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高考历史二诊试卷(解析版)

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高考历史二诊试卷(解析版)

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高考历史二诊试卷(解析版)
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高考历史二诊试卷(解析版)

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高考历史二诊试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学者指出,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在他的思想中是并存的,并得到了统一;他在各学派中是最讲功利的,但他倡导的功利并非一己之私利,而是天下之公利。这里的“他”应是()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D.墨子

2.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学之士”;但资料显示,直到东汉前期,选官中仍然有“俗吏繁炽,儒生寡少”、“儒者寂于空室,文吏哗于朝堂”的情况.据此可以推知,汉朝的选官()

A.体现以德取仕的鲜明意向B.更重行政能力和工作经验

C.纯用文吏而儒生仅为点缀D.纯用儒生而文吏仅为陪衬

3.在南朝皇权伸张时,策试成为君主选官用人常用之制;北朝进行了比南朝更为隆重的策试,北朝后期,还出现了被举荐者因策试未过而落选的情形,士人自由投考的情形也较南朝更多。这反映出()

A.南朝的制度已落后于北朝B.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C.北朝的制度进化更显生机D.门阀世族势力的强化

4.北宋时期,四川有个文人献诗成都知府说:“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成都知府赶紧上报朝廷.宋仁宗批复说:“老秀才要官耳,不足治也.给他个小官.”作为个案,它可以佐证当时()

A.地方割据的隐患严重B.儒家信仰得以重建

C.君主集权程度逊于前代 D.政治风气较为开明

5.某学者在评价洋务派时指出,他们存在这样一种误解:如果一个人同时读《孟子》和一本西方机械手册,那么《孟子》的意义对他和他的古代前辈是完全一样的。可见,该学者认为洋务派()

A.狭隘理解了西学的范畴

B.未能突破“夷夏之防”的传统心态

C.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低估了西学对“中体”的冲击作用

6.国民党曾制定《商民运动决议案》,称:“大多数旧式商会,不独不参加革命,且为反革命’’、“本党号召全国商民打倒一切旧商会,引导全国商民以有组织的、平民的团结,重新组织可以代表大多数商民利益之商民协会。”该决议案最有可能制定于()

A.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D.抗日战争时期

7.1927年8月20日毛泽东在代表中共湖南省委致中央的信中说:“中国客观上早已到了1917年”,“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工农兵苏维埃完全与客观环境适合,我们此刻应有决心立即在粤湘鄂赣四省建立工农兵政权;此政权既建设,必且迅速地取得全国的胜利。”据此可知()

A.该信件应写于湘赣边秋收起义以后

B.该信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毛泽东对八七会议的决策有所突破

D.毛泽东的主张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8.如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某次农村改革前后变化的示意图。这次改革()

A.巩固了工农联盟B.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C.消灭了地主富农D.有利于农业机械化

9.公元前5世纪,面对波斯大军的入侵,雅典组建军事联盟的努力带来了希腊走向统一的希望,但由于“不能上升到一个巨大的、非城邦的、联合在一种共同公民权的国家”而没有实现。这反映了雅典城邦()

A.压制公民个人自由 B.珍视独立自治传统

C.抵制区域经济合作 D.缺乏集体团结精神

10.1521年,在沃尔姆斯帝国议会上,路德引用《圣经》宣称,“今天的基督福音仍然与古代一样引起纷争与动乱。这是上帝福音的特点,是早巳预定的。耶稣基督曾经说过,我来并不是让人间享太平,而是动刀兵。”路德这番言论意在()

A.谴责德国教派林立纷争不断 B.强调基督教蕴涵着反抗精神

C.赞赏帝国议会保障了普选权 D.激励新教徒应做上帝的逆子

11.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议员候选人在参选时必须是所在选区居民,同时参议员年龄不得低于30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9年以上,众议员年龄不得低于25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7年以上.这一规定()

A.适应了移民为主体的现实国情

B.导致了国会议员的数量减少

C.增强了参议院在两院中的权威

D.协调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二、解答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国在大革命以前就开始了工业化的准备。然而,旧制度下的法国社会结构上下两头发达,中产阶级弱小,容易激发矛盾引发革命。大革命开始以后,大多数沿海港口城市开始衰落,从国际性城市降格为地区性城市,出现“非工业化”和“农业化”现象。大革命导致土地所有权碎化,革命后百年间农村土地所有者数量增加了l倍,而法国总人口增长不到sol/6,

年均增长率只有0.5%,农村人口几乎长期不变。这种人口格局,和正在开展工业革命的国家形成鲜明的反差。直到19世纪70年代,法国工业革命才基本完成。

﹣﹣据马克矗《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19 58﹣1970年,法国的工业生产平均每年递增5.9%,仅低于日本而高于西欧和美国。法国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发展更快,如航空、宇航、核电和军事工业仅次于美苏而居世界第三位。二战以前,传统中产阶级是法国人数最多的社会集团,如今这些传统中产阶级的人数锐减,而由科技人员、高中级管理人员、公务员、教师和其他职员组成的新中产阶级开始激增,在数量和在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己超过了其他阶级,成为法国政治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力量,成为法国左右翼政党努力争取的社会力量。

一据吕一民《法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制约法国工业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法国中产阶级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并分析其给法国带来的影响。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比较表3和表4,提取一项有关汉语中外来词引入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选做题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材料美国独立后,各大城市的市议会开始选举市长,但市长无权否决市议会的决定,许多行政部门的首长不对市长而是对议会负责;同时,城市权力还受到州议会的掣肘,造成城市管理的极大混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城市事务如教育、警察、垃圾和污水处理等,由原来私人公司承担的这些责任转移到市政府肩上,带来了城市功能和财政支出的扩张。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城市老板(城市中的职业政治家)乘机弄权,效率低下;有人指出:“即使不是所有的老板都生财有道,但到死身无分文的也没几个。”市政改革被提上议事日程。各州陆续制定城市宪章,废除了州政府对城市公共卫生、警察、公园和其他一些机构的人事任命权,实现了城市自治。在城市内部,到19世纪未,许多市议会“丧失了预算以外的所有拨款权力”,市政服务的其他权力也转到市长手中,以市长为代表的行政力量逐渐成为与老板集团所控制的(市)议会相抗衡的力量。改革派倡导了一系列的选举制度改革,如选民登记、全市大选和非竞选举,以削弱老板集团对市政的控制与渗透。改革派还改革市

政机构,按照商业管理原则运行政府,任用专家治理城市。然而,城市治理毕竟不是企业管理,为了效率而不顾政策的社会效果,危害了下层民众的利益。

﹣﹣据钱乘旦总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美国市政改革运动的背景及其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美国市政改革运动的影响。

[选做题B]【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

16.材料1908年7月宪政编查馆奏定《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朝廷予以公布。其中咨议局议员选举资格如下:

一、曾在本省地方办理学务及其他公益事务满三年以上著有成绩者;

二、曾在本国或外国中学堂及与中学同等或中学以上之学堂毕业得有文凭者;

三、有举贡生员以上之出身者;

四、曾任实缺职官文七品武五品以上未被参革者;

五、在本省地方有五千元以上之营业资本或不动产者;

六、凡非本省籍贯之男子,年满二十五岁,寄居本省满十年以上,在寄居地方有一万元以上之营业资本或不动产者;

七、凡属本省籍贯,或寄居本省满十年以上之男子,年满三十岁以上者。

一据1908年《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咨议局议员产生办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的历史影响。

[选做题C]【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7.材料一美国总统威尔逊、国务卿蓝欣早在1917﹣1933年就帮助奠定了后来冷战和遏制苏联的政策基础。虽然没有军事对抗、武装对峙和军备竞赛,但一些基本要素已经存在:猜疑、误解、反感、畏惧等。……美国政府本来可以通过许诺提供美元和外交承认的计划防止苏维埃政府在1918年3月与德国签订和约,从而减轻德军对西线的压力,但威尔逊和蓝欣却因基本要素的存在对该计划“关上了大门”。

﹣﹣据[美]戴维斯、特兰尼《第一次冷战》

材料二在苏美建交的问题上,苏联政府的态度始终是积极、明确的,即愿意在不干涉内政和解决债务问题的基础上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迟至1933年,罗斯福建议苏联派代表前往华盛顿就建交问题直接进行谈判。苏美两国主要围绕着两国债务问题展开。经过一番的讨价还价后,苏美两国达成有利于苏联的相关协议,并于1933年1 1月16日正式建交。

﹣﹣据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和崩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对苏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美建交的历史影响。

[选做题D]【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8.材料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易世而未之有湔者,在泰西则有克林(伦)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王安石).泰西乡原之史家,其论克林(伦)威尔也,日乱臣、日贼子、日奸险、日凶残、曰迷信、日发狂、日专制者、日伪善者,万喙同声,牢不可破者殆百年,顾及令而是非大白矣。英国国会选择画像数百通,其裒然首座者,则克林(伦)威尔也。而我国民之于荆公则何如?吠影吠声以丑诋之,举无异于元祜绍兴之时。其有誉之者,不过赏

其文辞;稍进者,亦不过嘉其勇于任事,而于其事业之宏远而伟大,莫或见及,而其高尚之人格,则益如良璞之霾于深矿,永劫莫发其光晶也。呜呼!吾每读宋史,未尝不废书而恸也。﹣﹣据粱启超。王安石传》

(1)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出于何种动因撰写《王安石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动因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推断,梁启超著《王安石传》的重点是什么?其史料运用有何特点?

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高考历史二诊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学者指出,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在他的思想中是并存的,并得到了统一;他在各学派中是最讲功利的,但他倡导的功利并非一己之私利,而是天下之公利。这里的“他”应是()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D.墨子

【考点】百家争鸣.

【分析】本题以学者关于理想主义与功利主义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考查了学生对诸子百家中各派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以及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解答】A、孟子主张仁政和先义后利,与材料描述的内容不符,故排除;

B、庄子的主要思想是逍遥无为,与材料内容不符,故排除;

C、韩非子的思想是加强中央集权和法治的思想,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故错误;

D、墨子的思想主张是兼相爱、交相利,同时他是各派思想家中最讲究功利的,故该项正确;故选D.

【点评】在解答思想主张题目时,要在精准掌握各派思想家主张观点基础之上,结合给定材料,进行分析求证;孟子庄子、韩非子、墨子他们的思想都有各自的特点.

2.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学之士”;但资料显示,直到东汉前期,选官中仍然有“俗吏繁炽,儒生寡少”、“儒者寂于空室,文吏哗于朝堂”的情况.据此可以推知,汉朝的选官()

A.体现以德取仕的鲜明意向B.更重行政能力和工作经验

C.纯用文吏而儒生仅为点缀D.纯用儒生而文吏仅为陪衬

【考点】从汉到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分析】本题考查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着重考查汉代的选官制度.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辨别.

【解答】材料中没有体现以德取仕的鲜明意向,故排除A;

材料选官中仍然有“俗吏繁炽,儒生寡少”、“儒者寂于空室,文吏哗于朝堂”的情况,表明俗吏被大量采用,是由于其行政能力和工作经验.故B项符合;

C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信息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要了解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理解选官制度的演进也是中央集权加强的表现,客观评价古代的选官制度.

3.在南朝皇权伸张时,策试成为君主选官用人常用之制;北朝进行了比南朝更为隆重的策试,北朝后期,还出现了被举荐者因策试未过而落选的情形,士人自由投考的情形也较南朝更多。这反映出()

A.南朝的制度已落后于北朝B.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C.北朝的制度进化更显生机D.门阀世族势力的强化

【考点】科举制.

【分析】此题以南北朝时期策试的发展为切入点,考查了对科举制度知识点的灵活运用,以及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解答】A、材料未涉及南北朝制度的比较,故排除;

B、策试指的是通过考试来选拨人才,这与科举制度的内容一致,说明在这一时期,科举制度已经正式确立,故此项正确;

C、此题未涉及南北朝制度之间的比较问题,故排除;

D、此题论述重点是策试制度,策试制度的不断发展,说明门阀士族势力对选拨官员的垄断正在变弱,故此项错误;

故选B.

【点评】在掌握科举制度时,要对科举制度的发展史,有精确的掌握,重点掌握科举制度在隋唐及明清的重点发展,并对科举制度的重要意义进行熟练记忆.

4.北宋时期,四川有个文人献诗成都知府说:“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成都知府赶紧上报朝廷.宋仁宗批复说:“老秀才要官耳,不足治也.给他个小官.”作为个案,它可以佐证当时()

A.地方割据的隐患严重B.儒家信仰得以重建

C.君主集权程度逊于前代 D.政治风气较为开明

【考点】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宋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

北宋政治的主要特点:①政权由并立到逐步统一,如由辽、宋、夏、金并立到元的统一.

②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如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③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如北宋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等收归中央,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④实行较开明的对外政策,如南宋外贸扩大到非洲,元朝时中外交往很频繁等.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成都知府赶紧上报朝廷”可知并非地方割据,故A项错误;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儒家信仰的重建,故B项错误;

材料不能说明君主齐全成都逊于前代,故C项错误;

据材料文人献诗,知府上报,皇帝批复可看出政治风气较为开明.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北宋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的了解,考查学生材料分析的能力.

5.某学者在评价洋务派时指出,他们存在这样一种误解:如果一个人同时读《孟子》和一本西方机械手册,那么《孟子》的意义对他和他的古代前辈是完全一样的。可见,该学者认为洋务派()

A.狭隘理解了西学的范畴

B.未能突破“夷夏之防”的传统心态

C.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低估了西学对“中体”的冲击作用

【考点】洋务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后来的甲午中日战争证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解答】A.题干材料不能体现该学者认为洋务派狭隘理解了西学的范畴,故A项错误;

B.题干材料不能体现该学者认为洋务派未能突破“夷夏之防”的传统心态,故B项错误;C.根据题干材料“那么《孟子》的意义对他和他的古代前辈是完全一样的”可以看出该学者认为洋务派并未否定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C项错误;

D.根据题干材料“误解”可以看出该学者认为洋务派低估了西学对“中体”的冲击作用,故D 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指导思想的认识,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词“误解”“完全一样”.

6.国民党曾制定《商民运动决议案》,称:“大多数旧式商会,不独不参加革命,且为反革命’’、“本党号召全国商民打倒一切旧商会,引导全国商民以有组织的、平民的团结,重新组织可以代表大多数商民利益之商民协会。”该决议案最有可能制定于()

A.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D.抗日战争时期

【考点】国民大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国民革命,了解国民革命的过程和大革命的意义,分析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解答】南京临时政府时期还未出现国民党组织.故A排除;

材料信息中“本党号召全国商民打倒一切旧商会,引导全国商民以有组织的、平民的团结,重新组织可以代表大多数商民利益之商民协会.”,根据所学国民党提出团结平民进行革命,只有在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国民大革命时期,故B正确;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与材料信息内容不符合,故排除C;

抗日战争时期重点为抗日,但没有体现反侵略的内容,故D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准确提取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国民大革命中,国共进行了第一次合作,目的是为了推翻军阀和帝国主义,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和中共的幼稚,大革命失败,第二次合作为共同抗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到抗战胜利,比较分析两国共合作及两次统一战线,认识国共关系“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7.1927年8月20日毛泽东在代表中共湖南省委致中央的信中说:“中国客观上早已到了1917年”,“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工农兵苏维埃完全与客观环境适合,我们此刻应有决心立即在粤湘鄂赣四省建立工农兵政权;此政权既建设,必且迅速地取得全国的胜利。”据此可知()

A.该信件应写于湘赣边秋收起义以后

B.该信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毛泽东对八七会议的决策有所突破

D.毛泽东的主张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考点】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

【分析】本题考查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主要考查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开辟的过程.

【解答】A、秋收起义发生在1927年9月,故A项描述错误;

B、材料信息并未阐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且在1927年8月时该思想尚未形成,故B 项错误;

C、据材料“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工农兵苏维埃完全与客观环境适合,我们此刻应有决心立即在粤湘鄂赣四省建立工农兵政权;此政权既建设,必且迅速地取得全国的胜利”可知毛泽东对八七会议的决策有所突破,故C项正确;

D、据材料“此政权既建设,必且迅速地取得全国的胜利”可知并不符合当时中国国情,故D 项错误.

故选C.

【点评】对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开辟的过程考查,综合性强,要对过程中的各个事件加以区分.

8.如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某次农村改革前后变化的示意图。这次改革()

A.巩固了工农联盟B.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C.消灭了地主富农D.有利于农业机械化

【考点】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分析】本题考查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于八年的日本侵华战争和三年半的全国内战,中国经济损失极大.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过三年的努力,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达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比历史上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20%.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已超过建国前的最高水平.随着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家财政收支平衡,文教卫生事业得到相应发展,职工、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有所改善.

【解答】根据材料,改革后贫农和中农社会经济地位大大提升,地主和富农社会经济地位下降,由此可知,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故A正确;

改革后还存在地主,说明土地私有制尚未废除,故B错误;

改革后地主和富农依然存在,故C错误;

D材料未体现,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属于中档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改革后贫农和中农社会经济地位大大提升,地主和富农社会经济地位下降,由此可知,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

9.公元前5世纪,面对波斯大军的入侵,雅典组建军事联盟的努力带来了希腊走向统一的希望,但由于“不能上升到一个巨大的、非城邦的、联合在一种共同公民权的国家”而没有实现。这反映了雅典城邦()

A.压制公民个人自由 B.珍视独立自治传统

C.抵制区域经济合作 D.缺乏集体团结精神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

【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认识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解答】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压制公民个人自由,故A项错误;

据材料“雅典组建军事联盟的努力带来了希腊走向统一的希望,但由于‘不能上升到一个巨大的、非城邦的、联合在一种共同公民权的国家’而没有实现”,根据所学可知希腊城邦制下,每人个公民都十分珍视独立自治,故B项正确;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抵制区域经济合作,故C项错误;

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缺乏集体团结精神,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准确解读和所学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了解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及伯利克利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雅典民主政治的作用和影响.

10.1521年,在沃尔姆斯帝国议会上,路德引用《圣经》宣称,“今天的基督福音仍然与古代一样引起纷争与动乱。这是上帝福音的特点,是早巳预定的。耶稣基督曾经说过,我来并不是让人间享太平,而是动刀兵。”路德这番言论意在()

A.谴责德国教派林立纷争不断 B.强调基督教蕴涵着反抗精神

C.赞赏帝国议会保障了普选权 D.激励新教徒应做上帝的逆子

【考点】宗教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

【解答】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谴责德国教派林立纷争不断,故A错误;

B、据材料“今天的基督福音仍然与古代一样引起纷争与动乱.这是上帝福音的特点,是早巳预定的.耶稣基督曾经说过,我来并不是让人间享太平,而是动刀兵”可知,强调基督教蕴含着反抗精神,故B项符合题意;

C、材料无法显示路德赞赏帝国议会保障了普选权,故C错误;

D、材料信息不能说明路德激励新教徒应做上帝的逆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马丁.路德新的宗教思想和宗教改革的影响,都要把握.

11.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议员候选人在参选时必须是所在选区居民,同时参议员年龄不得低于30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9年以上,众议员年龄不得低于25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7年以上.这一规定()

A.适应了移民为主体的现实国情

B.导致了国会议员的数量减少

C.增强了参议院在两院中的权威

D.协调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考点】美国《1787年宪法》.

【分析】本题考查了美国1787年宪法.1787年宪法是美国的根本大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解答】根据材料“国会议员候选人在参选时必须是所在选区居民,同时参议员年龄不得低于30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9年以上,众议员年龄不得低于25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7年以上.”可知适应了以移民为主体的现实国情,A项符合题意;

材料无法体现国会议员的数量减少,B项不符合题意;

材料信息未涉及参议院在两院中的权威,C项不符合题意;

材料不能说明协调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美国1787年宪法,解题的关键在于根据材料“国会议员候选人在参选时必须是所在选区居民,同时参议员年龄不得低于30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9年以上,众议员年龄不得低于25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7年以上.”分析.

.理性主义.浪漫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工业革命后产生了三股主要的社会思潮﹣﹣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的倡导者亚当?斯密是英国人.【解答】A.理性主义是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核心,与表格演讲内容时间不符;

B.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与表格演讲内容不符;

C.根据题干材料”赞成自由贸易“”我,或者我所代表的奴隶们,同你们的国庆节有什么相干“”难道女人不是人吗“可知反映的主流思潮是自由主义;

D.题干材料涉及到美国的民主,不是社会主义.

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的认识.

二、解答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国在大革命以前就开始了工业化的准备。然而,旧制度下的法国社会结构上下两头发达,中产阶级弱小,容易激发矛盾引发革命。大革命开始以后,大多数沿海港口城市开始衰落,从国际性城市降格为地区性城市,出现“非工业化”和“农业化”现象。大革命导致土地所有权碎化,革命后百年间农村土地所有者数量增加了l倍,而法国总人口增长不到sol/6,年均增长率只有0.5%,农村人口几乎长期不变。这种人口格局,和正在开展工业革命的国家形成鲜明的反差。直到19世纪70年代,法国工业革命才基本完成。

﹣﹣据马克矗《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19 58﹣1970年,法国的工业生产平均每年递增5.9%,仅低于日本而高于西欧和美国。法国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发展更快,如航空、宇航、核电和军事工业仅次于美苏而居世界第三位。二战以前,传统中产阶级是法国人数最多的社会集团,如今这些传统中产阶级的人数锐减,而由科技人员、高中级管理人员、公务员、教师和其他职员组成的新中产阶级开始激增,在数量和在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己超过了其他阶级,成为法国政治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力量,成为法国左右翼政党努力争取的社会力量。

一据吕一民《法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制约法国工业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法国中产阶级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并分析其给法国带来的影响。

【考点】材料解析题;第一次工业革命;法国民主政治的曲折历程.

【分析】本题考查法国的工业化.考查制约法国工业化进程的主要因素以及法国工业化的影响.

【解答】(1)本小问的因素,依据材料一“旧制度下的法国社会结构上下两头发达,中产阶级弱小,容易激发矛盾引发革命”、“大革命开始以后,大多数沿海港口城市开始衰落,从国际性城市降格为地区性城市,出现非工业化和农业化现象”、“大革命导致土地所有权碎化,革命后百年间农村土地所有者数量增加了l倍”、“农村人口几乎长期不变.这种人口格局,和正在开展工业革命的国家形成鲜明的反差”,结合所学从政治环境、海外贸易发展水平、农村和农业状况以及人口状况等方面进行概括即可.

(2)第一小问的变化,依据材料二“这些传统中产阶级的人数锐减,而由科技人员、高中级管理人员、公务员、教师和其他职员组成的新中产阶级开始激增,在数量和在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己超过了其他阶级,成为法国政治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力量,成为法国左右翼政党努力争取的社会力量”可以得出中产阶级的类型、构成、数量、社会影响力发生了变化.

第二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从政治和社会影响、经济影响等角度进行回答即可.故答案为:

(1)因素:(政治环境)大革命反复曲折,战争与革命不断,社会长期动荡;(海外贸易发展水平)海外贸易萎缩,海外市场受到限制;(农村和农业状况)土地所有权碎化,小农经济盛行;(人口状况)农村人口长期不变,自由劳动力相对较少.

(2)变化:中产阶级的类型、构成、数量、社会影响力发生了变化.

(政治和社会影响)减缓了社会的两级分化,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了民主政治发展.(经影响:

济影响)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提高了国际竞争力.【点评】关于法国的工业化,在复习中应注意掌握它的背景、进程、特点、影响以及阻碍因素,还需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进行比较.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比较表3和表4,提取一项有关汉语中外来词引入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考点】阐述见解题;中西方文化交流.

【分析】本题以汉语中外来词引入变化为内容,考查中西方的文化交流.

【解答】信息1,依据材料中外来语引入的地区可以得出外来语引入地区的变化.说明结合所学从中国古代和近代汉语的来源及其原因进行说明即可.

信息2,依据材料中外来词涉及领域的变化可以得出外来词涉及领域增多.说明结合所学从中国古代和近代汉语增多的领域以及内容及其原因进行说明即可.

信息3,依据材料中外来词引入的特征可以得出外来词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文明的交流.说明结合所学从中国古代和近代中外交流及其内容进行说明即可.

信息4,依据材料中外来词的引入者和传播媒介可以得出外来词的引入者和传播媒介的变化.说明结合所学从中国古代和近代的传播者及其传播方式、原因进行说明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一:信息:外来语引入地区的变化.

说明:古代主要来源于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国周边国家.秦朝以来,中化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逐渐形成,民族交融为断加强;丝绸之路开通,中国与周边国家间经济文化交流发展起来.近代主要来源于欧美国家和日本.随着中国国门打开,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大量欧美外来词直接引入或从日本中转进入中国.

示例二:信息:外来词涉及领域增多.

说明:古代主要是物质和宗教词汇.古代中国农耕经济发达,主要引进一些新物种和珍奇物品,印度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

近代涉及物质、科技、文化、政治、日常生活等多个领域.西学东渐深入,十月革命的影响.示例三:信息:外来词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文明的交流.

说明:古代是中外农业(含牧业)文明之间的交流(或古代是同质文明间的交流).外来词大量涉及的是骆驼、芒果等动植物,蒙、满等游牧民族的词汇也大量融入汉语.

近代主要是中西方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间的交流.马达、电话等是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中国对其进行引进和推广反映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示例四:信息:外来词的引入者和传播媒介的变化.

说明:古代以商人、旅行家、宗教人士为主.他们在中外经贸文化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采取口头或书面的方式交流.

近代以具有现代意识的知识分子为主导.随着民族危机加深,中国知识分子觉醒,主动向西方学习,翻译了大量西方著作,并通过报刊、电信技术等近代传媒扩大影响.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要注意表格中的外来语传入时间、来源地、波及领域、传播者等信息,归类后,结合相关历史时期分析说明.

[选做题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材料美国独立后,各大城市的市议会开始选举市长,但市长无权否决市议会的决定,许多行政部门的首长不对市长而是对议会负责;同时,城市权力还受到州议会的掣肘,造成城市管理的极大混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城市事务如教育、警察、垃圾和污水处理等,由原来私人公司承担的这些责任转移到市政府肩上,带来了城市功能和财政支出的扩张。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城市老板(城市中的职业政治家)乘机弄权,效率低下;有人指出:“即使不是所有的老板都生财有道,但到死身无分文的也没几个。”市政改革被提上议事日程。各州陆续制定城市宪章,废除了州政府对城市公共卫生、警察、公园和其他一些机构的人事任命权,实现了城市自治。在城市内部,到19世纪未,许多市议会“丧失了预算以外的所有拨款权力”,市政服务的其他权力也转到市长手中,以市长为代表的行政力量逐渐成为与老板集团所控制的(市)议会相抗衡的力量。改革派倡导了一系列的选举制度改革,如选民登记、全市大选和非竞选举,以削弱老板集团对市政的控制与渗透。改革派还改革市

政机构,按照商业管理原则运行政府,任用专家治理城市。然而,城市治理毕竟不是企业管理,为了效率而不顾政策的社会效果,危害了下层民众的利益。

﹣﹣据钱乘旦总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美国市政改革运动的背景及其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美国市政改革运动的影响。【考点】材料解析题;美国独立战争;美国三权分立的代议制.

【分析】本题考查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美国市政改革运动.考查美国市政改革运动的背景及其措施、影响.

【解答】(1)第一小问背景,“美国独立后,各大城市的市议会开始选举市长,但市长无权否决市议会的决定,许多行政部门的首长不对市长而是对议会负责;同时,城市权力还受到州议会的掣肘,造成城市管理的极大混乱”可知美国独立后,城市管理严重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市长无权否决市议会决定,并受到州议会的掣肘,据材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城市事务如教育、警察、垃圾和污水处理等,由原来私人公司承担的这些责任转移到市政府肩上,带来了城市功能和财政支出的扩张”可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功能和财政的支出扩张,据材料“随之而来的是城市老板(城市中的职业政治家)乘机弄权,效率低下”可知城市老板乘机弄权,效率低下,政治腐败;

第二小问措施,据材料“各州陆续制定城市宪章,废除了州政府对城市公共卫生、警察、公园和其他一些机构的人事任命权,实现了城市自治”可知通过立法,实行城市自治,据材料“许多市议会‘丧失了预算以外的所有拨款权力’,市政服务的其他权力也转到市长手中,以市长为代表的行政力量逐渐成为与老板集团所控制的(市)议会相抗衡的力量”可知削弱市议会的权力,扩大市长的权力,据材料“改革派倡导了一系列的选举制度改革,如选民登记、全市大选和非党选举,以削弱老板集团对市政的控制与渗透”可知改革选举制度,遏制城市老板通过市议会干预市政,据材料“改革派还改革市政机构,按照商业管理原则运行政府,任用专家治理城市”可知专家治市,按照商业原则运行政府.

(2)本小问影响,据材料“各州陆续制定城市宪章,废除了州政府对城市公共卫生、警察、公园和其他一些机构的人事任命权,实现了城市自治”、“市政服务的其他权力也转到市长手中,以市长为代表的行政力量逐渐成为与老板集团所控制的(市)议会相抗衡的力量”、“改革派倡导了一系列的选举制度改革”和“改革派还改革市政机构,按照商业管理原则运行政府,任用专家治理城市”可知积极影响为扩大了城市的权力,减少了政治腐败,提高了行政效率,改善了市政服务质量,城市治理的现代化推动了美国从传统向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变,据材料“然而,城市治理毕竟不是企业管理,为了效率而不顾政策的社会效果,危害了下层民众的利益”可知消极影响为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下层民众的利益.

故答案为:

(1)背景:美国独立后,城市管理严重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市长无权否决市议会决定,并受到州议会的掣肘;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功能和财政的支出扩张;城市老板乘机弄权,效率低下,政治腐败.

措施:通过立法,实行城市自治;削弱市议会的权力,扩大市长的权力;改革选举制度,遏制城市老板通过市议会干预市政;专家治市,按照商业原则运行政府.

(2)积极影响:扩大了城市的权力;减少了政治腐败;提高了行政效率;改善了市政服务质量;城市治理的现代化推动了美国从传统向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变.

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下层民众的利益.

【点评】市政改革是美国城市化转型时期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19世纪末美国用一代人时间完成了由乡村的农业社会向城市工业社会转变,引起社会经济的巨大变迁,城乡社会出现

诸多不适与剧烈冲突.与此同时,美国进行了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企业效率提高,并迅速扩张,有力地推动举国一致的市政改革,对美国经济持续发展及走向世界强国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文化及价值的差异,美国各地新的市政管理组织差异巨大,对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各区域经济力量此消彼长,大城市外围的郊区城镇、西部等成为美国新的经济增长中心,而东部大城市则衰落不振.

[选做题B]【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

16.材料1908年7月宪政编查馆奏定《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朝廷予以公布。其中咨议局议员选举资格如下:

一、曾在本省地方办理学务及其他公益事务满三年以上著有成绩者;

二、曾在本国或外国中学堂及与中学同等或中学以上之学堂毕业得有文凭者;

三、有举贡生员以上之出身者;

四、曾任实缺职官文七品武五品以上未被参革者;

五、在本省地方有五千元以上之营业资本或不动产者;

六、凡非本省籍贯之男子,年满二十五岁,寄居本省满十年以上,在寄居地方有一万元以上之营业资本或不动产者;

七、凡属本省籍贯,或寄居本省满十年以上之男子,年满三十岁以上者。

一据1908年《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咨议局议员产生办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的历史影响。

【考点】材料解析题;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分析】本题考查清末《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的颁布.考查咨议局议员产生办法的特点、《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的历史影响.

【解答】(1)本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其中咨议局议员选举资格如下”可以得出通过选举产生;依据材料“曾在本国或外国中学堂及与中学同等或中学以上之学堂毕业得有文凭者”、“曾任实缺职官文七品武五品以上未被参革者”、“在本省地方有五千元以上之营业资本或不动产者”、“凡属本省籍贯,或寄居本省满十年以上之男子,年满三十岁以上者”、“凡非本省籍贯之男子,年满二十五岁,寄居本省满十年以上,在寄居地方有一万元以上之营业资本或不动产者”等信息可以得出对议员资格的认定不仅从教育背景、从政经历、财产、地域、性别等方面,做了严格的限制;依据材料“曾在本国或外国中学堂及与中学同等或中学以上之学堂毕业得有文凭者”、“ 1908年7月”,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体现了中西结合的特点.

(2)本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章程》的颁布,推动了地方谘议局的成立,是近代中国地方民主政治的初步尝试;推动了清末立宪运动高涨;启迪了民众的民主意识,客观上促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维护了社会上层的利益;由于预备立宪的破产,其实际影响力有限.

故答案为:

(1)通过选举产生;对议员资格的认定不仅从教育背景、从政经历、财产、地域、性别等方面,做了严格的限制;而且还体现了中西结合的特点.

(2)《章程》的颁布,推动了地方谘议局的成立,是近代中国地方民主政治的初步尝试;推动了清末立宪运动高涨;启迪了民众的民主意识,客观上促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维护了社会上层的利益;由于预备立宪的破产,其实际影响力有限.

【点评】1905年,清廷向全国人民宣布实行“预备立宪”.次年,颁布九年预备立宪诏,这成为中国政治参与的开端.与此同时,模仿西方立宪制国家国会的咨议局开始在各省筹设,

1907年10月清廷正式下令筹设咨议机关.咨议局是清朝末年立宪运动中,于1909年9月于各省成立的省级民意机构,咨议局议员选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意代表选举.

[选做题C]【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7.材料一美国总统威尔逊、国务卿蓝欣早在1917﹣1933年就帮助奠定了后来冷战和遏制苏联的政策基础。虽然没有军事对抗、武装对峙和军备竞赛,但一些基本要素已经存在:猜疑、误解、反感、畏惧等。……美国政府本来可以通过许诺提供美元和外交承认的计划防止苏维埃政府在1918年3月与德国签订和约,从而减轻德军对西线的压力,但威尔逊和蓝欣却因基本要素的存在对该计划“关上了大门”。

﹣﹣据[美]戴维斯、特兰尼《第一次冷战》

材料二在苏美建交的问题上,苏联政府的态度始终是积极、明确的,即愿意在不干涉内政和解决债务问题的基础上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迟至1933年,罗斯福建议苏联派代表前往华盛顿就建交问题直接进行谈判。苏美两国主要围绕着两国债务问题展开。经过一番的讨价还价后,苏美两国达成有利于苏联的相关协议,并于1933年1 1月16日正式建交。

﹣﹣据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和崩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对苏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美建交的历史影响。

【考点】材料解析题;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分析】本题考查二战前美苏两国的关系.考查美国对苏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苏美建交的历史影响.

【解答】(1)第一小问的变化,依据材料“遏制苏联的政策基础”、“并于1933年1 1月16

日正式建交”可以得出从敌视到建交.

第二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二“1933年”,结合所学可以得出1929﹣1933年经济危机;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张;美国外交政策暂时淡化意识形态色彩,转向实用主义;依据材料二“在苏美建交的问题上,苏联政府的态度始终是积极、明确的”可以得出苏联国力日强,而且在外交上积极主动;依据材料二“苏美两国主要围绕着两国债务问题展开.经过一番的讨价还价后,苏美两国达成有利于苏联的相关协议”可以得出美苏关于债务等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2)本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苏美建交促进了美苏两国的正常交往;加速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瓦解;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为后来美苏合作共同反对法西斯创造了条件.

故答案为:

(1)变化:从敌视到建交.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张;美国外交政策暂时淡化意识形态色彩,转向实用主义;美苏关于债务等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苏联国力日强,而且在外交上积极主动.

(2)促进了美苏两国的正常交往;加速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瓦解;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为后来美苏合作共同反对法西斯创造了条件.

【点评】关于美苏两国的关系,在复习中应注意掌握各个时期关系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以及影响.

[选做题D]【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8.材料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易世而未之有湔者,在泰西则有克林(伦)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王安石).泰西乡原之史家,其论克林(伦)威尔也,日乱臣、日贼子、日奸险、日凶残、曰迷信、日发狂、日专制者、日伪善者,万喙同声,牢不可破者殆百年,

顾及令而是非大白矣。英国国会选择画像数百通,其裒然首座者,则克林(伦)威尔也。而我国民之于荆公则何如?吠影吠声以丑诋之,举无异于元祜绍兴之时。其有誉之者,不过赏其文辞;稍进者,亦不过嘉其勇于任事,而于其事业之宏远而伟大,莫或见及,而其高尚之人格,则益如良璞之霾于深矿,永劫莫发其光晶也。呜呼!吾每读宋史,未尝不废书而恸也。﹣﹣据粱启超。王安石传》

(1)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出于何种动因撰写《王安石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动因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推断,梁启超著《王安石传》的重点是什么?其史料运用有何特点?

【考点】材料解析题;维新思想;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分析】本题考查梁启超的事迹.考查梁启超撰写《王安石传》的动因及其背景、梁启超著《王安石传》的重点、梁启超史料运用的特点.

【解答】(1)第一小问的动因,依据材料“泰西乡原之史家,其论克林(伦)威尔也,日乱臣、日贼子、日奸险、日凶残、曰迷信、日发狂、日专制者、日伪善者,万喙同声,牢不可破者殆百年,顾及令而是非大白矣.英国国会选择画像数百通,其裒然首座者,则克林(伦)威尔也.而我国民之于荆公则何如?吠影吠声以丑诋之”可以得出梁启超有感于克伦威尔的评价历尽贬损后,回归正面褒奖,而王安石及其变法依然受到不公正评价.

第二小问的背景,结合梁启超所处的时代可知,20世纪初的中国,内忧外患,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知识界迫切要求富国强兵,救亡图存;西方经济学说和经济制度的传播.(2)第一小问的重点,依据材料“稍进者,亦不过嘉其勇于任事,而于其事业之宏远而伟大,莫或见及,而其高尚之人格,则益如良璞之霾于深矿,永劫莫发其光晶也”可以得出王安石的变法及其高尚人格.

第二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的叙述可知,梁启超史料运用注重中外历史的对比;不局限于宋代正史;不迷信前人旧说等.

故答案为:

(1)动因:梁启超有感于克伦威尔的评价历尽贬损后,回归正面褒奖,而王安石及其变法依然受到不公正评价.

背景:20世纪初的中国,内忧外患,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知识界迫切要求富国强兵,救亡图存;西方经济学说和经济制度的传播.

(2)重点:王安石的变法及其高尚人格.

特点:注重中外历史的对比;不局限于宋代正史;不迷信前人旧说等.

【点评】关于梁启超,在复习中应注意掌握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主张及其活动、思想的影响.

2016年8月31日

2016年 汉语高考试卷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汉语文 (供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的少数民族考生使用) 第I卷 一、基础知识: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 A.处.理长.处办事处.绝处.逢生 B.量.化胆量.度量.衡量.入为出 C.调.侃协调.调.解人调.兵遣将 D.乐.歌欢乐.乐.天派安贫乐.道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憋屈篡夺出类拔萃入不敷出 B.频率喝彩层峦叠嶂流连往返 C.修炼原委以逸代劳循规蹈矩 D.严峻签署义不容辞明辩是非 3.下列各组成语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 A.适.得其反无所适.从适.可而止 B.心平.气和持平.之论平.分秋色 C.假.公济私久假.不归假.手于人 D.罪魁祸首.畏首.畏尾首.当其冲 4.下列各组用横线连接的语, 不全是反义词的一项() A.谦虚---骄傲倒退---前进麻木---敏锐 B野蛮---文明偶然---必然完备---欠缺 C.强健---衰弱繁琐---简洁荣耀---耻辱 D.大方---拘束招架---抵挡奉献---索取 5.下列各组词语,搭配不完全恰当的一项() A. 丰富的资源丰裕的脸庞丰腴的牧场丰硕的成果 B. 热烈的掌声热闹的大街热辣的劲舞热情的观众 C.神秘的人物神奇的传说神圣的使命神秒的笔法 D. 细腻的描写细巧的图案细微的变化细致的花纹 6.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 全都是褒义词的一项()A.与那些千篇一律的设计相比,他的作品构思新颖,独具匠心。 B.听到这个消息,她既喜出望外,又有些忐忑不安。 C.一个习惯于闭目塞听、画地为牢的人,是不可能取得创造性成就的。 D. 世人都喜欢锦上添花,殊不知更为可贵的是雪中送炭。 7.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使用恰当的一项() A.中国地大物博,地下隐藏着许多矿产资源。 B.那里山清水秀,古木参天,极富野趣。 C.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婉转,悠扬,使我的心寂静下来。 D. 那云彩像是棉絮堆,高高低低,陆续不断,一直到天边。 8.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序恰当的一项() ①运用②拓展③安排④控制⑤提升 可以说,是这些作品让我知道什么是文学。它们有的是____了我的境界,有的是____了我的思维,有的是在写作上给了我启示,怎样____结构,怎样____文字,怎样____节奏。 A.⑤④②③① B.②③⑤①④ C.⑤②③①④ D.②⑤③④① 9.下列各句中画线的关联词语, 使用不完全恰当的一项() A. 任凭马俊友怎么喊她,她也不回头。 B. 平日来这里游览的人既然这么多,节假日来的人就更多了。 C. 即使对一些素不相识的人,父亲也一样热情接待。 D. 尽管恒星都很大,可是在辽阔的宇宙里,它们不过像大海里的水滴。 10.将“紧接着这种自卑就激起自尊,”插入下面语段中,位置恰当的一项() 崇高的对象以巨大的体积,或雄伟的精神气魄突然向我们压来。①我们首先感到的是势不可挡,②因而惊惧,③要把自己提到雄伟对象的高度而鼓舞振奋,感到愉快。④所以崇高感有一个由不愉快转化到高度愉快的过程。 A.① B.② C.③ D.④ 11.下列括号内的缩句, 与原句基本意思相符的一项() A. 人们能通过舌头,感觉到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味道。 (舌头感觉味道。) B. 孩子顺利入托,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孩子解决了后顾之忧。) C. 一道微弱的光,给围绕在高坡上的树顶镶了一条花边。 (光给树顶镶了花边。) D. 在现代社会,科学正在对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现代社会对生活产生影响。) 1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 A.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现象会得到圆满的解决。

2016年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6年全国二卷高考历史试题 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27.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面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治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2016年历史全国卷2

2016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 162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162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162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 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16227.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162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162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162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治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162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16232.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A. 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 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 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 参政丧失民众信任 162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162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1623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162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2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1500~1850年1850~1945年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至1850年,黑奴约 为1500万,为白人 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 4800万,1834~1941年亚 洲移出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 1974年为947.5万,1985年~ 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期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17分) 162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6年高考真题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地理试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 ?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产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 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 D.交通运输便捷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4—6题。 4.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 ?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5.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着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A.技术创新??? ??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 D.产品升级 6.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星期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编程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

2016年全国高考上海卷历史部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古希腊人所称的“美索不达米亚’’位于下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2.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以下考古发现中, 最有力的证据是() A.石制农具 B.青铜礼器 C.宫殿遗址 D.家畜遗骨 3.周公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人的册典主要指的是() 4.公元前1046年,武王率兵在牧野打败商军,建立周朝。这一年处在() A.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 B.公元前10世纪下半叶 C.公元前11世纪上半叶D.公元前l1世纪下半叶 5.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根据提示,下表中应填入() ①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 ②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 ③农民起义频繁 ④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 □□□□,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A.分封之制 B.郡县之制 C.郡国并行 D.行省制度 7.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主 张体现了() A.进步史观 B.天命史观 C.循环史观 D.英雄史观 8.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 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 受哪种思想影响?() A.孔孟思想 B.黄老学说 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 9.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 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 B.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 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 D.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 10.中世纪后期位于东西方之间的某个军事强国,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控制了亚欧商路。这个国家是() A.西罗马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拜占庭帝国 D.奥斯曼帝国 11.有史学家写道:在危机中,新教和其他力量站在法律和议会一边,而君主则把政治命运押在罗马天主教会身上,最后制定法律的议会战胜了国王。他描述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德意志王朝战争 12.“一般的法律是人类的理性,各国的法律是人类理性在特殊场合的适用”。持以上观点的启蒙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狄德罗 C.卢梭 D.孟德斯鸠 13.绘画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思想文化的变迁。下面绘画最早可能作于() A.古典时代 B.中世纪前期 C.文艺复兴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2016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华厨在K (北?υ 有Hl 轻司 BtilIn Qi huαzl Oimlir ι? Co.JLtd 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解析【精编版】 一、选择题(每题 4分,共12题,48分) 24.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 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的相关内容。《尚书》等五经罡孔子编订的典籍,而《论语》则罡孔子的弟 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属于后人编订「汉代将《尚书》等五部书尊为经典主要星因为儔学 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而儒学思想植根久远,五经是早期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 的著作,因此《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项/『五经秤主要记载了古代的礼乐制度, 不是阐发孔子的儒家思想,所以A 项说法错误;汉代儒学是在孔子的偉学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沒 有背离,所以Ei 项说法错误,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遭受重创,但并没有因此而断绝,从汉代儒家思想成 为正统思想即可得知,所臥D 项的说法错误。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 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以儒学传统典籍一一五经为切入点, 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儒家思想 的认识和理解。《论语》属于四书的范畴,而本题将我们平时熟悉的四书和五经做了分开 处理,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能够甄别出四书与五经之间的区别,考查细致入微,特别 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 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 在此 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 25. 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2016年天津文综高考试题(含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文综历史试题 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历史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6页,共10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 合题目要求的。 1.司马迁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下列选项中,与司马迁观点相符的是 A.历史可以重演,应当以史为鉴 B.历史不会重演,不能以史为鉴 C.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无须学习古人 D.历史事实情同而势异,不能照搬历史经验 2.右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这一铜版学.科网 ①证实了宋代纸币的发行 ②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 ③是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 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孟德斯鸠曾说:“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以后,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既然人们不过是由于一种特殊的法律上的规定才成为罗马公民的……因此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在孟德斯鸠看来,更多意大利人成为罗马公民 A.加剧了罗马社会矛盾B.扩大了罗马统治基础 C.有利于罗马帝国统一D.导致罗马失去凝聚力 4.除四大发明外,从中国传到欧洲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船尾舵、马镫等器物,菊花、柠檬、柑橘等水果和植物。柑橘至今在荷兰和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通过 A.中国商人B.阿拉伯人 C.马可·波罗等欧洲人D.奥斯曼土耳其人 5.1899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这反映了学.科网 ①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②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 ③中国仍处于学习器物阶段④世界市场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6.日本军部在1907年上奏天皇的奏折中,把美国列为第二号假想敌;1923年又将其改为头号假想敌。美国军方1913年正式提出了以日本为敌人的“橙色作战计划”;巴黎和会后,美国对该计划给以更多的注意,并进一步考虑加强在夏威夷、关岛和菲律宾群岛的设防。这些行为说明 A.一战前后美日加强各自防御B.日美加紧争夺亚太地区 C.日本实施“大东亚共荣圈”计划D.美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 7.直到1917年初,《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A.尚未看到社会主义实践成果B.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 C.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学.科网D.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 8.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这样说道:“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家期待着我们给以领导和指引。”美国实现这一意图是在 A.威尔逊时期B.罗斯福时期C.杜鲁门时期D.肯尼迪时期 9.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后,中共中央于1947年2月1日发表声明:“对于1946年1月10日以后,由国民党政府单独成立的一切对外借款,一切丧权辱国条约及一切其他上述的协定谅解……本党在现在和将来均不承认,并决不担负任何义务。”这一声明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Ⅱ)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Ⅱ) 语文 适用于:重庆陕西青海西藏甘肃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辽宁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丹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6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 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 C.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

2016年高考历史试题

2016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卷1)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C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农业,由题干中的“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砖中集体劳作的场景可知应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的变化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君主专制的相关内容。由“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可知史官的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君主的言行,所以选A。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内容。由“直属六部”、“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等内容可知巡抚的出现削弱了六部的权限。故选C。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由“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可知外来工业品深入到中国的民众生活中,可知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故选C。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答案】B

2016年高考数学试卷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I 卷) 本试题卷共5页,24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034{2<+-=x x x A ,}032{>-=x x B ,则A B =I (A ))2 3,3(-- (B ))2 3,3(- (C ))2 3,1( (D ))3,2 3( 【解析】:{} {}243013A x x x x x =-+<=<<,{}32302B x x x x ??=->=>????.故332A B x x ?? =<,∴223m n m -<<

2016年高考真题——历史(全国I卷)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Ⅰ卷 历史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 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 最后被 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 “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延误占多数

2016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3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全国Ⅲ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B】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2.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B】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3.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C】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4.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2016年全国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绝密★启封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英语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 分) 做题时,现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 5 小题;每小题 1.5 分,满分7.5 分) 听下面 5 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 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19.15 B.£ 9.18 C.£ 9.15 答案是C。 1.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Having a birthday party. B. Doing some exercise. C. Getting Lydia a gift 2. What is the woman going to do?

A. Help the man. B. Take a bus. C. Get a camera 3. What does the woman suggest the man do? A. Tell Kate to stop. B. Call Kate, s friends. C. Stay away from Kate. 4.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 wine shop. B. In a supermarket. C. In a restaurant. 5.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Keep the window closed. B. Go out for fresh air. C. Turn on the fan.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do this summer? A. Teach a course. B. Repair his house. C. Work at a hotel. 7. How will the man use the money? A. To hire a gardener. B. To buy books. C. To pay for a boat trip.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Schoolmates. B. Colleagues. C. Roommates. 9. What does Frank plan to do right after graduation? A. Work as a programmer. B.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2016-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Ⅰ卷试题及答案

2016年高考新课标1卷(全国乙)历史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