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舞蹈艺术概论

舞蹈艺术概论

舞蹈艺术概论
舞蹈艺术概论

1、对舞蹈本质的认识和把握是从事一切舞蹈工作的基础。

2、艺术是现实的模仿再现,艺术是人的情感表现。

3、艺术是通过动作、姿态、线条、色彩、声音、语言、文字等为表现手段,塑造出具体生动地、可被人感知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属性,表现作者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评价和审美理想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从审美角度来认识和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人的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形式,是人对现实世界审美关系的集中表现。

4、舞蹈,艺术的一种。人体本身是它的物质载体。是经过提炼(典型化)、组织(节奏化)、美化(造型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以及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中人的情感意蕴,创造出可被人具体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作者——舞者(编导和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舞蹈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通过连续的舞蹈动作过程、凝练的姿态表情和不断流动的地位图形(不断变化的画面),结合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舞蹈的艺术形象。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舞蹈作为一种社会审美形态,起源于远古人类劳动生产(狩猎、耕作等)、战斗操练、性爱活动的模仿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祀活动和表现情感、思想、意识等内在的精神世界的需要。它和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艺术的审美社会功能是审美的愉悦性和审美的功利性的统一。舞蹈也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开展文化娱乐、促进身心健康,具有广泛群众性的一种艺术形式。

5、杂技并不像舞蹈那样着重表现人物情感的发展过程,而是通过高难度的技巧表演,表现出一种概括性的勇敢、坚毅、智慧的品格力量。因此,具有更多的观赏性的娱乐性。舞蹈虽然也强调舞蹈动作具有一定的技艺性,舞蹈演员要具备跳跃、旋转、翻腾、柔软、控制等高难度的技巧能力,但在舞蹈作品中表演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表现人物思想情感、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一种手段。

6、舞蹈是一种以视觉为主的视、听觉综合艺术。

7、舞蹈动作,一般大致可以分为表情性(表现性)动作、说明性(再现性)动作、装饰性联结性动作。A表情性动作,是描绘人物的情感、思想和性格特征的动作。B说明性动作,是展示人物行动的目的和具体内容的动作。C装饰性联结性动作一般没有明显的含义,在舞蹈中起装饰和衬托的作用,有时也用它作为表情性动作和说明性动作相互转换和连接的过渡动作。

8、根据我国舞蹈家们的分类,舞蹈的空间运动线,可分为:斜线(对角线)、竖线(纵线)、横线(平行线)、圆线(弧线)、曲折线(迂回线)等五种。

斜线;一般表现有力的推进,并有延续和纵深感,长于表现

开放性、奔驰性的舞蹈。能够抒发人物豪情满怀、勇往直前和明朗、乐观等情感和性格。

竖线:径直向前的竖线,具有强劲的动势,可以使观众产生

直接逼来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长于表现那些正面前进的舞蹈。

横线:一般表现缓和、平定、平静自如的情绪。

圆线:一般给人以柔和、流畅、匀称和延绵不断的感觉。

曲折线:一般给人活泼、跳荡和游动不稳定的感觉。

9、舞蹈的画面造型,一般可分为:方形、三角形、圆弧形、梯形、菱形等基本图形。一般来说,方形给人以稳定感觉,三角

形给人以力量,圆弧形则带有柔和流畅之感。菱形、梯形一般给

人有开阔的概念。

10.根据国内外众多优秀舞剧的创作经验,我们认为“在抒

情中叙事”和“在叙事中抒情”是情节性舞蹈和舞剧结构比较理

想的艺术表现方法。

11.我们认为,音乐在舞蹈中一般有三个主要方面的作用:A、描绘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与舞蹈一起共同完成塑造艺术

形象的任务B、对舞蹈所处的客观环境和气氛进行渲染和衬托。C、在舞剧作品中,音乐除了上述的作用外,还要有明显的戏剧

性因素,表现出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担负着交代和

展现剧情的任务。

12.广义的舞蹈:指的是凡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经过组织美化、具有节律的动态的人体文化现象,均可看作是舞蹈或者是亚舞蹈,它既可以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也兼有其他功能。

13.狭义的舞蹈:指的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姿态、手势、面部表情为主要表现手段来反映生活、创造艺术形象的舞台表演艺术形式。

14.审美中介:领会、感受社会事物、自然景物或包括舞蹈在内的艺术美的中间媒介。舞蹈的社会功能是以数千年的舞蹈实践中总结出的客观存在,但是,这些功能在实践中能取得何等效果,则和舞蹈活动的美感程度有很大关系,只有群众为这些活动的美感所吸引,他们才能被感染甚至积极投入,然后,才可能在他们中产生作用和影响。

15.不同种类的舞蹈,都是在社会生活的发展中,为了适应反映和表现不同内容的需要应运而生的。一般的说,在社会发展的较低阶段,舞蹈的种类和体裁都比较简单,而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就会不断的发出新的舞蹈艺术品种,出现新的舞蹈体裁,舞蹈形式的演变和发展也将会更加复杂多样。特别是我国进入20世纪中叶以后,由于社会更加迅猛的发展,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单独提高,我国舞蹈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

16.根据舞蹈的作用和目的来划分,舞蹈可以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生活舞蹈包括: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等六类。

17.艺术舞蹈:一、根据舞蹈的不同风格特点来划分,可分为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和当代舞四类。二、根据舞蹈表现形式的体裁和样式的特点来划分,可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舞蹈诗(歌舞诗)、歌舞剧、舞剧等九类。三、根究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方法和塑造舞蹈形象的特点来划分,可分为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和戏剧性舞蹈三类。

18.艺术舞蹈是指由专业和业余舞蹈家,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集中、概括和想象,进行艺术的创造,从而产生出主题思想鲜明、情感丰富、形式完整,具有典型化的艺术形象,由少数人在舞台或广场表演给广大群众观赏的舞蹈作品。

19.民间舞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累积、发展而形成的,并在广大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其主要艺术特点:①.载歌载舞,自由活泼。②.巧用道具,技艺结合。

③情节生动,形象鲜明。④自娱娱人,意旨统一。⑤.情之所至,即兴发挥。

20.对舞蹈起源有各种学说:模仿论、游戏论、巫术伦、表情论、性爱论、劳动论等。

21.劳动综合论:舞蹈作为一种社会审美形态,作为一种人的内在生命力外化为人体的有节律的动态的造型艺术,起源于远古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生产(狩猎、农耕)、性爱、健身和战斗操练等活动的模拟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祀活动和表现自身情感思想内在的冲动的审美需要,它和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22.舞蹈在人们生活中不能像原始时代那样独领风骚,这是时代、历史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不能以此就断然认为是舞蹈本省的退步。舞蹈艺术本身只是在各种艺术的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中,只有在与各种艺术的互相交流,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互相结合,才能更快的发展自己和取得更大的进步。这是舞蹈艺术发展的客观的历史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所能转移的。

23.舞蹈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因此,它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的影响。特别是某一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处于支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地位的意识形态,对舞蹈发展的影响就会更直接,作用也就更大。

24.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是舞蹈创作的源泉,舞蹈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任何舞蹈作品的创作都必须经过:社会生活——舞蹈家的创作活动——舞蹈作品.这个完整的运动发展过程。

25.舞蹈艺术确实是一门长于抒情,重在表现,但又是最接近于再现艺术的表现性艺术。

26.美的规律:美的规律是在真和善的基础上,一真、善为内容的形式的规律。美的规律内涵相当丰富,逐一归纳,至少有五个规定性:第一,它是属于人的规律,只能对

自由自觉的活动的人类适用,而对动物不发生作用,动物是不能按照美的规律塑造物体的,动物的产品本身无所谓美与不美。第二,只能确定人自己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劳动的产品有意义,就是说人之所以能认识、掌握运用美的规律,只是因为他能自由的生产劳动,能在认识,遵循对象的规律和尺度的同时,把自己衡量对象的尺度和本质力量通过对象化劳动物化在上面,实现自己预定的目的,这种对象化劳动的产品才具有审美性质,才符合美的规律。也就是说,对象的审美性质或美,以及主体的审美意识或美德,就深藏在人的对象化劳动这一无穷无尽的源泉之中。第三,因此,美的规律不但同客体(对象)的尺度有关,而且更同主体(人)的尺度有关,这种统一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真与善、自由与必然的统一,主题与客体的统一。第四,尺度主要是外在感性形式的尺度,所以善的规律主要也是指形式美的规律(包括客体形式美和对形式美感受两方面的规律)。第五,美的规律本身也有一个历史的生成和发展、丰富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封闭系统。

27.研究舞蹈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研究舞蹈艺术的重要方面。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容和形式。事物的内容是构成这一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则是该事物内在要素的外化,是内在要素的组合方式和表现形态。

28.舞蹈作品是舞蹈家的主观审美意识,以舞蹈为手段对客观世界的感应、反映和抒发。

29.舞蹈作品的形式则有“内在形式”和“外在形式”之分。舞蹈作品的内在形式是舞蹈作品精神内容的形象显示,即作品的结构方式、事件的展现方式;舞蹈作品的外在形式,则是指示内容成为具体可感的物质形式,即舞蹈的表现手段——舞蹈语言。

30.题材是指舞蹈作品中直接描写的生活现象。是舞蹈编导对其掌握的社会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后作为作品内容的材料。一、舞蹈题材的选择应有强烈的动作性:舞蹈艺术是通过人体节奏鲜明的动作和形象生动的姿态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主题思想,而题材既然是编导从广阔的生活中,选择出来作为作品材料的一组生活现象,是编导所要直接表现的具体事物,那么,这组生活现象就应该是便于人体动作的方式来表现的。一般来说(不是绝对的,只是比较而言),动作性越强就越适合舞蹈表现;缺乏动作性,就难以用唔到表现。二、舞蹈题材的选择应富有激动而饱满的感情:舞蹈艺术不仅是人体“动”的艺术,而且是长于抒情的艺术。它是人类感情最激动时的表现形式。舞蹈题材应具有动作性,但又绝不是凡能动起来的题材都适合舞蹈,只有既具有强烈的动作性又具有激动而饱满的情感的题材才是最适合舞蹈表现的。

31.主题是舞蹈作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对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意蕴和中心思想,又叫主题思想。

32.舞蹈作品的主题,是舞蹈编导在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进行了长期的观察体验后形成的。舞蹈作品的主题的主题一经形成,它在整个创作中便居于主导地位,并贯穿于作品的始终;同时,她对题材的择定,结构的安排,动作的运用都起着决定作用。在一部

舞蹈作品里要重视主题思想的表达包含着两层意思:一、主题思想的充分表达是艺术创作的目的所在,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我们要调动一切艺术手段为表达主题思想服务;二、舞蹈作品里的主题思想要千方百计的用舞蹈的手段来表达,一切用非舞蹈手段硬贴在作品上的思想概念,必将破坏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只有将思想寓于形象之中,使主题与舞蹈

形象完美结合,才可能产生动人的作品。

33.题材和主题同属舞蹈作品内容的组成部分。他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题材是飙到从大量素材中筛选提炼出来的,安排在作品中用以表达或暗示作品主题的一组形象生动可以感知的生活场景;二主题则是作者通过这组不断活动、发展的生活现象表现出或暗示出的某种思想倾向、某种喜爱或憎恶的情感。两者是不可以混同的。

34.舞蹈作品的结构与布局是表现作品主题思想、塑造人物的重要艺术手段。在一部作品的具体创作过程中,编导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定的题材之后,接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安排这些材料:哪些素材要表现,哪些不要;哪些为主,需要突出,哪些为次,可以从略;哪些在前,哪些在后;如何开头,怎样结尾,高潮放在何处;整个作品是如何串联为一个整体等等,这些都属于作品的结构与布局,编导必须对这些问题作细致而恰当的安排。总的来说,作品的结构与布局应当做到既要符合塑造舞蹈形象,显示主题的需要,又要符合客观生活的发展规律。

35.根据我国的一些舞蹈和舞剧的创作实践,心理式结构形式主要有你以下特点:一、以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作为安排人物的行动,展开情节、事件的贯串线,其目的是为了更充分更深入的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二、突破了传统结构形式的“顺序性”结构原则和表现手法,而以人物主观的心理活动的发展和变化作为进行结构的依据,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舞台时空的局限,并采用正叙、倒叙、回忆或闪回等手法,把过去、未来与现实有机地交织在一起,这就使得舞蹈作品能在较短的篇幅、较少的时间里表现更为广阔的内容,同时由于加快了艺术表现节奏,也就更加受青年观众的欢迎。

三、在舞剧创作中,一般不采用分幕的布局,而是一气呵成的多场景连续更迭,或者说,心理结构的舞剧,常常采用独幕的样式。因此,在吴俊余的选材上就要求内容更加概括、集中和精炼,不宜表现得过于庞杂、繁复的情节。四、在客观的表现作品中人物心理活动的同时,还可以插入作者主观的思想意识活动,直接表现出作者的主观评价。

36.舞蹈动作和舞蹈语言是舞蹈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舞蹈理论和舞蹈创作实践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舞蹈作品中舞蹈语言的一般规律:一、舞蹈语言要形象化、性格化。二、舞蹈语言要感情饱满、凝练集中。三、舞蹈语言应当新颖多样。四、舞蹈语言应有鲜明的节奏和丰富的韵律。

37.舞蹈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内容,形式就是无法存在;没有形式,内容也无从表现。这两者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为了分析研究他们,我们才相对的把它们分开,事实上并不存在没有内容的形式和没有形式的内容。但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不是并列的,在两者之间,内容起着主导的、决定的作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又反作用于内容,这是舞蹈作品内容和形式的一般关系。

38.审美意识:是人类在欣赏美、创造美的活动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他是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能动的反映。

39.老一辈舞蹈家贾作光总结的舞蹈艺术美十个字:“稳、准、敏、洁、轻、柔、健、韵、美、情”。

40.形式美的规律:单纯齐一;对称均衡;对比变化;新颖特异;多样统一;

41.舞蹈美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完美结合:任何一部舞蹈作品中内容美和形式美都是密不可分的结合在一起的,它们相互依存、互为表里形成一个整体。而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则更是这两者的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即以比较完美的舞蹈形式创造出生动鲜明的舞蹈形象进而表现出舞蹈家对社会生活肯定美好的、否定丑恶的事物的情感、思想、意志和愿望。如果达到这一点,就可以说创造出了舞蹈美。在一部舞蹈作品里内容美和形式美通常表现为如下的关系:一、美的内容同美的本质相联系、是美的存在的基本方面,所以它处于主导地位。二、美的形式是美的具体感性形象,构成舞蹈美的外在特征,它极大地影响美的内容的表达。凡是适合美的内容的形式就有助于内容的表达;反之,就会妨碍美的内容的传达,消弱美的感染力。三、美的形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因为舞蹈艺术是一门形式感很强的视觉艺术,所以形式美在舞蹈美的创造中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

42.优美、舞蹈美最普遍的形态是优美。这是一种柔性的美,以和谐、协调、均衡、统一为其特点。人们平时所说的舞蹈美,通常指的就是优美。优美的特征就是外观形式与美的内容相互协调,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统一的产物。优美给人一种柔和、愉悦、舒适和心旷神怡的感受。这种审美感受的形式,他使人自始至终处于亲切、舒适和欢愉的心理状态;欣赏这种舞蹈美,观者心理情绪波动较为平缓而和谐。优美可分为秀丽舒柔和欢畅热烈两种类型。

43.悲剧美:悲剧美是美的形态中第三大类型。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不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痛苦和不幸事件,也不是指戏剧艺术的一种样式,而指的是一种美的特殊形态:凡是具有悲剧性的矛盾冲突,体现了人物与事件的正义合理的性质,而又以正面人物的不幸为结局的那些审美对象,我们称之为悲剧。

44.舞蹈的内容美:是舞蹈作品所反映和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的真与善的统一,是舞蹈作者审美理想的形象体现。

45.舞蹈的形式美:是一种直观可感的舞蹈动态美,是按照舞蹈艺术符合规律性及目的性的发展,所创造出来能够传情达意、状物抒情的舞蹈语言(人体动作、姿态、造型、构图等)的美。

46.舞蹈美的形态:根据舞蹈艺术的发展的现状,舞蹈美的形态可分为五类十二型。五类是:优美、壮美、悲剧美、戏剧美、古拙技艺美。十二型是指:优美中的舒柔、欢畅,壮美中的雄壮、崇高,悲剧美中的悲壮、悲哀,喜剧美中的滑稽、讽刺、幽默和诙谐,古拙技艺美中的古拙朴实和技艺超绝。

47.壮美:即雄壮的美和崇高的美。是一种阳刚之美。具体现象形态有:雄伟、恢弘、粗狂、刚健、豪放等。以斗争、对立、矛盾冲出为其特点。

48.舞蹈形象的审美特征:一、舞蹈形象的创造,要具有直观动态性。二、舞蹈形象要具有典型性。三、舞蹈形象要有情感性。

四、舞蹈形象要具有审美性。

49.舞蹈思维:是艺术思维在舞蹈创作中的具体思维方式,其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具体的舞蹈动作、舞蹈语言作为材料和手段来进行思维。舞蹈编导的思维材料是动作表象——即动作的形象记忆,其动作形象记忆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①.生活原型动作,这是舞蹈编导作为一个普通正常人,在成长和日常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积累起来的。②.舞蹈编导头脑中先在的舞蹈动作,即编导在创作这一个作品前看到的,学到的和过去创作活动中创作的、积累的舞蹈动作;③.舞蹈编导启动本次创作之后,从生活中、采风中创作提炼或改编加工的舞蹈动作。当舞蹈编导的创作思维启动后,凡经舞蹈家知觉过,、操作过、欣赏过的动作都会在舞蹈家头脑中活跃起来,成为当前创作的元素材料。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

指正,谢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