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植体消毒方法

外植体消毒方法

外植体消毒方法
外植体消毒方法

外植体消毒

1 、材料:油菜、番茄、芝麻等种子或其他培养材料。

2 、仪器:超净工作台,含 MS 培养基的培养瓶,镊子,培养皿,酒精灯,接种器械(解剖刀、剪子、镊子等)。

3 、试剂: 70% 酒精, 95% 酒精, 0.1% 升汞或漂白粉、无菌水等。方法步骤

1 、用水和肥皂洗净双手,穿上灭过菌的专用实验服、帽子与鞋子,进入接种室。

2 、打开超净工作台和无菌操作室的紫外灯,照射 20 分钟。

3 、上工作台后,用酒精棉球擦拭双手,然后用 70% 酒精喷雾降尘,并擦拭工作台面。

4 、先用酒精棉球擦拭接种工具,再将镊子和剪子蘸 95% 酒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放置冷却。

5 、修整接种材料,除去不用的部分,然后进行外植体消毒:

(1)水洗,滤纸吸干。

(2) 70% 酒精中浸泡约 30-60 秒(注意:酒精穿透力很强,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损伤材料组织细胞)。

(3)在 0.1% 升汞中浸泡 10 分钟;或在 10% 漂白粉上清夜中泡10-15 分钟;

(4)无菌水冲洗 3-5 次。

6 、接种:将种子或其他培养材料放到培养基上。

(1)先解开包口纸,将试管或培养瓶拿成斜角,使瓶口在酒精灯火

焰上方灼烧数秒钟。

(2)用灼烧过的冷却的镊子取外植体材料转接到试管或培养瓶中,轻轻插入或放在培养基表面。

(3)接种完毕后,将瓶口在火焰上转动灼烧,封口。

(4)操作期间应经常用 70% 酒精擦拭工作台和双手;接种器械应反复在 95% 酒精中浸泡和火焰上灼烧灭菌。注意:双手不能离开工作台,不能说话、走动或咳嗽等。

7 、接种结束后,清理和关闭超净工作台,并用 70% 酒精擦拭工作台面。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新版消毒方法及配比.pdf

84消毒液的使用方法及配比 一、性质: 84消毒液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的液体,是一种有效氯含量 5.5~6.5%的高效消毒剂。被广泛用于宾馆、旅游、医院、食品加工行业、家庭、学校、幼儿 园等的卫生消毒,消毒方法:擦拭,喷洒,拖洗消毒。 二、使用注意事项: 1、84消毒液有一定的刺激性与腐蚀性,必须稀释以后才能使用。一般稀释 浓度为1:500和1:200,浸泡时间为10到30分钟。被消毒物品应该全部 浸没在水中,消毒以后应该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才能使用。 2、84消毒液的漂白作用与腐蚀性较强,最好不要用于衣物和铁制物品的消 毒,必须使用时浓度要低,浸泡的时间不要太长。 3、84消毒液是一种含氯消毒剂,而氯是一种挥发性的气体,因此盛消毒液 的容器必须加盖盖好,否则达不到消毒的效果。 4、不要把84消毒液与其他洗涤剂或消毒液混合使用,因为这样会加大空气 中氯气的浓度而引起氯气中毒。 5、84消毒液应该放在小孩够不着的地方,避免误服。 6、84消毒液的有效期一般为1年,我们在购买与使用时要注意生产日期, 放置太久其有效氯含量下降而影响消毒效果。 7、84消毒液对皮肤有刺激性,使用时应戴手套,避免接触皮肤。 8、84消毒液宜用凉水现用现配,一次性使用,勿用50°以上热水稀释。需 在25°以下避光保存。 9、消毒清洗后的物品要直接晾晒,不可再次接触其它容器。 三、配制比例: 1:500的84消毒液配制 加清水500 ml 2500ml 5000 ml 10000 ml 84消毒液1ml 5ml 10ml 20ml 1:200的84消毒液配制 加清水500 ml 2500ml 5000 ml 10000 ml 84消毒液 2.5ml 12.5ml 25ml 50ml

医院常用消毒方法

●针刺伤事件有处理登记 ●传染病、特殊感染病例报告登记 ●再生医疗器械消毒流程正确: 1.医疗垃圾需分类放置。 2.污染敷料(血液、体液)与使用后的一次性换药包 需用黄色袋。 3.非污染物(使用后的输液袋、注射器)需用兰色袋。 4.使用后的针头需锐器桶盛放,玻璃安瓿需用黄色袋。 ●中心静脉穿刺处无红肿和渗液 ●无菌物品及器械: 使用方法正确,消毒灭菌达标,标识清楚。 ●屏障隔离: 1.符合要求,隔离标识正确,物品单独使用。 2.隔离患者的物品消毒符合规范。 3.沾染了放射性、化疗药物的废弃物处理符合规范。 4.血液制品袋用后按医疗垃圾单独放置,保存24小时 备查。 ●体温表消毒方法: 1.每周浸泡用肥皂水清洗两次(周一、周四),用75%酒精浸泡,不填加,每周更换两次。 2.遇有传染病人用过的体温表,需用0.05%有效氯消毒半小时,然后用清水洗净晾干,放入酒精浸泡。

3.病人处不可放置体温表,随用随取,及时消毒。 4.每月监测体温表检测,并登记。方法如下:将体温表中的汞柱甩至35℃以下,放入36℃以上、42℃以 下水温中浸泡3分钟,取出后体温表中汞柱误差在 0.2之间为合格。 ●血压计终末消毒方法: 1.污染的血压计袖带使用0.05%有效氯即刻消毒,消毒半小时后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污染的血压计用 0.05%有效氯擦拭消毒。 2.无法撤掉的要关闭阀门后,再进行消毒。 3.传染病人固定专用血压计,定时每周消毒一次。 4.血压计袖带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方法如下: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后晾干,再用紫外线双面消毒半小时。 ●简易呼吸器消毒: 1.接口与面罩用酒精擦拭,球囊污染用肥皂水清洗。 2.人工呼吸器使用后消毒,避污保存。 3.气管插管导丝使用后灭菌保存。 ●呼吸机冷凝水终末消毒: 1.配制0.1%有效氯装在密闭容器中,积水器中冷凝水达1/2满时倾倒,将冷凝水倒入容器中,半小时后 倒入卫生间污水系统。 2.呼吸机管路积水瓶处于直立状态,避免冷凝水倒灌

日常生活中的消毒方法

日常生活中的消毒方法 (1)一般性消毒:主要是指在家中消毒,如空气、地面和家具表面、手、食餐具、衣被和毛巾等的日常消毒。 空气消毒--可采用最简便易行的开窗通风换气方法,每次开窗10到30分钟,使空气流通,让病菌排出室外。 饮食用具的消毒 家庭成员身上可能带有某些病菌甚至传染力较强的病原微生物,另外,家庭中如有亲朋好友等外来人员聚餐,所以,家庭内应该视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厨、餐具进行消毒。若家中有传染病人,尤其是肠道传染病病人,更应随时消毒;若为肝炎病病人,除消毒外,餐具还应专人专用专管理,以确保家庭成员身体健康。 ①煮沸消毒法; 在家庭中,对碗、筷、碟、杯、勺等饮食用具采用煮沸来进行消毒是最简便而又十分可靠的消毒方法。注意水面一定要盖过饮食用具,饮食用具最好直立放置而不叠放,让水沸腾5分钟以上,如果怀疑有肝炎病毒等微生物污染,则让水沸腾15~20分钟。 洗涤用的抹布是污染最严重的,因其洗涤过程中接触的物品最多,另在擦试过程中还会沾附不少油腻,从而极易沾染大量的微生物,再加上其潮湿,是微生物极好的培养基,因而对抹布的消毒更应重视。最好建议每个家庭备用十块左右的抹布,保存在干燥容器中,用一块取一块,用完后集中清洗煮沸消毒。 ②洗烫消毒法; 对于某些难于采用煮沸消毒的饮食用具,如砧板、刀剪等,在没有其它消毒方法时可用80℃以上的热水洗烫。 ③化学消毒法; 由于饮食用具消毒的化学消毒剂有含氯消毒剂、碘伏、过氧乙酸、洗必泰、二氧化氯等。 ④微波消毒法; 手消毒--要经常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在饭前、便后、接触污染物品后最好用含250-1000mg/L的1210消毒剂或250-1000mg/L有效碘的碘伏或用经批准的市售手消毒剂消毒。衣被、毛巾等消毒宜将棉布类与尿布等煮沸消毒10到20分钟,或用0.5%过氧乙酸浸泡消毒0.5到1小时,对于一些化纤织物、绸缎等只能采用化学浸泡消毒方法。 家庭日常消毒方法 A 家庭中常厨酌消毒方法:适合家庭用的消毒方法通常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大类。物理消毒法 (1)机械消毒法机械消毒法主要有冲洗、过滤、掸尘和抖动等。这些方法虽不能杀灭病原体,·但可在短期内排除或减少病原体。例如,戴口罩是过滤的一种形式,是目前在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如SARS的重要又简单的方法之一。另外,家庭居室内开窗通风亦具有消毒的意义,它可在短时间内交换室内外空气,使室内的有害气体或病菌得到稀释,从而间接达到空气消毒的目的。 (2)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线消毒一般是将需要消毒的物品如衣服、被褥、书籍等置于太阳下曝晒。消毒的物品需铺开,经常翻动,让各面都晒到。通常每次曝晒4~6h,一般病原体就可被阳光杀灭,连晒几天效果更好。正如明代刘若金《本草述》中所说:“日中曝晒可辟痊毒秽浊之邪,防病灾。”也可将需要消毒的物品,平铺在距紫外线灯 1.5~2m的台面上照射30min,同样可以达到消毒的效果。 (3)焚烧消毒法凡价值不高而又可燃烧的物品用火焚烧是最彻底的消毒方法,可用于衣物、纸张、垃圾、受污染的杂草及动物尸体等的处理。病人呕吐物污染的局部地面,可铺上草、锯末等进行焚烧消毒。在进行焚烧消毒时可加一些引火材料如柴油、酒精、煤油等,同

消毒配比及消毒方法

附件1: 消毒配比及消毒方法 一、含氯消毒剂包括漂白粉、漂精片、泡腾片等 二、过氧乙酸消毒 1、简要配比法 2、消毒步骤 ⑴消毒人员在达到疫点后,穿好个人防护用品。如用过氧乙酸或含氯制剂时,须戴防护眼镜。 ⑵进入疫点时,应先消毒通道 ⑶测量污染范围内需消毒的房屋及地面的面积和体积。 四面墙壁面积:周长×高(m2) 地面面积=长×宽(m2) 房屋体积=长×宽×高(m3) ⑷地面、墙壁、门窗:先消毒居室的门及把手,然后再入室消毒;从门口开始不断地一步一步作室内喷雾,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min。 ⑸空气:房屋经密闭后消毒,作用60min,再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⑹消毒室内地面、墙壁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依次进行。消毒期间,消毒人员不可吸烟或吃其它食品。 ⑺手与皮肤:用0.5%碘伏溶液(含有效碘5000mg/L)涂擦,作用1~3分钟。也可用75%乙醇溶液浸泡1~3分钟。

⑻疫点消毒工作完毕后,先对消毒人员的衣物、胶靴喷洒消毒后再脱下。衣物脱下后,将污染面向内卷在一起,放在袋中带回焚烧或消毒处理。将所用消毒工具表面以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3、漂白粉、漂精片加入水后应充分捣碎混匀、不可有沉淀! 4、如用过氧乙酸(原溶液浓度为15~18%)消毒 0.1%过氧乙酸:一升(2斤)水中加入5~7ml 0.3%过氧乙酸:一升(2斤)水中加入15~20ml 0.5过氧乙酸:一升(2斤)水中加入25~30ml 0.7过氧乙酸:一升(2斤)水中加入40~50ml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物理消毒灭菌的方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力消毒灭菌法:利用热力作用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细胞壁、细胞膜,导致其死亡,可分为 干热法和湿热法。 (1)燃烧法:属于干热法,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 1)用途:①无保留价值的污染物品②金属器械及搪瓷类物品急用,或无条件消毒时,锐利刀剪 除外,以免锋刃变钝。 2)方法:①金属器械可在火焰上烧20秒②搪瓷类容器可倒入少量95%乙醇 (2)干烤法:利用特制的烤箱,热力通过空气对流和介质传导进行灭菌,效果可靠。 (3)煮沸消毒法:属于湿热法,用于耐湿、耐高温的搪瓷、金属、玻璃,橡胶类物品,不能用于外科手术器械的灭菌。从水煮开始计时,5-10分钟可杀灭繁殖体,15分钟可将多数细菌芽胞杀灭,如破伤风杆菌芽胞需煮60分钟才可杀灭,在水中加入碳酸氢钠,配成浓度为1%-2%的溶液时,沸点可达105度,即可增强杀菌作用,又可去除防锈。 注意事项:①物品需全部侵入在水中,物品盖子打开,轴节打开,空腔导管预先灌水,各种大小及形状相同的容器不能重叠②玻璃类物品需用纱布包裹,并在冷水或温水中放入③橡胶类物品需用纱布包好,水沸后放入④如中途加入其它物品,需等再次水沸后开始计时⑤高原地区气压低,沸点低,需适当延长煮沸时间,一般海拔每增高300m,煮沸时间延长2分钟。 (4)压力蒸汽灭菌法:属于湿热法,是一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效果最为可靠的首选灭菌方法 2.光照消毒法(又称辐射消毒)主要是通过紫外线的杀菌作用,使菌体蛋白发生光解、变性,导致细菌死亡。 (1)日光暴晒法:利用日光的热、干燥、紫外线的作用来杀菌,将床垫、毛毯、书籍、衣服等放在阳光下直射,暴晒6小时可达到消毒效果,中间要定时翻动。 (2)紫外线灯管消毒法:紫外线属于电磁波辐射,常用于空气、物品表面的消毒,杀菌最强的波长范围250-270nm从灯亮5-7分钟开始计时。①空气消毒:有效距离不超过2m,照射时间20-30分钟②物品消毒:有效距离不超过25-60cm,照射时间20-30分钟。 3)注意事项:①保持室内清洁、干燥,室内温度20-40度,相对湿度40%-60%时,紫外线消毒最为宜 ②保持紫外线灯管清洁,一般每2周用无水乙醇擦拭1次,发现有污洉应随时擦拭③保护眼睛和皮肤:紫外线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易引起眼炎、皮炎且臭氧对人体不利,因此一般不在有人的环境中使用,必须使用时应带防护镜,穿防护衣,或用被单遮盖肢体④紫外线穿透力较差,消毒时物品应摊开或挂起,且定时翻动及保证各表面均受到直接照射⑤如需再次开启,应间隔3-4分钟⑥定期检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一般每隔3-6个月1次,或建立登记卡,使用时间超过1000小时应予以更换⑦定期做空气培养检测消毒效果 (3)臭氧灭菌消毒法:利用臭氧强大的氧化作用进行杀菌。 1)用途:主要用于空气、医院污水、诊疗用水、物品表面的消毒。 2)方法:使用时应关闭门窗,人员离开房间,消毒结束后30分钟方可进入。 3.电离辐射灭菌法(又称冷灭菌)适用于不耐热的物品消毒,如橡胶、塑料、高分子聚合物(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输血器等)、紧密医疗仪器、生物医学制品、节育用具及金属等。 4.微波消毒灭菌法微波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细菌芽胞、真菌孢子等各种微生物。常用于食品、餐具的处理,化验单据、票证的消毒,医疗药品、耐热非金属材料及器械的消毒灭菌。不能用于金属物品的消毒。 化学消毒灭菌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是利用液体或气体的化学药物渗透到菌体内,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细菌酶失去活性,导致微生物代谢障碍而死亡,或破坏细胞膜结构,改变其通透性,导致细胞膜破裂、溶解,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完整版)常用的消毒方法

常用的消毒方法 目前常用的消毒方法主要有:热力消毒和灭菌(湿热)、化学药物消毒和灭菌(含氯消毒剂、环氧乙烷、过氧乙酸、戍二醛、甲醛、乙醇等),以及紫外线消毒和电放辐射灭菌。现分述如下: 一、湿热消毒和灭菌 湿热灭菌原理主要是通过凝固菌体蛋白质而杀死微生物。湿热杀死微生物的能力比干热强,因为湿热消毒可以使菌体蛋白质含水量增加,从而易于被热力所凝固,加速了微生物的死亡。 (一)煮沸消毒 煮沸消毒是最早使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是方法简单,应用方便,不需要特殊设施,花费不多而效果可靠。缺点是消毒物品被浸湿,而且处理后再污染的可能性增多。 煮沸消毒适用于消毒食具、食物、棉织品、金属及玻璃制品等。当水温达到100℃时细菌繁殖体几乎立刻死亡,通常在水沸腾后再煮5-15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细菌芽胞抗热能力较强,有些芽胞煮沸数小时才能将其杀灭,因此煮沸消毒一般不能达到灭菌的效果。 煮沸消毒时应注意:

1.消毒时间应从水煮沸后算起; 2.煮沸过程中不要加入新的消毒物品; 3.被消毒物品应全部浸入水中; 4.碗盘等不透水物品应垂直放置,以利对流; 5.消费物品不应放置过多,一般不应超过容器高的四分之三; 6.消毒导热不良的物品时应适当延长煮沸时间。 (二)压力蒸汽灭菌 压力蒸汽灭菌是热力灭菌中使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穿透力强、灭菌效果可靠,能灭杀所有微生物。穿透力强的原因主要是蒸汽凝结时释放出的潜热和凝聚收缩后产生的负压加速了蒸气对物品的穿透,使物品的深部也能很快达到灭菌所需的温度。 压力蒸汽灭菌的持续时间应从灭菌器内达到要求温度时算起,至灭菌完成时为止。总时间包括: 1.热力穿透时间;2.消毒维持时间,即杀灭微生物所需时间,一般用杀灭嗜热脂肠杆菌芽胞所需时间来表示(在121℃里需12分钟、132℃时需2分钟、115℃需30分钟);3.安全时间(一般为消毒维持时间的一半)。其中热力穿透时间是指灭菌柜内达到灭菌温度至消毒物品中心部位亦达到灭菌温度所需时间,该时间长短取决于消毒物品的性质、包装大小、安放情

消毒的基本概念及常规消毒方法

消毒的基本概念及常规消毒方法 一消毒的基本概念 1、消毒和灭菌区别? 灭菌是指将传播媒介上所有微生物全部清除或杀灭,特别是抵抗力最强的细菌芽孢。消毒是指将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清除或杀灭,使其达到无公害的要求,并非杀死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 、消毒剂和灭菌剂从杀菌效果上有何区别? 灭菌剂和消毒剂从杀菌效果上是有严格区别的。消毒剂是指能杀死微生物的消毒剂药 3、 二 4、 5、 6、 7、 8、 9、 目前为止,有代表性的消毒剂已发展到第四代,第一代为甲醛,第二代为环氧乙烷,第三代为戊二醛,第四代也是最新一代,及二氧化氯。 、按杀灭微生物效能,化学消毒剂可分为几类? 常用化学消毒剂按杀微生物效能可分为高效、中效和低效消毒剂三类。高效消毒剂能杀灭包括芽胞和真菌在内的各种微生物,又称灭菌剂,如过氧乙酸、甲醛、戊二醛和环氧乙烷等;中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芽胞以外的各种微生物,如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乙醇和煤酚皂溶液等;低效消毒剂只能杀灭一般细菌繁殖体、部分真菌和亲脂性病毒,不能灭杀结核杆菌、亲水性病毒和细菌芽胞,如洗必太和新洁而灭等。 、消毒剂按化学特性来分类可分为几类,它的作用机制和特点是什么?

、酸、碱类:杀菌机理是使蛋白质变性、沉淀或溶解;杀菌特点是能杀死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杀死细菌芽孢、病毒和一些难杀死的微生物有效本类主要包括硝酸、氢氧化钠、生石灰等,一般具有较高消毒效果,但有一定的刺激性及腐蚀性。价格较低。 、氧化剂类:杀菌机理是释放出新生态原子氧,氧化菌体中的活性基团,杀菌特点是作用快而强,能杀死所有微生物。但受温度、光线的影响,蒸发失效,消毒力受污物影响最大。包括:双氧水、高锰酸钾、二氧化氯等。该类消毒剂为灭菌剂。 、卤素类:杀菌机理是氧化菌体中的活性基团,与氨基结合使蛋白质变性。所有卤素均具有显著的杀菌性能,氟化钠对真菌及芽胞有强大的杀菌力,的碘酊常用作皮肤消毒,碘甘油常用于粘膜的消毒。细菌芽孢比繁殖体对碘还要敏感倍。卤素类易受温度、光照、 便,但个别产品不稳定、易分解、使用成本高、有味等。市场上主要的产品有二氧化氯、过氧乙酸、双氧水等。主要应用与设备、管道、器具、空气、食品、手等各个领域的消毒和灭菌。 、市场上主要的醛类消毒剂,主要应用与哪些领域?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醛类消毒剂产品有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等。目前主要用于医疗行业的器械表面和空气的消毒,该类消毒剂不能用于食品领域的消毒。 、市场上主要的醇类消毒剂,主要应用与哪些领域?

常用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

各种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 日常消毒方式方法,应避免过度消毒,受到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清洁消毒,并加强通风。消毒方法如下: 1、表面(如楼梯扶手、门把手、课桌椅、体育器材等人体常接触的物体或位置):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 mg/L~500 mg/L)擦拭,消毒作用30 分钟,再用清水擦净。 2、地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 mg/L~500mg/L)用喷洒或拖布湿式拖拭,消毒作用30 分钟,再用清水洗净。 (三)、常见消毒剂及配制使用 1、有效氯浓度5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配制方法: (1)、84 消毒液(有效氯含量5%):按消毒液比水为1:100 比例稀释。(2)、次氯酸钠原液(有效氯含量5-10%):按消毒液比水为1:200 的比例稀释。 配置的溶液需要搅拌混匀后使用。 2、75%酒精消毒液:直接使用。 3、其他消毒剂按产品说明书进行配制和使用。 (四)、注意事项 1、含氯消毒剂(含84 消毒液) (1)、含氯消毒剂有很强的刺激性与腐蚀性,必须按照说明书要求,严格按比例加水稀释后方能使用。 (2)、含氯消毒剂配置和使用时必须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工作服或一次性防护服,严禁儿童触碰。 (3)、含氯消毒剂不能和酒精、碱性活洗剂(洗衣粉)、洁厕剂等混存混用。(4)、含氯消毒剂有漂白作用,不可用于丝绸、毛、尼龙、皮革表面以及彩色织物的浸泡,对金属表面也有腐蚀,消毒后要擦拭干净。其中84 消毒液的漂白作用与腐蚀性较强,最好不要用于衣物的消毒,必须使用时浓度要低,浸泡的时间不要太长。 (5)、含氯消毒剂需加盖保持容器密闭,并存放在避光阴凉处,否则会造成氯

家庭常用消毒方法

健康教育资料 家庭常用消毒知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逐步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重家庭的消毒卫生,消毒剂也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由于一些人对消毒剂的性能和危害不甚了解,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达不到真正的消毒效果,甚至出现个别人误服误用消毒剂而出现意外伤害事例的发生。因此,开展家用消毒剂的宣传教育十分必要。 一、家庭消毒原则 1、一般情况下,家庭只需要清洁卫生,无须进行消毒; 当家中出现病人时,尤其是传染病病人时,或者外人来访后,才有必要进行消毒。 2、对于一般家庭,在选择消毒方法时应尽量选用物理消毒的方法,如蒸煮、暴晒。餐具消毒宜首选煮沸消毒,或者消毒柜。衣物、被褥主要采用在阳光下曝晒的方法。室内空气消毒主要采取定期开窗通风。洗手时,如果没有接触患者,使用普通肥皂和流动水即可。 3、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楼梯扶手、脚垫、水龙头等重点部位进行消毒,不要全房大面积喷洒消毒剂。 4、对于洗脸面盆和座便器,只需要对表面适量喷洒消毒,消毒后用大量自来水冲洗,否则会腐蚀管网;地漏及下水道,不

要专门加消毒剂消毒,因为对地漏或下水道消毒通常起不到消毒防病的目的,还会腐蚀管网,带来后患。 5、不要遗漏重点物品的消毒,如洗碗布,由于使用频繁,经常处于湿润状态,而且接触饭菜等有机物比较多,十分有利于细菌的滋生,因此应经常暴晒、煮沸消毒。 6.宠物的窝巢应经常进行消毒。 二、家庭用消毒剂选用原则 1、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根据消毒剂杀灭微生物的能力,我国把消毒剂分为灭菌剂、高水平消毒剂、中水平消毒剂和低水平消毒剂。消毒剂杀菌能力越强,相应对人体的危害也越强;一般家庭中没有病人时,也就没有很明显的致病微生物,选用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剂就可以了,如75%酒精,0.5%碘伏等。84消毒液为高水平消毒剂,由于浓度相对较低,为家庭常用消毒剂。 2.选择安全的消毒剂。“安全”至少包括三个含义:对人体健康安全,对消毒对象安全,对环境安全。绝大多数消毒剂对人体的皮肤、眼睛、呼吸道均有程度不同的刺激性和腐蚀性,还可以引起过敏反应,甚至造成急性中毒;有些消毒剂的氧化能力很强,会使金属腐蚀、橡胶老化、织物褪色,购买时应详细阅读说明书,重点了解注意事项的内容,根据需要消毒对象的特性选择消毒剂。为安全起见,甲醛、戊二醛、漂白粉、漂白粉精、优氯净、过氧乙酸、高浓度的过氧化氢不适宜家用。 3.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很多消毒剂不稳定,存放一定时期后,

物理消毒法

精选文档物理消毒法: (一)煮沸 是最简单有效的消毒方法,不需要特殊设备即可进行。杀灭繁殖型细菌与病毒效果好, 对芽胞作用较小。煮沸时间一般为10?30分钟。金属器械、棉织品、食具、玻璃制品等可 用煮沸消毒。但毛皮、呢绒和塑料制品等不能煮沸消毒。煮沸法不适用于芽胞污染的消毒。 (二)高压蒸气灭菌 为医院常用的方法,是一种可靠、经济、快速灭菌的方法,灭菌后无残留毒笥。121 C 灭菌时间为30分钟,126 C为20分钟,需消毒的物品包装不可过大、过厚或过紧,一般为20cmiX 30cmiX 40cm,外包材料要有良好蒸汽穿透性,又能阻挡微生物入侵,常用平纹布或医用包装纸。一般压力为1kg/cm 2,20?30 分钟,即可达到消毒效果。 (三)紫外线 消毒用紫外线灯管有15W、20W、30W 等规则。瓦数代表灯管在25?40 C时紫外线输出能量。灯管寿命一般为3000 ?4000 小时,超过此时限效果不可靠。紫外线对一般细菌、病毒均有杀灭作用。革兰阴性菌最敏感,其次为革兰阳生菌。但结核杆菌却有较强抵抗力。一般紫外线消毒对细菌芽胞无效。 紫外线广泛用于室内空气消毒,如手术室、烧伤病房、传染病房、实验室等。灯管距地 面约 2.0 ?2.5m 高。每10?15cm 2面积可设30W 灯管一个,最好每照射 2 小时后,间歇 1 小时后再照,以免臭氧浓度过高。灯管用铝制灯罩作反向或侧向照射,可用于有人在的条件下消毒空气。 对污染表面消毒时,灯管距表面不超过1m ,灯管周围 1.5 ?2cm 处为消毒有效范围。 消毒时间为1?2 小时。 (四)电离辐射灭菌 是应用丫射线与高能量电子束照射消毒,可在常温下对不耐热物品灭菌,故又称冷灭菌”。对微生物有广谱杀灭作用,不残留有害化学物质。实践证明,该法处理医疗产品,安全、有 效。 此外,焚烧、流水冲洗等物理方法消毒也常用。 1 .物理消毒法 物理消毒法就是用物理方法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生物。常用的物理消毒法有自 然净化、机械力清除、热力消毒、辐射消毒、超声波消毒和微波消毒。 (1)自然净化法就是靠自然环境的净化作用,使空气、物体中的病原微生物逐步达到无害。方法有日光照射、风吹雨淋等。 (2)机械力清除就是用外力将被服表面的有害微生物除掉。这种方法虽然不能根除有害微生 精选文档 物,但是可将其大大减少。冲洗、刷、擦、抹、扫、铲除等都是常用的方法。 (3) 热力消毒就是利用高温、高压的作用将被服中的有害微生物除掉。方法有干热消毒、湿热消毒

物理消毒法

物理消毒法: (一)煮沸 是最简单有效的消毒方法,不需要特殊设备即可进行。杀灭繁殖型细菌与病毒效果好,对芽胞作用较小。煮沸时间一般为10~30分钟。金属器械、棉织品、食具、玻璃制品等可用煮沸消毒。但毛皮、呢绒和塑料制品等不能煮沸消毒。煮沸法不适用于芽胞污染的消毒。 (二)高压蒸气灭菌 为医院常用的方法,是一种可靠、经济、快速灭菌的方法,灭菌后无残留毒笥。121℃灭菌时间为30分钟,126℃为20分钟,需消毒的物品包装不可过大、过厚或过紧,一般为20cm×30cm×40cm,外包材料要有良好蒸汽穿透性,又能阻挡微生物入侵,常用平纹布或医用包装纸。一般压力为1kg/cm2,20~30分钟,即可达到消毒效果。 (三)紫外线 消毒用紫外线灯管有15W、20W、30W等规则。瓦数代表灯管在25~40℃时紫外线输出能量。灯管寿命一般为3000~4000小时,超过此时限效果不可靠。紫外线对一般细菌、病毒均有杀灭作用。革兰阴性菌最敏感,其次为革兰阳生菌。但结核杆菌却有较强抵 抗力。一般紫外线消毒对细菌芽胞无效。 紫外线广泛用于室内空气消毒,如手术室、烧伤病房、传染病房、实验室等。灯管距地面约2.0~2.5m高。每10~15cm2面积可设30W灯管一个,最好每照射2小时后,间歇1小时后再照,以免臭氧浓度过高。灯管用铝制灯罩作反向或侧向照射,可用于有人在 的条件下消毒空气。 对污染表面消毒时,灯管距表面不超过1m,灯管周围1.5~2cm处为消毒有效范围。 消毒时间为1~2小时。 (四)电离辐射灭菌 是应用γ射线与高能量电子束照射消毒,可在常温下对不耐热物品灭菌,故又称“冷灭菌”。对微生物有广谱杀灭作用,不残留有害化学物质。实践证明,该法处理医疗产品,安 全、有效。 此外,焚烧、流水冲洗等物理方法消毒也常用。 1.物理消毒法 物理消毒法就是用物理方法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生物。常用的物理消毒法有自然净化、机械力清除、热力消毒、辐射消毒、超声波消毒和微波消毒。 (1)自然净化法就是靠自然环境的净化作用,使空气、物体中的病原微生物逐步达到无害。方法有日光照射、风吹雨淋等。 (2)机械力清除就是用外力将被服表面的有害微生物除掉。这种方法虽然不能根除有害微生

八种常用的消毒方法对比

八种消毒方法的对比 之前,有网友一起讨论,空气消毒用什么方法比较好,其实没有 所谓的最好,只是看看哪种最适合您。为此,我整理了8 种空气消毒方法,主要从消毒原理已经消毒效率进行评价,供各位朋友参考选择:常见应用方法: 1、臭氧消毒法:臭氧是一种淡蓝色气体,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分解产生的氧原子可以氧化并穿透细菌细胞壁而杀死细菌。但不能除尘,室 内必须没有人,并容易损坏一些易氧化的物品,对表面微生物作用较小。臭氧对人的呼吸道有一定的影响。尽管应用广泛,但越来越多的报导不 主张使用臭氧消毒方法。消毒效率在91~92%之间。 2、紫外照射法:如果应用在空调系统中效果非常差,因为空气流速高,细菌受照的剂量非常小,不能除尘。WHO 和欧盟GMP 都已经宣布其 为通常不被接受的方法,更不能作为最终灭菌。消毒效率在 82~84%。 3、甲醛熏蒸法:甲醛是一种化学试剂,已经宣布致癌,消毒效率大 概在77~78%。 4、超低阻高中效过滤器:这是一种物理阻隔的方法,常规风口上的 阻力是粗效的三分之一,但效率很高,对于大于0.5 微米的效率可达

80%,重量轻,安装方便。消毒效率在92~98%(一次通过的除菌效率) 5、高效过滤器:也是物理阻隔,没有副作用,卫生部消毒规范指出洁净室空气灭菌只用空气净化过滤方式。这种消毒效率可达99.9% 甚至更高(一次的效率) 由于细菌不会单独存在,都需要附着在粒子上,因此,高效其实是最好的消毒,控制好人员的规范其实才是最重要的,其他消毒只是一种辅助。 除此之外,再汇总几个消毒方法,供参考吧: 6、等离子法:这种方法是在气体在加热或者强电磁场作用下产生高度电离的电子云,其中的活性自由基和射线对微生物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效率很低70%以下。 7、电子灭菌灯:一种物理方法,没什么破坏,消毒效率平均85%。 8、负离子法:在电场、紫外、射线和水的撞击下使空气电离而产生,可吸附尘埃粒子变成重离子而沉降,缺点是有二次扬尘,在空调系统中不会使用。消毒效率73%左右

消毒和灭菌的区别

按照GB15980规定: 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 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传播媒介上所有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无菌。 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医院病室内外环境的清洁、消毒、诊疗用具、器械、药物的消毒、灭菌,以及接触传染病患者的消毒隔离和终末消毒等措施。 一、概念 (一)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根据有无已知的传染源可分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根据消毒的时间可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二)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使之达到无菌程度。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用于需进入人体内部,包括进入血液、组织、体腔的医用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用具、一切置入体腔的引流管等,要求绝对无菌。 消毒与灭菌是两个不同的要领。灭菌可包括消毒,而消毒却不能代替灭菌。消毒多用于卫生防疫方面,灭菌则主要用于医疗护理。 二、消毒、灭菌的原则 (一)明确消毒的主要对象应具体分析引起感染的途径、涉及的媒介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有针对性地使用消毒剂。 (二)采取适当的消毒方法根据消毒对象选择简便、有效、不损坏物品、来源丰富、价格适中的消毒方法。 医院诊疗器械按污染后可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在人体接触部位不同分为三类: 1.高度危险的器材穿过皮肤、粘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或与破损的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器、心脏起搏器等。必须选用高效消毒法(灭菌)。 2.中度危险的器材仅与皮肤、粘膜密切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如内窥镜、体温计、氧气管、呼吸机及所属器械、麻醉器械等。应选用中效消毒法,杀灭除芽胞以外的各 种微生物。 3.低度危险器材和物品不进入人体组织,不接触粘膜,仅直接或间接地与健康无损的皮肤接触,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一般并无危害,如口罩、衣被、药杯 等,应选用低效消毒法或只作一般卫生处理。只要求去除一般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三)控制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许多因素会影响消毒剂的作用,而且各种消毒剂对这些因素的

(完整版)几种常用的消毒方法

几种常用的消毒方法 一、普通喷雾消毒法 指用普通喷雾器喷洒消毒液进行表面消毒的处理方法,各种农用和医用喷雾器均可应用。 1.适用范围普通喷雾消毒法适用于对物体(品)表面、室内墙面和地面、室外建筑物和帐篷表面、地面、车辆外表面、装备及植被等实施消毒。 2.使用要求先从足下喷洒,开辟无害化通道至操作端点,而后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顺序依次喷洒。 3.注意事项 (1)喷洒有刺激性或腐蚀性消毒剂时,消毒人员应配戴防护口罩、眼镜,穿防护服。 (2)室内喷雾时,喷前将食品、衣被及其他不需消毒的物品收叠放好,或用塑料膜覆盖防湿。 (3)室外喷雾时,消毒人员应站在上风向。 二、气溶胶喷雾消毒法

指用气溶胶喷雾器喷雾消毒液进行空气或物体表面消毒的处理方法,雾粒直径20μm以下者占90%以上。由于所喷雾粒小,浮于空气中易蒸发,可兼收喷雾和熏蒸之效。喷雾时,可使用QPQ-1型喷雾器及产生直径在20μm以下雾粒的其他喷雾器。 1.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室内、坑道、车辆、帐篷内空气和物体表面实施消毒。 2.使用要求消毒前关好门窗,喷雾时,按自上而下、由左向右顺序喷雾。喷雾量以消毒剂溶液可均匀覆盖在物品表面或消毒液的雾团充满空间为度。作用30~60min 后,打开门窗通风,驱除空气中残留的消毒液的雾粒及气味。 3.注意事项同普通喷雾消毒法,特别注意防止消毒剂气溶胶进入呼吸道。 三、擦拭消毒法 指用布或其他擦拭物浸以消毒剂溶液,擦拭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的处理方法。 1.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家具、办公用具、生活用具、玩具、器械、车辆和装备等物体表面,以及医院和实验室环境表面实施消毒处理。

2.使用要求消毒时,用干净的布或其他物品浸消毒剂溶液,依次往复擦拭拟消毒物品表面,作用至所用消毒剂要求的时间后,再用清水擦洗,去除残留消毒剂,以减轻可能引起的腐蚀、漂白等损坏作用。 3.注意事项 (1)不耐湿物品表面不能应用该方法实施消毒处理; (2)擦拭时应防止遗漏; (3)污物可导致消毒剂有效浓度下降,因此表面污物较多时,应适时更新消毒液,防止污物中的病原体对消毒剂溶液的污染。 四、浸泡消毒法 指将待消毒物品全部浸没于消毒剂溶液内进行消毒的处理方法。 1.适用范围用于对耐湿器械、玻璃器皿、餐(饮)具、生活用具及衣物等实施消毒与灭菌。 2.使用要求对导管类物品应使管腔内同时充满消毒剂溶液。消毒或灭菌至要求的作用时间,应及时取出消毒物品用清水或无菌水清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物理消毒设备及使用.演示教学

物理消毒设备及使用 一、高压清洗机的安装与使用 1.用途及分类 高压清洗机是依靠出水的冲击力大于污垢与物体表面附着力,将污垢剥离、冲走,达到清洗物体表面的一种清洗设备。可用于冲洗养殖场场地、畜舍建筑、养殖场设施、设备、车辆等。按驱动引擎可分为电机驱动高压清洗机、汽油机驱动高压清洗机和柴油驱动清洗机三大类,有冷水高压清洗机和热水高压清洗机两种(图1、图2)。 图1高压清洗机图2 高压清洗机2.高压清洗机的选择 选择高压清洗机应视生产中的使用量及冷热水需要而定。如果每年使用清洗机的时间在50h以下,只需要购买小型、价廉的家用清洗机。使用时间在100h 以上,则应考虑功能强大、使用寿命更长、价格相对较高的专业用高压清洗机。此外还应选择喷头,不同的喷头所造成的清洗效果也不同。如圆形水柱喷头可以增加清洗效率,扇型喷头可以转动喷头作为低压喷雾(可喷肥皂水)及高压扇型水柱,低压刷头可以喷出低压水流轻轻刷洗等。 3.安装步骤 (1)把主机安放于良好通风位置并平坦表面上固定。 (2)安装枪杆到枪柄。 (3)安装枪头到枪杆。

(4)连接枪柄和高压软管。 (5)将高压管接到主机高压泵头出水口端,拧紧水管接头。需避免车辆辗过高压管。 (6)供应自来水至主机,把进水管连接到进水口。 (7)连接电源线到3相电源。在连接电源之前,检查电源电压和频率,并与铭牌相对照。如果电源合适,现在您可以插上插头。 (8)清洗机必须接在有确实地线的插座上,加装一个另外的安全断路器(30mA)将增加使用者的安全性 (9)按下主机电源,有2~3s的自动运行,即可进行操作,用双手紧握枪把和枪杆把手,按下扳机开始作业(初次使用前需将喷咀除下并喷水2~3min 以除去系统内异物)。 (10)在每次停止高压操作关掉主机后,请先扣枪柄扳机,把系统压力释放掉。若需要把配件如进水软管,高压管或枪管拆下,将其接头清洁干净然后用干净的塑料布/袋封好,以防沙石等异物进入,于再度操作时损坏水泵、枪把及枪头。 4.操作步骤 (1)将水龙头完全打开。 (2)扣动扳机几秒钟让空气排出以释放管路内的气压。 (3)保持扣压扳机,按动开关,启动电机。 (4)使用完后关闭清洗机、水龙头。 (5)释放残余压力,直到没有水从喷头流出. (6)卡上扳机锁. (7)拔出电源插头。 (8)在冬季应使用清洗机吸入无腐蚀性和剧毒性的防冰液后.再存放。 5.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1)操作者应始终需戴适当的护目镜、手套和面具。手和脚不接触清洗喷嘴。 (2)要经常检查所有的电接头。

各种物品常用消毒方法一览表

消毒对象 消毒剂消毒方法 时间备注 名称性质剂型与浓度备注 衣服被单等棉织品煮沸 加(或不加)~碱或 肥皂 分钟芽胞小时或以上高压蒸气压力~分钟 湿热空气平压,相对湿度,湿 度℃ 分钟可用蒸笼代替来苏~~小时 丝织品及皮毛类等 福尔马林 加热蒸发福尔马林 消毒室 ~,繁殖型,芽胞~小时,~小时要求温度℃以上环氧乙烷蒸发~~小时排气时注意通风 食具瓷器及搪瓷类煮沸加(或不加)~碱完全淹没消毒物品分钟 金属食具不用漂白 粉,玻璃及塑料食具 不宜蒸煮 漂白粉~澄清液同上分钟 食具瓷器及搪瓷类湿热空气℃同上分钟新洁尔灭完全淹没消毒物品分钟 居室及日常用品家俱 漂折粉~澄清液喷洒或湿抹小时金属或油漆家俱不 用漂白粉,肝炎病房 或病家消毒可用戊 二醛,芽胞类用碱性 戊二醛,体温表、水 果、鸡蛋亦可用过氧 乙酸消毒 来苏~同上同上 氯胺等同上同上 戊二醛同上同上 塑料制品过氧乙酸 浸胞,完全淹没消毒 物品 分钟 书籍 福尔马林加热蒸发~~小时 环氧乙烷蒸发~~小时 居室及日常用品地面墙壁漂白粉及氯胺等与家俱同与家俱同与家俱同空气人工紫外线,左右分钟 空气乳酸熏蒸~分钟 粪便稀漂白粉干粉小时充分搅匀,成形粪便 1 / 2

氯胺等完全淹没粪便小时可用漂白粉乳剂 石灰乳剂同上小时 尿漂白粉干粉小时 痰或脓漂白粉干粉,分钟,小时 便盆尿壶等搪瓷、木器漂白粉~登清液浸泡分钟氯胺等~同上分钟 残余食物固体漂白粉~乳剂浸泡,完全淹没消毒 物品 分钟 亦可煮沸消毒 皮肤手或其他污染部位洗必泰~‰浸泡洗手~分钟新洁尔灭等同上同上来苏~浸泡同上过氧乙酸~‰同上同上 皮毛可疑污染地生皮毛盐酸加食盐 盐酸加热至~℃食 盐 ~喷洒,浸泡小时环氧乙烷蒸发~~小时 炭疽疫源地(厩舍)地面氢氧化钠溶液涂抹二次间隔分钟墙壁漂白粉溶液同上同上 病房交通工具福尔马林熏蒸~~小时 2 / 2

病房及门诊常用消毒方法指南

病房及门诊常用消毒方法指南 除被朊毒体、气体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器 械、物品外,任何物品消毒灭菌前均应充分清洗干净。清洗可采用流动 水冲洗,清洁剂去污,管道可采用酶制剂浸泡,再用流动水冲洗干净, 然后进行消毒或灭菌。 一、一般诊疗用品的消毒 1.接触皮肤的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保持清洁,若 有污染应随时以清洁剂与水清洁。血压计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先用 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在清洁的基础上使用含有效氯 250mg/L~ 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听诊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用酒精擦拭消毒。腋下体温表每次用后应在清洁的基础上 选用 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250mg/L~500mg/L 或 0.1%的过氧乙酸浸泡30min 后,清水冲净,擦干,清洁干燥保存备用。 2.接触未破损黏膜的器具如开口器、舌钳子、压舌板等器具,用后 应先清洗去污,擦干,耐高温的器具开口器、舌钳子、压舌板可选择压 力蒸汽灭菌后清洁干燥保存备用。 3.氧气湿化瓶、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氧气面罩、麻醉口罩、 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器具可在清洁的基础上,耐高温的管道 与引流瓶可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的物品如体温计(肛表或口表)、氧气面罩、麻醉面罩可清洁后浸泡在含氯消毒剂500mg/或 0.1%的过氧乙酸浸泡 30min 后,清水冲净,晾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 4.分枝杆菌、炭疽菌、气性坏疽、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传染的病人污染的器具,耐高温的可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部 分可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环氧乙烷灭菌器、或2%戊二醛浸泡 10 小 时。非高度危险性物品,也可以用含氯消毒剂1000mg/L~2000mg/L 浸 泡或 0.2%~0.5%的过氧乙酸 30min~ 60min 后,清水冲净,晾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

常见传染病的消毒方法

常见传染病的消毒方法 消毒的目的的意义 传染病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停留在不同的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体,藉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和控制传染的发生。其目的:(1)防止病原体播散到社会中,引起流行发生。(2)防止病者再被其他病原体感染,出现并发症,发生交叉感染。(3)同时也保护医护人员免疫感染。 仅靠消毒措施还不足以达到以上目的。须同时进行必要的隔离措施和工作中的无菌操作,才能达到控制传染之效。 不同的传播机制引起的传染病,消毒的效果有所不同。肠胃道传染病,病原体随排泄物或呕吐物排出体外,污染范围较为局限,如能及时正常地进行消毒,切断传播途径,中断传播的效果较好。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随呼吸、咳嗽、喷嚏而排出,再通过飞沫和尘埃而播散,污染范围不确切,进行消毒较为困难。须同时采取空间隔离,才能中断传染。虫媒传染病则采取杀虫灭鼠等方法。 消毒的种类 分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两种。疫源地消毒是指有传染源(病者或病原携带者)存在的地区,进行消毒,以免病原体外传。预防性消毒是指未发现传染源情况下,对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场所和人体进行消毒措施。如公共场所消毒,运输工具消毒,饮水及餐具消毒,饭前便后洗手均属之。医院中手术室消毒,免疫受损严重的病人,如骨髓移植病人预防性隔离及消毒措施亦为预防性消毒。 疫源地消毒又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二种。随时消毒是指及时杀灭并消除由污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而进行的随时的消毒工作。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住院隔离,痊愈或死亡后,对其原居地点进行的彻底消毒,以期将传染病所遗留的病原微生物彻底消灭。在医院中传染源停止隔离出院后,对物品及病房的消毒亦为终末消毒。 消毒方法的选择及影响消毒的因素

日常消毒方法

复工期间公司日常消毒方法 1.公司应按国家和政府防疫指导部门要求,根据所在地疫情变化决定采用预防性 消毒或疫源地消毒,并应及时了解最新专用消毒方法。 2.消毒方式与消毒剂应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2.1 用于空气消毒宜采用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 2.2 用于物体表面消毒,宜采用含氯类或溴类的消毒剂; 2.3 与皮肤接触的,宜采用酒精、异丙醇、洗必泰醇、碘伏等; 3.消毒剂的浓度配比、不同消毒剂的有效接触时间应符合产品说明书要求。 4.对于人员不经常停留、通风换气不良的场所(例如空调机房、清洁储物间、水处理间、空压机房等),可采取设置紫外灯方式消毒。 5.保洁人员工作时,应戴好手套、口罩。卫生间、走廊、开水间、公共区域、食、 堂等不同区域使用的清洁用具如拖把、抹布、保洁手套等不应混用。 6.下列空间应加强保洁和消毒。可采用 250mg/L 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如 84 消毒液),清洁与检查频次不宜少于 1 次/2h,不应少于(2~4)次/d。 6.1公共空间中可能频繁与人手接触的部位: (1)旋转门、直拉门、自动开启门、门框、门把手、窗、窗框、窗台表面、楼梯或平台扶手; (2)卫生间坐便器表面,小便器表面,洗脸盆化妆台化妆镜; (3)电梯按钮; (4)灯开关、空调开关、洗手盆、坐便器水箱按钮、非自动开启的水龙头 等。 6.2 公共建筑内日常保洁保养的部位,如大理石、釉面地砖、水磨石、水泥地 面,地毯,玻璃、镜子、金属面、木墙裙、木墙面、金属饰板墙面,墙纸 内墙、通风口、灯饰等应在保洁操作规程中适当增加消毒环节; 6.3 清洁用品的消毒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抹布在清洗干净后,采用250mg/L 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 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2)拖布在清洗干净后,采用500mg/L 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 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7.清洁人员分配: 7.1办公区域的清洁工人员名单:曹红芬、孙志焕 7.2 食堂和一楼走道公共区域:曹雪玲、蒋芳勤 7.3 车间外走道和公共区域:薛建美、高红俊 7.4 车间内区域:李远林、陈艾玉 此文只供参考,写作请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本文并不针对某个人(单位),祝您工作愉快!一是主要精力要放在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上,二是业余时间坚持写作总结,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剩下的,不用过于浮躁,交给时间就好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