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十二月花名歌

正月山茶满盆开,

二月迎春初开放。

三月桃花红十里,

四月牡丹国色香。

五月石榴红似火,

六月荷花满池塘。

七月茉莉花如雪,

八月桂花满枝香。

九月菊花姿百态,

十月芙蓉正上妆。

冬月水仙案头供,

腊月寒梅斗冰霜。

(1)连一连。

三月______ 菊花

六月______ 桂花

八月______ 荷花

四月______ 牡丹

九月______ 桃花

(2)“石榴红似火”是说石榴花像______一样红。“茉莉花如雪”是说茉莉花像______一样白。

(3)正是农历______月,冬月是农历______月,腊月是农历______月。

2. 按原文内容填空。

(1)少年智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潜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震惶。鹰隼______,______。

3. 课外阅读。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静夜思:

疑:

举头: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 读课文《画》,完成练习。

远看有色,近听无声。

春花还在,人鸟不惊。

(1)在诗中田字格里写出正确的字,把诗句补充完整。

(2)诗中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景物。

(3)用横线画出诗中写“人走近了,小鸟也不惊慌,不会飞走”的诗句。

(4)这首诗的内容是一个谜面,它的谜底是______。

5.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林中小景

金波

阳光透过枝叶,

染上嫩绿的颜色。

风,打着唿哨,

在叶面上轻轻滑过。

流进树林里的空气,

也变得又甜、又柔和。

因此,在每棵树上,

都挂着小鸟的歌。

(选自《让太阳长上翅膀》)(1)写出部首相同的词语。

例如:唿哨、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形容小鸟歌声的词语。

例如:啾啾、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片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听到了什么声音?

(4)你觉得这片树林中还有什么景物?

6. 判断对错。

(1)“无数夕阳山”的上一句是“风景旧曾谙”。

(2)“落木千山天远大”的下一句是“澄江一道月分明”。

(3)“千里莺啼绿映红”下一句是“浮天水送无穷树”。

(4)“欲饮琵琶马上催”上一句是“葡萄美酒夜光杯”。

(5)“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句中的“厌”字的意思是讨厌。

(6)“精诚所加,金石为开”的意思是:比喻以至诚之心做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7. 赏析古诗,完成后面的题。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诗的题目是《______》。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的意思是______。

(3)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8.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我要飘落到什么地方呢?

飘到小河里,

变成一滴水,

和小鱼小虾玩游戏。

飘到广场上,

去堆雪人。

望着你笑眯眯,

亲亲你,

然后就快乐地融化。

(1)雪花飘落到小河里,变成______,和小鱼小虾______。

(2)雪花飘到广场上会做什么呢?

(3)雪花还会飘到什么地方去呢?请你也来写一写。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我要飘落到什么地方呢?

飘到______,

______。

9. 课内阅读。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远上寒山石径斜”,这句写的是_______。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_______,“斜”字与“上”字_______,写出了_______的山势。()

(2)“白云深处有人家”,写_______,写_______。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_______”,—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_______。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_______: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3)“停车坐爱枫林晚”表达的情感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_______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这句中的“_______”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①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_______。②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③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_______。④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

才能悟出第四句“_______”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4)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_______。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_______。( )

10. 阅读下面的一首小诗,然后回答问题。

沙白

湖波上

荡着红叶一片,如一叶扁舟

上面坐着秋天。

(1)填一填。

①这首诗中诗人把一片______比作一叶______,把红叶在湖面上荡漾的情景写得很生动。

②诗人通过观察______知道秋天来了,正可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2)选一选。

“上面坐着秋天”中的“坐”字用得真好!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11. 理解句子意思。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12.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雪梅?其二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1)解释词语。

日暮:______

十分春:______

(2)把“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改写成现代汉语。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从这首诗的后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认为“十分春”的组成部分包括()(4)你还知道哪些写梅花的诗句呢?写一写吧。

13. 把下面诗句补充完整。

(1)无为在歧路,______。

(2)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

(3)五岭______,乌蒙______。

(4)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

14. 选词填空。

直弯触贴巴爬拉

爬山虎的脚______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______住墙。细丝原先是______的,现在______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______一把,是它紧______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______。

15.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该诗的作者是唐朝的白居易,以下哪首诗也是白居易的?()

(2)“能不忆江南?”是()

(3)从哪一句能看出诗人来过江南?

(4)江南美在哪?抄出两句。

16. 课外阅读。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2)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7. 按照求填空。

独坐敬亭山

众鸟________,

________独去闲。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敬亭山。

(1)把诗句补充完整。

众鸟______,______独去闲。

______,______敬亭山。

(2)后两句诗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敬亭山的______。(3)解释后两句诗的意思。

18. 下列不是描写秋天的古诗句是()

A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C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9. 阅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

在每一片叶子里,

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

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

听听,

秋的声音,

从远方匆匆地来,

向远方匆匆地去。

听听,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

(1)根据片段内容填空。

秋的声音在______里,在______里,在______里,在______里。(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绽开--______匆匆--______

(3)用“匆匆”造句。

20.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姓氏谣

东方慕容和上官,

诸葛司徒与欧阳。

中华姓氏上千种,

单姓复姓遍四方。

不管你我姓什么,

中华儿女是一家。

(1)用“______”画出歌谣中的复姓。

(2)“遍四方”的意思是()

(3)中国的姓氏非常多,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呢?

2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夜深篱落一灯明。

(1)默写古诗。

萧萧梧叶送寒声,______。______,夜深篱落一灯明。

(2)“萧萧”是指______;“促织”是指______。

(3)这首诗描述了诗人______(时间)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______的情感。

22. 选择填空。

(1)《夏日绝句》和《出塞》的作者分别是()。

(2)“欲饮琵琶马上催”中的“欲”意思是()。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赞颂的是哪位英雄?()

23.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解释划线的字。

①绿:______

②还:______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3)本课中表达客居他乡,对家乡深切思念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24. 默写《题西林壁》并结合诗句回答问题。

(1)默写《题西林壁》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解释词语。

题:______

只缘:______

不识:______

(3)《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_的感觉。

(4)俗话说:“当事者迷。”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______。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25. 课内阅读。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首句中的“和”,在诗中意思是( )

(2)诗中对洞庭湖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它是_______。()

(3)这首诗中第一句表现湖面的_________,第二句表现夜晚湖面的________,第三句写远望湖中_______的君山,第四句再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4)对这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26. 根据语境或按要求填写诗句。

(1)晴天漫步西湖边,湖面波光粼粼,令人心旷神怡;雨天漫步西湖边,湖面烟雨迷茫,景色更加奇特。我不由得吟出诗句:水光潋滟______,山色空蒙______。我还想起另外两句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接天莲叶______,映日荷花______。

(2)《望天门山》中描写雄伟的天门山和波澜壮阔的长江水的诗句是:天门______,碧水______。

(3)月下的洞庭湖平静得像一面没有打磨的镜子,它和皎洁的月光互相映衬,显得多么和谐、宁静,真的就像诗中所写:湖光秋月______,潭面无风______。

27. 阅读古诗,做练习。

(1)补充股市。

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离离______,______一枯荣。

野火烧______,______吹又生。

(2)本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A.唐B.宋C.李白D.白居易

(3)诗句中“岁”字的意思是______(①岁数。②年)。

(4)小草的生命力极强,不管烈火怎样焚(fén)烧,只要春风一吹,又蓬勃生长。正如诗中所写:野火______,______。

28. 课内同步阅读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1)解释下列词语。

远上:______ 寒山:______ 石径:______ 斜:______ 白云生处:______ 爱:______ 枫林晚:______ 霜叶:______ 二月花:_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

29.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水光潋滟晴方好,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潋滟:______ 方:______

空蒙:______ 亦:______

(3)这首诗中,诗人把西湖比作______,描绘了西湖______时和______时各具特色的美丽景色,由衷地抒发了诗人______之情。

30. 先解释加下划线的字的意思,再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尝与诸小儿游。

尝:______。诸:______。

意思:______。

(2)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竞走:______。唯:______。

意思:______。

(3)取之,信然。

信然:______。

意思: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