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肿瘤放射治疗学试题及答案

肿瘤放射治疗学试题及答案

肿瘤放射治疗学试题及答案
肿瘤放射治疗学试题及答案

肿瘤放射治疗学试题及答案

1、恶性肿瘤:是在人类正常细胞基础上,在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逐渐形成的、

不断增殖的、个体形态变异或缺失的、具有迁徙和浸润行为的细胞群。临床上常表现为一定体积的肿物。

2、我国目前肿瘤放疗事故(恶性肿瘤最新发病率)为:10万人口每年280例。

3、肿瘤放疗:放射治疗就是用射线杀灭肿瘤细胞的一种局部治疗技术。

4、放疗时常用的射线:射线分两大类:一类是光子射线,如X、γ线,是电磁

波;一类是粒子,如电子、质子、中子。

5、放疗的四大支柱: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放射技术和临床肿瘤学。

6、肿瘤细胞放射损伤关键靶点:DNA。

7、射线的直接作用:(另一种答案:破坏单键或双键)。任何射线在被生物物质

所吸收时,是直接和细胞的靶点起作用,启动一系列事件导致生物改变。如:电离、光电、康普顿。

8、射线的间接作用:(另一种答案:电解水-OH,自由基破坏)。射线在细胞内可

能和另一个分子或原子作用产生自由基,它们扩散一定距离,达到一个关键的靶并产生损伤。

9、B-T定律: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与它们的增殖能力成正比。与它们的分化程度

成反比。

10、影响肿瘤组织放射敏感性的因素:组织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因素。

肿瘤自身敏感性:肿瘤负荷、肿瘤分型、分期;肿瘤来源和分化程度;肿瘤部位和血供;照射剂量;2、化学修饰与肿瘤放射效应:放射增敏剂:氧气、多种药物;放射保护剂:低氧、谷胱甘肽加温与放疗;430C加温自身即可杀灭肿瘤细胞;能使S期细胞、乏氧细胞变的敏感;热休克蛋白,42-4450C, 2/周;3、放疗与同步化疗:空间协作:放射控制原发,化疗控制转移;毒性依赖:必须注意两者叠加问题;互相增敏:联合应用,疗效1+1>2,机制不详;保护正常组织:缩小病灶,减少剂量;

11、放射野设计四原则:1、靶区剂量均匀:治疗的肿瘤区域内吸收剂量要均匀,剂量梯度部超5%,90%剂量线包整个靶区。(野对称性);2、准确的靶区和剂量:即CTV准确,考虑到肿瘤类型和生物学行为(不同胶质瘤外扩大不一样),

剂量要认真计算和精确测量。3、肿瘤组织放射剂量要满足:要在保证正常组织器官安全情况下,尽量提高肿瘤量。4、保护正常组织器官,使放射损伤处于可接受水平,以求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治疗效果。

12、常规剂量分割:1.8~2.0Gy/日,5次/周。低分割(大分割)4-5Gy/ 次 2-3/W;超分割 1.2-1.5Gy /次 2-3 次 /日,间隔6小时。

放疗前准备(放疗程序):模拟定位验证,完成治疗计划及验证,放疗投照、复位、观察。

13、放疗适应症:80%以上恶性肿瘤需要放疗,对放疗中、高度敏感的肿瘤需根治性放疗;对放疗低度及不敏感肿瘤可综合放疗,各种转移癌、良性病放疗。14、放疗禁忌症:诊断不明确,临床资料不全。肿瘤非常抗拒,放疗无效。患者一般状况差,卡氏评分50分以下。合并其它严重影响放疗的疾病,如:重度贫血、严重感染、高热。传染病活动期:结核、肝炎。主要脏器功能不全。精神病。

15、放射敏感肿瘤:主要为性腺、造血和原始性肿瘤,精原、无性细胞瘤、恶性淋巴瘤、白血病、肾母、髓母、神经母、视网膜母、尤文氏、小细胞肺癌。16、细胞增殖周期的时相:G0期、G1期、S期、G2期、M期。

M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G0 、S期抗拒,M期敏感。

17、间期死亡:有丝分裂期间死亡称间期死亡或即刻死亡。

增值期死亡:受损后尚能分裂一到几个周期。

18、放射生物学中的细胞生存和死亡标准是:以增殖能力为标准。

19、亚致死损伤 sublethal damage细胞接受辐射能量后所引起的损伤不足以使细胞致死,大部分细胞可修复回正常状态。

潜在致死损伤 potentially lethal damage 是一种受照射环境条件影响的损伤,在一定条件下损伤可以修复。

致死损伤 lethal damage 照射剂量过大时环境条件不良时,细胞不能修复,进入间期死亡或增殖死亡。

20、敏感性高的组织:淋巴组织、造血组织、生殖细胞、小肠上皮。

放射不敏感肿瘤(抗拒):主要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如:成骨肉瘤、纤维肉瘤、肌源性肿瘤、脂肪肉瘤。

21、肿瘤组织增殖动力学三要素:1、细胞生长比率;2、细胞周期时间;3、细

胞丢失程度。

22、治疗比:治疗比=放射治疗对恶性肿瘤的效果/放射治疗对正常组织的影响。

23、放疗反应:照射后出现程度轻、不可避免、允许范围内的反应,称放射反应。如:皮肤红斑、组织纤维化、口干等。

放射损伤:放射后出现严重后果,影响病人脏器功能,甚至危及生命,不在允许范围内的并发症,称放射损伤如:放射性截瘫、脑坏死、肠坏死。

24、TD5/5:高压射线常规照射条件下,五年内致5%以下的病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剂量,又称最小耐受剂量。

TD50/5:高压射线常规照射条件下,五年内致50%以下的病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剂量,又称最大耐受剂量。

1~5% 25~50% 照射

器官损伤(TD5/5) (TD50/5) 长度/面积

食管溃疡、狭窄 6000 7500 食管全长

小肠穿孔、出血 5500 5500 100cm2

膀胱挛缩 6000 8000 全膀胱

睾丸永久不育 100 400 全睾丸

卵巢永久不育 200~300 600~1200 全卵巢

子宫穿孔坏死﹥10000 ﹥20000 全子宫

结肠溃疡、狭窄 4500 6500 cm2

直肠溃疡、狭窄 6000 8000 cm2

脑 6000 7000

晶体 500 1200

脊髓 4500 5500

骨髓 200 450

25、放射损伤的4R:细胞的再增殖 Regeneration、细胞周期再分布:redistribution、乏氧细胞再氧合 reoxygenation、细胞损伤的修复 repair 26、细胞生存曲线:一般细胞传代之后,经过短暂的悬浮然后贴壁,随后度过长短不同的潜伏期,即进入大量分裂的指数生长期。在细胞达到饱和密度后,停止

生长,进入平顶期,然后退化衰亡。为了准确描述整个过程中细胞数目的动态变化,典型的生长曲线可分为生长缓慢的潜伏期,斜率较大的指教生长期,呈平台状的平顶期及退化衰亡4个部分。以存活细胞数(万/mL)对培养时间(h或d)作图,即得生长曲线。

27、α/β值:当αD=βD2时,即 D=α/β时生存曲线可以找到一个剂量点,即线性和平方项对细胞杀灭的贡献相等。每一细胞株都可以找到这一点,称某细胞的α/β 值。

28、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或不同质量数)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29、半衰期:放射性核素减少一半所需时间, T1/2

30、建成区:射线进入皮肤后,达到最高剂量点的距离称为建成区。

31、X(γ)线的特点: 1.建成区后方能量于深度呈负相关。2.能量越高穿透

力越强,旁散越少。3.能量越高,建成区越大。4.多适合对穿照射和多野照射。

32、等效方边野计算公式:等效方边为:4X面积A /周长P

即等效边长=2ab/(a+b)

a、b为矩形野边长。

33、电子线的特点*:组织中射程深度与能量成正比有效散程内剂量均匀,然

后跌落不同组织吸收相等适合表浅及偏心肿瘤。

34、电子的射程计算:电子线能量和射程是3:1的关系,即电子伏特数/3即

深度。电子线能量=3*射程+(1~2)

例如:治疗偏心肿瘤,肿瘤位于皮下2.5cm,问使用多大的电子线?

电子线能量=3*2.5+(1~2)=8.5~9.5(Mv)

35、放射源:能产生射线的物质和装置,或指放射源前表面中心。

36、照射野:射线束投照在体模表面的面积,或射线束照射到病变部位的范围。

37、源皮距:放射源到照射野皮肤表面的垂直距离。(SSD)

38、等剂量曲线:将体模中相同吸收剂量点连在一起形成的曲线称等剂量曲

线。

39、辐射剂量:(1)、照射量:是射线(x、γ、β)在辐射范围内的单位质

量空气中产生的总电荷数。X=dQ/dm 单位:库伦/千克(C.Kg-1)

(2)放射性核素的活度A:单位时间内某放射性核素的原子衰变个数。单位是贝克勒尔(Bq),1Bq=2.703×10-11Ci。

40、吸收剂量:单位质量被照射物体从射线中吸收的能量。

D=dE/dm,D为吸收剂量,单位:GY(Gray)戈瑞;E为被吸收能量,单位:J(焦耳);m,千克(Kg);剂量率:GY/S;1Gy=100cGy=100rad

百分深度剂量:PDD(persent deepth dose) ● 体模内射野中心轴上某一深度

D处的吸收剂量Dd与参考点深度d

0处吸收剂量Dd

的百分比:● PDD表达式:

PDD=(Dd/Dd0) ×100%

Dd

: 一般取最大剂量点,Dmax,当面积和源皮距固定时照射野中心轴上任一点剂量剂量可由此式求得。

40、怎样利用百分深度剂量表进行剂量计算(会算)。查表:百分深度剂量表。

41、计算题(品字野)

43、肺癌: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性放射治疗

适应症:确诊肺癌可以手术者,但因某种原因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者;病变局限于一侧肺门和或同侧和对侧纵隔淋巴结转移;和/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

禁忌症:有大量胸水、心脏侵犯、喉返神经或膈神经麻痹,体质太差难以耐受放射治疗者。

照射范围:包括肿瘤原发病灶、同侧肺门及纵隔。肺尖癌需包括原发灶、同侧锁骨上淋巴结引流区以及同侧肺门、纵隔淋巴结,伴有Pan coast征还应包括与原发灶平行的椎间孔。

布野方法:应超过病变范围1-2cm,纵隔照射野上界支胸廓入口,下界达隆凸下5-6cm;通常采用前后两野对穿照射,当肿瘤量达4000cGy后改为斜野或侧野水平照射;发生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时应行锁骨上照射。

剂量分割:鳞癌总量为60-70Gy, 30-35次,每日1次,每次 2Gy,每周5次。腺癌总量为70-80Gy, 35-40次,每日1次,每次2Gy,每周5次。

肺癌放疗主要并发症:放射性肺炎、脊髓损伤。

44、食管癌:

定义:是指发生于食管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

易患因素、地域分布:哪里高发?

相关因素: 与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关。大量吸烟,饮酒,进食速度快,喜好

热辣食物等相关,居住地种族相关。

流行病学: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31万,为第七位,在我国为第四位。世界有近一半病例则发生在中国,有明显的地域分布,发年龄50-65岁,男:女为2:1左右。

食管癌大体分型?

※早期:充血型,糜烂型,斑块型,乳头型。

※晚期:髓质型,蕈伞型,溃疡型,缩窄型,腔内型。

典型临床表现?

※早期不典型表现:吞咽梗噎感,异物感,胸骨后疼痛,嗳气。

※晚期表现:进行性吞咽困难,梗阻及吐泡样黏液,胸骨疼,消瘦,出血。

食管癌诊断手段?

诊断:早期诊断至关重要,80-90%为中晚期病例。

X线钡餐造影、CT检查、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纤维内镜检查、超声内镜、淋巴结活检

食管癌根治适应症、禁忌症?

适应症:KPS>70分;无完全梗阻,尚能较顺利的进流食或软食;无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病变长度小于8cm,无出血、食管穿孔等影像学征象,无明显的胸背痛;无声音嘶哑、远处转移及内科的严重合并症;首程放射治疗;早期食管癌拒绝手术者。

禁忌症:恶液质、狭窄明显、穿孔及远转者。

食管癌照射范围、总量和剂量分割(6000-6500cGy,200cGy/次,5次/周)

照射范围:长度上界及下界各超原发灶边缘3-4cm。

宽度可参考CT指示边界,或为6-8cm。

剂量分割:①常规 60-70Gy, 6-8周,每日1次,每次1.8-2Gy,每周5次。

②非常规分割重要脏器加速分割,后程加速分割,适形分割。食管癌并发症:放射反应与及合并症

食管反应、气管反应、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脊髓炎、放射性肺炎、食道狭窄、穿孔

45、直肠癌

定义:是指直肠齿状线以上至乙状结肠起始部之间的癌。

直肠解剖范围:直肠为大肠的终末段,上界与乙状结肠相连,相当于第三骶椎水平,下界至齿状线下缘,长度大为12-15cm,按腹膜折返可分为上、下两段。直肠癌病理分型:1、乳头状腺癌。2、管状腺癌。3、黏液样腺癌4、印戒细胞癌5、未分化癌6、腺鳞癌。7、鳞状细胞癌。

直肠癌扩散方式:1、直接浸润:肿瘤细胞穿出浆膜或外膜后侵及邻近组织器官,

(标志很晚)。

2、淋巴转移:是主要的转移方式,直肠上、肠系膜下、左锁骨上。

3、血行转移:以沿门脉系统到达肝脏为主,也可到达脑、肺、骨等。

直肠癌临床表现:1、早期少有症状,有时大便带脓血及少量便血。2、肿物增大后可有溃疡、感染,症状典型。直肠刺激症状:下坠感、便意感;粪便异常:带脓血黏液,便条变细变形;梗阻症状:排便困难、粪少便闭

3、晚期症状:依具体侵犯部位而定。

直肠癌诊断方法:1、直肠指诊:70%病例可扪及,了解肿物情况。2、内镜:外观、性状、分型、可取病理。3、腔内超声:了解厚度及范围。4、CT检查:主要了解肠外情况。5、肿瘤标志物(TM):CEA,50%淋巴结转移阳性者。6、鉴别:痔、肛裂、慢性直肠炎、直肠息肉。

病理诊断是最具权威性诊断。

直肠癌术后放疗:适应症:局部病变较晚,肿瘤侵及肠外,侵及邻近器官,邻近淋巴结转移,Dukes B 、C1、 C2。

布野方法:上界为腰5下缘,双侧野:后界通常在骶骨后1.5-2cm,前界距后界8-10cm,下界肛缘。

剂量分割:总量为50Gy, 25次,局部不净者再加量至60Gy。

注意事项:保护小肠、膀胱。

常见并发症:1. 口干、大便干燥等轻微的不良反应是很常见的,随着放疗的继续,食欲减退、恶性呕吐等消化道反应也会随之出现。2. 放射性皮炎3. 放射性肠炎4. 骨髓抑制5. 局部组织变硬,出现在放射后期,组织细胞会失去正常组织的弹性,称为软组织纤维化。

肿瘤放射治疗常用英文缩写

1.RT

Radiotherapy,Radiation Therapy

放疗,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是当今治疗肿瘤的三大手段之一。据统计,大约有60~70%恶性肿瘤患者需要接受放射治疗。有些恶性肿瘤通过放疗可以得到根治,并可能获得同类同期肿瘤的手术治疗的疗效,且可保存所在的器官及其功能。2.IMRT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调强放射治疗

调强放射治疗与以往放射治疗技术不同,它通过调节各个方向照射野的野内射线的强度产生非均匀照射野,达到肿瘤的高剂量三维适形分布和危及器官的低剂量分布,从而提高肿瘤的照射剂量,尽可能地减少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的受量,最终提高肿瘤局部的控制率,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3.MLC

MultiLeaf Collimator

多叶准直器,多叶光栅

MLC最初设计主要是用于替代射野挡铅,后来发展成了IMRT的基础,控制叶片运动可实现静态MLC和动态MLC调强。

4.QA & QC

Quality Assurance & Quality Control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放射治疗的QA是指经过周密计划而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措施,保证放射治疗的整个服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按国际标准准确安全的执行。这个简单的定义意味着质量保证有两个重要内容:质量评定,即按一定标准度量和评价整个治疗过程中的服务质量和治疗效

果;质量控制,即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QA的执行,并不断修改服务过程中的某些环节,达到新的QA级水平。

5.AAPM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hysicists in Medicine

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

6.SAD

Source to Axis Distance

源轴距

放射源到机架旋转或机器等中心的距离。

SSD

Source to Surface Distance

源皮距

放射源到模体表面照射野中心的距离。

3DCRT、X刀、IMRT等技术都采用SAD技术,国内常规放疗正在普及SAD等中心照射技术,希望大家能尽早放弃SSD技术,只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采用SSD技术。

7.PDD

Percentage Depth Dose

百分深度剂量

定义为射野中心轴上某一深度处的吸收剂量率与参考点深度处剂量率的百分比。对于高能X(γ)射线,参考深度一般取在射野中心轴上最大剂量点深度处。

TMR

Tissue Maximum Ratio

组织最大剂量比

定义为模体中射野中心轴上任意一点的剂量率与空间同一点模体中射野中心轴上最大

剂量点深度处同一射野的剂量率之比。

两者书写格式不同,如:PDD为92%,TMR为0.87。两者的转换关系请参见胡逸民主编《肿瘤放射物理学》p171。

一般来说,PDD用于SSD技术剂量计算,TMR用于SAD技术剂量计算。而一般输入TPS的加速器数据是PDD,TMR由PDD转换而得。

https://www.doczj.com/doc/1413532032.html,

Linear Accelerator

直线加速器

直线加速器是加速器家族中使用量最大的一种。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一个微波功率源(磁控管或速调管)把电子加速到设计要求的很高的能量,然后撞击靶物质(产生高能X射线)或直接由电子窗引出(形成β射线)。医用直线加速器的主要作用是用于肿瘤的放射治疗。加速器的诞生源于二战时期用于雷达通讯的磁控管技术的发展。自1953年用加速器治疗第一例患者以来,加速器的临床应用已达整整半个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加速器在工艺、功能、精度等方面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目前已经成为肿瘤放射治疗领域最重要的设备之一。

用于肿瘤放射治疗的加速器还有电子感应加速器、电子回旋加速器、亚质子和质子加速器等。(LA是中国人自己造的直线加速器缩写;中国式英语。^_^

Linac是美国人正式的直线加速器缩写。)

9.DVH

Dose Volume Histogram

剂量体积直方图

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中用DVH表示某感兴趣区域如靶区或OAR的体积内有多少体积受到多高剂量的照射。DVH是评估计划设计方案的最有力的工具,根据DVH图可以直接评估高剂量区与靶区的适合度。但是,考虑到串型器官的耐受剂量特性,DVH应该与相应计划的等剂量分布图结合来综合评估。

DVH又包括积分DVH和微分DVH,一般常说和常用的DVH指积分DVH。可参考胡逸民主编《肿瘤放射物理学》p451。

10.SRS

Stereotactic RadioSugery

立体定向放射手术

X(γ)-刀的最初定义,其特征是小野三维集束单次大剂量照射。

SRT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X(γ)-刀的扩展定义,其特征是小野三维集束分次大剂量照射,平时常说的X(γ)-刀多指此SRT。

11.GTV

Gross Traget V olume

肿瘤区

GTV指肿瘤的临床灶,为一般的诊断手段能够诊断出的可见的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的恶性病变的范围,包括转移地淋巴结和其它转移的病变。

CTV

Clinical Target V olume

临床靶区

CTV指按一定的时间剂量模式给予一定剂量的肿瘤的临床灶(GTV)亚临床灶以及肿瘤可能侵犯的范围。

PTV

Planning Target V olume

计划靶区

PTV是指包括CTV本身、照射中患者器官运动,和由于日常摆位治疗中靶位置和靶体积变化等因素引起的扩大照射的组织范围,以确保CTV得到规定的治疗剂量。

GTV和CTV是根据患者的肿瘤分布情况、肿瘤行为在静态影像上确定的,没有考虑到器官的运动并与所采用的内外照射方式无关。采用不同定位技术和治疗技术,PTV大小是不同的。

这几个概念看似简单易懂,但国内放疗界对这几个概念的具体理解和应用却可能并非如此,这对于常规照射可能影响不大,但这些概念对3DCRT、SRT(SRS)和IMRT等新技术却有着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希望能规范使用。

12.Gy

Gray

戈瑞

吸收剂量D(absorbed dose)的单位,1 Gy = 1 J/kg,1 Gy = 100 cGy。曾用单位为拉德(rad),1 Gy = 100 rad,现已放弃使用。D定义为电离辐射给予质量为dm的介质的平均授予能dε。

比释动能K(kinetic energy released in material,kerma)的单位也是Gy。其定义为不带电电离粒子在质量为dm的介质中释放的全部带电粒子的初始动能之和。它只适用于间接致电离辐射,但适用于任何介质。

当带电粒子损失于轫致辐射的能量可以忽略时,介质内一点的比释动能与吸收剂量相等。

13.TCP

Tumour Control Probability

肿瘤控制概率

TCP是消灭肿瘤细胞的概率,随剂量的变化而变化。达到95%的TCP所需要的剂量,定义为肿瘤致死剂量TCD95。

NTCP

Normal Tissue Complication Probability

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

NTCP是正常组织放射并发症的概率,随剂量的变化而变化。正常组织放射并发症是指经过照射后造成器官或组织的某种损伤如放射性肺炎、眼失明、心包炎等。产生5%或50%相应损伤的NTCP所需要的剂量,定义为正常组织的耐受剂量TD5/5,TD50/5。

临床和实验证明,TCP和NTCP随剂量的变化呈“S”型曲线,两条曲线相距越远,治疗比越大,对治疗就越有利。

最近国外正在开发基于TCP和NTCP的计划评估技术,但这需要大量的临床数据。14.IAEA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在1987年和1997年发表第277号技术报告和其修订版,归纳和总结了当前在这一领域内的技术发展,制定了统一、简明、并易于执行的有关X(γ)射线和电子束的高能电离辐射吸收剂量测量规程(也简称IAEA方法),向各成员国推荐实施。

15.TBI

Total Boday Irradiation

X(γ)射线全身照射

TBI配合化疗和骨髓移植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和某些恶性淋巴瘤,已为越来越多的放射治疗中心所采用。TBI是一种有别于常规照射的大野照射技术,它的剂量学参数受到治疗的几何条件和照射技术等因素的影响,需要给予特殊考虑。

可参考胡逸民主编《肿瘤放射物理学》p217。

我们科室使用Varian 2100C开展TBI,治疗患者已超过300例。一般加速器剂量率为最小档--80MU/min,单次全身照射大约需要一整个下午时间(4~5小时)。由于这些原

因,据说TBI对加速器影响可能比较大,新机器都不舍得做。

16.IGRT

Image Guided Radiotherapy

影像学指导放射治疗

EPID

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

电子射野影像系统

IMAT

Intensit Modulating

17.SIB

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

同时补量照射技术

18.AJCC : American Joint Committe on cancer 美国癌症协会

ASCO: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EORTC: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on Treatment of Cancer 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

FDA: Food and Durg Administration 食品和药品管理局

FIGO: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 of Gynecologie and Obstetrigue 国际妇产科协会

FCOG: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东部癌症协作组

IASCT: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ensitization of Cancer Treatment 国际癌治疗增敏研究协会

IAEA: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e Agency 国际原子能委员会组织

ICRP: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

ICRU: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Units and measurement 国际辐射单位和测量委员会

MRC: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

NCCTG:North Central Cancer Treatment Group 北方癌症治疗中心

NCI: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美国癌症研究所

RTOG: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 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织

UICC: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Cancer 国际抗癌联盟

19.放疗常用英文词汇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3D- CRT 3dimensional com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ABC active breath control 主动呼吸控制技术

ABMT autologous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自体骨髓移植AF accelerated fractionation 加速分割

AHF accelerated hyperfractionation 加速超分割ART adaptive radiotherapy 适应性照射AT Ataxia Talangiectasia 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BD basal dose 基准剂量

BED biologically effective dose 生物等效剂量BEV beam eye view 射束方向视图BMI body mass index 身体质量指数

BOLD blood-oxygen-level-dependent 血氧水平依赖法BRMs 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s 生物反应调节剂BTV biological target volume 生物靶区

CBHART concomitant boost hyperfractionated accelerated radiation therapy 同时小野加量加速超分割放疗

CCG Children’s Cancer Group 儿童癌症研究组织

CDK cyclin-dependent kinase 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F conventional fractionation 常规分割

CHART continuous hyperfractionated accelerated radiation therapy 连续加速超分割放疗CI coverage index 靶区覆盖指数

CIN cerb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宫颈上皮内瘤变

CLDR continuous low dose rate radiotherapy 抵剂量率持续照射CML cutaneous malignant lymphoma 皮肤恶性淋巴瘤CPV coach’s preview 床角预览视图

CT computed tomography 计算机体层显影CTV clinical target volume 临床靶区

CUP carcinoma of unknown primary 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癌DDCs dermal dendritic cells 真皮内树突状细胞DFS disease free survival 无瘤生存

DMF dose modifying factor 剂量修饰因子

DPC DNA protein cross-linking DNA-蛋白质交联DRF dose reduction factor 剂量减少系数

DRR digitally reconstructed radiography 数字重建图像DSA digital subtractive angiography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B double strand break 双链断裂

DVH dose volume histograms 剂量-体积直方图EBF electron backscatter factor 电子反向散射因子ECM extracellular matrix 细胞外基质

EGFR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HART escalating hyperfractionated accelerated radiation gherapy 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疗

rthermia and chemotherapy 热疗加化疗HCC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肝细胞肝癌HD hyperdose sleeve 超剂量区HF hyperfractionation 超分割HI relative dose homogeneity index 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HR hyperthermia and radiation 热疗加放疗HRC hyperthermia and radiochemotherapy 热疗加放化疗HVL half value layer 半价层IC immunocytoma 免疫细胞瘤ICR interval cytoreductive or intervening cytoreduction 间隔细胞减灭术ICRU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ation units and Measurements 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IGART image guided adaptive radiotherapy 影像学引导的适应性照射IGRT image guided radiotherapy 影像学引导的放射治疗IM internal margin 内边界IMAT intensity modulated arc therapy 弧形调强技术IMRT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调强放射治疗IM-WPRT intensity-modulated whole pelvic radiotherapy 全盆调强放射治疗IPSID immunoproliferative small intestinal disease 免疫增值性小肠病ISO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国际标准化组织ITV internal target volume 内靶区IV irradiation volume 照射靶区KCs keratinocytes 表皮胶原细胞LCHART late-course hyperfractionated accelerated radiation therapy 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LCs Langerhans cells 朗罕氏细胞LD lethal damage 致死损伤LENT late effective normal tissues 正常晚反应组织LET linear energy transfer 线性能量传递LH local hyperthermia 局部加温LI labeling index 标记指数

LLS linear least squares 线性最小二乘法LQ linear quadratic model LQ 模型或线性二次模型MCD mean central dose 平均中心剂量MIMiC multivaane intensity modulation compensator 多叶调强补偿器MLC multileaf collimator 多叶准直器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磁共振成像MTD minimum target dose 最小靶剂量MTH mild temperature hyperthermia 温和加温MU monitor unit 机器跳数NCCN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美国综合癌症工作者NED no evidence of disease 无疾

病证据NF neurofibromatosis 神经纤维瘤病NHL non-Hodgkin Lymphoma 非霍奇金淋巴瘤NSCL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非小细胞肺癌NSD nominal standard dose 名义标准剂量NSGCT nonseminomatous germ cell tumor 非精原细胞性生殖细胞瘤NTCP normal tissue complication probability 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OAR off axial ratio 离轴比OAR organ at risk 敏感器官OER oxygen enhancement ratio 氧增强比OI overdose volume index 超剂量体积指数OPM ocult primary malignancy 隐匿原发灶OUF output factor 射野输出因子PCI propylactic cranial irradiation 预防性全脑照射PCML primary cutaneous malignant lymphoma 原发性皮肤恶性淋巴瘤PDD percentage depth dose 百分深度剂量PDRR pulsed dose rate brachytherapy 脉冲剂量率近距离治疗PET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F protection factor 防护系数PLD potential lethal damage 潜在致死损伤PN

LLS linear least squares线性最小二乘法

LQ linear quadratic model LQ 模型或线性二次模型MCD mean central dose 平均中心剂量

MIMiC multivaane intensity modulation compensator多叶调强补偿器MLC multileaf collimator 多叶准直器

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MTD minimum target dose 最小靶剂量MTH mild temperature hyperthermia 温和加温MU monitor unit 机器跳数

NCCN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美国综合癌症工作者NED no evidence of disease 无疾病证据NF neurofibromatosis神经纤维瘤病

NHL non-Hodgkin Lymphoma 非霍奇金淋巴瘤NSCL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非小细胞肺癌NSD nominal standard dose名义标准剂量

NSGCT nonseminomatous germ cell tumor非精原细胞性生殖细胞瘤NTCP normal tissue complication probability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OAR off axial ratio离轴比OAR organ at risk敏感器官

OER oxygen enhancement ratio氧增强比OI overdose volume index超剂量体积指数OPM ocult primary malignancy隐匿原发灶OUF output factor射野输出因子

PCI propylactic cranial irradiation预防性全脑照射

PCML primary cutaneous malignant lymphoma 原发性皮肤恶性淋巴瘤PDD percentage depth dose百分深度剂量

PDRR pulsed dose rate brachytherapy 脉冲剂量率近距离治疗PET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F protection factor 防护系数

PLD potential lethal damage 潜在致死损伤

PNAd peripheral node addressin 外周淋巴结地址素

PNETs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OA pancreatic oncofetal antigen 胰腺癌胚抗原PSA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前列腺特异抗原PT precision radiotherapy 精确放疗

PTCA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型术PTV planning target volume 计划靶区

PUC probability of uncomplicated control 无并发症控制概率PUFA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多不饱和脂肪酸

QA/QC quality assurance/quality control 质量保证/质量控制QOL quality of life 生活质量

QP quadratic programming 二次规划法

RBE relative biological effectiveness 相对生物效应RD reference dose参考剂量

REV room's eye view 治疗室内视图RH regional hyperthermia区域加温SAD source axis distance源轴距

SALT skin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皮肤相关淋巴样组织SAR scatter air ratio散射空气比

SCHART split-course hyperfractionated accelerated radiation therapy分段加速超分割放疗SCLC small cell lung cancer 小细胞肺癌SER sensitization enhancement ratio增敏比SI sum index加权综合指数

SIB simultaneously integrated boosting大野照射及小野追加剂量照射SIOP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aediatric Oncology国际儿童肿瘤研究组织SIS skin immune system皮肤免疫系统SLD sublethal damage亚致死损伤SLN sentinel lymph node哨位淋巴结

SLNB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哨位淋巴结活检技术SM set-up margin摆位边界

SMR scatter maximum ratio散射最大剂量比SOBP spread out Bragg peak扩展布拉格峰SPECT single photo emmi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扫描SPR scatter phantom ratio散射体模比

SRS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T stereotactic radiation therapy立体定

向放射治疗SSB single strand break单链断裂SSD source skin distance源皮距STD source tumor distance源瘤距

SVCS superior vena cave syndrome上腔静脉综合征SV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奇异值分解法TAA tumor associated antigen肿瘤相关抗原

TAE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R tissue air ratio组织空气比TCD tumor control dose肿瘤控制剂量

TCP tumor control probability肿瘤控制概率TER thermal enhancement ratio热增强比TGF therapeutic gain factor治疗增益系数(因子)TLD thermoluminescence dosimeters 热释光剂量计TMR tissue maximum ratio组织最大剂量比Tpot potertial doubling time潜在倍增时间TPR tissue phantom ratio组织体模比

TPS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 治疗计划系统TR therapeutic ratio治疗比

TSEI total skin electron irradiation电子线全身照射TV treatment volume治疗靶区

TVR treatment volume ratio治疗体积比

UDS unscheduled DNA synthesis程序外DNA合成

UICC 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Cancer国际抗癌联盟VEG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WBH whole body huperthermia全身加温

5 放射肿瘤学(放射治疗学)

5.1 放射肿瘤学radiation oncology

原先称放射治疗学,专门研究肿瘤放射治疗的分支学科。放射肿瘤学与外科肿瘤学、内科肿瘤学一起构成肿瘤防治的主要支柱。

5.2 远距治疗teletherapy

辐射源至皮肤间距离大于50cm的体外辐射柬放射治疗。

5.3 近距治疗brachytherapy

用一个或多个密封辐射源在患者腔内、组织间隙或表浅部位进行的放射治疗。

5.4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利用专门设备通过立体定向定位、摆位技术实现小照射野聚焦式的放射治疗。它是立体定向放射手术(sterotactic radio surgery,SRS)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的统称。SRS 采用单次大剂量照射,SRT采用分次大剂量照射,SRS是SRT的一个特例。使用钴60ν射线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设备俗称γ-刀;使用医用电子加速器的高能X射线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设备俗称X-刀。

5.5 高传能线密度辐射high linear energy transfer radiation

快中子、负π介子以及氦、碳、氖、氩等重离子在沿次级粒子径迹上能量沉积高,多大于100keV/μm,统称高LET辐射。具有相对生物效能(RBE)高、氧增强比(OER)低、放射敏感性随细胞周期的变化小、治疗增益因子(TGF)大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质子的LET并不高,但因其物理特性与负π介子等相似,具有很理想的剂量曲线,故也纳入高LET辐射之列。它们正不断被开发用于肿瘤的放射治疗。

5.6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使治疗区剂量分布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靶区肿瘤的实际形状一致的放射治疗技术。5.7 靶区target volume

放射治疗中对患者体内照射一定吸收剂量的区域。

5.8 治疗区treatment volume

放射治疗中,患者体内受到处方吸收剂量的区域。

5.9 治疗处方treatment prescription

对确定所要进行放射治疗照射的所有治疗参数的定量表述。

5.10 治疗参数treatment parameter

放射治疗中,表征患者所受辐射照射的要素。例如:辐射能量、吸收剂量、治疗时间等。

5.11 治疗验证treatment verification

把给定的一组与放射治疗运行条件有关的数据提出到外围设备中,校核放射治疗计划的正确性,只有条件相符或人为操作时,治疗才能进行。

5.12 正常治疗距离normal treatment distance(NTD)

对电子束照射,指从电子束的虚源沿辐射束至限束筒末端所测量的距离。对X射线束照射,指从X射线束的虚源沿辐射束轴至等中心的距离;对非等中心设备,则为至规定平面的距离。

5.13 等中心isocentre

放射学设备中,各种运动的基准轴线围绕一个公共中心点运动,辐射束以此为中心的最小球体内通过,此点即为等中心。

5.14 辐射束radiation beam

将辐射源可看作点源时,辐射源发出的电离辐射通量所通过的一个立体角内的空间范围。泄漏辐射和散射辐射不能构成辐射束。

5.15 辐射野radiation field

肿瘤放射治疗知识点及试题

名词解释 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 2.2)指借助CT、MRI或血管数字减影仪(DSA)等精确定位技术和标志靶区的 头颅固定器,使用大量沿球面分布的放射源,对照射靶区实行聚焦照射的治疗方法。 2.立体适形放射治疗(1.2.2)是通过对射线束强度进行调制,在照射野内给出强度变化的射线进行治疗,加 上使用多野照射,得到适合靶区立体形状的剂量分布的放射治疗。 3.潜在致死性放射损伤(1.2.4)当细胞受到非致死放射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非致死性放射损伤,结局可导 致细胞死亡,在某些环境下(如抑制细胞分裂的环境)细胞的损伤也可修复。 4.亚致死性放射损伤(1.2.4)较低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损伤,一般在放射后立即开始被修复。 5.加速再增殖(1.2.4)在放疗疗程中,细胞增殖的速率不一,在某一时间里会出血细胞的加速增殖现行,此 现象被为称为加速再增殖。 6.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是指每天照射1次,每次1.8-2.0Gy,每周照射5d,总剂量60-70Gy,照射 总时间6~7周的放疗方法。 7.非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指对常规放射分割方式中时间-剂量-分割因子的任何因素进行修正。一 般特指每日照射1次以上的分割方式,如超分割治疗及加速超分割治疗。 8.放射增敏剂(1.2.1)能够提高放射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以增加对肿瘤的杀灭效应,提高局控率的药物。 包括嘧啶类衍生物、化疗药物和缺氧细胞增敏剂。 9.放射保护剂(1.2.1)能够有效的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减少放射损伤,同时不减少放射对肿瘤的杀灭 效应化学修饰剂。 10.热疗(1.2.1)是一种通过对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加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治疗方法。 11.亚临床病灶临床及显微镜均难于发现的,弥散于正常组织间或极小的肿瘤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 106,如根治术或化疗完全缓解后状态。 12.微小癌巢为显微镜下可发现的肿瘤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106,如手术边缘病理未净。 13.临床病灶临床或影像学可识辨的病灶,细胞数量级≥109,如剖腹探查术或部分切除术后。 14.密集肿瘤区(GTV)指通过临床检查或影像检查可发现(可测量)的肿瘤范围,包括原发肿瘤及转移灶。 15.计划靶区(PTV)指考虑到治疗过程中器官和病人的移动、射野误差及摆位误差而提出的一个静态 的几何概念,包括临床靶区和考虑到上述因素而在临床靶区周围扩大的范围。CTV+0.5cm 16.“B”症状临床上将不明原因发热38℃以上,连续3天;盗汗;不明原因体重减轻(半年内体重减 轻大于10%)称为“B”症状。 17.咽淋巴环(韦氏环,Waldege’s ring)是由鼻咽腔、扁桃体、舌根、口咽以及软腭背面淋巴组织 所围绕的环形区域。 1、肿瘤放射治疗学:是研究和应用放射物质或放射能来治疗肿瘤的原理和方法一门临床学科。它包括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放疗技术学和临床肿瘤学。 2、放射物理学——研究各种放射源的性能和特点,治疗剂量学和防护。 3、放疗技术学——研究具体运用各种放射源或设备治疗病人,射野设置定位技术摆位技术。 4、放射生物学——研究机体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对射线反应以及如何改变这些反应的质和量。 5、临床肿瘤学——肿瘤病因学,病理组织学,诊断学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各种疗法的配合。 6、亚致死性损伤(sublethaldamage,SLD) 细胞受到照射后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完全修复的损伤。 7、潜在致死性损伤(potential lethal damage,PLD)细胞受到照射后在适宜的环境或条件能够修复,否则将转化为不可逆损伤,从而最终丧失分裂能力。 8、致死性损伤(lethal damage,LD)细胞所受损伤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修复。 9、氧效应:放射线和物质作用在有氧和无氧状态下存在差异的现象 无氧状态产生一定生物效应的剂 10、氧增强比=————————————————————

《放射治疗学》考试题

《放射治疗学》试卷 姓名专业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请将答案写在表格内) 1.用于治疗肿瘤的放射线可以是放射性核素产生的射线是: A.αB.δC.θ 线治疗机和各类加速器产生的不同能量的射线是: A.γB.αC.X 3.各类加速器也能产生的射线是: A.电子束B.高级质子束C.低能粒子束 4.放射治疗与外科手术一样,是: A.局部治疗手段B.全身治疗手段C.化学治疗手段 5.放射治疗是用什么物质杀伤肿瘤细胞,达到治愈的目的 A.放射线B.化学药物C.激光 6.放射线治疗的适应证比较广泛,临床上约有多大比例的恶性肿瘤病人需要做放射治疗A.50% B.70% C.90% 钴的半衰期是: A.年B.年C.年 8.几个半价层厚度的铅,可使原射线的透射率小于5% A.~ B.~7.0 C.~ 9.照射患者一定深度组织的吸收剂量为: A.组织量B.空气量C.机器输出量 10.放射源到体模表面照射野中心的距离是: A.源皮距B.源瘤距C.源床距 11在放射治疗中,直接与肿瘤患者治疗有关的常用设备有: A.DSA B.适形调强C.加速器和钴-60治疗机 钴治疗机的半影有: A.物理半影B.化学半影C.散射半影 13.高能x射线的基本特点是: A.等中心照射较60钴治疗机更准B.在组织中有更高的穿透能力C.照射更准确14.高能电子束的基本特点是: A.高能电子束易于散射B.主要用于深部肿瘤的照射 C.不同能量的电子束在介质中有确定的有限射程 15.模拟治疗定位机的临床应用主要表现在: A.肿瘤和敏感器官的定位B.评价治疗计划的好坏C.固定病人的体位 16.放射治疗中用的楔形板的楔形角度有: A.100.200C 17.放射敏感的肿瘤是指: A.给以较低的剂量即可达到临床治愈B.给以较低的剂量即可达到永久治愈C.该类肿瘤不易远处转移 18.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 A.精确放射治疗B.根治性放射治疗C.普通放射治疗 19.一般来讲,人体组织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与组织繁殖能力成正比,与分化程度成反比,即: A.繁殖能力愈强的组织对放射线愈敏感 B.繁殖能力愈强的组织对放射线愈不敏感 C.分化程度愈高的组织对放射线愈敏感 20.各种不同组织接受照射后能够耐受而不致造成不可逆性损伤所需要的最大剂量为: A.该组织的耐受剂量B.该组织的损伤剂量C.该组织的治疗剂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在照射的线束内,把线束内测量的同等剂量点连线的曲线称_______________。 2.远距离放射治疗的方式有__________放射治疗技术,__________放射放射治疗技术,_________放射治疗技术。3.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方式有____________技术,______________技术,_________技术,_____________技术。 4.放射治疗的种类有___________放射治疗,____________放射治疗,__________放射治疗,__________放射治疗,___________放射治疗。 5.肿瘤区__________是指通过临床或影像检查可发现的肿瘤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6.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剂量应当选择在正常组织能够耐受且肿瘤细胞致死的范围内,这样才能使肿瘤逐渐消退,周围正常组织不产生严重损伤。对射线不同敏感的肿瘤放射剂量大致分:_______________的肿瘤剂量,______________肿瘤剂量,______________的肿瘤剂量,_____________的肿瘤剂量,_________放射治疗剂量。 7.根据楔形板造成的等剂量曲线倾斜变形结果看,楔形板使用具有__________,放疗摆位中必须注意其__________,严格遵守___________的要求,如果使用中楔形板方向出现错误,结果将适得其反。 8.肿瘤放疗中,由于病灶总是不规则形状,常需要用铅挡块或加速器多叶准直器系统屏蔽遮挡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使其免受或少受照射,形成___________。 9.斗蓬野照射技术一般适用于___________隔上病变的治疗,照射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全身照射主要用于____________及某些全身广泛性且对_______________的恶性肿瘤的治疗。 11.全身照射技术主要用于白血病的骨髓移植予处理,可以达到三个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体位固定技术大致分两种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20分) 阐述60钴治疗机的临床应用特点。

肿瘤放射治疗学

肿瘤放射治疗学Radiation Oncology (一)放射治疗学简史: a)1885. X 射线的发现 b)1902. 成功治疗一例患皮肤癌的女患者 c)1922. 报告一组喉癌患者的治疗结果,确立放射治疗在临床肿瘤学中的地位 d)1932. 在临床实践累积的基础上Coutard医生提出传统的时间-剂量分割照射方式 e)1951. 提出了立体定向放射手术概念 f)1968. 立体放射外科设备(γ刀)进入临床应用 g)1959. 建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概念 h)1990 提出逆向计划设计概念 (二)肿瘤放疗的地位 a)应用:我国约70%的恶性肿瘤病人需放射治疗; b)地位:1998年WHO统计:目前有45%的恶性肿瘤可以治愈(手术治愈22%,放疗治 愈18%,化疗治愈5%); c)优势:副作用小,器官功能保存完整; (三)放射治疗中的基本概念: a)放射敏感性:组织细胞对射线程度不同的反映; b)肿瘤控制概率&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 i.控制肿瘤的同时不能给病人造成不可接受的放射损伤 ii.放射诱发的正常组织改变取决于放射治疗的单次剂量、总剂量、照射体积 c)正常组织耐受量: i.放射最敏感组织(照射1000~2000CGy):生殖腺、晶体、胎儿、生长中的骨、 软骨等。 ii.中等敏感组织(照射2000~4500CGy):肾、肺、心脏、甲状腺、垂体、淋巴结等。 (四)辐射生物效应原理及放射肿瘤学基本原则 a)射线高能粒子在生物体穿射经迹上的能量沉积造成细胞关键靶的损伤效应 i.直接作用:射线粒子次级电子直接造成靶原子的电离或激发,导致生物学改 变。 ii.间接作用:射线粒子或次级电子与另一原子或分子相互作用,产生自由基,间接损伤一定扩散距离内的细胞靶,导致生物学改变。 b)细胞核DNA 双链断裂是辐射引起各种生物效应最基本的损伤; i.DNA 双链断裂是辐射所致最关键的损伤 ii.细胞所发生且未能修复的DNA双链断裂均数与辐射生物效应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c)分次照射的生物学基础(4R) i.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 Repair) ii.周期时相的再分布( Redistribution) iii.肿瘤乏氧细胞的再氧合( Reoxygenation ) iv.再增殖( Repopulation ) d)放疗的常规分割剂量:5d/1w 1次/d 2Gy/次连续5~7周;Gy是指放射剂量单位, 是电离辐射吸收剂量的标准单位,相当于焦耳每千克(1 J·kg -1)。 e)放射治疗的三大基础? f)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在电离辐射后反应过程有哪些不同

《放射治疗学》考试题

. '. 《放射治疗学》试卷姓名专业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请将答案写在表格内) 1.用于治疗肿瘤的放射线可以是放射性核素产生的射线是: A.αB.δC.θ 2.X线治疗机和各类加速器产生的不同能量的射线是: A.γB.αC.X 3.各类加速器也能产生的射线是: A.电子束B.高级质子束C.低能粒子束 4.放射治疗与外科手术一样,是: A.局部治疗手段B.全身治疗手段C.化学治疗手段 5.放射治疗是用什么物质杀伤肿瘤细胞,达到治愈的目的? A.放射线B.化学药物C.激光 6.放射线治疗的适应证比较广泛,临床上约有多大比例的恶性肿瘤病人需要做放射治疗?A.50% B.70% C.90% 7.60钴的半衰期是: A.5.27年B.6.27年C.7.27年 8.几个半价层厚度的铅,可使原射线的透射率小于5%? A.4.5~5.0 B.6.5~7.0 C.7.5~8.0 9.照射患者一定深度组织的吸收剂量为: A.组织量B.空气量C.机器输出量 10.放射源到体模表面照射野中心的距离是: A.源皮距B.源瘤距C.源床距 11在放射治疗中,直接与肿瘤患者治疗有关的常用设备有: A.DSA B.适形调强C.加速器和钴-60治疗机 12.60钴治疗机的半影有: A.物理半影B.化学半影C.散射半影 13.高能x射线的基本特点是: A.等中心照射较60钴治疗机更准B.在组织中有更高的穿透能力C.照射更准确 14.高能电子束的基本特点是: A.高能电子束易于散射B.主要用于深部肿瘤的照射 C.不同能量的电子束在介质中有确定的有限射程 15.模拟治疗定位机的临床应用主要表现在: A.肿瘤和敏感器官的定位B.评价治疗计划的好坏C.固定病人的体位 16.放射治疗中用的楔形板的楔形角度有: A.100 B.200 C.300 D.400 17.放射敏感的肿瘤是指: A.给以较低的剂量即可达到临床治愈B.给以较低的剂量即可达到永久治愈C.该类肿瘤不易远处转移 18.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 A.精确放射治疗B.根治性放射治疗C.普通放射治疗 19.一般来讲,人体组织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与组织繁殖能力成正比,与分化程度成反比,即: A.繁殖能力愈强的组织对放射线愈敏感 B.繁殖能力愈强的组织对放射线愈不敏感 C.分化程度愈高的组织对放射线愈敏感 20.各种不同组织接受照射后能够耐受而不致造成不可逆性损伤所需要的最大剂量为: A.该组织的耐受剂量B.该组织的损伤剂量C.该组织的治疗剂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在照射的线束内,把线束内测量的同等剂量点连线的曲线称_______________。 2.远距离放射治疗的方式有__________放射治疗技术,__________放射放射治疗技术,_________放射治疗技术。3.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方式有____________技术,______________技术,_________技术,_____________技术。 4.放射治疗的种类有___________放射治疗,____________放射治疗,__________放射治疗,__________放射治疗,___________放射治疗。 5.肿瘤区__________是指通过临床或影像检查可发现的肿瘤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6.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剂量应当选择在正常组织能够耐受且肿瘤细胞致死的范围内,这样才能使肿瘤逐渐消退,周围正常组织不产生严重损伤。对射线不同敏感的肿瘤放射剂量大致分:_______________的肿瘤剂量,______________肿瘤剂量,______________的肿瘤剂量,_____________的肿瘤剂量,_________放射治疗剂量。 7.根据楔形板造成的等剂量曲线倾斜变形结果看,楔形板使用具有__________,放疗摆位中必须注意其__________,严格遵守___________的要求,如果使用中楔形板方向出现错误,结果将适得其反。 8.肿瘤放疗中,由于病灶总是不规则形状,常需要用铅挡块或加速器多叶准直器系统屏蔽遮挡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使其免受或少受照射,形成___________。 9.斗蓬野照射技术一般适用于___________隔上病变的治疗,照射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全身照射主要用于____________及某些全身广泛性且对_______________的恶性肿瘤的治疗。 11.全身照射技术主要用于白血病的骨髓移植予处理,可以达到三个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体位固定技术大致分两种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20分) 阐述60钴治疗机的临床应用特点。

肿瘤放射治疗学教学大纲.doc

《肿瘤放射治疗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9470021 课程名称:肿瘤放射治疗学(radiation oncology) 学分:2 总学时:36学时 理论学时:36学时 实验学时:0学时 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病理学、诊断学、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放射治疗技术学和临床肿瘤学 适应专业:医学影像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影像方向) 教材: 1、肿瘤放射治疗学,王瑞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08月 参考教材: 2、肿瘤放射治疗学,殷蔚伯主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8年02月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肿瘤放射治疗学》是医学影像本科专业主干课。通过学习使学生们对肿瘤的放射治疗知识有一较全面的认识,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较扎实的基础,提高学生在肿瘤的放射治疗方面的诊疗水平。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肿瘤放射治疗专业的基础知识、常见肿瘤的特点和放射治疗原则,并利用案例教学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 2、基本技能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了解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熟悉恶性肿瘤的基本治疗方案,包括放射线的选择,野的设计,剂量的分布,疗前的准备,疗中疗后处理,同时了解目前放射的最新方法,如X刀的治疗,适形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IMRT)。 三、学时安排

授课内容总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备注 3 3 第二篇肿瘤放射治疗学的物理学 基础 第三篇肿瘤放射治疗学的生物学 3 3 第四篇临床放射治疗学 第二章头颈部肿瘤 6 6 第三章胸部肿瘤 3 3 第四章消化系统肿瘤 3 3 第五章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肿 3 3 第六章女性生殖系统肿瘤 3 3 第七章淋巴系统肿瘤 3 3 第八章乳腺癌 3 3 第九章颅内肿瘤 6 6 合计36 36 四、考核 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平时成绩采用考核及评估方式评定成绩。 成绩构成:理论考试80%,平时成绩20% 五、课程基本内容 肿瘤放射治疗学的物理学基础 [目的要求] 第一章放射源和放射治疗设备 1、掌握常用放射治疗设备工作原理、构造、临床应用特点 2、熟悉LET定义、特有的物理及生物学特性。 3、了解了解放射源的种类和物理特性 第二章X(γ)射线临床剂量学 1、掌握PDD的定义、影响因素及应用;楔形板及其照射技术;处方剂量的 计算 2、熟悉放射治疗物理学有关名词、TMR;射线束的修整 3、了解TAR、等剂量曲线;水体模及其特点 第三章高能电子线剂量学 1、掌握电子线治疗的射线能量及照射野的选择 2、熟悉电子线的物理特性;高能电子束的临床特点

肿瘤放射治疗学试题及答案

肿瘤放射治疗学试题及答案 1、恶性肿瘤:是在人类正常细胞基础上,在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逐渐形成的、 不断增殖的、个体形态变异或缺失的、具有迁徙和浸润行为的细胞群。临床上常表现为一定体积的肿物。 2、我国目前肿瘤放疗事故(恶性肿瘤最新发病率)为:10万人口每年280例。 3、肿瘤放疗:放射治疗就是用射线杀灭肿瘤细胞的一种局部治疗技术。 4、放疗时常用的射线:射线分两大类:一类是光子射线,如X、γ线,是电磁 波;一类是粒子,如电子、质子、中子。 5、放疗的四大支柱: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放射技术和临床肿瘤学。 6、肿瘤细胞放射损伤关键靶点:DNA。 7、射线的直接作用:(另一种答案:破坏单键或双键)。任何射线在被生物物质 所吸收时,是直接和细胞的靶点起作用,启动一系列事件导致生物改变。如:电离、光电、康普顿。 8、射线的间接作用:(另一种答案:电解水-OH,自由基破坏)。射线在细胞内可 能和另一个分子或原子作用产生自由基,它们扩散一定距离,达到一个关键的靶并产生损伤。 9、B-T定律: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与它们的增殖能力成正比。与它们的分化程度 成反比。 10、影响肿瘤组织放射敏感性的因素:组织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因素。 肿瘤自身敏感性:肿瘤负荷、肿瘤分型、分期;肿瘤来源和分化程度;肿瘤部位和血供;照射剂量;2、化学修饰与肿瘤放射效应:放射增敏剂:氧气、多种药物;放射保护剂:低氧、谷胱甘肽加温与放疗;430C加温自身即可杀灭肿瘤细胞;能使S期细胞、乏氧细胞变的敏感;热休克蛋白,42-4450C, 2/周;3、放疗与同步化疗:空间协作:放射控制原发,化疗控制转移;毒性依赖:必须注意两者叠加问题;互相增敏:联合应用,疗效1+1>2,机制不详;保护正常组织:缩小病灶,减少剂量; 11、放射野设计四原则:1、靶区剂量均匀:治疗的肿瘤区域内吸收剂量要均匀,剂量梯度部超5%,90%剂量线包整个靶区。(野对称性);2、准确的靶区和剂量:即CTV准确,考虑到肿瘤类型和生物学行为(不同胶质瘤外扩大不一样),

肿瘤放射治疗学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2)

恶性肿瘤的临床治愈率为45℅,其中外科占22℅,放射治疗占18℅,化学治疗占5℅ 根据肿瘤的放射敏感性分类: 1、放射高度敏感的肿瘤:恶性淋巴瘤、睾丸精原细胞瘤、肾母细胞瘤、尤文肉瘤、 小细胞肺癌 2、放射中度敏感的肿瘤:鳞状细胞癌、宫颈癌、宫体癌、乳腺癌、皮肤癌、肾 移行细胞癌 3、放射低度敏感的肿瘤:胃肠道的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 4、放射敏感性较差的肿瘤:纤维肉瘤、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 细胞瘤 放射治疗的禁忌症 1、全身情况 (1)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时; (2)严重的全身感染、败血症或脓毒血症未控制者; (3)治疗前血红蛋白<80g/L或白细胞<3.0×109/L未得到纠正者; (4)癌症晚期合并贫血、消瘦或处于恶病质状态,评估生存期不足3至6月者。 2、肿瘤情况 (1)肿瘤情况已出现广泛转移,而且该肿瘤对射线敏感性差,放射治疗不能改善症状者;(2)肿瘤所在脏器有穿孔可能或已穿孔时;(3)凡属于放射不敏感的肿瘤应视为相对禁忌症。 3、放射治疗情况 (1)近期曾做过放射治疗;(2)皮肤或局部组织纤维化;(3)皮肤溃疡经病理证实阴性;(4)不允许再行放射治疗者。 根治性放射治疗:是指通过给予肿瘤致死剂量的照射,使肿瘤在治疗区域内缩小、消失,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患者要符合以下条件:1、一般状况好2、局部肿瘤较大并无远处转移;3、病理类型属于对射线敏感或中度敏感的肿瘤。 术前放射治疗的目的是:1.通过一定剂量照射使肿瘤细胞的活性降低,防止手术中引起肿瘤细胞的种植转移和播散;2.使肿瘤缩小、降低临床分期,便于手术切除;3.控制肿瘤周围的亚临床病灶和区域的淋巴结,提高手术的切除率;4.使原本不能切除的病灶通过放射治疗也能够进行根治性切除。 在放射治疗结束后10天或放射治疗后2-4周手术,可以使组织有充分的修复时间,此时急性放射反应已经消失,慢性放射反应还未发生,这期间既不会给手术造成困难,也不会影响术后切口愈合。 术后放射治疗,一般在手术后2至4周内尽早开始。 远距离放射治疗:亦称外照射,是指放射源发出的射线通过体外某一固定距离的空间,并经过人体正常组织及邻近器官照射到人体某一病变部位的放射治疗方式。可分为等中心放射治疗技术(源轴距照射技术,SAD)和源皮距治疗技术(SSD)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是一种高精度的放射治疗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进一步减少肿瘤周围组织和器官进入射野的范围,使正常组织得到保护,提高了靶区剂量; 2、对位于解剖结构复杂、距离重要器官较近、形状不规则肿瘤的治疗,可减少放射治疗并发症的发生; 3、进行大剂量低分割照射,缩短治疗时间,提高肿瘤的控制率。

肿瘤放射治疗

肿瘤放射治疗 选择题 A1型题 1.对放射治疗高度敏感的肿瘤是: A(6. 2.1) A.淋巴组织肿瘤 B.结肠癌 C.皮肤鳞癌 D.子宫颈癌 E.乳腺癌 2.近距离治疗在何种肿瘤的治疗中是主要的放疗手段?C(6.2.1) A B C D、肺癌 E、肝癌 3. A B C D E 4. A B C D E 5. A、1/3 B、1/3 C、1/3 D、1/4 E、1/5 6. A、肿瘤 B、软组织 C、中枢神经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7.在标准治疗条件下,眼晶体出现白内障的最低耐受量(TD5/5)为:A(6.2.4) A、500cGy B、600cGy C、700cGy D、1000cGy E、1200cGy

8.在标准治疗条件下造成永久不育,卵巢的最低耐受量(TD5/5)为: A(6.2.4) A、200cGy B、400cGy C、600cGy D、1000cGy E、1200cGy 名词解释 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 2.2)指借助CT、MRI或血管数字减影仪(DSA)等精确定位技术和标志靶 区的头颅固定器,使用大量沿球面分布的放射源,对照射靶区实行聚焦照射的治疗方法。 2.立体适形放射治疗(1.2.2)是通过对射线束强度进行调制,在照射野内给出强度变化的射线 进行治疗,加上使用多野照射,得到适合靶区立体形状的剂量分布的放射治疗。 3. 4. 5. 6.60-70Gy, 7. 8. 9. 10. 简答题 1. 要均匀; 2. 答: 50-60Gy/ 缩小射野,针对肿瘤补足剂量。对于大的肿瘤,由于血运差及乏氧状态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故最好能采取与热疗或手术的综合治疗。 3.放射治疗有哪些主要全身反应? 答: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感。血液系统:白细胞计数减少。其它系统:疲乏、头痛、眩晕。 4.什么要采用分次照射的方法治疗肿瘤?(6.2.4) 答:应用分次照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消灭肿瘤、减少正常组织损伤。 5.分次照射中的4个“R”分别代表什么?( 6.3.4) 答:①放射损伤的修复(repair of radiation damage);②周期内细胞时相的再分布或重新安排(redistribution or reassortment of cells in crcle);③组织的再群体化(组织通过存活细胞分裂而达到再群体化,

[医学类试卷]肿瘤主治医师(肿瘤放射治疗学)专业实践能力模拟试卷4.doc

[医学类试卷]肿瘤主治医师(肿瘤放射治疗学)专业实践能力模拟试卷 4 1 楔形板照射摆位描述不正确的是 (A)看清医嘱要求,楔形板角度和序号 (B)常规楔形板两野照射,厚端相邻 (C)常规楔形板两野照射,尖端相邻 (D)楔形板必须远离患者体表15cm以上 (E)一楔多用时,注意有无楔板的剂量比 2 淋巴瘤治疗放射源宜采用 (A)深部X线机 (B)192铱γ射线 (C)6MV高能X线 (D)10MV高能X线 (E)15MV高能x线 3 已知60钴源皮距(标)75cm,最大方野边长的1/2为10cm,所需斗篷照射野源皮距150cm,求斗篷野照射野边长1/2为 (A)15cm

(B)20cm (C)25cm (D)30cm (E)40cm 4 直线加速器源皮距(标)100cm,最大方野边长的1/2为15cm,斗篷野所需边长的1/2为20cm,那么斗篷野照射的源皮距是_____ (A)115cm (B)120cm (C)125cm (D)133cm (E)140cm 5 淋巴瘤原发于膈上,照射部位不包括 (A)纵隔 (B)肺门 (C)双腋 (D)全颈

(E)腹主动脉旁 6 淋巴瘤原发于膈下时,照射部位包括 (A)纵隔 (B)肺门 (C)双腋 (D)双锁骨下 (E)脾门 7 下列关于淋巴瘤照射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 (A)根治性放疗包括原发病灶的整个解剖区与邻近淋巴引流区(B)斗篷野上界由乳突沿体前侧下颌骨上缘到对侧乳突(C)下界到第九胸椎下缘 (D)左右两侧,由肩锁关节沿肱骨干的内侧缘而下到第十胸椎(E)照射野面积一般需40cm×40cm 8 下列关于斗篷野照射体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前野体位仰卧位,头后仰,下颌骨垂直床面 (B)双臂置于胸前

肿瘤放射治疗学

肿瘤放射治疗学 目录 第一篇基础知识 (2) 第一章总论 (2) 第一节放射治疗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 (2) 第二节放射治疗技师在放疗中的地位 (4) 第三节放射治疗技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4)

第一篇基础知识 第一章总论 ⊙大约2/3的肿瘤患者需要放疗(根治性、姑息性)。 ⊙根治性放疗:原发病灶+相关淋巴引流区,剂量高。 ⊙姑息性放疗:减轻症状(肿瘤出血、止痛、患者梗阻或阻塞、预防病理性骨折)改善生活质量 较短时间内,低剂量 不追求肿瘤消退 不因放疗增加患者痛苦 第一节放射治疗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 一、放射治疗的历史 ⊙放射治疗学只有100多年的历史。 1895年,伦琴发现了X线。 1896年,居里夫人发现了镭。 1922年,出现了深部X线机(深度剂量低,皮肤反应大,表浅肿瘤治疗)。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60钴远距离治疗机。 (深度剂量大,皮肤减免作用,深部肿瘤治疗)。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电子直线加速器(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外照射治疗机)。⊙近距离放疗,既往放射源应用镭,因防护要求高,临床已摒弃。 ⊙近距离放疗放射源:192铱、137铯、60钴、125碘、198金、252锎。 ⊙计算机系统遥控近距离放射治疗机。 ⊙放射剂量学: 20世纪30年代,物理剂量-伦琴(r);20世纪50年代后,吸收剂量-拉德(rad)格雷(Gy,Gray)。1 Gy=100 cGy=100rad

1934年,Coutard发明分割放射治疗方案。(分割放射优于单次反射效果)剂量-分割-时间 L-Q模式的特点:区分了肿瘤早期反应正常组织V.S晚期反应正常组织。 二、放射治疗的现状 ⊙三维放射治疗(3DRT) ⊙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线,γ线) ⊙调强放射治疗(IMRT) 前列腺癌、头颈部肿瘤(包括鼻咽癌)、乳腺癌、肺癌等效果较好。 ⊙早期乳腺癌,局部切除(保乳术)+术后根治放疗=乳腺癌根治术 ⊙软组织肿瘤,局部扩大切除+术后放疗 ⊙肿瘤控制概率(TCP)V.S正常组织损伤概率(NTCP) 三、今后发展方向 (一)放射物理学 1. 调强放射治疗(IMRT) ⊙影像指导 ⊙呼吸门控系统 2. 高LET射线 ⊙中子射线、重离子、轻离子、质子 (具备高LET射线的物理特性,而不具备高LET射线的放射生物学特性) ⊙改善乏氧细胞周期依赖性 ⊙对一些放射敏感性差的肿瘤可提高疗效 3. 近距离放射治疗 ⊙实体肿瘤效果较好 ⊙提高放射源布置的精确度 ⊙反射源的选择 4. 热疗

肿瘤放射治疗常用英文缩写

1.RT Radiotherapy,Radiation Therapy 放疗,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是当今治疗肿瘤的三大手段之一。据统计,大约有60~70%恶性肿瘤患者需要接受放射治疗。有些恶性肿瘤通过放疗可以得到根治,并可能获得同类同期肿瘤的手术治疗的疗效,且可保存所在的器官及其功能。2.IMRT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调强放射治疗 调强放射治疗与以往放射治疗技术不同,它通过调节各个方向照射野的野内射线的强度产生非均匀照射野,达到肿瘤的高剂量三维适形分布和危及器官的低剂量分布,从而提高肿瘤的照射剂量,尽可能地减少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的受量,最终提高肿瘤局部的控制率,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3.MLC MultiLeaf Collimator 多叶准直器,多叶光栅 MLC最初设计主要是用于替代射野挡铅,后来发展成了IMRT的基础,控制叶片运动可实现静态MLC和动态MLC调强。 4.QA & QC Quality Assurance & Quality Control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放射治疗的QA是指经过周密计划而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措施,保证放射治疗的整个服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按国际标准准确安全的执行。这个简单的定义意味着质量保证有两个重要内容:质量评定,即按一定标准度量和评价整个治疗过程中的服务质量和治疗效果;质量控制,即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QA的执行,并不断修改服务过程中的某些环节,达到新的QA级水平。 5.AAPM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hysicists in Medicine 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 6.SAD Source to Axis Distance 源轴距 放射源到机架旋转或机器等中心的距离。 SSD Source to Surface Distance 源皮距 放射源到模体表面照射野中心的距离。

2018年《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常考题(三)

2018年《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常考题(三) 单选题-1/知识点:章节测试 适形放疗要求各野到达靶区内P点的剂量率和照射时间的乘积之和为一常数,调整各野照射P点的剂量率的方法有 A.组织补偿器 B.多叶准直器动态扫描调强 C.多叶准直器静态扫描调强 D.笔形束电磁扫描调强 E.独立准直器动态扫描 单选题-2/知识点:章节测试 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的英文缩写是 A.QA B.QC C.CA D.GA E.QG 单选题-3/知识点:章节测试 钴治疗机等中心误差应不大于 A.1mm B.2mm

C.1.5mm D.2.5mm E.0.5mm 单选题-4/知识点:章节测试 斗篷野照射喉保护大小一般为 A.1cm×1cm B.2cm×2cm C.3cm×3cm D.4cm×4cm E.5cm×5cm 单选题-5/知识点:医学伦理学 国际上最早对人体实验制定基本国际准则的医德文献是 A.《希波克拉底誓言》 B.《赫尔辛基宣言》 C.《纽伦堡法典》 D.《日内瓦协议》 E.《东京宣言》 单选题-6/知识点:医学伦理学 关于生殖权利错误的是 A.人权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B.是人的自然权利 C.是人类的生存和延续所不可缺少的 D.在保护生殖权利与调节人口之间存在着矛盾 E.有悖于我国计划生育原则 单选题-7/知识点:放射治疗物理学基础 射野边缘处的半影由以下几种半影组成 A.几何半影、干涉半影和散射半影 B.物理半影、穿射半影和散射半影 C.准直器半影、穿射半影和散射半影 D.几何半影、穿射半影和模体半影 E.几何半影、穿射半影和散射半影 单选题-8/知识点:章节测试 以下有关口底癌放疗布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肿瘤靠前者应包下唇 B.肿瘤靠后者可不包下唇 C.后界一般置于椎体前缘 D.上界在舌上缘上2cm E.下界一般置于舌骨下缘水平 单选题-9/知识点:章节测试 下列乳腺癌非对称照射野摆位技术描述不正确的是

肿瘤放射治疗学出题

1HD 与 NHL 的区别 A HD病理上可找到RS细胞 B HD预后比NHL好 C HD患者年龄一般小于NHL患者 D HD患者B症状少见 E NHL患者全身衰竭少见 (A) A1 2在我国,HD最多见的病理类型为 A淋巴细胞为主型 B结节硬化型 C混合细胞型 D淋巴细胞削减型 (B) A1 3以下对HD描述错误的是 A经典HD发病年龄呈现双峰分布 B淋巴细胞为主型HD发病年龄高峰在20-30岁之间 C发展中国家HD发病率低于发达国家 D男性HD发病率高于女性 E我国HD发病类型预后好于发达国家 (E) A1 4以下关于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HD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占HD的5%-6% B中位发病年龄为30岁 C男性多见 D肿瘤常侵犯中央淋巴结 E预后往往较好 (D) A1 5以下关于HD描述错误的是 A病理上往往能找到RS细胞及其变异型 B其转移途径为逐站淋巴区域转移 C B症状多见 D大纵隔少见 E全身衰竭少见 (D) A1 6淋巴瘤B症状包括 A发热 B盗汗 C体重减轻 D皮肤瘙痒

(D) A1 7下列哪一项不是HD的不良预后因素 A高龄 B混合细胞型 C有合并症 D B症状 E血沉增快 (C) A1 8HD常用放疗野不包括 A斗篷野 B锄形野 C狗腿野 D盆腔野 E小斗篷野 (C) A1 9我国恶性淋巴瘤具有的特点,下列哪一项错误A沿海地区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内地 B发病年龄高峰在40岁左右 C HD所占比例为30% D NHL中弥漫型所占比例较高 E T细胞淋巴瘤发病率高于欧美国家 (C) A1 10关于NHL描述,哪一项错误 A结外受侵多见 B可跳跃式播散 C病程进展较慢 D韦氏环受侵多见 E B症状少见 (C) A1 11下列哪一项不可能是放射治疗毒副作用A骨髓抑制 B第二原发肿瘤 C高血压 D生殖功能低下 E皮肤花斑样改变 (C) A1

肿瘤放射治疗学(期末考试)

精心整理恶性肿瘤的临床治愈率为45℅,其中外科占22℅,放射治疗占18℅,化学治疗占5℅ 根据肿瘤的放射敏感性分类: 1、放射高度敏感的肿瘤 2、放射中度敏感的肿瘤 3、放射低度敏感的肿瘤 4、放 1 (1 (4 2 (1 3 (1 实阴性;(4)不允许再行放射治疗者。 根治性放射治疗:是指通过给予肿瘤致死剂量的照射,使肿瘤在治疗区域内缩小、消失,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患者要符合以下条件:1、一般状况好2、局部肿瘤较大并无远处转移;3、病理类型属于对射线敏感或中度敏感的肿瘤。

术后放射治疗,一般在手术后2至4周内尽早开始。 远距离放射治疗:远距离放射治疗亦称外照射,是指放射源发出的射线通过体外某一固定距离的空间,并经过人体正常组织及邻近器官照射到人体某一病变部位的放射治疗方式。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是一种高精度的放射治疗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进

TD5/5最小耐受剂量:表示在标准治疗条件下治疗的肿瘤患者,在五年之后因放射线造成严重损伤的患者不超过5℅ TD50/5 最大耐受剂量:表示在标准治疗条件下治疗的肿瘤患者,在五年之后因放射线造成严重损伤的患者不超过50℅

(一)放射增敏剂应具备的特点:1、不易与其他物质起反应,性质稳定;2、有效剂量没有毒性或毒性很低,副作用小;3、有较长的生物半衰期,在体内能保持其药物活性,足以渗入整个肿瘤;4、对不同周期的细胞均应有效;5、对常规分次照射必须有效,较低的药物剂量即可有放射治疗增敏的效果。 4、阻 1/3、 喉的解剖 (1)声门上区:从喉的上界至声带上缘上,包括舌骨上会厌、杓会厌皱襞、喉侧缘、杓状软骨部、舌骨下会厌和室带。 (2)声门区:包括声带、前联合、后联合以及前联合下0.5-1cm范围内的区域。(3)声门下区:指声带下缘至环状软骨下缘之间。

肿瘤放疗学总结

小结 1 概述: ⑴近距离治疗的定义、特征; 近距离放疗也称内照射,它与外照射(远距离照射)相对应,是将封装好的放射源,通过施源器或输源导管直接置入患者的肿瘤部位进行照射。 2、基本特征 1. 放射源贴近肿瘤组织,肿瘤组织可以得到有效的杀伤剂量,而邻近的正常组织,由于辐射剂量随距离增加而迅速跌落,受量较低。 2. 近距离照射很少单独使用,一般作为外照射的辅助治疗手段,可以给予特定部位,如外照射后残存的瘤体等予以较高的剂量, 进而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 ⑵分类: ①按放射源的置入方式: 手工 手工操作大多限于低剂量率且易于防护的放射源。 后装技术 后装技术则是指先将施源器(applicator) 置放于接近肿瘤的人体天然腔、管道或将空心针管植入瘤体,再导入放射源的技术,多用于计算机程控近距离放疗设备。 ②按放射源的剂量率; 6、近距离放疗按剂量率大小划分 ●低剂量率(LDR):<2~4Gy/h ●中剂量率(MDR):<4~12Gy/h ●高剂量率(HDR):>12Gy/h ③按治疗方式 3、近距离放疗的照射方式 ●腔内治疗 ●管内治疗 ●组织间插植治疗 ●术中插植治疗 ●表面敷贴治疗 ⑶近距离放疗使用放射源的种类及特点 一、近距离放疗的物理量和单位制 ●放射源的活度(activity,A) : 放射性物质的活度定义为源在t 时刻衰变率。 放射活度的旧单位是居里(Curie),符号Ci,它定义为1Ci=3.7×1010衰变/秒 在标准单位制下放射活度单位是贝克勒尔(Bq),1Bq=ldps=2.70×10-11Ci ●密封源的外观活度A app: 在实际应用中,源的有效活度直接受源尺寸、结构、壳壁材料的衰减及滤过效应的影响,源在壳内的内含活度,即裸源活度与有外壳时放射源的活度测量值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派生所谓外观活度的概念,它定义为同种核素、理想点源的活度,它在空气介质中、同一参考点位置上将产生与实际的有壳密封源完全相同的照射量率。目前随着源尺寸的微型化,外壳材料变得更薄,导致外观活度与内含活度的差异日趋缩小,外观活度又可称作等效活度。●放射性核素的质: 放射性核素射线的质量用核素符号、半衰期和辐射线的平均能量三要素来表示。

肿瘤放射治疗常用英文缩写

肿瘤放射治疗常用英文缩写 RT Radiotherapy,Radiation Therapy 放疗,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是当今治疗肿瘤的三大手段之一。据统计,大约有60~70%恶性肿瘤患者需要接受放射治疗。有些恶性肿瘤通过放疗可以得到根治,并可能获得同类同期肿瘤的手术治疗的疗效,且可保存所在的器官及其功能。 IMRT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调强放射治疗 调强放射治疗与以往放射治疗技术不同,它通过调节各个方向照射野的野内射线的强度产生非均匀照射野,达到肿瘤的高剂量三维适形分布和危及器官的低剂量分布,从而提高肿瘤的照射剂量,尽可能地减少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的受量,最终提高肿瘤局部的控制率,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MLC MultiLeaf Collimator 多叶准直器,多叶光栅 MLC最初设计主要是用于替代射野挡铅,后来发展成了IMRT的基础,控制叶片运动可实现静态MLC和动态MLC调强。 QA & QC Quality Assurance & Quality Control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放射治疗的QA是指经过周密计划而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措施,保证放射治疗的整个服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按国际标准准确安全的执行。这个简单的定义意味着质量保证有两个重要内容:质量评定,即按一定标准度量和评价整个治疗过程中的服务质量和治疗效果;质量控制,即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QA的执行,并不断修改服务过程中的某些环节,达到新的QA级水平。 --摘自胡逸民主编《肿瘤放射物理学》p612。 AAPM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hysicists in Medicine 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 AAPM FACT SHEET The AAPM: A scientific, educ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 of more than 4,700 medical physicists. Headquarters are located at the American Center for Physics in

肿瘤放射治疗学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肿瘤放射治疗学期末考 试重点笔记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恶性肿瘤的临床治愈率为45℅,其中外科占22℅,放射治疗占18℅,化学治疗占5℅ 根据肿瘤的放射敏感性分类: 1、放射高度敏感的肿瘤:恶性淋巴瘤、睾丸精原细胞瘤、肾母细胞瘤、尤 文肉瘤、小细胞肺癌 2、放射中度敏感的肿瘤:鳞状细胞癌、宫颈癌、宫体癌、乳腺癌、皮肤 癌、肾移行细胞癌 3、放射低度敏感的肿瘤:胃肠道的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 4、放射敏感性较差的肿瘤:纤维肉瘤、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恶性纤 维组织细胞瘤 放射治疗的禁忌症 1、全身情况 (1)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时; (2)严重的全身感染、败血症或脓毒血症未控制者; (3)治疗前血红蛋白<80g/L或白细胞<3.0×109/L未得到纠正者;(4)癌症晚期合并贫血、消瘦或处于恶病质状态,评估生存期不足3至6月者。 2、肿瘤情况 (1)肿瘤情况已出现广泛转移,而且该肿瘤对射线敏感性差,放射治疗不能改善症状者;(2)肿瘤所在脏器有穿孔可能或已穿孔时;(3)凡属于放射不敏感的肿瘤应视为相对禁忌症。 3、放射治疗情况

(1)近期曾做过放射治疗;(2)皮肤或局部组织纤维化;(3)皮肤溃疡经病理证实阴性;(4)不允许再行放射治疗者。 根治性放射治疗:是指通过给予肿瘤致死剂量的照射,使肿瘤在治疗区域内缩小、消失,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患者要符合以下条件:1、一般状况好2、局部肿瘤较大并无远处转移;3、病理类型属于对射线敏感或中度敏感的肿瘤。术前放射治疗的目的是:1.通过一定剂量照射使肿瘤细胞的活性降低,防止手术中引起肿瘤细胞的种植转移和播散;2.使肿瘤缩小、降低临床分期,便于手术切除;3.控制肿瘤周围的亚临床病灶和区域的淋巴结,提高手术的切除率;4.使原本不能切除的病灶通过放射治疗也能够进行根治性切除。 在放射治疗结束后10天或放射治疗后2-4周手术,可以使组织有充分的修复时间,此时急性放射反应已经消失,慢性放射反应还未发生,这期间既不会给手术造成困难,也不会影响术后切口愈合。 术后放射治疗,一般在手术后2至4周内尽早开始。 远距离放射治疗:亦称外照射,是指放射源发出的射线通过体外某一固定距离的空间,并经过人体正常组织及邻近器官照射到人体某一病变部位的放射治疗方式。可分为等中心放射治疗技术(源轴距照射技术,SAD)和源皮距治疗技术(SSD)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是一种高精度的放射治疗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