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读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读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读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赵芬

一、知识体系

本册书的知识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量与计量,综合与实践。其中数与代数包括2表内除法(一)、4表内除法(二)、5混合运算、6有余数的除法、7万以内数的认识。空间与图形包括3图形的运动,量与计量的8克和千克,统计的1数据收集整理,综合与实践的小小设计师和9数学广角---推理。本册的重点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用数学解决问题。

二、平均分

1、生活中有时候需要平均分,有时候不需要平均分。

如:在生活中,姐姐和弟弟去搬盒子,姐姐搬3个,弟弟搬2个,这是不一样多。

但:在学校里,老师给学生分糖,平均分就比较合理,这是一样多。

2、建立“平均分”概念

你能将这些糖分成3份吗?请你来分一分。

对比分的结果,认识“平均分”,有三种不同的分法。每份都是2块糖,同样多。

3、熟练地叙述平均分的过程。

(1)一个一个地分,一边分一边说。

(2)6块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叙述说。

(3)6块糖,每2块一份,分成几份?一个一个人说,过关验收。

4、余数。

9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个,还剩1个。学生熟练地练习说。

5、怎么知道的?

把8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8个桃,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

把8个桃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个。

8个桃,每2个放一盘,能放()盘。

6、语言叙述。

7、平均分的运算符号的创造。

8、听算式并书写

9、10 ÷5 = 2

12 ÷2 = 6

18 ÷6 = 3

16 ÷8 = 2

10、体验。

用式子把场景表示出来:有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到几个?看算式描述场景:12 ÷3 = 4。

11、用除法符号表示出来

(1)10个西瓜,平均分到2个筐里,每个筐里能分几个?

(2)有12个灯泡,每个灯座装2个,可以装几个灯座?

(3)每个热气球上坐3人,6个热气球共有多少人?18人坐6个热气球,平均每个热气球上有几人?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何凤琼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二、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

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赵芬 一、知识体系 本册书的知识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量与计量,综合与实践。其中数与代数包括2表内除法(一)、4表内除法(二)、5混合运算、6有余数的除法、7万以内数的认识。空间与图形包括3图形的运动,量与计量的8克和千克,统计的1数据收集整理,综合与实践的小小设计师和9数学广角---推理。本册的重点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用数学解决问题。 二、平均分 1、生活中有时候需要平均分,有时候不需要平均分。 如:在生活中,姐姐和弟弟去搬盒子,姐姐搬3个,弟弟搬2个,这是不一样多。 但:在学校里,老师给学生分糖,平均分就比较合理,这是一样多。 2、建立“平均分”概念 你能将这些糖分成3份吗?请你来分一分。 对比分的结果,认识“平均分”,有三种不同的分法。每份都是2块糖,同样多。 3、熟练地叙述平均分的过程。

(1)一个一个地分,一边分一边说。 (2)6块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叙述说。 (3)6块糖,每2块一份,分成几份?一个一个人说,过关验收。 4、余数。 9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个,还剩1个。学生熟练地练习说。 5、怎么知道的? 把8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8个桃,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 把8个桃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个。 8个桃,每2个放一盘,能放()盘。 6、语言叙述。 7、平均分的运算符号的创造。 8、听算式并书写 9、10 ÷5 = 2 12 ÷2 = 6 18 ÷6 = 3 16 ÷8 = 2

10、体验。 用式子把场景表示出来:有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到几个?看算式描述场景:12 ÷3 = 4。 11、用除法符号表示出来 (1)10个西瓜,平均分到2个筐里,每个筐里能分几个? (2)有12个灯泡,每个灯座装2个,可以装几个灯座? (3)每个热气球上坐3人,6个热气球共有多少人?18人坐6个热气球,平均每个热气球上有几人?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 一、教材整体介绍 教材主要内容 二年级下册共15个单元,其中有两个集中识字单元(第3、9单元)和一个开放单元(第8单元《体育世界》)。共27篇主体课文(集中识字单元另有3篇),读背古诗7首,自读课文15篇,听故事3篇。 序单元主题主体课文 1 好习惯《不懂就问》《字典大楼》 2 妈妈《妈妈的爱》《儿子们》 3 学识字(一) 《春风》《青蛙与蜻蜒》. 4 植树《植树的季节》《杨树之歌》《一片树叶》 5 青青的山《山寨》《美丽的武夷山》 6 讲信用《我必须去》《小山羊和小灰兔》 7 远行《早发白帝城》《南辕北辙》《远行靠什么》 8 体育世界 9 学识字(二) 《汉字》《一个字》 10 动脑筋《称象》《狮子和兔子》 11 清清的水《瀑布》《吃水不忘挖井人》 12 小英雄《歌唱二小放牛郎》《歌声》《江凡》 13 快乐的生活《雨后》《一件好事》 14 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女娲补天》 15 夏天《迷人的夏天》《看瓜》 四册自读古诗: 《渔歌子》(唐)张志和P20 《咏柳》(唐)贺知章P32 《华山》(宋)寇准P37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P47 《忆江南》(唐)白居易P79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P99 《小池》(宋)杨万里P116 单元主题有的的确是“主题”,有的则是题目。要根据主题单元创设的情境,创造性地安排每个单元的教学。主题单元的学习内容,可以根据情况调整。单元内也可以灵活处理各项学习内容,比如“守信用”单元,《我必须去》练默读,学生字,课文内容可以与活动、写日记结合学习;课堂讨论的重点,可以放在《岩石上的小蝌蚪》《朋友》两文。 二、二年级下册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和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在语文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策略、 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得到发展。 2、本册认字420个。 3、基本学会独立识字,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有效的方法独立识字。 4、学习音序查字法,逐渐达到能根据读音查到所需汉字。 5、写字230个。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完美版)

2020-2021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图形的运动,数据收集整理,数学广角,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 (二)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2.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能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4.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5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 克。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浅谈二年级数学下册新老教材

浅谈二年级数学下册新老教材 在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材有了较大变化。根据笔者对二年级新教材的使用情况,简谈几点体会。 一、新旧教材编排的相同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1)在“整理和复习”中,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2)加强知识间的对比、沟通。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主要体现在:(1)针对性练习;(2)带着练的内容;(3)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二、新旧教材编排的不同点 1.新教材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三单元。第一单元是《数据收集与整理》,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再比如:在学习乘法这一章节的过程中,淡化了对乘法意义的描述。如:有5束气球,每束3个,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列式:3×5=15或5×3=15,两个任意一个都可以,而老教材必须明确它所代表的意义:表示的是3个5,列式:5×3=15。新教材则淡化了这点,这两个算式结果是一致的,怎么写都可以。在两个算式间用一个“或”连接。 2.新教材完善了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三、教法学法上应注意的几点 1.教师备课要充分,需要借助教参,仔细研读教材,对教材内容做二次处理,既能凌驾于教材之上,又能灵活运用教材。课前准备要充分,如直观教具、学具、多媒体资源等。 2.例题设置,紧密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从学生感兴趣话题入手,抛出问题,引发思考;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具有多样性,教师要根据学情,及时总结引导,在对比分析中,找出一种合理的、便捷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3.知识点呈现,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很多知识不再像老教材那样简单陈述解题,新教材更多的是让学生几人一组亲自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体验学习的快乐。 4.课堂上,需要教师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组织引导,及时地进行总结、评价。

二年级教材解读

保护环境,热爱动物 二年级:李蕾蕾 《26?红领巾?真好》教材解读一教材位置 《26?红领巾?真好》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组?保护环境,热爱动物?的第一篇课文。 (一)人文专题的位置 从语文教材的整体编排来看,?保护环境,热爱动物?这一主题是第一次出现。教材编排了一个识字,四篇课文,层层递进,教会学生相处的方法,提高人文素养。本组的课文分别是《识字七》《?红领巾?真好》《清澈的湖水》《浅水洼里的小鱼》《父亲和鸟》,保护自然,爱护环境,就是给我们自己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 本课这首小诗,犹如打开一幅清新动人的画卷,置身其间,仿佛看到晨曦下小鸟正唱着欢快的歌,梳理着蓬松的羽毛,无忧无虑地嬉戏着。可爱的小鸟在为林中树木?看病?,为田间菜苗?疗伤?。?红领巾?们来到树林,怀捧自制的小鸟巢,肩扛崭新的小木牌,给小鸟安家。树上的小鸟高兴地唱着:?‘红领巾’真好!? 课文用拟人的手法,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第一节写小鸟的活泼可爱,使人不由自主地爱上这些小

精灵;第二节通过小鸟吃害虫的行为告诉孩子们,小鸟是树木的医生,是人类的朋友;最后一节用?红领巾?的爱鸟行动点明了?保护自然,保护鸟类?的主题。短短三段文字,表达了保护生态环境、禁止捕杀益鸟的环保观念,并启发学生如何用实际行动爱护益鸟。 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那是小鸟温暖的家,是绽放的生命之花,是人与自然合奏的交响曲。 (二)训练重点的位置 根据课标提出的?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语言。?这是基本的阅读方法,特别是重点词句,可以查字典,但更要联系上下文,学习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结合课标要求,制定本课的训练重点为: 1.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到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明白课文中保护自然,爱护小鸟的道理。 2.我会填。 机灵的()翠绿的()蓬松的()快乐的()注意白勺的的后面要加名词和用词的准确性。 二、教材特点 (一)字 读准字音。?棱?是个多音字,在本课这种形式词语中读一声,在表示棱角中读二声,在做地名是读作líng;?蓬?和?棱?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读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读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本册教材中,计算教学的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第二单元、第四单元以及第六单元)。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些。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单元涉及到了两个量的计量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察,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与第五单元《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图形知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从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第七单元涉及到了统计知识,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另外,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36页的《我长高了》和92页的《看一看摆一摆》。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于本册的教学目标在教师教学用书上都有,在这里不再重复说明了。下面我就从第一单元开始具体分析一下教材的设计意图以及在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编写,一方面体现了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一、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如: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在二上年级教学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在实际活动中可能碰到的系列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读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教材解读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有: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认识时间,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等。本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在这里我谈一下我对本册教材的感受与曾经有过的一些教学处理,说的不对的请多多指教。 教材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100以内加、减法笔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内容,也是要求学生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一。以往的教学重点一般放在使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和方法上,并通过一定的训练达到计算的熟练。此次教材的单元,突出的变化是不再孤立地教学笔算,而是将笔算放置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使学习笔算与学习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笔算加法中安排了参观博物馆的乘车问题,奥运金牌榜重点数学问题。这里的单元顺序是: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使学习计算的必要性突出出来。接着通过操作、直观探讨计算的算理,展示计算的方法,

在学生理解算理、获得算法后,再看能否用计算解决前面提出的实际问题。这样就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100以内的加法笔算,教材先提供一个二年级学生要乘车去参观博物馆的情境。先让孩子们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教师相机提取有效问题进入新授环节,使学生处于所熟悉问题情境中。通过例1、例2、例3分别提出有关乘车的三个问题,都需要用计算来解决。进而引出了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三个计算式题,并引出笔算。在笔算方法的教学中,教材通过摆小棒直观的展示算理,并结合直观图出示算法。在学生理解了算理和算法后就可以用之解决问题了。这样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这种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同时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二、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空间观念不仅是他们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认识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让小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编写,一方面体现了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教材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但这一课程资源要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正确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合理把握教学目标,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实施方案,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如: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在二上年级教学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在实际活动中可能碰到的系列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平移与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练习

P2 例1 (1)全班共有()人。 (2)喜欢()色的人数最多。 (3)如果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色合适。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答: 例2 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请同学们投票: 王明明陈小菲王明明陈小菲王明明陈小菲 正正正√√√√√○○○○○ 正正√√√√√○○○○○ 正正√√√√√○○○○○ √√√√√○○○○○ √√√√√○○○○○ √√√√√○○○○○ √√√√√○○○○○ √√○○ 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参加比赛。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 答: P8 做一做 1. 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2. 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P10 做一做 1.摆一摆,填一填 P11

4.有24根香蕉,(1)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根。 (2)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根。 6. P14 做一做 P16 6.写出除法算式 6除以3等于2:____________ 28串葡萄,每4串一份,分成了7份。 正确________________ 错误________ 把20个饺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个。 正确________________ 错误________ 被除数是12,除数是3,商是4:_____________

乘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23 3.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 比较上面两道题,你能发现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教材第4页“练习一” 3.(1)15124(2)31天,多8天(3)冬天 4.(1)683312 小轿车最多,面包车最少。 (2)小轿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 5.(1)11(2)漫画 (3)多买童话书和漫画书。 7.(1)星期六最多,星期一最少 (2)星期六和星期日卖出数量较多。在星期六和星期日多进一些《电视报》(答案不唯一) (3)星期一卖出4份,星期二卖出8份,星期三卖出12份,星期四卖出8份,星期五卖出16份,星期六卖出28份,星期日卖出24份。 教材第8页“做一做” 1.(√)()()(√) 2.164 4 教材第10页“做一做” 1.(1)6(2)2 2.84 2 教材第11页“练习二” 1.()(√)() 2.3 3.4我的分法是:先每份放3个风车,再在每份里加1个风车。(答案不唯一) 4.(1)8(2)3 5.4 6.79 7.(1)5(2)38.24 4 9.把18个○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6个。(答案不唯一) 教材第13页“做一做” 1.3 3 2.(1)510÷2=5(2)210÷5=2 教材第15页“练习三” 2.36÷2=3 3.10÷2=59÷3=3 4.612÷2=6 5.624÷4=6420÷5=4 6.6÷3=228÷4=712÷3=420÷5=4 7.242 4 8.5×6=3030÷5=630÷6=5 10.12÷2=612÷6=2 18÷3=6 18÷6=3 教材第19页“做一做” 1.4四46六65五 5 2.56543 3 教材第20页“练习四” 1.2 2.12412÷4=3 3.商是2:8÷46÷312÷64÷210÷5 商是3:9÷36÷212÷4 商是4:8÷212÷3

二年级下教材分析

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整体介绍 二年级下册共15个单元,其中有2个集中识字单元(第3、9单元)和一个开放单元(第8单元《体育世界》)。共27篇主体课文(集中识字单元另有3篇),读背古诗7首,自读课文15篇,听故事3篇。 四册自读古诗: 《渔歌子》(唐)张志和 P20 《咏柳》(唐)贺知章 P32 《华山》(宋)寇准 P37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P47 《忆江南》(唐)白居易 P79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P99 《小池》(宋)杨万里 P116

单元主题有的的确是“主题”,有的则是题目。要根据主题单元创设的情境,创造性地安排每个单元的教学。主题单元的学习内容,可以根据情况调整。单元内也可以灵活处理各项学习内容,比如“守信用”单元,《我必须去》练默读,学生字,课文内容可以与活动、写日记结合学习;课堂讨论的重点,可以放在《岩石上的小蝌蚪》《朋友》两文。 二、二年级下册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和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在语文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得到发展。 2、本册认字420个。 3、基本学会独立识字,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有效的方法独立识字。 4、学习音序查字法,逐渐达到能根据读音查到所需汉字。 5、写字230个。 6、继续练习默读,提高默读速度。 7、能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能够在阅读中进行联想。 8、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学习不同句式,同时感受阅读的乐趣。 9、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愿意和书交朋友。 10、继续学习写日记,愿意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受。 11、关心周围事物,积极参与综合活动,热心并有创造性。 三、二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提要及教学建议 (一)识字及写字教学 1.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段的教学重点。 第三册对形声字的声旁特点做了渗透,第四册则安排以形声字声旁归类的集中识字单元,指导学生根据汉字的特点学习独立识字。“丁丁冬冬学识字(一)”教学利用声旁识字;第4单元(P32)和第5单元(P39)教学音序查字法;第九单元“丁丁冬冬学识字(二)”列出“认”、“想”、“写”、“用”四个方面的内容(P60),使学生掌握独立识字的要求、步骤和方法。 一年级时学习的生字,基本上在口语中,字音、字义不成问题,学习的关键是把字音与字形对应起来。随着阅读面的扩大,四册不少生字在书面语中,字音、字形、字义都是陌生的,学习的难点就比较多了。不要脱离语言环境教学,也不要脱离语言环境考查。 二年级结束时,学生的识字能力应达到以下水平: (1)认字:第四册420个,本年级共852个。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认识时间,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

2020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读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读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4个领域都安排了相应的内容。同时继续编排了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单元数学广角。总体来说,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在本册编排较多,也正是因为如此,本册的教材在教学任务上相对来讲显得比较重。教学时需要注意利用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帮助学生掌握。 在具体内容上,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了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三部分内容,其中数的认识是指第7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则包括4个单元,分别是表内除法(一)、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和有余数的除法。常见的量是第8单元克和千克。在数的认识方面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单元是在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数重点在于计数单位数位的进一步认识,并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到此为止,各级的各个数位学生已经全部认识完了,而这是学生在四年级进一步学习大数的基础,在数的运算方面,除法是本册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4个单元中有三个单元都是除法的运算,这也决定了这三个单元在编排结构上的相似性与知识的内在联系。 表内除法一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具体内容分为两个小节,分别教学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重点在于理解除法的含义,学会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表内除法(二)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重点在于进一步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会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联系表内除法的基础上继续教学的,重点在于理解余数以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学习除法、竖式以及想商的方法。混合运算则是在学生学习过加减乘除法之后,根据课标要求编排的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包括不带小括号的同级运算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包含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带小括号的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上是属于代数领域中数的运算部分的编排, 下面是常见的量部分,也就是第8单元克和千克这一单元,主要是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了解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以上是数与代数领域的编排情况,接下来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编排了图形的运动的内容,也就是第3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在本册中,图形的运动主要是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以及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初步了解平移旋转现象的特点。 以上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编排情况,接下来的统计与概率领域,我们编排了统计的内容,也就是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数据收集整理这一单元是在一年级分类与整理的基础上继续编排的,重点是在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的基础上了解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学会画正字,记录数据,并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完整word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编写,一方面体现了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教材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但这一课程资源要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正确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合理把握教学目标,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实施方案,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如: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在二上年级教学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

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在实际活动中可能碰到的系列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二、教学实施建议

二年级数学教材分析报告

周六教研日活动材料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材分析 王助乡庄学区数学教研组 2008年3月15日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材分析 王助乡庄学区数学教研组人民教育、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6年级)》,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这套实验教材的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和三年级下册已于2002年9月通过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审查,二年级下册的将于2003年春季进入课改实验区开始使用,其他各册教材正在研究编写之中。2002年12月中旬,人民教育小学数学室组织召开了课改实验区经验交流会。从收集到的各种反馈信息看,已经使用的各册实验教材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好评,在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满足各地教育发展需求等方面都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以下简称“本册实验教材”)的研究与编写,仍然坚持“在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两个基本原则,力求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注意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与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容主要有:表除法,认识万以的数,简单的万以的加法和减法,认识锐角和钝角,初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继续探索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对于这些教学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体现了前两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解决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容中。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有关解决问题教学的详细目标,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为此,本册实验教材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方面采取了这样几个措施。 首先,在“解决问题”单元,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

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大家又再次相聚于这个会场共同研读我们二年级下册的教材,我想大家拿到教材跟我的感觉是一样的:把前面觉得难的单元都汇聚于本册教材了!本册教材小单元比较多、知识比较碎。 首先跟大家交流的是:教材主要的调整和变化。 1.整合千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认识。 就原有二年级下册教材与现行的二年级下册教材比较,整合了千以内的认识和万以内的认识,二年级下册原来只教千以内数的认识,与千以内数的认识配合的计算主要有三段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然后到三年级上册再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与万以内数的认识匹配的计算教学主要是:三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当初之所以把千以内的和万以内数的认识分开来编教材,安排两个认数计算的教学循环,主要是考虑到我们低年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普及的更多的是千以内的数,让他们在千以内的数中呆的时间长一点,可以更好地积累丰富认数的经验,更好地理解计算的过程,更好地发展数感。但这样分开后,也产生一些问题或疙瘩,比如说认识千以内数的教学,三位数加三位数可能会超过千位,而这种可能性还是很大的,细心地老师可能注意到我们原来的二年级下册教材是作了一些有意识的回避,百位相加不向千位进一,事实上在所有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习题中,不谈十位向百位进一,单单看百位相加向千位进一的占55.6%,所以我们想想看三位数加三位数学生能学的全吗?再比如说有的老师提出来,学完两位数乘一位数后,再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它们的计算原理、它们进位的方法、它们的基本定位等等都没有什么在实质性的区别,似乎总是再重复进行教学,教学的效率不高。同样的情境也存在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教学中,所以基于以上这么多的原因,所以现在把千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认识进行了整合,集中安排在二年级下册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而与万以内数的认识相匹配的主要内容有: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两步混合运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三步混合运算。很明显,这样的整合以后相关的知识线索就变得更加地清晰,知识结构也就更加地完整了。 2.把一年级尚未涉及的加、减法口算集中安排在笔算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