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知识总结

2018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知识总结

2018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知识总结
2018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知识总结

必修三:《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没有文化人们无法无法生存。(夸大了文化对人的生存的作用)

2、藏族文化是优秀文化。(每一种文化都包含有科学和非科学的成分。)

3、文化是指人们的精神活动和经济活动。(文化不包括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

4、文化属于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范畴。X

5、文化属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范畴。(文化既包括具有意识形态的部分,又包括非意识形态的

部分,所以4、5说法均是片面的。)

6、文化是自然产的。(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7、文化就是指语言、文字。(片面了)

8、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说反了)

9、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10、文化就是人类精神活动(文化不仅包括精神活动,还包括精神产品)

11、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二者互不影响。(精神活动是不能离开物质活动的)

12、文化素养是个人天生的。(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出来的)

13、在文化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家庭教育、社会生活、社会实践都是不可缺少的,都是重要因素,不

能认为谁最重要。)

14、文化素养是后天个人自发形成的。(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渐培养出来的。)

15、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要在前面加定语:“先进的”或“优秀的”)

16、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V

17、人类社会产生的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人类社会产生前不存在文化)

18、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才能转化,而不是自然而然地转化。)

19、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产生影响。(也对个人的成长产生影响)

20、文化一旦产生,就会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在前面加:“先进的”或“优秀的”)

2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有了人类社会就有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

22、文化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共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3、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前面加“先进的”)

24、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去掉“根本”)

25、艺术家的文化根源于艺术家自身的创作。(改为“实践”)

26、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文化不能决定社会的发展)

27、人类的文化比动物的文化要高明。(动物没有文化,文化是人类特有的)

28、文化是人类预先设计的精神产品。(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而不是预先设计的。)

29、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X

30、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也决定着经济的发展。(只能是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不能决定经济)

31、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中心环节。(改为“经济建设”,此说法缩小了范围)

32、文化是第一生产力。(“科技”)

33、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目前还没有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34、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X(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可能超前于经济的发展,也可能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35、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集中表现。(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36、经济、政治、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文化不能制约经济和政治,正确的说法是经济、政治、文化相互影响,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对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具有反作用。)

37、不同的文化具有强弱优劣之分。(可以说“强弱”,但不能分“优劣”)

38、美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9、文化是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唯一因素。(文化并非影响人的唯一因素,像

自然环境、经济状况、社会阶层等都会影响人)

40、文化决定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改为“影响”,文化不能决定一个人、一个社会的发展)

41、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人的终身发展。(“决定”用的太绝对了)

42、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是自发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

43、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改为“影响”)

44、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强制性。(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强制有形的)

45、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积极的。(在前面加“优秀的”或“健康向上的”)

46、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天生的。(改为“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

47、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其文化素养的全部内容。(改为“核心和标志”)

48、人们的“三观”一经形成就不会改变。(“三观”也会发生变化)

49、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一个不自觉的感悟过程。(改为“自觉学习,主动接受”)

50、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改为“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51、艺术创作不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52、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前面加“优秀”)

53、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在前面加“优秀”)

5、人的全面发展决定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不能认为谁决定谁。)

55、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相同的内涵。(“不同”)

56、文化消费在生活消费中的比重越大,人的发展就越全面。(太绝对)

57、人的全面发展是受文化影响的必然结果。(受文化影响不一定使人得到全面发展,而且受不良文化影响,人的发展也不会好)

58、文化作品都能给人以激励,催人奋进。(在前面加“优秀”,不良文化不会催人奋进)

59、文化环境决定人的文化素质。(改为“影响”)

60、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就实现了社会的全面发展)(太绝对了)

61、人的全面发展是飞速提高的。(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多样性就是指文化的多元化(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指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化的多样性,即人类文化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文化的多元化: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角度来说的,从性质上还指各种文化中既有优秀文化又有落后的腐朽的文化)

2、民族节日蕴含着一个民族文化的全部内容。(改为“部分内容”)

3、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

4、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改为“民族节日”)

5、各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容的。(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的文化是相互交融的)

6、民族文化高于世界文化。(各民族一律平等,不能说“高于”)

7、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当前的生活文化状况的体现。(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而不是单纯指当前的文化生活。)

8、世界必须形成统一的文化。(应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不能强制性地统一。)

9、要维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多样性)

10、要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世界文化是多样的也应多样,不能消除差异)

11、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性文化。(只能说“中华文化是世界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是该国全部历史文化的凝结。(文化遗产只是一个国家全部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13、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改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4、文化交流是单向的。(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文化交流既包括引进外来文化,也包括向世界推广民族文化。)

15、文化无国界,可以任意交流和借鉴。(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是在特定的自然、人文和社会等环境中形成的,并不

是适合每个国家和民族发展需要的,因此不能盲目交流与借鉴。各国的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都渗入了“糟粕”,因此不能不分好坏地随意借鉴。)

16、大众传媒是社会生活中最直接、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改为“口语”)

17、大众传媒是从网络的广泛运用开始的。(改为“印刷媒体的推广)

18、世界上每种文化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太绝对了,有的文化就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19、各民族的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作出了同样的贡献。(去掉“同样的”)

20、大众传媒具有方式灵活、反馈及时的特点。(改为“口语”或“人际传播”)

21、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功能是创造文化(X)、文化传递、文化沟通、文化共享。

(传媒是传播的重要手段,但传媒不能创造新的文化。其他传递、沟通、共享都对)

22、新的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改为“并不意味着”)

23、大众传媒已成为当前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主要)

24、两国文化的趋同。(两国文化之间不能用“趋同”,因为各有特色,另外,做选择题时,一般来说,“趋同”都是错误的说

法。)

25、传统文化就是古代文化(古代文化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的,是针对文化的时代划分的;传统文化是针对文化的传承性而

言的,这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仅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

26、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夸大了作用)

27、传统文化都是财富,我们应全部吸收。(对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8、我们应摆脱传统束缚,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文化。(这种说法否定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9、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抛弃传统,全盘西化。(太绝对,应辩证地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0、中华文化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改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31、借鉴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或:传统文化始终对社会起积极作用。

(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积极向上的内容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会阻碍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

32、端午节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改为“习俗”)

33、传统习俗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改为“传统建筑”)

34、一切传统文化都可以为我们今天所用,要全部继承下来。(传统文化中不合理的成分应去除)

35、一切传统文化都已不符合时代特点,要全部抛弃。(不能全部抛弃)

36、传统文化都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太绝对)

37、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已基本消失。(并没有消失)

38、我们应抵制外来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抵御”“抵制”都是错的,对外来文化应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39、对待传统文化应全盘肯定。(全盘否定)(这两种说法太绝对了)

40、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在否定中发展,在抛弃中创新。(“否定”“抛弃”的说法均是错误的)

41、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前面加“优秀的”)

42、传统文化只存在于历史中。(不仅存在于历史中,而且存在于现实中)

43、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说反了)

44、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说反了)

45、对于传统文化应该先继承后发展。(继承和发展是不能割裂开来的,正确的说法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

中继承”)

46、私塾教育是文化传承的最好形式。(去掉“最好”)

47、教育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改为“社会实践”)

48、没有教育就不可能有传统文化的传承。(太绝对了,教育只是影响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49、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笼统地说是有益的。)

50、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社会实践才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源泉。)

51、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改为“社会实践”)

52、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改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53、文化创新的渊源就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54、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是双向制约关系。(一方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基础和根本途径;另一方面,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是基础性的,决定性的,而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

55、文化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去掉“根本”)

56、社会实践要为文化创新的成果服务。(说反了,改为“文化创新要为社会实践服务”)

57、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实践和创作者的聪明才智。(去掉“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58、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唯一途径。(根本途径)

59、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文化创新是要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而不是取代它)

60、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内在动力。(说反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61、离开了文化创新,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改为“社会实践”)

62、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是推动文化创新,(说反了,改为“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63、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作的主体。X(改为“人民群众”,这一说法缩小了范围。)

64、文化创新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X(改为“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65、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改为“人民群众”,这一说法缩小了范围。)

66、我们应拒绝接受外来文化。(这是“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表现。)

67、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是值得我们弘扬的。(不是所有的文化都值得弘扬,而应是优秀文化,且要有鉴别地吸收。)

68、文化是无阶级性的。(文化是有阶级性的。)

69、我们进行文化交流时,应依照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应以我为主)

70、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目的。(改为“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71、文化创新是文化继承的必要前提。(说反了)

72、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必然结果。(说反了)

73、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改为“社会实践”)

74、文化竞争排斥文化合作,文化竞争与文化合作水火不容。(既要竞争,又要合作)

75、社会实践要为文化创新的成果服务。(反了,“文化创新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殷周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形成时期。(有影响,但这个时期中华文化尚未形成)

2、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诞生时期。V

3、汉代儒家学说成为古代中华文化中的:“强势文化”。V

4、相传我国从汉朝开始,历朝历代都没有史官。(改“夏商时期”)

5、史书典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改为“文字的发明”)

6、传统文化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逐渐走向没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社会发展仍具有积极的作用)

7、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改为“文字”)

8、汉字文化就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只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9、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与史书典籍的延续。X(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得益于汉字与史书典籍,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10、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始终辉煌。(中华文化在近代也经历了衰微)

11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中独树一帜,占居首位。(改为“占有重要位置”)

12、滇黔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吴越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说反了)

13、不同区域文化保持各自的特色,不相融合。(改为“渐趋融合”)

14、各民族文化具有趋同性。(不能用“趋同”一词,一般用“趋同”都不选。)

15、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

16、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文化之精髓。(改为“中华民族精神”)

17、中华文化已发展到顶峰。(文化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

18、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V

19、中华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民族无高低贵践和优劣之分)

20、中华民族精神是世界上最可贵的精神。(去掉“最”。因为民族精神也无高低贵践和优劣之分)

21、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面临危机,生死存亡的关头方可展示出来。(这种精神无论在哪个时期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

22、团结统一的精神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的产物。(很早就形成了)

23、中国中国对任何问题的解决都主张放弃使用武力。(太绝对了)

24、世界各国都是热爱和平的。(改为“各国人民”。)

25、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改为“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26、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说反了)

27、爱国就是爱社会主义。(抹杀了爱国主义的时代性,在不同时期,爱国有不同的内涵)

28、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改为“经济和科技”)

29、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夸大了爱国主义作用)

30、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工作者特别是英雄模范的职责。X(人人有责)

31、民族精神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历史时期,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和表现形式往往有差异,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具进的品格,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推陈出新,丰富和充实着自身的内涵)

3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一切外来文化。(应同时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二者并不矛盾。)

33、中华民族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缩小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范围)

34、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改为“马克思主义”)

3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36、民族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先进性和开放性。(没有“开放性”)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文化市场低俗化是市场盲目性的结果。(自发性)

2、文化市场需要文化行政部门直接管理。(不能直接管理,只能宏观调控)

3、人民群众需要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人民群众需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先进文化)

4、流行的文化,通俗的文化、高雅的文化都是大众文化。(流行、通俗的文化在形式上可能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但不一定是人民大众真正真正需要的,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对此要具体分析,高雅的文化在形式上很难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5、发展大众文化必须严格管理,限制文化产品的商业化。(在当代,文化产品具有强烈的商业性,不能限制商业化。)

6、发展大众文化必须加强打击、取缔流行性娱乐文化产品。(流行性娱乐文化也有健康的和腐朽的之分,不能笼统地说“打击”“取缔”)

7、时尚的、流行的文化就是经典文化。(时尚的、流行的文化不等于经典文化)

8、淫秽色情文化是落后文化。(改为“腐朽文化”)

9、大众喜爱的文化就是我们所要倡导的文化。(大众喜爱的文化,即大众文化,它不等于我们所要倡导的文化。)

10、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该抵制通俗娱乐文化。(通俗娱乐文化中,有不少是先进的,积极的,不能笼统说“抵制”)

1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该提供不同性质的文化产品。(落后、腐朽文化坚决不能提供)

12、我们应该取缔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对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态度不一样,对落后文化要通过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而对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13、各种文艺创作都应跨越观赏者的年龄界限。(不一定)

14、电影创作应把满足各类观众需要作为第一目标。(太绝了)

15、淫秽色情属于落后文化。(腐朽)

16、清明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冥用品,如纸钱、元宝等属于腐朽文化。(落后文化)

17、大众文化就是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文化。(大众文化也有先进和落后,健康和低俗的区别,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是社会主义文化。)

18、传统习俗等于落后文化。(不等于,因为传统习俗中既包括精华,也包括糟粕,而落后文化仅仅是指糟粕。因此,不能笼统地认为传统习俗等于落后文化。)

19、落后文化都是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改为“常常”)

20、通过传统习俗表现出来的都是落后文化。(改为“并非都是”)

21、腐朽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改为“落后”)

22、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物质基础。(文化属于精神范畴,不是物质范畴)

23、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改为“共同富裕”)

2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始终科学的体系。(太绝了)

25、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展大繁荣,就应坚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一元化)

26、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展大繁荣,就应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毛泽东思想”不属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8、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展大繁荣,必须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应是各级政府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

作用,人民群众才是文化建设的主体。)

29、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改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30、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凝聚力量。(改为:共同理想)

31、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外来文化)

32、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制度方针政策的立足点、出发点。X(当代中国国情)

33、我们的共同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最高理想。)

3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始终把文化建设的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改为“社会效

益”)

35、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改为“灵魂”)

3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改为“主题”)

37、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改为“精髓”)

38、我国经济公民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作用。(夸大了道德的作用)

39、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基础)

40、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基础)

41、传统道德是先进文化。(不一定)

42、传统道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加“优良的”)

43、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V

44、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根本任务。(改为“解放发产力,发展生产力”);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都是培育“四有”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培育“四有”公民,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45、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应该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相承接。(改为“传统美德”)

46、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全部内容。(改为“中心环节和重要内容”)

47、所有的科学文化修养都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良好的)

48、思想道德修养比科学文化修养更重要。(都重要,不能比较)

49、只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思想道德修养就能提高。(太绝对了)

50、科学文化修养高的人,思想道德修养也高。(二者相互促进,但不一定同步)

51、在现代化建设中,应当坚持以思想道德修养为中心。(改为“经济建设”)

52、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科学文化修养。(二者相互促进,不能认为谁决定谁)

53、思想道德修养比科学文化修养更重要。(或:科学文化修养比思想道德修养更重要。)X(两者都重要,无法比较哪一个更重要)

54、道德冲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不能认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产生道德冲突”)

55、思想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核心。(改为:“为人民服务”)

56、只有先提高科学文化修养,然后才能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二者不可分割,不能有先后之分。)

57、学生阶段主要是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是以后的事。(该观点割裂了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58、思想道德建设能够决定社会发展进程和方向。(夸大了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

59、我为人人,人人为我。V

60、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它把个人利益当做出发点,是不值得提倡的。)

2018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知识总结

必修三:《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没有文化人们无法无法生存。(夸大了文化对人的生存的作用) 2、藏族文化是优秀文化。(每一种文化都包含有科学和非科学的成分。) 3、文化是指人们的精神活动和经济活动。(文化不包括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 4、文化属于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范畴。X 5、文化属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范畴。(文化既包括具有意识形态的部分,又包括非意识形态的 部分,所以4、5说法均是片面的。) 6、文化是自然产的。(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7、文化就是指语言、文字。(片面了) 8、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说反了) 9、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10、文化就是人类精神活动(文化不仅包括精神活动,还包括精神产品) 11、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二者互不影响。(精神活动是不能离开物质活动的) 12、文化素养是个人天生的。(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出来的) 13、在文化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家庭教育、社会生活、社会实践都是不可缺少的,都是重要因素,不 能认为谁最重要。) 14、文化素养是后天个人自发形成的。(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渐培养出来的。) 15、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要在前面加定语:“先进的”或“优秀的”) 16、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V 17、人类社会产生的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人类社会产生前不存在文化) 18、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才能转化,而不是自然而然地转化。) 19、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产生影响。(也对个人的成长产生影响) 20、文化一旦产生,就会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在前面加:“先进的”或“优秀的”) 2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有了人类社会就有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 22、文化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共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3、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前面加“先进的”) 24、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去掉“根本”) 25、艺术家的文化根源于艺术家自身的创作。(改为“实践”) 26、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文化不能决定社会的发展) 27、人类的文化比动物的文化要高明。(动物没有文化,文化是人类特有的) 28、文化是人类预先设计的精神产品。(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而不是预先设计的。) 29、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X 30、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也决定着经济的发展。(只能是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不能决定经济) 31、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中心环节。(改为“经济建设”,此说法缩小了范围) 32、文化是第一生产力。(“科技”) 33、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目前还没有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34、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X(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可能超前于经济的发展,也可能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35、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集中表现。(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36、经济、政治、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文化不能制约经济和政治,正确的说法是经济、政治、文化相互影响,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对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具有反作用。) 37、不同的文化具有强弱优劣之分。(可以说“强弱”,但不能分“优劣”) 38、美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9、文化是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唯一因素。(文化并非影响人的唯一因素,像

中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中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一、“基本”类 1、人的基本情形有四种:喜怒哀惧。 2、我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道德和法律。 3、诚信的基本要求: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4、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9、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 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分严重。 1 2、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二、“基础”、“基石”类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民主平等。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 6、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宪法。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三、“根本”类 1、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知识点总结大全(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 文本 --------------------- 方便更改 高中数学 必修1知识点 集合 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 ???????????≠∈?????=???=∈∈?=??=??=???真子集有个。、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 ?? ?? ?? ?? ?????????? ???????? ?????????????????????? ??????????????????????=???????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把某些特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叫做集合.

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一

高中政治必修3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6、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如今,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7、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从文化角度分析)答: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影响: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

最新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一、文化与社会 1. 什么是文化 (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阶级性)的部分,又包 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中立)的部分。 (2)形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念、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 都是文化活动 (3)产生: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4)载体: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产品。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所表现出的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 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 同。 (2)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文化与经济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 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 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 重要。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 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4.文化与综合国力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1.途径: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1)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1)潜移默化: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 无目的地接受的,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 果。 (2)深远持久:其一,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 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其 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 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4.文化在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起到的作用: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民族节日: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知识点总结复习整理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 集合 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真子集有个。、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B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把某些特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叫做集合.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2018文化生活知识点

文化生活知识点一 1.文化的社会作用? ①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是对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先进的/ 落后的) ③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文化对人的影响?(对个人发展的作用) (1)来源: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4)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②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4、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 (1)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原则: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5、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1)途径:①商业贸易②人口迁徙③教育 (2)主要手段——大众传媒:作用和特点——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显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6、文化交流的意义? ①从“走出去”的角度: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进各国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提升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和综合国力,有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繁荣。 ②从“引进来”的角度:有利于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游戏文化成果,促进我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文化生活知识点二 7、传统文化的特点? 特点:(1)继承性(2)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同时具体内涵又因时而变。(3)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在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8、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1)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9、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要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中考《道德与法治》易混易错点归类整理

中考《道德与法治》易混易错点归类整理 易混知识点 人民当家作主 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人民 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大代表。× 人民 全国人大代表有立法权、人事任免权和重大事项决定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公民有直接参加国家管理的民主权利。× “直接”删去 社会主义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民主本质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我国的经济成分 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体。× 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导。× 国有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控制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 国有经济 中国走向世界 改革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对处开放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决定力量(领导力量、主宰力量、控制力量)。×重要力量(、坚定力量、中坚力量)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决定力量(领导力量、主宰力量、控制力量)。× 重要力量(坚定力量、中坚力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人口多、底子薄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四项基本原则 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活力源泉、不竭动力。× 改革开放 党和国家始终把民生问题、人民的切身利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首要工作、中心工作、工作中心、工作重心、工作重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我国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共同富裕。× 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原则,不是根本任务) 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共同富裕。× 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共同富裕、公平正义、科技成就、人与自然 党和国家的各种措施有利于实现各族人民的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同时富裕)。× 共同富裕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1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各民 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P32—33) (1)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2)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世界各民族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7、懂得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P48)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8、领会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P49—50)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③文化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9、理解文化创新的途径(P52—55)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②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3)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对于文化创新而言,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

文化生活知识点归纳

另外:(5)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关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七课)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①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地位、特点、作用)。 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③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2、为什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即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1)包容性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求同存异,就是中华文化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3)兼收并蓄,就是中华文化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4)意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一、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①地位、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民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必要性: (1)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2021年中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类

思想品德第一轮复习 中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类 九年级部分 1、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详细体现,是自立自强必然选取,是走向成熟重要标志。 2、环境和场合变化——角色(身份)变化——责任变化 3、同一种人在同一时间有着不同责任,要学会选取责任,责任随着人毕生; 4、谁对我负责,一方面是自己对自己负责; 5、不负责任必然受到道德谴责,导致严重后果还会受到法律制裁; 3月2日背诵家长签字: 6、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每个公民应备素质; 7、承担责任回报:往往属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但更重要是无形精神财富; 8、承担责任,一定会获得回报,固然也一定要付出代价; 9、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是最富有责任心人共有情感; 10、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集中体现。 3月3日背诵家长签字: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间: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至本世纪中期(21世纪中叶),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12、制定党基本路线根据和主线出发点 根据:国内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主线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主线利益。 13、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3月4日背诵家长签字:

1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内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要内容。(也是国内一项基本民族政策)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解决民族关系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华。 15、实现祖国统一基本方针: “一种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 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政治基本:坚持一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则。 两岸统一最佳方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月5日背诵家长签字: 16、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国内发展主线基点。 17、国内人口现状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其她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失衡等。 18、实行筹划生育,是国内一项基本国策。筹划生育目: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详细规定: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19.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科学技术是第毕生产力。 20、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究竟是教诲和人才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诲决定一种国家和民族将来,是一种民族最主线事业。 3月6日背诵,家长签字: 21、实现社会主义当代化具备决定意义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托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 22、要进一步推动科教兴国,核心是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诲创新。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决定性因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是提高教诲创新能力。

最新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一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课时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 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整体。 2.一般的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为集。 3.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集合确定,则一元素是否属于这个集合是确定的:属于或不属于。例:世界上最高的山、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2)元素的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 例: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集合中元素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改变位置不影响集合 例:{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1)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x∈R| x-3>2} ,{x| x-3>2}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Venn图:画出一条封闭的曲线,曲线里面表示集合。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元素在集合里,则元素属于集合,即:a∈A (2)元素不在集合里,则元素不属于集合,即:a A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课时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1)定义: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 A?(或B?A) 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B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 注意:B (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完整版)高中文化生活知识点

政治考试中常用的知识点 ------文化生活部分 1、文化的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3、为什么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突出? (1)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4、我们应如何增强文化竞争力?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5、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2)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6、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是什么? (1)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能增强精神力量(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1)必然性: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重要性:①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②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③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8、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态度和原则) 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原则是各国文化一律平等。 9、中外文化交流有何重大意义? (1)对内:中华文化①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维护民族文化。②将中国先进文化推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③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④有利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2)对外:世界文化①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③有利于加强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

物理中考历届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纳一

物理中考历届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纳(一)中考逐渐接近,大家复习的怎么样?有同学反映,复习物理的时候,有一些知识点容易搞错搞混。现在,就把同学们易错易混的知识点整理出来,供同学们查缺补漏。 1.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2.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3.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4.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1.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12.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汇总

2016考前文化生活必背答题术语 文化与生活(第1课、第2课) 1、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 文化作用 1、文化与社会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4)文化起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5)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怎么办) 2、文化与个人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但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的过程。)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2、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3、4两个问题经常结合一起)

最新《文化生活》核心知识点归纳

《文化生活》核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成为文化。 ③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积极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人和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可以培养各种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随着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人们参与文化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国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发展中国家应对文化挑战的措施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4、总结:文化的作用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 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对个人: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1、我们为什么要积极开展庆祝民族节日的活动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②保护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保护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2020年中考化学易错知识点汇总

2020年中考化学易错知识点汇总 1.人体代谢产生的CO2如果不能及时排出,会使血液PH 偏低. 2.动植物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 3.实验室制CO2一般不能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使收集 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一般不能用稀H2SO4,因为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物质,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 不能用浓硫酸或浓稀硝酸,因为它们具有强烈的氧化性 一般不能用Na2CO3,因为碳酸钠粉末反应剧烈,不易收集二氧化碳 4.检验CO2常用澄清石灰水,不能用燃着的木条 5.除去CO2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既能检验又能除去CO2的是足量 澄清石灰水(或氢氧化钡溶液) 6.除去CO2中的水用浓硫酸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和氧化钙 (生石灰) 7.除去CO2中的HCl只能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氢氧化 钠溶液 8.除去CO2中的CO常用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且不可 点燃 9.除去CO中的CO2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或澄清石灰水 10.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可能是单质、纯净物、混合物, 绝不可能是化合物。 1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 式不同 12.C O和CO2、O2和O3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原因是分子构成不 同 生铁和钢不同的原因碳的含量不同 Na(原子)和Na+(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C和O不同的原因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H2SO4 和HCl 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都含有H+(氢离子) NaOH和Ca(OH)2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都含有OH--(氢氧根离子) 13.证明CO2和NaOH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是: (或者说证明NaOH溶液变质的方法)

高中数学必修一至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必修1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a?A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B?A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1.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即找公 共部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 2、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即A和B中所有的元素)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4、全集与补集 (1)补集: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即除去A剩下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四、函数的有关概念

定义域补充 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6)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又注意: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即为函数的定义域。) 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4.了解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2)无穷区间;(3)区间的数轴表示. 7.函数单调性 (1).增函数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a,b,当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