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葫芦丝教程

葫芦丝教程

葫芦丝教程
葫芦丝教程

葫芦丝教学

【简介】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其音色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深受人们的喜爱。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舞台都能听到葫芦丝演奏的美丽音乐。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常用的调为b、B、C、D等调。

这种乐器用半截小葫芦作为音箱,以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在葫芦的竹管下端,嵌有铜质筑片,中间较长的一根竹管开七孔。吹奏时口吹葫芦细端,指按中间竹管的音孔,在奏出旋律的同时,左右两根竹管同时发出固定的单音,与旋律构成和音。其音乐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深受云南人民的喜爱,无论民音,还是专业舞台都能听到它演奏的优美的声音。近年来在国内外也颇受瞩目。一些葫芦丝乐器与现代电子乐器合奏,亦能体现两种乐器的完美结合,呈现了古典与现代结合的亲切婉转,温馨醉人的全新感受。葫芦丝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历史】

葫芦箫的历史较为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成的。在构造上仍保持着古代乐器的遗制,箫管数目正与三管之龠相同,两支副管不开音孔也和古

箫完全一样,而发出持续的五度音程,则与古龠的“以和众声”维妙维肖。但它的主管已开有7个音孔,与后世的箫笛非常近似,又显示出它在历史上的飞跃。

葫芦丝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葫芦丝起源的动人传说。傣族民间就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发,一位傣家的小卜冒抱着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了佛祖,佛祖把竹管插入金葫芦,送给勇敢的小卜冒,小卜冒捧起金葫芦,吹出了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情侣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

【种类】

阿昌族的葫芦箫和傣族的相似,阿昌语称“拍勒翁”,用葫芦和金竹管制成。吹管长6厘米,主管长50厘米,副管分别长33和17厘米,在两支副管靠近主管的一侧,分别留有一条竹片,用细竹知与主管捆扎在一起。

在西盟佤族,称葫芦箫为“拜洪廖”,3根箫管插入葫芦底部,用蜡封固,上端和竹制吹管仅长两厘米。尤为独特的是:主管除开有7个音孔外,在正面的最下方还开有两个气孔。主管演奏旋律,两根副管发出纯五度音程的持续音为旋律伴奏。如不需要持续音或需要单持续音时,还可将副管堵住。

葫芦丝教材内容

前言 蒲吕中学葫芦丝艺术特色教育意义: 一、营造氛围、激发情趣 利用校园广播在活动课时间编排专题节目插播葫芦丝的经典名曲,让学生感受到葫芦丝的音乐美;在宣传橱窗中开辟专栏介绍葫芦丝的构件和演奏特色,让学生充分认识乐器,引起学生对葫芦丝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求学的欲望,就会认真学练并积极参加音乐的实践活动。学校开设器乐兴趣小组时,很多同学涌跃报名参加了葫芦丝学习小组。开课辅导时,认真为学生示范演奏每一个练习曲。学生从优美的葫芦丝乐声中得到感染,个个跃跃欲试。 二、压缩教材、优化教程。 按照葫芦丝教材来辅导学生是比较省事的,但教材编著者是以自己的认知和实践编写的,务必适合中小学生使用。常用的教材难度大,教程长。该教材中前几个练习曲吹奏发音难,要求两手手指除左小指和右手拇指以外,其余8个手指必须严密按住音孔,稍有某手指不严密即出噪音或不发音,又是长音练习,初学者的肺活量小,不会用气。学生练习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得不到成功的喜悦。该教材中还有不少练习曲重复繁琐,枯燥无味且难以表现葫芦丝的乐曲特点,学生练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如学生按其教程训练,则需要一百多个课时,显然速度不快。教师拼体力,学生负担重,教学效率一定很低。为此,对教材删繁就简,去粗选精,再从其它器乐(如钢琴、竹笛等)教材中选出一部分适合葫芦丝演奏的练习曲,加上以前没有专业教材自己辅导学生时所编写一些的练习曲,重新编写了一本葫芦丝的练习教材,整个练习曲部分学生一般用50课就能练完,不但保证了整个教程的难易适中,教材安排合理,注意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的激发和兴趣的培养,而且缩短了训练周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循序渐进、扎实基础。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学练葫芦丝的吹奏,首先要训练学生的基本功,扎实基础,如呼吸方法、指法、气息的运用等。但又不能急于事功,必须循序渐进,逐步加深提高。气是所有管乐演奏的内动力,学生最终演奏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气,而练气是学生学习中最难的。人们在日常生活的呼吸,只是一种维持生命的最低要求的自然的呼吸,而器乐演奏的呼吸甚至会用到几乎全部的肺活量,学生很难做到。所以,刚开始学习时,我要求他们只使用部分肺活量练习,不先练习过长的音,以免学生既要考虑手指的动作,又要考虑到呼吸的方式,而导致动作失调。在学生掌握基本指法之后,再引导他们用模仿和想象来自然形成正确的呼吸方式。在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之后再讲解横膈膜的运动等原理。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自我感悟,不断提高呼吸的技术。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为演奏葫芦丝练气奠定良好的基础。 指法是器乐演奏的重要要素。低年级学生指力差,易疲劳,一般练习4—5分钟就让他们停下来,听听乐曲,活动活动手指、手腕,避免手指受损。同时,每堂辅导课前让学生先做做手指操,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用最轻松的方式持住葫芦丝,使手指的灵活度、灵敏度能够充分发挥。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要求他们在长音上多练习,在速度上提出快速、慢速、由慢渐快、由快渐慢等各种序列练习要求,让他们渐进有序地感受不同音的美感。 四、分层施教、帮带互促。 参加葫芦丝兴趣小组学习的学生音乐基础有高低,接受能力有强弱,到班时间有先后,学生个体之间差异性较大。我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式,使每个学习者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对尖子生既让他们带领其它学生,又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单独给他们安排专门的训练;对基础薄弱接受能力不强的同学安排简单易学的曲

葫芦丝课程教学计划

葫芦丝课程教学计划 [ 一、指导思想: 葫芦丝易学易懂,其音乐悠扬婉转,悦耳动听,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开发器乐训练,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让孩子们学习葫芦丝,不但能锻炼他们的意志,而且有助于开拓智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与能力,让孩子们产生美感享受,陶冶他们的情操。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所带兴趣班有32人,参加本班训练的学生都是三、四、五、六年级学生,老队员22人,新队员10人,老队员中部分同学已具有一定的吹奏基本功和较好的音乐素养,但人数相对太少,六年级的刘瑜同学、杨帆同学水平较高能达到四级水平,但三、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偏小,音乐素养整体低,需从最基本的吹奏气息、指法、音阶、音准及基础音乐知识抓起,又对乐器近乎空白,加上这种乐器对气息有严格的要求,学生也易产生厌倦情绪,操练起来困难较大。 三、第一期学习内容: 1、了解葫芦丝的起源、构造、音乐表现力等相关知识。 2、学习葫芦丝的演奏姿势、演奏状态、正确的手型控制及气息运用。 3、学习初步简单的演奏技巧单吐、打音、颤音、倚音、虚指颤音和活指练习以及初级的乐理知识等。 4、吹奏人们所熟悉和喜闻乐见的民歌、小调等乐曲《小羊羔》《金孔雀轻轻跳》《《小夜曲》《欢乐颂》《划小船》《映山红》《苗家姑娘过山来》《婚誓》《月光下的凤尾竹》等。 四、学习目标: 1、严格标准的掌握葫芦丝演奏的正确手型和良好的气息运用。 2、规范常用基本技巧(双吐、三吐、颤音、波音、叠音、打音、虚指颤音、滑音、震音)及练习曲等演奏技法。 3、认识和学习各种音符、音程、休止符、节奏与节奏型、节拍、小节线、双纵线、拍子、演奏记号、调号、音区与音域音乐的速度与力度(常用术语)省略记号、装饰音等基本乐理知识。 4、能模唱简单的曲谱、演奏简单的旋律。 5、学习预选曲目:《小羊羔》《金孔雀轻轻跳》《小夜曲》《欢乐颂》《划小船》《映山红》《苗家姑娘过山来》《婚誓》《月光下的凤尾竹》

葫芦丝教程

葫芦丝教学 【简介】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其音色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深受人们的喜爱。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舞台都能听到葫芦丝演奏的美丽音乐。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常用的调为b、B、C、D等调。 这种乐器用半截小葫芦作为音箱,以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在葫芦的竹管下端,嵌有铜质筑片,中间较长的一根竹管开七孔。吹奏时口吹葫芦细端,指按中间竹管的音孔,在奏出旋律的同时,左右两根竹管同时发出固定的单音,与旋律构成和音。其音乐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深受云南人民的喜爱,无论民音,还是专业舞台都能听到它演奏的优美的声音。近年来在国内外也颇受瞩目。一些葫芦丝乐器与现代电子乐器合奏,亦能体现两种乐器的完美结合,呈现了古典与现代结合的亲切婉转,温馨醉人的全新感受。葫芦丝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历史】 葫芦箫的历史较为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成的。在构造上仍保持着古代乐器的遗制,箫管数目正与三管之龠相同,两支副管不开音孔也和古

箫完全一样,而发出持续的五度音程,则与古龠的“以和众声”维妙维肖。但它的主管已开有7个音孔,与后世的箫笛非常近似,又显示出它在历史上的飞跃。 葫芦丝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葫芦丝起源的动人传说。傣族民间就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发,一位傣家的小卜冒抱着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了佛祖,佛祖把竹管插入金葫芦,送给勇敢的小卜冒,小卜冒捧起金葫芦,吹出了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情侣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 【种类】 阿昌族的葫芦箫和傣族的相似,阿昌语称“拍勒翁”,用葫芦和金竹管制成。吹管长6厘米,主管长50厘米,副管分别长33和17厘米,在两支副管靠近主管的一侧,分别留有一条竹片,用细竹知与主管捆扎在一起。 在西盟佤族,称葫芦箫为“拜洪廖”,3根箫管插入葫芦底部,用蜡封固,上端和竹制吹管仅长两厘米。尤为独特的是:主管除开有7个音孔外,在正面的最下方还开有两个气孔。主管演奏旋律,两根副管发出纯五度音程的持续音为旋律伴奏。如不需要持续音或需要单持续音时,还可将副管堵住。

葫芦丝初学教程-(适合初学者-自学者.)

葫芦丝、巴乌演奏方法 如何培养内心节奏感 培养内心节奏感是正确把握音乐作品的首要问题,有些人的内心节奏感是与生俱来的,先天的,但是大多数人却是依靠后天的刻苦练习培养出来的。我们在开始练习简单的练习曲时,就应该注意培养内心节奏感。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叫节奏。也就是说,我们在演奏练习曲时,就应该对各音符的时值长短要充分了解,不但要对它有感性认识,而且还要回理性的分析。简单的练习曲一般都是首先对最为基本的音符,节奏作笼统的介绍,让初学者一边演奏,一边在心理数节拍,认清各种音符的时值,以获得对简单节拍的感性认识。然后再加上各种符号和记号,混合运用。演奏者应该切实遵守各条练习曲的要求,扎实的训练每一首练习曲,达到练习的目的,解决一切困难,牢记各种音符的时值比例。可以说内心节奏感实际上就是内心对各种音符时值的敏感度,说白一点,就是每个音要演奏多长,心里应该清楚。如果有正确的内心节奏感,我们演奏出的音乐才是准确的。 音域通常是指人声或某一种乐器所能发出的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间的范围。总的音域是指音列的总范围,即从它的最低音到最高音间的距离而言。个别的人声或乐器的音域是指在整个音域中所能达到的那一部分,如钢琴的音域是A2-C5。音区是音域中的一部分,有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三种。在整个音域中,小字组,大字一组合小字二组属于中音区。

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和小字五组属于高音区。大字组,大字一组和大字二组属于低音区。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音区划分,是不尽相同的。如男低音的高音区是女低音的低音区等... ... 各音区的特性音色在音乐表现中,有着重大的作用。高音区一般具有清脆,嘹亮,尖锐的特性;而低音区则往往给人以浑厚,笨重之感。说了这麽多,呵呵:)我举个

葫芦丝曲目《月亮》教学设计(1)

---------------------------------------------------------------最新资料推荐------------------------------------------------------ 葫芦丝曲目《月亮》教学设计(1) 葫芦丝曲目《月亮》教学设计【执教年级】初中三年级【课时安排】 1 课时【教材分析】我采用的教材是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本课回忆曾学习过的第一章和第二章中的部分葫芦丝演奏的基本常识和技巧,里面涉及了葫芦丝的基本演奏指法、单吐音的发声练习等。 在此基础之上教授新曲目《月亮》,该曲属于傣乐风格,曲调忧伤纯美,演奏技巧较简单,乐曲以旋律的级进为主,适合葫芦丝初学者演奏学习。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已经学习过三节课的葫芦丝基本发音练习,经过之前的课上学习,大部分学生已初步掌握葫芦丝基本演奏技巧(指法、呼吸、单吐音等),但还未应用于具体曲目当中,本节课就是将学生已了解的技巧较自如的应用于新学曲目当中。 【教学重点】(1)回忆、复习葫芦丝演奏姿势、呼吸、按孔方法。 (2)掌握乐曲的吹奏技巧。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理解曲目《月亮》所表达的感情的基础上,能用葫芦丝较流畅的演奏曲目。 【教学目标】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器乐教学要求和对本课教学内容以及学情分析,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 5

(1)知识目标: 通过老师的示范和讲解,学生能够了解和熟练葫芦丝的基本演奏技巧。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练习,学生的基本演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以提高和开发。 (3)情感目标: 通过葫芦丝演奏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因为学生接受音乐的途径有:听觉、动觉、视觉、感觉、知觉音乐教师执教的原则有: 审美的原则、直观的原则、模仿的原则、启发的原则因此本节课设计的教学方法有: 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模式有: 情景陶冶模式、示范模仿模式、引导发现模式学法: 感性和理性结合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准备】葫芦丝多媒体【教学结构布局和教学程序分析】: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导入阶段 1. 采用示范演奏《月亮》来导入本课学生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初步感受葫芦丝的音乐魅力。 用本节课所学的乐曲当做本课的导入,直奔主题,既可以使学

葫芦丝简易入门教程带曲谱版本(汪利生)

汪利生编写

版权共享欢迎转载 目录 第一章学习葫芦丝的八个基本步骤 1、建立学习信心 (2) 2、演奏基本姿势 (2) 3、熟记指法表 (2) 4、演唱熟悉的歌曲 (3) 5、试吹熟悉的歌曲 (4) 6、三种吐音 (4) 7、基本的装饰音 (4) 8、滑音和指扇音 (5) 第二章初级曲目 1、康定情歌 (6) 2、婚誓 (6) 3、沂蒙山小调…………………………………………………………………………………………………………………(7 4、阿佤人民唱新歌 (7) 5、知道不知道 (8) 6、甜蜜蜜 (9) 7、军港之夜 (10) 8、情深谊长 (11) 9、、少年壮志不言愁 (11) 10、映山红 (12) 11、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12) 12、一剪梅 (13) 13、又见炊烟 (14) 14、弯弯的月亮 (15) 15、涛声依旧 (16) 16、沧海一声笑 (17) 17、祈祷 (17) 18、大长今 (18) 第三章中级曲目 19、月光下的凤尾竹 (19) 20、竹楼情歌 (20) 21、渔歌 (21) 第四章高级曲目 22、侗乡之夜 (22) 23、彝家欢度火把节 (23)

24、春到草原 (25) 25、竹林深处 (27) 第一章学习葫芦丝的八个基本步骤 一、建立学习葫芦丝的信心。学习葫芦丝非常简单,业余爱好者没必要掌握复杂的乐 理知识和识谱,只要会唱歌的人都能快速学会演奏。 二、掌握基本演奏姿势。注意要点:1、头正肩平,目视前方,肘部与水平方向呈45 度自然张开;2、手指放松呈弧型,好似手中握着一枚鸭蛋;3、小指放于音管上扶稳葫 芦丝,只有无名指或中指运动时小指方可抬起,但应保持大小拇指的至少三个手指扶在 葫芦丝上以保持稳定。 三、记住下面的指法表,吹出每个音。葫芦丝低音用力较大,气流较急;音越高用力越小,气流就越要弱,特别是中音5、6用力过大反而没有乐音;低音“mi咪[3]”不容 易发音,吹奏时气流一定要轻缓,而且要均衡、平稳。从低音到高音,再从山高音到低 音吹奏,一口气吹一个音,每个音延长六至八秒钟以上,要求发音响亮、音高正确、平稳、无沙音和杂音。 上端下端

葫芦丝曲目《月亮》教学设计(1)

葫芦丝曲目《月亮》教学设计 【执教年级】初中三年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 我采用的教材是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本课回忆曾学习过的第一章和第二章中的部分葫芦丝演奏的基本常 识和技巧,里面涉及了葫芦丝的基本演奏指法、单吐音的发声练习等。在此基础之上教授新曲目《月亮》,该曲属于傣乐风格,曲调忧伤纯美,演奏技巧较简单,乐曲以旋律的级进为主,适合葫芦丝初学者演奏学习。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已经学习过三节课的葫芦丝基本发音练习,经过之前的课上学习,大部分学生已初步掌握葫芦丝基本演奏技巧(指法、呼吸、单吐音等),但还未应用于具体曲目当中,本节课就是将学生已了解的技巧较自如的应用于新学曲目当中。 【教学重点】 (1)回忆、复习葫芦丝演奏姿势、呼吸、按孔方法。 (2)掌握乐曲的吹奏技巧。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理解曲目《月亮》所表达的感情的基础上,能用葫芦丝较流畅的演奏曲目。 【教学目标】 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器乐教学要求和对本课教学内容以及学情分析,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通过老师的示范和讲解,学生能够了解和熟练葫芦丝的基本演奏技巧。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练习,学生的基本演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以提高和开发。 (3)情感目标:通过葫芦丝演奏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 热爱;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因为学生接受音乐的途径有:听觉、动觉、视觉、感觉、知觉音乐教师执教的原则有:审美的原则、直观的原则、模仿的原则、启发的原则 因此本节课设计的教学方法有: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模式有:情景——陶冶模式、示范——模仿模式、引导——发现模式 学法:感性和理性结合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学准备】葫芦丝多媒体 【教学结构布局和教学程序分析】:

葫芦丝筒音低音5指法

文化活动课:中国民族乐器—葫芦丝 课堂题目:葫芦丝筒音作低音“5”的指法 教学对象:中专三年级 教学目标:掌握葫芦丝筒音作低音“5”的七声音阶“1 2 3 4 5 6 7”其唱名“ dou ruai mi fa sou la xi ”,在掌握七声音阶的基础上尝试吹《沧海一声笑》。因为此曲音阶排列较为简单,易吹。初学阶段,暂不添加演奏技巧。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难点:指法不灵活、出现多余的杂音、气息不稳定等。教学教具:葫芦丝筒音作“5”的指法表、《沧海一声笑》简谱、葫芦丝。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先播放歌曲《月光写的凤尾竹》和《沧海一声笑》给学生听。 目的:1.《月光写的凤尾竹》是葫芦丝演奏的经典曲目,旋律优美,让学生感受到葫芦丝的音色美,激发学习兴趣。 2.《沧海一声笑》先让学生熟悉此曲的旋律,加上其指法较简单,学起来较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简单介绍葫芦丝的发展史及其构造:如除吹孔外,还有七个指孔和一个出音孔。其中七个指孔从下往上(以吹孔为上方)依次是第一孔、第二孔····第七孔。 三、先做一些热身运动: 1.深呼吸、快速吸气慢且匀速呼出。 2.做一些活指运动,让手指变得灵活。 四、结合筒音作低音“5”的《七声音阶指法表》,如下: 第一阶段:音阶的练习: 1.从低音“5”开始,先把手指放好,接着往吹孔里吹,要求吹长音,越长越好,确保气息稳定。每一个音都要以“吐”音开始,否则会出现错误的杂音。 2.其他音阶联系方法跟上述低音“5”一样。 3.没一个音节掌握到一定程度后,开始练习一口气吹完

所有音阶。其有两种:一者按顺序

“低音5 低音6 低音7 1 2 3 4 5 6 ”。二者按顺序“6 5 4 3 2 1低音5 低音6 低音7”。该练习要求每两个音之间的时值一样,练习速度从慢到快。 注:1、这七个音阶中中音“4”指法对于初学者来说,手指反映较为迟钝,不易吹。因此可以先避开这个音(因为在乐谱中,这个音阶相对于其他的音阶较为少用,待学生拥有一定水平后再弥补。) 2.低音“3”需要学者缓缓地吹,气息很弱,初学者不容易控制该音的气息。 3.音阶越往上,气息越弱。 第二阶段: 1.先让学生反复听《沧海一声笑》,接着教会学生唱这首歌,至少大致掌握其节奏。 2.现教学生认识简谱,主要是没一个音符的时值。 3.边看简谱《沧海一声笑》边吹。其实在第一阶段已经把这首歌大致音符吹了,只是还没有把握每一个音符的时长而已。 四、初学者存在的普遍问题: 1.初学者手指反应迟钝,不灵活。表现:已经吹了气息,但是相应的指法还没找到,抑或是手指没有完全封住音孔而

箫乌基础教程一:零基础学箫乌初稿

基础学箫乌(初稿)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 一、箫乌简介 箫乌是在传统葫芦丝与巴乌基础上研制发明的一种九孔竖吹簧管乐器。它的发音原理和葫芦丝与巴乌一样是用簧片发声,音色和葫芦丝、巴乌相同。又因为它和箫一样是竖着吹奏的,而且管身平直,外观和箫相似,音色与箫也比较接近(葫芦丝音色与箫也是相近的,原来的名字也叫葫芦箫),所以命名为箫乌。箫乌与葫芦丝和巴乌一样用合金铜片制作成发音的簧片,通过吹入气流使簧片振动发声,但簧片制作更加精细,所以可以发出更多的音。目前管身有紫竹的和木制的以及人造水晶(有机玻璃材质)制作的几种类型。 箫乌的音色如葫芦丝一样优美动听,外观如箫一样文雅大方,携带如笛子一样的灵巧精致。它能吹十四个音,而且音阶完整,音阶排列更为合理(传统葫芦丝与巴乌只能吹十个音,且低音部分音阶排列不完整)。我们也可以把它看做是竖吹宽音域巴乌,或者说,它相当于把普及型宽音域葫芦丝的主管抽出来单独形成的乐器。由于箫乌的表现音域和正常的人声歌唱的表现音域基本相同,音色也接近人声,所以它是非常富于歌唱性的乐器,它除了可以吹所有的葫芦丝曲之外,还可以吹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流行歌曲!!!表现力比传统葫芦丝、巴乌更丰富!!!另外,如果和传统的箫相比,那么可说箫是最难学的乐器之一,而箫乌是最好学的乐器之一,所以它是音乐爱好者音乐入门与提高的最佳乐器,也是音乐爱好者享受与创造美妙音乐的最佳

还有,由于箫乌是九孔的,需要除了下方手大拇指之外的其余九个手指来演奏它,因此,练习箫乌会让演奏者的手指得到更多更全面的锻炼,俗语云“心灵手巧”,反之手巧心也灵,因此练习箫乌对于促进手指的灵活性,开发大脑潜力,特别是对小孩子的智力发展及活化成年人的思维有很大的好处。练习中使人既得到美妙的音乐享受,又得以开发人的潜力。也为以后学习其它需要用到小指演奏的乐器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箫乌看为是一种音色优美,易于学习,易于携带,老少皆宜的普及性的民族乐器。

葫芦丝教学计划

葫芦丝巴乌学员报名表及授课方案 启蒙时间姓名电话年龄 课时授课内容家长督促 练习1基础知识、演奏姿势、葫芦丝的保养及低音5的练习 2 低音6的练习、乐理知识一 3 低音7的练习、《摇啊摇》、《我有一支小羊羔》、 4 1的练习、 5 2的练习、《牧童谣》《粉刷匠》、 6 3的练习、《小夜曲》《吹起芦笙跳起舞》 7 《草原圆舞曲》5的练习、《其多列》 8 《唢呐配喇叭》《阿里郎》 9 6的练习、《太阳》《独龙族民歌》 10 继续学习《独龙族民歌》、《打水姑娘》、 11 4的练习、《划小船》 12 《四季歌》《新年好》、《红河谷》 13 低音3的练习、《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14 《四季调》、《月亮升起来》 初级授课计划表 1 单吐练习、《新疆舞曲》 2 活指技巧练习 3 倚音技巧练习、《映山红》 4 颤音技巧、波音技巧练习《金色的孔雀》片段 5 虚指颤音技巧练习、《竹楼情歌》片段 6 打音技巧、《金孔雀轻轻跳》 7 滑音技巧练习《月光下的凤尾竹》片段 1

8 曲目教学《婚誓》、 9 长音练习、连音练习、《阿佤人民唱新歌》 10 叠音技巧、《竹林深处》片段 11 强弱音、腹震音技巧练习、《望春风》 12 曲目教学《月光下的凤尾竹》〈一〉 13 《月光下的凤尾竹》〈二〉 14 曲目教学《金风吹来的时候》 15 曲目教学《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16 跟伴奏教学《婚誓》《阿瓦人民唱新歌》《月光下的凤尾竹》 17 曲目教学《彝族酒歌》 18 曲目教学《瑶族舞曲》 19 曲目教学《水中的喃木喏娜》 20 曲目教学《美丽的泸沽湖》 21 曲目教学《星星索》 22 跟伴奏教学《金风吹来的时候》等初级曲子 23 曲目教学《阿里山的姑娘》、跟伴奏 中高级授课计划表 1 技巧学习:双吐 2 技巧学习:三吐《竹林深处》片段 3 曲目教学《花满楼》 4 曲目教学《姑娘生来爱唱歌》 5 曲目教学《让我听懂你的语言》 6 曲目教学《湖边的孔雀》 7 曲目教学:《美丽的金孔雀》8 伴奏教学:以上五首曲子 9 曲目教学《景颇山》10 曲目教学《清清玉湖水》 11 曲目教学《幸福日子》12 曲目教学《竹林深处》 13 曲目教学《竹楼情歌》14 手指强化训练 15 伴奏教学16 曲目教学:金孔雀与凤尾竹》 17 筒音作1的教学与练习18 曲目教学:春华版《月光下的凤尾竹》19 《彝家欢度火把节》20 伴奏教学 21 曲目教学:《家花山节》22 曲目教学:《多情的巴乌》 23 曲目教学:《金孔雀与凤尾竹》24 曲目教学:《侗乡之夜》 25 伴奏教学26 曲目教学《婚恋》 27 曲目教学《骏马迎春》28 曲目教学:《彝乡小调》 29 曲目教学:《春满傣乡》30 伴奏教学 31 曲目教学:《哈尼情歌》32 曲目教学:《草原》三度颤音技巧 33 曲目教学:《傣乡情歌》34 曲目教学:王厚臣版《瑶族舞曲》 35 双吐强化训练36 曲目教学:山谷吟 37 曲目教学:《蓝色高原》38 曲目教学:《阿昌情深》 39 曲目教学:《渔歌》40 伴奏教学 41 曲目教学:《蓝色的香巴拉》42 曲目教学:《断桥残月》 43 曲目教学:《打跳欢歌》44 曲目教学:《茶歌》 45 伴奏教学46 曲目教学:《春到草原》三度颤音技巧47 曲目教学:《金色的孔雀》48 曲目教学:《篝火狂欢夜》 49 曲目教学:《木鼓神韵》、叉指颤技巧50 伴奏教学: 2

葫芦丝课 教案教学提纲

葫芦丝课教案

葫芦丝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葫芦丝易学易懂,其音乐悠扬婉转,悦耳动听,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开发器乐训练,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让孩子们学习葫芦丝,不但能锻炼他们的意志,而且有助于开拓智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与能力,让孩子们产生美感享受,陶冶他们的情操。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全校葫芦丝新老学员共有700多人,二到六年级都有,老学员已具有一定的吹奏基本功和较好的音乐素养,但人数相对少,二年级的学员音乐素养整体低,需从最基本的吹奏气息、指法、音阶、音准及基础音乐知识抓起,又对乐器近乎空白,加上这种乐器对气息有严格的要求,学生也易产生厌倦情绪,操练起来困难较大。 三、教学重点: 1、了解葫芦丝的起源、构造、音乐表现力等相关知识。 2、学习葫芦丝的演奏姿势、演奏状态、正确的手型控制及气息运用。 3、学习5、6、7、1、2、3、 4、 5、 6、3音的正确吹奏方法。 4、学习初步简单的演奏技巧单吐、打音、和活指练习以及初级的乐理知识等。 四、教学难点: 运用掌握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吹奏民歌、小调等乐曲《我有一只小羊羔》《粉刷匠》《小夜曲》《其多列》《阿里郎》《打水姑娘》 四、学习目标: 1、严格标准的掌握葫芦丝演奏的正确手型和良好的气息运用。 2、规范常用基本技巧及练习曲等演奏技法。 3、认识和学习各种音符、休止符、节奏与节奏型、节拍、小节线、双纵线、拍子、演奏记号、调号、音区与音域音乐的速度与力度(常用术语)省略记号、装饰音等基本乐理知识。

4、能模唱简单的曲谱、演奏简单的旋律。 5、学习预选曲目:《我有一只小羊羔》《粉刷匠》《小夜曲》,《吹起芦笙跳起舞》《阿里郎》《打水姑娘》等乐曲。 6、通过对葫芦丝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修养和心态、性格的调整。 五、教学计划: 4月份: (1)学习葫芦丝的演奏姿势、演奏状态、正确的手型控制及气息运用 (2)教会学生用单吐音吹奏5音、6音及相应的练习曲。 (3)认识节拍、小节线、双纵线、拍子、演奏记号。 5月份:? (1)教会学生用单吐音吹奏7音、1音及相应的练习曲。 (2)认识各种音符、休止符、节奏与节奏型。 (3)学习演奏乐曲?《我有一只小羊羔》,并进行学月葫芦丝比赛。? 6月份:? (1)教会学生用单吐音吹奏2音、3音及相应的练习曲。 (2)自由拍的吐音方法练习。 (3)?认识调号、音区与音域音乐的速度与力度(常用术语)。省略记号、装饰音等基本乐理知识。 (4)学习演奏乐曲?《粉刷匠》,并进行学月葫芦丝比赛? 12月份:? (1)?教会学生用单吐音吹奏5音、6音及相应的练习曲。 (2)吐音和连音相结合的练习;? (3)认识省略记号、装饰音等基本乐理知识。

葫芦丝课教案

葫芦丝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葫芦丝易学易懂,其音乐悠扬婉转,悦耳动听,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开发器乐训练,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让孩子们学习葫芦丝,不但能锻炼他们的意志,而且有助于开拓智 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与能力,让孩子们产生美感享受,陶冶他们的情操。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全校葫芦丝新老学员共有700多人,二到六年级都有,老学员已具有一定的吹奏 基本功和较好的音乐素养,但人数相对少,二年级的学员音乐素养整体低,需从最基本的吹 奏气息、指法、音阶、音准及基础音乐知识抓起,又对乐器近乎空白,加上这种乐器对气息有严格的要求,学生也易产生厌倦情绪,操练起来困难较大。 三、教学重点: 1、了解葫芦丝的起源、构造、音乐表现力等相关知识。 2、学习葫芦丝的演奏姿势、演奏状态、正确的手型控制及气息运用。 3、学习5、6、7、1、2、3、 4、 5、 6、3音的正确吹奏方法。 4、学习初步简单的演奏技巧单吐、打音、和活指练习以及初级的乐理知识等。 四、教学难点: 运用掌握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吹奏民歌、小调等乐曲《我有一只小羊羔》《粉刷匠》《小夜 曲》《其多列》《阿里郎》《打水姑娘》 四、学习目标: 1、严格标准的掌握葫芦丝演奏的正确手型和良好的气息运用。 2、规范常用基本技巧及练习曲等演奏技法。 3、认识和学习各种音符、休止符、节奏与节奏型、节拍、小节线、双纵线、拍子、演 奏记号、调号、音区与音域音乐的速度与力度(常用术语)省略记号、装饰音等基本乐理 知识。 4、能模唱简单的曲谱、演奏简单的旋律。 5、学习预选曲目:《我有一只小羊羔》《粉刷匠》《小夜曲》,《吹起芦笙跳起舞》《阿里郎》《打水姑娘》等乐曲。 6、通过对葫芦丝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修养和心态、性格的调整。 五、教学计划: 4月份: (1 )学习葫芦丝的演奏姿势、演奏状态、正确的手型控制及气息运用 (2)教会学生用单吐音吹奏5音、6音及相应的练习曲。 (3 )认识节拍、小节线、双纵线、拍子、演奏记号。 5月份: (1 )教会学生用单吐音吹奏7音、1音及相应的练习曲。 (2)认识各种音符、休止符、节奏与节奏型。 (3)学习演奏乐曲《我有一只小羊羔》,并进行学月葫芦丝比赛。 6月份: (1 )教会学生用单吐音吹奏2音、3音及相应的练习曲。 (2)自由拍的吐音方法练习。 (3)认识调号、音区与音域音乐的速度与力度(常用术语)。省略记号、装饰音等基本乐理知识。 (4)学习演奏乐曲《粉刷匠》,并进行学月葫芦丝比赛

葫芦丝初级中级班教学曲目

葫芦丝初级班教学曲目 一、教材练习曲 1、《摇啊摇》、《我有一只小羊羔》、《牧童谣》、《粉刷匠》、《小夜曲》、《吹起芦笙跳起舞》、《其多列》、《牧童》、《阿里郎》、《太阳》、《独龙族民歌》、《农夫怨》、《打水姑娘》。 2、《欢乐颂》、《划小船》、《四季歌》、《新年好》、《山楂树》、《多年以前》、《红河谷》、《四季调》、《佤族民歌(月亮升起来)》。 3、《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婚誓》、《友谊地久天长》、《北风吹》、《康定情歌》、《沂蒙山小调》、《马兰花开》、《桔梗谣》。 4、《阿瓦人民唱新歌》、《活指练习p37-39》、《侗歌向着北京唱》、《藏族弦子(初级)》、《映山红(一级)》、《金孔雀轻轻跳》、《苗家姑娘过山来》、《摇篮曲》、《望春风》。 5、《小星星》、《卖报歌》、《新疆舞曲》、《甜蜜蜜》、《军港之夜》、《涛声依旧》、《妈妈的吻》、《沧海一声笑》、《祈祷》、《哦,苏珊娜》 二、补充练习曲 1、《大长今》、《三月里的小雨》、《荷塘月色》、《我和你》、《猪八戒背媳妇》、《滴答》、《兰花草》、《龙的传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采花》、《映山红(二级)》、《追风的女儿》、《火苗》、《梦中的额吉》、《军中绿花》、《美丽的神话》。 2、《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春天在哪里》、《学习雷锋好榜样》。 3、《月光下的凤尾竹》 葫芦丝中级班教学曲目 一、教材练习曲 1、《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金风吹来的时候》、《月光下的凤尾竹(巩固与提高)》 2、《瑶族舞曲》、《姑娘生来爱唱歌》、《星星索》、《北京的金山上》、《景颇情歌》、《彝族酒歌》。 3、练习筒音作1的曲目:《在那遥远的地方》、《小星星》、《卖报歌》、《紫竹调》、《温柔的倾诉》、《哦,苏珊娜》 4、《女人是老虎》、《一剪梅》、《高山青》、《弥渡山歌》。 5、《双吐、三吐练习》、《竹林深处》、《多情的巴乌》、《美丽的金孔雀》、《湖边的孔雀》。 二、补充练习曲 1、《在心里从此永远有个你》、《又见炊烟》、《济公》、《放马山歌》、《采蘑菇的小姑娘》、《女儿情》、《情深意长》、《桃花运》、《乌来山下一朵花》、《夫妻双双把家还》。 2、《花满楼》、《藏族弦子(完整版)》、《清清的玉湖水》、《阿里里》、《烟盒舞》。 注:标黑体字的曲目为重点练习曲。

初学葫芦丝教程

初学葫芦丝 当你对葫芦丝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新葫芦丝拿到手里时,最急的就是想要把它吹出声来,正因为如此,由于你的用气方法不当,甚至是不会用气,使得葫芦丝发出一种怪怪的“喔”音,严重影响了你的情绪!这是因为你在气息的运用上没有掌握好,由于气息力度不够,未能使簧片与竹管产生耦合振动,所以发不出葫芦丝应有的音来。另一方面在增强力度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呼气方法,且不能呼气过猛,要均匀逐渐的加力,一旦发出正确的声音就要及时把握好这一瞬间的感觉,然后反复练习。应该注意“呼气过猛会使簧片变形,严重时会发不出音来,只有掌握好正确的呼吸方法后,才可以进行吹奏。 葫芦丝是用超吹的方法发音的,超吹是比葫芦丝上原有的基因高八度,主要是通过吹奏者的呼吸力度和唇部肌肉控制力的加强,呼吸速度加快,以及腹部肌肉的控制力来实现的。气息与手指的配合也是初学者要注意的,首先要注意手指要按住指孔不能漏气,气息要平稳,这一点非常重要,当手指变化时,气息应用不应受到影响。葫芦丝上最容易吹出的音是“1”,最不容易吹出的是高音“5、6”和低音“5、6”所以,当初学者拿起葫芦丝吹奏时,先吹1音,然后可以按指法表和练习曲反复练习,直到熟练为止。另外,初学者对执筒姿势往往不得要领,顾此失彼,或者干脆马马乎乎。 要吹好葫芦丝,第一步就是要摆好姿势,这样才可以使身体各部分更加放松,利于气息的流畅,在今后的演奏中能够达到好的效果。第二就是按孔有漏气现象,如果养成了习惯,对演奏乐曲的音色,音准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要注意克服。再就是不重视长音的练习,确实来说,长音一口气要吹十几秒甚至更长,声音要漂亮要稳定是不太容易的,长期练习也很枯燥,但是要保证将来能够完整流畅的演奏一首乐曲,练习长音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不重视长音的练习,即使将来可以演奏乐曲,那音色也一定不会太美,严重的影响演奏的效果,所以要重视长音的练习。 葫芦丝演奏避免“咕”音 葫芦丝、巴乌的发音非常特别,如气息较弱发出的音从头到尾只有一个“咕”音,初学者一般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可以试着慢慢的加力音即变为正常,也就是说葫芦丝、巴乌的演奏气息需要一定的强度特别是低音区的演奏力度要更强一些,发出的音才正常。 大多初学者当能吹出正常的音后都会遇到这样两个问题,一是音头总是“咕”音先发出接着才发出正常音,二是当吹一个音后,音尾总是会带出一个“咕”声,严重的影响吹奏效果,怎样避免音头和音尾的“咕”声。首先解决音头的“咕”声,大多初学者均用“呼”来吹奏音头,我们可以体会一下,一口气“呼”出来,气头是软的,力度很弱,发出的音便是“咕”声,尔后随着气流力度的增强,发音才正常。其实解决的发方法很简单,只要大家用“吐”音开头即可避免“咕”音出现,为什么“吐”音可以避免呢。因为我们发“吐”音时其实是一个爆发性动作,大家可以体会一下,我们知道,爆发音肯定带有一定的力度和强度,使气流一出来就达到了发正常音所需的力度音头便清爽干净。

葫芦丝初学教程_(适合初学者_自学者.)

葫芦丝初学教程和指法 如何培养内心节奏感 培养内心节奏感是正确把握音乐作品的首要问题,有些人的内心节奏感是与生俱来的,先天的,但是大多数人却是依靠后天的刻苦练习培养出来的。我们在开始练习简单的练习曲时,就应该注意培养内心节奏感。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叫节奏。也就是说,我们在演奏练习曲时,就应该对各音符的时值长短要充分了解,不但要对它有感性认识,而且还要回理性的分析。简单的练习曲一般都是首先对最为基本的音符,节奏作笼统的介绍,让初学者一边演奏,一边在心理数节拍,认清各种音符的时值,以获得对简单节拍的感性认识。然后再加上各种符号和记号,混合运用。演奏者应该切实遵守各条练习曲的要求,扎实的训练每一首练习曲,达到练习的目的,解决一切困难,牢记各种音符的时值比例。可以说内心节奏感实际上就是内心对各种音符时值的敏感度,说白一点,就是每个音要演奏多长,心里应该清楚。如果有正确的内心节奏感,我们演奏出的音乐才是准确的。 音域通常是指人声或某一种乐器所能发出的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间的范围。总的音域是指音列的总范围,即从它的最低音到最高音间的距离而言。个别的人声或乐器的音域是指在整个音域中所能达到的那一部分,如钢琴的音域是A2-C5。音区是音域中的一部分,有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三种。在整个音域中,小字组,大字一组合小字二组属于中音区。

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和小字五组属于高音区。大字组,大字一组和大字二组属于低音区。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音区划分,是不尽相同的。如男低音的高音区是女低音的低音区等... ... 各音区的特性音色在音乐表现中,有着重大的作用。高音区一般具有清脆,嘹亮,尖锐的特性;而低音区则往往给人以浑厚,笨重之感。说了这麽多,呵呵:)我举个

葫芦丝简易入门教程带曲谱版本

汪利生编写 版权共享欢迎转载

目录 第一章学习葫芦丝的八个基本步骤 1、建立学习信心 (2) 2、演奏基本姿势 (2) 3、熟记指法表 (2) 4、演唱熟悉的歌曲 (3) 5、试吹熟悉的歌曲 (4) 6、三种吐音 (4) 7、基本的装饰音 (4) 8、滑音和指扇音 (5) 第二章初级曲目 1、康定情歌 (6) 2、婚誓 (6) 3、沂蒙山小调…………………………………………………………………………………………………………………(7 4、阿佤人民唱新歌 (7) 5、知道不知道 (8) 6、甜蜜蜜 (9) 7、军港之夜 (10) 8、情深谊长 (11) 9、、少年壮志不言愁 (11) 10、映山红 (12) 11、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12) 12、一剪梅 (13) 13、又见炊烟 (14) 14、弯弯的月亮 (15)

15、涛声依旧 (16) 16、沧海一声笑 (17) 17、祈祷 (17) 18、大长今 (18) 第三章中级曲目 19、月光下的凤尾竹 (19) 20、竹楼情歌 (20) 21、渔歌 (21) 第四章高级曲目 22、侗乡之夜 (22) 23、彝家欢度火把节 (23) 24、春到草原 (25) 25、竹林深处 (27) 第一章学习葫芦丝的八个基本步骤 一、建立学习葫芦丝的信心。学习葫芦丝非常简单,业余爱好者没必要掌握复杂的乐 理知识和识谱,只要会唱歌的人都能快速学会演奏。 二、掌握基本演奏姿势。注意要点:1、头正肩平,目视前方,肘部与水平方向呈45 度自然张开;2、手指放松呈弧型,好似手中握着一枚鸭蛋;3、小指放于音管上扶稳葫 芦丝,只有无名指或中指运动时小指方可抬起,但应保持大小拇指的至少三个手指扶在 葫芦丝上以保持稳定。 三、记住下面的指法表,吹出每个音。葫芦丝低音用力较大,气流较急;音越高用力越小,气流就越要弱,特别是中音5、6用力过大反而没有乐音;低音“mi咪[3]”不容易

葫芦丝课程计划书

葫芦丝课程计划书 一、课程分析 葫芦丝因其外观古朴,音色独特优美、飘逸、典雅,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乐器便宜等特点,近年来受到广大中小学生、音乐爱好者及中外友人的喜爱。 目前全国各地很多中小学校都开设了葫芦丝特色课程,甚至作为校本课程或社团课程进去教学。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之地,经济发达,对文化艺术及教育也是十分重视。所以葫芦丝进校园、千人葫芦丝等活动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也正是有这样的一个氛围,我们的葫芦丝课程才能在更多的学校进行推广。 学校推广葫芦丝课程,一方面是因为葫芦丝乐器本身的优点,简而言之,就是好听、好学、好带、好看,适合大班教学;另一方面,学校是希望打造一个特色的教学品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然而,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最重要的两个问题,一是师资不充分、不稳定,学校一般没有专业葫芦丝老师,那么就需要在外面找老师,而老师的质量参差不齐,难以保证教学质量。二是部分学校待遇太低,对艺术不是出于真正的尊重,老师愿意来就教,不愿意也提供不了一定的生活保障,导致老师生活不稳定,根本没有心思去提高教学。 目前学校葫芦丝课程一般有两种合作与教学模式,一是全职老师自然班教学,二是兼职老师个别班或社团教学,当然全职老师的话肯定也会带葫芦丝队。在保障老师一定待遇的前提下,第一种方式是全

校都学葫芦丝,能让我们接触到更多学生,有利于带更多学生出来外面培训;第二种方式是个别班或社团的学生学习,能够更快地出效果,老师也相对比较自由,适合艺术老师的个性选择。 葫芦丝课程的开发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机构与学校合作,我认为更有好处,因为我们是一个公司、一个团队,更有底气跟学校谈条件,能让学校更信任我们。其次,我们在跟学校谈合作的时候,能考虑老师的合理要求,因为我们也是文化艺术老师,我们了解这个行业的艰辛与价值。 二、老师要求 1、愿意把这个项目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愿意付出时间与精力,有长远的理想与目标; 2、掌握一定的专业演奏水平和教学经验; 3、懂得跟学生、家长、学校以及合作机构沟通; 4、不仅会大班教学,也会小班教学、一对一教学,能介绍学生到合作机构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招生效率。 三、合作机构要求 1、开发学校教学资源,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提高本机构的知名度; 2、善于跟学校谈条件与沟通,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又能让学校信任与满意。一定要体现我们的专业性,让学校没有后顾之忧,

葫芦丝活动教案

一、教学内容: (1)葫芦丝介绍 (2)葫芦丝演奏的基本姿势、按孔部位和方法、口型、吹奏的呼吸方法、葫芦丝演奏指法。 (3)葫芦丝基本发音练习:(5 6 7 1 2 3 5 6)练习曲。 二、教学对象:无基础的学生,乐器统一C调 三、教学重难点:吹奏的呼吸方法、葫芦丝演奏指法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葫芦丝: 1.葫芦丝构造、葫芦丝主要由主管、簧片、附管、葫芦四大部分构成 a主管:旋律管,开有多个按音孔。 b簧片:发声部件,安装在竹管一端。簧舌形状为等腰三角形和长方形两种,材料以铜质为主。 c 附管:辅助(合声)发音管。常见的为一附管发一单(长)音,高音附管 d 葫芦:葫芦起漏斗作用,气流通过葫芦传递到主管和附管里面。葫芦品种繁多,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形状以亚葫芦为佳。 2.葫芦丝音域及分类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常用的调为降B、C、D等调。通常9度以内不超过11度。

1.演奏中呼吸方法 一般可归纳为三种: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混合式呼吸法)。目前被公认为最科学的方法是混合式呼吸法。其优越性表现在整个呼吸肌肉群的协调动作,形成运动整体,因而气息的吸入量多,气息较深,呼气时也容易控制。 2.练习基本音 开第三孔为“do”即筒音作“ 5” C 大调指法表 (筒音做 5 ) 低音 5 低音 6 低音 7 中音1 2 3 4 高音5 6 第七孔●●●●●●●●○ 第六孔●●●●●●⊙○○ 第五孔●●●●●○○○○ 第四孔●●●●○○○○○ 第三孔●●●○○○○○○ 第二孔●●○○○○○○○ 第一孔●○○○○○○○○ 说明:●表示“闭”○表示“开”⊙表示“开半孔” 3.作业布臵: (1)练习呼吸方法 (2)练习基本音 (3)熟练指法

学吹葫芦丝基本理论

学吹葫芦丝基本理论 一、葫芦丝、巴乌的构造、音域及分类 1、构造:首先介绍葫芦丝,葫芦起漏斗作用。气流通过葫芦的传送到主管和附管。主管是主要的发音管,主管上开有起七个按音孔,一个出音孔,两个穿绳孔。附管分高音附管和低音附管,均持续发一个音,普通的葫芦丝只有一根附管会响,另一根只作装饰。附管塞,需要附管时打开,不需要时关闭,附管和主管有机的配合可使音乐丰富多彩,更具活力。捆线主要是把主管和附管捆在一起,增强乐器构造上的稳定。主管尾塞,起到的作用是使低音区的发音圆润,注意不要往里推。 巴乌的构造比葫芦丝简单,构造上和竹笛相似,制作原理,演奏方法和葫芦丝基本相同。 2、音域:葫芦丝、巴乌发音管均开有七个按音孔以筒音作5为例,其音域为低音3到中音6,(示范),音域虽窄但表现力极强。 3、分类:常用的葫芦丝有小F调,小D调,小C调,bB调、A调、大F调、大bE调,巴乌常用调和F调。 二、按孔部位及手形 1、按孔部位 要吹出一个正常的音,有一点是必须做到的,凡要求关闭的音孔是不漏气的,一丝都不能漏,否则,发出的音不准确,让人觉得刺耳不实在。为了保证所按音孔不漏气,我们采用指肚按孔,避免指尖和指腰按孔,因为指肚面积相对指尖和指腰要宽一些,其次指肚按孔手形较美观,并

便于演奏,故我们在按孔时采用指肚按孔。 2、手形 为保证手形美观便于演奏,对手形的要求尤为重要,应避免的这几种姿势。(1)倒腕式(所谓倒腕式即手掌和手腕形成角度使手腕塌陷,这会使手指按孔的动作变的笨拙,其次从外观上看让人感到不舒服,正确的手腕角度应接近180度,这样手指的煽动既美观又灵活);(2)机翼(所谓机翼式即双手按孔的姿势好似飞机的双翼,也就是手指和主关节过平,手指没有正常弯曲,这样演奏起来,手指动作会显得僵硬);(3)孔雀开屏式。(孔雀开屏式主要形成与打开以后的手指造型,手指离开音孔后远离音孔,这样会造成乐器不稳定,没有实在感。其次,由于手指离开太高,当关闭音孔手指不能准确地落到所对应的孔上。希望大家避免以上三种及其他不正常的姿势)。首先注意两个食指不要依附在附管上,这样会影响美观和今后的演奏,整个手形做到“通”“松”“空”。 其次是双手的小指应用是决定手形的重要因素,两个小指所起作用有三个: (1) 起到固定作用,初学者大多依靠食指来固定葫芦丝,便形成了以上讲到的孔雀开屏式。有机地采用小指来固定,可使两个食指解放,手形美观。 (2) 起到定位作用,有的同学吹完下三音孔时,下手指会抬起后,会移位,待演奏到下三音孔时会找不到对应音孔的位置,当采用小指固定后避免手指与音孔的错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