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联简介

苏联简介

苏联简介

苏联简介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语:СоюзСоветских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Республик,英语: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是一个存在于1922年至1991年的联邦制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占有东欧的大部分以及几乎整个中亚和北亚;陆地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鲜接壤;而与瑞典、日本、美国及加拿大隔海相望。尽管其宪法规范苏联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政府权力高度集中,并奉行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的社会主义制度及计划经济政策,由苏联共产党一党执政。

苏联于1922年12月30日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外高加索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合并而成。在其第一任领导人弗拉基米尔·列宁于1924年去世后,约瑟夫·斯大林取得了领导权,领导国家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使苏联一度成为全欧工业生产值最高的国家[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1941年被德国与其轴心盟国入侵,历经了4年激烈的战事后取得了胜利,与美国一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被称为“超级大国”,同时占领了东欧国家,扶持了卫星国。苏联而后与卫星国组成华沙条约组织,与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峙。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叶利钦所领导的俄罗斯联邦继承了苏联主要的军事、经济和国际地位。

苏联兴亡史

对苏联解体的一些看法 当我怀着好奇的心开始学习《苏联兴亡史》这门课的时候,我发现这段对于我而言比较陌生的历史十分有趣,它见证了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开花结果真正地掌握了政权,并且发扬光大,让世界的各个角落都飘起红色旗帜。随着学习的深入,我看到了各种卑鄙的暗杀、可笑的现象、无奈的结果。最终,课程随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解体而结束。课程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思考不能结束,我们要分析原因,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能让悲剧发生在我们伟大的祖国。 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很多,有各种解释和学说。作为一个只学习了一个短学期的学生,我只能就我所学习查阅到的知识资料对苏联解体说一说我的看法。 苏联是在戈尔巴乔夫手上解体的。戈尔巴乔夫1985年3月11日,苏共中央非常全会上被选举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他一上台就努力推行经济体系的改革,他指出:“改革社会关系的体系,首先是经济体系,指的是人类自身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善人民的生活和劳动的物质条件和精神面貌。”可见当时的苏联由于经济体系种种弊端,经济状况已经很差了,百姓生活水平不行,国家危机重重。戈尔巴乔夫在这个非常困难的形式下上台执政,他没有选择,必须改革。在4月23日苏共中央全会上,戈尔巴乔夫发言,确定了要加强改革必须先强化管理,从党和国家的干部、体系等管理上下功夫。我认为这种做法、这个方向是正确的。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功”。如果党和政

府的管理体系一片混乱,上令下不行,那么领导人不论作出多么正确的决策,对于国家都是枉然,因为根本就执行不了。而当时的苏联我想就是这样的,长期的思想上的镇压、特权主义、腐败的官僚体系等等。最后,这次会议总结是要“言行一致,高度的主动精神和责任心,对自己、对同志要严格要求”。 随后,改革一步步开始。在那时的苏联,酗酒现象已经十分严重,严重到对一个民族对一个国家产生了危害,所以必须管理治理!于是,在5月16日,戈尔巴乔夫开始了对酗酒现象的治理,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发布了关于加强同酗酒作斗争的命令。“命令”对酗酒并影响工作者进行了经济和政治上的处罚,还加强了酒来源的管理。我看到了一份关于莫斯科居民酗酒的统计资料,统计结果是相当惊人的,在所考察的人口中,因酗酒进过防治所的有14.1%,进过醒酒所的有66.6%,因酗酒叫过救护车的有19.8%,在1964~1982年期间,苏联酗酒人口比例增加,每人每年消耗酒精量居然达到了10升,简直就是触目惊心啊。然而,由于改革方法不对,过于激进,导致了禁酒的失败。从禁酒的失败上可以看出,戈尔巴乔夫缺乏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领导人的能力。俄罗斯民族酗酒是千百年的传统,怎能说禁就禁,更不能如此激烈,戈尔巴乔夫一开始就关闭伏特加酒厂、取缔酒类商店、摧毁葡萄园,给予酗酒毁灭性的打击,可是却不管这样做的后果。他没有从根本的思想教育入手,又一开始就过激地禁酒,这样导致人民异常激烈地反抗。一方面私酒开始泛滥,质量和制作过程不合格的私酒导致不少人工业酒精中毒伤亡,另一方面,本来就不振的经济雪

高二历史俄国(苏联)知识点

高二历史俄国(苏联)知识点 二战后在苏联的帮助下,有12个欧亚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20世纪50年代,领导社会主义国家形成社会主义阵营(除南斯拉夫外)。应对美国冷战。今日的俄罗斯成为促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小编在这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二历史俄国(苏联)知识点 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1年改革 1.原因:封建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狭小,劳动力缺乏); 2.主要内容: ①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 ②农奴必须赎买份地。 3.评价: ①性质: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变了社会性质) ②进步性:废除了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 ③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1.经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仍落后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2.政治:沙皇专制 3.对外: ①19世纪末强租旅顺、大连,把长城以北划为势力范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19041905年为争夺东北发生的日俄战争,惨遭失败;1912年策动外蒙古独立; ②在欧洲与英、法结成三国协约,与三国同盟对抗。 ③1917年退出战争。 4.思想:列宁主义的诞生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17年十月革命 (一)背景 1.沙皇专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 2.一战使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二)过程:由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 1.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三)巩固政权的措施 背景: 内:地主、资产阶级发动叛乱; 外:协约国武装干涉 1.政治: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 2.外交: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战争(停战、割地、赔款)

苏联解体的历史反思

苏联解体的历史反思 选择字号:大中小本文共阅读83 次更新时间:2014-11-19 21:37:32 进入专题:苏联解体● 梁柱吴恩远曹长盛安启念 1991年12月25日,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的苏联国旗颓然跌落,三色旗随后升起。苏共亡党是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最惨痛的历史教训,苏联在没有外敌入侵和自然灾难的情况下顷刻土崩瓦解,“红旗落地”铸就了一个大国的苦难,也留下了巨大的历史谜团。认真总结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铭记20世纪遗留下的这一沉痛的政治遗产,对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重新走向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对话人 梁柱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教授 吴恩远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 曹长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安启念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戈尔巴乔夫说,在他上台之际,国内并不存在特别尖锐的矛盾,国际上也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消灭苏联。他承认,苏联垮台完全是由于改革者自身的错误造成的。 吴恩远:在苏联解体20余年之际,人们对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分析仍然存在较大分歧,其焦点在于,一些人坚持认为存在70余年的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或称苏联

模式、斯大林模式等)“由于弊病太多,已走入死胡同”,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主因;戈尔巴乔夫的责任仅仅是次要因素。 毫无疑问,苏联模式存在重大弊端:高度集中的政治管理体制严重束缚了人民群众的参政议政积极性;单一经济结构和管理体制极大消融了企业改革创新能力和生产活力;思想领域的保守、僵化和教条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发展丧失生命力……不改革、不克服自身弊端就没有出路。然而,实际上任何体制、任何模式如果不发展、不变革都会没有出路。“苏联体制弊端”与“苏联解体”之间并无必然逻辑联系,关键在于苏联模式能否发扬成绩纠正错误。 任何事物自身都存在“肯定”和“否定”两种因素,当时的苏联体制同样还有巨大优势的一面。由经济学家阿巴尔金主编、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出版的《苏联经济史》是重新评价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权威著作。该书没有回避苏联体制的弊端,但同时指出:“毫无争议,苏联在自己的存在时期在经济发展速度上没有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苏联在经济和军事政治范畴成为世界第二强国,在航天、核能方面成为第一大国。它发展了自己的能源经济潜能,建立了结构最发达的统一的能源体制。苏联的基础科学、教育体制和干部培养体制客观上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该书得出结论:“苏联社会体制、苏联模式的垮台不是必然的”。 这不仅是俄罗斯权威经济学家的观点。苏联解体后的多次俄罗斯民意调查表明:70%以上的俄罗斯人认为苏联解体不存在必然性,是完全可以防止的。甚至戈尔巴乔夫本人也不认可“苏联体制弊端导致苏联解体”的观点。2010年3月27日,戈尔巴乔夫说,在他上台之际,国内并不存在特别尖锐的矛盾,国际上也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消灭苏联。他承认,苏联垮台完全是由于改革者自身的错误造成的。 安启念:苏共亡党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未能成功地进行改革,这是全部问题的关键。赫鲁晓夫最先发动改革,但他为人鲁莽,改革过于随意,准备不足,不讲策略,很快失败。勃列日涅夫反对改革,因循守旧,失去了改革斯大林模式、创新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机遇,使各种问题不断积累,日益严重。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执行了错误的方针,导致国家解体,共产党下台。历史地看,苏联共产党要么反对改革,要么沿着错误的方向改革。在苏共亡党的问题上,应当负责任的不仅是戈尔巴乔夫,还有勃列日涅夫、赫鲁晓夫以及那些反对改革的人。 党的指导思想改变,放弃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地位,放任意识形态多元化,理想信念缺失,是苏共覆亡至关重要的原因。

苏联解体的误解 解密档案中的历史真相

苏联解体的误解解密档案中的历史真相 苏联解体的误解 ——从解密档案中寻求历史真相作者:特约记者黄军甫 采访嘉宾:华东师大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沈志华 时间:2011年12月 黄军甫:12月25日是苏联解体20周年,国内各界对此都很关心。您是国际著名冷战史、苏联史专家,此时此刻一定感慨良多吧。沈志华:是的,作为一个苏联历史研究者,特别是一个理想主义时代的亲历者,每每想到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剧变,便有一种异常复杂的情感油然而生。当年听到苏联解体的消息时,我就想,一个存在93年的老党、74年的大国,怎么说没就没啦,并且事先似乎没有任何征兆。现在通过看一些材料得知,苏联解体的事,连中央情报局都没有任何感觉。黄:看您的书也好,和您交流也好,感觉您有一个基本观点:一种历史,只有让它离去一定时间,我们才能科学地研究它,完整、全面地把握它。那么,苏联解体已经20年了,东欧剧变更是过去20多年了,现在应该可以对一些问题作比较清晰和准确把握的时候了吧?沈:黑格尔有一句名言:智慧的猫头鹰到黄昏才起飞。研究历史必须要以原始资料为基础,这是对史学家的起码要求。第一是当年的公开报道;第二是外国学者的著

作。但是,这两种材料都无法构成历史叙事的主体,还有后来的一些当事人回忆,都是第二位的。那么,核心的史料是什么?原始档案。不过,档案有一个解密期的问题。目前比较开放的是东欧各国的档案,特别是涉及原来执政党的文献,几乎全部都解密了。所以,现在确实是研究苏联、东欧剧变原因的大好时期。历史学家应该也完全可以加入对这一问题的讨论。黄:过几天就是苏联解体的纪念日,这几天俄罗斯又因杜马选举闹出许多事情,所以,虽然20年过去了,国人对我们这个北方邻居的兴趣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浓。不过,对于学术界和政界来讲,最感兴趣的问题恐怕还是苏联解体的原因。多数人认为苏联解体、苏共垮台基本上就两个原因:其一是美国搞和平演变的结果,其二是戈尔巴乔夫背叛社会主义的结果。沈: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直到今天,还有许多人仍旧把苏联解体这个十分复杂的现象归咎于你提到的两个原因。这两点是不是原因?当然是。但它们恰恰是所有原因中最表面的、最浅层次的原因。熟悉马列主义和苏联历史的人都知道,共产党人是要埋葬资本主义的,是要搞世界革命的。因此,苏联和美国的斗争,或明或暗、或文或武,你死我活,世人皆知。但为什么人家没败你败啦?是你自己有问题。这就是毛泽东讲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另外,把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归咎于戈尔巴乔夫的背叛更是荒唐。马克思

俄国苏联历史大事年表

俄国苏联历史大事年表 1547年1月19日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俄国第一个沙皇。俄国沙皇的历史从此开始。 1682----1725年彼得一世在位。 1689年中俄缔结《尼布楚条约》,这是俄中两国签订的第一个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条约。 1713年彼得一世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彼得堡。 1721年俄国从此开始称为俄罗斯帝国。 1812年拿破仑侵俄失败。 1825年12月14日十二月党人起义。 1853----1856年克里木战争。 1856年签订《巴黎条约》,结束了克里木战争。

1858年俄、美、英、法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瑗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1860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为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 1861年2月19日农奴制改革 1864 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1881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1883年普列汉诺夫在日内瓦建立第一个俄国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 1895年列宁在彼得堡组织“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1900年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俄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出现了布尔什维主义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1905年1月9日“流血的星期日”。第一次俄国革命开始。日俄战争 1914年俄国参加第一世界大战。彼得堡改称彼得格勒。 1917年二月革命两个政权并存 1917年列宁四月提纲 1917年七月流血事件 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在随后的几年里,通过残酷的内战击败了白军和协约国的干涉。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年3月,新经济政策,

苏联演变教训与启示

苏联演变之后,苏联现今已成为一个历史概念。然而,苏联作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个在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国家,一个首先实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大峡谷”工程并积累了70多年的正反实践经验的国家.一个先后经过二次模式转换过程并在最后—次改革中失去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它所提供的关于苏联模式社会义体制的改革和演变的无比丰富的历史材料,将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功的珍贵财富。本文在上述各章中从不同角度对这些历史经验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分析,我们在思想理论上可以从中得到这样—一些启示,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跨越卡夫丁峡谷是一个史无的例的复杂工程 马克思一生主要是以西欧发达资本主义为研究对象,而他的理论就是建立在这种研究基础之上。他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发生,而且这种革命带有世界性质,将会同时发生。然而,马

克思对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社会发展的道 路也进行认真探讨。在这个问题上,他首先破除了把他的理论教条化的做法,反对把他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 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 马克思针对俄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在—定条件下.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大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们一切肯定成果,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里,马克思提出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的西方无产阶级的支持。在这种支持下俄国革命政权吸取资本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创造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条件。第二个条件是:利用俄国农村公社马克思在1881年给查苏利奇封信的草稿中谈到.农村公社是俄国社会新生的支点他认为,如果俄国革命在适当的时刻发生,如果它能把自己的一切力量集中起来以保证农村公社的自由发展,那么,农村公社就会很快地变为俄国社会复兴的团素,变为使俄国比共他还处在资本主义制度压迫下的国家优越的因素③。由此可见,

俄罗斯历史概况

俄罗斯历史概况 基辅罗斯(862年至1242年) 早在公元1世纪,在中、东欧的第聂伯河、奥得河、维斯瓦河及布格河流域便住着了斯拉夫人。至6世纪,斯拉夫人分为东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东斯拉夫人分布在第聂伯河中、上游,奥卡河、伏尔加河上游,西德维纳河一带,成为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及乌克兰人的祖先。到了公元7、8世纪,东斯拉夫人有两个准国家组织,以基辅为中心的库雅巴及以诺夫哥罗德为中心的斯拉维亚。862年,由于斯拉维落亚各部落为争夺权力而内战不休,使各部精疲力尽,于是商议寻找一位王公来治理各部,裁决纠纷。在他们眼中,住在北欧斯堪的纳维亚的瓦良格人(即罗斯人)精明能干,秩序井然,于是邀请瓦良格人首领留里克当他们大公。留里克王朝由此开始。879年,留里克身亡,大公之位由奥列格接掌。奥列格认为诺夫哥罗德地势偏僻,不利发展,觊觎南方的基辅。882年他率兵南下,首先占领了斯摩棱斯克和柳别奇,然后南下基辅。奥列格定都基辅,称为“诸罗斯城市之母”。之后,他继续征克周围的部落,将东斯拉夫人部落的斯洛文人、克里维奇人、德列弗利安人、谢维利安人、拉迪米奇人以及非斯拉夫人的麦里亚人、维西人和楚得人置于控制之下,这样便形成了一个以基辅为中心的国家,史称基辅罗斯。 1223年蒙古军队在拔都汗的带领下侦查基辅罗斯,罗斯各大公与长期的仇敌钦察人组成联盟,在卡尔卡河岸与汗国侦查军队交锋。由于罗斯各公国大公对蒙古汗国不了解,再加上内部不合,被包围后歼灭,5位大公阵亡。随后蒙古军与1237年击破弗尔季米尔公国首 府弗尔季米尔,经过各公国境内折回补给,又在1239年重新侵略罗斯过境,在1240年占领基辅,代表着蒙古240年统治的开始。 弗拉基米尔大公(1157年至1389年) 俄罗斯人被蒙古人打败后,被分割为三部分.西北方的诺夫哥罗德,南方的乌克兰,中,东北部森林区的罗斯公国,诺夫哥罗德独立,但是要缴纳重税,乌克兰被金帐汗直接管理,俄罗斯公国需定期到萨莱可汗大帐叩头领取汗敕,缴税和提供兵源,是严格的封臣关系,俄罗斯法理上没有自己的政府,其最高统治者是蒙古大汗。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蒙古大汗实际上干预了俄罗斯和钦察汗国的事务,蒙古人是间接统治,因为俄罗斯未统一,政治上维持分裂状态。如派人治理,耗时费力。在征税上最初派八思哈,后来改为任命一位弗拉基米尔大公,全体公国也要服从,这么是俄罗斯在政治上联合起来的最早尝试,使大公听从莫斯科公国,汗使王公听命于他们所爱戴的大公。使罗斯统一位全俄罗斯大公,随着金帐汗控制越来越松,莫斯科在1378年打了一次胜仗,但是在1382年受到脱脱迷失入侵,再过100年,罗斯独立。俄罗斯在别儿迪别分裂为东俄与西俄,出现两个俄国是因为立陶宛的入侵,金帐汗无力干涉。俄罗斯后来再分裂成乌克兰,白俄罗斯。 莫斯科大公国(1263年至1547年)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若干历史思考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若干历史思考 内容摘要: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东欧剧变,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顷刻覆亡。这个重大的历史演变不是发生在战争年代,也不是政治反对派直接的诱导,而是在和平的改革进程中领导人自行解散了苏共,停止了苏联的存在。此时正值戈尔巴乔夫执政,苏联危机四伏,政治经济体制僵化,经济陷入危机,民族矛盾激化,意识形态混乱,改革势在必行。戈氏试图通过经济上的改革以完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可是之后改革的重点转移到了政治领域,同时改革的方向也发生了变化,直至推行出一条背反马克思主义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引发了政治,经济,民族及意识形态危机。究其根本是苏共内部出现了问题,思想政治路线发生了质的变化;干部组织工作涣散,严重影响到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党风干群关系削弱了党的威信,最终导致苏共从内部垮台,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件教训深刻,中共引以为戒,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特别加强党的建设,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势下,时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更好更快地发展。关键词:苏联解体,苏共,党建 20世纪最震撼人心的重大历史政治事件就是苏联的演变和解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有着2240多万平方公里的横跨欧亚两洲疆域辽阔的大国、强国,在没有外敌入侵等客观因素的情况下,土崩瓦解。这个历史教训有其深刻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也出现过向“文化大革命”的政治上的偏离,但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并未发生根本动摇,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历届领导集团提出诸如“三个代表”及“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思想,时刻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思想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干部组织工作,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确保社会主义国家更快更好的发展。多年来,维系苏联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联盟的基础,不仅仅是经济、军事、外交上的相互联系和依赖,且更重要的是统一的政治基础。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戈氏的改革破坏的维系这个民族的政治基础,苏共在苏联这个超级大国的统治地位受到极大削弱,最终垮台,直接导致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终至解体,东欧剧变。 一.戈尔巴乔夫与苏共错误的政治思想路线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之际,如何确定党的政治思想路线,使之符合苏联国情,是一个十分困难和复杂的事情。戈氏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渐发生了偏移,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他在苏共27大上具体阐述了:政治上的“民主化”和“公开化”的思想,反复强调“争取加速发展,这意味着进一步发扬民主……扩大党的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公开性”。①p270这样没有阶级的“民主化”“公开性”,起先就削弱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戈氏一开始就从思想上把“民主化”“公开性”推向极端。众所周知,民主作为上层建筑,是由一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一个历史的阶级的范畴,有其鲜明的阶级内容。“民主化”与“公开性”的提出,最初是针对旧体制权力高度集中的弊端有一定作用,但随着无节制、无限制的推广,使“民主”这个口号丧失其应有之义,并为各种反共反社会主义实力之声打开了方便之门,为各种攻击苏维埃社会主义制度、全盘否定社会主义历史的言论打开绿灯,为公众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游行、示威、罢工等活动提供了条件。在1988年苏共19次全国代表会议之前,各类组织,其中大部分是反共的政治组织,已达到3万个,最早引起联盟国家危机的波罗的海三国要求脱离苏联的政治性集会也开始举行。①p270无限制、无节制的“民主”与“公开”,实则是为各种势力滋生提供了温润的土壤。这只是戈氏改革触及到政治改革的第一步,苏共的领导地位受到很大削弱。紧接着戈氏在经济改革中受阻,他认为是党已成为改革的阻力,将矛头指向了党的政治思想路线。经过1988年苏共第19次代表大会和1990年苏共二月、三月全会,到苏共第28次代表大会,苏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的政治路线。“人道的民主的社

世界历史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练习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选择题 1.1928年后,苏联为实现工业化重点发展的是() A.农业B.重工业C.轻工业 D.商业 2.苏联的成立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苏联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时间和标志是()A.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B.1922年苏联成立 C.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D.1937年农业集体化 3.苏联由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是在() A.十月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苏联成立后 D.两个五年计划后 4.苏联新经济政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A.把大型工矿企业交给国家经营 B.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实行全国电气化 D.中小企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5.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 A.1919年 B.1921年 C.1928年 D.1933年 6.苏联基本上完成农业集体化的时间是() A.1928年 B.1933年 C.1937年 D.1945年 7.苏维埃国家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时间是() A.十月革命胜利后的1918年 B.内战结束后的1921年 C.苏联成立时的1922年 D.列宁逝世后的1924年 8.1940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的是()

A.德国 B.英国C.法国 D.苏联 9.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建立的时间是() A.1917年 B.1919年 C.1920年 D.1922年 10.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首先加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国家有() ①白俄罗斯②哈萨克③立陶宛④俄罗斯联邦⑤乌克兰⑥外高加索联邦 A.①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⑥ D.②④⑤⑥ 11.在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以后,苏俄进入了和平建设的时期,此时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颁布新宪法 C.恢复经济 D.开展外交工作 12.下列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国家 B.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 C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 D.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13.1922年,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成立了苏联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当时加入联盟的有、、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14.在全国基本实现和的基础上,1936年,苏联通过了,宣布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 15.1924年,逝世后,苏联人民在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 1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时说:“共产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1)斯大林为什么要重点发展重工业? (2)这种政策对苏联以后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俄文原档目录(第一卷) №04180 斯大林致托洛茨基的电报(1920年3月21日) №04181 奥尔忠尼启则致契切林的电报(1920年4月23日) №04182 奥尔忠尼启则、基洛夫致列宁的电报(1920年5月4日) №04183 奥尔忠尼启则致列宁、斯大林的电报(1920年5月4日) №04184 奥尔忠尼启则致列宁、斯大林的报告(不早于1920年5月4日) №04185 奥尔忠尼启则致列宁和斯大林的电报(1920年5月8日) №04186 契切林给奥尔忠尼启则的电报(1920年5月11日) №04187 奥尔忠尼启则致卡拉汉、列宁、斯大林的电报(1920年5月24日) №04188 托洛茨基致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电报(1920年5月26日) №04189 拉斯科尔尼科夫致托洛茨基、列宁、契切林的电报(1920年6月7日) №04190 契切林致奥尔忠尼启则的电报(1920年6月19日) №04192 契切林致俄共(布)中央政治局的信(1920年6月22日) №04191 契切林致俄共(布)中央政治局的信(1920年6月22日) №04194 契切林致俄共(布)中央政治局的信(1920年6月28日) №04195 托洛茨基致斯大林、列宁、加米涅夫的电报(1920年7月3日) №04196 契切林致克列斯京斯基的信(1920年7月5日)

№04197 斯大林致列宁的电报(1920年7月13日) №04198 温什里希特致列宁的信(1920年7月15日) №04199 奥尔忠尼启则致列宁、契切林、斯大林的电报(1920年7月16日) №04200 斯大林致伏罗希洛夫的电报(1920年7月22日) №04201 斯大林致伏罗希洛夫、布琼尼的电报(1920年7月23日) №04202 斯大林致列宁的电报(1920年7月24日) №04203 斯大林致托洛茨基的电报(1920年7月26日) №04213 卡拉汉致俄共(布)中央委员会的信(1920年9月9日) №04217 柯秀尔致奥尔忠尼启则的信(1920年11月13日) №04218 奥尔忠尼启则致斯大林的电报(1920年11月22日) №04219 奥尔忠尼启则致列宁、斯大林的电报(1920年11月29日) №04220 纳扎列江与奥尔忠尼启则通过直通线路谈话记录(不早于1920年11月30日) №04221 奥尔忠尼启则通过直通线路向斯大林、列宁、契切林的报告(1920年12月4日) №04222 舍因曼致契切林、斯大林、奥尔忠尼启则的电报(1920年12月6日) №04223 奥尔忠尼启则致斯大林的电报(1920年12月8日) №04224 奥尔忠尼启则致斯大林的电报(1920年12月9日) №04225 奥尔忠尼启则致列宁、斯大林的电报(1920年12月12日) №04226 奥尔忠尼启则致列宁的电报(1920年12月15日)

对建国初学习苏联经验的历史回顾和思考

对建国初学习苏联经验的历史回顾和思考 摘要:新中国建立之初,缘于历史的过程和政治、经济条件,实行了向当时的苏联“一边倒”的政策。有一种看法认为,建国初学习苏联经验使我们少走不少弯路;有一种看法却相反,对建国初期学习苏联经验持全盘否定态度,把它看作是我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战略性“失误”,甚至视为经济建设“左”的错误之根源。总结和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即把我们所研究的问题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本文从学习苏联经验的历史原因开始分析,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回顾及系统分析,得出理性思考。关键词:苏联经验;历史回顾;思考 Historical Review and Deliberation of the Emulation of Soviet Union in Early Foundation Abstract:In new China of its early days,we pursued the policy of learning from the Soviet Union because of historic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asons.Someone views that good experience can be applied saving many twists and turns along the road.But someone objects to the view with the reason that this kind of learning lacks of reality and foundation.We must study history from a Marxist viewpoint on the long period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after summing up both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through hard exploration.This essay starts from the historical reasons of the learning,and then come up with the rational thought from system review and analysis. Keywords: Soviet Union Experience;Historical Review;Thought

苏联兴亡的经验与教训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苏联兴亡的经验与教训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引言: 苏联,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建立起来并取得巨大成就的社会主义国家,他的兴盛与衰亡深刻影响了近百年来的世界历史,并将继续作为他国学习的榜样与示警的红灯影响更长远的时间。 苏联的建立与急速发展,为20世纪浴血追求独立的受压迫民族指明了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强道路;实践了社会主义的理论,证明了马列思想的先进性与正确性,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壮举。 苏共的垮台与苏联的最终解体,是苏联社会各种问题总爆发的结果,也是苏共执政能力逐渐下降直至完全丧失政权的结果;苏联的解体,有许多外部原因,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苏共的内部原因。 我国作为仅存的少数社会主义国家之一,面临全新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汲取苏联及苏共的经验教训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显得必要且紧迫。 一、苏联兴盛的经验 1.国家正确地干预、参与经济建设是落后国家快速发展的捷径 苏联成立之前,沙俄工业基础较之欧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经济薄弱,且科学技术远远落后美国。综合国力孱弱,虽有数百万陆军,但枪支都不能配发完全,一战及日俄战争的失败最终引发了社会的剧烈变革。也许正是这些惨败促使苏联人大力发展军事工业与重工业,在国家计划经济的制度下,集中全国物力,使用国家力量,史无前例地大规模规划国家发展前景,通过两个五年计划的短短十年,就使苏联积累了雄厚的工业制造能力,为击败法西斯德国打下了工业基础。苏联初期的计划经济取得空前成功,与同期欧美自由经济的大萧条对比鲜明,使欧美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甚至有美国记者回国后宣称在苏联看到了行得通的未来。 苏联的发展之路,是将国家力量充分运用到经济建设之中,正确地干预、参与经济建设。这种方法为我国所用,在建国初期完成了从没有重工业到初步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建立起了日后改革开放依靠的工业基础。美国罗斯福新政,也是美国政府充分利用国家力量监管、干预经济生活,使美国率先走出了席卷欧美的经济大萧条。可以说,国家干预、参与经济已经成了发达国家拯救危机的法宝了。近两年的经济危机,也正是美国金融市场缺乏国家监管、干预而爆发问题的结果;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不得不干预金融市场、直接参与通用公司的运作。 2.政权的统一、思想的统一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激发高昂建设热情

俄罗斯历史起源于东欧草原上的东斯拉夫人,亦

俄罗斯历史起源于东欧草原上的东斯拉夫人,亦是后来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的共同祖先。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988年开始,东正教(基督教 的东部分支)从拜占庭帝国传入基辅罗斯,由此拉开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并最终形成了占据未来700年时间的俄罗斯文化。13世纪初,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占领后,最 终分裂成多个国家,这些国家都自称为是俄罗斯文化和地位的正统继承人。 基辅罗斯 6世纪时,东斯拉夫人逐渐向东欧草原地区迁徙。862年,以留里克为首的瓦朗几亚人征 服东斯拉夫人,建立留里克王朝,882年,建立了基辅罗斯,12世纪分裂为若干独立公国。1237年被来自于亚洲东部的蒙古军队占领,建立钦察汗国。 莫斯科大公国 莫斯科市建于1147年,弗拉基米尔大公尤里·多尔戈鲁基是其奠基人。他头戴战盔、身披 铁甲、左手持盾、双腿跨马的纪念像一直矗立在莫斯科市中心特维尔大街中段莫斯科市政府前面的广场上。1283年莫斯科公国正式建立。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公国逐渐发展为 东北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领导其他公国摆脱了蒙古鞑靼的统治,使俄罗斯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罗曼诺夫王朝 俄罗斯联邦地图公元15世纪末,建立莫斯科大公国,1605年,戈杜诺夫猝死,俄罗斯进 入一个“混乱时代”。直到下诺夫哥罗德的米宁和波扎尔斯基率领民兵把波兰侵略军赶出莫斯科以后,这一动荡时期。1613年,开创罗曼诺夫王朝,才终于结束。末代沙皇尼古拉 二世在1917年发生的俄国二月革命中被推翻。 世纪时,欧洲许多国家发展迅速,而俄国农奴制度还在盛行。为了效法西方,彼得一世在1697年派遣使团赴西欧考察,自己也化名随团出访,回国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彼 得一世改革,在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文化各方面提高了俄罗斯的实力。1721年,彼 得一世宣布俄罗斯为帝国。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领土空前膨胀,被称为“帝国的黄金时期”。 17世纪中期乌克兰和俄罗斯合并为统一的国家。1689年8月彼得一世正式亲政。17世纪 它击溃了波兰和瑞典封建主的入侵。1721年,彼得一世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同年,沙

前苏联大事年表(19171991)

前苏联大事年表(1917—1991) 前苏联大事年表(1917—1991) 列宁时期 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注1)爆发,之后布尔什维克党人在俄罗斯取得了政权。随即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并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随后的几年里,由托洛茨基(托洛斯基)指挥的红军通过内战击败了白军和众多西方国家的武装干涉。 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正式成立。斯大林时期1924年,苏联的缔造者列宁逝世,之后约瑟夫·斯大林获得最高权力。斯大林为了巩固个人地位,通过残酷的手段打击政治对手,以肃反的方式对党、国家和军队的领导人展开了大清洗。同时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斯大林为了巩固个人地位,通过残酷的手段打击政治对手,以肃反的方式展开了大清洗。数以百万计的人被送进了劳改营。虽然斯大林被西方国家和一部分苏联人视为一个残酷和犯下严重罪行的独裁者,但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共产党对苏联的经济生产方式进行了大改造,成功地把苏联改造成

了一个重工业和军事上的强国。1938年,英法采用“绥靖政策”为了将“法西斯”这股祸水引向苏联,炮制了慕尼黑阴谋。1939年4月中旬,英、法、苏三国在莫斯科举行军事、政治谈判。谈判中,苏联向英法提出了一些建议:①缔结英、法、苏之间有效期5~10年,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反侵略互助条约②三国保障中欧和东欧国家的安全③缔 结三国间相互援助的方式和规模的具体协议。然而,谈判毫无结果。英法同意了德国在东欧和中南欧自由行动,拒绝苏联提出保障中欧和东南欧国家安全,实际上给希特勒指出一条向苏联进攻的道路,企图“祸水东引”。1939年冬,苏联因领土纠纷入侵芬兰,迫使芬兰割让部分领土,史称苏芬战争。当法西斯德国1941年入侵苏联后,芬兰加入了轴心国集团。 1939年8月3日,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向苏提出希望改善彼此关系。此时,苏联对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失望透顶,因此于8月23日和纳粹德国秘密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按照该条约划分的势力范围,苏联出兵瓜分波兰领土,占领东欧部分地区。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被并入苏联。 苏联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只是一个缓兵之计,反

俄国历史

第一部分:古代罗斯和早期近代俄罗斯 1 截至公元前800年的斯拉夫人 2 公元前800—前600年亚洲人的迁徙 3 公元前600—前300年的西徐亚人、希腊人和斯拉夫人 4 公元前200—公元200年的罗马人和萨尔马特人 5 公元200—400年哥特人的胜利征战 6 公元450年的匈奴帝国 7 公元450—550年斯拉夫人的第一次扩张 8 公元560—600年阿瓦尔人的征服 9 公元600—700年斯拉夫人收复失地 10 公元650—750年的可萨汗国 11 公元800—1000年斯堪的纳维亚人的迁徙 12 截至公元880年的斯拉夫人和诺曼人 13 公元880—1054年的基辅罗斯 14 公元1000年的内河交通和商路 15 截至1000年的基督教和斯拉夫人 16 1200—1600年俄罗斯修道院的繁荣 17 1054—1238年基辅罗斯的分裂 18 997—1478年的诺夫哥罗德共和国 19 1000—1450年诺夫哥罗德的东方贸易路线 20 900—1500年日耳曼人的东扩和波罗的海诸国 21 截至1300年的蒙古帝国 22 1219—1241年蒙古人对罗斯的征服 23 1240—1462年立陶宛的对外征服 24 截至1462年天主教的向东传播情况 25 1261—1533年莫斯科公国的兴起 26 1533—1598年罗斯的扩张 27 1460—1860年的莫斯科与俄罗斯欧洲部分的河流 28 1565—1571年伊凡四世没收的土地 29 1598—1613年俄罗斯的混乱时期 30 1610—1618年波兰和瑞典的入侵 31 1640—1667年俄罗斯向西扩张情况 32 1648年和1670年的社会动荡 33 1478—1710年俄罗斯向东扩张的情况 34 1700—1800年的贸易和工业 35 1500—1916年的哥萨克 37 1721—1945年俄国向西扩张和波罗的海地区 第二部分: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历史 概况

俄罗斯历史 俄罗斯国家的摇篮是基辅罗斯。它建立于9世纪下半叶,是第聂伯河中游的东斯拉夫部落联合的结果,统一的古罗斯民族就这样形成了,后来在其基础上出现了俄罗斯族、乌克兰族和白俄罗斯族。 从9世纪末起统治国家的是留里克王朝,传说其创始人为瓦良格人的一个军事首脑留里克,是斯拉夫人自己请他和他的兄弟希涅乌斯及特鲁沃尔来统治他们的。古代编年史这样写道:“那些瓦良格人自称罗斯…” 罗斯占地辽阔,西起韦斯拉河左岸支流,东至高加索山麓,南达塔曼半岛及多瑙河下游,北临芬兰湾和拉多加湖。988年,弗拉基米尔大公在位时,罗斯举行了受洗仪式。这一事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智者雅罗斯拉夫大公统治年间(1019-1054)是古代罗斯最繁荣的时期。正是他编撰了罗斯第一部法律——《罗斯法典》(《罗斯真理》)。但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导致国家分裂(1132年)。 13世纪俄罗斯遭到成吉思汗的汗国的侵略,蒙古鞑靼人的压迫长达两个半世纪。 自14世纪始,莫斯科公国在罗斯的地位逐渐上升,它成为“收拢罗斯领土”的中心。伊万·卡里塔在摆脱汗国统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政治成就,而他的孙子德米特里·顿斯科伊1380年在库里科沃原野对马麦汗的军事胜利则巩固了这一成就。最终推翻鞑靼蒙古压迫是在1480年。 15世纪下半叶,围绕莫斯科开始形成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其成员包括当时罗斯所有的大城市,后来伏尔加沿岸、乌拉尔和西伯利亚的民族也加入进来。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三世宣称自己是拜占庭皇帝的继承人,莫斯科是整个东正教世界的首都,即“第三罗马”。伊凡三世的孙子——伊凡四世,即伊凡雷帝(1547-1584)是第一个获得沙皇称号的大公,他在国内发动严酷的恐怖政策(削藩制),奠定了俄罗斯专制政权的基础,同时他也在国家管理、

苏联解体的过程和启示

苏联解体的过程和启示 一、解体过程 1985年3月由于外部的竞争压力和内部的变革要求把作为年 轻一代领导人的戈尔巴乔夫推上了改革的舞台。 1985年4月召开的苏共中央全会决定,对处于“危机前状况”的国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由此启动了新一轮改革的进程。戈尔巴乔夫对中央和地方的各级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在不到 一年的时间内更换了14名党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成员、15名国家 和政府领导人,一批具有改革意识的新人进入中央核心领导层,如 利加乔夫(主管组织工作的中央书记)、雷日科夫(部长会议主席)、叶利钦(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谢瓦尔德纳泽(外交部长)等。地方干部也大幅度更新,为改革方针的实施奠定了组织基础。 1987年1月苏共中央全会讨论了政治改革问题。 1987年10月苏共中央全会再次讨论政治改革问题,决定通过 重写苏共党史,批判和否定“斯大林模式”,为改革清除思想理论 障碍。 1988年6月,以政治体制改革为主题的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 议举行,戈尔巴乔夫在报告中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具体方案,决 定进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公开竞选,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建立拥 有实际权力的最高苏维埃。政治改革的取向及其步骤在党的核心领 导层中引起了分歧和争论,形成了以叶利钦为首的主张政治多元化 的“激进派”同以利加乔夫为首的主张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的“传统派”的斗争。 1989年3月,苏联历史上第一次公开竞选选出了首届人民代 表大会代表,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实际拥有国家最高权力的常 设机构——最高苏维埃,从这时起,苏共的领导地位逐渐弱化,权 力中枢移向苏维埃。 1990年是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转折时期。当年2 月召开的苏共中央全会通过《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行动纲 领草案,宣布共产党“放弃政治垄断地位”,从而为实行多党制开 了绿灯。3月举行的第三次(非常)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关于设立 苏联总统职位和苏联宪法修改补充法》等决议,取消原宪法中规定 苏共领导地位的第六条,将苏共的作用改为与其他政党、社会团体 一样,“通过选入人民代表、苏维埃代表并以其他形式参加制定苏 维埃国家的政策,及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1990年春夏举行的地方苏维埃选举中,原作为地方各级政权 领导人的苏共推举的候选人纷纷落选,各反对派政党和组织以及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