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圆二色谱资料

圆二色谱资料

圆二色谱资料
圆二色谱资料

圆二色光谱(简称CD)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测定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方法,是研究稀溶液中蛋白质构象的一种快速、简单、较准确的方法。它可以在溶液状态下测定,较接近其生理状态。而且测定方法快速简便,对构象变化灵敏,所以它是目前研究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手段之一,并已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的构象研究中。

一.简介

圆二色谱是用于推断非对称分子的构型和构象的一种旋光光谱。光学活性物质对组成平面偏振光的左旋和右旋圆偏振光的吸收系数(ε)是不相等的,εL≠εR,即具有圆二色性。如果以不同波长的平面偏振光的波长λ为横坐标,以吸收系数之差Δε=εL-εR为纵坐标作图,得到的图谱即是圆二色光谱,简称CD。如果某手性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区域有吸收,就可以得到具有特征的圆二色光谱。由于εL≠εR,透射光不再是平面偏振光,而是椭圆偏振光,摩尔椭圆度[θ]与Δε的关系为:[θ]=3300Δε。圆二色谱也可以摩尔椭圆度为纵坐标,以波长为横坐标作图。由于△ε有正值和负值之分,所以圆二色谱也有呈峰的正性圆二色谱和呈谷的负性圆二色谱。在紫外可见光区域测定圆二色谱与旋光谱,其目的是推断有机化合物的构型和构象。

二.样品要求

1、样品必须保持一定的纯度不含光吸收的杂质,溶剂

必须在测定波长没有吸收干扰;样品能完全溶解在溶剂中, 形成均一透明的溶液。

2、氮气流量的控制

3、缓冲液、溶剂要求与池子选择:缓冲液和溶剂在配制溶液前要做单独的检查,看是否在测定波长范围内有吸收干扰,看是否形成沉淀和胶状;在蛋白质测量中,经常选择透明性极好的磷酸盐作为缓冲体系。

4样品浓度与池子选择

样品不同,测定的圆二色光谱范围不同,对池子大小(光径)的选择和浓度的要求也不一样。蛋白质CD光谱测量一般在相对较稀的溶液中进行。

三.谱带宽度

选为1 nm。对于高分辨率测量,要用较窄的狭缝宽度,此时光电倍增管的电压较高,谱的信噪比差。虽然对于正常测量最佳谱带宽度是1~2 nm,但是在下列情况下要牺牲分辨率而需要较宽的狭缝宽度。当样品的吸光度很高但CD信号很弱时,一方面要尽量保证测定CD峰所需要的足够浓度,另一方面要设置较宽的狭缝。不过此时要特别小心,因为样品在吸光度过高(A>2)的情况下可能存在荧光或杂散光引起的某些假象。另外,在固体CD光谱测试时也需要较大的狭缝宽度(一般要求> 2 nm)。

(2)椭圆率和摩尔椭圆率都依赖于测量条件。因此,温度、

波长和样品浓度总是应该特别注明的。

(3) 当用压片法或石蜡油研磨法进行固体粉末样品测试时,要尽可能地研磨获得细小均匀的样品颗粒。采用石蜡油糊方法时,必须注意某些憎水有机化合物可能溶于石蜡油中,这时所得CD光谱在某种意义上应视为溶液CD光谱。采用压片法测试固体CD时,在保证手性样品的定性浓度达到CD光谱仪检测要求的同时,片越薄越透明越好(但切忌破损)。在某些情况下,压片法不适用于手性抗衡阴离子存在下的固体诱导CD光谱的测定。

使用压片机须注意:

①FW-4型压片机极限压力24吨,对应压力表读数

37.5 MP,超过此极限容易损坏机器,请不要随意加压。

②一般用途的压片,加压至8吨(12.5 MP)即可,当KBr(或KCl)用量约50 mg时能获得较光滑均匀的片膜。

③使用压片机时如感觉压油手柄有压力,而压力表读数为0,请立即旋松油阀,检查压力表是否损坏。

④机器放置一段时间未使用,在使用前可旋紧放油阀,加压至15 MP,再旋松放油阀。如此反复几次,即可正常使用。

⑤压片完成后,请用棉花蘸取少量酒精将压片模具和研钵洗干净,置于红外灯下烘干后再将压片模具放回干燥器中。压片剩余的固体粉末和使用过的棉花倒入垃圾桶中。

(4) 在紫外区进行光谱扫描时,J-810型CD光谱仪的耗氮量为:3 L/min(190~400 nm);3~5 L /min(185 nm);10 L/min(180 nm);30~50 L/min(175 nm);60~70 L/min(170 nm)。因此当测定蛋白等样品的远紫外光谱时,必须增加氮气的流量,以避免臭氧对紫外光产生的吸收干扰光谱的测定。

(5) 对获取理想的溶液或固体CD谱图的建议:

①手性样品符合CD光谱测试的条件(在给定波长范围内有较强的CD信号和合适的吸收值)。必须事先测定手性样品的UV-Vis吸收光谱(溶液或固体漫反射),预测CD谱峰的可能位置和选择合适的制样浓度(对于溶液吸收光谱,A ≈

1)。

②提供高对映纯度的手性样品。

③根据样品的性质选择测定方式(溶液、固体、单晶或荧光CD)。

④对溶液样品应选用合适的溶剂(见附表)、浓度和光程(与测定UV-Vis光谱类似)。对于在紫外区测试的样品建议选用较小的光程(≤0.5 cm)和截止波长足够低的溶剂,最好为高纯水或醇类溶剂(见附表)。

⑤对固体样品的压片法测试,应视样品的不同选用合适百分比浓度及合适的稀释剂( KBr、KCl或CsI等)研磨压片后进行透射扫描。

⑥选择适当的测定参数(波长范围、扫描速度、灵敏

度和狭缝等)。

⑦对于同一个样品,在可能的条件下,建议同时做其溶液和固体CD光谱加以比较。

⑧如果可能,最好同时做一对对映体的CD光谱,以检查其CD信号的真伪和在定量的条件下互相印证其对映纯度。

三.原理

光是横电磁波,是一种在各个方向上振动的射线。其电场矢量E 与磁场矢量H 相互垂直,且与光波传播方向垂直。由于产生感光作用的主要是电场矢量,一般就将电场矢量作为光波的振动矢量。光波电场矢量与传播方向所组成的平面称为光波的振动面。若此振动面不随时间变化,这束光就称为平面偏振光,其振动面即称为偏振面。平面偏振光可分解为振幅、频率相同,旋转方向相反的两圆偏振光。其中电矢量以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称为右旋圆偏振光,其中以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称为左旋圆偏振光。两束振幅、频率相同,旋转方向相反的偏振光也可以合成为一束平面偏振光。如果两束偏振光的振幅(强度) 不相同,则合成的将是一束椭圆偏振光。

光学活性物质对左、右旋圆偏振光的吸收率不同,其光吸收的差值ΔA ( =AL - AR) 称为该物质的圆二色性(circular dichroism ,简写作CD) 。圆二色性的存在使通过该物质传播的平面偏振光变为椭圆偏振光,且只在发生吸收的波长处才

能观察到。

根据Lambert-Beer 定律可证明椭圆率近似地为:θ= 0. 576 lc (εL - εR) = 0. 576 lcΔε公式中l 为介质厚度, c 为光活性物质的浓度,εL及εR分别为物质对左旋及右旋圆偏振光的吸收系数。测量不同波长下的θ(或Δε) 值与波长λ之间的关系曲线,即圆二色光谱曲线。在此光谱曲线中,如果所测定的物质没有特征吸收,则其Δε值很小,即得不到特征的圆二色光谱。当εL>εR时,得到的是一个正的圆二色光谱曲线,即被测物质为右旋,如果εL<εR ,则得到一个负的圆二色光谱曲线,即被测物质为左旋。

根据圆二色光谱法的原理和测试要求设计制成的仪器称为圆二色光谱仪。目前圆二色光谱法及其仪器已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配位化学和药物化学等领域,成为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立体构型的一个重要方法。

四.应用

1.氨基酸的圆二色性

可见光区:各种氨基酸都没有光吸收。

紫外光区:置于芳香族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在蛋白质分子中,肽链的不同部分可分别形成α-螺旋、β-折叠、β-转角等特定的立体结构。这些立体结构都是不对称的。蛋白质的肽键在紫外185~240纳米处有光吸收,因此它在这一波长范围内有圆二色性。几种不同的蛋白质立

体结构所表现的椭圆值波长的变化曲线──圆二色谱是不同的。如(图3)所示,α-螺旋的谱是双负峰形的,β-折叠是单负峰形的,无规卷曲在波长很短的地方出单峰。蛋白质的圆二色谱是它们所含各种立体结构组分的圆二色谱的代数加和曲线。因此用这一波长范围的圆二色谱可研究蛋白质中各种立体结构的含量。

蛋白质含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它们在240~350纳米处有光吸收,当它们处于分子不对称环境中时也表现出圆二色性。这一范围的圆二色性反映出在蛋白质分子中上述氨基酸残基环境的性质。

核酸中所含糖有不对称的结构,它们所含的双螺旋结构也是不对称的。它们在185~300纳米范围内也有特征的圆二色谱(图4)。这些谱与核酸的立体结构的关系虽不甚显著,但也可以用它研究某些立体结构。同时圆二色谱与核酸的碱基配对数有关系,因此也可用圆二色谱研究核酸的化学组成。

环己酮肟实验报告doc

环己酮肟实验报告 篇一:制备环己酮肟的实验 50.设计合成实验的原理和步骤。 一、以环已酮和盐酸羟胺为主要原料 【实验原理】 2 NH2OH·HCl (盐酸羟胺) + Na2CO3→NH2OH+2NaCl+ H2O +CO2 本实验以环已酮和盐酸羟胺为主要原料来制备环己酮肟。羟胺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因此常常做成稳定的盐酸羟胺。但是本反应中制得的环己酮肟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分解,在碱性环境下稳定,所以本实验的反应环境是碱性环境。 本实验中碳酸钠要过量,原因是:(1)提供碱性环境,使生成物环己酮肟稳定(2)碳酸钠弱碱性,起中和作用,使羟胺从盐酸羟胺中游离出来,与环己酮进行反应。 本实验中盐酸羟胺过量要过量,原因是:若环己酮过量,环己酮和环己酮肟的后处理比较复杂,难以提纯目的产物。 【实验步骤】 1、先在锥形瓶中加水溶解适量盐酸羟胺,再加入环己酮肟混合均匀,后将碳酸钠碱液缓慢滴加到混合液中反应,直至溶液显碱性为止。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不断搅拌,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CO2产生并伴有白色固体析出。用TLC跟踪反应进程,直至反应完全。

3.间歇振荡15min后用冰水浴冷却。有更多白色固体析出。 4、把产物抽滤称重并记录实验数据,后把粗产物反复洗涤、过滤2-3次后再用乙醇重结晶可得纯品环己酮肟。 5、计算理论值和收率。对本次实验进行理论分析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二、环已酮和氨水、双氧水为主要原料 【实验原理】 C6H5O(环己酮)+NH3.H2O+H2O2→2H2O +C6H5=NOH(环己酮肟) 本实验以环已酮和和氨水、双氧水为主要原料来制备环己酮肟。羟胺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因此常常做成稳定的盐酸羟胺。但是本反应中制得的环己酮肟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分解,在碱性环境下稳定,所以本实验的反应环境是碱性环境,要加入氨水。 NH3.H2O、H2O2过量理由:1、提供碱性环境 2、NH3.H2O、H2O2过量,产物容易分离。若环己酮过量,若环己酮过量,环己酮和环 己酮肟的后处理比较复杂,难以提纯目的产物。 【实验步骤】 1、先搭好回流装置,取一定量的环己酮、氨水、双氧水加入单口烧瓶中,混合均匀后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观察并

最新圆二色谱中文版

圆二色谱中文版

圆二色谱,判断黄酮类化合物绝对构型的重要手段1.简介: 手性化合物的旋光性是化合物分子的立体构型的不对称性对平面偏振光的作用。若对组成平面偏振光的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光的吸收系数不同,即εL≠εR,,这种性质称为手性化合物的圆二色性。当测定的仪器接收透过手性化合物溶液的平面偏振光时,记录的是手性化合物溶液对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光的吸收系数之差△ε,或化合物生色团吸收波长附近的摩尔椭圆度[θ]即可获得圆二色谱〔CD〕。 CD即圆二色谱,是以吸收系数之差或摩尔椭圆度[θ]为纵坐标,波长为横坐标记录的谱线,其中△ε=(d L-d R)/C×1,d L和d R为吸光度。C为溶液浓度,1为测定用池的池长;[θ]=ψ(λ)M/100LC其中ψ(λ)为所用测定池情况下的平面偏振光的椭圆度,C为溶液浓度,单位g/ml,1为池长,单位dm,M为分子量。它们之间的关系为[θ]=3300△ε,而△ε=θ/33×C·1。2.黄酮类: 多酚类是生物体内主要的二次代谢产物。根据他们的碳骨架能划分为几种主要种类。例如,黄酮类与酚酸类。黄酮类根据的氧化情况又可以分为许多种类。已知的黄酮类化合物中都具有的骨架形式,并常有羟基取代,甲氧基取代,苷化及其他修饰和组合。 虽然黄酮类化合物的绝对构型在50年代起已经通过旋光性和ORD方法进行解析了,但是更方便,更简易的CD谱方法却在60年代中期更为流行。CD 谱现已广泛用于具有旋光性的黄酮类化合物的解析,如:二氢黄酮类,二氢黄酮醇类,黄烷-3-醇类,黄烷-4-醇类,黄烷-3,4-二醇类,黄烷类,异黄烷类,二氢异黄酮类,类鱼藤同类,前花色素类和各种类型的双黄酮类。 3.二氢黄酮类 二氢黄酮类的两个结构特征在判定它们绝对构型时非常重要。一个是之间的单键,一个是位的手性中心,大多数天然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中在位具有苯基,其为α取向时,其绝对构型被定为S。 利用CD 或ORD连用NMR光谱数据判定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绝对构型始于Gaffield。 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的UV最大吸收在270----290处,320----330处有一弱峰,这是由于苯乙酮型和之间的相互转化产生的。八区律规则已经从判定α,β不饱和酮的手性及它们的长波CE图上扩展到了芳香酮。这样,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绝对构型为2S时,在构象上就具有杂环的P ----螺旋性和C2位芳基处于平伏键,并在CE谱上表现为正性的n---π※吸收带和负性的π---π※吸收带。 利用n---π※吸收带判定构型的优点是这种转变在芳香环取代系统中是独立的。虽然n---π※转变处于长波区趋于随构型相反对映体量的增加而消失。 杂环上的H2与H3之间的较大偶合常数(J2,3)表明所有天然二氢黄酮类在热力学稳定构象中C2芳香基处于平伏键(fig2)。这说明所有左旋的二氢黄酮类具有2S构型。 利用这个信息的例子在确定OBO---二氢黄酮A和二氢黄酮B构型可以清楚的发现。(fig.3 and table1)

乙酰二茂铁的制备及柱色谱分离预习实验报告及思考题

乙酰二茂铁的制备及柱色谱分离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乙酰二茂铁的制备,理解Friedel-Crafts 酰基化反应原理。 2. 掌握机械搅拌等操作。 3. 掌握用柱色谱分离和提纯化合物的原理和技术。 二.实验原理 1.乙酰二茂铁的制备 二茂铁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很稳定的有机过渡金属络合物。二茂铁是橙色的固体,又名双环戊二烯基铁,是由两个环戊二烯负离子和一个二价铁离子键合而成,具有夹心型结构。二茂铁具有类似苯的一些芳香性,比苯更容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以乙酸酐为酰化剂,三氟化硼、氢氟酸或磷酸为催化剂,二茂铁可以发生Friedel-Crafts 酰基化反应,主要生成一元取代物及少量1,1′-二元取代物。二茂铁及其衍生物可作为火箭燃料的添加剂、汽油的抗爆剂、硅树脂和橡胶的防老剂及紫外线吸收剂等。 二茂铁的乙酰化可以形成乙酰二茂铁,根据反应条件,可以生成单乙酰二茂铁或者双乙酰二茂铁。由于二茂铁分子中存在亚铁离子,对氧化的敏感限制了它在合成中的应用,如不能够用混酸对其消化。制备乙酰二茂铁的反应式如下: 32 343+3H 3二茂铁 乙酰二茂铁 1,1′-二乙酰基二茂铁 在上述条件下,主要生成单乙酰二茂铁,双乙酰二茂铁很少,但同时有未反应的二茂铁。 2.柱色谱分离 本实验用柱色谱分离提纯产品。柱色谱分离提纯是根据二茂铁和乙酰二茂铁对硅胶吸附能力的差异而进行分离提纯。 柱层析是在层析柱中装入作为固定相的吸附剂,把试样流经固定相而被吸附,然后利用薄层层析中探索到的能分离组分的溶剂流经层析柱,试样中的各组在固定相和溶剂间重新分配,分配比大的组分先流出,分配比小的组分后流出,对于不易流出的组分可另选择合适的溶剂再进行洗脱,这样就可以达到各组分的分离提纯。 柱色谱(柱上层析)常用的有吸附色谱和分配色谱两类。吸附色谱常用氧化铝和硅胶作固定相;而分配色谱中以硅胶、硅藻土和纤维素作为支持剂,以吸收较大量的液体作固定相,而支持剂本身不起分离作用。? 吸附柱色谱通常在玻璃管中填入表面积很大经过活化的多孔性或粉状固体吸附剂。当待分离的混合物溶液流过吸附柱时,各种成分同时被吸附在柱的上端。当洗脱剂流下时,由于不同化合物吸附能力不同,往下洗脱的速度也不同,于是形成了不同层次,即溶质在柱中自上而下按对吸附剂的亲和力大小分别形成若干色带,再用溶剂洗脱时,已经分开的溶质可以

圆二色光谱实验报告

圆二色光谱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圆二色(CD)光谱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学会用圆二色光谱检测蛋白质二级构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学会分析物质的手性。 3、了解圆二色光谱仪的基本构造,并学会使用。 二、实验原理 1.CD光谱的基本知识 圆二色性是研究分子立体结构和构象的有利手段。在一些物质的分子中,没有任意次旋转反映轴,不能与镜像相互重叠,具有光学活性。电矢量相互垂直,振幅相等,位相相差四分之一波长的左和右圆偏振光重叠而成的是平面圆偏振光。 平面圆偏振光通过光学活性分子时,这些物质对左、右圆偏振光的吸收不相同,产生的吸收差值,就是该物质的圆二色性。 圆二色性用摩尔系数系数差ΔεM来度量,且有关系式:ΔεM = εL –εR,其中,εL 和εR分别表示左和右偏振光的摩尔吸收系数。如果εL –εR >0,则ΔεM为“+”,有正的圆二色性,相应于正Cotton效应;如果εL –εR<0,则ΔεM为“-”,有负的圆二色性,相应于负Cotton效应。 由于这种吸收差的存在,造成了矢量的振幅差,因此从圆偏振光通过介质后变成了椭圆偏振光。圆二色性也可用椭圆度θ或摩尔椭圆度[θ]度量。[θ]和ΔεM之间的关系式:[θ]=3300*Δε 圆二色光谱表示的[θ]或ΔεM与波长之间的关系,可用圆二色谱仪测定。一般仪器直接测定的是椭圆度θ,可换算成[θ]和ΔεM:[θ] = 100θ/cl,ΔεM= θ/33cl 其中,c表示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单位为mol/L;l为光程长度(液池的长),单位为cm。输入c和l的值,一般仪器能自动进行换算,给出所需要的关系。 2.定性分析原理 圆二色光谱仪需要将平面偏振调制成左、右圆偏振光,并用很高的频率交替通过样品,因而设备复杂,完成这种调制的是电致或压力致晶体双折射的圆偏振光发生器(也称Pocker池或应力调制器)。圆二色谱仪一般采用氙灯作光源,其辐射通过由两个棱镜组成的双单色器后,就成为两束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偏振光,由单色器的出射狭缝排除一束非寻常光后,寻常光由CD调制器制成交变的左圆偏振光、

圆二色谱资料

圆二色光谱(简称CD)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测定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方法,是研究稀溶液中蛋白质构象的一种快速、简单、较准确的方法。它可以在溶液状态下测定,较接近其生理状态。而且测定方法快速简便,对构象变化灵敏,所以它是目前研究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手段之一,并已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的构象研究中。 一.简介 圆二色谱是用于推断非对称分子的构型和构象的一种旋光光谱。光学活性物质对组成平面偏振光的左旋和右旋圆偏振光的吸收系数(ε)是不相等的,εL≠εR,即具有圆二色性。如果以不同波长的平面偏振光的波长λ为横坐标,以吸收系数之差Δε=εL-εR为纵坐标作图,得到的图谱即是圆二色光谱,简称CD。如果某手性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区域有吸收,就可以得到具有特征的圆二色光谱。由于εL≠εR,透射光不再是平面偏振光,而是椭圆偏振光,摩尔椭圆度[θ]与Δε的关系为:[θ]=3300Δε。圆二色谱也可以摩尔椭圆度为纵坐标,以波长为横坐标作图。由于△ε有正值和负值之分,所以圆二色谱也有呈峰的正性圆二色谱和呈谷的负性圆二色谱。在紫外可见光区域测定圆二色谱与旋光谱,其目的是推断有机化合物的构型和构象。 二.样品要求 1、样品必须保持一定的纯度不含光吸收的杂质,溶剂

必须在测定波长没有吸收干扰;样品能完全溶解在溶剂中, 形成均一透明的溶液。 2、氮气流量的控制 3、缓冲液、溶剂要求与池子选择:缓冲液和溶剂在配制溶液前要做单独的检查,看是否在测定波长范围内有吸收干扰,看是否形成沉淀和胶状;在蛋白质测量中,经常选择透明性极好的磷酸盐作为缓冲体系。 4样品浓度与池子选择 样品不同,测定的圆二色光谱范围不同,对池子大小(光径)的选择和浓度的要求也不一样。蛋白质CD光谱测量一般在相对较稀的溶液中进行。 三.谱带宽度 选为1 nm。对于高分辨率测量,要用较窄的狭缝宽度,此时光电倍增管的电压较高,谱的信噪比差。虽然对于正常测量最佳谱带宽度是1~2 nm,但是在下列情况下要牺牲分辨率而需要较宽的狭缝宽度。当样品的吸光度很高但CD信号很弱时,一方面要尽量保证测定CD峰所需要的足够浓度,另一方面要设置较宽的狭缝。不过此时要特别小心,因为样品在吸光度过高(A>2)的情况下可能存在荧光或杂散光引起的某些假象。另外,在固体CD光谱测试时也需要较大的狭缝宽度(一般要求> 2 nm)。 (2)椭圆率和摩尔椭圆率都依赖于测量条件。因此,温度、

离子色谱仪器实验报告

离子色谱实验报告 刘鹏1233351 环境工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离子交换色谱分析法中的基本原理 2.了解RFIC淋洗液发生器KOH发生原理 3.了解电导检测器的基本原理。 4.基本了解离子色谱(IC 1000)组成结构,硬件操作及掌握化学工作站的开机,关机,参数设定,数据采集及分析的基本操作。 5.掌握离子交换色谱定性、外标定量方法。 二.基本原理 离子交换分离原理:离子交换色谱是离子色谱中的一种,其分离机制主要是离子交换,是基于离子交换树脂上可离解的离子与流动相中具有相同电荷的溶质离子之间进行的可逆交换,依据这些离子对交换剂有不同的亲和力而被分离。 抑制器ASRS-4mm工作原理(用OH-体系):(1)水进入阳极电离,产生H+,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抑制器(中间通道);(2)OH-携带Cl-、SO42-等进入抑制器,并与H+结合生成HCl,H2SO4等,以离子形式存在,进入检测器检测。(3)剩下的阳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并与阴极电离产生的OH-结合,废液排出。(实质是用H+代替其他阳离子进入检测器,因为H+的摩尔电导最高,所以以HCl形式进入电导检测器,能够降低背景电导,从而提高待测离子的灵敏度)。 抑制器ASRS-4mm工作原理(用CO32-/HCO3-体系):(1)水进入阳极电离,产生H+,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抑制器(中间通道);(2)CO32-/HCO3-携带Cl-、SO42-等进入抑制器,并与H+结合生成HCl,H2SO4等,以离子形式存在,进入检测器检测。(3)剩下的阳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并与 阴极电离产生的OH-结合,废液排出。(实质是用H+代替其他阳离子进入检测器,因为H+的摩尔电导最高,所以以HCl形式进入电导检测器,能够降低背景电导,从而提高待测离子的灵敏度)。 RFIC淋洗液发生器发生原理(KOH淋洗液发生原理):淋洗液发生器由高压KOH发生室和低压K+电解槽组成。KOH发生室装有一个穿孔的铂金阴极,钾离子电解槽装有一个铂金阳极。KOH发生室通过阳离子交换膜与K+电解槽连接。离子交换连接器允许来自K+电解槽的K+通过并进入高压KOH发生室,而阻止来自K+电解槽的其他阴离子进入。离子交换连接器将高压KOH发生室与低压K+电解槽隔开,泵驱动去离子水通过KOH发生室,在正负极之间加上直流电压,水在正极和负极发生电解,在正极产生的H+代替电解质溶液中的K+,被置换出的K+跨过阳离子交换连接器进入KOH发生室,这些K+与在阴极产生的OH-结合生产KOH,即用于阴离子交换色谱的淋洗液。 电导检测器是离子色谱的通用型检测器,其检测的原理是电导,主要用于测定无机阴阳离子和部分极性有机物。电导检测器通过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使待测物质发生电离,离子通过流通池引起电导率的变化来进行检测。一般而言,呈离子态的物质都可以用电导法测定,但溶液的电导率是其各种离子的加和,供离子分离用的溶剂本身的高电导率会掩盖待测介质中离子的电导,所以只有在一种离子电导率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方可检测。 外标法定量:外标法是色谱分析中一种简便的定量方法。当样品中所有组分都得到良好的分离并都能被检测而得到色谱峰时,则可利用外标法定量计算样品中各组分的浓度。其定量的依据是被测物质的量与它在色谱图上的峰面积(或峰高)成正比。数据处理软件(工作站)可以给出包括峰高和峰面积在内的多种色谱数据。一般由被测物所配标准浓度与峰面积做标准曲线,由标准曲线求出被测物浓度。 Dionex IC 1000 离子交换色谱仪的工作过程:泵将Miniport超纯水,以稳定的流速(或压力)输

【实验报告】纸层析的实验报告

纸层析的实验报告 前言 纸层析法纸层析法又称纸色谱法,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分离技术。本世纪初俄国植物学家M.Tswett发现并使用这一技术证明了植物的叶子中不仅有叶绿素还含有其它色素。现在层析法已成为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其它学科领域有效的分离分析工具之一。它是一种以纸为载体的色谱法。固定相一般为纸纤维上吸附的水分,流动相为不与水相溶的有机溶剂;也可使纸吸留其他物质作为固定相,如缓冲液,甲酰胺等。将试样点在纸条的一端,然后在密闭的槽中用适宜溶剂进行展开。当组分移动一定距离后,各组分移动距离不同,最后形成互相分离的斑点。将纸取出,待溶剂挥发后,用显色剂或其他适宜方法确定斑点位置。根据组分移动距离(Rf值)与已知样比较,进行定性。用斑点扫描仪或将组分点取下,以溶剂溶出组分,用适宜方法定量(如光度法、比色法等)。 纸层析法(paper chromatography)是生物化学上分离、鉴定氨基酸混合物的常用技术,可用于蛋白质的氨基酸成分的定性鉴定和定量测定;也是定性或定量测定多肽、核酸碱基、糖、有机酸、维生素、抗菌素等物质的一种分离分析工具。纸层析法是用滤 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其中滤纸纤维素上吸附的水是固定相,展层用的有机溶溶剂是流动相。 在环境分析测试中,有时用纸层析法分离试样组分,它用于一些精度不高的分析,如3,4-苯并芘。但不如GC、HPLC应用普遍。在

做叶绿体色素分离时用到,将叶片碾碎,浸出绿色液体,将液体与层析液(石油醚)混合,将滤纸一段进入混合液体,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上留下4条色素带。由此观查出各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和种类。 纸层析法一般用于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叶绿体中色素主要包括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地快,反之则慢;含量较多者色素带也较宽。最后在滤纸上留下4条色素带,所以利用纸层析法能清楚地将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 氨基酸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广泛用于食品、医药、添加剂及化妆品行业。随着生物工程技术产业的发展逐渐成为2l世纪全球的主要产业之一,氨基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品种变更越来越快,工艺改革越来越新。目前全世界氨基酸每年的产量为100万吨,而需求总量是800万吨。我国自20世纪20xx年代起,氨基酸的应用在食品工业占61%,在饮料工业占30%,医药、日用化工、农业、冶金、环保、轻工、生物工程技术等方面占用的比例逐年增加。 氨基酸在人类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有着应用: (1)在食品行业的应用 (2)在医药工业的应用 (3)在饲料添加剂行业的应用 (4)在化妆品行业的应用 (5)在农业上的应用 (6)在其他行业的应用

圆二色谱的介绍

圆二色谱的介绍 圆二色性 circulardichroism 对R和L两种圆偏振光吸收程度不同的现象。这种吸收程度的不同与波长的关系称圆二色谱,是一种测定分子不对称结构的光谱法。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中主要用于测定蛋白质的立体结构,也可用来测定核酸和多糖的立体结构。 光是一种电磁波。假如用电矢量来表示,光的前进就是由矢量端点在一特定的平面里沿正弦波运动的轨迹。对于自然光讲,正弦波振动的平面是随机的。如有一束光,它所有的电矢量的振动平面都是相互平行的,这种光称为平面偏振光。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光前进的过程中电矢量绕前进轴转动,若电矢量的绝对值不变,则运动轨迹的投影是一个圆,这时就变成圆偏振。面对光前进的方向看去,电矢量端点的圆运动可以是顺时针方向的,也可以是逆时针方向的,因此圆偏振有R与L两种。 假如L与R两束圆偏振光在一起辐射,强度、速度、频率和位相都相同,它们就会叠合成一束平面偏振光。如波长λ的L光和R光的光强度相等,在光学各向异性物质中传播某一距离后,它们的综合光将变成椭圆偏振光,椭圆的长轴处于两个圆偏振的电矢量相叠合的地方。假如两个圆偏振的传播速度也不相同,而所经的途径与上述相同,则叠合的椭圆偏振光的长轴与上面所述的椭圆偏振光的长轴相夹θ角(图1)。 由不对称分子组成的物质是光学各向异性的,即L与R两束圆偏振光在这类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相等。假如光学各向异性物质在某一波长λ有吸收,那将在该时对L光和R光有不同的吸收,如该物质的吸光率是A,而对L光和R光的吸光率是AL和AR,AL和AR的差ΔA=AL-AR,称为圆二色性。 从(图2)可看出,因光吸收不同而产生的椭圆的形状与ΔA有直接的关系。θ称为椭圆值,也是一种定量描述圆二色性的单位。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θ=3300ΔA。 在蛋白质分子中,肽链的不同部分可分别形成α-螺旋、β-折叠、β-转角等特定的立体结构。这些立体结构都是不对称的。蛋白质的肽键在紫外185~240纳米处有光吸收,因此它在这一波长范围内有圆二色性。几种不同的蛋白质立体结构所表现的椭圆值波长的变化曲线——圆二色谱是不同的。如(图3)所示,α-螺旋的谱是双负峰形的,β-折叠是单负峰形的,无规卷曲在波长很短的地方出单峰。蛋白质的圆二色谱是它们所含各种立体结构组分的圆二色谱的代数加和曲线。因此用这一波长范围的圆二色谱可研究蛋白质中各种立体结构的含量。 蛋白质含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它们在240~350纳米处有光吸收,当它们处于分子不对称环境中时也表现出圆二色性。这一范围的圆二色性反映出在蛋白质分子中上述氨基酸残基环境的性质。 核酸中所含糖有不对称的结构,它们所含的双螺旋结构也是不对称的。它们在185~300纳米范围内也有特征的圆二色谱(图4)。这些谱与核酸的立体结构的关系虽不甚显著,但也可以用它研究某些立体结构。同时圆二色谱与核酸的碱基配对数有关系,因此也可用圆二色谱研究核酸的化学组成。 1.CD的安装与测量准备: 为避免CD强度随温度而发生变化的变化,CD应安装在空调室中.而且还需要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 验报告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生物学实验报告 报告题目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姓名刘伟 学号 专业生物科学 批次/层次 指导教师 学习中心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方法。 2. 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方法的学习了解叶绿体色素的相关理化性质。 3. 为进一步研究各叶绿体色素性质、功能等奠定基础。 二、原理 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它们与类囊体膜蛋白相结合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它们的化学结构不同,所以它们的物化性质(如极性、吸收光谱)和在光合作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一样。这两类色素是酯类化合物,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可用色谱分析的原理加以分离。因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当用适当的溶剂推动时,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可将各种色素分开。 三、材料、仪器设备和试剂 1. 绿色植物如菠菜等的叶片。 2. 研钵、漏斗、三角瓶、剪刀、滴管、康维皿、圆形滤纸(直径11cm)。 3. 试剂: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粉,推动剂:按石油醚:丙酮:苯=10:2:1比例配制(v/v) 四、试验步骤 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1)取菠菜或其他植物新鲜叶片4-5片(4g左右),洗净,擦干,去掉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及碳酸钙粉,加2-3ml 95%乙醇,研磨至糊状,再加10ml 95%乙醇,然后以漏斗过滤之,残渣用10ml 95%乙醇冲洗,一同过滤于三角瓶中。

圆二色谱仪使用

圆二色谱仪 使用手册 实验前请先阅读第一部分注意事项 2011年4月6日整编 河北大学理化中心

目录 一、注意事项 二、光源的选择 三、MOS 450波长的校正 四、电压的调节 五、MOS-450 圆二色光谱扫描操作规程 六、MOS 450-SFM 300动力学操作方法

一、注意事项 1、滴定及变温实验时,需要磁子搅拌。实验结束时首先拔掉搅拌电源。在样品池内无磁子的情况下搅拌器空转会烧毁控温元件。 2、光源(也就是氙灯或汞氙灯)不可频繁开关。举例而言,如果马上不用仪器,但半个小时后需要使用仪器,就不要为了节约光源寿命而将光源关闭。短时间内频繁开关光源反而会缩短光源寿命。 3、光电倍增管移动时(比如从圆二色模式换为荧光模式),注意用软件将Hv(高压)关闭。 4、扫描速度在0.5-5s/nm。使用手册上写的扫描速度有误,特别注意不要低于0.5秒/nm,过快的扫描速度易造成calibration移位。 5、如需用到emission单色器,就是那个需要用光纤连接的单色器,扫描速度要大于1s/nm,连0.5s/nm都不能用。 6、PMT的HV不要超过1000V. 7、使用控温附件进行变温实验时,一定要将地上的那个水浴恒温槽打开,水槽温度设为20度以下即可。 8、TCU上设置为remote; Power supply设置为ARC. 9、仪器运行过程中,更换样品时,shutter最好关闭。

二、光源的选择 1、电源: 图1中的Lamp power supply处有Xe(红色)、Xe(Hg)(红色)、零线(黑色)三个插孔。 零线插头为黑色,直接插到黑色的零线插孔中。 火线插头为红色,在做圆二色、紫外、荧光的光谱扫描时插在Xe(红色)插孔中,在做快速动力学测量的时候插在Xe(Hg)插孔中。 2、光源选择: 图2中的Vertical setting部位下方的底座上有Xe、Xe(Hg)两个标示前后排列。手动松开中间的大圆头Screws(图2中),可以拉出或推进Vertical setting。当Vertical setting的金属头通过前后移动到下方的哪个标示位置上,也就是那个标示所示的灯正对着光路,为测试用光源。做快速动力学测量的时候选Xe(Hg),做圆二色、紫外、荧光的光谱扫描时选Xe,最后再旋紧中间的大圆头Screws。 注:Xe(Hg)灯中的Hg元素有一些很强的特征谱线,加强了Xe元素发光的强度,对于动力学测量要求一个波长的光源能量要强,才能测量较为精确的谱图。而对于光谱扫描,单独的Xe元素谱线较为平滑,光源对扫描的影响较小。 图1 图2

实验报告

植化方法学实验报告 单位:六班七组 成员:樊若西付云飞原雪娜邹晓楠毕天民 总结汇报:毕天民 报告执笔:付云飞 2011年7月8日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一、实验题目: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二、实验目的: 1、掌握大黄浸膏的提取方法 2、了解柱层析、薄层层析的操作技术 3、学习用硅胶柱色谱法和硅胶制备薄层色谱法分离大黄中的蒽醌 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4、学习蒽醌类化合物的鉴定方法 三、实验原理: 大黄记载于《神农本草经》等许多文献中,用于泻下、健胃、清热、解毒等。自古以来,大黄在植物性泻下药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一位很早就被各国药店所收载的世界性生药。大黄的种类繁多,优质大黄是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clm L),大黄(R.officinale Baill)及唐古特大黄(R.tangutium Maxim.et Regll)的根茎及根大黄中含有多种游离的羟基蒽醌类化合物以及它们与糖所形成的苷,总含量约2-5%。已经知道的羟基蒽醌主要有下列五种:

大黄酸 R1=H R2=COOH 大黄素 R1=CH3 R2=OH 芦荟大黄素 R1=CH2OH R2=H 大黄素甲醚 R1=CH3 R2=OCH3 大黄酚 R1=CH3 R2=H 大黄中蒽醌苷元,其结构不同,因而酸性强弱也不同。大黄酸连有-COOH,酸性最强;大黄素连有β-OH,酸性第二;芦荟大黄素连有苄醇-OH,酸性第三;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均具有1,8-二酚羟基,前者连有-OCH3和-CH3,后者只连有-CH3,因而后者酸性排在第四位。 四、实验材料: 1、仪器:旋转蒸发仪、红外灯、天平、回流装置一套、圆底烧瓶、 烧杯、蒸发皿、层析槽、布氏漏斗、抽滤瓶、试管、滴管、橡 皮管、分液漏斗、普通滤纸、水浴锅、薄层板、喷雾器、点样 毛细管等。 2、试药:大黄 3、试剂:95%乙醇、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丙酮、甲醇、冰醋 酸 4、吸附剂:薄层色谱硅胶(10~40目) 柱色谱硅胶(200~300目) 显色剂(装置):1%氢氧化钾溶液,2%三氯化铁溶液,10%硫酸乙醇溶液,紫外灯

圆二色谱总结

圆二色谱实验总结 圆二色谱是用来表征蛋白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的常用方法,在界面课题组主要用来表征肽自组装体的二级结构;通常对于三级结构不予考虑。这一方法的实验操作容易,与一般的光谱测量相同,但是形成的机制比较复杂。在此只能说我自己理解了的部分,对于不理解的部分还需要继续查文献进行了解。 1圆二色谱的原理 名称中虽有“色谱”两字,但是这一测量方法实际上是一光谱法,光谱法对应的即为电子的跃迁行为。同时,光谱法中必然存在的定量关系就是朗伯-比尔定律,圆二色谱的方法就是建立在这一光吸收过程上的光谱方法。 1.1预备知识 需要推演圆二色谱的原理用到的工具有数学工具和物理知识两个方面,分别叙述如下。 1.1.1 数学工具 在推演圆二色谱的数学表达形式时,需要用到一些数学知识,主要有圆的普通方程及参数方程、椭圆的普通方程及参数方程,相关的三角函数知识,这些数学知识基本都在高中阶段学过。 首先说明圆的普通方程和参数方程:圆的普通方程即为仅对圆上点的坐标关系进行描述的方程。圆上点的特点是对固定点(即圆心)的距离相等,设圆心的坐标为(x0, y0)半径为r,则圆的普通方程为 √(x?x0)2+(y?y0)2=r 通常用的是化简的形式,为讨论方便,将圆心设为原点,即得到 x2+y2=r2 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即sin2θ+cos2θ=1可将上述方程参数化,得到圆的参数方程 {y=r sinθ x=r cosθ使用同样的思路,可以得到椭圆的参数方程,即 {y=b sinθ x=a cosθ消去参数后,得到椭圆的标准方程,即 x2 a2+ y2 b2 =1 上述有关于椭圆的方程中均有a≠b。 1.2 物理预备知识 关于物理的预备知识是最基本的波动光学的观点。按照波动光学的观点,光是在空间中交替传播的电磁场,电场强度的方向与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从能量分布的角度来说,光的能量被认为主要以电场的形式传播,因而通常也将光的电场强度矢量方向定义为光矢量方向。以上即最基本的波动光学观点,下面解释光的偏振特点。 1.2.1 自然光和偏振光 自然光即任何光源发出的光,其特点为光矢量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均匀分布,但在传播方向上并不体现出规律性,如图1(a)所示,图中z轴的方向由纸面向外,以圆的半径表示光矢量的大小,对于一给定的自然光,光矢量的大小即光的强度是恒定不变的。光的偏振现象可理解为在传播方向上光矢量振动的不对称性。在圆二色谱的原理中,涉及到的偏振光有平面偏振光、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三类。

环己酮肟实验报告

环己酮肟实验报告 篇一:环己酮的制备实验报告 20XX年11月19日 姓名///////////系年级20XX级应用化学系组别30同组者???科目有机化学题目环己酮的制备仪器编号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铬酸氧化法制备环己酮的原理和方法。 2、通过醇转变为酮的实验,进一步了解醇和酮的联系和区别。 二、实验原理 实验室制备脂环醛酮,最常用的方法是将伯醇和仲醇用铬酸氧化。铬酸是重要的铬酸盐和40%~50%硫酸的混合物。仲醇用铬酸氧化是制备酮最常用的方法。酮对氧化剂比较稳定,不易进一步氧化。铬酸氧化醇是一个放热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反应的温度,以免反应过于剧烈。反应方程式为: Ho o 3 +na2cr2o7+4H2So4 + cr2(So4)3

+na2So4+ 7H2o 1 制备蒸馏装置 分液装置 精馏蒸馏装置 六、实验步骤 1、配制铬酸溶液:在200mL烧杯中加入30mL水和5.5g重铬酸钠,搅拌使之全部 溶解。然后在搅拌下慢慢加入 4.5mL浓硫酸,将所得橙红色溶液冷却到30℃以下备用; 2、2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5.3mL环己醇,然后一次加入配制好的铬酸溶液,并充分振摇使之混合均匀。用水浴冷却,控制反应温度在55~60℃。当温度开始下降时移去冷水浴,室温下放置0.5h,其间要间歇振摇反应瓶; 3、反应完毕后在反应瓶中加入30.0mL水和几粒沸石,改成蒸馏装置进行蒸馏。将环己酮和水一起蒸出来,直至馏出液不再浑浊再多蒸8~10mL,约收集馏出液25mL。 4、将馏出液用食盐饱和后转入分液漏斗中,分出有机相。水相用7.5mL乙醚提取一次,将乙醚提取液和有机相合并,用1~2g无水碳酸钾干燥;在水浴上蒸除乙醚,换空气冷凝管,蒸馏收集151~155℃馏分。

ADF教程:如何计算电子圆二色(ECD)谱

ADF教程:如何计算电子圆二色 (ECD)谱 本文以“电子圆二色谱技术在天然产物绝对构型确定中的应用,《国际药学研究杂志》,卷42,第6期,P734”中测量过ECD谱的两种异构分子为例,对ADF中的ECD计算功能进行演示。 文中两个分子结构如下: 二者对应的ECD谱如下(实线): 图中单位为L/Mol·cm-1,ADF计算的单位是10-40·esu·cm·erg/Gauss 计算之前,应该进行结构优化,这里省略了这个步骤的说明,其中包括结构优化、ECD计算。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的甲醇分子的位置对ECD的影响并不大,所以即使没有严格收敛,也并不太影响ECD的计算。 ECD计算参数设置 下面以B分子为例:

A分子计算参数完全相同,这里不赘言。 保存任务后,提交计算。 结果查看 ADF LOGO > Spectra > Spectra > CD:

§窗口上方显示的是ECD谱(可以通过调整窗口中间的peak width来调整谱图的展宽情况),可以用过鼠标拖动、滚轮放大缩小调整; §窗口下方具体列出了ECD的峰的位置、强度(有正、负值)。

每一个ECD的峰,对应一个激发态,这些激发态是由哪些占据轨道到哪些空轨道的激发,可以在窗口中菜单栏,选择:Spectra > Excitation,窗口切换为显示紫外吸收谱,下方的窗口列出了这些激发态的情况,点击其中每一行,可以看到该激发态的组成,点击蓝色的字,可以看到这些轨道的具体空间分布(详见下文)。 结果比较 调整A、B分子的ECD谱的展宽,与文献中的实验测量结果比对: A分子的ECD谱(横坐标上的短红线是ECD峰的位置,具体数字对应上面的图中,下方的窗口):

圆二色光谱分析小结

3.3.9圆二色性(Circular dichroic,CD)测定 1%(w/w)的蛋清溶液调节到pH 4.0,6.0,10.0,在85oC加热不同时间,离心,取上清液,然后稀释至100~200μg/mL溶液。对照组为天然蛋清样品。用Jasco J-715光度计测定样品的CD谱。测定条件设定:测定波长范围190~250 nm,25oC,比色皿光径1 mm,分辨率0.2 nm,扫描速率100 nm/min,扫描5次。使用Jasco SSE软件确定样品的二级结构百分含量。 3.4.6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对DH的影响 蛋白酶的水解反应还受到蛋白质的结构的影响,一般结构紧密的蛋白质提供的酶切位点少于结构松散的蛋白质。因此有必要研究蛋白质结构对DH的影响。蛋白质的热处理可能引起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的变化。从二级结构看,α-螺旋结构表现蛋白质分子的有序性,而其结构如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等反映了蛋白质分子的松散性[26]。蛋白质分子的有序性差,越有利于蛋白酶的水解。目前,研究蛋白质构象最好的方法是x-射线衍射,但对结构复杂、柔性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来说,制备蛋白质单晶较为困难。二维、多维核磁共振技术能测出溶液状态下蛋白质分子的构象,可是对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的计算处理非常复杂。相比之下圆二色性是研究稀溶液中蛋白质分子构象的一种快速、简单、较准确的方法。圆二色性在紫外区段(190~240 nm),主要生色团是肽链,这一波长范围的CD谱包含着生物大分子主链构象的信息。在一般情况下,实验中得到的CD谱线是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卷曲构象的CD 谱的线性迭加[27]。图3-7显示天然蛋清的CD谱线a在222 nm处和208 nm处呈负峰,在190 nm附近有一正峰,这是存在部分α-螺旋构象的特征。谱线b、c、d、e在221 nm处的负谱带减弱,意味着α-螺旋的百分比减小。谱线b、c、d、e向短波长方向移动,即发生蓝移。由于发色团吸收光谱发生位移主要取决于它的微环境更加亲水或疏水的结果[28],因此谱线b、c、d、e蓝移的发生说明体系的亲水性降低,即疏水性增加。表3.3列出了天然蛋清和热处理蛋清的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构象所占的比例。从表中可以看出,通过热处理,天然蛋清的α-螺旋比例下降,而β-折叠和无规卷曲的比例增加,说明蛋清蛋白分子结构的有序性降低,形成了以β-折叠和无规卷曲为主的二级结构。 图3-7天然和热处理的蛋清的CD光谱 a-天然蛋清;b-pH4,85oC加热36 min蛋清;c-pH6,85oC加热36 min蛋清;d-pH10,85oC 加热30 min蛋清;e-pH10,85oC加热60 min蛋清。 4.19圆二色谱分析动态超高压微射流均质对卵清蛋白二级结构的影晌

菠菜色素实验报告doc

菠菜色素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2 菠菜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2 菠菜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张磊 091301223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分离与提纯过程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分离与提纯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 掌握菠菜中色素提取的原理,步骤和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 1.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中,所以用石油醚、乙醇等能提取色素。 2.本实验选用的是吸附色谱,氧化铝作为吸附剂(极性),色素提取液为吸附液,色素提取液中各成分极性大小为: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黄色)> β-类胡萝卜素(橙色)。 3. 柱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氧化铝上的吸附力不同而使各组分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吸附,所以由上到下为: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黄色),β-类胡萝卜素(橙色)。 三、实验材料:

仪器:研钵、分液漏斗、层析柱(20×10 cm),表面皿,普通漏斗,量筒 试剂:石油醚、乙醇(95%)、菠菜叶、丙酮(化学纯)、中性氧化铝,无水硫酸钠 四、实验步骤与内容【探究:菠菜(或青菜)的处理方式】 (1)小组讨论处理菠菜的各种方式,然后按照“手撕”,“划几刀,再手撕”,“剪成丁状”,“剪碎后稍加研磨”,“研磨成浆”共五种方式分为五组进行实验,最后确定控制菠菜叶取25克,加入有机溶剂15mL(9mL石油醚+6mL乙醚),浸泡时间取25min为统一条件; (2)开始分组实验,各自处理好各组的菠菜,放置在烧杯中,加入15mL有机溶剂并盖上表面皿浸泡25min。 (3)在浸泡的时间内开始装柱,首先在滴管下口装上橡皮管并夹上弹簧夹(夹紧),在管的出口处放入一小撮棉花,在棉花上放置已剪好的和滴管内径一般大小的圆形滤纸,然后 用普通漏斗往里面装入中性氧化铝,最后在氧化铝上再加上和滴管内径一般大小的圆形滤纸,夹在铁架台上备用。 (4)25min后,把浸取液用纱布过滤,滤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等体积的水洗一次,弃去下层的水-乙醇层。石油醚层再用等体积的水洗二次。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

圆二色谱及ICP-MS

圆二色谱 圆二色光谱(简称CD)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测定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方法,是研究稀溶液中蛋白质构象的一种快速、简单、较准确的方法。它可以在溶液状态下测定,较接近其生理状态。而且测定方法快速简便,对构象变化灵敏,所以它是目前研究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手段之一,并已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的构象研究中。 简介:用于推断非对称分子的构型和构象的一种旋光光谱。光学活性物质对组成平面偏振光的左旋和右旋圆偏振光的吸收系数(ε)是不相等的,εL≠εR,即具有圆二色性。如果以不同波长的平面偏振光的波长λ为横坐标,以吸收系数之差Δε=εL-εR为纵坐标作图,得到的图谱即是圆二色光谱,简称CD。如果某手性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区域有吸收,就可以得到具有特征的圆二色光谱。由于εL≠εR,透射光不再是平面偏振光,而是椭圆偏振光,摩尔椭圆度[θ]与Δε的关系为:[θ]=3300Δε。圆二色谱也可以摩尔椭圆度为纵坐标,以波长为横坐标作图。由于△ε有正值和负值之分,所以圆二色谱也有呈峰的正性圆二色谱和呈谷的负性圆二色谱。在紫外可见光区域测定圆二色谱与旋光谱,其目的是推断有机化合物的构型和构象。 样品要求 1、样品必须保持一定的纯度不含光吸收的杂质,溶剂必须在测定波长没有吸收干扰;样品能完全溶解在溶剂中, 形成均一透明的溶液。 2、氮气流量的控制 3、缓冲液、溶剂要求与池子选择:缓冲液和溶剂在配制溶液前要做单独的检查,看是否在测定波长范围内有吸收干扰,看是否形成沉淀和胶状;在蛋白质测量中,经常选择透明性极好的磷酸盐作为缓冲体系。4样品浓度与池子选择 样品不同,测定的圆二色光谱范围不同,对池子大小(光径)的选择和浓度的要求也不一样。蛋白质CD光谱测量一般在相对较稀的溶液中进行。 原理 光是横电磁波,是一种在各个方向上振动的射线。其电场矢量E 与磁场矢量H 相互垂直,且与光波传播方向垂直。由于产生感光作用的主要是电场矢量,一般就将电场矢量作为光波的振动矢量。光波电场矢量与传播方向所组成的平面称为光波的振动面。若此振动面不随时间变化,这束光就称为平面偏振光,其振动面即称为偏振面。平面偏振光可分解为振幅、频率相同,旋转方向相反的两圆偏振光。其中电矢量以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称为右旋圆偏振光,其中以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称为左旋圆偏振光。两束振幅、频率相同,旋转方向相反的偏振光也可以合成为一束平面偏振光。如果两束偏振光的振幅(强度) 不相同,则合成的将是一束椭圆偏振光。 光学活性物质对左、右旋圆偏振光的吸收率不同,其光吸收的差值ΔA ( Al - Ad) 称为该物质的圆二色性(circular dichroism ,简写作CD) 。圆二色性的存在使通过该物质传播的平面偏振光变为椭圆偏振光,且只在发生吸收的波长处才能观察到。所形成的椭圆的椭圆率θ为:θ= tg- 1 短轴/长轴 根据Lambert-Beer 定律可证明椭圆率近似地为:θ= 0. 576 lc (εl - εd) = 0. 576 lcΔε公式中l 为介质厚度, c 为光活性物质的浓度,εl及εd分别为物质对左旋及右旋圆偏振光的吸

苯甲酸乙酯的制备实验报告

苯甲酸乙酯的制备 高分子11-3 (09) 苯甲酸乙酯(2109O H C )稍有水果气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也大量用于食品中,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如纤维素酯、纤维素醚、树脂等。本实验利用酯化反应法制备,直接从苯甲酸→苯甲酸乙酯,再利用相应的物理、化学、光谱等方法鉴定它的存在! 一、实验原理: 直接酸催化酯化反应是经典的制备酯的方法,但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间建立如下平衡 : COOH C 2H 5OH COOC 2H 5H 2O 因为这是反应可逆,为提高酯的转化率,使用过量乙醇(价格相对便宜)或将反应生成的水从反应混合物中除去,就可以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另外,使用过量的强酸催化剂,水转化成它的共轭酸H 3O +, 没有亲核性,也可抑制逆反应的发生。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 苯甲酸4.0g 过量无水乙醇10.0ml 浓硫酸 3.0ml Na 2CO 3 无水硫酸镁 8.0ml 环 己烷 乙醚 分水回流装置、烧杯、加热套、玻璃棒、分液漏斗等 装置图: 分水回流装置 蒸馏装置

三、实验步骤: 1、制备样品:于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4.0g苯甲酸;10ml乙醇;8ml环己烷;3ml浓硫酸,摇匀,加沸石。水浴上回流约2h,至分水器中层液体约5-6ml停止。记录体积,继续蒸出多余的环己烷和乙醇(从分水器中放出)。移去火源。加水30ml,分批加入固体Na2CO3中和至中性。除2种酸。即硫酸、苯甲酸。分液,水层用20ml石油醚分两次萃取。合并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回收石油醚,加热精馏,收集210-213摄氏度馏分。 2、鉴定: 物理方法:取少量样品,用手扇动其,在闻其气味!应该稍有水果气味。 化学方法:酯与羟胺反应生成一种氧酸。氧酸与铁离子形成牢固的品红色的络合物。在试管中加入两滴新制备的酯,再加入5滴溴水。有溴水的颜色不变或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将5滴新制备的酯滴入干燥的试管中,在加入7滴3%的盐酸羟胺的95%酒精溶液和3滴2%的NaOH溶液,摇匀后滴入7滴5%HCl溶液和1滴5% FeCl3溶液,试管内显示品红色,证明酯的存在。 色谱分析:查找相关苯甲酸乙酯的色谱图,在分析产品的色谱与之对照。可以证明苯甲酸乙酯存在与否。 五、结果与分析 苯甲酸乙酯理论值 5.15ml 苯甲酸乙酯实际产量2.1ml 产率40.8% 分析、实验产率不高是因为在刚开始回流时,没有很好控制温度,造成很快就有恒沸物出来了。后来通过慢慢调整实验温度,最后产率还算理想。 建议、在实验刚开始时,要小火加热,使蒸汽不超过弯曲部位回流半小时后,再升温回流大概两个小时。 参考文献 1.古风才,肖衍繁,张明杰,刘炳泗《基础化学实验教程》(第二版)科学出版社 2000年 2.茂名学院,《化学实验技能讲义》 3.罗一鸣,唐瑞仁,《有机化学实验与指导》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5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