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典国学知识专题讲座(练习题)(48)汇总

经典国学知识专题讲座(练习题)(48)汇总

经典国学知识专题讲座(练习题)(48)汇总
经典国学知识专题讲座(练习题)(48)汇总

经典国学专题知识讲座活动(试题)

1、“五四 ”运动初期的白话文中,男人女人物品都称 A 、 鲁迅

B 、 钱玄同

C 刘半农

D 、郁达夫 2、下列哪个事件与张飞有关?

A 、 水淹七军

B 、 刮骨疗伤

C 、 三气周瑜

D 、 智取瓦口关 3、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选自

A 、 警世通言

B 、 喻世明言

C 醒世恒言

D 、醒世姻缘传 4、 “仁者无敌于天下。 ”出自

A 、 《孔子》

B 、 《孟子》

C 、 《大学》

D 、 《庄子》 5、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是哪位诗人写的?()

A 、 王维

B 、 李白

C 白居易

D 、杜甫 6、以下哪个字不含 “黑色 ”的意思?()

A 、 玄

B 、 皂

C 青

D 、苍

7、我国很早就有了穿木屐的相关史书记载,下面的鞋就是东晋时谢灵运发明的 它当时的用途

是: ()

他 ”,后来谁创造了 “她”和“它”?()

谢公屐 ”,

A 、 舞鞋

B 、 上朝穿的朝鞋

C 登山鞋

D 居家鞋 8、张渭《别韦郎中》一诗中有 “不知郎中桑落酒 ,教人无奈别离何 ”一句 ,句中所提到的 “桑落 酒”原产地在()

A 、 永济

B 、

桑落 C 汾阳

D 、绵竹 9、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说的是哪位历史上的哪位才女?() A 、 朱淑真

B 、 秦良玉

C 李清照

D 、蔡琰

10、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唐代管理这类工作的中央管理机构是 ()

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吏部 A 、 B 、 C 、 D 、 11、柳永是宋代著名词人。他有一首词是专门描写宋代杭州的

十里荷花 ”,这首词是()

A 、 《望海潮》

B 、 《八声甘州》

C 、 《雨霖铃》

D 、

《满江红》 ,其中描写杭州 “有三秋桂子, 12、 “拱手而立 ”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 A 、 左手在外 B 、 右手在外 C 右手在上 D 、左手在上

13、龙门石窟位于下列哪个省()

A 、 河南

B 、

甘肃 C 陕西

D 、山东

14、刘桢诗歌的风格是() 骨气奇高 ,词采华茂 文多兼善 ,辞少瑕累 真骨凌霜 ,高风跨俗 怀文抱质 ,语气

低婉

15、《天论》是荀子阐述其宇宙观的重要论文 ,在这篇文章中 ,荀子提出了什么杰出命题()

天人合一 天人之分 天行有常 存天理灭人欲

16、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

“小年 ”通,常人们要吃 :() 元宵 饴糖 腊八粥 饺子 18、庄子《逍遥游》中表现庄子主要思想的()

。 追求自然之美 追求自由 追求怡然自得之乐

19、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 ,陶渊明喜爱菊花 ,北宋文豪苏东坡则说过 :宁可食无肉 ,不可 :

()

居无松

居无竹

居无梅

居无菊

20、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出自李白的哪首诗歌?() 梦游天姥吟留别 将进酒 蜀道难 月

下独酌A 、 B 、

C 、

D 、 A 、 B 、

C 、

D 、 A 、

B 、

C 、

D 、

17、古人创作讲究精益求精,唐代诗人贾岛就曾有过辛苦的创作经历,他 吟双泪流 ”的两句诗是: ()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不见复关,泣涕涟

涟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

两句三年得,

A 、

B 、

C 、

D 、

A 、

B 、

C 、

0 A 、 B 、 C 、 D 、 A 、

B 、

C 、

D 、

28、下面京剧作品中故事背景不属于宋代的是()

A 、《挑滑车》

21、我国第一部字典是: () 康

熙字典》 辞源》 尔雅》 说

文解字》

A 、

B 、

C 、

D 、

22、下列植物中,不应当出现在《岁寒三友图》中的是: 菊

A 、

B 、

C 、

D 、

23、 A 、 B 、

C 、

D 、

下面哪个不是卦的构成要素 : () 卦

形 卦名 卦辞 卦爻

24、在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若称呼对方的女儿,应称呼为: 令尊

令媛 令郎 令堂

A 、

B 、

C 、

D 、

25、 《墙头马上》的作者是()

马致远

郑光祖

石君宝

白朴

A 、

B 、

C 、

D 、 26、 《归去来兮辞》作于陶渊明() 。 早

年尚末出仕之时 第一次出仕之时 彭泽

挂冠之时 晚年贫困潦倒之时

A 、

B 、

C 、

D 、

27、“四渎 ”是古人对四条重要的、 独流入海的大川的总称。 淮

水 黄河 渭水 长江

请问下列那条不属于 “四渎 ”?()

A 、

B 、

C 、

D 、

33、十三经是历史上十三部儒家经典的总称

,分别是《诗经》 《尚书》《周礼》《仪礼》《礼记》 《周易》《左传》《公羊传》 《谷粱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十三经由汉代的五经 逐渐发展而来 ,最终形成于什么时期 ?()

唐朝

五代

南宋 明朝

35、成语 "笑容可掬 "中 "掬"字的意思是 :()

B 、 《宇宙锋》

C 、 《三岔口》

D 、 《四郎探

母》

29、我们通常所说的 “韩孟诗派 ”中的孟是指?() 孟

郊 孟浩然 孟光 孟云卿 A 、

B 、

C 、

D 、

30、下列诗句不是李白所作() 欲穷千里目 ,更

上一层楼 群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 吾爱盂夫子 ,风流天下闻

A 、

B 、

C 、

D 、 ,今日之日多烦忧

31、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苏东坡 杜牧 杜甫 贺知章 ”出自哪位诗人?()

A 、

B 、

C 、

D 、 32、我国古代的文人雅士都喜欢研墨挥毫, 先快后慢 先慢后快

始终都慢

始终都快 A 、

B 、

C 、

D 、

请问下面哪种是正确的研磨方法?()

A 、

B 、

C 、

D 、 34、现代教育十分注重启蒙教育,其实,从古代开始,就已出现了专门为学童编写的书目, 当时称

为 “蒙养书 ”或“小儿书 ”。简称为 “蒙书”。以下不属于 “蒙书 ”的是:() 三字经》 千

字文》 诗经》 千家诗》

蒙书 A 、 B 、

C 、

D 、

A 、

B 、

C 、 谦虚

捧起

生动

D 、

36、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 “广陵 ”指的是现在哪个地方?() 南京 扬州 江阴 镇江

A 、

B 、

C 、

D 、

37、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写道 : “淋漓襟袖啼红泪 ,比司马青衫更湿 ”其,中“司马青衫 ”指的是: () 司马相如

崔莺莺

白居易

杜甫

A 、

B 、

C 、

D 、

38、中国全部的少数民族语言共分几个语系 ?()

A 、

B 、

C 、

D 、 5个

6个

7个

8个

39、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出自《史记》中的() 大宛列传》 滑稽列传》 龟策列传》 太史公自序》

A 、

B 、

C 、

D 、

40、下列篇章中不属于《礼记》的是() 王

制》 礼运》 明堂位》 士冠礼》

A 、

B 、

C 、

D 、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古诗文100篇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一 一、幼儿园阶段 国学经典:注音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三百千"及",要求以普通话注音,"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让孩子从小就把"三百千"完整地记忆,准确地诵读,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得到规范的语言训练,对祖国对家乡有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和爱。 二、小学阶段 小学一二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音版的《弟子规》 有计划地复习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二)古典诗词: 《咏鹅》《草》《静夜思》《春晓》《清明》《一去二三里》《悯农》(其一)《江上渔者》《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风》《咏柳》《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悯农》(其二)《游子吟》《游园不值》《枫桥夜泊》《春日》《回乡偶书》《敕勒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汉乐府) (三)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幼儿阶段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音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渐悟词义句义,但不讲解,不分析。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 小学三四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理解。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朱子家训》《学庸论语》《孟子》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笠翁对韵》 (二)古典诗词: 1

《江雪》《忆江南》《绝句-迟日江山丽》《小池》《江南春》《塞下曲--林暗草惊风》《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夏日绝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滁州西涧》《寻隐者不遇》《题西林壁》《望天门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乐游原》《秋浦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七步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题临安邸》《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赠汪伦》《宿建德江》《古朗月行》卜算子【宋】刘克庄"片片蝶衣轻" 浪淘沙【南唐】李煜"帘外雨" 虞美人·听雨【宋】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 守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 (三)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一二年级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通晓其义,可以适当讲解,适当讨论。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 关于历史名人诗词的诵读,不仅要让学生背,还要讲他们在文化上的成就、他们的一些动人的故事。比如,我们诵读了诸葛亮的《诫子书》,就可以讲有关的故事。 小学五六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尚书》《孝经》《易经》 有计划地完成《颜氏家训·风操第六》《颜氏家训·勉学第八》 (二)古典诗词: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竹枝词》《泊船瓜洲》《望湖楼醉书》《春江晚景》《题西林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赠花卿》《示儿》《石灰吟》《竹石》《过零丁洋》《黄鹤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天净沙--秋思》《渔歌子》《独坐敬亭山》《春望》《别董大》《竹里馆》《春夜喜雨》《乌衣巷》《望岳》(杜甫)《观书有感》(朱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满江红》《如梦令》(李清照)《念奴娇o赤壁怀古》《关雎》(诗经)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鹧鸪天·西都作【宋】朱敦儒扬州慢·【宋】姜夔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宋】文天祥"乾坤能大" 临江仙·夜登小楼记洛中旧游【宋】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

最新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第一篇:学习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 经过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是感觉良多,使我感觉到我学习几十年的知识还不如古人几叶书,古人的几叶书写尽了统治国家的方略和治国之道,从修身到治国平天下.。 一办学校与治国 认真地兴办学校,反复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开导学生,头发斑白的人也就不会在路上负重行走了。老年人有丝绵衣服穿,有肉吃,一般老百姓吃得饱,穿得暖,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是从来没有过的。限制人民不必用国家的疆界,保护国家不必靠山川的险阻,威行天下不必凭兵器的锐利。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人之所以为人,吃饱了,穿暖了,住得安逸了,如果没有教育,就和禽兽差不多。圣人又为此而担忧,派契做司徒主管教育,用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伦常关系和行为准则来教育百姓——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

本在身。” 二《论语》治教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用四项内容教授学生: 文献,实践,忠诚、信实。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发现好的向他看齐,发现不好的就对照改正嘛。”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他知道一个角,他不能以此推知其它三个角,也不再教他了。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说:“智力中等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讲高深的学问;智力中等以下的人,就不能和他讲高深的学问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过了又定时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同学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君子吗?”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温习旧知识又不断吸取新知识,这样的人就能做老师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经典国学常识

经典文学常识 1.【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yín)虎、卯兔、辰(chén)龙、巳(si)蛇、午马、未羊、申猴、酉(you)鸡、戌(wu)狗、亥(hài)猪 2.【十大名茶】 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3.【四大名绣】 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4.【四大名扇】 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5.【四大名花】 牡丹(河南洛阳)、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6.【四大发明】 造纸(东汉.蔡伦)、火药(唐朝.古代炼丹家)、印刷术(北宋.毕升)、指南针(北宋.发明者无记载) 7.【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8.【四书】 《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9.【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0.【八股文】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11.【六子全书】 《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12.【汉字六书】 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13.【书法九势】 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14.【竹林七贤】 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15.【饮中八仙】 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16.【蜀之八仙】 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17.【扬州八怪】 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18.【北宋四大家】 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19.【唐宋古文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国学经典编辑学习知识竞赛题含规范标准答案

国学经典知识(二)竞赛题 班别:姓名:得分: 1、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美术形式,我国存世最早最完整的国画作品是下列的哪件作品?( A )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B、张僧繇的《梁武帝像》 C、周昉的《簪花仕女图》 D、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 2、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 C ) A、新婚 B、搬家 C、妻子生了个男孩 D、考试通过 3、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一百岁被称为:( A ) A、期颐 B、耄耋 C、不惑之年 D、杖朝之年 4、“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 A ) 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C双手交叉D左手在上 5、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 ( A ) A戊B戍C戌 6、《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 B )A、浑水摸鱼B、反戈一击C、笑里藏刀D、反客为主 7、“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 C )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8、“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是由谁提出的( A )A、范缜B、柳宗元C、周敦颐 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传统节日是( B )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10、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 A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11、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 C )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下列名句出处对应都正确的一项是( B ) ①方今天下,舍我其谁。②朝闻道,夕死可矣。 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④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A、孔子孟子老子庄子 B、孟子孔子老子庄子 C、孟子孔子庄子老子 D、孔子孟子庄子老子 13、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墓( B) A武则天陵B秦始皇陵C慈禧陵 14、“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 A )A、男角B、女角 15、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 A ) 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 B、十八种武术动作 16、提出人性善理论的儒家代表人物是( B) A.孔子 B.孟子 C.荀子D.韩非子 17、下列不属于中医的“五术”的是( D ) A、山B、医C、命D、坤

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南充市嘉陵区火花计算机希望小学任金花 摘要:让孩子们了解经典,鉴赏经典,热爱经典,从小扎下中华文化的根,才会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传承中华文明。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从而达到“化人文而成天下”的目的。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方法 《孔子家语?观周》认为:“吾闻老聃博古知今。”先哲孔子,正是因为谦逊好学,以老聃等为师,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研究,才最终取得了集大成的教育成果。由此可见,对于国学的深层领悟,其重大意义不言而喻。日前,素质教育方兴未艾,在小教领域,若能大力倡导国学经典诵读,则完全能够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从而达到“化人文而成天下”的目的。 所以,让孩子们了解经典,鉴赏经典,热爱经典,从小扎下中华文化的根,才会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传承中华文明。下面我就在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小小的收获,整理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学情分析 我班62名同学,其中男生28名,女生34名。据调查,全班学生在接触规定课本之余,课外书籍阅读量偏小,明显低于同龄儿童,有60%的孩子,对国学常识闻所未闻,课余之时,能主动接触传统经

典的,人数不到全班总人数的10%,国学文化的灿烂光芒被童话、动漫书籍等完全淹没。 二、环境的营造 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塑造国学氛围,我们将教室后面的黑板做成了“国学知识园地”,教室里张贴了新的“学生十四项良好习惯与养成制度”,以及古典诗词、《弟子规》、《三字经》、古代名人的小故事等宣传图片,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的氛围中,激发了解传统文化的强烈愿望。 三、精心指导诵读 1.诵读的原则 (1)通读原则 在诵读课的设计方面,我确立了传统教育的诵读原则,即“素读”原则。所谓“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的深度,不作精细讲解。在指导学生诵读时,我做了个实验:将全班学生分成水平相当的两个大组,一组同学通读,即整体诵读,每次诵读500字的内容,一周反复相同的内容。另一组分读,即一部分一部分地读。同样每次诵读500字的内容,一周反复相同的内容。一周结束,通读的学生一气呵成,而分读的同学断断续续,多需提醒。因此,在向家长推荐诵读的方法时,我首推了通读之法。 (2)精读原则 中国学问之精要就是宁愿精读一本,不泛读10本。中国学问是“宇宙大道”之学,强调一贯之道。如四书、《老子》等书籍,只要反

经典国学知识专题讲座(练习题) (296)

经典国学专题知识讲座活动(试题) 1、()在中国教育史上开创了与教育“内发说”截然相反的教育“外铄论”。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 2、下列皇帝当中没有两次称帝经历的是:() A、唐中宗李显 B、唐睿宗李旦 C、元武宗海山 D、明英宗朱祁镇 3、“鸿雁传书”一词,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 A、苏武牧羊 B、文姬归汉 C、楚汉相争 D、岳飞抗金 4、“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此句出自《楚辞》中的哪篇?() A、离骚 B、涉江 C、湘夫人 D、国殇 5、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法治思想强调哪几个方面相结合?() A、道、术、势 B、法、术、势 C、道、法、势 D、道、法、师 6、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一本词话著作名叫:() A、《蕙风词话》 B、《人间词话》 C、《白雨斋词话》 D、《观堂林集》 7、中国第一长洞是:() A、王屋山洞

B、赤城山洞 C、青城山洞 D、双河洞 8、北宋晏殊主要是以词传名,被称为().。 A、豪放词人 B、爱国词人 C、俚俗词人 D、富贵词人 9、北宋五子是指() A、朱熹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 B、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 C、朱熹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 D、朱熹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 10、柳宗元一生的转折点是() A、参加永贞革新 B、被贬永州司马 C、进士科中第 D、被贬柳州刺史 11、清朝的朝冠为礼帽,礼帽又称为“顶子”或称为“顶戴”、“顶戴花翎”。帽子最高处有顶珠。顶珠的质料和颜色的不同,代表了官员的品级的不同,清政府规定一品为()。 A、珊瑚 B、红宝石 C、蓝宝石 D、青金石 12、“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 A、警世通言 B、喻世明言 C、醒世恒言 D、醒世姻缘传 13、“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用了()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对偶 C、夸张 D、互文 14、下面哪个不是卦的构成要素:() A、卦形 B、卦名

国学经典知识竞赛题含答案

国学经典知识 ( 二) 竞赛题 班别: 姓名: 得分: 1、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美术形式,我国存世最早最完整的国画作品是下列的哪件作 品?(A) A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B 、张僧繇的《梁武帝像》 C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 D 、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 2、 王先生的 QQ 签名档最近改成了 “庆祝弄璋之喜” ,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 ( C ) A 、新婚 B 、搬家 C 、妻子生了个男孩 D 、考试通过 3、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一百岁被称 为: ( A ) A 、期颐 B 、耄耋 C 、不惑之 年 D 、杖朝之年 4、 “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 该( A ) A 左手在外 B 右手在外 C 双手交叉 D 左手在上 5、 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 位 ? ( A ) A 戊 B 戍 C 戌 6、 《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 计》 的是( B ) A 、浑水摸鱼 B 、反戈一 击 C 、笑里藏刀 D 、反客为主 7、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 “床”指的是 ( C ) A 、窗户 B 、卧具 C 、井上的围栏 8、“形存则 神存,形谢则神灭”是由谁提出的( A ) A 、范缜 B 、柳宗元 C 、周敦颐 9、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传统节日 是( B ) A 、中秋节 B 、元宵节 C 、端午 节 D 、七夕节 10、 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 的 “仞”,一仞约相当于 ( A ) A 、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B 、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11、 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 C ) A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下列名句出处对应都正确的一项是 ( B ) ①方今天下,舍我其谁。 ②朝闻道,夕死可矣。 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 涯。 ④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A 、孔子 孟子 老子 庄子 B 、孟子 孔子 老子 庄子 C 、孟子 孔子 庄子 老子 D 、孔子 孟子 庄子 老子 13、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墓 ( B ) A 武则天陵 B 秦始皇陵 C 慈禧陵 14、 “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 A ) A 、男角 B 、女 角 15、 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 A ) A 、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 B 、十八种武术动作 16、提出人性善理论的儒家代表人物是 ( B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国学经典读后感(15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15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第1篇: 以前是一个很骄傲、很爱炫耀的孩子,从不懂什么叫谦虚,就拿一个故事来说吧! 一次,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级刊物上,高兴地告诉了父母让父母分享的欢乐。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但也不住告诫:“不能骄傲哟!”哪里能听进去,因为早已被骄傲给“驾驭”了! 就在兴奋的同时,的性格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变得更加骄傲、暴躁了。一有在比谁的作文写得好时,就在他们比面前炫耀,若不顺心便“发挥”出暴躁的脾气;和同学们聊天时也会炫耀的“光辉”史……就和同学们比了下去,最终到了一个朋友都没有了,心里却想:不就是妒忌作文写的好吗?还不想和你们在一齐呢!从此骄傲成了瘾,暴躁成了性,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彻底改变了。那次测验,原本以为只要一动笔,就能写出一篇文章,可是错了,上午两节课,居然才写出了一个题目几句话,结果可想而知,不仅仅受到了教师的批评,还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其实,他们都语重心长地对说:“孩子呀!记住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千万不能骄傲啊!”就不名其中的含义。 自从校掀起了“诵读了《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也进取地参加活动并被《国学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异常是冯异的谦逊把给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军队有规

矩,为人谦逊。异常是每次将军们围坐争功领赏时,仅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因为他与众不一样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而刘秀发现他的行为习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道理不但使学会了戒骄戒躁,并且还让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本书不仅仅使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忠仆”,还让明白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仅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此刻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负担。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使与骄傲绝交,与暴躁断绝,最终又让走上了正直、谦虚、诚实与爱国的人生征途,大家都来从这本书里感悟真谛吧! 国学经典读后感第2篇: 爸爸在政府上班,妈妈是教师,家庭条件比较好,以前是一个很骄傲、很爱炫耀的孩子,从不懂什么叫谦虚。自从经历以后,深深的懂得了。就拿一个故事来说吧! 一次,的作文被语文教师高度评价,刊登在学校和教室宣传栏上,高兴地告诉了爸妈,让他们分享的欢乐。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但也不住告诫:“不能骄傲哟!”哪里能听进

经典国学知识专题讲座(练习题) (369)

经典国学专题知识讲座活动(试题) 1、“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文章 B、书法 C、吟诗 D、雕刻 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3、下面哪个文学家被称为“太康之英”:() A、左思 B、潘岳 C、阮籍 D、陆机 4、“知有儿童挑促织”中的“促织”是指() A、蜻蜓 B、蝈蝈 C、蟋蟀 5、下列诗句不是李白所作()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群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D、吾爱盂夫子,风流天下闻 6、《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 A、周瑜 B、诸葛亮 C、孙权 D、鲁肃 7、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哪个更长?() A、咫

B、尺 C、一样长 D、 8、第一部被介绍到欧洲去的中国古典戏曲是() A、《西厢记》 B、《梁山伯与祝英台》 C、《赵氏孤儿》 D、《窦娥冤》 9、“荡胸生层云,决眦如归鸟”出自() A、《望岳》 B、《旅夜书怀》 C、《登岳阳楼》 D、《月夜忆舍弟》 10、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 A、“白马非马” B、“指鹿为马” C、“任人唯亲” D、“知人善用” 11、“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是出游的一句名诗,其中“大材小用”形容的是下面哪位人物?() A、韩愈 B、辛弃疾 C、庞统 D、宋玉 12、“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 A、琵琶 B、二胡 C、马琴 D、竖笛 13、“诗书易,礼春秋”指的是()。 A、六经 B、六书 C、六畜 14、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 A、50元 B、100元

经典国学知识专题讲座(练习题) (14)

经典国学专题知识讲座活动(试题)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公生明,偏生暗 D、歧黄 2、“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句诗描写的是()的景色。 A、北京颐和园月波楼 B、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C、山东济南大明湖 D、江苏苏州沧浪亭 3、下列诗人中,哪位是女性?() A、李商隐 B、李清照 C、刘禹锡 4、宣纸得名于它的:() A、用途 B、材质 C、产地 D、使用人群 5、“世外桃源”出自于下列哪部作品?() A、《饮酒》 B、《归园田居》 C、《归去来兮辞》 D、《桃花源》 6、“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出自《诗经》的() A、《斯干》 B、《柏舟》 C、《丞民》 7、“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是描写《红楼梦》

中的哪一个人物() A、林黛玉 B、薜宝钗 C、王熙凤 D、贾探春 8、民间故事、古典小说往往歌颂浪漫的爱情故事。下列有关人物、情节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A、《薛丁山征西》叙述大唐公主樊梨花才貌双全,以抛绣球的方式招薛丁山将军为驸马。 B、“梁祝故事”叙述梁山伯、祝英台由同窗结为夫妻,却因家长反对而被迫离异,双双殉情化蝶。 C、《白蛇传》叙述蛇精白素贞化为美女,下嫁许仙,后与法海和尚斗法,水漫金山寺,遂遭囚禁于雷峰塔下。 D、《红楼梦》叙述贾宝玉与表妹林黛玉真心相爱,却因王熙凤、薛宝钗两人连手施计,挑拨离间,致使宝、黛情海生变,黛玉终忧愤成疾,香消玉殒,宝玉则看破红尘,修道成仙。 9、被闻一多称为“诗中的诗,诗中的顶峰”的诗歌作品是:() A、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B、杨广《春江花月夜》 C、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D、李白《蜀道难》 10、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 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洛阳 11、下列哪个不属于西湖十景() A、三潭印月 B、苏堤春晓 C、平湖秋月 D、风花雪月 12、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在《史记》中被记在了哪种体例里?() A、表 B、本纪 C、世家 D、列传 13、“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哪位历史上的哪位才女?() A、朱淑真 B、秦良玉 C、李清照

国学经典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国学经典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经典是中华中的经典作品,也是中华文化的代表,在的长河中经久不衰,是人类应该不断保护和传承的文化珍宝。那么你对国学经典知识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 ___关于国学经典知识竞赛题库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一、选择题 1、先秦时代,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 (D )。 A、射 B、御 C、礼 D、武 2、经魏晋多名士,有著名的竹林七贤,《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的谁写给山涛的(B )。 A、阮籍 B、嵇康 C、刘伶 D、向秀 3、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 C )。 A、“大元” B、“解元” C、“进士” D、“榜眼”

4、“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哪位诗人的作品?( D ) 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隐 D、李清照 5、“豆蔻”是指( A )岁。 A、十三 B、十五 C、十八 D、二十 6、中国的书院制度自唐代始,有官方和私人设置的两类,下列各书院属于官方创办的是( C ) A、岳麓书院 B、嵩阳书院 C、集贤书院 D、白鹿洞书院 7、友谊的深浅,由下列那一个可以看出情义最为深重?(C ) A、莫逆之交 B、金兰之交 C、刎颈之交 D、点头之交 8、一提到中的,人们便会想到“颠张醉素”,请问下列属于颠张的作品的是( B )

A、自叙帖 B、自言帖 C、帖 D、黄州寒食帖 9、鲁迅先生称( A )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史记 B、汉书 C、志 D、资治通鉴 10、郑谷有诗曰:“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千百,留着人间伴月明。”诗中的李先生指的是( C ) A、李商隐 B、李贺 C、李白 D、 11、“四羊方尊”是哪个朝代的文物:( C ) A、周 B、元 C、商 D、夏 12、张渭《别韦郎中》一诗中有“不知郎中桑落酒,教人无奈别离何”一句,句中所提到的“桑落酒”原产地在( A ) A、永济 B、桑落 C、汾阳 D、绵竹 13、“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百家中那位思想家的观点(C )

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

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第一部分:概说 一、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放在了突出位置,核心价值向传统文化回归,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而不能一味照搬西方文化理念。要把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精髓,以及一切有益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古为今用,当代核心价值应当大量地从中吸取养分,而不能将其妖魔化,甚至另起炉灶,事实证明那是行不通的。 为此,我们要结合德育大纲、中小学语文教学标准,结合“中国梦”和《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充分汲取传统教育中科学的方法,在我校系统、适量地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使孩子们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渐染,在道德、文化的修养上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二、目的与意义: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中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5.诵读的过程就是学生书面语建设的过程。传统经典,字字珠玑,金声玉振。我们应当让广大青少年在吟咏诵读中含英咀华、衔华佩实,使他们不再有灿烂的心声无以言表的尴尬,少一点粗俗的表白,多一点儒雅的谈吐;少一点词穷木讷,多一点含蓄幽默。在学习与生活中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出口成章、下笔有神。 三、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来源 (一)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传统经典。 (二)优秀的古诗文 四、国学诵读经典的处理原则 在充分尊重原典的完整性的基础上,谨慎地弃除或改写经典中一些确实与

经典国学知识专题讲座(练习题) (320)

经典国学专题知识讲座活动(试题) 1、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 A、50元 B、100元 C、200元 D、400元 2、“德有伤,贻亲羞”,这句话的意思是?() A、品德上有缺欠,会让自己感到羞愧 B、父母的品德上又缺欠,会感到羞愧 C、品德上有缺欠,会让父母感到羞愧 3、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 A、“大元” B、“解元” C、“进士” D、“榜眼” 4、历史上曾有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是在() A、东林书院 B、岳麓书院 C、石鼓书院 D、白鹿书院 5、北方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与谁有关?() A、黄帝 B、张仲景 C、秦始皇 D、 6、“唇亡齿寒”的典故出自?() A、《左传》 B、《论语》 C、《孟子》 D、《礼记》 7、“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

B、二十岁 C、三十岁 D、四十岁 8、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什么?() A、文章书画稿费 B、替人研磨墨汁 C、为人作序 D、清洗毛笔 9、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 A、十个 B、十二个 C、二十个 D、三十个 10、“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哪位诗人的作品?() 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隐 D、李清照 11、国子监是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国子监这种中央官学始设于哪一朝?()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五代 12、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 A、谢灵运 B、陶渊明 C、王维 D、李白 13、《农政全书》作者是?() A、贾思勰 B、徐光启 C、王祯 D、刘徽 14、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 A、人口数量 B、政治地位

2020年国学经典知识竞赛决赛必考点汇总(经典)

2020年国学经典知识竞赛决赛必考点汇总(经典)经典部分 1.巧言令色,鲜矣仁。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5.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必为甚。 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7.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8.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9.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0.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1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2.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3.大成若缺,其用不蔽。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不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4.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即以与人,己愈多。 15.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6.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 17.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 1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19.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坚信万物的和谐,相生相克。 2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21.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於乐得之。 22.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3.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24.天下莫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也。 25.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26.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27.古代南方习惯称医生为郎中 28元气指人体维持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与活动能力。元气在胚胎时已经形成,藏于肾中,与命门有密切联系。 29.合谷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 30.人中位于鼻下,上嘴唇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一交界处,为急救昏厥要穴。 31.望诊: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排泄物、小儿指纹等的异常变化,以了解病情的诊断方法。 32.望,闻,问,切,是中医四种不同的诊察疾病的方法和手段,是辨证施治的前提与依据. 33.药性,分寒、热、温、凉,古称“四气”。 34.中药计量单位:1两(古16进位制)=30克、1钱=3克、1分=0.3克、1厘=0.03克。

国学经典进课堂教案设计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国学经典》进课堂教案三年级

《弟子规》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教学内容】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教学目标】 1. 引领学生诵读“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理解基本意思。 2. 通过诵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自觉搜索、不耻下问的行为习惯,指导言行。 3. 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主动理解“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中相应语句的意思,理解经典中一些生僻字的读音与字义。 2. 进行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陶冶学生情操,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养成教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 引领展示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谨而信”的前两句“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谁能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2)听说,有的同学已经把这两句话编成了歌、小品……多种多样的形式,谁来展示一下?(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诵读经典的快乐,给经典注入时尚的元素) [建议] 拉近经典与学生的距离,激起孩子们探索的欲望,提高他们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可以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比如:快板背、配乐吟唱、小品表演等,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念经”式背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获得成功的快乐。 2. 答疑解惑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章,让我们把这一章的内容完整地读一读。(齐读“谨而信”部分) (2)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是“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看有什么疑问?(借助书本,引导学生互相解疑)[建议] 这个环节对于经典的学习定位于“答疑解惑”。问题由学生中来,课堂上更多的是“生成”。学生将学习时的疑惑提出,由师生共同解决。教师不同于教材体系的语文课教学,不做“传道授业”式的讲解,不对经典原文做照搬理解。 画面: 生1:这一段的大部分意思我都懂,就是那个“晨必盥”的“盥”我不理解。 师:你真是个善问的孩子,不过我要纠正你一下,“盥”这个字的读音是(guàn)。 生1:噢,我知道了,谢谢老师。 师:真有礼貌!请你带着大家一起读读这个字。 生1:带着大家齐读。 生2:老师,“袜与履”中“袜”是指袜子,“履”是什么意思呢? 师:这个词平常我们做动词用,其实它的本义是名词。你看看袜子和什么呢?哪个同学

国学经典知识竞赛题含答案

国学经典知识( 二) 竞赛题 班别:姓名:得分: 1、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美术形式,我国存世最早最完整的国画作品是下列的哪件作 品?( A )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B、张僧繇的《梁武帝像》 C、周昉的《簪花仕女图》 D、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 2、王先生的QQ 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 C ) A、新婚 B、搬家 C、妻子生了个男孩 D、考试通过 3、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一百岁被称为:( A ) A、期颐 B、耄耋 C、不惑之年 D、杖朝之年 4、“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 A ) A 左手在外 B 右手在外C双手交叉 D 左手在上 5、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 ( A ) A 戊 B 戍C戌 6、《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 的是( B )A、浑水摸鱼B、反戈一击C、笑里藏刀D、反客为主 7、“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 C )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8、“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是由谁提出的( A ) A、范缜B、柳宗元C、周敦颐 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传统节日是( B )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10、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 “仞”,一仞约相当于( A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11、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 C )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下列名句出处对应都正确的一项是( B ) ①方今天下,舍我其谁。②朝闻道,夕死可矣。 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④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A、孔子孟子老子庄子 B、孟子孔子老子庄子 C、孟子孔子庄子老子 D、孔子孟子庄子老子 13、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墓( B ) A 武则天陵 B 秦始皇陵C慈禧陵 14、“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 A )A、男角B、女角 15、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 A ) 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 B、十八种武术动作 16、提出人性善理论的儒家代表人物是( B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17、下列不属于中医的“五术”的是( D ) A、山B、医C、命D、坤

国学知识竞赛题(答案)

国学知识竞赛题 选择题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A) A诗经 B唐诗三百首 2、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以诗歌为主的作家是:(B) A郭沫若 B艾青 C郁达夫 D朱自清 3、李白的诗风是(B) A沉郁、雄浑 B豪迈、奔放 C通俗、易懂 D狂傲、不训 4、标志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最高成就的作家是(A) A苏轼 B王安石 C范仲淹 D欧阳修 4、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B) A谢灵运 B陶渊明 C王维 5、先秦两汉时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通过人物描写来反映历史面貌的是(B) A<<左传>>B<<史记>>C<<国语>>D<<汉书>> 6、<<史记>>属于什么体史书(C) A断代史 B编年体C纪传体 D以上答案都不对 7、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 D )。 A、射 B、御 C、礼 D、经 8、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 C )。 A、“大元” B、“解元” C、“进士” D、“榜眼” 9、“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哪位诗人的作品?( D ) 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隐 D、李清照 10、“豆蔻”是指( A )岁。 A、十三 B、十五 C、十八 D、二十 11、中国的书院制度自唐代始,有官方和私人设置的两类,下列各书院属于官方创办的是(c) A、岳麓书院 B、嵩阳书院 C、集贤书院 D、白鹿洞书院

12、友谊的深浅,由下列那一个成语可以看出情义最为深重?(A) A、莫逆之交 B、金兰之交 C、刎颈之交 D、点头之交 13、一提到书法中的草书,人们便会想到“颠张醉素”,请问下列属于颠张的作品的是( B ) A、自叙帖 B、自言帖 C、中秋帖 D、黄州寒食帖 14、鲁迅先生称( A )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资治通鉴 15、郑谷有诗曰:“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千百,留着人间伴月明。”诗中的李先生指的是( C ) A、李商隐 B、李贺 C、李白 D、李煜 16、“四羊方尊”是哪个朝代的文物:(C ) A、周 B、元C、商 D、夏 17、张渭《别韦郎中》一诗中有“不知郎中桑落酒,教人无奈别离何”一句,句中所提到的“桑落酒”原产地在(A ) A、永济 B、桑落 C、汾阳 D、绵竹 18、“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百家中那位思想家的观点( C ) A、孟子 B、韩非子 C、荀子 D、老子 19、爵是一种典礼时用的酒器,那么爵有几只脚?( A ) A、三只脚 B、两只脚 C、四只脚 D、五只脚 20、魏晋时期,建安七子是当时文学的代表人物,下列属于建安七子的是(D )。 A、嵇康 B、曹植 C、山涛 D、阮瑀 21、标志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最高成就的作家是(A) A.苏轼 B.王安石 C.范仲淹 22、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B) A.谢灵运 B.陶渊明 C.王维 2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大小由之”是( A )的家庭思想。 A.儒学 B.佛学 C.道学 24、先秦两汉时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通过人物描写来反映历史面貌的是( B )

国学经典必须掌握的一点知识

1:什么是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有哪些?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2、什么是经史子集?代表作有哪些?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一些大型的古籍丛书往往囊括四部,经: 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xx: 史书,即正史;子: 先秦百家著作,宗教;集: 文集,即诗词汇编。泛指我国古代典籍 按照内容分类,包括4部44类66属。分经、史、子、集四部 经部,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四书五经! 史部,《左转》就是编年类,《史记》就是纪传体史书。 子部,《孙子兵法》《司马法》就属于兵家类,《说难》就属于法家类。 集部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楚辞》为代表 3、弟子规是谁写的,由论语中哪段来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清代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yu)秀所作。

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对儿童言语行动提出要求,教以应该怎样待人处世,通常的核心思想是孝弟仁爱。 4、读国学经典做什么? 大学: 修身,齐家,xx,平天下2000字 中庸: “中”不偏激,中正平和“庸”永恒不变。“中庸”永恒不变的和谐之道4000字老子: xx人的智谋奇书。5000字 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约16000字 读《大学》擅做事读《中庸》会做官读《老子》有智谋读《论语》善经商 5、《大学》 第一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最后一段: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