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福建省中考初中物理考试大纲

2017福建省中考初中物理考试大纲

2017福建省中考初中物理考试大纲
2017福建省中考初中物理考试大纲

物理

一、课程理念、教育教学原则

(一)落实“立德树人”。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深刻领悟“立德树人”的思想精髓,充分挖掘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德育内涵,在物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以及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基础,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和谐、自然的教学环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发展。

(三)注重实验、探究。合理设计实验、探究活动,有效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理解概念、发现规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四)发展科学思维。关注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和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从中感悟科学方法的应用,逐步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培养学生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等的联系,引导学生了解物理概念、规律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意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二、课程实施

(一)课程开设

根据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的要求,按照规定的课时安排,开足开齐初中物理课程,尤其要加强实验教学。

(二)教学要求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为依据,针对我省初中物理教学实际,对《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提出较明确、具体的学习要求以及相应的教学建议。

【力学】

科学内容1 机械运动

教学建议:

1.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归纳出机械运动的定义,知道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是其他各种运动的基础。分析机械运动的实例,让学生体验,选择不同的参照标准观察同一机械运动时结果可能不同,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参照物在描述机械运动中所起的“标准”的作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根据给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或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所选择的参照物。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渗透辩证思想。

2. 介绍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让学生练习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练习使用科学记数法。通过介绍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长度和时间的大小及单位,让学生对长度和时间的大小及单位形成感性认识,明白孤立的、缺少单位的数值在物理学中是没有意义的。

3. 指导学生观察刻度尺的量程、零刻度线、分度值,示范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明确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组织学生使用刻度尺测量具体的长度,使用计时工具测量具体的时间,学会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让学生意识到使用测量工具之前要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测量时要遵循科学的测量方法,知道测量值是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的。介绍误

差的概念和减小误差的方法,让学生知道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知道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引导学生了解长度测量的多种方法。

4.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日常物品、自然现象,或自己身上的“尺”和“表”,估测长度和时间,感受身边的物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实践能力。

5. 通过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实例,让学生经历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体验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科学研究方法。引导学生从速度公式中得出速度的单位,通过实例,让学生练习不同速度单位之间的换算。通过实例,让学生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强调运用物理公式解题的规范性。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思路及规则。通过具体实例,逐步引导学生建立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让学生体会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含义。展示v-t图像、s-t图像,引导学生从图像中进一步明确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体验运用数学图像描述物理过程的方法,感受数学工具在物理中的应用。

6. 组织学生使用刻度尺和计时工具(如停表、手表等)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了解实验原理,明确实验步骤。关注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的过程,训练学生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学会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学习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学习写简单的实验报告。让学生通过实验,体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培养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交流合作的团队精神。

科学内容2 质量与密度

教学建议:

1. 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具体实例,让学生体会物质和物体的不同,知道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称为物体的质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所处的空间位置无关。通过生活中

的实例,让学生对常用的质量单位的大小形成感性认识,练习估测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2. 引导学生观察天平和砝码,认识天平的构造、量程、分度值及各部件的作用。教师示范使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操作程序,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天平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中蕴含的道理。组织学生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让学生在操作体验的基础上熟悉天平的操作程序和规则,进一步认识到,有的测量工具使用之前不仅要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还要调零。介绍体积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让学生练习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引导学生观察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体验的基础上,学习量筒的使用方法,进一步体验使用测量工具前要明确其量程和分度值的规范。让学生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培养观察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养成规范操作实验仪器的良好习惯,培养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 指导学生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重视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让学生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体验利用比值来定义物理量的科学研究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引导学生通过密度概念得出密度的公式和单位,练习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引导学生阅读密度表,让学生对不同物质的密度有一个感性认识,要求学生记住常温常压下纯水的密度。

4. 组织学生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训练学生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在测量液体密度实验中侧重评估和设计实验环节,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评估,设计出更优化的实验方案。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通过实验,体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熟练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5.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鉴别物质、计算质量、计算体积等。强调运用物理公式解题的规范性,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重视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科学内容3 运动和力

教学建议:

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感知力的存在,体会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归纳、概括出力的概念,了解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知道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对力的单位的大小形成感性认识。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体验力的作用效果,分析归纳出力的两种作用效果。引导学生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解释有关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实例,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从而归纳出力的三要素。通过示范,指导学生根据力的三要素画力的示意图,培养规范作图习惯,让学生体验用作图的方法表示力的简洁与直观,体会力的示意图是一种抽象出力的本质要素的模型,感悟科学抽象的方法,感受图示法和模型法的美妙。

3. 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让学生感受并了解弹力。指导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刻度特点、量程及分度值,观察弹簧测力计的伸长随拉力的变化,了解在弹性

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总结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组织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具体的力。

4.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感知重力的存在,了解重力,要求学生记住重力的符号。引导学生探究物体的重力大小与其质量的关系,侧重收集数据和分析论证环节,尝试用图像法处理数据,体验图像法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用G=mg及其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确重力的方向,知道“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的不同。让学生列举重力方向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物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介绍重心概念,让学生明确重心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建立的等效替代的物理模型,感悟科学抽象的方法。要求学生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5. 通过对常见事例或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感受摩擦力的存在,知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间产生的阻碍该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组织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的过程,侧重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环节,体验控制变量方法的应用。引导学生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分析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运用摩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6.通过实验或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合力概念,感受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两种情况。通过实例,让学生练习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7.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知道平衡状态与平衡力。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归纳二力平衡的条件。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运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如判断物体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等。

8.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感受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的研究方法,体验科学实验与科学想象、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介绍相关物理学史,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客观规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表述中的关键词的含义加深认识,明确力和运动的关系,体会物理学对客观规律表述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9.通过实验演示惯性现象或列举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知道物体

的惯性只跟其质量有关,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强调“惯性”与“力”的区别。引导学生运用惯性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培养书面和口头上符合逻辑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了解惯性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可能带来的危害。

科学内容4 压强

教学建议:

1. 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压力,从产生原因、方向、作用点等方面区分压力和重力。通过实验或实例,让学生感知压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作用效果。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想,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从而引出压强的概念。根据压强的概念,引出压强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利用压强公式进行定性分析,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解释有关现象,重视符合逻辑的思维和表达的训练。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用压强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判断压力的受力面积。

2. 通过实验或体验,让学生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明确液体压强的特点。通过理论推导液体压强公式,让学生感受物理模型的建立过程,体验物理建模思想,培养抽象、理性思维。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连通器,列举生活中应用连通器原理的实例,运用连通器原理解释有关现象。

3. 通过实验或介绍历史上有关大气压的经典实验,让学生感受大气压的存在,激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发展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介绍托里拆利测量大气压的实验,让学生感受间接测量大气压大小的方法,体会实验的巧妙。通过实验或实例,让学生了

解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在学习物态变化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了解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运用大气压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4.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与分析,总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有关现象。通过实验与分析,引导学生了解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建议:

1. 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感知浮力的存在和浮力的方向。引导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通过受力分析明确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引导学生运用液体压强和压力知识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感受理论推导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 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侧重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环节,体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引导学生根据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进行合理地逻辑推理,得出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有关,突出逻辑推理过程。引导学生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概括、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计算。

3. 引导学生运用二力合成知识和力与运动的关系分析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上浮、下沉、悬浮),总结物体的浮沉条件,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状态,解释有关现象。通过受力分析,让学生知道漂浮状态下浮力与重力的关系。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浮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建议:

1. 通过列举生活实例和动手体验,让学生感知杠杆,引导学生在观察和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出杠杆的共同特征,建立杠杆的概念,体会杠杆是一种抽象出其本质要素的模型,感悟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科学抽象方法,感受“理想模型法”的应用。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杠杆的构造,知道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及其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要求学生会画力臂。

2. 组织学生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侧重分析论证环节,让学生体验从物理事实到物理规律的思维升华。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简单计算。引导学生分析典型杠杆实例,比较其动力臂和阻力臂大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其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关系,从而明确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特点。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应用。

3. 展示生活中多种滑轮的使用实例,让学生了解滑轮,知道滑轮根据使用情况

的不同可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手实验,对比是否省力、是否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是否省距离,归纳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通过理论分析,让学生了解滑轮是杠杆的变形。让学生讨论各种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培养学生将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和辩证地认识事物的意识。

4. 通过演示,让学生了解滑轮组的作用。引导学生根据滑轮组的安装情况分析拉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介绍滑轮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生产、生活中隐含的物理原理的意识。

5. 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认识机械功。结合生产、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根据机械功的概念,引出机械功的计算公式。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机械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6.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做功的快慢问题,类比速度,得出功率概念和功率的计算公式,体验类比法和比值定义法的应用。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7. 结合实例,引导学生从使用机械的目的出发,分析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引出机械效率的概念,明确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根据机械效率的概念,分析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机械效率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8. 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确能够对其他物体做功的物体具有能量,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介绍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体会控制变量和转换的思想方法。通过实验或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介绍机械能的概念。

9. 通过实例或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分析动能和势能间的相互转化,解释相关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解释与能量转化有关的现象。

【声学和光学】

科学内容1 声现象

教学建议:

1.通过实验活动和体验,引导学生总结发声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归纳声音产生的条件。通过实验与分析推理,引导学生认识声音的传播条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渗透比较、转换、归纳、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等科学研究方法。引导学生阅读资料,了解声音的传播速度,了解回声。

2.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了解声音的响度与振幅、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知道发声材料、物体结构不同,声音的音色不同。

3.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和交流讨论,了解超声波与次声波,了解超声波与次声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与危害。

4. 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噪声与乐音的区别,了解噪声的来源。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或观看视频,了解噪声的危害。结合实例,介绍生产、生活中控制噪声的措施,让学生从中总结控制噪声的三个环节,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科学内容2 光现象

教学建议:

1.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光源。通过实验,分别探究光在同种均匀和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让学生总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识别自然界和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要求学生记住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介绍光线,让学生体会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引入的抽象模型,感受“模型法”的应用。

2.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界和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组织学生探究光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以及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的结论。探究过程侧重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和分析论证环节,让学生经历光的反射定律的形成过程。要求学生会画光的反射光路图。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光的反射定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光污染的危害,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3. 通过实例、实验,让学生感受光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探究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总结出光的折射特点以及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的结论。探究过程关注让学生经历从证据到结论的分析论证过程。要求学生会画光折射时光线的大概位置。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光的折射特点解释有关现象。

4. 组织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位置、大小的关系,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过程侧重提出问题和设计实验环节,培养学生将宽泛的原始问题转化为明确具体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替代法的应用,体会实验数据是进行科学分析的根据,体会测量的重要性。通过演示实验及分析光路,介绍实像和虚像。要求学生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说明平面镜可以成像和改变光路。

5. 通过媒体展示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光的色散现象,让学生感知光的色散现象。

通过演示光的色散实验,引导学生了解白光的组成。介绍光的三基色(光的三原色)。

6. 通过观察实物和实验,引导学生从透镜的外形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介绍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根据透镜对光的作用解释有关现象。要求学生会画经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入射光线的出射光线。

7. 组织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侧重进行实验和分析论证环节,让学生体验科学的结论来自对证据的收集和分析。通过实物体验、演示、多媒体课件或生活经验,让学生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中的应用,体会物理与技术、生活的密切联系。

8.介绍人眼的结构,引导学生将晶状体与凸透镜作类比、将视网膜与光屏作类比,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和透镜对光的作用,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近视眼和远视眼及其矫正方法。强调爱护眼睛的重要性。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热学】

科学内容1 物态变化

教学建议:

1.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建立温度的概念,介绍摄氏温度的规定。要求学生记住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和沸水的温度。介绍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指导学生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介绍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组织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让学生通过观察与实践,了解体温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学习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了解人的正常体温。结合资料,让学生了解一些生活环境中的温度值,了解其他常见的温度计。

2.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不同状态,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了解这三种状态的基本特征,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会发生变化。引导学生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

3.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现象。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了解熔化的条件,描绘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图像的方法处理物理问题,体验运用数学图像描述物理量变化的方法,感受数学工具在探究物理规律中的应用。介绍凝固的条件及图像。让学生知道同一种晶体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物质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要求学生记住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通过实例,让学生知道熔化过程要吸热、凝固过程要放热。引导学生运用熔化和凝固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4.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现象,介绍汽化的两种方式及其区别。通过实验或列举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组织学生探究水沸腾的条件及温度变化的特点。要求学生记住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通过资料,让学生了解一些物质的沸点。在学习大气压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了解沸点与气压的关系。通过实例,让学生知道汽化过程要吸热、液化过程要放热。引导学生运用汽化和液化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5.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运用升华和凝华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6. 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了解水资源危机,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鼓励学生参与到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活动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建议:

1.通过各种媒体资源和物理学史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使学生对抽象的微观世界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和宇宙的历程与新进展。

2.在学生了解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基础上,通过演示扩散

现象,让学生感知分子热运动,了解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空隙,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物体的温度越高;通过演示分子引力和斥力实验,让学生感知分子间存在作用力,了解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让学生经历从观察实验、分析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研究过程,体验从可以直接感知的宏观现象推理无法直接感知的微观机理的科学研究方法。

3. 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内能的存在。通过类比机械能,介绍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结合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建立内能的概念,强调内能是自然界能量存在的一种形式,它不同于宏观世界的动能、势能,它是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引导学生根据温度的变化来判断内能的变化。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演示,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知道温度差是发生热传递的条件,知道热量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内能时转移的能量,是内能的变化量。

4. 引导学生探究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质量、温度变化和物质种类的关系,发现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降低)相同的温度所吸收(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由此引出比热容的概念。探究过程侧重制订计划与进行实验环节,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知道到水的比热容较大,引导学生运用Q=cmΔt进行简单计算,运用比热容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5.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热机是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利用模型或多媒体等分析四冲程汽油机的构造、四个冲程及其能量转化,让学生了解四冲程汽油机及其基本工作原理。结合阅读资料,让学生了解柴油机和汽油机的异同点。

6. 从日常生活中燃料的使用出发,引导学生根据等量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一般不同,引出热值的概念。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Q=mq(Q=Vq)进行简单计算。通过实例,分析热机燃料的能量走向,引出热机效率的概念,引导学生对热机效率进行简单计算。渗透环保意识,感受热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科学内容3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源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观察生产、生活中有关能量利用的实例,让学生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描述生产、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能量,体会能量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通过实验或实例,引导学生分析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3.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分析能量转化和转移现象之间的联系,思考现象背后的规律,体会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恒的,知道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引导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4. 结合具体实例分析,让学生初步了解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渗透节能教育。

5. 引导学生阅读各种资料或调查活动,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了解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了解核能等新能源的特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结合实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两面性。渗透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面、辩证地看问题的观念教育。

【电磁学】

1 电路与欧姆定律

科学内容

教学建议:

1. 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摩擦起电现象,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了解正、负电荷的规定,知道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通过演示和介绍,让学生知道验电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引导学生从原子结构层面,了解摩擦起电、物体带电的实质是电荷发生了转移,而不是产生了电荷。

2.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导电性,知道导体和绝缘体。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引导学生阅读资料,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性与应用,了解新材料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3. 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手连接简单的电路,引导学生结合实验了解电路和电路的组成。介绍常见的组成电路的各元件的作用及符号。引导学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结合具体电路,介绍通路、断路(开路)和短路,强调电源短路的危害。结合电路实物,介绍电路图,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通

过示范,指导学生画简单的电路图,强调作图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作图习惯。

4. 通过展示具体电路和类比,引导学生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及其特点,知道并联电路中的干路和支路。让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采用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的实例。通过实例,指导学生识别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通过示范,指导学生学习画简单的串联电路图和并联电路图,组织学生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的串联和并联实际电路,学习根据要求设计两个用电器的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5. 引导学生通过电路连接的实际操作,感受电流的存在。根据生活经验或运用“水流”等进行类比,引导学生认识电流,了解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介绍物理学上将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指导学生阅读电流表使用说明书,教师在边演示边讲解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使用电流表测电流,培养学生规范操作实验仪器的习惯。

6.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侧重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环节。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画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使用电流表测电流的过程,逐步掌握各项技能。

7. 根据生活经验或运用“水压”进行类比,引导学生认识电压。介绍电压与电源的关系。要求学生记住干电池的电压值。让学生通过阅读电压表使用说明,学会电压表的使用方法。组织学生使用电压表测电压,培养学生规范操作实验仪器的习惯。

8.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侧重猜想与假设和进行实验环节。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画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使用电压表测电压的过程,逐步掌握各项技能。

9. 通过类比水流受到的阻力,引入电阻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侧重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环节,体会控制变量法的应用。通过模型,引导学生了解变阻器的构造、作用和工作原理。通过实践、体验,让学生学习使用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10. 组织学生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全过程。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控制变量法的应用,通过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欧姆定律,理解多次测量的目的,经历从实验数据到归纳出物理规律的过程,体会用数学图像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欧姆定律以及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分析动态电路、解释现象、进行计算等。

11. 引导学生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选择器材,

进行实验,完成对电阻的测量,理解多次测量的目的,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实验中,注意培养学生电学实验技能和规范操作实验仪器的习惯。

教学建议:

1.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电流做功,理解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理解电功,运用电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展示电能表实物,让学生学习看电能表的铭牌,了解电能表的一些重要参数如额定电压、转速等,学习读电能表。

2. 通过类比,让学生经历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电功率的过程。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电功率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认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让学生学习看机器、用电器等的铭牌。

3. 组织学生根据电功率公式,设计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进一步练习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加深对电功率的理解和对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认识。实验中,注意培养学生电学实验技能和规范操作实验仪器的习惯。

4. 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了解电流的热效应。引导学生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体验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介绍焦耳定律,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进行简单计算,根据电流的热效应和焦耳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5. 展示家庭电路图、实物照片或示教板,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及

2017福建中考物理试卷题型参考含答案

2017福建中考物理试卷题型参考 试卷题型参考 (该试卷题型参考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的题序安排、考试内容等方面没有对应关系,仅供学校教学及复习参考)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而不高声喧哗,这是文明的表现。这里“轻声”和“高声” 是指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2.小东和小龙同乘一辆观光车游览环岛路。若说小东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指路牌B.环岛路C.沙滩D.小龙 3.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石油B.太阳能 C.天然气D.核能 4.骑行是一种时尚的健身运动,图1中骑行者影子的形成是由于 A.光的反射 B.光的色散 图1 C.光的折射 D.光的直线传播 5.首先通过理想实验发现“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科学家是A.奥斯特B.阿基米德C.帕斯卡D.伽利略

图3 6.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其外壳必须接地,主要目的是 A .防触电 B .防短路 C .节能 D .稳固 7.如图2所示,瓶盖的侧面一般都有凹凸相间的竖条纹,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A .便于包装 B .便于旋开 C .外表美观 D .牢固耐用 8.动车从起点站运行到终点站的过程,关于其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动车匀速行驶时没有惯性 B .动车停止在站台时没有惯性 C .动车只有在刹车时才有惯性 D .动车在各种状态下都具有惯性 9.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映出荷叶纹理的“清晰”像。这个像的特点是 A .正立放大 B .正立等大 C .倒立放大 D .倒立缩小 10.小芳在科技馆用手触摸静电球时,头发丝一根根竖起,成“怒发冲冠”状,如图 3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竖起的头发丝所带电荷是 A .正电荷 B .负电荷 C .异种电荷 D .同种电荷 11.超市的服装贴有磁性标签,未消磁的标签通过超市安检门时,安检门上的线圈会 产生电流,触发报警器达到防盗目的。则安检门的工作原理是 图2

中考物理备考计划

中考物理备考计划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

2016--2017年中考物理 备考计划 榆楚中学 蒋小波 随着近几年中考物理改革,考察特点的更新,新的课程标准制定,命题“稳中求变“的思想,又一次面临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更新观念,完善教育体制,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复习效率,使教学质量上台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学以致用,最终实现学生质的飞跃,现拟定九年级中考物理备考计划: 一、备考中准备采取的一些具体做法: 1、注重教材,以教材为典范,夯实基础。 2、监控课堂动向,严防学生走神,厌倦复习。 3、培养小组合作意识,让优生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在与同学讲解中落实自己的基础知识。 4、学生能做的分组实验,老师的演示实验尽可能的展示给学生或让学生自己动手,让他们在复习中重现实验过程。

5、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在仅有的时间里,全力以赴,为孩子的发展尽职尽责。 6、定时了解复习情况,及时反馈。精心准备,认真选题,加强整理,做到每单元一次测试,并认真进行考情分析,及时掌握学生复习信息,反思复习过程,微调复习思路。 7、及时了解中考信息,分析近3年的中考题,注意中考命题思路和中考动态,对照《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科目说明》,认真分析考点、考查形式、各个知识点考查的难易程度、关注社会热点和前沿高科技与教材的结合点等。 8、推敲选择中考模拟试题,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提高知识运用能力,灵活应用解题方法。 二、物理复习步骤安排 1、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以本为本,夯实基础。按照声学、光学、热学、力学、电学五个板块进行知识梳理。 复习过程中,主要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本质规律,熟悉基本的物理公式等。原则上每个板块配的复习题以基础知识为主,紧扣教材和课标,不拓展不加深,主要检测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公式、定律的运用,题量以45分钟为宜。 第二轮:把握重点,进行专题复习 这一轮复习注重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针对性的突出重点、难点、考点,课堂练习题以近几年中考试题为主,选择(内容和形式直指中考)和利用好手上的每一份综合测试题。

2017年福建省中考物理试卷答案

2017年福建省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2分)夏商时期,已有铜制的铃和皮质的鼓.人耳能分辨出铃声和鼓声是根据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2.(2分)今年1月,我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完成了在轨测试任务.实验卫星与地面通信联系是利用() A.次声波B.无线电波C.红外线D.超声波 3.(2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常识的是() A.使用冰箱时,金属外壳未接地 B.家庭电路中,开关接在零线上 C.检修电路时,未断开总开关 D.电线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救火 4.(2分)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等光学问题.图中的光学现象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 湖中倒影B. 日食现象C. 海市蜃楼D.

雨后彩虹 5.(2分)如图所示的“吸引现象”由静电引起的是() A.磁铁吸引硬币B.压紧的铅块互相吸引 C.摩擦后的气球吸引头发D.吸盘吸在墙壁上 6.(2分)为缓解电力紧张的状况,我省正在加大核电站的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电站将核能最终转化为电能 B.核反应堆中发生的是不可控制的核裂变 C.核能发电使用的燃料是天然气 D.核电站利用的核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7.(2分)下列利用改变内能对外做功的设备是() A.洗衣机B.柴油机C.收音机D.电视机 8.(2分)自行车是“绿色”出行的交通工具,为了减少摩擦的设计是()A.车上安装有刹车闸B.轮胎上刻有花纹 C.脚踏板做得扁面平D.车轴处装有滚动轴承 9.(2分)我国完成了速度超过400km/h的高铁交会试验,两列高速运行的列车交会过程中,产生“强吸力”的原因是两车之间的空气() A.流速大,压强大 B.流速小,压强小 C.流速大,压强小 D.流速小,压强大 10.(2分)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1、S2,电路正常工作.现只将S2断开,则()

2017龙东中考物理试题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17年初中毕业学业统一考试 物理试题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90分钟,全卷共六道大题,总分100分 水 3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常见物理量中,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A.初中物理课本的质量是200kg B.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是37℃ C.家庭电路的电压为 220V D.高山上的大气压为1.5×105 Pa 2.下列各图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A.敲击编钟能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钢尺振动的越快,响度越大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可以控制噪声 D.B型超声波诊断仪可以传递能量 3.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B C D A.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凝固现象 B.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C.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升华现象 D.烧坏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汽化现象 4.下列词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 ) A.镜花水月——光的直线传播 B.杯弓蛇影——光的折射 C.鱼翔浅底——光的反射 D.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

5.下列生活现象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A.赛车在转弯时滑出赛道 B.高速路上汽车要限速行驶 C.人踩到西瓜皮上易滑倒 D.跳远运动员跳远时要助跑 6.下图所示的简单机械一定省力的是() A.撬石头用的木棒 B.划赛艇用的船桨 C.理发用的剪刀 D.升旗用的定滑轮 7.下列关于能量转化转移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池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暖瓶塞跳起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用热水袋取暖时,内能发生了转移 D.电动机工作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8.分别使用定滑轮、动滑轮、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匀速提升同一物体 到同一高度处,其机械效率分别为η定、η动、η组(不计绳重和摩擦,设每个滑轮质量相等),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η组<η动<η定 B.η动<η定<η组 C.η定<η动<η组 D.η定<η组<η动 9.下面是汽油机工作时的各个冲程示意图,其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 ) A B C D 10.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常识中,下列做法错误 ..的是( ) A.家庭电路中,控制灯泡的开关应该接在火线上 B.发现有人触电时,应该立即用手将其拉开 C.使用试电笔时,笔尖应该接触被测导体,手应该接触笔尾金属体 D.卫生间应该安装带有防水盖的多功能插座 1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片P向上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压表示数变大,小灯泡变暗 B.电流表示数变小,小灯泡变暗 C.电压表示数不变,小灯泡变亮 D.电流表示数不变,小灯泡变亮

中考物理复习计划.docx

九年物理备课组工作计划 2017—2018 年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认真系统地研究和整理八、九年级新课标教材知识和能力要求,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考说明》和最近几年中考题型为基本依据,更新观念,完善教育体制,优化课 堂结构,提高复习效率,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学以致用,抓好每一轮的各环节复习,在想办法激发学生认真复习和学好物理的热情基础上,落实“双基”,提升运用 知识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质的飞跃,力争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良好成绩。 二、学生现状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分两年,初二教学主要是热学、光学、力学等部分,这些内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 五分之三的比例,非常重要,可是,学生现在感觉初二物理的知识几乎都忘了;到了初三的电学,学生一方面是感觉理解起来很吃力,另一方面电学、力学用到了很多数学知识, 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成绩优异的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两 者之间的学生,从一年多新课学习中多次检测情况来看,多数学生的历次考试成绩一般, 多数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本次总复习应从基础入手,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 能力,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三、复习目标 复习时我们要不断深入到学生身边,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学定教。同时积极运用多媒体课件,既扩大学生视野,又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实现学习成绩的腾飞。 1.注重双基,直面中考。 总复习的核心目的是通过复习加深全体学生对于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验技能的掌握,会用物理知识与方法来解决问题,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实际的复习过程中我们要发扬不 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由于我校的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较差,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浩如烟海的 复习资料中精选一本最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复习资料。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复习的热情,我们准备精制多媒体课件与动画来引领学生复习,力求做到容量大,形式活,张弛有度,详略得当,我们深知教师课前精心准备是实现高效复习的前提。 2. 提高技能,超越中考 全面覆盖,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是实现高效复习的基础。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是中考取 胜的关键。为了提高学生中考成绩,在学生掌握教材上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后,教师要布置适当的练习题,让学生加深对“双基”的运用。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对学生的要求 也因人而异。 对于优等生我们要发挥他们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实验技能运用熟练等优势,适当加加担子,如电学的动态电路计算、电路故障分析、力学的综合训练、物体受力分析等。在适当的 时候介绍一些高中的简单的物理知识与方法,扩展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技能,为他们升入重点高中后及时适应高中物理学习。 对于中等生我们要告诉他们其实阜新市的中考并不难,只要认真复习,考试考好很容易,关键是认真二字。复习时要把重点知识疏理好,重点的实验掌握好,能够对中考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每次练习认真对待、一丝不苟,作业按时独立完成,能够在老师分析之前独立自 主的订正,上课认真听,课后及时与老师同学交流学习的困惑,并及时解决完善,最终实现在中考中取得超出自己预想的好成绩。在基本概念、基本计算的基础上,适当加深难度。

2017年福建省中考.doc

2. 如图, A. 主视方向 第2题图 2017年福建省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 1. 3的相反数是() A. - 3 B.-L C. h 3 3 3 第7题图第8题图 3.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36 000,其结果是() A. 0.136X106 B. 136X105 C. 136X103 D. 136X106 4. 化简(2x)之的结果是() A. x4 B. 2x2 C. 4x2 D. 4x 5. (4分)下列关于图形对称性的命题,正确的是() A. 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B. 正三角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C. 线段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D. 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 6. 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x + 3 >0 A. -3VxW2 B. -3WxV2 C. xN2 D. x< - 3 7. 某校举行〃汉字听写比赛",5个班级代表队的正确答题数如图.这5个正确答题数所组 成的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 10, 15 B. 13, 15 C. 13, 20 D. 15, 15 8. 如图,AB是的直径,C, D是。O上位于AB异侧的两点.下列四个角中,一定与N ACD 互余的角是()A. ZADC B. ZABD C. ZBAC D. ZBAD 9. 若直线y=kx+k+l经过点(m, n+3)和(m+1, 2n - 1),且0

2017年龙东地区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Mg-24 Fe-56 Zn-65 Al-27 Ag-108 Ca-40 Na-23 Cl-35.5 Si-28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毎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 括号内)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粮食酿酒 C.石蜡熔化 D.水蒸气液化 2、对物质进行归类整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归类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钾一碱 B.钢一单质 C.高锰酸钾一氧化物 D.空气一纯净物 3、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作制冷剂 B.汽油洗涤衣物上的油污 C.浓硫酸作干燥剂 D.稀盐酸除铁锈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引燃洒精灯 B.倾倒液体 C.取用碳酸钠粉末 D.稀释浓硫酸 5、下列对“化学与生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B C D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点燃羊毛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B.铁钉加入氯化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的铜生成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向白醋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7、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磷肥的是 A.C〇(NH2)2 B.KCl C.KNO3 D.Ca3(PO4)2 8、硅酸钠(Na2SiO3)可用作粘合剂和防火材料,硅酸钠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4 C.+4 D.-2 9、下列常见的生活物品中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木桶 B.紫砂壶 C.不锈钢锅 D.橡胶轮胎 10、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B.稀有气体常用于医疗急救 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11、玉石制品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对玉石主要成分(化学式为NaAlSi2O6)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由四个元素组成 B.该物质中钠元素与铝元素的质量比为23 : 27 C.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4 g D.该物质含有三个氧分子 12、6月5日是世界坏境日,我国今年的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13、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4HCl(浓) △ X+Cl2↑+2H2O,则X的化学式为 A.MnCl2 B.ClO2 C.MnCl4 D.HClO 14、下列做法不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擦机器的棉纱在不通风的车间里长期堆放 B.将液化石油气残液倒入下水道

福建省2017年数学中考真题试卷和答案

福建省2017年数学中考真题试卷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3的相反数是() A.﹣3 B.﹣1 3 C. 1 3 D.3 2.如图,由四个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左视图是() A.B. C.D. 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36 000,其结果是() A.0.136×106B.1.36×105C.136×103D.136×106 4.化简(2x)2的结果是() A.x4B.2x2C.4x2D.4x 5.下列关于图形对称性的命题,正确的是() A.圆既是轴对称性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B.正三角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C.线段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D.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 6.不等式组:x?2≤0 x+3>0的解集是() A.﹣3<x≤2 B.﹣3≤x<2 C.x≥2 D.x<﹣3 7.某校举行“汉字听写比赛”,5个班级代表队的正确答题数如图.这5个正确答题数所组成的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10,15 B.13,15 C.13,20 D.15,15 8.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O上位于AB异侧的两点.下列四个角中,一定与∠ACD互余的角是() A.∠ADC B.∠ABD C.∠BAC D.∠BAD 9.若直线y=kx+k+1经过点(m,n+3)和(m+1,2n﹣1),且0<k<2,则n的值可以是() A.3 B.4 C.5 D.6 10.如图,网格纸上正方形小格的边长为1.图中线段AB和点P绕着同一个点做相同的旋转,分别得到线段A'B'和点P',则点P'所在的单位正方形区域是() A.1区 B.2区 C.3区 D.4区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计算|﹣2|﹣30=. 12.如图,△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连线DE.若DE=3,则线段BC的长等于.

2017中考物理分类汇编:质量和密度

2017中考物理分类汇编:质量和密度 一、选择题 1.(2017?)根据生活经验,以下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37℃ B.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D.中学生的鞋长约为42cm 【答案】C 2.(2017?)为了避免人体肩部受到伤害,专家建议人肩负的书包总质量不要超过人体质量的15%。根据建议,你估计中学生肩负的书馆总质量通常不要超过() A. 9t B. 9kg C. 9g D. 9mg 【答案】B 3.(2017?)如图所示的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 A.物体长度为1.45cm B. 物体质量为6.6g C.温度计示数为16℃ D.电流表示数为0.32A 【答案】A 4.(2017?龙东)(双选)入春以来气候干燥,龙东地区多处发生火灾.如若被困火灾现场,建筑物受困人员应捂鼻、弯腰迅速撤离火场,这是因为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与空气相比() A.温度较低,大量聚集在房间下方 B.密度较大,大量聚集在房间下方 C.温度较高,大量聚集在房间上方 D.密度较小,大量聚集在房间上方 【答案】CD 5.(2017?)有四个容量均为200ml的瓶子,分别装满酱油、纯水、植物油和酒精,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ρ酱油>ρ纯水>ρ植物油>ρ酒精)() A.纯水 B.酱油 C.酒精 D.植物油 【答案】B

6.(2017?)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践课题,你认为能够完成的是() ①测量牛奶的密度②鉴别金戒指的真伪③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 ④鉴定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⑤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数目.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①测量牛奶的密度:需要用天平测量牛奶质量,用量筒测量牛奶的体积,用密度公式求出密度,可以完成; ②用天平测量戒指的质量,用量筒和水测量戒指的体积,用密度公式求出密度,可以鉴别金戒指的真伪,可以完成;③取一小段铜导线,可以测它的质量、体积,算出它的密度,但无法测铜导线的直径、总质量,就无法得出它的长度,不能完成实验;④鉴别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用天平测量铜球的质量,用量筒和水测量体积,用密度公式求出密度,然后和铜的密度比较,可以完成实验;⑤用天平称出一堆大头针的数目:先用天平测量50个大头针的质量,求出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再用天平测量一堆大头针的总质量,求出一堆大头针的数量,可以完成;故应选C。 7、(2017?)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A、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 B、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 C、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 D、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1:4。 【答案】C 8. (2017?)图6是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g的某液体的体积---温度图,以下说确的是()

2017福建省中考初中物理考试大纲

物理 一、课程理念、教育教学原则 (一)落实“立德树人”。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深刻领悟“立德树人”的思想精髓,充分挖掘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德育内涵,在物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以及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基础,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和谐、自然的教学环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发展。 (三)注重实验、探究。合理设计实验、探究活动,有效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理解概念、发现规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四)发展科学思维。关注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和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从中感悟科学方法的应用,逐步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培养学生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等的联系,引导学生了解物理概念、规律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意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二、课程实施 (一)课程开设 根据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的要求,按照规定的课时安排,开足开齐初中物理课程,尤其要加强实验教学。 (二)教学要求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为依据,针对我省初中物理教学实际,对《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提出较明确、具体的学习要求以及相应的教学建议。

2017中考数学考前指导——考前必看系列

2017年中考数学考前指导——考前必看系列 模块一:考试技巧 一、选择题:前面几题都很简单,估计1分钟可以完成,还是劝你不要粗心。 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怎么办? 第一种是回忆法 例1.在平行四边形、等边三角形、菱形、等腰梯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平行四边形 B .等边三角形 C .菱形 D .等腰梯形 第二种是直接解答法 例2. 二次根式12化简结果为( ) A .3 2 B. 2 3 C. 2 6 D. 4 3 第三种方法是淘汰错误法,俗称排除法 例3. 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1,BD =1,E ,F 分别 是边AD ,CD 上的两个动点,且满足AE +CF =1, 设△BEF 的面积为S ,则S 的取值范围是( ) A . 4 1≤s ≤1 B . 433≤s ≤3 C .1633≤s ≤43 D .833≤s ≤23 第四种方法是数形结合法 例4. 已知二次函数342 --=x x y ,若-1≤x ≤6,则y 的取值范围为__ __. 第五种方法特殊化求解法 例6.若抛物线22 332y ax bx y x x =++=-++与的两交点关于原点对称,则a 、b 分别为 . 特别强调,对于某些几何题在各种方法都不能作出判断时,可以按比例准确地画出图形,通过用刻度尺或量角器的测量得出答案。 第六种方法排除法... : 例:如果表示a ,b 两个实数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那么化简│a -b 的结果等于( ) A .-2b B .2b C .-2a D .2a 第七种方法特殊值法 例: 0x =成立,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 0 B .x ≥0 C . x < 0 D .x ≤0 特殊值法不仅仅在选择题可以使用,在填空题也可以使用. 注意:1.旋转问题→确定旋转中心,并用圆规和尺子画出图形,注意旋转出现的等腰三角形 2 .求方程解,考的就是根的检验,将选项代入检验。 3.无奈之举:求角度的题目→量角器,求线段→尺子,并对比已知线段,对应线段成比例。翻折→用草稿

2017年福建省中考英语真题

2017年福建省中考英语试卷 一、听力(共三节,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第一节听句子听下面五个句子,从每小题给的三幅图中选出与句子内容相符的选项。(每个句子读两遍) 1. 2. 3. 4.A. B. C. 5. 第二节听对话听下面七段对话,从每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每段对话读两遍) 听第1段对话,回答第6小题。 6. What does Helen think of Shanghai? A. Modern. B. Noisy. C. Crowded.

听第2段对话,回答第7小题。 7. When did Jane take part in the activity? A. Last Friday. B. Last Saturday. C. Last Sunday. 听第3段对话,回答第8小题。 8. Whose watch is it? A. David’s. B. Lily’s. C. Sally’s. 第4段对话,回答第9小题。 9. What kind of fruit does Maria like best? A. Bananas. B. Apples. C. Oranges. 听第5段对话,回答第10,11小题。 10.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buy? A. A skirt. B. A blouse. C. A T-shirt. 11. What size does the woman wear? A. Size S. B. Size M. C. Size L. 听第6段对话,回答第12,13小题。 12. 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 A. In a gym. B. In a hospital. C. In a museum. 13. What was wrong with Lucy yesterday?

2017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及答案

2017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冬天穿保暖内衣比较暖和,主要是由于它制作材料的物理属性是()A.观赏性好B.弹性好C.密度小D.导热性能差2.(2分)一杯1kg、0℃的水和一块1kg、0℃的冰相比() A.冰的内能比水的内能大B.水的内能比冰的内能大 C.冰和水的内能一样大D.水含有的热量多 3.(2分)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篮子,再把装有剩饭剩菜的碗放入篮子,用纱布袋罩好,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如图,篮子里的饭菜放置大半天也不会变质,以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 A.液化放热B.蒸发吸热C.凝固放热D.升华吸热4.(2分)用照相机拍摄照片时,胶片上出现了景物的清晰的像,但如果有一只飞虫正好飞落在照相机镜头的镜片上,此时胶片上的像() A.几乎没有变化 B.有变化,出现了小飞虫清晰的像 C.有变化,出现了小飞虫模糊不清的像 D.有变化,整个像变得模糊不清 5.(2分)下图是鱼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像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 A.近视眼镜B.远视眼镜C.凹镜D.凸镜

6.(2分)我国已步入世界汽车大国行列。观察发现:许多汽车上都安装有一种“可视雷达” (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安装在车尾的摄像头是凹透镜 B.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像是依靠超声波进行传输的 D.像越大,障碍物离车尾距离越小 7.(2分)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图中能正确表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是() A.B. C.D. 8.(2分)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到硬币(如图甲所示).人位置不变,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看到硬币了(如图乙所示),这主要是由于()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D.凸透镜成像 9.(2分)如图所示,表示光从空气中射向玻璃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是()

2017年福建省英语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7年福建省中考英语试卷 一、解答题(共13小题,满分28.5分) 1.( 1.5分) 2.( 1.5分) 3.( 1.5分) 4.( 1.5分) 5.( 1.5分) 6.(1.5分)听第1段对话,回答第6小题. 6.What does Helen think of Shanghai? A.Modem. B.Noisy.

C.Crowded. 7.(1.5分)听第2段对话,回答第7小题.7.When did Jane take part in the activity?A.Last Friday. B.Last Saturday. C.Last Sunday. 8.(1.5分)听第3段对话,回答第8小题.8.Whose watch is it? A.David's. B.Lily's. C.Sally's. 9.(1.5分)第4段对话,回答第9小题.9.What kind of fruit does Maria like best?A.Bananas. B.Apples. C.Oranges. 10.(3分)听第5段对话,回答第10~11小题.10.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buy? A.A skirt. B.A blouse. C.A T﹣shirt. 11.What size does the woman wear? A.Size S. B.Size M. C.Size L. 12.(3分)听第6段对话,回答第12~13小题.12.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 A.In a gym. B.In a hospital. C.In a museum. 13.What was wrong with Lucy yesterday?

2017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17年初中毕业学业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森工·农垦)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全卷共四道大题,总分120分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5题,共24分)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我们年少立志,我们排除万难,我们在成功的到路上,挥.洒年轻的汗水。青春最宝贵的东西,是无所畏俱的勇气和未来无限的可能,有梦就去追,不用等风来,自己就能飞!哪有什么时机未到,哪有什么筹.备完全,哪有什么只欠东风。要起飞的心,从不苦等风来。此间少年,心之所向,皆是锋芒。 (1)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2分) (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挥.洒 筹.备 (3)找出文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马南邨《不求甚解》) B.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惟妙惟肖....。 (茅以升《中国石拱桥》) C.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 ;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莫泊桑《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D.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 ....的文字。 (鲁迅《藤野先生》) 3.下列句子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父母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B.能否落实农村中小学营养餐,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大举措。 C.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4.诗文默写。(10分) (1)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歌燕舞”景象的诗句是, 。 (4)“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句诗表现了落花积极进取的精神,但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在境界上更胜一筹。 (5)在“两会”上,许多代表关注高房价、关注民生,其中有代表借用唐代诗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两句诗,表达了“居 者有其屋”的良好愿望。 (6)“生活虽然可能会荆棘满地,但仍然不能阻止你一路高歌。”电视剧《欢乐颂》中的这句台词,充满对生活不懈的追求,与此相近的诗句是, 。 5.走近名著。(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他来自农村,老实,健壮,坚韧。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当时城市底层老百姓很普通的行业——拉洋车。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经历了三起三落,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最后变成了麻木、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福建省2017年中考物理试题与答案

2017年福建省中考物理试题与答案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夏商时期,已有铜制的铃和皮质的鼓.人耳能分辨出铃声和鼓声是根据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2.今年1月,我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完成了在轨测试任务.实验卫星与地面通信联系是利用() A.次声波 B.无线电波 C.红外线 D.超声波 3.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常识的是() A.使用冰箱时,金属外壳未接地 B.家庭电路中,开关接在零线上 C.检修电路时,未断开总开关 D.电线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救火 4.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等光学问题.图中的光学现象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5.如图所示的“吸引现象”由静电引起的是() 6.为缓解电力紧张的状况,我省正在加大核电站的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电站将核能最终转化为电能 B.核反应堆中发生的是不可控制的核裂变 C.核能发电使用的燃料是天然气 D.核电站利用的核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7.下列利用改变内能对外做功的设备是()

A.洗衣机 B.柴油机 C.收音机 D.电视机 8.自行车是“绿色”出行的交通工具,为了减少摩擦的设计是() A.车上安装有刹车闸 B.轮胎上刻有花纹 C.脚踏板做得扁面平 D.车轴处装有滚动轴承 9.我国完成了速度超过400km/h的高铁交会试验,两列高速运行的列车交会过程中,产生“强吸力”的原因是两车之间的空气() A.流速大,压强大 B.流速小,压强小 C.流速大,压强小 D.流速小,压强大 10.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 、S2,电路正常工作.现只将S2断开,则() A.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不变 B.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不变 C.电流变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减小 D.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增大 11.如图所示,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手持量筒举 B.以“1cm”刻度线 C.杠杆在水平位 D.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心,处为测量起点离桌面读数置平衡时,拉力只需调节烛焰中心和 的力臂为l 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12.如图所示,体操运动员静止在平衡木上时,与运动员所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A.平衡木对运动员的支持力 B.运动员对平衡木的压力 C.平衡木受到的重力 D.运动员对地球的吸引力 13.在沙漠中,可以利用图所示的方法应急取水,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中考物理考前复习建议

中考物理考前复习建议 中考各科目复习指导物理 物理:立足基础知识和技能 物理中考是物理学业水平与升学合二为一的考试,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又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所以,在最后复习过程中应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利用重点知识提高自身能力。下面给同学们提供一些考前复习建议。 1.学会展示科学探究的要素,关注探究过程,注重探究的方法 科学探究是初中阶段物理学科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所以在中考中所占分值较大,也是学生成绩区分度较大的一种题型。科学探究题型一般是课本重要探究内容,比如,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定值电阻(或伏安法测小灯泡电功率)对比实验,测斜面的机械效率,研究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固体、液体压强的决定因素,阿基米德原理(或决定浮力大小因素)等,光的反射,光的折射,透镜成像。另一种题型是初高中衔接内容。如:我们知道,电荷之间有力相互作用,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有人做了下面的实验―把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小球A和B固定于桌面上,在

它们周围放置一些带正电的轻小物体,这些轻小物体将受到 A和B共同作用,下面的示意图表示了这些轻小物体在A和B共同作用下的受力方向;联系你学过的知识,发挥你的想象力,分析这幅图,回答下列问题:①这种研究方法与你学习哪个知识时用到的研究方法类似?②提出一个有意义的猜想。在复习这类试题时,同学们不要盲目地全面复习,要抓住重点,要复习自己拿不准的探究内容,多找一些关于力和运动、摩擦力、电荷的作用力、欧姆定律的初高中衔接试题,从提出问题、描述实验方案、设计记录数据表格、分析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结论方面进行全程复习,全面、准确地把握探究试题的答法。 2.注重物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试题都来源于生活实际,所以,正确运用物理知识观察、分析、解释生活现象是考查的方向。在复习中,要避开纯物理模型试题,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描述每幅插图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这样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训练了自己的语言表述能力,还为适应新情景试题打下了良好基础。学会设计简单的方案、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 3.关注物理与当代热点、科技的联系 ①科技热点如磁悬浮列车、平移大楼技术、滑翔机、电磁罩、微波炉、青藏铁路开通等;②地方经济与重要事件,

2017年历年福建省生物中考真题及答案

2017年福建省中考真题生物 一、本卷共2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细胞 B. 组织 C. 器官 D. 系统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动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答案:A 2.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一片森林 B. 一块农田 C. 一群蚂蚁 D. 一个池塘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概念。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ABD、“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农田”,这些里面既有生物因素,也有非生物因素,因此都属于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C、“一群蚂蚁”是动物,在生态系统属于消费者,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要有非生物成分、生产者和分解者,符合题意。 答案:C 3. 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 草→鼠→蛇→鹰 B. 阳光→草→鼠→鹰 C. 蝗虫→青蛙→蛇→鹰 D.草→蝗虫→青蛙→细菌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A、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 B、阳光是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 C、蝗虫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 D、细菌是分解者,而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所以,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草→鼠→蛇→鹰。 答案:A 4. 女性生殖系统中,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位置是( ) A. 卵巢 B. 子宫

2019年中考物理考前指导(考前必看)

2018年中考物理考前指导(考前必看) 一、考试策略 (一)首先要认真审题: 1.最简单的题目可以看一遍,稍复杂的题目至少看两遍。如果通过对文字及插图的阅读觉得此题是熟悉的,肯定了此题会做,这时一定要重新读一遍再去解答,千万不要凭着经验和旧的思维定势,在没有完全看清题目的情况下仓促解答。因为同样的内容或同样的插图,并不意味着有同样的设问,问题的性质甚至可以截然不同。 例题1.如图,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液体.甲试管竖直放 置,乙试管倾斜放置,两试管液面相平。设液体对两试管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 A . P甲< P乙 B . P甲= P乙 C . P甲> P乙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例题2.一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力( ) A 一定是平衡力 B 一定不是平衡力 C 可能是平衡力 D 无法判断 例题3.盛氧气的钢瓶内氧气的密度为6kg/m3, ,工人使用氧气进行焊接用去了1/3,瓶内氧气的密( ) A 6 kg/m3, B 12kg/m3, C.4 kg/m3, D 无法确定 2.对“生题”的审查要耐心地读几遍。所谓的生题就是平时没有见过的题目或擦身而过没有深入研究的题目,它可能是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与生活及生产实际中相关联的问题。遇到这种生疏的题,心理上首先不要畏难,由于生题第一次出现,它包括的内容及能力要求可能难度并不大,只要通过几遍阅读看清题意,再联系学过的知识,大部分题目是不难解决的。 例题1.如图,A、B两的容器中装有同一种液体,且液面a点的压强小于b点的压强,当a、b 之间的阀门打开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液体由A向B流动 B.液体由B向A流动 C.液体静止不动 D.液体来回流动 例题2. 如图所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右方斜射向水面,这时反射角是β,折射角是γ.若把水槽 左端稍垫高一点,等水面重新平静后,反射角是β',折射角是γ',则( ) A)β'<β γ'< γ B)β'=β γ'=γC)β'<β γ'>γ D)β'>β γ'>γ 3.审题过程中要边阅读边分辨出已知量和待求量。已知的条件及待求的内容以题目的叙述 为准。不要仅仅以某些插图为准,有时图中给出的符号不一定是已知量,另外,凡是能画草图的题,应该边审题边作出物理草图,这样可以建立起直观的物理图景,帮助进行记忆和分析问题。 例题1.一个带盖的水箱里盛有一些0℃的冰和水,把它搬到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0℃的教室里,经过一段时间后,水箱里()。 A. 都变成冰了,连水气也没有 B.都变成水了,同时也有水气 C. 只有冰和水,不会有水气 D.冰、水和水气都存在例题2. 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物距u=5厘米时,成正立的像;u=8厘米时,成倒立的像,那么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有() A. u=4厘米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 B. u=9厘米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C. u=14厘米时,可能成缩小的实像 D. u=17厘米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例题3.教室内有两只日光灯,开关闭合时,两灯同时亮,开关断开时,两灯同时熄灭,则它们的连接关系是( ) A 一定串联 B 一定并联C可能并联,也可能串联D无法确定 对题目的应答要准确: 1.单项选择题的应答: ①直接判断法:利用概念、规律和事实直接看准某一选项是完全肯定的,其他选项是不正确的。 ②排除法:如果不能完全肯定某一选项正确,也可以肯定哪些选项一定不正确,先把它们排除掉,在余下的选项中做认真的分析与比较,最后确定一个选项。单项选择题一定不要缺答。 2.实验题的应答: 通常有四类:①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使用;②做过的验证性实验和测量性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及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③课堂上做过的演示实验或课内外的小实验;④设计性实验。应答时要严格按要求作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