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帝内经重视阳气思想的源流与应用_刘永旭

黄帝内经重视阳气思想的源流与应用_刘永旭

黄帝内经重视阳气思想的源流与应用_刘永旭
黄帝内经重视阳气思想的源流与应用_刘永旭

130

第13卷 第4期 2011 年 4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3 No. 4 Apr . ,2011

1 扶阳思想的起源

古代哲学认为,“太极”是无形的一元之气,太

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然后分出先天无形的元阴、元阳,从而化生后天有形的阴阳。阴阳学说始于《周易》,《周易》中的乾、坤分别代表阳与阴,乾由纯六阳爻组成,故为至阳,其性纯阳刚健,乃天元之始,万

物之父[1]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古代医家也把阴阳学说用于医学领域,在阴阳这对矛盾中,古人更重视阳气的主导作用。《黄帝内经》尤以对人体阳气的叙述全面而深刻,这一点与其长期观察天象得出的结论有关。古人认为天体中的太阳是天之阳气,能给自然界带来光明和温暖,阳气可司天体运行,蒸腾气化,推动万事万物生长发育,蓬勃向上,生生不息,不断更新。古代医家把人体的阳气比做天体中的太阳,具有护卫生命、温煦脏腑、抵御外邪、推动、升提、气化等与天体中阳气一样的作用。在人体的阴阳平衡中,阳气起主导作用。故《内经》中有“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素问·生气通天论》)

的记载。

2

阳气的生理、病理规律

古人在阴阳二气中为什么重视阳气呢?因为

阳气是彰显的、向上的、向外的、功能的,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感知。在生理上,阳气的主导作用在于维系生命、司生长化收藏的气化活动,阳气“出上窍”,“发腠理”,“实四肢”,以升降出入为运动方式。“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为阳之基”。阴是在行使各种功能的过程中消耗掉的精血津液,为阳气的功能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在人体以心阳、肾阳(命门)更为重要,两脏之阳温养、推动其它脏腑实施各自的生理功能。总之,五脏的生理功能即是阳气的不同运动状态,精血津液的化生、输布和排泄,全赖阳气的作用,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五脏的功能活动。

《内经》中有关阳气致病的症候论述得详细而生动,阳气失常的病理状态有:阳气固护卫外失常、阳气蓄积、阳气郁遏、阳气厥逆、阴虚阳亢、阳热内盛、阴精阳气失调等病气传化。如阳盛则阴病,则见“烦热,腠理闭,喘麤为之俛仰,汗不出而热,腹满以

《黄帝内经》重视阳气思想的源流与应用

刘永旭1,闫也2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摘 要: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在阴阳这对矛盾中,古人更重视阳气的主导作用,《黄帝内经》一书

从人体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病因病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养生等方面阐述了人体阳气的重要性。其重视阳气的思想对后世医家影响颇深,对中医学的发展和各流派的形成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形成了重视阳气、偏于温补的学术流派,他们各抒己见,百家争鸣,丰富了祖国医学的内容,《内经》重视阳气的理论在各科疾病的发病学与治疗学上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黄帝内经;阳气;中风

中图分类号:R2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1) 04- 0130- 02

收稿日期:2010-10-18

作者简介:刘永旭(1984-),男,辽宁丹东人,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神经内科疾病。

Huangdi Neijing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Stream and Application of Yang-qi

LIU Yong-xu 1, YAN Ye 2

(1.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032,Liaoning,China;2.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032,Liaoning,China)Abstract:

The Yin and Yang theory is the philosophy of ancient China. From this contradiction,the ancient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leading role of yang-qi. The Huangdi Neijing ,

a book from thehuman body structure,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pathogenesis,disease diagnosis,treatment,prognosis,health and other aspects elaborate the importance of thehuman body yang-qi. The emphasis on the idea yang-qi deeply impact on later doctor and on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ine,the formation of various school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guiding,formatting the emphasis on yang,warming biased academic school .They express their views,contending,rich the contents of the motherland medicine. Huangdi Neijing pay attention to yang-qi theory in the pathogenesis of the disease are still with the therapeutic significance.

Key words:

Huangdi Neijing ;Yang-qi;stroke

13卷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烦冤……”,系邪气侵表,卫外失常,卫阳之气上浮与邪气抗争,阳气亢盛,热盛于里,外达于表所致;又如阳盛加之阴精虚衰,又逢盛夏阳热之时可致阴气竭绝的煎厥;阳气亢盛,恼怒伤肝则脏腑经络阻隔不通而气血上逆,可致薄厥;阳气不能温养筋脉、温固肌表则出现偏枯、大偻、出汗异常等;阳气郁遏,失于宣泻,营卫不和,湿邪内郁则易生疖、痱、痤等。

3 扶阳思想在中风病治疗中的应用

文中的“薄厥”,是中医学中风的最早记载。“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素问·生气通天论》)。”由此可见,阳气阻隔、蓄积,上下气不相交通,加之大怒,是《内经》时代中风病的发病机理。“薄厥”相当于中风的急性期中脏腑中的闭证,即类中风,符合现代中风病恼怒伤肝、气血上逆的病因病机。而《内经》中的“偏枯”为气血不足,营卫不和,风邪外中的真中风。“偏枯”相当于中风恢复期或后遗症期,为病久阳气不能温养筋脉,温固肌表,筋肉失濡,干枯不荣的半身不遂。通过长期的临证观察认为,中风表现为阳虚证者多见于恢复期,为阳气温煦失宜,经脉失养,气不运血,血脉瘀滞。可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治疗,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病至后期,阳气不足,气不帅血,用大量补气药配伍少量活血药使气旺血生,偏寒者可加熟附子以温经散寒,鼓舞气血[2]。阳主动,阳跷脉、阴跷脉共同调节肢体的运动,风病多在阳经,活动障碍其病在阳。治宜针引阳气、鼓舞气血,肢体瘫痪取手、足阳明经穴;中脏腑神识昏朦的闭证选督脉穴——人中穴回阳救逆,调和气血,启闭开窍。人体阳气的重要性在中风的发病学与治疗学上可见一斑。

对中风的认识古今有所不同,《内经》的病机特点有阳气阻隔、气机上逆及阳失温养、固护的区别,前者阳气不通属实,实者当泻。后者阳气不荣属虚,虚者宜补。泻寓意疏通阳气,令其调畅,恢复气机升降之常道,而非克罚阳气。补非壅补,而为鼓舞阳气,温之、煦之、濡之、养之。取意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又阳气帅血疏瘀,寓静于动,补而不滞。同为一证,病因不同,治法各异,历代医家以各自独到的见解,形成了中风病病因病机的多元性和治疗思路的灵活性及治疗手段的广泛性,促进了中风病研究的发展。现代人如何继承这些纷繁复杂的各家之言,是助阳,抑或滋阴……究其根本,应遵循辨证施治的个体化原则,师古而不泥古,视病人的体质、证候而用药、取穴。阴虚者滋阴,阳亢者抑阳,气虚者益气,阳衰者扶阳,挟痰者祛痰,腑实者泻热,血瘀者通络……,“调其阴阳,以平为期”。

4 重视阳气思想的医学流派

东汉张仲景受《内经》重视阳气思想的影响,总结了汉以前的医学成就,著成我国外感病的第一部专书——《伤寒杂病论》,创六经辨证,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寒邪伤阳之后体内一系列病理变化过程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规律,处处强调固护阳气、保护脾胃的指导思想。这些观点除了

受《内经》重视阳气思想的影响外,当时的战乱、灾害、疾病流行、人们的体质下降、脏腑功能衰弱等诸多因素也是导致张仲景重视人体阳气的原因之一。

金元时期中以李东垣为代表的温补学派仍以倡导阳气学说为主流。创“甘温除大热”之法,治以甘温益气补中温阳,对内伤发热的病机、论治独树一帜。李东垣根据气机升降的理论,本着“劳者温之,损者益之[3]”的原则,立辛甘温升散之法,以升阳、散火、盛湿、舒肝、创补中益气汤。

明朝的张介宾,他是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在论述阳气的问题上,提出“阳常不足,阴本无余”的观点。强调人体阳气的重要,人的体温、活力、五官、五脏的功能活动、生老病死都离不开阳气的作用。主张“热无伤而寒可畏”。

明·李中梓宗《内经》之理,在阴阳二气中仍注重阳气,认为“物不生于阴,而生于阳”,注重补脾胃,滋化源,补肾与益脾兼行[4]。著《医宗必读》阐述了水火阴阳,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元气,虚劳等,治疗上不犯胶辛热,滞苦寒,执升提,泥凉润之误,对后世治则治法的发展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现代医家卢崇汉认为,生理上阴平阳秘的状态是以阳气为主导的阴阳平衡,病变过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仍然在于阳气。是阳气为主导地位的阴阳二者关系遭到了破坏,从而引起脏腑功能失调。其独到之处在于:阴虚的本质仍然是阳气的不足,是由于阳气化生阴精的功能受到影响出现阴阳两者的关系失调[5]。不仅阳虚用附桂,阴虚也用附桂,以阳气为主导审视阴阳之间的生理、病理变化的观点值得探讨。

总之,《内经》的问世,为中医学理论形成和发展以至各流派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其重视阳气的思想在祖国医学史绵亘不绝的长河中发源于《易经》,完善于《内经》,充实于《类经》,流传至今,各代医家无一不把阳气视为人体最重要的功能活动。其共同的特点是重视肾命水火的研究,强调补养先天和后天是治疗疾病的关键,用药均主张甘辛相合,甚或大辛大热,重用姜、桂、附、理中、四逆辈,于阴中求阳,固护阳气,气血兼顾,充实发展了命门学说。现代人的“扶阳学派”、“火神学派”师古而不泥古,对“阳主阴从”的观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进行了深入的临床研究,结合患者的体质因素、感邪的性质、地域、气候条件、方药、用法深入研究、著书立说,形成流派,各抒己见,百家争鸣,使祖国医学发扬光大,不断的充实与提高。如果各流派按各自规律发展下去,我们的事业将会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这是大家所希望的。◆

参考文献

[ 1 ] 杨力.周易与中医学[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0. [ 2 ] 王清任.医林改错[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6. [ 3 ] 李东垣.脾胃论[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

[ 4 ] 任应秋.各家学说[ M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27.

[ 5 ] 卢崇汉.扶阳讲记[ M ]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87.

131

智慧树知到《黄帝内经》章节测试答案

对应章节第一章 1.【单选题】下列哪两部书构成了《黄帝内经》 A. 脉学和素问 B. 灵枢和脉学 C. 素问和灵枢 D. 针经和难经 E. 道藏经和脉经 正确答案:素问和灵枢 2.【单选题】《灵枢经》之名最早出自于 A. 晋朝皇甫谧 B. 唐朝王冰 C. 东汉张仲景 D. 西汉刘向 E. 南朝全元起 正确答案:唐朝王冰 3.【多选题】下列哪些西汉文化特征对《黄帝内经》理论建构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A. 黄老之学 B. “天论”观点 C. ”重土“思想 D. ”重阳“思想 E. 气化理论 正确答案:“天论”观点###”重土“思想###”重阳“思想

4.【单选题】《素问》之名,最早见于何书 A. 伤寒杂病论 B. 针炙甲乙经 C. 神农本草经 D. 脉经 E. 史记 正确答案:伤寒杂病论 5.【单选题】《黄帝内经》认为,学习经典的方法可概括为 A. 诵 B. 解 C. 别 D. 明 E. 彰 正确答案:诵 对应章节第二章 1.【单选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治病必求于本”,此处“本”指 A. 阴阳 B. 五行 C. 精气 D. 五脏 E. 病机 正确答案:阴阳

2.【多选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的走向是 A. 出上窍 B. 走五脏 C. 发腠理 D. 归六腑 E. 实四肢 正确答案:出上窍发腠理实四肢 3.【单选题】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煎厥的主要病机是 A. 阴虚阳亢 B. 气血上冲 C. 风中经络 D. 痰迷心窍 E. 热闭心包 正确答案:阴虚阳亢 4.【单选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髓生肝”的含义是 A. 髓生血 B. 肝内多髓 C. 肾生肝 D. 髓养肝 E. 髓赖肝养 正确答案:髓养肝 5.【单选题】在五行相克理论中,“土”的“所胜”之“子”是

2019尔雅走进黄帝内经最新答案期末考试答案

《黄帝内经》概论(一)已完成成绩:分 1 【单选题】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确立和成熟的四部经典著作不包括()。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分 2 【单选题】《黄帝内经》的作者不是黄帝,下面不能证明这一点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分 3 【单选题】《黄帝内经》这部书的书名最早载录在现存文献的()著作。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分 4 【判断题】《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上下两部分组成,且两部分均分别有81篇。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刘向父子编纂的《七略》中,保留至今的医学经典有()。 ?A、 ?B、

?D、 我的答案:D得分:分 2 【单选题】 刘向父子编纂的《七略》中,医学书籍除了三部内外经外,还包括()。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分 3 【判断题】《七略》是由西汉时期刘向编纂整理的七大类图书的目录和提要。()我的答案:√得分:分 4 【判断题】司马迁在编著《史记》整理古籍文献时曾经看到过《黄帝内经》。()我的答案:√ 《黄帝内经》概论(三)已完成成绩:分 1 【单选题】《扁鹊内经》《扁鹊外经》代表了哪里的文化?() ?A、 ?B、 ?C、 ?D、 我的答案:A得分:分 2 【单选题】一般认为,()是最早的儿科医学典籍。 ?A、

?C、 ?D、 我的答案:D得分:分 3 【单选题】 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参考的著作不包括()。 ?A、 ?B、 ?C、 ?D、 我的答案:A得分:分 4 【判断题】《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早的针灸学著作。() 我的答案:×得分:分 《黄帝内经》概论(四)已完成成绩:分 1 【单选题】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体现了《黄帝内经》的()。 ?A、 ?B、 ?C、 ?D、 我的答案:A得分:分 2 【单选题】《黄帝内经》中有关五运六气的内容是由唐代医学家()重新编纂《素问》加进去的。() ?A、 ?B、 ?C、

第三部分序跋文选译文

第三部分序跋文选译文 一、《备急千金要方》译文 1、夫清浊剖判,上下攸分,三才肇基,五行俶落,万物淳朴,无得而称。 清气与浊气分离,上天与大地分开,天地人三才开始确立,木火土金水开始形成,人类朴实无华,没有什么获得却也称心如意。 2、末俗小人,多行诡诈,依傍圣教,而为欺绐。遂令朝野士庶,咸耻医术之名,多教子弟诵短文、构小策,以求出身之道。 后代的庸医,大多实行骗术,依仗圣人的经纶,而去欺骗病人。于是使得朝廷中的官员和民间的百姓,都认为医术这一名目耻辱,大多教导子女诵读浅陋的文章,写作短小的策对,用来寻求做官的道路。 3、吾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所以青衿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 我小时候遭受风寒之邪,屡次造访医生,汤药的费用耗尽了家里的财产,所以在求学的年龄,就崇尚医学经典著作,到了老年,

也不曾放下书本。 4、痛夭枉之幽厄,惜堕学之昏愚,乃博采羣经,删裁繁重,务在简易,以为《备急千金要方》一部,凡三十卷。虽不究尽病源,但使留意于兹者,思过半矣。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未可传于士族,庶以贻厥私门。 为意外早死的深重的灾难而悲痛,为不学无术之人的昏庸愚昧而痛惜,于是广泛采集各种医学著作,删减裁除繁杂重复的内容,务求简单明了,编撰成《备急千金要方》一部书,共三十卷。虽然不能彻底探清疾病的缘由,但是可以让研读过这本书的人受益很多。我认为人的生命最为贵重,可说是比千金还贵重。如果一个药方能救治他,那么功德超过千金,所以把它作为书名。这部书不可流传到世家大族,希望把它赠送给平民百姓。 二、《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 1、将欲敛时五福,以敷锡厥庶民,乃

最新最全走进黄帝内经课后习题答案

《黄帝内经》概论(一) 1【单选题】《黄帝内经》这部书的书名最早载录在现存文献的(D)著作。 ?A、《史记》 ?B、《七略》 ?C、《脉经》 ?D、《汉书·艺文志》 2【单选题】《黄帝内经》的作者不是黄帝,下面不能证明这一点的是(C)。 ?A、书中的官名 ?B、书中的修辞用法 ?C、班固的考据 ?D、书中使用的历法 3【单选题】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确立和成熟的四部经典著作不包括(D)。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金匮要略》 4【判断题】《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上下两部分组成,且两部分均分别有81篇。√《黄帝内经》概论二 1【单选题】刘向和刘歆编纂整理的七部医学著作共有(C)卷。

?A、224 ?B、220 ?C、216 ?D、196 2【单选题】刘向父子编纂的《七略》中,医学书籍除了三部内外经外,还包括(C)。?A、《伤寒杂病论》 ?B、《神农本草经》 ?C、《旁篇》 ?D、《温病》 3【判断题】《七略》是由西汉时期刘向编纂整理的七大类图书的目录和提要。(×)4【判断题】司马迁在编著《史记》整理古籍文献时曾经看到过《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概论(三) 1【单选题】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参考的著作不包括(C)。 ?A、《素问》 ?B、《八十一难经》 ?C、《黄帝内经》 ?D、《九卷》

2【单选题】《扁鹊内经》《扁鹊外经》代表了哪里的文化?(C) ?A、北部地区 ?B、西部地区 ?C、沿海地区 ?D、农业民族地区 3【判断题】《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早的针灸学著作。(√) 4【判断题】《黄帝内经》编纂完成后在民间得到了广泛流传。(×) 《黄帝内经》概论(四) 1【单选题】日本汉学家山田庆儿写的《中国医学思想风土·黄帝内经》认为(D)是古代解剖学派的代表。? A黄帝学派 ? B少师学派 ? C少俞学派 ? D伯高学派 2【单选题】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体现了《黄帝内经》的(A)。 ? A哲学观 ? B养生观 ? C诊法 ? D脏腑经络学说 3【判断题】《黄帝内经》是一本论文集,不同篇章的观点有矛盾之处。(√) 4【判断题】在现行流行的《黄帝内经》版本中,能够较好反应原书面貌的是《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一)待做

黄帝内经习题讲课教案

黄帝内经习题

黄帝内经 1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B) A白氏内经 B汉书艺文志 C针灸甲乙经 D史记 E脉经 2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E) A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 B黄甫谧针灸甲乙经 C史记扁鹊传 D王叔和脉经 E七略 3最早对内经进行分类研究的著作是(D) A黄帝素问直解 B读素问钞 C黄帝内经素问 D黄帝内经太素 E素问吴注 4素问直解得作者是D A全元起 B张志聪 C王冰 D高世栻 E滑寿 5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B A李中梓 B马蒔 C高世宗 D张志聪 E张介宾 6灵枢集注的作者E A高士宗 B李中梓 C张介宾 D马蒔 E张志聪 7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D A吴坤 B王冰 C马蒔 D杨善上 E张介宾 8类经的作者D A王冰 B高志聪 C高士宗 D张介宾 E马蒔 9最早全面注释内经的古代医家E A李中梓 B张志聪 C张介宾 D王冰 E马蒔 10灵枢注证发微的作者A

A马蒔 B张志聪 C李中梓 D高士宗 E张介宾 11现存全部分类注释内经最完整的著作C A黄帝内经素问 B黄帝素问直解 C类经 D素问吴注 E黄帝内经太素 1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名为E A类经 B黄帝内经太素 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D黄帝内经素问E素问训解 13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B A水谷的摄入 B肾气的充盛 C三焦的气化 D天癸的形成 E五脏之气的充盛 14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此处主水是指E A主水液代谢 B生殖之精 C主藏精的功能 D主天癸 E主骨 15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六七面皆焦的原因是E A肾气虚 B阳明脉衰 C肾精亏 D血不足 E三阳脉衰于上 16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五七发始堕的原因C A肾气虚 B肾精亏 C阳明脉衰 D血不足 E三阳脉衰于上 17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五七面始焦,发始堕的原因E A肾气虚 B血不足 C三阳脉衰于上 D肾精亏 E阳明脉衰 18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女子四七则A A筋骨坚 B筋骨隆盛 C肾气实 D肾气平均 E阳明脉衰 19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母为C

2016尔雅慕课黄帝内经课后作业答案_共19页

【单选题】《黄帝内经》的作者不是黄帝,下面不能证明这一点的是()。 A、书中的官名 B、书中的修辞用法 C、班固的考据 D、书中使用的历法 我的答案:A 2 【单选题】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确立和成熟的四部经典著作不包括()。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金匮要略》 我的答案:D 3 【判断题】《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上下两部分组成,且两部分均分别有81篇。我的答案:√ 4 【判断题】《伤寒杂病论》是现存成书最早的医学典籍。()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 刘向父子编纂的《七略》中,医学书籍除了三部内外经外,还包括()。 A、 《伤寒杂病论》

B、 《神农本草经》 C、 《旁篇》 D、 《温病》 我的答案:D 2 【单选题】刘向父子编纂的《七略》中,保留至今的医学经典有()。 A、《扁鹊内经》 B、《扁鹊外经》 C、《白氏内经》 D、《黄帝内经》 我的答案:D 3 【判断题】司马迁在编著《史记》整理古籍文献时曾经看到过《黄帝内经》。()我的答案:× 4 【判断题】《七略》是由西汉时期刘向编纂整理的七大类图书的目录和提要。()我的答案:× 1 【单选题】一般认为,()是最早的儿科医学典籍。 A、《九卷》 B、《八十一难经》 C、《阴阳大论》 D、《胎胪药录》

2 【单选题】 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参考的著作不包括()。 A、 《素问》 B、 《八十一难经》 C、 《黄帝内经》 D、 《九卷》 我的答案:B 3 【判断题】《黄帝内经》编纂完成后在民间得到了广泛流传。()我的答案:× 4 【判断题】《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早的针灸学著作。()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体现了《黄帝内经》的()。 A、哲学观 B、养生观 C、诊法 D、脏腑经络学说

尔雅选修课 走进《黄帝内经》 期末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分) 1 ()写的《中国医学思想风土·黄帝内经》。 窗体顶端 A、夏目漱石 B、村上春树 C、山田庆儿 D、渡边淳一 我的答案:C 2 由于夏天出汗过多,引起汗腺发炎,皮肤表面生出来的小红疹,叫做()。 窗体顶端 A、疮 B、渣 C、疿 D、痤 我的答案:C 3 下列和听声音诊断有关的症状中病因属于中气不足的是()。 窗体顶端 A、说话语无伦次,不避亲疏,胡言乱语

B、声音沉闷,其声不扬,说话瓮声瓮气 C、说话声低微,有气无力,断续 D、以上都不是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4 养生的最高原则是()。 窗体顶端 A、补药 B、掌握方法 C、锻炼身体 D、顺应自然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5 六淫邪气中不包括()。 窗体顶端 A、风 B、寒 C、雨 D、暑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6 刘向和刘歆编纂整理的七部医学著作共有()卷。窗体顶端 A、224 B、216 C、220 D、196 我的答案:B 7 ()时期强调阳气的重要作用。 窗体顶端 A、汉朝 B、唐宋 C、元朝 D、明清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8 ()写的《针灸甲乙经》。 窗体顶端 A、张仲景

B、华佗 C、皇甫谧 D、刘向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9 银翘散中淡竹叶的作用是()。 窗体顶端 A、利尿 B、除湿 C、发汗 D、排毒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A 10 只有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才能避免虚邪贼风。窗体顶端 A、各从其欲 B、心安而不惧 C、避之有时 D、气从以顺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11 其生五,其气(),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窗体顶端 A、一 B、三 C、五 D、七 我的答案:C 12 对于人身体来说,清扬之气应该在()。 窗体顶端 A、中窍 B、下窍 C、上窍 D、全身上下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13 第一部冠以黄帝之名的医学著作是()。 窗体顶端 A、《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练习题与答案

黄帝经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阴在,();阳在外,()。 2、女子二七而天癸至,(),太冲脉盛,(),故有子。 3、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实则()。 4、怒则气逆,甚则()及飧泄,故()。 5、肝者,(),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 6、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实则()。 7、恐则精却,却则(),闭则气还,还则(),故气不行矣。 8、心者,(),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 9、《素问·热论》曰:病热少愈,()则复,多食则(),此其禁也。 10、形不足者,温之(),精不足者,补之()。 11、《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病为本,(),标本不得,(),此之谓也。 12、《素问·举痛论》曰:惊则(),神无所归,(),故气乱矣。 13、《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肾者,()之官,()出焉。 14、《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故精自生,()骨肉相保,()。 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浊气在上,则生()。 二、单选题 1、《黄帝经》书名最早见于() A、《白氏经》 B、《汉书·艺文志》 C、《史记》 D、《针灸甲乙经》 E、《脉经》 2、《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五脏之气的充盛 B、天癸的形成 C、水谷的摄入 D、肾气的充盛 E、三焦的气化 3、《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母为()” A 、基 B、本 C、楯 D、根 E、标 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 A、阳气致密于外 B、阴精充足 C、精神清净 D、阴气固守于 E、传精神、服天气 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 A、温病 B、飧泄 C、痎疟 D、咳嗽 E、濡泄 6、据《素问·五脏别论》,为“五脏使”的是() A 脉 B 脑 C 魄门 D 髓 E 女子胞 7、《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的“化物”应该解释为()

尔雅选修课 走进《黄帝内经》 课后作业

尔雅选修课走进《黄帝内经》课后作业 《黄帝内经》概论(一) 1 第一部冠以黄帝之名的医学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八十一难经》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得分:10.0分 2 最早记录《黄帝内经》的书籍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汉书·艺文志》 D、《新唐书》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得分:10.0分 3 比较贴和实际的中医四大经典著作,除《神农本草经》、《八十一难经》、《黄帝内经》以外,还有那本经典著作()。 A、《伤寒杂病论》 B、《金匮要略》 C、《温病》 D、《脉经》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得分:10.0分 4 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确立和成熟的四部经典著作是()。 A、《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八十一难经》 B、《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温病条辨》 C、《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温病条辨》、《金匮要略》 D、《难经》、《中藏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得分:10.0分 5 《黄帝内经》这部书的书名最早载录在现存文献的()著作。 A、《史记》 B、《脉经》 C、《汉书艺文志》 D、《七略》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得分:10.0分 6 以下可以作为否定《黄帝内经》作者是黄帝的依据,除了()。 A、该书中的官名 B、修辞用法

C、书中使用的历法方式 D、有真实的作者考证依据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得分:10.0分 7 中医的四部经典著作都是产生汉代以前。()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8 《黄帝内经》是黄帝写的。()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9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上下两部分组成,且两部分均分别有81篇。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10 《黄帝内经》是现存成书最早的医学典籍。()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黄帝内经》概论(二) 1 ()被任命整理《黄帝内经》等书籍。 A、刘向 B、班固 C、司马迁 D、班超 正确答案:A 2 ?刘向编撰的《七略》中,医学书籍除《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还有()。 A、《旁篇》 B、《神农本草经》 C、《金匮》 D、《玉机》 正确答案:A 3 《黄帝内经》、《黄帝外经》一共()卷。 A、53 B、54 C、55 D、56 正确答案:C 4 刘向和刘歆编纂整理的七部医学著作共有()卷。 A、224

黄帝内经模拟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0.10.28整理 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 10分,每空1分) 1、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2、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3、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4、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 5、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20分,每题1分) 1、《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 A、《白氏内经》 B、《汉书·艺文志》 C、《史记》 D、《针灸甲乙经》 E、《脉经》 2、《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五脏之气的充盛 B、天癸的形成 C、水谷的摄入 D、肾气的充盛 E、三焦的气化 3、《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母为()”A、基 B、本 C、楯 D、根 E、标 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 A、阳气致密于外 B、阴精充足 C、精神清净 D、阴气固守于内 E、传精神、服天气 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 A、温病 B、飧泄 C、痎疟 D、咳嗽 E、濡泄 6、据《素问·五脏别论》,为“五脏使”的是() A 脉 B 脑 C 魄门 D 髓 E 女子胞 7、《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的“化物”应该解释为() A、主传导糟粕 B、分清泌浊 C、化生水谷精气 D、化生营气 E、以上均不是 8、《灵枢·本神》篇描述了五脏虚或实的症状,其中肾气虚的症状是() A、耳鸣 B、形寒 C、手足厥冷? D、面白 E、腰膝痠软 9、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水泉不止”是由于() A、肾不化气 B、肝失疏泄 C、肺失宣降 D、膀胱不藏 E、气化失常 10、据《素问·热论》,巨阳为诸阳主气,是因其脉连于() A 风池 B 风府 C 百会 D 大椎 E 阳维脉 11、《素问·痹论》“心痹”的症状是()A、四肢解堕,发咳呕汁 B、脉不通,烦则心下鼓 C、烦满喘而呕 D、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 E、中气喘争,时发飧泄 12、《素问直解》的作者是() A、张志聪 B、王冰 C、高世栻 D、全元起 E、滑寿 13、《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虚相得”之“两虚”是() A、自然界正常气候和人体正气充实 B、虚邪贼风和人体正气虚; C、异常气候和人体正气充实 D、正常气候和人体正气虚; E、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 14、“枢折挈”见于《素问·痿论》中痿证的() A、筋痿 B、骨痿 C、脉痿 D、肉痿 E、痿躄 15、《灵枢·水胀》认为“月事不以时下”的疾病是() A、肠蕈 B、石瘕 C、石水 D、鼓胀 E、皮水

尔雅走进黄帝内经答案+期末测验考试答案

《黄帝内经》概论(一)已完成成绩:75.0分 1 【单选题】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确立和成熟的四部经典著作不包括()。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金匮要略》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黄帝内经》的作者不是黄帝,下面不能证明这一点的是()。 ?A、书中的官名 ?B、书中的修辞用法 ?C、班固的考据 ?D、书中使用的历法 我的答案:D得分:0.0分 3 【单选题】《黄帝内经》这部书的书名最早载录在现存文献的()著作。 ?A、《史记》 ?B、《七略》 ?C、《脉经》 ?D、《汉书·艺文志》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4 【判断题】《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上下两部分组成,且两部分均分别有81篇。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刘向父子编纂的《七略》中,保留至今的医学经典有()。 ?A、《扁鹊内经》 ?B、《扁鹊外经》

?C、《白氏内经》 ?D、《黄帝内经》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 刘向父子编纂的《七略》中,医学书籍除了三部内外经外,还包括()。 ?A、 《伤寒杂病论》 ?B、 《神农本草经》 ?C、 《旁篇》 ?D、 《温病》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七略》是由西汉时期刘向编纂整理的七大类图书的目录和提要。()我的答案:√得分:0.0分 4 【判断题】司马迁在编著《史记》整理古籍文献时曾经看到过《黄帝内经》。()我的答案:√ 《黄帝内经》概论(三)已完成成绩:25.0分 1 【单选题】《扁鹊内经》《扁鹊外经》代表了哪里的文化?() ?A、北部地区

?B、西部地区 ?C、沿海地区 ?D、农业民族地区 我的答案:A得分:0.0分 2 【单选题】一般认为,()是最早的儿科医学典籍。?A、《九卷》 ?B、《八十一难经》 ?C、《阴阳大论》 ?D、《胎胪药录》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3 【单选题】 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参考的著作不包括()。 ?A、 《素问》 ?B、 《八十一难经》 ?C、 《黄帝内经》 ?D、 《九卷》 我的答案:A得分:0.0分 4 【判断题】《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早的针灸学著作。()我的答案:×得分:0.0分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 长春中医药大学

《黄帝内经素问》序 [教学目的] 1.掌握文中生僻字的读音;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字、异体字;掌握文中重点词语;掌握文中重点语句的今译;掌握文中出现的实词活用及语序变化等古汉语语法现象。2.了解王冰撰写此书的目的、经过及意义。 [教授方法] 教师讲授为主,讨论式为辅。 [教授学时]3学时 [教学内容] 一、生僻字 羲迩忒蒇俾夙诣滢稽徽 二、繁体字 墜懸斷樹遞機艱華 三、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 1、大济蒸()人。 2、华()叶递荣。 四、重点词语 1、释(缚) 2、黎元 3、仁寿 4、羸劣 5、(代)革 6、趣(深) 7、(之) 候 8、遐迩 9、(斯)契 10、稽(其言) 11、(不)忒 12、(之)宗 13、奉 生 14、蒇(谋) 15、标格 16、诂训 17、目牛无全 18、(幽)赞 19、命世 20、 蒸人 21、(天之)假 22、弱龄 23、夙(好) 24、式(为) 25、龟镜 26、 纰缪 27、(不)伦 28、披会 29、(既)淹 30、袭(以) 31、都(为) 32、 诣(扶桑) 33、(莫)适 34、得失 35、(深)遂 36、童蒙 37、(列)宿 38、 夷夏 39、徽音 40、累属 五、指出语法现象 1、孔安国序《尚书》。 2、目牛无全。 3、重《经合》而冠《针服》。 4、咸日新其用。 5、退《至教》以先《针》。 6、加字以昭其义。 7、增益以光其义。 8、庶厥昭彰圣旨。 9、群疑冰释。 10、皆朱书其文。 六、今译 1、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 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2、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征,验之事不忒, 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3、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诂训, 未尝有行不由迳,出不由户者也。 4、冰弱龄慕道,夙好养生,幸遇真经,式为龟镜。而世本纰缪,篇

2017下半年尔雅黄帝内经期末答案

1 大骨气劳的症状不包括()。(分) 分 A、 骨骼无力 B、 肌肉痉挛 C、 经脉松弛 D、 心气不畅 我的答案:A 正确答案:C 2 对于人身体来说,清扬之气应该在()。(分) 分 A、 上窍 B、 中窍 C、 下窍 D、 全身上下 我的答案:A 3 只有()、避之有时、真气从之、精神内守,才能避免虚邪贼风。(分)分

各从其欲 B、 心安而不惧 C、 气从以顺 D、 恬惔虚无 我的答案:B 正确答案:D 4 “六淫”中的“淫”意为()。(分) 分 A、 荒淫 B、 淫乱 C、 太过 D、 淫邪 我的答案:C 5 “远取诸物”指阴阳是古人们根据对()相背的认识而提出的一个相对的概念。(分)分 A、 月光

天地 C、 日光 D、 山川 我的答案:C 6 “疟”多发生于()。(分) 分 A、 冬季 B、 秋季 C、 夏季 D、 春季 我的答案:C 7 ()负责人体悲喜的上传下达,又被称之为心包。 (分) 分 A、 小肠

大肠 C、 膻中 D、 脾胃 我的答案:C 8 “气之本魄之处”说的是()。(分)分 A、 心 B、 肾 C、 脾胃 D、 肺 我的答案:D 9 阳气太盛会导致()。(分) 分

耳鸣耳聋 B、 九窍不通 C、 五脏气争 D、 血液旺行 我的答案:D 10 在强调人与自然息息相通的前提下,()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分)分 A、 经脉 B、 阳气 C、 阴气 D、 意念 我的答案:B 11 ()味吃的多了容易造成脉中气血凝滞。(分) 分 A、 甘

苦 C、 酸 D、 咸 我的答案:D 12 下列选项中属于奇恒之府(腑)的器官是()。(分)分 A、 膀胱 B、 大肠 C、 肾 D、 三焦 我的答案:D 13 五行中东方是()色。(分) 分 A、 黄 B、 青

内经背诵!!!

内经选读 《内经》成书年代: 《内经》内容既有战国的,又有秦汉时期的,跨越的年代很长,非一时作品。最后成书在西汉末年。 《黄帝内经》书名首见于《汉书?艺文志》(从七略摘编而成),已亡佚 书名的由来与作者: 《内经》非一个医家所著,可看作是一部医家经验的论文汇集,亦有说成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的各家学说”。 《内经》的“经”,是经典的意思。这里的“经”,就是常道、规范、门径的意思。《内经》所阐述的医学原理和法则,成为后世医学的常规、典范,也是人体生理病理的必由门径。 《素问》的含义:黄帝及其臣子歧伯等人的平素问答。 《灵枢》的含义:“灵枢”之名,系唐王冰所加,蕴涵着深刻的道家思想。 现通行的《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就是经王冰收集整理,重新编次,并经宋林亿等校正。(两批人整理!) 《素问》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体部分)成编汉以前 第二部分(运气七篇)乃唐王冰增补。 第三部分(遗篇:刺法论和本病论)为宋刘温舒补入。 《灵枢》最早称为《九卷》(灵枢又称“九卷”,“针经”) 宋?刘温舒又补上二篇《本病论》《刺论》 现在通行的《灵枢经》,是经南宋史崧校正刊行的版本,刊行流传至今。 第一章宝命全形 《素问·上古天真论》 背诵内容:(解释文理医理,见笔记本和书上注解)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 肾者主水的医理:肾的主要功能之一。指肾具有藏精和调节水液的功能。 1、强调整体的观点 2、肾精来源于先天,培育于后天 3、肾以闭藏精气为主,有藏也有泻女子月经与肾气、天癸、冲任相关。

各个七、八的生理变化(选择题)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 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第二章阴阳应象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背诵内容:36页(阴阳的总纲)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写。 暴怒伤阴(肝阴),暴喜伤阳(心阳)。 阴阳者,万物之能(TAI)始(原始、本始)也。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阳的互根互用,不可相离) 含义:阴主藏于内,为阳之镇守;阳主运于外,是阴之役使。 名词解释: 飧泄:完谷不化的泄泻。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试题 一、单选题 1、《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肝”的病证为( ) A.诸热瞀瘛 B.诸痛痒疮 C.诸风掉眩 D.诸禁鼓傈,如丧神守 2、《素问·至真要大论》对“诸寒之而热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 A.取之热 B.取之寒 C.取之阳 D.取之阴 3、《素问·脉要精微论》“转摇不能”是哪一府精气将夺() A.胸中之府 B.血之府 C.髓之府 D.肾之府 4、《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肺”的病证为( ) A.诸热瞀瘛 B.诸痛痒疮 C.诸躁狂越 D.诸气膹郁 5、《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 A.气缓 B.气上 C.气消 D.气乱 6、《素问?百病始生》:三部之气,所伤异类,喜怒不节则() A.伤藏 B.伤上 C.伤下 D.伤脉 7、《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中“伤寒”一词的含义是( ) A.外感风寒 B.包括寒邪在内的六淫之邪 C.外感热病的总称 D.外受寒邪 8、据《素问·痿论》所述,筋痿发生的脏腑在( ) A.心 B.肝 C.脾 D.肺

9、下列治法除哪项外均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势利导的治则( ) A.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B.其下者,引而竭之 C.因其重而减之 D.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0、《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喜则() A.气缓 B.气下 C.气消 D.气乱 11、《素问·脉要精微论》提出诊病的最佳时间是( ) A.夜半 B.日中 C.平旦 D.黄昏 12、某未婚女青年,形体瘦弱,头昏目眩,心悸,面色萎黄,唇舌甲色淡白五华,月经闭止数月,脉象细弱。对此闭经病,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正确的治疗当用下列何种方法( ) A.通因通用 B.塞因塞用 C.寒因寒用 D.热因热用 13、《灵枢?脉度》:五藏常内阅于七窍也,心和则( ) A.鼻能知香臭 B.舌能知五味 C.目能辨五色 D.口能知五谷 14、《素问·平人气象论》提出“虚里”可测候( ) A营气 B.卫气 C.元气 D.宗气 15、据《素问·痹论》所述,肝痹的症状特点是() A.烦满喘而呕 B.烦则心下鼓 C.多饮数小便 D.善胀 16、《素问?举痛论》所记载的“卒然痛死不知人”是因寒邪客于( )

内经讲义原文填空题

二、填空题 1.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2.男子,,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 3.女子,, 二七而天癸竭,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 4. 女子,, 七七,任脉虚;太 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 5.男子,, 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 6.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 7. 春三月,此谓发陈。夏三月,此谓蕃秀8.秋三月,此谓容平冬三月,此谓闭藏9.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10.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11.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 12.《内经》以五音归五行,角音属木;宫音属土13.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侯也14.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15.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16.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17.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18.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19.阳气者,大怒则形气

绝,而血莞于上,使人薄厥。20.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见湿,乃生。21、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22.阴者,藏精而起焏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23.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24.阳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为绝25、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26.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27.28.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29.30.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 31.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味厚则发泄,薄则通。32. 33.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气薄则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34. 35.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风胜则动,热胜则肿。36. 37.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38.喜怒伤气,寒暑伤形。39.暴怒伤阴,暴喜伤阳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腹胀40.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41. nue4夏伤于暑,秋必痎疟(42.),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

中药学尔雅答案100分

中药学(一) 1 古代药学的别称是(C)。 A、中草药 B、民族药 C、本草 D、中药 2 中药学的起源和发展也称为(D)。 A、中药史 B、草药史 C、中药的源头 D、本草史 3 下列哪位是三皇五帝之一,农业的发明者,医学之祖?(C) A、黄帝 B、李时珍 C、神农 D、孙思邈 4 中药学起源于(C)。 A、神农尝百草

B、祖先寻找食物 C、祖先的生产生活实践 D、祖先的实验 5 中药的阴阳五行,药性四气是为了(C)。 A、说明药性 B、迷信 C、阐述物质的特性 D、说明药理 6 侧柏可治疗下列哪种病?(B) A、肾虚 B、脱发 C、白发 D、胃寒 7 藏药属于民族药。(正确) 中药学(二) 1 历史上本草领域第一次大的知识总结的时间是(B)。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D、唐宋时期 2 下列哪本书为我们创立了药物的分类方法?(D) A、《千金方》 B、《伤寒杂病论》 C、《四部医典》 D、《神农本草经》 3 补益人体的药物被称为(C)。 A、良品 B、补品 C、上品 D、温药 4 下列哪种有毒物质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补品?(C) A、铅 B、铝 C、汞 D、镉 5 下列哪项不是中药的“五味”之一?(D)

B、苦 C、甘 D、涩 6 下列哪项不是中药的“四气”之一?(B) A、寒 B、润 C、温 D、热 7 本草学的第二次大的知识总结的代表是(C)。 A、《本草图经》 B、《唐新修本草》 C、《本草经集注》 D、《难经》 8 下列哪位医学家被称为“山中宰相”?(A) A、陶弘景 B、李时珍 C、王叔和 D、华佗

《新修本草》又称(C)。 A、《本草经》 B、《新本草》 C、《唐本草》 D、《本草论》 10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是(B)。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本草纲目》 D、《金刚金》 11 《唐本草》编纂于公元(C)年。 A、654-656 B、655-657 C、657-659 D、659-661 12 中药神曲是通过我们祖先生产实践发现的。(错误)13 《神农本草经》的成书时间还有待考证。(正确)

超星 走近黄帝内经 期末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根据《黄帝内经》中篇目论述内容的不同划分的五个医学流派,其中少师和()被合称为前期二派。() 1.0分 ?A、 黄帝派 ? ?B、 伯高派 ? ?C、 岐伯派 ? ?D、 少俞派 ? 我的答案:A 2 “气以壮胆,邪不可干,故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出自()。 1.0分 ?A、 《脾胃论》

? ?B、 《五脏别论》 ? ?C、 《医参》 ? ?D、 《六节藏象论》 ? 我的答案:C 3 按照阴阳学说的说法,云出自于阳化的()。 1.0分 ?A、 地气 ? ?B、 天气 ? ?C、 混沌之气 ? ?D、

? 我的答案:B 4 藏(脏)的功能是()。 1.0分 ?A、 储藏精气 ? ?B、 传化饮食物 ? ?C、 制造经血 ? ?D、 以上都不是 ? 我的答案:A 5 《黄帝内经》的内容不包括()。 1.0分 ?A、

? ?B、 养生观 ? ?C、 诊法 ? ?D、 面相 ? 我的答案:D 6 刘向编撰的《七略》中,医学书籍除《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还有()。 1.0分 ?A、 《旁篇》 ? ?B、 《神农本草经》 ? ?C、 《温病》

? ?D、 《伤寒杂病论》 ? 我的答案:A 7 拿五脏和五行象类比,()象土。 1.0分 ?A、 心 ? ?B、 肝 ? ?C、 肾 ? ?D、 脾 ? 我的答案:D 8 现在最流行的诊法是()。

1.0分 ?A、 十二经脉遍诊法 ? ?B、 独取寸口法 ? ?C、 人迎、气口诊法 ? ?D、 三部九候诊脉法 ? 我的答案:B 9 最早记录《黄帝内经》的书籍是()。 1.0分 ?A、 《史记》 ? ?B、 《资治通鉴》 ?

《走进黄帝内经》课后作业答案

《黄帝内经》概论(一)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确立和成熟的四部经典著作不包括()。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金匮要略》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黄帝内经》这部书的书名最早载录在现存文献的()著作。 ?A、《史记》 ?B、《七略》 ?C、《脉经》 ?D、《汉书·艺文志》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伤寒杂病论》是现存成书最早的医学典籍。()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上下两部分组成,且两部分均分别有81篇。 我的答案:√ 《黄帝内经》概论(二)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刘向和刘歆编纂整理的七部医学著作共有()卷。 ?A、224 ?B、220 ?C、216 ?D、196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刘向父子编纂的《七略》中,保留至今的医学经典有()。 ?A、《扁鹊内经》 ?B、《扁鹊外经》 ?C、《白氏内经》 ?D、《黄帝内经》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七略》是由西汉时期刘向编纂整理的七大类图书的目录和提要。()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司马迁在编著《史记》整理古籍文献时曾经看到过《黄帝内经》。()我的答案:× 《黄帝内经》概论(三)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 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参考的著作不包括()。

?A、 《素问》 ? ?B、 《八十一难经》 ? ?C、 《黄帝内经》 ? ?D、 《九卷》 ?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扁鹊内经》《扁鹊外经》代表了哪里的文化?()?A、北部地区 ?B、西部地区 ?C、沿海地区 ?D、农业民族地区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判断题】《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早的针灸学著作。()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 【原文】 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赢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孔安国序《尚书》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班固《汉书·艺文志》曰:《黄帝内经》十八卷。《素问》即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九卷,乃其数焉。虽复年移代革,而授学犹存,惧非其人,而时有所隐,故第七一卷,师氏藏之,今之奉行,惟八卷尔。然而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诂训,未尝有行不由径,出不由户者也。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故动则有成,犹鬼神幽赞,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则周有秦公,魏有张公、华公,皆得斯妙道者也。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华叶递荣,声实相副,盖教之著矣,亦天之假也。 冰弱龄慕道,夙好养生,幸遇真经,式为龟镜。而世本纰缪,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悬隔,施行不易,披会亦难,岁月既淹,袭以成弊。或一篇重出,而别立二名;或两论并吞,而都为一目;或问答未已,别树篇题;或脱简不书,而云世阀。重“合经”而冠“针服”,并“方宜”而为“咳篇”,隔“虚实’而为“逆从”,合“经络”而为“论要”,节“皮部”为“经络”,退“至教”以“先针”,诸如

此流,不可胜数。且将升岱岳,非运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乃精勤博访,而并有其人,历十二年,方臻理要,询谋得失,深遂夙心。时于先生郭子斋堂,受得先师张公秘本,文字昭晰,义理环周,一以参详,群疑冰释。恐散于末学,绝彼师资,因而撰注,用传不朽。兼旧藏之卷,合八十一篇二十四卷,勒成一部,冀乎究尾明首,寻注会经,开发童蒙,宣扬至理而已。 其中简脱文断,义不相接者,搜求经论所有,迁移以补其处。篇目坠缺,指事不明者,量其意趣,加字以昭其义。篇论吞并,义不相涉,阙漏名目者,区分事类,别目以冠篇首。君臣请问,礼仪乖失者,考校尊卑,增益以光其意。错简碎文,前后重叠者,详其指趣,削去繁杂,以存其要。辞理秘密,难粗论述者,别撰《玄珠》,以陈其道。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杂糅。庶厥昭彰圣旨,敷畅玄言,有如列宿高悬,奎张不乱,深泉净滢,鳞介咸分,君臣无夭枉之期,夷夏有延龄之望,俾工徒勿误,学者惟明,至道流行,徽音累属,千载之后,方知大圣之慈惠无穷。时大唐宝应元年岁次壬寅序。启玄子王冰撰 【目的要求】 1.了解祖国医学发展的渊源。 2.熟读全文,语译第一段。掌握注释中带着重号的词语。.【作者、著作简介】 王冰(约公元710-804年),自号启玄子,曾任唐太仆令,后世尊称为王太仆,唐代著名医学家。少时即好摄生之道,酷爱医学。当时《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