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八 晶体在单偏光镜下的观察

实验八 晶体在单偏光镜下的观察

实验八 晶体在单偏光镜下的观察
实验八 晶体在单偏光镜下的观察

实验八晶体在单偏光镜下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认识晶体在单偏光下的性质。

2. 熟悉贝克线移动的规律。

二、实验装置

1. 10×物镜,10×目镜。

2. 推出上偏光镜、聚光镜、勃氏镜

三、实验内容

1. 晶体形态的观察

自形晶:边棱全为直线,如α-刚玉

单自形晶:边棱部分为直线,部分为曲线,如墨云母。

他形:晶体边缘全部为曲线,如方解石、石英。

骸晶:莫来石。

2. 颜色、吸收性和多色性的观察

黑云母:黑褐→淡黄

角闪石:深绿→浅绿

3. 解理及解理角测定

极完全解理:黑云母

完全解理:辉石、角闪石、方解石

不完全解理:橄榄石、萤石

解理角测定:①选择垂直或近于垂直两组解理的切面;②转动载物台,使一组解理方向与目镜十字丝平行,记下载物台刻度;③转动载物台,使另一组解理方向与同一目镜十字丝平行,记下载物台刻度;④解理角等于二刻度之差。

4. 糙面、突起和贝克线

1. 突起和糙面的观察

负高突起:N<1.48,糙面及边缘显著,如萤石。

负低突起:N=1.48~1.54,表面光滑,边缘不明显,如正长石、磷石英。

正低突起:N=1.54~1.60,表面光滑,边缘不清楚,如石英。

正中突起:N=1.60~1.66,表面略显粗糙,边缘清楚,如角闪石、红柱石、莫来石、重晶石。

正高突起:N=1.66~1.78,表面糙面显著,边缘明显而且较宽,如辉石、刚玉。

正极高突起:N>1.78,糙面显著,边缘很宽,如石榴子石、斜锆石。

2. 贝克线的观察

①用平面反光镜。

②换用25倍物镜,矿物薄片自选。

③准焦后,将两介质的交界线移至视域中心。

④适当缩小锁光圈。

⑤来回旋转(粗动或微动)螺丝,在转动中观察。注意两介质边缘。贝克线移动的规律是提升镜筒,贝克线移向折射率大的一方;下降镜筒,贝克线移向折射率小的一方。多观察几遍。

四、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

按表11的格式写出实验报告

表11 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教案:《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晶体的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 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过程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 2.关于晶体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 1.晶体的形成 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2.制作我们的晶体 师:(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老师自己要先试验一下,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

八年级物理上实验报告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 大柳九年制学校理化组 2014年9月1日

目录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 二、用停表测量时间 3 三、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 4 四、用温度计测量时的温度 5 五、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6 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7 七、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8 八、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9 九、探究光折射时的规律 10 十、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1 十一、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12 十二、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13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实验报告 班级:实验人:试验时间:审核: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1、测量前“三观”: 一观:二观:三观: 2、测量时 一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 二读、视线要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数时要估读到 三记、记录数据由数字和组成。 进行试验: 测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宽 评估交流:为使测量更精确,应选用分度值的刻度尺(填“大”“小”)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被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刻度,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二、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报告 班级:实验人:试验时间:审核:实验名称: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1、观察停表 停表有个表盘,大表盘数字代表,小表盘数字代表; 有根指针,长指针是,短指针是。 停表秒针走一圈是分钟。 2、停表时间等于分针指示能准确读数部分加上秒针指示读数部分。 进行试验: 用停表测出你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 s,1min内你的脉搏跳动了次。评估交流:大家的测量结果是否相同。

(完整版)初中生物实验报告单.docx

实验报告单 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班级学生姓名 实验内容练习使用显微镜 说出显微镜的主要结构的名称和用途。 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操作显微镜。 尝试使用低倍镜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实验器材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擦镜纸、纱布。 实验报告单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班级学 实验内容观察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 学会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实验目的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初步学会画细胞结构图。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0.9%生理盐水、碘液、 实验器材 吸水纸、其他动物细胞的永久装片。 实验步骤 1、取镜安放实 2、对光 3、放置玻片验 标本 步 4、观察 骤 实验步骤 5、收放 结 论 实验过程讨论分析 取显微镜时,左手握 显微镜是贵重仪器,双手取镜是为了。 住,右手托 安放显微镜略偏左的目的是: 住。安放显微镜应略 。 偏。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当外界光源暗时,应选用光圈对准通光孔,同时选 孔。用反光镜。 把要观察的玻片放在 尽量使要观察的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央,这样物像容易 上,尽量使要观察的标本正对 在中找到。 中央。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 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的目的是:避免 。 降,直至为 镜筒上升切忌太快,因为只有在 止,眼睛应从侧面注 位置上,物象才清晰。若镜筒上升太快,极易错过 视。 焦距。 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 要将视野右下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则推移装片的 使镜简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 方向是。 止。再转动 “上”字装片在显微镜下呈图像。说明显微镜成像 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是。 实验过程讨论分析 实验后,把显微镜擦拭干净。 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镜 筒降至处,反光镜放在 实 验 成 绩 实验步骤实验过程 为什 ①擦干净载玻片和盖玻片。 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碎屑 实浓度一般是。 抹要均 1、制作人口腔 ③用消毒牙签的一端在口腔 侧壁轻刮几下。 验上皮细胞临时装避免 片。 ④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 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涂抹几下。 步⑤盖上盖玻片。 气泡与 ⑥在盖玻片一侧加在 骤 另一侧用吸水纸吸。 2、是微镜观察 人口腔上皮细胞 实验步骤实验过程讨论分 按生物绘图要求,画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 结图,并注明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实 验 成 论绩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实验教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实验教师:_______________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反思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反思 鸣矣河小学田静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认识周围常见物质的晶体,知道物质内部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2.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的兴趣。 3.用放大镜观察常见物质的晶体,并用图进行记录,培养学生准确画图的能力。 4.了解晶体用途。 5.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渗透自然美的教育。 【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放大镜、糖、食盐、碱面、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学生活动手册。 2.演示材料:矿物质晶体的实物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观察:教师出示一些矿物的晶体,如水晶、黄铁矿、方解石和雪花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赏。 2.描述:学生描述这些晶体的不同和共同特征。 3.小结:这些物质,虽然它们各不相同,但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形体,人们把它们叫做晶体。晶体是自然界中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过去我们在“岩石和矿物” 一课也曾经接触过一些晶体。在自然界中很多固体的物质都是晶体,但大部分都是我们的肉眼看不见的,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到,今天我们就用放大镜来看看它们的真面目。 二、观察晶体 1.谈话:白糖、食盐或碱面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今天我们来仔细观察它们。 2.观察:用肉眼观察白糖、食盐或碱面,说说它们是什么样的;再用放大镜观察看看它们又是什么样的。 3.汇报交流:在放大镜下看到的白糖、食盐和碱面的样子。 三、制作晶体 1.对话:我们自己也来制作晶体。 2.对话:我们在四年级时怎样分离食盐和水?用了哪些方法? 3.小结:我们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是减少水分,即把食盐溶液风干或加热使其水分蒸发,使食盐重新析出。另外还有一种制作晶体的方法是降低温度法,即先把某种物质的溶液加热制成饱和溶液 然后冷却,使物质重新析出。 4.自然界中有的晶体是从溶液中得到的,如海水蒸发可以得到盐的晶体。有的晶体是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石晶体。今天我们在课堂上的制作方法是减少水分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报告单(17-18)上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长度 实验目的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实验器材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 2.用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和宽,记录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4.测细铜丝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5.整理器材。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1.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 2.记录数据: 物理课本长,宽。硬币的直径。细铜丝的线圈长度,线圈圈数,细铜丝的直径。 回答问题 测细铜丝直径时,如果绕线时没有紧密绕线,则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填“偏大”、“偏小”)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评语 教师签名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量程0℃~100℃,最小刻度值1℃),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2个烧杯。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 2.估测热水的温度。 3.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4.估测冷水温度。 5.用温度计测冷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6.整理器材。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测定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测定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停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弹簧片、木块、刻度尺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 2.将木板用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o以内),将弹簧片固定在斜面底端。 3.将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 4.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5.重复步骤2-4,进行第二次测量 6.分别计算两次小车的平均速度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六年级科学下册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 教科版

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过程】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2、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 3、关于晶体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 1、晶体的形成 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

_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放大镜下的晶体(一)教案_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微小世界”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所涉及的内容很广,但教学重点不是这些方面的知识,而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在活动中让他们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独立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学生对晶体是陌生的,但晶体是美丽的,也是非常有用的,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有着很广泛的用途。本课教学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知道物质内部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学生走进了这个世界之后,学生很快就会被奇妙的晶体世界迷住,从此热情关注,这对拓展学生对自然界物质的认识是有意义的。本课教学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初识晶体。 第二部分:自制晶体。 第三部分:介绍自然界中的晶体及其用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领学生见识周围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知道物质内部都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了解晶体的用途。 2.能力目标:用放大镜观察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并用图 进行记录,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的兴趣,在欣赏各种晶体的

过程中,渗透自然美的教育。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放大镜1个、白糖1包、食盐1包、碱面1包、玻璃片3片、烧杯3个、滴管3个、实验记录单。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 上节课我们借助放大镜探索了昆虫王国的奥秘,那么你还想用放大镜观察些什么呢?看来同学们对科学探究非常的感兴趣,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微小世界,探索科学奥秘,哪个小组表现的突出,有可能获得这个值得研究的奖杯,怎么样?有信心吗? 上课! [设计意图:以谈话形式开始,轻松进入学习状态,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首先我们一起观察一段录像(出示课件) 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个物质是什么?(板书:晶体)谁能描述一下这些晶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提出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开始经历探究过程。 这些晶体虽然各种各样,但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形体,(板书:有规则的几何形体)今天我们就借助放大镜来观察一下生活中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板书:放大镜下的) [设计意图:教师的教学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CAI的优势,创设情境。借助“CAI”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带领学生进入另一个新的观察领域——晶体世界,学生很快就会被奇妙的晶体世界所吸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报告单

一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其余学生自备。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分度值是。 2.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指针是否与平板之间有摩擦? 3.感受: 用手拉测力计,使指针分别指在1N、3N、5N,感受一下1N、3N、5N的力的大小。 4.测量: (1)把笔袋挂在挂钩上,提起笔袋,笔袋对测力计的拉力,F= (2)把笔袋挂在挂钩上,在桌面上水平拖动笔袋,笔袋对测力计的拉力,F= (3)拉断一根头发,所需要的力,F= 5.使用弹簧测力计时: (1)如果所测量的力的大小超出测力计的量程,会 (2)如果没有认清分度值,会 (3)如果指针指在零刻度线的上方或下方就进行测量,会使测量值或

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正确绘制数据图像,根据实验数据和图像总结出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勾码一盒。 1.看勾码盒上的标注,每个勾码的质量是kg。 2.逐次增挂钩码个数,测出所受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3.在右图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 描点并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 4.分析数据和图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用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用字母表示为: 5.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三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通过探究,知道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平衡。 实验器材:长木板(两端有滑轮)一个,小车一个(两端有挂钩),钩码一盒,细绳两段。 1.小车保持平衡状态,是指小车处于状态或状态。 2.按右图所示装好器材 3. 两端挂上数量不相等的钩码,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4. 两端挂上数量相等的钩码,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5. 两端挂上数量相等的钩码,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再放手,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把实验条件和观察到现象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6.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方向,并且 ,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这时物体就处于状态或状态。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 教材分析: 《放大镜下的晶体》是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4课内容。本单元是按照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顺序编排的,从放大镜到显微镜,引领学生进入昆虫世界、晶体世界和生命世界的一系列探究活动,由浅入深逐步展开。本课将带领学生进人另一个新的观察领域一晶体世界。晶体指组成物质内部的微粒按一定空间次序排列形成的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学情分析: 1、学生经过几年科学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他们活 泼好动,喜欢质疑,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动手能力。 2、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上较差,需要在教学中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认识周围常见物质的晶体,知道物质内部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2、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的兴趣。 3、用放大镜观察常见物质的晶体,并用图进行记录,培养学生准确画图的能力。 4、了解晶体用途。 5、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渗透自然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放大镜、糖、食盐、碱面、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学生活动手册。 2、演示材料:图片(投影)。 教学过程: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碱面、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四种物质的小颗粒。 生分别观察糖、味精、盐、碱面,在肉眼下和在放大镜下发生的变化? 2、放大镜下的白糖、盐、碱面、味精的小颗粒,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碱面、味精这四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_共10篇.doc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_共10篇 范文一:七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报告单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册2015年秋季上学期 学校三台花园初中班级七年级姓名 目录 一、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2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3三、练习使用显微镜 (4) 四、观察植物细胞........................................................................5五、观察动物细胞 (6) 六、人体的基本组织........................................................................7七、观察草履虫 (8) 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种子...................................................9九、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0) 十、植物茎内水分的运输...................................................11十一、观察叶片的结构 (12) 一、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实验报告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 实验名称: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 实验目的:1、尝试调查的方法,初步学会调查记录 2、描述身边生物和生活环境

实验器材:调查表、笔、望眼镜、放大镜实验设计: 1、选择调查范围。校园、公园或农田 2、分组。8人一组,确定组长 3、设计调查路线。选择生物多、环境变化多得路线。 4、调查记录。 5、归类。 6、进行整理,系在笔记本上。 7、汇报调查结果。 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实验报告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 实验名称: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 实验目的: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器材:10只鼠妇、湿土、铁盘(塑料盘、纸盒)、纸板、玻璃板实验设计: 1.取一个方形的月饼盒,清洗干净,用记号笔在盒内画一条中线。【已做】 2.将10条大小形同,健康状况良好的黄粉虫放入一个纸杯,然后倒扣在月饼盒中线中间静置2分钟。绝对保持安静,不要大声说话和拍打桌子(为什么?),待黄粉虫适应一下环境。 3.2分钟后拿走纸杯,让黄粉虫自由活动,然后迅速用黑卡纸将月饼盒的一半遮起来,另一半有光线照射。明暗反差越大越好。 4.从黄粉虫自由活动算起,每隔一分钟统计一次明处和暗处的黄粉虫数目。共统计10次填入下表。 三、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报告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 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 1、_____:右手拿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放置于身体正前方偏左侧; 2、______:从镜头盒取出目镜和物镜,安装在镜头上;(拿物镜时手拿橡胶部位) 3、对光:转动转换器和遮光器,使物镜和遮光器较大孔对准通光孔,调节________使镜筒下降适当距离,转动__________,直到从目镜中看到一片白亮的视野。 4、放装片并固定:将永久玻片标本(有盖玻片一面向上)观察部分正对通光孔,压片夹固定; 5、观察: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与玻片靠近(下降过程眼睛注视物镜),通过目镜观察,_________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最后调节___________,使物像更加清晰。

放大镜下的晶体重点知识

放大镜下的晶体 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 1、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一样,都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立方体、金字塔、针……。许多岩石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一、填空。 1、(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合而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 3、许多岩石是由(晶体)集合而成。在显微镜下花岗岩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晶体组成。 4、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制造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降低温度)。 1、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2、一般来说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 3、自然界中的晶体都是有一定的规则。(√) 4、有的晶体很大,有的晶体很小。(√) 5、所有晶体在适当的条件下缓慢地生长。(×) 6、玻璃、琥珀和珍珠是晶体。(×)

7、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我们才能看到晶体的样子。(×) 8、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三种。(√) 9、玻璃是由晶体集合而成的。(×)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和天上飘下的雪花,是水的晶体。(√) 2、大多数物质的晶体是用肉眼看不见的,我们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甚至X光才能看到。(√) 3、食盐、白糖的晶体都是立方体的,味精的晶体是柱状。(√) 4、地质学工作者,常常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观察岩石中的晶体,判断它的矿物成分,以鉴别岩石。(√) 5、制造晶体的方法可以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 6、装水的容器中的水垢就不是晶体。(×) 7、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物也不是晶体。(×) 8、玻璃、琥珀和珍珠是晶体。(×) 9、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三种。(√) 10、天上飘下的雪花是水的晶体(√) 二、选择题 1、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 B )。 A、固体 B、晶体 C、立体 2、海水蒸发得到盐的( A ) A、晶体 B、液体 C、气体 3、许多岩石是由矿物的(B )组成。 A、粒子 B、晶体 C、矿体 4、白糖的晶体形状是( A ) A、立方体 B、圆柱体 C、伞状 填空 1、像食盐这样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组成的,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研究表明,昆虫的( C )就是他们的“鼻子”。 A、复眼 B、口器 C 、触角 2、雪花晶体形状是( C )的。 A、四边形 B、三角形 C、六边形 3、下列物体中,不具备放大功能的( A ) A、金属球 B、透明的玻璃球 C、装上水的圆柱形烧杯 1、冰也能制成放大物体的放大镜。(√) 2、在放大镜下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触角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 3、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4、放大镜镜面面积越大,放大的倍数也就越大。(×) 5、自然界中所有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 6、晶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但都是有规则的。(√) 7、透过球形透明体去观察物体,被观察物体的放大的倍数是很大的(√)

八年级物理上实验报告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实验报告 班级:实验人:试验时间: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1、测量前“三观”: 一观:二观:三观: 2、测量时 一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 二读、视线要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数时要估读到 三记、记录数据由数字和组成。 进行试验: 测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宽 测量对象长度cm 宽度cm 课本 作业本 实验结论:为使测量更精确,应选用分度值的刻度尺(填“大”“小”)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是否磨损。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被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刻度,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3) 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二、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报告 班级:实验人:试验时间: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进行试验: 用停表测出你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 s,1min内你的脉搏跳动了次。实验结论: 1、观察停表 停表有个表盘,大表盘数字代表,小表盘数字代表; 有根指针,长指针是,短指针是。 停表秒针走一圈是分钟。 2、停表时间等于分针指示能准确读数部分加上秒针指示读数部分。

三、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报告 班级: 实验人: 试验时间: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设计并进行试验: 1、在操场上用 测出奔跑的路程1s =20米,2s =30米。 2、用 测出自己跑20米所用的时间1t ,跑30 米所用的时间2t 。 3、根据公式t s v 求出两次奔跑的平均速度。 记录数据: 路程 (m ) 运动时间 (s ) 平均速度( s m ) 1s =20m 1t = 1v = 2s =30m 2t = 2v = 实验结论(心得):

六年级下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三课放大镜下的晶体

六年级下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第三课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创景激趣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观察美丽的晶体 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物质糖盐味精 记忆中 放大镜下 2、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 3、关于晶体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三、汇报交流排疑解惑 1、晶体的形成 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2、制作我们的晶体 师:(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老师自己要先试验一下,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 四、回归教材评价小结 五、拓展延伸巩固应用 师: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吗?参考第9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晶体 晶体: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那样 规则几何外形 固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全)

物理实验报告1(上)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目的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作业本、物理课本等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重复测量3次。 2.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重复测量3次。 3.用刻度尺测量作业本的长度,重复测量3次。 4.用刻度尺测量作业本的宽度,重复测量3次。 5.用停表测1分钟脉搏的次数。 6.用停表测10分钟脉搏的次数。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①刻度尺应紧贴被测物体②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面垂直③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④求其平均值过程中先去掉有明显错误的数据 评语 教师签名 物理实验报告2(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测定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测定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停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弹簧片、 木块、刻度尺 实验原理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 2.将木板用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o以内),将弹簧片固 定在斜面底端。 3.将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 4.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5.重复步骤2-4,进行第二次测量 6.分别计算两次小车的平均速度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回答问题 两次测量所取的路程不同,小车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答:不同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评语 教师签名 物理实验报告3(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量程0℃~100℃,最小刻度值1℃),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2个烧杯。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 2.估测热水的温度。 3.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4.估测冷水温度。 5.用温度计测冷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6.整理器材。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八年级上册 1.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 目的:学习用显微镜观察血细胞,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结构 仪器:人血细胞涂片、显微镜 步骤:1,取镜,对光 2,将装片置于载物台上 3,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转入高倍镜下观察 4,取下装片,收镜 现象: 结果:红细胞数量最多,呈圆饼状,个体较小;白细胞数量小,有细胞核,个体较大 2.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目的:了解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根据血流速度、方向及血管粗细和分支情况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原理:血液在尾鳍的流动情况为: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仪器:培养皿、纱布、小金鱼、显微镜 步骤:1,用纱布包裹小鱼,只露出尾部,将小鱼放置于培养皿中,使尾鳍平铺在培养皿底部。 2,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是通光孔正对小鱼尾鳍,用低倍镜观察尾鳍内的血管及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现象:血管的粗细不同,血液在血管内沿着一个方向流动,最细的血管,血流速度最慢 结果:血液在尾鳍的流动情况为: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3.观察植物叶表皮气孔 目的:观察气孔的结构,认识气孔的作用 仪器:蚕豆叶、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刀片、解剖针

步骤:1,制作叶表皮的临时装片:取蚕豆叶,把叶片的背面向里折,丛折断处轻轻撕拉,折断处的白色薄膜就是叶的表皮。用镊子取一小片薄膜,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用解剖针把他摊平,盖上盖玻片。2,低倍镜观察叶表皮:将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用低倍镜观察现象:除了看到许多形状不规则的绿色细胞外,还可以看到成对的半月形的细胞,以及由它们的间隙形成的圆孔。 结果:植物叶表皮存在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细胞构成 4.测定植物蒸腾作用 目的:通过实验,学习绿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 仪器:锥形瓶、塑料袋、新鲜树枝、水、食用油 步骤:1,取两个锥形瓶,标号A、B,向瓶内注入等体积的水,瓶口处倒入一层食用油 2,取两根相似的树枝,将其中一根叶子去掉,插入A瓶,另一根不做处理,插入B瓶。3,两组实验均套上塑料袋,一小时后进行观察。 现象:A组塑料袋上没有水蒸气,B组塑料袋上出现出水蒸气 结果:植物通过叶片发生蒸腾作用,将水分排出体外 .5..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 目的:通过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吸收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原理:绿色植物利用太阳提供的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 仪器:广口瓶、导管、橡皮塞、凡士林、小盆植物 步骤:1,取三只大广口瓶,分别标号A、B、C。在A、B中各放一盆枝叶茂盛的植物,C瓶内放无植物的花盆。通过导管分别向各瓶中深吐气十余次,使瓶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用凡士林封口。 2,将A放入黑暗中,B、C放在阳光下。2小时后,向A、B、C三瓶中分别滴入一些澄清石灰水,观察各瓶内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情况。 现象:A:浑浊;B:澄清;C:浑浊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设计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等。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晶体及器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身边不仅有精彩纷呈的昆虫世界,还有一个种类繁多的物质世界。我们注意过各种各样物质的结构吗?如果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的物质,我们能发现什么呢?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说一说你们眼中的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是什么样的? 学生:这些物体都是白色的小颗粒。 2.放大镜下的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颗粒。 借助放大镜观察白糖、盐、碱面、味精这四种物质的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表上。 3、关于晶体 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我们在烹调时使用的白糖、冰糖、食盐、味精等等都是晶体,只不过这些晶体是人工合成的。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 1、晶体的形成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第3课时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途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过程】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 3、关于晶体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 1、晶体的形成 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2、制作我们的晶体 师:(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老师自己要先试验一下,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

初一年级下学期生物实验报告册

初一年级下学期生物实验报告册 学校: 班级: 学生: 织金县教育局制

编者语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现代农业离不开它,医疗卫生离不开它,环境保护、生物技术离不开它。他甚至关系到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关系到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 初中生物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初中学生是好奇心最强的时期,教师引导的恰当,可以让学生受益一生,相反,则会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实验技能既能让学生体验自己亲自动手动脑的乐趣,通过实验更能让学生发现包罗万象的生物学世界,证明已有的生物学真理、发现和探索生物学的未知领域。教师应加以积极的引导,参与学生一起完成相关实验报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册根据初中年级的生物教材、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编辑而成。各年级的生物实验报告册各有二册,供各年级的学生第一和第二学期使用,实验报告册中含有的都是一些较基础且与现实生活联系较紧密的实验,目的在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尽可能完成。 本报告册在编辑的过程中得到许多教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知识水平有限,本实验报告册还不够完善,希望广大师生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参与编写人员:魏凯田育臣冯文甫陈贤 2014年8月

目录 1、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2) 2、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4) 3、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6) 4、膝跳反射 (7) 5、测定反应速度 (8)

实验(一):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实验日期:年月日组长:组员: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能够提出问题,根据问题设计实验。 2、通过实验测定,对食物中的能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二、实验器材:花生、火柴、解剖针、锥形瓶、温度计、试管夹、自制装置、量筒、水、 三、实验设计: 1、用称取花生的质量。 2、用量取清水的体积时,应注意量筒必 须,视线要跟量筒内液的的 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数。 3、用测出水温时,应注意温度计的 要淹没在液体中但不要加热容器的壁,当温度计里的水银不再或时才能读出读数。 4、对试管里的清水进行加热时,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四分之一处,手持试管夹的,注意液体的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使试管倾斜一定角度(45。),不让试管口对着,以免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在加热过程中要不时地移动,进行预热。

【配套K12】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下的晶体》教 案 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过程】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物质 糖 盐 味精 记忆中 放大镜 2、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 3、关于晶体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

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 、晶体的形成 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2、制作我们的晶体 师:(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老师自己要先试验一下,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 3、拓展活动 师: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吗?参考第9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 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