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用锚索设计计算书

矿用锚索设计计算书

矿用锚索设计计算书
矿用锚索设计计算书

矿用锚索设计计算书

(神木市鑫阳机电有限公司)

矿用锚索是应用于煤矿井巷围岩加固的装置,主要由张拉端、自由段和锚固段构成,

是能够传递张拉力的结构整体。目前,在全国各大煤矿广泛应用的矿用锚索是由单根

钢绞线和与之相匹配的单孔锚具及各种附件组成的单束锚索。本文将通过对常用不

同规格的矿用锚索进行力学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矿用锚索的施工工艺。

1、规格型号:

锚索支护的显著特点是:锚索长度较长,能够锚入到深部较稳定的岩层中;并且锚索可施加预应力,承载力大。而单束锚索釆用树脂锚固剂卷锚固又因其施工简便、可快速承载,成为煤矿巷道支护的主要形式。本矿用锚索设计计算书的型号分别为:SKP15-1/1860;SKP18-1/1860;SKP19-1/1860;SKP22-1/1860O;结构型式有普通型和笼型两种;钢绞线直径分别为①15.20mm、17.80mm、18.90mm、21.6mm、21.80mm五种;钢绞线的抗拉强度分别为1860MPa。

2、力学性能设计计算:

2.1锚索最大力

(1)概念:锚索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L X n X Sn

(2)计算公式:R m=

-钢绞线抗拉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R

U

L一锚具效率系数(取0.95);

n—钢绞线根数;单束锚索n=l

Sn一单根钢绞线参考截面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参见GB/T5224及其修改单);

(3)锚索设计计算最大拉力实例:

SKP15-1/1860(Dn15.20mm)

=0.95X1X140X1860=247380N

R

u15

SKP18-1/1860(Dn17.80mm)

边坡预应力锚索张拉计算书

K28+600-K28+970段右侧边坡 预应力锚索张拉计算书 一、预应力锚索的主要设计参数和要求 1.预应力锚索采用6¢s15.2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强度级别为1860Mpa,公称直径15.2mm,公称面积140mm2,弹性模量为195000N/mm2。 2.张拉预应力为600KN。 3. 预应力钢绞线的锚固段长均为8m,自由段为长度分别为4m、8m、10m、12m、14m、22m、34m。千斤顶工作长度为0.6m。 4.张拉设备校准方程P=0.227X+0.4286 P—压力指示器示值(MPa) X—标准张拉力值(KN) 二、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程序 张拉预应力钢绞线的主要机具有油泵、千斤顶和油表,千斤顶和油表必须经过配套标定之后才允许使用,标定单位必须通过国家有关单位认可。一般标定的有效期限为6个月或使用200次或发现有不正常情况也须重新标定。 张拉采用液压千斤顶27t进行单根、交叉张拉,张拉前先对钢绞线预调。单根预调的目的是使一孔内的钢绞线达到顺直、受力均匀并具有一定的拉应力状态,消除钢绞线的非弹性变形,以便更好地控制张拉。 钢绞线张拉的简明工艺: 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0→25%*бcon(初张拉)→50%*бcon→ 75%*бcon→100%*бcon→110%*бcon(锚固)

三、钢绞线张理论拉伸长值及压力表读数计算 1.计算公式 △L=PL/AE 式中: P 预应力钢绞线的平均张拉力(N) L 预应力钢绞线自由段及工作长度之和(mm) A 预应力钢绞线的公称面积,取140mm2 E 预应力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取195000N/mm2 2.理论伸长值及油表读数值计算:(当自由段长度为4m,千斤顶工作长度为0.6m时,计算式如下:) (1)当б=бcon*25%(初张拉)时 张拉力:F=600/6*0.25KN=25KN=25000N 理论伸长:△L=25000*(4000+600)/(6*140*195000)=0.7mm 压力表读数:P=0.227X+0.4286=6.1 MPa (2)当б=бcon*50%时 张拉力:F=600/6*0.5=50KN=50000N 理论伸长:△L=50000*(4000+600)/(6*140*195000)=1.4mm 压力表读数:P=0.227X+0.4286=11.8MPa (3)当б=бcon*75%时 张拉力:F=600/9*0.75=75KN=75000N 理论伸长:△L=75000*(4000+600)/(6*140*195000)=2.1mm 压力表读数:P=0.227X+0.4286=17.5MPa (4)当б=бcon*100%时

边坡防护之抗滑桩类型、设计及计算

边坡防护之抗滑桩类型、设计及计算 一、概述 抗滑桩是将桩插入滑面以下的稳固地层内,利用稳定地层岩土的锚固作用以平衡滑坡推力,从而稳定滑坡的一种结构物。除边坡加固及滑坡治理工程外,抗滑桩还可用于桥台、隧道等加固工程。 抗滑桩具有以下优点: (1) 抗滑能力强,支挡效果好; (2) 对滑体稳定性扰动小,施工安全; (3) 设桩位置灵活; (4) 能及时增加滑体抗滑力,确保滑体的稳定; (5) 预防滑坡可先做桩后开挖,防止滑坡发生; (6)桩坑可作为勘探井,验证滑面位置和滑动方向,以便调整设计,使其更符合工程实际。 二、抗滑桩类型

实际工程应用中,应根据滑坡类型及规模、地质条件、滑床岩土性质、施工条件和工期要求等因素具体选择适宜的桩型。 三、抗滑桩破坏形式 总体而言,抗滑桩破坏形式主要包括: (1)抗滑桩间距过大、滑体含水量高并呈流塑状,滑动土体从桩间挤出; (2) 抗滑桩抗剪能力不足,桩身在滑面处被剪断; (3) 抗滑桩抗弯能力不足,桩身在最大弯矩处被拉断; (4) 抗滑桩锚固深度及锚固力不足,桩被推倒; (5)抗滑桩桩前滑面以下岩土体软弱,抗力不足,产生较大塑性

变形,使桩体位移过大而超过允许范围; (6)抗滑桩超出滑面的高度不足或桩位选择不合理,桩虽有足够强度,但滑坡从桩顶以上剪出。 对于流塑性地层,滑体介质与抗滑桩的摩阻力低,土体易从桩间挤出。此时,可在桩间设置连接板或联系梁,或采用小间距、小截面的抗滑桩,因流塑体的自稳性差,当地下水丰富时,开挖截面过大的抗滑桩易造成坍塌,对处于滑移状态的边坡,还可能会加速边坡的滑移速度,甚至造成边坡失稳。 四、抗滑桩设计 01 基本要求 抗滑桩是一种被动抗滑结构,只有当边坡产生一定的变形后,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抗滑桩宜用于潜在滑面明确、对变形控制要求不高的土质边坡、土石混合边坡和碎裂状、散体结构的岩质边坡。 抗滑桩宜布置在滑体下部且滑面较平缓的地段;当滑面长、滑坡推力大时,可与其它加固措施配合使用,或可沿滑动方向布置多排抗滑桩,多排抗滑桩宜按梅花型布置。此外,抗滑桩设计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通过桩的作用可将滑坡推力滑坡的剩余抗滑力传递到滑面以下 稳定地层中,使滑体边坡安全系数达到规定值。保证滑体不越过桩顶,不从桩间挤出。 ?桩身有足够的稳定性。桩的截面、间距及埋深适当,锚固段的横向应力在容许值内。 ?桩身有足够的强度。钢筋配置合理,能够满足截面内力要求。 ?保证安全,施工方便,经济合理。 02 设计流程

3预应力锚索张拉计算书(T22)5.16

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张拉计算书 一、工程简介 汕昆高速公 路土建工程第T22 合同段部分路堑 边坡设计采用锚 索框架梁进行防 护。见右图所示: 框架以两根竖肋 为一片,每片水平 宽度为8m,竖肋 水平间距4m, 横 梁间距为 3.5m, 横梁根数根据边 坡坡面长度计算 确定,横梁水平布 臵,通过调整上下 端自由段以适应 路线纵坡坡度。相 邻两片框架之间留2cm伸缩缝,缝内填充浸沥青木板。 框架梁采用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进行锚固,每孔锚索由三单元共六束

钢绞线组成,钢绞线采用直径15.24mm、强度1860MPa的高强度低松弛无粘结钢绞线。每个单元锚索分别由两根无粘结钢绞线内锚于钢质承载体组成。钢绞线通过特制的挤压簧(类似于夹片功能)和挤压套(类似于锚环功能)对称地锚固于钢质承载体上,其单根的连接强度大于200KN。各单元锚索的固定长度分别为L1、L2、L3,共同组成复合型锚索的锚固段,且L1=L2=L3=5m。为叙述及计算方便,命名对应锚固长度的单元为D1、D2、D3单元,其对应锚索长度为l1、l2、l3,且l1>l2>l3。详见下图所示: 注:为计算方便,上图中L1和L3标注与设计图纸标注位臵相反,现场施工时需注意。 上图中,自由段长度根据边坡级数位臵不同而有三种设计长度,分别为10m、15m和20m,其对应设臵位臵详见具体的边坡锚索框架防护设计图。 压力分散型锚索与一般拉力分散型锚索不同之处在于,压力分散型锚索由几个单元组成,各单元间锚索长度及其自由段长度不同,致使各单元间因

自由段长度不同而产生伸长量不同。因此,在进行整体分级张拉前,要先计算各单元间的差异伸长量和差异荷载增量,并先进行补足荷载张拉及预张拉。 二、差异荷载增量、差异伸长量和理论伸长量计算 1、计算公式 因压力分散型锚索各单元长度长短不一,故必须先计算相邻两单元之间的差异伸长量和差异荷载增量。对于三单元共六束压力分散型锚索,其计算公式如下: 差异伸长量: △L1-2=△L1-△L2, △L2-3=△L2-△L3; △L1=(σ/E)* L1, △L2 =(σ/E)* L2, △L3=(σ/E)* L3, σ=P/A 。 差异荷载增量: △P1=(E*A*△L1-2/L1)*2 △P2=[(E*A*△L2-3/L2)+ (E*A*△L2-3/L1)]*2 以上各式中: L1、L2、L3,分别为第一、二、三单元锚索的自由段长度,且L1>L2>L3; △L1,△L2,△L3,分别为在给定最终张拉(设计锁定)荷载作用下的伸长量; △L1-2,△L2-3为对应单元在给定最终张拉(设计锁定)荷载作用下的差异伸长量; σ为在给定最终张拉(设计锁定)荷载作用下的钢绞线束应力; P为在给定最终张拉(设计锁定)荷载作用下的单根钢绞线束荷载; A为单根钢绞线束的截面面积,取A=140mm2;

抗滑桩设计计算书

目录 1 工程概况 2 计算依据 3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推力计算 3.1 计算参数 3.2 计算工况 3.3 计算剖面 3.4 计算方法 3.5 计算结果 3.6 稳定性评价 4 抗滑结构计算 5 工程量计算

、工程概况 拟建段位于重庆市巫溪县安子平,设计路中线在现有公路右侧约100m,设计为大拐回头弯,设计路线起止里程为K96+030?K96+155,全长125m,设计路面净宽7.50m,设计为二级公路,设计纵坡3.50%,地面高程为720.846m?741.70m,设计起止路面高程为724.608m?729.148m, K96+080-K96+100 为填方,最大填方为4.65m,最小填方为1.133m。 二、计算依据 1. 《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DB50/5029-2004);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 GB 50007-2002); 3.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 GB 50330-2002); 4. 《室外排水设计技术规范》 (GB 50108-2001); 5.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 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 7.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 GB 50086-2001); 8.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 JTG D30—2004); 9. 相关教材、专著及手册。 三、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推力计算 3.1 计算参数 3.1.1 物理力学指标:天然工况:丫1=20.7kN/m3, ? 1=18.6 °,C=36kPa 饱和工况:Y=21.3kN/m3,?=15.5 ° C2=29kPa 3.1.2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该段土层主要为第四系残破积碎石土,场地内均有分布,无法采取样品测试,采取弱风化泥做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成果:弱风化泥岩天然抗压强度24.00Mpa,饱和抗压强度17.30 Mpa,天然密度2.564g/cm3,比重2.724,空隙度8.25%,属软化岩石,软质岩石。

抗滑桩设计计算书

抗滑桩设计计算书-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目录 1 工程概况 2 计算依据 3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推力计算计算参数 计算工况 计算剖面 计算方法 计算结果 稳定性评价 4 抗滑结构计算 5 工程量计算

一、工程概况 拟建段位于重庆市巫溪县安子平,设计路中线在现有公路右侧约100m,设计为大拐回头弯,设计路线起止里程为K96+030~K96+155,全长125m,设计路面净宽7.50m,设计为二级公路,设计纵坡%,地面高程为720.846m~741.70m,设计起止路面高程为724.608m~729.148m,K96+080-K96+100为填方,最大填方为4.65m,最小填方为1.133m。 二、计算依据 1.《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 4.《室外排水设计技术规范》(GB 50108-2001);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7.《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 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9. 相关教材、专着及手册。 三、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推力计算 计算参数 3.1.1 物理力学指标:天然工况:γ1=m3,φ1=°,C1=36kPa 饱和工况:γ2=m3,φ2=°,C2=29kPa 3.1.2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该段土层主要为第四系残破积碎石土,场地内均有分布,无法采取样品测试,采取弱风化泥做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成果:弱风化泥岩天然抗压强度,饱和抗压强度 Mpa,天然密度2.564g/cm3,比重,空隙度%,属软化岩石,软质岩石。 表1 各岩土层设计参数建议值表

边坡预应力锚索张拉计算书.doc

YK48+045-115 及YK47+885-980 边坡预应力锚 索张拉计算书 一、预应力锚索的主要设计参数和要求 1.预应力锚索采用6¢s15.2 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强度级别为 2 2 1860Mpa,公称直径15.24mm,公称面积140mm,弹性模量为195000N/mm 。 2.预应力钢绞线的设计吨位650KN,控制张拉力бcon 为715KN。 3. 预应力钢绞线的锚固段长均为8m,自由段为长度为20m,千斤顶 工作长度为0.35m。 4. 张拉设备校准方程P=51.4500F+0.55 P —压力指示器示值(MPa) F —标准力值(MN) 二、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程序 张拉预应力钢绞线的主要机具有油泵、千斤顶和油表,千斤顶和油表 必须经过配套标定之后才允许使用,标定单位必须通过国家有关单位认 可。一般标定的有效期限为 6 个月或使用200 次或发现有不正常情况也须 重新标定。 张拉采用液压千斤顶100t 级进行张拉,张拉前先对钢绞线预调。单 根预调的目的是使一孔内的钢绞线达到顺直、受力均匀并具有一定的拉应 力状态,消除钢绞线的非弹性变形,以便更好地控制张拉。 钢绞线张拉的简明工艺: 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0→15%*бcon(初张拉)→210KN→430KN→715KN (锚固) 第 1 页共 3 页

三、钢绞线张理论拉伸长值及压力表读数计算 1.计算公式 △L=PL/AE 式中: P 预应力钢绞线的平均张拉力(KN), L 预应力钢绞线的长度(mm) 2 A 预应力钢绞线的公称面积,取140mm 2 E 预应力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取195000N/mm 2.理论伸长值及油表读数值计算 (1)当б=бcon*15%(初张拉)时 张拉力:F=715*0.15KN=107.25KN=0.10725MN 理论伸长:△L=715000*0.15*(20000+350)/(6*140*195000)=13.32mm 压力表读数:P=51.4500F+0.55=6.07 MPa (2)当б=210KN时 张拉力:F=210KN==0.21MN 理论伸长:△L=210000*(20000+350)/(6*140*195000)=26.09mm 压力表读数:P=51.4500F+0.55=11.35 MPa (3)当б=430KN时 张拉力:F=430KN=0.43MN 理论伸长:△L=430000*(20000+350)/(6*140*195000)=53.42mm 压力表读数:P=51.4500F+0.55=22.67 MPa (4)当б=бcon =715KN时 张拉力:F=715KN=0.715MN 第 2 页共 3 页

抗滑桩设计计算书

抗滑桩设计计算书-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目录 1 工程概况 2 计算依据 3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推力计算计算参数 计算工况 计算剖面 计算方法 计算结果 稳定性评价 4 抗滑结构计算 5 工程量计算

一、工程概况 拟建段位于重庆市巫溪县安子平,设计路中线在现有公路右侧约100m,设计为大拐回头弯,设计路线起止里程为K96+030~K96+155,全长125m,设计路面净宽7.50m,设计为二级公路,设计纵坡%,地面高程为720.846m~741.70m,设计起止路面高程为724.608m~729.148m,K96+080-K96+100为填方,最大填方为4.65m,最小填方为1.133m。 二、计算依据 1.《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 4.《室外排水设计技术规范》(GB 50108-2001);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7.《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 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9. 相关教材、专著及手册。 三、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推力计算 计算参数 3.1.1 物理力学指标:天然工况:γ1=m3,φ1=°,C1=36kPa 饱和工况:γ2=m3,φ2=°,C2=29kPa 3.1.2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该段土层主要为第四系残破积碎石土,场地内均有分布,无法采取样品测试,采取弱风化泥做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成果:弱风化泥岩天然抗压强度,饱和抗压强度 Mpa,天然密度2.564g/cm3,比重,空隙度%,属软化岩石,软质岩石。

预应力锚索张拉计算书(手动张拉)

预应力锚索张拉计算书 (手动张拉)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预应力锚索张拉施工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内K0+580-K0+720段左侧挖方边坡设计为预应力锚索格构体系,锚索采用6φ预应力锚索,框架梁采用3× 3m。该段左侧路堑边坡地质比较复杂,情况主要为:左侧边 坡上为山坡荒地,下伏地层为三叠系松子坎组(Tsz),岩性为灰白、浅紫光红色薄~中厚层泥质白云岩、为较硬岩,破碎岩体,边坡岩体类型为IV级。开挖后易发生滑动、碎落和小规 模溜滑。为了保证边坡的稳定,需立即进行张力。 二、施工依据 1、《混凝土结构工程规范》GB50666--2011; 2、依据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2004版; 3、依据贵州省建筑工程勘察设计院《施工图设计文件》; 4、《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 5、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 三、施工日期 2012年4月15日~2013年5月25日 四、人员配置 技术员1名、技术工人2人、普工6人 五、设备配置

六、施工方法 张拉首先为验证锚索锚固力是否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张拉前进行单锚抗拔试验,切忌不能将千斤顶配合钢板直接在边坡上试验,从而导致抗拔力失真。张拉设备必须采用专用设备,并送相应资质单位标定,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待锚孔内的水泥浆和格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才能进行锚索预张拉。张拉采用“双控法”即采用张拉系统出力与锚索体伸长值来综合控制锚索应力,以控制油表读书为准,用伸长值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值差别应在±6%以内表明张拉正常,否则应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后方可进行张拉。 张拉步骤:锚索采用单根张拉,张拉程序按两次四级执行,每级按设计拉力的1/4张拉,两次张拉时间间隔不小于一天,张拉顺序按“跳墩”形式进行,即先张拉两边两根锚索后再张拉中间的一根锚索,张拉前安装好锚具,并使锚垫板和千斤顶轴线与锚索轴线在一条直线上,且不可压弯锚头部分。张拉分两次进行:预张拉和超张拉,每次加载与卸载速率要平缓,并做好加荷和观测变形记录,该段边坡单根钢绞线设计荷载为,即张拉到时锁定。 封锚张拉最终锁定后将锚具外多余的钢绞线须用机械切割,并应留长5cm~10cm外露锚索,以防滑落,然后用混凝土将锚垫板、锚具及外露的钢绞线封住。

抗滑桩设计计算(验算)

抗滑桩防护方案计算验算 抗滑桩原设计长度为15米,桩基埋入承台深度为4.5米,桩基另侧采用万能杆件支撑(见附后图)。由于承台基坑开挖较深,在承台施工时万能杆件横向支撑干扰较大,给施工带来很大的不便。为此提出抗滑桩防护修改方案:1、取消万能杆件横向支撑;2、加大抗滑桩入土埋置深度,由4.5米增至9米,总桩长增至19米;3、在桩顶部设1.2m×0.8m系梁连接所有抗滑桩,加强桩顶部的整体稳定性。具体验算如下: 一、桩长及桩身最大弯矩计算 开挖深度10米,桩下土层为新黄土和圆砾土,土的内摩擦角取35°,土的重度γ=18KN/m3,无地下水,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支护。取1米为计算单元,计算桩入土深度及最大弯矩。 顶部车辆荷载P=10KN/m2。 1、桩的入土深度

14 .06224.0696.64)(67.63 2 /77.284283 .1083.010837 .0)(49 .51271.010271.0181069 .3)2 45(271 .0)2 45(/191056 .0101856.018 10 3 2'223 '' '== ===-====??+???==+=+==-= =?+??=?+??==+==-==+?=+?=== = ∑∑∑l K E n l K E m r K K K m h m KN K P h K h l E h l r K K e K P K h e tg K tg K m KN h h h m P h P P a a P γγαγααααααααγμμγ? ? γγγ 由m ,n 值查图(布氏理论曲线)得:62.0=ω m x t m l x 89.82.171.662.083.10=+==?==μω 故挖孔桩总长为10+8.89=18.9m (按19m 施工) 2、桩的最大弯矩计算 ∑∑?=-=---+==-= m KN x K K x l E M m K K E x m P m P m 8.174607.28185.20276 )()(96.2' )(23 'max γαγαα 设桩中心距按1.5米布置

锚索张拉计算书

轨道交通环线冉家坝站风亭组锚索挡墙 预应力锚索张拉计算书 一、预应力锚索的主要设计参数和要求 1.预应力锚索采用9Φs15.2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强度级别为1860Mpa,公称直径15.24mm,公称面积140mm2,弹性模量为195000N/mm2。 2.预应力钢绞线的设计施加应力为550KN。 3. 预应力钢绞线的锚固段长度不小于8m,自由段为长度数据如附图1-1,千斤顶工作长度为100cm。 4.张拉设备校准方程P=0.022980F+0.409927 P—压力指示器示值(MPa) F—标准力值(KN) 二、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程序 张拉预应力钢绞线的主要机具有油泵、千斤顶和油表,千斤顶和油表必须经过配套标定之后才允许使用,标定单位必须通过国家有关单位认

可。一般标定的有效期限为6个月或使用300次或发现有不正常情况也须重新标定。 张拉采用液压千斤顶250t级进行张拉,张拉前先对钢绞线预调。单根预调的目的是使一孔内的钢绞线达到顺直、受力均匀并具有一定的拉应力状态,消除钢绞线的非弹性变形,以便更好地控制张拉。张拉过程中稳压持荷时间:分级稳压3 min,最后一级稳压不少于5min锁定。 简明工艺:锚具安装→一次张拉→…N次张拉→锁定。 张拉顺序:0→25%бcon→50%бcon→75%бcon→110%бcon 三、钢绞线张理论拉伸长值及压力表读数计算 1.计算公式 △L=PL/AE 式中: P 预应力钢绞线的平均张拉力(N), L 预应力钢绞线的长度(mm) A 预应力钢绞线的公称面积,取140mm2 E 预应力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取195000N/mm2 2.理论伸长值及油表读数值计算 (1)当施加压力=25%бcon=0.25*550KN=137.5KN时,伸长值及油表读数如下表:

抗滑桩设计计算书

目录1工程概况2计算依据 3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推力计算 3.1计算参数 3.2计算工况 3.3计算剖面 3.4计算方法 3.5计算结果 3.6稳定性评价 4抗滑结构计算 5工程量计算

、工程概况 拟建段位于重庆市巫溪县安子平,设计路中线在现有公路右侧约100m设计为大拐回头弯,设计路线起止里程为K96+03旷K96+155全长125m设计路面净宽7.50m,设计为二级公路,设计纵坡 3.50%,地面高程为720.846m?741.70m,设计起止路面高程为724.608m?729.148m, K96+080-K96+100为填方,最大填方为4.65m,最小填方为1.133m。 二、计算依据 1. 《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3.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 4. 《室外排水设计技术规范》(GB 50108-2001); 5.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 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7.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 8.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9. 相关教材、专著及手册。 三、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推力计算 3.1计算参数 3.1.1 物理力学指标:天然工况:丫1=20.7kN/m3,? 1=18.6 °,C=36kPa 饱和工况:Y=21.3kN/m3,?=15.5 °, Q=29kPa 3.1.2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该段土层主要为第四系残破积碎石土,场地内均有分布,无法采取样品测试,采取弱风化泥做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成果:弱风化泥岩天然抗压强度24.00Mpa,饱和抗压强度17.30 Mpa天然密度2.564g/cm3,比重2.724,空隙度8.25%,属软化岩石,软质岩石。

预应力锚索张拉计算书(手动张拉)汇总

预应力锚索张拉施工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内K0+580-K0+720段左侧挖方边坡设计为预应力锚索格构体系,锚索采用6φj15.2预应力锚索,框架梁采用3 ×3m。该段左侧路堑边坡地质比较复杂,情况主要为:左侧边 坡上为山坡荒地,下伏地层为三叠系松子坎组(Tsz),岩性为灰 白、浅紫光红色薄~中厚层泥质白云岩、为较硬岩,破碎岩体,边坡岩体类型为IV级。开挖后易发生滑动、碎落和小规模溜滑。 为了保证边坡的稳定,需立即进行张力。 二、施工依据 1、《混凝土结构工程规范》GB50666--2011; 2、依据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2004版; 3、依据贵州省建筑工程勘察设计院《施工图设计文件》; 4、《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 5、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 三、施工日期 2012年4月15日~2013年5月25日 四、人员配置 技术员1名、技术工人2人、普工6人 五、设备配置

六、施工方法 张拉首先为验证锚索锚固力是否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张拉前进行单锚抗拔试验,切忌不能将千斤顶配合钢板直接在边坡上试验,从而导致抗拔力失真。张拉设备必须采用专用设备,并送相应资质单位标定,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待锚孔内的水泥浆和格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才能进行锚索预张拉。张拉采用“双控法”即采用张拉系统出力与锚索体伸长值来综合控制锚索应力,以控制油表读书为准,用伸长值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值差别应在±6%以内表明张拉正常,否则应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后方可进行张拉。 张拉步骤:锚索采用单根张拉,张拉程序按两次四级执行,每级按设计拉力的1/4张拉,两次张拉时间间隔不小于一天,张拉顺序按“跳墩”形式进行,即先张拉两边两根锚索后再张拉中间的一根锚索,张拉前安装好锚具,并使锚垫板和千斤顶轴线与锚索轴线在一条直线上,且不可压弯锚头部分。张拉分两次进行:预张拉和超张拉,每次加载与卸载速率要平缓,并做好加荷和观测变形记录,该段边坡单根钢绞线设计荷载为129.5KN,即张拉到135.98KN时锁定。 封锚张拉最终锁定后将锚具外多余的钢绞线须用机械切割,并应留长5cm~10cm外露锚索,以防滑落,然后用混凝土将锚垫板、锚具及外露的钢绞线封住。 七、施工质量、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抗滑桩计算书

抗滑桩设计计算书 设计资料: 物理力学指标: 滑体:γ1=19 kN/m 3 ,φ1=40°,C 1=0 kPa 滑床:γ2=20.6 kN/m 3 ,φ2=42.3°,C 2=0 kPa 根据岩性及地层情况,滑面处的地基系数采用A =300000 kN/m 3 ,滑床土的地基系数随深 度变化的比例系数采用m =80000 kN/m 4 ,桩附近的滑体厚度为6m ,该处的滑坡推力E =410.00835 kN/m ,桩前剩余抗滑力E'=0 kN/m 。 抗滑桩采用C20钢筋混凝土,其弹性模量E h =28e6 kPa ,桩断面为b×a =1m×1.5m 的矩形,截面S =1.5m 2 ,截面模量2 16 W ba = =.375m 3,截面对桩中心惯性矩3 112 I ba = =.28125m 4,相对刚度系数EI =0.85E h · I =6693750m 2,桩的中心距l =5m ,桩的计算宽度B p =b +1=2m ,桩的埋深h =4m 。 一、采用m 法计算桩身的内力 (1)计算桩的刚度 桩的变形系数α= =0.473903699380272m -1 桩的换算深度α·h =1.89561479752109<2.5,故按刚性桩计算。 (2)计算外力 每根桩承受的水平推力T =410.00835×5=2050.04175kN 每根桩前的剩余抗滑力P =0×5=0kN 桩前被动土压力21111tan 4522p E h ?γ? ?= ?+= ?? ?733.421329758784kN/m 桩前被动土压力大于桩前剩余抗滑力,故桩前抗力按剩余抗滑力控制。 滑坡推力按三角形分布;桩前抗力按三角形分布,如图1。

抗滑桩设计计算书

目录1工程概况 2计算依据 3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推力计算 3.1计算参数 3.2计算工况 3.3计算剖面 3.4计算方法 3.5计算结果 3.6 稳定性评价 4抗滑结构计算 5工程量计算

、工程概况 拟建段位于重庆市巫溪县安子平?设计路中线在现有公路右侧约100m.设计为大拐回头弯.设计路线起止里程为K96+03L K96+155.全长125m.设计路面净宽7.50m.设计为二级公路.设计纵坡3.50%,地面高程为720.846m?741.70m. 设计起止路面高程为724.608m?729.148m.K96+080-K96+100为填方.最大填方为4.65m.最小填方为 1.133m。 二、计算依据 1.《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DB50/5029-2004);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 GB 50330-2002); 4.《室外排水设计技术规范》 (GB 50108-2001);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2001);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 7.《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 50086-2001); 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04); 9.相关教材、专著及手册。 三、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推力计算 3.1计算参数 3.1.1物理力学指标:天然工况:丫1=20.7kN/m3. ? 1=18.6 ° . C=36kPa 饱和工况:丫2=21.3kN/m3. ? 2=15.5 ° . C2=29kPa 3.1.2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该段土层主要为第四系残破积碎石土. 场地内均有分布. 无法采取样品测试. 采取弱风化泥做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成果:弱风化泥岩天然抗压强度24.00Mpa.饱和抗压强度17.30 Mpa.天然密度2.564g/cm3,比重2.724.空隙度8.25%.属软化岩石. 软质岩石。 表1 各岩土层设计参数建议值表

锚索框架梁技术交底

二级技术交底记录表 记录号: 使用编号:

1)钢筋绑扎 ①在施工安置框架钢筋之前,先清除框架基础底浮碴,保证基础密实。 ②钢筋接头需错开,同一截面钢筋接头百分率不超过50%,且有焊接接头的截面之间的距离不得 小于1m。锚杆尾部与竖梁钢筋相焊接成一整体,若锚杆与箍筋相干扰可局部调整箍筋的间距。 ③钢筋绑扎完成后,48小时内,务必进行砼浇注。 2)立模板 ①模板采用钢模,立模前首先检查钢筋骨架施工质量,并做好记录,然后立模板。模板立在开挖槽外侧,槽内混凝土要满灌。 ②模板安装前要打磨光滑,表面刷脱模剂,模板接装要平整、严实、净空尺寸准确,设合设计要求并美观。模板底部要与基础紧密接触,以防跑浆、胀模。 3)砼浇筑 ①浇筑前应检查框架的截面尺寸,要严格检查钢筋数量及布置情况。 ②施工时,先进行坡脚施工,待坡脚初凝后,再进行上部纵梁施工。坡脚基础及纵梁砼浇筑都采 用C35混凝土,施工时选用振捣棒振捣密实,顶面用光抹压光。 ③钢筋宜制成整体长骨架,其制作、搭接、安装要符合设计及技术规范要求。 ④框架分片施工,纵向每隔3~4个框架于框架中部设伸缩缝一道,缝宽0.02m,以沥青麻筋填塞。锚头应埋入框架梁中,锚头钢筋与框架纵梁钢筋焊接相连,与纵梁同时浇筑。 ⑤浇筑框架砼必须连续作业,边浇筑边振捣。浇筑过程中如有砼滑动迹象可采取速凝或早强砼或 用盖模模压住。各纵梁砼应不间断浇筑,若因故中断浇筑,应及时处理。 3?锚索张拉 1)锚具与框架之间加4根①25mmHRB33联接钢筋,每根钢筋长0.3m。 2)锚具底座顶面30mm处增设一层6mmHPB23的钢筋网。 3)锚盘采用适应①15.2mm钢绞线的锚具。 4)制作锚索时,其长度应增加 1.5m张拉段。 5)锚索正式张拉前,应取0.1~0.2倍轴向拉力设计值对锚索预张拉1~2次,使锚索体完全平直, 各部位接触紧密。锚索张拉:在同一联锚索框架梁内应分两次采用对称循环张拉,每次张拉时间间隔 为3~5天。第一次按“坡面锚索张拉顺序示意图”分3个循环进行张拉,第一次张拉值为锚索单孔拉 力设计值的70% ;第二次按“坡面锚索张拉顺序布置示意图”分两个循环进行张拉。第二次张拉值为 锚索单孔拉力设计值的40% (含超张拉10%),每次内每个循环均应对所有锚索张拉一次,且每孔锚

预应力锚索张拉施工方案

秦皇岛北戴河黄金宾馆综合楼改造项目 基坑支护工程 预应力锚索张拉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秦皇岛市大地卓越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2012.10.26

目录 一、工程概况 (3) 二、编制依据 (3) 三、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3) 四、预应力张拉施工工艺 (5) 五、质量保证措施 (10) 六、安全保证措施 (11) 七、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 (16) 八、附表:千斤顶标定报告 (16)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基本情况 1)工程名称:秦皇岛北戴河黄金宾馆综合楼改造项目 2)建设单位:秦皇岛北戴河黄金宾馆有限公司 3)勘察单位:中冶沈勘秦皇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4)设计单位: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5)监理单位:中冶京城(秦皇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6)施工单位:河北广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场地位置、地形地貌 本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戴河海滨旅游区东经路北侧,西侧为交通部疗养院,南侧隔东经路与中国银监会北戴河培训中心相对。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在地貌上场地属剥蚀准平原,地势北高南低。 二、编制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 3、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GB50739-2011) 4、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 9258-1997) 5、基坑支护工程合同文件; 6、黄金宾馆综合楼改造项目基坑支护施工设计图; 三、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1、张拉计算所用常量: 预应力钢材弹性模量 Eg=1.97×105Mpa=1.97×105N/mm2

预应力单数钢材截面面积 Ag=139mm 2 预应力钢材标准强度 R b y =1860Mpa 设计图纸要求:锚下张拉控制应力σ1=0.75 R b y =1395MPa 2、计算所用公式: 1)、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P 的计算: ①由钢绞线材料强度控制的张拉力计算 P=σk ×Ag ×n ×10001 ×b (KN) 式中:σk --预应力钢材的张拉控制应力(Mpa); Ag--预应力单束钢筋截面面积(mm 2); n--同时张拉预应力筋的根数; b--超张拉系数,不超张拉取1.0。 ②由锚索锚固体与土层粘结力控制的张拉力计算 P=0.65ξ1лDf rb L a 式中 L a —锚固段长度(m ) D —锚固体直径(m) f rb —地层与锚固体粘结强度特征值(Kpa ) ξ1—锚固体与地层粘结工作条件系数,对临时性锚杆取1.33 ③由锚索钢绞线与水泥浆粘结强度控制的张拉力计算 P=0.65ξ 3 n лdf b L a 式中 L a —锚杆钢筋与水泥浆间的锚固长度(m ) d —锚杆钢筋直径(m) f b —钢筋与锚固体间的粘结强度设计值(Kpa )(Kpa )

边坡预应力锚索张拉计算书

YK48+045-115及YK47+885-980边坡预应力锚 索张拉计算书 一、预应力锚索的主要设计参数和要求 1.预应力锚索采用6¢s15.2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强度级别为1860Mpa,公称直径15.24mm,公称面积140mm2,弹性模量为195000N/mm2。 2.预应力钢绞线的设计吨位650KN,控制张拉力бcon 为715KN。 3. 预应力钢绞线的锚固段长均为8m,自由段为长度为20m,千斤顶工作长度为0.35m。 4.张拉设备校准方程P=51.4500F+0.55 P—压力指示器示值(MPa) F—标准力值(MN) 二、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程序 张拉预应力钢绞线的主要机具有油泵、千斤顶和油表,千斤顶和油表必须经过配套标定之后才允许使用,标定单位必须通过国家有关单位认可。一般标定的有效期限为6个月或使用200次或发现有不正常情况也须重新标定。 张拉采用液压千斤顶100t级进行张拉,张拉前先对钢绞线预调。单根预调的目的是使一孔内的钢绞线达到顺直、受力均匀并具有一定的拉应力状态,消除钢绞线的非弹性变形,以便更好地控制张拉。 钢绞线张拉的简明工艺: 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0→15%*бcon(初张拉)→210KN→ 430KN→715KN (锚固)

三、钢绞线张理论拉伸长值及压力表读数计算 1.计算公式 △L=PL/AE 式中: P 预应力钢绞线的平均张拉力(KN), L 预应力钢绞线的长度(mm) A 预应力钢绞线的公称面积,取140mm2 E 预应力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取195000N/mm2 2.理论伸长值及油表读数值计算 (1)当б=бcon*15%(初张拉)时 张拉力:F=715*0.15KN=107.25KN=0.10725MN 理论伸长:△L=715000*0.15*(20000+350)/(6*140*195000)=13.32mm 压力表读数:P=51.4500F+0.55=6.07 MPa (2)当б=210KN时 张拉力:F=210KN==0.21MN 理论伸长:△L=210000*(20000+350)/(6*140*195000)=26.09mm 压力表读数:P=51.4500F+0.55=11.35 MPa (3)当б=430KN时 张拉力:F=430KN=0.43MN 理论伸长:△L=430000*(20000+350)/(6*140*195000)=53.42mm 压力表读数:P=51.4500F+0.55=22.67 MPa (4)当б=бcon =715KN时 张拉力:F=715KN=0.715MN

抗滑桩设计与计算

抗滑桩设计的步骤 1抗滑桩设计计算步骤 一.首先弄清滑坡的原因、性质、范围、厚度,分析滑坡的稳定状态和发展趋势。 二.根据滑坡地质断面及滑动面处岩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滑坡推力。 三.根据地形地质及施工条件等确定设桩的位置及范围。 ①根据滑坡推力大小、地形及地层性质,拟定桩长、锚固深度、桩截面尺寸及桩间距。 ②桩的计算宽度,并根据滑体的地层性质,选定地基系数。 矩形桩:Bp=Kf*Ka*b=1.0*(1+1/b)*b=b+1 圆形桩:Bp=Kf*Ka*d=0.9*(1+1/d)*d=0.9(d+1) ③根据选定的地基系数及桩的截面形式、尺寸,计算桩的变形系数(α或β)及其计算深度(αh或βh),据以判断是按刚性桩还是弹性桩来设计。 桩的截面形状应从经济合理及施工方便可虑。目前多用矩形桩,边长2~3m,以1.5×2.0m及2.0×3.0m两种尺寸的截面较为常见。 计算弹性地基内的侧向受荷桩时,有关地基系数目前有两种不同的假定: ⑴认为地基系数是常数,不随深度而变化,以“K”表示之,相应的计算方法称为“K”法,可用于地基为较为完整岩层的情况

⑵认为地基系数随深度按直线比例变化,即在地基深度为y处的水平地基系数为C H=m H*y或CH=A H+m H*y,竖直方向的地基系数为C V=m V*y或C V=A V+m V*y,。A H、A V表示某一常量,m H、m V分别表示水平及竖直方向地基系数的比例系数。相应这一假定的计算方法称为“m”法,可用于地基为密实土层或严重风化破碎岩层的情形。 2水平及竖向地基系数的比例系数应通过试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可参可表1确定。较完整岩层的地基系数K值可参考表2及表3确定。 非岩石地基m H和m V值 表1 注:由于表中m H和m V采用同一值,而当平均深度约为10m时,m H值接近垂直荷载作用下的垂直方向地基系数C V值,故C V值不得小于10m V。 较完整岩层的地基系数K V值 表2 注:①在R=10~20Mpa的半岩质岩层或位于构造破碎影响带的岩质岩层v,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k H=A+m H y;

锚索预应力张拉计算

西部开发通道兰州至磨憨公路 云南省武定至昆明高速公路第三合同段 锚索框格梁 钢绞线张拉计算书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十八局集团武昆高速公路第三合同段 二○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一.锚索预应力钢绞线张拉计算 锚索框格梁预应力钢绞线采用GB/T5224-2003标准的高强低松弛s 15.2mm预应力钢绞线,其张拉参数如下: 1.钢绞线公称面积 A y=139mm2 2.钢绞线有效张拉长度 L=10m(自由段) 3.钢绞线弹性模量 Eg=1.95×105N/ mm2 4.设计张拉吨位G=72t 5.单根钢绞线张拉值X=72×103Kg×10KN/Kg÷5=144000N=144KN. 6.千斤顶标定书:千斤顶型号:YCW150B,压力表编号:521710,回归方程 Y=0.035178X-1.17783 7.张拉控制:伸长值、应力 1)、初值预拉 在张拉前对单根钢绞线进行预拉,单根预张拉力为50KN,使每根钢绞线处于初始的相同受力状态,即 X0=50KN Y0=0.035178X0-1.17783=0.58MPa 2)、整体张拉 ①钢绞线理论伸长值:L 理=(P×L)/(Ay×Eg) L 理=(144×103N×10m)/(139mm2×1.95×105N/ mm2)=5.3cm

②千斤顶仪表控制: 5索控制锚索张拉值的校准方程式:y=0.035178x-1.17783 分级荷载X-锚索张拉值 KN Y-油泵压力表值 MPa 单根钢绞线张拉 值KN 单根钢绞线油泵 压力表值MPa 0.3P 216 6.42 43.2 1.28 0.5P 360 11.49 72 2.30 0.75P 540 17.82 108 3.56 1P 720 24.15 144 4.83 1.1P 792 26.68 158.4 5.34 二.张拉作业程序 1、张拉准备工作:设置或安装好固定装置和放松装置;安装好定位板,检查定位板的力筋孔位置和孔径大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预应力筋数量、位置、张拉设备和锚具。 2、张拉采用双控:即应力控制与伸长量控制。 3、张拉方式:一端张拉,分五阶段进行张拉,视情况超张拉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