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企业的经营环境

国际企业的经营环境

国际企业的经营环境
国际企业的经营环境

第三章国际企业的经营环境

本章主要学习了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及其发展趋势;企业经营国际化与国际企业的形成及发展;国际企业的特征、类型和经营方式;国际企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

重难点问题

本章主要学习国际企业经营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国际企业所面对的经营环境的基本内容及其构成要素、国际企业对环境适应模式的演变过程重难点问题1、企业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2、国际企业经营所面对的环境有哪些?主要内容是什么?3、罗斯托所说的经济发展阶段指的是什么?4、国际企业经营所需应对的政治风险主要由哪些?主要内容是什么?5、国际企业经营与技术革新的相互关系是什么?6、国际企业的环境适应模式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过程?7、二十一世纪世界产业结构出现了什么特点,它对国际企业经营有何重要意义?重难点解析1、企业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企业与其外部经营环境是辩证的矛盾统一体。环境既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同时又会带来风险。企业行为发生的依据是环境,企业的经营思想、经营方法、经营手段等应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环境决定行为,但是反过来企业不能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而是应该懂得去认识、利用并驾驭环境,趋利避害,为企业不断赢得市场机会。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环境变化莫测,远比国内企业面对的环境复杂得多,国际企业要在竞争中生存并保持持续旺盛的生命力,必须要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要具备高度的环境意识。2、国际企业经营所面对的环境有哪些?主要内容是什么?国际企业所要面对的环境可以分为直接环境和间接环境两大类。直接环境一般来讲包括三个方面的构成要素,即产业、客户和资源来源。研究企业所处的产业状况和产业内外竞争者的状况,决定着企业可否继续在本产业中发展壮大;了解企业的客户需求和潜在的消费者需求的特征,可以使管理者预见市场规模的变化,进行资源安排,采取应对策略;企业的平稳运营和长期生存有赖于企业与其资源来源渠道建立依赖关系,评估并努力维护与资源来源之间的关系强度。间接环境通常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技术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1)自然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与自身生产经营有关的自然资源及自然条件。它包括地理环境、气候环境、资源环境等。自然环境是吸引投资的重要诱因,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在于自然环境各项要素是形成一国经济特点的重要原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国的政治、社会状况与文化风貌。自然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2)经济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及国际经济发展动态等。企业发展受经济环境的影响最大、最直接也最明显,它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水平和企业成熟程度。(3)政治法律环境:主要是指一国的政治制度、政策方针、法令法规、政治形势、党派斗争、社会秩序等。政治法律环境的好坏必然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的前景。(4)技术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当前的技术状态、新技术的成就及技术发展动向,也包括国际上有联系的技术发展动态。良好的技术环境会影响和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增大产品的技术含量。技术环境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技术自身发展方面,二是推动技术发展的相关制度方面。(5)社会文化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社会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生活方式、教育水平、宗教信仰等。不同的国度、不同的人群会形成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研究各国的文化背景,特别是目标国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实现国际企业有效经营的必要条件。3、罗斯托所说的经济发展阶段指的是什么?著名发展经济学家罗斯托认为,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般要经历以下五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传统社会。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生产方式

以手工为主,劳动者的素质较差,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收入低,从而居民的购买力水平较低,对工业品需求主要与人们的日常基本生活有关;工业化所需的基本设施尚不存在。第二阶段,起飞前夕。这是一个过渡阶段,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开始应用,农业和工业生产、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开始建立;人力资源素质有所提高。第三阶段,起飞阶段。在该阶段,国民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增长,生产手段趋向现代化,对机器设备等工业用品有大规模的需求;各种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得到充分运用;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居民的文化水平和科技素质有所提高,劳动生产率上升,收入增加,生活和消费水平迅速提高。第四阶段,成熟阶段。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地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消费购买力高涨;科学技术更加先进和发达,先进的机器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得以广泛运用;企业以及整个国家在世界政治和经济舞台上非常活跃,多方位地参与国际竞争。第五阶段,高消费阶段。这个时期的社会特别注重改善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所以在生产方面重视耐用品的生产及质量改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服务网络非常发达;公共设施、社会福利制度日益完善。分析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处于怎样的经济发展阶段是经济环境研究中的首要因素,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使企业进入该地区或国家可能给国际企业带来的成功机会也是不一样的。4、国际企业经营所需应对的政治风险主要由哪些?主要内容是什么?国际企业经营所需应对的政治风险主要来自于东道国政治稳定性、东道国政府对外资的态度、国际关系、国际法律环境等。

(1)东道国的政治稳定性.通常是指有关国家政局的稳定性以及社会的安定状况。如国家领导人的更换、政府的更迭可能导致国家政体的变化以及政治主张的改变;再如政变、社会内乱,以及一些国家的种族、宗教冲突等,都将导致政局动荡不定。政治的不稳定性往往会导致投资由于政治风险而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果东道国的政治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经营者就应该考虑减少在该国的经营活动。(2)东道国政府对外资的态度。这方面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东道国政府对某些外国企业的歧视性政策以及采取的各种强制措施,迫使外国企业改变其经营方式和经营策略,主要形式包括没收、征用、国有化、本国化、外汇管制、进口限制、市场控制、税收控制、价格控制、劳动力使用限制等。其中,(无偿强制)没收、(有偿)征用、国有化(强制监管)是企业国际化经营中面临的最严重的风险。(3)国际关系。这方面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东道国与母国关系的恶化,这种恶化一旦到一定程度(如战争边缘),继续在东道国从事经营活动就要面临极大的风险;如果东道国是某一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成员,就要考虑这种组织排外性的强弱及对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影响;若东道国与其他国家关系紧张,很可能会影响企业在其他国家的经营。(4)国际法律环境。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除了了解和遵守本国政府颁布的有关经营、贸易、投资等方面的涉外法规外,还必须充分熟悉和了解东道国以及其他相关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法律环境,同时还要认真研究国际法规,否则也会给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带来巨大的风险。5、国际企业经营与技术革新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国际企业必须清楚地意识到能给产业带来革新的基础性技术变革。这种变革可能意味着新的原材料的出现以及产品、工艺和生产效率的改善。这种变革可能是动态甚至迅猛变化的(如电信和计算机产业),也可能是静态或几乎无多少变化(如消费品制造)。跟上技术变化的步伐对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十分关键。有能力和资源进行基础技术研究的企业毕竟少之又少,推进基础技术进步通常是政府、重要研究中心和高等院校以及某些创新能力极强的企业的研究活动的结果。这也是将基础技术因素归类于最无法控制的环境因素的原因。企业通常可以通过内部生产研究与开发(R&D)的部门将技术转化为应用技术,也可以通过从其他企业购进技术实现这一点。任何国际企业都不能期待优良的技术环境从天而降,国际企业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所分享的利益是和他与世界各国-不论是穷国还是富国,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普及的不懈努力分不开的。这一点对于发展中国家乃至全球的技术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国际企业的环境适应模式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过程?回顾国际企业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国际企业与环境关系的具体内容各异,形成

了不同的国际企业对环境的适应模式。第一、以自然地理为中心的环境适应模式。这种模式产生于最初的国际企业的投资行为中,当时主要考虑自然资源等地理因素的的影响,企业生产以自然环境为依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地理环境是企业追求的最先决的环境因素。第二、以政治经济为中心的环境适应模式。这种模式明显地受制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政策环境,政治经济越是稳定发达的地区越是投资者趋之若鹜的理想目的地。第三、现代的以科学技术为中心的环境适应模式。这种模式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当今,科学技术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适应科技革命浪潮的企业,才能求得更大的飞跃。现代企业与环境的关系就是以科学技术为中心的适应关系。第四、二十一世纪的以文化信息为中心的环境适应模式。该种模式是全球信息技术飞跃发展的必然结果。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该种适应模式已初露端倪。该模式表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文化交流中突出异质文化的必然性,使企业发展面临着双重选择,既要增强吸纳、处理信息的技术能力,又要顾及文化交流中的多样性,以适应不同的文化背景。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成功地发展下去。7、二十一世纪世界产业结构出现了什么特点,它对国际企业经营有何重要意义?当历史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整个世界都进入了一个产业结构和产业转移的新阶段。这一次世界范围内产业转移与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时代走向知识经济时代同时发生。具体表现为发达国家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工程产业等,对于普通制造业、家用电子产业等则保留研究开发部分,将生产装配部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则选择某些领域加大投资,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同时有选择地吸收发达国家对外转移的产业。发展中国家正逐渐加强对拟引进产业的选择性,不甘心只是跟着在所谓发达国家的"雁形序列"后面爬行。分析一国的产业结构状况,判定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是国际企业寻求国际投资契机,确定投资领域、规模、经营方式的一个重要参考前提。

原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1511321849.html,/article/micat-5-1271112.html

企业经营环境与经营战略

第二章企业经营环境与经营战略 第一节企业经营环境 (一)企业经营环境的内涵 企业经营环境是指企业的经营活动所处的内外部条件与环境因素的总和。企业外部环境是指处于企业实体之外但对企业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的综合体;企业内部条件分析是指对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部因素进行分析。 (二)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企业经营环境分析,应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大部分。外部环境分析包括对一般环境的分析、行业环境的分析和具体环境的分析。通过外部环境的分析,主要是找出企业的经营机会,发现企业面临的威胁,以抓住机会,规避风险。 (二)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主要是对企业业绩的分析和企业战略选择的决策性因素的分析。通过内部环境的分析,主要是找出企业的优势和发现企业的隐忧,以发挥优势,铲除隐忧,真正构建企业的经营优势。 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一般可分为三大类:一般环境因素、行业环境因素和具体环境因素。 (一)一般环境因素 一般环境因素是指对某一特定社会所有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都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1、经济因素:主要指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利率、通胀率、可支配收入、证券市场指数以及一般的经济周期等。 2、政治法律因素:指总的政治形势及立法和司法现状,包括国家政局的稳定性、社会制度、党派关系、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产业政策等。 3、社会文化因素:包括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成员行为念度的变化和人几数量及结构的变化等。 4、技术因素:主要指目前社会技术总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5、自然因素:包括地理位置、气候、资源、自然灾害等因素。 (二)行业环境分析 行业环境是一般环境与具体环境的结合,它是对本行业内的所有企业都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行业环境的分析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行业发展阶段、规模和趋势分析 2、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波特模型 2、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波特模型 (1)新竞争者的入侵威胁利用波特模型对新加入者进行分析的目的是要了解所在行业阻止新企业进入的能力和方法。 (2)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现有竞争者之间通常以价格竞争、广告战、改进产品和技术、增加顾客服务等方式争夺市场地位。 (3)分析买方和卖方力量了解买方和卖方的力量是为了弄清在行业中企业与其客户和供应商之间谁占主导地位,从而基本确定企业与买方和卖方的关系。 (4)替代产品的威胁替代产品是指在功能上能部分或全部代替某一产品的产品。当行业中的产品存在替代品时,替代品便对产品的生产企业构成威胁。为了减少替代品对企业的威胁,企业也会设法扩大产品的差别化程度,强调替代品所不能发生作用的方面。 (三)具体环境分析 企业的具体环境,是指对某一特定企业构成影响的环境因素。具体环境分析一般要考

4市场环境分析--企业环境变化与营销对策

市场环境分析--企业环境变化与营销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向纵深的改革,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也日益向现代企业制度靠拢。然而,理论界与实际部门存在着一种模糊的认识,似乎产权明晰、政企分开,企业就会自然而然地顺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理所当然地由生产观念转向市场观念,进行科学的管理。殊不知,市场经营观念的嬗变和树立,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就拿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英国和美国分别用了150年和100年建成了市场经济,就连日本也用了60年才实现了这一转变〔1〕。因此,只有从指导思想上,正确认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艰巨性,才能顺利完成“百年大计”。 当然,在这个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企业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大有所为,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客观、全面、认真地评估我国市场环境的变化,并顺应这些环境因素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经营思想与策略,完善自我,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主体。 二、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动 中国的改革从1992年进入了快车道,整个市场环境发生了许多本质的变化。 1、人口环境。 (1)人口总量恶性膨胀,提前突破12亿人口大关,并且,人口的增长势头仍然十分迅猛; (2)人口的结构变化:主要体现在年龄结构显著老化。人口统计资料显示:1993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有1.03亿,已达到老龄化国家边缘,许多大中型城市已提前步

入老龄化,考虑到人口出生率降低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将更快〔2〕。 (3 )家庭结构由过去的扩大家庭走向“三位一体”(父母与独生子女)为主的核心家庭。同时,“丁克”(DINK)家庭与单身贵族在沿海以及大中城市的数目也日益增加。 (4)人口的教育水平普遍提高,但是城乡之间、沿海与内陆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并有扩大趋势。同时也伴随着个别发达地区教育滞后与偏废,全国文盲人数激增等反差现象。 (5)人口的地区间流动呈现两大特点:第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第二,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的双向流动。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是我国目前流动范围最广,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种流动。 2、经济环境的变化。 (1)1994年,本着“整体推进,重点突出”的原则,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了一揽子改革,这次改革无论从方式上、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将对企业市场营销产生深远的影响。 (2)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多级市场体系已具雏形。多级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冲破了条块分割,使分散的各初级市场有机地联系起来,促进了消费品由“地产地销”向大规模的区际交换乃至国际交换转变〔3〕。 (3)消费市场正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商品供求基本上达到平衡,有的甚至供大于求; (4)消费者收入持续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增加到1993年的922元,以平均13.74%的速度递增;同期城镇居民的生活费收入由1978年的316元增加到1993年的2336.5元,年增长率为14.26%〔4〕。

企业环境及其特点

企业环境及其特点; 1.环境差异性,是指即使是两个经营范围相同的企业面对同一环境因素,对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会有不同的体验和反映。环境的差异性决定了企业经营战略的多样性。 2.环境动态性。任何一种环境因素的稳定都是相对的,变化则是绝对的。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频率在不断加快。所有这些变化既有渐进性,又有突变性,都要求企业以相应的战略去适应这种变化。 3.环境可测性。各种环境因素之间是互相关联和互相制约的。因而某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大都是有规律性的。不过,这种规律性有的比较明显,有的比较隐蔽,有的作用的周期长,有的作用的周期短。变化规律性明显且作用周期长的环境因素,其可测性则较高。 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 1.影响企业经营的宏观环境要素包括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的政治、法律、人口、教育等环境因素。政治环境在国内主要涉及政治的稳定性,国家的有关政策及其演变。在我国,特别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演变,以及富民政策。在国际,则涉及各国的政治体制,政权更迭及各政党的政策,特别是

经济政策。 经济环境是宏观环境中对企业经营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它主要包括:资源的丰瘠及其分布状况;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通货膨胀率;银行利率;税制与税率;国民收入水平等。就国际经济环境来讲,还包括国际性经济集团,国际贸易关系,经济周期等因素。 经济环境是宏观环境中对企业经营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它主要包括:资源的丰瘠及其分布状况;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通货膨胀率;银行利率;税制与税率;国民收入水平等。就国际经济环境来讲,还包括国际性经济集团,国际贸易关系,经济周期等因素。 技术环境是影响企业经营宏观诸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会改变产业结构和战略均势。现今技术环境的重要特点是,技术发展以高速度在进行,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波,企业必须以战略眼光密切注视科学技术前沿的动向和发展趋势。 文化环境也属于社会环境,但是对企业经营具有特殊的意义。文化因素包括人们的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特定的习惯、风俗、观念、道德准则等,其核心是价值观念。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是有很大差异的,往往会造成一定的文化障碍,忽视这种差异,会导致战略失误。 2.影响企业经营的微观环境要素主要是三个要素

经营环境分析

第三章经营环境分析 教学目的与要求:经营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企业实现其存在价值的场所。企业所处的环境状况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乃至生存与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企业环境(一般是企业外部环境)是一个包容广泛,变化频繁的巨大的复合系统。其中有些因素的变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甚至构成威胁。因此,对企业所处的环境状况进行分析,发现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学习本章,学生必须掌握企业经营环境的特点、企业经营战略的特点、经营战略类型。 第一节经营环境 一、企业环境及其特点 社会就是企业经营赖以进行的外部环境。其中许多因素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成果,有些因素还直接对企业的生存构成威胁。一般说来,企业无力改变复杂多变的环境要素,只能利用企业环境中有利因素,避开其中的不利因素。企业环境中的不利因素构成风险和威胁,有利因素构成机会。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就必须分清有利和不利,避开风险,把握机会,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企业环境诸因素,对企业生存发展影响的力度是不同的,我们可以把企业环境划分为一般宏观环境和直接微观环境。企业环境具有三个特征。 1.环境差异性,是指即使是两个经营范围相同的企业面对同一环境因素,对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会有不同的体验和反映。环境的差异性决定了企业经营战略的多样性。 2.环境动态性。任何一种环境因素的稳定都是相对的,变化则是绝对的。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频率在不断加快。所有这些变化既有渐进性,又有突变性,都要求企业以相应的战略去适应这种变化。 3.环境可测性。各种环境因素之间是互相关联和互相制约的。因而某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大都是有规律性的。不过,这种规律性有的比较明显,有的比较隐蔽,有的作用的周期长,有的作用的周期短。变化规律性明显且作用周期长的环境因素,其可测性则较高。 二、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 1.影响企业经营的宏观环境要素包括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的政治、法律、人口、教育等环境因素。政治环境在国内主要涉及政治的稳定性,国家的有关政策及其演变。在我国,特别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演变,以及富民政策。在国际,则涉及各国的政治体制,政权更迭及各政党的政策,特别是经济政策。 经济环境是宏观环境中对企业经营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它主要包括:资源的丰瘠及其分布状况;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通货膨胀率;银行利率;税制与税率;国民收入水平等。就国际经济环境来讲,还包括国际性经济集团,国际贸易关系,经济周期等因素。 —技术环境是影响企业经营宏观诸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会改变产业结构和战略均势。现今技术环境的重要特点是,技术发展以高速度在进行,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波,企业必须以战略眼光密切注视科学技术前沿的动向和发展趋势。 文化环境也属于社会环境,但是对企业经营具有特殊的意义。文化因素包括人们的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特定的习惯、风俗、观念、道德准则等,其核心是价值观念。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是有很大差异的,往往会造成一定的文化障碍,忽视这种差异,会导致战略失误。 2.影响企业经营的微观环境要素主要是三个要素。 (l)市场需求因素,比较复杂,包括某一行业市场的容量,顾客的需求偏好,价格弹性,讨价还价能力,以及市场活力等。市场需求既有中间需求又有最终需求,许多需求的满足要通

环境变化对企业提出的挑战

环境变化对企业提出的挑战 每一次新的变革都迫使某一行业的所有企业改变战略,以适应变革。 -------比尔·盖茨 适者生存,企业的生命力首先来自其对环境的适应力。伴随着世界进入21世纪,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正视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企业在新形势下保持持续发展所必须进行的工作。 21世纪与20世纪的不同 1.环境日趋变幻莫测 20世纪的环境基本上是稳定和可预测的。尽管20世纪的环境有变化,但变化的速度有限,人们可以预测。20世纪的理论研究主要是寻找客观规律,即稳定不变的因素。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谁掌握了客观规律谁就掌握了未来。 进入21世纪,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表现在不变的东西越来越少,另一方面表现在不变的时间越来越短。因此,环境变得越来越难以预测。20世纪稳定和可预测的环境已经一去不复返,21世纪的环境日趋变幻莫测。 2.竞争更加激烈

家主权和民族经济,其中一个主要体现便是跨国公司所奉行的全球经营战略的大力推行。这些跨国公司以全球市场为目标,跨越国界组织生产,构建全球生产网络,开展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并在经营战略上越来越注重从全球性的战略目标出发组织其业务活动。中国加入WTO 以后,企业不但要面临国内企业的竞争,而且将面临更为激烈的、来自世界各国企业的竞争,竞争的范围突破了传统的地域界限。 ◆资本经营方式的出现,打破了行业限制。以前基本上采用产品经营方式,现在资本经营方式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入经营领域。资本经营方式与产品经营方式的区别在于:资本经营方式的出现打破了产品经营方式中可能存在的行业限制。 企业在产品经营方式中,可能会存在产品、设备、技术、市场等一些行业壁垒。但是,资本经营方式可以运用资本的力量,在短时间之内聚集某个行业所需要的各种要素,进入这一行业。资本经营方式的出现,使得一家从来没有进入过这一行业的企业,凭借雄厚的资本取得人力资源、技术设备和成本上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竞争就打破了行业限制,变成全方位的竞争。 3.顾客成为市场的主宰力量 和供过于求,使顾客成为市场的主宰力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既要向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又要向顾客提供一流的服务。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赢得和保住顾客,在顾客的期望与信赖的基础上,与顾客建立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把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买卖关系变成合作伙伴关系。 4.经营管理方式面临巨大的冲击 远在天涯海角,也能同时知晓一切。以全球化网络、高速化网络、个体化网络和智能化、商业化、实用化为特征的第二次信息革命浪潮,正在将全球一“网”打尽!在这种情况下,如

公司如何应对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

企业如何应对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旅游管理 企业如何应对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 目前我国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营销的环境对企业的发展很重要。本文分析了在企业发展中市场环境与人才环境对其的影响,以及讨论了企业应对变化的营销环境的有效措施。 环境对于事物的发展和生存都有直接的影响,尤其是经济型的企业,其主要是以获得利益为目标的,因此企业在产生和成长过程中环境对其影响相当大。对于市场营销环境的好坏直接制约企业的发展,它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营的保障,企业不能脱离它而单独的存在。其中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分为两方面:一是企业的内部环境;二是企业的外部环境。通过这两个环境的信息互相交流,以市场发展规律为前提,这样企业才能够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市场营销环境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保证了产品开发迈向高科技的发展轨道 随着如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许多的高新技术被引入到企业内部的生产和发展中,而且这些产品在使用上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接受,由于市场营销环境的刺激和影响,企业为了在行业中能够保持稳固的地位,在产品的品质上大下功夫,加大了企业内部产品质量方面的技术投入,并且顺应现代信息时代的发展,引入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使企业内部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这同时也是企业减少营销风险的最好的途径。因此,目前企业要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我们需要不断提高产品,服务的质量。 (二)确保企业营销朝着现代化营销方面发展 由于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市场营销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主要是把原来那种以市场为主体的营销模式,转变成以消费者为主体的消费模式,更加注重消费者的消费特点、习惯以及需求;在产品营销方面,把过去那种看重产品的销量转化为看重产品的质量,更加注重产品的本质-为消费者服务由于产品的质量有了保证,这样让消费者更加的信任企业,企业受营销环境的影响,创新产品,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在产品的推广方面,更加注重与消费者的互动,这样企业在各个方面不断的改进,运用现代营销方法,例如通过手机营销、QQ营销等多种现代营销方式,确保企业营销朝着现代化营销方面发展,这样企业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不被社会淘汰。 二、在变化的营销环境中企业能够发展的有效方法 (一)在微观环境变动中企业发展的方案 1、步调一致。步调一致指的是企业要在同类型的企业中,在有一定的资金作保障的前提下,企业内部的人力和物力充足的时候,要时刻保持与同类型企业同步,防止被同类产品市场淘汰。每一类型产品的市场竞争者都很多,如果企业出风头,在自己实力不是很强的前提下,还要和比较强大的企业相互抗衡,其结果必定是被击败,导致企业灭亡,而企业如果和其他同类企业保持步调一致,这样企业有可能被保留下来,并且能够继续发展壮大也是有可能的。 2、产品的开发。顾客是微观环境要素的一部分,如果顾客对所买到的商品不满意,或者商品在使用上满足不了他们,这样就会使得产品的营销市场缺失,因此就需要企业要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投入,结合顾客的需求,尽可能的开发出新型的产品,以满足他们的需求。还有一点就是,在开发的过程中也要把宣传的工作做好,弥补因为开发的时间太长,顾客对产品的认知上的空白。 3、不断的改变和调整。这一方式也被叫做扭转策略。一般是指当微观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 1、全球化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愈演愈烈。兼并重组成为重要主题,新的管理 思想和技术大量涌现和应用,劳动力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比重下降(围绕团队 和流程重组,以提高成本有效性、企业灵活性及反应速度)。查尔斯.汉迪的 生产率和利润公式:用原来一半的人,支付两倍的薪酬,创造三倍的价值。 2、技术变革与服务经济势不可挡。计算机从提高效率工具变成群众沟通、组织 学习、知识分享工具,网络及通讯商业应用导致一部分工作消失和产生、工 作方式变化,服务业效率提高支付高薪酬、相应提高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经济3、对个人及组织整体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企业必须提高自己的核心能力,表现为能与企业区别、员工现有的知识能力(外在)、态度、动机、价值观、 行为(内在)等。 背景 4、客户的预期和期望不断提高。在传统基础上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因此应调整组织设计、领导技能,建立与客户满意度联系的绩效制度。此外,客户 概念延伸到组织内部。 的 5、产品和服务提供的周期越来越短。职能型组织的审批制不能适应市场,重新设计工作、流程增加灵活性和效率,向员工授权,要求员工获得更多能力。变化 6、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信息供给和使用在工作中占主导地位,员工向智能型转变,对员工更大授权,员工学习新知识技能,承担更多风险,新员 工更关注发展、自主挑战。雇佣由终身承诺变为绩效契约。 1、组织设计与工作设计:职能型向市场导向组织结构转变,个体向团队转变。 2、沟通方式:垂直(决策方向单一)向平行(信息水平流动)。 管理 3、职业保障:靠贡献而不是靠忠诚。 实践 4、对待风险和错误:允许合理犯错误,要求承担风险。 的 5、创新活动:由专门部门到所有员工,要求持续创新。 变化 6、经营战略:企业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做得有效率,做自己能做得最好的事。 7、组织有效性的来源:从裁减人员、削减费用到提升质量和服务。 8、对变革的反应:由被动地使外部效应最小化到开拓外部市场抓住机会。 9、满足客户方式:注重客户潜在需求。

国际企业的经营环境

第三章国际企业的经营环境 本章主要学习了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及其发展趋势;企业经营国际化与国际企业的形成及发展;国际企业的特征、类型和经营方式;国际企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 重难点问题 本章主要学习国际企业经营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国际企业所面对的经营环境的基本内容及其构成要素、国际企业对环境适应模式的演变过程重难点问题1、企业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2、国际企业经营所面对的环境有哪些?主要内容是什么?3、罗斯托所说的经济发展阶段指的是什么?4、国际企业经营所需应对的政治风险主要由哪些?主要内容是什么?5、国际企业经营与技术革新的相互关系是什么?6、国际企业的环境适应模式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过程?7、二十一世纪世界产业结构出现了什么特点,它对国际企业经营有何重要意义?重难点解析1、企业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企业与其外部经营环境是辩证的矛盾统一体。环境既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同时又会带来风险。企业行为发生的依据是环境,企业的经营思想、经营方法、经营手段等应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环境决定行为,但是反过来企业不能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而是应该懂得去认识、利用并驾驭环境,趋利避害,为企业不断赢得市场机会。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环境变化莫测,远比国内企业面对的环境复杂得多,国际企业要在竞争中生存并保持持续旺盛的生命力,必须要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要具备高度的环境意识。2、国际企业经营所面对的环境有哪些?主要内容是什么?国际企业所要面对的环境可以分为直接环境和间接环境两大类。直接环境一般来讲包括三个方面的构成要素,即产业、客户和资源来源。研究企业所处的产业状况和产业内外竞争者的状况,决定着企业可否继续在本产业中发展壮大;了解企业的客户需求和潜在的消费者需求的特征,可以使管理者预见市场规模的变化,进行资源安排,采取应对策略;企业的平稳运营和长期生存有赖于企业与其资源来源渠道建立依赖关系,评估并努力维护与资源来源之间的关系强度。间接环境通常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技术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1)自然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与自身生产经营有关的自然资源及自然条件。它包括地理环境、气候环境、资源环境等。自然环境是吸引投资的重要诱因,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在于自然环境各项要素是形成一国经济特点的重要原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国的政治、社会状况与文化风貌。自然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2)经济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及国际经济发展动态等。企业发展受经济环境的影响最大、最直接也最明显,它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水平和企业成熟程度。(3)政治法律环境:主要是指一国的政治制度、政策方针、法令法规、政治形势、党派斗争、社会秩序等。政治法律环境的好坏必然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的前景。(4)技术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当前的技术状态、新技术的成就及技术发展动向,也包括国际上有联系的技术发展动态。良好的技术环境会影响和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增大产品的技术含量。技术环境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技术自身发展方面,二是推动技术发展的相关制度方面。(5)社会文化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社会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生活方式、教育水平、宗教信仰等。不同的国度、不同的人群会形成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研究各国的文化背景,特别是目标国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实现国际企业有效经营的必要条件。3、罗斯托所说的经济发展阶段指的是什么?著名发展经济学家罗斯托认为,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般要经历以下五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传统社会。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生产方式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目录 2.1市场营销环境概述 (1) 2.1.1营销环境的含义 (1) 2.1.2营销环境的内容 (1) 2.1.3营销环境的特点 (2) 2.1.4分析市场营销环境的意义 (3) 2.2微观营销环境分析 (3) 2.2.1供应商 (3) 2.2.2营销中介 (4) 2.2.3顾客(目标市场) (4) 2.2.4竞争者 (4) 2.2.5公众 (5) 2.3宏观环境分析 (5) 2.3.1政治环境(P) (5) 2.3.2经济环境(E) (6) 2.3.3社会环境(S) (10) 2.3.4技术环境(T) (14) 2.3.5自然环境(E) (15) 2.3.6法律环境(L) (16) 2.4营销环境分析方法 (16) 2.4.1 SWOT分析法(企业内外环境对照法) (17) 2.4.2机会潜在吸引力与企业成功概率分析 (18) 2.4.3威胁与机会分析 (19)

每个企业的营销活动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它既受到企业内部条件的约束,又受到企业外部条件的制约。这两种来自企业内、外部的约束力量,就是市场营销环境。市场营销环境是一个多变、复杂的因素,企业营销活动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能否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市场营销环境。 2.1市场营销环境概述 2.1.1营销环境的含义 企业的营销环境是影响企业的市场和营销活动的不可控制的参与者和影响力。也就是说,营销环境是指与企业营销活动有潜在关系的所有外部力量和相关因素的集合,它影响着企业能否有效地保持和发展与其目标市场顾客交换的能力,制约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1.2营销环境的内容 根据营销环境和企业营销活动的密切程度,可以把营销环境划分为微观营销环境和宏观营销环境。 1、微观营销环境 微观营销环境是指影响和制约企业经营活动的各种力量,包括顾客、供应商、营销中介、竞争者和公众。 这些因素与企业营销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不可控制的因素,一般来说,企业无法予以变动、调整和支配。 微观环境的不可控性,要求企业必须对这些环境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避免威胁,寻找机会,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2、宏观营销环境 宏观营销环境是指同时影响与制约着微观营销环境和企业营销活动的力量,包括人口、经济、自然、技术、政治、法律和社会文化等环境要素。 微观营销环境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是直接的,而宏观营销环境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和制约往往是间接的,它要通过微观营销环境这个媒介来影响、约束企业的营销行为。

企业经营环境存在的问题

目前企业经营环境存在的问题和改善的办法 由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身份”殊异,造成了两者面临的经营环境是截然不同的。较之于国企,当前民营企业经营环境存在的问题或许更值得关注。限于篇幅,本文将对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可能改善的措施进行探讨。 一、赋予民企平等的市场准入门槛和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2010年,民营企业500强实现税后净利润3911.34亿元,仅与央企三“巨头”中石化、中石油、中移动同期利润总额的总和相当。为何民营企业的盈利能力拼不过国有企业,不是民企管理人不如国企领导人的开明和敬业,问题在于,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并没有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发展。国企特别是大型国企即使它们经营的好,靠的也不是制度,很大原因靠的是政府的关系和政策倾斜。 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意见》第(一)条就明确: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①2010年,国务院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该《意见》第(一)条再次重申:规范设臵投资准入门槛,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不得单对民间资本设臵附加条件。② 事隔五年之后,为什么国务院就同一问题再次出台“新非公36

条”?这说明:第一,国发…2005?3号文在实践中根本没有得到贯彻落实;第二,国发…2005?3号文在实践中执行不力没有责任追究措施。如果不改变现行的政府决策体制,如果不遵循市场经济规则,那么,国发…2010?13号文件在实践中的执行效果一样会重蹈前车之鉴、大打折扣。 鼓励民间投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回击“国进民退”的关键在于落实。国发…2010?13号文中“鼓励、改善、支持”这样的字眼,不足以让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为改善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效力,没有对与政府职能部门懈怠行为相匹配的、强有力的“惩戒”和“处罚”措施,“督促检查,跟踪落实”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微观干预 2011年11月14日,国务院召开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温家宝总理指出,10年来,国务院分五批共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183项,占原有总数的60.6%,各地区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占原有总数的一半以上。③可是,10年里行政审批增加了多少,又有谁统计过? 2004年7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已经明确了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和不设行政许可的事项范围,且规定了设立行政许当以法律、行政法规为主、地方性法规和省级政府规章为补充的原则。但是,在实践中,有多少政府部门为了固定权力、增设财源,又出台多少了“红头文件”?恐怕只有深受其害的民营企业才能说得清。举个例子,《行政许可法》第十五条规定:地方性法规和省、自

企业组织与经营环境名词解释重点汇总

《企业组织与经营环境》名词解释重点汇总 一、企业活动简介 企业活动:指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组织所从事的所有经营活动 组织:人们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协作而形成的一个团体,组织可以是任意类型或任意规模的,并且它无处不在 公共部门:公共部门是由国家拥有并控制、为社会公众利益而运营的组织所构成 私营部门:私营部门是指那些由个人或股东所拥有、为赚取利润而经营的企业所构成 投入——产出循环:是指将土地、劳动力、资本以及企业家这投入要素转化为产出的一种方式 商业服务:指第三产业中那些关注贸易活动而不直接向消费者销售的产业,包括商品运输、批发以及商业保险等 二、企业目标与利益相关者 企业使命:是指企业存在的真正目的,例如它要提供什么产品或服务等 利润最大化:是指企业想要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的一种强烈欲望或目的 销售收入最大化:是指企业想要销售尽可能多的产品和服务的愿望或目的 市场领导者:是指能够比最接近它的竞争对手销售更多产品的企业 企业经营计划书:是指一份解释企业经营理念并指出如何将这些经营理念付诸实施的文件,常用来获得贷款。 三、企业组织类型 公共部门:是指由国家拥有并控制、为社会公众利益而运营的部门。 私营部门:包括那些由个人或股东拥有、为赚取利润而经营的企业。 个体企业:指由个人独立经营的企业,他们也可能雇佣他人,支付给他人工资,所有利润归业主所有。 合伙制企业:是指有两个或多个人共同经营的企业,每个合伙人都向企业投资并各享有一部分收益。 有限公司:由股东、所有者或股东的财务责任以其投入企业的资金为限。 无限责任:企业所有者对发生的债务承担的责任不以投入企业的资金为限,必要时会以其个人资产抵偿。 有限责任公司:通常规模很小,企业名称后面注有“Limited””Ltd“字样。该公司的股票不能向公众出售。 股份有限公司:通常比有限责任公司规模要大,企业名称后面注有“PLC“字样,该公司的股票可以在证劵交易所自由交易。 特许经营:通常是指某家现有的非常知名的公司授予某人在某个特定地区生产、服务或销售其产品的特权。 公司章程大纲:指英国公司为获得有限责任在英国公司注册管理局提交的一份法律文件。文件内容包括:公司名称、公司住所、企业经营目标、有关资本的详细情况。

目前企业经营环境存在的问题和改善的方法

目前企业经营环境存在的问题和改善的方法 1企业经营面临的环境 所谓环境,一般泛指某一事物赖以生存和发展所处的各种条件。企业经营环境,是指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和内部的各种条件的总和。企业经营面临环境可分为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等。宏观环境指的是对企业产生影响的政治、经济、法律、技术、文化等各因素的集合;中观环境分析主要是指企业所在行业的分析;微观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的具体环境,如购买者研究、竞争对手研究等。本文主要从宏观环境的角度来探讨目前企业经营面临的环境。 我国目前已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企业也由此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前30多年的改革,由于中国特有历史条件和政治背景,这种改革是一种增量式改革;今天的改革,正在从“摸着石头过河”进入改革的“深水区”,正由外围向核心、由易向难、由增量向存量步步推进,剩下的都是“硬骨头”,情况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正面临着各种特殊的问题。在这大背景下,我国企业经营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1.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自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使经济环境和人口环境等均受到连动影响。 我国是一个大国,人口众多,地大物博。但从1978年以来的改革是基于不平衡发展的战略,即优先发展沿海地区,使得沿海地区得以迅速发展起来,同时也迅速地拉大了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发展差距。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等。这种地区差异对于特定企业来说,也就会有不同的生存环境。俗语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企业周边的地理环境、资源和交通等,都会影响企业的生存状态。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因地制宜,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业务和发展方向。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企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是需要高度关注的。过去是粗放型的发展,使得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和污染。自然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环境问题被人们逐步地重视。 目前自然环境对企业的影响主要是,一方面目前企业发展已触碰到资源的玻璃“天花板”;一方面人口红利已进入“刘易斯拐点”;一方面是环境保护对企业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必须为保护环境支付代价。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使得以耗取大量资源、能源为基本条件的传统产业发展越来越困难,传统发展模式难于持续。 1.2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是指在一种社会形态下已经形成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道德规范等的总和。任何企业都处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企业所有营销活动必然都会受到所

国际企业管理课后答案汇编

第一章 1.什么是国际商务,国际企业,跨国公司? 国际企业是指从事涉及国际范围内的产品、技术、劳务、信息、资金等经营活动的企业。 国际商务是指两国或多国卷入的全部商务交易活动的总称。 跨国公司是指它们总部所在国家之外拥有或控制着生产服务设施的企业。 2.如何理解跨国公司的各种含义? 广义的跨国企业定义使用于普遍意义上的跨国企业。狭义的跨国企业定义重点突出在跨国公司的规模巨大上。 联合国对跨国公司的定义实质反映了企业战略和组织一体化对跨国公司的重要性。 我国早期学者对跨国公司的定义只是针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言的,过于强调国家制度性质,难以涵盖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 3.国际企业与国内经营企业的区别是什么? 两者的区别在于国际企业建立了内部组织来经营各种跨国业务,而且实施内部化交易,而不是通过公开市场完成交易。 4.国际企业从事的商务活动主要有哪些类型? (1).商品进出口 (2)劳务进出口。分别有交钥匙工程和特许专营、管理合同、许可协议 (3)投资活动 5国际企业发展的阶段是什么? 企业国际化经营,主要包括第一环节:经济联系过程。第二环节:组织联系过程。 企业全球化经营,主要包括第三环节:社会联系过程。第四环节:文化联系过程。 第二章 1.运用比较优势理论阐述自由贸易的合理性 (1)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的结果会消除贸易国间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异,并且会使商品价格趋于均等化 (2)商品贸易的结果可以实现生产要素在两国间的间接移动,从而弥补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移动的缺陷 2.试述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定义: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从全局的高度,根据一国范围内可以调度的资源,并以最终在国际市场上确立本国产品市场占有率为目的的竞争能力主要内容:(1)应该从行业的角度来考察国家竞争优势问题。 (2)如果一个国家能在那些劳动生产率高、新发明和新技术发展最快的行业领先,则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速度就会高于其他国家,就有了竞争优势,反之,则没有。 (3)决定一国的国际竞争优势不是某一个比较优势的因素,而是由一组因素,即“钻石因素”及其附加因素决定的。 3. .试述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1)垄断优势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 (2)企业的垄断优势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包括生产技术、管理技能、营销能力等所有无形资产在内的知识资产优势;另一类是企业凭借巨大规模而产生的规模经济优势。 4. .试用邓宁的国际生命折中理论分析跨国公司如何选择不同的国际化方式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认为,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是决定国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必备条件,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拥有所有权优势的企业可以通过出口或者技术转让来发挥这些优势,而不一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内部化优势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实依据,他决

门店经营如何应对环境变化

零售门店的选址工作对未来经营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精挑细选的店址有时也会出现问题,比如门店周边的环境发生变化,这对门店的经营也会造成不小的影响,在问题出现的时候,是应该及时搬迁还是原地等待呢?店主们不免要面对新的选择。 根据各种影响门店商圈环境的障碍,我们可以根据其属性将其分为自然障碍和人为障碍,自然障碍为山川河流方面的长久存在于自然的无聊物体,人为障碍为道路、交通等后来人为因素所带来的障碍;当然,我们还可以按照其持久性划分为永久性障碍和暂时性障碍,例如山川河流等都属于永久性的障碍,建筑物、道路属于暂时性障碍。 那么,当零售门店遇到障碍,或者其固有的门店存在影响门店生意的障碍的时候,零售门店应该怎么办呢? 面对障碍,零售企业可能采取的积极应对方式包括: 1.增加广告投放数量:通过制作和散发详细说明门店位置的DM广告,增加消费者对于门店的了解程度; 2.增加门店在媒体的曝光率,例如零售企业可以通过软文或者其他有利于企业宣传的模式进行增加消费者认识零售门店的机会。 3.在主干道或者醒目地方设立指引门店位置的路标:或许你经常会在一些路口位置看到诸如“XX餐厅向前50米,或者要想XX请上二楼”之类明显具有指引消费者光顾的门店指引标识来引导消费者进入门店。 4.开通免费购物班车前往那些交通不便的区域,吸引消费者光临门店:由于免费购物班车数量有限,每一辆车的载客能力有限,因此采取购物班车的方式一定要有所规划和考核评估,是否物超所值。 5.增加通往外界的便捷通道,吸引消费者光临:面对影响门店的这些障碍,商家可以采取增加通道的方式另辟蹊径。

问题出现了,店主们就应该去积极应对,环境永远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关键是门店对变化的适应能力,积极的去解决发生的问题,能够适应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这样的门店才具有坚强的生命力。

互联网经济环境下公司组织架构的变化

互联网经济环境下公司组织架构的变化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全球已经全面进入网络经济时代。网络经济在给予这个环境下的公司时代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组织结构等发出了挑战,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其中组织结构的变化是考验公司和员工互联网经济环境适应性的最主要方面,直接影响公司经营活动的效率与竞争能力,因此研究探讨组织结构的变化规律,把握其关键点十分重要。互联网经济环境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的资本、财富和价值观念,公司组织结构作为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自身能否适应新网络经济,结合新技术的挑战。分析了互联网经济对传统公司组织结构的影响,并总结归纳了新环境下公司组织架构的变化特征。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公司组织架构;新技术 1 引言 2014年起,世界互联网进入到“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阶段,中国作为全球目前第二大经济体,积极推动网络建设,贯彻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的民本发展理念。互联网具有信息交流成本低的优势,这能有效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经济质量效能,更可以促进技术交流合作,促进科

技、制造业等产业的创新,最终推动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型发展。探索互联网经济环境的内生动力,剖析互联网经济下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创新价值链的演化以及地区间的差异是目前深化市场改革的重要课题。互联网使经济环境发生变革的同时,也将其特征植入了经济大环境中,所有和经济环境相关的要素都需要顺应其发展趋势。 公司组织结构是反映企业内部分工与协作,划分部门与职责范围,决策权限与组织边界的构成体系,因此公司组织结构直接影?公司经营活动的效率与竞争能力的强弱,需要充分保持其合理性与先进性。互联网信息时代有着天然的发展特点,公司组织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方式发生着重大的变革,这深刻影响着公司之间的联系,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传统的工业时代所形成的组织结构往往显现出静态僵化,机构繁杂,管理机制重叠,办事效率低,信息不畅,扼杀员工的创造性等弊端,不能很好的适应互联网经济环境。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对整个现行公司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和制度的软环境因素,提高这两个因素的质量以促进互联网经济发展,推动平台战略,产业公地和产业森林的良性发展。 互联网经济环境下公司组织结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扁平化、网络化、小型化和柔性化等四个方面。 2 互联网经济环境下传统公司组织结构的变革

企业经营战略环境的分析

一、外部环境分析的一般内容和分析目的 企业外部环境一般内容如下: (一)政治环境分析 (1)国内政局分析;(2)国际政局分析;(3)国内政治经济任务和政策环境分析。 (二)经济环境分析 (1)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和发展态势分析;(2)国内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发育情况分析; (3)国家产业政策分析;(4)国际经济情况和发展态势分析。(三)社会、文化、技术环境分析 (1)社会环境分析;(2)文化环境分析;(3)科技环境分析。 (四)资源环境分析 (1)自然资源及其开发情况调研;(2)资源供应情况分析;(3)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情况分析。 分析目的:因为各行各业都面对相同的宏观环境,但是由于对其把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有的能正确把握宏观环境,分析透彻,则就能够根据宏观环境的要求,发展自己企业的经营战略。 政治环境的好坏影响着宏观经济形势,从而也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宏观经济的状况和趋势,是企业确定经营决策的需要和可能的重要依据。社会、文化和技术的环境发展动向对确定企业文化、决定产品的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依据。资源供应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不可缺少的物质技术条件。了解这些主要是为了使企业了解自己的外部环境,自己所处的状态,从而解决指导思想问题。为企业发展经营战略提供宏观依据。 其中,国家的方针政策,鼓励什么,限制什么。必须加以理解,如果理解错误则会违背国家方针政策,违背宏观环境,则企业必然会失败。例如:秦池特曲的失败,当然存在其他方面的原因,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他没有考虑国家的宏观产业政策,是对白酒进行限制发展。 二、外部环境的重点内容——市场需求分析 企业的顾客(用户或消费者)构成企业的市场。企业所有可能的顾客构成企业的总体市场;不同的顾客群构成企业的细分市场。市场需求研究,主要是研究本企业的总体市场和各个细分市场在需求上的特点、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 (1)企业总体市场的调查和分析。企业的所有用户或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构成企业的总体市场需求。这种需求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调查研究:用户的现实需求,就是用户或顾客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即用户客观需要、有能力购买,也准备购买的需求,现实需求构成企业的现实市场—现实的市场容量。用户的潜在需求,就是处于潜伏状态的市场需求,这是企业的用户未来的市场容量。 (2)企业细分市场需求的调查和分析。企业有各种各样的用户和消费者,他们的需求总是有差别的,他们或者由于部门、行业不同,生产条件和使用条件不同或者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不同,或者由于年龄、性别,甚至种族、民族的不同,或者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不同,因而对产品有不同的要求。 (3)用户和消费者产品需求的趋势分析。这里我们分别从生活资料产品和生产资料产品两个方面来分析其需求的发展趋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