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太原市重点中学新高考地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0届太原市重点中学新高考地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0届太原市重点中学新高考地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0届太原市重点中学新高考地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0届太原市重点中学新高考地理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图所示我国西南某河流某段(自西南流向东北)夏季分布状况,该段河流所在河谷年降雨量仅140mm,冬季盛行偏北风。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PQ河段河谷的形成原因不正确的是

A.地形落差大,流速快B.流水侵蚀以下切侵蚀为主

C.板块交界处,岩石破碎,易侵蚀D.地壳断裂下陷形成

2.QR河段沙洲形成的原因是

A.流水侵蚀作用形成B.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C.风力侵蚀作用形成D.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3.关于甲地沙丘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②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

⑤冬季的偏北风把沙吹过来的

④甲地的沙来源于QR河段的沙洲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1.D

2.B

3.B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此处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据图可知,该河段河流宽度小,说明侧蚀较弱,以下蚀为主;地形落差大,流速快,流水侵蚀以下切侵蚀为主,形成峡谷,ABC正确,PQ河段河谷的形成与地壳断裂下陷无关,不正确的是D。

故选D

2.PQ段河流流速快,侵蚀力、搬运能力强,携带泥沙量大,QR段流速缓慢,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所以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故B正确。沙洲的形成与风力作用无关。

故选B

3.北部沙洲沙源充足,冬季枯水期大片沙滩裸露,偏北风将沙搬运至甲处,因山地阻挡,风速减小,风力沉积形成沙丘,②③④对,沙丘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无关,①错误;故B正确。

故选B

2.我国学者利用溶洞内的石笋,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该岩石属于()

A.花岗岩B.玄武岩C.大理岩D.石灰岩

【答案】D

【解析】

【详解】

我国学者利用溶洞内的石笋,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溶洞景观是石灰岩被流水溶蚀的结果,故该岩石属于石灰岩,D正确;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大理岩是变质岩,都不可能出现溶洞景观。

故选:D

【点睛】

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岩石的类型,熟记相关知识即可。

3.班公错位于青藏高原西部,东西长约155千米,南北宽约15千米,中部最窄处仅50米。湖泊2/3位于中国西藏,1/3在克什米尔地区。研究发现该湖泊东部水体在垂直方向上的交换季节差异明显。下图示意班公错位置及湖泊东部水温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班公错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

2.班公错克什米尔湖区生物匮乏的主要原因是

A.湖泊空间狭小B.湖水盐度较高C.湖水透明度低D.人类过度捕捞

3.班公错东部水体垂直交换最不明显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答案】1.A

2.B

3.B

【解析】

【分析】

1.该区域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南部为高山,北部为湖泊,表明该湖泊的成因是地壳断裂陷落,然后汇集水流而形成,故A正确。

2.湖泊空间大小不是影响生物种类的主要因素,故A错误。班公错位于青藏高原西部,降水少,且克什米尔湖区没有淡水注入,所以湖水盐度较高,导致生物匮乏,故B正确。附近区域为山地地形,植被覆盖较好,水流清澈,湖水透明度较高,故C错误。该区域位于青藏高原西部,人口稀少,不会存在过度捕捞的情况,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3.湖水上部密度小,下部密度大,湖水就比较稳定,垂直交换就不明显。根据表可知,夏季表层湖水温度高,上部水密度小;深层湖水温度低,加上盐分多,下部湖水密度大,此时水体的垂直交换最不明显。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4.无人机快递,即通过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无人驾驶的低空飞行器运载包裹,自动送达目的地,可以提高配送效率,节省人力成本。目前无人机的载重量一般不超过3公斤,续航时间20分钟左右,恶劣天气和人为破坏是目前无法避免的两大难题。

图为工作流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最适合无人机配送的区域是()

A.城市中心商务区B.机场周边的农村

C.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D.高速公路附近的居民点

2.目前无人机派送快递还没有被大范围使用,主要制约因素是()

A.成本B.技术C.效率D.市场

【答案】1.C

2.B

【解析】

【分析】

1.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使用无人机配送可提高配送效率,C项符合题意。城市中心商务区、机场周边

的农村、高速公路附近的居民点交通便捷,人口稠密、交通流量大,使用无人机配送会对当地生产、生活产生很多负面影响,故A、B、D三项错误。故选C。

2.据材料可知,无人机配送载重量小,续航时间短,这说明无人机配送技术不成熟,无法大范围使用,主要制约因素是技术。故B项正确。

5.咖啡最适合栽植区位于南北纬25°之间,全球咖啡消费量最大的地区是欧洲。在欧洲各国的街头巷尾,到处都能看到咖啡馆,它们使用的原料中咖啡豆主要来自世界顶级咖啡豆产地之一的拉丁美洲

种植园,鲜奶、果汁等来自城市郊区。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咖啡馆对原料产地的选择,主要考虑

A.提高品质,保证新鲜B.满足顾客的个性需求

C.节省种植、养殖投入D.带动区域的农业发展

2.追求品味,以时尚、中高收入人群为对象的连锁咖啡店,在城市中选址时主要

A.入驻高端别墅区B.靠近高速公路出口

C.选择人口密集区D.考虑周边产业类型

【答案】1.A

2.D

【解析】

【分析】

1.由材料提示,咖啡馆使用的原料中咖啡豆主要来自世界顶级咖啡豆产地之一的拉丁美洲种植园,鲜奶、果汁等来自城市郊区。可知咖啡馆对原料产地的选择,主要考虑为了保证原料新鲜,保证和提高产品品质,A对。在欧洲各国的街头巷尾,到处都能看到咖啡馆,因此是满足顾客的大众化需求,B错。咖啡馆主要是注重原料的价格和质量,而对原料种植、养殖投入不关心,C错。也不会考虑如何带动区域的农业发展,D错。故选A。

2.入驻高端别墅区,消费群体太小,不能保证咖啡店的利润,A错。靠近高速公路出口,在此停留的人群很少,消费群体太小,不能保证咖啡店的利润,B错。人口密集区虽然人流量大,但是消费水平低,不能满足追求品味,以时尚、中高收入人群为对象的连锁咖啡店消费群体,C错。较高档次的咖啡店,在城市中选址时,需要考虑周边产业类型,最好布局在收入较高的产业类型旁,这些人群消费水平较高,喜欢追求品味和时尚,D对。故选D。

6.淇河发源于太行山南段,具有较高的水源养,水质净化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流内居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近年来人类活动逐渐向山区扩展导致洪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逐渐退化,下图是洪河流域2000年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0年-2015年淇河流域

A.耕地比重持续减少B.林地比重变化最大

C.草地比重持续上升D.建设用地增加最大

2.2000年-2015年淇河流域土地利用比重变化的影响是

A.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增加B.夏季降水量增加

C.径流季节变化减小D.河流含沙量增加

【答案】1.C

2.C

【解析】

【分析】

试题主要考查土地利用的变化、区域可持续发展

1.从图中可看出,耕地比重先变大后变小,林地比重变化不大,草地比重持续上升,建设用地比重增大但是没有草地增加的多,C正确。故选C。

2.从图中可看出,淇河流域耕地比重有所减小,草地比用持续上升,可知该地进行了生态退耕,植被覆盖率上升,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减小,径流季节变化减小,河流含沙量减小,C正确;地表植被的变化对降水量影响不大。故选C。

7.美国航天局2015年11月公布的火星大气观测结果显示,太阳风可能是剥夺火星大气的罪魁祸首,导致火星从像地球那样温暖湿润的行星变成了一个寒冷干燥的世界。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地球上的大气没有被太阳风“剥夺”,主要是因为地球

A.与太阳距离较远B.公转速度较慢C.体积和质量较大D.表面温度较低

2.火星大气的“流失”导致火星表面温度降低,其主要原因是

A.到达火星的太阳辐射减少B.火星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减少

C.火星表面辐射减弱D.火星大气吸收火星表面辐射减少

3.火星的自转轴倾角为25.19°,使得火星与地球相比,火星表面的

A.中纬度地区昼夜交替周期较长B.中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较大

C.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周期较长D.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较长

【答案】1.C

2.D

3.B

【解析】

1.A. 地球位于太阳系第三轨道上,火星位于太阳系第四轨道上,地球与太阳距离较近,A错;

B.地球与太阳距离较近,因此受太阳的引力较大,向心力较大,公转速度较快,B错;

C. 由于地球体积和质量比火星更大,对地球大气吸引大,空气的密度较大,更难被太阳风剥夺,C对;

D. 地球与太阳距离较近,太阳辐射更强,表面温度较高,D错。

2.A. 火星大气的“流失”导致火星大气密度下降,火星大气更加稀薄,因此火星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使到达火星的太阳辐射增加,A错;

B. 火星大气的“流失”导致火星大气密度下降,火星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减少,但是由于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火星大气对短波辐射吸收能力很弱,火星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减少导致的温度下降并不明显,不是火星表面温度降低的主要原因,B错;

C. 火星大气的“流失”导致火星大气密度下降,火星大气更加稀薄,火星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使到达火星的太阳辐射增加,火星表面温度上升,火星表面辐射增强,C错;

D. 由于火星大气对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很弱,而对火星表面辐射(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很强,火星大气主要直接热源是火星表面;而由于火星大气的“流失”导致火星大气密度下降,使火星大气吸收的火星表面辐射减少,火星大气逆辐射减弱,对火星表面的保温作用减弱,导致火星表面温度降低,D对。3.由于火星的自转轴倾角为25.19°,则火星的自转轨道面与公转轨道面夹角为64.41°,比黄赤交角23.5°更大,因此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更大,晨昏圈与火星自转轴的最大夹角更大,中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较大,B对;昼夜交替周期长短是自转产生的现象,不是公转产生的现象,因此与自转轴倾角大小无关,A错;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周期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是由公转周期决定的,而不是由自转轴倾角决定的,C、D错;

【点睛】

分析火星大气的热力作用可以借鉴地球大气的热力作用。

8.立竿测影是古代出现较早的时空观测技术,是指将“蘖”(nie,即立竿)垂直立在水平地面,观测竿影方向和长度变化,从而测定方向、时间等。下图为“我国某地立竿测影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一年中日出(日落)时竿影的最北(最南)方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古代立竿测影可以用来测定

①当地正午时间

②北京时间

③月球绕地公转周期

④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图中表示冬至日日落时竿影方位的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1.D

2.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

1.日影最短时间为当地正午时间。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日影朝向西南,日落西北,日影朝向东南,冬半年日出东南,日影朝向西北,日落西南,日影朝向东北,从而测定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北京时间和月球绕地公转周期无法判断。故选D。

2.冬至日日落西南,日影朝向东北,丙竿影方位朝向东北。故选C。

【点睛】

春分全球除极点以外各地太阳东升西落

春分到夏至全球除极点以外各地太阳东北升西北落,日渐偏北

夏至全球除极点以外各地太阳升落方向偏北最大值,北南极圈正北升正北落,北极圈太阳终日不落,南极圈太阳这一天不升。

夏至到秋分全球除极点以外各地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升起方向日渐偏东,落下方向日渐偏西。

秋分全球除极点以外各地太阳东升西落

秋分到冬至全球除极点以外各地太阳东南升西南落,日渐偏南

冬至全球除极点以外各地太阳升落方向偏南最大值,北南极圈正南升正南落,北极圈太阳终日不出来,南极圈太阳终日不落

冬至到春分全球除极点以外各地太阳东南升西南落,升起方向日渐偏东,落下方向日渐偏西9.钱塘江位于长江干流以南,含沙量小,仅为长江的35%。近5000年来,钱塘江河口(下图)在径流、潮流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岸线不断向海延伸。1950年以来,人们在钱塘江河口围垦滩涂。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钱塘江河口泥沙的主要来源是

A.钱塘江流域B.曹娥江流域C.长江口海域D.河岸与河床

2.下列月份中,钱塘江河口径流与潮流冲淤平衡点向海洋方向偏移最明显的是

A.3月B.6月C.9月D.12月

3.钱塘江河口围垦滩涂规模的扩大,将

A.降低河口水体盐度B.增强径流对南岸的破坏

C.减缓岸线向外推移D.改善河口航道水深条件

【答案】1.C

2.B

3.D

【解析】

【分析】

1.根据材料可知,钱塘江含沙量小,曹娥江支流较小,泥沙来源也较小,而5000年来,钱塘江河口(下图)在径流、潮流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岸线不断向海延伸,结合图示,长江口海的泥沙在洋流的作用下,自北向南将泥沙带到钱塘江口堆积,C正确。

2.

本题考查河流作用与海流作用的相关关系,当河流作用大于海流作用时,冲淤平衡点向海洋方向偏移,且河流作用越强,偏移方向越明显。根据中国雨带移动的规律,6月份左右位于长江流域,此时降水量最多,河流的径流量最大,河流的作用最强,冲淤平衡点向海洋方向偏移的方向越明显。B正确。

3.本题考查钱塘江河口围垦滩涂规模的扩大的影响,大规模围垦滩涂,会导致河口地区湿地面积减少,导致盐度增加,A错;将会减少径流对南岸的破坏和加速岸线向外推移,B、C错误;有利于改善河口航道水深条件,D正确。

10.城郊型风景名胜区是指比邻城市,与城市关系密切的一类风景名胜区,是风景名胜区的一种重要类型。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城郊型风景名胜区出现交通拥堵不断升级,景区大面积瘫痪等严峻问题。分析城郊型风景名胜区易出现拥堵的原因,提出解决城郊型风景名胜区旅游交通拥堵的可行措施。

【答案】原因:城郊旅游距离近,所需时间少,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游客数量多;游客多选择自驾车通行,增加交通压力;城郊交通设施不够完善。可行措施:加强旅游景区及周边的交通规划;加强交通路况监测与管理;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引导游客错峰出行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旅游开发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内容较为基础,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详解】

①原因分析:景区拥堵主要与游客数量、景区交通设施、景区游客接待能力等因素有关。根据材料可知,城郊型风景名胜区紧临城市,与城市关系密切,正是由于距离城市较近,旅游花费时间较少,故而游客众多,且城郊地区交通设施不够完善,来自城区的游客多选择自驾车出行,交通压力大,所以容易出现景区拥堵的情况。②可行措施:对于游客数量多的问题,可引导游客错峰出行;对于城郊交通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可加强旅游景区及周边地区的交通规划;对于市民多自驾车,从而增加了交通压力的问题,可鼓励市民多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同时,还应加强交通路况的实时监测与管理,加强对交通拥堵情况的疏导。11.下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A.政局动荡B.生育观念C.产业结构D.自然灾害

2.该国最可能位于

A.北美B.西亚C.西欧D.南美

【答案】1.C

2.B

【解析】

1.读图可知,该国20—55之间人口中,男性人口比重远大于女性人口,其他阶段的男女人口性别比相差不大,最可能是因为该地区的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年轻劳动力,所以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原因是产业结构;政局动荡会导致人口大量外迁,并不会出现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只是青壮年的性别比差距大,其他年龄段差距并不大,不是因为生育观念;自然灾害不会导致性别比严重失衡,故C项正确。

2.西亚由于石油产业发达,开发石油需要大量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所以吸引其他国家的劳动力迁入,导致男女性别比差距较大;北美、西欧经济发达,老年人口比重会较高,图中所示地区老年人比重并不高;南美经济发展水平低,不会吸引大量青壮年迁入,故B项正确。

12.我国某山脉最高峰海拔2364来,部分山地相对高差可达100米以上,北坡平缓,南坡陡峭,下图为该山脉东段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山脉是

A.太行山B.阴山C.祁连山D.天山

2.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①降水较少②热量较多③坡度较陡④光照较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1.B

2.B

【解析】

【分析】

1.由材料可知,该山脉有南北坡,说明该山脉大体为东西走向,故A错误。阴山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中部,基带为典型草原带,故B正确。祁连山和天山海拔较高,相对高差也比较大,且基带为荒漠带,故C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2.阴山南坡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所以降水较多,故①错误。南坡为阳坡,热量更多,蒸发更加旺盛,水分条件差,所以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较少,故②正确。材料提到北坡平缓,南坡陡峭,所以也会导致南坡自然带较少,故③正确。光照强一般不会使自然带少,故④错误。综上,正确的是②③,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13.餐饮业是城市商业的重要“引流业态”,其布局与城市居住、交通、公共服务等空间功能密切相关。下图为我国某直辖市城市餐饮业空间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城市餐饮业空间集聚特征是()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2.推测图中甲、乙、丙、丁处餐饮业密度最高的是()

A.甲处B.乙处

C.丙处D.丁处

【答案】1.C

2.B

【解析】

【分析】

1.根据图中餐饮业分布可知,该直辖市餐饮业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而并非沿河流或沿交通线条带状延伸,ABD错,C正确,故选C。

2.根据材料可知,餐饮业的布局与城市居住、交通、公共服务等空间功能密切相关,四地相比而言,乙地位于城市内环,且位于河流交汇处,是该直辖市的核心地带,人口密度大,餐饮业密度最高,故选B。14.北京市与张家口市联合中办 2022年冬奥会: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气候条件考虑,下列哪个地区作为雪上项目主赛场最好

A.张北B.崇礼C.张家口D.北京

2.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该地区应积极发展下列哪种能源生产

A.风能B.煤电C.核能D.地热能

【答案】1.B

2.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滑雪场的形成条件和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1.据图可以看出,崇礼的年积雪日数最多(75天);年平均风速最小;靠近北京,距离市场近,所以崇礼作为雪上项目主赛场最好,B对,A、C、D错,故本题选B。

2.该区域地处华北平原,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资源丰富,风能资源属于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所以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该地区应积极发展风能,A对;煤电对环境污染大,B错;核能对技术要求高,投资大,不如风能成本低,C错;该区域地热能不丰富,D错。故本题选A。

【点睛】

滑雪场形成的条件:①积雪多且时间长;②地形坡度大;③森林茂密,景色优美;④交通便利;⑤离市场近等。

15.下图为达里诺尔湖位置图。该湖湖水只有补给,没有外泻,补给全靠四条河流的淡水注入。湖中生长着对环境极为挑剔的华子鱼,每年5月,湖冰开始消融,华子鱼就要从达里诺尔湖湖口出发,沿河道逆流而上,找到合适的地方产卵。产卵后的华子鱼和孵出的幼鱼会游回大湖栖息、生长,冬季进入深水处过冬。由于生态退化、水草稀少,每年5月,当地渔民就会在入湖的四条河流上游打下竹桩、铺设羊胡草把。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依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有关该湖泊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冰川侵蚀形成的湖泊,是咸水湖B.火山熔岩阻塞形成的湖泊,是淡水湖

C.地壳凹陷形成的湖泊,是咸水湖D.风力侵蚀形成的湖泊,是淡水湖

2.推测渔民捕捞华子鱼的最佳时间是

A.12月~1月B.4月~5月C.6月~7月D.9月~10月

3.每年5月,渔民在入湖河流上游打下竹桩、铺设羊胡草把的目的是

A.减缓流速,阻挡鱼类洄游B.阻挡途中天敌,保护鱼类

C.利于鱼卵附着,确保幼鱼成活D.利于扰动湖水,为鱼类提供饵料

【答案】1.C

2.A

3.C

【解析】

1.图示地区为内蒙古高原,海拔不高,纬度约43°N,位于中纬度,没有冰川分布,A错误;该湖地处内陆,距离海洋远,降水少;位于半干旱地区,蒸发强烈;只有河流流入,无河流流出,矿物质盐类不断积累,为咸水湖(半咸水湖),BD错误;该湖是因构造下陷形成构造湖的基础上,又受到玄武岩流堰塞而形成的湖泊,因此C正确。

2.冬季(12月~2月)华子鱼会在深水冬眠越冬,静止好捕捞,湖面结厚冰,可以开展人类活动,因此A正确;每年5月湖冰开始消融,华子鱼逆流而上找地方产卵,为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产卵时不能大量捕捞,因此5月不是最佳捕捞季节,B错误;6月~7月应该还在产卵期或产卵期结束不久,不易捕捞,C 错误;9月~10月是华子鱼产卵后育肥阶段,不是最佳捕捞季节,D错误。

3.材料中提到华子鱼对环境极为挑剔,产卵在砂砾或其它附着物上,由于生态环境退化,水草减少,其适合产卵的地方减少,会影响其下一代繁衍,因此当地渔民在入湖的四条河流上游打下竹桩、铺设羊胡草把,为洄游产卵营造合适环境,C正确;打下竹桩、铺设羊胡草把可以为鸟类提供停留的场所,有利于其捕鱼,B错误;饵料最丰富的位置应该在河流入湖口,竹桩、羊胡草把可以引起湖水扰动,为鱼类提供饵料,这是次要影响,主要目的还是营造产卵的环境,D错误。

16.白沟地处京、津、保(定)三角腹地,位于津保高遼、津保公路等交通线路的交会处。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白沟箱包业快速发展,2007年被授予“中国籍包之都”称号。但2010年后,其国内市场萎缩,出口也受到抑制。为促进区域发展,白沟采取了承接北京大红门服装批发商户等措施。导致白沟2010年后市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成本优势逐渐缩小B.劳动力数量减少

C.交通出现拥堵D.关税收缴比例提高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材料分析可知,2010年后,其国内市场萎缩,出口也受到抑制,主要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以及资源价格都在不断上涨,导致成本不断上升,竞争力减弱,市场萎缩,故A 项正确,D项错误;当地劳动力数量逐渐增加,故B项错误;交通拥堵与市场的萎缩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

17.2018年1月澳大利亚人伊尔曼在海滨检到一个漂流瓶。经专家鉴定,该漂流瓶132年前被扔进海里。图为“漂流瓶投放与检拾地点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对该漂流瓶漂流路线的推测,合理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捡到该漂流瓶的季节,当地气候特征是

A.高温多雨B.炎热干燥

C.温和湿润D.寒冷干燥

【答案】1.D

2.B

【解析】

1.澳大利亚西侧为西澳大利亚寒流,自北向南流,①②③路线逆洋流方向,不可能漂流到捡拾地点,ABC 不对;④洋流方向顺着寒流方向,则④路线合理,故选D。

2.根据材料,捡拾漂流瓶的地点是在澳大利亚西侧的热带沙漠气候区,该地全年高温干燥,不可能出现多雨湿润、寒冷的天气,ACD不对,故选B。

18.玛仁糖(切糕)是丝绸之路时期国内外商队往来时携带的重要食物,主要是用核桃仁、玉米饴、葡萄干、枣等原料熬制成的维吾尔族特色食品。喀什地区制作玛仁糖的原料十分优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玛仁糖是丝绸之路时期国内外商队往来时携带的重要食物,是因为玛仁糖()

①富含多种营养成分②口感香醇,甜而不腻③纯天然无公害食品④质地紧实,水分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喀什地区制作玛仁糖的原料优良,其优势条件是()

A.原料筛选严格,制作工艺精湛B.绿洲分布广,土层深厚肥沃

C.夏季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D.高山冰雪融水充足,水质清澈

【答案】1.B

2.C

【解析】

1.题意表明,“玛仁糖”是丝绸之路时期国内外商队往来时携带的重要食物,这些商队运输距离遥远,行

走时间长,中途有许多无人烟之地,食物补充少,为了保持商队人员的体力,所携带的食物必须营养丰富,利于长时间保存,且体积较小。“玛仁糖”由核桃仁、玉米饴、葡萄干、枣等原料熬制成,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有利于商队人员补充营养,①符合题意;“玛仁糖”口感香醇,甜而不腻,但这与作为商队食物关系不大,②不符合题意;“玛仁糖”纯天然无公害食品,但这与作为商队食物关系不大,③不符合题意;“玛仁糖”质地紧实,水分少,因此体积小,易保存,便利商队携带和保存,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2.材料信息表明,“玛仁糖”由核桃仁、玉米饴、葡萄干、枣等原料熬制成,喀什地区纬度较高,夏季白昼时间长,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大陆性强,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因此当地核桃、玉米、葡萄、枣的品质优良,C符合题意。原料筛选严格,制作工艺精湛,与制作“玛仁糖”的原料优良关系不大,A不符合题意。绿洲分布广,土层深厚肥沃,原料产量影响较大,对原料的品质影响不大,B不符合题意。高山冰雪融水充足,水质清澈,对制作“玛仁糖”的原料优良影响不大,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9.2018年4月20日,沪上首条BRT(快速公交系统)开通快速公交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城郊间公共客运系统,据图推断临近甲、乙两个站台的城市功能区最可能是

A.居住区B.商业区C.工业区D.行政区

【答案】A

【解析】

【详解】

读两个站台工作日分时段上车人数统计图可知,无论是甲还是乙站台,都在上午7:00时,净上车人数为正值,而下午18:00净上车人数为负值。说明甲乙两个站台所在的城市功能区,为住宅区。清晨人们从住所乘快速公交系统去城内工作,所以上车人数,大于下车人数,净上车人数为正值。而傍晚时分,下班后的人们回家休息,所以下班人数大于上车人数,A对。在上午时段到商业区购物的人数应大于离开的人数,净上车人数应为负值,B错。工业生产,一般需要24小时不间断工作,该区域的净上车人数不会发生如此大的时间变化,C错。行政区在工作时间段应当是下车人数大于上车人数,净上车人数为负值,D错。故选A。

20.吉林省长春市下辖7区3县,辖区内的地表温度存在差异,下表为长春市部分辖区某时刻白天与夜间地表温度。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若仅从植被考虑,从白天地表温度范围可以推测出地表植被覆盖度最大的辖区可能是( )

A.甲区B.乙区

C.丙区D.丁区

2.与丁区相比,甲、乙二辖区昼夜地表温度均较高的原因可能是( )

①辖区内水域面积较大②空气流动较快

③有高密度建筑④人为热释放较高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1.D

2.B

【解析】

【分析】

1.题干限定“仅从植被考虑”,从白天地表温度范围看,据所学知识可知,植被对气温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若有大量植被覆盖,会使该地白天最高气温较植被覆盖度低的地区低,据表中白天地表温度范围数据可知,与甲、乙、丙三辖区相比,丁区白天地表温度整体气温较低,很有可能是其植被覆盖度最高,故D正确。故选D。

2.辖区内水域面积较大的地区,因比热容较大,白天升温一般较慢,①错误。甲区、乙区昼夜地表温度都较高,说明植被覆盖度较低,有高密度建筑,高密度建筑白天吸热,存储热量在夜间释放,使得夜间高温中心集中在城市中心,③正确。甲区、乙区有高密度建筑,强化了风阻效应,故空气流动缓慢,地表散热较慢,②错误。甲、乙可能以住宅区和商业区为主,人口多,密度大,人为热源释放的热量高,因而导致白天和夜晚的地表温度都较高,④正确。故B正确。故选B。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40分)

21.(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

传统的垃圾填埋场大多没有环保措施,只是将生活垃圾倒进露天的坑里并压实,这种粗放的露天填埋方式其实对周边居民和环境的破坏很大。为解决垃圾填埋的困境,山东章丘市餐厨垃圾处理中心从美国引进了3亿只蟑螂,每天约处理15吨餐厨垃圾,开创了国内生活垃圾处理新模式。蟑螂全封闭、自动化饲养,自然衰老、死亡后,被机器自动运走、烘干、粉碎,最后制成养鸡、养猪的蛋白饲料。蟑螂寿命短(11个月),繁殖能力强,这种饲养方式可以维持种群的正常生存。

与传统填埋方式相比,简述引进美国蟑螂处理餐厨垃圾的优点。

【答案】与传统填埋方式相比,蟑螂处理餐厨垃圾可减少占地;减轻其他垃圾处理带来的财力、人力压力;减少大气、水体污染物的排放;对餐厨垃圾充分利用,变废为宝;蟑螂可制成养鸡、养猪的蛋白饲料,增加经济收入。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垃圾处理方式为背景,考查了美国蟑螂处理餐厨垃圾的优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对比分析的能力。

【详解】

据材料可知,传统的垃圾填埋只是将生活垃圾倒进露天的坑里并压实,这种粗放的露天填埋方式因大多没有环保措施,对周边居民和环境的破坏很大。与传统填埋方式相比,蟑螂处理餐厨垃圾可减少占地;因蟑螂全封闭、自动化饲养,既减轻其他垃圾处理带来的财力、人力压力,又减少大气、水体污染物的排放;蟑螂自然衰老、死亡后,被机器自动运走、烘干、粉碎,最后制成养鸡、养猪的蛋白饲料,这样既对餐厨垃圾充分利用,变废为宝,死亡的蟑螂还可制成养鸡、养猪的蛋白饲料,增加经济收入,一举两得。

【点睛】

传统填埋是城市固废的主要处置方式,城市固废有机质含量高,生化降解产生渗滤液和填埋气,诱发填埋场滑坡,空气、地下水污染。这些废弃物的处理会耗费巨大的金钱与时间,还会不可避免地影响附近的生态系统,危害当地居民与野生动物的健康。

22.(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地处武陵山区的重庆市武隆区,山高沟深、地少土瘠。1993年,武隆县委做出了“大力发展旅游”的战略决策,把旅游业作为全县支柱产业加以培育。以1994年5月1日芙蓉洞正式对外开放为标志,武隆旅游业从无到有,并迅速发展。近几年,武隆围绕高山生态持之以恒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打造大景区联动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回引人才,吸聚资本下乡,全区四分之一人口吃上旅游饭,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结合材料,说明武隆发展全域旅游对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答案】有效改善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城镇化建设;带动相关行业发展,为城镇化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使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就地市民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城市文明和农村文明的直接相融,,加快从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转变。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武隆的旅游业发展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全域旅游对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意义,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

材料显示,发展全域旅游要求全方位、系统化优化提升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因此,发展全域旅游能加快城镇化建设,有效改善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全域旅游能聚集人气商机,带动现代生态农业和农副产业加工、商贸物流、交通运输、餐饮酒店等相关行业联动发展,为城镇化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使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就地市民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城市文明和农村文明的直接相融,促进农民在家就能开阔视野、提升文明素质,加快从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转变。所以,发展全域旅游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能源汽车采用非常规燃料作为动力来源。2019年1月7日,落户上海临港产业区的美国特斯拉是一家电动车及能源公司,产销电动车、太阳能板及储能设备。

材料二:特拉斯上海临港产业区位置图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网络图

(1)简述上海临港产业区吸引美国特拉斯公司落户的区位优势。

(2)影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深圳比亚迪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在特斯拉入驻中国后,两企业之间如何开展合作?

(4)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简述新能源汽车推广普及的意义。

【答案】(1)上海临港产业区水陆空交通便利(交通便利);汽车产业基础好,生产协作条件好(工业基础好或工业力量雄厚);技术力量雄厚(科技水平高或具有高素质技术人才);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好或市场广阔);基础设施完善;国家政策支持。(任意四点)

(2)政策扶持、宣传与推广;电池技术突破与创新;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普及;补充答案:技术(科技)、市场、政策、基础设施、环保。(任意三点)

(3)相互学习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互利共赢(加强技术交流、合作);制定共同的行业标准,共建基础设施(统一充电装置,共用基础设施)。

(4)生态意义: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缓解温室效应;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任意一点)

经济意义:促进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缓解当前石油等常规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任意一点)

社会意义:拉动内需,扩大就业;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任意一点)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背景,考查影响产业布局的区位因素、影响产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工业联系以及工业发展的影响,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并能联系实际进行分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从市场、交通、科技、产业基础以及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首先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市场需求量大,美国特拉斯公司落户在上海主要是看中中国的庞大的消费市场;据图可知,上海临港产业区面向海洋,背靠上海,水运、陆运及航空运输便利,具有交通运输优势;上海临港产业区位于上海,而上海,高等院校和科研场所众多为其提供丰富的高素质劳动者;上海还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还具有工业基础好,产业之间协作好的优势;最后还有国家政策的支持。(2)首先是如何让消费者购买以及信赖,即扩大市场占有率,涉及政策的扶持以及售后的服务等政策的宣传和落地;其次是新能源汽车电池使用时间和使用寿命的问题,涉及电池技术的革新和创新;再次是维修站、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情况;最后新能源汽车的环保也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3)两个企业一个加强信息交流及开展技术合作,共享市场信息、技术信息以及近年来的发展经验,实现互利共赢、共同进步;同时两个企业都是从事新能源汽车,为了最大程度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一些基础设置上可以制定同样的标准,比如电池的大小、充电桩接口等,这样就便于共建基础设施,减少成本,提高效益。

(4)从经济意义、环境意义和社会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作答,经济意义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能够主推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加快上海成为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进一步促进中国汽车产链的升级,提升其他企业的配套水平;同时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能够缓解当前石油等常规能源紧张的局面;环境意义:新能源汽车是使用非常规燃料作为动力,能够减少石化能源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能够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大气质量,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等;社会意义,发展新能源汽车,能够带动动力电池、充电桩、车身、内饰等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扩大内需,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里布海滩是洛杉矶最负盛名的海滩之一,它拥有形态各异、千奇百怪的岩石和清新的阳光,此外还是世界著名的电影拍摄地点,很多好莱坞明星和演艺界人士也居住于马里布(洛杉矶最富裕的几个城市之一),增加了海滩知名度。在马里布拍电影起于20世邻50年代,已经有近70年历史,政府也十分支持影视产业的发展。下图为马里布海滩地理位置示意图。

(1)推测马里布海滩岩石形态各异、千奇百怪的原因。

(2)说出马里布海滩阳光清新的原因。

(3)分析马里布海滩成为世界著名电影拍摄地点的优势条件。

(4)推测马里布政府十分支持影视产业发展的原因。

【答案】 (1)处于板块交界处,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形态各异的岩石;面向海洋,受海浪侵蚀作用。(2)晴天多,光照条件好;靠近海洋,常年微风吹拂,利于污染物扩散;城市富裕,环保投入大;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污染企业少。

(3)阳光清新,拍摄效果好;环境优美,便于取景;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影视产业发展时间长,产业协作条件好。

(4)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可带动服务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可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可提高马里布的知名度,有利于旅游业发展;影视产业产生的环境污染小等。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产业可持续发展。

【详解】

(1)马里布海滩岩石形态各异、千奇百怪的原因是:处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板块的碰撞挤压,岩石破碎,形成形态各异的岩石;位于太平洋东岸,冬季受西风影响,海浪侵蚀作用强。

(2)马里布海滩阳光清新的原因有:马里布海滩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多,光照条件好;位于太平洋东岸,常年微风吹拂,利于污染物扩散;美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环保投入大;影视产业等第三产业发达,污染少。

(3)成为世界著名电影拍摄地点的优势条件可从下列几点分析:据上题可知,马里布海滩阳光清新,拍摄效果好;拥有形态各异、千奇百怪的岩石环境优美,便于取景;美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基础设施完善;马里布拍电影起于20世邻50年代,已经有近70年历史,影视产业发展时间长,产业协作条件好。

(4)马里布政府十分支持影视产业发展的原因是:据上题分析马里布自然条件优越,影视产业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影视产业产业链长,可带动服务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可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很多好莱坞明星和演艺界人士也居住于马里布,可提高马里布的知名度,有利于旅游业发展;影视产业产生的环境污染小等。

新高考与核心素养学习心得

新高考与核心素养学习心得 陈老师介绍了西南教育学院特别有创意的一些行动,如课程设置的变化, 不再拘泥于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而是根据学科特点,将原有国家课程中的各个学科分类整合,形成四大门类,即“品德与健康、语 言与阅读、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审美”;各个学科不再泾渭分明,而是主题教 学整合,每个门类当中,既要开好必修的基础性课程,又要办好拓展性课程。 拓展性课程分设必修和选修,以满足不同学生成长的需要。 让学校围着学生转,学生选择课程 从2017年开始,全国开始推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逐步试行新的高考方案。语文、数学、外语必考,再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中选择3 个科目,参加高考成绩核算,部分省市可能还有技术科目,即“7选3”。 此外,中学教育开始实行走班教学,学生除了可以自主选择高考科目以外,还可以选择自己的任课老师、课程,这被他们称为“选科、选师和选课”。 在传统高考模式下,只有主动适应学校和老师的学生,才可能取得优异的 成绩,可以说,在传统的高中学校中,学生是围绕学校转动的。那些有个性、 有不同学习风格和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往往会被看成“异类”,认为他们的 个性,只是出风头而已。高考新政下,学校将围绕学生转动,通过学生对高考 科目、任教老师以及具体课程的选择,彰显自己的个性和学习风格,满足自己 的学习需求,从而获得与个人能力相适应的成长。只有学校办学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校资源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才可能真正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推动学 校的特色发展。 每个教研组的工作态度与教育业绩,会汇聚成这个教研组的学术声誉,而教研组的学术声誉会成为学生是否选择这个学科作为高考学科的重要依据。学 生的选择,将会影响到整个教研组有多少个教学岗位。由于学生有选择任课老 师的权利,所以在同一个教研组内究竟特定老师能否上岗,上岗后可以教高考 学科班还是学考学科班,每个班会有多少学生,都是由学生的选择决定的。 学校制定规则,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 在传统高考模式下,文综、理综是绑定的,在经历二选一之后,学生被分到某个行政班,从此只有班级排名的变化,偶尔有一些活动或者选修课程可以

(完整word版)地理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终生发展所需的核心素养。作为一线地理教师,我们要在结合地理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创造特色的地理课堂,每一节地理课堂都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平台。例如关于水资源问题。这一节的教学设计,采取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注重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注重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探究真实的现实生活问题——运城市城市水荒与内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让学生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分析方法正确对待水资源的丰富与不足;让学生深入社区去了解人们对待水的态度及产生的原因并进行分析;最后上升到理性认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人地协调发展)。联系生活中的地理,从实际案例分析出发,从有利和不利方面探究发现问题;走进课堂,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回归生活,处理问题。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地理实践力。充分利用数据资料,培养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传统“学业质量”,主要是对学科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教学关注学习过程,评 价关注学习结果。新的学业质量标准则重点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考查运用领域知识、技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综合性品质。它不仅包括中高考所能考查的学业成就,也包括课堂提问、日常观察、小组讨论、作业、期中或期末考试所指向的学业表现,还包括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档案袋等新型测评方式下所能涵盖的学习结果。在素养导向的学习和教学观下,学习是个体在与各种情境持续的社会性互动中,不断解决问题和创设意义的过程。教育或教学的功能就在于选择或创设合理的情境,通过适当活动以促进学习的发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就渗透在这种学习过程的每个活动始终。这就需要教师随时评估和了解每个学生的认识或理解、疑虑或困惑等,根据所得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或任务。这样一来,评价就不再是教学过程结束后的事情,而是贯彻整个学习或教学过程。按照这种理解,基于核心素养的日常评价是泛指伴随着学习和教学过程,旨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各种评价活动。 地理学科学业质量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综合衡量,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建立新的质量观,改变过去单纯看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把立德树人任务落到实处。 、不限于传统上理解的学业成绩或考试分数。2、基于核心素养的日常评价,关 注学科知识技能的习得,更关注复杂、不确定性的现实问题解决能力;不仅关注对他人知识 的理解或应用,更关注学生综合运用和主动创生知识;不仅关注学生学什么,更关注如何学 习和学会学习;不仅关注学生个体的自我学习,更关注学生能否进行团队合作和有效的沟通 与交流。它不仅包括中高考所能考查的学业成就,也包括课堂提问、日常观察、小组讨论、 作业、期中或期末考试所指向的学业表现,还包括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档案袋等新型测评 方式下所能涵盖的学习结果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地理新高考有效备考策略陈爽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地理新高考有效备考策略陈爽 摘要:随着新生考试改革的进展和地理学科核心识字概念的不断深化,四川省 地理学科考试的准备战略也需要调整。根据对一线高等学校师生的调查和采访, 分析了高考改革后地理选拔的准备战略问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地理教育实践 指导。 关键词:新高考;学科核心素养;备考;策略 1了解现状知方向 在深化教育领域改革中,四川省新的高考制度也在跟进。继教育规律和人才 培养之后,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个别发展为改革焦点,推进高质量教育, 是浙江高考全面改革的目标。根据《四川省深化高考报名系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新高考系统将实施候选人确定自己选择的对象。在高中生考试的7个科目中,加上化学、生物学、技术(包括一般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的提问,作为大学入 学考试的对象,独立选择3个科目,有2个检查机会。满族家庭考上大学的成绩 也是可以选择的。大学和大学将根据专家分类的开发需求,对所选考试对象的应 对类型和数量进行安排,与其他选择条件、综合评价、高质量入场选择相结合。 结果学生们进行了独立的选择,加重了分散测试的负担。为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西生试验宣布破产。大学入学考试改革深化后,不仅集中调查内容和评价方法, 还集中讨论和教育方法。传统的考试准备战略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日臻完善。纪 律以新的地理战略为基础,通过高考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地理方面的综合性,更好 地发展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知识、物理和精神。大学入学考试的地理研究通 过论文泄露。这篇论文的一个特点是候选人在地理上集中。本高中以几个普通高 中为对象,选择了无作为。第一排老师通过调查和面试为学生们准备了地理考试 和考试,现在对一般的方法和考试准备方法有着深刻的理解。高考地理教育的现 状与课题。 2解读变化明趋势 2.1 选考试题变化概况 在大学入学考试改革后,四川省地理考试包括:一些学术考试问题的困难相对 较低;最大的变化是对新大学试题的难易度,具有基本的地理品质功能,对方法、 基本的地理、地理概念有深刻的理解,可以呈现出试题的地理优势。为了强调脊 椎的重要性,我选择了基础知识和改革,浙江大学入学地理考试论文,学生能力 测评与教学能力日立,以及有才的期中考试。…靠近地理知识和地理思考的标准 答案对这道试题的影响,即所谓的答案反映了人类与地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重点是新入学考试学院的地理问题是个人关系、尊重自然概念、生活和谐和建立 学生指南的主要方面,它将与候选人的实际和实践能力密切相关,并将研究和讨 论一般的理想主义。 2.2 选考考试标准解读 考试指示显示,除了知识评价要求外,还有对受试者能力和品质的评价要求。地理学提案主要以候选人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问素养为目的。在实现这些内容点 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感情态度和价值”的结尾。同时,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地区开发等课题,积累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地 球和地球的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珍惜地球,处理好环境。这些都强调了 地理学核心识字的重要作用,强调学生需要在四个方面进行全面开发: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能力、人地协调。

借力新课标新高考,培养英语核心素养的高中国旗下演讲稿范文_1

借力新课标新高考,培养英语核心素养的高 中国旗下演讲稿范文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借力新课标新高考,培养英语核心素养》。 英语是当今世界广泛使用的语言,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是思想与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吸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传播中华文化、增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为了促进英语的高效教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英语核心素养的先进理念。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英语课程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提升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四大素养,由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组成。就其关系而言,语言能力是基础要素,文化品格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表征,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涵盖了知识、能力和态度,四大核心素养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调发展,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学以致用的基础性综合素养。 为了更好提高落实新课标,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我结

合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建议。 一、探究课程内容,提升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的能力。英语语言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是学生发展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依托。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拓宽文化视野,丰富思维方式,在全球化背景下开展跨文化交流。 教师要深入研读语篇,把握教学核心内容。研读语篇就是读者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做深入的解读。教师要积极研究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探索有效的教与学的方式,努力实践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实施深度教学。教师必须深入研究课程内容,提炼重点,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发掘优秀文化思想,培养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文化意识、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文化品格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文化品格的培育有助于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家国情怀,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新高考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新高考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选题依据:目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经公布,它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给课程建设提供了标准,引领了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国家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作用,但不可否认,其中一部分核心素养在国家课程中难以落实,这就需要通过校本课程加以补充,让二者相互促进,优化发展,共同构成多元立体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在中国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校本课程成为了新课改的重点。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在旭东、宁娟和马丽等人编著的《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一书中指出,校本课程的出现在国际上有三种看法:其一认为,校本课程的历史几乎和学校教育的历史一样悠久,在古代时期学校的课程在较大围和一定程度上是由学校自己决定的,那时在课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校本课程(这是从校本课程的存在形式来考察的);第二种看法认为校本课程的思想源自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认为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决策的过程,即校长、

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这是从校本课程的思想产生来看的);最后一种观点认为,校本课程真正出现在1973年爱尔兰阿尔斯特丹大学召开的“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上(这是从校本课程概念的出现为依据的)。不管是哪种方式的出现,现如今,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响亮口号与明确目标。由于各国教育管理体制的差异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各不相同,使校本课程开发各有特色。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地方分权的国家,国家只是提供统一的课程标准,课程开发的主体在学校,学校的所有课程都可以称之为校本课程;而法国、俄罗斯、泰国等中央集权的国家,国家一级制定严密的计划,地方和学校执行计划,在课时安排上只留出一小部分,给学校自主设计课程。 在国,近几年来,随着学校在课程决策方面自主权的增多,特别是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发布后,各地、各校根据《决定》提出的“建立新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精神,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和实验。较典型的有锡山中学、七宝中学等学校。这些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容、程度及评价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大力推进了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与实践。自此,全国各地各学校出现了大力发展校本课程的热潮,我校在顺应潮流的影响下,也开发适合学校、适合学生的化学校本课程,期望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能有所提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体现:

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导学新高考高中地理(课件 讲义,含地理核心素养) (3)

3波长、频率和波速 [学科素养与目标要求] 物理观念:1.理解波长、频率和波速的物理意义及其关系.2.理解波的周期、频率与质点振动周期和频率的关系. 科学思维:1.能从波的图象中求出波长.2.会进行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计算.3.会处理由波的双向性和周期性引起的多解问题. 一、波长、周期和频率 1.波长λ (1)定义: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 (2)特征 ①在横波中,两个相邻波峰或两个相邻波谷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②在纵波中,两个相邻密部或两个相邻疏部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2.周期T、频率f (1)周期(频率):在波动中,各个质点的振动周期(或频率)叫波的周期(或频率). (2)周期T和频率f的关系:互为倒数,即f=1 T. (3)波长与周期的关系:经过一个周期T,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二、波速 1.定义: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决定因素: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在不同的介质中,波速是不同(填“相同”或“不同”)的. 3.波长、周期、频率和波速的关系:v=λ T=λf.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位移始终相同的两质点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2)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振动速度始终相同的相邻两质点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3)波的频率由介质决定.(×) (4)根据v=λ T可知,机械波的波长越长,波速越大.(×) 2.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如图1所示,由该图象可知该波的振幅为________ cm,波长为________ m;若该波波源的振动周期为T=0.2 s,则该波的频率f=________ Hz,波

浅谈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418124611.html, 浅谈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作者:伍建龙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2019年第07期 【摘要】 ;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在不断的进行着教育改革。我国的高考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新高考的背景下,人们更加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采取新的教学措施,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简述了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新高考背景高中教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 ; ; ; ;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7-028-01 在高中教学的过程中数学学科是主要的学习之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通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学科。在高考改革之后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学生数学学科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能够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数学成绩。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的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现阶段教师高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也是能够促进学生成绩提高的方法,在这样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忽略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新高考的背景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认识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改变以分数论学生的观念,在学习的过程中分数是衡量学生的重要标准,但是并不是唯一的标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全面的看待学生。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认真的学习新高考的相关政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积极的参加学校举行的相关的讲座和培训,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树立学习的观念,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不断的学习,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日常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影响着学生的成绩,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影响着学生是否能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队伍建设对学生有着重

周京昱: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高考及其教学

周京昱: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高考及其教学 作者:周京昱,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中学高级教师。原文刊载于《中国考试》2017年第8期。摘要:面对“一体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提出,高考语文学科要实现“必备 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目标应遵循学科固有规律,体现其特色。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项内容,其中,语言的建构与思维的发展将成为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内容与基本抓手。无论是阅读测试还是写作测试,对语言的辨识力、感受力与表达力,以及由此生成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与思维创新,将成为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显学”。如何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基于语言挖掘与逻辑梳理来提升思维水平,如何通过揣摩语言、探求规律、以读促写、文体互通来提升语文素养,将成为具有建设意义和实操价值的探索。关键词:高考;高考改革;高考语文;核心素养;考试与教学 2017 年是中国高考发展史上不寻常的一年。随着国家 各项事业的改革进入深水区,教育考试改革的号角已然吹响。建立新的高考评价体系,已成为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时代强音。在“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中,“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是核心立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考”的问题;“必备

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即四层考查目标,它回答的是“考什么”的问题;“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即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它回答的是“怎么考”的问题。在“一体四层四翼”这个体系中,“一体”是领导者的终极理想,“四翼”是命题者的眼光智慧,而“四层”则是广大师生的现实任务。就语文学科而言,“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这四层目标中,知识是基础,能力体现为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素养体现为多种能力的稳定、贯通与创造性发挥,价值则体现在素养形成与作用过程中所持有的观念态度、所承担的责任义务。说得再简明一些,那就是“知识能力须形成素养,须由素养来实现价值”。由此可见,语文“学科素养”是当下考查的重点立意,也是当前一线教学的明确方向。 面对2017年甚至未来更长阶段的语文高考,我们应该有一些比较客观的认识:第一,语文考试为现代高校选拔服务,它必须满足国家需求,同时也必须具备世界眼光;第二,语文命题理应遵循学科固有规律,体现其特色,在“责无旁贷”的使命上呈现出应有的担当;第三,考试具有天然的时空限制,所有语文试题都必须系于一支笔一张纸和150分钟,它们只能对某些内容、从某个侧面、在某种程度上作出恰当呈现、有效审视与合理区分;第四,现代语文考试,并非完全是“纸上谈兵”,它必要由做题导向做事与做人,从而实现高考的综合育人功能。

2021版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核心素养测评 十三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核心素养测评十三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建议用时:45分钟 密歇根湖东南岸多有沙丘,沙丘的沙子是黄白色且柔软的,且因为人走在上面会让沙子发出嘎吱声,所以又被称为“歌唱的沙子”。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密歇根湖畔东南岸多沙丘的原因( ) A.沙丘的形成是流水沉积而形成的 B.盛行东风搬运沉积而形成的 C.沙丘的沙源来自湖泊和西部内陆地区 D.沙丘西坡陡东坡缓 2.密歇根湖东部冬季多降雪的原因( ) A.极地冷气团越过湖面增温增湿明显 B.湖区东部暖气团北上,与南下的冷气团相遇 C.冬季高压系统盛行下沉气流 D.湖区气候温暖,盛行上升气流,对流运动显著 【解析】1选C,2选A。第1题,密歇根湖的西岸与东岸的北端是岩石构成的,而南岸与东岸的大部分地区则是由沙滩与沙丘所组成,沙丘的沙源来自湖泊和西部内陆地区,部分的原因是西风从西向东吹拂而来;东南岸沙丘西坡为迎风坡,坡缓,东坡为背风坡,坡陡。第2题,五大湖地区冬季盛行西风和西北风,极地冷气团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经过

湖面后,水汽凝结形成降雪;冬季暖气团已经退出北美大陆,夏季暖气团才北上;冬季高压系统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不利于降雪形成;如果湖区气候温暖,盛行上升气流,对流运动显著,会导致整个湖区多降雪,而不是东部多。 (2019·福建联考)谷坊是指山区沟道内拦截泥沙的小坝,是在易受侵蚀的沟道中,为了固定沟床而修筑的土、石建筑物。据此结合下图,完成3、4题。 3.谷坊的修建可使( ) ①河流含沙量减少 ②沟道下蚀作用增强 ③下游山洪危害减轻 ④沟道出口地区的土壤肥力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修建谷坊的地区( ) A.蒸发量普遍大于降水量 B.地形平坦,人口稠密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解析】3选C,4选A。第3题,谷坊是指山区沟道内拦截泥沙的小坝,是在易受侵蚀的沟道中,为了固定沟床而修筑的土、石建筑物。谷坊的

地理核心素养与高考

地理核心素养与高考. 地理核心素养与高考新洲二中:宋文胜一、地理核心素养简介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践能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二、地理核心素养的内容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指人们对人: ⑴人地协调观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理解和判断。学生建立人地协调观,就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能够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能够结合现实中出现的人地矛盾的实例,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系统、指人们具备的全面、:综合思维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法,⑵综合思维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方法,就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认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不

同地方或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并且能够辩证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⑶区域认知:区域认知区域认知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方法和能力。学生掌握区域认知方法,就能够形成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等方式,来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人地关系问题,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⑷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学生具备地理实践力,就能够运用适当的地理工具完成既定的实践活动,对地理探究活动充满兴趣与激情,并会用地理眼光认识和欣赏地理环境。高考试题全国卷(一)与核心素养:三、20161-3 佛山市与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的区解释,评价区域开发利用决区策的得失域差异 域运用区域比较的方法归纳(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36区域特征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认运用区域分析综合的方 法36(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2)剖析地理事象的成因的原因知采用区域比较的方法分析说明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 1(37)区域内地理事象差异异的影响 地理野外考察信息的表达渤海沿岸地区贝壳堤的分布状况分地7-9 分析与应用理析实地理考察时观察点的合理3() 37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选践选择与分析择甲地的理由

15 风化与风力地貌—高考地理核心素养52项提升练

15风化与风力地貌 一、选择题(共44分)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剖面示意图,该河流上游基岩裸露,河谷中④地多球状花岗岩沉积地貌,①③两地形成壮观的二叠瀑布,②地、④地都位于瀑布下游,但②地没有球状花岗岩堆积地貌。据此完成1~3题。 1.该河流上游基岩裸露的主要成因是 A.物理风化B.流水侵蚀C.冰川搬运D.风力侵蚀 2. 图中二叠瀑布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A.地壳抬升引起断层B.地壳下沉引起断层 C.内、外力共同作用D.外力侵蚀引起崩塌 3.与④地相比,②地没有球状花岗岩堆积地貌的主要原因是 A.河流流速较慢B.河流流量较小C.河谷狭窄D.地势较陡 【答案】1.B 2.C 3.D 【解析】1.该地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河流上游地势较高,长期的流水侵蚀造成基岩裸露。 2.地壳上升形成断层;当地流水侵蚀强烈,易形成陡坡或陡坎,在外力作用下易崩塌,从而形成瀑布。3.②地坡度大,水流急,花岗岩碎屑物质被搬运到④地沉积,导致②地几乎没有球状花岗岩堆积地貌。 下图为四地自然景观图。读图完成4~5题。

4.图示景观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①B.②C.③D.④ 5.下列选项中,与形成图④所示的上大下小的特殊地貌不相关的是 A.岩性的软硬B.风力大小和风向C.地表松散碎屑的多少D.河流的水量大小 【答案】4.D 5.D 【解析】4.④为风蚀蘑菇,由风力侵蚀作用而成。 5.风蚀蘑菇是在干旱地区,由于风力强劲,风力不断吹扬地表的沙尘对岩石进行打磨而成,其形态也可能与岩石的上硬下软有关。 拉斯曼丘陵区位于南极圈以内的大陆边缘,处于大冰盖的前缘,常年受极地东风影响。当地虽然风力大,但却难以形成大中型风力地貌,下图为丘陵局部地区景观图(图a)和该地区各月与每小时的强风频率的分布图(图b,南极中山站数据)。据此完成6~8题。 图a 图b 6.推测拉斯曼丘陵地区外力作用较弱的应是 A.风力侵蚀B.冰川侵蚀C.流水侵蚀D.海浪侵蚀 7.拉斯曼丘陵地区的强风 A.春至夏频率变多,夏至秋频率变少B.春至夏频率变少,夏至秋频率变多 C.夏季强风频率明显高于其它季节D.冬季和春季7—12时常出现强风 8.拉斯曼丘陵区虽然风力大,但却难以形成大中型风力地貌的原因可能是 ①当地气温低②风力不稳定③地面缺乏碎屑物④地表被积雪覆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的体现

地理核心素养分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四个核心素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括正确的人口观、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图5)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场,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图5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8分)(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4分)(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4分) (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6分) 【参考答案】 (1)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 剑麻纤维需求:我国船舶、汽车制造等规模大,对剑麻纤维需求量大。 (2)离沿海(首都、港口)较近,临铁路(便于剑麻纤维运输),临河流。 (3)在热带气候条件下,收割的剑麻极易腐烂、变质,影响纤维质量。 (4)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民生)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重视人地协调观导向——人地和谐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最核心的研究主题和基本的思维视角。该题以剑麻为载体,以区域发展为主线进行设问,层层探究,意在引导考生认识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渗透爱国情怀和国际主义观念。本题前两个小题仅仅围绕“剑麻生活习性”“剑麻运输”这条主线,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人地协调观在生产生活中的体现。(在中国剑麻产量不足,去更适合剑麻生长的塔桑尼亚寻找种植基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念。) ●考察综合思维习惯——因果逻辑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2016》指出“基于青少年自身的经验,帮助他们提出问题,发展他们

2020高考备考策略-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发展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三备考策略 ——以考纲为基准,以地理核心素养为最终目标 地理高级教师,中国民盟盟员,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市十佳教育读书人物,市地理教学改革基地主持人。 一、例谈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的体现 地理核心素养分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四个核心素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括正确的人口观、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虽然新的课程标准在2017年9月进行试用,但是在2017年的高考题中已经有了地理核心素养的渗透。下面以2017年高考文科综合卷新课标I卷第36题为例,分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考题中的体现。 【例题1】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图5)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场,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图5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8分)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4分) (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4分) (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6分)

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导学新高考高中地理(课件 讲义,含地理核心素养) (45)

课时2等势面及其应用 [学科素养与目标要求] 物理观念:1.知道等势面,理解等势面的特点.2.知道典型电场的等势面特点. 科学思维:1.能通过类比等高线理解等势面.2.会根据电场线和等势面的规律分析带电体的运动轨迹问题. 等势面 1.定义:电场中电势相同的各点构成的面. 2.等势面的特点 (1)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静电力不做功(选填“做功”或“不做功”). (2)等势面一定跟电场线垂直,即跟电场强度的方向垂直. (3)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电荷在等势面上移动时不受电场力作用,所以不做功.(×) (2)等势面上各点的场强相等.(×) (3)点电荷在真空中形成的电场的等势面是以点电荷为球心的一簇球面.(√) (4)匀强电场中的等势面是相互平行且垂直于电场线的一簇平面.(√) 一、等势面 (1)类比地图上的等高线,简述什么是等势面? (2)当电荷从同一等势面上的A点移到B点时,电荷的电势能是否变化?电场力做功情况如何? 答案(1)电场中电势相等的各点构成的面 (2)不发生变化电场力不做功 1.等势面的特点及应用 (1)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静电力不做功,电荷的电势能不变.

(2)电场线跟等势面垂直,并且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由此可以绘制电场线,从而可以确定电场的大体分布. (3)等差等势面密的地方,电场强度较强;等差等势面疏的地方,电场强度较弱,由等差等势面的疏密可以定性确定场强大小. (4)任意两个等势面都不相交. 2.几种常见电场的等势面(如图1所示) 图1 (1)点电荷的等势面是以点电荷为球心的一簇球面. (2)等量异号点电荷的等势面:点电荷的连线上,从正电荷到负电荷电势越来越低,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是一条等势线. (3)等量同号点电荷的等势面 ①等量正点电荷连线的中点电势最低,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该点的电势最高,从中点沿中垂线向两侧,电势越来越低. ②等量负点电荷连线的中点电势最高,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该点的电势最低.从中点沿中垂线向两侧,电势越来越高. (4)匀强电场的等势面是垂直于电场线的一簇平行等间距的平面. 例1(多选)如图2所示,实线表示一簇关于x轴对称的等势面,在x轴上有A、B两点,则() 图2 A.A点场强小于B点场强 B.A点场强方向指向x轴负方向

(完整word版)地理核心素养-2019年文档

地理核心素养 一次教研活动中,关于“太阳视运动轨迹”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引起了备课组老师的争议。有人认为高考未必会考,讲了学生也不一定能懂,课堂上一带而过就可以,不必占用过多的时间;也有人觉得,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由此,引发了笔者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 一、什么是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为: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人地观念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重要价值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分析、理解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地理实践力是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感悟、分析、理解人地关系状况的能力。 二、高考题中地理核心素养考查的体现 全国卷的高考地理试题是如何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到 试题中的呢?笔者以2016年全国文综卷第37题为例进行分析。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图(图略)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1.区域认知能力的渗透为:第(1)小题以区域为背景,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素养。解答本题时,学生必须通过文字材料(陕西南部秦岭地区)及区域定位(?^对定位、相对定位)的知识来认识该区域。考生需能够从时空角度,运用图表等工具与适当的认知方式来分析地理事物的特征与相互关系,比较区域差异并能够解释其原因。试题明确要求考生“描述栖息地范围的变化”,这是对区域时空发展变化认知的一种考查,看似简单的“看图说话”,实则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要求考生对区域变化的规律做出恰当描述,即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2.综合思维:第(2)小题本质上要求考生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个区域中各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该设问要求考生运用综合思维,从整体性角度,分析问题、了解成因,熟知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会运用整体性原理解释现象,并从时空综合维度对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进行分析。 3.人地观念:第(3)小题考查考生结合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分析人地关系失协的内在原因,针对区域开发中存在的人地关系问题,提出协调人地关系的对策和措施,形成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必备内涵之一,也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通过“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

最新地理核心素养与高考

地理核心素养与高考 新洲二中:宋文胜 一、地理核心素养简介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二、地理核心素养的内容 ⑴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理解和判断。学生建立人地协调观,就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能够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能够结合现实中出现的人地矛盾的实例,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⑵综合思维:综合思维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方法,就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认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不同地方或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并且能够辩证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⑶区域认知:区域认知区域认知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方法和能力。学生掌握区域认知方法,就能够形成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等方式,来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人地关系问题,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 ⑷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学生具备地理实践力,就能够运用适当的地理工具完成既定的实践活动,对地理探究活动充满兴趣与激情,并会用地理眼光认识和欣赏地理环境。 三、2016高考试题全国卷(一)与核心素养:

2021版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核心素养测评 十七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核心素养测评十七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建议用时:45分钟 加拿大落基山南段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2019年3月,中国某旅游团到加拿大旅行考察。读“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1~3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温尼伯的自然带是 (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苔原带 D.冰原带 2.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发现沿途的景观带依次过渡为 ( ) A.森林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草原 B.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森林 C.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 D.草原、荒漠草原、森林、森林草原 3.游客继续西行至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莱斯布里奇景观不同,造成这种景观差异的基础是( )

A.热量 B.地形 C.水分 D.洋流 【解析】1选B,2选C,3选C。第1题,图中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显示温尼伯为较高纬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带。第2题,北美洲落基山以东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因此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降水越来越少,植被依次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第3题,温哥华位于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被山地抬升,形成迎风坡,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因此降水丰沛,而莱斯布里奇处于背风坡,降水少。 4.2019年3月,我国南方某校地理社团组织学生前往学校附近地区开展地理野外实践话动,如图为考察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在考察途中道路两侧树木苍翠,风景宜人。当社团成员行至甲处时,忽然清风袭来,落叶缤纷。甲地典型的植被类型是 ( ) A.亚寒带针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温带落叶与针叶混交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解析】选D。3月我国南方地区为春季,树木出现落叶,应是常绿阔叶林季节性换叶。亚寒带针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都是秋季落叶。 天山雪莲生长在海拔2 400~4 000米、雪线以下的高寒山区,因为过度采挖,现已濒临灭绝,可喜的是人工种植技术取得了突破。下图为天山博格达峰的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5~7题。 5.人工种植天山雪莲最需要克服的是 ( ) ①光照强烈②气温高 ③土壤肥力差④病虫害过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甲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 ) A.针叶林 B.阔叶林 C.硬叶林 D.雨林 7.博格达峰雪线南北坡海拔高度不同,体现的是 ( ) A.垂直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非地带性差异 D.纬度地带性 【解析】5选D,6选A,7选C。第5题,天山雪莲生长在海拔2 400~4 000

理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全国卷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核心素养与全国卷高考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把“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改为“培养现代公民的地理核心素养”,表面上看,只是一个词语的改动,必备的地理素养即:1、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的有机构成和综合反映;2、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地理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的地理知识应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容与高考文综地理 (1)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理解和判断。学生建立人地协调观,就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能够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能够结合现实中出现的人地矛盾的实例,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这是公民必须具备的重要价值观。 近两年人地协调观题目: 4-6 (2016全国卷1)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城市合理规划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判断,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判断与评价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措施。44 (2016全国卷1)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辩证看待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6-8(2017全国卷1)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盐湖环境与变化,辩证看待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36(4)(2017全国卷1)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效益,辩证的看待区域发展的影响。44 (2017全国卷1)利用怪柳生长习性和东北地区天然林怪柳的入侵,辩证的分析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2)综合思维:综合思维是地理学分析、理解的重要思维方法。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方法,就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认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不同地方或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并且能够辩证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近两年综合思维题目: 10-11 (2016全国卷1)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差异分析,从空间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象的分布及原因。 36(2016全国卷1)(2)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别与茉莉种植的原因,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象的形成原因。 37(2016全国卷1)(2)分析勘察加半岛大型植是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从空间和地理要素的综合角度分析地理事象的形成原因。2-3(2017全国卷1)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性分析,和4-5题海德堡印刷机公司集聚,从材料信息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