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文科数学基础题试大全

高考文科数学基础题试大全

高考文科数学基础题试大全
高考文科数学基础题试大全

高考文科数学基础题试大全

————————————————————————————————作者:————————————————————————————————日期:

高考数学部分知识点汇编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1.注意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

如:{|lg }x y x =—函数的定义域; {|lg }y y x =—函数的值域;{(,)|lg }x y y x =—函数图象上的点集. 2.集合的运算及性质:

①任何一个集合A 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注意点:当A B ?,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A =?的情况

④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为2n ;真子集(非空子集)个数为21n -;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2n -. 3.命题:

1)会判断充分性必要性

已知x a α≥:,1|1x β-<:|.若α是β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0≤a 在△ABC 中,“C b B c cos cos =”是“△ABC 是等腰三角形”的( A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推出关系转化为子集问题

已知a R ∈,命题:p 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2

20x ax ++=的两根都是虚数;命题:q 存在复数z 同时满足

2z =且1z a +=.[来源学科网]

试判断:命题p 和命题q 之间是否存在推出关系?请说明你的理由

二.函数

1.函数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求函数的定义域或值域,最后结果一定要用 表示。

2.求定义域: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如:分母0≠;偶次根式被开方数非负;对数真数0>,底数0>且1≠;零指数幂的底数0≠);实际问题有意义;

3.已知两个函数,若求它们的和函数或积函数,除了用运算求解析式外,最后的定义域必须是原两个函数定义域的 集。

函数22()log (43)log (2)f x x x =---的定义域是___ .3

(,2)4

3.求值域常用方法:

(1)常用函数的值域。(看图像,读值域)

已知函数x x f arcsin )(=的定义域为]1,2

1[-

,则此函数的值域为]2,6[π

π-。

(2)化归为常见函数求值域(注意换元后的定义域补充) 若关于x 的不等式)1,0(,03≠><+--a a ta

a x

x

有实数解,则实数t 的取值范围是 。

已知124)(+?-=x

x

k x f ,当R x ∈时,)(x f 恒为正值,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注意点:遇到恒成立与有解问题,基本的思想方法就是参变分离,注意分辨所求最值在这两类问题中的差异 参变分离的实质为数形结合 (3)利用单调函数求的值域。 函数2)(-+=

x x x f 的最小值是

4.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

(1)用定义证明函数是偶函数(或奇函数)的步骤:

定义域含零的奇函数必过原点((0)0f =);判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0f x f x ±-=或

()()

1(()0)f x f x f x -=±≠;

5.函数图象的几种常见变换

⑴平移变换:左右平移---“左加右减”(注意是针对x 而言); 上下平移---“上加下减”(注意是针对()f x 而言). ⑵翻折变换:()|()|f x f x →;()(||)f x f x →. ⑶对称变换:(变量之和为常数)

①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

②证明图像1C 与2C 的对称性,即证1C 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轴)的对称点仍在2C 上,反之亦然. ③函数()y f x =与()y 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0x =(y 轴)对称;

函数()y f x =与函数()y 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0y =(x 轴)对称;

④若函数()y f x =对x R ∈时,()()f a x f a x +=-或()(2)f x f a x =-恒成立,则()y f x =图像关于直线x a =对称; 6.指对数:

1)对数运算性质及换底公式 2)对数函数 3)会解指对数不等式 注意点:对底数讨论及真数大于0

7.反函数

1)会求反函数(两部曲) 已知函数1

()y f

x -=是函数1()2(1)x f x x -=≥的反函数,则1()f x -=21log (1)y x x =+?

2)会研究反函数的图像 设f x ()的反函数为1

()f

x -,若函数f x ()的图像过点(1,2),且1211f x ()-+=, 则x =

2

1

。 若函数)(x f y =与1

+=x e

y 的图像关于直线x y =对称,则=)(x f )0(,1ln )(>-=x x x f .

三.数列

1.由n S 求n a ,1*

1(1)

(2,)n n

n S n a S S n n N -=??=?-≥∈?? 数列{}n a 满足1115

34,n n n a S S a ++=+=,求n a (答:{

14(1)

34(2)

n n n a n -==

?≥).

已知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c S n n +=+3

2

,则=c 注意点:验证1a 是否包含在后面n a 的公式中,若不符合要单独列出. 2.等差数列(1)定义:成等差数列}{)2(1n n n a n d a a ?≥=--

(2)通项公式:B An d n a a n +=-+=)1(1 推广:d m n a a m n )(-+= (3)前n 项和公式:Bn An d n n na n a a S n n +=-+=?+=

2112

)1(2 等差数列1{}n n n a a a d -?-=(d 为常数)112(2,*)n n n a a a n n N +-?=+≥∈ 2112

2

(,)(,)n n d

d

a an

b a d b a d S An Bn A B a ?=+==-?=+==-;

3.等差数列的性质: ①()n m a a n m d =+-, m n a a m n

d --=

②m n l k m n l k a a a a +=+?+=+(反之不一定成立);当2m n p +=时,有2m n p a a a +=; ③等差数列, 232,,,m m m m m S S S S S --L L 仍是等差数列;

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且12031581=++a a a ,则1092a a -的值等于 24 .

已知数列{}n a 是以15-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则数列{}n S 的最小项为第 8 项.

4.等比数列(1)定义:

成等比数列}{)0,0,2(1

n n n n

a q a n q a a ?≠≠≥=- (2)通项公式:11-=n n q a a (3)前n 项和?????

≠--=--==)

1(11)1()1(111q q q a a q

q a q na S n n

n

5.等比数列的性质

① 若{}n a 、{}n b 是等比数列,则{}n ka 、{}n n a b 等也是等比数列; ② 111111(1)1111(1)(1)

(1)(1)n n n n q

q a a a a a q q q q na q na q S q q q ------==????==??-+≠=≠????

③ m n l k m n l k a a a a +=+?=(反之不一定成立);

④ 等比数列中232,,,m m m m m S S S S S --L L (注:各项均不为0)仍是等比数列. 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n a 中,11=a ,)1

1(

273

232a a a a +=+,则通项公式=n a 13-n . 6.数列的通项的求法:⑴公式法:①等差数列通项公式;②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⑵已知n S 求n a 用作差法:11,(1)

,(2)n n

n S n a S S n -=?=?-≥?.

⑶已知12()n a a a f n ???=L 求n a 用作商法:()

(1)

(1),(1)

,(2)n f n f n f n a n -=??=?≥??.

⑷若1()n n a a f n +-=求n a 用迭加法. ⑸已知

1

()n n

a a f n +=,求n a 用迭乘法.

(6)构造法:(倒数构造等差、设k 构造等比)

数列{}n a ,21=a ,)(,431N n a a n n ∈+=+,求通项公式n a 。 数列{}n a ,2

11=

a ,),2(,03*

11N n n a a a a n n n n ∈≥=-+-+,求通项公式n a 。 8.数列求和的方法:

①公式法: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②分组求和法; ③倒序相加; ④错位相减; ⑤ 裂项求和:111(1)

1

n n n

n ++=-

;注意点:注意验证裂项后的值

9. 数列的极限

(1)两种形式

(1)=-++-∞→53263lim 22n n n n n 。(2)求n

n n

n n a a 3432lim +-∞→时,要分 三种情况讨论

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存在的条件 注意点:区分与

n

n q

lim ∞

→存在的条件

若无穷等比数列{}n a 的各项和等于2

1a ,则1a 的取值范围是 . ),1()1,2

1

(+∞Y

9、数学归纳法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21

N n n n n ∈++≥+”时,第一步应证明 。

(2)已知)(1

31

31211)(N n n n f ∈-++++

=Λ,则)()1(n f n f -+=( )

。 A 、131+n B 、13131++n n C 、231131+++n n D 、2

3113131++

++n n n 四.三角函数

1.α终边与θ终边相同2()k k Z αθπ?=+∈;

α终边与θ终边共线()k k Z αθπ?=+∈;

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x 轴对称()k k Z αθπ?=-+∈; 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y 轴对称2()k k Z απθπ?=-+∈;

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原点对称2()k k Z απθπ?=++∈; 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角β终边对称22()k k Z αβθπ?=-+∈.

2.弧长公式:||l r θ=; 扇形面积公式:2112

2

||S lr r θ==扇形; 1弧度(1rad )≈57.3?.

注意点:计算机使用时注意角度制与弧度制

3. 对于诱导公式,可用“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概括;(注意:公式中始终视...α.为锐角...).

4. 角的变换:已知角与特殊角、已知角与目标角、已知角 与其倍角或半角、两角与其和差角等变换. 如:()ααββ=+-;2()()ααβαβ=++-;2()()αβαβα=+--;2

2αβ

αβ++=?等;

已知02πα<<

,02πβ-<<,3cos()5αβ-=,且3

tan 4

α=,则sin β= .725- 5. 辅助角公式:22sin cos sin()a b a x b x x ?++=+其中tan b a

?=); 6.降幂公式2

2cos 1sin 2αα-=;2cos α=

1cos 22

α

+;

7. 熟知正弦、余弦、正切的和、差、倍公式, 正、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

sin sin sin 2a b c A

B

C

R =

=

=; 余弦定理:2

2

2

2

2

222

()222cos ,cos 1b c a

b c a

bc

bc

a b c bc A A +-+-=+-=

=

-;

面积公式:1

2

4sin abc R

S ab C ?==

在△ABC 中,“C b B c cos cos =”是“△ABC 是等腰三角形”的( A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在锐角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所对的边,且32sin a c A =,则角C 的大小为 。3

π

8.三角函数

1、正弦函数R x x y ∈=,sin

(1)当=x 时,1max =y ; 当=x 时,1min -=y 。

(2)在 上单调递增; 在 上单调递减。 2、函数)0,0(),sin(>>+=ω?ωA x A y 最小正周期=T 。 3、函数)0,0(),tan(>>+=ω?ωA x A y 最小正周期=T 。 4、五点法画图

已知复数1sin 2 z x i λ=+,2(3cos2) (,,,)z m m x i m x R λ=+-∈,且12z z =. (1)若0λ=且0x π<<,求x 的值;

(2)设λ=()f x ,求()f x 的最小正周期和单调递减区间. 10、反三角函数

(1)反正弦函数=y ,∈x 。 画出图像: (2)反余弦函数=y ,∈x 。 画出图像: (3)反正切函数=y ,∈x 。 画出图像: 6、最简三角方程

五.平面向量

1.设11(,)a x y =r ,22(,)b x y =r

.

(1)1221//0a b x y x y ?-=r r ; (2)121200a b a b x x y y ⊥??=?+=r r r r

.

设(2,4),(1,1)a b ==r r ,若()b a m b ⊥+?r r r

,则实数m = -3 .

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1e u r 和2e u u r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对该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r ,有且只有

α

? π O

k

一对实数1λ、2λ,使1122a e e λλ=+r u r u u r

.

3.设11(,)a x y =r ,22(,)b x y =r ,则1212||||cos a b a b x x y y θ?==+r r r r ;其几何意义是a b ?r r 等于a r 的长度与b r 在a r 的方向

上的投影的乘积;a r 在b r 的方向上的投影1212

22

22

||cos ||x x y y a b a b x y θ+?==+r r

r r .

已知||||2,a b a b ==r r r r 与的夹角为,3

π

则b 在a 上的投影为 1

4.平面向量数量积性质:设11(,)a x y =r ,22(,)b x y =r ,则12122222

1122

cos ||||x x y y a b

a b x y x y θ+?==++r r

r r ;

注意: ,a b ??r r 为锐角0a b ??>r r ,,a b r r 不同向; ,a b ??r r 为钝角0a b ??

,,a b r r 不反向. 5.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⑴若11(,)a x y =r ,22(,)b x y =r ,则1212a b x x y y ?=+r r

; 22

1212||()()AB x x y y =-+-u u u r ; ⑵若(,)a x y =r ,则222a a a x y =?=+r r r .

六. 直线和圆的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α的范围是[0,π);

2.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变化关系2

tan ()k π

αα=≠(如右图):

3.方向向量法向量与斜率及倾斜角的关系 4.直线方程形式:

点斜式,点方向式,点法向式,一般式

提醒:⑴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都有局限性(2)截距不是距离,截距相等时不要忘了过原点的特殊情形.

闵行二模文科:经过点(1,0)A 且法向量为(2,1)d =-u r

的直线l 的方程为 . 220x y --=

5.直线1111:0l A x B y C ++=与直线2222:0l A x B y C ++=的位置关系: ⑴平行?12210A B A B -=(斜率)且12210B C B C -≠(在y 轴上截距); ⑵相交?12210A B A B -≠;

(3)重合?12210A B A B -=且12210B C B C -=.

已知点)5,(a A 和),2(b B 关于直线l :0443=+-y x 对称,则=+b a 6.夹角公式:1l 与2l 的夹角是指不大于直角的角2

,(0,]π

θθ∈

直线1310l x y -+=:,250l x +=:,则直线1l 与2l 的夹角为= . 7.点00(,)P x y 到直线0Ax By C ++=的距离公式002

2

Ax By C

d A B

++=

+;

两条平行线10Ax By C ++=与20Ax By C ++=的距离是122

2

C C d A B

-=

+.

已知直线l 经过点(5,0)-且方向向量为(2,1)-,则原点O 到直线l 的距离为 1 8.设三角形ABC ?三顶点11(,)A x y ,22(,)B x y ,33(,)C x y ,则重心123123

(,)33

x x x y y y G ++++; 9. ⑴圆的标准方程:222()()x a y b r -+-=.

⑵圆的一般方程:22220(40)x y Dx Ey F D E F ++++=+->.

特别提醒:只有当2240D E F +->时,方程220x y Dx Ey F ++++=才表示圆心为2

2

(,)D E

-

-,半径为

2

2

142

D E F +-的圆(二元二次方程22

0Ax Bxy Cy Dx Ey F +++++=表示圆0A C ?=≠,且

220,40B D E AF =+->).

求圆心在直线32+=x y 上,且过点)3,2(),2,1(-B A 的圆的标准方程。

10.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通常用几何法(计算圆心到直线距离).点00(,)P x y 及圆的方程 222()()x a y b r -+-=.

① 22200()()x a y b r -+->?点P 在圆外; ②22200()()x a y b r -+-

若过点)4,(a M 总有两条直线与圆062

2

=-+y y x 相切,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常转化为圆心距与半径的关系,或者利用垂径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弦长问题.①d r >?相离 ②d r =?相切 ③d r

12. 解决直线与圆的关系问题时,要充分发挥圆的平面几何性质的作用(如半径、半弦长、弦心距构成直角三角形).

七.圆锥曲线方程

一 、椭圆

1)会利用椭圆的定义求方程

设椭圆的长轴长4,x 轴上的两个焦点与短轴的一个端点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求椭圆标准方程。

1212

2=-+-m

y m x 表示椭圆,则m 的取值范围是

高考文科数学知识点总结

原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 若q 则p 互为逆否 互 逆否互 为逆 否否 互 集合与简易逻辑 知识回顾: (一) 集合 1. 基本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全集;符号的使用. 2. 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形表示法. 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 ⑴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 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二)含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延伸 1.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1)公式法:c b ax <+,与)0(>>+c c b ax 型的不等式的解法. (2)定义法:用“零点分区间法”分类讨论. (3)几何法: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题. 特例① 一元一次不等式ax>b 解的讨论; 2 (三)简易逻辑 1、命题的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2、逻辑联结词、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 “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3、“或”、 “且”、 “非”的真值判断 (1)“非p ”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与F 的真假相反;

(2)“p 且q ”形式复合命题当P 与q 同为真时为真,其他情况时为假; (3)“p 或q ”形式复合命题当p 与q 同为假时为假,其他情况时为真. 4、四种命题的形式: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p ?q. 函数 知识回顾: (一) 映射与函数 1. 映射与一一映射 2.函数 函数三要素是定义域,对应法则和值域,而定义域和对应法则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因为这二者确定后,值域也就相应得到确定,因此只有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二者完全相同的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二)函数的性质 ⒈函数的单调性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 ⑴若当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若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则就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这一区间叫做函数y=f(x)的单调区间.此时也说函数是这一区间上的单调函数. 2.函数的奇偶性 4. 判断函数单调性(定义)作差法:对带根号的一定要分子有理化,例如: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2 212221212 2 2 22121) ()()(b x b x x x x x b x b x x f x f x ++++-= +- += -)(

2013年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13年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全国卷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3课标全国Ⅰ,文1)已知集合A ={1,2,3,4},B ={x |x =n 2 ,n ∈A },则A ∩B =( ). A .{1,4} B .{2,3} C .{9,16} D .{1,2} 【答案】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基本知识。 【解析】∵B ={x |x =n 2 ,n ∈A }={1,4,9,16}, ∴A ∩B ={1,4}. 2.(2013课标全国Ⅰ,文2) 2 12i 1i +(-)=( ). A. B .11+ i 2 - C . D . 【答案】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基本运算。 【解析】 2 12i 12i 12i i 2i 1i 2i 22++(+)-+===(-)-=1 1+i 2 -. 3.(2013课标全国Ⅰ,文3)从1,2,3,4中任取2个不同的数,则取出的2个数之差的绝对值为2的概率是( ). A .12 B .13 C .14 D .16 【答案】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列举法解古典概型问题的基本能力。 【解析】由题意知总事件数为6,且分别为(1,2),(1,3),(1,4),(2,3),(2,4),(3,4),满足条件的事件数是2,所以所求的概率为 13 . 4.(2013课标全国Ⅰ,文4)已知双曲线C :2222=1x y a b -(a >0,b >0) C 的渐近线方程 为( ). A . B . C .1 2 y x =± D . 【答案】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离心率、渐近线方程。 【解析】∵2e = 2c a =,即2254 c a =.

(完整版)文科高中数学公式大全(超全完美)

高 中文科数学公式总结 一、函数、导数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U x A x C A ∈??,U x C A x A ∈??.A A ??≠?? 集合12{,,,}n a a a L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个;非空子集有21n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22n -个. 2. 真值表 常 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下图):(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3. 充要条件(记p 表示条件,q 表示结论) (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4. 全称量词?表示任意,?表示存在;?的否定是?,?的否定是?。 例:2 ,10x R x x ?∈++> 的否定是 2 ,10x R x x ?∈++≤ 5. 函数的单调性

(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若0)(<'x f ,则)(x f 为减函数. 6. 复合函数)]([x g f y =单调性判断步骤: (1)先求定义域 (2)把原函数拆分成两个简单函数)(u f y =和)(x g u = (3)判断法则是同增异减(4)所求区间与定义域做交集 7. 函数的奇偶性 (1)前提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2)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偶函数;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奇函数。 (3)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8.若奇函数在x =0处有意义,则一定存在()00f =; 若奇函数在x =0处无意义,则利用 ()()x x f f -=-求解; 9.多项式函数1 10()n n n n P x a x a x a --=++?+的奇偶性 多项式函数()P x 是奇函数?()P x 的偶次项(即奇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多项式函数()P x 是偶函数?()P x 的奇次项(即偶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10. 常见函数的图像: 11. 函数的对称性 (1)函数()y f x =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即y 轴)对称. (2)对于函数)(x f y =(R x ∈),)()(x a f x a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a x = (3)对于函数)(x f y =(R x ∈),)()(x b f a x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2 b a x +=; 12. 由 )(x f 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1(+x f 由)(x f 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1(-x f 由 )(x f 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1)(+x f 由)(x f 向下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1)(-x f 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向右移a 、再向上移b 个单位,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若将曲线 0),(=y x f 的图象向右移a 、向上移b 个单位,得到曲线0),(=--b y a x f 的图象. 13. 函数的周期性 (1))()(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 a =||; (2)()()f x a f x +=-,则)(x f 的周期2T a =|| (3)1 ()() f x a f x += ,则)(x f 的周期2T a =|| (4)()()f x a f x b +=+,则)(x f 的周期T a b =|-|; 14. 分数指数 (1)m n a =0,,a m n N *>∈,且1n >).

2018全国Ⅰ卷文科数学高考真题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数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02A =,,{}21012B =--,,,,,则A B = A .{}02, B .{}12, C .{}0 D .{}21012--, ,,, 2.设1i 2i 1i z -= ++,则z = A .0 B .12 C .1 D 3.某地区经过一年的新农村建设,农村的经济收入增加了一倍.实现翻番.为更好地了解该地区农村的经济收入变化情况,统计了该地区新农村建设前后农村的经济收入构成比例.得到如下饼图: 则下面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新农村建设后,种植收入减少 B .新农村建设后,其他收入增加了一倍以上 C .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增加了一倍

D .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与第三产业收入的总和超过了经济收入的一半 4.已知椭圆C :22 214 x y a +=的一个焦点为(20), ,则C 的离心率为 A .1 3 B .12 C D 5.已知圆柱的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1O ,2O ,过直线12O O 的平面截该圆柱所得的截面是面积为8的正方形,则该圆柱的表面积为 A . B .12π C . D .10π 6.设函数()()321f x x a x ax =+-+.若()f x 为奇函数,则曲线()y f x =在点()00,处的切线方程为 A .2y x =- B .y x =- C .2y x = D .y x = 7.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E 为AD 的中点,则EB = A .3144 AB AC - B .1344 AB AC - C .3144 AB AC + D .1344 AB AC + 8.已知函数()2 2 2cos sin 2f x x x =-+,则 A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最大值为3 B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最大值为4 C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最大值为3 D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最大值为4 9.某圆柱的高为2,底面周长为16,其三视图如右图.圆柱表面上的点M 在正视图上的对应点为A ,圆柱表面上的点N 在左视图上的对应点为B ,则在此圆柱侧面上,从M 到N 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 A . B .

高考文科数学基础题试大全

高考文科数学基础题试大全

————————————————————————————————作者:————————————————————————————————日期:

高考数学部分知识点汇编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1.注意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 如:{|lg }x y x =—函数的定义域; {|lg }y y x =—函数的值域;{(,)|lg }x y y x =—函数图象上的点集. 2.集合的运算及性质: ①任何一个集合A 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注意点:当A B ?,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A =?的情况 ④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为2n ;真子集(非空子集)个数为21n -;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2n -. 3.命题: 1)会判断充分性必要性 已知x a α≥:,1|1x β-<:|.若α是β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0≤a 在△ABC 中,“C b B c cos cos =”是“△ABC 是等腰三角形”的( A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推出关系转化为子集问题 已知a R ∈,命题:p 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2 20x ax ++=的两根都是虚数;命题:q 存在复数z 同时满足 2z =且1z a +=.[来源学科网] 试判断:命题p 和命题q 之间是否存在推出关系?请说明你的理由 二.函数 1.函数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求函数的定义域或值域,最后结果一定要用 表示。 2.求定义域: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如:分母0≠;偶次根式被开方数非负;对数真数0>,底数0>且1≠;零指数幂的底数0≠);实际问题有意义; 3.已知两个函数,若求它们的和函数或积函数,除了用运算求解析式外,最后的定义域必须是原两个函数定义域的 集。 函数22()log (43)log (2)f x x x =---的定义域是___ .3 (,2)4 3.求值域常用方法: (1)常用函数的值域。(看图像,读值域)

2019年全国I卷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

2019年全国I 卷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设3i 12i z -=+,则z = A .2 B .3 C .2 D .1 2.已知集合{}{}{}1,2,3,4,5,6,72,3,4,52,3,6,7U A B ===,,,则 A .{}1,6 B .{}1,7 C .{}6,7 D .{}1,6,7 3.已知0.20.3 2log 0.2,2,0.2a b c ===,则 A .a b c << B .a c b << C .c a b << D .b c a << 4.古希腊时期,人们认为最美人体的头顶至肚脐的长度与肚脐至足底的长度之比是 51-( 51 2 -≈0.618,称为黄金分割比例),著名的“断臂维纳斯”便是如此.此外,最美人体的头顶至咽喉的长度与咽喉至肚脐的长度之比也是 51 2 -.若某人满足上述两个黄金分割比例,且腿长为105cm ,头顶至脖子下端的长度为26cm ,则其身高可能是

A .165 cm B .175 cm C .185 cm D .190cm 5.函数f (x )= 2 sin cos x x x x ++在[-π,π]的图像大致为 A . B . C . D . 6.某学校为了解1 000名新生的身体素质,将这些学生编号为1,2,…,1 000,从这些新生中用系统抽样方法等距抽取100名学生进行体质测验.若46号学生被抽到,则下面4名学生中被抽到的是 A .8号学生 B .200号学生 C .616号学生 D .815号学生 7.tan255°= A .-2-3 B .-2+3 C .2-3 D .2+3 8.已知非零向量a ,b 满足a =2b ,且(a -b )⊥b ,则a 与b 的夹角为 A . π6 B . π3 C . 2π3 D . 5π6 9.如图是求 112122 + +的程序框图,图中空白框中应填入 A .A = 12A + B .A =12A + C .A = 1 12A + D .A =112A +

(完整word版)高三文科数学基础题4

基础题专辑4 1. 若集合2{|02},{|1}A x x B x x =≤≤=>,则A B =I A .{|01}x x ≤≤ B .{|0x x >或1}x <- C .{|12}x x <≤ D .{|02}x x <≤ 2.函数)2(log 2-=x y 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_. 3.已知i 是虚数单位,复数z 满足1)31(=+?i z ,则=||z _______. 4.设向量)1,1(-=x a ρ,)1,3(+=x b ρ,则“a ρ∥b ρ”是“2=x ”的( ) A .充分非必要条件 B .必要非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5. 执行右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结果是 A .5 B .7 C .9 D .11 6.若将函数x x y cos 3sin +=(R ∈x )的图像向左平移m (0>m )个单位后,所得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则m 的最小值是( ) A .6π B .3π C .3 2π D .65π 7. 设,a b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能得出a b ⊥的是 A .a α⊥,//b β,αβ⊥ B .a α⊥,b β⊥,//αβ C .a α?,b β⊥,//αβ D .a α?,//b β,αβ⊥ 8.某工厂对一批产品进行了抽样检测.右图是根据抽样检测后的产品净重(单 位:克)数据绘制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其中产品净重的范围是[96,106],样本 数据分组为[96,98),[98,100), [100,102),[102,104),[104,106],已知样本 中产品净重小于100克的个数是36,则样本中净重大于或等于98克并且小于 104克的产品的个数是 ( ). A.90 B.75 C. 60 D.45 9. 直线21y x =+被圆22 1x y +=截得的弦长为 10.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n S n =(*N ∈n ),则8a 的值是__________. 20?S < 开始 1S = 是 否 2S S k =+ 2k k =+ 输出k 结束 1k =

高考文科数学真题 全国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3) 文科数学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C.{1,2} ( ) 5.若某群里中的成员只用现金支付的概率为0.45,既用现金支付又用非现金支付的概率为0.15,则不用现金支付的概率为() A.0.3 B.0.4 C.0.6 D.0.7 A.π 4B.π 2 C.π D.2π 8.直线x+y+2=0分别于x轴,y轴交于A,B两点,则?ABP的面积的取值范围是()A.[2,6] B.[4,8] C.[√2,3√2] D.[2√2,3√2] A.π 2B.π 3 C.π 4 D.π 6 A.12√3 B.18√3 C.24√3 D.54√3 14.某公司有大量客户,且不同年龄段客户对其服务的评价有较大差异,为了解客户的评价,该公司准备进行抽样调查,可供选择的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则最合适的抽样方法是。

19.如图,矩形ABCD 所在平面与半圆弧CD 所在平面垂直,M 是弧CD 上异于C,D 的点。 (1)证明:平面AMD ⊥平面BMC ; (2)在线段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MC ∥平面PBD ?说明理由。 20. 已知斜率为k 的直线l 与椭圆C :22143x y +=交于,A B 两点,线段AB 的中点()1,(0)M m m >. (1)证明:1;2 k <- (2)设F 为C 右焦点,P 为C 上一点,且0FP FA F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证明:2.FP FA F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在第22、2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3.[选修4-5:不等式选讲](10分)

2018年全国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全国1卷)

文科数学试题 第1页(共12页)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数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0,2}A =,{2,1,0,1,2}B =--,则A B =I A .{0,2} B .{1,2} C .{0} D .{2,1,0,1,2}-- 2.设1i 2i 1i z -=++,则||z = A .0 B .12 C .1 D 3.某地区经过一年的新农村建设,农村的经济收入增加了一倍,实现翻番. 为更好地了解该地区农村的经济收入变化情况,统计了该地区新农村建设前后农村的经济收入构成比例,得到如下饼图: 则下面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新农村建设后,种植收入减少 B .新农村建设后,其他收入增加了一倍以上 C .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增加了一倍 D .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与第三产业收入的总和超过了经济收入的一半 4.已知椭圆22 214 x y C a +=:的一个焦点为(2,0),则C 的离心率为 A .13 B .12 C .2 D .3 5.已知圆柱的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1O ,2O ,过直线12O O 的平面截该圆柱所得的截面是面积为8的正方形,则该圆柱的表面积为 A . B .12π C . D .10π 6.设函数32()(1)f x x a x ax =+-+. 若()f x 为奇函数,则曲线()y f x =在点(0,0)处的切线方程为 A .2y x =- B .y x =- C .2y x = D .y x =

高考文科数学公式汇总(精简版)

高中数学公式汇总(文科)

一、复数 1、复数的除法运算 2 2)()())(())((d c i ad bc bd ac di c di c di c bi a di c bi a +-++= -+-+=++. 2、复数z a bi =+的模||z =||a bi + 二、三角函数、三角变换、解三角形、平面向量 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22sin cos 1θθ+=,tan θ= θ θ cos sin . 4、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απ±k 的正弦、余弦,等于α的同名函数,前面加上把α看成锐角时该函数的符号; απ π±+ 2 k 的正弦、余弦,等于α的余名函数,前面加上把α看成锐角时该函数的符号。 5、和角与差角公式 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tan tan tan()1tan tan αβ αβαβ ±±=. 6、二倍角公式 sin 2sin cos ααα=. 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 2 2tan tan 21tan α αα =-. 公式变形: ; 2 2cos 1sin ,2cos 1sin 2; 2 2cos 1cos ,2cos 1cos 22222α αααα ααα-=-=+=+= 7、三角函数的周期 函数sin()y x ω?=+,x ∈R 及函数cos()y x ω?=+,x ∈R(A,ω,?为常数,且A ≠0,ω>0)的周期 2T π ω = ;函数tan()y x ω?=+,,2 x k k Z π π≠+ ∈(A,ω,?为常数,且A ≠0,ω>0)的周期T πω = . 8、 函数sin()y x ω?=+的周期、最值、单调区间、图象变换 9、辅助角公式 )sin(cos sin 22?++=+=x b a x b x a y 其中a b = ?tan 10、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11、余弦定理 2222cos a b c bc A =+-; 2222cos b c a ca B =+-; 2222cos c a b ab C =+-.

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全国卷

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全国 卷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文科)(课标I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M={x|-1<x <3},N={x|-2<x <1}则M ∩N=( ) A. )1,2(- B. )1,1(- C. )3,1( D. )3,2(- (2)若0tan >α,则 A. 0sin >α B. 0cos >α C. 02sin >α D. 02cos >α (3)设i i z ++=11,则=||z A. 2 1 B. 2 2 C. 2 3 D. 2 (4)已知双曲线)0(13 2 22>=-a y a x 的离心率为2,则=a A. 2 B. 26 C. 2 5 D. 1 (5)设函数)(),(x g x f 的定义域都为R ,且)(x f 是奇函数,)(x g 是偶函数,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x g x f 是偶函数 B. )(|)(|x g x f 是奇函数 C. |)(|)(x g x f 是奇函数 D. |)()(|x g x f 是奇函数 (6)设F E D ,,分别为ABC ?的三边AB CA BC ,,的中点,则 =+FC EB A. AD B. AD 21 C. BC D. BC 2 1 (7)在函数①|2|cos x y =,②|cos |x y = , ③)62cos(π+=x y ,④)4 2tan(π -=x y 中,最小正周期为π的所有函数为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8)如图,网格纸的各小格都是正方形,粗实线画出的事 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是( ) A.三棱锥 B.三棱柱 C.四棱锥 D.四棱柱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大全(完美版)

高三文科数学公式及知识点 一、函数、导数 1、函数的单调性 (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若0)(<'x f ,则)(x f 为减函数. 2、函数的奇偶性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偶函数;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奇函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3、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是曲线)(x f y =在))(,(00x f x P 处的切线的斜率)(0x f ',相应的切线方程是 ))((000x x x f y y -'=-. 4、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①' C 0=;②1 ' )(-=n n nx x ; ③x x cos )(sin '=;④x x sin )(cos ' -=; ⑤a a a x x ln )(' =;⑥x x e e =' )(; ⑦a x x a ln 1)(log ' = ;⑧x x 1)(ln ' = 5、导数的运算法则 (1)' ' ' ()u v u v ±=±. (2)' ' ' ()uv u v uv =+. (3)'' '2 ()(0)u u v uv v v v -=≠. 6、会用导数求单调区间、极值、最值 7、求函数()y f x =的极值的方法是:解方程()0f x '=.当()00f x '=时: (1)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大值; (2)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小值. 二、三角函数、三角变换、解三角形、平面向量 8、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22sin cos 1θθ+=,tan θ= θ θ cos sin . 10、和角与差角公式 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tan tan tan()1tan tan αβ αβαβ ±±=.

(完整版)高考文科数学重点题型(含解析)

高考最有可能考的50题 (数学文课标版) (30道选择题+20道非选择题) 一.选择题(30道) 1.集合}032|{2 <--=x x x M ,{|220}N x x =->,则N M I 等于 A .(1,1)- B .(1,3) C .(0,1) D .(1,0)- 2.知全集U=R ,集合 }{ |A x y ==,集合{|0B x =<x <2},则()U C A B ?= A .[1,)+∞ B .()1+∞, C .[0)∞,+ D .()0∞,+ 3.设a 是实数,且 112 a i i ++ +是实数,则a = A.1 B.12 C.3 2 D.2 4. i 是虚数单位,复数1i z =-,则2 2 z z += A .1i -- B .1i -+ C .1i + D .1i - 5. “a=-1”是“直线2a x y 60-+=与直线4x (a 3)y 90--+=互相垂直”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C.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已知命题p :“βαsin sin =,且βαcos cos =”,命题q :“βα=”。则命题p 是命题q 的 A .必要不充分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与不必要条件 7.已知a R ∈,则“2a >”是“22a a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 8.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的结果是9,则判断框内m 的取值范围是 (A )(42,56] (B )(56,72] (C )(72,90] (D )(42,90) 9.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的S 是30,则①可以为 A .?2≤n B .?3≤n C .?4≤n D .?5≤n 10.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已知函数()log (2)3(0a f x x a =++>且1)a ≠的图像恒过定点P ,若角θ的终边过点P ,则2 cos sin 2θθ+的值等于( ) A .12- B .12 C. 710 D .7 10 - 11.已知点M ,N 是曲线x y πsin =与曲线x y πcos =的两个不同的交点,则|MN|的最小值为( ) A .1 B .2 C .3 D .2 12.如图所示为函数()()2sin f x x ω?=+(0,0ω?π>≤≤)的部分图像,其中,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5,那么()1f -=( ) x y O 2 2- A B

高考全国卷1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

2019年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全国卷I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 每小题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课标全国Ⅰ, 文2) 2 12i 1i +(-) =( ). A . 11i 2-- B .11+i 2- C .11+i 2 D .11i 2- 2.(2019课标全国Ⅰ, 文1)已知集合A ={1,2,3,4}, B ={x |x =n 2 , n ∈A }, 则A ∩B =( ). A .{1,4} B .{2,3} C .{9,16} D .{1,2} 3.(2019课标全国Ⅰ, 文3)从1,2,3,4中任取2个不同的数, 则取出的2个数之差的绝对值为2的概率是( ). A .12 B .13 C .14 D .16 4.(2019课标全国Ⅰ, 文4)已知双曲线C :22 22=1x y a b -(a >0, b >0)5 则 C 的渐近线方程为( ). A .y =14x ± B .y =13x ± C .y =1 2x ± D .y =±x 5.(2019课标全国Ⅰ, 文5)已知命题p :?x ∈R,2x <3x ;命题q :?x ∈R , x 3 =1-x 2 , 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 .p ∧q B .?p ∧q C .p ∧?q D .?p ∧?q 6.(2019课标全国Ⅰ, 文6)设首项为1, 公比为 2 3 的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 则( ). A .Sn =2an -1 B .Sn =3an -2 C .Sn =4-3an D .Sn =3-2an 7.(2019课标全国Ⅰ, 文7)执行下面的程序框图, 如果输入的t ∈[-1,3], 则输出的s 属于( ). A .[-3,4] B .[-5,2] C .[-4,3] D .[-2,5] 8.(2019课标全国Ⅰ, 文8)O 为坐标原点, F 为抛物线C :y 2 =2x 的焦点, P 为C 上一点, 若|PF |=42 则△POF 的面积为( ). A .2 B .22.3.4 9.(2019课标全国Ⅰ, 文9)函数f (x )=(1-cos x )sin x 在[-π, π]的图像大致为( ).

高考数学必背公式大全

高考数学必背公式大全 由于高中数学公式很多,同学们复习的时候不方便查阅,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高考必背数学公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考必背数学公式1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 b) 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sin(a/2)=-√((1-cosa)/2) cos(a/2)=√((1+cosa)/2)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 高考必背数学公式2 和差化积 1、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 2、2cosacosb=cos(a+b)-sin(a-b)-2sinasinb=cos(a+b)-cos(a-b) 3、 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sin((a-b) /2) 4、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tanb=sin(a-b)/cosacosb 5、ctga+ctgbsin(a+b)/sinasinb-ctga+ctgbsin(a+b)/sinasinb 等差数列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a1+(n-1)d (1)

高考文科数学专题复习导数训练题文

欢迎下载学习好资料 高考文科数学专题复习导数训练题(文)一、考点回顾导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是导数应用的基础,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考查方式以客观题为主,主1. 要考查导数的基本公式和运算法则,以及导数的几何意义。导数的应用是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导数已由解决问题的工具上升到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工2.具,特别是利用导数来解决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问题是高考热点问题。选择填空题侧重于利用导不等式、解答题侧重于导数的综合应用,即与函数、数确定函数的单调性、单调区间和最值问题,数列的综合应用。3.应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是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函数关系),如果函数在给定区间内只有一个极值点,此时函数在这点有极大(小)值,而此时不用和端点值进行比较,也可以得知这就是最大(小)值。 二、经典例题剖析 考点一:求导公式。 13f(x)?x?2x?1??ff(?1)(x)3的值是的导函数,则。例1. 是 ????2?1?2?1?f'32x??xf'解析:,所以 答案:3 点评:本题考查多项式的求导法则。 考点二:导数的几何意义。 1x?y?2(1?(1))f(x)My,f2,点则图数2. 例已知函的象程的处切线方在是 ??(1)(f1?)f。 115???fk?'1M(1,f(1))222,所的纵坐标为,所以,由切线过点,可得点M 解析:因为5???f1?????3'f1?f12以,所以3 答案: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32?3)(1,2??4x?yx?2x例3. 。在点曲线处的切线方程是 2?3)(1,4??4xy'?3x5?k?3?4?4??解析:,所以设切线方程,处切线的斜率为点?3)(1, ?3)y??5x?b(1,2b?,将点处的切线为带入切线方程可得,所以,过曲线上点5x?y?2?0方程为:5x?y?2?0答案:点评:以上两小题均是对导数的几何意义的考查。 考点三:导数的几何意义的应用。 ??23x?,y0x l:y?kx x?3x?2y?xl与曲线C且直线相切于点,,例,4.已知曲线C:直线000l的方程及切点坐标。求直线y??00k??x??0x y,x?0在曲析解:线直线过原点,C则。由点上, ??00232x?2x?3xy?x yx,y'?3x?6x?2??0在,处,。又 则00y20?x?3x?2 000000??222x?3x?2?3x?6x?22x?'6x??3xk?f?,整曲线C,的切线斜率为 0000000331y???k??x03x??2x x?00082400。所以,(舍),此时,,解得:理得:,或033??1,???y??x82l??4的方程为,切点坐标是直线。 33??1,???y??x82l??4的方程为,切点坐标是答案:直线点评:本小题考查导数

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全国卷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文科)(课标I)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M={x |-1<x <3},N={x |-2<x<1}则M ∩N=( ) A. )1,2(- B. )1,1(- C . )3,1( D. )3,2(- (2)若0tan >α,则 A. 0sin >α B. 0cos >α C. 02sin >α D. 02cos >α (3)设i i z ++=11,则=||z A . 21 B . 22 C. 23 D. 2 (4)已知双曲线)0(13 2 22>=-a y a x 的离心率为2,则=a A . 2 B. 26 C. 2 5 D. 1 (5)设函数)(),(x g x f 的定义域都为R ,且)(x f 是奇函数,)(x g 是偶函数,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x g x f 是偶函数 B. )(|)(|x g x f 是奇函数 C. |)(|)(x g x f 是奇函数 D. |)()(|x g x f 是奇函数 (6)设F E D ,,分别为ABC ?的三边AB CA BC ,,的中点,则=+FC EB A. AD B. AD 21 C . BC ? D. BC 21 (7)在函数①|2|cos x y =, ②|cos |x y = ,③)62cos(π+=x y ,④)42tan(π -=x y 中,最小正周期为π的所有函数为 A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8)如图,网格纸的各小格都是正方形,粗实线画出的事一个几何体的 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是( ) A.三棱锥 B.三棱柱 C.四棱锥 D.四棱柱 (9)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 b k 分别为1,2,3,则输出的 M =( ) A. 20 B.7 C.16 D .15

2018全国卷Ⅲ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

2018全国卷Ⅲ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10}A x x =-≥,{0,1,2}B =,则A B = A .{0} B .{1} C .{1,2} D .{0,1,2} 2.(1i)(2i)+-= A .3i -- B .3i -+ C .3i - D .3i + 3.中国古建筑借助榫卯将木构件连接起来,构件的凸出部分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眼,图中木构件右边的小长方体是榫头.若如图摆放的木构件与某一带卯眼的木构件咬合成长方体,则咬合时带卯眼的木构件的俯视图可以是 4.若1 sin 3 α=,则cos2α= A . 8 9 B .7 9 C .79 - D .89 - 5.若某群体中的成员只用现金支付的概率为0.45,既用现金支付也用非现金支付的概率为0.15,则不用现金支付的概率为 A .0.3 B .0.4 C .0.6 D .0.7 6.函数2 tan ()1tan x f x x = +的最小正周期为

A . 4 π B . 2 π C .π D .2π 7.下列函数中,其图像与函数ln y x =的图像关于直线1x =对称的是 A .ln(1)y x =- B .ln(2)y x =- C .ln(1)y x =+ D .ln(2)y x =+ 8.直线20x y ++=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A ,B 两点,点P 在圆2 2 (2)2x y -+=上,则ABP △面积的取值范围是 A .[2,6] B .[4,8] C .[2,32] D .[22,32] 9.函数4 2 2y x x =-++的图像大致为 10.已知双曲线22 221(00)x y C a b a b -=>>:,2,则点(4,0)到C 的渐近线的 距离为 A 2 B .2 C . 32 2 D .2 11.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BC △的面积为222 4 a b c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