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 律、法 规 目 录 清 单

法 律、法 规 目 录 清 单

法 律、法 规 目 录 清 单
法 律、法 规 目 录 清 单

厦门高诚信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法律、法规目录清单

上年度编辑日期:2011年7月1日

本年度编辑日期:2012年7月1日

批准:吴若平

一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1年4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6号公布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999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公布

3《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1999年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1号公布

4《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公布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公布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公布7《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2号公布

8《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1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公布

9《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公布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5号公布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公布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法》2008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公布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2004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9号公布

14《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年4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7号公布二行政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2011年12月20日国务院令第613号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8年11月18日国务院令第253号

3《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00年1月30日国务院令第279号发布

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3年3月11日国务院令第373号发布

5《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4年2月1日国务院令第393号发布

6《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04年1月13日国务院令第397号发布

7《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年3月28日国务院令第493号发布

8《民用建筑节能条例》2008年7月23日国务院令第530号发布

三部门规章

1《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2000年6月30日建设部令第80号发布

2《建设工程监理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2001年1月17日建设部令第86号发布

3《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2004年7月5日建设部令第128 号发布

4《注册监理工程师管理规定》2006年4月1日建设部令第147号发布

5《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2001年12月27日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3号令

6《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2003年5月13日交通部令2003年第5号

7《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2007年2月14日交通部令2007年第1号

8《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费管理规定》2007年5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发改价格[2007]670号

9《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2007年8月1日建设部令第158号

10《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2008年6月1日建设部令第166号

1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办法》(2009年修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令第2号 2009年10月19日

12《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 5号 2010年8月1日

四规范性文件

1关于印发《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建市[2002]189号 2002年7月17日建设部发布

2《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 2012年2月14日财政部安全监管总局发布

3《关于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理责任的若干意见》建市[2006]248号建设部2006年10月16日建设部发布

4关于印发《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的通知建市[2007]9号建设部2007年1月12日建设部发布

5关于做好《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建办市函[2007]233号 2007年4月11日建设部发布

6关于印发《工程监理企业资质标准》的通知建市[2007]131号 2007年5月21日建设部发布

7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建质[2007]257号 2007年11月9日建设部发布

8 关于印发《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的通知建质[2008]75号 2008年4月18日住

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9关于印发《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办法》的通知建质[2008]76号 2008年4月1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10关于印发《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的通知建质[2008]91号 2008年5月1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11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号 2009年5月1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12关于印发《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的通知公通字[2009]46号2009年9月28日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1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年版)2009年12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14《关于做好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工作》的通知建质[2009]291号2009年12月2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15《关于做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通知建质[2010]111号2010年7月2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16《关于加强建筑市场资质资格动态监管完善企业和人员准入清出制度的指导意见》建市[2010]128号 2010年8月1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17《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和质量事故查处督办暂行办法》建质[2011]66号2011年5月1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18《市政公用设施抗震设防专项论证技术要点(室外给水、排水、燃气、热力和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篇)》建质[2010]70号2010年4月2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19《市政公用设施抗震设防专项论证技术要点(地下工程篇)》建质[2011]13号2011年1月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20《市政公用设施抗震设防专项论证技术要点》(城镇桥梁工程篇)》建质[2011]30号2011年3月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21《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交公路发[2010]65号 2010年3月5日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发布

22 《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示范文本)》(GF-2012-02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二?一二年三月二十七日

五地方法规规章

※福建省

1《福建省安全生产条例》福建省人大常委会2008年9月28日通过

2《福建省人民防空条例》福建省人大常委会2008年12月2日通过

3《福建省建设厅关于建立建设工程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报告制度的通知》

(闽建建[2009]12号),2009年3月27日

4《福建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福建省人民政府令第106号 2009年7月1日

5《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动态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闽建建[2009]39号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09年10月27日

6《福建省(闽江杯)优质工程奖评审办法》(闽建质协[2009]059号)2009年12月14日

7《福建省公路水运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条件审查管理办法》(闽交工安[2010]9号)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安监办、交通质监局 2010年4月19日发布

8《福建省公路水运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费用管理暂行规定》(闽交建〔2010〕151号)福建省交通运输厅交通质监局 2010年12月13日发布

9《福建省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方案示范文本》闽建科[2010]28号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0.6.30

10《福建省建筑节能工程监理细则示范文本》闽建科[2010]38号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0年8月6日

11《福建省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管理规定》闽建建【2010】41号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0年8月4日

12《福建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实施办法》闽建建[2010]74号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0年12月31日

13《福建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示范工地评选办法》闽建建[2011]10号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年3月18日

14《福建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管理规定(试行)》闽建建[2011]9号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年3月18日

15《福建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抽查抽测规定(试行)》闽建建〔2011〕14号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年5月4日

16《关于房建和市政工程设置永久性标牌的通知》闽建[2012]4号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2年2月14日

17《福建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监理机构工作质量考评办法(试行)》的通知闽建建[2011]43号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年8月17日

18《关于招标文件与规范性文件规定不一致问题的意见的通知》闽建筑[2011]20号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年8月5日

※厦门市

1《厦门市创建市优良工程暂行管理办法》(厦建工[2007]23号)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2007年3月1日

2 《厦门市建设工程施工阶段项目监理机构人员配备标准与管理暂行规定》(厦建工[2008]114

号)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2008年10月31日

3《关于加强工程质量竣工预验收条件监督的通知》厦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2008年12月20日

4《厦门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防火安全管理暂行规定》(厦建工[2009]30号)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2009年3月20日

5《加强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厦建工[2009]47号)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2009年4月27日

6《厦门市建设工程市级文明工地创建、评选与管理暂行规定》(厦建工[2010]51号)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2010年5月13日

7《厦门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若干技术措施》厦建总(2010)3号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2010年9月28日

8《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监督管理办法》厦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2010年10月8日9《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2011版)》厦建法〔2011〕3号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厦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2011年4月15日

附注:上列法律法规文件目录,如发现遗漏或辑误,请与公司技术部联系,以便及时增补和勤劳的蜜蜂有糖吃

修正。

编辑:技术部庞辉明

2012年7月1日

(完整版)能源法律法规试卷1

能源法律法规试卷一 部门:姓名:岗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80分) 1.《电力法》、《煤炭法》、()的颁布实施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能源立法的重大突破,提升了能源 法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A. 《矿业法》 B. 《循环经济法》 C. 《节约能源法》 D. 《可再生能源法》 2.2008年国务院成立了()这标志着我国能源管理工作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加强,我国能源管理法律 法规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A.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B. 国家质量监督局 C. 国家能源局 D. 国家能源委员会办公室 3.()的颁布实施,从根本上确立了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基本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框架体系。 A. 《节约能源法》 B. 《环境保护法》 C. 《可再生能源法》 D. 《循环经济促进法》 4.迄今为止我国先后制定了《电力法》、《煤炭法》、《节约能源法》、()等四部单行能源法律。 A. 《可再生能源法》 B. 《循环经济促进法》 C. 《环境保护法》 D. 《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 5.能源标准是我国能源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特殊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标准按执行力度分为强制性标准、 () A. 地方标准 B. 行业标准 C. 推荐性标准 D. 国家标准 6.《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下简称《节约能源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三十次会议修订通过,自()起施行。 A. 1998年1月1日 B. 2007年10月28日 C. 2008年1月1日 D. 2008年4月1日 7.修改后的《节约能源法》增设了()一章,明确国家实行促进节能的财政、税收、价格、信贷和政 府的采购政策。 A. 节能管理 B. 合理使用和节约能源 C. 激励措施 D. 节能技术政策 8.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的能源发展战略,从法律上对能源发展战略进行了明确 规定。 A. 开发为主,合理利用 B. 利用为主,加强开发 C. 开发与节约并举,把开发放在首位 D. 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 9.国家开展节能宣传和教育,将节能知识纳入国民教育和培训体系,普及节能科学知识,增强全民的节 能意识,提倡()的消费方式。 A. 清洁型 B. 循环型 C. 节约型 D. 环保型 10.《节约能源法》所指节约能源,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 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A. 生产到使用的各个环节 B. 开采到消费的各个环节

环境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报告

环境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报告 (ISO14001-2015) 一、评价目的 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对法律法规遵循情况的评价分析。 二、评价范围 适合于公司的法律法规及标准。 三、评价依据 1、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清单 2、环境法律法规、国家强制性标准、环境管理制度、地方性环境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等。 四、评价时间 2015年11月26日 五、评价小组成员 评价组长: 成员: 以及各车间、部门内审员 六、评价过程综述 评价组成员针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中的87个适合于公司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进行了法律法规遵循情况的合规性评价。具体评价内容如下: 1、污水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5个,摘录法律条文13条; 2、大气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7个,摘录条文15条;

3、噪声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3个,摘录法律条文4条; 4、固体废物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4个,摘录法律条文13条; 5、危险化学品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4个,摘录法律条文21条; 6、源资源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4个,摘录法律条文9条; 7、应急准备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8个,摘录法律条文37条; 8、综合性法律法规及标准10个,摘录法律条文38条。 其中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我公司食堂的油烟排放没有检测,原因是上级检测部门没有油烟排放的检测资质。但从总体上看我公司能够自觉遵守遵守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也能够满足公司环境方针的要求。 九、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改进的建议 1、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面存在目前制订的评价标准不能保证评价的一致性,需要对评价标准做进一步的修订。 2、在固体废弃物分类管理中,个别部门存在分类不清楚的、员工培训不到位的现象,从而造成个别员工对固废乱丢、乱放等不好的行为。因此,各部门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十、合规性评价结论 各部门都能够有效遵循法律法规,未发生过环境扰民事件,未有单位和个人投拆,无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公司的环境行为基本符合环境法律法规和环境要求。对在合规性证据收集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责任部门能够及时分析原因,制定和实施纠正即纠正措施,对环保意识和环境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记录控制管理规定

东营胜星化工有限公司 记录控制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使公司生产过程规范化,对记录进行控制,以提供产品、过程和质量管理负荷要求及质量管理有效运行的证据,实现可追溯性,为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特制定本规定。本规定适用于胜星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运行过程中所有记录的控制。 第二条办公室为记录控制的管理部门,负责对记录的标识、收集、编号、查阅、归档、储存、保护和处置,对其他部门进行调控。各责任部门分别负责本部门记录的填写和管理。 第三条记录控制管理规定中的所有记录,包括装置操作过程中各操作参数、各原料产品分析记录、重点设备监测记录、日常巡检记录、设备运行记录、交接班记录等。办公室负责建立《记录清单》。 第四条对各项记录的标识、储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作出以下规定: (1)记录的标识。记录通过其名称、编号加以标识,由办公室对各部门记录名称、编号作统一规定,各部门按规定正确填写记录名称、编号。 (2)记录的储存。为保证记录的完整与完好,防止记录的损坏或丢失,记录应存放在适宜的环境,采取防蛀、防潮、防火、专人保管等措施。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记录的储存、防护和保管,并与年终移交办公室。办公室负责填写《归档记录登记表》和归档记录的储存、防护和保管。

(3)记录的保护。各部门将本部门所填的记录进行分类、整理、编目、列出编号,以便查阅。办公室负责对全公司的归档记录按不同类别汇总、编目,设置专柜存放,以便于查阅。 (4)记录的检索。除内部审核借阅记录外,公司各部门之间借阅记录时,由各部门保管的记录由部门负责人批准;办公室保管的,由办公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办理借阅手续,届时归还。 (5)记录的保存期限。有关资源管理的记录(如设备、测量和监控装置、人员培训方面的记录)应长期保存,其他记录保存期限一般为两年。 (6)记录的处置。对长期保存的记录,应每两年进行检查,确保记录保存完整性,对超过保存期的记录,可视情况销毁。 第五条记录的填写和修改。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记录的填写,记录必须用黑色中性笔填写,字迹工整、清晰,记录不能涂改,记录要确保及时、准确,不得胡编乱造。

安全环保法律法规培训知识交流

安全环保法律法规培训课件 培训目的:学习安全法规強化安全管理增强安全意识一、安全生产概述 安全生产的涵义 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控制和减少职业危害因素,避免和消除劳动场所的风险,保障从事劳动的人员和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健康以及劳动场所的设备、财产安全。(即: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资产安全) 人身安全是指:消除危害人身安全健康的一切不良因素,保障人们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 设备、财产安全是指:消除损坏设备、产品和其他财产的一切危害因素,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即设备安全和产品安全。 二、安全生产法规的基本概念 (一)、安全生产法规的性质 一定的强制性。一切有关的企业、机关和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认真执行。 一定的规范性。规范政府部门、企业、相关人员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禁止怎样行为、应该怎样行为、必须怎样行为的行为规则。

一定的科学性。 一定的稳定性。安全生产法规所规定的条文是规范化、法律化、定型化的不能随意更改,更不能朝令夕改。 (二)法律法规体系 1、专门的安全生产法律 《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特种设备安全法》等 2、其他法律中有关安全生产条文 《劳动法》中有关安全生产条文 《消防法》中有关安全生产条文 《民法通则》中有关安全生产条文

3、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2004年国务院第2号令) 2)《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375号令2011年修订) 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年国务院493号令) 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1年344号令) 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1年373号令) 6)《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国务院第591号令) 7)《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88年国务院第9号令) 4、国家安监总局的行政规章,主要有: 1)《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安全管理规定》(2011年安监总局第43 号令) 2)《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2011年安监总局令44号) 3)《工作场所卫生监督管理规定》(2012年安监总局47号令)4)《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12年安监总局令45号) 5)《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2007年安监总局15号令)6)《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09年安监总局17号令)

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

2018年度合规性评价报告为了确认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遵循情况,保证体系运行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规避法律风险,根据标准和公司体系文件要求,特组织开展了本年度的合规性评价工作。 一、评审时间:2018年6月1日。 二、参加人员: 三、评价目的: 对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就法律法规遵循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检查公司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对应法律法规遵循的符合性、自觉性、有效性;依据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检查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控制管理的状况。 四、评价范围: 公司管理和运营活动中涉及的环境因素及危险源。 五、评价依据: 1、ISO14000&OHSAS18000 2、公司体系文件;

3、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六、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合规性评价综述: 在2018年6月1日,对我公司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了自查,结果如下: 1、EHS部门主持了项目部各职能部门的学习培训工作,采取个人自学标准内容,集体学习安全部编制的2018年适用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清单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通过学习,使员工对项目的重要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所对应的法律法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针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的要求,员工能够用自己的自觉行动来保证我公司执行环境法律法规的自觉性、符合性、有效性。 2、公司的重要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因素包括:1)废水排放;2)噪声排放;3)固体废弃物排放;4)能(资)源使用;5)化学品管理;6)落后产能淘汰7)安全管理;8)道路交通安全管理;9)消防安全管理;10)临时用电安全管理;1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12)劳动防护与职业健康安全。 3、适用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工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规定》、《重大

国家已发布的新能源相关法规政策

国家已发布的新能源相 关法规政策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国家已发布的新能源相关法规、政策国家法律条文: 序 号 法规备注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通过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序 号 政策备注 1《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发改能源[2005]2517 号 2《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发改能源[2005]1204号 3《风电场工程建设用地和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发改能源[2005]1511号 4《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 办法》 发改价格[2006]7号5《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发改能源[2006]13号 6《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加强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 知》发改工业[2006]2842号 7《促进风电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发改能源[2006]2535 号 8《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通知》发改能源[2007]2174号 9《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调配暂行办法》发改价格[2007]44号 10《关于2006年度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和配额交易方案的通知》发改价格[2007]2446号 11《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发改委2007第72号 公告 12《关于开展大型并网光伏示范电站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07]2898号 13《关于请组织申报2007年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07]2807号 14《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十一五”发展规划发改能源[2008]610

记录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GF/QP001 第二章记录控制程序 1 目的 通过建立和保持记录,为产品质量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供客观证据。 2 范围 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全过程要求的记录。 3 职责和权限 3.1 质量部是记录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全公司记录表格的编制和校审。 3.2 质量部负责检验和计量工作过程、技术服务过程中的记录的控制。 3.3 生产部负责生产工艺、设备、工装管理过程中的记录的控制。 3.4 各职能部门负责各自工作过程中的记录的控制。 4 工作程序 4.1 记录的分类 4.1.1管理类记录:如《培训计划》《管理评审报告》《内部审核报告》等。 4.1.2技术质量类记录:如《生产过程记录》《产品质量检验表》等。 4.2记录的填写 4.2.1质量记录填写要及时、真实、内容完整、字迹清晰,不得随意涂改。 4.3.2如因笔误或计算错误要修改原数据,应采用单杠划去原数

文件编号:GF/QP001 据,在其上方写上更改后的数据,加盖或签上更改人的印章或姓名及日期。 4.3 记录的收集、编目和归档 各部门按职责收集记录,收集的记录要清晰,并编制《记录清单》予以归档管理以便检索。 4.4 记录的保管 4.4.1归档后的记录应存放在能防潮、防蛀、防火的环境里,并由各部门配备专(兼)职人员保管。 4.4.2记录的保存期限 管理类记录的保存期三年,技术类的保存期二年,需要长期保存的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保存期限。 4.4 记录的查阅、借阅 查阅和借阅已归档的记录,需办理查阅,借阅手续,经主管领导批准。 4.5 记录的处理 对超过保存期限的记录,由保管部门编制销毁清单,经主管领导审批后予以销毁。 5 记录 GF/QR002 《记录清单》

最新记录控制程序(20190919070842).pdf

版本号 A 记录控制程序 实施日期:2017年10月01日第 1 页共 8 页 目录 1 目的 (2) 2 范围 (2) 3 职责 (2) 4 控制程序 (2) 4.1 记录的范围、分类与形式 (2) 4.2 记录表格的编制和审批 (3) 4.3 记录表格的发放和更改 (3) 4.4 记录的使用和管理 (4) 4.5 记录的特殊控制 (5) 4.6 记录的保存期限 (6) 4.7 记录的处置 (8) 5 相关文件 (8) 6 记录 (8)

1 目的 为了确保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产生的记录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为证实其过程的符合性和有效性提供客观的证据,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形成的各项记录,包括:文字、图表、声像及电子文件等。 3 职责 1)档案室负责所有归档记录的管理和控制; 2)各部、室负责本部门管理体系运行中产生的有关记录的管理和控制; 3)工程总承包各项目部对归档前各阶段产生的记录负责管理和控制,包括设计、采购、施工、试运、开车阶段所涉及活动中产生的记录; 4) 记录的填写人员,对所记录数据的真实性和正确性负责,同时应满足各类记录表 格的审批职责和权限。 5)质量安全标准部对本程序实施控制管理。 4 控制程序 4.1 记录的范围、分类与形式 4.1.1 记录的控制范围 1)凡与管理体系有关的记录、报告、检验和验证数据等,均属记录的控制范围,记录 表格是一种文件,按文件进行控制,对于记录的特殊性则应按本程序规定的要求进行控制。 2)记录控制是一个过程,其输入是通过策划制定所需要的记录内容和表格,其输出是 具有客观证据的报告或填写后的表格,其过程内容包括策划、编制、标识、贮存、保护、 检索、借阅、保存、归档、处置和改进等。 4.1.2 记录的分类 记录按其性质和使用范围可分为以下四类: 1)管理职责方面的记录(包括文件控制的记录),如管理评审记录,目标实施记录, 文件受控清单等。 2)资源管理方面的记录,如人员教育培训、经历、资格、考核记录,设备管理、设备 维修记录,安全管理、环境管理记录等。 3)产品实现方面的记录,如产品要求评审记录,供方评价记录,特殊过程确认记录, 不合格品处置记录和产品让步放行记录等。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报告

德信诚培训网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合规性评价报告 (ISO14001:2015/ISO45001-2017) 为了确认公司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遵循情况,保证体系运行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规避法律风险,根据标准和公司体系文件要求,组织开展合规性评价工作。 一、评审时间:2016年8月30日。 二、参加人员:XXX。 三、评价目的: 对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对法律法规遵循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 四、评价范围: 公司管理和运营活动中涉及的环境因素及危险源。 五、评价依据: 1、GB/T24001:2015标准,GB/T28001:2011标准; 2、公司体系文件; 3、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德信诚培训网 六、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合规性评价综述: 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按每半年一次,共2次),对公司及各施工现场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了检查,结果如下: 1、公司办公室主持了公司各职能部门的学习培训工作,采取个人自学标准内容,集体学习安全部编制的2015年适用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清单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通过学习,使公司员工对公司的重要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所对应的法律法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针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的要求,员工能够用自己的自觉行动来保证我公司执行环境法律法规的自觉性、符合性、有效性。 2、公司的重要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因素包括:1)废水排放;2)粉尘排放;3)噪声排放;4)固体废弃物排放;5)能(资)源使用;6)化学品管理;7)落后产能淘汰;8)安全管理;9)道路交通安全管理;10)消防安全管理;11)临时用电安全管理;1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13)植被保护;14)劳动防护与职业健康安全。 3、适用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工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规定》、《重大事故隐患管理的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工伤保险条例》、《环境保护法》、《水资源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临

企业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合规性评价报告经典模板

合规性评价报告(环境、职业健康安全) 编制: 审核: 审批: ***********公司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二十日

为了确认公司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遵循情况,保证体系运行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规避法律风险,根据标准和公司体系文件要求,特组织开展了本年度的合规性评价工作。 一、评审时间:****年**月**日。 二、参加人员:******等。 三、评价目的: 对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就法律法规遵循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检查公司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对应法律法规遵循的符合性、自觉性、有效性;依据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检查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控制管理的状况。 四、评价范围: 公司管理和运营活动中涉及的环境因素及危险源。 五、评价依据: 1、GB/T28001-2011标准,GB/T24001-2016标准; 2、公司体系文件; 3、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六、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合规性评价综述: 在****年**月至****年**月(按每半年一次,共1次),对公司及各施工现场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了检查,结果如下: 1、公司办公室主持了公司各职能部门的学习培训工作,采取个人自学标准内容,集体学习安全部编制的****年适用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清单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通过学习,使公

司员工对公司的重要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所对应的法律法 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针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的要求,员工能够用自己的自觉行动来保证我公司执行环境法律法规的自觉性、符合性、有效性。 2、公司的重要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因素包括:1)废水排放;2)粉尘排放;3)噪声排放;4)能(资)源使用;5)安全管理;6)化学品管理;7)安全管理;8)道路交通安全管理;9)消防安全管理;10)临时用电安全管理;1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12)劳动防护与职业健康安全。 3、适用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规定》、《重大事故隐患管理的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工伤保险条例》、《环境保护法》、《水资源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节约能源法》等。 4、检查中发现的事项记录: ①、“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公司采取了集中收集处置的办法,有专用的存放地点或容器,硒鼓、墨盒与供货厂家联系回收,废电池、笔心、色带由物业管理直接送到大院专设的垃圾站处置,未发生遗撒固体废弃物的现象,同时制定废弃物控制程序,未倾倒法律法规禁止的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

国家合同能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条目一览

国家合同能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条目一览 1.法律部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7年通过,2007年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年颁布,2009年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法规、政策性文件部分 1)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颁布的关于财政奖励合同能源管理 项目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2010年10月19日) 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家标准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2010年8月9日) 3)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 励资金需求及节能服务公司审核备案有关事项的通知(2010年6月29 日) 4)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印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 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6月3日) 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 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2010年4月2日); 6)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2009年全国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专项监督检查建 筑节能检查的通报(2010年3月30日); 7)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2010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要点》的通 知(2010年3月18日); 8)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2010年3 月14日);

9)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2010 年重点工作的通知(2010年2月10日); 10)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质量监督检 验检疫总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意见(2010年2月2 日); 1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 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试行)的通知(2009年12月31日); 1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2009年12月1日); 1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 建设技术导则》及有关管理办法的通知(2009年10月15日); 14)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关于召开“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 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的通知(2009年10月9日); 1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关于印发半导 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2009年9月22日); 1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年9月19日); 1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的通知(2009年7月 19日); 18)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 方案》的通知(2009年7月6日); 19)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 于贯彻实施《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通知(2008年12月4日); 20)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务系统深入开展节能行动和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 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2008年11月7日); 21)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路水路交通节能中长期规划纲要的通知(2008年 09月23日); 22)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务院法制办关于贯彻实施 《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的通知(2008年9月16日); 2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2008年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 (2008年9月5日);

对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合规性评价报告

对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合规性评价报告 一、自开展环境管理标准宣贯以来,公司已经成功地建立起了符合标准和公司实际的环境管理体系,并且开始了运行。 (a)污水排放: 存在生活废水和生产废水环境因素,生活废水适用的法律法规条款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第四十四条城镇污水应当集中处理。生产废水适用《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表2 农田灌溉用水水质选择性控制项目标准值。 经检查:公司采用发酵床技术养猪,废水经发酵床处理不外排,所以产生的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基本无生产废水,但生活污水都排入当地污水处理管网,满足法律法规要求。(b)大气污染排放 存在恶臭、食堂油烟和饲料粉尘环境因素。使用法律法规条款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十一条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的单位,必须在事故发生的四十八小时内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作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的数量、经济损失和人员受害等情况的初步报告。事故查清后应当作出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危害、采取的措施、处理结果以及遗留问题和防范措施等情况的详细的书面报告,并附有关证明文件。第四十五条国家鼓励、支持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的生产和使用,逐步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产量,直至停止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使用。 经过检查发现:对于以上法律法规要求,公司制定和采用了相应的措施降低了影响。针对食堂油烟采用了油烟净化器净化油烟,经净化后的油烟排放浓度低于国家排放标准,再通过烟道于建筑物楼顶排放,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公司采用了除尘效率大于96%的旋风布袋除尘器收尘,除尘后外排废气粉尘浓度小于每立方米粉120mg,收集后的粉尘回用于饲料加工,处理后的废气排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新污染源排放限值的要求,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为减少恶臭气体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公司采用了场内排尿沟加钢筋砼活动盖板密封、固废排放处设计为有盖半敞式、场区保持环境整洁、空地绿化、布置防护林等措施达到了有效控制。采购清单中未出现非环保制冷机,各部门的环境行为基本符合环境法律法规和环境要求。针对乱拉电线引发火灾产生浓烟的情况,我们结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定了应急计划,并要求在事故发生48个小时内向相关环境保护部门报告。(c)声环境 噪声源主要是是污水处理设备运行噪声、猪只叫声等环境因素。适用于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标准》二类标准。 经检查公司采用了下列措施,达到了减轻噪声污染:所有生产设备合理布局在车间或仓库内,远离了居住区;选取了噪声强度低的设备,从源头降低了噪声强度;提高设备安装密度,设置防震沟和隔振器;保持饲料车间门窗的完整和密闭性;做好绿化工作; (d)固体废弃物排放

记录控制程序精华范本

责任部门流程描述备注相关部门 综合部

相关部门相关部门相关部门 相关部门相关部门相关部门 《记录归档及处理登记台帐》《借阅登记台帐》 N 1 Y 确认记录形式、备案、标识 销毁并记录 2 1 归档 借阅并记录 是否超过有效期 编目 建立记录清单

收集使用记录 1 2

1. 目的 建立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记录的控制要求,以保证能够提供产品符合规定要求和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及其追溯。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质量体系运行中产生的记录,包括来自供方和顾客指定的记录。 3. 职责 3.1 综合部是记录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记录的编码规则及管理体系文件记录的审定和建立。 3.2 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记录的控制和管理。 4. 工作程序及要求 4.1记录清单建立、备案、标识 4.1.1 各部门根据质量管理过程的需要建立记录清单。清单中要明确记录的名称、编号、保存部门、保存期限,并经部门经理审批。 4.1.2 综合部对各部门拟定的记录形式和内容进行审核,各部门经理批准,确保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规定要求。 4.1.3 各部门把经过审批的记录清单、记录和空白表格报综合部备案。 4.1.4综合部对记录空白表格给予文件编号,具体编码规则如下: SJ/JL — ××× — ×/× 记录编号 版本/修改状态 公司及记录的拼音缩写 4.2记录的使用 4.2.1各种记录要有记录人、审核人、记录时间、地点、内容等。 4.2.2记录应做到字迹清晰,记录的事实或数据准确、完整,不得随

意涂改。如需要更改时采用划改,划去原文后写上更改内容,更改人签名。 4.2.3记录表单要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填写,不必填写处要用“/”划去,不能留有空白。 4.3记录收集的内容 各部门根据其职能,确定、准备和收集以下记录(记录可以是任何媒体形式,如拷贝或电子媒体): a. 管理评审、合同评审、产品审核、工艺审核的有关记录; b. 过程设计的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更改的有关记 录; c. 供方评价记录及合格供方的质量记录; d. 有可追溯性要求时,产品唯一性标识的记录; e. 设备、设施、工装、环境、安全、过程控制的有关记录; f. 对过程、设备、人员的鉴定记录; g. 进货、过程、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记录(包括让步放行记录) h. 检验、测量、试验设备的校准检定记录; i. 不合格品控制的有关记录 j. 持续改进、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有关记录 k.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结果及纠正措施验证记录; l. 各种培训记录; m. 与服务有关的记录; n. 与统计分析有关的记录; o. 搬运、贮存、包装、防护、交付有关的记录; p. 来自供方的质量记录和顾客工程规范的质量记录; q. 可靠性分析、验证记录; r. 其它质量活动完成后的记录或所达到的结果的记录; s. 对顾客或供方的PPAP相关记录; t. 满足法律法规和顾客要求的记录;

适 用 的 能 源 法 律 法 规 、 标 准 及 其 他 要 求 一 览 表

---------------------------------------------------------------最新资料推荐------------------------------------------------------ 适用的能源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 要求一览表 一、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序号法律法规名称实施时间适用条款备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008 年 4 月 1 日第一章,第三章第二节工业节能、第六节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第四章第 58 条,第六章法律责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2006 年 1 月 1 日该法第十七条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安装和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供热采暖和制冷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太阳能利用系统。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安装太阳能系统,以节约用电。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 2010 年 4 月 1 日将于 2010 年 4 月 1 日开始实施,变化的部分主要是强调政府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与合理的调整和保障,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健康发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1986 年 7 月 1 日第一章,第二章计量基准器具、计量标准器具和计量检定 8、 9、 11 条,第三章计量器具管理 12、 14、 17 条,第五章法律责任 23、 26、 27、29、 31 条 5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1999 年 3 月 10 日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督管理第 4、 5、 6、 8 条,第三章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第 9~18 条,第四章奖惩第 19~22 条 6 关 1 / 19

于印发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06]571 号) 2006 年 4 月 7 日对于列入千家名单的企业,应(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 (二)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统计制度,定期报送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三)开展能源审计,编制节能规划。 (四)加大投入,加快节能降耗技术改造。 (五)建立节能激励机制。 (六)加强节能宣传与培训。 企业应积极配合政府,并主动寻找落实先进的技术以节约能源。 对于没有列入国家千家名单的企业而列入地方名单的企业,应满足地方政府的要求。 其他企业可参照执行,以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7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 28号 2006 年 8 月 6 日要充分认识加强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调整工业结构,严格控制新开工高耗能项目,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性门槛,遏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对企业搬迁改造严格能耗准入管理,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优化用能结构;强化工业节能;全面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加大节能监督管理力度;加大节能监督管

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报告

法律法规合规性和适宜性评价报告 公司按照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做到依法经营,严格管理,向依法管理要效益。 公司建立健全了文件化的环境管理体系,对各岗位人员进行了环境管理知识和意识培训,为了减少和预防对环境造成污染、伤害人身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 1、建立了《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程序》、《能源资源控制程序》、《污染物排放控制程序》、《危险化学品制度》等程序; 2、对各岗位人员进行有关影响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控制程序培训,使每位员工能够全面了解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和程序控制从事各自的工作; 3、严格按照公司文件和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对生产产生的噪音、污水排放进行控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控制水电及原材料的使用,确保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 4、对机械设备进行噪声防护及维修保养,对空压机、粉碎机等噪声大的设备隔离设置,减轻噪声对环境污染,经福山区环保局监测,噪声、废水排放均符合标准要求,未发生污染投诉事项。 5、按照废弃物管理要求对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特别是对有毒有害废弃物,各部门严格管理,使有毒有害废弃物得到有效收集。管理部与有资质的单位签订处置合同。

6、公司通过控制原材料,控制产品中有害物质含量,产品中有害物质含量达到要求。 通过对我公司环境管理体系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进行评估,我公司在生产及产品环保要求控制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按照规范要求去做,自实施体系以来,未发生违法、违规情况,在环境方面,未发生一起因违犯法规而造成的环境安全事故。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各部门应继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并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力度,随时更新法律法规,使我公司做到守法诚信、持续改进、保健康安全,保护环境、预防污染。 适宜性评价: 公司识别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与公司的环境因素相适应,经评价是适宜性,后续严格执行控制。 评价人:各部门负责人审核:王静静批准:乔绪军 日期: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估报告

公司2014年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合规性评价报告

公司2014年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合规性评价报告 1云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xx 年度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合规性评价报告 一.评价目的公司在 QEOJ 及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确认公司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遵循情况,保证体系运行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规避法律风险,根据标准和公司体系文件要求,组织开展合规性评价工作。 二.评价范围 (一)公司各部门.分公司生产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产生的环境因素。 (二)公司在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活动中所涉及的环境因素及危险源.法律法规要求。 (三)对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对法律法规遵循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 三.评价准则 (一)GB/T24001-2004;GB/T28001-xx (二)南方电网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

(三)电力行业.地方性环保.职业健康安全规范性文件及其他要求。 (四)公司管理手册.管理工作标准及相关制度 四.评价时间xx 年7 月7 日至xx 年8 月28 日 五.参加评价人员及方式组长:马钦(管理者代表)2副组长:雷永生(安全监管部主任) .张勐(企业管理部主任)组员:林金华潘家武王竞辉李红昆方静封义萍甘雪兰各分公司专职安全员.体系员公司本部.各施工项目部.运检工作站针对所处地理环境.对周边相关方影响程度及日常活动,按照公司下发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识别.评价表》进行识别,并提供真实的过程监测记录,形成了合规性评价报告,报告在本单位备案。公司合规性评价结合公司定期安全检查.体系审核.各单位合规性评价报告等工作对公司遵循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六.环境因素评价过程综述(环境类法律法律法规见附表:《适用的法律法规辨识表》) (一)污水排放 1.存在有基地生活污水.施工现场污水.生活污水.食堂清洁污水排放等环境因素。 2.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有:《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 3.采取的控制措施是:公司基地.办公.生活用水统一收集到公司污水池经沉淀. 再生水处理后,均达到安全排放标准,食堂

法律法规及合规性评价管理程序

法律法规及合规性评价管理程序

法律法规及合规性评价管理程序 1目的 为了规范龙岗坪山协力胶盒厂获取、识别和更新有关社会责任、健康安全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客户行合规性评价,并在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加以应用,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法律、法规及合规性评价的过程管理。 3职责 3.1行政体系部是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主管部门。 3.1.1负责有关社会责任、健康、安全和环境法律、法规及其它客户要求的收集、识别、更新与传达; 3.1.2负责合同的法律审查及法律纠纷的处理; 3.1.3负责组织社会责任、健康、安全与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遵守情况进行评价。 3.2各部门负责收集、识别、更新本部门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要求,并传达给员工遵照执行。负责业务范围内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合规性评价工作。 4程序内容 4.1获取内容: 4.1.1法律:全国人大和人大常委颁布的法律如: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等;

4.1.2法规:国务院和各相关省、自治区、市、县人大颁布的有关健康、安全与环境保护的条例和实施细则; 4.1.3规章:各部、委、局和各相关省、自治区、市、县政府颁布的 健康、安全与环境规章制度; 4.1.4标准:国家、行业和地方颁布的健康、安全与环境标准; 4.1.5国际公约:关于保护环境的公约、国际劳工公约、职业健康安全公约和建议书; 4.1.6其他要求:各级政府有关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客户有关社会责任、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面的要求等。 4.2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获取 4.2.1获取的渠道 421.1 行业的标准从行业协会和相关标准发布部门获取; 4.2.1.2 与咨询机构、安全等部门联系; 4.2.1.3 从互联网查询获取; 4.2.1.4 从公司业务主管部门获取识别成型的法律法规清单。 4.2.2获取方法: a)各主管部门不定期通过上述渠道获取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达到保持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处于最新状态; b)各主管还可以随时上网查询; c)公司体系部通过上级法律部门获取有关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d)所属部门获取的相关法律、法规或其它要求,由负责人员填写“法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合规性评价报告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合规性评价报告 一、评价目的: 安装公司在我公司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对健康、安全、环境法律法规及相关方要求的遵循情况。 二、评价范围:安装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危害、环境因素。 三、评价准则: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1 、GB/T19001-2000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2、GB/T24001-2004 3、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4、总公司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制度; 5 、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 四、评价时间: 二0—零年十二月十日 五、适用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概述: 安装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8-03-0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3-09-0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04-0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 防治法》( 1997-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5-1)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2000-0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999-1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2007-06-29) 、《中华人民共和

国节约能源法》(2008-04-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11-01) 、《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1989-01-01) 、《陕西省墙体材料革新与节能建筑管理办法》(2007-07-18)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03-15) 、《工伤保险条例》(2004-01-01)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3-06-01)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 2004-02-01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2000-01-30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 2007-06-01 )、《工伤认定办法》( 2004-01-01 )、《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 1991-07-09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1992-01-01 )、《企业职工培训规定》 (1996-10-30 )、《陕西省消防条例》(2009-09-01) 、《陕西省建筑节能条例》(2007-0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95-10-30) 、《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999-03-04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1980-06-01 )、《安全帽试验办法》 ( 1992-08-0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1990-08-01 )、《漏电保护器安装与运行》 ( 1999-05-0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 (2005-03-01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 1986-04-01 )等。安装公司设专人根据公司下发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对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方规定进行收集 和跟踪,及时收集新增和替换的法规、标准、规定,确保其完整性和有效性。 六、上一年度,内、外审与环境管理相关的不符合项纠正情况:安装公司在上一审核年度配合项目部内、外审发现的不符合项,组织相关人员认真进行了原因分析,针对各项目的不同特点,分别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