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乡一体化战略与新农村建设

城乡一体化战略与新农村建设

城乡一体化战略与新农村建设
城乡一体化战略与新农村建设

浅谈城乡一体化战略与新农村建设摘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发展区县经济,促进农村繁荣、农业富强、农民富裕的必然道路,实现县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相关的城乡一体化战略的新农村

规划建设,对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农村的联动发展,实现社会的和谐、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战略;新农村;规划建设

引言

长期以来,由城乡分割体制和政策形成的城乡体制、机制及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巨大差距,是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一系列矛盾的根本原因之一。无论推行刺激需求的短期政策,还是确保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都必须立足于调整城乡关系、消除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村城市化、市场化、工业化,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矫正带有城市偏向的政策体制,构建城乡行统一大市场,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发展区县经济,促进农村繁荣、农业富强、农民富裕的必然道路,2010年以来,方城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要求,切实以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科学规划、扎实运作、强力推进,投入各类资金1.8亿元,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21个,共有1600户农民进行社区建房,建筑面积达32万平方米,可实现500户农民入住。与全县改革开放和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一)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一) 摘要:推进城镇化,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实现城乡统筹,实现人口、劳动力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转移和调整,可促进和加快城市的发展步伐。要以高起点规划引领城市发展,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能力,要着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要鼓励全民创业,积极发展县域经济,扩大县域规模。 关键词: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 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追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种种矛盾,更迫使我们认识到,原有二元体制架构下建立的城乡关系,已经到了必须调整的阶段。另外,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农村市场份额持续下降等问题,都进一步证明单纯靠在农村发展非农产业,靠分散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已经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经济多年内需不足的问题。进一步讲,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一方面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强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工农、城乡互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调动农民参与农村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实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另一方面就在于实施和完善推进城镇化,从而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实现城乡统筹,实现人口、劳动力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转移和调整,由此也大大地促进和加快城市的发展步伐。也就是说一方面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但另一方面只有扩大城市,才能发展城市。为此,必须进一步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一、城市化发展现状 以吉林省为例,改革开放前期,吉林省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在全国均处于较高水平,但近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却相对缓慢,2008年全省农村人口145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4%,已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320万。也就是说还有一半多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二元结构分割现象较严重。其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不仅低于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京津唐等地区,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判断吉林省还处于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重工业占较大比重,劳动力的容纳能力有限。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城市难以大量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阻碍了城市化的步伐。二是小城镇发展较为缓慢。吉林省的城市规模结构以大中城市为主,小城镇数量少、规模小,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同时,小城镇基础设施落后,工业化基础薄弱,制约了农村人口的非农化进程。三是吸引外资能力不强。 二、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就全国而言,在未来的10多年中,全国将有3.5亿农村居民离开农村,到城市定居,使城市人口从今天不足6亿增加到10亿,使我国成为有2/3城市人口的国家。新迁入城市的人口将主要分布在8个人口数量超过1000万的超级城市,和15个人口数量处于500—1000万的大城市中。另外,到2025年,全国至少会出现221个人口数量超过百万的城市。这一新的城市化进程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力。到2025年城市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目前的25%上升到33%。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是城市化推动了过去20年的经济增长,未来20年也将是继续这样。满足城市化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未来全国需要新建170个交通枢纽,需要新建总建筑面积超过400亿平方米的500万栋楼房,其中5万栋楼房的楼层超过30层。吉林老工业基地要实现全面振兴,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制定政策、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农民从束缚他们的土地中解放出来,这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像吉林省这样一个拥有2700多万人口的省份,又有着像长春、吉林这样的特大型城市,要让更多的农民经过培训,从黑土地当中走出来,进入城市开始新的生活。因此,有必要使城市化水平至少提高到70%以上。目前,长春市城镇人口(不含所辖县、区)358.1万,驻长高校学生约50万,合计408.1万人。3年内应该达到500万,7年内达到700万,到2020年实现900万,这样,将会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长春。每个市(州)再发展到50—100万,这就有500~900万,再加上40多个县,农村人口就基本上转移到城

加快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思考

加快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思考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在实践中,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问题也凸显出来,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对城乡一体化内涵的认识存在着误区。 城乡一体化的认识误区 对城乡一体化的认识误区,已有不少专家、学者不同程度地进行了阐述,但总体感觉深度不够,对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不够清晰,很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明确。这些误区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误区一:城乡一体化就是城市化。城市化发端于19世纪中上叶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期,是由于工业化引起的人口自发迁移到城市,是由工业“积聚效应”引起的农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的人口集中过程。城市化是工业化和产业分工的结果。而城乡一体化是指统筹城乡这两个系统的经济社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不是忽视城市与乡村在空间发展和经济基础上的区别,盲目地把农民转非变为市民,把农村变为城市,不是简单地提高了“城市化率”就代表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这种认识不仅曲解了城市化,更

曲解了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必然会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简单地等同于城乡一体化。 误区二:城乡一体化就是新农村建设。纵观当前国内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措施、报道,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简单的城市反哺农村,在物质和资金上给农村大力支持,帮助农村修路盖楼,解决农民子女教育、生活、出行等就是在搞城乡一体化,把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文件、措施稍加改动就变成了城乡一体化的政策、文件、措施,这显然是片面的。城乡一体化与建设新农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在于,城乡一体化包涵新农村建设,是整体和局部。城乡一体化发展了,新农村建设也必然发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得好,必定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二者的区别在于,城乡一体化是更高层面更大范畴的旨在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统筹城乡协调共同发展的重大战略。而新农村建设的着眼点是“乡”,基本不包括“城”,主要是针对“三农”问题提出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要低于城乡一体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首先应该把重点放在“乡”,应该通过提升“乡”的地位、作用,逐步打破分割壁垒,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和分工优化,协调发展,而不能用新农村建设代替城乡一体化。 误区三:城乡一体化就是城乡一样化。这个观点主要体现为

城乡一体化范文

申论范文点评:城乡一体化发展 (2012-08-30 08:52:51) 转载▼ 标签: 分类:范文 杂谈 【背景材料】 目前,中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历史新阶段。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城乡发展道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举措,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目标的具体体现。 【题目】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你认为应该如何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请结合社会实际情况,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独到,认识深刻;2.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内容充实;3.语言流畅,字数1200左右。 【范文】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强健经济发展筋骨(题目寓意鲜明)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新形势下推动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根本要求,是具有重大创新价值的发展战略。(解释其意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紧紧围绕这一发展战略,树立新型的农村变革观念和发展理念,探索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宏观对策的提出,树立正确理念)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将扩大内需、增加政府投资的重点放到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上来,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提出对策中虚的方面,需合理记忆)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工作重点要放在以下几方面:

基于城乡统筹的新农村建设路径探讨_以陕西咸阳为例

第9卷第1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9No.1 2009年1月Journal of Northwest A&F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Jan.2009 基于城乡统筹的新农村建设路径探讨 ———以陕西咸阳为例 赵强社,陈遇春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 712100) 摘 要:本文以咸阳为例,阐述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实施统筹城乡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在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应从规划、产业、就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农村三个文明等六个方面的路径抓起,并要抓住树立城乡一体化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创新体制机制三个关键。 关键词:统筹城乡;新农村建设;路径;对策;陕西咸阳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1-0015-04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如何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本文结合陕西咸阳实际作一初浅探讨。 一、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 实施统筹城乡战略的必要性 1.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是建设全面小康咸阳的内在要求。咸阳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其低水平主要是农村小康的低水平;不全面主要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全面;不平衡主要是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咸阳有391万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9%,仍有51万农民处于贫困状态。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小康。可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只有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大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才能实现。 2.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要过程。长期以来,我国在城乡战略和发展模式上实行的是城乡二元结构,二元经济结构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性障碍。但是,城乡差距的缩小对于咸阳这样一个城乡差距较大的西部地区来说不可能急于求成。因此,就需要有一个逐渐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提上了议事日程,成为首选之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质上就体现了城乡之间的统筹发展和共同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在目前城乡二元结构不能迅速改变的前提下,立足于农村,找到农村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道路的现实途径。 3.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是增加农民收人、促进富民强市的根本举措。当前咸阳农村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农民增收困难。从1997年开始,农民收人增长进入一个低谷期,1997-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3.97%,从2004年起中央连续下发了五个一号文件,农民收入才出现恢复性增长。如果农民的收入总是处于低水平状态,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而且影 ①收稿日期:2008210224 作者简介:赵强社(1968-),男,陕西兴平人,高级经济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3通讯作者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举措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举措 [提要]城乡发展不平衡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既影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影响社会稳定和谐。造成城乡之间巨大鸿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城乡二元体制,要实现城乡一体化,主要是通过以下三大举措来推进。 关键词:推进;城乡一体化;举措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只有城乡“齐步走”,才能全国“一盘棋”。而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不仅导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日益扩大,而且公共服务水平过于悬殊。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必须对城乡二元体制进行改革。 一、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前提条件。我国户籍管理因有农业、非农业户口之分,让城乡之间产生了触目惊心的鸿沟。现存的户籍制度已明显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打破“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户籍管理格局,势在必行。户籍制度改革需要付出巨额的改革成本,目的在于让转户农民都能享受到城市均等的公共服务,这是改革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在全国最引人关注的是重庆市2010年8月启动的户籍制度改革,以省一级为单位在全国户改还是第一次。重庆此次大手笔推出的两年300万、十年1,000万的农民进城计划,将成为几十年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规模最大的一次实践。在重庆这次户籍改革中,土地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农民交出土地,换取城市户籍,从而可以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好处。由此可以看出,重庆做法的核心是农民拿土地交易公共服务,当然这种做法也引来很多争议。实行了户籍一元化并不代表就实现了城乡一体化,怎样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正在考验着各级地方政府的智慧。 “十二五”期间是户籍制度改革最关键的时期,城市人口首次大于农村人口(常住人口)。现在已经有13个省市区宣布改革户籍制度,但大部分改革只停留在形式上,没有给农村人口提供与城市人口同等的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户籍制度改革的正确方向是把户籍的登记与公共服务的提供脱钩,将来的公共服务提供要与居住直接结合在一起。2012年2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其中提到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的政策。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是从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做起,因为农民工要成为市民,首选的仍是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他们虽然在大城市打工,但最终还是想在就近的小城市或县城安家落户,毕竟成本要比大城市小得多。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就是寻找一个有效的融资机制,来渐进地把城市公共服务提供给那些已经进入城市、并以城市为主要收入来源和生活地的农村流动人口。但改革一定是渐进式的,不管是社会保障还是基本公共服务都需要国家大量财力来支撑,这些都需要逐步增加在公共服务方面的财政支出。 二、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改革土地制度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根本保障。改革开放30多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城乡二元体制。土地过于分散和地块过于狭小,难以达到规模经济,从而制约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第一,改革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十七届三中全会宣布允许农民按照自愿有偿原则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正如小岗村分与合带给我们的启示,距离大包干将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陈冲冲新农村建设状况的调查报告 姓名:赵记华年级:08级班级:土木工程三班 ·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对于农村来说,更是取得了翻天复的的变化,为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暑假期间,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我对父母和亲戚以及村干部的走访,让我对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过去提起农村人们就不仅和穷字联系到了一起,现在可大不一样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民的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渐渐学会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不可否认的是,在取得这些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一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农村所有这些新的发展与变化都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的报告总结。 调查日期:2011年6月10日 调查地点:河南省汝南县梁祝镇陈冲村 调查人员:赵记华 一.陈冲村的基本情况 陈冲村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毗邻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南靠淮河,北连陇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约有2365人,500多户,4个村民组其中有近百名党员,耕地面积3700多亩,人均耕地2.6亩,该地区属黄淮平原故土质肥沃以黄土为主,加以沙土。该村经济结构依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年人均生产总值为3000多元,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科学性较差。汝南县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大县,历史上有名的梁祝化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008年我所在的乡镇更名为梁祝镇。在县城西北方向2公里有一座天下名山天中山,且在这里曾留下了颜真卿的真迹碑文。该地域属于南北方的交界地带,位于秦岭淮河线的边缘,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多种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具体措施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具体措施、 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具体措施 1、科学编制规划 几年来,为适应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市适时地启动了“城中村”和城边村改造规划工作,完成了曹家营村、赵家营村、武银福村、甲尔坝村和陈户窑村等部分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哈业脑包镇域总体规划》、《新城镇镇域总体规划》、《兴胜镇镇域总体规划》、《麻池镇镇域规划》、《昆区南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二道沙河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村镇规划改造和长远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使村镇建设逐步走上了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005年4月开始,根据自治区政府要求,我局开展了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工作,对规划区内村镇现状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依据包头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包头市战略发展规划,结合各区、乡(镇)撤乡并镇工作情况和今后的发展思路,以及村庄经济和区位条件,将城市规划区内147个村庄和2个农场在合理整合的基础上,划定了城中村、城边村、城郊村三个区域,并明确了三个区域的范围及规划编制标准,即城中村:269平方公里,就地城市化,按城市社区标准进行规划;城边村:296平方公里,按其实际情况除部分城市化外,其余的按村镇标准进行规划;城郊村:320平方公里,

全部按照村镇标准进行规划。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四区改造建设的紧迫性和可行性先后完成了昆区、九原区15个村庄的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编制工作,并于2006年2月份通过了自治区专家组评审,2006年7月份自治区政府正式批准该规划。 2007年,指导各旗县区完成了包头市首批100个新农村、新牧区试点村庄建设的规划编制工作,结合撤乡并镇工作的完成,指导九原区完成了五镇一苏木的乡镇域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达茂旗、固阳城关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2、加快建设步伐 按照改造规划要求,近几年我们主要完成了下述建设任务,1998年完成了曹家营村、赵家营村搬迁任务;2001年完成了武银福村改造工作; 2004年完成了兴胜花园小区建设;2005年完成了甲尔坝4期改造工程、陈户村一期改造工程和卜尔汉图新村建设;2006年,完成建设的有南海子新村、陈户村二期工程、当铺窑新村等8个村庄;2007年,开始进行的有和平村、王大汉新村、臭水井村、昌福窑、井卜石等城中村改造建设工作。 3、制定法规、规范,严格规划管理 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在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的同时,为保证各类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在规划管理过程中能够有法可依、依法行政,更好的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按照国家、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的要

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汇报材料

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情况总结及建议 2009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发改委、一体化办等市直单位的协调指导下,该区紧紧围绕建设“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的工作目标,创新体制机制,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农民权益得到保障,加快了农民变市民步伐。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5亿元,同比增长14.5%,地方财政收入1.83亿元,同比增长34.8%;农民人均纯收入5150元,同比增长15.2%。 一、城乡一体化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强力推进集中居住点建设,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521”工程,凤凰新城土楼社区10.6万平方米安置房主体封顶,桥头社区18.5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开工建设,张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渠沟集贸市场建设加快。全市规模最大的采煤塌陷村庄搬迁项目仁和小区交付使用,2000多户居民民已搬迁新居,入住率达50%以上。总投资13.4亿元的64个城乡一体化项目全面完成年初既定目标,进一步拓展了城乡发展空间,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二是着力推进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土地流转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条件。去年我们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示范、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以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出台了“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和“高效作物规模种植”专项资金扶持办法,财政兑现补贴资金320万元。全年实现土地流转5070亩,新增优质蔬菜面

积3110亩,新建温室大棚967栋,鲁楼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加快建设,郭王食用菌、黄里石榴、油坊绿色蔬菜等七大基地初具规模。依托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凤凰山农贸城等平台,扶持发展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4家,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三是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坚持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着力建立健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全年投入5486万元组织实施28项民生工程,其中涉农16项,投入资金3000万元,同比增长50%以上。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实现应保尽保,城乡低保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完善新农合保障制度,参合率达到97%以上;积极做好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新增就业岗位6620个;1.01万人的安全饮水工程全面完成,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全面实施;新建农家书屋、农民体育设施、沼气网点等项目31处;改造提升14家村级标准文化文体活动室和14家标准卫生室;实施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工程,推进区实验中学、土楼小学的标准化建设,我区被评为“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区”,去年底又被确定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实验区。 二、主要做法 区委、区政府坚持把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民变市民作为城乡一体化工作的首要任务。一是强力推进重点建设项目。“凤凰新城”是农民聚集的新型社区,是全市城乡一体化试点的重点工程,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区政府专门成立了“凤凰新城”等重点项目建设指挥部,从全区范围内抽调熟悉工程建设的人员集中办公,实行区级领导包保责任制、督察调度制度,确保

黄石大冶城市一体化发展战略探讨

黄石大冶城市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探讨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完整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统筹区域发展,既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也是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需要,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进展,将直接影响“十二五”时期黄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和城市转型发展目标的实现。 黄石从大冶分离发展而来的,经过五十余年相对独立的发展,黄石已经成长为湖北省重要的中心城市,大冶市借助矿冶经济近几年发展迅猛,城市规模迅速扩大,而今黄石大冶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一体化发展趋势,城区出现合二为一、融为一体的态势。这种趋势既是区域一体化必然,也是两地城市规划不断对接的结果。 1、黄石大冶一体化符合全省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得到国家肯定 2000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构建全省以武汉为中心,以黄石、襄樊、宜昌为顶点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必须进一步壮大黄石、襄樊、宜昌的城市规模,其中最有效的工作就是实施强强联合,拓展三大城市的发展空间,提升三大城市的城市功能,增强三大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2001年,国务院批准襄阳县、宜昌县并入两大城市,合并后两大城市的面积大大扩

(附:宜昌县,于2001年7月并入宜昌市城区,名夷陵区。“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故名夷陵。夷陵区地处渝鄂交界区域,上控巴夔,下引荆襄,有“三峡门户”之称。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坐落在区内。2001年8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1]93号)撤销襄阳县,设立襄樊市襄阳区,同时对襄阳区、樊城区的区划进行部分调整)。 由于城市区域面积扩展,城市规模大大增加,宜昌已具备建成大都市的良好基础。2009年,宜昌GDP达到1245.6亿元,同比增长15%,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财政收入超百亿元。在长江沿线19个地市级城市经济总量排名中,宜昌由第五进位至第四;在中部77座地级城市中由第9位上升到第3位,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95平方公里,市辖区户籍人口为124.79万人。宜昌已进入全国百强城市行列。同样,城市区域扩展后,襄樊市发展迅速,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01.01亿元,同比增长15.0%,财政收入近百亿元。中心城区2010年人口规模约为120万人,预计2020年城区人口将达到170万人左右。 在此背景下,湖北省第一次明确提出“一主两副”、“两圈一带”总体战略,其中一主是武汉市,两副是指宜昌、襄樊;两圈: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一带:长江经济带。宜昌、襄樊正式成为湖北城市群未来的两个副中心,黄石市则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

新农村建设要统筹城乡发展,完善乡村治理

新农村建设要统筹城乡发展,完善乡村治理 我国正处在改革的历史新起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完善乡村治理结构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20XX年3月25~26日,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中国新农村建设:乡村治理与乡镇政府改革国际研讨会”在海口举行,会议就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本次研讨会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160多人,包括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财政部、中编办、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国家部委的领导和专家;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

学等重点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农村政策研究人员;21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美国、印度、韩国、挪威等国家研究农村发展和乡村治理的学者。为使研讨会更具实践性,会议还特别邀请了国内部分乡(镇)、村的基层代表。现将本次会议观点综述如下: 一、站在历史新起点,统筹城乡发展 20XX年以全面取消农业税为标志,拉开了新农村建设的序幕,也揭示了中国农村改革进入新阶段。因此,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理念和指导思想。代表们认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在农村改革方面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一是把“三农”工作作为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明确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三是做出了我国总体上已经具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判断;四是制定了“少取、多予、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五是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任务。统筹城乡发展是新阶段“三农”工作的重要拓展和升华,它与建设新农村相互依存、相互补充。 统筹城乡发展是适应社会矛盾变化的客观要求。代表们普遍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在后农业税时代,我国社

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相关政策解读

《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相关政策解读》 是非题: 1.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预言:有两件大事将对21世纪人类社会进程造成深刻的影响,一是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市化。正确答案是:(A) A 是 B 否 2.要扩大内需,必须走城市化的道路。正确答案是:(A) A 是 B 否 3.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是新型城市化内涵中提到的“六个更加注重”的内容之一。正确答案是:(A) A 是 B 否 4.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是新型城市化内涵中提到的“六个更加注重”的内容之一。正确答案是:(A) A 是 B 否 单选题: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最佳答案前点击选择。) 1.要实现新型城市化基本内涵中提出的发展路向,我们在管理方式上,要破除“()”的观念。正确答案是:(B) A 重增长轻环境 B 重建设轻管理 C 重经济轻社会 D 重城区轻农村 2.下列属于“五个明显的不足”内容的是:()。正确答案是:(C) A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B 发展空间不大 C 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能力不足 D 生态环境太差 3.在新型城市化发展中要推进城乡一体化,需解决好问题有()。正确答案是:(A)

A 社会相对公平 B 建设轻管理 C 经济轻社会 D 城区轻农村 4.要实现新型城市化基本内涵中提出的发展路向,我们在区域关系上,要破除“()”的观念。正确答案是:(C) A 重规模轻结构 B 重洋轻土 C 重自身轻周边 D 重政府轻市场 多选题: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案前点击选择。少选、多选、错选,该题均为不通过。) 1.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预言:()将对21世纪人类社会进程造成深刻的影响。 (正确答案是:AC) A 2000 B 2001 C 中国的城市化 D 中国的城市规划 2. 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达首次突破()%,达到了()%。 (正确答案是:CD) A 40 B 41.3 C 50 D 51.3

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

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 本文是关于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双溪村位于双溪桥镇中部,是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距咸安城区仅20余公理,沿横公路纵贯全村,交通便利。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属亚带季风性气候,适宜水稻、油菜、芝麻、花生、苎麻、蔬菜等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全村现有耕地3399亩(其中水田3238亩、旱地161亩)、770户、3879人,劳动力人数1287人,其中外出务工1140人。全村有贫困户34户,五保户10户,享受低保86人,加入合作医疗3100人。全村以种养殖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红苕、玉米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等。XX年年种植水稻3238亩,油菜XX亩,年末生猪存栏400头,牛存栏22头,人均纯收入3582元。全村2个组通有线电视,有4个组通了自来水,有12组通了水泥硬化路面。村内现有小学1所,幼儿园1所,医疗卫生室1所,村级活动室1所。 (三)发展优势条件 1、天然气候优势村内为江南丘陵地带,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度,年降雨量mm,无霜期天左右,年日照时数小时左右,适宜水稻、油菜等多种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2、交通区位优势双溪村为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双溪桥镇位于咸宁市东大门,与武汉、黄石两市交界,距107国道、京广铁路12公里,连接106、107国道的省级公路——沿横公路纵贯镇区40公里,镇内乡村硬化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南到株洲、广州,北上武汉,交通十分便利。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还是以水稻经济作物为主;不能形成多种品种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同时生产经营方式粗放、产业化程度低,主要还是梨耕的原始耕作方式,不能形成专业化、机械化的作业;产业化生产水平低,未能形

城乡一体化建设状况调研报告完整版_1

编号:TQC/K906 城乡一体化建设状况调研 报告完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乡一体化建设状况调研报告完整 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党的xx届三中全会强调,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这对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富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必须紧密联系实际,积极探索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的有效途径,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说明国家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说明国家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比较突出的如恩格斯、列宁、托洛茨基、毛泽东等)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 唯物辩证法认为:“与万物普遍联系”和“按自身规律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两大基本观点之一,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和历史,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反对以片面或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 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包括横向的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也包括纵向的与历史未来的联系。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及其内部各要素、部分、环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但另一方面事物又存在着相对独立性,即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相区别而相对独立地存在。事物的普遍联系和事物的相对独立存在是互为前提的。城市与乡村之间横向的说城市乡村相辅相成,纵向的说乡村可以逐渐转化为城市,二者之间联系千丝万缕。二者都不能独立存在。城乡之间是固有存在的,有了城市才有乡村的概念,或者说有了乡村才有城市,城乡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城乡之间联系密集,所以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具体意义: 1.进一步促进国家公平,众所周知,乡镇的发展一向落后于城市,而在建国初期乡镇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的贡献,在此时提出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顺应了民意,从感情上照顾了乡镇居民,使国家更加公平。 2.促进名族团结。少数民族大多居住于自己的原始居住地,而原始居住地由于各种原因大多位于乡镇之中,城乡一体化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3.有利于国家稳定。乡镇无论是经济还是各个方面都普遍落后于城市,而无论是乡镇还是城市的每个中国公民都为了国家的发展做出过贡献或者牺牲,一味发展城市必然会引起乡镇不满,增加国家不稳定因素。 所以城乡一体化发展联系着国家的兴衰,是国家一盘很大的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蒋家堰镇干部谢志涛 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卜一五”期间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为我们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努力方向。这一重大举措,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体现了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体现了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要求,对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作为贫困山区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建设具有山区特点的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一、新农村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 当前新农村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缓慢。山区受资源、交通、信息、经济

基础等制约,导致农业增效不快、农民增收缓慢、产业效益低下、农村基础建设不快。在蒋家堰镇,全镇有30%的农民家庭人均年收入不到1000元。 二是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双层经营体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业生产过度分散化,经营效率低下。同时,土地使用权流转还有许多障碍,农业生产难以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出现的“公司+农户”等组织形式,虽然在带动农户进市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存在的问题有目共睹,主要是利益分配机制和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公司与农户之间不能真正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农业生产分散的问题仍然没有很好解决。从现实看,农户以自给性生产为主、出售剩余产品为辅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日益缺乏竞争力。从农业生产条件上看,我县现有的农业水利工程设施大多是二十世纪五十、六十年代修建的,其中大部分已年久失修,功能老化,配套设施不全,农业保障功能大大下降,近几年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增大。这说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靠天吃饭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三是农村整体上落后于城市,二元结构矛盾突出。改革开放后,虽然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和城市相比,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仍然是落后的,农村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程度都大大低于城市。主要表现是:城乡收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性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性?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有利于实现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有利于共同富裕(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公平) 扩内需,推动消费,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关注政府和党关注的几个个要点: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2.政府不能包办一切,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3.党要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科学、民主和依法执政。 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5.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单元总结设问: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注协商民主) 1.国体 2.主体:公民、政府、人大代表及人大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 3.制度保障 4.三个有机统一 5.国际视野 高考迫近,只有60天了,为使复习事半而功倍,不做无用之功,给你几点建议,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是成败的根本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成也基础,败也基础”。无论是学习好的,还是学习差的,要出好成绩,抓基础最有效。有些学生之所以成绩上不去,根本原因就是基础知识不牢靠。数学、物理差,很大程度是有的连公式都没有记牢;英语差,很大程度是有好多的单词和短语没有记住。还有些学生,本来学习很不错,考试常常是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这小小的错误,说到底就是基础知识没有夯实所致。从多年的考试来看,学生丢分的根本不是新题、难题,而是基础知识,由于基础知识不牢靠,把不该丢的分而丢弃了。 2、树立总分意识,提高总分是上乘的做法 高考命题的目的在于选拨各层次的学生。但要知道,高考录取最终要看总分,即使是偏点科也无妨,只有总分入围,达到投档线,才有被录取的希望;眼下一定要树立总分意识,扬长避短,千方百计提高学科总分。 3、抓“常考易错点”是考前的重中之重 要“提高总分”,就要找出自己的“增分点”,增分点就是各自能提分的“常考易错点”。为什么“常考”,因为是重点;为什么“易错”,因为没有掌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提高思想认识,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 (一)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加快富民兴渝进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促进全市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只有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舒适的生活,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

的基本方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领“三农”工作全局,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倡导乡风文明为重点,以改变农村面貌为关键,以扩大基层民主为保障,以启动实施“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工程”(以下简称“千百工程”)和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百个经济强镇工程”、“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以下简称“三百工程”)为载体,集合全市各方力量,既快又好地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是: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农村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进步,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农村经济的主要指标是:经济总量达到1600亿元,乡镇企业增加值实现1500亿元,农业增加值达到650亿元,粮食产量稳定在1160万吨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4100元,林木覆盖率达到40%以上,城镇化率超过52%。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新农村建设要迈出实质性步伐,全市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有较大改善,社会事业要有较大进步,农村经

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发展

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发展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对于农村来说,更是取得了翻天复的的变化,为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暑假期间,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我对父母和亲戚以及村干部的走访,让我对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过去提起农村人们就不仅和穷字联系到了一起,现在可大不一样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民的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渐渐学会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不可否认的是,在取得这些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一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农村所有这些新的发展与变化都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的报告总结。 一.陈冲村的基本情况 陈冲村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毗邻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南靠淮河,北连陇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约有2365人,500多户,4个村民组其中有近百名党员,耕地面积3700多亩,人均耕地亩,该地区属黄淮平原故土质肥沃以黄土为主,加以沙土。该村经济结构依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年人均生产总值为3000多元,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科学性较差。汝南县是着名的历史文化大县,历史上有名的梁祝化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008年我所在的乡镇更名为梁祝镇。在县城西北方向2公里有一座天下名山天中山,且在这里曾留下了颜真卿的真迹碑文。该地域属于南北方的交界地带,位于秦岭淮河线的边缘,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多种植经济作物:玉米、花生、大豆、芝麻等。灌溉方式为电动,村内正在建设水泥公路联通城乡,全面与乡镇接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二.新农村建设基本现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