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2.1.1练习使用显微镜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2.1.1练习使用显微镜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2.1.1练习使用显微镜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2.1.1练习使用显微镜说课稿

《练习使用显微镜》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练习使用显微镜》。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练习使用显微镜是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的内容,也是新课标十大主题中第二大主题,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观察工具,熟练地使用显微镜,成为中学生应该具备的生物学基本技能。

因此,"练习使用显微镜",在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

1、重点:显微镜的结构和用法

依据:认识显微镜的结构,能够独立操作使用显微镜是必须具备的生物技能。

2、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物象。

依据:规范操作是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需要反复强化练习。

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节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与实践操作,获得显微镜的有关知识及操作技能,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依据三维教学理念,我确立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能力目标——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学习,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学方法:

这节课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我选择了讲授法、演示、分组实验法等教法;自主合作学习法、动手实践法、小组竞赛法等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以“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练习(分组竞赛)→展示交流→课堂总结”等程序进行

(一)、导入新课:对于这一环节我采用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显微镜下一滴水"的视频导入让学生们了解到一滴水中世界,竟如此丰富多彩,认识到显微镜世界的奇妙,对于这一环节是我的第一个创新点。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明确要想自己也能找到清晰地物像,就必须练习使用显微镜,导入显微镜的学习。激发

学生想亲自操作使用显微镜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显微镜的构造(3分钟)

学生二人一组在教师指导带着如下4个问题看书

1、显微镜有哪些部件构成

2、显微镜的各部件有何作用

3、如何使看到的物像放大倍数更大些呢怎样计算放大倍数

.

4、反光镜有两个面,何时使用平面镜,何时使用凹面镜为什么

学生通过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如图1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作用,自学完成后,通过多媒体课件检查预习效果,同组成员互查,教师以开火车形式抽查,教师对关键部分进行讲解,如图2。

设计意图:给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认识显微镜的构造。

显微镜的使用(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1.教学中观看视频《显微镜的使用》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多媒体视频形象生动的特点,让学生先通过显微镜的使用视频了解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也为中考实验奠定了基础。.

2.教师演示图3,使用显微镜多媒体课件同步展示如图4。

设计意图:通过不断的视觉冲击,让学生对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落实教学重点.

|

(三)学生练习(分组竞赛)

练习使用显微镜(图5)

竞赛一:比一比哪个小组叙述的操作步骤最准确(每组派一名同学)

竞赛二: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先观察到清晰的图像要求:(观察“上”字玻片)

设计意图:分组实验探究是本节最为重要的一个内容,以小组合作、小组竞争方式来达到本节课目标的实现及重难点的突破。

4.展示交流秀一秀

为了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名字叫做《大家来找茬》如图6(10分钟),以小组讨论,教师评价的方式归纳出显微镜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这是我的第二个创新点,在这些活动中我侧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会到合作探究的乐趣。

;

5.课堂总结

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永久玻片标本,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观察到的物像展示出来,学生总结。如图7。

设计意图:学生由于初次使用显微镜,对看到的图像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但实验室条件有限,因此,我加入了自己的一点创意,直接使用手机镜头对准目镜镜头拍照,然后将图片上传至电脑,向学生展示,这是本节课第三个亮点。

说板书设计: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

二、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与安放

2、对光

3、观察

4、整理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突出重点知识点,简单明了,学生分组积分表使大家合作意识更加增强,如表1.

五、说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学生能认识显微镜的结构且能规范操作显微镜,并能观察到清晰的物象。

本节课的优点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大都能说出显微镜的各部分构造与功能。以小组为单位对显微镜进行学习、交流、展示并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节课不足的地方:时间紧张,教学组织需要严谨。可以使用课余时间。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新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教案(全)

《致同学们》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为以后的生物教学打下基础。 2、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课的教学流程,以适应以后的教学。 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 用具:动物彩图,病例资料,书本彩图,课件 教学过程: 好,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什么课啊?(生物课)这是同学们上初中后新开的课程之一,相信你们都对这新的科目很好奇。你们喜欢生物吗?生物无处不在,首先,告诉我,在你们的理解中,生物包括哪些方面呢?(动物,植物,菌类)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出示生物发展史)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的历史已经有46亿年了,但我们人类的历史只有一小段,那么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的那段时期地球上有些什么生物呢?而这些动物现在还存在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简单介绍)这些动物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吗?为什么呢?大家想一下。那生物除了动物之外还有其他吗?像我们漂亮的校园里面都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为什么有的树能长成几十米高,有的却长在地上当地毯来观赏呢?除了动物,植物,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生物在我们身边。大家说一下?刚才我们所说的动物,植物,微生物那都是一些生命的现象,我们书本上《致同学们》那一页中说到,生物学除了研究这些不同生命的现象之外,还要研究生命活动规律。我们生命活动的规律有哪些呢?像我们常说多喝牛奶会长高,这就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钙,钙是我们骨骼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我们生物学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等学科的基础,书本上也举了好多生物学用在其他方面的例子,我们看看图3中的幼儿预防接种,同学们都有接过种吧?我们为什么要接种呢?接进去我们体内的其实也是一种病毒,只是它的毒性很小,对我们人体无害,但是注入这种病毒之后我们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抵抗能力,以后遇到毒性大的病毒也不怕了。(还有书本上的其他例子逐步介绍。)(学生提出问题再讨论解决) 我们生物课是一门新课程,很多同学对生物课的课堂要求不是很明白,现在我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 课前十分钟预习,课堂积极发言(占总分10%) 课外作业按时单独完成(占总分10%) 课堂上的实验课,讨论课可互相讨论问题,但要保持课堂纪律 实验课,探究课布置的准备工作要做好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生物的录像。 2.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的内容,具体内容:学习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是被子,是让人安适的;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仅供参考。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 P2 ... 学习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是被子,是让人安适的;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仅供参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P2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3、研究生物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对照实验)。 4、调查步骤:①选择调查范围②分组③设计调查路线④归类⑤将归类好的资料进行整理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P11 第一节生物圈 5、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是所有生物的立足点);厚度约为20千米。

6、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水、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7、探究的步骤: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和交流 8、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也叫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捕食关系(最常见)、竞争关系(个体)、合作关系(群体)]。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9、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指生物随环境的改变而具有的相应特征。如秋天一些树要落叶,水多的地方植物叶片肥厚多汁等。 10、环境能影响生物,同样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它们可以相互影响。(具体题目具体对待,搞清谁影响谁,还是相互影响) 第四节生态系统 11、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或环境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12、食物链只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写法为:生产者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终级消费者。其中一级消费者为植食性动物,二至终级消费者为肉食性动物。(要会分析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有增就有减,有减就有增) 13、物质(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毒物等)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1)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第二单元 9、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物像的放大的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①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②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①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的作用,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②细胞质—细胞质内含有许多与各种生命活动有关的微细结构。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与生物的遗传有密切关系的物质——遗传物质。 1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除了和动物细胞一样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以外,一般还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注意不要在盖玻片下留下气泡。(5)经碘液染色后。(6)把制好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1)用滴管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2)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3)把牙签上附着的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4)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留下气泡。(5)经碘液染色后。(6)把制好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5、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有两部分:(1)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2)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 . . ( 七上生物知识点 1 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 废物(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 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2 生物的分类:(1)按形态结构特点分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 (2)按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和 水生生物 (3)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 3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范围:厚度为 20 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 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 4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 圈。有毒物质:不断积累,有机物和能量(数量):逐级递减。能量源头:太阳能。 5 生态系统由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6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7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草→兔→狐) 8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所以说生态系 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 9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对照书本说出它们各自的 特点):森林生态系统(“地球之肺”、 “绿色水库”之称)、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 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10 遮光器和反光镜:调节光线的强和弱。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调节物镜与玻片的距离 (能使镜筒上升和下降)目镜和物镜:放大物体倍数 11 使用显微镜的步骤: 1)取镜和安放(2)对光 (3)观察 (4)整理和存放 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和无机物(水、无机盐、氧等) 12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是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特有:细胞壁,液泡,叶 绿体。 13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线粒体(将化学能转变为生物生活所需要 的能量) 14 染色体由蛋白质和 DNA 组成,DNA 是遗传物质,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15 生物由小长大离不开细胞的生长(体积增大)和细胞的分裂(数目增多) 16 细胞的分裂:分裂时染色体加倍后一分为二,形成完全相同的两份。细胞核分成两个,细胞质分 成两份,每份细胞质中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形成细胞壁。 17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细胞分化—细胞形成组织的过程) 18 动物体的四种组织名称和功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的特征说课稿

“生物的特征”说课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本次说课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编排和作用 新教材依据新课标的设计理念,打破了以往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等学科的编排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标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同时提高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教材P3-P5的彩图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学生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还带着稚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初一新生,他们还不懂什么是生物学,虽然具有一些小学自然课基础,但对生物的特征只具朦胧的认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不强。 三、说教法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的是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东西拿来做教具,充分设疑,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认识生物,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说学法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资料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五、说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准备大量的生物和非生物实物,以及一些图片。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实物,如蘑菇,含羞草,瓢虫,水瓶等。 六、说教学过程 1、小组竞赛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教案 学科:生物 班级:七年级(上) 教师 2017—2018年第一学期

《致同学们》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为以后的生物教学打下基础。 2、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课的教学流程,以适应以后的教学。 二重点和难点: 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 三课前准备: 动物彩图,病例资料,书本彩图,课件 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什么课啊?(生物课)这是同学们上初中后新开的课程之一,相信你们都对这新的科目很好奇。你们喜欢生物吗?生物无处不在,首先,告诉我,在你们的理解中,生物包括哪些方面呢?(动物,植物,菌类)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出示生物发展史)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的历史已经有46亿年了,但我们人类的历史只有一小段,那么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的那段时期地球上有些什么生物呢?而这些动物现在还存在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简单介绍)这些动物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吗?为什么呢?大家想一下。那生物除了动物之外还有其他吗?像我们漂亮的校园里面都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为什么有的树能长成几十米高,有的却长在地上当地毯来观赏呢?除了动物,植物,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生物在我们身边。大家说一下?刚才我们所说的动物,植物,微生物那都是一些生命的现象,我们书本上《致同学们》那一页中说到,生物学除了研究这些不同生命的现象之外,还要研究生命活动规律。我们生命活动的规律有哪些呢?像我们常说多喝牛奶会长高,这就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钙,钙是我们骨骼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我们生物学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等学科的基础,书本上也举了好多生物学用在其他方面的例子,我们看看图3中的幼儿预防接种,同学们都有接过种吧?我们为什么要接种呢?接进去我们体内的其实也是一种病毒,只是它的毒性很小,对我们人体无害,但是注入这种病毒之后我们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抵抗能力,以后遇到毒性大的病毒也不怕了。(还有书本上的其他例子逐步介绍。) (学生提出问题再讨论解决) 我们生物课是一门新课程,很多同学对生物课的课堂要求不是很明白,现在我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 课前十分钟预习,课堂积极发言 课外作业按时单独完成 课堂上的实验课,讨论课可互相讨论问题,但要保持课堂纪律 实验课,探究课布置的准备工作要做好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资料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部教案(完整版)

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全部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实验课程的第一课,本节教材符合课标的要求,在教材编排上,文字优美,行云流水;安插了先进的科学知识以及许多精美的图片,并就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提出了很多问题,设置悬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本节的教学目标侧重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80%),体现思维和表达的能力目标占15%,知识目标占5%。 课时准备: 1.了解初一新生的基本情况。 2.收集关于生物方面尖端先进的科学技术方面的资料,图片、光盘,如DNA侦破技术,人工智能,基因芯片以及目前受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方面的图片、光盘。 3.磁带(如《校园的早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放一首优美的钢琴曲(或其它如《校园的早晨》磁带)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和谐、轻松、愉快、缩短师生间的感情距离,尽量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关系。 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阅读全文。 二、分组:选定小组长(组织教学:制定课堂纪律规则及评价条例)进行小组讨论,再作记录,小组讨论内容。 1.学校的垃圾问题(特别是食品包装袋、快餐盒等)用哪些方法解 决,哪种方法最好?分析原因。 2.学校伙食房周围树干与其它区域的树干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校园内麻雀数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为什么? 4.今年暑期发生的洪涝灾害说明了什么问题? 5.关注自我:有的同学长得健康结实,而有的同学长得瘦弱,你知道原因吗?你能简单回答你是怎样由小到大的吗?你希望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长得列健壮吗?更聪明吗? 6.你是从什么途径了解克隆和转基因的?你了解哪些。

三、全班分小组交流、讨论 四、教师作补充,修正和总结,并对同学们的表现作出积极性的评价。 因为是第一节课,学生第一次分组完成不同的讨论项目,然后进行表达和交流,所以无论对和错,应首先给予充分的鼓励,通过交流,辨清正误,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考,积极发言的高昂激情,否则,参与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以致影响以后的教学。 五、师生共同朗诵课文《致同学们》的第一、二段欣赏这两段话,提高文学修养,讨论:生活离得开生物吗? 六、教师启发,通过平常看报、看电视、看书、听广播或在网上查询的资料,谁能说说除了我们刚才讨论的问题以外,你还知道关于生物学的其它方面知识吗?(最后教师补充) 七、结束语: 同学们,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作为一个21世纪的现代公民,是否应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呢?是否应该具备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呢?自主、合作、探究已成为新时代的学习方式。生命的世界真精彩,生物的世界真奇妙,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破译生命的密码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的特征》说课稿

“生物的特征”说课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初二年级的尹晶晶。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本次说课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编排和作用 新教材依据新课标的设计理念,打破了以往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等学科的编排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标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同时提高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教材P3-P5的彩图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学生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还带着稚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初一新生,他们还不懂什么是生物学,虽然具有一些小学自然课基础,但对生物的特征只具朦胧的认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不强。 三、说教法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的是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东西拿来做教具,充分设疑,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认识生物,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说学法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资料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五、说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准备大量的生物和非生物实物,以及一些图片。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实物,如蘑菇,含羞草,瓢虫,水瓶等。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濮阳市第一中学生物教研组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08611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课本27页1题33页生物圈2号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自养;动物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下各约十千米。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 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 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说课稿初一上册生物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说课稿 “生物的特征”说课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生物的特征》,采用的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本次说课包括五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新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做为初中生物课的开篇之作,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标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3.教学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4.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5.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由于学生刚升入初中,一切都有陌生感,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融入生物课之中,让其产生一种归属感,找到一种家的感觉。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从学生熟悉的知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走入新知识,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不要把这节课引的过难,要从感性入手。第一课的教法要以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为基点。我个人认为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在本课都应围绕“兴趣”做文章。 三、说学法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资料──长白山风光片,展示长白山的秀美山川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从学生熟知的长白山导入新课,把学生带入生物圈之中,使学生产生一种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有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之分,调查前要明确调查对象和目的, 制定调查方案;调查中要如实记录;调查后要对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统计。 ?▲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中的生态因素: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2、生物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共生关系等。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①环境影响生物:春江水暖鸭先知;葵花朵朵向太阳;春风又绿江南岸。 ②生物适应环境: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③生物影响环境: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4、(1)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和交流 在“光对鼠妇的影响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光,即在实验中只有光照是不同的,其他条件都必须相同, 这样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2)所谓对照组,也称控制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即不添加任何人为因素(如药剂),在自然状态下的过程观察,又称“空白对照”。 所谓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所处理的变量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①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产者:植物(草、庄稼、树等) 生物部分消费者:动物 ②生态系统的组成:分解者:细菌、真菌(蚯蚓,秃鹫) 非生物部分-----光、空气、温度、土壤、水和湿度等。 ▲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 者。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①食物链概念: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被吃与吃的关系叫做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因素) 注意:如食物链:草→鼠→蛇→猫头鹰。 在画食物链或食物网时,箭头方向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表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捕食食物链的起点是植物,终点是营养级高的肉食动物,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 草最多,猫头鹰最少。如果草有毒,猫头鹰的毒性最大。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食物链 中,物质是可以循环的,能量是逐渐减少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一、生物的特征(8个): (1)生物生活需要 营养 。植物通过 光合 作用得到,动物与人则通过取食来得到。 (2)生物能进行 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 氧气 ,呼出 二氧化碳 。 (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 废物 。如:人排汗、排尿等;植物的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 作出一定的反应 。如:含羞草叶片受刺激会合拢;草履虫趋利避害。 (5)生物能够 生长和繁殖 。 (6)除了 病毒 以外,生物都是由 细胞 构成的; (7)具有 遗传 和 变异 的现象。如:长的像父母为 遗传 ;长的与父母不同为 变异 。 (8)生物能 适应 一定的环境,也能 影响 环境。 二、生物归类方法: 1、按形态结构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2、按生活环境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 3、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如:鸡、鸭、鹅)、家畜(马、牛、羊、猪等)、宠物等。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 1 、概念:地球上所有的 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的总称。 生物圈 2、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 3、为生物提供的生存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 1、大气圈的空气主要由: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等组成。其中主要是能飞的昆虫和鸟及细菌等生物 2、水圈包括 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中 150米以内 的范围。 3、岩石圈的表面大多有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 立足点 ”。人类可利用器具到达任何圈层。 二、影响生物 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活的环境因素 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间的关系有:捕食、竞争、合作等 1、科学探究的6步: ①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制定计划 ④实施计划 ⑤得出结论 ⑥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中只有 1 个不同的变量,其他的变量如温度、时间、土壤的多少等都应 相同 。如在探究光线对鼠妇的 影响时,变量是 光线 。而在探究水对鼠妇的影响时,除 干燥和潮湿 环境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 相同 。 3、如图:为某兴趣小组在课下设计的探究环境中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的探究实验,纸盒被分为4个相同大小的区域① ②③④。先在左边①③区内放入干土,再在右边②④区放入等量的湿土;在①②区放一黑纸板遮光,在③④区放一无色玻璃板。把20只鼠妇放在盒子的中心,观察各区鼠妇的数量。 ⑴图中共有4组对照实验,各区的环境特点为: ①阴暗干燥 ②阴暗潮湿 ⑵ ①③或②④对照得出的结论为: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 ①②或③④对照得出的结论为:鼠妇喜欢潮湿的环境。 ⑶你认为 ② 区的鼠妇最多?4组对照实验说明: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⑷实验结束后应该怎样处理用过的动物? 放回大自然 为什么? 要关爱生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种子植物第一课时说课稿

《种子植物》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种子植物》,接下来,我将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本节内容在《生物学课程标准》中体现在第八个一级主题:生物多样性。本节内容分两课时,本次说课内容为第一课时“种子的结构”。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种子是形成下一代植物体的基础,进而理解种子对绿色植物繁衍后代的重要意义,为下一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在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积极参与课堂的主动性都很高,动手实验的愿望非常强烈,再加上本节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紧密,知识难度不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结合实物充分的观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 但要注意的是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和方法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要在重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同时,更加侧重于教会他们初步实验的方法及步骤。 三.教学目标 《初中生物教学大纲》对本节的要求: 知识: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要求:B等级识记水平 学生实验活动:解剖并观察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验证种子成分 要求:初步学会 《生物学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 具体内容:概述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理解 活动建议:指导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种子,课上展示交流 依据《初中生物教学大纲》和《生物学课程标准》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立如下: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说出种子的基本结构;描述菜豆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菜豆、玉米种子的解剖、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观察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生物科学素养和合作意识。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认同结构与功能、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 2、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 难点:观察玉米种子的子叶、种皮和果皮是本课题的教学难点。因为玉米种子的子叶只有一片且很薄;玉米种子的种皮和果皮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很难分开,不易观察。 四、教学模式及理念 本节课采用我校“三四一”教学模式。(三段:创设情境、明确目标,目标达成、建构智知,总结提升、反馈练习,其中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展示4个环节,)体现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为主,以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建构为中心,因材施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