.公共物品具有两个特征,即和。答案:非排它性非竞争性 2.私人物品具有性和性。答案:排它性竞争性 3.搭便车行为的产生是由于公共物品的性特征产生的。答案:非排它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