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足口病试题及答案

手足口病试题及答案

手足口病试题及答案
手足口病试题及答案

手足口病防控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手足口病相关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姓名:职务: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项均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4分,共60分)

1.手足口病好发于哪些人群( A )A、5岁以下儿童 B、成人C、学龄儿童D、人群普遍易感

2.下列哪项对肠道病毒理化性质的描述是错误的:( B )

A、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

B、75%酒精和5%的来苏能将其灭活

C、对含氯消毒剂敏感

D、温度在56℃以上可降低其活性

3.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B )

A、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

B、普通病例、重症病例

C、疑似病例、普通病例、重症病例

D、普通病例、重症病例、危重病例

4. 下列哪个是错误的:( D )

A、目前无疫苗可预防

B、治疗手足口病无特效药物

C、以支持疗法为主

D、主要是抗菌治疗

5. 我国哪一天将手足口病列入法定传染病:( B )

A、08年5月1日

B、08年5月2日

C、08年5月3日

D、09年5月2日

6. 手足口病仅见手足部皮疹和口腔疱疹,发热(体温3

7.8℃)无其他症状则临床分类属于:A

A、普通病例

B、疑似病例

C、重症病例

D、危重病例

7. 关于手足口病皮疹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 D )

A、以斑丘疹和疱疹为主

B、皮疹一般不结痂不疤

C、出诊部位在手足口臀

D、与药疹类似

8. 关于手足口病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 A )

A、病原体分布广泛,但生存能力弱

B、病毒型别多,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物

C、隐性感染多,轻症病例多

D、传播途径多元,患者传染期长

9. 下列哪个不是手足口病的住院指征:( D )

A、精神差/嗜睡、易惊、烦躁不安

B、肢体抖动或无力、瘫痪

C、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末梢循环不良

D、手、足、口出现皮疹

10.以下哪项不是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处理方法:( C )

A、普通病例体温在38.5℃以下,可以不用退热药,让患儿多饮水或用温水擦澡即可

B、普通病例一般不使用抗病毒药物

C、普通病例高热时要给予及时处理,如退热药无效,应同时采取物理降温方法,必要时

手足口病相关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可用激素作为退热药D、手足口病患儿不要接触患其他疾病的儿童,避免交叉感染

11.我国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丙类)传染病,并要求医疗机构在发现手足口病病例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在( 24 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D )

A、乙类,12小时

B、丙类,12小时

C、乙类,24小时

D、丙类,24小时

12.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出现的肺水肿属于:( C )

A、心源性肺水肿

B、肾源性肺水肿

C、神经源性肺水肿

D、高原性肺水肿

13.关于手足口病病例处置流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A、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中乙类传染病要求进行报告。

B、普通病例要求住院治疗,病程在5天以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C、危重病例要求及时收入重症医学科(ICU)救治。

D、乡镇卫生院在救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收治重症或危重病例。

14. 在预防院内感染方面,下列哪项是最重要的( A )

A、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

B、病室应开窗通风

C、加强防蝇、灭蝇和其他虫媒消杀工作

D、保持诊室、病区的地面整洁、干净

15.危重病例是指出现以下哪种情况的患者:( D )

A、频繁抽搐、昏迷、脑疝

B、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

C、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

D、以上都是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以上答案,每题5分,共20分)

1.小儿退热的药物常用的为:( AB )

A、对乙酰氨基酚 B 、布洛芬 C、安乃近

2.危重症手足口病人在治疗上以下哪些是不妥的:( ABC )

A 、积极强心

B 、尽快扩容 C、吸出气管的血液和分泌物

3.诊断为重症的病人应尽快使用以下哪些:( ABC )

A、甘露醇降低颅压

B、静脉用免疫球蛋白

C、改善微循环的药物

4、关于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治疗,那些正确:()

A、注意隔离

B、可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

C、无细菌感染证据不应使用抗生素

三、填空题(每空格2分,共20分)

1.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2.手足口病的皮疹具有四不特征,分别是不痛、不痒、不结痂

和不结疤。一般不会发生淋巴结肿大。

3.手足口病的平均潜伏期为 3-5 天,典型病例一般起病急,先出现发热。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材料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 材料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小41988) 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手足口病(hand food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 (主要由柯萨奇A组16型(COXAl6)、肠道病毒71型(EV71 ))引起的 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2007年至2010年,手足口病在中国大陆大范围流行。除西藏外,全国各地均有病例报告,多个地区有大规模流行暴发,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不断有死亡病例出现。全国发病人数:07年为85844例;08年为 488955例;09年为1155525例,2010年为09年的2倍以上。 病原学 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包括数十种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COX) , A2、 A4> A5> A7、A9、A10、A16型等,以及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COXAI6、EV71最常见。但近年来报告由EV71引起的症状较重,还可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及瘫痪。 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一般为1 — 2周至3-5周之间,有 时更长,病毒可经粪便排出,也可经疱疹破溃时的液体流出。 传播途径主要经口传播,粪口传播,密切接触,另有报导公共游 泳池、医院门诊口腔检诊器消毒不严格也可传播本病,其次接触传播, 飞沬也可传播。 人群易感性婴幼儿对手足口病的各型病毒普遍易感,易感性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发病后的免疫力不我巩固,可再次感染。病毒之间无明显交叉免疫。隐性感染病例较多,1983年天津发生本病的流行,总发病率为 2.O2%o,幼托机构发病率2 3. O3%0o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十问(通用版)

Safety issues are often overlooked and replaced by fluke, so you need to learn safety knowledge frequently to remind yourself of safety.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十问(通用版)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十问(通用版)导语:不安全事件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被麻痹,侥幸心理代替,往往要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所以需要经常学习安全知识来提醒自己注意安全。 1.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2.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有疫苗吗?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活动重难点: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措施。 活动准备: 手足口病例图、视频及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每天老师都会给你们检查小手和嘴巴,谁知道这是为什么?(请幼儿讲述) 二.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1.看来小朋友们对手足口病都已经有所了解,那手足口病都有哪些症状呢?(幼儿讨论)得出结论:症状:潜伏期2-5天,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很疼。还会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病重的会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所以,小朋友不舒服时要赶快告诉老师和大人,及时就医。 2.请幼儿观看手足口病例图片。(加深幼儿对手足口的认识)2、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病菌是怎么传播的呢?(幼儿讨论)

小结: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三条途径传播:一是人群密切接触;二是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通过空气传播;三是引用或吃了被病人污染的水、食物。过粪、口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我们在接触都会得病。 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 3、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幼儿讨论)小结:预防措施: (1)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2)早上入园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用肥皂,六步洗手法)、勤剪指甲、勤洗澡。 (3)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4)不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不要经常串门;不要和患病儿童接触。 (5)家长外出回家后,立即让家长洗手、换衣服,防止将病菌带给自己。 (6)饭前用84抹布擦餐桌,不吃生冷食物;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幼儿加强营养,不挑食,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7)保持活动室或家庭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至少每两小时开窗一次,每次通风半小时以上。垃圾及时清理、消毒。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病性并发症。可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与患者同一室最易感染。接触被病毒传染的水源,也可经口传播,并常造成流行。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 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几点做好预防: 一、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教室与休息室要每天开窗通风。 二、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污染机会。还要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三、要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治疾病蔓延扩散。 四、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送正规医院隔离治疗。为避免交叉感染应在家休养一周以上再入园学习。 五、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消毒处理,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和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六、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如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贯众等具有一定效果,可用水煎服。在治疗期间,本病如无合并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痊愈。治疗原则主要对症处理,可服用维生素B、C及清热解毒中萆药或抗病毒药物,有合并症病人可肌注丙种蛋白。 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护理,做好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_,食物应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品为宜。 因手足口病易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弛缓性麻痹等,故患儿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当地医疗机构就诊、复查。

小学预防手足口病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预防手足口病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手足口病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的: 1、向学生介绍手足口病的传染原因、趋势。 2、向学生传授预防手足口病的要点。 3、延伸到珍惜生命,使学生加强对生命的宝贵。 二、活动安排: 1、请同学发表对手足口病的认识。 2、老师详细介绍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并让学生做到。 三、活动过程: 教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病吗?请告诉大家你对它的认识吧! 同学1:它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同学2:它可引发发热,手、足、口等部位的皮疹、溃疡。 同学3:好发于夏秋季节。主持人: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可是你们知道专业的专家是怎么说的吗? 手足口病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

见于臀部。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通常不严重。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这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 教师:哦!原来这就是手足口病呀!看来我们先前了解的还不多呢。但是我们每个同学都要有预防的行动,你们在生活中是怎么预防为主的呀? 同学1:都要做到勤洗手,这是最基本的。 同学2:在室内也要多通风。 教师:以上这些同学说的都对,但是还不全面,如果要做到正确预防手足口病的话还要听医院医生的建议! 医生: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家长如发现孩子发烧、有皮疹等症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患儿的家庭应使用肥皂、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患病后在家休息3周再来上课。 主持人:大家都了解了吗?我们都应该这样预防手足口病,在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不可以松懈,时时刻刻都要警惕着。通过本次队会,我们读懂生命的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测试题 科室: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4分,共40分) 1、手足口病是由引起的世界范围广泛流行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2、能有效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关键是、、、。 3、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和最常见。 4、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和。 5、潜伏期一般是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6、手足口病的皮疹具有四不特征,是指、、、。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下面哪种病毒不能引起手足口病?() A、小RNA病毒科 B、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 C、埃可病毒 D、痢疾杆菌 2、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于几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3、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下面哪项不是?() A、病人 B、隐性感染者 C、健康携带者 D、牲畜 4、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出现的肺水肿属于() A. 心源性肺水肿 B. 肾源性肺水肿 C. 神经源性肺水肿 D. 高原性肺水肿 5、手足口病属于《传染病防治法》中的哪类传染病?() A、不属于法定传染病 B、甲类 C、乙类 D、丙类 6、关于手足口病的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常伴口痛 B.可伴发热 C.皮疹表现斑丘疹或疱疹 D.皮疹呈向心性分布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2分) 1、手足口病是由EV71病毒引起的,多发于5岁以下幼儿。() 2、手足口病是以冬季发病较为多见。() 3、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具有肠道病毒感染的共同特征。() 4、手足口病病程不长,一般为2-5天。() 5、手足口病潜伏期为7-10天,伴有38度左右的发热。() 6、手足口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等四个部位。() 7、手足口病并发无菌性脑膜脑炎时,中枢神经系统不存在广泛的血管周围和实质细胞炎症。() 8、严重手足口病伴脑炎患儿脑脊液白细胞增多,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含量下降。() 9、严重手足口病中晚期胸片可出现双肺大片浸润影及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进一步发展为双侧对称性非心源性肺水肿。() 四、简答题(共28分) 1、手足口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什么?(9分) 2、手足口病主要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9分) 3 、为预防手足口病应养成哪些个人卫生习惯?(10分)

手足口病相关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手足口病相关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1.引起手足口病的Cox Al6属于哪一病毒科: A. 大RNA病毒科 B. 小RNA病毒科 C. DNA病毒科 D. 黄病毒科 2.手足口病患儿出现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建议小儿患者呼吸机初调参数中,吸入氧浓度为: A. 80%~100% B. 60%~80% C. 40%~60% D. 20%~40 3.具有以下哪些特征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 A. 年龄小于3岁或持续高热不退 B. 呼吸、心率明显增快或末梢循环不良 C. 高血糖、高血压或低血压 D. 以上皆是 4.引起手足口病的柯萨奇病毒中,以哪一型最为常见: A. Cox A4型 B. Cox A5型 C. Cox Al6型

D. Cox Al0型 5.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是: A. 肠道病毒71型 B. A组柯萨奇病毒 C. 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 D. 以上皆是 6.关于手足口病的住院指征,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出现精神差/嗜睡、易惊、烦躁不安 B. 出现疱疹性咽峡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 C. 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末梢循环不良 D. 呼吸浅促或胸片提示肺水肿、肺炎 7.手足口病在发热的同时往往会伴有发疹,发疹的部位为: A. 口腔粘膜部 B. 手、足部 C. 臀部 D. 以上皆可 8.自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哪类传染病管理: A. 甲类 B. 乙类 C. 丙类 D. 丁类 9.手足口病通常以哪段时间传染性最强:

A. 发病前1周内 B. 发病后1周内 C. 发病后2周 D. 发病后1月内 10.手足口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 A. 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 B. 呼吸道感染 C. 急性弛缓性麻痹 D. 无菌性脑膜炎 答案B A A C A B D C A A 11.对于少数手足口病的重症病例最终可出现: A. 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 B. 肺水肿 C. 循环衰竭 D. 以上皆可 12.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血糖常表现为: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D. 不确定 13.关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的抵抗力,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

小学生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小学生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2012-06-04 10:00:26| 分类:安全工作|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1、何谓手足口病? 答: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引起小儿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2、小儿患手足口病后有哪些症状? 答:该病发病前一般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患儿突然起病,发热通常在38℃左右,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在患儿手、足、口腔粘膜以及臀部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由于口腔溃疡会伴有疼痛,患儿往往会流涎、拒食,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自行消退,同时体温也会下降。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患手足口病后会伴有较为严重的合并症,如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弛缓性麻痹、心肌炎等,这类患儿大多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多在发病后3-5天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 死亡。 3、手足口病是如何在人群中传播的? 答: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但成人由于自身免疫机能的完善,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而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 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 传播的原因之一。 4、在学校内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的孩子,应该怎么办? 答:学校一旦发现出现发热、皮疹等不适症状的孩子,应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 做到以下几点: ①应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一旦发现有发热、皮疹等不适症状的患儿后,要由疫情报告人作进一步排查,一旦怀疑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立即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报告,并立即通知患儿家长,及时送医院进行诊治。 ②应当加强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登记工作,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属 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③应注意班级的换气通风,特别是幼托机构要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的机会。对住校学生及幼儿宿舍的被褥、衣服要放在阳 光下曝晒。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材料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材料 1.手足口病的流行特性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是全球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 2.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EV71型和A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 手足口病≠肠道病毒EV71,肠道病毒EV71只是引起手足口病的其中的一种病毒。3.手足口病的的症状? 以发热和手、足、口、臀部四个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皮疹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疱疹具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手、足、口病症状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 4.手足口病严重吗?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约一周左右具有自愈的倾向。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和心肌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等,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5.哪些人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人是唯一宿主,普遍易感,以婴幼儿发病为主。≤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6.哪些消毒剂对EV71肠道病毒有效? 75%酒精和5%来苏不能将其灭活,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 7.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1)经(接触被患者粪便污染的物品,病从口入)粪-口传播; (2)呼吸道飞沫(近距离飞沫)传播; (3)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 8.预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幼儿园预防控制措施 1. 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 每日对不可移动的共用物品、游玩设施进行清洗消毒; 3. 衣被及其它日常用品和玩具要勤晒太阳; 4. 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5. 保持充足的睡眠,提高儿童的抗病能力; 6. 落实晨检制度,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小孩去医院就诊; 7. 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 培训人员:本园全体教师 主讲:班良伟 培训时间:2014年5月8日

手足口病预防及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问答(1)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 手足口病严重吗? 通常不严重。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这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手足口病是如何发生的?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手足口病会传染吗? 会。手足口病有中度传染性。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

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人感染后多长时间发病? 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即潜伏期通常是3-6天,发热是手足口病常见的首发症状。 哪些人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在何时何地发生? 世界各地都有手足口病的散发和爆发,以夏季和早秋较常见。如何诊断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只是可引起口腔溃疡的许多种传染病中的一种,另一种常见的口腔溃疡的原因是口腔疱疹病毒感染,它使口腔和牙龈产生炎症(有时称口炎)。医生通常能根据病人的年龄、病人或家长的诉说的症状,及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溃疡。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因此医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项检查。 如何治疗手足口病?它能预防吗? 对手足口病无特效治疗方法。对症治疗以减轻发热、头痛和口腔溃疡引起的疼痛。预防措施包括常洗手,尤其是换尿布后;消毒有可

小学手足口病防治方案

小学手足口病防治方案 为有效控制手足口病(EV71感染)及其他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切实保障学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特制穆家学校防治手足口病实施方案。 一、成立穆家学校防治手足口病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班班主任 二、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实行责任追究制度。校长(组长)是第一责任人,班主任是直接责任人。教导处负责宣传、安全、晨检、统计、上报等工作,后勤负责校园的清洁、消毒、食堂监管等工作,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的晨检、报告、宣传教育、卫生区打扫等工作。 三、近期防治工作要点: 1、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学习省卫生厅、省教育厅的紧急通知,传达县教育局紧急会议精神,通报我省、我市、我县疫情,充分认识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组织开展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2、加强健康教育和防治工作的指导。学校利用晨会、班会、黑板报、印发资料等形式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3、实行晨检、报告制度。学校认真落实班主任晨检制度,及时记录并每天向学校办公室报告学生缺课情况和原因,办公室每天定时向校

长室报告。一旦发现可疑病例,第一时间向各级部门报告,并通知家长及时隔离治疗,对患病学生的教室、桌椅、物品等进行彻底消毒。 4、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处理。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以防治手足口病等疾病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加大校园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增强学生自觉防病和自我保护意识。学校定期开展环境(教室、宿舍)清理,加强食堂卫生、饮用水的管理,防治食源性感染;加强厕所的清洁和管理。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考试试卷答案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考试试卷 科(所)姓名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罕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2、大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3、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4、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的报道。() 5、手足口病是人畜共患病,患者和病畜为本病的传染源。() 6、少年儿童和**感染后多不发病,亦不会够传播病毒。() 7、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8、同一间病房内可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 9、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仍应考虑为重症病例。() 10、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哪种病毒不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源体() A.柯萨奇病毒 B.埃可病毒 C.肠道病毒71型 D.腺病毒 2、少数手足口病患儿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但不包括() A.无菌性脑膜炎、脑炎 B.急性弛缓性麻痹 C.尿毒症 D.呼吸道感染 3、首次报道手足口病的国家为() A.新西兰 B.美国 C.中国 D.保加利亚 4、手足口病发病多长时间内传染性最强() A.1周 B.2周 C.3周 D.4周 5、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为() A.粪-口传播 B.呼吸道飞沫传播 C.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 D.以上均是 6、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A.≤1岁 B.≤2岁 C.≤3岁 D.≤4岁 7、手足口病一般病例表现哪项不正确()

手足口病培训小结

手足口病培训小结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春季常见传染病,最近几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蔓延流行,严重危害儿童生命健康。手足口病是临床上小儿常见的疱疹性疾病之一,全年均可发病,但以3-11月份多见,6-8月为高峰期。这种疾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成人。但以5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直接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毛巾、玩具、床上用品、内衣等间接传播,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还能通过飞沫传播,也能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而感染,特别在托幼机构及小学校容易引起大面积流行。为了让广大医务人员都能掌握手足口病防治基本知识,根据区疾控中心统一部署,中心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认真开展培训,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2017年3月28日分别对中心医务人员和公共卫生管理所全体人员以及两个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进行手足口病知识 培训,今年的培训是在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之前进行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医务人员通过培训能够提高认识,把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在平时工作中时刻注意,增强责任心,及时发现可疑病例并及时报告。培训人员根据手足口病防制要求,就手足口病的一般可疑症状,传播途径,临床诊断标

准,以及手足口病诊治和护理要点做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对手足口病的报告作具体要求,一定要填写患儿的学校、班级、家长姓名、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 掌握基本的预防知识,指导群众和患者手足口病的护理和预防常识作了进一步部署。还负责对辖区的小学校和幼托机构做好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指导,并认真开展可疑病例的监测报告。对确诊的病例及时规范进行隔离治疗和疫点消毒工作。 会后对所有参加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了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综合考核,参加考核的医务人员共82人全部考核合格。通过这次培训,使全体医务人员都能提高对手足口病防治的意识,能够基本掌握手足口病防治的一般知识,为防治手足口病打下坚实的基础。 营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7.03.29 定义、符号、缩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2015 年幼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答: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 3 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二、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是什么? 答: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三、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流行的? 答: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1)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传播; (2)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也可通过空气沫)传播;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也可造成传播; (4)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可造成传播。 四、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答: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

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愈后良好。部分病例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三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 5 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五,手足口病怎么治疗? 答: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支持疗法为主,绝大多数患者可自愈。目前尚无特异性的疫苗,根据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一)普通病例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二)重症病例 1. 神经系统受累治疗; 2. 呼吸、循环衰竭治疗; 3. 恢复期治疗。 六、哪些手足口病病人可能发晨成为重症病例? 答:具有以下特征,尤其 3 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手足口病知识考试题

手足口病防控知识考试题 科室:姓名:职称: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格3分共51分) 1、手足口病系由(EV71)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主要通途径传播,亦可通过和传播。 2、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此病强,传播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3、潜伏期一般3-7天,主要侵犯四个部位。 4、手足口病虽然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等重要器官。 5、在流行期间,应实行,分诊台护士接诊疑似手足口病病例时(有发热、出疹),应引导患儿到及时就诊,候诊区域应增加频次。 6、在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或使用含醇类进行卫生手消毒。 7、就诊者中对于或精神萎靡者,建立,直接进入诊疗环节;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手足口病好发于哪些人群?() A、5岁以下儿童 B、成人 C、学龄儿童 D、人群普遍易感 2、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手足口病 B、治疗手足口病无特效药 C以支持疗法为主 D、主要是抗菌治疗 3、关于手足口病皮疹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 A、以斑丘疹和疱疹为主 B、皮疹一般不结痂、不留疤痕 C、出疹部位在手、足、口、臀 D、与药疹类似 4、在预防院内感染方面,上列哪项是最重要的() A、医务人员在治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 B、病室应开窗通

风 C、加强防蝇、灭蝇和其他虫媒消杀工作 D、保持诊室、病区的地面整洁、干净 5、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于几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6、手足口病哪个年龄组发病率高?() A、<3岁 B、3-5岁 C、5-7岁 D、7-12岁 7、手足口病属于〈〈传染病防治法〉〉中的哪类传染病?() A、不属于法定传染病 B、甲类 C、乙类 D、丙类 8、手足口病的平均潜伏期为()典型病例一般起病急,先出现发热 A、3天 B、5-7天 C、4-5天 D、5-6天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8分) 1、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A、人群密切接触传播 B、通过被污染的手、玩具等间按传播 C、飞沫传播 2、手足口病的皮疹具有四不特征,分别是:() A、不痛 B、不痒 C、不结痂、不结疤 三、判断题(对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手足口病是由EV71病毒引起的,多发于5岁以下幼儿。() 2、手足口病是以冬季发病较为多见() 3、手足口病潜伏期为7-14天,伴有38度左右的发热。() 4、手足口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等四个部位。() 5、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一般有疼痛、有痒感。 () 四、问答题:(7分) WTO洗手的五个时刻是哪二前三后?

大班下学期健康教案《预防手足口病》

大班下学期健康教案《预防手足口病》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活动重难点: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措施。 活动准备:手足口病例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每天老师都会给你们量体温、检查小手 和嘴巴,谁知道这是为什么?(请幼儿讲述) 二、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1、看来小朋友们对手足口病都已经有所了解,那手足口病都有哪 些症状呢?(幼儿讨论)得出结论:症状:潜伏期2-5天,往往先出 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 溃疡,很疼。还会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

病重的会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所以,小朋友不舒服时要赶快告诉老师和大人,及时就医。 2、请幼儿观看手足口病例图片。(加深幼儿对手足口的认识) 3、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病菌是怎么传播的呢?(幼儿 讨论)小结: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教案出自:教案网)手足口 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三 条途径传播:一是人群密切接触;二是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通过 空气传播;三是引用或吃了被病人污染的水、食物。过粪、口传播 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 爬过的食物我们在接触都会得病。 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 传播速度极快,传播. 三、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幼儿讨论【大班健康教案 /daban/jiankang/】)小结: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组4、5、7、9、10、16型和B组2、5、13型,肠道病毒71型。人群对手足口病普遍易感,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手足口病怎样传播 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被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內仍具传染性。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

左右,并出现丘疹或疱疹,好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有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的“四不像”特征,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点。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丘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 手足口病的危害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在口腔、手、足等部位出现丘疹或疱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 怎样护理手足口病患儿 对手足口病患儿要加强护理,注意加强营养、休息,做好口腔卫生,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为宜,避免日光曝晒时间过长,防止过度疲劳引发机体

抵抗力降低,出现心肌炎、脑炎和肺水肿等并发症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手足口病的预防 1、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 2、手足口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托幼机构、学校等单位要做好晨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应及时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4、要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 5、该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小学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滨海小学郭新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染方式、发病症状。 2、能说出预防疾病的方法。 3、增强学生预防疾病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手足口病的教学ppt、收集有关此病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1、疾病概述: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学校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亦可发生聚集发病现象。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 2、预防措施 讨论:怎样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染(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去人多的公共场合;多吃蔬菜和

新鲜的水果;多运动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了解洗手的正确顺序: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个人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内容之一,能有效的防止肠道病毒的传播。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打喷嚏或咳嗽后,如厕后,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 推荐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把好“手”关。 教会学生正确洗手方法。 一、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二、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一)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二)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三)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四)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五)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六)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三、冲: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四、捧: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五、擦: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3、延伸活动将所述的预防方法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并用简单文字写出图画内容,制成宣传品。

幼儿园幼儿防治手足口病培训记录

幼儿培训记录 培训时间:2011年10月17号下午14:00-16:00 培训地点:会议室 培训人:朱丽香 培训主题:幼儿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以手、足、口3大部位出 现症状为特征,表现为口腔溃疡、手掌和足底出现水疱样皮疹,而且还伴有发烧。这种病在热带地区可以常年发生,而在温暖、寒冷的地区则一般以夏季和初秋多见。 3大部位: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以手、足、口3 大部位出现症状为特征,表现为口腔溃疡、手掌和足底出现水疱样皮疹,而且还伴有发烧。这种病在热带地区可以常年发生,而在温暖、寒冷的地区则一般以夏季和初秋多见。 4不特征:在手上和脚上出现的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且还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手足口病“欺小怕大”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小宝宝。 2-7天潜伏期:当孩子受到病毒感染后,先有2-7天的潜伏期,然后会出现低热、不舒服、胃口差、喉咙痛等症状。1-2天后,孩子的口腔中出现红色水疱疹并很快破溃成2-3毫米的小溃疡,分布在舌、牙龈、颊部等处,造成孩 子口腔疼痛,流口水,拒绝进食等,随后在手掌、足底出现红色的斑丘疹,有些还出现含有浑浊液体的水疱,同样的疹子也可以出现在臀部。受到感染的孩 子体温在38.5℃左右,持续2-3天。 7-10天自愈:手足口病是一种比较轻微的传染性疾病,绝大多数患病的孩子能在7-10天左右自愈,愈后良好。通常口腔溃疡在发病一周左右愈合,手掌和足底等处的皮疹在发病10天左右自愈,不会留有疤痕。手足口病很少有并发 症发生,但也有极少数孩子可能会有高热、全身皮疹、腹泻、心肌炎、肺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测试题附答案)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测试题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题 6 分,共30 分)。 1、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世界范围广泛流行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2 、能有效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3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 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A16 型)和(肠道病毒71 型)最常见。 4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5 、潜伏期一般是(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二、选择题(每题 6 分,共30 分)。 1 、下面哪种病毒不能引起手足口病?(D ) A、小RNA病毒科 B、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 C、埃可病毒 D、痢疾杆菌 2 、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于几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C ) A、6 小时 B、12 小时 C、24 小时 D、48 小时 3、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下面哪项不是?(D ) A、病人 B、隐性感染者 C、健康携带者 D、牲畜 4 、手足口病哪个年龄组发病率高?(A ) A、W3 岁 B、3-5 岁 C、5-7 岁 D、7-12 岁 5、手足口病属于《传染病防治法》中的哪类传染病?(D ) A、不属于法定传染病 B、甲类 C、乙类 D、丙类 三、判断题(对的打“V,错的打“X,每题2分,共12分)。 1、手足口病是由EV71病毒引起的,多发于5岁以下幼儿。(V ) 2 、手足口病是以冬季发病较为多见。(X ) 3、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具有肠道病毒感染的共同特征。(V ) 4 、手足口病病程不长,一般为2- 5 天。(X ) 5、手足口病潜伏期为7-10 天,伴有38 度左右的发热。(X ) 6、手足口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等四个部位。(V ) 四、简答题(共28 分)。 1 、手足口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什么?(9 分) 答: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

小学手足口病预防工作方案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6542 (方案范本系列) 小学手足口病预防工作方 案详细版 The Common Structure Of The Specific Plan For Daily Work Includes The Expected Objectives, Implementation Steps,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Specific Requirements And Other Item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小学手足口病预防工作方案详细版 提示语:本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规划,常见结构包含预期目标、实施步骤、实施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为切实加强度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有效应急处置我校可能发生的手足口病,防止疫情的发生和扩散,确保全校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针对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健全组织机构,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领导 成立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把各项预防措施落实到人,由专人负责专项工作,分工协作,分头行动,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yz 副组长:xsb xdl

成员:(lue ) 消毒员:(lue) 二、加大宣传力度,广泛深入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教育 1、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2、家长、教师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3、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4、学校各班要做好晨午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避免其他儿童接触,及时报告并进行积极治疗。建立每日零报告制度,幼儿有异常症状,班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