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排课设

建排课设

建排课设
建排课设

西安工业大学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长安印社社员住宅楼给水排水设计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目录

第一章设计说明 (5)

1.1 设计任务和设计资料 (5)

1.1.1 设计任务 (5)

1.1.2 设计资料 (5)

1.2 设计内容 (5)

1.2.1 应完成的主要内容 (5)

第二章建筑室内给水设计 (6)

2.1 给水系统设计 (6)

2.1.1给水方式的选择 (6)

2.2给水系统的计算 (8)

2.2.1 生活用水量的计算 (8)

2.3 室内给水管网水力计算 (9)

2.3.1管径确定 (9)

2.3.2水力计算 (9)

第三章建筑室内消防设计 (12)

3.1 消防系统的设计 (12)

3.2 室内消防系统水力计算 (13)

3.1.1参数计算 (13)

3.2.2 水力计算 (14)

3.2.3消防水箱 (15)

3.2.3消防贮水池 (15)

第四章建筑室内排水设计 (15)

4.1 室内排水系统水力计算 (15)

4.2 室内排水管网水力计算 (16)

4.2.1 卫生器具参数 (16)

4.2.2 水力计算 (17)

第五章参考文献 (18)

西安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签名):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

长安印社社员住宅楼给水排水工程设计

二、本次课程设计(论文)应达到的目的

1.加深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

三、本次课程设计(论文)任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设计要求等)

主要任务:

要求进行室内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具体项目为:

1.给水系统;

2.排水系统;

3.消火栓系统;

设计成果:

完成设计说明书1份,设计图纸1套。

设计说明书要求

(1)撰写工整,公式表达严密,公式、图表按序列编号

(2)说明书的内容:

目录;设计资料;设计方案比选;各系统的水力计算;水箱间平面布置及平面尺寸确定;水箱高程确定;其他问题的说明;参考文献。

图纸要求

(1)给水、排水、消火栓系统平面图。

(2)给水、排水、消火栓系统图。

(3)卫生间给水、排水平面及系统大样图。

(4)水箱间平面布置图、水箱配管图。

(5)设计说明及主要工程数量表。内容包括:管道、各类阀门、水箱、消火

栓、其它设备等。

(6)布局合理、线条清晰有层次、数据及文字标注完整工整、符合国家规范。

(7)要求图纸布图合理、清晰、能完整表达工程设计的内容。

设计资料

(1)建筑设计资料。

(2)室内外高差为0.5 m;冻土深度为1.05m。

(3)该建筑以城市给水管网为水源,室外管网供水压力为0.30MPa。

四、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1.给水排水设计手册1、3、7、10、11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10月

2.全国通用给水排水标准图集S1、S2、S3

3.王增长.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12月

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7.《建筑给水排水标准图集》。

五、审核批准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第一章设计说明

1.1 设计任务和设计资料

1.1.1 设计任务

长安印社社员住宅楼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包括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系统。

1.1.2 设计资料

(1)文字资料:室外高差为0.5m,冻土深度为:1.05m,该建筑以城市给水管网为水源,室外管网供水压力为:30m。

(2)图纸内容:一层平面图、2~5层平面图(1:100)

(3)其他各项设计规范资料

1.2 设计内容

1.2.1 应完成的主要内容

(一)计算部分

1、建筑给水系统设计

2、建筑排水系统设计

3、建筑消防系统设计

(二)设计图纸

1、给水、排水、消火栓系统平面图。

2、给水、排水、消火栓系统图。

3、卫生间给水、排水平面及系统大样图。

4、水箱间平面布置图、水箱配管图。

第二章建筑室内给水设计

2.1 给水系统设计

本建筑室内给水水源以城市给水管网为水源,管顶标高均比路面低1.05m,室内外高差为0m。城市给水管网常年可保证的资用水头为30mH2O。另外设本建筑每层高2.9m,总高14.5m。城市给水管网不允许直接抽水,出于经济的考虑给水管选用塑料管。

2.1.1给水方式的选择

市政管网可提供的常年用水水压为0.3MPa,虽然该建筑最高层为五层,最高点的高度为11.6m,现在考虑方案选择,要根据该建筑的特点并考虑经济技术合理,用水安全的要求。所以现在对常用的几种给水方式进行各方面的比较,然后确定一个最佳的给水方案。常用的给水方式有以下几种:

方案1:直接给水方式

由室外给水管网直接供水,是种最简单最经济的给水方式,适用于室外给水管网的水量和水压在一天内均能满足用水要求的建筑。

方案2:设水箱的给水方式

设水箱的给水方式宜在室外给水管网供水压力周期性不足时使用,低峰用水时可利用室外给水管网直接供水并向水箱进水,水箱贮备水量。高峰用水时室外管网水压不足,则由水箱向建筑内给水系统供水。当室外给水管网水压偏高或不稳定时,为保证建筑内给水系统的良好工况或满足稳压供水的要求,也可采用设水箱的给水方式。室外管网直接将水输入水

箱,由水箱向建筑内给水系统供水。

设水箱的给水方式可能会因为建筑全依靠水箱供水而导致水箱体积过大,这也是设水箱的给水方式的一个缺点,而且有可能导致二次污染,还不能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的水压,有些浪费。综合这些因素,设水箱的给水方式在经济上不是很占优势。

方案3:设水泵的给水方式

设水泵的给水方式一般是在室外给水管网的水压经常不足时采用。当建筑内的用水量大且较均匀时可用恒速水泵供水;当建筑内用水不均匀时采用一台或多台水泵变速运行供水,以提高水泵的工作效率,因水泵直接从室外管网抽水,会使外网压力降低,影响附近的用户用水,严重时还可能造成外网负压,在管道接口不严密时周围土壤中的渗漏水会吸入管内,污染水质。在此供水系统中增设贮水池,采用水泵和室外管网间接连接的方式。

经过比较,发现直接供水的方式是管网技术最简单,经济费用也是最低的,但是它的缺点是能满足的建筑用水要求不高,不能很广泛的应用;设水泵的给水方式供水的形式较为单一,不是很安全,而且有可能造成污染,市政给水管网不允许直接抽水,所以否决此方案;考虑到本设计对象的建筑高度为14.5m,且市政提供30m水压足够住宅楼使用。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为了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的水压,决定采用直接给水的给水方式,其基本上可以达到在经济和技术上都比较合理的水平。如下图:

2.2给水系统的计算

2.2.1 生活用水量的计算

该建筑为普通住宅Ⅲ类,查表可得该建筑用水定额为0q =250人/(人.d ),时变化系数h K =2.2,每户按3.5人算,建筑物用水时间T=24h ,则:

d d q m ?=Q

T

Q Q P d

=

h p h K Q Q ?=

Q d ----最高时用水量,L/d ; q d ----单位用水额度,L/(人.d); T----建筑物用水时间,h ; Q h ----最大小时用水量,m 3/h ; m----记单位数,人或床位数等; Q p ----平均每个小时用水量,L/h ; K----时变化系数。

175********.3q m d d =???=?=Q L/d;

()7292.0100024/17500d

=?==

T

Q Q P L/h;

60.12.27292.0h p h =?=?=K Q Q m 3

/h 。

2.3 室内给水管网水力计算

2.3.1管径确定

在求得各管段设计秒流量后,根据流量公式,即可求定管径;

v πg

j q 4d =

式中:q g -------计算管段的设计秒流量,m 3/s; dj------- 计算管段的管内径,m ; V--------管道中的水流速,m/s 。

当管段的流量确定后,流速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管道系统技术、经济的合理性。流速过大易产生水锤,引起噪声,损坏管道或附件,并将增加管道的水头损失,提高建筑内给水管道所需的压力;流速过小,又将造成管材的浪费。考虑到以上因素,设计师给水流速应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3.2水力计算

现水力计算,采用当量计算,计算原理参照《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95-2011》,住宅建筑采用概率法 基本计算公式

g

g 2.0q N U ??=

式中:

q g ----计算管段的给水设计秒流量(L/s); N g ----计算管段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总数;

U----计算管段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同时出流概率,%。 卫生器具给水当量的同时出流概率基本计算公式为:

%100)1-(1g

49

.0g ?+=

N N U C α

N g ----计算管段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总数;

c ?---对应不同卫生器具的给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的系数,本设计取

2-10097.1?。

本设计中,各卫生器具的当量值为:家用洗衣机水嘴N=1.0,洗脸盆水嘴N=0.75,坐便器N=0.5,洗涤盆N=1.0,淋浴器N=0.75则该设计给水水力计算表如下:

给水水力计算表

(3)水头损失计算

计算局部水头损失kpa 206.702.240.3hi %30h j =?=∑=∑ 计算管路的水头损226.31206.702.24hj h i 2=+=+∑=)(H 计算水表的水头损失:

因住宅建筑用水量较小,总水量及分户水表均选用湿式水表,分户水

表和总水表分别安装在18—19和10—24管段上,q 18—19=0.5L/s=1.8m 3

/h q 10—24=2.11L/s=7.60m 3/h ,查表得:进户水表选用25mm 口径,常用流量3.5m 3/h ,过载流量7m 3/h ,总水表选用40mm 口径,常用流量10m 3/h ,过载流量20m 3/h.则进户水表水头损失:

kpa 1.4100/7/1.8100//q k /q h 222

max 2d b 2d d ====)()(Q 同理总水表水头损失:H d =14.42kpa 则水表水头损失:H 3=4.1+14.42=18.52kpa

则给水系统所需压力H=H 1+H 2+H 3+H 4=12.5×10+31.226+18.52+50 =224.746kpa<300kpa 由市政管网供水满足要求。

第三章 建筑室内消防设计

3.1 消防系统的设计

该建筑物属普通住宅Ⅲ类,楼层较低,市政给水水压可以满足要求,为保安全起见,在顶楼设置高位水箱一个,由建筑类型及构造综合考虑每层楼设置两个消火栓,则其系统图如下:

3.2 室内消防系统水力计算

3.1.1参数计算

查表,水枪喷口直径选16mm ,水枪系数值为0.0124,充实水柱H m 要求不小于10m,选H m =10m ,水枪实验系数af 值为1.2.

(1)水枪喷嘴处所需水压:

=1.2×10/(1-0.0124×1.2×10) =14.1mH2O=141kPa

(2)水枪喷嘴的出流量 ,喷口直径16mm 的水枪水流系数B 为0.793. L/s 34.31.14793.0q =?=?=H B Q xh

>3.3L/s

(3)水带阻力

16mm 水枪配65mm 水带,衬胶水带阻力较小,室内消火栓水带多为衬胶的.本工程亦选用衬胶水带,查表知65mm 水带阻力系数Az 值为0.00172。 水带阻力损失: H d =A z ×L d ×q xh 2 ×10= Hd=0.00172×20×3.342×10=3.8m 。 消火栓口所需的水压

H xh =H q +h d +H k =14.1+3.8+2=19.9mH 2O=199Kpa 式中:H xh -----消火栓口的压力,kPa H q ------水枪喷嘴处的压力,kPa H d ------水带的水头损失,kPa H k ------消火栓栓口水头损失,kPa

低层建筑前10分钟只需能保证重力出流,因此不需要校核。

)a 1/(a Hq m f m f H H ??-?=φ

3.2.2 水力计算

按照最不利点消防竖管和消火栓的流量分配要求,仅需保证最不利消防竖管为出水枪数为2支。

H xho =H q +h d +H k =19.9mH 2O=199Kpa

H xh1=H xho +△H (0-1点的消火栓间距)+h (0-1管段的水头损失) =19.9+2.9+0.409 =23.209mH 2O 1点的水枪射流量: s /06.42000124.0793

.01

2209.231

2

qxh1d xh1L AL B

H =?+-=

+-=

则消火栓给水系统水力计算如下:

消火栓给水系统水力计算表

管路总水头损失为H w =12.657?1.1=13.92kPa , 消火栓给水系统所需总水压H x 应为

H x =H 1+H xh +H w =12.65×10+199+13.92=339.42kPa

按消火栓灭火总用水量Q x =14.8L/s ,选用IS125-100-400型消防泵两台,

一用一备,Q b =16.7L/s ,H b=52mh 2o ,N=30kw 。 根据室内消防用水量,应设置2套水泵接合器。 3.2.3消防水箱

消防贮水量按存贮10min 的室内消防水量计算。 Vf=qxf ·Tx ·60/1000=3.34×10×60/1000=2.12m 3

选用标准图集10m 3方形给水箱,尺寸为:1400mm ×1400mm ×1200mm 3.2.4消防贮水池

消防贮水池满足火灾延续时间,本设计Tx=3h ,则:

3f m 048.241000/3600234.3=??=V

第四章 建筑室内排水设计

4.1 室内排水系统水力计算

该建筑采用污废合流制排放。本建筑排水系统的组成包括卫生器具,排水管道,检查口,清扫口,室外排水管道,检查井,潜水泵,集水井。 排水立管采用单壁UPVC 螺旋管材,底部排出管为铸铁管。

蹲式大便器的存水弯设为P 型,地漏的存水弯为抗吸式存水弯其余均为S 型。洗手盆附近,小便器附近各设一个地漏,DN=50mm 。依《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知,地面以0.01的坡度坡向地漏,地漏篦子面低于地面标高5mm,清扫口与室内地面相平。

排水管材采用U -PVC 时必须采取防火措施。立管管径≥110mm 时,在楼板贯穿部位应采用阻火圈或张度≥500mm 的防火管套。横支管管径≥

110mm与暗设在楼板贯穿部位应采用阻火圈或张度≥500mm的防火管套管相连,且防火套管的明露部分张度≥200mm。防火套管,阻火圈等的耐火极限不宜小于管道贯穿部位的耐火极限

综合考虑,设立十二根排水立管,则排水系统图如下:

4.2 室内排水管网水力计算

4.2.1 卫生器具参数

卫生器具当量和排水流量按照《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中选取,其中各卫生器具的排水当量、排水管管径、qmax,器具排水管管径见下表。

所有卫生器具排水当量表

4.2.2 水力计算 (1)设计秒流量

该建筑为普通住宅Ⅲ,其建筑生活排水管道设计秒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max

12.0q N q p p +=α

式中 q P―计算管段排水设计秒流量(L/s); NP―计算管段的卫生器具排水当量总数; α―根据建筑物用途而定的系数,本设计取1.5. (2)横支管水力计算

排水立管1、4、5、10的横支管排水水力计算

排水立管6、9的横支管排水水力计算表

注:由于室内为塑料排水管,因此横排水管的坡度统一采用标准坡度0.026 (3)立管水力计算

查表,立管1~10选用管径de110mm,立管11、12选用de75mm,其设计秒流量都小于所选管径排水塑料管的最大允许排水流量,所以不需要设置专用的通气立管。

(4)立管底部和排出管计算02

立管底部和排出管取de160mm,坡度仍取通用坡度,查表,符合要求。

第五章参考文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2、《建筑给水排水标准图集》

3、《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12月

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2009年版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4年版

6、《消防及消火栓系统设计规范》

7、《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技术措》

ANSYS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计算书

目录 1.工程概况 (3) 2.分析依据 (3) 3荷载与计算工况 (3) 3.1荷载 (3) 3.2计算工况 (4) 4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 4.1基本假定 (4) 4.2几何模型 (5) 4.3主要物理参数取值 (6) 4.4单元选取 (6) 4.5建模与分网 (6) 4.5.1建模思路 (6) 4.5.2分网 (7) 5空间结构模型分析 (8) 5.1刚度校核 (8) 5.1.1工况1可变荷载组合 (8) 5.1.2工况2水平地震力 (8) 5.2强度校核 (10) 5.2.1工况1可变荷载组合 (10) 5.2.2工况2水平地震力 (11) 6.平面结构模型分析 (12) 6.1刚度校核 (12) 6.1.1工况1可变荷载组合 (12) 6.1.2工况2水平地震力 (13) 6.2强度校核 (14) 6.2.1工况1可变荷载组合 (14) 1

6.2.2工况2水平地震力 (15) 6.2.3工况3重力荷载代表值组合 (18) 6.3抗震内力组合 (19) 6.3.1轴力组合 (19) 6.3.2弯矩组合 (19) 7.solid65单元建模 (20) 8.番外篇基于ANSYS、PKPM、手算的误差分析 (21) 8.1计算原理 (21) 8.2PKPM与ANSYS的优点与不足 (21) 2

3 RC 框架结构分析 1.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西安某省技术研发中心办公楼结构设计 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约为4142.76m 2 ,主体为六层框架结构体系(无地下室),结构层 高为21.2m,底层结构高度为4.7m,其它层层高3.3米。室内外高差0.45m。 抗震设防烈度:8度,场地类别为二类,特征周期0.35,周期折减系数0.75。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 2.分析依据 框架结构是由梁、柱、板以刚接或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柱、板已组成框架共同抵抗使用过程中的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直荷载。本设计报告用ANSYS 有限元软件分析。 根据框架结构体系特点,本结构分析主要依据以下规范。 [1]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2]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3]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荷载与计算工况 3.1荷载 1)空间结构荷载 结构荷载标准值见附图一~附图二。楼面荷载输入恒载与活载的组合值。梁输入梁间荷载。2)平面结构荷载 表3.1a ANSYS 建模组合荷载输入 荷载类型位置层数S Gk S Qk 1.2S Gk +1.4S Qk S Gk +0.5S Qk 线荷载 AB 跨1-5层24941.4028.506层20.16936.7924.66BC 跨 1-6层9.24 5.2518.4411.87集中力P1 A 柱 1-5层18737.8277.32205.906层14537.8226.92163.90集中力P2B 柱 1-5层 21054327.60237.006层 165 54 273.60 192.00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说明书最终版要点

北京交通大学 《建筑给排水》大作业设计 专业:环境工程 班级:环境1101 学生姓名:沈悦 学生学号:11233017 指导教师:王锦 土建学院建筑市政环境工程系 二○一四年四月

目录 第1篇设计说明书 第1章设计基本内容和要求 1.1设计资料 (3) 1.2设计主要内容 (3) 1.3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3) 1.4设计重点研究问题 (3) 1.5评分标准 (3) 第2章室内给水工程 2.1 给水方式的选择 (4) 2.2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4) 2.3 管材和管件 (5) 第3章建筑消防给水系统 3.1 消火栓给水系统的布置 (5) 3.2 消火栓布置 (6) 3.3 消防管道布置 (7) 3.5 具体设计图样 (7) 第4章建筑排水系统 4.1 排水系统分类 (7) 4.2 排水系统组成 (7) 4.3 排水方式的选择 (8) 4.4 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8) 4.5 排水管网设计图样 (10) 第5章建筑雨水系统 (11) 第2篇设计计算书 第1章室内生活给水系统 (11) 第2章建筑消火栓给水系统设计 (13) 第3章建筑排水系统设计 (15) 第4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设计 (18) 第5章参考文献 (18) 第3篇课程设计总结 第1章心得及致谢 (19)

第1篇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设计基本内容和要求: 1.1设计资料 1. 工程概况:该建筑为一幢7层高的多层建筑,该建筑为一类、耐火等级一级。该幢楼包括四个单元,各单元各层的建筑结构基本相同(见建筑平面图)。在该幢建筑物的北侧共建四个出口:分别对应于每个单元,每个单元的每层有两个住户,每个住户为三室两厅的一套,每套间均设有厨房与两个卫生间。 该幢建筑物总建筑面积为8733.16m2,总高度为20.9m,标准层高为2.9m,一层地评标高位±0.000m,冻土深度为0.7m。 2. 背景资料 本建筑水源为小区自备井,经给水泵站加压后供给小区各用水点,一层引入管压力不低于0.35MPa。 本建筑±0.00以上排水采用重力排水,±0.00以下采用压力提升排水。污废水经污水管道收集后排入室外化粪池,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3. 建筑图纸:首层及标准层。 4. 气候暴雨强度等条件按各位同学家乡考虑。 1.2设计主要内容 1. 多层建筑给水系统方式选择与设计计算,完成该建筑的给水系统平面图和系统图草图; 2. 多层建筑消防系统方式选择与设计计算,完成该建筑的消防系统平面图和系统图草图; 3. 多层建筑排水系统方式选择与设计计算,完成该建筑的排水平面图和系统图草图; 4. 多层建筑雨水系统方式选择与设计计算,完成该建筑的排水平面图和系统图草图; 1.3基本要求 1. 建筑给水、排水、消防、雨水各系统的体制应当合理选择,注意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 2. 根据选定的系统体制,按照相关设计手册,确定有关的设计参数、尺寸和所需的材料、规格等。 3.平面图管线布置合理,并注意各管线交叉连接,注意立管编号。 1.4设计重点研究的问题: 建筑给水、排水、雨水、消防系统的体制选择,尤其是消火栓系统的设计计算。 参考资料推荐: [1]王增长,《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六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高明远,《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1998 [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陈耀宗,《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结构毕业设计计算书

目录 第一部分设计原始资料 0 第二部分结构构件选型 0 一、梁柱截面的确定 0 二、横向框架的布置 (1) 三、横向框架的跨度和柱高 (2) 第三部分横向框架内力计算 (2) 一、风荷载作用下的横向框架(KJ-14)内力计算 (2) 三、竖向恒载作用下的横向框架(KJ-14)内力计算 (10) 四、竖向活载作用下的横向框架(KJ-14)内力计算 (21) 第四部分梁、柱的内力组合 (28) 一、梁的内力组合 (28) 二、柱的内力组合 (30) 第五部分梁、柱的截面设计 (34) 一、梁的配筋计算 (34) 二、柱的配筋计算 (35) 第六部分楼板计算 (38) 第七部分楼梯设计 (40) 第一节楼梯斜板设计 (40) 第二节平台板设计 (41) 第三节楼梯梁设计 (41) 第八部分基础设计 (43) 第一节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和基础材料 (43) 第二节独立基础计算 (43) 参考文献 (48) 致谢 (49)

第一部分 设计原始资料 建筑设计图纸:共三套建筑图分别为:某办公楼全套建筑图:某五层框架结构。 1.规模:所选结构据为框架结构,建筑设计工作已完成。总楼层为地上3~5层。各层的层高及各层的建筑面积、门窗标高详见建筑施工图。 2.防火要求:建筑物属二级防火标准。 3.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填充墙厚度详分组名单。 4.气象、水文、地质资料: (1)主导风向:夏季东南风、冬秋季西北风。基本风压值W 0详分组名单。 (2)建筑物地处某市中心,不考虑雪荷载和灰荷载作用。 (3)自然地面-10m 以下可见地下水。 (4)地质资料:地质持力层为粘土,孔隙比为e=0.8,液性指数I 1=0.90,场地覆盖层为1.0 M ,场地土壤属Ⅱ类场地土。地基承载力详表一。 (5)抗震设防:该建筑物为一般建筑物,建设位置位于6度设防区,按构造进行抗震设防。 (6)建筑设计图纸附后,要求在已完成的建筑设计基础上进行结构设计。 第二部分 结构构件选型 一、梁柱截面的确定 1、横向框架梁 (1)、截面高度h 框架梁的高度可按照高跨比来确定,即梁高h=)8 1 ~121(L 。 h=)81~121( L 1=)8 1 ~121(×9200=767~1150mm 取h=750mm (2)、截面宽度 b=)2 1~3 1(h=)2 1~3 1(×750=250~375mm 取b=250mm 2、纵向连系梁 (1)、截面高度 h=11( ~)1218L 1=11 (~)1218×3600=300~200mm 取h=300mm (2)、截面宽度

辅导机构排课原则 最新 可下载 可修改 优质文档

明大教育教师师德规范 为保证学生权利和教学质量,并充分体现一对一教学的个性化,特制定本规范。 一、教师行为规范。 1、教师在上班期间,不得穿奇装异服。天气炎热时,不能穿太短太露太透的衣服,不能穿拖鞋上班。 2、教师应遵纪守法,向学生传达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得宣传有违国家法纪的思想,不得从事非法的宗教活动。 3、上课期间,教师不应辱骂和体罚学生,应耐心引导,扮演好指路人的角色。 4、在上课期间,教师严禁在教学区域大声喧哗讨论,以免影响学生的正常上课。 5、上课期间,教师手机调成震动或静音,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打接电话,以免影响学生的正常上课。 6、教师应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传达学生在明大教育上课的进度,学习的情况,通过家长与教师的共同配合,帮助学生进步。二、教师排课原则。 为保障学生权益,在排课时主要依据学生性别,再综合考虑学生所处的年级、科目、性格等条件。 1、如家长没有对教师性别提出特别要求,一般以女学生安排女老师,男学生安排男老师,避免出现不良的师生关系。 2、如家长对教师性别提出要求,则尽可能的依据家长的要求进行排

课。 3、安排教师时,要综合学生与教师的性格匹配问题,尽可能安排性格与学生相匹配的老师,保证学生尽快适应教师的上课方式。 4、如出现学生第一次课对教师不满意的情况,教务部应主动的向学生及学生家长提出更换老师的要求,以此保证教学质量。 5、为了保证教师有充分的休息时间,原则上在每周周一下午及周二全天不安排教师上课。 三、教学质量监督。 1、教师在课前需准备完整的教案,并给学生准备好针对性强的练习题。 2、教师每次课应注重课堂总结及反思,通过学生总结知识点,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本次课的吸收状况,每次课必定有反思,反思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或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3、教务专员在学生课后要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对教师的上课方式是否能够适应,如果有问题,教务应与教师进行沟通,调整教学方式。 4、教务教学主管定期向家长回访,了解家长对于明大教育教务部与教学部的满意程度,如出现家长投诉教师或教务的情况,应立即对教务教师进行处罚,并通过协商,给家长满意的答复。 5、教务主管及教务专员,在学生上课期间,要进行课堂巡视,如出现教师与学生进行不恰当的沟通或接触时,应立即制止并向上级反应。

最新土木工程毕业计算书

土木工程毕业计算书

题目:柳州市某小学教学楼结构、施工设计 系别:土木工程系 专业班级:土木101 姓名:高华勇 学号:20102142 指导教师:辛立凤 职称:助教(硕士) 二〇一四年五月十八日

摘要 设计依据国家有关规范和规程进行计算。主要包括结构布局及选型、荷载计算、内力分析、内力组合、抗震验算、截面设计以及楼梯设计等。详细过程见计算书部分。实验楼常用形式为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因为框架的特点是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能满足办公所需空间的要求。建筑布局横向尺寸较短,纵向尺寸较长。 设计所需数据参照相关建筑书籍及规范有关的建筑数据,同时,在设计过程中也借鉴了相关的框架设计案例。 关键字:框架结构;荷载计算;内力组合;截面设计

Abstract Design according to relevant state rules and regulations were calculated. Mainly includes the structure layout and selection, the load calculation, internal force analysis, internal force combination, seismic calculation, cross section design and stair design, etc. See detailed process of calculation. Laboratory building common form of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design, becaus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ramework for building is to provide agile use the space, can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office space required. The architectural layout lateral size is short, the vertical dimension is longer. Design the data reference related building books and regulate the relevant building data,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design process and the related reference frame design case. Key Words:frame structure; The load calculation; Internal force combination; Cross section design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吉林建筑大学 课程设计(论文)说明书 课题名称长春市正大光明城2#楼 室内给水、排水设计、消防设计 院(系)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给水排水工程101班 姓名宋天芳 学号21 起讫日期7月1 日- 7月 12日 指导教师 2013年 7 月12日

前言 建筑给水排水是给水排水工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本次设计说明书就是针对室内给水排水的设计及其计算,从而了解并掌握建筑室内给水排水设计的方法和要求。 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个人每天必须摄入一定的水量来满足机体的生活需要,因此建筑给水排水也成为我们现在建筑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做好室内给水排水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室内给水排水的设计要合理的安排好给水管道、排水管道和消防管道的布局,计量避免交叉和错乱。 此次设计说明书也就是针对这个问题而做的一次设计。 此次设计主要依据建筑条件图和设计规范、设计手册、技术措施、标准图集设计。其余参考书详见参考书目。

目录 一、设计指导书 二、设计过程说明 三、室内给水系统计算 四、室内排水系统的计算 五、建筑内部消防系统的计算 六、小结

一、《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收集资料:气象、土建、水质资料、参考资料 二、设计计算: 根据建筑性质、卫生器具及用水点位置,布置给水、排水管线,根据相应公式计算给水排水流量。并分别确定其管径、管道坡度、阻力损失等。 三、绘施工图: 1、图纸内容 各系统设计一般由设计说明、平面图、系统图组成(必要时宜带有局部详图)。 A.设计说明 设计图纸上用图线表达不清楚的问题,需要用文字加以说明。主要内容有:给水所需总压力;给排水管道采用的管材及接口方式;对管道敷设的技术要求;对施工质量及验收的要求;各系统主要材料、设备的统计等。 B.平面图 平面图是设计图纸的主要部分。本图应表明给水、排水系统管道(立管,横管、支管)的水平位置及管径、立管编号,管道坡度。 C.系统图 系统图也叫轴侧图,该图表明系统各管道的空间关系,图内除注明管径及立管编号外,还应标明管道标高及坡度。 D.详图 当某些设备的构造或管道的连接情况在以上图中表示不清楚,用文字也说明不清,可将这些部分绘成详图。 E.设备及材料明细表 为方便施工备料,应将工程涉及的管材、阀门、仪表、容器设备等列出并制成明细表。一般表中项目包括:编号、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及备注等项目,其中备注栏内主要写明对材料设备有明确要求的生产厂家等。 2.设计图例 为使工程设计图纸,满足设计、报批、施工、存档、交流等方面的使用要求,图面中的线条粗细及符号的表示应尽量做到标准化、统一化。 A.图线、图例 各种管线、管材、阀门、仪表等所用图例均参见《建筑制图统一标准》、吉林省标《暖卫工程设计综合图例》。 B.文字 图纸上标注的文字均应以规范的仿宋字写出,在设计说明中列出的内容应全面、简明、扼要。 3.参考资料 A.《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王增长主编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B.《建筑给排水设计手册》刘文镔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C.《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

交通工程毕业设计计算书

某省道兴化至泰州段建设工程设计 摘要:本设计为某省道兴化至泰州段建设工程设计,包括方案、路线、路基路面、排水系统以及沿线主要配套设施的设计。本工程设计速度为80km/h,本次设计包括道路平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 道路横断面设计,路基设计,沥青路面设计,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桥涵及附属构造物设计等。 本设计的路线,纵断面设计共设3个边坡点,最大坡度为0.818%,最小坡度为0.33%。竖曲线半径分别有25000m,15000m,20000m(自己改)。路基宽度为26m,行车道宽度为3.75m,土路肩0.75m,硬路肩3m,中央分隔带3.5m。路面结构中,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13cm),其中表面层采用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土(厚度3cm),中面层采用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厚度4cm),下面层采用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厚度6cm);基层采用石灰土(厚度为45cm);底基层采用碎石灰土(厚度为25cm)。本路段设计桥涵2座桥,结合桥头地质情况综合考虑灌溉、排涝及地方出行的要求进行桥跨布置。 关键词:工程设计纵断面横断面路基设计沥青路面设计桥涵及附属构造物设计

Abstract:The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engineering design, including the design of programs, routes, subgrade and pavement, drainage systems, as well as along the main supporting facilities of the province Road Xinghua, Taizhou segment. This engineering design speed of 80km / h, this design includes the road graphic design, road vertical alignment design, road cross-sectional design, the design of embankment, asphalt pavement design, subgrade and pavement drainage design, bridge and subsidiary structures design. This design, too, Profile Design, 3 slope, the maximum gradient of 0.818%, the minimum slope of 0.33%. V ertical curve radius of 25000m, 15000m, 20000m (change). Roadbed width of 26m, the carriageway width of 3.75m, 0.75m soil shoulder hard shoulder 3m, the central median of 3.5m. Pavement structure, the surface layer of asphalt concrete (13cm), the surface layer is fine-grained type dense-graded asphalt mix soil (thickness 3cm) in the surface layer in grain-type dense-graded asphalt concrete (thickness 4cm), the following layer of coarse grain type dense-graded asphalt concrete (thickness 6cm); primary calcareous soil (thickness 45cm); sub-base gravel dust (thickness 25cm). The design of the sections of bridges and culverts 2 bridge, combined with the the bridgehead geological conditions considering the travel requirements of irrigation, drainage and local bridge span arrangement. Keywords:engineering design longitudinal cross-sectional roadbed design asphalt pavement design bridges and culverts and ancillary structures design

教务处排课系统建模定稿版

教务处排课系统建模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教务处排课系统建模 摘要:为解决教务处排课系统选课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设计解决问题的主要数据结构,再设计出算法程序,从时间、教师、周开课次数、冲突检测及解决等方面处理排课问题。 关键词:排课系统,数据结构,算法,冲突检测,建模。 每年开学时需要选课,有时排课系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部分是因为排课系统本身的算法问题。设计一个合理算法对于学生选课方便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个排课系统的介绍。 1.排课系统的基本要求: 1.必修课尽可能的排在上午;例如,数学、英语、专业课等安排在上午,而体育、计 算机、实验等安排在下午。 2.一个教师如果上午连续上四节课,尽可能的将四节课都安排在一个教室; 3.一周上多次的课程尽可能间隔至少一天,比如高数,如果一周上六节课,则尽可能 安排周1、3、5上午上课;因此同一节的课程一周最多上六节课,且只能在周一、周 三、周五。 4.同一专业的课程不能有冲突。 2. 问题的描述:

根据排课的优先级,应该先将全校各个专业本学期的专业课安排好,再考虑教师的教学问题,即如果某一个教师某天上午或下午连续教四节课,确保后一节课的教室号与前一节相同。判断同一课程一周上几次,一次则可以在五天中无课程的时间中随机抽取一天安排课程,两次则可以分为周一和周三、周二和周四、周三和周五三周时间来排课,三次则只能是周一、周三、周五一种排课时间。 3.基本算法的描述: 设要安排的课程为{ C1 , C2 , ., Cn} ,课程总数为n , 而各门课程每周安排次数为{ N1 , N2 , ., Nn} ;每周教学日共5 天,即星期一~至星期五;每个教学日最多安排4 次课程教学,即1 ~ 2 节、3 ~ 4 节、5 ~ 6 节和7 ~ 8 节(以下分别称第1 、2 、3 、4 时间段) . 在这种假设下,显然每周的教学总时间段数为5 ×4 = 20 ,并存在以下约束关系: n ≤20 (1) N = 6n, i =1, Ni ≤20 (2) 自动排课问题是:设计适当的数据结构和算法, 以确定{ C1 , C2 , ……, Cn } 中每个课程的教学应占据的时间段,并且保证任何一个时间段仅由一门课程占据. 4. 主要数据结构 对于每一门课程,分配2 个字节的“时间段分配字”(无符号整数) :{ T1 , T2 , ., Tn} . 其中任何一个时间段分配字(假设为Ti ) 都具有如下格式: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完整计算书

该工程为某大学实验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层数为8层,总建筑面积11305.82m2,宽度为39.95m,长度为60.56m ;底层层高4.2m ,其它层层高3.6m ,室内外高差0.6m 。 该工程的梁、柱、板、楼梯、基础均采用现浇,因考虑抗震的要求,需要设置变形缝,宽度为130mm 。 1.1.1设计资料 (1)气象条件 该地区年平均气温为20 C o . 冻土深度25cm ,基本风压m2,基本雪压 kN/m2,以西北风为主导方向,年降水量1000mm 。 (2)地质条件 该工程场区地势平坦,土层分布比较规律。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40a f kPa 。 (3)地震烈度 7度。 (4)抗震设防 7度近震。 1.1.2材料 梁、柱、基础均采用C30;纵筋采用HRB335,箍筋采用HPB235;单向板和双向板均采用C30,受力筋和分布筋均为HPB235;楼梯采用C20,除平台梁中纵筋采用HRB335外,其余均采用HPB235。 工程特点 本工程为8层,主体高度为29m 左右,为高层建筑。其特点在于:建造高层建筑可以获得更多的建筑面积,缩小城市的平面规模,缩短城市道路和各种管线的长度,从而节省城市建设于管理的投资;其竖向交通一般由电梯来完成,这样就回增加建筑物的造价;从建筑防火的角度来看,高层建筑的防火要求要高于中低层建筑;以结构受力特性来看,侧向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在高层建筑分析和设计中将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从结构分析,还是结构设计来说,其过程都比较复杂。

在框架结构体系中,高层建筑的结构平面布置应力求简单,结构的主要抗侧力构件应对称均匀布置,尽量使结构的刚心与质心重合,避免地震时引起结构扭转及局部突变,并尽可能降低建筑物的重心,以利于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合理地设置变形缝,其缝的宽度视建筑物的高度和抗震设防而定。 该工程的设计,根据工程地震勘探和所属地区的条件,要求有灵活的空间布置和较大的跨度,故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论述了本次设计的工程简况和工程特点,特别对于高层建筑的优点和框架结构中高层建筑的布置原则作了详细阐述。 2 结构设计 框架设计 2.1.1 工程简况 该实验楼为八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建筑面积11305.82m2,建筑平面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说明书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说明书 ?工程概况 拟建学生宿舍楼,地上六层,层高3.15m,建筑面积2412 m?需设计该宿舍楼建筑及排水系统(生活给水系统,生活排水系统以及室内消火栓系统)。 设计原始资料:建筑总平面图及各层平面图;建筑南侧有校园给排水管道, 给水管管径DNl50,覆土深度0. 9m,常年可用水头0. 32MPaO室外排水系统雨污分流,室内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进入城市污水管,污水管管径DN400,管顶覆土厚度 1.2InO 设计要求:根据建筑物性质,用途以及建设单位要求,卫生间要设有完整的给排水卫生设备,消防给水安全可靠,设置区域集中临时高压消火栓给水系统, 消防水 池和水泵山学校统一配置,消防水箱设于本建筑南面一幢七层宿舍楼顶。?生活给水系统 1.生活给水方式选择 本设计中建筑高度为6层,工程经验中所需水头为28m水头,室外资用水头为32m,估计可以满足供水水压要求。暂时考虑直接给水方式。 2.生活给水管道布置 本设计管道采用下行上给式,给水立管布置设于卫生间角落。考虑到布置的美观以及检修方便,采用给水立管明装,支管暗装的方式。详细布置见设计图纸。 3.管材和阀门 给水管采用公称压力为PNl. 25MPa的PP-R管材,管径按照设计计算确定,阀门型号见设计图纸。 4.设计计算 1)用水量计算 每根给水立管负责的用水人数为m=6*2*3?6=216人 查《设计指示书》表一可得: Qd一最高日用水定额:200L/人?天

2)给水管网水力计算 管网布置草图如下,最不利点为节点1或4。该学生宿舍为中学生宿舍,属 于III, IV 类宿舍,管段设计秒流 量采用概率法: Q l = Σ qo*n 0*b 其中: q 。一卫生器具给水额定流量,见 教材2. 1表2-1 n0—同类型卫生器具个数 b —卫生器具同时给水百分数, 见教材2. 3节表2-8 3)给水管网水力计算表 管道 编 号 洗脸盆 延时自闭大便器 设计秒流量 L/s 管 径 mm 流速 m/s 单阻 KpaZm 管长 In 沿程水 头损失 kpa 备注 额定 水量 L/s 个 数 同时 给水 百分 数$ 额定 水量 L/s 个 数 同时 给水 百分 数% 1-2 0. 15 1 80 1.2 0 2 0. 15(0. 12 ) 15 0. 75 0. 564 0. 78 0. 44 2-3 0. 15 2 80 1.2 0 2 0. 24 15 1.49 1.93 0. 78 1. 51 3-7 0. 15 3 80 1.2 0 2 0. 36 15 1.99 0.7 3. 14 2.20 4-5 0. 15 0 80 1.2 1 2 1.2(0. 024 ) 32 1.47 0. 698 0. 92 0. 64 5-6 0. 15 0 80 1.2 2 2 1.2(0. 048 ) 32 1.47 0. 698 0. 92 0. 64 6-7 0. 15 0 80 1.2 3 2 1.2(0. 072 ) 32 1.47 0. 698 3. 3 2. 30 7-8 0. 15 3 80 1.2 3 2 1.56 32 1.47 0. 698 3. 15 2. 20 Kh-时变化系数:3.0 mq cj 24 216*200 - 24 =5400L∕h 10

教务处排课原则

一、排课原则 1.所有教学任务安排必须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为依据,每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安排总课时与计划中对应课程总课时应保持一致; 2.除因军训等每届新生集体参加的集中实践环节影响外,所有课程原则上须从第一周开始进行排课;每个专业所开课程安排结束后的一周为机动周,用于补上因法定假日、学校统一安排的全校性活动等情况所占时间的课程;每学期的最后一周为考试周,原则上不安排教学活动; 3.有多个集中实践环节的班级,各系部在安排教学任务时,务必分段安排; 4.每周三下午为教研室活动时间,不得安排课程; 5.教师和学生的周学时平均负担要适宜,每门课程安排要间隔均匀,不得过于集中。 二、排课程序 1.各系部对所承担的各年级、各专业的教学任务进行安排部署,合理配备师资,师资配备及任务安排情况经系部领导审批后报教务处备案; 2.公共教学部优先安排公共课程,再由计算机工程系安排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安排结束后,各系可安排专业课程; 3.有特殊情况需优先安排的课程请提前与相关部门沟通;

4.在校生课程请于上一学期期末前编排完成;每届新生课程在新生录取报到后7个工作日内安排结束,并由各系报教务处备案。 三、教室分配 为保证排课工作科学合理、有序进行,在充分考虑各系班级数量及人数、所开课程授课地点要求等因素的基础上,对现有教室资源分配如下: 系别 教室数量及容量 150人100人50人 机电工程系 1个 (新教学楼114) 2个 (新教学楼101、102) 6个 (2号实验楼111、112、 113、114、115、116) 计算机工程系 1个 (新教学楼115) 1个 (新教学楼103) 7个 (2号实验楼211、212、 213、214、215、216、217) 财经系 10个 (新教学楼116、117、 214、215、216、217、 319、320、321、322) 11个 (新教学楼104、105、 107、201、202、203、 204、205、207、305、 306) 4个 (2号实验楼313、314、 315、317) 书法系 1个 (308) 10个 (2号实验楼316、318、 319、415、416、417、418、 418、420、421) 合计12个15个27个 说明: ①公共教学部承担的公共课程,安排在学生所在系教室; 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由计算机工程系协调本部门机房与信息中心机房统一安排。 ③教室个数及分配为暂时情况,每学年视各系新生报到人数及在

土木工程终模板(计算书)

前言 本毕业设计说明书是本科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的说明书,本说明书全部容共分十四章,这十四章里包含了荷载汇集、水平作用下框架力分析、竖向作用下框架力分析、以及框架中各个结构构件的设计等,这些容容纳了本科生毕业设计要求的全部容,其中的计算方法都来自于本科四年所学知识,可以说是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一个很好的复习总结,同时也是培养能力的过程。 本毕业设计说明书根据任务书要求以及最新相关规编写,容全面、明确,既给出了各类问题解决方法的指导思想,又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并且明确地给出了各类公式及符号的意义和必要的说明。本说明书概念清晰、语言流畅,每章都有大量的计算表格,并且对重点说明部分配置图解。应该说本说明书很好地完成了本次毕业设计的任务要求、达到了本次毕业设计的预定目标。

第一章方案论述 1.1建筑方案论述 1.1.1设计依据 依据土木工程专业2009届毕业设计任务书。 遵照国家规定的现行相关设计规。 1.1.2设计容、建筑面积、标高 (1)本次设计的题目为“彩虹中学教学楼”。该工程位于市,为永久性建筑,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防火等级二级。 (2)本建筑结构为五层,层高均为4.2m 。建筑面积:5697 m2,占地面积:1139.40m2。(3)室外高差0.450m,室外地面标高为-0.450m。 1.1.3房间构成和布置 (1)房间构成 本工程为一所中学教学楼,根据教学楼的功能要求,此次设计该教学楼共包括20个普通教室,8个120人合班教室,10个教师办公室,计算机室,语音室,物理实验室、总机室各1个,1个会议室,资料室,教师休息室,学生会办公室等配套房间若干个,以及配套的卫生间若干个。 (2)房间布局 充分考虑教学楼各种房间在功能和面积等方面的不同,尽量做到功能分区清晰,各功能分区之间联系紧密,以及结构布置合理等,在设计中主要注意了以下几点: ①教室(包括普通教室和合班教室)布置在教学楼的阳面。 ②语音教室以及录音室等需要安静环境的教室布置在教学楼相对较为偏僻的地方。

毕业设计计算书

1 污水处理工程初步设计说明 1.1 设计要求 (1)设计规模 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3015m3/d (2)设计进水水质 (3)设计出水水质 经污水处理工程处理后出水水质主要指标应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 染排放标准》(GB4287-92)要求的一级水质标准,主要水质指标如表 2所示。 1.2工艺简介及工艺流程 针对*****有限公司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混合后形成综合废水的水质水量特征,采用以“絮凝沉淀—水解酸化池—交叉流好氧接触氧化池—脱色反应池”为主体的工艺对综合废水进行处理。其工艺流程图如下:

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先经过格栅、格网,截留一部份污水中悬浮物和漂浮物,保护后续水泵的正常工作,然后进入调节池;再经泵提升后,污水进入中和池,调节污水pH值;加入絮凝剂,出水进入初沉池沉淀大部分COD、SS和色度;出水流入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主要是分解大的有机物,然后进入二级好氧池进行生物处理,二级好氧池主要是去除COD、色度。从好氧池出来的水

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后的水进入生物活性炭池进行进一步脱色,达标后出水排放。生化污泥浓缩池的污泥一部份用于污泥回流,剩余污泥进入污泥浓缩池进行浓缩,浓缩后的污泥和物化污泥浓缩池的污泥通过带式压滤机进行脱水,泥饼外运,浓缩池的上清液及脱水的滤液则进入调节池。 2 主要构筑物计算 2.1筛网 设计说明 1选定网眼尺寸 污水中的悬浮物为纤维素类物质,所以筛网的网眼应小于2000um 。 2筛网的种类 根据生产的产品规格性能,选用倾斜式筛网,材料为不锈钢,水力负荷0.6~2.4m 3/(min*m 2) 3所需筛网面积A 参数 水力负荷q= 2.0m 3/(min*m 2) 设计流量Q=3015m 3/d=2.1m 3/min 面积 2.1 1.05 2.0 Q A q = ==m 2 设计取A=1.1m 2 2.2调节池 1在周期内的平均流量为 33015125.625/24 W Q m h T = ==设计取130m 3/h 2水力停留时间t=8h 3池宽B 取13m 5设计计算 (1) 调节池的有效容积 V=Q ×t=130×8=1040 m 3 (2) 调节池尺寸 该池设为矩形,其有效水深取4m 调节池的面积为 2104026044 V F m = ==

教师排课规则及代、顶课管理规定

基础部教师课时量、教学班级分配及代、顶课规定 指导思想:根据学校总课时量,各学科教研组尽可能均衡分配,尽可能满足教师工作量的饱和。各任课教师应以大局为重,服从安排。 教师排课具体规定: 按照上级有关工作量计算的规定,每个教师尽可能均衡承担本学科教学,在无法实现均衡的情况下,按以下原则顺序优先安排。 1、班主任。排课时没有担任班主任(不含实习年级班主任)的教师优先安排; 2、教研组长。排课时没有担任教研组长(不含备课组长)的教师优先安排; 3、特殊情况。特殊情况是指经学校认定的特殊情况。排课时没有特殊情况的教师优先安排。 4、年龄。年龄相对较轻的教师优先安排。 教师任课专业及班级分配原则规定: 教师任课专业及班级分配要有利于各专业的发展、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系部教师的和谐、团结。 1、技能高考优先。 2、专业均衡优先。同一个教师尽可能多地担任不同专业的基础课教学任务,以熟悉学校不同专业发展的特点及学生特点。 3、课时量超饱和的教师优先。 4、有特殊情况的教师优先。特殊情况是指经学校认定的特殊情况。 5、班主任优先。这里的班主任是指正在担任班主任(不含实习年级班主任)的教师。班主任担任所任班主任的班级教学,不受前面优先顺序的影响。 教师代、顶课原则规定: 教师的临时性代、顶课,由各学科教研组长统筹安排。一般情况下,按照以下规定进行。 1、每个教师都有责任承担临时性代、顶课任务,原则上所代或顶课不与本人所任课教学安排发生冲突的教师优先安排代、顶课。 2、安排教师代、顶课满足以下原则:同学科、同头优先;同专业,同班级优先。 3、如果没有符合上述条件的教师,则综合临时调课的可能性由教研组长会同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计算书

1 工程概况 1、1 建设项目名称:龙岩第一技校学生宿舍 1、2 建设地点:龙岩市某地 1、3 建筑类型:八层宿舍楼,框架填充墙结构,基础为柱下独立基础,混凝土C30。 1、4 设计资料: 1.4.1 地质水文资料:由地质勘察报告知,该场地由上而下可分为三层: 杂填土:主要为煤渣、石灰渣、混凝土块等,本层分布稳定,厚0-0.5米; 粘土: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ak=210Kpa, 土层厚0、5-1.5米 亚粘土: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ak=300Kpa, 土层厚1、5-5.6米 1.4.2 气象资料: 全年主导风向:偏南风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西北风 基本风压为:0、35kN/m2(c类场地) 1.4.3 抗震设防要求:七度三级设防 1.4.4 建设规模以及标准: 1 建筑规模:占地面积约为1200平方米,为8层框架结构。 2建筑防火等级:二级 3建筑防水等级:三级 4 建筑装修等级:中级 2 结构布置方案及结构选型 2、1 结构承重方案选择 根据建筑功能要求以及建筑施工的布置图,本工程确定采用横向框架承重方案,框架梁、柱布置参见结构平面图,如图2、1所示。 2、2 主要构件选型及尺寸初步估算 2.2.1 主要构件选型 (1)梁﹑板﹑柱结构形式: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图2、1 结构平面布置图 (2)墙体采用:粉煤灰轻质砌块 (3)墙体厚度:外墙:250mm,内墙:200mm (4)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2.2.2 梁﹑柱截面尺寸估算 (1)横向框架梁: 中跨梁(BC跨): 因为梁的跨度为7500mm,则、 取L=7500mm h=(1/8~1/12)L=937、5mm~625mm 取h=750mm、 4 7.9 750 7250 > = = h l n= =h b) 3 1 ~ 2 1 (375mm~250mm 取b=400mm 满足b>200mm且b 750/2=375mm 故主要框架梁初选截面尺寸为:b×h=400mm×750mm 同理,边跨梁(AB、CD跨)可取:b×h=300mm×500mm (2)其她梁: 连系梁: 取L=7800mm h=(1/12~1/18)L=650mm~433mm 取h=600mm = =h b) 3 1 ~ 2 1 (300mm~200mm 取b=300mm 故连系梁初选截面尺寸为:b×h=300mm×600mm 由于跨度一样,为了方便起见,纵向次梁截面尺寸也初选为: b×h=300mm×600mm

桥梁课程设计说明书-35m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 姓名:粟峰 班级:交建12-1班 学号: 02120482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二О一五年一月

中国矿业大学桥梁工程课程设计简支梁桥课程设计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T型梁桥设计 设计说明书 课程编号:021141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大纲 2周2学分 一、课程设计性质、目的及任务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专业方向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修完《桥梁工程》课程后对梁式桥设计理论的一次综合性演练。其目的是使学生深入理解梁式桥的设计计算理论,为今后独立完成桥梁工程设计打下初步基础。其任务是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熟练掌握以下内容: 1.梁式桥纵断面、横断面的布置,上部结构构件主要尺寸的拟定。 2.梁式桥内力计算的原理,包括永久作用的计算、可变作用的计算(尤其是各种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作用效应的组合。 3.梁式桥纵向受力主筋的配置、弯起钢筋和箍筋的配置,以及正截面抗弯、斜截面抗剪、斜截面抗弯和挠度的验算,预拱度的设置。 4.板式橡胶支座的设计计算。 二、适用专业 交通土建专业 三、先修课程 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结构力学、结构设计原理、地基与基础工程、交通规划与道路勘测设计、道路工程、桥涵水力水文 四、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本设计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型梁桥设计(上部结构),其下部结构为重力式桥墩和U型桥台,支座拟采用板式橡胶支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两周设计时间内,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桥梁工程实习所积累的工程实践经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独立、认真地完成装配式钢筋混凝土T型梁桥的设计。 基本要求为:计算书应内容完整,计算正确,格式规范,叙述简洁,字迹清楚、端正,图文并茂;插图应内容齐全,尺寸无误,标注规范,布置合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