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有一个梦想2课时 (1)

我有一个梦想2课时 (1)

我有一个梦想2课时 (1)
我有一个梦想2课时 (1)

我有一个梦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揣摩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提高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结合语境,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本文演讲后产生的意义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

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揣摩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提高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结合语境,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本文演讲后产生的意义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

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在2009年11月15日—18日,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发生了一件大事,有一位大人物穿越浩瀚大洋,来到了中国,请问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奥巴马。

奥巴马是美国的第一位黑人总统。再请同学们看另外两张图片,科比和威尔史密斯,这三位名人之间有个共同点,都是黑人。可见,现在,黑人已经享受到了和白人一样的各种权利,但是我们知道,在历史上,黑人过着惨不忍睹的奴隶般的生活。我这里就找了一个视频,关于黑人受压迫的视频,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在这段视频里,闪动的镜头就是黑人和白人起冲突的镜头,黑人遭迫害的镜头,以及黑人起来反抗的镜头,其中,始终贯穿着一个人的演讲,那就是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这位演讲者的一篇著名的演讲稿——《我有一个梦想》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生共同研读课文(17—25节)

1、题目是《我有一个梦想》,那么,如果是你,你将从哪些角度来写梦想?

(梦想的内容、怎样实现梦想?为什么要实现梦想?)

2、我们现在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段落,看看有哪些段落是和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的。

(要求:默读全文,给每一段标上序号,然后勾画出含有“梦想”字样的句子?齐读一遍。教师范读,再请学生自读。)

3、请根据这些句子,再结合文章背景,作者的梦想究竟是什么?先具体表述,再限字表述(15字内回答)

(美国真正实现人人平等)

小结:

这六个句子不但极具气势、形式整齐。而且,内在逻辑严密。无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体还是个人,只有在政治上确立了自己地位,才能拥有讨论正义和自由的权利,只有在偌大的社会中推行正义和自由的思想,才能从思想上消除歧视思想,只有消除了歧视,才能真正出现黑人和白人和睦共处的局面。

4、现在,请大家用排比句的形式来评论这六个排比句(提示:可以从表达效果、内容、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

参考:这六个排比,如长虹贯日,瑰丽绚烂(文采);如阳光普照,正大光明;如飞瀑直下,一气呵成(表达酣畅淋漓);如铁链相接,环环相扣(逻辑严密)

5、引申:早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也有一个可以和马丁媲美的人物——墨子,在战国时代,他就提出了兼爱非攻思想,希望天下人人平等。

三、师生共同研读课文(1—6节)

过渡:第18-25段为什么用排比句?(强化感情。)作者感情为什么如此强烈?(因为黑人生活是何等的悲惨。)你从那一段知道这一点的?(第2段。)一生读。(抓出短语“骇人听闻”)

1、黑人处在怎样的处境?请提取文中的词语进行概括。(理解黑人悲惨处境)

2、比较阅读,删掉“一百年后的今天”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一部分生读:“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仍然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另一部分生读原文。

分析:去掉后面三个“一百年后的今天”,主要内容不变,但语气显然不如原文更有气势。作者为什么强调一百年后的今天?说明黑人遭受压榨的时间之长,增强了文字的感染力。让学生体会排比句式的作用:1、语言有气势。2、感情充沛。3、(结合演讲词这种文体)会使听众受到鼓舞。

3、概括为什么要实现梦想的原因和目的。(60字内)

(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视和贫困的环境中,美国没有实现百年前自由的诺言,今天讨回权利已是迫不及待的事,如若不能实现,美国将出现叛乱。)

四、课堂总结:

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悲愤而热烈的情感。

五、作业:熟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梦想──民主、平等、自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揣摩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提高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教学重点

1、结合语境,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本文演讲后产生的意义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

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要点]

1、在文段和语境中揣摩重点词语与修辞方法的运用,体会文中奔涌的激情。

2、理清思路,掌握演讲词特点。

[教学步骤]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7—16)节

1、学生朗读

2、怎样实现梦想?(40字内)

斗争的方式:采用非暴力手段。

斗争的手段:团结白人、长期坚持以彻底达到目的。

斗争的态度:坚决、毫不退缩、彻底。(决心)

3、体会排比句作用。(结合课后练习二)

4、课后练习一(2)分析:非暴力抵抗主义

5、引申:墨子曾经说过:使天下人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爱得万民-------爱人者必见爱,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6、第26—32节写了什么?(读后讨论明确:实现梦想的信念)

7、课后练习三(3)

三、分析课文思路

对比以前的议论文,这篇文章在结构上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没有按提出观点--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非常新颖。逻辑上环环相扣,非常严密,别致。梦想放在后边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引人思索让人振奋,影响深刻。

(提示:要分析文章的层次主要是抓议论和评论性的句子要让文章写得层次分明,需要注意逻辑关系。)

参考: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 )回顾。肯定《解放黑奴宣言》的重大意义。

第二部分(2—16)揭示黑人生活的现状,抨击美国社会黑暗的一面,提出自已正当的要求。第三部分(17到结尾),展望前途,前途是光明的,胜利一定能够到来。

补充:第二部分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揭露事实”“讽刺许诺”“提出要求”“提醒当局”“讲究策略”“表明决心”。

四、总结归纳演讲词的特点

同学们,演讲词这种文体,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除了在初中学过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外,想必大家也一定在报刊杂志上看到过一些别的演讲词.现在,我们对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已经在了更深的理解。那么,请同学们来做一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尝试:总结与归纳一般演讲词的基本特点和实质。

1. 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2. 明确:通过我们对演讲词的横向比较,回顾.体悟,我们可以这样说,演讲词为了增强语势,提高感召力,使感情更加充沛,它有“三多”,即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辞,用整句.如本文中“现在是…..时候”构成排比,气势强大,情感扑面而来。多用短句,呼唤语等,富于感召力,极具煽情性。多用比喻。排比。反问,增加感染力。如本文中“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要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上”“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由此可见,演讲词是颇讲究艺术性的。

除了语言方面的特点,在内容方面的特点,我们已了然于胸,那就是针对性。逻辑性。思想性。演讲需要真情,演讲无需作秀。谁顺应时代,谁代表大从的心声,谁就是讲坛上的主宰者。危急关头,想民所想,讲民所不敢讲,乃是演讲的第一要义,是演讲的生命之源。舍此则为缘木求鱼。悟到这一点很重要,愿同学们多想一想,多悟一悟。

五、拓展训练:

出示四画面。水污染、空气污染、垃圾成山、沙尘暴。让学生也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当堂训练写一段排比句,表明自己对治理环境恶化的渴望。

参考:

我有一个梦想,让所有的沙漠都变成绿洲,再也没有铺天盖地的沙尘暴,遮挡我们的双眼;我有一个梦想,每一条河流都清澈见底,不再泛起肮脏的白沫,让每一条鱼儿快乐的嬉戏;我有一个梦想,每一片天空都碧蓝如洗,不再涂抹滚滚的浓烟,让每一只鸟儿自由的翱翔;我有一个梦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不再有垃圾堆积成山,让每一个孩子在绿树下草地上健康的成长。

六、自由讨论:

在马逝世后的今天,你认为在美国,马丁的梦想实现了吗?

(直到今天,这种种族歧视的情况依然存在。教师出示图片材料:美国辛辛那提的警察开枪打死违章驾车的黑人,不仅未受处罚,反而得到休假一周的奖励。1995年来,该地共有五名黑人被警察开枪打死。)

七、课堂小结

本文情感充沛,词句优美,设计喻巧妙,感召力强。作者以回顾历史开端,以揭示黑人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展望美好的末来而结。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逻辑性。整个演讲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愿同学们也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早日成材,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及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八、作业

以“梦想”为题,写一篇随笔

板书设计:

我有一个梦想梦想──民主、平等、自由

黑人的处境──骇人听闻

排比句式的作用:

1、语言有气势。

2、感情充沛。

3、会使听众受到鼓舞。

作者斗争的决心──永不满足,除非梦想成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12 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 路德 金教案(4)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马丁·路德·金及其演讲的背景。 2.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1.揣测重要语句,结合文体特点及语境,品味语言的深层 含义和表达作用。 2.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表达力的语言特点,学习并运 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1.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民请命不止的 崇高精神。 2.教育学生应从青少年时期开始树立远大目标,并为了实 现目标而努力奋斗。 【教学重点】 1.深入了解社会背景,了解黑白人种不同的待遇。 2.领悟深刻的思想,品味精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1.充分体会作者演讲词的艺术性。 2.深层次探究此次演讲的意义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 鉴赏、分析、讨论 【教学设想】 通过图片文字等表现黑白人种待遇的不同,让学生充分了解这次演讲的必要性。再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从重点句子入手,通过诵读重点段落,

加深对演讲内容的理解。最后以马丁·路德·金德献身精神对学生做精神上的熏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提起美国,你们会想到什么呢? (人:比尔盖茨,NBA球星乔丹、科比、詹姆斯等。经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教育:倡导孩子的自由和独立。) 可以说,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美国都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但是你们对美国现状的了解到底有多少呢?你们知道在这样一个倡导自由平等的国度里,黑人曾经的生活是怎样的吗?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窗口来了解这些情况,这个窗口就是我们要学的一篇非常好的演讲辞——《我有一个梦想》。 2.“我们的前途尚存荆棘坎坷。可对我来说这不算什么。因为我已达至顶峰。我不会在乎。和任何人一样,我愿意生命长久。长寿本在情理之中。但我现在不执著于此。我只是要行上帝的意愿。他让我攀登险峰。我极目远眺。前方就是乐土。或许我不能陪你同行。但今夜我要让你们知晓,我们就是将要抵达乐土的子民。我不怕任何人。我的双目已看到上帝莅临的光芒。” 这段话是一位著名的人物一次演讲中表达出的对追求理想的决心,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有人说:这位伟大的思想者是人类良知的代表,是黑人世界的一颗耀眼的启明星,他说“爱心是我们唯一的武器。” 这个人就是马丁?路德?金。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位伟大黑人领袖那振奋人心的演讲。 二、作者介绍: 结合学案和学生所查阅的资料,找学生以“我所了解的马丁?路德?金”

第12课+我有一个梦想(第2课时)-试题君之K三关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Word版含解析

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角:角落()角色() 给:送给()给予() 迫:迫切()迫击炮() 饮:痛饮()饮牛() 2.用下列形近字组词 磐()磬()罄()馨() 扭()钮()纽()忸() 赎()渎()椟()黩() 3.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运用的正误,在括号中打上“√”或“×”,并说明理由(1)新春祈福第一站首选杭州灵隐寺,据传济公在此出家,因其最接地气,而成为一些人心目中最灵验的祈福圣地。 理由:__________ (2)在当前激烈竞争和经营压力下,一些网站为追求流量最大化,不惜用骇人听闻的手法制作新闻标题,以吸引受众眼球。 理由:__________ (3)随着新年的开始,一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新规1月1日起正式实施,给百姓的生活带来新变化。 理由:__________ (4)青海湖,醉人的湖,那充满梦幻色彩的奇异景色总是让远道而来的游客安之若素,久久不愿离去。 理由:__________ 4.找出下列句子的错误之处并修改 (1)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美国对这来说,将是致命伤。 病因:__________ 请修改:__________ (2)一个国家制定法律的目的不是为了废除和限制人民的自由,而是为了保护和扩大人

民的自由。 病因:__________ 请修改:__________ 1.jiǎo/jué gěi/jǐpò/pǎi yǐn/yìn 2.磐石/钟磬/告罄/馨香扭动/按钮/纽带/忸怩赎罪/亵渎/买椟还珠/穷兵黩武 3.(1)√(理由:)“圣地”指宗教徒称与教主生平事迹有重大关系的地方,或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作用的地方。用于此处符合语境。 1.本文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排比段。阅读文章的第5段、第27段,找出排比,并说说其作用。 第5段:“现在是从……现在是把……现在是向……”,作者要表达的是:现在是美国政府“兑现诺言”的最佳时刻。使用排比句式,把这次示威游行的目的神圣化,是从“荒凉阴暗”走向“光明大道”;是把“流沙”改为“磐石”,增加了这次游行的正义的分量。第27段连用五个“一起”在分句之间排比,表达了黑人团结协作,将民权运动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念。通过排比句的使用,使这个信念坚定、执着、充满了义无反顾与视死如归的悲壮,唤起了所有读者与听众的共鸣。 2.文章的标题是“我有一个梦想”,但文章在第17段才提出“我”的梦想,那么,前16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能否删除?为什么?

【一等奖教案】《我有一个梦想》【一等奖教案】1 (3)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演讲的主要内容,赏析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倾注在所述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 设计意图: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设定三维目标。 教学重点 通过对文章的品读,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分析比喻和排比的效果。 教学难点 结合背景材料深刻理解文中反映的黑人生活的严酷事实,理解“梦想”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前置作业 1.标出段序,通读全文,概括段落大意,划分结构层次并归纳大意; 2.完成《优化设计》预习导读配套作业,积累重点词句。 3.结合自身经历,试想一篇优秀的演讲稿要注意哪些方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掌握预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到场的每一位,都是怀揣梦想的!正如周星驰电影中的一句台词:“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一条咸鱼有什么区别”,我想大家更愿意自己是个人,而不是一条鱼,哪怕若干年前,人和鱼很可能同一个祖先。因为有了梦想的牵引,不少人功成名就,得到众人的仰慕,甚至名垂青史。纵观人类发展史,梦想成真者不计其数,而名垂青史者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绝大多数人的梦想只是涉及自己,哪怕梦想成真了,也仅只能造福自己,福泽家庭,能够记住他的,也仅只有他的子孙。 然而,有些人的梦想,关涉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他们因梦想而成就了伟大。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马丁·路德·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那是什么样的梦想,成就他的伟大呢?答案即将揭晓,请翻开课本第42页,并拿出《优化设计》、《语言基础知识手册》,开启今天的寻梦征程。(板书标题、作者)

我有一个梦想2课时 (1)

我有一个梦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揣摩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提高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结合语境,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本文演讲后产生的意义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 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揣摩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提高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结合语境,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本文演讲后产生的意义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 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在2009年11月15日—18日,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发生了一件大事,有一位大人物穿越浩瀚大洋,来到了中国,请问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奥巴马。 奥巴马是美国的第一位黑人总统。再请同学们看另外两张图片,科比和威尔史密斯,这三位名人之间有个共同点,都是黑人。可见,现在,黑人已经享受到了和白人一样的各种权利,但是我们知道,在历史上,黑人过着惨不忍睹的奴隶般的生活。我这里就找了一个视频,关于黑人受压迫的视频,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人教版-语文-高一-12.我有一个梦想

互动课堂 疑难妙句 1.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上“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 【赏析】生动的比喻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是本文的特点之一。 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美国政府比作支票的签字者,而把美国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继承人。“空头支票”指的就是政府违背诺言,对有色人种拒付支票。自从林肯总统签署《解放黑奴宣言》后,黑人在法律上就有了和白人一样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但现实却如此令人尴尬,就像“空头支票”一样,听起来不错,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在美国这样一个商业社会,“空头支票”的内涵大家都非常熟悉,用它来作比,形象且易为人们理解。这样就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明白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警觉地投入战斗。 2.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赏析】了解每个比喻的具体含意,是阅读的任务之一,实际上这也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测试点。 本句同样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黑人为自由、平等而奋斗所到来的那一天比作秋天,这样就能把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结果生动而直观地传达给听众,使听众明白他们奋斗所得到的结果是什么,从而促使他们更自觉地去战斗。和“秋天”形成对比的则为“酷暑”,一个“酷暑”生动而简洁地揭示了黑人备受摧残的生活现状,表现出了黑人为“秋天”的到来而战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3.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赏析】联系上下文,也就是说要从具体的语境中把握词语和句子的意义,这是一种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读书方法。 联系上下文,不难看出“这个信念”当指前文的梦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够到来。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信念,他们才有了拼搏奋斗的源泉。所谓“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管弦乐套曲,既然有管乐,又有弦乐,自然少不了合奏与“交响”。作者把它用到这儿,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因为它恰如其分地展现了黑人运动取得最终胜利后和白人一样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谐而又优美的画面。 语段剖析 1.“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剖析】本次的游行集会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求自由,要求平等,而这个主题早在一个世纪前就被当时的一位伟人写在了《解放黑奴宣言》里,而时至今日,黑人的权利不能够得到保障。因此有必要重提历史,一方面表示对政府的不满,另一方面昭示群众:我们并非无理取闹,我们必须奋斗,也许前边的路还很长。 2.“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难以形容的野蛮迫害……汹涌澎湃,滚滚而来。” 【剖析】面对黑人的现状,针对“热心人”的质问,作者义愤填膺,怒不可遏,一串条件式排比句,如出膛之弹,似喷井之油;如江海汹涌,似急风扫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人身受到攻击,我们不满足;生活范围受限,我们不满足;政治上的不平等,我们不满足。但我们决不贪得无厌,只要“正义和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就是我们斗争胜利之日。 这一段正义逼人,豪气冲天的誓言,无疑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争的决心,但同时又不失理智,这一点我们要十分注意:情感的放纵,决不是无限制的。因为作者在讲述的过程中是按了一定的顺序的,即由生存到政治权利,好演讲一定要煽情,但如何

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12我有一个梦想含答案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束缚./傅.粉兑.现/堆.放咳.嗽/骇.人听闻 B.隔.离/搁.浅赎.罪/渎.职瞭.望/百无聊.赖 C.给.予/给.力境.界/靖.边堕.落/摇摇欲坠. D.露.天/披露.木屐./步履.英俊./崇山峻.岭 项,fù,duì/duī,ké/hài;B项,gé/gē,shú/dú,liào/liáo;C项,jǐ/gěi,jìng,duò/zhuì;D 项,lù,jī/lǚ,jùn。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 (2)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不可剥夺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 (3)现在黑人社会充满着了不起的新的战斗精神, 我们却不能因此而不信任所有的白人。我们的许多白人兄弟已经认识到,他们的命运与我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他们今天参加游行集会就是明证。 A.兑现权利但是/因为 B.实现权力但是/因为 C.兑现权力虽然如此/但是 D.实现权利虽然如此/但是 的利益。“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根据句意,第(3)句应填“但是/因为”。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投资者自负盈亏是必须经历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平台依旧为高风险配资,其背后的风险性不言而喻 ....。 B.火灾警报声响持续了将近3分钟,可正在这里办公的员工们竟然宠辱不惊 ....,自始至终没有一人惊慌失措,反倒个个习以为常。 C.省高院院长说,宪法与百姓生活休戚相关 ....,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没有它,法治秩序就无法建立。 D.《我有一个梦想》一文道出了马丁·路德·金及所有黑人对平等、民主、自由的强烈渴望,读来楚楚动人 ....。 项,“宠辱不惊”,受宠或受辱都不为所动,形容对得失不在乎。此处应改为“安之若素”。C 项,“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应改为“息息相关”。D项,“楚楚动人”形容女子姿态娇柔美好,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12我有一个梦想-人教版

《我有一个梦想》 【学习提纲】 【教学分析】 1.课标分析: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抓住演讲辞的主旨和特点,分清逻辑层次,体会其中多样化的表现手法,领悟、品位其中深刻的思想和精彩的语言。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 2.教材分析:《我有一个梦想》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均为演讲辞。这是一篇政治演讲辞,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要求自由、民主、种族平等的梦想。文章情文并茂、语言流畅,那饱满的激情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出来,深深地感染听众,引起人们的共鸣。学习本文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不断奋斗的精神,并能掌握演讲辞这种文体的特点。 3.学情分析:高一学生能够体悟到演讲辞中字里行间洋溢的激情,但学生对西方的宗教、美国的社会制度和发展历史不一定熟悉。他们对美国的种族歧视和隔离政策感受尚浅。所以要想让他们深刻地体会作者倾注在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了解背景知识和再现当时的情景至关重要。 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基于学生学情,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结合背景材料深刻理解文中反映的黑人生活的严酷事实,领会作者倾注在所述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难点是了解黑人的历史及现状,了解马丁·路德·金的演说背景和演讲辞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及演讲背景。 2.反复朗读体会本文慷慨激昂的语言。3.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的方式认真揣摩、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倾注在所述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教师引导学生(诵读法与讨论法) 2.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总结 3.教学媒体:多媒体ppt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目标导学 1.通过第一位非裔美国总统奥巴马,体坛名将乔丹、科比,明星迈克尔·杰克逊的图片导入新课。 2.了解作者及演讲背景。 3.理清文章思路。 4.从内容和修辞手法两方面分析演讲辞的特点。 二、引导自学 1.教师提问: (1)这一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什么? (2)这一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 梦想 梦想是什么 怎样实现梦想 为什么会有梦想

高中语文 新人教版必修2第4单元 第12课 我有一个梦想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十二) 我有一个梦想 [学业水平层次 A ] 1.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 A.签署.酷暑.曙.光甘薯. B.戳.子杀戮.截.止戢.兵 C.镇.静缜.密填.补喧阗. D.野蛮.山峦.孪.生留恋. 【解析】A项,均读:shǔ;B项,依次读:chuō,lù,ji?,jí;C项,依次读:zhan,zhěn,tián,tián;D项,依次读:mán,luán,luán,liàn。 【答案】 A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承诺草拟丘陵携手并进 B.刺耳罄石崭新安之若素 C.萎缩缔造兑现崇山峻岭 D.巍峨储备疲乏摇摇欲坠 【解析】B项,“罄石”应写作“磐石”。 【答案】 B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________。 (2)黑人得不到公民的________,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 (3)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________。 A.誓言权利保证B.誓言权力保障 C.诺言权利保障D.诺言权力保证 【解析】“诺言”是应允别人的话;“誓言”是宣誓时说的话,有庄重的色彩。“权力”是指政治上或职责范围内的一定的强制力量或支配力量,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国家机关;“权利”与义务相对,是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对象是公民、法人,也可以是国家机关。“保障”侧重表示对已有的事物加以维护,使不受影响或损害;“保证”侧重表示切实负责地完成,其对象都是将要做的事。 【答案】 C 4.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②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

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二我有一个梦想学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揣縻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提高理解能力。 4、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语境,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深层理解本文演讲后产生的意义及其影响。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 马丁·路德·金(1929—1968)神学博士,牧师,美国民权运动领袖。 196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将全部奖金(54600美元)献给了自由运动。1964年通过的新的民权法案,规定凡是接受美国政府资助的组织都必须平等地对待黑人。1965年一项新的选举权法案成立,从那以后,所有黑人都享有选举权。 1963年8月23日,马丁·路德·金组织了美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自由进军”运动。他率领一支庞大的游行队伍向首都华盛顿进军,为全美国的黑人争取人权。他在林肯纪念堂前向25万人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为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发出呼号。 1968年4月4日他在田纳西州被暗杀。 二、演讲词的特点 ?三多:(形式上) 多用整句(排比,气势强大) 多用短句、呼唤语(感召力,煽动性) 多用修辞格(比喻、排比、反问等增强感染力) ?三性:(内容上) 针对性逻辑性思想性 三、基础知识 1、注音 签署()镣()铐()缔()造给()予侈()谈骇()人听闻赎()罪 2、词语解释 骇人听闻: 义愤填膺: 安之若素: 心急如焚: 四、听磁带,整体感知课文,特别注意朗诵技巧 五、理清文章思路

1.《我有一个梦想》阅读

阅读课文节选段落,回答问题。 (一)、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的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然而100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100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100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100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现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的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承诺给予所有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诺言。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决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决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储存机遇的巨大金库里竟然没有足够的储备。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兑现支票,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1、文中“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指的是 林肯 2、文中第一自然段中“灯塔”、“黎明”这两个比喻,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答:形象生动地指出了黑奴宣言的伟大意义和作用,同时也暗示着今天黑人的反抗斗争是合法的。 3、文中第2自然段中“物质充裕的海洋”比喻什么?“穷困的孤岛”又比喻什么?这两个比喻说明了什么? 答:美国当今社会;种族歧视;形象地说明黑人社会地位、经济待遇非常低,与白人形成强烈的反差。 4、“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意? 把《解放黑奴宣言》比做“灯塔的光芒”,突出了“宣言”的历史意义和历史作用——给黑奴带来了希望,结束了黑奴生活的漫漫长夜。(本题主要考查重要语句在文中的含意。此句是比喻句,应抓住本体和喻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作答。) 5、.简述“悲惨的事实”的内涵。 生活上备受压榨,经济上十分困难,政治上没有权利。(本题主要考查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要从生活、经济和政治等角度全面思考。) 6、作者反复提到时间,有什么深刻含义? “百年前”和“100年后的今天”形成对比,写出黑人生活的现状,突出黑人所受的压迫之重、时间之久和他们的地位之低,表现了作者的悲愤心情。(本题主要考查重要语句的含意及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7、为什么说“100年后的今天,黑人……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的流亡者”? 因为黑人们根本享受不到解放黑奴宣言所宣称的作为国家公民应有的权利、平等和自由。 8、“一百年后的今天”,美国黑人生活的“骇人听闻的情况”是怎样的?请用几个词语或短语概括之。 没有得到自由。备受压榨;穷困;流亡。 9.“就某种意义而言”,这次集会的目的是什么? 要求(政府)兑现“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的诺言。简言之,要求兑现诺言。

人教版语文高一-人教必修二第12课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人教必修二第12课《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张永宏 教材分析 《我有一个梦想》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均为演讲词。这篇文章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比喻、排比和反复等修辞手法的大量使用,使全文充满激情与感染力。学生应在了解美国黑人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加深对作品提出的要求自由、民主、种族平等的梦想的理解,并掌握演讲词这种文体的特点。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应该能够感悟到演讲词字里行间洋溢的激情,但西方的宗教、美国的社会制度和发展历史。学生不一定熟悉。他们对美国的种族歧视、隔离政策全无感受。所以要想让他们深刻地体会作者倾注在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了解背景、再现情景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法分析 本文是应用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与学以致用的指导思想,我主要采用诵读法与讨论法。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潜移默化地积累语言知识,体会作者文句中蕴含的感情,领会演讲的魅力及排比句式在演讲中的独特效果。对重难点的突破主要采用讨论法,通过设计问题,以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开展积极的讨论,自己去分析,去感悟,最后由教师补充点拨归纳。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扩充课堂容量,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美国黑人的生存状况,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述的和平斗争主张。 2、体会本文作者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文辞优美、气势磅礴的写作特点。 3、品味本文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理解作者的和平斗争主张,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2、探究与活动:认真揣摩、品味语言的深层含意和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争取民族平等的热切情怀和伟大的献身精神,为自由、平等、民主而奋斗可贵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本文作者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文辞优美、气势磅礴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的深层含意和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为了贯彻“两主双效”教学理念,探索实践“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课前先学主要落实以下要点: 以自学为主,课前学生利用参考书,了解相关的知识和背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所学知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采取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交流互动、讨论、朗读,深入文本,品味语言。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同学们,从小到大,你们一定有过无穷无尽的梦想,有的已经美梦成真,有的正在努力

12《我有一个梦想》-高中语文必修二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 (一)熟读课文《我有一个梦想》 (二)字音辨识(自我预习、小组达标) (1)束缚.________ (2)镣.铐________ (3)枷.锁________ (4)山冈.________ (5)歧.视________ (6)兑.现________ (7)缔.造________ (8)耶稣.________ (9)蜿.蜒________ (10)侈.谈_______ (11)履.行________ (12)一隅.________ (13)磐.石________ (14)赎.罪________ (15)飓.风________ (16)祈.祷________ (17)戳.子________ (18)巍.峨________ (19)崛.起________ (20)匿.迹________ (三)信息筛选 让我们把时光拉回到1963年8月28日的华盛顿广场,假设你的身份是一位记者,这时正在林肯纪念堂前聆听马丁?路德?金的这次演讲,那么在参加完这次活动之后,你对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内容又会做出怎样地思考和整理呢? 1、“我有一个梦想”中的“梦想”包含哪些内容?试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课后第一题)

2、“我”产生这个梦想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3、马丁?路德?金是怎么演讲的呢? 课堂学习 一、写作背景“黑人的黑色生活” 二、作者简介“黑人的璀璨星火”——马丁?路德?金 三、文本探究 让我们把时光拉回到1963年8月28日的华盛顿广场,假设你的身份是一位记者,这时正在林肯纪念堂前聆听马丁?路德?金的这次演讲,那么在参加完这次活动之后,你对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内容又会做出怎样地思考和整理呢? (见预习学案) 四、合作探究 同学们能不能在课文中找一下,你认为有感染力的语句有哪些呢?并试着分析其强烈的感染力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我有一个梦想》 (第二课时)..

《我有一个梦想》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揣摩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3、体会全文激情飞扬,及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学习并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2、揣摩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质疑——点拨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我期待着那一天》 主要内容:由一个黑人孩子为了黑人的利益放弃了自己足球梦想的故事,扩展到全世界的和平问题,反映了美国仍存在种族歧视问题,以及仍然有些国家和地区不断有武装冲突。让我们期待那真正和平、民主、自由的一天。 二、导入:的确,在有些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仍然生活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即使在富裕的美国也有一部分人——黑人在生活条件及差的环境里生活。让我们共同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其实这个期待早在40年前就提出来了,这个人就是马丁?路德?金,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有一个梦想》。(1分钟) 三、复习: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层次,领悟了文章的主旨,那么主旨是什么呢?明确:通过这次演讲唤醒黑人,给黑人以信心,去为争取自由和平等作出不懈努力。(2分钟) 四、学生读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默记30秒。(2分钟) 五、品味精彩语言(独立思考3分钟,讨论3分钟) 1、联系上下文,研读下列句子,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美国没有屡行这种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这里的“空头支票”指什么?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 明确:空头支票指“虚假的承诺,不能兑现的空话” 表达效果:形象地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明白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地警觉地投入战斗。 ②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这里的“秋天”与“酷暑”分别指什么?) 明确:秋天指黑人为自由、平等而奋斗所到来的那一天。把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结果的感受,生动而直观地传达给听众,使听众明白所得到的结果是什么,从而促使他们更自觉地去战斗。酷暑:生动而简洁地揭示了备受催残的生活现状,表现了黑人为“秋天”的到来而战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第12课 我有一个梦想 Word版含解析

第12课 我有一个梦想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枷.锁( ) 蜕. 变( ) 萎.缩( ) 兑. 现( ) 储.备( ) 拯. 救( ) 侈.谈( ) 匿. 迹( ) 答案:jiā tuì wěi duì chǔ zhěnɡ chǐ nì 2.辨形组词。 ????? 戳 戮 ????? 缔 谛 ????? 渎 赎 ????? 瞭 缭 答案:????? 邮戳杀戮 ????? 缔造真谛 ????? 渎职赎罪 ????? 瞭望缭绕 3.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马丁·路德·金是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我有一个梦想》是他在__________年8月一次集会上的著名演说,1964年他获__________奖,1968年3月遇刺身亡。现在每年1月的第__________个星期一被美国国会定为以其名字命名的全国性节日。 答案:1963 诺贝尔和平 三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________。 ②黑人得不到公民的________,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 ③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________。 A .誓言 权利 保证 B .誓言 权力 保障 C .诺言 权利 保障 D .诺言 权力 保证 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诺言”是应允别人的话。“誓言”是宣誓时说的话,有庄重的色彩。“权力”是指政治上或职责范围内的一定的强制力量或支配力量,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国家机关。“权利”与“义务”相对,是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对象是公民、法人,也可以是国家机关。“权力”经常作“行使”“使用”等词的

优秀教案 (我有一个梦想 设计方案(二))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词语,掌握“安之若素”“义愤填膺”等词语; 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 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揣縻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 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体会全文激情飞 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 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 止的崇高献身精神;自由、平等、民主是人类追求的一个永 恒主题,我们应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教学重点: 1.结合语境,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 强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1.对本文背景的了解和认识。 2.深层理解本文演讲后产生的意义及其影响。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演讲辞这种文体,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除了在初中学过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外,想必大家也一定在报刊杂志上看到过一些别的演讲辞。现在,我们来学习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 二.文本解读 信息筛选:速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排比句式?找出来大声地诵读,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合作探究: 1.本文的题目是“我有一个梦想”,如果是你,你将从哪些角度来写梦想?速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不是和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和。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明确:梦想的内容、怎样实现梦想、为什么要实现梦想。 本文思路:梦想是什么?(17—32节)为什么要实现梦想?(1—4节)怎样实现梦想?(5—16节) 2.齐读17—32节,结合文章背景,概括出作者的梦想究竟是什么。(15字内回答。) 明确:彻底消除种族隔离,让民主、平等、自由真正深入到生活的每个方面、每个角落。 3.指名朗读1—4节,概括为什么要实现梦想。 明确: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视和贫困的环境中,美国没有实现一

7.2.2 认识几分之几 (2)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三下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材第83、第84页的内容。 1.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答思路,能正确解答相关的图文结合的应用题。 2.借助实物图,能较清楚地口述分析思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1.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能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并能正确列式。 若干个圆片。 1.看图,根据要求写出算式。 是几个? (1)右面圆片的1 4 是几个? (2)右面圆片的1 2 2.根据意思说出算式。 (1)15个橘子,吃了它的1 ,吃了几个? 5 ,拿走了几瓶? (2)有24瓶饮料,拿走它的1 4 ,种了几棵树苗? (3)有一些树苗,共32棵,种了它的1 8 (4)20的1是几? 1.出示例题。 (学生审题)

老师提问:这篮蘑菇的总数是多少?34表示什么意思?可以怎样想? 用圆片代替蘑菇,学生动手分一分。 老师指导:如果分给小兔这篮蘑菇的13,应该是多少个? 老师提问:如果现在分给它们的是23,应该分给多少个呢? 老师提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发言。 老师板书:6÷3=2(个) 2×2=4(个) (让学生说说每步算式分别是什么意思) 2.例题对比。 老师出示例题。 学生读题:有6个蘑菇,其中13是白蘑菇,白蘑菇有几个? 老师提问:这两道题相比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甲:相同点都是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乙:不同点前一个例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后一道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 老师追问:在解题的步骤上有区别吗?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只要用总数除以要分的份数,就可以求出其中一份是多少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时,先要求出一份是多少,再乘取的份数,最后才得出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教材第84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 2.教材第84页“想想做做”的第2题。 3.教材第84页“想想做做”的第4题。 1.拔草和栽树的人各有多少? 2.教材第84页“想想做做”的第3题。 3. 90的13多,还是14多? 4.一块正方形田地,它的12种玉米,14种白菜,16种油菜。哪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最大?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2课《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我有一个梦想》 一、教学目标: 1、结合演说辞的特点,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并学习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 2、理解马丁·路德·金为之献身的事业的崇高意义,感受马丁?路德?金的崇高献身精神和反对“以暴易暴”的远见卓识。 3、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句段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在整体把握演讲辞情感脉络的基础上,领会演讲者的深厚感情、政治主张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充分品味演讲中和内容有机结合的精彩的语言艺术。 2、了解本文背景,理解马丁?路德?金提出的“非暴力抵抗”的斗争方式。 3、继续学习演讲辞的特点并初步学习演讲。 三、书目推荐 《我有一个梦想》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演讲辞,被称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演说之一。其声音穿过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隧道,至今仍然震撼我们的心灵。正如他一样,历史上的演说家好似一颗颗流星,在天空中悄然滑过,绽放出夺目光芒。他们那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情感、富有深度的思想和纵横捭阖的演说风采,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无穷的波澜壮阔与奔腾不息:苏格拉底的坦然从容,亚历山大的强势与诡诈,米兰·昆德拉的机智而幽默……同学们想去领略他们的精妙与独特吗?那就去朗读《历史上最伟大的演说辞》一书吧! 四、文本教学 1、导入新课 曾经,我看过这样一段话:盘古的梦想是开天辟地,女娲的梦想是炼石补天,屈原的梦想是救国救民,淘潜的梦想是归园田居,杜甫的梦想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那么美国著名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得·金的梦想是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有一个梦想》。 面对这个题目,如果是你,你将从哪些角度来写梦想? 2、文意概括 (1)怎样划分《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思路? 明确:整个演讲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6)段,指出此次游行的要求及要求的合理性。

《认识几分之几》2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一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_ X X 市 实 验 学 校

《认识几分之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 69的例题及“想想做做”第1~4题。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了一个物体(一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和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的基 础上进行教 学的。 学生认识了这些分数, 理解了分数了意义,为以后学习小 数打下基础。这部分教材的编排和前面学习“几分之一” 类似。教材也是先创设小猴子分桃 的现实情境,根据4只小猴平均分4个桃,提出3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的问题。 这 是每份一个桃的情况,让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感知中,以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的认识为基础,借助于三年级 上册对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的已有认识和经验,明确把 4个桃平均分成4份, 1 3 每份是这个桃4,这样的3份是4,初步理解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这样的几份也可 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 “想一想”是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每份是几个的情况。让学生利 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相互间的交流,认识其中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从而全面理 解分数的实际意义。“想想做做” 一方面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使他们联系实际情境,进一步体会把一些物 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 几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几来表示。 2、 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发现和认识分数也可以表示几分之几的过程,培 养学生观察、操作、发现、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会用分数表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 理解几分之几所表示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师: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色的部分占这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学生:正方形被平均分成了 4份,涂了 3份,所以涂色占这个正方形的3o (教师:老师喜 4 欢你的表达,真完整) 教师: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把一个图形或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其中的几份就是它的几 分之几。(黑板出示)今天我们继续认识几分之几。(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唤醒对一个正方形 3 的4以及对分母和分子的认识,并且为下面的比较作铺垫) 板书课题:认识几分之几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学生:今天认识的几分之几跟以前学的几分之几有什么不同呢。 教学准备桃子 彩笔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3 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的 4

【一流】高一语文必修二第12课《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及答案)

《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2、揣摩重点语段的含义及感情色彩,体会演讲词思想性与艺术性、鼓动性与形象性相结合的特点。 3、体悟马丁?路德?金的崇高献身精神。 【学习重点】揣摩语段,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学习难点】对本文背景的了解和对非暴力抵抗主义的认识 预习检测:戊.()戌.()叱咤.()莅.()临迥.()异 精悍.()激亢.()箜.()篌.()酣.()畅蓟.()北 二、作者、背景简介 1、背景简介 自从16世纪中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便开始了他们漫长而苦难的奴隶生涯。南北战争后,林肯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他们才获得法律上的自由。但一百多年后,种族歧视和压迫仍十分严重。美国黑人仍挣扎在社会底层,挣扎在饥饿和贫困的边缘,遭受虐待殴打,无法享有白人同等的人格和活动自由。 2、作者简介: 马丁?路德?金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他用华盛顿坚毅的品格,用林肯伟大的人性,作耶稣救赎的善良,用莎士比亚超凡的才情,呼唤自由风,开拓平等路。他诅咒现实,抨击时弊,为民请命,四处奔走。他三次被捕而不改信念,终日辛劳而不知疲倦,他曾号召5万黑人展开过公汽运动,他曾率25万黑人向林肯纪念堂自由进军,他曾把诺贝尔和平奖献给了自由运动……正当他殚精竭虑为实现他伟大的梦想而奔走呼号的时候,1968年4月4日下午,一颗罪恶的子弹夺去了他伟大的生命……1986年起,美政府将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 三、整体感知内容、把握演讲特点。 1、梦想是什么 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掀起了如此狂热的浪潮,他的梦想究竟是什么? 2、美国的现实是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