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牵着一根线条去散步

牵着一根线条去散步

牵着一根线条去散步
牵着一根线条去散步

牵着一根线条去散步-----线描篇

法国艺术家保罗克利曾说:“画画就是牵着一根线条去散步。”一句话道出了画画的清闲、轻松与随意。艺术家画画如此,儿童作画亦然。其实,儿童一开始做画都是以线条为表现对象的,因而线描表现容易被儿童所接受。笔迹最关键的是变现而不是工整,儿童线描画不是要求儿童用工整的线条去表现物体的精确形象,而是通过线描画的训练培养儿童对线的敏感性,用富有个性的线条去表达物体的形象特征与个性感受。就儿童线描作品本身而言,画面中流露除的自然、天真、原始、淳朴的稚拙美感,同样具有较大的审美价值。

从美术的角度来看,线描是提高儿童造型能力的重要方式,能培养儿童拥有一双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的眼睛,认识美的大脑,创造美的双手。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它还可以提高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创造力与耐心细致的表现力灯,让儿童的眼、手、脑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无论今后是否从事艺术行业,这些能力都是受用终生的,因此它被称为人的基本素质之一。

如何创作儿童画教学总结

儿童画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对于儿童画初学者来说掌握儿童画入门技巧是十分重要的,如何才能得到儿童画学习得要领?本文为您做了如下介绍。

儿童(ertong)画创作不仅使儿童(ertong)具备完美的智能结构,获得美化生活的能力,而且让儿童有机会通过他们的作品表达他们的生活、愿望、观点、想象和恐惧。我在指导儿童画创作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儿童创作中的常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一、儿童看到画题,却不知如何去画,怎么办?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好几个,比如说:1、孩子本身没有类似经历。2、孩子关于此类画题从来想过或者思考不全面。3、孩子的思路有好几个,但一下子决定不了采用哪一个为好。4、孩子可能是年龄稍长,由于逻辑的强大作用,以及对绘画的评价角度有了变化。(或者说是“眼高手低”)造成这种局画。而作为儿童的指导者或家长,在“一下子还画不出来”的孩子面前时,千万不要着急。可以采用两个措施:首先是用“找个理由”来鼓励的方法使孩子提高信心,让他们心里感到温暖和有动力(等到他们说“让我试试看”时,就有希望对立,而且在孩子针对绘画命题产生一点思路对,就要表扬,说“你能行”和顺便帮他出谋划策地参与一下,不但会进一步触发并推进孩子的创作,更有价值的是;就此拉进了孩子与你的心理距离,岂不更好?

二、儿童画创作过程中,绘画内容的选择。

在创作儿童画时,很多是家长和老师给予孩子题材、范围及内容,孩子只是在此基础上加以想象、回忆等,并非他们自己的所思所想。而我认为儿童画终究是由儿童自己来画,他们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可以放手由孩子自己确定。

儿童画原始而纯朴的线条,未经训练的视觉想象,是现代派艺术的典范之一,儿童画表达方式的魅力在哪里呢?美国当代著名艺术心理学家阿恩海姆说得非常清楚,儿童也同成人一样是业余艺术家,但他们以其未被破坏的形式感,让所有形状和色彩都完全听其所欲表达的含义加以调遣。作为辅导者千万不能目作聪明,套用成人形式美学观念去评估儿童绘画,对儿童创作加以影响。在儿童画创作中,我们会看到蓝色的太阳,方形的车子,漂动的房子……,的指导中我们遵循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鼓励孩子用自己最想表达的绘画形式来描绘画的内容,切忌程式化、单一化。

当然,有时在创作辅导中,单靠学生这一方面也是不够的,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创造原型,如其他儿童作品、名家名作、风景人物照片及日常中让孩子们积累的绘画日记、速写、素质本等,让学生目行挑选为创作主题服务的有关内容,再以其为展开点、构思自己的画面,孩子们就会觉得“噢,原来自己做过的事也可以画,还可以想什么就画什么,创作——原来这么有趣!”这种方法有助于填补儿童的思维空白,从而激发学生更多创造性的新观点新构思。儿童画创作过程出现的新奇想法,教师要善于及时地挖掘和表扬并号召其他儿童同他学习。

三、如何引导儿童画上的玩?

“玩”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画上常会出现有关玩的内容。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常常通过玩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喜怒衰乐的。

成年人经常发现儿童“玩起来不要命”。只要是稍微新奇的事物,儿童都乐意接触。因此儿童是从不计较玩的过程体力的消耗量,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都会是儿童的天地,反映在画面上,于是充满了喧闹和各种动作与事件。儿童们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玩”都画到画面上去,但常常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事情,即:主要画什么?这幅画最想反映什么心情?

一般来说,画面的构图方式可以有许多种,而主题却只能是一个。如果儿童只是随心所欲地反映自己的“玩”,那么画面效果的杂乱是免不了的。我们可以作适当的提示,告诉他们“画最有趣的事情和动作”,“尽量把主要的事情画得大一些,明显一些。”这种引导,有可能使儿童在绘画过程中渐渐理清思路,突出主要的事

物。

“玩”的运作可以是千奇百怪,因此,有必要向儿童建议,一样的动作不要太多。动作的幅度可以再大一些,我们甚至可以提示画出最折奇,最怪的动作来表现“玩”。

“玩”的内容既然以“突出主要的”为主,那么在突出主要与次要之间的区别之处,提示选材的健康向上,动作的活泼热烈、技法的变化与衬托等等方法,都是极有必要的。

四、儿童创作绘画语言的选择

在一般绘画中我们会用水粉、水彩、国画、蜡笔、版画等材料,而随着现今画坛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画种,形式可谓多样。作为孩子的引导者,我们不应该禁锢着他们,包括孩子们绘画的手法,其实孩子好玩和好奇的天性决定了他们喜欢用各种种样的方法来完成自己的绘画作品。

我在辅导中,向学生介绍多种绘画材料和技法,著名中国画中的写意与工笔,现代派中的立体派、印象派等,知道美术作品不仅仅是用彩色笔,颜料进行绘画,其实剪纸、版画、综合材料运用也都属于儿童创作的范畴,并安排技法训练教程,设置“认识不同材料”,学画“纸版画”、“彩泥画”、“综合材料画”等课程,在多种绘画表现技法的学习和比较中,儿童切身感受到不同技法产生的效果,一旦到了真正要创作时,他就会根据自己的创作内容选择恰当的表现方法,那时,孩子们也就会得心应手了。比如让孩子画有趣的昆虫,我可以让他们用水墨的形式,也可以用水粉、水彩的绘画语言,而有的孩子则大胆地采用了撕纸、版画、绒线粘贴等方法来完成,残途同归,我们完全呆以同样用赞赏的目光去鼓励他们,只要是孩子们认为最能表现效果的,有什么不可以呢?

《海底世界》陈址桉画

五、给予儿童画正确的评价

孩子们在创作完画后,总会把画拿给教师评价,而作为教师不能完全以成人绘画的艺术标准去衡量和评价,而应该建立在对儿童身心发展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对儿童画进行客观和正确的评价,并对儿童绘画进行有效的指导,这对我们来说相当重要,否则,很有可能会将优秀的儿童画说成坏画或丑画,而强迫儿童按照成人的意志去学习绘画,这样就会扼杀儿童给画的兴趣,或者扼杀他们的天真烂漫的天性,如儿童捉蝴蝶,会把自己画得比其他小朋友还要大,而你一旦提出异议,他会有他的理由:因为我比他们大,我能捕到很多的蝴蝶,他们会把树杆涂成红色,仅仅因为“我喜欢”,他们的绘画重在情,重在有自己的想法。

我在评儿童中一般会采取如下步骤:首先,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对某作品(他们自己或别人的作品)的感觉,态度有直接反应。第二,向学生指出,对同一作品,(包括教师)如何反应是不同的,这是不同的经历与学习结果,第三,在这些作品中,孩子们能从中吸取到别人的长处及补足自己的不是,这样也有利于学生认识的提高。同时鼓励每位学生,让他们相信自己还是最棒的,其实这很重要。

总之,作为教师在培养学生创作儿童画时,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不是培养美术家,而是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独立性,培养他们对美术浓厚的兴趣,让他们自由发挥,用自己想用的方式,画自己想画的画,我们只作为孩子的引导得,这样,才能使孩子们喜欢绘画,创作出优秀的儿童画来。

幼儿园大班美术《用一根线条去散步》优秀教案

幼儿园大班美术《用一根线条去散步》优秀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创造性地运用不同的线,形表现同一物体形象。 2.根据幼儿生活经验联想,构成有情趣的画面。 活动准备: 1.幼儿有一定的刮画经验。 2.图片,作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认识横切面。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根线条,我要带着他去散步哦!看看我的线条是怎样散步的。(教案出自:)瞧!线条走啊走啊,咦?走成了什么呀?(一个大大的圆)接着我们再到圆里面去走一走,看!线条走成了什么呀? 2.师:究竟是什么呢?一起来看一看!(PPT)你们都吃过吗?这是把柚子横着切开后的样子,我们叫他柚子的横切面,在柚子的横切面里面藏着哪些线条呀? 3.师:你们想带着线条去旅行吗?桌子上准备了竹笔和刮画纸,请你试一试吧。 4.幼儿尝试自主造型,教师指导幼儿画出柚子造型。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感知线条粗细。 1.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的作品,你的线条走了那些形状? 2.比较两幅画的区别,发现粗细线条的画法。 师:我们来看看这两幅图画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是怎么画出粗粗的线条的呢?(笔尾)那我要画细细的线条呢? 3.幼儿尝试粗线条与细线条的不同画法。 师: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用笔尾画一条粗粗的线。再把笔反过来用笔尖画一条细细的线。 4.欣赏老师的绘画作品。 师:今天老师也画了一幅柚子的切面画,你们想看吗?(想)看看我都用到哪些线条? 5.小结:原来我们的竹笔可以留下粗粗的、细细的线条,还可以留下锯齿线、弹簧线。(教案出自:)曲线各种不同的线条,把这些线条组合在一起的时候会让我们的画面变得更丰满,更美! 三、联系生活,丰富幼儿线条的认识。 1.出示洋葱切面画。 师:在我们生活中,除了水果有漂亮的横切面,蔬菜也有哦,看看这是哪种蔬菜的切面画?(洋葱)看看在这幅切面画里用了哪些线条? 2.出示玉米横切面。 师:这是什么的横切面呢?(玉米)它的横切面可以怎么画呢?(出示切面画,幼儿欣赏)漂亮吗? 3.幼儿尝试画出各种蔬菜横切面。

一年级美术下册《拉根线条去散步》教案分析

一年级美术下册《拉根线条去散步》教 案分析 第七 拉根线条去散步 一、教材分析: 在一年级的美术教材中,学生较早地接触了水墨,对于培养学生的笔墨感受能力、激发学生水墨兴趣等有着积极的意义。 通过水墨手段,认识线,用线去自由涂抹,尝试造型,感受笔墨,在水墨空间里游戏和活动,是富有生命力的程。树立起学生的表现和尝试意识,让学生在水墨的线条、块面中自由地散步,感悟水墨的浓淡干湿和曲直粗细,抒发自己快乐和愉悦的心情。水墨程的安排在美术学科中连续性强,因此,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兴趣,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让学生接触并反复尝试和体验笔墨,使抽象化的线条富于情感,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自由创造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建构意义。 二、教学目标: ●通过水墨活动,认识笔墨工具,了解笔墨意趣,培养对水墨活动的兴趣。 ●尝试用线表达笔墨意趣,用笔和水墨表现浓淡干湿、

粗细曲直的变化,抒发笔墨情感,培养审美个性和创造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尝试用笔和线条表现水墨情趣,自由抒发情感。 教学难点:大胆地运用笔墨;笔墨的表现有一定的形式美感,并能添加赋形,尝试各种变化,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和情趣。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笔墨工具、笔墨范作若干,长飘带几根。 学生准备:宣纸、毛笔、国画颜色,笔洗等 五、教学过程: 第l时: A?通过表演,让学生初步感受线条的魅力。 a?学生进行体操或是简单的舞蹈表演,手中舞动飘带,让飘带富有各种各样的动态变化。 b?教师请学生注意观看飘带的动态和变化,惑受飘带的曲线美和动态美。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飘带飞舞起来,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d,讨论,表述。 B?通过尝试,初步感悟水墨的变化。 a尝试用毛笔和水墨表现飘带飞舞起来的感觉。注意线

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全文及读后感

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全 文及读后感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12月11日我们去了石家庄市教育局组织的全市幼教三支队伍培训-------幼儿心理学及案例分享,来自全市周边县的各幼儿园园长及一线老师近200人,可以说老师们都很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认真听龚教授和四位幼教专家的讲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收获,我挺喜欢下午的案例分享环节,其中感触颇深之一的一篇《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在此想和大家也分享一下。 全文《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这篇小小的散文源自于台湾作家:张文亮。每一次读它,总感觉有股温柔的力量,让内心的浮躁慢慢平和下来。

分享: 总以为是“我”在牵着蜗牛在散步,其实是上帝让蜗牛牵着“我“在散步,有时候我们走的太快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不仅我们自己走的快了些,似乎让我们的宝贝们也走的快了,现在才感悟到,其实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的成长过程,虽然也有被孩子的淘气气的崩溃和失去耐心的时候,这时,我们往往会对孩子发脾气,训斥,失去理智。然而,孩子却在他成长的点点滴滴中向我们展示了很多的美和乐趣,只是,我们的脚步太快,快的忘记了欣赏,反而是我们失去了很多无法挽回的东西。我们应该学会去理解孩子,去解读孩子,家长和老师们或许应该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的慢慢的去体味生活的滋味,去欣然享受孩子在成长中带给我们的独特的美。给孩子一点时间,也是给自己一点时间,在这时间里我相信成就的不止孩子还有我们自己。 对了,培训师幼教专家建议我们看看《阿甘正传》,在这里也推荐给大家。看后,不放也来分享一下。

2021幼儿园大班美术优秀教案《用一根线条去散步》

幼儿园大班美术优秀教案《用一根线条去散步》 1.通过观察图片,创造性地运用不同的线,形表现同一物体形象。 2.根据幼儿生活经验联想,构成有情趣的画面。 1.幼儿有一定的刮画经验。 2.图片,作画工具。 一、导入活动,认识横切面。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根线条,我要带着他去散步哦!看看我的线条是怎样散步的。(教案出自:教案网)瞧!线条走啊走啊,咦?走成了什么呀?(一个大大的圆)接着我们再到圆里面去走一走,看!线条走成了什么呀? 2.师:究竟是什么呢?一起来看一看!(PPT)你们都吃过吗?这是把柚子横着切开后的样子,我们叫他柚子的横切面,在柚子的横切面里面藏着哪些线条呀?

3.师:你们想带着线条去旅行吗?桌子上准备了竹笔和刮画纸,请你试一试吧。 4.幼儿尝试自主造型,教师指导幼儿画出柚子造型。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感知线条粗细。 1.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的作品,你的线条走了那些形状? 2.比较两幅画的区别,发现粗细线条的画法。 师:我们来看看这两幅图画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是怎么画出粗粗的线条的呢?(笔尾)那我要画细细的线条呢? 3.幼儿尝试粗线条与细线条的不同画法。 师: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用笔尾画一条粗粗的线。再把笔反过来用笔尖画一条细细的线。 4.欣赏老师的绘画作品。

师:今天老师也画了一幅柚子的切面画,你们想看吗?(想)看看我都用到哪些线条? 5.小结:原来我们的竹笔可以留下粗粗的、细细的线条,还可以留下锯齿线、弹簧线。(教案出自:教案网)曲线各种不同的线条,把这些线条组合在一起的时候会让我们的画面变得更丰满,更美! 三、联系生活,丰富幼儿线条的认识。 1.出示洋葱切面画。 师:在我们生活中,除了水果有漂亮的横切面,蔬菜也有哦,看看这是哪种蔬菜的切面画?(洋葱)看看在这幅切面画里用了哪些线条? 2.出示玉米横切面。 师:这是什么的横切面呢?(玉米)它的横切面可以怎么画呢?(出示切面画,幼儿欣赏)漂亮吗?

大班美术活动:用一根线条去散步-陈凤老师

大班美术活动:用一根线条去散步-陈凤老师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创造性地运用不同的线,形表现同一物体形象。 2.根据幼儿生活经验联想,构成有情趣的画面。 活动准备: 1.幼儿有一定的刮画经验。 2.图片,作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认识横切面。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根线条,我要带着他去散步哦!看看我 的线条是怎样散步的。瞧!线条走啊走啊,咦?走成了什么呀? (一个大大的圆)接着我们再到圆里面去走一走,看!线条走成了什么呀?

2.师:究竟是什么呢?一起来看一看!(PPT)你们都吃过吗? 这是把柚子横着切开后的样子,我们叫他柚子的横切面,在柚子的横切面里面藏着哪些线条呀? 3.师:你们想带着线条去旅行吗?桌子上准备了竹笔和刮画纸, 请你试一试吧。 4.幼儿尝试自主造型,教师指导幼儿画出柚子造型。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感知线条粗细。 1.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的作品,你的线条走了那些形状? 2.比较两幅画的区别,发现粗细线条的画法。 师:我们来看看这两幅图画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是怎么画出粗粗的线条的呢?(笔尾)那我要画细细的线条呢? 3.幼儿尝试粗线条与细线条的不同画法。 师: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用笔尾画一条粗粗的线。再把笔反过来用笔尖画一条细细的线。

4.欣赏老师的绘画作品。 师:今天老师也画了一幅柚子的切面画,你们想看吗?(想)看看我都用到哪些线条? 5.小结:原来我们的竹笔可以留下粗粗的、细细的线条,还可以 留下锯齿线、弹簧线。曲线各种不同的线条,把这些线条组合在一起的时候会让我们的画面变得更丰满,更美! 三、联系生活,丰富幼儿线条的认识。 1.出示洋葱切面画。 师:在我们生活中,除了水果有漂亮的横切面,蔬菜也有哦,看看这是哪种蔬菜的切面画?(洋葱)看看在这幅切面画里用了哪些线条? 2.出示玉米横切面。 师:这是什么的横切面呢?(玉米)它的横切面可以怎么画呢?(出示切面画,幼儿欣赏)漂亮吗? 3.幼儿尝试画出各种蔬菜横切面。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组图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组图上帝给了你一个宝贝,可这个宝贝却像个蜗牛一样,任凭你催它,唬它,责备它,它也只能一步一步爬着向前走。幡然醒悟时,才明白,原来是上帝让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让我们闻花香、听虫鸣,看满天星斗……诚如张文亮的诗歌,教育孩子不是挥着鞭子让蜗牛跑步,而是和孩子一样享受静待花开的美好。——棠外实验幼稚园园长方华 3月25日,来自全国400多名幼教工作者齐聚一堂,在棠外实验幼稚园开展了一场关于家园共育、品格教育的深刻讨论。会上,北京儿童品格研究中心负责人贺军先生为棠外实验幼稚园授牌。棠外实验幼稚园被授予“四川省品格教育家长学校唯一示范基地”以及“品格教育家园共育指导师四川省培训基地”称号。 “品格的养成影响孩子的一生,它可能比智力的开发更加重要。诚如棠外实验幼稚园的养善先于益智的办园理念,我们希望通过家庭、园所、社会三部分的教育,通过品格教育,培养出这样的儿童:懂得如何学习、做事、处世、了解、接纳、发展自己。”从事20多年学前教育的园长方华说。专家说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发展的第一位老师。要真正促进孩子的健康、全面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切实发挥家庭和社区在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实现家园共育、协同发展。棠外实验幼稚园充分重视家长在孩子保育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四川省首创性地开办了儿童品格家长学校,给家长提供系统、科学的家庭教育讲座。根据3-6岁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结合亲子关系、情绪管理、习惯养成和品格塑造等重要问

题,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掌握适宜的家庭教育方法,与园所教育理念高度一致,共同促进孩子发展。 3月25日上,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音乐厅里掌声雷动,来自四川省和北京市、重庆市、河北省、河南省、内蒙古等省市的园长和老师400余人齐聚一堂,参加由北京儿童品格教育研究中心主办,棠外实验幼稚园承办的“构建新形势下家园共育新模式专题研讨会暨品格家园共育的实施大型公益活动”。双流区教育局副局长王金萍、学前教育科副科长丁凯、西航港街道办教育干事邹友义以及棠外教育集团董事长、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校长助理黄波等出席会议。 会上,北京儿童品格研究中心负责人贺军先生为棠外实验幼稚园授牌。棠外实验幼稚园被授予“四川省品格教育家长学校唯一示范基地”以及“品格教育家园共育指导师四川省培训基地”称号。 0-6岁是个体发展和品格培养的关键时期。童年期的品格培养关系孩子一生的发展。品格教育是通过教育者与学前儿童相互的、具有教育性的活动、引导和促进学前儿童获得核心价值观,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德性品质的过程。 棠外实验幼稚园从建园以来就开始探索幼儿品格教育,形成了系统的品格培养体系。学习型品格包括,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它的关键词有:责任、自制、秩序、守时、适应、耐心、专注、细心、自信、主动;社会性品格,则包括了社会适应与人际交往,品格关键词为爱心、感恩、尊重、宽容、合作、慷慨、好客、勇敢、诚实、节俭。 如何把这些抽象的品格关键词渗透到幼儿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呢?

牵着一根线条去散步

牵着一根线条去散步-----线描篇 法国艺术家保罗克利曾说:“画画就是牵着一根线条去散步。”一句话道出了画画的清闲、轻松与随意。艺术家画画如此,儿童作画亦然。其实,儿童一开始做画都是以线条为表现对象的,因而线描表现容易被儿童所接受。笔迹最关键的是变现而不是工整,儿童线描画不是要求儿童用工整的线条去表现物体的精确形象,而是通过线描画的训练培养儿童对线的敏感性,用富有个性的线条去表达物体的形象特征与个性感受。就儿童线描作品本身而言,画面中流露除的自然、天真、原始、淳朴的稚拙美感,同样具有较大的审美价值。 从美术的角度来看,线描是提高儿童造型能力的重要方式,能培养儿童拥有一双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的眼睛,认识美的大脑,创造美的双手。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它还可以提高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创造力与耐心细致的表现力灯,让儿童的眼、手、脑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无论今后是否从事艺术行业,这些能力都是受用终生的,因此它被称为人的基本素质之一。

如何创作儿童画教学总结 儿童画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对于儿童画初学者来说掌握儿童画入门技巧是十分重要的,如何才能得到儿童画学习得要领?本文为您做了如下介绍。 儿童(ertong)画创作不仅使儿童(ertong)具备完美的智能结构,获得美化生活的能力,而且让儿童有机会通过他们的作品表达他们的生活、愿望、观点、想象和恐惧。我在指导儿童画创作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儿童创作中的常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一、儿童看到画题,却不知如何去画,怎么办?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好几个,比如说:1、孩子本身没有类似经历。2、孩子关于此类画题从来想过或者思考不全面。3、孩子的思路有好几个,但一下子决定不了采用哪一个为好。4、孩子可能是年龄稍长,由于逻辑的强大作用,以及对绘画的评价角度有了变化。(或者说是“眼高手低”)造成这种局画。而作为儿童的指导者或家长,在“一下子还画不出来”的孩子面前时,千万不要着急。可以采用两个措施:首先是用“找个理由”来鼓励的方法使孩子提高信心,让他们心里感到温暖和有动力(等到他们说“让我试试看”时,就有希望对立,而且在孩子针对绘画命题产生一点思路对,就要表扬,说“你能行”和顺便帮他出谋划策地参与一下,不但会进一步触发并推进孩子的创作,更有价值的是;就此拉进了孩子与你的心理距离,岂不更好? 二、儿童画创作过程中,绘画内容的选择。 在创作儿童画时,很多是家长和老师给予孩子题材、范围及内容,孩子只是在此基础上加以想象、回忆等,并非他们自己的所思所想。而我认为儿童画终究是由儿童自己来画,他们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可以放手由孩子自己确定。 儿童画原始而纯朴的线条,未经训练的视觉想象,是现代派艺术的典范之一,儿童画表达方式的魅力在哪里呢?美国当代著名艺术心理学家阿恩海姆说得非常清楚,儿童也同成人一样是业余艺术家,但他们以其未被破坏的形式感,让所有形状和色彩都完全听其所欲表达的含义加以调遣。作为辅导者千万不能目作聪明,套用成人形式美学观念去评估儿童绘画,对儿童创作加以影响。在儿童画创作中,我们会看到蓝色的太阳,方形的车子,漂动的房子……,的指导中我们遵循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鼓励孩子用自己最想表达的绘画形式来描绘画的内容,切忌程式化、单一化。 当然,有时在创作辅导中,单靠学生这一方面也是不够的,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创造原型,如其他儿童作品、名家名作、风景人物照片及日常中让孩子们积累的绘画日记、速写、素质本等,让学生目行挑选为创作主题服务的有关内容,再以其为展开点、构思自己的画面,孩子们就会觉得“噢,原来自己做过的事也可以画,还可以想什么就画什么,创作——原来这么有趣!”这种方法有助于填补儿童的思维空白,从而激发学生更多创造性的新观点新构思。儿童画创作过程出现的新奇想法,教师要善于及时地挖掘和表扬并号召其他儿童同他学习。 三、如何引导儿童画上的玩? “玩”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画上常会出现有关玩的内容。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常常通过玩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喜怒衰乐的。 成年人经常发现儿童“玩起来不要命”。只要是稍微新奇的事物,儿童都乐意接触。因此儿童是从不计较玩的过程体力的消耗量,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都会是儿童的天地,反映在画面上,于是充满了喧闹和各种动作与事件。儿童们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玩”都画到画面上去,但常常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事情,即:主要画什么?这幅画最想反映什么心情? 一般来说,画面的构图方式可以有许多种,而主题却只能是一个。如果儿童只是随心所欲地反映自己的“玩”,那么画面效果的杂乱是免不了的。我们可以作适当的提示,告诉他们“画最有趣的事情和动作”,“尽量把主要的事情画得大一些,明显一些。”这种引导,有可能使儿童在绘画过程中渐渐理清思路,突出主要的事

教师读书随笔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有感

教师读书随笔《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有 感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我忽然明白了:原来上帝不是叫我牵蜗牛去散步,而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呀!这篇寓言故事让我受益匪浅,故事中的“我”和“蜗牛”被巧妙的运用,在我眼里这就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影子。 寓言故事中的“我”没有认识到教师的角色定位,只是想尽快完成教学任务,由于心急对“蜗牛”做的一切,没起到任何帮助作用,反而加深了“蜗牛”对“我”的恐惧,不经意间,放手,不但让“我”体验到了工作的快乐,也让“蜗牛”放松身心,反而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为老师,我们陪伴孩子成长,就是一次牵着“蜗牛”散步的“慢养”之旅,急不得也快不得。虽然面对没完没了的问题、稚趣可笑的游戏、无理取闹的纠缠,偶尔也会生气,也会无奈,但无可否认的是,生气也好,无奈也罢,却从不会心生厌烦。与之相反的,我还常常会被“小蜗牛”幼稚的话语、可爱的举动逗得舒心而开怀,渐渐发现:自己的耐性也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砺中,不知不觉地逐渐递增着。无忧无虑——这是童年快乐的源泉。在自己的童年早已远去无踪的今天,领着孩子慢步前行,收集沿途的快乐风光,确实是一件乐事。适时地放慢脚步,放下大人的主观想法,陪着孩子们静心品味生活的滋味,这其中成就的,除了孩子,更多的是我们自己…… 我们的学校教育,又何尝不是一次牵着“蜗牛”散步的旅程呢?学校教育的特殊性,源自于其对象的特殊性,孩子的思想、能力以及发展都有最佳的时期,对每个孩子而言,这些黄金时间段一生只有一次,不可逆也不可从头再来。我们今天的教育态度,决定着孩子明天的高度。所以,当我们

浅析席勒绘画作品中线条的运用

浅析席勒绘画作品中线条的运用 摘要:线条可以流露出画家的情绪和性格,而企图掩饰他们也决非易事。学会用纯粹的线条形式表达某种心态,在我看来,也是一个画家需具备的能力。线条是席勒画作中重要的倾诉语言,也是最能抓住我思想的工具。他对线的运用就像他对人心理的把握一样是赤裸的,毫不留情的,甚至让人刺痛和揪心,也就是这种“揪心之感”驱使我去了解席勒,了解“线”这种绘画语言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线条;情绪;艺术表现;艺术创作 在几年的教学中又唤起了我对造型基本元素的理解。在进行绘画创作中我一直在思考几个问题,如何去理解造型艺术的最基本因素——点、线、面,如何将社会环境和艺术创作在一起,如何抓住受众心里最柔软的那一个点,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在某种意义上席勒的绘画作品是解开我多年疑惑的一把钥匙。 一、席勒的作品风格及用线特点 席勒绘画作品最显著的特点是锐利敏感的线条表现以及有着变异和几何结构的带有压抑感的形象。他的作品不满足于象征主义绘画的唯美、感伤和神秘主义,而采取了一种更为粗犷、奔放、无所顾忌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态度,作品具有强烈的表现主义风格。席勒善于描绘非静态的人物和景物,无论是什么样的形态都像处在惊恐不安状态,恐惧与绝望的威胁交织成可怕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的作品。 席勒绘画作品以厚重、简洁、随意的线条表现最原始的欲望冲动,表达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时西方人的焦躁不安,他的画表现了他的颓靡、恐惧、幻想,以及残忍的自我折磨,绘画人物经常画在空白的底子上,有时只勾出轮廓线,并把人体拉长变形。他冷俊的线条令人震颤,作品中粗重的线条强调清晰的外轮廓,然而在焦躁的画面中我们又可以明显地体味到他对线条的热情以及对人类精神状态的关注。 二、席勒绘画作品中线的情感表达 席勒作品中对于水平线的运用不多,只是在其情绪比较稳定的极短的一段时间内运用了相对多的水平线。水平线具有静止和安宁之感,并且可以起到分割画面和稳定画面个作用。席勒这一短时期的作品中虽然运用了较多水平线,但画面传达出的并不是一种纯粹的宁静感,而是处于一种情感压抑下的戒备状态。他的风景画感觉拥挤不堪,像一个精神不安的人暂时得到了抚慰,以后迟早还会爆

拉根线条去散步

拉根线条去散步 线描是中国画描绘的一种主要手段,是艺术语言之首,是构成中华民族绘画根本艺术特色的支柱。它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人们观察客观世界的方法以及传统审美观念。中国画的线条高度体现了中华民族艺术精神和哲学思想灵魂,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的美学境界。 一、线条的含义 在中国画中,线是中国画形式组构中最为基本的语言元素。对于中国画家来说,线条是意识的展示,是通过“炼意”的方式来确立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作为“炼意”后所得的结果和信息传递符号,笔墨程式下的线语言,再视觉上形成回复往绕、流泻不已,变化多端的形式特征,将画家心中已经高度提炼、倾注了浓厚思想感情的形式意象,呈现在画面上。所以说,线条给人的感觉是很直观的,观者可以从画中体会到画家的情感世界。 二、线条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性 线描是中国画描绘的一种主要手段,是艺术语言之首,是以墨线为手段表现艺术形象,是构成中华民族绘画根本艺术特色的支柱。 线描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人们观察客观世界的方法以及传统审美观念。虽客观物象外表没有明确的线存在,但人们智慧地从中提炼概括出带有主观虚拟性的线条,用来表现物象的特征、结构、形体、质感以及随感,也传递画家的思想情怀。线描手段超越于具体物象之上,具有自由创造的灵活性。 线,是艺术生命力的体现,线,是艺术巅峰的支点与骨架。艺术巨匠罗丹说:“一条规定的线贯通着大宇宙,赋予了一切被创造物,如果他们在这线里面自由运行着,而自觉着自由自在,那是不会产生出任何丑陋的东西来的。”可见,线是画家一生为之探索的最根本的课题之一。 三、线条情感存在的必然性 中国画以毛笔、水墨这些材料作为绘画语言的物质基础,以线造型,经历代书画家不断实践、研究和创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于毛笔的特殊性能,使中国画的用笔技法达到很高水平。 线给画家更多的启示。画家从现实形体中提炼出线的认识。这在第一个层面上加强了画家创作的主观意识能动性,当画家在画面进行艺术表示时,线就是面积的应用。这种线的表现不再是纯自然的,而是受画家自我意识的支配,体现创作的主观能动性。中国画以线作为艺术表现语言,就在于它可以让画家在主观上“为所欲为”。

《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后感

《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后感 暑期培训时,伴随着优美的音乐,静静聆听了北方工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姚彩琴教授读的《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台湾作家张文亮写),我当时就被其精炼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深刻的寓意,深切的关怀所深深吸引和感动,我仿佛享受到一种自然,轻松,平等,尊重,和谐的育人氛围;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宽容,善良,爱心和支持的美丽世界。 这本书的作者是台湾作家张文亮,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水土空气资源系博士,台湾大学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教授,校园杂志及佳音杂志专栏作家,担任学生辅导工作已二十余年。科普作品集《谁能在马桶上拉小提琴?》获台湾第二十七届金鼎奖。该书曾获台湾校园书房2003年度最佳图书。这本书有30篇文章,基本都与小动物有关,其中,《牵

一只蜗牛去散步》更是受到广泛赞誉,给读者带来无限的深思和启迪。 文章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上帝交给我一任务,让我带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我却嫌他爬的慢,催他,唬他,责备他。放弃他,任他往前爬,忽然,我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叫,体会到了这些以前没有的东西,我恍然大悟,原来,是上帝叫蜗牛带着我去散步。 我一遍一遍地去读这篇文章,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工作。其实在这篇文章里,最引我注意的是那只蜗牛,那只蜗牛真的很可怜,已经尽力了却还被责备、被训斥。我觉得孩子就是那只“小蜗牛”,无论他怎么努力,怎么用功,只要没有达到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得到的总是责骂。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让孩子学这学那的,给了孩子太多的压力。教师也严格的要求着孩子,把自己主观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然而我们却很少去了解过孩子的内心,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问题了。

07 拉根线条去散步-教学设计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拉根线条去散步作者濮晓华常州市博爱小学 类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拉根线条去散步》是以水墨为表现形式,侧重比较随性地拉变化的墨线,在故事和音乐的情境中去自由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情感,发挥想象,添笔成画。 学生在《拉根线条去散步》的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体现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培养健康人格。 线条是中国书画艺术的灵魂,无论是书法还是传统中国画,线条都是其代表性元素和主要的艺术语言,而本课更是做到了中外艺术的交融。借德国画家保罗·克利的艺术主张和他的圣经之语:画画是“拉一根线条去散步”。用西方的思维创作形式,融合东方的笔墨情趣,让学生感受理解画画可以是拉一根线条去散步。用水墨线条的形式自由涂抹,感受中国笔墨宣纸之特有的艺术魅力,感悟水墨线条之枯、湿、浓、淡、曲、直、粗、细、断、连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故事或音乐情境中自由随性地运用墨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对于培养学生的笔墨表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兴趣有着积极的意义。 学生情况: 一年级学生在第一学期已初步接触过水墨画,自由尝试,画各种富于表现力的水墨笔触线点,一定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伏笔,做好了铺垫。而且一年级的学生,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对新鲜的东西更愿意去尝试,而且不惧结果,更敢于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大胆地表达出来。其中如何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是本课的重难点。在设计本课教学时,采用体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观察中尝试探究体验、感知水墨的韵味。 教学方式、手段: 1. 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体验、思考、鉴别、判断、提高对于水墨画的审美能力。 2.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游戏、故事、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观察、体验,用水墨线条的方式表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 4. 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5. 推进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儿童绘画中的点线面

浅谈儿童绘画中的点线面 ---蔡利民 【摘要】: 点线面是绘画的三大艺术元素。一、正确认识点线面。二、拉根线条去散步。1.“流畅、自然的线条就是美的线条!”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2. 在“玩线”中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3. 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体验不同的点线面。三、点线面的综合运用。点线面贯穿在在儿童绘画教学的方方面面。要充分尊重儿童的心理特点,努力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才能让他们描绘出流畅、质朴、纯真、富有童趣的图画。 【关键词】:儿童点线面审美观好奇心想象力 点线面是绘画的三大艺术元素。如何让儿童正确认识绘画中的点线面,并能将三者综合运用,是儿童美术教学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正确认识点线面。 对于小学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抽象的点线面是不太好理解的。在教学《点线面》一课,我开头设计运用多媒体动画,形象而直观地展现了点线面:用跳动的圆点来介绍点,用从点开始扭动的轨迹来表示线;用从线条开始往下覆盖的区域来表现面。孩子们的视觉有了直观的感受,我又适时让他们找找教室里的点线面,“灯是点,窗框是线,门是面,黑板是面,我们是点……”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孩子们一下子就准确地找到了生活中的点线面。这时,我便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眼中的点线面都是怎样的呢?”通过引导和交流,孩子们了解了:点不是纯粹的圆点,他们有方形、三角形、椭圆形、菱形、心形、月牙形等各种形状的点;线有弧线、直线、折线、波浪线……;面也有各种形状的面。点线面是互相结合、有机统一在画面中的。明白了点线面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三大艺术元素。 二、拉根线条去散步。 线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元素。线条不仅可以勾勒物体的轮廓,描绘出明暗的质感,还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传达作者微妙的情感。在艺术作品中,有的线短促激烈,有的线柔美舒展,有的线粗狂有力,有的线沉静迟缓……不同的工具画出的线也给人以不同的美感。儿童绘画的开始(即涂鸦期)也是从线条开始的。可见,儿童美术教学中线条的运用尤为重要。 1.“流畅、自然的线条就是美的线条!”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 在辅导学生作业过程中,我有时会发现有的学生手上拿着一把小尺子,再看看作业本上是用尺子画出的笔直的线条。起先,我只是简单地让他们把尺子收起来,可后来发现又有学生用尺子画画,我偏问他们为什么要用尺子画画?得到的回答是:“用尺子画出的线条直!”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学生对线条的审美出现了误区:认为只有笔直的线条才是美的线条。素不知,他们笔下那稚嫩的线条是多么的自然而有灵动性!也许他们曾经受到成年人的干预和误导,要说服他们不能简单地制止。《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中讲道:“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于是,我让他们随手画一根线条,与他们用尺子画出的线条对比,哪种线条看上去更自然、更舒服?又经常给他们展示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通过讨论、比较等方法亲身体验和感悟。慢慢地,他们似乎明白:用尺子画出的线条虽然直,但在表现物体时,却显得僵硬,没有生气;随手画出的线条,只要是流畅的,反而显得自然,富有活力!

小学美术 《线条的魅力 》教学案例

小学美术《线条的魅力》教学案例 黄思小学汤微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美术第十册第十五课 二、教材分析 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有句名言“用一根线条去散步”,线条是最基本的造型语汇。线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直线有水平线、垂直线、斜线等;曲线有波浪线、螺旋线、弧线等。线的表现力极其丰富:水平线有广阔、宁静感;垂直线有升腾、挺拔感;斜线有危急或空间变化的感觉;短线水平排列则产生跳跃急促的的节奏感;流动的曲线使人感到柔和、轻巧、优美,给人轻快愉悦的感觉。线的粗细、刚柔、滑涩、虚实、疏密等变化产生不同的美感,课本中的图片向我们展示了自然界中神奇的线条:生涩、古朴的线产生稚拙美;斑马身上黑白相间的自然曲线产生韵律美和装饰美;钢构的大桥和建筑简括、挺拔,有一种力度美;缀满露珠的蜘蛛网飘逸连绵、纤细雅拙;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学习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线条的表现力,掌握线条组织的规律,引导学生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 三、教学目标 1、发现自然、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线条,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不同姿态的线条,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及其在美术作品和生活中产生的视觉效果;通过教学掌握直线、折线、曲线、交叉线等以及不同线形,如长、短、细、疏、密等不同线形的变化,理解线的美感特征。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感悟各类线条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了解线条的各种形状、线形的变化及线条组合的黑白灰层次,能用线条进行简单的构成练习。

3、通过观察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在作品中体现的不同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通过对图片、画面的分析,体会线条的美感,了解各种线条的形态和线条组成的纹理。 2、尝试画出长、短、粗、细、疏、密不同变化的线,画面中线条黑白灰层次的组织。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表演艺术家? 2、导入 讲述:今天老师带来了舞蹈家杨丽平的一段舞蹈《月光》 (1)播放一段杨丽萍的舞蹈《月光》视频。(1分钟) 提问:舞蹈演员跳舞身体是呈什么线条的呢?曲线给人一种什么感觉?(2)认识其它线条 师: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曲线还有什么线条?直线随便折一下变成了什么线?折线。把它压弯了呢?弧线。(师边说边用铁丝演示) 3、探究学习——感受生活中的线条 (1)说一说生活中的线 师:生活中,这种线有很多,如:电线、电话线、毛线,那自然界中也有很多丰富的线条,大家看。 (2)欣赏自然界中的景物和运动中的线

读《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有感

读《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有感 今天翻看《湖南教育》杂志,发现了一首台湾诗人张文亮先生写的小诗《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很有感触,文章原文如下: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这首小诗情趣盎然,字里行间蕴含的哲理却让我深深震撼了:孩子们不就是那一只只需要引领的蜗牛吗?他们尽力往前爬着,却总是得不到我的认可,面对我的高要求他们只能万分委屈地看着我。我顿时醒悟:孩子都是率真的,他们向我展示的是他们生命中最本真的一面,他们那眼神并非传达着敌意,那是委屈,无尽的委屈,是我错了,是我太急于求成了,想到这,我不觉豁然开朗! 联想到前几天我看的另一篇张文质先生写的文章:《教育是慢的艺术》,他在书中提到“慢是一种教育的艺术,教育是一项需要耐心、爱心的事业,慢就是体现耐心和爱心的一种尺子”当然,他所说的慢不是慢慢爬行,不是无所作为。他提倡的慢是在教育中要细致、有耐心和爱心,甚至可以慢到婆婆妈妈、絮絮叨叨;与慢相对,就是快、急、躁,他反对在教育中动不动就训斥和惩罚,反对在教育中操之过急,反对在教育中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 反思我和我老婆在对待我们家的小阳阳的某些问题上,我觉得我们是不是有时候太过于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后感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后 感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后感 杨婷芳 第一次品读《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这首诗,我就被其精炼的语言所深深吸引和感动,我仿佛闻到一股清新暖暖的爱的气息;品尝到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的味道;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宽容,善良,爱心和支持的美丽世界。让从教二十多年的我心悦诚服,感慨万千,感受颇深。 教育孩子不正像牵着蜗牛去散步吗?在这个艰难跋涉的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孩子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要经受无数次的错误,挫折和失败,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教师应当认真地去对待每一位孩子,对他们细心地呵护,孩子们就像可爱的小蜗牛一样,是上帝送我们老师的最好的礼物!总以为是“我”在牵着蜗牛在散步,其实是上帝让蜗牛牵着“我”在散步,有时候我们走的太快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不仅我们自己走的快了些,似乎让我们的宝贝们也走的快了,现在才感悟到,其实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虽然也有被孩子的淘气气的崩溃和失去耐心的时候,这时我们往往会对孩子发脾气,训斥,失去理智。然而,孩子却在他成长的点点滴滴中向我们展示了很多的美和乐趣,只是我们的脚步太快,快的忘记了欣赏,反而是我们失去了很多无法挽回的东西。我们应给孩子一点时间,也是给自己一点时间,在这时间里我相信成就的不止孩子还有我们自己。 孩子是上帝送给我最珍贵的礼物,上帝的本意是希望我在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能够有机会去重温孩提时的纯真,从今天起我要做个幸福的人,送给我牵着的那只小蜗牛一个童话童年,我相信有一天我所担忧的问题都会落花流水,幸福将一直陪伴他到老。?

教育故事:牵着蜗牛去散步

教育故事:牵着蜗牛去散步 我曾经数次因孩子迟交作业而大动肝火,因孩子迟迟不能掌握新知识而恨铁不成钢,因孩子重复犯同样的错误而大发雷霆,因孩子不愿写作业而怒不可遏……而在这里面,小许同学不尽人意的表现是诱使我一次次动怒的重要原因。 “ 郁老师,我们组就还有小许没有交作业。” “郁老师,小许默写还没有订正,就跑出去玩了。” “郁老师,小许中午自习的时候非要转过来跟我讲话。” “郁老师,你快去看看,小许又和别人打起来了。” “……” 诸如此类的话我听了一次又一次,耐心失去了一次又一次。常常感觉自己处于一个零界点,如一只撑足了气球,一触即爆发。 下午放学前,照例想把小许留下来补一字未动的课堂作业。我回办公室取个东西的功夫,他就悄悄地跟随班级大部队溜走了。我顿

时火上心头,心想明天等他来上学,非好好批评不可。 傍晚回到家,无意间点开朋友圈中分享的《牵着蜗牛去散步》这样一首小诗。这首小诗有股温柔的力量,能抚平人内心的浮躁。它本是写给教育孩子中遇到困惑的父母,却也是一束光,点亮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手足无措的我。 如果孩子们就是蜗牛,那作为老师的我们为什么不慢一些走呢?为什么不给予学生更多的耐心和空间呢? 被“牵着蜗牛去散步”这句话深深影响到的我,开始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路程。我找时间和小许同学深入地交谈了一次。他告诉我,他感觉学习很吃力,有些同学不那么喜欢他,他的注意力总是很容易被分散走……所有他提到的问题,我都努力去进行解决,给予他更多的时间和信任去慢慢改正。 教育孩子,与孩子一同走过他们的成长过程,即如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在这个成长过程中,孩子的淘气和贪玩常使我奔溃,一次次地失去耐心,使我忍不住我对他们的错误加以训斥、批评,试图以这种方式让孩子们回归到我以为的正确的学习轨道上来。殊不知,孩子的成长世界中有另一套法则。孩子眼神中的率真,孩子视角中的独特,孩子笑容中的纯粹,是这个世界给予的一份独特的礼物。那么,

最新苏少版一级美术下册

目录:第一课雪 第二课图画与文字 第三课雕泥板 第四课我的地图 第五课美丽的盘子 第六课春天的色彩 第七课拉根线条去散步 第八课练笔成图 第九课转转儿 第十课校园真热闹 第十一课这是我呀 第十二课送你一个书签 第十三课叶子片片 第十四课手印、指印变变变 第十五课好大一幅图 第十六课画味觉、画嗅觉 第十七课中国民间玩具 第十八课外国民间玩具

1、雪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雪的回忆和描绘,尝试用画笔来描述生活景观,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2、以绘画、手工等多种形式来创作,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学生多元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表述和绘制,自由地表现雪。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表现雪。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油画棒、颜料、毛笔等绘画工具,课前搜集的资料图片。 教师准备:大量雪的图片资料、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叫花不是花,美丽人人夸,花开不结果,遇热它就化。”打一谜语,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2、研究表述。 雪是由于地面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大气层,遇冷凝成结晶状,结晶体多了变重,然后下落,地面温度较低,结晶体戊六边形下落到地面,这就是雪。 3、观看资料,结合回旧想像。 (1)雪的外形; (2)雪的特点; (3)雪中情景。 4、欣赏范画。 (1)创意是否新颖; (2)构图是否具有形式美熙; (3)色彩是否漂亮。 5、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教师演示利用油画棒的不溶性画雪地。 6、作品展示。 学生自我表述,同学相互提建议。 7、课后拓展。保护环境,防止污染。

2、图画与文字 教学目标: 1、乐意观察各种符号,对文字有好奇感和探索愿望。 2、通过对汉字的观察、分析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认知和敏感性。 3、了解汉字的演变,知道汉字是古代人在劳动过程中根据物像创造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汉字的观察、分析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认知和敏感性。 教学难点:了解汉字的演变,知道汉字是古代人在劳动过程中根据物像创造的。 教学准备: 1、汉字、象形文字卡片一套,沿中线对折好。 2、用浆糊在白纸内写上汉字;装入碘酒水的喷瓶一个。 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教师出示学生熟悉的汉字,引起学生注意。 出示汉字卡:大、小、上、下、木等。 教师:“你们认识它们吗?”和学生一起认读。 教师:“卡片上所有的符号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汉字,这是我们中国的主要文字——汉字” 2、和学生一起讨论 提问:“有谁知道汉字是怎么来的呢?” 教师小结:汉字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古代人在劳动中根据物像创造了“象形文字”,它就像我们画的画儿一样,后来慢慢地简化成了横平竖直,四四方方的符号,成了现在这样的汉字。) 3、猜字游戏 教师出示象形文字卡片,让学生猜一猜可能是什么字?猜对即把另一面的汉字翻出来。 教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对文字的敏锐性。 4、认读并书写汉字“日”“月”教师在田字格里书写汉字“日、月” 5、以变魔术的方式,激发学生扩展认读相关汉字。 教师出示提前用浆糊写好的带有“日”“月”偏旁的字卡,在纸上喷上装有碘酒的水后,浆糊写的字起化学反应便显现出来了,学生在有趣游戏气氛中学习认读。 6、延伸活动:“老师是怎么在白纸上变出字的呢?”引导学生生成科学探究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