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谈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

谈谈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

谈谈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
谈谈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

美术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美术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美术欣赏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儿童良好艺术素养的形成,而且对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 在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接触到不同历史年代和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既是从艺术的角度进行审美欣赏的材料,也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了解历史事件、社会生活、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人类复杂情感的材料。它有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帮助儿童积累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 如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和法国的拉斯科洞穴壁画都是世界著名的史前洞穴壁画。原始人所描绘的野牛、野马、野猪、麋鹿等动物,有的在追逐奔跑,有的则带伤挣扎。在欣赏这些壁画之前,教师曾与儿童简单讨论有关原始人和原始社会生活的问题.如原始人生活的时代、原始人的样子、原始人的生活情形等,既开阔了儿童的视野,也为儿童理解壁画打下了基础。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动物的各种姿态和作品生动有力的线条,讨论画面及画面以外的种种问题。如在欣赏“拉斯科洞穴的马头”时,孩子们提出了不少疑问:“马头上有一根根像刺一样的线条,这是动物的鬃毛还是射中它的利箭?原始人为什么用弯曲的线条画了一匹行将倒地的马?为什么只刻画动物而不太画别的东西?他们为什么要在幽深黑暗的洞穴里画画?”通过讨论,孩子们了解到这一切都与原始人以狩猎为主的生活有关,是原始人重视食物的反映。原始人认为,画出被击中或被捕获的动物形象,就等于是击中或捕获了它所描绘的那种动物本身,而且描绘得越逼真,显现的魔力就越大。通过欣赏,儿童不仅获得了丰富的审美体验,而且加深了对原始人和原始社会生活的了解。 二、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艺术欣赏是艺术作品本身、艺术家的生活和社会背景等与欣赏者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情绪情感等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艺术欣赏过程实际上是欣赏者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艺术

儿童文学阅读研究论文6篇

儿童文学阅读研究论文6篇【一】 摘要:儿童文学是孩子成长的精神食粮,儿童文学阅读对孩子的发展影响深远。因此,教师应当通过提升自己的儿童文学修养,并掌握一定的方法策略,来带领学生走进儿童文学世界,引导学生开展好儿童文学的阅读,为孩子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儿童文学阅读 一.儿童文学阅读――儿童成长的精神食粮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所接触到的东西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成长,而其中阅读对我们的影响最大。因此,儿童的阅读应该得到广大教师和家长的充分重视,我们要为孩子提供轻松而又有内涵的书籍。儿童文学正是专为儿童写成的适合他们审美接受心理与阅读经验的文学,儿童文学为儿童成长提供了优质、优美的精神食粮,使他们感悟到文学之美,母语之美。 首先,儿童文学阅读陪伴孩子们度过一个美好的童年。海德格尔说,文学在大地和天空之间创造了崭新的诗意的世界,创造了诗意生存的生命。文学就好像一盏灯,照耀着人们的心房。而儿童文学则给孩子们带来了审美的愉悦,更让儿童在童年学会了“做梦”,这种“梦”使他们的童年生趣盎然、熠熠生辉、可爱至极。童年这种“梦”的存在将成为孩子们今后人生的重要乐趣和创造的源泉。阅读儿童文学也在

不知不觉中维护着儿童的天真,让孩子们享受着一个美好的金色童年。 其次,儿童文学阅读为孩子打下一个良好的精神底子。文学的世界里,更多的是纯真、美和幻想。小时候让孩子深深感动过的儿童文学作品,将使他们终身难忘,一生受益。文学阅读不同于知识书、图画书、教科书的阅读,文学是以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和个性鲜活的人物性格,是以审美的力量、情感的力量、道义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的。儿童文学将许多美好的情感、优秀的品质、人生成功必备的素质、良好的精神状态,如爱、责任、信念、勇气等传递到孩子的心灵中,为儿童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光明的精神底子,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影响极为深远。 二.教师带领孩子走进儿童文学 (一)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 儿童文学是教师了解儿童,走进儿童心灵世界的主要途径。一方面,阅读儿童文学作品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性格、心理、兴趣、志向等,理解作品中典型的、个性的儿童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并学会去发现、热爱生活中的每一个孩子。另一方面,儿童文学可以唤回教师消逝的童心,促使教师走进纯真美好的童心世界,唤醒他们童年时代善良、纯真、自然、充满幻想和创造欲望的天性,留住热情、朝气的动感节律,从而更加喜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真正成为儿童的良师益友。

儿童文学2012—2013上学期期末试卷B卷

淄博师专课程考试试卷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课程名称:人文系2010级1—10班《儿童文学》 B 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爱弥儿》是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第一部把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描写的小说,作者是( )。 A.夸美纽斯 B.蒙台梭利 C.卢梭 D.洛克 2、“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筋斗,七八九,拍皮球,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头。”这首儿歌是( )。 A.摇篮曲 B.连锁调 C.数数歌 D.游戏歌 3、下列童话形象不属于超人形象的一项是( )。 A.《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的金鱼 B.《木偶奇遇记》中的仙女 C.《田螺姑娘》中的田螺姑娘 D.《皇帝的新装》中的皇帝 4、曾经被连任四届美国总统的罗斯福激赏的长篇童话《柳林风声》的作者是( ) A.王尔德 B.槐尔德 C.格雷厄姆 D 巴里 5、下列作品中,作者为周锐的有( )。 A.《我们的土壤妈妈》 B.《小布头奇遇记》 C.《勇敢理发店》 D.《葡萄仙子》 6、在童话中虚拟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唧唧王国”的是( )。 A.《彼得·潘》 B.《大林和小林》 C.《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D.《木偶奇遇记》 7、《快乐王子》的作者是( )。 A.波德莱尔 B.王尔德 C.圣埃克絮佩里 D.米尔恩 8、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入海口处,塑有一座人鱼姑娘铜像,这是为了纪念童话作家( )。 A.安徒生 B.格林兄弟 C.王尔德 D.卡洛尔 9、鲁兵的童话诗代表作是( ) 。 A.《小刺猬理发》 B.《雷公公和啄木鸟》 C.《小猪奴尼》 D.《大海的歌》 10、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儿歌专集是( )。 A.《天籁集》 B.《演小儿语》 C.《广天籁集》 D.《古今歌谣》 11、中国现代童话创作中,和叶圣陶齐名的( )以另一种幽默夸张的方式讽刺揭露了现实黑暗,如《大林和小林》。 A.陈伯吹 B.巴金 C.洪汛涛 D.张天翼 12、童话( )塑造了一个永葆童真、拒绝长大的人物形象,因此该童话也被翻译为《永不长大的孩子》。 A.《长袜子皮皮》 B.《骑鹅旅行记》 C.《彼得·潘》 D.《木偶奇遇记》 13、称儿歌是“天地之妙文”,犹如自然界发出的音响——“天籁”的是( )。 A.吕坤 B.悟痴生 C.蔡元培 D.郑旭旦 14、幻想是( )的基本特征。 A.儿童散文 B.童话 C.儿童小说 D.寓言 15、创作了荒诞神奇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和《爱丽丝镜中奇游记》的作者是英国数学家( )。 A. 吉卜林 B.米尔恩 C.王尔德 D.卡洛尔 16、儿童诗《小小的船》的作者是( )。 A.叶圣陶 B.冰心 C.田地 D.刘大白 17、下列童话形象不属于拟人形象的一项是( )。 A.《丑小鸭》中的丑小鸭 B.《木偶奇遇记》中的仙女 C.《小熊温尼·菩》中的温尼·菩D.《秋千,秋千》中的小兔白白 18、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曾经提出,一个有成就的儿童文学作家应该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要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这种说法提倡的是儿童文学创作中的( ) A.成人视角 B .两代人对话、对比的视角 C.儿童视角 D.少年作者的视角 19、在中国,“童话”的产生以190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童话》丛书为标志,该丛书的主编是( )。 A.周作人 B.叶圣陶 C.茅盾 D.孙毓修 20、我国古代文学典籍中也收存着优美的童话故事,如唐人段成式写的( )。 A.《白衣素女》 B.《田螺姑娘》 C.《种梨》 D.《吴洞》(即《叶限》)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____ ___课试卷 ………………………………………………装………………订………………线……………………………………………… 系:班级__ ___ 姓名______ 学号_______ 密 封 线 ———————————————————————————————————————————————————

小说的叙述视角

小说的叙述视角 小说的叙述视角安徽阜阳李卫全 很高兴,在写作过程中,在先前毫无写作理论基础下,我发现了'叙述视角'这一重要叙事因素(另外也发现了场景及场景变换),并且一直它. 以下把别人关于叙述视角的文章摘录下来,作为学习之用. 大家也许还记得寓言《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故事内容大体是这样的: 一天,一只乌鸦偷来一块肉,它停在树上,正要饱餐一顿,这时,树下走来一只狐狸。这只狐狸也正好肚子里饿得难受。当它看见树上乌鸦嘴上的那块肉时,已经垂涎三尺了。它想,怎样才能将肉骗过来呢?它想了想,灵机一动,抬头对乌鸦说:尊敬的乌鸦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乌鸦一听,知道狐狸在打自己的主意,便闭口不理。狐狸看见此计不成,拔脚就走,边走边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一只哑巴,原来你根本不会唱歌。乌鸦一听急了,赶紧张开嘴唱歌,这样一来,肉就掉下去了。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了。 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改编成另外两种版本。版本一: 一天,我偷来一块肉,停在一棵树上正要美餐一顿,这时,树下走过来一只狐狸。我马上警惕起来。因为我知道狐狸向来很狡猾,他老是骗人。看样子他今天又没安好心。我不理他,开始吃肉了。狐狸看见我在吃肉,馋得直流口水,急得在树底下直打。看我把你馋死!我故意把吃肉的声音弄得很响。忽然,狐狸在树下说话了:尊敬的乌鸦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我一听就知道狐狸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他是要引诱我张嘴,骗走我嘴边的肉。于是我沉默不语,仍然吃得津津有味。过了一会儿,狐狸看见我没理他,拔腿就走,边走边叹气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一个哑巴,原来你根本不会唱歌。我一听这话急了,我想,我平生最怕的就是被人看扁,我今天可不能让一只狐狸给小看了。于是,我不顾一切地张开嘴巴,这样一来,肉掉下去了。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了。我气得哇哇大叫,真后悔自己太爱慕虚荣,一顿到嘴的美味就这样没了。 版本二: 我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一顿饱饭了,这年头,弄点吃的可真不容易。我饥肠辘辘地在一棵树下走来走去,饿得头发晕。这时,我听到头顶上有响声,我抬头一看,原来飞来了一只乌鸦,嘴里还衔着一大块肉呢!她停在树上。一大块肉,足足有三两重。好,美味来了!我心里一喜。可是我心里又一急,怎么样才能把肉从树上骗下来呢?我脑子飞快地动,好,想起来了,不是听说乌鸦爱慕虚荣吗?我就从这里下手。我清了清嗓子,抬头对乌鸦说:尊敬的乌鸦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说完这话,半天没有听到树上的回答,我想,这只乌鸦,可能识破了我的计谋。听得树上吃肉的声音,我心急如火,心想还不快想办法,肉就被她吃光了。我又生一计,假装要走的样子,边走边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一个哑巴,原来你根本就不会唱歌。我偷眼瞧瞧乌鸦,看见她终于急了,只听哇的一声,那块肉掉了下来。我赶紧跑过去,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 同样的一个故事,用了三种讲法。这三种讲法有什么不同呢?三个故事用了三种人称进行叙述,第一个故事都是第三人称,第二个故事乌鸦变成了我,以乌鸦的口吻来讲这个故事,第三个故事中狐狸变成了我,以狐狸的口吻来讲这个故事。内容一样,角度不同,效果也不同。 这涉及小说叙述视角问题。 小说,主要是叙述,讲故事,既然要讲,就有一个选择和确定讲述角度问题。所以,所谓叙述角度,就是故事是由谁讲的,故事里发生的事是谁亲眼看到的,或者是谁想的。一般说,小说的叙述视角有两层含义,一是叙述者的叙述视角,也就是的叙述视角;一是人物的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意 义和作用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美术常常与音乐、体育被当作调节学习情绪的“小三门”,学生们因为大量的课外作业也愿意将每周少得可怜的一两节美术课改为语数课。到临大考时,把美术课改成自习更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皆大欢喜。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连起码的一些美术教具,如几何体、石膏像等也没有;没有专职美术教师,有的学校只好让不懂美术的教师兼职上美术课。“赶鸭子上架”的教师,为了混过美术课只好在课前先请人在黑板上画个图案,然后挂在教室里让学生画,自己拿起语文或数学作业在改,有的干脆在上课时拿一个牙罐往讲台上一放,让学生自己写生;美术对学习其他学科的启蒙和铺路架桥的功能。下面试就小学美术的功能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1 美术能促进少年儿童的创造力的发展 儿童从小就喜欢画画,就想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情感,从他会拿笔起,就在纸上、地面上或是墙壁上画出千奇百怪的形象,由于儿童缺乏明确的数和量的观念,不理解透视现象和空间关系,因此,在画画时常常忽略了物体的大小、高低、远近的比例关系。把人物、大树、房屋画成高低一样,有时把地上的汽车天上的飞机画在一条水平线上,把雨伞画成帽子那么小。但尽管儿童画得不象、画得使人发笑,可他要画一辆汽车或飞机,总要事先有个考虑,这样不间断的思考和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就是在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美术活动首先要经过观察、感知客观事物的形象、结构、比例、色彩、空间位置等。然后运用正确的方法,把客观事物表现出来,这样就培养了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及认识事物的能力。儿童作画,主观创造的成份较多,往往不着边际,异想天开,这就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的思维特点是直观行动性,而画画和手工活动恰恰符合了这一点,也就锻炼了儿童的思维能力。美术活动不仅要动脑,还要动手;这样儿童的手指肌肉也得到发展;使动作协调。要使画面效果好看,就要求儿童有正确的审美观,知道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这就促使儿童的审美能力的发展。实践表明,美术教学有如下主要优点: 用比较法指导少儿在观测对象时对物体各部分之间的长、宽、深的比例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大小与位置、物体与画面之间进反复比较,得出各部分的比例关系,掌握物体之间的特征,可以培养少儿的观察能力。 .用联系法指导少儿在组成物写生或景物写生中观察哪个是主体物,哪个是陪衬物,再观察被挡住物体的可见部分时,要联系到不可见的部分,使少儿对描绘对象进行由表及里的现象,从而找出形体的结构规律,可以培养少儿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整体观念。 .用默化画法训练少儿的观察力,可以培养少儿的记忆力和默画能力。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活动对发展儿童少年的智力和培养创造力是相当有意义的。能陶冶少儿美好的情操,启发他们潜在的智慧和

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

孩子为什么要学美术 ——谈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儿童美术逐渐受到社会以及家长们的重视,美术培训机构也遍地开花。那么什么是美术教育?传统意义上的美术教育就是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是以美术为基础的专业教育。但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不仅传授艺术技能,还可以帮助受教育者提升审美水平、锻炼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品德优秀,趣味高尚的人。美术教育还能对那些不从事美术职业的人发挥作用,这种认识已成为美术教育的主流观点。 下面我通过近几年我的教育实践,以及对孩子们的观察,谈几点我的想法。 第一、艺术可以培养孩子对世界的感知能力。儿童认识世界是从触觉开始的,我们知道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你告诉他水杯很热,他对热没有概念,这个时候你让他触碰一下,他会非常敏感的把手缩回来。Lawrence在两岁多的时候,家里饮水机接开水的按钮因为是红色,他总是想去按一下,我告诉他很烫,他总是不听,有一次我把他的手放在下面轻轻按了一下出了几滴热水,他迅速地缩回来,从此再也不碰了,并且还会告诉别人“烫、烫、烫”。艺术作品就是表现人们对于自然万物的感知,通过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感知外在世界,然后把感知到的记录下来。在尚书艺坊的感知课程里就是通过让孩子去体验而去记录自己的感受,这时作品可能没有什么具体的形状,但是通过颜色、线条等的画面让你体会这是什么“味道”的作品,作品是硬的还是软的。我们看一下这几张图片,看看孩子们是如何表现的:

这几张图分别是酸、甜、辣与热的表现,抛开具体的形象,是否可以从画面中体现表现的内容呢?这种体会是不是会很深刻呢? 第二、艺术可以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孩子天生充满了想象力,后天的教育很容易就剪断孩子想象的翅膀,而泯然众人。我们今天的应试教育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有标准答案,那么事实确是比标准答案要丰富得多,我们为什么不能给孩子更多的想象空间呢?有的家长说要考试,没有标准答案考试就考不好,考不好老师就会叫家长,这或许是一个理由,考试好和孩子一生的成长到底什么重要呢?一次考试只是代表一个阶段的知识的积累,而充满想象力的童年将会为他一生的答卷贡献力量! 在艺术课上我们没有标准答案,你可以把太阳画成方的,你可以把天空画成红色的,你也可以把人画成三头六臂,只要你想得到,就可以去做,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丰富你对世界的认知。我们说孩子的想象力不需要培养,而是需要保护,因为孩子天生充满了想象力,后天的经验慢慢的会把这种想象力扼杀掉。会不会有一天孩子拿着画的一张方形的太阳给妈妈看的时候,妈妈会说:你看看,太阳怎么会是方的呢,应该是圆形的。孩子这时就会很沮丧,认为自己错了,太阳应该是圆的,从此太阳是圆的就成了标准答案。可是早在1933年在美国的西海岸就有位学者拍下了方形的太阳,因为大气折射的缘故而形成一种奇特的现象。我们就凭借自己的经验把孩子的这种想象力给毁掉了,从此让他的世界少了一种可能。

小学语文下儿童文学论文

小学语文下儿童文学论文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儿童文学是儿童的良师益友。儿童文学被誉为“生活教科书”,儿童可以通过它更好的认识生活、认识世界和真理。 小学语文下儿童文学论文 第一篇 一、当前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在我国《语文课程标准》及其编排选用的教材普遍使用了近十年之久的今天,如果通过理性的视角去观察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能够得知,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方面的不足。 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注定了儿童文学具备与其他文学截然不同的艺术特性与美学内涵。 然而,正是因为当前许多语文教师并不具备掌握儿童文学素养的能力,使得其对儿童文学所蕴含的艺术性造成了严重的理解误差,无法抓住文章的美学个性展开正确的教学。 具体来说,可以体现在两个层面上:第一,工具化。 即把儿童文学当成普通的教科书实施教学,仍然一味单纯地只重视对字、词、句的认识或是层次的探索上,导致儿童文学失去了其审美价值,沦为工具化;第二,成人化。

即将儿童文学等同的看成是成人文学作品,也因此将成人文学作品的研究思路错乱地应运到了儿童文学中来,再通常变味地讲读,让作品中的人物与事充满了成人的世俗感,最终让教学变成十分功利。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具备的地位与作用 (一)儿童文学素养是教师必备的硬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无论是课外活动还是课外阅读,都常常和儿童文学息息相关。 因此,对教师来说,就必须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合理、合情地正确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与课外阅读,惟其如此,教师才可能具备良好的审美感和阅读分析的能力,进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在平时增加自己的儿童文学阅读面,从中学会更多的儿童语言,让自身教学风格可以更好地融入学生中,提升教学的感染力。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十分善于观察与发现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情趣。 儿童作品,顾名思义,是以儿童的视角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戏剧化的故事情节或是一些生活上的情节。 以人教版《妈妈的爱》为例,这篇文章中所蕴藏着的儿童情趣,正是建立在一些生活的趣事基础上。

@儿童文学选择题

体现成人对于儿童的眼光,充满“亲切温馨”或“端庄深邃”的艺术氛围的儿童文学作品,呈示的是儿童文学的( C 13) A.自然母题 B.成长母题 C.爱的母题 D.顽童母题 英国作家巴里创造的一个永不长大的童话形象是( D ) A.温尼·菩 B.长袜子皮皮 C.小王子 D.彼得·潘 创作了荒诞神奇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和《爱丽丝镜中奇游记》的作者是英国数学家( D ) A.科洛迪 B.米尔恩 C.王尔德 D.卡洛尔 《什么叫做好?什么叫做不好?》是一首教育长诗,它的作者是( B ) A.马尔夏克 B.马雅可夫斯基 C.米尔恩 D.罗大里 儿童诗《小小的船》的作者是( A ) A.叶圣陶 B.冰心 我们常见的跳绳歌、踢毽歌、拍手歌属于典型的( 3 ) A.知识性儿歌 B.教育性儿歌 C.游戏性儿歌 D.实用性儿歌 冰心的《寄小读者》写于( C ) A.1917-1920年间 B.1920-1923年间 C.1923-1926年间 D.1926-1929年间 “在世间的万物都是朋友!”“大家相爱!愿世间开遍爱的花!”这两句话的创作者是( C ) A.冰心 B.叶圣陶 C.黎锦晖 D.郭沫若 柯岩的《小熊拔牙》是一部( C ) A.历史剧 B.话剧 C.童话剧 D.神话剧 创造出一说谎鼻子就变长的木偶皮诺曹这一童话形象的作者的国籍是( A ) A.意大利 B.法国 C.英国 D.丹麦 泰戈尔的《金色花》和《羽毛》都属于( D ) A.儿童小说 B.童话 C.科学小品 D.儿童散文诗 儿歌有哪些特点? 答:1)儿歌活泼的稚趣美; 2)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3)儿歌与游戏互补互融4)儿歌的分类 1)丰富生动的知识性儿歌;2)寓教于乐的教育性儿歌;3)童趣盎然的游戏性儿歌。 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各有什么特点? 答: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分别是为: 1、幼年文学(或称幼儿文学) 是为3-7岁的学前儿童服务的文学,这一阶段的儿童身心刚开始发育,缺乏知识和生活经验,以游戏为主。幼儿文学特别注重趣味性和娱乐性,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都较为简单。幼儿文学是一种浅语言艺术,应注意语言的深入浅出,形象易懂,可诵易记。主要体裁有儿歌、幼儿诗、幼儿童话、生活故事、图文并茂的图画故事等。 2、童年文学(或称儿童文学,即狭义的儿童文学) 是为6-12岁的儿童服务的文学。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以学习为基本的活动,他们不再满足已知的事物,其心理特征是好幻想,爱探索,喜新奇。喜欢听一些故事性、趣味性强的作品。因此儿童文学应特别注重想像与认知,人物形象要鲜明生动。主要文学体裁有童话、儿童小说、儿童诗、科学文艺。 3、少年文学 是为11-18岁的少年服务的文学。少年期的孩子们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少年的基本活动是学习,但与童年期相比,其内容和性质有了新的特点。在心理上,少年正处于从幼稚期向青春期过渡的时期。情绪不稳定与性发育是其突出的特点。 分析林格伦童话《长袜子皮皮》中的皮皮形象。 答:皮皮邋里邋遢,行为不羁,跟大人规约下衣着整齐,举止谨慎的好孩子截然不同,她力大无穷,一只手就能将人高马大的警察高高举起,她自由自在,不受任何拘束,一个人拥有整整一大箱的金币,能随心所欲,无所顾忌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同时皮皮又善良大方,对人体贴,并富有同情心。林格伦笔下的长袜子皮皮“绝不是作为普通孩子的榜样,出现的,在作者的眼里,这完全是一个身心尚未被外界社会扭曲,儿童固有的天性自然流露,健康成长的儿

小说叙事视角公开课

文学类文本复习(拓展2) 赏析小说的叙事技巧(课时2) 教学目标: 叙述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通常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 2. 3.阅读同一个故事,体会人称和视角: (1)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小和尚。小和尚刚出生就被遗弃在庙门口,老和尚虽然日子清贫,身有顽疾,仍然收留了他,给他取名弥生。两人粗茶淡饭,相依为命。老和尚每次都会从功德箱中拿出一枚铜钱收起来,老和尚心想:“自己身体越来越差了,要为弥生存一点钱,将来让他下山历练历练,顺便寻访他的的父母”。弥生也会趁师傅不注意,偷摸一枚铜钱存

起来。他有他的打算,师傅终日咳嗽,但又舍不得买药,自己一定要存一点钱,给师傅抓几副好药。十岁那年,庙里来了一个落魄书生,老和尚把弥生的身世告诉你书生,便让弥生跟着书生一起下山,临行夜里,弥生拿着积攒的铜钱,摸黑走出了庙门。 书生和弥生走后,老和尚在禅房发现了几包治咳嗽的药,老泪纵横。 (2) 小和尚版:我是师傅在门口捡来的,刚出生就被父母遗弃,这是我对自己身世的全部所知。师傅身体不好,总是咳嗽,却不舍得买药,我想,我要为师傅做点什么才好啊,于是我每次从功德箱里拿出一枚铜钱,存够了就给师傅买药,但我不敢让师傅知道。终于存够了钱,给师傅买了药师傅应该会开心的,想去和在庙里寄宿的书生分 拓展:鉴赏第一人称时要注意两个问题: (1)小说中的“我”不是作者本人。

(2)“我”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 3、获奖微型小说,体会第二人称和视角: 拷问(作者:冷清秋) 这照片是被你随手抓拍到的。 先前你都没有意识到会是这样。那只是多年来身为记者的一种本能。收集能触动人心的美好,就“咔嗒”一下快门声,如呼吸一般自如无觉。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3. 4.黛玉的视角看宝玉

儿童文学的论文范文

一、儿童文学与有效教学 儿童文学的主要特征是启蒙性、趣味性、教育性,儿童文学最本质的特性就是趣味性。随着教改的深入与教学理论的更新,儿童文学目前已经大量进入了语文教材,成为语文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阵地。有效教学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指通过教师的努力,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得一定的进步与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当前新课标要求的以启发性和“双主体”教学为手段的背景下,要求有效教学能够实现教学主体之间的配合、教学资源优化配置,以及课内外一体化设计,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中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研究学者王泉根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与儿童文学的关系可以用“两面一体”来形容,儿童文学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有效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两者共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儿童文学对小学语文教育有效教学的重要意义 1.儿童文学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其主动进行知识和能力意义建构的前提条件。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他们的阅读倾向于快乐的、新奇的、幻想的、诙谐的趣味性浓郁的文学作品。现行的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如儿歌、童话、寓言、故事、小说等体裁占较大比例。童话和儿童故事等儿童文学的作品情节曲折、波澜起伏、悬念倍出,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能点燃学生阅读的欲望。儿童文学的阅读有利于学生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2.儿童文学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儿童文学作品丰富的想象力为儿童思维锻炼带来了有利的契机。儿童文学作品中,无论是童话、故事、诗歌都是作者丰富的想象力的集合与体现,小学生处于一个爱幻想的心理年龄,他们渴望完美的故事结局,渴望英雄主义,渴望自己成为童话中的主角,儿童文学为小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供了一个舞台,培养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比如童话中浓郁的幻想,能够引发学生多种联想和想象,从而达到培养儿童想象力和训练思维的目的。例如:在儿歌《数角》过程中,“一头牛,两只角,两头牛,四只角……”,这种儿歌文学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儿童文学有助于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 语感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基础,而小学语文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儿童文学是一门语言艺术,儿童文学拥有艺术、浅显、生动、形象的特征,在学术界又被称为“浅语言藝术”。学生通过朗诵儿歌、儿童诗,讲故事、读寓言、童话等活动,曲折生动的儿童文学故事以及细致的情景描写丰富了视野,儿童文学以其精美的词句帮助儿童深刻体会语言的趣味,使之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也锻炼了学生对于语境的把握和感知,培养了学生丰富的语感,而良好的语感又为儿童继续进行拓展阅读夯实基础。 三、儿童文学提高语文教育有效教学的途径 首先,教师可以创新阅读课的形式和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注重儿童阅读的渗透,实现“读——唱、读——思、读——疑、读——写”相结合,使儿童文学的魅力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在读唱结合法中,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充分发挥歌唱的作用,把儿歌、绕口令、经典歌曲、情境对话等引进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思结合法中,指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大脑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主动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读疑结合法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对已有材料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表达、自主的表达、真实表达、创意表达。培养

从儿童文学视角比较

从儿童文学视角比较《镜花缘》和《格列佛游记》 文学比较研究主要是“平行研究”和“影响研究”。所谓“影响”,艾尔德里奇(Aldridge)认为就是“存在于作品中的某种东西,这种东西如果作者不曾读过某个以前的作家的作品就不会存在”。[1]尽管《格列佛游记》出版于1726年,比李汝珍的《镜花缘》的成书时间(1815年)要早89年,尽管当时中西文化相互传播的通道已经打开,但至今尚未发现《格列佛游记》影响李汝珍创作《镜花缘》的任何资料,我们自然不可妄加推测。所以,对这两部作品的比较研究,自然只能限于“平行研究”。站在儿童文学立场上来关注这两部作品,比较研究的视点落到了一个非常相似的问题上,即两部作品都受到儿童读者的青睐,尤其是它们各自的前半部分,即《镜花缘》第八回到四十回唐敖、林之洋等人游历海外国家的奇闻异见,《格列佛游记》的第一卷《小人国》和第二卷《大人国》。难怪美国《科利尔大百科全书》称《镜花缘》是中国式的《格列佛游记》。这两部作品受到世代儿童读者的喜爱是有事实依据的。在我国,人们对《镜花缘》自然更熟悉。《格列佛游记》甚至在问世的当时便在儿童读者中间流行,专为儿童改编的第一版《格列佛游记》于1805年出版,专为儿童出版的复述本或节选本有《小人国漫游记》、《大人国漫游记》等,且有著名画家为它们插图,还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就创作初衷来说,这两部以社会批判为主旨的小说都与儿童文学无关。无论是18世纪初的英国还是19世纪初的中国,儿童文学都未走向自觉,两部作品之受到儿童读者的欢迎,从作品自身来说,就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丰富的童话价值。所谓童话价值,就是指作品中那种具有童话因素的艺术内涵和艺术技巧,它们是最能引起儿童兴趣的艺术成分。“童话”这个名称的出现总是和儿童文学走向自觉联系在一起的,但童话的艺术因素早在古代的神话中就已存在。《格列佛游记》和《镜花缘》的共性之一就是善于从各自民族的古代神话中汲取艺术营养。《格列佛游记》与西方那些“四海为家的航海人”创作的神话、幻想故事之间的渊源关系不可分割。于是,当我们站在儿童接受的立场上来关注《镜花缘》和《格列佛游记》时,自然把比较研究的重心落在这两部作品的童话价值上。不难看出,这两部作品的童话价值就在于它们的“飘海”、“冒险”、“神异故事”、“神话与想象的成分”,等等。 本文将这两部长篇小说的童话价值归结为奇幻世界、历险故事、游戏精神和夸张艺术这四个层面,揭示它们在这四个层面的异同。 一、奇幻世界:《格列佛游记》的重严谨和《镜花缘》的偏松散在现实社会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幻想世界,这是《格列佛游记》和《镜花缘》这两部长篇小说在题材内容上主要的共同点。英国著名的幻想文学作家和学者托尔金(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在他的论著《幻想文学的世界》中把这个幻想世界称作“第二世界”(Secondary World)。他说,魅力无穷的幻想会把我领进在现实中看不到的另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人类的一切梦想都不难实现,不可思议的事情,也能让人身临其境。《镜花缘》和《格列佛游记》中的海外岛国正是这样的“第二世界”。先看《格列佛游记》。作者在这部长篇小说中先后描绘了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和马国四个海外岛国。这四个岛国的生灵之奇异都是在与现实世界中人类相比较中显现出来的。大致有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形貌与现实世界的人没有区别,只是在大小比例上显出差异。大人国的人比现实世界的人大12 倍,小人国的人则比现实世界的人小12倍。由此引出生存环境以及其它生灵之大和小的各种奇异景观。如小人国中的树木不到一脚高,草细得像天鹅绒一般,拔腿就能跨过房子和城墙;格列佛的手绢被当作地毯,梳子被看作大殿的栏杆;他应邀舞刀,引得“大小三军又惊又怕,立刻齐声呐喊”;他介绍袖珍手枪的用法,向空中放了一枪,便有几百个人应声倒地,“好像震死了一样”。大人国则是另一番景象:田间小径像非常宽阔的大路,青草像森林般高大;王后一口能吃下12个英国农民一顿的饭食;格列佛与蚊子苍蝇搏斗得用腰刀,使出全身力量想跳过路上的马粪堆,却还是落在正当中,等等。另一种情形是形貌和生存状态都与现实世界的人类大相径庭。如勒皮他人(飞岛人)的头不是向右偏,就是向左歪,他们有一只眼睛向里凹,另一只眼睛却直瞪着天顶。他们的外衣装饰着太阳、月亮、星球的图形,还有许多提琴、横笛、竖琴、军号、六弦琴、键琴和许多欧洲没有的乐器的图形。由于他们整天处于沉思默想之中,必须有

论莫言小说叙事视角选择的美学意蕴

论莫言小说叙事视角选择的美学意蕴 彭 祖 鸿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罗定527200) 摘 要:独特的叙事视角使莫言的小说具有与众不同的美学风格。儿童叙事视角带领读者进入到明净绚丽的自然状态;成人视角使读者领受了多角度思维的快感和想象的愉悦;亲缘叙事视角则让人们得到穿梭于时空的美感以及对种族退化的忧虑。莫言是中国传统美学和西方现代写作技巧的感性传承人。 关键词:莫言小说;儿童视角;成人视角;亲缘叙述视角;美学意蕴中图分类号:I 20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693(2004)03-0022-04 On the Aesthetic Implication of Selecting the Narrative Perspectives in Moyan s Fictions PENG Zu hong (Luoding V ocational &T echnological College,L uoding 527200,Guangdong,China) Abstract:Moyan s fictions are of distinctive aesthetic sty le because of his unique narrative perspectives.T he child s perspective leads the readers to the state of nature,w hich is liquid and florid,and the adult s perspective makes the readers feel the delight of thinking in many w ays such as the joy of imagination,w hile the kinship s perspective makes people have the aesthetic feelings of shuttling back and forth in time and space and the anxiety of degeneration of race.Moyan is the perceptual inheritor of not only Chinese tra ditional Aesthetics but also w estern modern w riting skills. Key words:Moyan s fictions;the child s perspective;the adult s perspective;the kinship s narrative per spective;aesthetic im plication 回顾上世纪后期的中国文坛, 小说家莫言的创作生命似乎特别坚韧:无论是作为!新潮 小说卓尔不群的开路先锋,还是作为!新潮 还俗后名利赫然的文坛大腕,莫言都以丰硕而独特的小说创作显示了自己不可或缺的存在价值和样板意义?[1]确实,作为一个小说家,他对于当代中国的文坛来说不可或缺,他的一系列作品:#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家族?、#檀香刑?等,都以其风格独特而震撼文坛。他的小说有着独特的叙述方式(包括叙事视角的选择)、诡异的灵动感觉、令人回 味无穷的语言运用,使得他在中国文坛上夺人耳目。 莫言小说多采用的是在叙事学上称为内聚焦 的叙述模式,但本文不打算严格按照叙事学上对视角的划分,而是依据各自具有的不同的美学特点来进行划分,将它们分为儿童视角、成人视角和亲缘叙述视角。下面分别加以论述。 一 有论者谓: 我觉得莫言的意义在于他为当代 收稿日期:2003-11-04 作者简介:彭祖鸿(1980-),男,广东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第8卷第3期2004年9月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Yangzhou Poly technic College V ol.8 No.3Sep.2004

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家长必读 当今许多年轻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美术方面的才能,能够涂涂抹抹,写写画画,甚至长大后能成名成家。这种愿望是好的。然而一个孩子有无美术才能,能否沿着正确轨道发展,因素是很多的,除了遗传因素外,很重要还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影响,以及个人的兴趣和主观努力。所谓美术才能指儿童对形象中的线条、明暗、结构、色彩等方面而引起情绪变化的感受,并具有美术某一方面的特殊才能如绘画、泥塑、雕刻、折叠等。那么怎样及早地发现孩子的美术能力,并及时加以培养和教育呢? (一)儿童美术才能与本身素质 儿童美术才能受遗传素质的影响,这种影响,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就已决定了。笔者曾先后调查了20多户有艺术能力的家庭,发现他们的子女48%有艺术能力,而75户无艺术能力的家庭,其子女 只有20%有艺术能力。从这里可以看出,遗传素质仅仅为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美术才能的形成必须通过环境和教育的良好影响,所以我们及时发现和培养儿童美术能力非常重要。 一般说来,具有美术才能的孩子,往往早期就有显露。3~4岁时,其美术才能表现为:1.求知欲望强,好动好问,兴趣广泛,尤喜爱涂涂沫沫。2.视觉感受和辩别能力较强、能分辩各种颜色、线条曲直、方圆等。3.观察事物较全面、细致、准确。4.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现这一苗头时,家长就应紧紧抓住这关键期加以培养。一般说来人的大脑神经细胞有各自的发育关键期,一旦错过,再刺激,再教育收效也会较差。研究表明:2~3岁是儿童视觉感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为了促进儿童的视觉感官的发展,首先要训练孩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如分辩物体的大小、方圆、厚、薄、曲直、颜色等。其次,给孩子提供机会,参加各种活动,鼓励他们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画一画等,使孩子善于从比较中区别事物,找出特点变化规律。最后,还应帮助孩子掌握观察方法 ,按正确顺序从多种角度观察事物,充分发展孩子的感知功能,使孩子认识世界、感知世界。 (二)儿童美术才能与家庭教育环境 美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儿童美术才能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早期教育尤为显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一些美术家的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来看,他们的家长都具有以下特点:1.较高的美术素养和良好的文化修养;2.重视早期美术熏陶和教育;3.善于言传身教;4.注意孩子性格及品德的修养;5.尽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6.寻求造诣较高的教师并注意与其配合。 (三)儿童美术才能与好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教育在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并影响和决定了儿童美术才能的发展。有人统计,儿童美术教育中的智力开发取决于接受教育的年龄:从2—4岁开始训练受教育的人91%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4—6岁为84%;7—9岁为40%,14岁后才开始训练的只占7.2%。由此可见,良好的有系统的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可以促使儿童美术才能的发展。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美术才能,家长必须一开始就应为孩子找一位好教师;循循善诱的态度;良好的仪表和美好的品行。 通过以上诸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在儿童美术才能形成的全部过程中,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及个人的主观努力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缺一不可。同时这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我们希望更多的家长为孩子的未来着想,努力去寻求发现,并点燃孩子们美术才能的火花,使之放热发光。

儿童文学论文

儿童文学论文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试论童话对幼儿的教育价值[摘要]童话是幼儿心灵成长的精神食粮,在童年时代埋下根深蒂固种子,对于幼儿人生观的形成,世界观的界定起至关重要作用。 [关键词] 童话幼儿教育价值 许多人小时候都读过《灰姑娘》和《小王子》的故事,也对于《龟兔赛跑》、《白雪公主》、《海的女儿》等童话故事感到亲切。我想童话作品真正吸引小时候的“我们”是其特有的“新异性”、“神秘性”、“超越性”、“假定性”、“幻想精神”、“人性光辉”以及“游戏精神”等等。那我们读过那么多的童话,有没有想过我们从这些文学作品里得到了什么呢本文浅显的分析了童话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一、名词解释 (一)幼儿 本文所指幼儿是指3-6岁的学龄前儿童。 (二)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百度百科》 (三)教育价值 教育价值就是指教育活动的有用性或者说是“效用”,是人们有意识的掌握、利用、接受及享有教育时,对教育活动有用性的看法和评价。在审视和判断教育的价值时,人们总是以一定的利益和需要为根据的。——《百度百科》 二、童话的起源与儿童的关系

童话是一则永不结束的故事,有古老的起源,最早在民间流传,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历史久远的神话和传说,“童话本质与神话世说为一体,”“神话者原人之宗教,世说者其历史,而童话则其文学也。”周作人的概括精要地说明了童话的渊源关系。 三、童话对幼儿的影响 童话是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最切近幼儿的心理。是最富于儿童特点的最受低幼儿童欢迎的文学形式。这主要因为低幼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其想象也常常带有夸张性、多变性,可以说幼儿的思维就带有童话的特点。着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就说过:童话在孩子生活中“天天产生,处处产生”,爱听爱看童话可以说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喜好新奇向往不平凡的事物,充满神奇和变幻莫测得童话故事自然会深深地吸引他们。童话不仅能给孩子带来巨大欢乐,也给与他们多方面的营养,他帮助孩子明白事理,增长知识。在童话故事中,一些枯燥无味的教训和抽象的道理都会变得十分生动具体。例如《拔萝卜》孩子们从“小耗子拉着小花猫,小花猫拉着小花狗,小花狗拉着小姑娘,小姑娘拉着老奶奶,老奶奶拉着老爷爷……最后终于把大萝卜拔起来了”说明了“团结起来力量大”的朴素真理。《小红帽》中告诉了孩子“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等自我保护知识。最关键的是童话还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幻想能力,它是激发儿童想象和幻想能力的最好文学样式。另外童话能培养美感和陶冶情操。优秀的童话往往集思想美,情感美,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于一体,给孩子以美的享受,使他们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 四、童话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一)对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