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不锈钢比重表

常用不锈钢比重表

常用不锈钢比重表
常用不锈钢比重表

常用不锈钢比重表(KG)

“4DC”系列7.75

304、321、304L、202、201 7.93

310S、309S、316L、316 7.98

不锈钢重量简易计算公式

不锈钢板每平方米重量(kg)计算公式:比重×厚度(mm) ×宽度(m)长度(m) 304、321管每料重量(kg)计算公式:0.02491×壁厚(mm) ×(外径—壁厚)(mm) 316L、310S管海米重量(kg)计算公式:0.02495×壁厚(mm) ×(外径—壁厚)(mm) 不锈钢圆钢:直径×直径×0.00623:公斤/米

不锈钢铬钢:直径×直径×0.00609:公斤/米

不锈角钢:宽度×厚度×0.015:公斤/米

不锈槽钢:宽度×厚度×0.015×2:公斤/米

不锈钢的特点与选用(不锈钢知识)

不锈钢是石油、化工、化肥、食品、国防、餐具、合成纤维和石油提炼等工业行业中广泛使用的金属材,而许多容器、管道、阀门、泵、等一般都因与各种腐蚀性介质接触遭受腐蚀而报废。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钢材约占钢材年产量的1/4。而不锈钢的产量占钢铁总产量的1%。因此,材料受到腐蚀而失效是当今材料研究与发展中的三大主要问题之一。

不锈钢是指具有抗腐蚀性能的一类钢种。

通常所说的不锈钢是不锈钢与耐酸钢的总称。

不锈钢不一定耐酸,但耐酸钢同时又是不锈钢。

所谓不锈钢是指能抵抗大气及弱腐蚀介质腐蚀的钢种。腐蚀速度<0.01 mm/年者为完全耐腐蚀钢,速度<0.1 mm/年者为耐蚀钢。所谓的耐酸钢是指在各种强腐蚀介质中能耐酸的钢.腐蚀速度<0.1mm/年者为完全耐蚀,腐蚀速度<1mm/年者为耐蚀。因此.不锈钢并不是不腐蚀、只不过腐蚀速度较慢而已、绝对不被腐蚀的钢是不存在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介质中.不同种类的不锈钢腐蚀速度大不相同而同一种不锈钢在不同的介质中腐蚀行为也大不一样。例如.Ni-Cr不锈钢在氧化性介质中的耐蚀性很好.但在非氧化介质中(如盐酸)的耐蚀性就不好了。因此掌握各类不锈钢的特点、对于正确选择和使用不锈钢是很重要的。

不锈钢不仅要耐蚀,还要承受或传递载荷,因此还需要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不锈钢一般以板、管等型材加工成构件或零件,因此.要有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和良好的焊接性能。

不锈钢按典型组织分为:铁素体(F)型不锈钢;马氏体〔M)型不锈钢;奥氏体(A)型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A-F)双相型不锈钢;沉淀硬化型不锈钢。

一、金属腐蚀

(一)金属的腐蚀过程

在外界介质的作用下使金属逐渐受到破坏的现象称为腐蚀。腐蚀基本上有两种形式.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在生产实际中遇到的腐蚀主要是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中不产生电流,巨在腐蚀过程中形成某种腐蚀产物。这种腐蚀产物一般都覆盖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一层膜,使金属与介质隔离开来。

如果这层化学生成物是稳定、致密、完整并同金属表层牢固结合的,则将大大减轻甚至可以防止腐蚀的进一步发展,对金属起保护作用。形成保护膜的过程称为钝化。例如,生成SiO2、Al2O3、Cr2O3等氧化膜,这些氧化膜结构致密、完整、无疏松、无裂纹且不易剥落,可起到保护基体金属、避免继续氧化的作用。例如铁在高温氧化时生成的Fe2O3。反之,有些氧化膜是不连续的,或者是多孔状的.对基体金属没有保护作用。例如.有些金属的氧化物,如Mo2O3、WO3在高温下具有挥发性,完全没有覆盖基体的保护作用。

可见,氧化膜的产生及氧化膜的结构和性质是化学腐蚀的重要特征。因此,提高金属耐化学腐蚀的能力,主要是通过合金化或其它方法,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完整致密的并与基体结合牢固的氧化膜,也称为钝化膜,电化学腐蚀是金属腐蚀更重要的、更普遍的形式,它是由不同的金属或金属的不同电极电位而构成原电池所产生的。这种原电池腐蚀是在显微组织之间产生的故又称之为微电池腐蚀。电化学腐蚀的特点是有电介质存在,不同金属之间、金属微区之间或相之间有电位差异连通或接触,同时有腐蚀电流产生。

二、腐蚀类型

金属材料在工业生产中的腐蚀失效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材料在不同负荷及不同介质环境的作用下,其腐蚀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般腐蚀:金属裸露表面发生大面积的较为均匀的腐蚀,虽降低构件受力有效面积及其使用寿命,但比局部腐蚀的危害性小。

晶间腐蚀:指沿品界进行的腐蚀,使晶粒的连接遭到破坏。这种腐蚀的危害性最大,它可以使金属变脆或丧失强度,敲击时失去金属声响,易造成突然事故。晶间腐蚀为奥氏体不

锈钢的主要腐蚀形式,这是由于晶界区域与晶内成分或应力有差别,引起晶界区域电极电位显著降低而造成的电极电位助差别所致。

应力腐蚀:金属在腐蚀介质及拉应力(外加应力或内应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破裂现象。断裂方式主要是沿晶的、也有穿晶的,这是一种危险的低应力脆性断裂、在氯化介质和碱性氧化物或其它水溶性介质中常发生应力腐蚀,在许多设备的事故中占相当大的比例。

点腐蚀:点腐蚀是发生在金属表面局部区域的一种腐蚀破坏形式、点腐蚀形成后能迅速地向深处发展,最后穿透金属。点腐蚀危害性很大,尤其是对各种容器是极为不利的。出现点腐蚀后应及时磨光或涂漆,以避免腐蚀加深。

点腐蚀产生的原因是在介质的作用下,金属表面钝化膜受到局部损坏而造成的。或者在含有氯离子的介质中,材料表面缺陷疏松及非金属夹杂物等都可引起点腐蚀。

腐蚀疲劳:金属在腐蚀介质及交变应力作用下发生的破坏、其特点是产生腐蚀坑和大量裂纹。显著降低钢的疲劳强度,导致过早断裂。腐蚀疲劳不同于机械疲劳,它没有一定的疲劳极限,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疲劳强度一直是下降的。

除了上述各种腐蚀形式以外,还有由于宏观电池作用而产生的腐蚀。例如,金属构件中铆钉与铆接材料不同、异种金属的焊接、船体与螺旋桨材料不同等因电极电位差别而造成的腐蚀。

从上述腐蚀机理可见,防止腐蚀的着眼点应放在:尽可能减少原电池数量,使钢的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完整的、与钢的基体结合牢固的钝化膜;在形成原电池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两极间的电极电位差。

不锈钢的合金化原理

提高钢耐蚀性的方法很多,如表面涂一层耐蚀金属、涂敷非金属层、电化学保护和改变腐蚀环境介质等。但是利用合金化方法,提高材料本身的耐蚀性是最有效的防止腐蚀破坏的措施之一,其方法如下:

(1)加入合金元素,提高钢基体的电极电位,从而提高钢的抗电化学腐蚀能力。一般钢中加入Cr、Ni、Si多元素均能提高其电极电位。由于Ni较缺,Si的大量加入会使钢变脆,因此,只有Cr才是显著提高钢基体电极电位常用的元素。

Cr 能提高钢的电极电位,但不是呈线性关系、如图5.1所示。实验证明钢的电极电位随合金元素的增加,存在着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关系,遵循1/8规律。当Cr含量达到一定值时即1/8原子(l/8、2/8、3/8……)时,电极电位将有一个突变。因此,几乎所有的不锈钢中,Cr含量均在12.%(原子)以上,即11.7%(质量)以上。

(2)加入合金元素使钢的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完整的与钢的基体结合牢固的纯化膜。从而提高钢的耐化学腐蚀能力。如在钢中加入 Cr,Si.Al等合金元素,使钢的表层形成致密的

Cr2O3,SiO2,Al2O3等氧化膜,就可提高钢的耐蚀性。

(3)加入合金元素使钢在常温时能以单相状态存在,减少微电池数目从而提高钢的耐蚀性。如加入足够数量的Cr或Cr-Ni,使钢在室温下获得单相铁素体或单相奥氏体。

(4)加入Mo、Cu等元素,提高抗腐蚀的能力。

(5)加入Ti,Nb等元素,消除Cr的晶间偏析,从而减轻了晶间腐蚀倾向。

(6)加入Mn、N等元素,代替部分Ni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同时能大大提高铬不锈钢在有机酸中的耐蚀性。

不锈钢的种类和特点

不锈钢有两种分类法:一种是按合金元素的特点,划分为铬不锈钢和铬镍不锈钢;

另一种是按在正火状态下钢的组织状态,划分为M不锈钢、F不锈钢、A不锈钢、A一F双相不锈钢。

一、马氏体不锈钢

典型的马氏体不锈钢有1Cr13~4Cr13和9Cr18等

1Cr13钢加工工艺性能良好。可不经预热进行深冲、弯曲、卷边及焊接。2Crl3冷变形前不要求预热,但焊接前需预热,1Crl3、2Cr13主要用来制作耐蚀结构件如汽轮机叶片等,而3Cr13、4Cr13主要用来制作医疗器械外科手术刀及耐磨零件;9Crl8可做耐蚀轴承及刀具。

二、铁素体不锈钢

铁素不锈钢的含Cr量一般为13%~30%合碳量低于0.25%。有时还加入其它合金元素。金相组织主要是铁素体,加热及冷却过程中没有α<=>γ转变,不能用热处理进行强化。抗氧化性强。同时,它还具有良好的热加工性及一定的冷加工性。铁素体不锈钢主要用来制作要求有较高的耐蚀性而强度要求较低的构件,广泛用于制造生产硝酸、氮肥等设备和化工使用的管道等。

典型的铁素体不锈钢有Crl7型、Cr25型和Cr28型。

三,奥氏体不锈钢

奥氏体不锈钢是克服马氏作不锈钢耐蚀性不足和脆性过大而发展起来的。基本成分为

Crl8%、Ni8%简称18-8钢。其特点是合碳量低于0.1%,利用Cr、Ni配合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

奥氏作不锈钢一般用于制造生产硝酸、硫酸等化工设备构件、冷冻工业低温设备构件及经形变强化后可用作不锈钢弹簧和钟表发条等。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抗均匀腐蚀的性能,但在局部抗腐蚀方面,仍存在下列问题:

1.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

奥氏作不锈钢在450~850℃保温或缓慢冷却时,会出现晶问腐蚀。含碳量越高,晶间蚀倾向性越大。此外,在焊接件的热影响区也会出现晶间腐蚀。这是由于在晶界上析出富Cr的Cr23C6。使其周围基体产生贫铬区,从而形成腐蚀原电池而造成的。这种晶间腐蚀现象在前面提到的铁素体不锈钢中也是存在的。

工程上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防止晶间腐蚀:

(1)降低钢中的碳量,使钢中合碳量低于平衡状态下在奥氏体内的饱和溶解度,即从根本上解决了铬的碳化物(Cr23C6)在晶界上析出的问题。通常钢中合碳量降至0.03%以下即可满足抗晶间腐蚀性能的要求。

(2)加入Ti、Nb等能形成稳定碳化物(TiC或NbC)的元素,避免在晶界上析出Cr23C6,即可防上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

(3)通过调整钢中奥氏体形成元素与铁素体形成元素的比例,使其具有奥氏体+铁索体双相组织,其中铁素体占5%一12%。这种双相组织不易产生晶间腐蚀。

(4)采用适当热处理工艺,可以防止晶间腐蚀,获得最佳的耐蚀性。

2.奥氏体不锈钢的应力腐蚀

应力(主要是拉应力)与腐蚀的综合作用所引起的开裂称为应力腐蚀开裂,简称SCC (Stress Crack Corrosion)。奥氏体不锈钢容易在含氯离子的腐蚀介质中产生应力腐蚀。当含Ni量达到8%一10%时,奥氏体不锈钢应力腐蚀倾向性最大,继续增加含Ni量至45~50%应力腐蚀倾向逐渐减小,直至消失。

防止奥氏体不锈钢应力腐蚀的最主要途径是加入Si2~4%并从冶炼上将N含量控制在0.04%以下。此外还应尽量减少P、Sb、Bi、As等杂质的含量。另外可选用A-F双相钢,它在Cl-和OH-介质中对应力腐蚀不敏感。当初始的微细裂纹遇到铁素体相后不再继续扩展,铁素体含量应在6%左右。

3.奥氏作不锈钢的形变强化

单相的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冷变形性能,可以冷拔成很细的钢丝,冷轧成很薄的钢带或钢管。经过大量变形后,钢的强度大力提高,尤其是在零下温区轧制时,效果更为显著。抗拉强度可达 2000 MPa以上。这是因为除了冷作硬化效果外,还叠加了形变诱发M转变。

奥氏作不锈钢经形变强化后可用来制造不锈弹簧、钟表发条、航空结构中的钢丝绳等。形变后若需焊接,则只能采用点焊工艺、形变使应力腐蚀倾向性增加。并因部分γ->M转变而产生铁磁性,在使用时(如仪表零件中)应予以考虑。

再结晶温度随形变量而改变,当形变量为60%时,其再结晶温度降为650℃冷变形奥氏体不锈钢再结晶退火温度为850~1050℃,850℃则需保温3h,1050℃时透烧即可,然后水冷。

4.奥氏作不锈钢的热处理

奥氏体不锈钢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有:固溶处理、稳定化处理和去应力处理等。

(1)固溶处理。将钢加热到1050~1150℃后水淬,主要目的是使碳化物溶于奥氏体中,并将此状态保留到室温,这样钢的耐蚀性会有很大改善。如上所述,为了防止晶问腐蚀,通常采用固溶化处理,使Cr23C6溶于奥氏体中,然后快速冷却。对于薄壁件可采用空冷,一般情况采用水冷。

(2)稳定化处理。一般是在固溶处理后进行,常用于含Ti、Nb的18-8钢,固处理后,将钢加热到850~880℃保温后空冷,此时Cr的碳化物完全溶解,脱而钛的碳化物不完全溶解,且在冷却过程中充分析出,使碳不可能再形成铬的碳化物,因而有效地消除了晶间腐蚀。(3)去应力处理。去应力处理是消除钢在冷加工或焊接后的残余应力的热处理工艺一般加热到300~350℃回火。对于不含稳定化元素Ti、Nb的钢,加热温度不超过450℃,以免析出铬的碳化物而引起晶间腐蚀。对于超低碳和含Ti、Nb不锈钢的冷加工件和焊接件,需在500~950℃,加热,然后缓冷,消除应力(消除焊接应力取上限温度),可以减轻晶间腐蚀倾向并提高钢的应力腐蚀抗力。

四、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

在奥氏不锈钢的基础上,适当增加Cr含量并减少Ni含量,并与回溶化处理相配合,可获得具有奥氏体和铁素体的双相组织(含40~60%δ-铁素体)的不锈钢,典型钢号有

0Cr21Ni5Ti、1Cr21Ni5Ti、OCr21Ni6Mo2Ti等。双相不锈钢有较好的焊接性,焊后不需热处理,而且其晶间腐蚀、应力腐蚀倾向性也较小。但由于含Cr量高,易形成σ相,使用时应加以注意。

如何鉴别不锈钢和“不锈铁”

奥氏体不锈钢

在常温下具有奥氏体组织的不锈钢。钢中含Cr约18%、Ni 8%—10%、C约0.1%时

,具有稳定的奥氏体组织。奥氏体铬镍不锈钢包括著名的18Cr-8Ni钢和在此基础上

增加Cr、Ni含量并加入Mo、Cu、Si、Nb、Ti等元素发展起来的高Cr-Ni系列钢。奥

氏体不锈钢无磁性而且具有高韧性和塑性,但强度较低,不可能通过相变使之强化

,仅能通过冷加工进行强化。如加入S,Ca,Se,Te等元素,则具有良好的易切削

性。此类钢除耐氧化性酸介质腐蚀外,如果含有Mo、Cu等元素还能耐硫酸、磷酸以

及甲酸、醋酸、尿素等的腐蚀。此类钢中的含碳量若低于0.03%或含Ti、Ni,就可

显著提高其耐晶间腐蚀性能。高硅的奥氏体不锈钢浓硝酸肯有良好的耐蚀性。由于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全面的和良好的综合性能,在各行各业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铁素体不锈钢

在使用状态下以铁素体组织为主的不锈钢。含铬量在11%-30%,具有体心立方

晶体结构。这类钢一般不含镍,有时还含有少量的Mo、Ti、Nb等到元素,这类钢具

导热系数大,膨胀系数小、抗氧化性好、抗应力腐蚀优良等特点,多用于制造耐大

气、水蒸气、水及氧化性酸腐蚀的零部件。这类钢存在塑性差、焊后塑性和耐蚀性

明显降低等缺点,因而限制了它的应用。炉外精炼技术(AOD或VOD)的应用可使碳

、氮等间隙元素大大降低,因此使这类钢获得广泛应用。

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

是奥氏体和铁素体组织各约占一半的不锈钢。在含C较低的情况下,Cr含量在18%—28%,Ni含量在3%—10%。有些钢还含有Mo、Cu、Si、Nb、Ti,N等合金元素。该类钢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特点,与铁素体相比,塑性、韧性更高,无室

温脆性,耐晶间腐蚀性能和焊接性能均显著提高,同时还保持有铁素体不锈钢的4

75℃脆性以及导热系数高,具有超塑性等特点。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强度高且耐

晶间腐蚀和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有明显提高。双相不锈钢具有优良的耐孔蚀性能,也

是一种节镍不锈钢。

激光加工最大厚度

镀锌钢板最大加工厚度为12mm

不锈钢板最大加工厚度为12mm

碳钢最大加工厚度为20mm

铝板最大加工厚度为6mm

木材纤维板最大加工厚度为30mm

有机玻璃亚克力板最大加工厚度为30mm

常用金属材料比重表

常用金属材料的比重参考表 名称或牌号密度 g/cm3名称或牌号密度 g/cm3 灰口铸造 6.6~7.4锰脱氧铜8.89白口铸造7.4~7.796黄铜8.85可锻铸造7.2~7.490黄铜8.73工业纯铁7.8785黄铜8.7钢材7.8580黄铜8.66铸钢7.868黄铜8.5低碳钢(含碳 7.8565黄铜8.5 0.1%) 中碳钢(含碳 7.8263黄铜8.45 0.4%) 高碳钢(含碳1%)7.8162黄铜8.5高速钢(含钨9%)8.359黄铜8.4 8.764-2铅黄铜8.5高速钢(含钨 18%) 7.7563-0.1铅黄铜8.5不锈钢(含铬 13%) 铜材8.963-3铅黄铜8.5一号铜、二号铜8.960-3铅黄铜8.5三号铜、四号铜8.8959-1铅黄铜8.5加磷二号铜8.8959-1A铅黄铜8.5一号、二号无氧铜8.990-1锡黄铜8.8磷脱氧铜8.8970-1锡黄铜8.54 62-1锡黄铜8.54 1.9铍青铜8.23 60-1锡黄铜8.451-3硅青铜8.6 77-2铝黄铜8.63-1硅青铜8.4 77-2A铝黄铜8.6 3.5-3-1.5硅青铜8.8 77-2B铝黄铜8.6 3.5-3-1.5硅铁青铜8.8 67-2.5铝黄铜8.5 1.5锰青铜8.8 60-1-1铝黄铜8.45锰青铜8.6

59-3-2铝黄铜8.4 1.0镉青铜8.8 66-6-3-2铝黄铜8.50.5铬青铜8.9 58-2锰黄铜8.50.2锆青铜8.9 57-3-1锰黄铜8.50.4锆青铜8.9 55-3-1锰黄铜8.50.6白铜8.9 59-1-1铁黄铜8.55白铜8.9 58-1-1铁黄铜8.519白铜8.9 80-3硅黄铜8.630白铜8.9 65-5镍黄铜8.653-12锰白铜8.4 4-3锡青铜8.840-1.5锰白铜8.9 4-4-2.5锡青铜8.7540-0.5锰白铜8.9 4-4-4锡青铜8.930-1-1铁白铜8.9 6.5-0.1锡青铜8.85-1铁白铜8.9 6.5-0.4锡青铜8.815-20锌白铜8.6 7-0.2锡青铜8.813-3铝白铜8.5 4-0.3锡青铜8.96-1.5铝白铜8.7 5铝青铜8.2四号镍8.9 7铝青铜7.8六号镍8.85 9-2铝青铜7.6七号镍8.85 9-4铝青铜7.5八号镍8.85 10-3-1.5铝青铜7.5一号阳极镍8.85 10-4-4铝青铜7.7二号阳极镍8.85 2.5铍青铜8.23三号阳极镍8.85 2铍青铜8.30.19镍硅合金8.85 2.15铍青铜8.30.2镍硅合金8.85 1.7铍青铜8.230.1镍硅合金8.85 8.85钨19.3 28-2.5-1.5镍铜合 金 铝板 2.73钴8.9 二号防锈铝 2.67钛 4.51 五号防锈铝 2.653钨钴合金(细)15.0~15.3二十一号防锈铝 2.733钨钴合金14.9~15.3一号硬铝 2.754钨钴合金(粗)14.9 三号硬铝 2.736钨钴合金14.6~15.0十一号硬铝 2.846钨钴合金(细)14.6~15.0十二号硬铝 2.88钨钴合金14.5~14.9十四号硬铝 2.88钨钴合金(粗)14.35

常用金属比重表

常用金属材料比重表 材料名称比重材料名称比重(g/cm3结构钢7.85铝 2.77 铸铁7.8压力加工用铝合金 2.67~2.8 灰铸铁 6.8~7.2铸造用铝合金 2.6~2.85 高级铸铁7.0~7.6巴氏合金7.5~10.5 可锻铸铁7.2~7.4紫铜8.89 硬质合金(钛钨)9.5~12.2压力加工用黄铜8.4~8.85 硬质合金(钨合金)13.9~14.9铸造用黄铜8.622 铸造用无锡青铜7.5~8.6铅11.34 压力加工锡青铜8.65~8.9银10.5 镍8.9金19.361 锰7.44铂21.45 镁 1.74锌(铸造的) 6.872 锡7.3 常用金属材料密度表,包括黑色、有色金属材料及其合金材料的密度。材料名称密度克/厘米3 材料名称密度 克/厘米3 灰口铸铁6.6~7.4 不锈钢1Crl8NillNb、Cr23Ni18 7.9 白口铸铁7.4~7.7 2Cr13Ni4Mn9 8.5 可锻铸铁7.2~7.4 3Cr13Ni7Si2 8.0 铸钢7.8 纯铜材8.9 工业纯铁7.87 59、62、65、68黄铜8.5

普通碳素钢7.85 80、85、90黄铜8.7 优质碳素钢7.85 96黄铜8.8 碳素工具钢7.85 59-1、63-3铅黄铜8.5 易切钢7.85 74-3铅黄铜8.7 锰钢7.81 90-1锡黄铜8.8 15CrA铬钢7.74 70-1锡黄铜8.54 20Cr、30Cr、40Cr铬钢7.82 60-1和62-1锡黄铜8.5 38CrA铬钢7.80 77-2铝黄铜8.6 铬钒、铬镍、铬镍钼、铬锰、硅、 铬锰硅镍、硅锰、硅铬钢7.85 67-2.5、66-6-3-2、60-1-1铝黄铜8.5 镍黄铜8.5 铬镍钨钢7.80 锰黄铜8.5 铬钼铝钢7.65 硅黄铜、镍黄铜、铁黄铜8.5 含钨9高速工具钢8.3 5-5-5铸锡青铜8.8 含钨18高速工具钢8.7 3-12-5铸锡青铜8.69 高强度合金钢7.82 6-6-3铸锡青铜8.82 轴承钢7.81 7-0.2、6.5-0.4、6.5-0.1、4-3锡青铜8.8 不锈钢 0Cr13、1Cr13、2Cr13、3Cr13、4Cr13、 Cr17Ni2、Cr18、9Cr18、Cr25、Cr28 7.75 4-0.3、4-4-4锡青铜8.9 Cr14、Cr17 7.7 4-4-2.5锡青铜8.75

常用钢材理论重量表及计算公式

常用钢材理论重量表及计算公式

二、无缝钢管计算公式为:外径-臂厚*臂厚*0.02466=每米重量例如:ф159*5无缝钢管每米重量计算为: 【159-5*5*0.02466=19.988公斤/米】 螺旋焊管计算方法与无缝钢管相同。(试用于焊接钢管)。螺旋焊管每米另加0.5公斤 钢板重量计算方法为:长*宽*厚*7.85例如:一块8.5米长1.8宽厚为12MM的钢板重量为:【8.5*1.8*12*7.85=1441.26公斤】 扁钢的重量与钢板相同。 圆钢螺纹钢每米重量计算方法为:直径*直径*0.00617?例如:计算ф85MM圆钢及18MM螺纹钢每米重量分别为:【85*85*0.00617=44.578公斤/米】????【18*18*0.00617=2.00公斤/米】不锈钢的比重为:8.00 铝的比重为:2.8 (单位:公斤) 角钢:每米重量=0.00785*(边宽+边宽-边厚)*边厚 圆钢:每米重量=0.00617*直径*直径(螺纹钢和圆钢相同) 扁钢:每米重量=0.00785*厚度*边宽 管材:每米重量=0.02466*壁厚*(外径-壁厚) 板材:每米重量=7.85*厚度 黄铜管:每米重量=0.02670*壁厚*(外径-壁厚) 紫铜管:每米重量=0.02796*壁厚*(外径-壁厚) 铝花纹板:每平方米重量=2.96*厚度 有色金属比重:紫铜板8.9黄铜板8.5锌板7.2铅板11.37 有色金属板材的计算公式为:每平方米重量=比重*厚度 三、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πr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S=6a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a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2πrh=2π(d÷2)+2π(d÷2)h=2π(C÷2÷π)+Ch

常见金属密度表

常见金属密度表 灰口铸铁6.60-7.40 白口铸铁7.40-7.70 锌7.10 可锻铸铁7.20-7.40 纯铜材8.90 铜8.90 59、62、65、68黄铜8.50 铁7.86 80、85、90黄铜8.70 铸钢7.80 96黄铜8.80 工业纯铁7.87 59-1、63-3铅黄铜8.50 普通碳素钢7.85 74-3铅黄铜8.70 优质碳素钢7.85 90-1锡黄铜8.80 碳素工具钢7.85 70-1锡黄铜8.54 易切钢7.85 60-1和62-1锡黄铜8.50 锰钢7.81 77-2 铝黄铜8.60 15CrA铬钢7.74 67-2.5、66-6-3-2、60-1-1铝黄铜8.50 20Cr、30Cr、40Cr铬钢7.82 镍黄铜8.50 38CrA铬钢7.80 锰黄铜8.50 铬、钒、镍、钼、锰、硅钢7.85 7-0.2、6.5-0.4、6.5-0.1、4-3锡青铜8.80 纯铝2.70 5-5-5铸锡青铜8.80 铬镍钨钢7.80 3-12-5铸锡青铜8.69 铬钼铝钢7.65 铸镁1.80 含钨9高速工具钢8.30 工业纯钛(TA1、TA2、TA3) 4.50 含钨18高速工具钢8.70 超硬铝 2.85 0.5镉青铜8.90 LT1特殊铝2.75 0.5铬青铜8.90 工业纯镁1.74 19-2铝青铜7.60 6-6-3铸锡青铜8.82 9-4、10-3-1.5铝青铜7.50 硅黄铜、镍黄铜、铁黄铜8.50 10-4-4铝青铜7.46 纯镍、阳极镍、电真空镍8.85 高强度合金钢` 7.82 镍铜、镍镁、镍硅合金8.85 轴承钢7.81 镍铬合金8.72 7铝青铜7.80 锌锭(Zn0.1、Zn1、Zn2、Zn3)7.15 铍青铜8.30 铸锌6.86 3-1硅青铜8.47 4-1铸造锌铝合金6.90 1-3硅青铜8.60 4-0.5铸造锌铝合金6.75 1铍青铜8.80 铅和铅锑合金11.37 1.5锰青铜8.80 铅阳极板11.33 5锰青铜8.60 4-4-2.5 锡青铜8.75 金19.30 5铝青铜8.20

钢筋理论重量表

钢筋理论重量表

螺纹钢及圆钢筋的重量表 螺纹钢 Φ9-0.499kg/m Φ10-0.617kg/m Φ12-0.888kg/m Φ14-1.21kg/m Φ16-1.58kg/m Φ18-2.00kg/m Φ20-2.47kg/m Φ22-2.98kg/m Φ25-3.85kg/m Φ28-4.83kg/m Φ32-6.31kg/m Φ40-9.87kg/m 同圆钢具体算法可以采用直径除以10然后平方再乘以0.617kg/m 也就是10mm直径钢筋的每米重量这样就可以算出任何直径的钢筋重量直径相同的螺纹钢圆钢带肋钢每米重量都相等所以只需要考虑直径就行 了比如6mm钢每米重量就是0.6*0.6*0.617=0.222 这就是6mm钢筋每米的重量了 直径乘以直径乘0.006165(国家标准) 商家默认标准:直径乘以直径乘0.00617 其他: 方钢 W=0.00785乘边长的平方 扁钢:W=0.00785×宽×厚 钢板 W=7.85×宽×厚 钢管:W=(外径-壁厚)×壁厚×0.02466 渡锌类:W=原理论重量×1.06

圆钢规格重量表 规格截面面积重量(kg/m)Ф3.5 9.62 0.075 Ф4 12.57 0.098 Ф5 19.63 0.154 Ф5.5 23.76 0.187 Ф5.6 24.63 0.193 Ф6 28.27 0.222 Ф6.3 31.17 0.245 Ф6.5 33.18 0.260 Ф7 38.48 0.302 Ф7.5 44.18 0.347 Ф8 50.27 0.395 Ф9 63.63 0.499 Ф10 78.54 0.617 Ф11 95.03 0.746 Ф12 113.10 0.888 Ф13 132.70 1.04 Ф14 153.90 1.21 Ф15 176.70 1.39 Ф16 201.10 1.58 Ф17 227.00 1.78 Ф18 254.50 2.00 Ф19 283.50 2.23 Ф20 314.20 2.47 Ф21 346.40 2.72 Ф22 380.10 2.98 Ф24 452.40 3.55 Ф25 490.90 3.85 Ф26 530.90 4.17 Ф28 615.80 4.83 Ф30 706.90 5.55 Ф32 804.20 6.31 Ф34 907.90 7.13

常用金属材料密度表

常用金属材料密度表,包括黑色、有色金属材料及其合金材料的密度。材料名称密度克/厘米3 材料名称密度 克/厘米3 灰口铸铁6.6~7.4 不锈钢1Crl8NillNb、Cr23Ni18 7.9 白口铸铁7.4~7.7 2Cr13Ni4Mn9 8.5 可锻铸铁7.2~7.4 3Cr13Ni7Si2 8.0 铸钢7.8 纯铜材8.9 工业纯铁7.87 59、62、65、68黄铜8.5 普通碳素钢7.85 80、85、90黄铜8.7 优质碳素钢7.85 96黄铜8.8 碳素工具钢7.85 59-1、63-3铅黄铜8.5 易切钢7.85 74-3铅黄铜8.7 锰钢7.81 90-1锡黄铜8.8 15CrA铬钢7.74 70-1锡黄铜8.54 20Cr、30Cr、40Cr铬钢7.82 60-1和62-1锡黄铜8.5 38CrA铬钢7.80 77-2铝黄铜8.6 铬钒、铬镍、铬镍钼、铬锰、硅、 铬锰硅镍、硅锰、硅铬钢7.85 67-2.5、66-6-3-2、60-1-1铝黄铜8.5 镍黄铜8.5 铬镍钨钢7.80 锰黄铜8.5 铬钼铝钢7.65 硅黄铜、镍黄铜、铁黄铜8.5

含钨9高速工具钢8.3 5-5-5铸锡青铜8.8 含钨18高速工具钢8.7 3-12-5铸锡青铜8.69 高强度合金钢7.82 6-6-3铸锡青铜8.82 轴承钢7.81 7-0.2、6.5-0.4、6.5-0.1、4-3锡青铜8.8 不锈钢 0Cr13、1Cr13、2Cr13、3Cr13、4Cr13、 Cr17Ni2、Cr18、9Cr18、Cr25、Cr28 7.75 4-0.3、4-4-4锡青铜8.9 Cr14、Cr17 7.7 4-4-2.5锡青铜8.75 0Cr18Ni9、1Cr18Ni9、Cr18Ni9Ti、 2Cr18Ni9 7.85 5铝青铜8.2 1Cr18Ni11Si4A1Ti 7.52 锻铝LD8 2.77 7铝青铜7.8 LD7、LD9、LD10 2.8 19-2铝青铜7.6 超硬铝2.85 9-4、10-3-1.5铝青铜7.5 LT1特殊铝2.75 10-4-4铝青铜7.46 工业纯镁1.74 铍青铜8.3 变形镁MB1 1.76 3-1硅青铜8.47 MB2、MB8 1.78 1-3硅青铜8.6 MB3 1.79 1铍青铜8.8 MB5、MB6、MB7、MB15 1.8 0.5镉青铜8.9 铸镁1.8 0.5铬青铜8.9 工业纯钛(TA1、TA2、TA3)4.5

钢材理论重量 常用表

钢材理论重量表管类:公斤/米板类:公斤/平方米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公式

角钢:每米重量(公斤)=*(边宽+边宽-边厚)*边厚 圆钢:每米重量(公斤)=*直径*直径 (注:螺纹钢和圆钢相同)扁钢:每米重量(公斤)=*厚度*边宽 管材:每米重量(公斤)=*壁厚*(外径-壁厚)

板材:每米重量(公斤)=*厚度 有色金属的板材的计算公式为:每平方米重量(公斤)=比重*厚度 各种有色金属的比重如下:紫铜板黄铜板锌板铅板铝板 铝花纹板:每平方米重量(公斤)=*厚度 紫铜管:每米重量(公斤)=*壁厚*(外径-壁厚) 黄铜管:每米重量(公斤)=*壁厚*(外径-壁厚) 镀层重量计算方法单面公称镀层重量 40 50 60 90 100 110 125 135 175 225 锌层计算重量kg/m2 相当锌层厚度mm 如何在外观上辩别假冒伪劣钢材 1.伪劣钢材易出现折叠。折叠是钢材表面形成的各种折线,这种缺陷往往贯穿整个产品的纵向。产生折叠的原因是由于伪劣厂家追求高效率,压下量偏大,产生耳子,下一道轧制时就产生折叠,折叠的产品折弯后就会开裂,钢材的强度大下降。 2.伪劣钢材外表经常有麻面现象。麻面是由于轧槽磨损严重引起钢材表面不规则的凹凸不平的缺陷。由于伪劣钢材厂家要追求利润,经常出现轧槽轧制最超标。 3.伪劣钢材表面易产生结疤。原因有两点:1.伪劣钢材材质不均匀,杂质多。2。伪劣材厂家导卫设备简陋,容易粘钢,这些杂质咬人轧辊后易产生结疤。

4.伪劣材表面易产生裂纹,原因是它的坯料是土坯,土坯气孔多,土坯在冷却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热应力的作用,产生裂痕,经过轧制后就有裂纹。 5.伪劣钢材容易刮伤,原因是伪劣材厂家设备简陋,易产生毛刺,刮伤钢材表面。深度刮伤降低钢材的强度。 6.伪劣钢材无金属光泽,呈淡红色或类似生铁的颜色,原因有两点二、它的坯料是土坯。2、伪劣材轧制的温度不标准,他们的钢温是通过目测的,这样无法按规定的奥氏体区域进行轧制,钢材的性能自然就无法达标。 7.伪劣钢材的横筋细而低,经常出现充不满的现象,原因是厂家为达到大的负公差,成品前几道的压下量偏大,铁型偏小,孔型充不满。 8.伪劣钢材的横截面呈椭圆形,原因是厂家为了节约材料,成品辊前二道的压下量偏大,这种螺纹钢的强度大大地下降,而且也不符合螺纹钢外形尺寸的标准。 9.优质钢材的成分均匀,冷剪机的吨位高,切头端面平滑而整齐,而伪劣材由于材质差,切头端面常常会有掉肉的现象,即凹凸不平,并且无金属光泽。而且由于伪劣材厂家产品切头少,头尾会出现大耳子。 10.伪劣钢材材质含杂质多,钢的密度偏小,而且尺寸超差严重,所以在没有游标卡尺的情况下,可以对它进行称量核对。比如对于螺纹钢 20,国家标准中规定最大负公差为 5%,定尺9M时它的单根理论重量为 120公斤,它的最小的重量应该是:120 X(l-5%)=114公斤,称量出来单根的实际重量比114公斤小,则是伪劣钢材,原因是它负公差超过了5%。一般来说整相称量效果会更好,主要考虑到累积误差和概率论这个问题。

常用金属密度表

常用金属密度表 常用金属材料密度表 常用金属材料密度表,包括黑色、有色金属材料及其合金材料的密度。材料名称密度克/厘米3 材料名称密度 克/厘米3 灰口铸铁6.6~7.4 不锈钢1Crl8NillNb、Cr23Ni18 7.9 白口铸铁7.4~7.7 2Cr13Ni4Mn9 8.5 可锻铸铁7.2~7.4 3Cr13Ni7Si2 8.0 铸钢7.8 纯铜材8.9 工业纯铁7.87 59、62、65、68黄铜8.5 普通碳素钢7.85 80、85、90黄铜8.7 优质碳素钢7.85 96黄铜8.8 碳素工具钢7.85 59-1、63-3铅黄铜8.5 易切钢7.85 74-3铅黄铜8.7 锰钢7.81 90-1锡黄铜8.8 15CrA铬钢7.74 70-1锡黄铜8.54 20Cr、30Cr、40Cr铬钢7.82 60-1和62-1锡黄铜8.5

38CrA铬钢7.80 77-2铝黄铜8.6 铬钒、铬镍、铬镍钼、铬锰、硅、 铬锰硅镍、硅锰、硅铬钢7.85 67-2.5、66-6-3-2、60-1-1铝黄铜8.5 镍黄铜8.5 铬镍钨钢7.80 锰黄铜8.5 铬钼铝钢7.65 硅黄铜、镍黄铜、铁黄铜8.5 含钨9高速工具钢8.3 5-5-5铸锡青铜8.8 含钨18高速工具钢8.7 3-12-5铸锡青铜8.69 高强度合金钢7.82 6-6-3铸锡青铜8.82 轴承钢7.81 7-0.2、6.5-0.4、6.5-0.1、4-3锡青铜8.8 不锈钢 0Cr13、1Cr13、2Cr13、3Cr13、4Cr13、 Cr17Ni2、Cr18、9Cr18、Cr25、Cr28 7.75 4-0.3、4-4-4锡青铜8.9 Cr14、Cr17 7.7 4-4-2.5锡青铜8.75 0Cr18Ni9、1Cr18Ni9、Cr18Ni9Ti、 2Cr18Ni9 7.85 5铝青铜8.2

常用钢材理论重量表及计算公式

常用钢材理论重量表及计算公 式(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常用钢材理论重量表及计算公式 每米重量计算为: 【159-5*5*0.02466=19.988公斤/米】

螺旋焊管计算方法与无缝钢管相同。(试用于焊接钢管)。螺旋焊管每米另加0.5公斤 钢板重量计算方法为:长*宽*厚*7.85 例如:一块8.5米长1.8宽厚为12MM的钢板重量为: 【8.5*1.8*12*7.85=1441.26公斤】 扁钢的重量与钢板相同。 圆钢螺纹钢每米重量计算方法为:直径*直径*0.00617 例如:计算ф85MM圆钢及18MM螺纹钢每米重量分别为:【85*85*0.00617=44.578公斤/米】【 18*18*0.00617=2.00公斤/米】 不锈钢的比重为:8.00 铝的比重为:2.8 (单位:公斤) 角钢:每米重量=0.00785*(边宽+边宽-边厚)*边厚 圆钢:每米重量=0.00617*直径*直径(螺纹钢和圆钢相同) 扁钢:每米重量=0.00785*厚度*边宽 管材:每米重量=0.02466*壁厚*(外径-壁厚) 板材:每米重量=7.85*厚度 黄铜管:每米重量=0.02670*壁厚*(外径-壁厚) 紫铜管:每米重量=0.02796*壁厚*(外径-壁厚) 铝花纹板:每平方米重量=2.96*厚度 有色金属比重:紫铜板8.9黄铜板8.5锌板7.2铅板11.37 有色金属板材的计算公式为:每平方米重量=比重*厚度 三、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πr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2、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V =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 +2πrh=2π(d÷2) +2π(d÷2)h=2π(C÷2÷π) +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V=πr h=π(d÷2) h=π(C÷2÷π) h 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V=Sh÷3=πr h÷3=π(d÷2) h÷3=π(C÷2÷π) h÷3 1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常用金属材料密度表

材料名称密度(克/厘米3) 灰口铸铁 ~ 白口铸铁 ~ 可锻铸铁 ~ 铸钢 工业纯铁 普通碳素钢 优质碳素钢 碳素工具钢 易切钢 锰钢 15CrA铬钢 20Cr、30Cr、40Cr铬钢 38CrA铬钢 铬钒、铬镍、铬镍钼、铬锰、硅、铬锰硅镍、硅锰、硅铬钢铬镍钨钢 铬钼铝钢 含钨9高速工具钢

含钨18高速工具钢 高强度合金钢 轴承钢 不锈钢 0Cr13、1Cr13、2Cr13、3Cr13、4Cr13、 Cr17Ni2、Cr18、9Cr18、Cr25、Cr28 0Cr18Ni9、1Cr18Ni9、Cr18Ni9Ti、2Cr18Ni9 Cr14、Cr17 、4-4-4锡青铜 1Cr18Ni11Si4A1Ti 7铝青铜 19-2铝青铜 9-4、铝青铜 9-4、铝青铜 10-4-4铝青铜 铍青铜 3-1硅青铜 1-3硅青铜

1铍青铜 镉青铜 铬青铜 锰青铜 5锰青铜 白铜 B5、B19、B30、 BMn3-12 BZN15-20 BA113-3 纯铝 防锈铝 LF2、LF43 LF3 LF5、LF10、LF11 LF6 LF21 硬铝 LY1、LY2、LY4、LY6 LY3

LY7、LY8、LY10、LY11、LY14 LY9、LY12 LY16、LY17 锻铝 LD2、LD30 LD4 灰铸铁 HT100~HT350 白口铸铁 S15、P08、J13等 可锻铸铁 KT30-6~KT270-2 铸钢 ZG45、ZG35CrMnSi等 工业纯铁 DT1--DT6 普通碳素钢 Q195、Q215、Q235、Q255、Q275 优质碳素钢 05F、08F、15F 10、15、20、25、30、35、40、45、50 碳素工具钢 T7、T8、T9、T10、T12、T13、T7A、T8A、T9A、T10A、 T11A、T12A、T13A、T8MnA 易切钢 Y12、Y30 弹簧钢丝Ⅰ、Ⅱ、Ⅱa、Ⅲ 低碳优质钢丝 Zd、Zg 锰钢 20Mn、60Mn、65Mn 铬钢 15CrA 20Cr、30Cr、40Cr 38CrA 铬钒钢 50CrVA 铬镍钢 12CrNi3A、20CrNi3A 37CrNi3A 铬镍钼钢 40CrNiMoA 铬镍钨钢 18Cr2Ni4WA 铬钼铝钢 38CrMoA1A 铬锰硅钢 30CrMnSiA 铬锰硅镍钢 30CrMnSiNi2A 硅锰钢 60Si2nMnA 硅铬钢 70Si2CrA 高强度合金钢 GC-4、GC11 高速工具钢 W9Cr4V W18Cr4V 轴承钢 GCr15 不锈钢 0Cr13、1Cr13、2Cr13、3Cr13、4Cr13 Cr14、Cr17 Cr17Ni2、Cr18、9Cr18、Cr25、Cr28 0Cr18Ni9、1Cr18Ni9 1Cr18Ni9Ti、2Cr18Ni9 Cr18Ni11Nb

常用金属材料_合金材料密度_密度表

材料名称 密度 材料名称 密度 克/厘米3 克/厘米3 灰口铸铁 6.6~7.4 不锈钢 1Crl8NillNb、Cr23Ni18 7.90 白口铸铁 7.4~7.7 2Cr13Ni4Mn9 8.50 可锻铸铁 7.2~7.4 3Cr13Ni7Si2 8.00 铸钢 7.80 纯铜材 8.90 工业纯铁 7.87 59、62、65、68黄铜 8.50 普通碳素钢 7.85 80、85、90黄铜 8.70 优质碳素钢 7.85 96黄铜 8.80 碳素工具钢 7.85 59-1、63-3铅黄铜 8.50 易切钢 7.85 74-3铅黄铜 8.70 锰钢 7.81 90-1锡黄铜 8.80 15CrA 铬钢 7.74 70-1锡黄铜 8.54 20Cr、30Cr、40Cr 铬钢 7.82 60-1和62-1锡黄铜 8.50 38CrA 铬钢 7.80 77-2铝黄铜 8.60 铬钒、铬镍、铬镍钼、铬锰、硅、铬锰硅镍、硅锰、硅铬钢 7.85 67-2.5、66-6-3-2、60-1-1铝黄铜 8.50 镍黄铜 8.50 铬镍钨钢 7.80 锰黄铜 8.50 铬钼铝钢 7.65 硅黄铜、镍黄铜、铁黄铜 8.50 含钨9高速工具钢 8.30 5-5-5铸锡青铜 8.80 含钨18高速工具钢 8.70 3-12-5铸锡青铜 8.69 高强度合金钢 7.82 6-6-3铸锡青铜 8.82 轴承钢 7.81 7-0.2、6.5-0.4、6.5-0.1、4-3锡青铜 8.80 不 锈 钢 0Cr13、1Cr13、2Cr13、3Cr13、4Cr13、Cr17Ni2、Cr18、9Cr18、Cr25、Cr28 7.75 4-0.3、4-4-4锡青铜 8.90 Cr14、Cr17 7.70 4-4-2.5锡青铜 8.75 0Cr18Ni9 、 1Cr18Ni9 、Cr18Ni9Ti、2Cr18Ni9 7.85 5铝青铜 8.20 1Cr18Ni11Si4A1Ti 7.52 锻铝 LD8 2.77 7铝青铜 7.80 LD7、LD9、LD10 2.80 19-2铝青铜 7.60 超硬铝 2.85 9-4、10-3-1.5铝青铜 7.50 LT1特殊铝 2.75 10-4-4铝青铜 7.46 工业纯镁 1.74 铍青铜 8.30 变形镁 MB1 1.76 3-1硅青铜 8.47 MB2、MB8 1.78 1-3硅青铜 8.60 MB3 1.79 1铍青铜 8.80 MB5、MB6、MB7、MB151.80 0.5镉青铜 8.90 铸镁 1.80 0.5铬青铜 8.90 工业纯钛(TA1、TA2、TA3) 4.50 1.5锰青铜 8.80 钛合金 TA4、TA5、TC6 4.45 5锰青铜 8.60 TA6 4.40 U n R e g i s t e r e d

常用材料重量与比重表

一、常用计量单位换算表 重单位及其换算 公制重量单位表 常用英美制重量单位表 常用重量单位换算表 压力单位换算表 常用长度单位换算表

英寸与毫米对照表 常用容量单位换算表 二、常用化学元素符号表

三、常用金属材料容重表 四、常用工业材料比重表

二号锻铝 四号锻铝 五号锻铝 八号锻铝 九号锻铝 4-1铸锌铝合金 锡 铅板 工业镍 15-20锌白铜 43-0.5锰白铜 40-1.5锰白铜 28-2.5-1.5镍铜合金9镍铬合金 锡基轴承合金 铅基轴承合金 钨 铌 锇 锑 镉 钡 铍 铋 铱 铈 钽 碲 钍 马尾松 云南松 红皮云杉 兴安落叶松 长白落叶松 四川红杉 臭冷杉 铁杉 杉木 柏木 水曲柳(柃木) 大叶榆(榆木) 熟石灰 水泥 普通粘土砖 粘土耐火砖2.69 2.65 2.75 2.8 2.8 6.9 7.3~7.5 11.37 8.9 8.6 8.89 8.90 8.8 8.72 7.34~7.75 9.33~10.67 19.3 8.57 22.5 6.62 8.64 3.5 1.85 9.84 22.4 6.9 16.6 6.24 11.5 0.533 0.588 0.417 0.625 0.594 0.458 0.384 0.500 0.376 0.588 0.686 0.548 1.2 1.2 1.7 2.10 工业镁 锌板 铸锌 10-5锌铝合金 4-3铸锌铝合金 钴 钛 3钨钴合金 6钨钴合金 8钨钴合金 5钨钴钛合金 15钨钴钛合金 汞 锰 铬 钒 钼 银 金 铂 钾 钠 钙 硼 硅 硒 砷 华山松 红松 桦木 山杨 楠木 柞栎(柞木) 软木 胶合板 刨花板 竹材 木炭 石墨 石膏 生石灰 砂岩 石英 天然浮石 滑石 1.74 7.2 6.86 6.3 6.75 8.9 4.51 14.9~15.3 14.6~15.0 14.4~14.8 12.3~13.2 11.0~11.7 13.6 7.43 7.19 6.11 10.20 10.5 19.3 21.4 0.86 0.97 1.55 2.34 2.33 4.84 5.7 0.437 0.440 0.615 0.486 0.61 0.766 0.1~0.4 0.56 0.40 0.90 0.3~0.5 1.9~ 2.1 2.3~2.4 1.1 2.2~2.5 2.5~2.8 0.4~0.9 2.6~2.8

常见金属密度表

常见金属密度表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常见金属密度表 锌 可锻铸铁纯铜材 铜 59、62、65、68黄铜 铁 80、85、90黄铜 铸钢 96黄铜 工业纯铁 59-1、63-3铅黄铜 74-3铅黄铜 优质碳素钢 90-1锡黄铜 碳素工具钢 70-1锡黄铜 易切钢 60-1和62-1锡黄铜 锰钢 77-2 铝黄铜 15CrA铬钢、66-6-3-2、60-1-1铝黄铜 、30Cr、铬钢镍黄铜 38CrA铬钢锰黄铜 铬、钒、镍、钼、锰、硅钢、、、4-3锡青铜 纯铝 5-5-5铸锡青铜 铬镍钨钢 3-12-5铸锡青铜 铬钼铝钢铸镁 含钨9高速工具钢工业纯钛(TA1、TA2、TA3)含钨18高速工具钢超硬铝 镉青铜 LT1特殊铝 铬青铜工业纯镁 19-2铝青铜6-6-3铸锡青铜 9-4、铝青铜硅黄铜、镍黄铜、铁黄铜 10-4-4铝青铜纯镍、阳极镍、电真空镍 高强度合金钢 ` 镍铜、镍镁、镍硅合金

轴承钢 7铝青铜锌锭(、Zn1、Zn2、Zn3) 铍青铜铸锌 3-1硅青铜 4-1铸造锌铝合金 1-3硅青铜铸造锌铝合金 1铍青铜铅和铅锑合金 锰青铜铅阳极板 5锰青铜锡青铜 金 5铝青铜 、4-4-4锡青铜变形镁 MB1 不锈钢、、、、4Cr13 、Cr17Ni2、Cr18、9Cr18、Cr25、Cr28 MB2、MB8 Cr14、Cr17 MB3 0Cr18Ni9、1Cr18Ni9、1Cr18Ni9Ti、2Cr18Ni9 MB5、MB6、MB7、MB15 1Cr18Ni11Si4A1Ti 锻铝 LD8 不锈钢 1Crl8NillNb、Cr23Ni18 LD7、LD9、LD10 2Cr13Ni4Mn9 钛合金 TA4、TA5、TC6 3Cr13Ni7Si2 TA6 白铜 B5、B19、B30、 TA7、TC5 BMn3-12 TA8 BZN15-20 TB1、TB2 TC1、TC2 BA113-3 TC3、TC4 锻铝 LD2、LD30 TC7 LD4 TC8 LD5 TC9 防锈铝 LF2、LF43 TC10 LF3 硬铝 LY1、LY2、LY4、LY6 LF5、LF10、LF11 LY3 LF6 LY7、LY8、LY10、LY11、LY14

各种钢材比重表

序号名称型号单位数值 1 钢筋Φ6 kg/m 0.222 2 钢筋Φ8 kg/m 0.3950 3 钢筋Φ10 kg/m 0.6169 4 钢筋Φ12 kg/m 0.8880 5 钢筋Φ14 kg/m 1.21 6 钢筋Φ16 kg/m 1.5800 7 钢筋Φ18 kg/m 2 8 钢筋Φ20 kg/m 2.4700 9 钢筋Φ22 kg/m 2.98 10 钢筋Φ25 kg/m 3.8500 11 钢筋Φ28 kg/m 4.8300 12 钢筋Φ32 kg/m 6.3100 13 钢筋Φ36 kg/m 7.9900 14 钢筋Φ40 kg/m 9.8700 15 钢筋Φ50 kg/m 15.42 16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Φ5.5 kg/m 0.187 序号名称型号单位数值 17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Φ6.0 kg/m 0.222 18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Φ6.5 kg/m 0.2600 19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Φ7.0 kg/m 0.3019 20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Φ7.5 kg/m 0.3469 21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22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1×2)10 kg/km 310 23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1×2)12 kg/km 447 24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1×3)10.8 kg/km 465 25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1×3)12.9 kg/km 671 26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1×7)标准型9.5 kg/km 432 27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1×7)标准型11.1 kg/km 580 28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1×7)标准型12.7 kg/km 774 29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1×7)标准型15.2 kg/km 1101 30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1×7)摸拔型12.7 kg/km 890 31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1×7)摸拔型15.2 kg/km 1295 32 刻痕钢丝 5.000 kg/km 0.016 序号名称型号单位数值 1 热轧圆钢Φ5.5 kg/m 0.186 2 热轧圆钢Φ6 kg/m 0.222 3 热轧圆钢Φ6.5 kg/m 0.260 4 热轧圆钢Φ7 kg/m 0.302 5 热轧圆钢Φ8 kg/m 0.395 6 热轧圆钢Φ9 kg/m 0.499 7 热轧圆钢Φ10 kg/m 0.617 8 热轧圆钢Φ11 kg/m 0.476

常用金属材料密度表

材料名称密度(克/厘米3) 灰口铸铁 6.6~7.4 白口铸铁7.4~7.7 可锻铸铁7.2~7.4 铸钢7.8 工业纯铁7.87 普通碳素钢7.85 优质碳素钢7.85 碳素工具钢7.85 易切钢7.85 锰钢7.81 15CrA 铬钢7.74 20Cr、30Cr、40Cr 铬钢7.82 38CrA 铬钢7.8 铬钒、铬镍、铬镍钼、铬锰、硅、铬锰硅镍、硅锰、硅铬钢铬镍钨钢 7.85 7.8 铬钼铝钢7.65 含钨9 高速工具钢8.3 含钨18 高速工具钢8.7 高强度合金钢7.82 轴承钢7.81 不锈钢0Cr13、1Cr13、2Cr13、3Cr13、4Cr13、Cr17Ni2、Cr18、9Cr18、Cr25、Cr28 7.75 0Cr18Ni9 、1Cr18Ni9 、Cr18Ni9Ti 、2Cr18Ni9 Cr14 、Cr17 7.7 4-0.3、4-4-4 锡青铜8.9 1Cr18Ni11Si4A1Ti 7.52 7 铝青铜7.8 19-2 铝青铜 9-4、10-3-1.5 铝青铜7.5 9-4、10-3-1.5 铝青铜7.5 10-4-4 铝青铜7.46 铍青铜8.3 3-1 硅青铜8.47 1-3 硅青铜8.6 1 铍青铜8.8 0.5 镉青铜8.9 0.5 铬青铜8.9 1.5 锰青铜8.8 5 锰青铜8.6 白铜B5、B19、B30、BMn40-1.5 8.9 BMn3-12 8.4 BZN15-20 8.6 BA16-1.5 8.7 BA113-3 8.5 纯铝 2.7 防锈铝LF2 、LF43 2.68 LF3 2.67 LF5、LF10、LF11 2.65 LF6 2.64 LF21 2.73 硬铝LY1 、LY2 、LY4 、LY6 2.76 LY3 2.73 LY7、LY8、LY10、LY11、LY14 2.8 LY9 、LY12 2.78 LY16 、LY17 2.84 锻铝LD2 、LD30 2.7 LD4 2.7

常用金属材料密度表

材料名称密度(克/厘米3) 灰口铸铁~ 白口铸铁~ 可锻铸铁~ 铸钢 工业纯铁 普通碳素钢 优质碳素钢 碳素工具钢 易切钢 锰钢 15CrA铬钢 20Cr、30Cr、40Cr铬钢 38CrA铬钢 铬钒、铬镍、铬镍钼、铬锰、硅、铬锰硅镍、硅锰、硅铬钢铬镍钨钢 铬钼铝钢 含钨9高速工具钢 含钨18高速工具钢 高强度合金钢 轴承钢 不锈钢 0Cr13、1Cr13、2Cr13、3Cr13、4Cr13、 Cr17Ni2、Cr18、9Cr18、Cr25、Cr28 0Cr18Ni9、1Cr18Ni9、Cr18Ni9Ti、2Cr18Ni9 Cr14、Cr17 、4-4-4锡青铜 1Cr18Ni11Si4A1Ti 7铝青铜 19-2铝青铜 9-4、铝青铜 9-4、铝青铜 10-4-4铝青铜 铍青铜 3-1硅青铜 1-3硅青铜 1铍青铜 镉青铜 铬青铜 锰青铜 5锰青铜 白铜B5、B19、B30、 BMn3-12 BZN15-20 BA113-3 纯铝 防锈铝LF2、LF43 LF3 LF5、LF10、LF11 LF6 LF21 硬铝LY1、LY2、LY4、LY6

LY3 LY7、LY8、LY10、LY11、LY14 LY9、LY12 LY16、LY17 锻铝LD2、LD30 LD4 灰铸铁HT100~HT350 白口铸铁S15、P08、J13等 可锻铸铁KT30-6~KT270-2 铸钢ZG45、ZG35CrMnSi等 工业纯铁DT1--DT6 普通碳素钢Q195、Q215、Q235、Q255、Q275 优质碳素钢05F、08F、15F 10、15、20、25、30、35、40、45、50 碳素工具钢T7、T8、T9、T10、T12、T13、T7A、T8A、T9A、T10A、T11A、T12A、T13A、T8MnA 易切钢Y12、Y30 弹簧钢丝Ⅰ、Ⅱ、Ⅱa、Ⅲ 低碳优质钢丝Zd、Zg 锰钢20Mn、60Mn、65Mn 铬钢15CrA 20Cr、30Cr、40Cr 38CrA 铬钒钢50CrVA 铬镍钢12CrNi3A、20CrNi3A 37CrNi3A 铬镍钼钢40CrNiMoA 铬镍钨钢18Cr2Ni4WA 铬钼铝钢38CrMoA1A 铬锰硅钢30CrMnSiA 铬锰硅镍钢30CrMnSiNi2A 硅锰钢60Si2nMnA 硅铬钢70Si2CrA 高强度合金钢GC-4、GC11 高速工具钢W9Cr4V W18Cr4V 轴承钢GCr15 不锈钢0Cr13、1Cr13、2Cr13、3Cr13、4Cr13 Cr14、Cr17 Cr17Ni2、Cr18、9Cr18、Cr25、Cr28 0Cr18Ni9、1Cr18Ni9 1Cr18Ni9Ti、2Cr18Ni9 Cr18Ni11Nb 1Cr23Ni18、Cr17Ni3Mo2Ti 1Cr18Ni11Si4A1Ti 2Cr13Ni4Mn9 3Cr13Ni7Si2

常用钢材重量换算表

常用钢材重量换算表 园钢重量(公斤)=0.00617×直径×直径×长度 方钢重量(公斤)=0.00785×边宽×边宽×长度 六角钢重量(公斤)=0.0068×对边宽×对边宽×长度 八角钢重量(公斤)=0.0065×对边宽×对边宽×长度 螺纹钢重量(公斤)=0.00617×计算直径×计算直径×长度 角钢重量(公斤)=0.00785×(边宽+边宽-边厚)×边厚×长度扁钢重量(公斤)=0.00785×厚度×边宽×长度 钢管重量(公斤)=0.02466×壁厚×(外径-壁厚)×长度 钢板重量(公斤)=7.85×厚度×面积 园紫铜棒重量(公斤)=0.00698×直径×直径×长度 园黄铜棒重量(公斤)=0.00668×直径×直径×长度 园铝棒重量(公斤)=0.0022×直径×直径×长度 方紫铜棒重量(公斤)=0.0089×边宽×边宽×长度 方黄铜棒重量(公斤)=0.0085×边宽×边宽×长度 方铝棒重量(公斤)=0.0028×边宽×边宽×长度 六角紫铜棒重量(公斤)=0.0077×对边宽×对边宽×长度 六角黄铜棒重量(公斤)=0.00736×边宽×对边宽×长度 六角铝棒重量(公斤)=0.00242×对边宽×对边宽×长度 紫铜板重量(公斤)=0.0089×厚×宽×长度 黄铜板重量(公斤)=0.0085×厚×宽×长度 铝板重量(公斤)=0.00171×厚×宽×长度 园紫铜管重量(公斤)=0.028×壁厚×(外径-壁厚)×长度 园黄铜管重量(公斤)=0.0267×壁厚×(外径-壁厚)×长度 园铝管重量(公斤)=0.00879×壁厚×(外径-壁厚)×长度 注:公式中长度单位为米,面积单位为平方米,其余单位均为毫米

钢筋比重及各种钢材比重计算表

螺纹钢及圆钢筋的重量表 螺纹钢 Φ9-0.499kg/m Φ10-0.617kg/m Φ12-0.888kg/m Φ14-1.21kg/m Φ16-1.58kg/m Φ18-2.00kg/m Φ20-2.47kg/m Φ22-2.98kg/m Φ25-3.85kg/m Φ28-4.83kg/m Φ32-6.31kg/m Φ40-9.87kg/m 同圆钢具体算法可以采用直径除以10然后平方再乘以0.617kg/m 也就是10mm直径钢筋的每米重量这样就可以算出任何直径的钢筋重量直径相同的螺纹钢圆钢带肋钢每米重量都相等所以只需要考虑直径就行了比如6mm钢每米重量就是 0.6*0.6*0.617=0.222 这就是6mm钢筋每米的重量了 直径乘以直径乘0.006165(国家标准) 商家默认标准:直径乘以直径乘0.00617 其他: 方钢 W=0.00785乘边长的平方 扁钢:W=0.00785×宽×厚 钢板 W=7.85×宽×厚

钢管:W=(外径-壁厚)×壁厚×0.02466 渡锌类:W=原理论重量×1.06 钢筋规格重量表 圆钢规格重量表 规格截面面积重量(kg/m)Ф3.5 9.62 0.075 Ф4 12.57 0.098 Ф5 19.63 0.154 Ф5.5 23.76 0.187 Ф5.6 24.63 0.193 Ф6 28.27 0.222 Ф6.3 31.17 0.245 Ф6.5 33.18 0.260 Ф7 38.48 0.302 Ф7.5 44.18 0.347 Ф8 50.27 0.395 Ф9 63.63 0.499 Ф10 78.54 0.617 Ф11 95.03 0.746 Ф12 113.10 0.888 Ф13 132.70 1.04 Ф14 153.90 1.21 Ф15 176.70 1.39 Ф16 201.10 1.58 Ф17 227.00 1.78 Ф18 254.50 2.00 Ф19 283.50 2.2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