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b2数据库性能参数优化笔记整理

db2数据库性能参数优化笔记整理

db2数据库性能参数优化笔记整理
db2数据库性能参数优化笔记整理

[经验分享] db2数据库性能参数优化笔记整理

数据库, 笔记, 性能, 参数, 调优

1、Application Support Layer Heap Size (ASLHEAPSZ)

它是app和agent通信的buffer,占用实例共享内存空间。

监控:

get snapshot for all on | grep –i “Rejected Block Remote Cursor requests”

Rejected Block Remote Cursor requests = 2283

如果Rejected Block Remote Cursor requests值比较高,增大ASLHEAPSZ值,直到该值为0

配置:

update dbm cfg using aslheapsz 20

2、Maximum Requester I/O Block Size (RQRIOBLK)

它是client和server通信的buffer,占用每个agent的私有内存空间。

监控:无法监控

配置:建议设置为最大值64K,缺省32767bytes,(设到最大值不会影响其它性能)

update dbm cfg using rqrioblk 65536

3、Sort Heap Threshold (SHEAPTHRES)

私有模式排序空间最大阀值,值=并发数×SORTHEAP

监控:

需要打开sort监控开关-db2 update monitor switches using sort on

get snapshot for dbm | grep –i “sort”

如果Post threshold sorts值比较大,增加SORTHEAP 、SHEAPTHRES参数值

如果(Piped sorts accepted/Piped sorts requested)值比较低,增加SORTHEAP 、SHEAPTHRES参数值配置:

update dbm cfg using sheapthres 80000

4、Enable Intra-Partition Parallelism (INTRA_PARALLEL)

在SMP环境中打开该选项,提高表和索引扫描速度

监控:

list applications

看application对应的Agents(# of Agents)数目是否大于1

配置:

update dbm cfg using intra_parallel yes

5、Maximum Query Degree of Parallelism (MAX_QUERYDEGREE)

指定一个SQL语句的最大subagent数目,当INTRA_PARALLEL值为yes时该参数起作用。如果该值为ANY (-1务器的最大cpu数目。

监控:

list applications

看application对应的Agents(# of Agents)数目是否大于1

配置:

update dbm cfg using MAX_QUERYDEGREE 4 IMMEDIATE

6、Query Heap Size (QUERY_HEAP_SZ)

占用agent的私有内存空间,存储每个agent运行时所有的sql文,包括the input SQLDA,the output SQLDA the SQLCA,the package name,the package creator,the section number,a consistency token,th k for any blocking cursors。

监控:

无法监控

配置:

一般不需要修改,如果访问大的LOB,可能需要增加该值

update dbm cfg using query_heap_sz 10000

7、Number of FCM Buffers (FCM_NUM_BUFFERS)

在multi-partitioned database(partition之间)和intra-partition parallelism enabled(subagent之间)环在AIX上,如果DBM有充足的空间,每个partition依照FCM配置拥有独立的空间,如果不够,所有partition依照在其它操作系统上,所有partition依照FCM配置共享空间;

如果DB2_FORCE_FCM_BP注册变量设置为YES,所有partition将一直共享空间,但大小将受32bit的OS限制监控:

get snapshot for FCM for all dbpartitionnums

配置:

update dbm cfg using fcm_num_buffers 4096 immediate

8、Connection、Agent配置

监控:

db2 get snapshot for dbm | grep -i agent

High water mark for agents registered = 2

High water mark for agents waiting for a token = 0

Agents registered = 2

Agents waiting for a token = 0

Idle agents = 1

Agents assigned from pool = 146

Agents created from empty pool = 3

Agents stolen from another application = 0

High water mark for coordinating agents = 2

Max agents verflow = 0

Gateway connection pool agents stolen = 0

9、Keep Fenced Process (KEEPFENCED)

UDF和SP按照运行模式分为两种:fenced和unfenced,fenced模式是一种c/s的通信方式,存储过程为客户端请为其执行业务逻辑。unfenced模式是一种直接调用db2进程并在进程的地址空间内执行,有不安全性,但该模式可以nced模式做不到。

如果KEEPFENCED设置为YES,可以使UDF或SP所调用fenced进程或线程一直保持并被重复使用,一直到实例关一定资源(如内存)。例如,使用java写的sp,sp运行完成后不会结束JVM,下次运行sp将省去启动JVM的时间配置:

update dbm cfg using keepfenced YES

10、Maximum Total of Files Open (MAXFILOP)

服务器打开文件的最大数目,如果使用SMS容器,要求该值比较高,也需要检查操作系统对该值的限制。

配置:

update db cfg using maxfilop 2000

监控:(需要bufferpool的monitor:db2 update monitor switches using bufferpool on)

db2 get snapshot for db on testdb |grep -i …close?

11、Default Buffer Pool Size (BUFFPAGE)

调整缓冲池的大小办法:

1、alter bufferpool IBMDEFAULTBP size -1,修改所有bufferpool大小为-1,然后依赖BUFFPAGE参数控制,的)+创建的缓冲池(含IBMDEFAULTBP),每个创建的缓冲池大小=pagesize×buffpage×(1+5%)

2、直接修改bufferpool大小,建议使用该方法,可以控制pagesize大小不同缓冲池的大小。

配置:

update db cfg for using BUFFPAGE bigger_value

alter bufferpool IBMDEFAULTBP size -1

监控:

get snapshot for db on db_name

12、Log Buffer Size (LOGBUFSZ)

从logbuff写到磁盘的激活条件:

1)A transaction commits (or MINCOMMIT transactions commit). (最小提交事务数时flush)

2)The log buffer is full(日志缓冲满时flush)

3)One second has elapsed since the last log buffer flush.(间隔1秒时flush)

配置:

update database cfg for using LOGBUFSZ 256

监控:

get snapshot for database on | grep –i “Log space”

Log space available to the database (Bytes) = 4549916

Log space used by the database (Bytes) = 550084

Maximum secondary log space used (Bytes) = 0

Maximum total log space used (Bytes) = 550084

CLSA(current amount of log space available ) = Log space available to the database - Log space u e, CLSA就是LOGBUFSZ参数可以配置的最大值。

get snapshot for database on | grep –i “Log pages”

Log pages read = 0

Log pages written = 12644

日志页面读(Log pages read)是日志记录器(logger)从磁盘读取的日志页面的数目,而日志页面写(Log page 器(logger)写入磁盘的日志页面的数目。理想状态,Log pages read为0,如果该值比较大,考虑增加LOGBUF

13、Application Heap Size (APPLHEAPSZ)

存放agent或subagent当前sql文处理的所需内存,大小决定于sql文的复杂度及宿主变量大小。如果是分区数据库_CTL_HEAP_SZ堆,而不在应用程序堆。在运行时按需要分配内存,这个值仅是上限值。

配置:

update database cfg for using applheapsz 1024

监控:

无法监控,如果应用报错,加倍该值,看应用错误是否消失

14、Sorting (SORTHEAP, SHEAPTHRES_SHR)

只有INTRA_PARALLEL 数据库管理器配置参数是ON 或启用集中器(concentrator)时(即当MAX_CONNECT RDAGENTS 时),才可以使用共享排序。

对私有排序,SHEAPTHRES 在实例级是一个软限制,如果超过这个值,系统将分配很小的排序堆,性能会下降

对共享排序,SHEAPTHRES_SHR在数据库级是一个硬限制。

当并发用户为10个,sortheap为100,如果是私有排序,SHEAPTHRES =10×sortheap,如果是共享排序,SH ortheap

15、Locking (LOCKLIST, MAXLOCKS, LOCKTIMEOUT, DLCHKTIME)

LOCKLIST 表明分配给锁列表的存储容量。每个数据库都有一个锁列表,锁列表包含了并

发连接到该数据库的所有应用程序所持有的锁。锁定是数据库管理器用来控制多个应用程序并发访问数据库中数据的机制。行和表都可以被锁定。根据对象是否还持有其它锁,每把锁需要32 个或64 个字节的锁列表:

* 需要64 个字节来持有某个对象上的锁,在这个对象上,没有持有其它锁。64bit的是112字节

* 需要32 个字节来记录某个对象上的锁,在这个对象上,已经持有一个锁。32bit的是56字节

MAXLOCKS 定义了应用程序持有的锁列表的百分比,当任何一个应用程序所持有的锁数量达到整个锁列表大小的这个百分比时,对该应用程序所持有的锁进行锁升级。如果锁列表用完了空间,那么也会发生锁升级。经验:MAXLOCKS 参数乘以MAXAPPLS 参数不能小于100。

如果发生死锁,将数据库诊断级别改为4,数据库日志将记录死锁发生的原因(与谁发生了死锁,锁类型,是否行级锁)

db2 update dbm cfg using diaglevel 3

0 为不记录信息

1 为仅记录错误

2 记录服务和非服务错误

缺省是3,记录db2的错误和警告

4 是记录全部信息,包括成功执行的信息

监控:

get snapshot for database on | grep -i …Lock?

Locks held currently = 12

Lock waits = 0

Time database waited on locks (ms) = 0

Lock list memory in use (Bytes) = 2080

Deadlocks detected = 1

Lock escalations = 0

Exclusive lock escalations = 0

Agents currently waiting on locks = 0

Lock Timeouts = 0

Internal rollbacks due to deadlock = 1

如果诊断级别改为4,Lock Timeouts的详细原因就可以记录:

Request for lock “TAB: (2, 13)” in mode “.IX” timed out

Application caused the lock wait is “*LOCAL.DB2.007340152709″Statement: 7570 6461 7465 2074 3120 7365 7420 6331 update t1 set c1

3d63 312b 3531 3231 30 =c1+51210

可以看到LOCAL.DB2.007340152709应用占着t1表的锁没有释放

16、Number of Asynchronous Page Cleaners (NUM_IOCLEANERS)

异步清理缓冲池中脏页的进程数.

清理进程启动的条件:

1)脏页阀值CHNGPGS_THRESH:表示脏页占缓冲池的百分数

2)达到SOFTMAX(soft checkpoint)值时,(如果softmax值是50,logfilesize值是10M,当写入日志文件的数据量达到5M=10M×50%时,启动清理进程)

3)当发生Dirty page steals情况时,

配置:经验值(A rule of thumb)-小于等于CPU数目

update db cfg for using NUM_IOCLEANERS 16

监控:

update monitor switches using bufferpool on

get snapshot for db on testdb|grep -i “writes”

Buffer pool data writes = 0

Asynchronous pool data page writes = 167660

Buffer pool index writes = 0

Asynchronous pool index page writes = 178944

PADW = (Asynchronous pool data page writes / Buffer pool data writes) * 100% PAIX = (Asynchronous pool index page writes / Buffer pool index writes) * 100%

如果PADW 、PAIX 接近100%,应该减少NUM_IOCLEANERS

get snapshot for db on testdb|grep -i “cleaner trigger”

LSN Gap cleaner triggers = 142

Dirty page steal cleaner triggers = 2

Dirty page threshold cleaner triggers = 396

如果Dirty page steal cleaner triggers 值非常小,其它两个大,说明配置恰当。

如果Dirty page steal cleaner triggers 值非常大,LSN Gap cleaner triggers比较小,说明softmax值比较高,需要调小。

计算每次cleaner启动后,写多少page?

APPAW = (167660 + 178944) / (142 + 2 + 396) =641 Pages

相当于每次cleaner写641×4k=2.5M数据到硬盘,对于1G的buffer来讲,启动次数太多,但对100M的buffer来讲,是合适的。

17、Number of I/O Servers (NUM_IOSERVERS)

该参数值就是预取器的数量。一般该值等于数据库数据所在的磁盘数目。

18、Number of Commits to Group (MINCOMMIT)

如果1秒内有6个事务,该参数最后调到6。

并且也要调logbufsize>=MINCOMMIT×平均每个事务消耗的空间

配置:

update db cfg for using MINCOMMIT 5

监控:

get snapshot for database on

Last reset timestamp = 09-12-2002 14:51:43.786876

Snapshot timestamp = 09-12-2002 14:56:27.787088

Commit statements attempted = 1011

Rollback statements attempted = 10

Log space used by the database (Bytes) = 3990

Log pages written = 23

每秒执行的事务数=(Commit statements attempted + Rollback statements attempted) /

(Last reset timestamp - Snapshot timestamp)

19、Catalog Cache Size (CATALOGCACHE_SZ)

配置:

update db cfg for using CATALOGCACHE_SZ 32

监控:

db2 get snapshot for db on testdb|grep -i “catalog”

Catalog database partition number = 0

Catalog network node name =

Catalog cache lookups = 17

Catalog cache inserts = 7

Catalog cache verflows = 0

Catalog cache high water mark = 0

如果命中率(1 – (Catalog cache inserts / Catalog cache lookups)) * 100 < 95%,增加该参数值。

如果Catalog cache overflows 不为0,也需要增加该参数值,一般同时会增加dbheap 参数值。

20、Average Number of Active Applications (AVG_APPLS)

DB2优化器根据这个参数来评估资源的使用策略,特别是缓冲池空间。

配置:

update db cfg for using AVG_APPLS 16

监控:

db2 get snapshot for db on testdb|grep -i “appls”

Appls. executing in db manager currently = 0

修改注册变量:

DB2_SKIPINSERTED=on,DB2_SKIPDELETED=on,DB2_EVALUNCOMMITTED=o n(V.8.2以上)

可以提高数据库并发量,但是查询的结果不含正在插入或删除的记录。

(整理)SQLServer数据库基本知识点.

SQL Server 数据库基本知识点一、数据类型

二、常用语句 (用到的数据库Northwind) 查询语句 简单的Transact-SQL查询只包括选择列表、FROM子句和WHERE子句。它们分别说明所查询列、查询的 表或视图、以及搜索条件等。例如,下面的语句查询Customers 表中公司名称为“Alfreds Futterkiste”的ContactName字段和Address字段。 SELECT ContactName, Address FROM Customers WHERE CompanyName='Alfreds Futterkiste' (一) 选择列表 选择列表(select_list)指出所查询列,它可以是一组列名列表、星号、表达式、变量(包括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等构成。 1、选择所有列 例如,下面语句显示Customers表中所有列的数据: SELECT * FROM Customers 2、选择部分列并指定它们的显示次序查询结果集合中数据的排列顺序与选择列表中所指定的列名排列顺序相同。 例如: SELECT ContactName, Address FROM Customers 3、更改列标题 在选择列表中,可重新指定列标题。定义格式为: 列标题 as 列名 列名列标题如果指定的列标题不是标准的标识符格式时,应使用引号定界符,例如,下列语句使用汉字显示列标题: SELECT ContactName as 联系人名称, Address as地址 FROM Customers 4、删除重复行

SELECT语句中使用ALL或DISTINCT选项来显示表中符合条件的所有行或删除其中重复的数据行,默认 为ALL。使用DISTINCT选项时,对于所有重复的数据行在SELECT返回的结果集合中只保留一行。 SELECT DISTINCT(Country) FROM Customers 5、限制返回的行数 使用TOP n [PERCENT]选项限制返回的数据行数,TOP n说明返回n行,而TOP n PERCENT 时,说明n是 表示一百分数,指定返回的行数等于总行数的百分之几。 例如: SELECT TOP 2 * FROM Customers SELECT TOP 20 PERCENT * FROM Customers (二)FROM子句 FROM子句指定SELECT语句查询及与查询相关的表或视图。在FROM子句中最多可指定256个表或视图,它们之间用逗号分隔。在FROM子句同时指定多个表或视图时,如果选择列表中存在同名列,这时应使用对象名限定这些列 所属的表或视图。例如在Orders和Customers表中同时存在CustomerID列,在查询两个表中的CustomerID时应 使用下面语句格式加以限定: select * from Orders,Customers where Orders.CustomerID =Customers.CustomerID 在FROM子句中可用以下两种格式为表或视图指定别名: 表名 as 别名 表名别名 select * from Orders as a,Customers as b where a.CustomerID =b.CustomerID SELECT不仅能从表或视图中检索数据,它还能够从其它查询语句所返回的结果集合中查询数据。 例如: select * from Customers where CustomerID in (select CustomerID from Orders where EmployeeID=4) 此例中,将SELECT返回的结果集合给予一别名CustomerID,然后再从中检索数据。 (三) 使用WHERE子句设置查询条件 WHERE子句设置查询条件,过滤掉不需要的数据行。例如下面语句查询年龄大于20的数据:select CustomerID from Orders where EmployeeID=4

高级数据库复习笔记

高级数据库复习笔记 2007年1月22日 10:02 对照复习PPT摘下来的一些PPT内容 第一章、第二章 第一章 1、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定义: 物理上分散而逻辑上集中的数据库系统 特点:物理分布性、逻辑整体性、站点自治性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分类:同构型、异构型、集中型、分散型、可变型 2、为什么需要OODB 新领域的应用需求... 3、事务处理 第二章 1、分布式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2、分布式数据库的问题 分布式DB设计;分布式查询处理;分布式并发控制;分布式数据库的可用性 3、分布数据独立与分布透明访问 分段透明;位置透明;本地映射透明;无透明

第三章、第四章 第三章 DDB设计 1、DDB设计的两个问题 分段和分配 即:如何分割数据及如何分配这些数据到不同站点 2、DDB设计目标 优化响应时间/吞吐量/费用/… 3、数据分段 分段原则: 假若有全局关系R被分段为子关系(片段)集合F = {F1, F2, …, Fn} 则 F满足完整性、不相交性、重构性 水平分段:以关系自身的属性性质为基础,执行“选择”操作,将关系分割成若干个不相交的片段 导出分段:从另一个关系的属性性质或水平分段推导出来 垂直分段:通过“投影”操作把一个全局关系的属性分成若干组 4、数据分配简单模型 设所有的读、写、存储代价都是1,仅比较远程读写次数和单机存储代价,选一个最优的 仿照作业答案中的做法,可以画个表,写出个事务在各方案下的读写总次数来比较哪个较优。一般只考虑远程读写,本地操作忽略。 5、最佳适应方法 片段i在站点j被应用K执行,k在站点j上激活的频率乘以激活一次的读写总次数,计算一个最大值,片段i就应该存放在相应的站点j上 6、所有得益站点方法 假设片段i放在站点j上,计算所有应用对它读的次数和写的次数,如果读的次数比写的次数多,即Bij>0,那么就应该把i放在站点j上 第四章分布式查询处理 1、全局查询:涉及多个站点数据, 优化复杂 局部查询:只涉及本地. 单个站点的数据, 优化同集中式 2、查询变换 下推 PJ(投影), SL(选择),上推UN ;消除公共子表达式;将全局转换为段上查询;消除空关系;分组操作与聚集操作 第五章、第六章 第五章 1、基于半连接操作的连接操作 目标:减少通讯量 执行步骤如下:

(考研复试)数据库笔记

1: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2: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维语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具有,数据定义,数据组织管理,数据操纵,数据库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数据库建立和维护。 4: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系统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简称数据库。 5:数据管理技术3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数据不保存,应用程序管理数据,数据不共享,数据不具有独立性。文件管理阶段:数据可以长期保存,文件系统管理数据,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大,数据独立性差。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性好,冗余低,易扩充,独立性高。 6:数据模型分为:第一类:概念模型。第二类是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逻辑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对象关系模型),物理模型:对数据最低层的抽象,描述数据库在系统内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式。从现实世界到概念模型的转换是由数据库设计人员完成,从概念模型到逻辑模型转换由数据库设计人员和工具完成,逻辑模型到物理模型就由DBMS完成。 7:数据模型由:数据结构(描述数据库对象和对象之间的关系),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各对象的操作的集合),完整

性约束(数据和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三部分组成。 9:层次模型:简单清晰,查询效率高,良好的完整性支持,但是和现实世界不符,查询子女必须通过双亲。网状模型:更直接的表达现实世界,存取效率高,但是结构复杂。关系模型:简历在严格的数学模型上。概念单一,简单易懂,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高独立性,保密性,但是查询效率不高。10: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内模式,外模式有多个,就是视图的意思,模式就是数据的逻辑结构,内模式就是物理结构。 11:三级结构有两层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修改此映像保证外模式不变,保证逻辑路理性,模式/内模式映像,修改此映像保证模式不变,保证物理独立性。 12: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13:关系数据库:候选码:某一列的值能唯一标识一个元组。主码:候选码之一。候选码们的属性称为主属性, 14:实体完整性:主码不为空。参照完整性:关系的外码一定为其他关系的主码,或者外码全部为空。用户定义完整性:比如XX不能为空,XX只能取指定值。 15:SQL 结构化查询语言 16:查询:select。定义:create,drop,alter。操纵:insert,update,delete。控制:grant,revoke。

数据库原理学习笔记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1.1 1,数据(DATA):数据是数据库存储中的基本对象,描述事务的符号记录。 数据解释;对数据含义的说明,数据的含义成为数据的语义。 2,数据库(DB):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以共享的数据的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 (1),数据定义功能(DDL,数据定义语言),对数据库重的数据对象进行定义(2),数据操纵功能(dml 数据操纵语言) (3),数据库的运行管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系统恢复,多用户对数据库的并发使用 (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数据库初始数据输入,切换,数据库的存储,回复功能,数据库的重组功能,性能监视分析功能 4,数据库系统(DBS):由DB DBMS DBA 应

用系统组成。 1.2 数据的处理指的是对各种数据进行搜集存储加工和传播 数据管理,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存储和检索和维护 数据库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 数据库系统管理的特点 1,数据结构化,与文件系统的根 本区别,可以存储数据库中的 某一个数据项,某一组数据项,, 一个记录或一组记录。 2,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3,数据的独立性高 a)物理独立性 b)逻辑独立性 4,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a)数据的安全性保护 b)数据的完整性检查,即正确性 c)并发控制数据库恢复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1,数据库 a)硬件平台及数据库; i.要求有足够大的内存 ii.要有足够大的磁盘的直接存储设备 iii.要求系统有较高的通道,提高数据的传输率 b)对软件的要求 i.DBMS 数据库的建立维护和使用 配置的软件 ii.支持DBMS运行的操作系统 iii.具有数据库借口的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系统 iv.以DBMS为核心的应用开发工具v.为特定应用环境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c)人员数据抽象级别不同,具有不同 的数据视图 i.数据库管理员 1.决定数据库的信息内容和结构 2.决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储 策略(为了提高存取效率和空

DB2数据库日常维护-REORG_TABLE

转)DB2日常维护——REORG TABLE命令优化数据库性能 2009-04-24 16:18 一个完整的日常维护规范可以帮助 DBA 理顺每天需要的操作,以便更好的监控和维护数据库,保证数据库的正常、安全、高效运行,防止一些错误重复发生。 由于DB2使用CBO作为数据库的优化器,数据库对象的状态信息对数据库使用合理的 ACCESS PLAN至关重要。DB2 优化器使用目录统计信息来确定任何给定查询的最佳访问方案。如果有关表或索引的统计信息已过时或者不完整,则会导致优化器选择不是最佳的方案,并且会降低执行查询的速度。当数据库里某个表中的记录变化量很大时,需要在表上做REORG操作来优化数据库性能 一、完整的REORG表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数据库对象的大量操作,如反复地删除表,存储过程,会引起系统表中数据的频繁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也要考虑对系统表进行REORG 操作。一个完整的REORG表的过程应该是由下面的步骤组成的: RUNSTATS -> REORGCHK -> REORG -> RUNSTATS -> BIND或REBIND 注:执行下面命令前要先连接数据库 1 RUNSTATS 由于在第二步中REORGCHK时可以对指定的表进行RUNSTATS操作(在REORGCHK时指定UPDATE STATISTICS),所以第一步事实上是可以省略的。 2 REORGCHK 在对表数据进行许多更改之后,逻辑上连续的数据可能会位于不连续的物理数据页上,在许多插入操作创建了溢出记录时尤其如此。按这种方式组织数据时,数据库管理器必须执行其他读操作才能访问顺序数据。另外,在删除大量行后,也需要执行其他的读操作。 表重组操作会整理数据碎片来减少浪费的空间,并对行进行重新排序以合并溢出记录,从而加快数据访问速度并最终提高查询性能。还可以指定根据特定索引来重新排序数据,以便查询时通过最少次数据读取操作就可以访问数据。 下列任何因素都可能指示用户应该重组表: 1)自上次重组表之后,对该表进行了大量的插入、更新和删除活动。

数据库原理王珊知识点整理

目录 1.1.1 四个基本概念 (1) 数据(Data) (1)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 (1) 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1) 基本特征 (1)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1) 数据定义功能 (1) 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 (1) 数据操纵功能 (2) 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 (2)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实用程序) (2) 其它功能 (2) 数据库系统(DBS) (2) 1.1.2 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3) 数据管理 (3)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 (3) 人工管理特点 (3) 文件系统特点 (4) 1.1.3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4) 数据结构化 (4) 整体结构化 (4) 数据库中实现的是数据的真正结构化 (4) 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 (5) 数据独立性高 (5) 物理独立性 (5) 逻辑独立性 (5) 数据独立性是由DBMS的二级映像功能来保证的 (5) 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5) 1.2.1 两大类数据模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6) 1.2.2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7 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7)

关系数据模型的优缺点 (8) 1.3.1 数据库系统模式的概念 (8) 型(Type):对某一类数据的结构和属性的说明 (8) 值(Value):是型的一个具体赋值 (8) 模式(Schema) (8) 实例(Instance) (8) 1.3.2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9) 外模式[External Schema](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 (9) 模式[Schema](也称逻辑模式) (9) 内模式[Internal Schema](也称存储模式) (9) 1.3.3 数据库的二级映像功能与数据独立性 (9) 外模式/模式映像:保证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10) 模式/内模式映象:保证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10) 1.4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10) 数据库管理员(DBA)职责: (10)

数据库学习笔记

数据库学习笔记 图形化界(Navicate Premium)面操作数据库 1、工具---->命令行操作 2、选中某个表对象--->右击---->逆向表到模型---生成各表的关系模型 3、选中某个表对象-->右击-->对象信息--->DDL查看创建表的信息 Sql语言集数据定义语言,数据操纵语言,数据查询语言,数据控制语言于一体,可以完成数据库生命周期中的全部工作。 数据定义语言:完成创建,修改或删除数据库中的各种对象有create,drop,alter的命令。 数据查询语言:按各种条件查询数据库中的数据有select及其相关命令。 数据操纵语言:对已经从在的数据库对其进行数据的插入,删除和修改有insert,update,delete命令。 数据库控制语言:用于授权或收回访问数据库的某种特权,控制数据操纵事物的发生时间及效果,对数据库进行监视。有grant,revoke,commit,rollback等命令。 一、数据库操作 1、启动数据库:net start mysql 2、关闭数据库:net stop mysql 3、打开数据库:mysql -u root -p123 4、显示所有数据库:show databases;

5、创建数据库:create database mydb1; 6、删除数据库:drop database mydb1; 二、单表操作: 1、选择并使用数据库:use mydb1 2、创建表:(宠物表) 宠物表:id名字、主人、种类,性别、出生和死亡日期。create table pet( id int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20), owner varchar(20), species varchar(20), sex char(1), birth date, death date ); 3、插入数据: insert into pet values(1,’ergou’,’zx’,’dog’,’f’,’2013-09-06’ null); 4、查询所有内容 select * from pet; 5、删除一条数据: delete from pet where id=1;

DB2 MDC 表的优化策略

DB2 MDC 表的优化策略 如果创建多维集群 (MDC) 表,那么可以提高许多查询的性能,这是因为优化器可 以应用附加的优化策略。这些策略主要依赖于块索引效率有所提高,但根据多个维进行集群这一优点还能提高数据检索速度。 MDC 表优化策略还可以利用分区内并行性和分区间并行性的性能优点。请考虑MDC 表的下列具体优点: ?维块索引查找操作可以标识表的所需部分,并且能够快速地仅扫描所需的块。 ?因为块索引小于记录标识(RID)索引,所以查找速度更快。 ?可以在块级别执行索引 AND 和 OR 运算,并可以将这些运算与 RID 相结合。 ?保证在扩展数据块内集群数据,这有助于提高检索速度。 ?如果可以使用转出方法,那么删除行的速度将更快。 请考虑名为 SALES 的 MDC 表的以下简单示例,这个表对 REGION 和 MONTH 列 定义了维: select * from sales where month = 'March' and region = 'SE' 对于此查询,优化器可以执行维块索引查找操作,以寻找月份为三月且地区为 SE 的块。然后,它可以只扫描那些块,以便快速地访存结果集。 转出删除 当条件允许使用转出方法来进行删除时,将使用这种从 MDC 表中删除行的更高效 方法。必需的条件包括: ?该 DELETE 语句是搜索型 DELETE,而不是定位型 DELETE(该语句不使用 WHERE CURRENT OF 子句)。 ?没有 WHERE 子句(将删除所有行),或者 WHERE 子句只包含应用于维的条件。 ?定义表时,未指定 DATA CAPTURE CHANGES 子句。 ?该表不是引用完整性关系中的父表。 ?未对该表定义 ON DELETE 触发器。 ?未在任何立即刷新的 MQT 中使用该表。 ?如果级联删除操作的外键是该表的维列的子集,那么它可能适合于转出。 ?在由 CREATE TRIGGER 语句的 OLD TABLE AS 子句指定的触发 SQL 操作之前,该 DELETE 语句不能出现在对临时表执行并标识了受影响行集的 SELECT 语句中。

我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学习笔记

数据库原理及开发应用 (总结的知识储备) 1.数据库就是储存数据的仓库,专业的解释就是对数据存储和管理的软件 和数据本身统称为数据库。 2.大型数据库有Oracle,Sql sever属于中型数据库,小的太多忽略不计, 要知道就上网查。 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数据库定义功能;数据存取功能;数据库 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4.数据库的三级模式构: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外模式即是用户模式 可以多个,模式只能一个,内模式就是储存模式)。 5.DDL: 数据库模式定义语言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 6.DML:数据操作语言(datamanipulationlanguage)。 7.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8.DBS: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 9.DBA: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 Administrator)。 从三方面学习数据库 1.数据库是如何储存数据的(主键,外键,唯一键) 2.数据库是如何操作数据的(insert update delete) 3.数据库是如何显示数据的(select重点)

操作及代码 1.Crate table 语句:create table student(stu_name nvarchar(30) not null,stu_numb int not null,stu_sex nchar(1) not null); 2.主键外键:stu_numb int primary key;(可以在int 和primary 中间加上constraint 约束名称)。 sch_add nvarchar(30) foreign key references student (stu_numb); 顺带回忆一下主键和外键的定义: 主键:能够唯一标示一个事物的的字段或者多个字段的组合,叫主键。(含有主键的表叫做主键表,主键一般是整数不建议用字符串,而且一般用代理主键不要用业务主键,也就是说不要用有业务的字段作为主键,一般就用没有含义的编号当做主键。)外键:如果一个表中的若干个字段来自若干个表的主键或者唯一键,就称这若干个字段为外键。(含有外键的表叫做外键表,通常都来自主键,因为唯一键可能为null,而且外键不一定来自别的表可能就来自本表)。自认为总结的超好。 哦哦,还有删除表的时候先删外键表,不然先删主键会报错,原因很简单,外键引用错误。 没完, 主键约束:不允许重复元素,避免了数据的冗余。

数据库读书笔记 李辉

SQL是英文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的缩写,意思为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被作为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标准语言。一个典型的关系型数据库通常由一个或多个被称作表格的对象组成。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或信息都被保存在这些数据库表格中。数据库中的每一个表格都具有自己唯一的表格名称,都是由行和列组成,其中每一列包括了该列名称,数据类型,以及列的其它属性等信息,而行则具体包含某一列的记录或数据。 SQL 语句可以用来执行各种各样的操作,例如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等。SQL语句可以分为以下几组: 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数据操作语言):用于检索或者修改数据; 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数据定义语言):用于定义数据的结构,比如创建、修改或者删除数据库对象; DCL(Data Control Language,数据控制语言):用于定义数据库用户的权限。 DML 组可以细分为以下的几个语句: SELECT:用于检索数据; INSERT:用于增加数据到数据库; UPDATE:用于从数据库中修改现存的数据 DELETE:用于从数据库中删除数据。 DDL 语句可以用于创建用户和重建数据库对象。下面是DDL 命令: CREATE TABLE ALTER TABLE DROP TABLE CREATE INDEX DROP INDEX DCL 命令用于创建关系用户访问以及授权的对象。下面是几个DCL 命令: ALTER PASSWORD GRANT REVOKE CREATE SYNONYM 下面主要介绍几个常用的数据库操作语句的格式: 数据查询:select 语句主要被用来对数 据库进行查询并返回符合用户查询标准的结果数据。Select 语句的语法格式如下:select column1 [, column2,etc] from tablename [where condition]; ([] 表示可选项) select 语句中位于select 关键词之后的列名用来决定那些列将作为查询结果返回。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任意列,还可以使用通配符“*”来设定返回表格中的所有列。select 语句中位于from 关键词之后的表格名称用来决定将要进行查询操作的目标表格。Select 语句中的where 可选从句用来规定哪些数据值或哪些行将被作为查询结果返回或显示。 向表格中添加、更新、删除记录 添加新记录 SQL 语言使用insert 语句向数据库表格中插入或添加新的数据行。Insert 语句的使用格式如下: insert into tablename (first_column,https://www.doczj.com/doc/1717402278.html,st_column)

db2数据库性能参数优化笔记整理

[经验分享] db2数据库性能参数优化笔记整理 数据库, 笔记, 性能, 参数, 调优 1、Application Support Layer Heap Size (ASLHEAPSZ) 它是app和agent通信的buffer,占用实例共享内存空间。 监控: get snapshot for all on | grep –i “Rejected Block Remote Cursor requests” Rejected Block Remote Cursor requests = 2283 如果Rejected Block Remote Cursor requests值比较高,增大ASLHEAPSZ值,直到该值为0 配置: update dbm cfg using aslheapsz 20 2、Maximum Requester I/O Block Size (RQRIOBLK) 它是client和server通信的buffer,占用每个agent的私有内存空间。 监控:无法监控 配置:建议设置为最大值64K,缺省32767bytes,(设到最大值不会影响其它性能) update dbm cfg using rqrioblk 65536 3、Sort Heap Threshold (SHEAPTHRES) 私有模式排序空间最大阀值,值=并发数×SORTHEAP 监控: 需要打开sort监控开关-db2 update monitor switches using sort on get snapshot for dbm | grep –i “sort” 如果Post threshold sorts值比较大,增加SORTHEAP 、SHEAPTHRES参数值 如果(Piped sorts accepted/Piped sorts requested)值比较低,增加SORTHEAP 、SHEAPTHRES参数值配置: update dbm cfg using sheapthres 80000 4、Enable Intra-Partition Parallelism (INTRA_PARALLEL) 在SMP环境中打开该选项,提高表和索引扫描速度 监控: list applications 看application对应的Agents(# of Agents)数目是否大于1 配置: update dbm cfg using intra_parallel yes 5、Maximum Query Degree of Parallelism (MAX_QUERYDEGREE)

数据库知识点整理(全)

UNIT 1 四个基本概念 1.数据(Data):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2.数据库的定义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DBMS):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系统软件)。 用途: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主要功能: 数据定义功能; 数据操纵功能; 数据库的运行管理;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实用程序) 4.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 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数据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 应用系统 数据库管理员(DBA)和用户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 人工管理阶段 文件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的特点如下 (1) 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少;(2) 数据结构化;(3) 数据独立性高;(4) 由DBMS进行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数据模型 用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的工具。通俗地讲数据模型就是现实世界数据的模拟。 数据模型三要素。

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它是刻画一个数据模型性质最重要的方面;数据结构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 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数据允许执行的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操作主要有查询和更改(包括插入、修改、删除);数据操作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数据的约束条件:数据及其联系应该满足的条件限制 E-R图 实体:矩形框表示 属性:椭圆形(或圆角矩形)表示 联系:菱形表示 组织层数据模型 层次模型 网状模型 关系模型(用“二维表”来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 基本概念: 关系(Relation) :一个关系对应通常说的一张表 元组(记录): 表中的一行 属性(字段):表中的一列,给每一个属性名称即属性名 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分量为最小单位,不可分 主码(Key):表中的某个属性组,它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元组。 域(Domain):属性的取值范围。

数据库原理笔记 (1)

数据库

数据库原理 数据库简介(理解) 1.数据库的重要性:数据库无处不在:它们是电子商务和其他WEB应用程序的主要组成部 分,是企业操作和决策支持应用程序的核心部分。 2.数据库的目的:数据库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数据。 3.关于列表的问题:过于简单的列表可能会导致数据的不一致性和其他问题,如删除行会 丢失过多的数据,改变行会导致不一致的数据,插入行会导致数据遗漏。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列表含有的数据指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事情时,修改数据就会出现问题。 4.可以用关系模型的方法解决列表所产生的问题。一个关系数据库含有一个独立表的集 合。在很多情况下,每个表中的数据有且仅有一个主题。如果一个表含有两个或多个主题,我们就需要将其分割为两个或多个表。 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1.数据库系统的4个基本元素是:用户、数据库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 数据库。 2.数据库: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数据库就是关联记录项的自描述集合。对于所有的关系数 据库,该定义可以修改为:数据库就是关联表的自描述集合。自描述意味着数据库本身含有对数据库结构的描述。 关于数据库结构的数据称为元数据。元数据的示例是表名、列名和列所属的表、表和列的属性等。应用元数据用于描述应用程序元素,如表单和报表。 3.DBMS的目标是创建、处理和管理数据库。 DBMS的功能包括:(1)创建数据库(2)创建表(3)创建支持结构(如索引等) (4)读取数据库数据(5)修改(插入、更新或删除)数据库数据(6)维护数据库结构(7)执行规则(8)并发控制(9)提供安全性(10)执行备份和恢复 4.应用程序的功能包括:(1)创建并处理表单(2)处理用户调查(3)创建并处理报表 (4)执行应用逻辑(5)控制应用 关系模型 一、关系 ●关系是具有如下特征的二维表: ●表的每一行存储了某个实体某个属性的数据。 ●表的每类包含了用于表示实体某个属性的数据。 ●关系中的每个单元格的值必须单值。

数据库复习整理笔记.doc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加密的基本思想 根据一定的算法将原始数据(术语为明文,Plain text)变换为不可直接识别的格式(术语为密文,Cipher text)。不知道解密算法的人无法获知数据 的内容。 触发器( Trigger) 用户定义在关系表上的一类由事件驱动的特殊过程,一旦定义,任何用户对表的增加、修改和删除 工作均由服务器自动激活相应的触发器,在DBMS 核心层进行集中的完整性控制。 触发器类似于约束,但是比约束更加灵活,可 以进行更为复杂的检查和操作,具有更精细和 更强大的数据控制能力。 重点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关系模式规范化的 方法和关系模式分解的方法,这也是本章的 难点。 关系数据库: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利用关 系来描述现实世界。 关系模式由五部分组成,即它是一个五元组: R(U,D,DOM,F) R:关系名

U:组成该关系的属性名集合 D:属性组U中属性所来自的域 DOM :属性到域的映象集合 F:属性间的数据依赖关系集合 由于 D 和 DOM 对模式设计关系不大,因此可以 把关系模式看做一个三元组: R 。 例如: 关系模式: S(Sno, Sdept, Sno→ Sdept)当且仅当 U 上的一个关系r 满足 F 时,r 称为关 系模式 R 的一个关系。 数据依赖是数据库模式设计的关键,它是一个关系内部属性与属性之间的一种约束关系,这种约束关系是通过属性间的值是否相等体现出来的数据间的相互关系。 它是现实世界属性间相互联系的抽象,是数据内在的 性质,是语义的体现。 数据依赖有很多类型,其中最重要的是: 函数依赖( Functional Dependency,简记为 FD )多值依赖( Multivalued Dependency,简记为 MVD ) 其中,函数依赖起着核心的作用,是模式分解和模式设计的基础,范式是模式分解的标准。

数据库读书笔记

数据库读书笔记 导语: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以下是数据库读书笔记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数据库读书笔记n 物化视图——物化视图是包括一个查询结果的数据库对象,物化视图不是在使用时才读取,而是预先计算并保存表连接或聚集等耗时较多的操作结果,这样在查询时大大提高读取速度,特别适用于多个数据量较大的表进行连接操作及分布式数据库中需要进行分布在多个站点的表进行连接操作时使用。 物化视图可以进行远程数据的本地复制,此时物化视图的存储也可以成为快照。主要用于实施数据库间的同步。 物化视图对于数据库客户端的使用者来说如同一个实际表,具有和表相同的一般select操作,而其实际上是一个视图,一个定期刷新的数据视图。物化视图的刷新可采用自动刷新和人工刷新两种方式,具体刷新方式和刷新时间在定义物化视图的时候可以定义。使用物化视图可以实现视图的所有功能,因物化视图不是在使用时才读取,而大大提高了读取速度,特别使用抽取大量数据表中某些信息以及分布式环境中跨节点进行多表数据连接的场合。 n 聚集 在数据库运行初期,数据库对SQL语句各种写法的性能

优劣还不敏感,但是随着数据库正式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不断增加,劣质SQL语句和好的SQL语句之间的速度差异就逐渐显示出来。 n 合理使用索引 n 避免和简化排序:通常在运行order by和group by 的SQL语句值,会涉及到排序操作,应当简化成避免对大型表进行重复排序,因为磁盘排序的开销是很大的。与内存排序相比,磁盘排序操作很慢,从而会花费很长时间,降低数据库性能,而且磁盘排序会消耗临时表空间中的资源。 当能够利用索引自动以适当的次序产生输出时,优化器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排序步骤,以下是一些影响因素由于现有索引的不足,导致排序时索引中不包括一个或几个待排序的列;group by或order by 子句中列的次序与索引的次序不一样;排序的列来源于不同的表。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排序,就要正确建立索引,合理地合并数据表。如果排序不可避免,那么应当试图简化它,如缩小排序的范围等。 n 消除对大型表数据的顺序存取:嵌套查询中,对表的顺序存取对查询效率可能产生致命的影响。避免这种情况的主要方法就是对连接的列进行索引。还可以使用并集来避免顺序存取,尽管在所有的检查列上都有索引,但某些形式的where子句强迫优化器使用顺序存取。

数据库笔记整理

01 数据库课程导入 一、数据库:是指存储在计算机内的可组织可共享的信息的集合。 数据库特征: 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 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冗余度较小 数据独立性较高 易扩展 二、数据库的逻辑结构 1)层次型 2)网状型 3)关系型 4)面向对象型 三、提高数据库效率方式 1)缓存数据 2)索引 3)高性能硬件 四、数据库模型 1)概念模型:从用户角度分析,绘制E-R图 2)逻辑模型:从计算机角度分析的,绘制数据库模型图 3) 物理模型:指的是数据库的存储结构,以及索引。 五、数据库设计步骤 1)需求分析阶段(收集分析需求) 2)概要设计阶段(从用户角度分析,绘制E-R图)3)详细设计阶段(从数据库角度分析的,绘制数据库模型图) 4)实施阶段(创建数据库、数据表、建立关联、索引,并对数据表进行规范化检查) 六、学好数据库能做什么 1)DBA数据库管理员 2)数据挖掘 02 数据模型 一、数据模型分类 1)概念模型 2)逻辑模型(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 3)物理模型 二、数据模型的三大要素1)数据结构 2) 数据操作 3)完整性约束(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三、概念模型组成部分 1)实体:用矩形表示,表示客观存在的可以描述的事物。 2)属性:用椭圆形表示,表示实体的特征。 3)码:用于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 4)域:代表属性的取值范围,例如Sex取值范围是男,女。 5)实体型: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同类实体的(例如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年份,系,入学时间)) 6)实体集:同一类型实体的集合 7)关系:表示实体间的关系(有1:1 ,1:n,n:1 ,m:n)用菱形表示。 四、绘制E-R图步骤 1)标识实体 2)标识实体的属性 3)标识实体关联 五、逻辑模型 层次模型:是最早的逻辑模型 a)每个节点的父节点都是唯一的 b)只能表示1对多的关系 c)每个记录类型可以选择一个属性排序,叫做码字段 b)任何记录只有按照路径查看才有意义 e)任何子女记录都不能脱离父记录而存在 f)根节点没有父节点 1)多对对关系在层次模型中的表示 a) 采用冗余节点法:也就是通过增加2个节点,把多对多关系分解成2个1对多关系。 例如: 学生与课程是m:n关系,分解成:学生到课程1:n,课程到学生1:n。 b) 采用虚拟节点法:是通过增加2个虚拟节点,把多对多关系分解成2个1对多关系。 所谓虚拟节点就是一个引用,指向所引用的节点。 2)对层次模型的操作 a) 增加、修改、删除、查询,同时必须满足完整性约束(指的是数据记录能够正确的反应实际情况)b) 层次模型的完整性约束: 1)添加的子节点必须拥有父节点

DB2数据库优化

关于数据库优化有很多方法,这里针对数据库的runstat(运行统计)和reorg(重组)进行以下说明; 一、runstats: 1、runstats的作用: 一个SQL在写完并运行之后,其实我们只是告诉了DB2去做什么,而不是如何去做。而,具体的如何去做,就取决于优化器。优化器为了生成最优的执行计划,就得掌握当前的系统信息,目录中的统计信息等等。 runstats命令就是用来收集数据库对象的状态信息,这对优化器生成最优的执行计划至关重要。 2、什么时候需要runstats: 在给表创建一个index后,我们最好做一次runstat,否则可能index没有生效。不过有说法称在8.2版本以后的DB2中,会在INDEX之后自动进行runstats; 在对table做了一次reorg后,记得要做一次runstats。因为对表做reorg,会修改表的很多信息,比如高水位等,所以做一次runstats,可以更新统计信息。 当表里数据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一般来说,大约表里面的数据量的10%-20%发生了变化,就应该作一次runstats。这些变化包括删除,修改,插入。对于一些非常大的表,比方在某些医院,出院明细账表非常巨大。这个时候,完整的对一个大表做runstats可能花费时间相当大,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3、runstats的语法: runstats on table [模式名].[表名] with distribution and detailed indexes all 你可以在所有列上,或者仅仅在某些列或列组(除了LONG和LOB列)上执行RUNSTA TS。如果没有指定特定列的子句,系统则会使用默认的ON ALL COLUMNS子句。 使用RUNSTA TS WITH DISTRIBUTION 当您已确定表中包含不是统一分布的数据时,可以运行包含WITH DISTRIBUTION子句的RUNSTA TS。目录统计信息表通常包含关于表中最高和最低值的信息,而优化器假定数据值是在两个端点值之间均匀分布的。然而,如果数据值彼此之间差异较大,或者群集在某些点上,或者是碰到许多重复的数据值,那么优化器就无法选择一个最佳的访问路径,除非收集了分布统计信息。使用WITH DISTRIBUTION子句还可以帮助查询处理没有参数标志符(parameter marker)或主机变量的谓词,因为优化器仍然不知道运行时的值是有许多行,还是只有少数行。 如果为单一索引进行runstats,可以使用: runstats on table [模式名].[表名] for indexes [索引名] 4、图像界面下runstats; 首先在维护机上编目需要优化的的数据库; 连接数据库; 找到需要做runstats的表,右键,选择运行统计信息;

数据库系统概论王珊第五版学习笔记

第一章 1.数据库的四个基本概念: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描述事物的符号称为数据。 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数据库数据具有永久存储、有组织和可共享三个基本特点。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计算机的基础软件。 数据库系统:是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和人组成的存储、管理、处理和维护数据的系统。 2.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 数据处理:指对各种数据进行手机、存储、加工和传播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数据管理:指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 3.数据独立性。 物理独立性: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存储是相互独立的。 逻辑独立性: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 4.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现实世界的模拟)。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概念模型:信息模型,按照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 逻辑模型:按照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 物理模型:描述数据在计算机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法。 数据模型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5.信息世界中的基本概念。 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征。 码: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 联系:失误部以及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实体部的联系通常是指组成实体的个属性之间的联系,实体之间的联系通常是指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系。实体之间的联系有一对 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等各种类型。 6.数据完整性约束条件。 实体完整性:检查主码值是否唯一,检查主码的各个属性是否为空。实体完整性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