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处理与能谱分析

数据处理与能谱分析

数据处理与能谱分析
数据处理与能谱分析

数据处理与能谱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也越来越常见,随之如来就产生了许多的软件如:Matlab 、Excel、CAD等等,但一般这些软件在处理物质放射性衰变时都比较繁琐,因此在处理放射性物质衰变时的数据时,就必须自己依照其规律制作数据处理软件来探究该物质的各种性质,从而来确定该物质的类型以及其运用。

我们要使用C++平台和C语言来制作软件及编写对应的响应函数,在进行实验时我们把我们利用专业仪器测得的数据按照要求记录并保存在一个TXT文件中,使用C语言来编写程序对文件里的数据进行读写和操作;例如:调用文件打开函数(fopen)和关闭函数(fclose)语句来对文件进行打开和关闭处理,调用读写语句对文件内的数据进行察看和编写fscanf(fp,”%d %d”,&I,&t)、fprintf(fp,”%d %d”,I,t)。

制作EXE软件来对数据进行图谱显示:

在相应的操作界面放置相应的显示框图和对应的按钮,如下图

然后给框图和按钮赋地址,并添加相应的变量和相应函数。最后组建编译运行。软件运行后先点击数据读写按钮在点击原始图谱按钮最后点击五点平滑按钮就得到了该物质数据图谱。如下图所示:

注:横坐标为道址、纵坐标为计数率

添加相应的数据输出框和按钮如:峰值、道值、面积。最后再添加相应的响应函数,再编译运行。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图谱:

至此我们利用C语言对数据处理和能谱分析已经结束,最后我们在根据图谱的形状、峰值、道值以及各个部分的面积来确定物质衰变的

性质和物质本身的性质,最终来确定放射性物质的用途。

附件:部分响应函数

数据读写程序:

void CShiyanDlg::OnReadfile()

{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FILE *fp;

int datanum=0;

int i;

int data1,data2;

if((fp=fopen("090623.txt","r"))==NULL)

{ printf("Cannot open the file.\n");

exit(0);

}

while(!feof(fp))

{

fscanf(fp,"%d %d",&data1,&data2);

data[datanum++]=data2;

fscanf(fp,"\n");

}

for(i=0;i<2048;i++)

{

if( i<2||i>2045)

data_ph[i]=data[i];

else

data_ph[i]=(data[i-2]+4*data[i-1]+6*data[i]+4*data[i+1]+data[i+2])*1.0/16.0;

printf("%d %f\n",i+1,data_ph[i]);

}

fclose(fp);

if((fp=fopen("out.txt","w"))==NULL)

{

printf("file open error.\n");

exit(0);

}

for(i=0;i<2048;i++)

{

fprintf(fp,"%d %f\n",i+1,data_ph[i]);

}

fclose(fp);

}

原始图谱响应函数:

void CShiyanDlg::OnYuantu()

{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double xViewport,yViewport;

int max;

CWnd *pWnd=GetDlgItem(IDC_P1);

CDC *pDC =pWnd->GetDC();

pDC->SetMapMode(MM_ANISOTROPIC);

CRect rect;

double scale;

GetDlgItem(IDC_P1)->GetWindowRect(&rect);

scale=25.4*10/pDC->GetDeviceCaps(LOGPIXELSX);

CDC MemDC;

CBitmap MemBitmap;

MemDC.CreateCompatibleDC(NULL);

MemBitmap.CreateCompatibleBitmap(pDC,rect.Width(),rect.Height());

MemDC.FillSolidRect(0,0,rect.Width(),rect.Height(),RGB(255,255,255)); max=data[0];

for(int i=1;i<2048;i++)

{if (data[i]>max )

max=data[i];

}

for ( i = 0;i<2048;i++)

{

xViewport = (i+1)*rect.Width()/2048;

yViewport = (0.67*data[i]*rect.Height())/max+10;

pDC->SetPixel(xViewport,rect.Height()-yViewport-1,RGB(255,0,0));

pDC->BitBlt(0,0,rect.Width(),rect.Height(),&MemDC,0,0,SRCCOPY);

}

MemBitmap.DeleteObject();

MemDC.DeleteDC();

pDC->DeleteDC();

}

五点平滑图谱响应函数:

void CShiyanDlg::OnWudianpinghua()

{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double xViewport,yViewport;

float max;

CWnd *pWnd=GetDlgItem(IDC_P2);

CDC *pDC =pWnd->GetDC();

pDC->SetMapMode(MM_ANISOTROPIC);

CRect rect;

double scale;

GetDlgItem(IDC_P2)->GetWindowRect(&rect);

scale=25.4*10/pDC->GetDeviceCaps(LOGPIXELSX);

CDC MemDC;

CBitmap MemBitmap;

MemDC.CreateCompatibleDC(NULL);

MemBitmap.CreateCompatibleBitmap(pDC,rect.Width(),rect.Height());

MemDC.FillSolidRect(0,0,rect.Width(),rect.Height(),RGB(255,255,255));

max=data_ph[0];

for(int i=1;i<2048;i++)

{if (data_ph[i]>max )

max=data_ph[i];

}

for ( i = 0;i<2048;i++)

{

xViewport = (i+1)*rect.Width()/2048;

yViewport = (0.67*data_ph[i]*rect.Height())/max+10;

pDC->SetPixel(xViewport,rect.Height()-yViewport-1,RGB(255,0,0));

}

pDC->BitBlt(0,0,rect.Width(),rect.Height(),&MemDC,0,0,SRCCOPY);

MemBitmap.DeleteObject();

MemDC.DeleteDC();

pDC->DeleteDC();

}

道值寻峰函数:

void CShiyanDlg::OnLButtonUp(UINT nFlags, CPoint point)

{

// TODO: Add your message handler code here and/or call default CRect rect1;

CWnd *pWnd=GetDlgItem(IDC_P1);

pWnd->GetWindowRect(rect1);

ScreenToClient(&rect1);

CDC *pDC =pWnd->GetDC();

if (rect1.PtInRect(point))

{pDC->MoveTo(point.x-rect1.left,0);

pDC->LineTo(point.x-rect1.left,rect1.Height());

if(LButton_Clicked==0)

{CPen lpen(PS_SOLID, 1, RGB(255,255,255));

CPen* pOldPen = pDC->SelectObject(&lpen);

pDC->MoveTo(x_old-rect1.left,0);

pDC->LineTo(x_old-rect1.left,rect1.Height());

lpen.DeleteObject();

x_old=point.x;

y_old=point.y;}

else

LButton_Clicked=0;

x_old=point.x;

y_old=point.y;

}

CDialog::OnLButtonUp(nFlags, point);

}

void CShiyanDlg::OnButton1()

{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LButton_Clicked=1;

left_flag=1;

Left_x=x_old;

Left_y=y_old;

}

void CShiyanDlg::OnButton2()

{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int i,j,xl,xr,max=0,maxi=0;

float newx;

CRect rect1;

CWnd *pWnd=GetDlgItem(IDC_P1);

pWnd->GetWindowRect(rect1);

ScreenToClient(&rect1);

CDC *pDC =pWnd->GetDC();

RButton_Clicked=1;

if(left_flag==1)

{ Right_x=x_old;

Right_y=y_old;

//GetDlgItem(IDC_P1)->GetWindowRect(&rect1);

xl=2048*(Left_x-rect1.left)/rect1.Width();

xr=2048*(Right_x-rect1.left)/rect1.Width();

for(i=xl+2;i

{

if((data[i]-1.0*sqrt(data[i])>data[i-2]) && (data[i]-1.0*sqrt(data[i])>data[i+2]))

{

for(j=i-2;j

{

if( data[j]>max)

{

max=data[j];

maxi=j;

}

m_e3=maxi;

UpdateData(false);

}

}

}

newx=maxi*rect1.Width()/2048;

CDC *pDC =pWnd->GetDC();

CPen lpen(PS_SOLID,1,RGB(0,0,255));

CPen* pOldPen = pDC->SelectObject(&lpen);

//scale=25.4*10/pDC->GetDeviceCaps(LOGPIXELSX); pDC->MoveTo(newx,0);

pDC->LineTo(newx,rect1.Height());

lpen.DeleteObject();

}

RButton_Clicked=0;

LButton_Clicked=0;

}

void CShiyanDlg::OnZuodaozhi()

{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CRect rect1;

int chx;

CWnd *pWnd=GetDlgItem(IDC_P1);

pWnd->GetWindowRect(rect1);

ScreenToClient(&rect1);

chx=2048*(x_old-rect1.left)/rect1.Width();

m_e1=chx;

UpdateData(false);

}

void CShiyanDlg::OnYoudaozhi()

{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CRect rect1;

int chx;

CWnd *pWnd=GetDlgItem(IDC_P1);

pWnd->GetWindowRect(rect1);

ScreenToClient(&rect1);

chx=2048*(x_old-rect1.right)/rect1.Width();

m_e2=chx;

UpdateData(false);

}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1. 0.80 g CuSO 4·5H 2O 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 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确定200 ℃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写出推断过程)。 (2)取270 ℃所得样品,于570 ℃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和一种氧化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该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经浓缩、冷却,有晶体析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其存在的最高温度是________。 答案 (1)CuSO 4·H 2O CuSO 4·5H 2O=====200 ℃ CuSO 4·(5-n )H 2O +n H 2O 250 18n 0.80 g 0.80 g -0.57 g =0.23 g 可列式:2500.80 g =18n 0.23 g ,求得n ≈4,200 ℃时产物为CuSO 4·H 2O 晶体。 (2)CuSO 4=====570 ℃ CuO +SO 3↑ CuSO 4·5H 2O 102 ℃ 解析 (1)分析CuSO 4·5H 2O 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可知,200 ℃时和113 ℃时的产物相同,可根据113 ℃时样品质量确定脱水产物,设113 ℃时产物为CuSO 4·(5-n )H 2O ,则有 CuSO 4·5H 2O=====200 ℃CuSO 4·(5-n )H 2O +n H 2O 250 18n 0.80 g 0.80 g -0.57 g =0.23 g 可列式:2500.80 g =18n 0.23 g ,求得n ≈4,200 ℃时产物为CuSO 4·H 2O 晶体。 (2)根据灼烧产物是黑色粉末可知分解生成CuO ,则具有氧化性的另一产物为SO 3,所以灼烧时反应方程式为CuSO 4=====570 ℃ CuO +SO 3↑,CuO 溶于稀硫酸得CuSO 4溶液,结晶时又生成CuSO 4·5H 2O ,由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可知其存在的最高温度为102 ℃。 2.现有一份CuO 和Cu 2O 的混合物,用H 2还原法测定其中的CuO 质量x g ,实验中可以测定以 下数据:①W :混合物的质量(g)、②W (H 2O):生成水的质量(g)、③W (Cu):生成Cu 的质量(g)、④V (H 2):标准状况下消耗H 2的体积(L)。 (已知摩尔质量:Cu :64 g·mol -1、CuO :80 g·mol -1、Cu 2O :144 g·mol -1、 H 2O :18 g·mol -1) (1)为了计算x 至少需要测定上述4个数据中的________个,这几个数据的组合共有________种。请将

比对试验数据处理的3种方法

比对试验数据处理的3种方法 摘要引入比对试验的定义,结合两个实验室进行的一组比对试验数据实例,介绍比对试验数据处理的3种基本方法,即(:rubbs检验、F检验、t检验,并阐述三者关系。 在实验室工作中,经常遇到比对试验,即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或实验室内部 对相同或类似的被测物品进行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实验室间的比对试验是确定实验室的检测能 力,保证实验室数据准确,检测结果持续可靠而进行的一项重要的试验活动,比对试验方法简单实用,广 泛应用于企事业、专业质检、校准机构的实验室。国家实验室认可准则明确提出,实验室必须定期开展 比对试验。虽然比对试验的形式较多,如:人员比对、设备比对、方法比对、实验室间比对等等,但如何 将比对试验数据归纳、处理、分析,正确地得出比对试验结果是比对试验成败的关键。 以下笔者结合实验室A和B两个实验室200年进行的比对试验中的拉力试验数据实例,介绍比对试验数据处理的3种最基本的方法,即格鲁布斯(Grubbs)检验、F检验、t检验。 1 数据来源情况 试样 在实验室的半成品仓库采取正交方法取样,样品为01. 15 mm制绳用钢丝。在同一盘上截取20 段长度为lm试样,按顺序编号,单号在实验室A测试,双号在实验室B测试。 试验方法及设备 试验方法见 GB/T 228-1987,实验室A : LJ-500(编号450);实验室B : LJ-1 000(编号2)。 测试条件 两实验室选择有经验的试验员,严格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测试,技术人员现场监督复核,确认无误后 记录。对断钳口的试样进行重试。试验时两实验室环境温度(28 T )、拉伸速度(50 mm/min )、钳口距 离(150 mm)相同。 试验数据 测试得出的两组原始试验数据见表to 表1 实验室A,B试验数据

剖析大数据分析方法论的几种理论模型

剖析大数据分析方法论的几种理论模型 做大数据分析的三大作用,主要是:现状分析、原因分析和预测分析。什么时候开展什么样的数据分析,需要根据我们的需求和目的来确定。 作者:佚名来源:博易股份|2016-12-01 19:10 收藏 分享 做大数据分析的三大作用,主要是:现状分析、原因分析和预测分析。什么时候开展什么样的数据分析,需要根据我们的需求和目的来确定。 利用大数据分析的应用案例更加细化的说明做大数据分析方法中经常用到的几种理论模型。 以营销、管理等理论为指导,结合实际业务情况,搭建分析框架,这是进行大数据分析的首要因素。大数据分析方法论中经常用到的理论模型分为营销方面的理论模型和管理方面的理论模型。 管理方面的理论模型: ?PEST、5W2H、时间管理、生命周期、逻辑树、金字塔、SMART原则等?PEST:主要用于行业分析 ?PEST: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 ?P:构成政治环境的关键指标有,政治体制、经济体制、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国防开支水平政府补贴水平、民众对政治的参与度等。?E:构成经济环境的关键指标有,GDP及增长率、进出口总额及增长率、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率、消费价格指数、居民可支配收入、失业率、劳动生产率等。?S:构成社会文化环境的关键指标有:人口规模、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出生率、死亡率、种族结构、妇女生育率、生活方式、购买习惯、教育状况、城市特点、宗教信仰状况等因素。

?T:构成技术环境的关键指标有:新技术的发明和进展、折旧和报废速度、技术更新速度、技术传播速度、技术商品化速度、国家重点支持项目、国家投入的研发费用、专利个数、专利保护情况等因素。 大数据分析的应用案例:吉利收购沃尔沃 大数据分析应用案例 5W2H分析法 何因(Why)、何事(What)、何人(Who)、何时(When)、何地(Where)、如何做(How)、何价(How much) 网游用户的购买行为: 逻辑树:可用于业务问题专题分析

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数据处理是物理实验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的容十分丰富,例如数据的记录、函数图线的描绘,从实验数据中提取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信息,验证和寻找物理规律等。本节介绍物理实验中一些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1列表法 将实验数据按一定规律用列表方式表达出来是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最常用的方法。表格的设计要求对应关系清楚、简单明了、有利于发现相关量之间的物理关系;此外还要求在标题栏中注明物理量名称、符号、数量级和单位等;根据需要还可以列出除原始数据以外的计算栏目和统计栏目等。最后还要求写明表格名称、主要测量仪器的型号、量程和准确度等级、有关环境条件参数如温度、湿度等。 本课程中的许多实验已列出数据表格可供参考,有一些实验的数据表格需要自己设计,表1.7—1是一个数据表格的实例,供参考。 表1.7—1数据表格实例 氏模量实验增减砝码时,相应的镜尺读数

2作图法 作图法可以最醒目地表达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从图线上还可以简便求出实验需要的某些结果(如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值等),读出没有进行观测的对应点(插法),或在一定条件下从图线的延伸部分读到测量围以外的对应点(外推法)。此外,还可以把某些复杂的函数关系,通过一定的变换用直线图表示出来。例如半导体热敏电阻的电阻与温度关系为,取对数后得到 ,若用半对数坐标纸,以lgR为纵轴,以1/T为横轴画图,则为一条直线。 要特别注意的是,实验作图不是示意图,而是用图来表达实验中得到的物理量间的关系,同 时还要反映出测量的准确程度,所以必须满足一定的作图要求。 1)作图要求 (1)作图必须用坐标纸。按需要可以选用毫米方格纸、半对数坐标纸、对数坐标纸或极坐标纸等。

XPS能谱数据处理

材料X射线光电子能谱数据处理及分峰的分析实例 例:将剂量为1 107ions/cm2,能量为45KeV的碳离子注入单晶硅中,然后在1100C 高分辨扫瞄谱退火2h进行热处理。对单晶硅试样进行XPS测试,试对其中的C 1s 进行解析,以确定各种可能存在的官能团。 分析过程: 1、在Origin中处理数据 图1

将实验数据用记事本打开,其中C 1s 表示的是C 1s 电子,299.4885表示起始结 合能,-0.2500表示结合能递减步长,81表示数据个数。从15842开始表示是光电子强度。从15842以下数据选中Copy到Excel软件B列中,为光电子强度数据列。同时将299.4885Copy到Excel软件A列中,并按照步长及个数生成结合能数据,见图2 图2 将生成的数据导入Origin软件中,见图3。

图3 谱图,检查谱此时以结合能作为横坐标,光电子强度作为纵坐标,绘出C 1s 图是否有尖峰,如果有,那是脉冲,应把它们去掉,方法为点Origin 软件中的Data-Move Data Points,然后按键盘上的↓或↑箭头去除脉冲。本例中的实验数据没有脉冲,无需进行此项工作。将column A和B中的值复制到一空的记事本 文档中(即成两列的格式,左边为结合能,右边为峰强),并存盘,见图4。

图4 2、打开XPS Peak,引入数据:点Data----Import (ASCII),引入所存数据, 则出现相应的XPS谱图,见图5、图6。

3、选择本底:点Background,因软件问题, High BE和Low BE的位置最好不改,否则无法再回到Origin,此时本底将连接这两点,Type可据实际情况选择,一般选择Shirley 类型,见图7。

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第六节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前面我们已经讨论了测量与误差的基本概念,测量结果的最佳值、误差和不确定度的计算。然而,我们进行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数据的获得和处理,从中揭示出有关物理量的关系,或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或验证某种理论的正确性,或为以后的实验准备依据。因而,需要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数据处理贯穿于从获得原始数据到得出结论的整个实验过程。包括数据记录、整理、计算、作图、分析等方面涉及数据运算的处理方法。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有:列表法、图示法、图解法、逐差法和最小二乘线性拟合法等,下面分别予以简单讨论。 列表法是将实验所获得的数据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排列的数据处理方法。列表法的作用有两种:一是记录实验数据,二是能显示出物理量间的对应关系。其优点是,能对大量的杂乱无章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既有条不紊,又简明醒目;既有助于表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又便于及时地检查和发现实验数据是否合理,减少或避免测量错误;同时,也为作图法等处理数据奠定了基础。 用列表的方法记录和处理数据是一种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要设 计出一个栏目清楚、行列分明的表格,也需要在实验中不断训练,逐步掌握、熟练,并形成习惯。 一般来讲,在用列表法处理数据时,应遵从如下原则:

(1) 栏目条理清楚,简单明了,便于显示有关物理量的关系。 (2) 在栏目中,应给出有关物理量的符号,并标明单位(一般不重复写在每个数据的后面)。 (3) 填入表中的数字应是有效数字。 (4) 必要时需要加以注释说明。 例如,用螺旋测微计测量钢球直径的实验数据列表处理如下。 用螺旋测微计测量钢球直径的数据记录表 从表中,可计算出 D i D = n = 5.9967 ( mm)

XPS能谱数据处理方法

XPS 能谱数据处理 王博 吕晋军 齐尚奎 能谱数据转化成ASC 码文件后可以用EXCEL 、ORIGIN 等软件进行处理。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向大家介绍用ORIGIN 软件如何处理能谱数据,以及它的优势所在。 下面将分三部分介绍如何用ORIGIN 软件处理能谱数据:1、多元素谱图数据处理 2、剖面分析数据处理 3、复杂谱图的解叠 一、多元素谱图的处理: 1、将ASC 码文件用NOTEPAD 打开: 2、复制Y 轴数值。打开ORIGIN ,将Y 轴数据粘贴到B (Y ): 3、如图:点击工具栏plot ,选择line Y 轴数值 X 轴起始点 X 轴步长 采集的数据点总数 元素名称

4、出现下图:点击B(Y),再点击<->Y,使B(Y)成为Y轴数据。然后在“set X values”中输入起始值和步长。 5、点击OK,得到下图:

6、利用ORIGIN提供的工具可以方便的进行平滑、位移。 A.位移: 1)如图:选择analysis→translate→vertical或horizontal可以进行水平或垂直方向的位移。我们以水平位移为例进行讲解。 2)在图中双击峰顶,如图示(小窗口给出的是此点的X,Y值) 3)然后在图中单击其他位置找到合适的X值(小窗口给出的是红十字的X,Y值) 4)双击红十字的位置,峰顶就会位移到此处:

位移可以反复多次的进行,垂直方向的位移和水平方向的一样。 B、平滑 1)如图选择: 2)出现下面的小窗口

3)点击settings出现下面的界面(如果想用平滑后的代替原始的,选择”replace original”,如果想重新做图选”add to worksheet”,下面的数值不用改变) 4)点击operation,选择savizky-golay进行平滑。得到下图: 二、剖面分析数据处理: 1、用写字板打开ASC码文件,选取所需要的元素 元素名称 剖面分析中的CYCLE 数 起始值及步长 Y轴数据

实验数据处理基本方法

实验数据处理基本方法 数据处理是指从获得数据开始到得出最后结论的整个加工过程,包括数据记录、整理、计算、分析和绘制图表等。数据处理是实验工作的重要内容,涉及的内容很多,这里介绍一些基本的数据处理方法。 一.列表法 对一个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或研究几个量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借助于列表法把实验数据列成表格。其优点是,使大量数据表达清晰醒目,条理化,易于检查数据和发现问题,避免差错,同时有助于反映出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设计一个简明醒目、合理美观的数据表格,是每一个同学都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列表没有统一的格式,但所设计的表格要能充分反映上述优点,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各栏目均应注明所记录的物理量的名称(符号)和单位; 2.栏目的顺序应充分注意数据间的联系和计算顺序,力求简明、齐全、有条理; 3.表中的原始测量数据应正确反映有效数字,数据不应随便涂改,确实要修改数据时,应将原来数据画条杠以备随时查验; 4.对于函数关系的数据表格,应按自变量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以便于判断和处理。 二. 图解法 图线能够直观地表示实验数据间的关系,找出物理规律,因此图解法是数据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图解法处理数据,首先要画出合乎规范的图线,其要点如下: 1.选择图纸 作图纸有直角坐标纸(即毫米方格纸)、对数坐标纸和极坐标纸等,根据作图需要选择。在物理实验中比较常用的是毫米方格纸。 2.曲线改直 由于直线最易描绘,且直线方程的两个参数(斜率和截距)也较易算得。所以对于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是非线性的情形,在用图解法时应尽可能通过变量代换将非线性的函数曲线转变为线性函数的直线。下面为几种常用的变换方法。 (1)c xy =(c 为常数)。令x z 1 = ,则cz y =,即y 与z 为线性关系。 (2)y c x =(c 为常数)。令2x z =,则z c y 21 =,即y 与z 为线性关系。 (3)b ax y =(a 和b 为常数)。等式两边取对数得,x b a y lg lg lg +=。于是,y lg 与x lg 为线性关系,b 为斜率,a lg 为截距。 (4)bx ae y =(a 和b 为常数)。等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得,bx a y +=ln ln 。于是,y ln 与 x 为线性关系,b 为斜率,a ln 为截距。 3.确定坐标比例与标度 合理选择坐标比例是作图法的关键所在。作图时通常以自变量作横坐标(x 轴),因变量作纵坐标(y 轴)。坐标轴确定后,用粗实线在坐标纸上描出坐

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

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 [考纲要求] 能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 热点实验数据筛选与处理 实验所得的数据,可分为有用、有效数据,正确、合理数据,错误、无效数据,及无用、多余数据等。能从大量的实验数据中找出有用、有效、正确、合理的数据是实验数据分析处理题的一个重要能力考查点,也是近年来命题变化的一个重要方向。 解题策略 对实验数据筛选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为“五看”:一看数据是否符合测量仪器的精度特点,如用托盘天平测得的质量的精度为,若精度值超过了这个范围,说明所得数据是无效的;二看数据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若所得的数据明显超出误差允许范围,要舍去;三看反应是否完全,是否是过量反应物作用下所得的数据,只有完全反应时所得的数据,才能进行有效处理和应用;四看所得数据的测试环境是否一致,特别是气体体积数据,只有在温度、压强一致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比较、运算;五看数据测量过程是否规范、合理,错误和违反测量规则的数据需要舍去。 典例导悟(·江苏,).对硝基甲苯是医药、染料等工业的一种重要有机中间体,它常以浓硝酸为硝化剂,浓硫酸为催化剂,通过甲苯的硝化反应制备。 一种新的制备对硝基甲苯的实验方法是:以发烟硝酸为硝化剂,固体为催化剂(可循环使用),在溶液中加入乙酸酐(有脱水作用), ℃反应。反应结束后,过滤,滤液分别用溶液、水洗至中性,再经分离提纯得到对硝基甲苯。 ()上述实验中过滤的目的是。 ()滤液在分液漏斗中洗涤静置后,有机层处于层(填“上”或“下”);放液时,若发现液体流不下来,其可能原因除分液漏斗活塞堵塞外,还有。 ②由甲苯硝化得到的各种产物的含量可知,甲苯硝化反应的特点是。 ③与浓硫酸催化甲苯硝化相比,催化甲苯硝化的优点有、。 热点实验数据综合分析 如何用好、选好数据,是解决这类试卷的关键所在。解决这类试卷的一般方法为:比较数据,转变物质,分析利弊,确定方案。 解题策略

实验数据处理的几种方法

实验数据处理的几种方法 物理实验中测量得到的许多数据需要处理后才能表示测量的最终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整理、计算、分析、拟合等,从中获得实验结果和寻找物理量变化规律或经验公式的过程就是数据处理。它是实验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课的基本训练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列表法、作图法、图解法、逐差法和最小二乘法。 1.4.1 列表法 列表法就是将一组实验数据和计算的中间数据依据一定的形式和顺序列成表格。列表法可以简单明确地表示出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便于分析和发现资料的规律性,也有助于检查和发现实验中的问题,这就是列表法的优点。设计记录表格时要做到:(1)表格设计要合理,以利于记录、检查、运算和分析。 (2)表格中涉及的各物理量,其符号、单位及量值的数量级均要表示清楚。但不要把单位写在数字后。 (3)表中数据要正确反映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和不确定度。列入表中的除原始数据外,计算过程中的一些中间结果和最后结果也可以列入表中。 (4)表格要加上必要的说明。实验室所给的数据或查得的单项数据应列在表格的上部,说明写在表格的下部。 1.4.2 作图法 作图法是在坐标纸上用图线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揭示物理量之间的联系。作图法既有简明、形象、直观、便于比较研究实验结果等优点,它是一种最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作图法的基本规则是: (1)根据函数关系选择适当的坐标纸(如直角坐标纸,单对数坐标纸,双对数坐标纸,极坐标纸等)和比例,画出坐标轴,标明物理量符号、单位和刻度值,并写明测试条件。 (2)坐标的原点不一定是变量的零点,可根据测试范围加以选择。,坐标分格最好使最低数字的一个单位可靠数与坐标最小分度相当。纵横坐标比例要恰当,以使图线居中。 (3)描点和连线。根据测量数据,用直尺和笔尖使其函数对应的实验点准确地落在相应的位置。一张图纸上画上几条实验曲线时,每条图线应用不同的标记如“+”、“×”、“·”、“Δ”等符号标出,以免混淆。连线时,要顾及到数据点,使曲线呈光滑曲线(含直线),并使数据点均匀分布在曲线(直线)的两侧,且尽量贴近曲线。个别偏离过大的点要重新审核,属过失误差的应剔去。 (4)标明图名,即做好实验图线后,应在图纸下方或空白的明显位置处,写上图的名称、作者和作图日期,有时还要附上简单的说明,如实验条件等,使读者一目了然。作图时,一般将纵轴代表的物理量写在前面,横轴代表的物理量写在后面,中间用“~”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

讲座 实验误差及数据处理 教学要求 1、了解实验误差及其表示方法; 2、掌握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熟悉其运算规则; 3、初步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 重点及难点 重点:实验误差及其表示方法;有效数字;实验数据处理。 难点: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实验数据的作图法处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ppt演示。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引言 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仪器对一些物理量进行测量,从而对系统中的某些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作出定量描述,以发现事物的客观规律。但实践证明,任何测量的结果都只能是相对准确,或者说是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不可靠性,这种不可靠性被称为实验误差。产生这种误差的原因,是因为测量仪器、方法、实验条件以及实验者本人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局限性。 对于不可避免的实验误差,实验者必须了解其产生的原因、性质及有关规律,从而在实验中设法控制和减小误差,并对测量的结果进行适当处理,以达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一、误差及其表示方法 1.准确度和误差 ⑴准确度和误差的定义 准确度是指某一测定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一般以误差E表示, E=测定值-真实值 当测定值大于真实值,E为正值,说明测定结果偏高;反之,E为负值,说明测定结果偏低。误差愈大,准确度就愈差。 实际上绝对准确的实验结果是无法得到的。化学研究中所谓真实值是指由有经验的研究人员同可靠的测定方法进行多次平行测定得到的平均值。以此作为真实值,或者以公认的手册上的数据作为真实值。 ⑵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误差可以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来表示。 绝对误差表示实验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它具有与测定值相同的量纲。如克、毫升、百分数等。例如,对于质量为0.1000g的某一物体。在分析天平上称得其质量为0.1001g,则称量的绝对误差为+0.0001g。 只用绝对误差不能说明测量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分析误差时,除要去

俄歇电子能谱分析原理及方法

俄歇电子能谱分析原理及方法 XXX 【摘要】近年来,俄歇电子能谱(AES)分析方法发展迅速,它具有很多的优点,比如分析速度快、精度高、需要样品少等等,也因此在很多研究领域的表面分析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不夸张的说,这个技术为表面物理和化学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本文主要是介绍俄歇电子能谱分析的主要原理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主要应用,旨在让读者对俄歇电子能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关键词:俄歇电子能谱;表面物理;化学分析。 前言 近些年来,俄歇电子能谱分析发展如火如荼,在各个领域都有很抢眼的表现。目前有很多的人在研究,将俄歇电子分析技术应用到电子碰撞以及微纳尺度加工等高技术领域,俄歇电子能谱分析方法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同目前已为很人熟悉和赞赏的强有力的分析仪器电子探针相比俄歇电子能仪可能有几个独到之处:( 1 )能分析固体表面薄到只有几分之一原子层内的化学元素组成,这里说的“表面”指的不只是固体的自然表面,也指固体内颗粒的分界面,(2)俄歇电子谱的精细结构中包含有许多化学信自,借此可以推断原子的价态;( 3 )除氢和氦外所有元素都可以分析,特别是分析轻元素最为有利;(4)利用低能电子衍射装置和俄歇能谱分析器相结合的仪器(“LEED一Au-ger”装置),有可能从得到的数据资料中分晶体表面的结构,推断原子在晶胞中的位置。因此,俄歇电子能谱仪作为固体材料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近年来发展很快,研究成果不断出现于最新的文献中。本文主要是想要综合论述俄歇电子能谱的分析方法,以及概述它在各方面的应用。[1] [1]《俄歇电子能谱仪及其应用》许自图 正文 一、俄歇电子能谱分析的原理

1.1俄歇电子能谱发现的历史 1925年法国科学家俄歇在威尔逊云室中首次观察到了俄歇电子的轨迹,并且他正确的解释了俄歇电子产生的过程,为了纪念他,就用他的名字命名了这种物理现象。到了1953年,兰德才从二次电子能量分布曲线中第一次辨识出这种电子的电子谱线,但是由于俄歇电子谱线强度较低,所以当时检测还比较困难。到了1968年,哈里斯应用微分法和锁相放大器,才解决了如何检测俄歇电子信号的问题,也由此发展了俄歇电子能谱仪。俄歇电子能谱仪不仅可以作为元素的组分分析仪器,还可以检测化学环境信息。咋很多的领域都得到了应用,比如基础物理,应用表面科学等等。 1.2俄歇效应 当一束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束(一次电子)射到固体表面的时候,原子对电子产生了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非弹性散射使得电子和原子之间发生了能量的转移,发出X-射线以及二次电子。这个时候如果在固体表面安装一个接受电子的探测器,就可以得到反射电子的数目(强度)按能量分布的电子能谱曲线。 图1 入射电子在固体中激发出的二次电子能谱 俄歇电子是指外壳层电子填补内壳层空穴所释放出来的能量激发了外壳层的另外一电子,并且使得它脱离原子核,逃逸出固体表面的电子,这个过程被俄歇发现,所以称为俄歇电子。

物理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1引言 物理学的理论是通过观察、实验、抽象、假说等研究方法,并通过实验建立起来的。所以,物理学从根本上讲是一门实验科学,科学实验在物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在物理学的发展中,人类积累了丰富的实验方法,创造出各种精密的仪器设备,促进了物理实验技术的提高。物理实验中的研究方法、观察与分析手段、各种常规和精密的仪器设备在现代科学和工程实践中均具有极大的普遍性、综合性、多样性和广延性,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变革、以及工业技术的革命。 物理实验是人为地创造出一种条件,按照预定计划,以确定顺序重现一系列物理过程或物理现象,其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受到严格的、系统的物理实验技能训练,掌握物理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或检验某种理论的正确性,或准备作为以后实践工作的依据。在物理实验中,我们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测量,得到与之相关的数据,而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整理、计算、作图和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得到最终结论和实验规律的过程称为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否科学,决定科学结论能否建立与推广,它是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素质的重要环节。数据处理的中心内容是估算待测量的最佳值,估算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或寻求多个待测量间的函数关系。不会处理数据或数据处理方法不当,就得不到正确的实验结果。由此可知,数据处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有列表法、作图法、图解法、逐差法和最小二乘法(直线拟合)等,下面就各方法的内容作详细的介绍。 2列表法

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及数据处理基本方法

摘要:物理学是实验性学科,而物理实验在物理学的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着重介绍工科大学物理实验蕴涵的实验方法,提出工科大学物理实验的新类型。并介绍相关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方法数据处理 正文: 一、大学物理实验方法 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揭示与探索自然规律。掌握有关的基本实验方法,对提高科学实验能力有重要作用。实验离不开测量,如何根据测量要求,设计实验途径,达到实验目的?是一个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有许多实验方法或测量方法,就是同一量的测量、同一实验也会体现多种方法且各种方法又相互渗透和结合。实验方法如何分类并无硬性规定。下面总结几种常用的基本实验方法。 根据测量方法和测量技术的不同,可以分为比较法、放大法、平衡法、转换法、模拟法、干涉法、示踪法等。 (一)比较法 根据一定的原理,通过与标准对象或标准量进行比较来确定待测对象的特征或待测量数值的实验方法称为比较法。它是最普遍、最基本、最常用的实验方法,又分直接比较法、间接比较法和特征比较法。直接比较法是将被测量与同类物理量的标准量直接进行比较,直接读数直接得到测量数据。例如,用游标卡尺和千分尺测量长度,用钟表测量时间。间接比较法是借助于一些中间量或将被测量进行某种变换,来间接实现比较测量的方法。例如,温度计测温度,电流表测电流,电位差计测电压,示波器上用李萨如图形测量未知信号频率等。特征比较法是通过与标准对象的特征进行比较来确定待测对象的特征的观测过程。例如,光谱实验就是通过光谱的比较来确定被测物体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的。 (二)放大法 由于被测量过小,用给定的某种仪器进行测量会造成很大的误差,甚至小到无法被实验者或仪器直接感觉和反应。此时可以先通过某种途径将被测量放大,然后再进行测量。放大被测量所用的原理和方法称为放大法。放大法分累计放大法、机械放大法、电磁放大法和光学放大法等。 1、累计放大法在被测物理量能够简单重叠的条件下,将它展延若干倍再进行测量的方法称为累计放大法。例如,在转动惯量的测量中用秒表测量三线摆的周期。

XPS数据处理步骤_北京科技大学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s://www.doczj.com/doc/154798890.html, For evaluation only.
X射线光电子能谱 数据处理
北京科技大学 冶金生态楼109 冯 婷 2011.3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s://www.doczj.com/doc/154798890.html, For evaluation only.
Content 1 2 3 4
仪器型号及主要参数 元素组成鉴别 元素定量分析 元素化学态分析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s://www.doczj.com/doc/154798890.html, For evaluation only.
Content 1
仪器型号及主要参数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s://www.doczj.com/doc/154798890.html, For evaluation only.
仪器型号及参数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型号: AXIS ULTRADLD(岛津集团
Kratos公司生产)
X射线源:单色化Al靶, Al Kα hυ=1486.6eV 样品分析区域:700μm×300μm 信息采样深度:无机材料<5nm,有机材料<10nm X射线工作功率:一般为150W

需求预测方法

需求预测方法 常用的物资需求预测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时间序列模型的移动平均预测法、指数平滑预测法、趋势外推预测法等;基于因果分析模型的回归分析预测法,基于统计学习理论以及结构风险最小原理的支持向量机预测方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归纳如图1: 图1:物资需求预测方法 一、 时间序列法 1.定义:将预测对象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构成一个所谓的时间序列,从所构成的这一组时间序列过去的变化规律,推断今后变化的可能性及变化趋势、变化规律,就是时间序列预测法。 2.概况: 时间序列法主要考虑以下变动因素:①趋势变动,②季节变动,③循环变动,④不规则变动。 若以 , , , 表示时间序列的季节因素 ,长期趋势波动、季节性变动、不规则变动.则实际观测值与它们之间的关系常用模型有 加法模型: 乘法模型: 混合模型: 时间序列预测一般反映三种实际变化规律:趋势变化、周期性变化、随机性变化。 t t t t I S T x ++=t t t t I S T x ??=)() )t t t t t t t t I T S x b I T S x a +?=+?=

3.时间序列常用分析方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季节变动法等 (1)移动平均法 ①简单移动平均法:将一个时间段的数据取平均值作为最新时间的预测值。该时间段根据要求取最近的。例如:5个月的需求量分别是10,12,32,12,38。预测第6个月的需求量。可以选择使用3个月的数据作为依据。那么第6个月的预测量Q=。 ②加权移动平均法:将每个时段里的每组数根据时间远近赋上权重。例如:上个例子,3个月的数据,可以按照远近分别赋权重0.2,0.3,0.5。那么第6个月的预测量Q= (只是在简单移动平均的基础上考虑了不同时段影响的权重不同,简单移动平均默认权重=1.) (2)指数平滑法 基本思想:预测值是以前观测值的加权和,且对不同的数据给予不同的权数,新数据给予较大的权数,旧数据给予较小的权数。 指数平滑法的通用算法: 指数平滑法的基本公式:St=aYt+(1-a)St-1 式中, St--时间t的平滑值; Yt--时间t的实际值; St-1--时间t-1的平滑值; a--平滑常数,其取值范围为[0,1] 具体方法:一次指数平滑、二次指数平滑、三次指数平滑。 方法的选取:指数平滑方法的选用,一般可根据原数列散点图呈现的趋势来确定。当时间数列无明显的趋势变化,可用一次指数平滑预测。如呈现直线趋势,选用二次指数平滑法;若实际数据序列呈非线性递增趋势,采用三次指数平滑预测方法。如呈现抛物线趋势,选用三次指数平滑法。或者,当时间序列的数据经二次指数平滑处理后,仍有曲率时,应用三次指数平滑法。 (3)季节变动法 根据季节变动特征分为:水平型季节变动和长期趋势季节变动 ①水平型季节变动: 是指时间序列中各项数值的变化是围绕某一个水平值上下周期性的波动。若时间序列呈水平型季节变动,则意味着时间序列中不存在明显的长期趋势变动而仅有季节变动和不规则变动。

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第二章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第一节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 由于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的不完善,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的观察力,测量程序等限制,实验观测值和真值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人们常用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或有效数字来说明一个近似值的准确程度。为了评定实验数据的精确性或误差,认清误差的来源及其影响,需要对实验的误差进行分析和讨论。由此可以判定哪些因素是影响实验精确度的主要方面,从而在以后实验中,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案,缩小实验观测值和真值之间的差值,提高实验的精确性。 一、误差的基本概念 测量是人类认识事物本质所不可缺少的手段。通过测量和实验能使人们对事物获得定量的概念和发现事物的规律性。科学上很多新的发现和突破都是以实验测量为基础的。测量就是用实验的方法,将被测物理量与所选用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它的大小。 1.真值与平均值 真值是待测物理量客观存在的确定值,也称理论值或定义值。通常真值是无法测得的。若在实验中,测量的次数无限多时,根据误差的分布定律,正负误差的出现几率相等。再经过细致地消除系统误差,将测量值加以平均,可以获得非常接近于真值的数值。但是实际上实

验测量的次数总是有限的。用有限测量值求得的平均值只能是近似真值,常用的平均值有下列几种: (1) 算术平均值 算术平均值是最常见的一种平均值。 设1x 、2x 、……、n x 为各次测量值,n 代表测量次数,则算术平均值为 n x n x x x x n i i n ∑==+???++=1 21 (2-1) (2) 几何平均值 几何平均值是将一组n 个测量值连乘并开n 次方求得的平均值。即 n n x x x x ????=21几 (2-2) (3)均方根平均值 n x n x x x x n i i n ∑== +???++= 1 2222 21 均 (2-3) (4) 对数平均值 在化学反应、热量和质量传递中,其分布曲线多具有对数的特性,在这种情况下表征平均值常用对数平均值。 设两个量1x 、2x ,其对数平均值 2 1212 121ln ln ln x x x x x x x x x -=--=对 (2-4) 应指出,变量的对数平均值总小于算术平均值。当1x /2x ≤2时,可以用算术平均值代替对数平均值。 当1x /2x =2,对x =, =x , (对x -x )/对x =%, 即1x /2x ≤2,引起的误差不超过%。

实验数据处理的几种方法

1.4 实验数据处理的几种方法 物理实验中测量得到的许多数据需要处理后才能表示测量的最终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整理、计算、分析、拟合等,从中获得实验结果和寻找物理量变化规律或经验公式的过程就是数据处理。它是实验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课的基本训练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列表法、作图法、图解法、逐差法和最小二乘法。 1.4.1 列表法 列表法就是将一组实验数据和计算的中间数据依据一定的形式和顺序列成表格。列表法可以简单明确地表示出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便于分析和发现资料的规律性,也有助于检查和发现实验中的问题,这就是列表法的优点。设计记录表格时要做到:(1)表格设计要合理,以利于记录、检查、运算和分析。 (2)表格中涉及的各物理量,其符号、单位及量值的数量级均要表示清楚。但不要把单位写在数字后。 (3)表中数据要正确反映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和不确定度。列入表中的除原始数据外,计算过程中的一些中间结果和最后结果也可以列入表中。 (4)表格要加上必要的说明。实验室所给的数据或查得的单项数据应列在表格的上部,说明写在表格的下部。 1.4.2 作图法 作图法是在坐标纸上用图线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揭示物理量之间的联系。作图法既有简明、形象、直观、便于比较研究实验结果等优点,它是一种最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作图法的基本规则是: (1)根据函数关系选择适当的坐标纸(如直角坐标纸,单对数坐标纸,双对数坐标纸,极坐标纸等)和比例,画出坐标轴,标明物理量符号、单位和刻度值,并写明测试条件。 (2)坐标的原点不一定是变量的零点,可根据测试范围加以选择。,坐标分格最好使最低数字的一个单位可靠数与坐标最小分度相当。纵横坐标比例要恰当,以使图线居中。 (3)描点和连线。根据测量数据,用直尺和笔尖使其函数对应的实验点准确地落在相应的位置。一张图纸上画上几条实验曲线时,每条图线应用不同的标记如“+”、“×”、“·”、“Δ”等符号标出,以免混淆。连线时,要顾及到数据点,使曲线呈光滑曲线(含直线),并使数据点均匀分布在曲线(直线)的两侧,且尽量贴近曲线。个别偏离过大的点要重新审核,属过失误差的应剔去。 (4)标明图名,即做好实验图线后,应在图纸下方或空白的明显位置处,写上图的名称、作者和作图日期,有时还要附上简单的说明,如实验条件等,使读者一目了然。

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

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杨鹏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物理学中的新概念、新规律的发现都依赖于反复的实验。而处理实验数据时,需选择适当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才能较准确、客观的反映实验结果,减小误差。本文介绍了实验数据处理中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重点综述了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并指出了各自适用的条件及优缺点。 【关键词】误差;数据处理;作图法;最小二乘法;逐差法 Abstract:Physics is an experimental science, New concepts in physics, the discovery of new rules rely on trial and error, The experimental data processing,Need to select the appropriate treatment of the experimental data,To more accurately reflect the objective results,Reduce error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experimental data processing involved in some of the basic concepts Summary of experiments focused on the physical data processing methods commonly used. And pointed 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applicable condition. Keywords:Error; Data Processing;Mapping;Least squares;By subtraction 【引言】数据处理是指由实验测得的数据, 必须经过科学的分析和处理, 才能揭示出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我们把从获得原始数据起到得出结论为止的加工过程称为数据处理。正确的处理实验记录的数据,对我们科学的了解被测量或研究对象的客观规律,选择恰当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小误差让实验数据无限接近理想条件下的结果,这是实验数据处理的意义所在。在这方面研究的文献有很多,例如费业泰的《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等。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实验方法,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常用

实验设计与大数据处理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大作业 班级:环境17研 : 学号: 1、 用Excel (或Origin )做出下表数据带数据点的折线散点图 余浊(N T U ) 加量药(mL) 总氮T N (m g /L ) 加量药(mL ) 图1 加药量与剩余浊度变化关系图 图2 加药量与总氮TN 变化关系图 总磷T P (m g /L ) 加量药(mL) C O D C r (m g /L ) 加量药(mL) 图3 加药量与总磷TN 变化关系图 图4 加药量与COD Cr 变化关系图 去除率(%) 加药量(mL)

图5 加药量与各指标去除率变化关系图

2、对离心泵性能进行测试的实验中,得到流量Q v 、压头H 和效率η的数据如表所示,绘制离心泵特性曲线。将扬程曲线和效率曲线均拟合成多项式(要求作双Y 轴图)。 η H (m ) Q v (m 3 /h) 图6 离心泵特性曲线 扬程曲线方程为:H=-0.14041Q v 2-0.36394Q v +14.97212 R 2=0.99719 效率曲线方程为:η=-0.02878Q v 2+0.23118Q v -0.00692 R 2=0.99454 3、列出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求出相关系数,并绘制出工作曲线图。 (1) Y 吸光度(A ) X-3B 浓度(mg/L ) i x x - i y y - l xy l xx l yy R 0.175 10 -0.5128 6 -30 47.99 0.82268 5 2800 0.99989 6 0.349 20 -0.3388 6 -20 0.517 30 -0.1708 6 -10 0.683 40 -0.0048 6 0 0.854 50 0.16614 10 ()() i i x x y y l R --=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