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美2001——2012贸易数据比较

中美2001——2012贸易数据比较

中美2001——2012贸易数据比较
中美2001——2012贸易数据比较

美国贸易数据

、、

由图看出,美国的进出口额呈逐年上升趋势,进口额仅在2009年出现波动,出口额在2002年与2009年出现波动,贸易一直呈现逆差趋势,逆差波动较大。

中国贸易数据

由图看出,中国的进出口额一直呈现上身趋势,且贸易顺差也一直保持,但是自2008达到顶峰后呈现波动下降趋势。

中美出口比较

由上表看出,中美两国的出口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且美国出口额一直高于中国,但是两国的出口差额呈现急剧下降,中国的出口额增长速度高于美国。

中美进口比较

由上表看出,中美的进口额也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只在2009年有过波动。美国的进口额一直高于中国,在2009年后两国进口差额缩小。

中美贸易差额比较

由上表看出,中国一直呈现贸易顺差,且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而美国一直呈现贸易逆差趋势,且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两国的贸易差额相互比较,呈现波动性的扩大趋势。

中国与美国国际贸易依存度对比及原因分析

中国1999年—2008年进出口贸易额 美国1998—2008年的进出口贸易额(单位:亿美元)

中国与美国1999年—2008年的GNP数据表 中美两国贸易依存度对比(单位:%)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贸易依存度明显高于美国

造成中国贸易依存度高于美国的原因分析: 1.美元贬值改善了我国的贸易条件 面对居高不下的财政赤字及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美国放弃强势美元政策,导致美元持续贬值。自2002年2月以来,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已经贬值26%,其中2003年对欧元和日元分别贬值20%和10%.由于人民币汇率实际采用钉住美元制,美元贬值意味着人民币也贬值了大致相同幅度,使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更加明显,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国的出口。 2.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推动了进出口快速增长 在连续多年扩大内需政策的刺激下,在消费结构升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经济逐步摆脱通货紧缩的影响,走上快速增长之路。从1999年的7.1%,到2002年的8.0%和2003年的9.1%.特别是从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经济自主增长机制已逐渐形成,国内市场供需两旺,不仅带动了国内急需的先进技术设备、能源、原材料的进口,而且也为扩大出口提供了充足的货源。 3.外贸体制改革调动了外贸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近年来,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加快了外贸体制改革,进出口经营权不断下放,外贸经营主体多元格局已基本形成,极大激发了外贸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如2003年我国集体私营企业进出口总额984.4亿美元,增长85.0%,占当年我国外贸额的11.6%,其中,出口所占比重已达12%,比2002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另外,按照入世时的承诺,我国进一步降低了关税税率,减少了进出口许可证品种,也促进了我国外贸的快速增长。 4.国际产业大规模向中国转移促进了我国外贸增长 由于政治稳定、配套能力强、劳动力成本低等综合优势,新一轮国际产业加速向我国转移。突出表现为我国连续几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高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一些外国公司来华投资意愿增强。目前,世界500强中已有400多家来我国投资,有92%的跨国公司计划在我国设立地区总部。国际产业大规模向我国转移带动了我国进出口大幅度增长。2002年、2003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分别为3302.2亿美元和4722.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1.8%和43.0%,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比例分别为53.2%和55.5%. 5.政策因素促进了外贸快速增长 一是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刺激了企业出口。1999-2002年,我国出口退税额年均增速达30.3%,2003年1-9月出口退税比2002年同期增长45.1%.出口退税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出口的增长。二是地方政府出台的出口补贴和贴息等政策鼓励了企业出口。近年来,一些地方大搞各类开发区,并把出口创汇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一个主要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方也出台了出口补贴和贴息政策,各地企业出口积极性空前提高。

中美贸易关系简介

浅析中美贸易关系 摘要:在发达国家大量通过FDI参与国际商业活动的背景下,基于所有权原则的贸易收支统计能够捕捉FDI对贸易收支的影响,从而反映出各国参与国际商业活动的实际利得。根据测算,美国自2000年以来外国直接投资净收益约占其贸易赤字的25%~30%。同时基于所有权统计原则调整后发现,中美贸易顺差根源于FDI,这与现有有关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研究结论大相径庭。 中国和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两大经济体,影响着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中美之间的贸易问题长期以来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中美贸易的格局基本是以中国整体对外贸易顺差不断上升、美国整体对外贸易逆差不断攀升为基本背景,而中美之间的贸易结构是以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逐年上升为显著特征的。巨大且持续增长的贸易顺差给中国的国际贸易环境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第一,加剧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尤其是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第二,为以美日为首的西方主要国家对人民币升值施压提供了口实;第三,使得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陷入因内外均衡的冲突而左右为难的窘境。因此,探究中美贸易顺差形成的真实原因,从而重估中美间的贸易差额的真实情况,有利于化解中国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的国际压力,为中国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 中美之间的这一贸易格局引起了政策层、商界和学界的极大关注,并进行了许多政策性和理论性的讨论,提出了争议极强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由于人民币人为地维持在很低的水平上,从而导致了中国对美国不断上升的贸易顺差。 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国在对国际市场出口(包括对美国出口)方面有大量的政策鼓励和制度激励,人为地导致大量的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相反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受到了种种政策性和制度性的限制,以至于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阻力非常大,致使两国贸易不平衡。这一观点也主要集中在美国政策层,认为中国实行了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政策。 第三种观点认为,中美贸易不平衡是由中美两个经济体储蓄率的不同所导致。这是美国的宏观经济储蓄率近年来不断下降,而中国经济的储蓄率不断上升的结果,因为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一国的贸易顺差的本质就是储蓄过剩,逆差就是储蓄不足。 第四种观点在关注中美贸易失衡时,主要解释为什么中美之间所报告的统计数据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他们认为中美贸易不平衡被夸大了,其原因是由于进出口统计的产销国原则、进出口计价因素、香港转口贸易因素、服务贸易因素等所导致的。如Fung 等(2006)认为,应该在现行中美贸易差额统计的基础上作如下四项调整:一是船边交货记录原则转化为船上交货记录原则及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调整;二是通过香港或其它地方的转口贸易扣除;三是转口贸易加价;四是服务贸易调整。经过四项调整之后,他们测算得出中美2005年的贸易差额应该为1707亿美元,这高于中国海关的统计(1142亿美元)而小于美国商务部的统计(2016亿美元)。而Schindler等(2005)在分析中美贸易差额时,尤其强调香港在中国转口贸易中的显著作用,他们认为现行的报告数据并没有反映这些,因而误解了中国的进出口实际情况。他们经过重新测算后认为,2004年的中美贸易差额在530亿美元到1290亿美元之间,低于美国的统计而高于中国的统计。但他们研究的重点是解释中方和美方所报告的数据为什么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而对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深层次原因和问题的解决缺乏深入的探索。 第五种观点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以及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中国处于产业链的下游,使得现行的贸易统计体系不能很好地反映国际商业活动,从而夸大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如郭彦英(2005)强调国际产业分工对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影响,认为中美贸易差额的不平衡实质是国际产业分工所处位置高低导致的利益分配链条上的层级关系;而贾怀勤(2006)和李月芬(2006)认为,在全球化条件下,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使得传统贸易统计背离了国际交易当事方利得。这种观点指出了问题的实质所在,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基础,但是没有提出更为具体的更具说服力的数据。而姚枝仲等(2006)虽然提出了“中国国民对外贸易差额”的概念,并进行了一些很粗略的估算,但只能说明中美贸易差额形成的深层次原因,而无法真正揭示在新的国际经济背景下中国参与国际商业活动的实际利得。 因而在引进美国基于所有权的贸易统计框架的前提下,以所有权为贸易统计原则,通过捕捉FDI 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发现中美贸易顺差大部分是由外商直接投资所致,从而正确评估中美贸易不平衡,使得理论界、实务界以及决策层对中美贸易不平衡有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认识。 所有权原则视角下的中美贸易失衡 由于现行贸易统计体系在统计外国附属机构这种更为重要的国际商业活动数据上的无能为力,

2017年部分进出口数据

据海关统计,2017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2万亿元人民币,比2016年同期(下同)增长21.8%。其中,出口3.33万亿元,增长14.8%;进口2.87万亿元,增长31.1%;贸易顺差4549.4亿元,收窄35.7%。具体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一季度,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3.49万亿元,增长23.2%,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6.2%,比2016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贸易方式结构有所优化。 二、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一季度,我国对俄罗斯、巴基斯坦、波兰、哈萨克斯坦和印度等国进出口分别增长37%、18.7%、19%、69.3%和27.7%。同期,我国对欧盟进出口增长16.9%、对美国进出口增长21.3%、对东盟进出口增长25%,3者合计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41.4%。 三、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提升。一季度,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2.28万亿元,增长22.5%,占我外贸总值的36.8%,较去年同期提升0.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49万亿元,增长17%,占出口总值的44.9%,继续保持出口份额居首的地位;进口7884亿元,增长34.7%。 四、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仍为出口主力。一季度,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93万亿元,增长15.1%,占我国出口总值的58.1%。其中,手机出口增长21.1%,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出口增长12.5%。同期,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6547亿元,增长10.5%,占出口总值的19.7%。 五、铁矿砂、原油等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一季度,我国进口铁矿砂2.71亿吨,增加12.2%;原油1.05亿吨,增加15%;大豆1952万吨,增加20%;天然气1503万吨,增加4.3%;铜115万吨,减少19.9%;成品油768万吨,减少0.6%。同期,我国进口价格总体上涨13.5%。其中,铁矿砂进口均价上涨80.5%,原油上涨64.7%,成品油上涨47%,铜上涨31.3%,大豆上涨20.6%。 六、3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环比持平。3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40.2,结束连续4个月环比上升走势,与上月持平。其中,根据网络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当月,我国出口经理人指数回升2.2至43.8;新增出口订单指数、经理人信心指数、企业综合成本指数分别回升2.2、3、0.4至46.4、50.9、22。

中美贸易逆差原因及对策.doc

中美贸易逆差原因及对策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进出口总额从2002年的6207亿美元到2006年的17607亿美元,每年增长速度超过20%,世界排名已上升至第三位,而伴随着贸易地位的快速上升,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中美贸易摩擦的直接导火索是中国对美国巨额的贸易顺差。美方的指责包括多方面:中国政府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国内市场尤其是服务行业不够放开;企业在海外市场进行商品倾销;政府对一些行业和企业实行补贴等。实际上,导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原因有很多。 一、美方高估对华贸易逆差 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与美国的经济与贸易关系取得长足的进展。据中国商务部网站提供的数据,1979年中美贸易额为24.5亿美元,2005年中美贸易总额达2116.3亿美元。2005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1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487.3亿美元,顺差为1147.7亿美元。根据美方统计,2005年美对华贸易逆差激增24.5%,达2016亿美元。在中美贸易中,1979-1982年美国为顺差,1983年开始出现逆差,1996年贸易逆差达395亿美元。中国方面的统计则表明,在1979-1992年的14年里,中方一直为逆差,自1993年转为顺差,1996年顺差为105亿美元。显然,中美两国关于双边贸易平衡状况的统计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包括多方面,美方主观上有高估逆差的意向。美国商务部统计的对华出口额不包括对香港的出口额,而在统计来自中国的进口贸易额时,却包括了来自香港特区的进口贸易额. 表1 2001—2006年美对华以及香港特区进出口数据统计单位:亿美元 导致这种贸易格局的主要原因是加工贸易型企业从东南亚国家大量进口原材料、零配件进行加工,然后将制成品从中国出口到主要的海外市场,包括美国、欧盟和日本,最后全部统计为中国的出口额。 表2 东南亚主要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对华贸易平衡状况单位:亿美元

201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

201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 4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例行发布会,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介绍2015年一季度进出口情况,并答记者问。据海关统计,2015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5.54万亿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6%。具体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出口稳定增长,进口有所下降。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出口3.15万亿元,增长4.9%,进口2.39万亿元,下降17.3%。贸易顺差7553.3亿元,扩大6.1倍。 二、市场多元化取得积极成果:对新兴市场出口增势良好,比重提升。一季度,我国对美国、东盟、印度双边贸易进出口值分别为7731.9亿元、 6713.9亿元、1038.2亿元,分别增长3.2%、4.5%、7%。其中,对东盟、印度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增长20.9%、23.3%。同期,对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出口也增势良好,分别增长22.2%、9.6%。对东盟、印度、非洲和拉丁美洲等4个新兴市场或地区出口值合计占我出口总值的 26.8%,比去年同期提升了3.1个百分点。 三、贸易区域布局更加均衡:中西部地区外贸进出口保持增长。一季度,我国中西部地区进出口8029.8亿元,增长4.2%,占我进出口总值的14.5%,较去年同期提升1.4个百分点。其中,中西部地区的出口增速为16.5%,明显高于同期出口总体增速。 四、外贸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比重显著提升。一季度,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1.93万亿,增长1.9%,占我进出口总值的34.9%,比去年同期提升2.7个百分点,这也表明我国外贸自主发展能力在逐步提升。更多相关信息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外贸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五、贸易方式结构继续优化:一般贸易出口增长较快。一季度,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3.07万亿元,下降5.7%,占我进出口总值的55.3%,比去年同期提升0.2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增长12.2%,快于总体出口增速7.3个百分点。 六、出口商品结构不断升级: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部分高端制造产品出口形势较好。一季度,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82万亿元,增长6.4%,占我外贸出口总值的57.7%。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6291.6亿元,增长 6.1%,占我外贸出口总值的20%。同时,运输工具、手机和金属加工机床等高端制造产品出口增速都在20%以上。 七、贸易价格条件明显改善: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价跌,对外贸易效益提升。一季度,我国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加。其中,铁矿砂进口2.3亿吨,增长2.4%;原油 8034.1万吨,增长7.5%;大豆1563.1万吨,增长1.9%。同期,我国进口价格总体下跌9.8%。其中,铁矿石进口均价下跌45%,原油下跌46.8%,大豆下跌18.6%,煤下跌18.6%,成品油下跌38.7%,铜下跌13.3%。一

中国出口数据

中国出口数据 在全球需求疲软形势下,中国出口外贸企业却发现一丝曙光,他们不断从竞争对手那里夺取市场份额——这对中国来说固然是好消息,但腾道觉得扩张本身却会加剧贸易紧张关系。 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在全球出口中所占比重由2014年的12.3%升至13.8%。这是美国在1968年曾经占到的比重,此后任何国家一直都望尘莫及。 中国出口增加:中国出口最多五类产品(左);中国与日本、德国及美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右) 报道称,这一成功推倒了之前的普遍预期。外界原本认为,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人民币兑美元在上个10年也升值将近20%,将导致该国的市场份额被成本更低的竞争者夺走。 然而,中国在近几十年工业崛起时期兴建的制造业基础设施,正在让出口保持旺盛,也为外贸企业生产高价值产品提供了基础。 “中国是无可取代的,”丹麦一家银制品生产企业的前中国总经理Fredrik Guitman说。他并表示,可靠的交货时间比价格更重要。“他们说45天,就是45天。”

不过,中国外贸企业在较复杂生产线方面展开竞争的同时,也在对长期以来产能过剩的行业进行去库存化,比如钢铁,该行业已经成为刺激全球贸易紧张关系的一大因素。本周美国和其它七个国家呼吁采取紧急行动,应对钢铁供应过剩的问题。许多人把过剩归咎于中国。 与此同时,中国2015年进口大幅下降逾14%,一些经济学家因此暗示,中国正在部署“进口替代”战略,将外国品牌挤出国内市场。 中国国务院在4月20日的常务会议上出台系列政策,鼓励对外贸企业贷款并提高机电出口退税率。机械和机械设备在中国出口中所占比重最大。 这种政策或许不会受到美国的欢迎。美国共和党总统参选人特朗普已呼吁对进口自中国的产品征收45%的关税,这一信号似乎已引起美国选民的共鸣。 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如果特朗普的主张成为政策,则成功实现价值链上移的中国企业的海外获利可能遭到贸易战的破坏。 腾道认为当今的中国外贸出口情况是相当严峻的,一方面像特朗普这样的国家打压,另一方面全球经济的疲软给我们外贸企业带来相当大的阻力。腾道在这里建议我们的外贸企业使用腾道外贸大数据,分析好外贸市场的实时变化,调查好外贸客户的详细信息,这样我们才能够赢得生存。 中国优势 中国企业在外国市场百折不挠,主要依赖于该国对规模巨大且完整的供应链基础设施的投资。这使得中国外贸企业在外国公司看来更加迅速,也更加可靠。这些外国公司将全部或部分产品外包出去。 “可靠性和速度比价格更重要,”前文提到的丹麦企业前中国总经理Guitman说,“商品缺货带来的损失远远高于价格略高带来的损失。” 这一制造业环境使得生产原创产品的企业调整其产品并扩大规模。 “中国出口结构或许不像高收入经济体那么高端。但在更好的劳动力教育程度和创新投资增长之下,中国产品的单位价值逐渐变高,而且需要技术更熟练的劳工,”分析师报告称。 批评人士称,中国之所以能提升价值链,有很大一部分是因其施压外资企业转移技术,加上有系统且持续地刺探国外业界技术。 分析师说,中国有为数众多的中型外贸企业在生产无人机、高科技电子标签、智能家居和风力发电设备,他们所受关注度或许不如腾讯这类社群媒体,但对于那些自满的外国对手,这些公司所形成的威胁非同小可。

中国进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 1.导论 (1) 2.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1) 2.1数据样本与变量指标 (1) 2.1.1数据来源 (1) 2.1.2数据处理 (2) 2.2统计分析 (2) 2.2.1相关分析 (2) 2.2.2初步OLS回归 (3) 2.2.3平稳性检验 (5) 2.2.4协整检验 (10) 2.2.5 ECM误差修正模型 (11) 2.2.6对回归模型的检查 (11) 2.2.7迭代估计法 (13) 2.2.8预测 (14) 3.结论 (16) 4.政策建议 (16) 参考文献: (16)

摘要 根据1978年~2012年我国GDP和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数据,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和ECM 误差修正模型、迭代估计法相关知识,对我国GDP和进出口贸易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978年~2012年,我国GDP和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数据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通过对GDP和进出口关系的模型的估计可以看出进出口总额的增长都会带来GDP的增长,而且进口对GDP增长的解释能力较强;并且对GDP进行了2013和2014年的回归预测。因此我国应适度扩大进口,改善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水平,构建核心竞争力,以减少出口受国外经济环境变化而影响GDP增长的稳定。 关键词:GDP;进出口;协整理论;ECM误差修正模型;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1978 ~ 2012 China's GDP and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related data, by using the theory of Cointegration 、correction model of error ECM 、modified iterative estimation model, to test the relationship of GDP and the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1978 to 2012, there is a long-term stable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GDP and the related data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by estimating the GDP and import & Export relationship model can be seen in the total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growth will bring about the growth of GDP, and the import has stronger ability to explain the growth of GDP; and the regression forecast of 2013 and 2014. Therefore, our country should be appropriate to expand imports,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export products, improve the export product quality level, to buil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foreign economic environment changes on the growth of GDP stability. Key Words:GDP; import and export; cointegration theory ;correction model of error ECM; I

中美经贸关系

中美经贸关系现状问题与建议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国际分工的效应充分显现的背景下,中美两国 的经济贸易关系不断发展,特别是两国贸易的快速增长,为两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两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等存在较大 差异,在双边贸易发展如此快速的情况下,难免出现一些摩擦和问题。积极妥善 地处理好这些问题,不仅有利于双边经贸关系的良性发展,而且关系到全球经济 的稳定和发展。 关键字: 经贸关系;摩擦;合作;发展 The problem and suggestion about Sino-US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 Abstract: Deepening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reflects the effect of the background, the Sino-US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will continue to thrive. However, the two countries because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ystems, economic structures there is a big difference at such a rapid development of bilateral trade circumstances. Actively and properly deal with these problems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bilateral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the benign development, but also the global economy's development. Key word: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friction;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2009年世界各国进出口贸易额排名

2009年世界各国货物对外贸易额排名 据世界贸易组织的估计,2009年世界商品贸易总额为248950亿美元,比2008年的323650亿美元下降23.1%。 其中,出口(包括转口贸易)123180亿美元,同比下降22.7%;进口(包括欧盟内部的进口及进口再出口)125770亿美元,同比下降23.4%。 分地区来看: 北美洲出口16021.55亿美元,占世界比重为13.0%;进口21663.45亿美元,占比17.2%。 南美洲出口4632.00亿美元,占世界比重为3.8%;进口4407.00亿美元,占比3.5%。 欧洲出口49981.55亿美元,占世界比重为40.6%;进口51466.85亿美元,占比40.9%。 独联体出口4382.35亿美元,占世界比重为3.6%;进口3301.60亿美元,占比2.6%。 亚洲出口38669.00亿美元,占世界比重为31.4%;进口36547.00亿美元,占比29.1%。 其他地区出口9484.11亿美元,占世界比重为7.7%;进口8383.00亿美元,占比6.7%。 从对外贸易总额来看,世界贸易前20强依次是: 美国、中国、德国、日本、法国、荷兰、英国、意大利、比利时、韩国;中国香港、加拿大、新加坡、西班牙、俄罗斯、墨西哥、印度、中国台湾、瑞士、澳大利亚。

从出口总额来看,世界出口前20强依次是: 中国、德国、美国、日本、荷兰、法国、意大利、比利时、韩国、英国; 中国香港、加拿大、俄罗斯、新加坡、墨西哥、西班牙、中国台湾、沙特阿拉伯、瑞士、马来西亚。 从进口总额来看,世界进口前20强依次是: 美国、中国、德国、法国、日本、英国、荷兰、意大利、比利时、中国香港; 韩国、加拿大、西班牙、新加坡、印度、墨西哥、俄罗斯、中国台湾、澳大利亚、瑞士。 从贸易盈余额来看,世界顺差前20强依次是: 中国、德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荷兰、爱尔兰、挪威、韩国、科威特、马来西亚; 日本、中国台湾、印度尼西亚、伊朗、新加坡、巴西、比利时、泰国、瑞士、阿根廷。 从贸易赤字额来看,世界逆差前20强依次是: 美国、英国、印度、法国、西班牙、希腊、土耳其、中国香港、葡萄牙、埃及; 摩洛哥、罗马尼亚、黎巴嫩、越南、波兰、墨西哥、约旦、菲律宾、白俄罗斯、保加利亚。

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

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它是由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构成,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外贸易量是为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并能准确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化而确立的一个指标,它能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的实际规模.具体计算是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而确定的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出口或进口总额,得到的是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叫作报告期的对外贸易量。 总贸易体系与对外贸易体系:总贸易体系又称一般贸易体系,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凡是进入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记为进口,凡是离开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计为出口;对外贸易体系则是以货物经过结关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对外贸易依存度:以一国对外贸易额同该国GNP 或GDP 比率来表示,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 国际分工:世界各国生产货物与服务的劳动分工。 国际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值用货币表示的反应贸易规模的指标。 国际贸易量用进出口商品的计量单位表示的反应国际贸易规模的指标 贸易差额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的差额。出口〉进口贸易顺差贸易盈余出超反之,贸易逆差贸易赤字入超。相等时,贸易平衡国际收支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对外国的全部经济交易所引起的收支总额对比。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例、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是指各州各国(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 国际贸易的作用 1调节各国市场的供求关系 2促进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 3利用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国际分工的作用,提高生产效率 4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矿大生产能力,优化国内产业结构 5增加财政收入,满足国内需求。提高国民福利水平。 6加强各国经济联系,促进世界经济以及国际金融的发展 从事国贸具备条件 1全球化视野以及良好的商业信誉。 2从业人员要具有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知识3建立国际贸易信息系统 4适应竞争需要的企业组织体系 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 1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2社会生产力是决定性因素

对外贸易依存度及数据

1990-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 一、导论 进出口总额指实际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该指标是反映报告期内我国对外贸易总规模、总水平的重要统计指标。进出口总额统计范围包括对外贸易实际进出口货物,来料加工装配进出口货物,国家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物资和赠送品,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华人捐赠品,租赁期满归承租人所有的租赁货物,进料加工进出口货物,边境地方贸易及边境地区小额贸易进出口货物(边民互市贸易除外),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进出口货物和公用物品,到、离岸价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进出口货样和广告品(无商业价值、无使用价值和免费提供出口的除外),从保税仓库提取在中国境内销售的进口货物,以及其他进出口货物。进出口总额用以观察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方面的总规模。我国规定出口货物按离岸价格统计,进口货物按到岸价格统计。 一般贸易是指指单边输入关境或单边输出关境的进出口贸易方式,其交易的货物是企业单边售定的正常贸易的进出口货物。 计算公式: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征税率-当期全部进项税额 当期应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税率 加工贸易是指加工贸易是指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经加工或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 其他贸易是指除了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以外的贸易方式。 二、数据与图形

表一:1990-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的时间序列数据表(单位:亿元) 表二:按贸易方式分货物进出口总额(单位:亿美元)

中国海关数据 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

中国海关数据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 一提到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腾道想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清楚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的重大作用。 海关数据作为重要的外贸资源,一直以来都是外贸人开发客户的重要途径,然而对于如何利用海关数据开发客户,海关数据是否有用等问题,也一直存在疑问。 什么是海关数据? 海关数据是指从世界各国海关进出口统计的“关单,提单,商检”中提取的真实的单证记录。企业通过海关数据,可以开拓市场,制订生产计划,寻找国外买家,了解竞争对手,监控客户动态。海关数据可以说是外贸企业必不可少的贸易协助工具。 海关数据有用吗? 腾道认为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很明显的,肯定有用。但是也有很多购买了海关数据的公司认为海关数据没起到任何作用,究其原因可能是以下三个问题造成的: 问题一:很多客户资料没有邮箱等联系方式 海关数据中,难免有许多客户外贸公司只有交易信息,并没有具体的联系方式,这个时候需要花时间来做客户信息的收集。其实,除了这里讲到的没有联系信息的情况外,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客户联系信息是通过展会,谷歌或者其他互联网搜索技术手机而填入数据库的,还有一种就是客户进口使用的是自己货代或者其他第三方的身份,也就是说联系方式是第三方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时候发开发信给客户之后,并没有获得回复。 腾道告诉各位外贸人,海关数据只是用来分析市场用的,进出口数据一方面可以挖掘潜在的国外客户,另一方面还可以调查竞争对手,关注他们最新的动态,想要具体的联系方式的话就要看腾道的外贸通你怎么使用了? 问题二:回复率低,客户质量低 购买了海关数据之后,也花了很多时间去搜集客户联系方式背景资料,去整理材料,但是开发信发出去之后却是一直没有得到回复,回复率太低。这个时候也就对海关数据的真实效果产生怀疑。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客户公司在海关单证上面填写的联系信息并不是具体的采购负责人,或则是开发信的发送时间和质量有问题,关于邮件的发送和邮件的质量高低这个你不妨尝试一下腾道外贸通的邮件发送功能哦!当然也有可能是海关数据真实性出现问题。

历年年中美双边贸易数据完整版

历年年中美双边贸易数 据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中美双边贸易数据 2010年中欧双边贸易概况 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10年中欧双边贸易额为5220.9亿美元,增长26.5%。其中,欧盟对中国出口1489.4亿美元,增长30.4%;自中国进口3731.5亿美元,增长25.0%;欧盟逆差2242.1亿美元,增长21.6%,中国是欧盟第二大出口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贱金属及制品是欧盟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2010年三类产品出口额合计占欧盟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0.5%,分别为601.5亿美元、317.8亿美元和130.0亿美元,增长21.6%、72.9%和7.9%。另外,矿产品、食品饮料和皮革制品的出口额增长较为突出,分别增长78.5%、44.5%和49.1%。 欧盟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2010年进口额合计占欧盟自中国进口总额的69.5%,分别为1783.3亿美元、463.6亿美元和346.2亿美元,增长 47.8%、12.4%和9.3%,这些产品在欧盟进口市场中分别占有39.1%、41.7%和69.9%的份额。另外,欧盟自中国进口的运输设备的进口额增长最快,增幅达到68.2%。 一、2010年日本货物贸易概况 据日本海关统计,2010年日本货物进出口额为14629.6亿美元,较上年(下同)增长 29.2%。其中,出口7701.1亿美元,增长32.7%;进口6928.4亿美元,增长25.6%。贸易顺差772.7亿美元,增长169.4%。 分国别(地区)看,2010年中国、美国和韩国是日本前三大出口贸易伙伴,出口额分别为1496.9亿美元、1188亿美元和623亿美元,增长36.6%、26.9%和31.9%,占日本出口总额的19.4%、15.4%和8.1%。2010年日本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对前15大出口贸易伙伴的出口增幅都在20%以上,其中对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出口增速在50%以上。2010年中国、美国和澳大利亚是日本前三大进口贸易伙伴,进口额分别为1533.7亿美元、674亿美元和448.1亿美元,增长25.2%、14.3%和29%,占日本进口总额的22.1%、9.7%和6.5%。2010年日本从主要产油国的进口增幅有所回落,自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的进口增幅均在30%左右。自2009年第2季度起,日本贸易差额由逆差转为顺差。2010年第4季度,日本贸易顺差增加至772.7亿美元。美国、中国香港

中国进出口总体情况分析

2007-2016中国进出口总体情况分析

2016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全球贸易处于近30年的低谷期,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2016年前三季度,按美元计,中国进出口总值2.68万亿美元,下降7.8%。其中,出口1.54万亿美元,下降7.5%;进口1.14万亿美元,下降8.2%。贸易顺差3964亿美元,下降5.4%。 按人民币计,中国进出口总值17.53万亿元,比2015年同期下降1.9%(下同)。其中,出口10.06万亿元,下降1.6%;进口7.47万亿元,下降2.3%,降幅均低于2015年同期水平。贸易顺差2.6万亿元,扩大0.6%。 2010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速达到最高的34.7%后开始回落,今年前三季度下降至7.8%。而外贸总额在2014年取得一个高点。 2007年-2016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及增速 2007年-2016年中国进口、出口总额及增速统计

中商产业研究院简介 中商产业研究院是深圳中商情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下辖的研究机构,研究范围涵盖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金融、新消费、大健康、“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公司致力于为国内外企业、上市公司、投融资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提供各类数据服务、研究报告及高价值的咨询服务。 中商行业研究服务内容 行业研究是中商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我们通过对特定行业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盈利能力、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进出口情况和市场需求特征等,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各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分析与预测。中商行业研究报告是企业了解各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

中美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商贸 https://www.doczj.com/doc/1719033312.html, 2012年6月 221 浅谈中美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佟伟伟 战颂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中国经济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明显,中美贸易顺差也因此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然而,中美贸易顺差的扩大,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众多不利的影响,为此,本文从产生中美贸易顺差的原因入手,提出解决中美贸易顺差及其对我国经济不利影响的对策。关键词:中美 贸易顺差 影响 对策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6(b)-221-022008年以来,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进出口贸易依存度也高达50%以上,这充分说明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国。近些年来,随着中美双边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贸易发展不平衡的态势也进一步加剧,中美贸易顺差问题日益凸显。 1 中美贸易顺差的现状 中美贸易关系自两国建交而形成, 40多年来一直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而中美贸易摩擦最突出地体现在中美贸易顺差上。据中国的统计,1993年中美贸易开始出现顺差达62亿美元,至此之后,顺差额以稳定的速度增长。迄今为止,美国为中国第二大出口市场和首要进口来源地。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1年美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5032.1亿美元,同比上升10.2%。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为1038.8亿美元,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观,同比上升13.1%;自中国进口3993.4亿美元,同比增长9.4%。美方贸易逆差2954.6亿美元,增长8.2%。 2 中美贸易顺差的原因分析 2.1 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 2.1.1 美国政府的国内刺激政策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多年来美国不断降低基准利率和扩大财政赤字,导致美国成为低储蓄、高消费、拥有巨额财政赤字的国家。根据国民经济恒等式,美国该种经济结构需要吸引大量的国外资本流入,同时保持庞大的经常项目和贸易赤字才能保持平衡,中美之间的巨额贸易顺差便由此产生。 2.1.2 美国政府的出口管制政策基于国家安全、防止技术外泄的考虑,美国对某些产品实施了歧视性的出口管制措施,其中最为严格的是核技术、武器、军民两用的高级技术产品。这种限制性的措施,使得美国许多具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难以出口到中国,减少了美国对中国的出口贸易额,造成了巨额的中美贸易顺差,加剧了两国经贸关系的失衡。2.2 中国承担美国大部分的加工贸易和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一方面,基于自身利益和中国低廉劳动力成本的考虑,美国在中国选择大量企业,为其进行产品零部件或产品的三来加工(如富士通为苹果公司在华最大的代加工点),即代加工企业从美国进口原材料、设备等从事加工生产,再将最终产品出口到美国,这样既增加了中国对美国产品的进口,也增加了中国向美国的出口。 另一方面,美国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华建立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将原来在美国生产并出口到中国的方式转化为在中国生产,且直接在中国销售,这样既增加了中国对美国的进口,同时也减少了美国对中国产品的出口,进一步加大了中美贸易顺差。有研究表明,美国在华某一行业直接投资增长10%,美国对华出口量将下降2.1%,美国从华进口量将增长7.3%。 据有关数据表明,若扣除中国加工贸易顺差,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将减少91%;扣除外商投资企业的顺差,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将减少73%。可见,中国对美国的加工贸易和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是产生中美贸易顺差的重要原因。2.3 贸易转移的效果 我国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加工厂”,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20世纪90年代,正值中国大力开发加工贸易之际,由于贸易转移效果的存在,导致中美贸易出现了顺差。 我国是13亿人口的大国,劳动力要素丰裕且成本相对低廉,因此,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东亚国家和地区,为降低生产成本,竞相将其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组装工序向中国进行转移,利用我国的廉价劳动力进行加工、生产,而后出口到美国,使其原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转化为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加剧中美贸易的失衡。诚然,中国正在替代日本等东亚国家对美国的出口。而在实施加工贸易的整个过程中,我国高价从上述 国家和地区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 加工成制成品后,再低价出口到美国,这种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模式下,中国获利微薄,仅有5%左右的利润率,且是以极低的劳动力成本为代价换回的。2.4 统计方法的不一致,造成统计结果误差首先,两者进行贸易数据统计时,采用的贸易术语不同。出口方面,中国采用FOB,而美国采用FAS,FAS不包括从码头到船上的装卸费以及转船费,两者差距较大。因此,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应向上调整1%;进口方面,中国采用CIF,而美国采用的是类似于FOB的价格,FOB不包括主要的运费和保险费。因此,按照两个术语之间的差距调整,中国的进口额应向下调整10%。 其次,香港的转口贸易扩大了中美贸易顺差。香港地区是较大的自由港,转口贸易是其贸易的主要方式,其产品很大部分来自于中国内地。然而,美国商务部对贸易进行统计时,尊重原产地规则,认为商品只要是中国原产的,无论从何地运进美国,一律列为从中 的为了就业和GDP两个指标而盲目引入FDI。 参考文献 [1] Lyuba Zarsky. Havens,Halos and Spaghetti:Untangling  The Evidence Abou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The  Environment .The Hague,Netherlands. January 1999.[2] 罗长远.FDI是否能够缓解中国企业的融资约束[J].2011(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