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离散数学”中的等价关系

“离散数学”中的等价关系

“离散数学”中的等价关系
“离散数学”中的等价关系

“离散数学”中的等价关系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不仅要为学生们进一步学习本专业的后续课程提供必备的数学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与高等数学主要以连续量作为研究对象不同,离散数学主要以离散量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内容包括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结构、图论以及组合数学、数论和离散概率等。由于这些内容在描述形式、研究方法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差异,且含有大量比较抽象的概念、定理和各种各样的形式化描述,因而学生普遍感到困难重重,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真正得到提升,是“离散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重要课题。

1离散数学课程中的等价关系

1.1离散数学课程中等价关系的概念

定义1 设R为非空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如果R是自反的、对称的和可传递的,则称R为A上的等价关系。

定义2 设R为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x∈A,令[ x ]R={ y | y ∈A ∧xRy },

则称[ x ]R 为x关于R的等价类,简记为[ x ]。

定义3 设R为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以R的所有等价类作元素的集合称为A关于R的商集,记为A/R,即A/R={ [ x ]R| x∈A }。

根据定义1,很容易证明矩阵理论中的矩阵合同关系、相似关系都是等价关系;线性空间的同构关系也是一种等价关系。下面主要讨论离散数学中一些常见的等价关系。

1.2离散数学课程中各种具体的等价关系

数理逻辑中,命题公式A和B等值(记为A B)是指由它们构成的等价式A B 为永真式。命题公式的等值关系是建立在由所有命题公式构成的集合上的一种等价关系,这种等价关系将所有命题公式按其是否等值划分成若干个等价类,属于同一个等价类中的命题公式彼此等值,因而,只要清楚了等价类中某一个公式的性质,则与该公式同类的公式的性质也就完全清楚了。因此,命题公式的等值关系(等价关系)是获取命题公式性质的基石。

集合论中,集合A和B的等势是指从A到B存在一个双射函数即集合A中

高等数学等价替换公式泰勒公式资料讲解

应用高等数学等价替换公式 1、无穷小量: 设0)x (g lim )x (f lim 0 x x x x ==→→ *1)若0) x (g ) x (f lim x x =→,f (x )是g (x )的 高阶 无穷小 *2)若∞=→) x (g ) x (f lim x x ,f (x )是g (x )的 低阶 无穷小 *3)若c ) x (g ) x (f lim x x =→,f (x )是g (x )的 同阶 无穷小 *4)若1) x (g ) x (f lim x x =→,f (x )是g (x )的 等价 无穷小 *5)若0) x (g ) x (f lim k x x 0 =→,f (x )是g (x )的 k 阶 无穷小 2、等价替换: 若x →x 0,f (x )~ f 1(x ),g (x )~ g 1(x ) 则=→)x (g ) x (f lim x x ) x (g )x (f lim 11x x 0→ 6、常用等价形式: 当f (x )→0时 *1)sinf (x )~ f (x ) *2)arc sinf (x )~ f (x ) *3)tanf (x )~ f (x )

*4)arc tanf (x )~ f (x ) *5)In (1+f (x ))~ f (x ) *6)e f (x )-1~ f (x ) *7)1-cosf (x )~ 2 ) x (f 2 *8)(1+f (x ))α -1~ αf (x ) 二、函数的连续: 1、间断点: *1)第一类间断点:f -(x 0)、f +(x 0)均 存在的 间断点 ⑴跳跃间断点: f -(x 0)≠f +(x 0) ⑵可去间断点: f -(x 0)=f +(x 0) *2)第二类间断点:f -(x 0)、f +(x 0)至少有一个 不存在的 间断点 ⑴无穷间断点: f -(x 0)、f +(x 0)中至少有一个为 ∞ ⑵振荡间断点: f -(x 0)、f +(x 0)中至少有一个 振荡不存在 三、导数: 1、定义:)x (f '= x △) x (f -)x △x (f lim 000 x △+→ 2、导数的常见形式: *1) 0 0x x 0x -x ) x (f -)x (f lim )x (f 0 →=' *2) h ) x (f -)h x (f lim )x (f 000 h +='→

应用离散数学-集合与关系

集合与关系《应用离散数学》 第3章 21世纪高等教育计算机规划教材

目录 3.1 集合及其运算 3.2 二元关系及其运算3.3 二元关系的性质与闭包3.4 等价关系与划分 3.5 偏序关系与拓扑排序3.6 函 数 3.7 集合的等势与基数3.8 多元关系及其应用

集合是现代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数学概念的建立由于使用了集合而变得完善并且统一起来。集合论已成为现代各个数学分支的基础,同时还渗透到各个科学技术领域,成为不可缺少的数学工具和表达语言。对于计算机科学工作者来说,集合论也是必备的基础知识,它在开关理论、形式语言、编译原理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章首先介绍集合及其运算,然后介绍二元关系及其关系矩阵和关系图,二元关系的运算、二元关系的性质、二元关系的闭包,等价关系与划分、函数,最后介绍多元关系及其在数据库中的应用等。

3.1 集合及其运算 3.1.1 基本概念 集合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如同几何中的点、线、面等概念一样,是不能用其他概念精确定义的原始概念。集合是什么呢?直观地说,把一些东西汇集到一起组成一个整体就叫做集合,而这些东西就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或叫成员。 例3.1 (1)一个班级里的全体学生构成一个集合。 (2)平面上的所有点构成一个集合。 (3)方程 的实数解构成一个集合。 (4)自然数的全体(包含0)构成一个集合,用N表示。 (5)整数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用Z表示。 (6)有理数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用Q表示。 (7)实数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用R表示。

(8)复数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用C表示。 (9)正整数集合Z+,正有理数集合Q+,正实数集合R+。(10)非零整数集合Z*,非零有理数集合Q*,非零实数集合R*。(11)所有n 阶(n≥2)实矩阵构成一个集合,用M n(R)表示,即

“离散数学”中的等价关系

“离散数学”中的等价关系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不仅要为学生们进一步学习本专业的后续课程提供必备的数学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与高等数学主要以连续量作为研究对象不同,离散数学主要以离散量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内容包括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结构、图论以及组合数学、数论和离散概率等。由于这些内容在描述形式、研究方法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差异,且含有大量比较抽象的概念、定理和各种各样的形式化描述,因而学生普遍感到困难重重,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真正得到提升,是“离散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重要课题。 1离散数学课程中的等价关系 1.1离散数学课程中等价关系的概念 定义1 设R为非空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如果R是自反的、对称的和可传递的,则称R为A上的等价关系。 定义2 设R为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x∈A,令[ x ]R={ y | y ∈A ∧xRy }, 则称[ x ]R 为x关于R的等价类,简记为[ x ]。 定义3 设R为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以R的所有等价类作元素的集合称为A关于R的商集,记为A/R,即A/R={ [ x ]R| x∈A }。 根据定义1,很容易证明矩阵理论中的矩阵合同关系、相似关系都是等价关系;线性空间的同构关系也是一种等价关系。下面主要讨论离散数学中一些常见的等价关系。 1.2离散数学课程中各种具体的等价关系 数理逻辑中,命题公式A和B等值(记为A B)是指由它们构成的等价式A B 为永真式。命题公式的等值关系是建立在由所有命题公式构成的集合上的一种等价关系,这种等价关系将所有命题公式按其是否等值划分成若干个等价类,属于同一个等价类中的命题公式彼此等值,因而,只要清楚了等价类中某一个公式的性质,则与该公式同类的公式的性质也就完全清楚了。因此,命题公式的等值关系(等价关系)是获取命题公式性质的基石。 集合论中,集合A和B的等势是指从A到B存在一个双射函数即集合A中

离散数学第四章二元关系和函数知识点总结

集合论部分 第四章、二元关系和函数 集合的笛卡儿积与二元关系有序对 定义由两个客体x 和y,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的 二元组称为有序对,记作 实例:点的直角坐标(3,4) 有序对性质 有序性 (当x y时) 相等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x=u y=v 例1 <2, x+5> = <3y4, y>,求x, y. 解 3y 4 = 2, x+5 = y y = 2, x = 3 定义一个有序n (n3) 元组 是一个 有序对,其中第一个元素是一个有序n-1元组,即 = < , x n> 当n=1时, 形式上可以看成有序 1 元组. 实例 n 维向量是有序 n元组. 笛卡儿积及其性质 定义设A,B为集合,A与B 的笛卡儿积记作A B,即A B ={ | x A y B } 例2 A={1,2,3}, B={a,b,c} A B ={<1,a>,<1,b>,<1,c>,<2,a>,<2,b>,<2,c>, <3,a>,<3,b>,<3,c>} B A ={,,,,,, , ,} A={}, P(A)A={<,>, <{},>} 性质:

不适合交换律A B B A (A B, A, B) 不适合结合律 (A B)C A(B C) (A, B)对于并或交运算满足分配律 A(B C)=(A B)(A C) (B C)A=(B A)(C A) A(B C)=(A B)(A C) (B C)A=(B A)(C A) 若A或B中有一个为空集,则A B就是空集. A=B= 若|A|=m, |B|=n, 则 |A B|=mn 证明A(B C)=(A B)(A C) 证任取 ∈A×(B∪C) x∈A∧y∈B∪C x∈A∧(y∈B∨y∈C) (x∈A∧y∈B)∨(x∈A∧y∈C) ∈A×B∨∈A×C ∈(A×B)∪(A×C) 所以有A×(B∪C) = (A×B)∪(A×C). 例3 (1) 证明A=B C=D A C=B D (2) A C=B D是否推出A=B C=D 为什么 解 (1) 任取 A C x A y C x B y D B D (2) 不一定. 反例如下: A={1},B={2}, C=D=, 则A C=B D 但是A B.

(完整word)高等数学等价替换公式

无穷小 极限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的】 1、理解无穷小与无穷大的概念; 2、掌握无穷小的性质与比较 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3、不同类型的未定式的不同解法。 【教学内容】 1、无穷小与无穷大; 2、无穷小的比较; 3、几个常用的等价无穷小 等价无穷小替换; 4、求极限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是掌握无穷小的性质与比较 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难点是未定式的极限的求法。 【教学设计】首先介绍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概念和性质(30分钟),在理解无穷小与无穷大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让学生重点掌握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的方法(20分钟)。最后归纳总结求极限的常用方法和技巧(25分钟),课堂练习(15分钟)。 【授课内容】 一、无穷小与无穷大 1.定义 前面我们研究了∞→n 数列n x 的极限、∞→x (+∞→x 、+∞→x )函数() x f 的极限、0x x →(+→0x x 、- →0x x )函数()f x 的极限这七种趋近方式。下面 我们用 →x *表示上述七种的某一种趋近方式,即 *{ } - + →→→-∞→+∞→∞→∞→∈00 x x x x x x x x x n 定义:当在给定的→x *下,()f x 以零为极限,则称()f x 是→x *下的无穷小,即()0lim =→x f x * 。 例如, ,0sin lim 0 =→x x Θ .0sin 时的无穷小是当函数→∴x x ,01lim =∞→x x Θ .1 时的无穷小是当函数∞→∴x x ,0)1(lim =-∞→n n n Θ .})1({时的无穷小是当数列∞→-∴n n n 【注意】不能把无穷小与很小的数混淆;零是可以作为无穷小的唯一的数,任何 非零常量都不是无穷小。

大学高等数学等价无穷小教学总结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搞不明白,很多自认为明白的人也不负责任地说一句“乘除可以,加减不行”,包括不少高校教师。其实这种讲法是不对的!关键是要知道其中的道理,而不是记住结论。 1.做乘除法的时候一定可以替换,这个大家都知道。 如果f(x)~u(x),g(x)~v(x),那么lim f(x)/g(x) = lim u(x)/v(x)。关键要记住道理 lim f(x)/g(x) = lim f(x)/u(x) * u(x)/v(x) * v(x)/g(x) 其中两项的极限是1,所以就顺利替换掉了。 2.加减法的时候也可以替换!但是注意保留余项。 f(x)~u(x)不能推出f(x)+g(x)~u(x)+g(x),这个是很多人说不能替换的原因,但是如果你这样看: f(x)~u(x)等价于f(x)=u(x)+o(f(x)),那么f(x)+g(x)=u(x)+g(x)+o(f(x)),注意这里是等号,所以一定是成立的! 问题就出在u(x)+g(x)可能因为相消变成高阶的无穷小量,此时余项o(f(x))成为主导,所以不能忽略掉。当u(x)+g(x)的阶没有提高时,o(f(x))仍然是可以忽略的。 比如你的例子,ln(1+x)+x是可以替换的,因为 ln(1+x)+x=[x+o(x)]+x=2x+o(x), 所以ln(1+x)+x和2x是等价无穷小量。 但是如果碰到ln(1+x)-x,那么 ln(1+x)+x=[x+o(x)]-x=o(x), 此时发生了相消,余项o(x)成为了主导项。此时这个式子仍然是成立的!只不过用它来作为分子或分母的极限问题可能得到不定型而无法直接求出来而已。 碰到这种情况也不是说就不能替换,如果你换一个高阶近似: ln(1+x)=x-x^2/2+o(x^2) 那么 ln(1+x)-x=-x^2/2+o(x^2) 这个和前面ln(1+x)-x=o(x)是相容的,但是是更有意义的结果,此时余项o(x^2)可以忽略。也就是说用x-x^2/2作为ln(1+x)的等价无穷小量得到的结果更好。

《应用离散数学》方景龙版3.4 等价关系与划分

§3.4 等价关系与划分 习题3.4 1. 对于给定的集合A 和其上的二元关系R ,判断R 是否为等价关系。 (1)A 为实数集,A y x ∈?,,2=-?y x xRy 。 (2)}321{,,=A ,A y x ∈?,,3≠+?y x xRy 。 (3)+=Z A ,即正整数集,A y x ∈?,,是奇数xy xRy ?。 (4))(X P A =,集合X 的基数2||≥X ,A y x ∈?,,x y y x xRy ?∨??。 (5))(X P A =,集合X 和C 满足X C ?,A y x ∈?,,C y x xRy ?⊕?。 解 略 2. 设}{d c b a A ,,,=,对于A 上的等价关系 A I c d d c a b b a R }{><><><><=,,,,,,, 画出R 的关系图,并求出A 中各元素关于R 的等价类。 解 R 的关系图如下: A 中各元素关于R 的等价类分别为: },{][][b a b a ==,},{][][d c d c == 3. 考虑单词的集合}{sit wind wash sky last sheet W ,,,,,=。1R 和2R 分别是由“具有同样多的字母”和“具有相同的开头字母”定义的等价关系。求由1R 和2R 确定的商集1/R W 和2/R W 。 解 略 4. 给出模6同余关系,并求出所有的模6同余类。 解 模6同余关系)}6(mod |{b a b a b a R ≡∧∈><=Z ,, 所有的模6同余类为: 510}|5{][,,,, =∈+=i z i z i Z 即 },20,15,10,5,0,5,10,15,20,{]0[ ----= },21,16,11,6,1,4,9,14,19,{]1[ ----=

离散数学题目大汇总

离散数学试题一(A 卷答案) 一、(10分)证明(A ∨B )(P ∨Q ),P ,(B A )∨P A 。 二、(10分)甲、乙、丙、丁4个人有且仅有2个人参加围棋优胜比赛。关于谁参加竞赛,下列4 种判断都是正确的: (1)甲和乙只有一人参加; (2)丙参加,丁必参加; (3)乙或丁至多参加一人; (4)丁不参加,甲也不会参加。 请推出哪两个人参加了围棋比赛。 三、(10分)指出下列推理中,在哪些步骤上有错误为什么给出正确的推理形式。 (1)x (P (x ) Q (x )) P (2)P (y )Q (y ) T (1),US (3)xP (x ) P (4)P (y ) T (3),ES (5)Q (y ) T (2)(4),I (6)xQ (x ) T (5),EG 四、(10分)设A ={a ,b ,c},试给出A 上的一个二元关系R ,使其同时不满足自反性、反自反性、 五、(15分)设函数g :A →B ,f :B →C , (1)若f o g 是满射,则f 是满射。 (2)若f o g 是单射,则g 是单射。 六、(15分)设R 是集合A 上的一个具有传递和自反性质的关系,T 是A 上的关系,使得T R 且R ,证明T 是一个等价关系。 七、(15分)若是群,H 是G 的非空子集,则的子群对任意的a 、b ∈H 有 a * b -1∈H 。 八、(15分)(1)若无向图G 中只有两个奇数度结点,则这两个结点一定是连通的。 (2)若有向图G 中只有两个奇数度结点,它们一个可达另一个结点或互相可达吗 离散数学试题一(B 卷答案) 一、(15分)设计一盏电灯的开关电路,要求受3个开关A 、B 、C 的控制:当且仅当A 和C 同时关闭或B 和C 同时关闭时灯亮。设F 表示灯亮。 u v w

高等数学等价无穷小替换_极限的计算

讲义 无穷小 极限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的】 1、理解无穷小与无穷大的概念; 2、掌握无穷小的性质与比较 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3、不同类型的未定式的不同解法。 【教学内容】 1、无穷小与无穷大; 2、无穷小的比较; 3、几个常用的等价无穷小 等价无穷小替换; 4、求极限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是掌握无穷小的性质与比较 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难点是未定式的极限的求法。 【教学设计】首先介绍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概念和性质(30分钟),在理解无穷小与无穷大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让学生重点掌握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的方法(20分钟)。最后归纳总结求极限的常用方法和技巧(25分钟),课堂练习(15分钟)。 【授课内容】 一、无穷小与无穷大 1.定义 前面我们研究了∞→n 数列n x 的极限、∞→x (+∞→x 、+∞→x )函数() x f 的极限、0x x →(+→0x x 、- →0x x )函数()f x 的极限这七种趋近方式。下面 我们用

→x *表示上述七种的某一种趋近方式,即 *{ } - + →→→-∞→+∞→∞→∞→∈00 x x x x x x x x x n 定义:当在给定的→x *下,()f x 以零为极限,则称()f x 是→x *下的无穷小,即()0lim =→x f x * 。 例如, ,0sin lim 0 =→x x .0sin 时的无穷小是当函数→∴x x ,01lim =∞→x x .1 时的无穷小是当函数∞→∴x x ,0)1(lim =-∞→n n n .})1({ 时的无穷小是当数列∞→-∴n n n 【注意】不能把无穷小与很小的数混淆;零是可以作为无穷小的唯一的数,任何 非零常量都不是无穷小。 定义: 当在给定的→x *下,()x f 无限增大,则称()x f 是→x *下的无 穷大,即()∞=→x f x * lim 。显然,∞→n 时, 、 、、32n n n 都是无穷大量, 【注意】不能把无穷大与很大的数混淆;无穷大是极限不存在的情形之一。无穷 小与无穷大是相对的,在不同的极限形式下,同一个函数可能是无穷小也可能是无穷大,如 0lim =-∞ →x x e , +∞=+∞ →x x e lim , 所以x e 当-∞→x 时为无穷小,当+∞→x 时为无穷大。 2.无穷小与无穷大的关系:在自变量的同一变化过程中,如果()x f 为无穷大, 则 ()x f 1为无穷小;反之,如果()x f 为无穷小,且()0≠x f ,则() x f 1为无穷大。 小结:无穷大量、无穷小量的概念是反映变量的变化趋势,因此任何常量都不是无穷大量,任何非零常量都不是无穷小,谈及无穷大量、无穷小量之时,首先应给出自变量的变化趋势。 3.无穷小与函数极限的关系: 定理 1 0 lim () ()(),x x x f x A f x A x α其中)(x α是自变量在同一变化过 程0x x →(或∞→x )中的无穷小. 证:(必要性)设0 lim () ,x x f x A 令()(),x f x A α则有0 lim () 0,x x x α ).()(x A x f α+=∴

离散数学等价关系

离散数学是一门研究离散量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数学学科,是现代数学的重要分支。离散的含义是指不同的连接元素,主要根据离散量研究结构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其对象通常是有限的或可数的元素。离散数学已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尤其是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同时,离散数学也是计算机专业许多专业课程必不可少的高级课程,例如编程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技术,人工智能,数据库,算法设计和分析以及计算机理论基础。通过对离散数学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掌握处理离散结构的描述工具和方法,为后续课程创造条件,还可以提高抽象思维和严格的逻辑推理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参与未来的创新研发工作。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微积分为代表的连续数学在工业革命时代的主导地位发生了变化,离散数学的重要性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离散数学教授的思想和方法广泛地反映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及相关专业的各个领域,从科学计算到信息处理,从理论计算机科学到计算机应用技术,从计算机软件到计算机硬件,从人工智能到认知系统,所有这些都与离散数学密切相关。因为数字电子计算机是离散结构,所以它只能处理离散或离散的定量关系。因此,计算机科学本身以及与计算机科学及其应用密切相关的现代科学研究领域都面临着如何为离散结构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的问题。以及如何离散化通过连续数量关系建立的数学模型,以便可以通过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

离散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由传统逻辑,集合论(包括函数),数论基础,算法设计,组合分析,离散概率,关系论,图论和树,抽象代数(包括代数系统,组)组成。,环,域等),布尔代数和计算模型(语言和自动机)。离散数学已应用于现代科学和技术的许多领域。 离散数学也可以说是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核心学科。离散数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典型例子-四色定理,也称为四色猜想,它是现代世界上三个主要的数学问题之一。它是由英国制图员弗朗西斯·古斯里(Francis guthrie)于1852年提出的。当他为地图着色时,他发现了一种现象:“每张地图只能用四种颜色着色,而具有共同边界的国家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那么可以通过数学证明吗?100多年后的1976年,肯尼思·阿佩尔(Kenneth Appel)和沃尔夫冈·哈肯(Wolfgang Haken)使用了计算机辅助计算,这花了1200个小时和100亿次判断,终于证明了四色定理,这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这是离散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合作的结果。 离散数学可以看作是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之间的桥梁,因为离散数学不仅可以与诸如集合论和图论之类的数学知识区分开,而且与计算机科学中的数据库理论和数据结构有关,这可以导致人们进入计算机科学的思维领域,促进计算机科学的发展。

离散数学(二元关系)课后总结

第四章二元关系 例1 设A={0,1},B={a,b},求A?B ,B?A,A?A 。 解:A?B={<0,a>,<0,b>,<1,a>,<1,b>} B?A={,,,} A?A={<0,0>,<0,1>,<1,0>,<1,1>} 可见A×B≠B×A 例2、关于笛卡尔乘积的几个证明 1)如果A、B都是有限集,且|A|=m, |B|=n,则 |A?B |=mn. 证明:由笛卡尔积的定义及排列组合中的乘法原理,直接推得此定理。 2) A?Φ=Φ?B=Φ 3) ?对∪和∩满足分配律。 设A,B,C是任意集合,则 ⑴A?(B∪C)= (A?B)∪(A?C); ⑵A?(B∩C)= (A?B)∩(A?C); ⑶(A∪B)?C= (A?C)∪(B?C); ⑷(A∩B)?C= (A?C)∩(B?C) 证明⑴:任取∈A?(B∪C) ?x∈A ∧y∈B∪C ?x∈A ∧(y∈B∨y∈C) ?( x∈A ∧y∈B)∨(x∈A∧y∈C) ?∈A?B∨∈A?C ?∈(A?B)∪(A?C) 所以⑴式成立。 4)若C≠Φ,,则A?B?(A?C?B?C) ?(C?A?C?B). 证明: 必要性:设A?B,求证A?C?B?C 任取∈A?C ?x∈A∧y∈C?x∈B∧y∈C (因A?B) ?∈B?C 所以, A?C?B?C. 充分性:若CΦ≠, 由A?C?B?C 求证A?B 取C中元素y, 任取x∈A?x∈A∧y∈C?∈A?C ?∈B?C (由A?C?B?C ) ?x∈B∧y∈C? x∈B 所以, A?B. 所以A?B?(A?C?B?C) 类似可以证明A?B ?(C?A?C?B). 5) 设A、B、C、D为非空集合,则 A?B?C?D?A?C∧B?D. 证明: 首先,由A?B?C?D 证明A?C∧B?D. 任取x∈A,任取y∈B,所以x∈A∧y∈B ?∈A×B ?∈C×D (由A?B?C?D ) ?x∈C∧y∈D 所以, A?C∧B?D. 其次, 由A?C,B?D. 证明A?B?C?D 任取∈A×B ∈A×B ? x∈A∧y∈B ? x∈C∧y∈D (由A?C,B?D) ?∈C×D 所以, A?B?C?D 证毕.

离散数学 集合与关系 函数 习题 测验

一、已知A、B、C是三个集合,证明(A∪B)-C=(A-C)∪(B-C) 证明:因为 x∈(A∪B)-C?x∈(A∪B)-C ?x∈(A∪B)∧x?C ?(x∈A∨x∈B)∧x?C ?(x∈A∧x?C)∨(x∈B∧x?C) ?x∈(A-C)∨x∈(B-C) ?x∈(A-C)∪(B-C) 所以,(A∪B)-C=(A-C)∪(B-C)。 二、设R={<2,1>,<2,5>,<2,4>,<3,4>,<4,4>,<5,2>},求r(R)、s(R)和t(R),并作出它们及R的关系图。 解:r(R)={<2,1>,<2,5>,<2,4>,<3,4>,<4,4>,<5,2>,<1,1>,<2,2>,<3,3>,<4,4>,<5,5>} s(R)={<2,1>,<2,5>,<2,4>,<3,4>,<4,4>,<5,2>,<1,2>,<4,2>,<4,3>} R2=R5={<2,2>,<2,4>,<3,4>,<4,4>,<5,1>,<5,5>,<5,4>} R3={<2,1>,<2,5>,<2,4>,<3,4>,<4,4>,<5,2>,<5,4>} R4={<2,2>,<2,4>,<3,4>,<4,4>,<5,1>,<5,5>,<5,4>} t(R)={<2,1>,<2,5>,<2,4>,<3,4>,<4,4>,<5,2>,<2,2>,<5,1>,<5,4>, <5,5>} 三、证明等价关系 设R是集合A上的一个具有传递和自反性质的关系,T是A上的关系,使得∈T?∈R且∈R,证明T是一个等价关系。 证明因R自反,任意a∈A,有∈R,由T的定义,有∈T,故T自反。 若∈T,即∈R且∈R,也就是∈R且∈R,从而∈T,故T对称。 若∈T,∈T,即∈R且∈R,∈R且∈R,因R 传递,由∈R和∈R可得∈R,由∈R和∈R可得∈R,由∈R和∈R可得∈T,故T传递。 所以,T是A上的等价关系。 四、函数 设A、B、C、D是集合,f是A到B的双射,g是C到D的双射,令h:A×C→B×D且?∈A×C,h()=。证明h是双射。 证明:1)先证h是满射。 ?∈B×D,则b∈B,d∈D,因为f是A到B的双射,g是C到D的双射,所以存在a∈A,c∈C,使得f(a)=b,f(c)=d,亦即存在∈A×C,使得h()=

离散数学等价关系

离散数学等价关系 等价关系是设是非空集合A上的二元关du系,若R是自反的、对称的、传递的,则称R是A上的等价关系。给定非空集合A,若有集合S={S ,S ,…,S },其中S A,S(i=1,2,…,m)且S S = (i j)同时有S =A,称S是A的划分。研究等价关系的目的在于将集合中的元素进行分类,选取每类的代表元素来降低问题的复杂度,如软件测试时,可利用等价类来选择测试用例。 分成一块的有: 划分1:{{1,2,3,4}},对应的等价关系就是全域关系E,也就是A×A。分成两块的有: 划分2:{{1,2},{3,4}}, 划分3:{{1,3},{2,4}}, 划分4:{{1,4},{2,3}},分成三块的有: 划分5:{{1},{2,3,4}}, 划分6:{{2},{1,3,4}}, 划分7:{{3},{1,2,4}}, 划分8:{{4},{1,2,3}},分成四块的有: 划分9:{{1},{2},{3},{4}},对应的等价关系就是恒等关系I。 由划分求等价关系:∈R当且仅当a,b在同一个划分块中。扩展资料:

定义:若关系R在集合A中是自反、对称和传递的,则称R为A 上的等价关系。所谓关系R 就是笛卡尔积 A×A 中的一个子集。A 中的两个元素x,y有关系R,如果(x,y)∈R。我们常简记为 xRy。 自反:任意x属于A,则x与自己具有关系R,即xRx; 对称:任意x,y属于A,如果x与y具有关系R,即xRy,则y与x也具有关系R,即yRx; 传递:任意x,y,z属于A,如果xRy且yRz,则xRz。 x,y具有等价关系R,则称x,y R等价,有时亦简称等价。

高等数学等价替换公式

根据arcsinx的泰勒公式,可以轻松得到为同阶不等价无穷小。x→0,时x→sinx ; x→arcsinx ; x→tanx ;x→arctanx; x→ln(1+x); x→(e^x-1); [(1+x)^n-1]→nx;(1-cosx)→x*x/2;a^x-1→xlna, ln(1+x)→x;麦克劳林公式也是,那个符号不好写,你课本上或者习题里有.例1 limx →0tanx-sinxx3 给你举几个利用无穷小的例子例1 limx→0tanx-sinxx3 解:原式=limx →0sinx(1-cosx)x3cosx=limx→0x·12x2x3(∵sinx~x,1-cosx~x22)=12 此题也可用罗比塔法则做,但不能用性质④做。∵tanx-sinxx3=x-xx3=0,不满足性质④的条件,否则得出错误结论0。例 2 limx→0e2x-31+xx+sinx2 解:原式=limx→0e2x-1-(31+x-1)x+x2=limx→02x-13xx(1+x)=53 例3 limx→0(1x2-cot2x) 解法1:原式=limx→0sin2x-x2cos2xx2sin2x =limx→0(sinx+xcosx)(sinx-xcosx)x4 =limx→0x2(1+cosx)(1-cosx)x4 (∵sinx~x) =limx→0(1+cosx)(1-cosx)x2 =limx→012x2·(1+cosx)x2=1 解法2:原式=limx→0tan2x-x2x2tan2x =limx→0(tanx+x)(tanx-x)x4 =limx→02x(tanx-x)x44 (∵tanx~x) =limx→02(tanx-x)x3 =limx→02(sec2x-1)3x2 =23limx→0tan2xx2=23 (∵tanx~x) 例4[3]limx→0+tan(sinx)sin(tanx) 解:原式=limx→0+sec2(sinx)cosx2tan(sinx)cos(tanx)sec2x2sin(tanx) (用罗比塔法则)=limx→0+sec2(sinx)cosxcos(tanx)sec2x·limx→0+sin(tanx)tan(sinx) (分离非零极限乘积因子)=limx→0+sin(tanx)tan(sinx) (算出非零极限)=limx→0+cos(sinx)sec2x2sin(tanx)sec2(sinx)cosx2tan(sinx) (用罗比塔法则)=limx→0+cos(sinx)sec2xsec2(sinx)cosx·limx→0+tan(sinx)sin(tanx) =limx→0+tan(sinx)sin(tanx) 出现循环,此时用罗比塔法则求不出结果。怎么办?用等价无穷小代换。∵x~sinx~tanx(x →0) ∴原式=limx→0+xx=1而得解。

离散数学等价关系

等价类: 在离散数学中,等价关系是指定义在集合A上的关系,满足自反的、对称的和传递的等性质。设R是定义在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与A中一个元素a有关系的所有元素的集合叫做a的等价类。等价类应用十分广泛,如在编程语言中,我们使用等价类来判定标识符是不是表示同一个事物。 定义: 在离散数学中,等价关系是指定义在集合A上的关系,满足自反的、对称的和传递的等性质。设R是定义在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与A中一个元素a有关系的所有元素的集合叫做a的等价类。A的关于R的等价类记作。当只考虑一个关系时,我们省去下表R并把这个等价类写作[a]。 在软件工程中,是把所有可能输入的数据,即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一个子集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从而减少了数据输入量从而提高了效率,称之为等价类方法,该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分类: 在离散数学中,等价类的划分基于以下定理:设R是定义在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那么R的等价类构成S的划分。反过来,给定集合S的划分{ |i∈I},则存在一个等价关系R,它以集合作为它的等价类。 因为等价关系的a 在a 中和任何两个等价类要么相等要么不

交集不相交的性质。得出X 的所有等价类的集合形成X 的集合划分划分: 所有X 的元素属于一且唯一的等价类。反过来,X 的所有划分也定义了在X 上等价关系。 在软件工程中等价类划分及标准如下: 划分等价类 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他值的测试,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等价类划分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1)有效等价类 是指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利用有效等价类可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所规定的功能和性能。 2)无效等价类 指对程序的规格说明是不合理的或无意义的输入数据所构成的集合。对于具体的问题,无效等价类至少应有一个,也可能多个。 设计测试用例时,要同时考虑这两种等价类。因为软件不仅要能接收合理的数据,也要能经受意外的考验,这样的测试才能确保软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3.划分等价类的标准

高等数学等价无穷小替换

无穷小极限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的】 1、理解无穷小与无穷大的概念; 2、掌握无穷小的性质与比较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3、不同类型的未定式的不同解法。 【教学内容】 1、无穷小与无穷大; 2、无穷小的比较; 3、几个常用的等价无穷小等价无穷小替换; 4、求极限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是掌握无穷小的性质与比较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难点是未定式的极限的求法。 【教学设计】首先介绍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概念和性质(30分钟),在理解无穷小与无穷大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让学生重点掌握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的方法(20分钟)。最后归纳总结求极限的常用方法和技巧(25分钟),课堂练习(15分钟)。 【授课内容】 一、无穷小与无穷大 1.定义 前面我们研究了∞→n 数列n x 的极限、∞→x (+∞→x 、+∞→x )函数()x f 的极限、0x x →(+→0x x 、-→0x x )函数()f x 的极限这七种趋近方式。下面我们用 →x *表示上述七种的某一种趋近方式,即 *{ } - + →→→-∞→+∞→∞→∞→∈00 x x x x x x x x x n 定义:当在给定的→x *下,()f x 以零为极限,则称()f x 是→x *下的无穷小,即()0lim =→x f x * 。 例如,,0sin lim 0 =→x x .0sin 时的无穷小是当函数→∴x x ,01lim =∞→x x .1 时的无穷小是当函数∞→∴x x ,0)1(lim =-∞→n n n .})1({时的无穷小是当数列∞→-∴n n n 【注意】不能把无穷小与很小的数混淆;零是可以作为无穷小的唯一的数,任何 非零常量都不是无穷小。

离散数学期末复习题

离散数学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集合论 一、判断题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 错 ) (2){ }φ是空集. ( 错 ) (3){}{ }a a a },{∈ ( 对 ) (4)设集合{}{ }{}{}A A 22,1,2,1,2,1?=则. ( 对 ) (5)如果 B A a ??,则A a ?或B a ?. ( 错 ) 解 B A a ??则B A B A a ?=?∈,即A a ∈且B a ∈,所以A a ?且B a ? (6)如果A ∪.,B A B B ?=则 ( 对 ) (7)设集合},,{321a a a A =,},,{321b b b B =,则 },,,,,{332211><><><=?b a b a b a B A ( 错 ) (8)设集合}1,0{=A ,则}1},0{,0},0{,1,,0,{><><><><=φφρ是A 2到A 的关系. ( 对 ) 解 A 2}},1{},0{,{A φ=, =?A A 2}1,,0,,1},1{,0},1{,1},0{,0},0{,1,,0,{><><><><><><><>

最新高等数学等价替换公式

高等数学等价替换公式 当x→0时, sinx~x tanx~x arcsinx~x arctanx~x 1-cosx~(1/2)*(x^2)~secx-1 (a^x)-1~x*lna ((a^x-1)/x~lna) (e^x)-1~x ln(1+x)~x (1+Bx)^a-1~aBx [(1+x)^1/n]-1~(1/n)*x loga(1+x)~x/lna (1+x)^a-1~ax(a≠0) 值得注意的是,等价无穷小一般只能在乘除中替换, 在加减中替换有时会出错(加减时可以整体代换,不能单独代换或分别代换)XXX工 程项目部 质量月活动总结 根据公司《关于开展2011年质量月活动的通知》,积极响应以“建设质量强国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质量月活动,公用工程项目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抓质量,促和谐”活动,在项目部领导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格要求下,质量管理水平取得了显著的提高,现将活动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项目部领导十分重视本次质量月活动,9月2日,在公用工程项目部现场会议室召集项目部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主要负责人召开了质量月活动动员大会,制定了本次质量月活动的目标、计划以及任务部署,并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进一步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时刻牢记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质量责任;二是深化我们的质量安全文化,

确立良好的工作方法,减少质量问题,尤其是低级错误、重复质量问题,防止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三是通过“质量月”活动的有效开展,促进项目部“大干70天”生产目标的完成;四是借“质量月”活动开展的契机,有效地把活动主题贯穿于我们的施工生产之中,技术不断创新、管理不断完善、工程质量不断提高。 1、活动主题:恪守质量诚信,践行社会责任。 2、活动目标:大力实施质量兴企战略,全力打造“中化二建集团”品牌,为社会奉献“质量一流,用户满意”的优质产品。

离散数学符号表

《离散数学》符号表 ? 全称量词(任意量词) ? 存在量词 ├ 断定符(公式在L 中可证) ╞ 满足符(公式在E 上有效,公式在E 上可满足) ┐ 命题的“非”运算 ∧ 命题的“合取”(“与”)运算 ∨ 命题的“析取”(“或”,“可兼或”)运算 → 命题的“条件”运算 ? 命题的“双条件”运算的 B A ? 命题A 与B 等价关系 B A ? 命题A 与B 的蕴涵关系 * A 公式A 的对偶公式 wff 合式公式 iff 当且仅当 V 命题的“不可兼或”运算( “异或门” ) ↑ 命题的“与非” 运算( “与非门” ) ↓ 命题的“或非”运算( “或非门” ) □ 模态词“必然” ◇ 模态词“可能” φ 空集 ? 属于(?不属于) A μ(·) 集合A 的特征函数 P (A ) 集合A 的幂集 A 集合A 的点数 n A A A ??? (n A ) 集合A 的笛卡儿积 R R R =2 )(1R R R n n -= 关系R 的“复合” 0? 阿列夫零 ? 阿列夫

? 包含 ? 真包含 ∪ 集合的并运算 ∩ 集合的交运算 - (~) 集合的差运算 ⊕ 集合的对称差运算 m + m 同余加 m ? m 同余乘 〡 限制 R x ][ 集合关于关系R 的等价类 A /R 集合A 上关于R 的商集 )(A R π 集合A 关于关系R 的划分 )(A R π 集合A 关于划分π的关系 ][a 元素a 产生的循环群 R a ][ 元素a 形成的R 等价类 r C 由相容关系r 产生的最大相容类 I 环,理想 )/(n Z 模n 的同余类集合 ) (mod k b a ≡ a 与b 模k 相等 )(R r 关系R 的自反闭包 )(R s 关系R 的对称闭包 +R ,)(R t 关系R 的传递闭包 *R ,)(R rt 关系R 的自反、传递闭包 .i H 矩阵H 的第i 个行向量 j H . 矩阵H 的第j 个列向量 CP 命题演绎的定理(CP 规则) EG 存在推广规则(存在量词引入规则) ES 存在量词特指规则(存在量词消去规则) UG 全称推广规则(全称量词引入规则)

二元关系(离散数学)

第二章二元关系 习题2.1 1. a)R = {<0, 0>, <0, 2>, <2, 0>, <2, 2>} b)R = {<1, 1>, <4, 2>} 2. R1? R2 = {<1, 2>, <2, 4>, <3, 3>, <1, 3>, <4, 2>} R1? R2 = {<2, 4>} dom R1= {1, 2, 3} dom R2= {1, 2, 4} ran R1= {2, 3, 4} ran R2= {2, 3, 4} dom (R1? R2) = {1, 2, 3, 4} ran (R1? R2) = {4} 3. 证明:(根据定义域和值域的定义进行证明) 因为 x ∈ dom (R1? R2) 当且仅当有y ∈ B使得 ∈ (R1? R2) 当且仅当有y ∈ B使得 ∈ R1或 ∈ R2 当且仅当有y ∈ B使得 ∈ R1或有y ∈ B使得 ∈ R2 当且仅当x ∈ dom (R1) 或x ∈ dom (R2) 当且仅当x ∈ dom (R1) ? dom (R2) 所以,dom (R1? R2) = dom (R1) ? dom (R2) 。 因为 若x ∈ ran (R1? R2),则有x ∈ A使得 ∈ (R1? R2) ; 有x ∈ A使得 ∈ R1且 ∈ R2 ; 有x ∈ A使得 ∈ R1且有x ∈ A使得 ∈ R2 ; x ∈ ran (R1) 且x ∈ ran (R2); x ∈ ran (R1) ? ran (R2)。 所以,ran (R1? R2) ? ran (R1) ? ran (R2)。 4. L = {<1, 2>, <1, 3>, <1, 6>, <2, 3>, <2, 6>, <3, 6> }; D = {<1, 1>, <1, 2>, <1, 3>, <1, 6>, <2, 2>, <2, 6>, <3, 3>, <3, 6>, <6, 6>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