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中下)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中下)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中下)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中下)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中下)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中、下)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卷)

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豫章、黔安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世称“黄山谷”。北宋诗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学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推崇杜诗韩文,善于借鉴翻新,诗风瘦硬,气象森严,自成一家,开创江西诗派,为江西诗派之鼻祖。黄庭坚出身于一个家学渊博的世家,父亲为著名诗人,与当时的王安石、欧阳修、梅尧臣都有交往。自小聪慧过人,一生命运多桀,仕途坎坷,与苏东坡极为相似,热衷佛老,也不逊于苏。举治平三年进士,历官集贤校理、著作郎、秘书丞、涪州别驾、吏部员外郎等,曾被以修实录不实之罪名而遭贬谪。他长于诗词,工于书法。其诗,奇倔劲峭,力矫轻俗之习,为江西诗派所宗;其词,豪放秀逸,与秦观齐名。其诗文、禅学出众,与苏轼并行,故又有[苏黄]之称。其书法,真、行、草俱佳。宋徵宗评云:“黄书如抱道足学之士,坐高车驷马之上,横钳高下,无不如意”。《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舜钦)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

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至于他的草书,赵孟俯说:“黄太史书,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叹。”明王世贞谓其“大书酷仿《鹤铭》,狂草极拟怀素”,“老骨颠态、种槎出”。

宋黄庭坚《报云夫帖》行书<《云夫帖》亦称《致云夫七弟尺牍》、《报云夫》、《竭力田园帖》纸本32.6×65.4cm,凡18行,242字。无书写时间,从书风判断应是晚年所书,大约书于1100~1105年间。钤有“项叔子”、“安岐之印”等印记。《大观录》、《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等著录。《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谷园摹古法帖》、《宋黄文节公法

书》、《宋四家墨宝》等收录。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释文:雲夫七弟,得書知侍奉廿五叔母縣君萬福,開慰無量。諸兄弟中,有肯爲衆竭力治田園者乎?鰥居亦何能久堪,復議昏對否?寄示兄弟名字曲折,合族圖幾爲完書矣。但欲爲其中有才行者立小傳,尚未就耳。龐老《傷寒論》無日不在幾案間,亦時時擇然識者,傳本與之。此奇書也,頗校正其差誤矣。但未下筆作序,序成先送成都開大字板也。後信可寄矣。蘄州藏記亦不忘,但老來極懶,故稽緩如此耳。壽安姑東卿一月中俱不起,聞之悲塞,二子雖有水磑爲生資,子顧弟亦能周旋之乎?窀穸之事,計子顧必能盡力矣。叔母不甚覺老否?徐氏妹孀居如何?調護令不爽耶。無期相見。千萬爲親自愛。十月十一日,兄庭堅。報雲夫七弟。>

宋黄庭坚《伯夷叔齐庙碑》楷书碑刻<黄庭坚撰并书,字极秀丽,笔划瘦润,与生平所作不相同,细察别铙妩媚之趣。>

宋黄庭坚《草书杜甫诗卷》草书<从《郁孤台法帖》拓本尺寸来推算,山谷草书《山谷草书杜甫别李义诗》原作应是一个长约二点六米以上的卷子,目前残存者约占原卷三分之一强。此作较他作别有一种情趣,其结字取隶书横式者居多,但其笔势飞动,如流水行云别是一番“浏离浑脱”景象。《山谷草书杜甫别李义诗》,是所谓“夔州诸作”的一种。

原诗是一首五言古风,计二十三韵二百三十字,而现仅存拓片五开计十五行九十二字。释文如下:神尧十八子,十七王其门。道国及舒国,实为亲弟昆。中外贵贱殊,余亦黍诸孙。丈人嗣三叶,之子白玉温。道国健德业,请从文人论。丈人领宗卿,肃穆古制敦。先朝纳谏诤,直气横乾坤。子建文笔壮,河问经术存。尔克富诗礼,骨清虑不喧。洗然遇知己,谈论淮湖奔。忆昔初见时,小襦绣芳荪。长成忽会面,慰我久别魂。三峡春冬交,江山云雾昏。正宜且聚集,恨此当离樽。>

宋黄庭坚《次韵叔父帖》行书<三希堂刻本。《次韵叔父帖》全称《次韵叔父夷仲送夏君玉赴零陵主簿》,《豫章黄先生文集.外集卷三》有载,约书于元丰三年(1080年)。刻入《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

宋黄庭坚《淡山严诗》

宋黄庭坚《读书绿荫帖》行书<《读书绿荫帖》亦称《与立之承奉书》行草纸本27.1 ×43.1cm。凡9行,81字。书于元祐三年(1088年)左右。钤有“缉熙殿宝”、“友古轩”等印记。《石渠宝笈初编》、《故宫书画录》等著录。《停云馆帖》、《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谷园摹古法帖》等收录。现藏台北故宮博物院。此帖为一则信札,笔法有飞动洒脱之

神韵。在字的结体上,充溢着扩展开张之气息。释文:庭堅頓首,辱教審侍奉萬福爲慰。承讀書綠陰,頗得閑樂,甚善甚善。欲爲索兒錄數十篇妙曲作樂,尚未就爾。所送紙太高,但可書大字,若欲小行書,須得矮紙乃佳。適有賓客,奉答草率。庭堅頓首。立之承奉足下。>

宋黄庭坚《二士帖》

宋黄庭坚《狄梁公碑》楷书<范仲淹撰黄庭坚书。书于绍圣元年(1094)六月。宋拓本。楷书。凡175行,共1910字。帖心高23厘米。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狄梁公,即狄仁杰(607-700),唐大臣。字怀英,太原(今属山西)人。高宗时任大理丞、宁州豫州刺史等职。武则天时为来俊臣诬害下狱,贬彭泽令,后又复相。以不畏权势著称于世。睿宗时,追封梁国公。狄仁杰死后,各地陆续建祠堂立碑,据史籍记载,有:唐李邕撰,张庭珪八分的《唐魏州刺史狄仁杰生祠碑》;唐冯宿撰,胡证正书并篆额的《唐狄梁公祠堂碑》;唐元通礼撰,党复书《唐豫州刺史狄梁公碑》。宋代,黄庭坚对狄仁杰的人品极为敬佩,曾作诗云:“鲸波横流砥柱,虎口活国宗臣。小屈弦歌百里,不诬天下归仁。”后来,就书写了范仲淹所撰的《唐狄梁公碑》。此碑自署“左朝奉郎、集贤校理、管亳州明道宫黄庭坚书”考《山谷先生年谱》,绍圣元年(1094)六月,黄庭坚管句亳州明道宫,则碑是书

于此时,时值山谷五十岁。刘喜海、任杰、王大成、魏稼孙、沈树镛藏拓。集楼题签;内钤印:"觉盦任杰收藏金石书画","集楼所藏金石","韶九","王大成印","臣喜海印","刘喜海","燕庭","大成","吉父所得","王成吉金乐石","有金石癖","锡曾读碑之印","郑斋"。此碑书体虽倾侧,但极端谨,姿态未溢,似有嫩气。昔人谓狄公事,范公文,黄公书为三绝也。碑原在江西九江,石久毁,元延佑五年(1318)重新上石,现传世拓本亦少,所传一为宋拓裱本,一为明拓本。《苍润轩碑跋》、《石墨镌华》、《书昼跋跋》、《庚子销夏记》等书着录。>

宋黄庭坚《伏承帖》楷书

宋黄庭坚《公以道安帖》草书

宋黄庭坚《寒山子庞居士诗帖》行书<纸本,纵29.1,横213.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寒山子庞居士诗帖》是唐代隐士寒山劝戒诗与居士庞蕴诗偈,庞蕴(?——八○八),唐代著名禅者。字道玄。世称庞居士、庞翁。湖南衡阳人。曾参谒石头希迁,颇有领悟。遗有《庞居士语录》。《寒山子庞居士诗帖》是黄庭坚晚年杰作,字大如拳,笔画苍劲,风神洒荡,落笔奇伟,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笔笔似自空

中蕩漾而來,充滿飞动之势。用笔逆入,横画多波动前行,凡主笔都肆意展伸,如长枪大戟,点画瘦而圆劲;结体奇宕欹侧以取险势,四维开张,舒展大度,器宇轩昂,中宫紧收,似车轮作辐射状,在逋峭险劲之中仍有雍容不尽之度,书风豪宕而有韵味,具有典型的黄庭坚特点。释文:我见黄河水,凡经几度清。水流如激箭,人世若浮萍。癡属根本业,爱为煩恼阬。轮迴几許劫,不解了旡明。寒山出此语,举世狂癡半。有事对面說,所以足人怨。心真语亦直,直语无背面。君看渡奈河,谁是喽罗汉。寄语諸仁者,仁以何为怀。归源知自性,自性即知來。任运堂試张通笔为法聳上座书寒山子庞居士诗兩卷。涪翁題。>

宋黄庭坚《寒食帖题跋》行书<纸本34.3×64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行书,凡9行,59字。书于元符三年(1100年)七月至九月间。此跋历来为人们所珍视,与原帖合称“双璧”。曾入元、明、清內府,并经张浩、张金界奴、项元汴、韩世能、安岐等人收藏,后流入日本,展转至台北故宫博物院。《戏鸿堂法书》、《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谷园摹古法帖》、《晚香堂苏帖》、《景苏园帖》、《宋贤六十五种》、《壮陶阁帖》等收录。《寒食帖跋》表现了“黄书”的基本艺术特点。《跋文》用笔锋利爽截而富有弹性。其字写得藏锋护尾,纵横奇崛,其长笔画波势比较明显。由于黄庭坚善于把

握字的松紧,因此形成了中宫收缩而四周放射的特殊形式感,人们也称其为辐射式书体。在布局上,《跋文》常从欹侧中求平衡,于倾斜中见稳定,因此变化无穷,曲尽其妙。从局部看,一行字忽左忽右,但从整体看,呼应对比,浑成一体。此跋给人以神情饱满,气势贯通的感受,决无荒率之病,达到了艺术的化境,所以他在最后不无得意地说:“他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释文: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宋黄庭坚《花气熏人诗帖》草书<又称《花气薰人帖》,墨迹纸本,无款印,纵三十点七厘米,横四十三点二厘米。此帖书七绝一首,共五行二十八字。钤有“缉熙殿宝”、“贞元”、“连珠”半印、“安岐”等鉴藏印。帖上有南宋「缉熙殿宝」的印,入过南宋内府。也有清代著名的大收藏家安仪周的收藏印安歧。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书于元祐二年(1087),原是附在寄扬州友人王巩二诗之后,今已单独成一帖。前面原有识语,说:“王晋卿(诜)数送诗来索和,老懒不喜作,此曹狡猾,又频送花来促诗,戏答。”可知原诗是为王诜作的,表示难于作诗。前二行界于行草之间,似觉拘谨,从第三行开始便洋洋洒洒,一任自然,于点画亦不大注

意,极得天然之妙。而此帖较少萦带的笔意也与其晚年的跌宕多姿有着显著的差别。此帖笔法矫健洒脱,刚柔相济,行气揖让穿插,颇具韵味。笔势苍劲,拙胜于巧,肥笔有骨,瘦笔有肉,“变态纵横,劲若飞动”。其美韵不亚于行楷书。“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真(怀素)三昧,此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草圣'宜焉!”(草书《李白忆旧游诗卷》沈周题跋)究其用笔结字与其草书《刘禹锡竹枝词》极相近。结构严谨,章法讲究,长画不多,短字不少,“中”字一竖垂下,与诗文中此句此字情意之舒展,暗相契合。后两句“所”、“似”均极简缩,甚至“节”字也不拖出长竖。诗情促迫,命笔亦然。综合观之,疏密有致,精致优美,如尺幅山水;着墨不多,却耐人品味。赵孟頫评云:“黄太史书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又曰:“黄书如高人胜士,望之令人敬叹。”此时黄庭坚的草书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此时草书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有自己的风格。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以静为主,笔笔坚挺。观其行笔,如同写楷书一般,毫无左缠右绕之意,其中的“人”“实”等字,实同行楷。真如诗中所说“心情其实过中年”。但老而不钝,中规入矩却血脉不断,令人想起作者是在用自己的字形笔法来实现章草的古意。它似在给我们一个启示,即缠绕并非草书惟一的方法。释文:花气薰人欲破禅,心情其实过中年。春来诗思何所似,八节

滩头上水船。>

宋黄庭坚《华严疏》行书<故宫旧藏。现藏上海博物馆。花绫,尺幅:25.1×115 厘米。《行书华严疏卷》是黄庭坚写给化缘僧人换取银两的。整卷运笔沉凝浑厚,笔势遒健,刚健中含妍媚。颇得颜真卿的遗韵,是他盛年时行草书代表作。通卷书法以险侧奇峻、体势开张的风格取胜。此卷曾经明韩世能、清汪日章收藏,钤有“古心堂”、“雷氏裕之”、“钱唐汪曰丞迟云氏图书记”等印记。《真迹日录》、《壮陶阁书画录》等著录。嘉庆七年李廷敬刻入《平远山房法帖》,《海山仙馆藏真》、《宋四大家墨宝》也有收录。1962年,文化部文物管理局拨交上海博物馆。释文:门抽顾颂,衲僧眼皮重。眼皮七八量,雷车打不动。打不动,抽顾颂,时念弥陀三五声,追荐东村李胡子生天,西山裏孟八郎强健,福田院裏贫儿叫唤,乞我一文大光钱。巽上人为华严作佛事,又持此轴来乞作小疏,予以为鹭鸶股上不胜下刀,可持此字去,有能以百千助缘事者与之。鲁直题。>

宋黄庭坚《家书》

宋黄庭坚《经伏波神祠诗》行书<纸本,行书。或称《书刘禹锡经伏波神祠诗》、《书刘宾客诗》、《伏波帖》等。伏波指汉代名将伏波将军马援。本纸粉笺。黄庭坚书于“建中靖

国元年五月乙亥”(1101)。大字行书。凡46行,171字。全卷纵33.6厘米,横535.5厘米。永青文库藏。所书唐代诗人刘禹锡五言排律《经伏波神祠》一首并长跋,乃黄庭坚应从弟黄叔向(字嗣直,叔父黄廉第三子)之请而书。黄庭坚自元符元年(1098)过涪陵于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拨棹”而大悟笔法,此后书法不仅一洗周越、苏轼之束缚,且不满足于自家面貌初成的“黄家元祐脚”;元符二年以后,黄庭坚破除酒戒,随缘任运,书法面貌又是一进。晚年尝与其弟论书云:“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万缘,未尝一事横睛胸中。故不择笔墨,纸尽则已。亦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譬如木偶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有萧然矣。”书成本卷之时,黄庭坚57岁,出峡东归,知荆南(荆州)。是年前处所书《赠张大同卷(跋尾)》(1100)、《苏轼黄州寒食诗卷跋》(1101)、《松风阁诗卷》(1102)等,与本卷正可互为印证,组成了黄庭坚传世大字行书最为华彩的乐章。8幅相接,接缝处均钤“鲁直黄氏”(凡7见)和“□□龚氏”(凡6见),《书画鉴影》记曰:“高一尺四寸七分,长二丈五尺三寸九分。”卷末钤“山谷道人”白文印一枚,该印在黄庭坚传世书迹中或仅此一见。卷首本纸右下底角见题一“早”字小楷,或系项元汴当年用周兴嗣《千字文》排次天籁阁藏品之编号。本纸末幅见存南宋张孝祥乾道四年(1168)八月观跋,可知其在南郡(荆州)“卫公堂”得观时尚归“养

正”(今人韩酉山《张孝祥年谱》订为龚敦颐)所藏。拖尾另纸,见存文徵明嘉靖十年(1531)九月长跋,又另三纸为近世藏家颜世清(瓢叟)三跋、叶恭绰(遐庵)二跋。诸跋均记本卷递藏之若干情形。遐庵跋更以“世传山谷法书第一,吾家宋代法书第一”盛赞之。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中卷)

宋黄庭坚《荆州帖》行书<释文:庭坚再拜道涂疲曳不得附承动静遂六十许日处处阻雨雪今乃至荆州尔春

气暄暖即日不审体力何如王事不至劳勤颇得与僚友

共文字之乐否所差人极济行李道上殊得力荆州上峡乘

舟不大费而差安便遂不须人故遣回明日登舟即行

方此阻远临书增情千万为道自重谨勒手状三月四

日庭坚再拜上公蕴知县宣德执事>

宋黄庭坚《苦笋赋》行书<册,纸本。故宫旧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纵37.1横51.2厘米。此帖为淡牙色纸本,钤有“陈定书印”、“吴新宇珍藏印”、“仪周珍藏”等印。此帖凡11行,181字,书于元符二年(1099年)。曾经吴桢、安岐、陈定等人收藏.《平生壮观》、《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

编》、《故宫书画录》等著录。《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仁聚堂法帖》、《墨缘堂藏真帖》、《宋四家墨宝》等收录。此帖用笔清劲,行笔爽朗。康有为评曰:“宋人书以山谷为最,变化无端,深得兰亭三味。”至其神韵绝俗,出于“鹤铭”而加新理。黄庭坚的小行书依然有着他大楷行书的辐射式结构和振动笔法的特点,却少有波澜壮阔之意。此帖书《苦笋赋》十余行,气息内敛,虽则笔笔开张,却难得沉静之趣,是黄氏小行书的代表之作。释文:余酷嗜苦笋。谏者至十人。戏作苦笋赋。其词曰。僰道苦笋。冠冕两川。甘脆惬当,小苦而及成味。温润稹密。多啗而不疾人。盖苦而有味。如忠谏之可活国。多而不害。如举士而皆得贤。是其锺江山之秀气。故能深雨露而避风烟。食肴以之开道。酒客为之流涎。彼桂玫之与梦汞。又安得与之同年。蜀人曰。苦笋不可食。食之动痼疾。使人萎而瘠。予亦未尝与之下。盖上士不谈而喻。中士进则若信。退则眩焉。下士信耳。而不信目。其顽不可镌。李太白曰。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

宋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墨迹纸本,无款。纵37厘米,横392.5厘米,约书于崇宁三年(1104)。据《石渠宝笈》载:纵一尺一寸八分,横一丈二尺一寸。前阙八十字存五十二行,三百四十余字。铃有〖大观宝〗、〖秘府珍玩〗、〖山谷之书〗、〖北燕张式

珍藏〗、〖容斋〗、〖乾隆〗、〖嘉庆〗、〖宣统御览之宝〗等鉴藏印。后有张铎、沈周跋。曾归元董君洋、张铎,明革尚古、清内府。日本京都藤井斋成舍有邻馆藏。洋洋洒洒五十二行,三百四十余字。据明代书画家沈周考定此卷为黄庭坚在绍圣年间(公元1094-1098年)被贬黔中后所书,是他晚年的草书代表作。正如沈周在诗卷的题跋中所说:“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真(怀素)三昧,此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草圣'宜焉!”此时黄庭坚的草书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祝允明评论此帖说:“此卷驰骤藏真,殆有夺胎之妙。”此诗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具有自己的风格。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为黄庭坚草书之代表作。笔势奔腾,点画恣肆, 颇近《诸上座帖》。此作似是用短锋硬毫所作,侧笔切入的笔法很多,斩钉截铁,风势凌厉。独特的单字造型与笔法,似乎不足以构成黄庭坚草书的独特魅力,更重要的是其对章法的独特处理,字与字之间被叠罗汉一般的方法组合起来,加上巧妙的穿插,奇趣横生。此帖的美妙之处还在于书写者对“点”的创造性的运用。点在满纸线的构造之中来回跳动,如眼睛之于人,传情达意。黄庭坚书法与他“高提笔,令腕随己左右”的运笔手法是分不开的,这种盘旋回顾的线条,不以高提笔为之恐怕很难收到如此空灵的视觉效果。此外,由于执笔高而不拘滞笔压,遂使得点笔皆有一定方向性,每点皆有可观,

也堪称是此卷用笔之一绝。释文:(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迥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不忍别,还相随。相随)迢迢访仙城,卅六曲水回萦。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遗]松风声。银鞍金络到平地,汉东太守来相迎。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餐霞楼上动仙乐,嘈然宛似鸾凤鸣。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中太守醉起舞。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当筵歌吹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分飞楚关山水遥。余既还山寻故巢,君亦归家渡渭桥。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五月相呼凌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行来北京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此时行乐难再遇,西游因献长杨赋。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问余别恨知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心亦不可尽,情亦不可极。呼儿长跪缄此辞,寄君千里(万)遥相忆。>

宋黄庭坚《廉颇蔺相如列传》草书<文中有节略。纸本,

纵32.5厘米,横1822厘米。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约翰.

克劳弗德藏。卷尾无书写纪年和史款,约书于绍圣二年(1095年)。卷内钤有“内府书印”、“绍兴”连珠印、“内省斋”、“秋壑图书”、欧阳玄印”、“项子京家珍藏”、等印鉴,还有项元汴跋。《式古堂书画会考》、安歧的《黑缘会观》等书均有著录。此卷书法纵横穿插,活泼洒荡,笔势飘逸,转折流畅,是黄山谷“入古出新”的草书代表作。>

宋黄庭坚《刘禹锡竹枝词》草书<绢本,纵30、横182.1厘米。竹枝词是诗的一种体裁,描写一方风土人情。此卷草书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用笔流畅,笔势破竹书,奔放雄健,挺劲瑰丽,随心流转,如龙蛇奔腾之势,充分发挥几十年所练功夫,无所拘束,一气呵成,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跋文有:陈从周题山谷道人真迹后:“瘴雨蛮烟倚竹楼,郎州风味涪州知,枯藤撼处诨抚得,辞句凭陵起墨池。”一九八O年庚申三月沙孟海记有:“鲁直好写刘梦得竹枝歌,山谷题跋卷二收一跋,卷八收与梦得他诗并书者一跋,卷九又收二跋,后一跋标出自草,即此本也。编者附注右有石刻四字,知是据石本辑录,未见真迹。宋书家苏、黄齐名,而各有专胜,子瞻师逸少,清臣笔意,姿媚冠冕一世。鲁直真书参《瘗鹤铭》法,跌宕变幻,非子瞻所有。子瞻少作草,鲁直致力

伯高,藏真奔轶,绝尘自谓:'舟中观长者盘桨,群丁拨棹,乃觉少进,有味哉,其言书也。’是卷原藏朱氏别宥斋,今捐献天一阁。鲁直自跋三十一字,行书不署名款,他处题跋亦常无名款,见者无闻言。九百年剧迹,墨气绢色,奕奕动人,几度展玩,铭心弗谖。”一九八七年冬,徐邦达题识“山谷是为元符二年,在戎州城南僻舍,盛暑书梦得词一,跋与此卷当皆晚笔也。”>

宋黄庭坚《龙王庙记》宋黄庭坚《洛阳雨霁诗》<黄氏书法一生追求惊世骇俗,表现出他强烈的个性特点。其笔力峭劲,字体修长,起笔多用侧锋,行笔中锋。在结体上,中宫紧结而四面开张,以纵代敛,以散寓整,欹斜而不失平衡,顿挫分明,节奏感极强,颇具《瘗鹤铭》笔意。释文:洛陌雨霁风落息,残星散落天一碧。红轮忽上海东头,仰天笑堕驴肌脊。飘然拂袖入深山,云霞满座青螺鬟。下垂铁锁几千尺,昂首震掉愁跻攀。世人但见先生睡,那识睡中有真味。飞升黄白岂足污,太极先生乃其至。呜呼先生似隐非隐似仙非仙,胸蟠造化学究渊源。先生去此五百年,典型凛凛青山颠。大观丁亥春正月,灯节后三日为云蓭道人题。庭坚。>

宋黄庭坚《牛口庄题名卷》行楷<被贬四川时所书。释文:元符三年七月涪翁自戎州溯(?)流上青衣,廿四日宿廖致平

牛口庄,养正置酒弄芳阁,荷衣未尽,莲实可登,投壶弈棋,烧烛

夜归.此字可令张法亨刻之。>

宋黄庭坚《七祖山诗刻》碑刻

宋黄庭坚《山预帖》行书<纸本。纵31.2厘米,横26.8厘米。凡6行,84字。书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四、五月间。钤有明内府稽察司半印、“张应申印”、“清鉴堂图书印”、“笪重光印”等印记。《石渠宝笈初编》、《故宫书画录》等著录。《清鉴堂帖》、《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谷园摹古法帖》、《宋黄文节公法书》等收录。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与《苦笋赋》相较,《山预帖》更不计笔画的飞扬之势。稳重之外,几许漾动之笔穿插其中,别有意趣。黄庭坚晚年颇似“窥笔法之妙”、“悟笔法”为学书进境之关键,此帖即为作者晚年的得意之作。帖中用笔节节顿挫、加劲,点画之中,笔锋无处不到,功力之厚,断非常人可及。释文:当阳张中叔去年腊月寄山预来,留荆南久,之四月,余乃到沙头。取视之,萌芽森然,有盈尺者。意皆可弃,小儿辈请试煮食之,乃大好。盖与发牙小豆同法,物理不可尽如此。今之论人材者,用其所知,而轻弃人,可胜叹哉!>

宋黄庭坚《松风阁诗》行书<《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横219.2厘米,

全文计29行,153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松风阁诗”,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松风阁诗帖》经宋、元、明、清辗转流传,宋朝为向民收藏,后归贾似道,又迭经明顶元汴、清安岐,而入清内府。清道光年间此帖曾到鄂籍王家璧(孝凤)手中。王家璧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进土,授兵部主事,任顺天(河北)乡试誉录官、会试受卷官之职,乘任职之便,有心搜集到鄂州之故物黄庭坚《松风阁诗卷》和宋代蔡襄墨迹等传世文物,携带回鄂。道光举人柯茂枝题《黄山谷松风阁诗卷并序》序曰:“王孝凤武部得此卷于柳君吕臣,盖元时长公主家故物,上有名贤十数人诗跋,又常为携李天籁阁所藏,项子京卞令之私印尤多,询希之珍也。尾不署涪翁(山谷)名字,纸色、绢色尚觉鲜好,然神采奕奕,尚非翻身凤凰。武昌(鄂州)传涪翁以松风阁一诗,然阁不时废,诗为世共独,此一墨宝,历数朝后复入吾邑士大夫手,

黄庭坚草书唐诗

黄庭坚草书唐诗 黄庭坚不仅是北宋著名文学 家、还是著名的书法家,那么他的书法又有怎样的特点呢? 黄庭坚草书特点 1.学古创新 由于宋代“尚意”书风盛行, 尚意支配下的个人抒情为主产生下 的个性、人品对书法作品影响很大,对书法创作的影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黄庭 坚极具个性的书法创新在北宋书法独树一帜。 黄的老师苏东坡不仅重人品而且在 书法创作上提出“不践古人”曾云:“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 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作为苏门四士之一的黄庭坚对苏东坡的这个 口号加以阐发, 在实际创作上更出新意, 创出比其老师苏东坡更具新意的书法作 品。 他曾言: “随人作计终后人, 自成一家始逼真。 ”这是他在诗学、 书学上的典型的创新精神。 他强调创意, 主张“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 博古创新,《宋史?本传》称:“山谷善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黄庭坚草书唐诗
2.高古自然 黄庭坚书法追求高古的同时,将个人的性格、感情、才气等主观的要素都化 为客观的表现,使客观境界代替主观达到物我融合的境界,即所谓“天人 合一,一一自然”。他的书法常以“韵”来体现其纯朴平淡的 “自然”, 代表其“超逸绝世”的境界。 他学古而不泥古, 崇古而出古,依靠自己对书法上不同常人的理解,结合自己的个人性格、才气、 感情等特性,“学古而创新”,最后自成一家,将“自成一家 ”的“创新”化为“自然”,达到书法境界最为高 尚的一种理想程度。 黄庭坚草书唐诗 草书作品

文言文黄庭坚论书法阅读练习题

文言文黄庭坚论书法阅读练习题 黄庭坚论书法 幼安①弟喜作草②,携笔东西家,动辄龙蛇满壁,草圣之声欲满江西③,来 求法于老夫④。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无万缘⑤,如蚊蚋⑥聚散,未尝 一事横于胸中, 故不择笔墨, 遇纸则书, 纸尽则已, 亦不较工拙与人品藻讥弹⑦, 譬如木人⑧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又萧然矣。幼安然吾言乎? (选自宋黄庭坚《余家弟幼安作草后》) [注释] ①幼安:北宋著名文人黄庭坚的内弟,今江西人。②草:草书。⑨ 草圣之声欲满江西:想让草圣的名声满江西。草圣是古人对草书大家的敬称。④ 老夫:作者黄庭坚自称。⑤无万缘:意为没有一定的缘分。⑥蚋(rul):一种吸 血的小虫。⑦品藻讥弹:评论好坏。⑧木人:木偶人。 [文言知识] 说“工”。“工”指“工作”、“工匠”、“工艺”,古今同义。而它在文 言中又指“好”、 “精妙”、 “擅长”, 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上文“亦不较工拙” 与“人叹其工”中两个“工”,均指“好”、“精妙”或“巧妙”。成语“同工 异曲”或“异曲同工”,是指曲调虽不同,但同样美妙,比喻所做的虽然不同, 成绩却一样好。“工书”、“工画”,即擅长书法及擅长绘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法 ②已 ③拙 ④中 2.翻译:①未尝一事横于胸中 ②幼安然吾言乎? 3.理解:“动辄龙蛇满壁”中的“龙蛇”,是形容____ 参考答案: 1.①章程②停③差④符合 2.①事前从未在胸中有个计划;②幼安弟(你)认 为我的话对吗? 3.字写得好。
1/5

2/5

3/5

4/5

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简介

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知名诗人,乃江西诗派祖师。书法亦能树格,为宋四家之一。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庭坚笃信佛教,亦慕道教,事亲颇孝,虽居官,却自为亲洗涤便器,亦为二十四孝之一。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 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是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生前与苏轼 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 黄庭坚自幼聪颖异常,五岁能背诵五经,七岁写过一首《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因此黄庶非常喜爱这个孩子。舅父有时亦来黄家,随便从书架上取书一本查问庭坚,他能对答如流。李常为之惊奇,称 他有“一日千里之功。” 嘉佑三年1058年,其父黄庶在康州今广东省德庆县任上逝世。由于家境不太富裕, 黄庭坚才十五岁,遂跟着舅父李常到淮南游学。嘉佑六年,他在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认识 诗人孙觉字莘老。孙觉推崇杜甫,认为杜甫的《北征》诗胜过韩愈的《南山》诗。而另一 诗人王平甫却认为《南山》诗比《北征》诗好,两人反复争论,都不能说服对方,时值庭 坚在座,两位老人征求他的意见,他说:“若论工巧,《北征》不及《南山》。若书一代 之事,以与《国风》、《雅》、《颂》相为表里,则《北征》不可无,而《南山》虽不作,未害也。“范温《潜溪诗眼》当时庭坚仅十七岁,而他一席之言,使两位前辈心服口服, 结束一场争论。从此,孙觉非常赞美这位聪颖少年,后来就把自已的女儿兰溪许配给他。 嘉佑八年,黄庭坚首次参加省试,当时传说他中了解元,住在一起的考生设宴庆贺。 正在饮酒间,忽然有一仆人闯了进来告诉大家:这里有三个人考中了,而他不在其内。席 上落第者纷纷散去,而庭坚仍若无其事,自饮其酒,饮罢,又与大家一同看榜,毫无沮丧 的神色。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黄庭坚再次参加省试。诗题是《野无遗贤》,主考李洵 看到他试卷中的“渭水空藏月,传岩深锁烟”,不禁拍案叫好。说黄庭坚“不特此诗文理 冠场,他日有诗名满天下。”就此中了第一名。第二年春天,再到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参 加礼部考试,中了三甲进士,登上仕途。初任余干县主簿,后调汝州叶县今河南省叶县县尉,途中写了一首《冲雪宿新寨不乐》诗:县北县南河日了,又来新寨解征鞍。山衔斗柄 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小吏有时须束带,故入频问不休官,江南长尽梢云所,归及春 风斩竿竿。”抒发开始走向仕途,对小吏生涯郁郁不乐的心情。熙宁五年1072年,诏举 四京学官,庭坚考得优等,被任为北京今河北省大名县国子监教授。当时留守北京的大老 文彦博很器重他的才学,在他任满之后,又留他再任,一直在北京度过了七年。七年中, 他致力于诗歌创作,在艺术技巧上有较大的提高。元丰元年1078年庭坚作了二首古风, 投书给当时任徐州的太守苏轼,以表示仰慕之意。苏轼读其诗,认为“超绝尘,独立万物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中下)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中下)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中、下)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卷) 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豫章、黔安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世称“黄山谷”。北宋诗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学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推崇杜诗韩文,善于借鉴翻新,诗风瘦硬,气象森严,自成一家,开创江西诗派,为江西诗派之鼻祖。黄庭坚出身于一个家学渊博的世家,父亲为著名诗人,与当时的王安石、欧阳修、梅尧臣都有交往。自小聪慧过人,一生命运多桀,仕途坎坷,与苏东坡极为相似,热衷佛老,也不逊于苏。举治平三年进士,历官集贤校理、著作郎、秘书丞、涪州别驾、吏部员外郎等,曾被以修实录不实之罪名而遭贬谪。他长于诗词,工于书法。其诗,奇倔劲峭,力矫轻俗之习,为江西诗派所宗;其词,豪放秀逸,与秦观齐名。其诗文、禅学出众,与苏轼并行,故又有[苏黄]之称。其书法,真、行、草俱佳。宋徵宗评云:“黄书如抱道足学之士,坐高车驷马之上,横钳高下,无不如意”。《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舜钦)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

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至于他的草书,赵孟俯说:“黄太史书,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叹。”明王世贞谓其“大书酷仿《鹤铭》,狂草极拟怀素”,“老骨颠态、种槎出”。 宋黄庭坚《报云夫帖》行书<《云夫帖》亦称《致云夫七弟尺牍》、《报云夫》、《竭力田园帖》纸本32.6×65.4cm,凡18行,242字。无书写时间,从书风判断应是晚年所书,大约书于1100~1105年间。钤有“项叔子”、“安岐之印”等印记。《大观录》、《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等著录。《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谷园摹古法帖》、《宋黄文节公法

《黄庭坚论书法》阅读练习

《黄庭坚论书法》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黄庭坚论书法 幼安①弟喜作草②,携笔东西家,动辄龙蛇满壁,草圣之声欲满江西③,来求法于老夫④。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无万缘⑤,如蚊蚋⑥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较工拙与人品藻讥弹⑦,譬如木人⑧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又萧然矣。幼安然吾言乎? (选自宋·黄庭坚《余家弟幼安作草后》) [注释] ①幼安:北宋著名文人黄庭坚的内弟,今江西人。②草:草书。⑨草圣之声欲满江西:想让草圣的名声满江西。草圣是古人对草书大家的敬称。④老夫:作者黄庭坚自称。⑤无万缘:意为没有一定的缘分。⑥蚋(rul):一种吸血的小虫。⑦品藻讥弹:评论好坏。⑧木人:木偶人。 [文言知识] 说“工”。“工”指“工作”、“工匠”、“工艺”,古今同义。而它在文言中又指“好”、“精妙”、“擅长”,这一点要特别注意。上文“亦不较工拙”与“人叹其工”中两个“工”,均指“好”、“精妙”或“巧妙”。成语“同工异曲“或“异曲同工”,是指曲调虽不同,但同样美妙,比喻所做的虽然不同,成绩却一样好。“工书“、“工画“,即擅长书法及擅长绘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法②已③拙④中 2.翻译:①未尝一事横于胸中 ②幼安然吾言乎? 3.理解:“动辄龙蛇满壁”中的“龙蛇“,是形容 ____ _ 答案: 1.①章程②停③差④符合 2.①事前从未在胸中有个计划;②幼安弟(你)认为我的话对吗? 3.字写得好。 译文: 我的弟弟幼安喜欢写草书,拿着笔到别人家里的墙壁上乱写乱画,把人家的墙壁差不多都写满了,因此大家都称他为“草圣”。他很想让自己的名声传遍江西,所以来向我请教写毛笔字的诀窍,但我平常写字本来是没有什么诀窍的。然而世间的万事虽然纷繁错杂,如同蚊子聚集起来又飞散开去,但我从来不让他们横亘在我的心中以乱了真气,所以我写字是不在乎笔墨的,碰到什么纸都可以写,把纸写完尽兴就停止,也不在乎是写得好还是写得坏,不在乎别人的品评与讥讽。就如同木人舞和着节拍,人们都惊叹他的高超的技巧,结束后表演者和观众就又都一切如前。幼安你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吗?

黄庭坚书法代表作

黄庭坚书法代表作 黄庭坚的书法成就很高, 所写书法都是精品, 那么他的名作朋友们有看过多 少呢? 黄庭坚《致明致步少府同年尺牍》,亦称《尺牍》、《明叔少府》,行书, 纸本,信札一通。纵 28.8 厘米,横 17.5 厘米。 释文:庭坚顿首。承见谕。早当过此。延伫甚久。何以不至耶。雪寒。安胜 否。大轴今送。然勿多示人。或不解此意。亦来索。匠石斫鼻。则坐困矣。庭坚 顿首。明叔少府同年家。 黄庭坚《山预帖》,行书,纸本,31.2×26.8cm,凡 6 行,84 字。书 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 年)四、五月间。钤有明内府稽察司半印、“张应申 印”、“清鉴堂图书印”、“笪重光印”等印记。 《石渠宝笈初编》、《故宫书画录》等著录。《清鉴堂帖》、《御刻三希堂石渠 宝笈法帖》、《谷园摹古法帖》、《宋黄文节公法书》等收录。现藏台北故宫博 物院。 黄庭坚《君宜帖》,纸本,行书,纵 26.9 厘米,横 37.7 厘米。 此帖是黄山谷写给友人德舆的便札, 告知其病酒之事。 该帖因系酒后“ 大醉”,一宿“未醒”之时所书,所以笔画与平时有别,颇显 颤抖衰颓,间有残破处,显得精神稍逊,但字间紧凑,行间宽松,欹侧之势,依 然是黄书本色。 鉴藏印记:“洞印”(朱文半印)、“吴廷”(朱文)、 “项子长父鉴定”(朱文)、“吴惇宽粟仲审定考藏”(朱 文)、 “王延世印”(半朱半白文)、 “安仪周家珍藏”(朱 文 ) 、 “ 心赏 ”( 朱文葫芦印 ) 、 “ 石墨书楼 ”( 朱文 ) 、 “江德量鉴藏印”(朱文)等。 历代著录:《墨缘汇观》、《壮陶阁书画录》。

宋-黄庭坚《余家弟幼安作草后-黄庭坚论书法》中考语文阅读答案试题解析理解

宋?黄庭坚《余家弟幼安作草后|黄庭坚论书法》中考语文阅读答案试 题解析理解 黄庭坚论书法 幼安①弟喜作草②,携笔东西家,动辄龙蛇满壁,草圣之声欲满江西③,来求法于老夫④。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无万缘⑤,如蚊蚋⑥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较工拙与人品藻讥弹⑦,譬如木人⑧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又萧然矣。幼安然吾言乎? (选自宋?黄庭坚《余家弟幼安作草后》) [注释] ①幼安:北宋著名文人黄庭坚的内弟,今江西人。②草:草书。⑨草圣之声欲满江西:想让草圣的名声满江西。草圣是古人对草书大家的敬称。④老夫:作者黄庭坚自称。 ⑤无万缘:意为没有一定的缘分。⑥蚋(rul):一种吸血的小虫。⑦品藻讥弹:评论好坏。 ⑧木人:木偶人。 [文言知识] 说“工”。“工”指“工作”、“工匠”、“工艺”,古今同义。而它在文言中又指“好”、“精妙”、“擅长”,这一点要特别注意。上文“亦不较工拙”与“人叹其工”中两个“工”,均指“好”、“精妙”或“巧妙”。成语“同工异曲”或“异曲同工”,是指曲调虽不同,但同样美妙,比喻所做的虽然不同,成绩却一样好。“工书”、“工画”,即擅长书法及擅长绘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法②已③拙④中 2.翻译:①未尝一事横于胸中 ②幼安然吾言乎? 3.理解:“动辄龙蛇满壁”中的“龙蛇”,是形容____ _ 译文 20、《黄庭坚论书法》 我的弟弟幼安喜欢写草书,拿着笔到别人家里的墙壁上乱写乱画,把人家的墙壁差不多都写满了,因此大家都称他为“草圣”,名声几乎传遍了江西。他来向我请教写毛笔字的诀窍,但我平常写字本来是没有什么诀窍的。然而世间的万事虽然纷繁错杂,如同蚊子聚集起来又飞散开去,但我从来不让他们横亘在我的心中以乱了真气,所以我写字是不在乎笔墨的,碰到什么纸都可以写,把纸写完尽兴就可以了,也不在乎是写得好还是写得坏,不在乎别人的品评与讥讽。就如同木人舞和着节拍,人们都惊叹他的高超的技巧,结束后表演者和观众就又都一切如前。幼安你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吗? 答案 20、黄庭坚论书法 1.①章程②停③差④符合 2.①事前从未在胸中有个计划;②幼安弟认为我的话对吗? 3.字写得好。

黄庭坚书法

黄庭坚书法 黃庭坚书法 左血旌上* 翘 电章斗补 "X 4^K 1 ^4 - R 4^-f l T- 4 F 0A ?缶 01鼻辩 H * ?柴M C n B 彳 $ 2 - < 人U 1 、\孜^ 仪^江

务 ^ 0 富、俗就< 砂洛 洛 褐 .V I 4X ^ 莎 克丝 点 、4紀皖址门也 務%

机 汽 二n ^(fe $t£i 4l 1l ?r 」「 4l r ?whK!< te ? —*5??“ 4? 4 ? t ?L b T a.4 .F r — ?? f ?f ; ■■f , 二; d 42 二 ::*:州 上 ? ■■K t l < ■:>.*:? 匚 n ;+?v e <; 4 K I % 七 T ??r ;I

黄庭坚(1045,1103),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乂称黃豫章,洪州 分 宇(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 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 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 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 旋迁戎州(今四川宜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进 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 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于宜州 冷广西宜山)贬所。 < 虹*勺 牛 哎亠1?# ??毛十 血,上虎山4" H 丄冷屛<代 鼻玉£ < 味屮疼认X -F 蔓 朋一哮 7Ar 4>fc 必皿身別滋普 " x lb 尢" 她 *认/?" r ?-> **$ *. a d b . 珂'*? A b A M £< ?<匸么 炸入.于李 主 巧为 t ^L .f K k lu .|<4 扌眾比佻 4-.?i ?l 利* fc a J N 艺侯? ?話 汗荷险“点呎小JL A 匕A 么心& 4 川 3 尢l x fb f 讯条庁比 W .U .9* T 讨 池岐 / 刑 3 鸭l: ,e. “ 匚“川“ * 京F i * ??!k 耀■

黄庭坚行书书法欣赏

黄庭坚行书书法欣赏 前一阶段即他自称的元祐间书。 是继承各家,融化为己。 后一阶段,则极力创新。 他对自己要求很高很严格,常否定元祐间即四十九岁前所写的作品。 说:“元祐间书,笔意痴钝,用笔多不到。 甚至在被贬戎州时说:“见旧书多可憎;大概十字中有三四字差可耳。 但我们从现今存世的黄书来看,只有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四十六岁时写的正书《伯夷叔齐庙碑》貌近褚遂良,尚未树立独特的风格。 然他参用薛稷学褚的方法,步步顿挫,力避学褚不成,流入浮滑之病,最初奠定了他后来作品中用笔到处擒纵,笔笔凝练的基础。 至于他的大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三十九岁时所书《游青原山诗石刻》,纵横开阖,浩逸雄伟,深得《瘗鹤铭》神髓.并融会成自己的面目。 胜过古人羊欣学王羲之、薛稷学褚遂良的步趋惟肖。 又如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四十二岁时,所书的《王长者墓志稿》,行楷妙得《兰亭》笔意。 但他用中锋直落的方法,纠正了苏轼“腕着而笔卧的缺点。 《药方》则笔笔欲飞,后二行随意草草,置诸颜真卿《祭侄文》、《争坐位帖》两稿中,几莫辨出于两手。

由此足见他学古人功力的深邃。 但他在认真创作时,即立意创新,不屑蹈前人的陈迹。 馀如《华严疏》、《发愿文》等,尚未力趋险绝,可断定为元祐中书,采用颜真卿大字笔意,而把颜体缩短的笔画展之使长,成自己的面目。 事实上黄庭坚书,在元祐间早已成家。 但他志高气昂,没有丝毫自满。 反而贬低了以往取得的成绩。 他在书法艺术中,汲取了古今人之优点,融为己有后,还进一步不断改造,力创新奇,成为他晚年前无古人的独特风格。 在《山谷文集》中。 有这样一段记载:晁美叔尝背议予书唯有韵耳,至于右军波戈点画,一笔无也。 有附予者传若言于陈留,予笑之日:“若美叔则与右军合者,优孟抵掌谈说,乃是孙叔敖耶?往尝有丘敬和者,摹仿右军书,笔意润泽,便为绳墨所缚,不得左右。 予尝赠以诗,中有“字身藏颖秀劲清,向谁学之果《兰亭》。 大字无过《瘗鹤铭》晚有石崖《颂中兴》。 小字莫作痴冻蝇,《乐毅论》胜《遗教经》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不知美叔尝闻此论乎?从这里可以看出黄庭坚对书法艺术,学古而

黄庭坚《山谷论书》

黄庭坚《山谷论书》 黄庭坚《山谷论书》 黄庭坚的书论和书法实践互生互发、相得益彰。《山谷论书》论“书”中美学。 1、《东方曼倩画赞》,笔圆净而劲,肥瘦得中,但字身差长,盖崔子玉字形如此,前辈或随时用一人笔法耳。 2、《黄庭经》王氏父子书,皆不可复见,小字残缺者,云是永禅师书,既刓缺,亦难辨真赝。字差大者,是吴通微书,字形差长,而瘦劲笔圆,胜徐浩书也。 3、《佛遗教经》一卷,不知何世何人书,或曰右军義之书。黄庭坚曰:“吾常评此书,在楷法中小不及《乐毅论》尔,清劲方重盖度越萧子云数等。顷见京口断崖中《瘗鹤铭》大字,右军书,其胜处不可名貌。以此观之,非良右军笔画也。若《瘗鹤铭》断为右军书,端使人不疑。在四五间。 4、章草《千字文》集书家定为汉章帝书,缪矣。章

草言可以通章奏耳,乃周兴嗣取右军帖中所有字,作韵语。章帝时那得有之?疑只是萧子云之最得意者。 5、欧率更书《化度寺碑》,所谓直木由铁法也,如介胄有不可犯之色,然未能端冕而有德成也。 6、周、秦古器铬,皆科斗文字,其文章尔雅,朝夕玩之,可以披剥华伪,自见至情。虽戏弄翰墨,不为无补。 7、顷年观《庙堂碑》摹本,窃怪虞永兴名浮于实,及见旧刻,乃知永兴得智永笔法为多。又知蔡君谟真、行简札,能入永兴之室也。 8、张长史书《智雍厅壁记》,楷法妙天下,故作草草如。寺僧怀素草工瘦,而长史草工肥,瘦硬易作,肥劲难得也。9、《石鼓文》笔法如圭璋特达,非后人所能赝作。熟观此书,可得正书、行草法。非老夫臆说,盖王右军亦云尔。 10、柳公权《谢紫丝趿鞋帖》,笔势往来如用铁丝纠缠,诚得古人用笔意。 11、《道林岳麓寺诗》,字势豪逸,真复奇崛,所恨功巧太深耳。少令巧拙相半,使子敬复生。 12、智果善学书,合处不减古人,然时有僧气可恨。羊欣书,举止羞涩。萧衍老翁亦善评书也。 13、宋儋笔墨精劲,但文词芜秽,不足发其书。自瞻尝云其

黄庭坚作品简介

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与张来、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他最重要的成就是诗。诗论标榜杜甫,但是强调读书查据,以故为新,“无一字无来处”和“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他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他又能词,兼擅行、草书。 书法初以周越为师,后取法颜真卿及怀素,受杨凝式影响,尤得力于《痊鹳铭》,笔法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倔,字体开张,笔法瘦劲,自成风格,为“宋四家”之一。《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他著名的书迹有《松风阁诗》、《黄州寒食诗跋》、《花气熏人帖》、《虹县诗》等。 1惟清道人帖 黄庭坚《惟清道人帖》,行书,纸本。纵29.4厘米,横32厘米,尺牍十一行。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作于绍圣元年1094年,钤有“缉熙殿宝”、《项元汴印》、《仪周珍藏》等藏印。此帖曾经明内府及项元汴、安岐等收藏。书风端稳紧结,俊健古雅,有晋唐人法度和韵致。与黄庭坚行楷书特具的跌宕开阖、斜欹外拓的风格相比有所不同。乾隆评此帖云:“凌冬老干,偃蹇岩壑。” 释文:惟清道人本贵部人,其操行智识,今江西丛林中,未见其匹亚。昨以天觉坚欲以观音召之,难为不知者道,因劝渠自往见天觉,果已得免。天觉留渠府中过夏。想秋初即归过邑,可邀与款曲,其人甚可爱敬也。或闻清欲于旧山高居筑庵独往,不知果然否?得渠书颇说后来草堂不淹留下也。庭坚叩头。 2送四十九姪诗帖 黄庭坚《送四十九姪诗帖》纸本,行楷书,纵35.2厘米,横130.3厘米,凡13行,每行4字,其中3行为两字,共46字。故宫博物院藏。铃有“白石山房”、“蔡子木歌颂斋”、“宋荤审定”、“宣统御览之宝”等。此帖见于《石渠宝笈初编》着录,是宋元时代受人珍视的上品。清代,入《三希堂法帖》第十三册。 释文:诗送四十九侄。又妷财相见,何堪举别觞。共期同奋发,更勉致轩昂。接物宜从厚,修身贵有常。翁翁尤念汝,早去到亲旁。 3花气熏人帖 释文:花气薰人欲破禅,心情其实过中年。春来诗思何所似,八节滩头上水船。 黄庭坚《花气熏人帖》草书,纸本,纵30.7公分,横43.2公分。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帖上有南宋“缉熙殿宝”的印,入过南宋内府。也有清代著名的大收藏家安仪周的收藏印安歧。这件书迹无款印,原是附在元佑二年(1087),寄扬州友人王巩二诗之后,今已单独成一帖。

苏轼与黄庭坚的书法调侃

苏轼与黄庭坚的书法调侃:蛇与蛤蟆 苏轼《黄州寒食帖》 黄庭坚《花气熏人帖》 书法是在实用汉字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艺术,虽曰书画同源,但不同之处在于:从源头上讲,绘画是以现实中存在的原型为依据具象地表现出来的;汉字或书法则不一定,如果说有些字也是像绘画一样依据实物表现的,那也只是抽象的表现,而已经远非实物本来的样子了。尤其当书法艺术发展到用纯抽象的线条作为艺术表现手段时,人们对书法的描述,就不得不更多地依靠比喻,而且即使是比喻,也仍有一些让人不知所云,这正如古人所谓的“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比起绘画来,古人更多地使用比喻来描述书法,纵观历代论书之句,比喻可谓比比皆是。当然其中有些比喻过分玄奥,竟然连北宋的职业书法家米芾也感觉一头雾水,难怪他在《海岳名言》中发牢骚说:“历观前贤论书,征引迂远,比况奇巧,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是何等语?或遣辞求工,去法逾远,无益学者。故吾所论,要在入人,不为溢辞。” 古人的书法比喻中,有褒扬的,有贬斥的。其中,贬低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一本正经的,这是真正地贬低;也有调侃式的,亦真亦幻,其中的真意就要我们自己来取舍了。此类书法比喻中,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北宋年间发生在苏轼和黄庭坚之间的一则玩笑。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三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东坡曰:“鲁直(黄庭坚字)近字虽清劲,而笔势有时太瘦,几如树梢挂蛇。”山谷曰:“公之字固不敢轻论,然间觉褊浅,亦甚似石压蛤蟆。”二公大笑,以为深中其病。 大致意思是说,苏轼对黄庭坚说:“庭坚啊,你近来写的字虽然清劲,但有时写得太瘦,简直就像挂在树梢上的蛇。”黄庭坚说:“苏老师的字我当然不敢妄加评说,但有时也觉得肥扁,很像是被压在石头底下的蛤蟆。”二人相对大笑,认为对方说中了自己的缺点。 不可否认,苏东坡和黄庭坚,既是北宋的书法大家,也是整个中国书法史上的重量级人物,毫无疑问,他们的书法都达到了开宗立派的高度。但开宗立派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要具备有别于前人的面貌与风格,即自己独到的特点,这是开宗立派的一个标志性条件;另一方面,在具备了自身特点也就意味着突出自己特色的同时,很有可能又暴露出新的毛病。苏、黄二人均是如此。苏东坡书法的最大特点是肥扁朴拙,明代人项穆夸大苏字的丑,说其书法“似肥艳美婢,抬作夫人,举止邪陋而大足,当令掩口”。黄庭坚书法与苏轼截然不同,而是笔画瘦长且多波折。所以用“石压蛤蟆”和“树梢挂蛇”来比喻苏黄二人的书法,着实是再生动形象不过了。

登快阁 黄庭坚赏析题

登快阁 黄庭坚赏析题 《登快阁》是北宋文学 家黄庭坚写的七律。此诗作于作者在太和令任上。整理了黄庭坚《登快阁》 赏析题答案,快来看看吧! 登快阁 北宋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登快阁》赏析答案 (1)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2 分) (2)试比较本诗的颔联和杜甫 《登高》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现的意境 的异同。(5 分) (3)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4 分) 参考答案 (1)(2 分)用典 借代 (2)(5 分)同: :都表现了景物的辽远和阔大的意境(2 分);异: 杜诗沉郁顿挫、 慷慨悲壮,传达出对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1 分),黄诗洒脱明快、奔放自 然,表现诗人宽广的胸襟和豁达的情怀(2 分)。 (3)(4 分)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③对世 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感慨;④对远离世俗(辞官还乡)、回归自 然而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 (1045-1105), 字鲁直, 自号山谷道人, 晚号涪翁, 又称豫章黄先生, 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 诗 派 开 山 之 祖 , 而 且, 他 跟 杜 甫 、 陈 师 道和 陈 与 义 素 有 “ 一 祖 三 宗 ”(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 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中下)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中、下)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卷) 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豫章、黔安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世称“黄山谷”。北宋诗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学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 。推崇杜诗韩文,善于借鉴翻新,诗风瘦硬,气象森严,自成一家,开创江西诗派,为江西诗派之鼻祖。黄庭坚出身于一个家学渊博的世家,父亲为著名诗人,与当时的王安石、欧阳修、梅尧臣都有交往。自小聪慧过人,一生命运多桀,仕途坎坷,与苏东坡极为相似,热衷佛老,也不逊于苏。举治平三年进士,历官集贤校理、著作郎、秘书丞、涪州别驾、吏部员外郎等,曾被以修实录不实之罪名而遭贬谪。他长于诗词,工于书法。其诗,奇倔劲峭,力矫轻俗之习,为江西诗派所宗;其词,豪放秀逸,与秦观齐名。其诗文、禅学出众,与苏轼并行,故又有[苏黄] 之称。其书法,真、行、草俱佳。宋徵宗评云:“黄书如抱道足学之士,坐高车驷马之上,横钳高下,无不如意” 。《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他自己说: “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舜钦)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 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

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 ,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至于他的草书,赵孟俯说:“黄太史书,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叹。”明王世贞谓其“大书酷仿《鹤铭》,狂草极拟怀 素” ,“老骨颠态、种槎出”。 宋黄庭坚《报云夫帖》行书V《云夫帖》亦称《致云夫七弟尺牍》、《报云夫》、《竭力田园帖》纸本32.6X 65.4cm, 凡18 行,242 字。无书写时间,从书风判断应是晚年所书,大约书于1100~1105 年间。钤有“项叔子” 、“安岐之印”等印记。《大观录》、《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等著录。《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谷园摹古法帖》、《宋黄文节公法 书》、《宋四家墨宝》等收录。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释文:雲夫七弟,得書知侍奉廿五叔母縣君萬福,開慰無量。諸兄弟中,有肯爲衆竭力治田園者乎?鰥居亦何能久堪,復議昏對否?寄示兄弟名字曲折,合族圖幾爲完書矣。但欲爲其中有才行者立小傳,尚未就耳。龐老《傷寒論》無日不

黄庭坚行书书法欣赏黄庭坚书法作品欣赏

黄庭坚行书书法欣赏黄庭坚书法作品欣赏 黄庭坚的书法成就主要表现于其行书和草书中。那么黄庭坚的 行书书法作品是什么样的书法作品呢?下面是为你的黄庭坚行书书法,希望对你有用! 黄庭坚的书法,可分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即他自称的元祐间书。是继承各家,融化为己。后一阶段,则极力创新。他对自己要求很高很严格,常否定元祐间即四十九岁前所写的作品。说:“元祐间书,笔意痴钝,用笔多不到。”甚至在被贬戎州时说:“见旧书多可憎; 大概十字中有三四字差可耳。”但我们从现今存世的黄书来看,只有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四十六岁时写的正书《伯夷叔齐庙碑》貌近 褚遂良,尚未树立独特的风格。然他参用薛稷学褚的方法,步步顿挫,力避学褚不成,流入浮滑之病,最初奠定了他后来作品中用笔到处擒纵,笔笔凝练的基础。至于他的大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三十 九岁时所书《游青原山诗石刻》,纵横开阖,浩逸雄伟,深得《瘗鹤铭》神髓.并融会成自己的面目。胜过古人羊欣学王羲之、薛稷学褚 遂良的步趋惟肖。又如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四十二岁时,所书的《王长者墓志稿》,行楷妙得《兰亭》笔意。 近年出土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即他四十三岁时正书《王纯中墓志》和行书《糟姜帖》又受到苏轼影响。但他用中锋直落的方法,纠正了苏轼“腕着而笔卧”的缺点。《药方》则笔笔欲飞,后二行随

意草草,置诸颜真卿《祭侄文》、《争坐位帖》两稿中,几莫辨出于两手。由此足见他学古人功力的深邃。但他在认真创作时,即立意创新,不屑蹈前人的陈迹。馀如《华严疏》、《发愿文》等, 尚未力趋险绝,可断定为元祐中书,采用颜真卿大字笔意,而把颜体缩短的笔画展之使长,成自己的面目。事实上黄庭坚书,在元祐间早已成家。但他志高气昂,没有丝毫自满。反而贬低了以往取得的成绩。他在书法艺术中,汲取了古今人之优点,融为己有后,还进一步不断改造,力创新奇,成为他晚年前无古人的独特风格。在《山谷文集》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晁美叔尝背议予书唯有韵耳,至于右军波戈点画,一笔无也。有附予者传若言于陈留,予笑之日:“若美叔则与右军合者,优孟抵掌谈说,乃是孙叔敖耶?”往尝有丘敬和者,摹仿右军书,笔意润泽,便为绳墨所缚,不得左右。予尝赠以诗,中有“字身藏颖秀劲清,向谁学之果《兰亭》。大字无过《瘗鹤铭》晚有石崖《颂中兴》。小字莫作痴冻蝇,《乐毅论》胜《遗教经》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不知美叔尝闻此论乎? 从这里可以看出黄庭坚对书法艺术,学古而不寄古人篱下,立志创新的宏志。他晚年所书《松风阁诗》尽管笔不称手,仍阻止不了他发挥创造力的才能。《经伏波神祠诗卷》是病后笔,自称合作。其后自题云:“若持到淮南,见余故旧,可乐之,何如元祐中黄鲁直书

评黄庭坚书法的艺术特点

. 学号_ 12411424__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评黄庭坚书法的艺术特点 院(系)名称:美术系 专业名称:书法4班 学生姓名:杨雨欣 指导教师:彭建成 二○一五年九月

摘要:黄庭坚作为一位文学家在文学史上是非常成功的,同时,他在中国书法史上也有重要地位。他曾自诩:“惟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书法之道。尤其其草书,从唐代狂草抒狂放于顿挫、发性情于笔墨变为用浓墨书写,理性布局,他的书法被后世如唐高宗、文征明等同样为书坛泰斗的人物所借鉴。 要研究黄庭坚的书法特征,其书法理论是不可回避的。单从书法技法方面来看,他在书论中主要提倡“清气”、“笔圆”、“生动”、“瘦劲有力”。 关键词:黄庭坚;江西诗派;书法技巧;书坛泰斗

绪论 宋代书法艺术,承唐继晋,上续五代,开创了一代新风。宋四家为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人,尚意之风为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宋书不是简单否定唐人,也不是简单回归晋人,禅宗“心即是佛”、“心即是法”,影响了宋人的书法观念,而诗人、词人的加入,又给书法注入了抒情意味。不断打破了前人法度,专门注重意趣,强调主观表现,从而开辟了新的道路。黄庭坚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元年(1065年)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郎。他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同游与苏轼门下,称为“苏门四学士”,开创江西诗派。宋代书界巨擘,《宋史》称其“善行、草书,楷法奕自成一家”,列宋四家之二,著作有《山谷题跋》。 1、黄庭坚生平 黄庭坚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江西修水县 人。生于1045年六月十二日(7月28日),北宋诗人,书 法家,词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历官叶县尉、 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 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 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 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 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1105年九月三十日(11月8日) 死于宜州贬所。[1] 2.黄庭坚书法的艺术特点 2.1黄庭坚书法造诣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 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 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 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 榆生《豫章黄先生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 “江西诗派”之祖。[2]晁补之云:“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 然不是当行家语,自是著腔子唱好诗。”(见《诗人玉屑》)

黄庭坚草书范文

黄庭坚草书范文 黄庭坚论诗以“不俗”为高标,而要达到这种境界,他强调须多读书,只有“胸中有万卷书”,才能“笔下无一点尘俗气”。下面是诗人黄庭坚的草书,欢迎大家浏览。 黄庭坚草书《杜甫诗三首》,分别是《西郊诗帖》、《别李义诗帖》、《秦州杂诗帖》。从《郁孤台法帖》拓本尺寸来推算,山谷草书《山谷草书杜甫别李义诗》原作应是一个长约二点六米以上的卷子,目前残存者约占原卷三分之一强。此作较他作别有一种情趣,其结字取隶书横式者居多,但其笔势飞动,如流水行云别是一番“浏离浑脱”景象。是所谓“夔州诸作”的一种。原诗是一首五言古风,计二十三韵二百三十字,而现仅存拓片五开计十五行九十二字。 黄庭坚生平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原籍金华(今属浙江),祖上迁家分宁(今江西修水),遂为分宁人。治平四年(1067)进士,授叶县尉。熙宁五年(1072)为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元丰三年(1080)知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哲宗立,召为秘书郎。元祐元年(1086)为《神宗实录》检讨官,编修《神宗实录》,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时张耒、秦观、晁补之俱京师,与庭坚同游苏轼之门,有“苏门四学士”之称。《神宗实录》成,擢为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被贬涪州(今四川涪陵)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绍圣四年(1097)移戎州(今四川宜宾)。崇宁元年(1102),内迁知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到任九天,即被罢免,主

管洪州玉隆观。次年复被除名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四年,卒于贬所,年六十一,私谥文节先生。《宋史》有传。尤长于诗,世号“苏黄”。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艺术上讲究修辞造句,追求新奇。工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有《豫章先生文集》三十卷、《山谷琴趣外编》三卷。《全宋词》收录其词一百九十馀首。《全宋词补辑》又从《诗渊》辑得二首。

苏轼与黄庭坚书法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76045252.html, 苏轼与黄庭坚书法研究综述 作者:陈曦 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年第04期 [摘要]作为书法史上著名的“宋四家”的前两位,苏轼与黄庭坚是宋代尚意新书风的改革开拓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有力地推动了宋代书法独立而富于新意的发展历程。学术界对于苏黄二人的书法研究主要集中在书法特点、创作分期、美学思想、佛道思想及当代意义等方面。 [关键词]苏轼;黄庭坚;书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 一、对苏轼书法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苏轼生平思想及具体作品的整理和分析研究比较充分,有关苏轼的诗、词、文和文艺思想的研究专著现在已有多部,就其书法理论和书法创作研究而言,成果比较多。刘正成主编的《中国书法全集·苏轼(第33、34卷)》汇集了现存苏轼书迹的图版资料,并有作品的释文和编年考证,是其他有关苏轼书法研究的图版资料的重要来源;关于苏轼的书法创作历程的评述和对苏轼书法作品分析的专著有赵权利著《苏轼》一书;苏轼书法的综合研究有七卷本《中国书法史》中曹宝麟所著《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第三章的内容;陈中浙著《苏轼书画艺术与佛教》,是迄今为止国内仅见的关于苏轼书法和绘画研究的理论性专著。一些关于中国古代书法理论通史类的著作中也多有关于苏轼书法理论的章节,如王世征主编《中国书法理论纲要》的第四章第二节“苏轼的论书”。关于苏轼书法理论方面研究的单篇文章更多,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苏轼书法特点分析及其书法作品分期比较。宋廷位《苏轼书法特点分析》列举了苏轼的传世楷书、行书作品,从中分析总结出其书法特点:字型横扁,体势攲侧,“捉笔近下,时善运笔而尤善墨,遇作字必浓研几如糊,然后濡染”;笔画丰满遒劲,字势姿媚圆润;行草相间,自由随意,多用圆笔,圆中带方,寓静于动;用笔收放自如,墨色浓淡相宜。夏威夷《苏轼早、中、晚期书法作品之比较》从宋代社会文化背景和苏轼的人生经历出发,分析比较其早、中、晚期书法特点。早年表现为中和之美;中年呈现出随意之美;晚年则是沉着之笔。尽管苏轼早中晚期的书法风格各有千秋,但总体而言,他一生的书法创作都是以“尚意”为典型的自然随性的创作。 (二)从典型代表作品看苏轼的书法创作观。李永辉《从看苏轼书法创作观》以《黄州寒食诗帖》为出发点,从中挖掘苏轼的书法创作观,总结出“书出无意于佳乃佳尔”,“出新意于

评黄庭坚书法的艺术特点

. . . . 学号_ 12411424__ 人文科技学院 评黄庭坚书法的艺术特点 院(系)名称:美术系 专业名称:书法4班 学生姓名:雨欣 指导教师:建成 二○一五年九月

摘要:黄庭坚作为一位文学家在文学史上是非常成功的,同时,他在中国书法史上也有重要地位。他曾自诩:“惟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书法之道。尤其其草书,从唐代狂草抒狂放于顿挫、发性情于笔墨变为用浓墨书写,理性布局,他的书法被后世如唐高宗、文征明等同样为书坛泰斗的人物所借鉴。 要研究黄庭坚的书法特征,其书法理论是不可回避的。单从书法技法方面来看,他在书论中主要提倡“清气”、“笔圆”、“生动”、“瘦劲有力”。 关键词:黄庭坚;诗派;书法技巧;书坛泰斗

绪论 宋代书法艺术,承唐继晋,上续五代,开创了一代新风。宋四家为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人,尚意之风为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宋书不是简单否定唐人,也不是简单回归晋人,禅宗“心即是佛”、“心即是法”,影响了宋人的书法观念,而诗人、词人的加入,又给书法注入了抒情意味。不断打破了前人法度,专门注重意趣,强调主观表现,从而开辟了新的道路。黄庭坚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北宋诗人、书法家,分宁(今修水)人,治平元年(1065年)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郎。他与耒、晁补之、观同游与轼门下,称为“门四学士”,开创诗派。宋代书界巨擘,《宋史》称其“善行、草书,楷法奕自成一家”,列宋四家之二,著作有《山谷题跋》。 1、黄庭坚生平 黄庭坚为盛极一时的诗派开山之祖。修水县人。生于 1045年六月十二日(7月28日),北宋诗人,书法家,词 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历官叶县尉、国子监教 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 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 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 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1105年九月三十日(11月8日)死于宜州贬所。[1] 2.黄庭坚书法的艺术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