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2020年深圳大学学科教学思政95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考试大纲、考试题型及复试参考书目

最新!2020年深圳大学学科教学思政95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考试大纲、考试题型及复试参考书目

最新!2020年深圳大学学科教学思政95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考试大纲、考试题型及复试参考书目
最新!2020年深圳大学学科教学思政95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考试大纲、考试题型及复试参考书目

最新!2020年深圳大学学科教学思政95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考试大纲、考试题型及复试参考书目

一、考试基本要求

课程与教学论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深圳大学教育硕士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是为招收全日制教育硕士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于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要求考生掌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进行理论思维、教学创新和解决现实教学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对象、任务及性质

1.熟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学科性质

2.认识学科现状,了解今后的研究方向

3.认识学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意义

(二)思想政治学科原理论

1.认识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

2.了解思想政治学科的功能地位

3.熟悉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任务

4.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范畴

(三)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论

1.了解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

2.掌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内容

2.掌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体系及其价值取向

3.认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分类

(四)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论

1.理解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

2.认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问题

3.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规律

4.把握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方针

5.把握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原则

6.了解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组织形式

7.认识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模式方法

(五)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艺术论

1.了解教学艺术的功能

2.了解教学艺术风格

3.掌握教学艺术

(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学法论

1.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类型

2.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活动

3.掌握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

4.掌握学习的方法

(七)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论

1.掌握教学评价的特点

2.了解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

3.掌握教学评价的环节

(八)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论

1.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和社会作用

2.把握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价值观

3.掌握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学生观

4.掌握思想政治教师的素质

(九))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习论

1.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习的地位、作用

2.把握实习指导教师与实习学生的关系

3.了解教育实习的步骤和成绩评定

主要题型可能有: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试卷满分为150分。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名词解释

学科教学论名词解释 德育: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化为学 生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 课程: 狭义:指有计划的系统的教学内容,是一系列教学科目的集合,具体地讲,就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和表达的内容 广义: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中介和手段,是对教学目标、教学科目、教学内容范围、教学程序、教学活动等的规划设计,以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得促进自身发展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和经验 显课程:在课程和教材中明确陈述的、学校的正规教学内容和 教育教学目标 隐课程: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 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的教育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是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对中学生的知 识、能力、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素质发展的规格性要求 教学过程:是教学的实施过程,即教学双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教学目标,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为中介所进行的双边活 动的全过程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手 段,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获得身心发展的过 程 说课的含义:是在备课后或评课前,由授课老师运用口头语言 向其他老师或教研人员述说课堂教学设计情况的一种教研活动 形式 教学方法: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教学 方式、途径和手段 情境教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创设特

定的情感氛围与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 教学艺术:教师遵循教学规律,为取得教书育人的最佳效果,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技艺进行的创造性教学方式 态势语言:教师利用表情、动作等身体语言,辅助口头语言传递教学信息和表达情感的行为方式 课程结构:按一定标准选择和组织起来的、课程内容所具有的各种内部关系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试题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 姓名:黄智光 单位:青原区思源实验学校专业:课程与教学论(政治)考试科目:思想教育教学论 考试分数: 2013年 12 月 25 日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试题 一、简答题(10×5) 1.为什么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在教学中与学 生是什么关系? 答:(1)、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也可以说是通过教育而培养人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的受传人,也是教师的教育和培养对象。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自己主观世界的过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学习的效果、教学的最终结果,都体现在学生身上。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学生的先天素质、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身心素质等,都对教学过程发生影响。 (2)、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相互结成团结、协作的关系。教学是一种传递和接受双向活动,学生是认识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收器。所以,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改进教学方法,而且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为什么德育课要贯彻知行统一的原则? 答:知行统一不但是学习德育课的出发点,而且是落脚点。在知行关系当中,“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目的。不

“知”而“行”,会使“行”失去方向,走上违法乱纪、走上不道德的人生道路;但只“知”不“行”,“知”也就会失去意义。理论知识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时指出的:“求知与修养相结合,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文化传统。没有好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也就难以大有作为。青年时期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如何做到知行统一呢?就是要求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边学习思想道德理论边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思想道德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用所学的思想道德理论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做到自己的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同所学理论知识相一致,真正实现知行统一。 3.学习力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它们与提高教学成绩有什么关 系? 答:学习力包括①、正确的学习理想和动机②、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③、持久的学习执着和意志力④、良好的学习实践能力⑤、科学的学习方法等五方面内容。 学习力是学生具有的和后天培养的,但主要是通过后天培育的。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改变学生自身精神状态和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核心力量对学习效果器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中国九大教学流派

中国九大教学流派(4) 四、张熊飞与诱思探究教学 张熊飞,1938年生,陕西礼泉人。1960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曾在中学从事物理教学工作达27年。 1987年调回陕西师大任教后,张熊飞开始专门从事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创立“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对于推动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今,“诱思探究教学”已被推广到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2500多所学校的许多学科教学当中。 【综述】诱思探究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本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构建“教与学的和谐关系”上着力研究,开展实验。经过不断发展,他们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理论,并探索出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1 诱思探究教学发展历程 “诱思探究教学”的研究,其雏形可以上溯至上个世纪60年代张熊飞在物理教学中开展的探索性学生实验,旨在尝试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20多年来,张熊飞和他的研究伙伴始终紧紧抓住“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

本着“边实验、边总结、边概括、边推广”的研究方针,沿着“实践丰富科研,科研形成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如此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的研究途径,进行了不懈努力。 实验经历了18年共四个阶段的探索: 第一阶段(1981年9月至1987年8月),调查体验阶段,主要特征是调查,目的在于掌握教学的现状。 从这个阶段调查研究的切身体验中,张熊飞认识到,许多改革成果具有明显的经验性和生硬的技术化色彩;运用时则表现出严重的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特征,违背了教学论应该是科学性、伦理性与艺术性和谐统一的基本观点。同时,绝大部分教改实验仅探索了教学全过程的某一方面,而以点概面,难以反映教学过程的全貌。学科教学论应该形成全方位的、系统的理论体系。由此,诱思探究教学产生了“萌芽”:仅仅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根本不行的,还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后来发表的《谈谈探索性学生实验的实施》一文成为了“探究教学过程”的雏形。学习老一辈的教学经验“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从而体验到知识、能力、品行间的和谐关系,是对“三维教学目标论”的初步认识。 第二阶段(1987年9月至1990年8月),实验摸索阶段,主要特征是实验,目的在于摸索教学的规律性。 张熊飞把前阶段成功的经验运用于实践,在4个学校的10个自然班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了有计划的实验,使教

诱思探究教学

让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在我校开花结果 张士贺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是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张熊飞教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概括总结的。他集古今中外教育理论为一体,是启发教学理论的集大成者。如今,这一教学理论已应用到中小学各个学科,先后两次通过国家级鉴定,并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极为显著的社会效益,赢得了广泛的社会信誉,被誉为操作性强、易学、实用、有效、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丰富的发展内涵和很强的生命力,为在课堂学科教学领域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去冬今春以来,我们焦作市几所市直初中也引进了这一教学理论并大力推广。经过理论学习、实地参观、专家报告、统一组织知识测试,这一先进的教学理论已深深地扎根于广大教师的脑海中,激发出了他们极大的热情。现在,我校参与这一实践的学科教师,也在组织“一课二上三讨论”,并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这一理论,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大家有了不少的心得体会。大家在实践的过程中很多时候还表现出对诱思探究教学法的懵懂。我们在进行实践研究,但它的思想内涵、具体的教学思想相当一部分教师还不明白,在实践中表现得手足无措。这期教研诱思探究专刊,我们选择了几篇有代表性的好文章,以供大家切搓交流,借鉴提高。我们相信:全校各科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中,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征途上,一定会身体力行、勇于学习、勇于实践、勇于改革、勇于总结。大家一定能让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在我校开出朵朵鲜花,结下累累硕果。

诱思探究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诱思探究教学发展历程 “诱思探究教学”的研究,其雏形可以上溯至上个世纪60年代张熊飞在物理教学中开展的探索性学生实验,旨在尝试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20多年来,张熊飞和他的研究伙伴始终紧紧抓住“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问题开一展研究,本着“边实验、边总结、边概括、边推广”的研究方针,沿着“实践丰富科研,科研形成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如此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的研究途径,进行了不懈努力。 实验经历了18年共四个阶段的探索: 第一阶段(1981年9月至1987年8月),调查体验阶段,主要特征是调查,目的在于掌握教学的现状。 从这个阶段调查研究的切身体验中,张熊飞认识到,许多改革成果具有明显的经验性和生硬的技术化色彩;运用时则表现出严重的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特征,违背了教学论应该是科学性、伦理性与艺术性和谐统一的基本观点。同时,绝大部分教改实验仅探索了教学全过程的某一方面,而以点概面,难以反映教学过程的全貌。学科教学论应该形成全方位的、系统的理论体系。由此,诱思探究教学产生了“萌芽”:仅仅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根本不行的,还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后来发表的《谈谈探索性学生实验的实施》一文成为了“探究教学过程”的雏形。学习老一辈的教学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考试时间2020年1月4号 题型:填空题20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30分简述题15分教学设计 15分(高中哲学生活) 第一章思想政治学科原理论 第六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 思想政治课属于德育课程,是一门相对独立的综合性学科,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第八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任务 ①完成基本理论教育 ②完成思想品德教育 ③完成各种能力教育 ④完成心里健康教育 第九节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范畴 ①教师与学生——中心范畴 ②教育与教学——中介范畴 ③传授与接受——手段范畴 ④内化与外化——成果范畴 ⑤理论与实践——性质范畴 第二章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论 第一节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一、课程的定义 课程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师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 二、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 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从强调教材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从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并重 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 从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三、新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 ①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 ②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③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④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⑤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⑥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 第三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体系 教育目标——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阶段教学目标——年度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兴趣、意志、价值、情感) 能力目标(分析、评价、辨析、选择) 品德目标(政治、思想、品德) (课本P76图2-2)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分类 ①情意目标 ②知识目标 ③能力目标 ④品德目标 三、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目标 培养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第三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论 第一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 ①教学过程是教师教授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统一 ②教学过程是教养与教育的统一 ③教学过程四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要素 ①教师 ②学生 ③教学内容 ④教学手段 ⑤教学环境 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问题 教学三体论:教育者、受教育者、环境 主导主体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师生双主体论: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 师生复合主体论: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 主客体否定或“交互主体”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的过程,师生之间是一种互主体性关系。 结论:教学过程要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应成为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第二节学生的学习力 ①智力因素(注意力、思维力、记忆力、观察力)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一、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原则p107 1、方向性原则; 2、授业与传道相结合原则; 3、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4、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原则; 5、师生民主合作原则; 6、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7、创新性原则;8、以鼓励为主的原则。 二、说课与上课的区别 1、要求不同。上课主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说课则不仅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 2、对象不同。上课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间的双边教学活动;说课是课堂外教师同行间的教研活动。上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对象是具有一定教学研究水平的领导和同行。由于对象不同,因此说课比上课更具有灵活性,它不受空间限制,不受教学进度的影响,不会干扰正常的教学;同时,说课不受教材、年级的限制,也不受人员的限制,大可到学校,小可到教研组。 3、评价标准不同。上课的评价标准虽也看重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案的实施能力,但更看重课堂教学的效果,看重学生实际接受新知识、发展智能的情况;说课重在评价教师掌握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应用教学理论以及展示教学基本功等方面。 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对于备课是一种深化和检验,能使备课理性化,对于上课是一种更为严密的科学准备 4、内容不同。说课一般是说明你要说课的理论依据,要告诉别人你怎样教和你这样教课的依据,而上课则主要是把这节课我们所要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5、目的不同。上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知识。增加他们的知识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技能,而说课则是帮助教师对教学有一个比较高、比较深的层次进行了解,从提高教师的素质。 三、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和基本方法p105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方针,是教学工作的指导方向和追求的目标。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中指出:“改革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关键是坚决贯彻执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 1、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密切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这是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合格接班人的重要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现成的答案,唯一的办法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是锻炼学生、提高教学时效的重要方针。 2、联系学生实际 联系学生的实际,主要是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只有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思想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联系国际政治实际 冷战结束之后,目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用“和平演变”的方式同社会主义国家较

免费师范生作业--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作业4

第四章自测题 我们提供一份重点实验研究基地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教师学习《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后闭卷考试的试题,你能答上来吗?请自测自查。 试题 (闭卷满分7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选择题的答案填到括号里。 2、答题字迹要工整、清晰。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创建( C ),是成功实施教学艺术的天梯。 A.教学艺术场 B.教学伦理性 C.教学情意场 D.现代媒体环境 2.在教学系统中,学生是通过学习,认识客观世界,从而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主体。其主体性的核心特征是( C )。 A.基础性 B.能动性 C.独立性 D.创造性 3.人类理性认知中,思维的两种最基本的形式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下列对逻辑思维基本过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D ) A.分析和综合 B.比较和鉴别 C.抽象和概括 D.实践与应用 4.从逻辑思维的角度来看,研究有三种基本形式,下面不属于研究基本形式的是( B )。 A.归纳研究 B.行动研究 C.演绎研究 D.类比研究 二、填空题(每空2分) 6.“_食贵自化,学贵自得,深思熟虑,积水成渊,这就是为学之道的灵魂。” 7.张熊飞教授指出,在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体验过程中,应坚持“七动”:动手做、动眼看、动耳听、动情读、动口议、动笔写和动脑思。 8.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提出“四为”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体验为红线和以思维为主攻。 三、论述题(每题9分) 9.张熊飞教授认为:“引而不发,因人善喻,不言之教,大爱无疆,这正是为师之道的根本。”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这句话体现教师引导作用的核心特征是启发性,就是实施启发教学,有了启发性就必定具有情感性,也就易于实现促进性和反馈性。教学中,学生之所以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那是由于教师诱之不当造成的,也就是教师没有创设“愤”“悱”的情境而造成的。因此,启发性是教学的灵魂。启发教学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条反映教学规律的教学思想。教师要变教为诱,变教为导,重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的全部核心问题在于教师。这个教学策略考虑的并非是自己怎样教,而应该考虑怎样教学生学,不是以教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而是以为主体去组织教学过程,既把学生为主体作为实施教学的基本点,又使教师为引导成为学生主体地位的根本保证。 10.你认为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首先是论证了教学职能观,全面阐述了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引导作用的内涵、外延特征以及核心特征等,从而得出“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育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作业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作 业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关于中学化学探究情景的论述 145965 代梦云 课程改革的任务就是要彻底实现现代课程观和现代教学观,真正地以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本,让学生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五官并用,全身心独立地开展体验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实现三维教学目标,逐步成长为创新型、开拓型的各级各类英才。这就需要构建崭新的课堂教学结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以构建高质量、高效率的有效课堂教学为宗旨。从诱思教学和谐论来看,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过程,既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接受式,也不是以学生为太阳的纯粹发现式,而是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的主动探究式。为了实施好探究学习方式,必须发挥情意子过程的功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意因素,包括学习兴趣、动机、求知欲、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对本学科学习的热爱等。为此师生要善于共同创设好探究情景。 化学作为实验与理论密切结合的科学,化学教学的素材与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无论是从科学性、趣味性还是实用性等方面来说,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文着重从中学化学探究情景的内涵、类型、案例等方面加以阐述。 一探究情景的内涵

探究情景为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展开提供的背景或场景,为打开探究式学习局面提供导引作用,在情景中隐藏着可能被学生发现的问题,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质疑创造机会。 探究情景富有真实性、针对性、情感性。探究情景从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和事物入手,或以自然界、社会及与其它学科相关的问题为切入点,呈现化学知识存在的实际背景,使学生尽可能在真实的情景中建构意义;探究情景必须指向一定的课程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现实环境与主体交互中获得全面发展。 二探究情景的类型 按照情景的呈现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问题情境 按教学活动中问题情境出现的阶段分为教学活动开始、过程中和结束时的问题情境。 开始时的问题情境 这一阶段的问题情景分两种类型:一种是主要起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习兴趣作用的问题情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导课”阶段的问题情景,另一种问题情景虽然出现在教学的起始阶段,但它蕴涵的问题实际上贯穿于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线索,也是教学目标的指向所在。 例如,在进行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时,开始这样描述:格林太太是位漂亮得妇女。当她开怀大笑时,人们会发现她一口洁白的牙齿中镶有两颗假牙,其中一颗是黄金的-这是她富有的象征;另一颗

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和应用

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和应用(12月理论) 一、模式的理论依据 1、先进的教育理论。(1)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的“问题思维理论”指出,思维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起始问题,是由问题情景产生的,而且总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2)我国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思想。所谓“诱思探究”就是诱导思维,探索研究。这一理论提出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为内容的三维教学目标;以“四为主”为教学思想,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而“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则是启发教学的精髓。该理论是本模式教学的主要依据。 2、人本主义教学观:我们面对的学生首先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他们的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因此,教学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要求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本的发展思想,其最终结果是使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终身受益。 3、物理学科的教学要求。物理学科的教学除了向学生传授必要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以及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尤其是学生提出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原则,使学生学会学习。 基于以上三个观点,我们探索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载体,学生围绕问题收集、加工、处理信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或独立探索,或作讨论,或在教师指导下,最终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得出问题结论,获取新知识。由于这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建立在问题解决策略基础上,故称之为问题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其结构如下: 其基本的教学程序为“三阶段七环节”:

诱思探究

诱思探究法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创始人张熊飞教授,对我们震动很大。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职责就是培养出合格的人才。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培育人才,就得进行教学改革,首先是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革,教育理念的更新。张熊飞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教学思路是清晰的,教学目标是明确的。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深化教学改革是重要的举措。因此我们中学英语学科教学应该: 一要坚持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遵循教学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二要以终身教育的思想作指导,在初、高中阶段教会学生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获取知识、方法和能力上。这样学生就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断补充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https://www.doczj.com/doc/146850351.html, 三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规律。“诱思探究教学”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而提出的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好方法,也是对素质教育的有效探索。 具体来讲,《诱思探究教学论》它符合素质教育的三个要素: 首先,诱思探究教学重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上全面提高。而“诱思探究教学”的目标是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质,这三维目标就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知识、能力、品德是一个人素质的内涵。而诱思探究教学以此为目标,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第二,诱思探究教学既重教,又重学,是“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教法和学法是教学论中永恒性的课题。诱思探究教学着意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认知规律,循循善诱,不断调动,促进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与学两个积极性都调动,相辅相成,使学生思想、知识、心理等相应得到提高。“诱思探究”教学,师生处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互相协调,没有沟壑,十分融洽,最重要的是心灵的沟通,老师善教,学生爱学,师生平等。教与学都发挥得很好。第三,诱思探究教学既解决教学思想问题,又解决具体教法问题,是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的结合,诱思探究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素质着眼,在教学上突出“诱”“思”,充分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循循善诱”,教师始终以引路、诱导的方式,把学生领进知识的殿堂,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结构硬灌给学生,硬让学生接受。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在于独立思考,教师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发现规律,自己得出结论。基于这种认识,它的教学过程模式就体现在“探究”上,探,即让学生通过观察去探索,寻求掌握知识的途径。究,即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去研究,揭示知识的奥秘。从而获取知识。并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第四,诱思探究教学有理论有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诱思探究教学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即三维教学目标论,诱思教学思想论,探究教学模式论,探究教学方法论等一整套理论。从目标思想、模式方法诸方面全面论述了诱思探究教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既理论有求实,好似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的有效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在诱思探究教学中,以“思”为中心,强调“思”与“练”的结合。这又是学生在学习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诱思探究教学提出练有六法:即做、看、听、读、议、写。做、看是基础,听、读是主导,议是交流,写是迁移。把“练”的规律和方法做了科学的合理的安排,都注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所以教学效果就很好。就没有盲目性,随意性。教师的教学目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复习题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与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要。 2、探究性学习 在适当的情况下,还可以发动学生自主选择、确立讨论的主题和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成长与交往中的问题,在合作和探究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丰富情感体验、提升道德修养。 3、合作学习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使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一定学习策略上的“会学”,以及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从而不至于成为“学习的文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交流彼此的知识、情感、能力与觉悟,激发更深的体验与思考。 4、试卷效度 就是用试卷进行测量(考试)所测出的结果与想要测量的东西的一致性程度,简言之,即考试结果与考核目标的一致性程度。这里包含了两层相互关联的意思:第一,考试是否测出了本来想要测量的东西;第二,本来想测的东西是否反映了考试目标的要求。只有当这两个意思都符合要求,才能算考试的效度高;否则,效度就低,甚至是无效的。 5、讨论式教学法 指课堂教学中学生以班级或小组形式围绕某一社会热点问题或教材疑难问题,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并进行争论、磋商,以提高认识或弄清问题的教学方法。 6、试卷区分度 ――是指试卷区分考生优劣的程度。区分度越高,说明试卷区分考生优劣的能力越强;反之,区分能力就越低。 7、问题教学法 指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预先设置一系列的、有层次和有内在联系的问题,或是根据学生的疑问,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解答,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 8、案例教学法 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 9、思想品德课启发教学原则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根源于其“内省”,“灌输”则是其必要的外在条件,但它是一种适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素质的循循善诱,是对学生思想活动以至觉悟的启迪和激发。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遵循这一适应学生学习心理的教学原则。 10、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思想政治品德学科教学论知识点完整版

思想政治品德学科教学 论知识点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一章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概述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历史考察 1、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课程的演进概况。(P28阅读视野) (P3随堂讨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不断进行着调整,这种调整体现出思想政治课怎样的特点- ----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是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密切配合政治运动设置的,强调课程的政治功能。) 2、政治课改革的进程 1)标志思想政治课进入改革时期: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 2)第一阶段:改革实验:1985-1992 第二阶段:调整完善:1992-1994 第三阶段:总结发展:1994-1999 第四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改革(1999至今)P4第四阶段概况) ①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②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 ③随后,教育部又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拉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 ④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2003年和2004年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并组织编写了相应的教材,逐步在全国推广使用。 3、新课程改革中政治课的新变化(P4-5六点新变化) 1)改变课程名称。 2)转变课程功能。首先,兼顾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其次,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3)调整课程结构。首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加强选修课程。其次,关注国家课程的同时,为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4)更新课程内容。 5)变革教学方式:教师教的方式:教师传授,学生接受→教师主导“目标—策略—评价”与学生经历“活动—体验—表现”相结合。学生学的方式:接受性学习→研究性学习6)重建评价体系。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 思考:新课程改革中政治课的新变化新教材的新变化(两者区分)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性质 1、思想政治课程性质认识的发展 ①智育说②德育说 ③德智兼容说④思想政治教育说 ⑤公民教育说(社会主义现代公民素质教育课)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作业

第四章自测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创建(C),是成功实施教学艺术的天梯。 A.教学艺术场 B.教学伦理性 C.教学情意场 D.现代媒体环境2.在教学系统中,学生是通过学习,认识客观世界,从而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主体。其主体性的核心特征是( C )。 A.基础性 B.能动性 C.独立性 D.创造性 3.人类理性认知中,思维的两种最基本的形式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下列对逻辑思维基本过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D) A.分析和综合 B.比较和鉴别 C.抽象和概括 D.实践与应用 4.从逻辑思维的角度来看,研究有三种基本形式,下面不属于研究基本形式的是( B )。 A.归纳研究 B.行动研究 C.演绎研究 D.类比研究 二、填空题(每空2分) 6.“_食贵自化,学贵自得,深思熟虑,积水成渊,这就是为学之道的灵魂。” 7.张熊飞教授指出,在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体验过程中,应坚持“七动”:动手做、动眼看、动耳听、动情读、动口议、动笔写和动脑思。 8.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提出“四为”原则是::以

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体验为红线和以思维为主攻。 三、论述题(每题9分) 9.张熊飞教授认为:“引而不发,因人善喻,不言之教,大爱无疆,这正是为师之道的根本。”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这句话体现教师引导作用的核心特征是启发性,就是实施启发教学,有了启发性就必定具有情感性,也就易于实现促进性和反馈性。教学中,学生之所以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那是由于教师诱之不当造成的,也就是教师没有创设“愤”“悱”的情境而造成的。因此,启发性是教学的灵魂。启发教学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条反映教学规律的教学思想。教师要变教为诱,变教为导,重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的全部核心问题在于教师。这个教学策略考虑的并非是自己怎样教,而应该考虑怎样教学生学,不是以教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而是以为主体去组织教学过程,既把学生为主体作为实施教学的基本点,又使教师为引导成为学生主体地位的根本保证。 10.你认为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首先是论证了教学职能观,全面阐述了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引导作用的内涵、外延特征以及核心特征等,从而得出“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育人育才”这就是化启发教学的精髓等有关教学职能的定位致和之道。接着进一步探究了教学艺术,论证了“教学情意场”和“教学艺术场”,阐述了教学艺术的内涵及其本质特征,由此构成了完整的“诱思教学思想论”,称为核心思想。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考试大纲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考试大纲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是我院为招收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思想政治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思想政治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我院的择优录取,确保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质量。 I.考查目标 思想政治学科专业考试涵盖德育、课程、教学、评价等学科课程内容。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及各部分所占分值 课程(课程改革、课标、教材)约30分 教学(教学原则、规律、方法、艺术、教学设计、学法指导)约80分 测量与评价(教学评价、听评课、考试与命题)约4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共90分 Ⅲ.考查范围 [考查目标] 理解和掌握掌握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与教学的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思想政治学科的发展趋势和课程与教学方法的变革方向。分析运用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考查内容] 一、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论 (一)课程的一般理论 (二)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 (三)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核心素养) (四)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标准 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 (二)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规律 (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四)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组织形式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与综合素质评价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与综合素质评价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实现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强调评价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教学与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也应该服从和服务于这个目的,以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来操作。关于评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这样认为,评价学生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智能,评估有责任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反馈,使学生认识自己智能的优劣,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弥补自己的劣势,发展自己的优势。。下面我将针对本学科的特点,从评价思想、评价原则、评价要求、评价方法及试卷分析等方面做简要阐述。 一、思想政治学科综合素质动态评价思想 在国家教育部2002颁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阐述了新课程的评价思想:在评价功能上,由侧重选拔转向侧重学生的发展;在评价目的上,由以往的重视结果转向结果与过程并重;在评价主体上,由一元化转向多元化;在评价内容上,由只关注知识的评价,转向更关注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并将评价贯穿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之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 二、思想政治学科综合素质动态评价原则 1、全面性。 ①、评价主体要全面:既包括教师、又要包括学生及家

长。我们要重视这些主体在评价中的不同作用,使评价真正成为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样不但不同主体的价值观在评价过程中得到体现,而且评价主体之间也形成了平等合作的关系。对教学也形成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②.评价角度要全面性。我们不但要对学生课堂知识的学习进行评价,而且,还要对课外知识尤其是社会时政要闻的了解掌握程度做出评价。同时,还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出评价。另外,思想政治学习的方法与习惯、合作交流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的评价同样不可忽略。对学生而言,以上这几方面要有机结合起来,不可有失偏颇。 ③评价方法要全面: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不同个体,不同个体之间必然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在评价时,要再大的评价方针指导下,根据学生的不同特性,及时调整评价的方法使之呈现多元化。 2、客观性 我们不管是对评价的主体,还是对评价的方式,都应摒弃个人的主观意念,本着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来对待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使处于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客观、公正、真实可信的评价结果,以帮助他找到今后发展方向。

诱思探究教学论的教师学习心得

诱思探究教学论的教师学习心得 诱思探究教学论的教师学习心得 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论”以理论上的完善性,应用上的可操作性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架设起一座切实可行 的桥梁。我校成为张熊飞教授“诱思探究教学论”的骨干实验基地,我有幸成为第一批骨干实验教师。认真学习,仔细体会张熊飞教授“诱思探究教学论”之后,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诸多问题 似乎一下子都有了答案。虽然,这答案还不甚明了,但仍有“开窍 通关”之感。现将学习心得罗列如下,以供参考: “诱”为基础 教的作用在于——“诱”。 “诱思探究教学论”并不否认教师的作用,并不排斥教师的地位。相反,更加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诱”。施教之功,贵在诱导。“诱”虽是外因,但外因是催化剂,是酶,是点燃“思”的火花。因此,变教为诱,是诱思探究教学的 精髓,也是我们教师制定各种教学策略的前提。 教师的追求在于——“善诱”。 善诱则通,善诱则达。“善诱”就是要在实践中找到某节课,某一教学内容的诱思点。牵一发而动全身,纲举而目张。“善诱”就 是要找到校正思维的方法,导正思维的航标。做到诱使之生疑,导 使之释疑。 “思”为根本 学的根本在于——“思”。 仅仅有教师的“诱”是不可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因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陶行知提出对学生的“六大解放”,核心是“解放他的头

脑,使他能想”;张熊飞提出学生的“七动”,核心是“动脑思”。都表明教学的'内因是学生的“思”。因此,学生的“学”是教学的 根本,“思”才是学生学习的根本。要让学生“思”,实践中就要 改变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模式,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多边信息交流 和多向思维撞击上来。通俗地说就是让全体学生,全部过程都在积 极思考,而不是仅仅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全体师生互动,而不 是教师和个别学生的活动。 学生学习的目标在于——“善思”。 “善书者,不择笔也。”因为不同的笔只是书者不同的工具形式而已。“善思者,不择题也”,因为不同的问题只是思考者面对的 不同形式而已。我们的学生总是在解决新问题时无从下手,归根到 底是思维能力的问题。所谓“功夫在书外”说的应该是这个意思。 实践中要培养学生的“思”,让他们达到“善思”。唯一的办法是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去磨炼,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勤 于生疑,善于释疑。 “达”是关键 教的作用在于——“诱”,学的根本在于——“思”,教学的精髓在于——“达”。以诱达思,才能全面发展。“达”是连接“诱”和“思”的桥梁和纽带,“达”就是把“诱”调谐到“思”的频率上,使“诱”与“思”发生谐振。因此,“达”是关键,“达”是 难点。 了解学情是“达”的基础。“思”是学生的活动,“思”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水平,思 维水平,才可能做到“达”。否则,只能“诱而不思”,“诱不达思”。 “善诱”是“达”的根本。“诱”是教师的活动。“善诱”就是找准关键的诱思点,就是找准“思”的频率。不同的学科,不同的 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一定会有不同诱思点。因此,教学实践中 寻找诱思点就成了教师思考的关键,找准诱思点就成了教师追求的 目标。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复习提纲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考试时间2017年1月4号 题型:填空题20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30分简述题15分教学设计15分(高中哲学生活) 第一章思想政治学科原理论 第六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 思想政治课属于德育课程,是一门相对独立的综合性学科,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第八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任务 ①完成基本理论教育 ②完成思想品德教育 ③完成各种能力教育 ④完成心里健康教育 第九节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范畴 ①教师与学生——中心范畴 ②教育与教学——中介范畴 ③传授与接受——手段范畴 ④内化与外化——成果范畴 ⑤理论与实践——性质范畴 第二章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论 第一节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一、课程的定义 课程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师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 二、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 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从强调教材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从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并重 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 从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三、新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 ①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 ②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③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④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⑤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⑥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 第三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体系

诱思探究教学法

诱思探究教学法 【背景】张熊飞,1938年生,陕西礼泉人。1960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曾在中学从事物理教学工作达27年。 1987年调回陕西师大任教后,张熊飞开始专门从事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创立“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对于推动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今,“诱思探究教学”已被推广到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2500多所学校的许多学科教学当中。 【综述】本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构建“教与学的和谐关系”上着力研究,开展实验。经过不断发展,他们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理论,并探索出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诱思探究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1 诱思探究教学发展历程 “诱思探究教学”的研究,其雏形可以上溯至上个世纪60年代张熊飞在物理教学中开展的探索性学生实验,旨在尝试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20多年来,张熊飞和他的研究伙伴始终紧紧抓住“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本着“边实验、边总结、边概括、边推广”的研究方针,沿着“实践丰富科研,科研形成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如此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的研究途径,进行了不懈努力。 实验经历了18年共四个阶段的探索:第一阶段(1981年9月至1987年8月),调查体验阶段,主要特征是调查,目的在于掌握教学的现状。从这个阶段调查研究的切身体验中,张熊飞认识到,许多改革成果具有明显的经验性和生硬的技术化色彩;运用时则表现出严重的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特征,违背了教学论应该是科学性、伦理性与艺术性和谐统一的基本观点。同时,绝大部分教改实验仅探索了教学全过程的某一方面,而以点概面,难以反映教学过程的全貌。学科教学论应该形成全方位的、系统的理论体系。由此,诱思探究教学产生了“萌芽”:仅仅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根本不行的,还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后来发表的《谈谈探索性学生实验的实施》一文成为了“探究教学过程”的雏形。学习老一辈的教学经验“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从而体验到知识、能力、品行间的和谐关系,是对“三维教学目标论”的初步认识。第二阶段(1987年9月至1990年8月),实验摸索阶段,主要特征是实验,目的在于摸索教学的规律性。张熊飞把前阶段成功的经验运用于实践,在4个学校的10个自然班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了有计划的实验,使教学的规律性逐渐明朗化,开始认识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和谐关系及其实现途径。同时,他还总结了前30年进行的物理教学和研究的经验,归纳出了某些教学规律,这成为了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雏形。为了改变当时一些地区“片面追求升学率”所造成的恶果,张熊飞将实验标准确定为:第一,质量标准,即向课堂要教学质量;第二,效率标准,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且把后者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明确了实验研究的具体任务是:其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其二,提高教师素质,培养既能出色完成教学任务,又能进行教学研究的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