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治疗肢体麻木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治疗肢体麻木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治疗肢体麻木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治疗肢体麻木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介绍了一种治疗肢体麻木的中药组合物,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红参5~15、丹参5~15、赤芍5~15、三七5~15、延胡索5~15、天麻5~15、何首乌5~15、天竺黄5~15、伸筋草10~20份、白芍10~20份、牛膝5~15份、桂枝5~15份、枸杞5~15份、五味子3~6份、甘草5~10份。本技术中药组合物的配方合理、疗效确切,配方中使用的中药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配制为蜜丸服用和携带较方便。

技术要求

1.一种治疗肢体麻木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组

分制备而成:

红参5~15、丹参5~15、赤芍5~15、三七5~15、延胡索5~15、天麻5~

15、何首乌5~15、天竺黄5~15、伸筋草10~20份、白芍10~20份、牛膝5~

15份、桂枝5~15份、枸杞5~15份、五味子3~6份、甘草5~10份。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肢体麻木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

红参10、丹参10、赤芍10、三七10、延胡索10、天麻10、何首乌10、

天竺黄10、伸筋草15份、白芍15份、牛膝10份、桂枝10份、枸杞10份、

五味子5份、甘草8份。

说明书

一种治疗肢体麻木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技术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肢体麻木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

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由于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预防中风的重要性已经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由中风引起的肢体麻木、疼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治疗由中风引起的肢体麻木、疼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的药物的改进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另外,手指麻木也为常见病,其属于中医的痹症范畴,所谓痹症指当人体

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外邪侵袭后,使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肌肉、手指关节麻木、屈伸不利、关节肿大、局部疼痛的病症。西医认为手指麻木为肢体运动神经元受损,运动神经纤维周边的微细血管被堵塞,微循环受阻,压迫运动纤维,导致运动神经元、神经纤维严重受损,神经的传导能力和传导速度下降而致。手指麻木大多是由于中风瘫痪、糖尿病,神经炎以及颈椎病,风湿、类风湿、脉管炎、腰椎病等引起。

目前,用于治疗手指麻木的药物以活血化瘀、营养神经为主,如使用三七

制剂、静脉注射维生素B1和B12等等,但治疗效果不佳。

技术内容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疗效可靠、副作用小的治疗肢体麻木

的中药组合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肢体麻木的中药组合物,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

红参5~15、丹参5~15、赤芍5~15、三七5~15、延胡索5~15、天麻5~

15、何首乌5~15、天竺黄5~15、伸筋草10~20份、白芍10~20份、牛膝5~15份、桂枝5~15份、枸杞5~15份、五味子3~6份、甘草5~10份。

进一步地,一种治疗肢体麻木的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

红参10、丹参10、赤芍10、三七10、延胡索10、天麻10、何首乌10、

天竺黄10、伸筋草15份、白芍15份、牛膝10份、桂枝10份、枸杞10份、

五味子5份、甘草8份。

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要求制成的散剂、胶囊剂、

汤剂或丸剂,优选为蜜丸。

制备时,按配方重量配比取各组份中药原料,粉碎至120目细粉,制得散

剂或装胶囊;或将过筛后的粉剂于100℃灭菌处理30分钟,按每100g粉剂加中

蜜30g,加热至70℃与适量开水混匀,精炼3次后,制成每粒重约0.3g的蜜丸,

蜜丸60℃干燥。

本技术涉及的治疗肢体麻木中药组合物的配方合理、疗效确切,配方中使

用的中药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配制为蜜丸服用和携带较方便。本技术的临床疗效确切,治愈率和有效率高;本技术为纯中药制剂,长期服用无副作用;本技术使用的药材来源广,价格低廉,经济实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技术,本技术列举实施例如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

所述实施例仅仅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不应视为对本技术的具体限制。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肢体麻木的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

红参10、丹参10、赤芍10、三七10、延胡索10、天麻10、何首乌10、

天竺黄10、伸筋草15份、白芍15份、牛膝10份、桂枝10份、枸杞10份、

五味子5份、甘草8份。。

本实施例的中药组合物蜜丸的制备方法如下:

取上述重量份的中药组分,粉碎至120目细粉,将过筛后的粉剂于100℃灭

菌处理30分钟,按每100g粉剂加中蜜20g,加热至60℃与适量开水混匀,精

炼3次后,制成每粒重约0.3g的蜜丸,蜜丸50℃干燥。用法用量为:口服,一天三次,一次10粒,15天为一疗程。

实施例2

红参15、丹参15、赤芍15、三七15、延胡索15、天麻15、何首乌15、天

竺黄15、伸筋草20份、白芍20份、牛膝15份、桂枝15份、枸杞15份、五

味子6份、甘草10份。

实施例3

红参5、丹参5、赤芍5、三七5、延胡索5、天麻5、何首乌5、天竺黄5、

伸筋草10份、白芍10份、牛膝5份、桂枝5份、枸杞5份、五味子3份、甘

草5份。

临床试验结果如下:

(1)、一般资料

所有手指麻木入选病例为手指感觉异常或中度异常患者,排除关节重度畸

形患者、有严重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患者以及有严重脑肝肾等脏器病变患者。共入选60例,手指麻木病程均大于6个月。

(2)、研究方法

60例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治疗组27例。

对照组给予药物营养神经:一日一次肌注维生素B1100mg+B120.5~

1mg,以及药物活血化瘀:一日三次口服血塞通片100mg。

治疗组服用本技术中药组合物:按实施例1制得的蜜丸,一天三次,一次

10粒,15天为一疗程。

两组在治疗期间中可继续控制血糖治疗、颈椎理疗,但停用长春碱类等可

能损害周围神经炎的药物。15天为1个疗程。

(3)、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手指麻木消失,手指关节活动便利;显效:手指麻木明显减轻,有

轻度的感觉异常,不影响手指关节活动;有效:手指麻木症状改善,手指感觉异常仍较明显,影响手指关节活动;无效:手指麻木无改善,手指感觉异常不能耐受。

(4)、研究结果

治疗30天后,治疗组对手指麻木的总有效率为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 (P<0.05)。服用本技术中药组合物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申请人声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将上述实

施例某组分的具体含量点值,与技术内容部分的技术方案相组合,从而产生的新的数值范围,也是本技术的记载范围之一,本申请为使说明书简明,不再罗列这些数值范围。

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皮肤偏方,荨麻疹偏方 中药方剂(一) 【辨证】脾失健运,复感风邪,郁于肌肤。 【治法】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方名】多皮饮。 【组成】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丹皮9克,大腹皮9克,木槿皮9克,桑白皮15克,白藓皮15克,赤茯苓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干姜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赵炳南方。 中药方剂(二) 【辨证】气血不足,卫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风邪内侵,肌肤失养。 【治法】辛开腠理,和血止痒。 【方名】麻黄方。 【组成】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赵炳南方。 中药方剂(三) 【辨证】脾虚兼风。 【治法】健脾利湿,祛风止痒。 【方名】荨麻疹汤。 【组成】苍术5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荆芥15克,丹皮15克,防风9克,白蒺藜12克,僵虫10克,川芎9克,丹参15克,黄芩10克,龙骨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屈舒信方。 中药方剂(四) 【辨证】阴血不足,风淫湿遏,邪伏血分,每遇不正之气诱发。 【治法】养阴益血,以清理血分为主,佐以疏风利湿。 【方名】加减当归饮。 【组成】当归9克,白芍9克,生地15克,何首乌30克,川芎6克,白芨9克,地龙9克,路路通15克,地肤子12克,乌药6克,荆芥6克,防风6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俞长荣方。 中药方剂(五) 【辨证】沐浴当风,邪客经络,气血阻痹,而致风疹缠绵。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经。 【方名】麻黄连翘小豆汤合胡煎方。

32种治疗阳痿、早泄中药处方

11111G11治疗感冒、发烧 柴胡10g 割根15g 桔梗10g 姜活10g 白芷10g 黄芩6g 苍耳子10g 半夏10g 大青叶15g 板蓝根15g 银召各10g 射干10g 石膏30g 浙贝10g 杏仁6g 鱼腥草10g 2、治疗感冒、发烧 柴胡10g 割根15g 桔梗10g 姜活10g 白芷10g 黄芩6g 苍耳子10g 半夏10g 大青叶15g 板蓝根15g 银召各10g 射干10g 石膏30g 浙贝10g 杏仁6g 鱼腥草10g 3治疗感冒、发烧 柴胡10g 割根15g 桔梗10g 姜活10g 白芷10g 黄芩6g 苍耳子10g 半夏10g 大青叶15g 板蓝根15g 银召各10g 射干10g 石膏30g 浙贝10g 杏仁6g 鱼腥草10g 4治疗感冒、发烧 柴胡10g 割根15g 桔梗10g 姜活10g 白芷10g 黄芩6g 苍耳子10g 半夏10g 大青叶15g 板蓝根15g 银召各10g 射干10g 石膏30g 浙贝10g 杏仁6g 鱼腥草10g 治疗感冒、发烧 柴胡10g 割根15g 桔梗10g 姜活10g 白芷10g 黄芩6g 苍耳子10g 半夏10g 大青叶15g 板蓝根15g 银召各10g 射干10g 石膏30g 浙贝10g 杏仁6g 鱼腥草10g 治疗感冒、发烧 柴胡10g 割根15g 桔梗10g 姜活10g 白芷10g 黄芩6g 苍耳子10g 半夏10g 大青叶15g 板蓝根15g 银召各10g 射干10g 石膏30g 浙贝10g 杏仁6g 鱼腥草10g 治疗感冒、发烧 柴胡10g 割根15g 桔梗10g 姜活10g 白芷10g 黄芩6g 苍耳子10g 半夏10g 大青叶15g 板蓝根15g 银召各10g 射干10g 石膏30g 浙贝10g 杏仁6g 鱼腥草10g 治疗感冒、发烧 柴胡10g 割根15g 桔梗10g 姜活10g 白芷10g 黄芩6g 苍耳子10g 半夏10g 大青叶15g 板蓝根15g 银召各10g 射干10g 石膏30g 浙贝10g 杏仁6g 鱼腥草10g

肢体麻木

肢体麻木 《素问·逆调论》说:“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所以临证悟出肢体麻木一症,可用调和营卫之法。临床上用桂枝汤加味治之,多能获效。基本处方如下:桂枝12白芍12鸡血藤15桑寄生30炙甘草6生姜5片大枣5枚。 水煎二次,饭前分二次温服。药渣再煎5~10分钟连药渣带水乘热泡洗患手或足。 加减:麻为气虚,可加生黄芪30~60克,亦可白术等加健脾益气之品; 木属湿痰死血,可加白芥子6~10川椒6制没药6 久病入络者,加地龙10,或加乌梢蛇15克。 请大家一试,并请方家正之。 1.2症状:持续麻木者18例,间断麻木者14例。夜间麻甚者5例,劳累后麻木者4例。12例患者给予轻刺激感觉不灵敏,其中2例浅感觉消失。神疲乏力,气短自汗者23例。15例伴有肢体疼痛,其中3例为刺痛,12例为胀痛。痛时喜用手揉擦,手指活动受限、持物不便,做细小动作不协调者,9例。17例有酸胀及沉重感,经

按摩后可减轻。26例患者持物无力,提重物常自手中滑脱,且持物后麻木加重、肢体疲乏。6例患者肢端发凉,掌心无汗。2例肢体如虫行、奇痒。舌苔多为薄白,少数病例舌质较淡。脉象沉缓为主,其次是弦细或浮弱无力。麻木部位以手指及腕至手指端为最多,其次为膝至脚趾端,左右无明显区别。 1.3治疗方法。基本处方:黄芪50g,桂枝15g,白芍15g,生姜15g,大栆6枚,路路通15g,桃仁15g,鸡血藤15g,川芎15g.加减:头晕、乏力、心悸、间断麻木,手指屈伸不利,脉微等气虚较重者加人参、白术、重用黄芪。肢端发凉、苍白掣强、持续麻木,此为阳虚阴盛,加附子、肉桂。肢端枯燥,劳累后麻木加重者宜加当归、熟地。有抑郁不舒,气壅胸胁而致胁肋胀痛者可去黄芪加香附、柴胡、枳壳。如麻木持久伴肢端紫暗而有刺痛,手指活动不利,浅感觉消失,肢体掐之不痛,日轻夜重,此为瘀血或死血,加丹参、红花、赤芍。麻木日久,脉滑者,加陈皮、半夏、云苓、苍术。加引经药:上肢麻木、手指拘急加桑枝、姜黄。下肢麻木加牛膝以活血通络。蚁行感加全虫,僵蚕。 本组麻木症多数有神疲乏力,肢体感觉迟钝,头晕气短,脉微无力等症状,故而以虚证为多。用在治疗上着重益气养血而重用参、芪、归、芍。有瘀血者在原方上加活血通经之品,如丹参、红花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大活血药物后肢体疼痛早于麻木而先消失。此外,上肢麻木加桑枝,量须大,25~50g,有刺痛者加姜黄15g以破气血

小儿穴位帖敷处方.

小儿穴位帖敷疗法小儿鉴于其生理特点,有些年龄偏小的患者不喜欢也不太适合内服汤药,有些患儿做针灸更是很害怕,见 到针就哇哇大哭,临床中发现,小孩对艾灸这种热熏的 方式也很恐惧,中医认为恐伤肾,所以治疗需要小孩的 配合,经过长时间摸索,和以前湖北民间老中医师承的 经验,可以使用外贴穴位,使用一定的介质调成粘状, 固定在穴位上,深受患儿的喜欢,而且疗效较之汤药和 艾灸等治疗方法可以比肩,根据脉象和舌象和指纹特点 选择不同的配方。让小儿生病远离哭声,父母省心。 小儿常见疾病四大分类 外感类 1 咳嗽痰多五子定咳粉(生金散) 2 感冒咳喘寒包火(玉叶和营散还魂散) 3 支气管哮喘(三仁椒米粉) 4 鼻炎 (小儿通窍散) 脾胃类 1 小儿腹泻 (小儿止泻散) 2 小儿食积(肥儿散) 3 小儿厌食 (小儿迎香贴) 肾阳肾气虚损类 1 小儿好动好哭闹 (止静散) 2 小儿口中口水多,易流涎 (控涎贴) 3 小儿遗尿 (缩泉粉) 4 五迟五软:斜颈等 (小儿护元散) 皮肤、皮损 1 风疹、荨麻疹、瘙痒(五官) 小儿消风散 2 鹅口疮手足口病口疮(小儿疮脚贴)

3 喉咙起泡舒喉散 4 脚气湿气小儿脚气贴 小儿散剂贴敷疗法验案之外感 王小朋友 3岁 2014年4月18日 am 8:40 其母抱来时诉其近几日小孩沉闷不欲食,之前喜玩家中小白兔,诊其脉两脉弦滑,右寸浮数,苔黄,指纹紫。口气重,口干不欲饮,气管里似有痰鸣,晨起流鼻涕,不打喷嚏,痰吐绿色,稍粘,纳差。余嘱其外贴护元散五天量,敷脚心涌泉穴及肺俞用醋调护元散药。三天后其母电诉,药用两天,效颇佳,上症几失。后其回漳州老家一趟,小儿感冒复发,呕吐,余嘱乌梅三豆饮加冰糖生姜煮包菜心喝,次日早晨诉呕吐止,感冒咳嗽亦止,食欲变好,又玩起了他心爱的小白兔。 小儿外感之 1 咳嗽痰多: 使用五子定咳粉,生金散(用醋调,贴肺俞丰隆)现值秋季,秋五行属金,与肺气相应,主燥肃杀之气重,小儿易外感咳嗽,很多一些陈年咳嗽也会在秋天容易复发,咳嗽有伴有痰,有白有黄,有浓有稀,有些伴有厌食、腹泻,脾胃虚弱,土不生金,导致肺气更加虚弱,咳嗽长久不愈,中药贴敷能补土生金,肺气旺则长久不愈的咳嗽可以停止,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患儿,脾胃一好,就很少咳嗽的原因

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作者:————————————————————————————————日期:

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皮肤偏方,荨麻疹偏方?中药方剂(一)?【辨证】脾失健运,复感风邪,郁于肌肤。?【治法】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方名】多皮饮。 【组成】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丹皮9克,大腹皮9克,木槿皮9克,桑白皮15克,白藓皮1 5克,赤茯苓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干姜皮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赵炳南方。 中药方剂(二) 【辨证】气血不足,卫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风邪内侵,肌肤失养。 【治法】辛开腠理,和血止痒。?【方名】麻黄方。?【组成】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赵炳南方。 中药方剂(三)?【辨证】脾虚兼风。 【治法】健脾利湿,祛风止痒。?【方名】荨麻疹汤。?【组成】苍术5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荆芥15克,丹皮15克,防风9克,白蒺藜12克,僵虫10克,川芎9克,丹参15克,黄芩10克,龙骨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出处】屈舒信方。?中药方剂(四) 【辨证】阴血不足,风淫湿遏,邪伏血分,每遇不正之气诱发。 【治法】养阴益血,以清理血分为主,佐以疏风利湿。?【方名】加减当归饮。?【组成】当归9克,白芍9克,生地15克,何首乌30克,川芎6克,白芨9克,地龙9克,路路通15克,地肤子12克,乌药6克,荆芥6克,防风6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俞长荣方。?中药方剂(五)?【辨证】沐浴当风,邪客经络,气血阻痹,而致风疹缠绵。?【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经。 【方名】麻黄连翘小豆汤合胡煎方。 【组成】麻黄3克,连翘9克,赤小豆12克,胡麻仁30克,何首乌9克,苦参6克,石菖蒲6克,甘草4.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皮肤偏方,荨麻疹偏方 中药方剂(一)?【辨证】血热蕴湿结于肌脸。 【治法】凉血、疏风、祛湿。?【方名】驱疹汤。?【组成】白藓皮30克,生地24克,槐花24克,苦参15克,蝉衣12克,丹皮12克,赤芍9克,防风9克,地龙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荨麻疹的各种治疗方法 皮肤偏方,荨麻疹偏方 荨麻疹?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初起皮肤瘙痒,抓后皮肤迅即发生大小不等之

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内容详实)

中药透皮技术的使用方法 透皮贴临床称之为药物载体,临床分干贴和湿贴两种 方法。 干贴:是用药片直接贴于患处或用中药粉末敷于药片上贴于患处,用纱布包扎。 (药针剂)或西药调和后贴于穴位或患处。 中医诊治的理论基础.诊法:望,望精神、面容、形态、舌体、舌苔; 闻:听声音、闻气味;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饮食四问便,五问头身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科应问经带产,小儿当问麻疹斑。切:人体大致有28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是对人体机能的反映,都有所对应的病症范围。 寒热辨证,系八纲辨证(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为中医辨证学的基本纲领)的具体内容之一。八纲辨证

的特点在于把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整体性、确定性与相关性。寒热是用以辨别疾病病因最基本的两个纲领。 寒证是感受寒邪或体内阳气不足时所表现的证候。恶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手脚冰凉,精神萎靡不振,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以冷、淡、稀、润、静为特征。 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气亢盛阴液不足时所表现的证候。发热、恶热喜凉、口渴欲冷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干燥少津,脉数。以热、赤、稠、燥、动为特征。 一、腹泻 A、寒湿型:面色苍白或萎黄、无精打采、嗜睡、不思饮食、口不渴、口唇白或青紫、恶寒、四肢不温、舌苔白、厚腻、腹胀发凉、腹痛喜按、大便稀溏或不成型、伴有泡沫、绿便伴有食物残渣或奶瓣、无腥臭。

治疗:温中散寒、健脾利湿。用寒泻散3-5g,沙蒿子加溶媒,6542针1支,湿贴于神阙穴,口服益生菌、健脾颗粒(参苓白术颗粒)。 B、湿热型:面红耳赤、精神烦躁、不思饮食、恶心呕吐、 口唇色红、口渴、喜冷饮、舌尖红、舌苔黄腻、脘腹胀痛、大便量多、味腥臭、便色黄、如蛋花样、严重者出现水样便、脓血便、肛门红肿。 治疗:除热燥湿。用热泻散3g,沙蒿子加溶媒,苯乙哌啶 片2-4片,藿香正气水适量,湿贴于神阙穴。口服庆大霉素 颗粒、洛哌丁胺胶囊,有脱水者补水。1次见效,1-3次治愈。 C、消化不良性腹泻、生理性腹泻:不思饮食、脘腹胀满、 消化不良、大便不成形。 治疗:健脾利湿、温中散寒。参苓白术散(加减),沙蒿 子加溶媒, 6542针,湿贴神阙穴。口服益生菌和参苓白术颗粒(健脾颗粒)。7天1疗程。 D、小儿秋季腹泻:初期不可直接止泻,如脱水可补液,治疗期间节食,忌口母乳、奶粉、鸡蛋等高蛋白食物,改食面

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 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 【辨证】脾失健运,复感风邪,郁于肌肤。 【治法】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方名】多皮饮。 【组成】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丹皮9克,大腹皮9克,木槿皮9克,桑白皮15克,白藓皮15克,赤茯苓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干姜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赵炳南方。 中药方剂(二) 【辨证】气血不足,卫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风邪内侵,肌肤失养。 【治法】辛开腠理,和血止痒。 【方名】麻黄方。 【组成】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赵炳南方。 中药方剂(三) 【辨证】脾虚兼风。 【治法】健脾利湿,祛风止痒。 【方名】荨麻疹汤。 【组成】苍术5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荆芥15克,丹皮15克,防风9克,白蒺藜12克,僵虫10克,川芎9克,丹参15克,黄芩10克,龙骨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屈舒信方。 中药方剂(四) 【辨证】阴血不足,风淫湿遏,邪伏血分,每遇不正之气诱发。 【治法】养阴益血,以清理血分为主,佐以疏风利湿。 【方名】加减当归饮。 【组成】当归9克,白芍9克,生地15克,何首乌30克,川芎6克,白芨9克,地龙9克,路路通15克,地肤子12克,乌药6克,荆芥6克,防风6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俞长荣方。 中药方剂(五) 【辨证】沐浴当风,邪客经络,气血阻痹,而致风疹缠绵。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经。 【方名】麻黄连翘小豆汤合胡煎方。 【组成】麻黄3克,连翘9克,赤小豆12克,胡麻仁30克,何首乌9克,苦参6克,石菖蒲6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出处】何任方<荨麻疹>

个中药外敷肚脐偏方

个中药外敷肚脐偏方 药物敷脐:独特而理想的给药途径对危重病人口服药疗效不显著者,敷脐疗法可收奇效。 肚脐没有皮下脂肪,血管非常丰富,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肚脐作为人体一个独特的给药途径,用药物贴敷或施以热熨等方法,有复元回阳、开窍固气之功能。特别适合于有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中药敷肚脐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因此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 1 :天麻或天麻片 穴位:神阙穴(肚脐) 方法:从药店买来成块的天麻或中成药天麻片,打粉后填入肚脐内,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天晚上贴,早晨取下。 疗小叶增生的外敷方法 小叶增生大概是女性朋友中最常见的疾病了。很多女性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常郁闷,便会发现自己一侧或两侧乳房中出现了肿块,摸上去感觉硬硬的,又很有韧性,有点儿像摸橡皮块的感觉,用手去推还能推动,这就是小叶增生。 其实小叶增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疾病,大多数患上此症的女性朋友会在发病数月或一两年后自行缓解,无需治疗。不过,也有一小部分人是一直有着小叶增生的,虽然不痛不痒,但是乳房中有肿块,终究是一件让人心里不太舒服的事情,有些女性还总担心它会转化成肿瘤什么的,所以,我给大家提供一则可以帮助消除小叶增生的外治方法:把天麻打成粉填入肚脐内。 友情提示:

配合逍遥丸,效果更好 2;胃气不足。方法:取一粒健胃消食片或补中益气丸捣碎,填入肚脐,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12个小时,然后休息12个小时。 3;肚脐敷药治疗鼻炎,处方:党参10g,白术7g,干姜5g,炙甘草3g,扑尔敏2粒。粉碎成细粉,填神阙穴 4 ;自汗,盗汗,遗尿-----用五倍子打成粉贴在肚脐上。 可用五倍子15克(或五倍子30克、朱砂3克),焙干研细,睡前敷于肚脐或涌穴上治疗盗汗。 5 ;失眠-----桑葚子煮汤。还可用归脾丸,贴在肚脐上。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晚上贴上,早上拿下来。 6:十滴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把十滴水滴在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封盖,12个小时以后取下。夏天天气炎热,人们都喜欢吃生冷寒凉的瓜果、当时觉得很舒服,但时间久了,肠胃就容易受寒,呕吐或腹泻。很多人都找不到原因在哪儿,往往都是随便吃点什么止泻药就了事,殊不知,大热天过食寒凉之物所导致的肠胃问题可不是这么简单解决就万事大吉了,不注意的话,往往就此埋下了病根。既能祛寒,又能祛火,一滴入脐,正好对付暑天之火和食物之寒,寒热两邪通吃,治疗夏天出现的肠胃问题,效果特别好。 7:前列腺肥大:白胡椒细辛各15克,研粉每次取药3克敷于肚脐处,外用麝香风湿膏盖上,3日换一次,10次为1疗程,后停2天继续1疗程,本方对前列腺肥大,小便淋漓难解而无湿热者,有较好的疗效。

荨麻疹特效秘方

荨麻疹特效秘方 我不是医生,但是久病成医生,在网上看了查了很多方法,也去书店看了很多书,总结了好多种方法,也试过很多种方法,效果都甚微,去医院一般就是开的西药,甚至要打针,都只管一时。很容易复发。最后试了一个对自己非常有效的办法,用之后一年有余没有再复发过,特此写出来: 此验方是无意中看到的,用平常到处都能买到的天然中草药艾叶煮水后放温泡澡或者洗澡,每日都洗,洗完后涂抹西藏紫草露,这个是个秘方产品,止痒非常好。就这两步,也不复。 荨麻疹个人见解分类: (1)风热型,多见于急性荨麻疹。 (2)风寒型,多见于寒冷性荨麻疹。 (3)血虚受风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 (4)脾肺两虚,风寒束表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 没有试过中药药方: 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 1. 熟附片10克,生大黄、生甘草各5克,黄连、黄芩、黄芪各9克,当归、 赤芍、白芍、防风各10克,酸梅5克,白糖30克。 1.熟附片洗净,放入炖锅内煮30分钟待用。 2.把其余药物洗净与熟附片同放炖锅内,加入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煎煮25分钟,滤去渣,留汁液,在汁液里加入白糖搅匀即成。 2. [食法]每日1次,每次饮150毫升, 3. [功效]清理湿热,止痒。对慢性荨麻疹患者饮用尤佳。 中药方剂(二) 4. 炙麻黄,荆芥各5克,僵蚕、白蒺藜、生地、丹皮、赤芍各10克,地肤 子、槐花各12克,白糖30克。 1.以上药物洗干净,放人瓦锅内,加水适量。

2.瓦锅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煎煮25分钟,停火,过滤留汁液,加入白糖搅匀即成。 5. [食法]每日1次,每次饮150毫升, 6. [功效]清理湿热,止痒。对慢性荨麻疹患者饮用尤佳。 中药方剂(三) 7. 地骨皮9克,生地15克,骨碎补、蜂房、地肤子各6克,白蒺藜、胡麻 仁、稀草、荷叫‘各10克,羌活、蝉衣、丹皮各3克,白糖30克。 1.胡麻仁炒香,丹皮清炒;其余药物洗干净,放人瓦锅内,加水适量。 2.锅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煎煮25分钟,停火,过滤留汁液,加入白糖搅匀即成。 8. [食法]每日3次,每次饮150毫升。 9. [功效]清热利湿,止痒。对荨麻疹血燥型患者饮刚尤佳。 中药方剂(四) 10. 巴戟天12克,附子、鹿角片各6克,肉桂3克,仙灵脾、山药、山萸肉、 泽泻、茯苓各10克,熟地、仙茅各15克,炙甘草5克,白糖30克。 1.附子放人炖锅内,加水煮30分钟待用。 2.煮过的附片与其余药物同放炖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煎煮25分钟,停火,过滤去渣,留汁液,加入白糖搅匀即成。 11. [食法]每日3次,每次饮150毫升。 12. [功效]敞风寒,止痒。对寒冷型荨麻疹患者饮用尤佳

阳痿治疗五个中药偏方

阳痿治疗五个中药偏方 中药处方(一) 「辨证」肝气郁结。 「治法」解郁通阳。 「方名」宣志汤。 「组成」茯苓15克,菖蒲3克,甘草3克,白术9克,生枣15克,远志3克,柴胡3克,当归9克,人参3克,山药15克,巴戟天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辩证录》卷九。 中药处方(二) 「辨证」肝胆湿热下注。 「治法」清利肝胆湿热。 「方名」龙胆泻肝汤。 「组成」龙胆草(酒炒)4. 5克,炒黄芩8克,栀子(酒炒)9克,当归(酒洗)9克,生地黄(酒洗)9克,泽泻6克,木通6克,车前子6克,柴胡3克,生甘草3克。 「用法」上为粗末,水煎空腹服。 「出处」《医方集解》。 中药处方(三) 「辨证」肾虚惊怯,心包虚寒,阳事不举。 「治法」温心包,举阳痿。 「方名」救相汤。 「组成」人参30克,巴戟天30克,肉桂9克,炒枣仁15克,远志6克,茯神3克,高良姜3克,附子3克,柏子仁6克,黄芪15克,当归9克,菟丝子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辨证录》卷九。 中药处方(四) 「辨证」肾阴虚损。 「治法」滋阴润燥,清热填精。 「方名」天一汤。 「组成」地骨皮15克,玄参15克,芡实15克,山药9克,牛膝9克,丹皮9克,熟地30克,肉桂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男女科5000金方》。 中药处方(五) 「辨证」阴阳两虚,心气不足。

「治法」养心安肾,起阴壮阳。 「方名」起阴汤。 「组成」人参15克,白术30克,巴戟天30克,黄芪15克,北五味子3克,熟地30克,肉桂3克,远志3克,柏子仁3克,山萸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辩证录》卷九。

腿麻是怎么回事

腿麻是怎么回事 肢体麻木”一般由以下疾病引起: 1)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人由于血管收缩,全身小动脉痉挛,动脉管腔变窄,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可出现手足发麻症状。患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由于脑组织,特别是大脑皮质缺血,脑部的感觉和运动中枢功能性障碍,导致相应部位的肢体麻木。这类麻木的特点多为一侧上肢或下肢或半身麻木。如果老年高血压者发现一侧大拇指麻感较为明显时,则往往是脑中风的先兆。 2)糖尿病正常情况下,脑神经组织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糖代谢。由于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发生障碍,神经组织因能量供给不足,而发生营养障碍;糖尿病患者,排出较多的维生素b1,维生素b1缺乏,使丙酮酸及乳酸在神经组织中堆积,还会妨碍乙酰胆硷的形式,末梢神经髓鞘变性。因此,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多发性末梢神经炎,出现对称性肢端感觉异常,手足皮肤麻木、蚁走,触电样感觉,后期可呈手套型或短袜型感觉丧失。 3)颈椎病由于颈椎退变、增生或错位等因素刺激,或是由于椎体后缘及钩突关节的骨刺侵入椎间孔,使颈神经根受压,造成相应神经支配部位的手指活动不灵,麻木,并伴有肩、颈及上肢疼痛等症。 4)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受扭闪、撞击或抬重物时用力过猛、过劳等损伤而引起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组织中脱出,

刺激或压迫脊髓、神经根而产生下肢麻木,伴有大腿后侧疼痛等症状。 5)下肢动脉闭塞症由于下肢动脉管壁弹性变差、硬化,管腔狭窄、堵塞,引起下肢局部血液供应不足,一般行走100米以内就感到患肢麻木、疼痛,必须停下休息片刻方可继续行走,这种症状称“间歇性跛行”。 6)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变主要是肢体中小动脉及浅表静脉的慢性炎症,逐渐发展为血栓,使患肢血流不畅,感到脚部麻木、发凉,走路时小腿麻痛,甚至引起跛行。 7)肿瘤肺尖部发生肿瘤后,常会压迫臂丛神经,引起同侧上肢麻木;患子宫癌、膀胱癌、直肠癌或前列腺癌等,瘤体压迫局部神经,亦可出现双侧下肢麻木。 8)中毒病人有长时间与有机汞、砷、铅或有机磷等重金属或农药以及呋喃类,异烟肼等化学药品的接触史。这类化学物质可使机体产生中毒性神经炎。在发病初期即可出现肢体远端麻木感,多伴疼痛和皮肤蚁行感。另外,长时间的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致使体内营养供应缺乏,也可引起代谢障碍性肢体麻木。长期缺钙也可产生腰腿酸痛,手足麻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时,常可随情绪变化出现部位不固定的,呈游走性的,时轻时重的肢体麻木感。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可使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和功能障碍,亦可出现肢体远端麻木感、针刺感以及走路不稳、踏地如踩棉花感等一系列周围神经变化的症状。 腿麻的危害 腿麻脚麻多由不良姿势的久坐、久站、久蹲引起。腿部血液流通

三伏贴配方及贴敷方法

三伏贴配方及贴敷方法 摘自单桂敏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辩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目前,冬病夏治法临床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及风湿性关节炎等,多采用针灸、贴膏药、中药等综合方法,

均取得了明显而持久的疗效。 冬主收藏,夏主升发。冬季我们的汗毛孔是闭塞的,可以把元气锁住,到了春夏,汗毛孔开始张开,用冬病夏治的方式,可以把疾病通过有利时节排除体外,所以一般有寒症表现明显的疾病,您在这个季节艾灸,在春夏的时候会感觉更加寒冷,寒气重的会有一种透彻骨髓般的寒气。这就是季节的关系,寒气排在体表的时候。你就会有这样的感觉。 今年又快到了三伏了,就有网友问,阿姨您能不能加工一些三伏贴的药粉来卖,我们买不齐这些中药,同时也加工不细。大家说得对,我原来买药找的是一家小的加工店加工的药粉,很粗糙,粘不到一起。还是大的药粉加工厂家加工的好一些。120目箩,加工的真细啊! 这个药粉是使用姜汁调糊,制成一毛硬币大小,然后贴附在穴位上使用的。有人一定会问,姜汁怎么制作呢?如果家中有蒜臼,可以把生姜切碎后,放在蒜臼里面捣碎,挤出里面的汁液,然后在用10克药粉和在一起,制成一毛钱银币大小的膏药,这时用医用胶布或伤湿膏贴敷。现在超市里面也有卖现成的姜汁,如果里面没有其他添加剂,您也可以使用现成的。(注意,有些人如果是伤湿膏或胶布过敏,请您选择脱敏胶布使用。)

七大偏方疗法【手脚麻木】

七大偏方疗法 偏方1、老丝瓜筋汤。取老丝瓜筋50克,煎汤1碗1次服下,每日2次,连服1星期,有特效。 偏方2、桑叶足浴。 用霜桑叶适量,晒干后用砂锅加水适量煮沸,捞出桑叶,趁热泡手脚15分钟。每日2次,一般3天即可见效。 偏方3、蜂蜜蒸木耳。 取黑木耳50克,蜂蜜50克,红糖25克。将木耳洗净放碗内,蜂蜜,红糖拌于其中,放锅内蒸熟食用。分3日服完。 偏方4、花椒露汁。 取鲜花椒300克(干品60克),加500毫升水煎至200毫升,盛入碗内,放在房上露一夜,用箩盖上,在太阳将出时取下,冷服。盖被出汗,一般1次即愈。 偏方5、云南白药(行情,问诊)泡酒足浴。 用云南白药粉40克。浸入白酒(50度以上)500毫升内,放置一昼夜后即可。用时将患肢浸入药酒内,并反复揉搓,以肌肤发热为度。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在1日内阳气很盛之午时与阴气很盛之子时进行治疗,15日为1疗程。500毫升药酒可用一疗程。治疗期间禁食油腻、冷酸之品,禁涉冷水,勿过劳。 偏方6、路路通中药足浴。 取海桐皮、桂枝、姜黄、羌活、独活、松节、路路通、刘寄奴、透骨草、红花、当归各15克加水和白酒后煎煮并滤取煎汁。每次乘热泡洗麻木的手或脚,每日泡洗2次。 偏方7、黄芪当归瘦肉汤。 用瘦肉50克,黄芪30克,当归10克,田七3克,大枣3枚。共炖汤,服用。黄芪、当归具有补气、补血、活血化瘀的作用。本方适合中风后遗症肢体软、手足麻木,气虚血瘀的患者。 老年人手脚麻木原因 3.1营养不良 主要是与长时间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摄食减少,由此造成机体缺乏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密切相关。特别是B族维生素的缺乏可致神经营养与代谢功能阻碍和传导速度减缓,引起末梢神经炎和神经根病变而造成手足麻木。老年人平时需要加强饮食调理,做到饮食易消化,促进吸收,预防营养不良性麻木。

中药敷脐巧治阳痿

中药敷脐巧治阳痿 *导读:笔者自拟壮阳灵敷脐治疗阳痿60例,收效满意,现介绍如下。方药制备:制附子、阳起石、韭子、水蛭各10克,肉苁蓉20克,仙灵脾、…… 笔者自拟壮阳灵敷脐治疗阳痿60例,收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方药制备:制附子、阳起石、韭子、水蛭各10克,肉苁蓉20克,仙灵脾、巴戟天、菟丝子、赤芍各15克,制马钱子8克,蜈蚣2条,麝香2克,肉桂、冰片各6克。将药烘干,研成细粉,瓶贮备用。用法:取药粉适量、食醋适量,调膏做伍分硬币大,0.5厘米厚圆饼,贴脐部,盖塑料薄膜与敷料,用胶布固定,每帖72小时,隔天复贴,直至痊愈。另外根据病冈不同,配合心理治疗,性行为治疗及中药内服等。 江苏徐州黎冠东 点评:阳痿一症,病因复杂,中医有命门火衰、情志失调、惊恐伤肾、气血亏虚等分型,现代医学有心理因素、药用因素、神经性因素、内分泌因素、血管性病变、泌尿生殖系统病等区别,但发于临床者,多相兼致病。故本方组合原则为温补肾阳以治其本,疏肝、活血、通络以治其根,结合现代药理调节下丘脑、垂体、睾丸性腺体等中枢神经及内分泌系统。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制附子、肉桂、马钱子等药有兴奋性神经作用;肉苁蓉、仙灵脾等药可增强睾丸功能,促进睾酮分泌,具有类雄激素样作用,而

且神阙穴为五脏六腑之根,神元归藏之本;经络通五脏六腑,联络于全身经脉;气功理论认为脐下及丹田之所在;现代医学认为,脐为腹壁最后关闭和最薄处,利于药物渗透与吸收。现代研究证明,脐恰好位于人体的黄金点上,是调节人体机能最佳作用点。从疗效情况分析,年纪越轻,疗效越好,反之较差;病程愈短,见效愈快,反之较慢。总之,此疗法简便宜行,可减少煎煮服药之苦,病人极易接受。

双下肢麻木无力的原因

双下肢麻木无力的原因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双下肢麻木无力,双下肢麻木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家里有老人的,我们经常会听到老人念叨下肢无力,老人家下肢无力是比较常见的,双下肢无力会给我们的生活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那么双下肢麻木无力的症状是什么?双下肢麻木无力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双下肢麻木无力的症状: 1、颈椎病(脊髓型):主要为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引起颈椎间盘突出,出现颈髓受压症状,如下肢远端软弱无力,肢体功能与感觉障碍等;或因颈椎病引起脑椎基动脉供血不足,引起下肢无力的症状。 2、椎管内肿瘤:发生在椎管内各种组织如脊髓、神经根、脊膜以及脊柱骨的肿瘤突入椎管内而引起压迫症状,可伴有血沉增快等表现。如为颈髓病变可有四肢力弱;胸腰段损害表现为下

肢无力,肌张力增高及病理反射阳性等;因肢体不能支持体重而走路不稳,有时可产生脊柱骨骼肌肉的变形。 3、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可累及任何神经系统。当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时,可出现肢体感觉与运动障碍,一般下肢较上肢重,早期以感觉障碍为主,呈对称性下肢疼痛、麻木等感觉异常。当运动神经累及时,可有下肢软弱无力、行走困难等。 4、脊柱结核:现已少见,一般肺部有原发灶,脊柱有局限性压痛,严重时可有脊柱后凸畸形,血沉多增快。脊柱x线平片可见椎体骨质破坏或变形,椎旁可有脓肿阴影。 5、椎间盘炎:可有腰骶部疼痛、双下肢无力、血沉加快等表现。 6、癌性周围神经病:以肺癌和淋巴瘤多见,为周围神经远端脱髓鞘及轴索退变,临床表现单神经病或多神经病,表现为感

觉、运动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双下肢麻木无力的原因: 1、末稍神经病变:常见糖尿病引起末稍神经炎出现下肢末稍部位麻木水肿等; 2、下肢血管病变: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因下肢动脉硬化引起管腔狭窄导致血液供应足早症状有肢体怕冷、易疲劳麻木或疼痛; 3、神经受压:腰椎疾病压迫神经引起下肢麻木、疼痛 上述文章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了双下肢麻木无力的症状以及 原因,相信大家都了解了。我们都知道双下肢无力带给身体的危害,老人家更应该多多注意,如果有上述症状的,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治疗才行,不要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76个中药外敷肚脐偏方

76个中药外敷肚脐偏方 药物敷脐:独特而理想的给药途径对危重病人口服药疗效不显著者,敷脐疗法可收奇效。 肚脐没有皮下脂肪,血管非常丰富,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肚脐作为人体一个独特的给药途径,用药物贴敷或施以热熨等方法,有复元回阳、开窍固气之功能。特别适合于有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中药敷肚脐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因此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 1.天麻或天麻片 穴位:神阙穴(肚脐) 方法:从药店买来成块的天麻或中成药天麻片,打粉后填入肚脐内,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天晚上贴,早晨取下。 疗小叶增生的外敷方法 小叶增生大概是女性朋友中最常见的疾病了。很多女性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常郁闷,便会发现自己一侧或两侧乳房中出现了肿块,摸上去感觉硬硬的,又很有韧性,有点儿像摸橡皮块的感觉,用手去推还能推动,这就是小叶增生。 其实小叶增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疾病,大多数患上此症的女性朋友会在发病数月或一两年后自行缓解,无需治疗。不过,也有一小部分人是一直有着小叶增生的,虽然不痛不痒,但是乳房中有肿块,终究是一件让人心里不太舒服的事情,有些女性还总担心它会转化成肿瘤什么的,所以,我给大家提供一则可以帮助消除小叶增生的外治方法:把天麻打成粉填入肚脐内。 友情提示: 配合逍遥丸,效果更好 2.胃气不足。方法:取一粒健胃消食片或补中益气丸捣碎,填入肚脐,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12个小时,然后休息12个小时。 3.肚脐敷药治疗鼻炎 ,处方:党参10g,白术7g,干姜5g,炙甘草3g,扑尔敏2粒。粉碎成细粉,填神阙穴 4.自汗,盗汗,遗尿-----用五倍子打成粉贴在肚脐上。 可用五倍子15克(或五倍子30克、朱砂3克),焙干研细,睡前敷于肚脐或涌穴上治疗盗汗。 5.失眠-----桑葚子煮汤。还可用归脾丸,贴在肚脐上。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晚上贴上,早上拿下来。 6.十滴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 把十滴水滴在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封盖,12个小时以后取下。 夏天天气炎热,人们都喜欢吃生冷寒凉的瓜果、当时觉得很舒服,但时间久了,肠胃就容易受寒,呕吐或腹泻。很多人都找不到原因在哪儿,往往都是随便吃点什么止泻药就了事,殊不知,大热天过

名中医治荨麻疹九个秘方

名中医治荨麻疹九个秘方 治荨麻疹秘方(9首) 10.1荆防方 【来源】赵炳南,《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荆芥穗、防风、僵蚕、紫背浮萍、生甘草各6克,金银花12克,牛蒡子、丹 皮、干地黄、黄芩各9克,薄荷、蝉衣各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方解】方中以荆芥、防风、薄荷、蝉衣为主要药,荆芥辛苦而温、芳香而散、气味 轻扬入气分,驱散风邪;防风其气不轻扬,能散入于骨肉之风,故宜在表之风邪,用防风 必用荆芥;薄荷轻清凉散,善解风热之邪,又能疏表透疹解毒;蝉衣凉散风热,开宣肺窍, 其气清虚,善于透发。此四味合用,清热疏风、表散的作用较强,故为第一线药组;而牛 蒡子、浮萍、僵蚕为第二线药组,作用较强。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透疹:浮萍轻浮升散、 善开主窍;僵蚕祛风散结,单用也可治风疮隐疹。协助第一线药组以透达表热之邪。金银

花、黄芩解毒清肺热以泄皮毛之邪;丹皮、干地黄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诸药 合用、共奏疏风解表、清热止痒之功。本方适用于急性荨麻疹偏于风热的,病程在1个月 内尤为适宜。 【主治】急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加减】若见恶寒重,发热轻,风团皮损偏白者属于风寒,本方去薄荷,重用荆芥, 加干姜皮也可使用;若服用一二剂后皮损逐渐消退,可以减去第一线药组,以免疏散太过, 大汗伤气。若兼见高热,可增加服药次数,即日服4次即可。若兼见吐泻、腹痛等胃肠道 症状时,可加服周氏回生丹,每次7~10粒,效果较好。 【疗效】屡试屡效,效果颇著。 10.2麻黄方 【来源】赵炳南,《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麻黄、干姜皮、浮萍各3克,杏仁4.5克,白鲜皮、丹参各15克,陈皮、丹皮、 白僵蚕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开腠理,和血止痒。 【方解】因血虚而外受寒湿之邪传经入里而致的?癗。方中以麻黄、杏仁、干姜

中医临证特效方选(阳萎的治疗)

中医临证特效方 选(阳萎的治疗)中医临证特效方选(阳萎的治疗) 概要:阳萎之病虽无大痛苦,但关系到传宗接代、繁衍民族、夫妻间关系,所以亦不可不治。旧时因囿于肾主生殖之说,治疗多用补肾的办法。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阳萎病绝大多数是因精神、怀志因素所致,只有少数是因房劳伤肾... 阳萎之病虽无大痛苦,但关系到传宗接代、繁衍民族、夫妻间关系,所以亦不可不治。旧时因囿于肾主生殖之说,治疗多用补肾的办法。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阳萎病绝大多数是因精神、怀志因素所致,只有少数是因房劳伤肾和醇酒厚味、湿热下注所引起的。由此看来,过去对阳萎的认识和治疗是片面的,是需要从新认识的。 中医治疗阳萎,一般有如下数法:①肾虚者补肾,多以五子衍宗丸加减,药用菟丝子、韭菜子、五味子、巴戟天、熟地、山萸、淫羊藿、鹿角胶等;②湿热下注者,多以龙胆泻肝汤

加减,药用龙胆草、黄柏、苍术、川牛膝、生薏米、茯苓、泽泻、车前子、柴胡;③因忧愁思虑、情志不畅而属肝气不舒者用疏肝理气、调和肝脾的办法,多用逍遥散加减,药用柴胡、香附、薄荷、白术、茯苓、当归等。如因忧愁思虑,日久天长,暗耗营血,以致肝等因奉此蒌不足养筋所致者,可用养血舒筋法,多以抗痿灵加减,药如当归、白芍、蜈蚣、甘草、金蝎、地龙、女贞子等。④如因惊恐所致者,治当宁神镇静,药用酸枣仁、远志、石菖蒲、龙骨、牡蛎、甘草、小麦、大枣等 。 一般讲,临床上按上述治法能够辩证处理,也就可应付自如了。可是,也有不属于上述类型者,如寒湿下注,临床亦每能见到。我用自拟苍龙散治疗,效如桴鼓。 [方药]苍龙散:苍术30克、地龙15克、川芎15克、细辛5克、炒薏米30克、川牛膝10克、露蜂房10克、麻黄3克。 [适应证]阳萎多无明显诱因,偶有久卧湿地或居室潮湿寒冷所致者。症见:阴囊冷湿,舌淡苔白厚腻,脉沉迟。

76个中药外敷肚脐偏方

76个中药外敷肚脐偏方 【非常实用】肚脐眼上敷点它一月瘦10斤外敷肚脐眼,减肥不求人。很多MM减肥很长时间了都没有成功,有的是因为没有坚持,有的则是方法不对,其实减肥方法中用中医方法最安全,也很有效,还不用忌嘴,下面是中医配方,照着做,1个疗程瘦10斤不成问题,赶紧试试吧。肚脐眼上敷点它一月暴瘦10斤材料半夏、荷叶各10克,茯苓、泽泻各15克,焦三仙9克,二丑[牵牛子炒香,就是炒二丑]、槟榔各5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每取药末15~30克,用鲜荷叶捣烂取汁或用大黄15克水煎取汁调成软膏状,敷于脐部,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个月为1疗程。功用健脾利湿,利水减肥。主治肥胖病。疗效一般用药10日以上,必日见其效。附记本散亦可内服,每次服3~5克,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内外并治,效果更好。外用减肥方材料番泻叶15克,泽泻、山楂各30克,油麻稿(又名油草)50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每取药末15~20克,以红茶水(浓汁)调和成软膏状,敷于肚脐上,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功用清胃热,健脾运,利水湿,散痰饮。主治肥胖病。疗效治疗50例,连用月余,有效率达100%。外治敷贴三要穴刁吉祥安徽郎溪中医院

外治敷贴“穴位”法,是根据经络学说的理论,结合机体的生理特征,从整体观出发治疗疾病的方法之一。按“经络所通,主治所及”的原则,用性味不同的药物敷贴在某一特定的俞穴上,通过皮肤、黏膜吸收,作用于经络,使脏腑功能气血调和。外治敷贴的穴位很多,现常选劳宫、涌泉、神阙三穴。劳宫穴:即两手掌心处,属于手厥阴心包经。古有“掌属心,心主汗,用握药,能发汗,并治积聚和老人虚寒便秘,握药又能下积”的说法。如有小儿感受风寒,用香豉3克研末,葱白头3根,捣乱如泥,二者混合,加开水少许调敷“劳宫”穴可愈的记载。 涌泉穴:即双足心处,属于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位,是下焦病的重要穴位。关于涌泉穴外治的记载很多。例如《串雅》及《万病回春》就有“鼻血不止,可取蒜一枚,捣泥贴'涌泉’穴,左鼻出血贴左足心,右鼻出血贴右足心,两鼻俱出血,则两足同时敷贴。” 神阙穴:即肚脐处。神阙穴可补虚泻实,可升可降,在治疗应用上有广泛性和重要性。如用五倍子3克、吴茱萸1.5克、胡椒7粒,酒和为饼敷于脐以治虚脱喘急。取五倍子、龙骨、牡蛎各10克,研末醋调敷于神阙穴治盗汗,多可取效。 李国勤:穴位贴敷的疗效和穴位、药物选择有关

22肢体麻木

一肢体麻木的原因有哪些? 营养缺乏和代谢障碍性肢体麻木:病人可有长时间的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或有严重营养缺乏的病史。上述疾患导致病人体内维生素B族严重缺乏,而引起肢体麻木。 中毒性神经性麻木:病人可有长时间与有汞、砷、铅或有机磷等重金属或农药以及呋喃类、异烟肼等化学药品的接触史。这类化学物品可引起中毒性神经炎,该病初期即可出现肢体远端麻木感,多伴有疼痛、皮肤蚁行感。 感染引起的神经炎性麻木:这是由于细菌分泌的神经毒素或病毒直接侵犯神经系统而引起肤体麻木。这类疾病主要有白喉性神经炎、麻风性神经炎等,表现为肢体麻木、肢体感觉丧失。 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性麻木:病人先表现为发热,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2个月后出现肢体远端麻木,呈对称性。同时产生肢体无力,严重的还会出现瘫痪、呼吸困难。 脊椎骨质增生性麻木:这种麻木在老年人中相当多见,其主要原因是椎骨骨质增生压迫了椎管内神经,有些病人还可伴有肢体疼痛等感觉。 骨髓病性麻木:某些骨髓病的早期,可出现至下而上的肢体麻木,随病情加重而向上发展,进而出现肢体活动不灵等症状。 动脉硬化性麻木:多见于患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由于大脑组织特别是大脑皮层的缺血,大脑的感觉和运动中枢发生了功能性障碍,从而导致相应部位的肢体麻木。这类麻木的特点多为一侧上肢或下肢或半身麻木,一般持续几小时至数天,如不能及时治疗,会发展成半身不遂。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麻木:这种麻木部位多不固定,呈游直走性,时轻时重,病人常伴有焦虑、烦躁、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心慌气短和周身乏力等症状,一般多能自愈。 二肢体麻木的护理与预防 多睡硬板床 肢体麻木睡硬板床可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 注意腰间保暖 白天腰部戴一个腰围(护腰带),加强腰背部的保护,同时有利了腰椎病的恢复。 避免弯腰又用力的动作 平时不要做弯腰又用力的动作(如拖地),急性发作期尽量卧床休息,疼痛期缓解后也要.注意适当休息,不要过于劳累.,以免加重疼痛。 少提重物少弯腰 平时提重物时不要弯腰,应该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尽量做到不弯腰。 多卧床休息 尤其急性发作期尽量卧床休息,疼痛期缓解后也要.注意适当休息,不要过于劳累.,以免加重疼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