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

摘要

当前,网络已成为现代人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民的剧增,网络语言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产生、发展和传播。本文探讨了网络语言的特征及其对现代汉语所产生的影响和冲击,并提出了对网络语言应持的辩证态度。

关键词:网络语言现代汉语发展影响

Abstract:Nowadays,the nets are very popular in use and unavoidable。This leads to the arouse of net-languages and their development。We studied the appeara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m,and the shocks they have brought to the modern Chinese,to which we ought to pay much attention reasonably

Keywords:net-languages; modern Chinese;development; influence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这种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文明集结和全然不同于任何方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正悄然改变着人类信息交流和生活方式。伴随网络出现而产生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并迅速广泛传播于社会。网络语言作为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异,是传统语言与现代高科技产品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语言体系,是由于计算机输入方式的特殊性,伴随网民这一群体的出现一种深受社会的影响的社会方言。

二、网络语言的特征

网络语言从本质上说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异,是伴随着网民这一群体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语言现象,其特征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表达方式新颖、简约、形象、幽默

网络语言中所使用的各类词汇大多借助于汉字、数字、字母和键盘符号的缩

略、谐音、比拟、借代、反语、叠音、讹变、联想、比喻等修辞方式,衍生出与传统字(词)面意义有别的独特表意,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委婉简约、幽默讽刺之妙用,故得以在网络中广为使用。

第二,词汇构成类型多样

网络用语大量使用新词、短语、缩略语、字母、数字、符号等,故其构成纷繁复杂。

第三,社会共用程度较低。

网络语言记录的大多是即时情景语言,由于表意曲折隐晦,尽管少数词语经长期使用已纳入基础汉语的词汇系统,如“伊妹儿(e-mail)”、“酷( cool)”、在线(online)”等,但大部分词语的涵义由于使用中的随意性,“新”词“新”语的涵义受社会约定的过程在时间上显得短暂,其社会共用程度自然很低。

第四,私语化和口语化倾向明显。

网上交流通常在一个相对自由封闭的自我空间中进行,同时为了追求输入速度,提高信息传递效率,表达时基本上采用一种未经过很好整理但使用便利的口语。只要对方或读者能理解,就可以去掉所有在正式场合下的繁文缛节,甚至将语法规则也置之不顾。由此,网络语言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私语化和口语化倾向。

三、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流行语

(一)囧

背景:囧,读音同“窘”,本义为光明。但这个古老而陌生的汉字因其外观酷似一个人无奈、愁眉苦脸的表情,由此网友赋予了它新的内涵:郁闷、悲伤、无奈、无语。

(二)俯卧撑

背景:在瓮安“6?28”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天,贵州官方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事件真相。通报描述事发当日的情景,当事人李树芬准备跳河寻死时,其好友刘某正在桥上做俯卧撑。“当刘做到第三个俯卧撑的时候,听到李树芬大声说‘我走了’,便跳下河中”。随着瓮安事件真相渐趋明朗,以及“房价不会跳水,只是在做俯卧撑”、“主持人博客曝光裸体做俯卧撑照片”等炒作,“俯卧撑”迅速成为网络热词。

(三)什锦八宝饭

背景:2008年6月20日,在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来到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胡锦涛通过人民网,实现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同网民在线交流。由此,中国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也有了自己的粉丝团,名为“什锦八宝饭”。

(四)很X很XX

背景:“艳照门”时间中,当事人之一的钟欣桐(阿娇)在通过媒体道歉时说“那时很傻很天真”,随即在央视《新闻联播》中一则关于净化网络视听的新闻中,13岁女孩张殊凡在接受采访时说:“上次我上网查资料,突然弹出来一个网页,很黄很暴力,我赶紧把它给关了。”这两则新闻把“很X很XX”这一句式演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五)楼脆脆

背景:上海楼盘倒塌事件,又名“上海楼盘倒塌事故”,上海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口西侧“莲花河畔景苑”小区一栋在建的13层住宅楼于2009年6月27日清晨连根“卧倒”,造成一名工人死亡的事件。塌楼现场已成为沪上著名的“旅游景点”,不少上海市民甚至是他们口中的“老外”都前往参观“楼脆脆”。

(六)打酱油

背景:“打酱油”的流行与“很黄很暴力”的风靡有异曲同工之处,均出自电视新闻。广州一位市民在就艳照门事件接受某电视台采访时说:“关我X事,我是来打酱油的。”此话一出,立即红遍网络。

(七)山寨

背景:山寨一词据说源于广东方言。通俗说即盗版、仿制等,这是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最初以“山寨手机”之名闯入了公众视野,其后,山寨家电,山寨明星,山寨建筑等衍生品层出不穷,一时间神州无处不山寨。

(八)被××

背景:源于“被增长”、“被就业”,引申为子虚乌有的含义。高校毕业生赵冬冬网上发帖称在从未听说过就业单位的情况下,便与当地一家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对此,自称“被就业”。一位叫“夏余才”的网友因对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居民收入增长数据表示不解,发明了一个“被增长”的新词。就是说实际没有增长,但在统计数据中却增长了,得到了央行最新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

的印证。

(九)不是××,是寂寞

背景:7月初在百度贴吧里有人发了一张一名男子吃面的图片,图片配文:“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没多久,便有网友相继模仿此句式,开始了各式各样的寂寞恶搞。“我发的不是帖子,是寂寞”、“我用的不是手机,是寂寞”、“哥睡的不是觉,是寂寞”这样的句式攻占了各大论坛。

(十)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北京:2009年7月16日,互联网上发表的一个名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帖子短短五六个小时被390617名网友浏览,引来超过1。7万条回复,并在接下来的一天时间内吸引了710万点击和30万回复,被网友称为“网络奇迹”。事后还出现了多家公司争相认领“贾军鹏”,自认是炒作者的时间。贾君鹏事件可以理解为一次互联网行为艺术,一次贴吧文化狂欢。

四、网络流行语的不同类型

网络流行语有多种不同的类型,根据语言学家的分类和上网经验,我们可以把它们大致分为三大类8小类,如下:

(一)谐音类

其中谐音类包括同音汉字替代类(如,美眉:妹妹或指漂亮的女生)、方言谐音类(如,酱紫:这样子)和数字谐音类(如555呜呜呜:表示哭声);

(二)词义变化类

1、旧词新意类

旧词新意,顾名思义就是原来有的一个词语,我们赋予了它新的含义来指称另一类新事物或新现象。如:玉米原来指一种农作物,但随着超级女声李宇春的走红,玉米有了新的含义,特指李宇春的歌迷。这一类型的词语占了很大的比重,俯卧撑、什锦八宝饭、打酱油、山寨均为此类流行语。

2、旧词别解类

旧词别解,就是对词语赋予了与原来通行解释不通的解释方法。如“白骨精”出自《西游记》,原意为坏人、妖怪的代名词,现在是白领、骨干、精英的意思;“偶像”意为“呕吐的对象”等等。

(三)外来词类

1、音译词类

音译词是指用汉语的同音词或近音词直接从外语对译过来的词。猫:modem(modulator-demodulator)调制解调器,是计算机与电话线之间进行信号转换的装置,通过它可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音译后“猫”比“调制解调器”更简洁更可爱。伊妹儿:E-mail(electronic mail)电子邮件,是internet应用最广的服务,指用户或者用户组织间通过计算机网络收发信息的服务,显然“伊妹儿”比“电子邮件”更亲切一些。类似的还有拷贝(copy)、烘培鸡(homepage)、瘟都死(windows)、酷(cool)、奔腾(Pentium)、比特(bit)、温酒屋(win95)。

2、意译词类

意译词是指根据英文单词的意思直接翻译而来的新词,这类词的特点是直白而又形象,借这种方式产生的词语数量不少。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带宽(band width,指网络的容量)、计算机会议(computer conference)、拨号连接(dial-upconnection)、线上(online)、离线(offline,也叫脱机)、免费软件(freeware)、链接(link)、网络会议(Net meeting)、数码(digital)、下载(download)、网页(web page)、平台(platform)、宽带(broadband)、聊天室(chatroom)等。

3、半音半意词类

这类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把一个英语合成词中的一个词根音译,另一个词根意译,最具代表性的是“因特网(internet)”,因特是对inter的音译,网是对net的意译;另外一类半音半意外来词则是既考虑读音翻译得接近,又考虑使用的汉字跟这个词的意思也尽量地接近,如“黑客(hacker)”是指热心于计算机技术,水平高超的电脑专家,尤其是程序设计人员,可能会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擅自进入别人的网络,有的只是为了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有的则盗取别人的信息,搞一些破坏活动,英语中的原词并无贬义。“骇客(cracker)”由“黑客”一词延伸而来,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贬义词,直译为“破坏者”,是指具备一定网络编程知识,一个恶意(一般是非法地)试图破解或破坏某个程序、系统及网络安全的人。“博客”本来的意思是“web log”网络日志,后来变成一个词“blog”,汉语翻译的时候采取了跟“黑客”“骇客”相同的翻译方法(李立新,2007)12。“脱口秀(talk show)”是指访谈节目,既读音接近,又强化了“口才好”的含义。类似的

还有“主页(homepage)”、“防火墙(firewall)”等。

五、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

(一)姓(或名)+事件型的词语

此类词语是2008年开始出现的一种流行语构词方法。这种构词的方式更加像是我们小时候给同学起外号的方法,因为某一件事情而给某人冠以这样的一个称呼,如果不了解事件原委,人们很难理解这个称呼中所包含的深层含义。比如,“楼脆脆”这一词语,如果我们不了解词语背后所发生的事件,当我们听到这个词的时候会像丈二的和尚一样摸不着头脑。这类词语与以往的网络流行语比起来词语的内涵更加丰富。以往的网络用语一直在追求输入的便捷、用语的简洁以及表达意义的直接明了,但姓(或名)+事件型的词语从根本上发展了传统网络用语构词的方法。

(二)图形化文字类

图形化文字,就是摒弃文字原有的任何含义,仅从图形外观上进行理解,赋予新的含义。如近年来在青少年中流行的火星文“ORZ”,外形酷似一个跪倒磕头的小人,引申为“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意思。

在古老的文字中寻找“象形”的图案,并赋予它们新的含义。如“囧”,看起来像是一张苦闷的人脸,于是乎人们便把郁闷、悲伤、无奈、无语这些含义赠予了它。此类字还有“槑”,因为两个“呆”并列在一起,看起来像是两个木讷呆板的人站在一起,于是乎人们便把佷呆很傻很木讷的含义“强加”在了它身上。与以往的流行语相比较,对于造字法的大“逆转”,这一定是最有创意的发展。

(三)词类转化

1、特定名词在特定语境中体现动词的作用

汉语名词一般不直接充当谓语,也不能带宾语。但在词类活用时例外,在网络语言中名词作谓语、带宾语随处可见。如,“别忘了伊妹儿我!”中的“伊妹儿”是E-mail的音译,即“电子邮件”,是名词,在此处却作了动词。这种的情况比比皆是,可是从没见到有人说“别忘了电子邮件我”。

2、部分音译转化过来的形容词具有了动词的意味

在汉语中,形容词一般不能带宾语,更不能用被动结构,可是网络语言中,甚至在各大媒体上,这样的例子却屡见不鲜。如:腾讯公司被黑。形容词“黑”

2019网络流行语和流行词

. 2012 网络流行语和流行词 (1)给力:一般理解为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 (2)囧:被形容为“ 21 世纪最风行的一个汉字”,它的本义为“光明”,从 2008 年开始在网络社群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成 为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频繁的字之一,被赋予“尴尬、 郁闷、悲伤、无奈”等意义。 (3)神马都是浮云:“神马”并非一匹马,而是“什么”的谐音。网友打字飞快,常在用拼音打“什么”时,打出“神马”来。“浮云”的意思即虚无缥缈,转瞬即逝,意为“都不值得一提”。它的 流行源于红遍网络的“小月月”事件。 (4)你 out 了:其意思等于你落伍了,跟不上潮流了!out 是简写,原为“ out of time”(时间之外),即不合时宜。 (5)织围脖:微博是 2009 年的产物,但在 2010 年因为明星喜爱微博而大火特火,织围脖就是写微博。 (6)杯具:因与“悲剧”一词谐音,成为网络流行语,词性多变,可作形容词、名词等等。 (7)雷人:这是个非常有名的网络词,在现代网络语言中,“雷”可以说成是惊吓、被吓到了或被震撼的意思。

. (8)PK:即 Player Killing 的缩写,原指在游戏中高等级玩家随意 杀害低等级玩家的行为,后引申发展为“对决”等含义,并且用法 更加广泛。 (9)我勒个去:“呜呼哀哉”。 (10)鸭梨:压力。 (11)织毛衣:源自一首网络歌曲《织毛衣》。后来就是指在微 博上提出建设性和批评性意见。 (12)羡慕嫉妒恨:恨源于嫉妒,嫉妒源于羡慕。 (13)非常艰难的决定:续 2010 年 11 月 3 日晚间腾讯发表了“致 广大 QQ用户的一封信”称“将在装有 360 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 软件”,随后网民开始模仿腾讯公开信改写“ QQ体”,其中最经典台词为“我们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令人啼笑皆非。艰难 的决定原文:当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们刚刚作出了一个非常艰 难的决定。在 360 公司停止对 QQ进行外挂侵犯和恶意诋毁之前,我们决定将在装有360 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我们深知这样会给您造成一定的不便,我们诚恳地向您致歉。同时也把作出这一 决定的原因写在下面,盼望得到您的理解和支持。 (14)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就是什么都管、什么也都不管的部门。 有了成绩和好处的时候,这些部门就会明确地站出来,这些成绩与 其有关,所以好处也应当有份;当出现问题和需要处罚时,这些部

网络语言

网络交际中的网络语言构成特点及交际功能刍议 徐玮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100876)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语言正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语言方式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网络语言使用的环境具有特殊性,网络交际的参与者也有着独特的角色特征。网络语言在构成上主要有谐音、缩略、图符语和文符语并用等方式,在网络交际中具有直观快捷、省时高效和标识个性等交际功能。 关键词:网络语言;网络交际和网络语境;构词原则和特点;交际功能 在当今信息时代中,网络交际正随着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而逐步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崭新的强势传播媒介,网络不仅扮演着高效通信工具的角色,同时还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一种特定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并广泛影响和渗透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种背景下,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并在特定的网络交际体系中普遍使用并蓬勃发展。 “网络语言”是指网民在互联网上进行沟通和交流﹑进行信息处理时采用的一套有别于现实生活用语的交际符号系统,一般被归类为非标准语言(non-standard language),它有着自己固定的使用环境﹑使用对象和语用功能。“广义的网络语言是指网络时代出现的跟网络有关的语言;狭义的网络语言是指自称网民﹑他称网虫的语言”。[1](P 244)现在研究学者提及网络语言时多指“网上通用的语言,是一种新的语体,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现在一般指后者”。[1](P 244) 一网络交际和网络语境分析 1网络语言交际和网络语境的特殊性: 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会依据不同的交际目的采用不同的交际方式,将语言符号组成连贯的语篇,以完成某个或某几个交际功能。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篇的使用与交际环境密切相关,语篇的选择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即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和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作为一种崭新的语言交际方式,网络交际的社会功能和交际功能同样受着这两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网络交际利用网络作为传播媒介,交际参与者多采用在线聊天的方式进行实时交流,这比另一种在同一时段内多为单向的电子邮件交流方式更接近于日常生活中人们面对面的言语交际,即一来一往、实时双向的对话方式。分析和研究这一网络交际过程的实质就必须考虑其交际内容、交际参与者的角色及其相互关系、交际的媒介以及语篇内部的上下文(co-context)等环境因素。Halliday[2]提出:从语言的使用角度看,影响言语交际的情景语境中有三个因素最为重要,即语场(field)、基调(tenor)和方式(mode),又称三个语域变体(register variables)。语场指的是正在发生的交际活动的性质,语言谈及或描述的是什么;基调指的是交际的参与者,他们的基本情况、特点、地位、角色以及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比如是正式、随便还是亲密等;方式是指语言信息的传播方式,比如是书面还是口头。语场、基调和方式,这三个语域决定了交际的内容、交际双方的关系和交际的方式。

网络语言的由来

网络的发达使得网络语言应运而生,这不可避免的冲击着我们的视觉和头脑,随之而来的是我们语言的不规范。对于这种情况,我认为堵是堵不住的,“堵不如疏”,大禹治水和李冰治水的例子告诉我们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既然是疏导,那当然就要正本清源,我们应该弄清楚这些网络语言到底是怎么来的,在现实的生活当中他们到底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弄清楚了这些,我们也就不必视这些网络语言如同洪水猛兽了。 一、谐音 去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让“神马都是浮云”红遍大江南北,是人不是人都会来上这么一句以显示自己的紧跟时代潮流,其实想想大可不必,“神马”一词就是“什么”的一个谐音,之所以会风靡一时,红遍大江南北只能说明大众的一个盲从心理,如果这样想想,其实就一目了然了,你说一句“什么都是浮云”,大家照样能够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一种豁达和洒脱,“神马都是浮云”注定就像这个词说的那样不会长久的存在于我们的现代汉语词汇里。与之类似的还有像“稀饭”(喜欢)、“给力”(吉利)等等词语。 二、方言 一些方言语汇也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你比如“木有”(没有),其实就是我们的临沂方言,在聊天的过程当中使用起来,于是也成了网络语言,再比如“偶”(我),同样也属于方言区的方言读音,对于这一类网络语言,我们大可不必学习,因为他们只是方言,你不属于这个方言区却偏要去这样说无异于“邯郸学步”。 三、音译外来词 这一类词语也是比较多的。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曾经对“吧”这一个词语做过解释,我的意见是“吧?”比如“酒吧”就是“喝酒吧?”既然喝酒就要找个喝酒的地方,同理“淘吧”“陶吧”等也是这个意思,后来看到“吧”原来是“bar”的谐音,感觉到自己确实有点神经。与之类似的还有“门”(mon,是一个词根)“粉丝”(fans)等等,这些词语都是音译外来词,这些词语显示了汉语与国际的接轨,是我们兼收并蓄的表现,现在这些词语都成为一些流行语,为广大民众接受。 四、拼音符号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人际交流越来越普遍和频繁,网民创造使用者张扬他们个性和魅力的网络流行语,其主要分为四类:数字类、字母类、文字类、符号类。新奇求异性、不稳定性和交际省力原则是它们的主要特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网民群体的更新,新的网络流行语又将产生和被使用。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起源类型特征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人类传播已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网络传播时代。那些年轻而时尚的网民们思维灵活,喜欢新事物,冲上创新,不断创造出一些充满怪异情趣、生动活泼的新词,这些词在网络聊天中被网民们约定俗成后广泛流传,我们称其为网络流行语。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和网络相关的专业术语,如信息技术、浏览器等;二是和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吧、网民等;三是网民在网络上所用的常用词语,如神马等。狭义的网络语言就仅指第三类。①我们这里所讨论的网络语言也仅是针对狭义的网络用语(网络流行语)而言。 网络流行语是对传统语言词汇库的扩展,是那些在日常应用着的语汇库中不存在的,首先在网络交流过程中出现的词语,或者是在日常应用词汇库中旧有的,但是在以网络为媒介的交流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的词。网络流行语有着很强的时效性,具有一定的风向标的作用。 一.产生群体 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超过台式电脑网民数3.8亿。 中国网民中40岁以上人群比重逐渐上升,截至2012年6月底,该群体比重为17.7%,比2011年底上升1.5个百分点。中国网民增长空间逐步向中年和老年人群转移,但主要还是以青壮年为主。 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拥有IPv6地址数量为12499块/32,相比上年底增速达到33.0%,排名迅速上升,仅次于美国、巴西。② 网民中青壮年比例较高,从用户职业上来看,学生所占比例最高,他们活跃在网络上,其年龄、学历和职业结构使其具备了其他社会群体不同的文化特征:年轻、有知识、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具有创新能力、个性、反叛精神。他们在网络上显示了其特有的智慧和才情。 二.网络流行语的分类 (一)数字部分,抽象的数字经过想象力的组合排列产生新的诙谐活泼充满情趣的意义,大多数是运用汉字外文的谐音,或者通过特别的数字组合表达某种意义。(二)字母部分,通过字母组合利用汉语拼音首字母或者英文单词的字母大写或读音的谐音来表达某种含义。 (三)文字部分,它们是由汉字构成的新词或原有的词汇附加了新的意义。(四)符号部分,陈原《社会语言学》:“表示现代社会生活的某些特殊情景,不能或不满足使用语言(有声语言或书面语言)来作为交际工具常常求助于能直接刺激人的感官的各种各样的符号,以代替语言,以便更直接,更有效,并能更迅速地做出反应。”③ 数字类、字母类、符号类范围相对文字类范围比较小,三者举例如下:9494=就是就是596=我走了(数字谐音) BS=鄙视GGMM=哥哥妹妹(汉字首字母缩写) :-D=笑O(∩_∩)O哈哈~=哈哈(通过组合符号、字母等形成新的表情)

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的调查报告 小组成员:谭绍芬 0134 赵丽泉 0123 胡莉 0131 赵欢 0114 龚雪 0233 标题: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 二.调查目的及意义 三.调查过程安排 四.调查问卷设计 五.调查分析 六.调查总结 附:1.人员工作安排 2.经费预算 一.调查背景 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成长之下,网络信息更新的速度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网络热刺的不断诞生,一方面反映了网民的智慧,另一方面也让网民的情感得到了释放。历史上,人们为了表达对事物的感情,诞生了民谣,顺口溜等这些短小精悍,而又饱含信息的的语言文字。而在如今互联网时代,当时似乎短小精悍的文字,在如今似乎有些臃肿,进而用网络热词来代替。比如“打酱油”,“我爸是李刚”“神马都是浮云”这些词只有几个字,但这些词语后面却深刻反映了某种社会想象,网民的感情通过网络热刺不断的传递和释放。 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灵活,喜欢新鲜事物,渴望交流,崇尚创新,追逐时尚,而且不愿意承受现实生活中太多的约束(包括主流语言规范的约束)。具有匿名性的网络虚拟世界,无疑给以年轻人为主的网民群体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同时,由于他们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熟悉英语及计算机语言,使"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具有了必然性和可能性。 语言是时代的反映,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当前"网络时代"的反映,与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思维状态密切相关。因而,随着网络飞速发展,"网络流行语"必将扩大其影响范围。

二.调查目的及意义 目的:了解现代大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的认识、了解和使用状况以及他们对于网络流行语的发展所持以的态度。 意义:通过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了解网络流行语的发展现状,推断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前景,进而分析和总结出网络流行语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三 .调查过程安排 四.调查问卷设计 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的调查研究 亲爱的同学: 你好!为了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我们设计了一份关于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的调查问卷,希望您能认真作答,帮助我们完成这项调查.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帮我们完成这份问卷调查,祝生活愉快! 性别: A.男 B.女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学校:(江汉大学文理学院) 1 你经常上网吗? A天天上B经常上C偶尔上D几乎不上 2上网时你会关注网络流行语吗? A非常关注B关注C偶尔关注D没兴趣 3通过网络了解流行语的渠道(多选) A论坛,贴吧B新闻网站C即时通讯(QQ,MSN) D博客E其他 4你对网络流行语的了解程度? A很了解,一看就懂B比较了解,知道大部分C不是很懂,会一点点 D完全不懂 5你对下列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情况是? 经常使用偶尔使用完全不用 A.给力①②③ B.你懂的①②③ C.我是来打酱油的①②③ D.羡慕,嫉妒,恨①②③ E.坑爹①②③ F.神马都是浮云①②③ G.我勒个去①②③ H.我爸是李刚①②③ I.___的人,你伤不起①②③6你听到某个人说这些网络流行语,你觉得他\她...

解读网络流行语

解读网络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 --谐音与语义双关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网络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在语言、文化等传播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多新奇的语言形式通过网络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流行语,如2010 年出现的网络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本文从谐音与语义双关的角度来分析它。关键词:神马浮云谐音双关语义双关 一.“神马”、“浮云”本义及出处 “神马”指马之特异美善,非凡马可比者。语本《庄子·大宗师》:“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以精神为马,比喻委心随化,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 “浮云”的基本解释:漂浮在空中的云彩。但是在古代的一些典籍和文学作品中又出现了它的引申义,如《西京杂记》卷二:“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皆天下之骏马也,一名浮云。”这里的“浮云”值得则是一匹骏马。又如“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楚辞·九辩》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 “嗟乎!人生若浮云朝露。”——《周书·萧大圜传》二.网络流行语的来源及广泛应用 来源:“神马都是浮云”这一网络词语的流行,源于红极一时的“小月月”事件。2010年国庆期间,天涯社区一则《感谢

这样一个极品的朋友给我带来这样一个悲情的国庆》的帖子红遍网络,“小月月”以极其诡异的言行雷倒众生,一周内吸引了4000万次点击,9.8万余条跟帖。“小月月”的横空出世,让数万网民坐等更新,一句“看过小月月,神马都是浮云”的评论,被很多网友复制引用,在论坛里盖楼回帖。“神马都是浮云”也因此成为了网络热词。 2010 年12 月8 日《南方都市报》:“神马都是浮云最给力 …”等网络流行语投票中,“神马都是浮云”拥有超高的人气‘使用率’高达66.7%。 这一流行语也被许多娱乐节目引用,如快乐大本营2011年新节目的名称叫做“神马大来宾”。 人民日报2011 年1 月11 日14 版文章:《在信息碎片化 时代“创新知识”》吴佶、陈维一文介绍互联网上的新词锐词时提到“神马都是浮云”,这是该词第一次被中央党报所引用。 又在门户网站和广大媒体报刊中大量使用,如:《神马世界杯,那是浮云》(网易新闻,2010-10-19);《网络事件带出网络流行词:“神马都是浮云”》(新华网,2010-11-18);《公考遭私权绑架“神马”都成了“浮云”》(四川在线,2010-12-27);《神马都是浮云》(《新华每日电讯》2010-10-15);《“这是神马校服”?各国校服大比拼》(《羊城晚报》2010-11-13);《“瓷

简述网络语言研究现状与展望

论文关键词:网络语言??语言研究??互联网??现状展望 论文摘要:综述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分别论述网络语言的定义、性质、特点、词汇、语法、修辞、收集整理、规范等问题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对未来网络语言研究的展望。 互联网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自1994年互联网正式进入我国,迄今已有20余年。作为网民上网交际的重要媒介,网络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语言研究者对它的定义、性质、特点、词汇分类、语法特征、修辞手段以及网络语言的收集整理、规范化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网络语言研究的现状 1.网络语言的定义 要研究网络语言,就必须先给它“正名”。只有解决了“何谓网络语言”的问题,研究者才能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地展开研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网络语言”的界定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笔者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加以介绍。 英国语言学家David Crystal在其着作《语言与互联网》(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中将网络语言定义为:出现在所有网络环境中的、能体现网络独特面貌的媒介,它具有电子性、全球性、交互性的特征。[1]显然,Crystal对网络语言的界定是非常宽泛的,他所研究的网络语言属于广义的网络语言。我国学者于根元认为,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 现在一般指后者。[2]2郑远汉提出网络语言包括两种:一种是与电子计算机联网或上网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另一种主要是指网友们上网聊天时临时“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或特别用法。[3]刘海燕所研究的网络语言包括3类:技术专用语;网络文化词语;聊天室用语。[4]37-38秦秀白将网络语言界定为网络交流中使用的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它由3种语言成分构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专业术语;与网络文化现象相关的术语;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使用的特殊用语。[5]其观点与刘海燕的相似。张云辉将网络语言概括为4种情形:与互联网有关的专业术语;网络新闻使用的语言;网络文学使用的语言;网络聊天室以及论坛中使用的语言。[6] 国内学者所给出的网络语言的概念虽然措辞不同,细化程度不一,但其整体倾向是一致的, 即将网络语言的涵盖面作了广狭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包括所有出现在网络环境中的语言成分,而狭义的网络语言则多指其中的某一种或几种成分。从笔者目前所收集的资料来看,刘海燕、秦秀白所给出的网络语言的定义接受度最高。很多学者在自己的研究中采用了这一定义,并把计算机术语、网络文化用语、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用语统称为广义的网络语言,而将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用语称为狭义的网络语言。国内学者大多以后者作为研究的重点。 2.网络语言的性质 关于网络语言的性质,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两个角度来展开论述:一是网络语言的语体特征;二是网络语言的社会属性。 美国语言学家Davis和Brewer在其着作中指出,在键盘上写、屏幕上读的网络交际用语具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很多特征。[7]我国学者刘海燕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方言[4]55,是一种特定的功能语体[4]95,是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特殊表达方式[4]98。刘乃仲、马连鹏同样将网络语言的性质界定为新兴的网络社会方言,认为在网络社会,网络文化的诸多特点都可以在网络语言的运用中得到映射。[8]吕明臣指出,网络语言是以电子媒介为其物质形式的,由于媒介的特殊性,使得网络语言形成了不同于口语和书面语的交际特征。网络语言是一种既非口语也非书面语的特殊存在状态,是一种特殊语体——网络语体。[9]孙鲁痕则认为,虽然网络语言是以书面形式表现出来的,但无论是从交际领域还是从语体风格来看,都更接近于口语语体而迥异于书面语体,因此网络语言应该属于口语语体。[10]从以上有代表性的论述中不难看出,关于网络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中必须明确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以下是搜集整理的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论文(设计)题目:近十年来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分析 选题目的和意义; 目前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现象研究方兴未艾,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探讨。总体来看,研究者的定量研究多于定性分析;多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审美学的角度进行评析;对其产生的原因的认识比较全面;对其后果和影响的分析比较客观;提出的对策建议也比较理性和宽容。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对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方式,使用情况等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有的网络流行语研究中缺少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指导,还需要我们本着科学的态度进行认真、深入和细致的整理和研究。 选题目的: 网络流行语作为流行语的一支,以独特的风格和迅猛地传播速度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力求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归纳和总 结,使网络流行语在规范中发展。 选题意义: 希望通过研究,使我们对网络流行语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针对网络流行语中出现的不规范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网络流行语健康发展。逐步丰富和拓展网络流行语的研究领域,激发我们对网络流行语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文献和理论观点综述: 1、研究文献: [1]曹起.网络流行语的语音变异分析[J] .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8;32. [2]陈建伟.网络流行语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2008. [3]陈一民.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11:96. [4]李润生.网络词汇的造词法探析[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

从网络流行语看网络语言的来源

从网络流行语看网络语言的来源 自1994年中国正式全面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在这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我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了所谓的网络时代。网络以其强大的影响力,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网络语言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网络语言的迅猛发展,对传统语言以及日常用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逐渐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和网络相关的专业术语,如信息技术、浏览器等;二是和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吧、网民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如青蛙、886等。狭义的网络语言就仅指第三类。①我们这里所讨论的网络语言也仅是针对狭义的网络用语而言。 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是指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它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是网络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网络语言的最新趋向,从中我们可以窥视网络语言的来源。 一、由谐音转化而来 谐音是中国古代汉语的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但是在现在的网络世界里,谐音成了网络语言的重要来源。 在浏览网页和网上聊天的时候,总有些奇特的词语出现,虽然它们也是汉字,但是如果你不是经常上网的中国人,就很难知道它们的含义。在网络上,用“偶”代替“我”,用“银”代替“人”,不说“没钱了”而说“米钱了”,不说“非常”而说“灰常”,把“我喜欢”说成“偶稀饭”,把“同学们”说成“童鞋们”。此类例子不胜枚举,不得不提的是自去年来一直流行的“神马”。“神马”是“什么”的谐音,在网络中的使用频率十分高,如网上聊天时经常会说“你在干神马?”、“找偶有神马事啊?”,年轻人经常会用“神马都是浮云”来表现态度的淡定。此外,外语元素也被“谐音”成了流行的网络语言,如用“饭”代替“fans”,用“血拼”代替“shopping”。为了打字方便,用“U”代替“you”,用“CU”代替“see you”。 谐音的用法不仅用在词句上,还用在数字上。因为数字的便捷性,使数字表意的方式在年轻人中十分有人气。如,用“88”指代“拜拜”,“520”指代“我爱你”,“456”表示“是我啦”,“995”表示“救救我”,“5366”表示“我想聊聊”。网民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有时也会把字母、数字、汉语相互混在来创造网络语言,如“I 服了you”、“who 怕who”、“B4(before)”等,在网络语言中都有相当的人气。 谐音的方式不仅让语言表达更加简便,而且诙谐幽默,富有趣味,深受网民的喜爱。随着社会的变化,更多有趣的谐音化的网络语言会被创造出来,并流行语网络的世界。 二、由旧词派生而来 旧词新义,即一些旧词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同时这些旧词也被赋予了新的生①汤玫英:《网络语言新探》,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10年9月第1版,第11 页

网络语言的发展及演变

网络语言的发展及演变着名诗人北岛写过世界上最短的一首诗,诗名是《生活》,内容只有一个字:网。无论你是否承认,这首诗完全概括了你现在的生活状态,无处不处于一张张硕大的网中。而“网络”这一张无形的大网正以它无法抗拒的力量和速度覆盖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不可避免地处于网络文化的新时代中,人类交流的工具——语言,也正随着这种趋势而步入一个新颖另类的时空。在网上,每一个冲浪者的语言行为和能力,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为了更好地运用网络语言,驾驭网络,人们展开了一场场研究和讨论。目前,针对网络语言的研究比比皆是,形式各异的论着铺天盖地地向我们涌来。而今天,这种潮流的推动下,笔者也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对网络语言的特征、演变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探索,力求找出答案,为大家的网络生活开拓一片明朗。 一、什么是网络语言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语言。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 那么网络语言又是什么呢它和传统的语言又有什么不同呢 你只要在百度搜索上输入“网络语言”,在你面前出现的词条将不下一百种,比较严谨全面的解释还是不多,下面这条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眼前,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并在年轻群

体的推动下,神速发展。 二、网络语言的特征 前面我们对什么是网络语言稍微做了了解,那么网络语言的现状又是什么样的呢要研究这个问题,必须从表象和实质两方面入手。首先,我们小组对网络语言做了一番调查和总结,觉得网络语言可以分成下面几大类。 1、数字型:一般利用谐音来达到转化目的。 2、翻译型:其实这在语言学上很常见,就是外来语,一般也是根据原文的发音,找合适的汉字代替。 3、字母型:造词方法仍是谐音,以单纯字母的发音代替原有的汉字。 4、符号型:多以简单符号表示某种特定表情或文字,以表情居多。 (一)词汇特征 1.出现大量的谐音词:网络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数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易于输入和谐音的关系,一些数字的组合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另一方面,网络交际过程中为了加快交流的速度,在用汉语拼音输入法进行汉字输入时,一般不进行选择,而是在当前输入法默认的情况下就按了回车键,于是导致了一些有趣的谐音怪词的诞生,在网络这个特定的环境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而广泛流传开来。 1)英语谐音:用同音字母代表一个单词或字母组合乃至句子。, 2)汉语谐音 3)数字谐音: 4)“网虫”们随机使用的但已被圈内公认的各种缩略词。这些缩略语的来源主要是公认的缩写词汇,电传、传真英语的缩略符号或用数字代替字母缩合

网络流行语调查报告

关于网络流行语的调 查报告 班级:汽车服务与营销一班 小组名:第六组雷霆队 姓名:吴汪海 学号:163908130

目录 一、调查背景………………….. 二、调查研究目的………………. 三、调研方法………………. 1.调研设计…………………. 2.资料采集方法……………… 3.抽样方法…………………… 4.实施工作…………………… 四、调研分析………………… 五、局限性…………………… 六、结论和建议……………….. 1.结论……………………………. 2.建议………………………………

关于网络流行语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成长之下,网络信息更新的速度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网络热刺的诞生,一方面反映了网名的智慧,另一方面也让网民的情感得到了释放。而在如今互联网时代,当以视乎短小精悍的文字,在如今有一些臃肿,进而用网络热词来代替。比如“打酱油”。“我爸是李刚”,“神马都是浮云”这些词只有几个字,但这些词语后面深刻的反映了某种社会现象,网民的感情通过网络热刺不断的传递和释放,语言是时代的反映,网络语言在一点程度上也是当前“网络时代”的反映,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状态密切相关。因而,随着网络飞速发展。 二.调查研究目的 (1)了解网络流行语在校园的使用情况 (2)了解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的利与弊 (3)了解现代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看法和态度 (4)了解大学生喜欢什么样的网络流行语 (5)了解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认识 调查内容: (一)调查研究在校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各方面的观点 (二)对网络流行语与现代语的使用影响进行研究 (三)进一步制定方案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吸收网络信息 (四)分析调查大学生如何看待网络流行语并且如何使用网络流行

网络流行语调查报告

正确理解规范使用 ——对近几年网络流行语的调查分析及思考 一、调查原因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我国网民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据有关统计,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亿,我国网民规模、宽带网民数、域名注册量三项指标稳居世界第一,其中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总网民的46%。上网聊天和获取信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民在互联网闲聊和发表意见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有特殊意义的语言文字,一种带有较大局限性但同时又具有固定模式的语言——网络用语。其中,有些网络用语在网络上流行起来,点击率、使用率日益提高,在表情达意中成为大多数网民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这些用语就成为网络流行语。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张普教授认为,网络流行语有一定的社会文化研究价值,是应用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重点之一,其研究对于各类媒体用语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流变的符号,是最能敏锐反映人们心理的变迁的。网络流行语也体现了网民的创造性,因为网络是个虚拟的空间,表达思想方式与日常生活有所不同,而且中学生主要是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者,如何正确理解和规范使用它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

二、调查过程 (一)确定探讨内容(2010年5月) 1、2007年—2010年,中国网络流行语的归类; 2、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3、探讨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原因; 4、探讨中学生该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流行语。 (二)主要步骤(2010年5月—2011年3月) 1、利用网络、报刊、杂志等搜集2007—2010年网络流行语; 2、将网络流行语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3、采用问卷调查了解中学生理解、运用网络流行语的现状; 4、分析、研究,形成调查报告。 三、调查结果 (一)网络流行语的主要类型 1、反映重大事件类 伴随着网络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和近几年来网络民意的崛起,许多热词不断涌现,被网友反复套用、化用、夺人耳目,甚至延伸到现实语境中。如:2007年的“正龙拍虎”,2008年的“做人不要太CNN”“范跑跑”、“猪坚强”,2009年的“躲猫猫”“做噩梦”,2010年的“我爸是李刚”等这些网络热词以具体事件作为依据,时代特色鲜明,俏皮中暗含生活哲学,

网络语言研究

“网络语言”研究摘要: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凭着它一日百里的渗透速度,正逐渐地占领人类的重要地位。网络成为了继电话、电视以来最重要的沟通工具。不仅渗透了人类的生活,而且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一类依托网络而应运而生的人群出现了——网民。随之而来的,便是当下最关注的“网络语言”。 关键词:网络人类生活沟通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的产生可谓是必然的发展趋势。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出现,促使人类产生了又一次深刻的革命,网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网络时代”的到来,网民与其语言也就随之而来了。“网络语言”这种形式多样甚至抛弃传统语言的网络语言,对于传统语言是一个不小的冲击。近年来,网络语言更是日益发展、成熟起来。据调查,认为网络语言“作为对传统语言的补充,应该走进大雅之堂”的占67.10%,可见,作为一种语言样式,网络语言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 中国的网络群体结构以青年人为主,正是由于这样一个群体,才使网络语言蓬勃发展,生机盎然。这些特殊群体呈现如下特点: 1、个性张扬,标新立异。乐于根据自身知识、经验创造新词,以凸显个性。 2、反叛意识强。通过奇异的数字、字母结合,同音异词的随意替代来创造新词,以赢得关注,因此网络上的新奇语言也越来越多。 3、渴望情感沟通。网络平台成为宣泄的窗口。

4、奇特的想象力。在高度自由的网络环境下,年轻人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5、追求简单直白。于是各种富有情感的符号和便于操作的网络语言便应运而生,并生动地反映了现代社会文化“快餐化”倾向,他们不再含蓄而矜持,追求的是简便省事和开放直接。 一、网络语言的含义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包括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图标、拼音和文字等。这类的组合,往往表达其特殊的含义。20世纪90年代初,网民们为了提高上网的效率,也为了使聊天中诙谐幽默,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种特定的语言了。随着21世纪以来,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网络语言较之传统语言有改进和幽默的作用,于是,网络语言所占的比例也就越来越大了。 如果注意和总结下这几年网民们对于表示生气时所用的语言,就会发现它竟然也有一个变化。最先开始是从港台那边过来的“哇塞”(大陆人一般用这个来表示惊喜),接着出现了“我操”,然后“我晕”,接着“我倒”,现在是“我笑”。由此可见,网络语言这个特殊的语言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而变化,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趋势而变化。去掉糟粕的,保留美好的,正确的。网络语言也不全是人们口中所谓的“不正经”,它有对传统语言的补充和说明,也有对一些当今人们对一些情感或是事物的一种新型的描述方法。只有被认可了的,被大多数人所运用的,才会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浅谈网络流行语

浅谈网络流行语 摘要: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社会方言, 深受社会的影响。本文根据形式结构和表义形式对网络流行语进行简单分类, 对其时尚简洁、幽默诙谐、联想丰富的特征进行社会学角度的探讨。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对语言产生了重大影响, 需要我们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社会心理、发展趋势 语言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它真实地反映了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文化、群众心理和民俗风尚。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 网络上的流行语日益丰富, 由于上网的多为20—30 岁的年轻人, 他们的网络语言体现出一种新奇、鲜活的特征。“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口语, 是人们在网上交际时使用的别致、活泼而新鲜的词语。”[1]作为语言的载体之一, 网络使得语言的表达方式更加自由随意, 方言、谐音词、转义词、生造词大量进入网络语言, 拼音简缩、英文简写、汉字拆分等方法也时常运用。网络流行语的使用, 不但丰富了我们的网络生活, 也使得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也许你有天打开电脑, 会在论坛上发现这样一个帖子: “7456, 儿子又被抓去断背了, 事物所真BT, 亲们一起BS 它, 就酱紫, 泪奔”这绝对不是胡言乱语, 而是一名“粉丝”(fans) 用网络流行语所表达的愤慨之情。这些鲜活生动的词汇通过网络, 丰富着我们的语言, 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一、网络流行语的分类 “新产品、新事物的出现常常使新词语大量涌现, 也诱发一些词语生出新义。”[2]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新词大量进入网络语言,并随着应用的广泛而成为流行语, 词义发展的例子也举不胜举。从网络流行语的形式结构来看,有汉语拼音简略、英语缩写、汉语短语简略等类型的网络流行语。从网络流行语的语义表现来看, 有谐音型流行语、旧词新义型流行语、隐喻型流行语等类型的流行语, 拟声、象形等手法也大量运用。上述流行语在划分上还存在一定的重合。 从形式结构上来看, 网络流行语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汉语拼音简略型 “MM”( 妹妹)、“GG”( 哥哥)、“PL”( 漂亮)、“BT”( 变态) 想必已为大家所熟知。网络文学的流行又让“TJ”( 太监, 指没有完结却又停止更新的文章)、“YY”(意淫)、“RPWT”(人品问题) 等词广为传播。在论坛里, 语言更是丰富多彩。“ZT”是转帖的意思, 表示帖子并非自己原创, 发帖人叫“LZ”( 楼主), 相对来说也就有了“LS”( 楼上)和“LX”(楼下)的关系。对于论坛上的帖子, 各路英雄更是有自己的看法。“SF”是“撒花”的意思,表示对某观点的赞同。“PP”是“批评”的意思,“BS”( 鄙视) 表示的是轻蔑, “PF”却有着“佩服”和“喷饭”两个相去甚远的意思, 看到这个词的时候不免要根据情境猜测下它的褒贬。“MS”( 貌似) 是一个比较谦逊的词语, 表示发帖人对自己观点的不确定的态度。网络上的称呼也多种多名段也随着作品的普及而广为传播, 而这些台词片段通常无法直接理解, 仔细品味才能体会个中含义。“ZT4”意为“猪头4”, 来源台湾偶像剧《流星花园》, 电影《手机》的热映也让“做人要厚道”传遍了大江南北。“XX 很生气, 后果很严重”出自《天下无贼》, “出来混, 迟早都是要还的”来自《无间道》, 意为报应。“农妇山泉有点田”改编自农夫山泉的广告, 被喻为是一个大学生的最低奋斗目标。“黑旺财”出自晋江文学网, 旺财是《唐

浅谈网络语言的作用

浅谈网络语言的作用 网络语言孕育于自然语言的母体,又与民族语言有着血脉的联系,它在语言形式上虽然会有所突破,但它又不能脱离现代汉语的基本规律。另一方面,网络语言与现代汉语处于互动的过程中,它既要受现代汉语的制约,同时又对现代汉语施加影响。 本文将从词汇和语法两方面的特征对网络语言和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分析。 一、词汇特征 现代汉语词汇是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都由方块汉字构成,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由于汉语中有意义的单音节差不多都能充当词根语素,词缀语素少而且造词能力较弱,因此,汉语中运用复合法组合词根语素构成合成词的情况最多。合成词有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三种构词方式。 同现代汉语相比,网络词汇的构成方式有着自己鲜明的特征: 1、原有词汇产生新义。 网络的产生和发展使许多传统词汇获得新的意义。 “冲浪”原指一种水上运动,但由于其寻求刺激和愉悦的特点与上网有相似之处,所以“冲浪”一词在网络词汇中被赋予了“在网上进行查询、娱乐等各种活动”的新义。 “狂”的词典义有“发疯”或“猛烈”等义,在网络中“狂”却有“很”的意义,如网络速度很慢叫“狂慢”,“很难看”叫“狂难看”。 “青蛙”、“恐龙”因形态丑陋而被借用表示“相貌丑陋的上网男性”、“相貌丑陋的上网女性”。 “灌水”是指在聊天或BBS版上的发言,随意写。 “造砖”指上帖者比较用心写的东西。 “楼上楼下”是BBS上常使用的词汇,用以指上面的帖子和下面的帖子。 …… 以上这些词语都是将其本义置于网络环境,因而获

得了网络词汇中的新义。 2、新词汇产生。 借用原有词汇显然不可能完全满足网络词汇的需要,非传统的新词汇才是网络词汇的主流,而这些词汇的来源极其广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造词。对于一个完整的语言系统来说,按照原有的语法和词汇特点,造出与新事物、新环境相适应的词汇,才是最容易融入原有语言体系的,也是最易为人理解和接受的,这一点已经被历史证明,网络词汇也同样如此。下文列出的网络词汇就是按照现代汉语的词汇特点和语法特点造出的:①动宾结构,如上网、上线、掉线、抓图等;②偏正结构,如互联网、服务器、网站、网址、网页、个人主页、公告栏、电子信箱、网友、电子货币、网上救援等。 (2)不规范造词 网络的自由性决定了网络词汇不可能全部按照现有规范来创造,这些不规范的网络词汇在网络上颇为引人注目。 ①缩略词语。网络的缩略词语很大一部分是汉语拼音和英语词语的缩略。如汉语拼音的简缩GG=哥哥,JJ=姐姐,DD=弟弟,MM=妹妹,BB=宝贝等。再如英语词语的缩略:BTW=By the Way(顺便问一下),IMO=In my option(照我的意见),JAM=Just a moment(等一会儿)等。从缩写的方法上看,以上所举大多是传统的择取部分字母的方法,还有一种灵活机巧的缩写词语则体现了网络语言的创新精神,如U(=you)是“你”,CU(=see you)是“再见”,IC(=I see)是“我明白”,18ly(=lately)是“最近”等等。 网络缩写词大量出现的原因首先是为了节省时间,因为网上的时间太宝贵,多泡一分钟的网就多花一分钟的钱;同时,在网上聊天中必须以较少的字符来表达意义,提高网上聊天的节奏,减少对话延缓脱节。 ②符号代词,用符号代替词表达意义是网络语言词汇的重要特色。网虫们喜欢用一些表情符号来交流。 例如:^O^让你可以不必转过头来看的笑脸,而且是一头可爱的小猪。

我国网络流行语研究综述

我国网络流行语研究综述-汉语言文学 我国网络流行语研究综述 □刘艳娥赵峰 摘要:网络流行语作为新兴的语言现象,对其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文化意义、现实意义及学术意义。随着网络语言的研究逐渐成为语言学新的热点,语言界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阐释了国内学者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在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争议,并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进一步丰富网络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完善网络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论体系,也为国内学者今后展开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网络语言网络流行语网络语言学 一、引言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语言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十分重要的语言现象,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1.社会意义:流行语作为一种动态的社会符号表征,它能够及时敏锐地反映语言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代变迁。一方面从社会学角度阐释语言发展与变迁的原因,进而探究语言内部系统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语言内部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通过研究语言内部结构、语言发展动态以及语言变迁规律,掌握社会的最新发展趋势,把握社会发展潮流,促进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2.学术意义:追踪时代前沿,掌握最新的语言文化动态;有助于开拓新的分支学科,对汉语网络流行语进行综述研究,不但有社会语言学意义,还有汉语词汇学价值,可以为网络语言学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其研究成果对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语言规划、语言战略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3.现实意义: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我们能够及时敏锐地了解社会

现实以及把握社会发展潮流,从而有助于指导青少年正确对待社会新潮流。4.文化意义:随着网络流行语在大学校园的传播与发展,该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特点,探究大学生网络语言使用与社会文化生活的相互影响,进而可以准确地了解校园文化以及及时敏锐地掌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价值取向,从而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因此,网络语言的研究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新热点。在我国,语言学界主要从语义、句法、功能、认知、心理、社会、文化等角度,就网络流行语展开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然而,网络语言的研究也存在不少问题,在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网络流行语研究现状 随着网络流行语的不断发展,网络语言学随之而生。2000年,中国学者周海中在《一门崭新的语言学科——网络语言学》中首次提出了一门新的学科——网络语言学,并就网络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发展方向等稍作阐释;此后,网络语言学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西班牙学者圣地亚哥·珀施特圭罗在2003年出版的专著《网络语言学:互联网上的语言、话语和思想》中,对网络语言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2005年英国语言学家戴维·克里斯特尔教授发表了《网络语言学的范围》一文,就网络和信息技术对语言产生影响的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究。目前网络语言学已成为当代语言学中最有活力的分支学科之一。近些年,国内语言界学者主要从9个角度对网络流行语展开了研究: 1.语义角度:许多语言学者主要对网络流行语语义的变异现象、语义变异特点、语义变异的原因、语义衍生及泛化过程、流行语语义的不确定性以及导致流行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