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关法经济学

有关法经济学

有关法经济学
有关法经济学

有关法经济学

导论

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

?法经济学是20世纪50~6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一门经济学与法学交叉的边缘学科。主要运用经济学,特别是微观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法律的形成、结构、效果及未来发展。

主流学派对法经济学科性质的基本观点

?

?理查德· A·波斯纳:

?法经济学是一门“用经济学阐述法律问题”

的学科,或者说是“将经济学的理论、经验与方法全面运用于法律制度分析”的学科。?具体地说,法律经济学采用经济学的理论与分析方法,研究特定社会的法律制度、法律关系以及不同法律规则的效率;

?其研究目的在于“使法律制度原则更清楚地显现出来,而不是改变法律制度”。

?尼古拉斯·麦考罗,斯蒂文· G·曼德姆:?“法和经济学是一门运用经济理论(主要是微观经济学及其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来分析法律的形成、法律的框架和法律的运作

以及法律与法律制度所产生的经济影响的学科。”

?大卫·弗里德曼:

?“法律的经济分析包含着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三项任务:

?第一是用经济学预测法规的效果。

?第二是用经济学找出在经济意义上有效率的法规,从而提出法规应该是什么。

?第三是用经济学预测法规将是什么。

?其中第一项任务基本上是运用价格理论,第二项任务主要运用福利经济学理论,而第三项任务主要是运用公共选择理论。”

?国内学者秦海:

?法经济学就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法律,从法律的角度看经济学。

?经济学可以弥补法学理论所缺乏的行为理论和规范标准,从经济学行为理论的角度看法律,可以把法律看成是价格,是行为激励;从规范标准的角度来看,由于经济学所强调的规范是效率问题,尽管关于效率的规范性争执较少——因为没有人会赞成浪费金钱,但是,如果效率被滥用到凌驾于公平和正义

之上的时候,我们就有必要求助于法律了。?法与经济学就是要使得经济学与法学充分地对流起来,即把理性假定与制度行为融合起来。

法经济研究的两种视角

?一种是法学的视角,即在法学研究中引入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进而形成、概括新的法学范畴或理论,或者对传统法学范畴、理论进行新的解释;

?另一种是经济学的视角,主要是拓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把法律制度等非市场经济领域的问题纳入经济学研究视野,进行经济学解释,借此形成和发展经济学范畴及理论,也包括对法律制度如何影响经济效率问题的关注。

法经济学与经济法学的主要区别

?第一,学科差别。

?法经济学虽然可以视为法学的分支学科或法理学的一个流派,但更主要的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大体可以放在新制度经济学的模式架下来理解与把握。而经济法学虽然有“经济”二字,但却是一个明显的法学学科。

?第二,研究范围差别。

?法经济学运用经济学方法把包括经济法在内的几乎所有的法律制度都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而经济法学则以研究经济领域各种法律问题为研究对象。

?第三,研究侧重点不同。

?法经济学运用经济学,特别是微观经济学研究法律问题,特别强调的效率;而经济法学主要是用法学的准则或价值观分析经济问题,主要强调公正,等等。

第一章法律概论

法的概念

?中国古代对法的理解:“法者,刑也” 律?外国古代对法的理解:公平;正义拉丁语

Jus

?Justice 1. 正义; 公正, 合理

? 2. 法律制裁; 司法; 审判3. 法

?当代对对法的理解:

?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体现掌

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规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确认、维护和调整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规范系统。

?概念解析:

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中最重

要内容

国家制定和认可

国家强制力为保障

公平正义为永恒宗旨

?法经济学对法的解释:

?法律是可以替代价格机制的另一种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式。当交易成本过高从而无法使人们依靠价格机制来达成交易的时候,法律作为权威的公共产品,具有规模经济(预防成本相对于实际损失很小)和避免效率损失的作用。如:合同违约、酒后驾车侵权、抢劫犯罪的法律规定的作用。

法的内容

?内容

权利:从事一定行为的自由

义务:不管主体意愿,应当为一定行为

的法律强制规定

责任: 违反义务则承担责任

法的产生与发展

?原始社会:氏族规范、道德、习惯

?奴隶制法律:

?古罗马《汉穆拉比法典》《十二铜表法》;

?夏《禹刑》商《汤刑》

?封建法律:

?《法经》《唐律》

?总体:刑罚残酷、法律适用上的特权主义、

司法不独立

?资本主义法律:

?私有财产神圣、契约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

?《法经》是春秋末期李悝制定的中国封建社

会的第一部系统的法典。《法经》有六篇:《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因此将《盗法》、《贼法》列于篇首。从整体上看,《法经》是一部“诸法合体”而以刑为

主的法典。

?《盗法》是涉及公私财产受到侵犯的法律;

《贼法》是有关危及政权稳定和人身安全的

法律;《囚法》是有关审判、断狱的法律;《捕

法》是有关追捕罪犯的法律;《杂法》是有

关处罚狡诈、越城、赌博、贪污、淫乱等行

为的法律;《具法》是规定定罪量刑的通例

与原则的法律,相当于现代刑法典的总则部

分。其他五篇为“罪名之制”,相当于现代刑

法典的分则部分。

法系

?英美法系

判例法为主要法源

制定法主要采用单行法规

普通法、衡平法

诉讼上的当事人主义

?大陆法系:法、德

制定法为主要法源

基本法律采用系统的法典形式

公法、私法

诉讼上的职权主义

?中华法系(已解体)、伊斯兰法系、印度法

系(已解体)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强制方式:

?国家强制力;内心信念、舆论等心理强制?制裁方式:法律制裁;良心和舆论谴责?存在、消亡方式:成文;不成文

?调整范围:行为;行为或主观思想

法律规范

?定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定社会关系参

与者在法律上的义务、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要素:

假定

处理

后果

法的渊源

?宪法:全国人大

?法律:全国人大或常委会

?行政法规:国务院

?地方性法规:

?省级、较大的市级地方人大及常委会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权力机构

?行政规章:国务院各部委

?地方政府规章:省级、较大的市级地方政府?国际条约:政府、地区、政府间国际组织

法律部门

?定义:也称部门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

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

?分类: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环境法、诉讼法、知识产权法、劳动法

法律效力

?对人的效力:

?法律上的人——法人、自然人

属地原则、属人原则、保护主义原则

结合原则: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

义、保护主义相结合。

?根据我国法律,对人的效力包括两个方面:?①对中国公民的效力中国公民在中国

领域内一律适用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外的中

国公民,也应遵守中国法律并受中国法律保

护。

?②对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适用问题,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在中国领域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法律适用问题;另一种是对其在中国领域外的法律适用问题。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在中国领域内,除法律另有规定者外,适用中国法律。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中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空间效力:

法律的空间效力,指法律在哪些地域有

效力,适用于哪些地区。一般来说,一

国法律适用于该国主权范围所及的全部

领域,包括领土、领水及其底土和领空,

以及作为领土延伸的本国驻外使馆、在

外船舶及飞机,即域内效力。

仅在部分区域有效:民族区域自治条例;

地方法规与规章

?时间效力:“法不溯及既往原则”;“有利溯

及原则” ——“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即新法

原则上不溯既往,但是新法不认为犯罪或者

处刑较轻的,适用新法。

法律责任

?定义:指违法主体对自己的违法行为必须承

担的某种强制性的后果或惩罚性后果的法

律上的责任

?分类

刑事责任:刑事制裁——管制、拘役、

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没收财产、

剥夺政治权利

民事责任:违约金、赔偿、赔礼道歉、

停止侵权、恢复原状、消除危险、返还

财产

行政责任:

行政处罚:没收、罚款、劳动教养、

吊销营业执照

行政处分

第二章法经济学的分析工具

分析工具一:交易成本

?交易费用思想是由科斯在1937 年的论文

《企业的性质》中提出的,但该文并没有直

接提交易费用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威廉姆森

提出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于1969年首次颁奖;获

奖总人数为64人,尚未出现一人多次获得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情况。

?最年轻的获得者是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阿

罗,他在1972年获奖时年仅51岁。?最年长的获得者是美国经济学家莱昂尼

德·赫维奇,他在2007年获奖时已是90

岁高龄。

?荷兰的廷贝亨两兄弟分别获得1969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和1973年诺贝尔生理

学或医学奖,独一无二的“兄弟组合”。?2009年10月12日晚,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

将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两位美国制

度经济学家: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首位女性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奥利弗·威廉姆森。奥斯特罗姆

?评选委员会认为:“她对经济治理的分析,

尤其是对普通人经济治理活动的研究打开了经济学的新空间。”

?奥斯特罗姆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如何利用认识科学中的研究成果建立可行的模型,以探讨和解释人类在不同制度安排下的选择问题;各种制度如何产生帮助个体进行决策的信息;在不同方式的集体决策过程中存在哪些偏差和调整;在各种制度架构中的互动过程里,不同的偏好是如何被放大和修正的。

威廉姆森

?被誉为重新发现“科斯定理”的人。正是由于他的努力,才使科斯的交易费用学说成为现代经济学中异军突起的一派,并汇聚了包括组织理论、法学、经济学在内的大量学科交叉和学术创新,逐步发展成当代经济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新制度经济学”正是威廉姆森对这一新分支的命名。此次新制度经济学再获诺贝尔奖,显示了当代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交叉和融合的强大生命力。?威廉森生于1932年,自1988年以来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教授商业管理、

经济学和法学。威廉森现在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埃德加·凯泽荣誉退休教授。

?威廉森的研究表明,市场和诸如公司等层级组织代表着不同的治理结构,在解决利益冲突方面采取了不同的方法。

一、交易成本概念

?科斯在《企业的性质》、《社会成本问题》和1991年接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演讲中对交易成本作过定义。

?科斯的交易成本概念是和组织成本严格区别的,指的都是市场成本。

科斯的交易成本概念

?1、科斯《企业的性质》中,认为交易成本是“使用价格机制的成本”,包括:

(1)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主要有各种为获取和处理市场信息的费用,如寻找交易对手、了解交易价格的费用;

(2)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

(3)由于不确定性所导致的实施长期合同的费用。

?注意:在该文中,科斯虽然列举了交易成本的一些类别,但是,还没有提出“交易成本”

概念。

科斯的交易成本概念

?2、科斯1960年《社会成本问题》中,明确地提出了“市场交易成本”,将交易成本概念更一般化拓展开来。

?交易成本包括:

?(1)度量、界定和保障产权的费用;?(2)发现交易对象和价格的费用;?(3)讨价还价、订立合同的费用;?(4)督促契约条款严格履行的费用;?3、科斯1991年接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演讲中的交易成本定义。包括:

?谈判费用;签约费用;监督费用;解决纠纷的费用;

?科斯交易成本定义的质疑(威廉姆森):?(1)不可操作;

?(2)没有说明哪些力量决定着交易成本的大小和交易方式的选择。

张五常的交易成本概念

与阿罗把交易成本定义为“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相似,张五常认为交易成本就是所谓的“制度成本”。

?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交易成本包括那些不可

能存在于没有产权、没有交易、没有任何一

种经济组织的鲁宾逊经济中的成本,包括信

息成本、谈判成本、界定和控制产权的成本、监督成本和制度结构变迁的成本。

?也就是说,除了生产成本外的费用支出全部

是交易成本。

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概念

?威廉姆森从契约的角度出发,把交易成本划

分为“事前的”交易成本和“事后的”交易成

本。

?“事前的”交易成本是指起草、谈判、保证落

实某种契约的成本;

?“事后的”交易成本是指契约签定之后发生

的成本,包括:

?A、当交易偏离了准则所引起的不适应成本;?B、引起争议的成本;

?C、伴随建立和运作管理机构而来的成本;?D、使契约保证生效的抵押成本。

小结

?资源配置通过两种方式,一是企业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协调方式;一是市场的无计划、无目的、无组织的协调方式。两种方式都是有成本的,相对成本的高低、相对效率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产生和存在(科斯1937)。

?科斯是把交易成本看成组织成本的对应物的,而张五常等则是把交易成本看成生产成本的对应物的,其实质是一致的。

二、交易成本产生的原因

?威廉姆森比较系统地分析了交易成本产生和存在的原因,他认为,交易成本的产生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有限理性;

?(2)机会主义;

?(3)资产的专用性。

?1、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最早是由西蒙提出,意指人的行为是:“意欲合理,但只能有限地达到”。有限理性主要表现在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度的。?有限理性意味着(如何导致交易成本):

?(1)人们要寻找交易对象→搜寻成本;?(2)人们不知交易对象的出价→谈判成本,签约成本;

?(3)人们不知道交易对手在签约后是否会从事机会主义行为→监督成本;

?(4)一方从事了机会主义行为→仲裁成本,诉讼成本。

?2、机会主义

?机会主义是指行为主体在交易活动中不仅追逐自利的目标,而且在追逐自利目标的同时使用策略性行为,这些策略性行为包括隐瞒真实信息,交易意图的不实陈述和欺诈等,它是对“经济人”的一种拓展。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经济人”是追逐自利目标的,但在追逐自利目标的过程中不包括策略性行为。?在市场交易活动中,机会主义受到来自“大数条件”的制约,即交易双方面临的可供选择的交易对手很多时,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概率较小。

?3、资产专用性

?资产专用性是由威廉姆森首先创立的,指的是一项资产可调配用于其他用途的程度,或

由其他人使用而不损失生产价值的程度。他

认为,资产的专用性至少可以分为五类:?(1)地点的专用性:将衔接的岗位以相互

关系密切的方式来安排场所,以便节约库存

和运输费用。

?(2)有形资产的专用性:专指资产在物理

性能上(比如设计、构造)的专门适用特性。?(3)人力资本用途的专用性:指有些特殊

部门的特殊技术专业,拥有特殊的知识和信

息,一旦离开这个行业、部门,可能导致自

己人力资本价值的贬值。如苏联解体后大批

教传统政治经济学的教授失业,找不着工

作,他们不得不重新学习或转行。所以宽口

径、复合型人才更具备议价的能力。?(4)奉献性资产:这是根据客户的紧急要

求而在一般目的工厂中进行的特殊投资。?(5)品牌资本。

三、交易成本大小的影响因素

?威廉姆森认为,某项交易活动涉及到的交易

费用(成本)大小与交易的维度(即影响交

易活动的各个方面)有关。这些维度包括:?1、资产专用性程度;

政治经济学_经典案例分析

案例1: 在2002年的最后一个周日,中国为电力行业的垄断画上了句号。拥有占全国46%发电资产和90%输电资产的原国家电力公司被拆分重组为11家独立的公司,这些公司在12月29日同时宣布正式成立。从1987年持续至今的中国民航业改革在2002年也有突破性进展。随着6大民航集团10月11日的成立,中国民航总局与下属的民航企业彻底脱钩。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为基础组建的三大航空运输集团,其资产总和将占据中国民航总资产的80%。 问题:政府对市场失灵的纠正。 分析: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竞争失效 (2)外部性 (3)市场不完全 (4)公共产品 (5)信息不对称 为弥补市场失灵需要政府介入,政府介入的手段和领域为: (1)对效率的介入 ①财政支出②财政补贴③政府采购④限制垄断(2)对收入再分配的介入 ①税收和转移支付 ②公共事业投资 ③特别征税 (3)对经济稳定的介入 ①财政制度内在的自动稳定器 ②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③金融政策 ④紧急行政措施 ⑤道义上的劝告 本案例中,政府通过限制垄断,恢复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可操作的竞争。 案例2: 1998年5月18日,美国司法部和20个州向最高法院递交诉状,控告微软公司利用其“视窗”操作系统来迫使消费者使用它的其它软件产品——其中最重要的是“网络探索者”Internet浏览器。1999年,该案做出了一审判决,在长达270页的判决中,法官杰克逊列举了微软一系列反竞争,保护垄断势力的行为。微软一直在努力拓展其势力范围,使其超越软件行业,而进入日趋有利可图的电子商务和网络连接行业,他们已经投资数以百亿计的资金在通讯和科技公司中(如AT&T)。由于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具有垄断状态,把Internet浏览软件“网络探索者”(InternetExplorer)与“视窗”捆绑在一起也就相当于垄断了消费者和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厂商上网的交通通道。问题: 1、结合该案例分析垄断和反垄断对社会造成什么样 的影响? 2、美国的反垄断法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有何借鉴意 义? 分析:垄断市场会带来效率损失,影响市场作用的 正常发挥,主要体现在:垄断使产量减少,价格增 加;垄断造成社会无谓损失;垄断造成企业不思进 取。 有必要通过反垄断措施纠正这种市场失灵,使价格 降低,增加消费者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1890年,美国通过了美国的第一部反托拉斯法—— 谢尔曼法。1914年,美国又制定了克莱顿法和联邦 贸易委员会法。这三个法案基本形成了美国的反垄 断法律体系。 美国反托拉斯法所规范的反竞争行为包括:联合限 制竞争行为、滥用经济优势的行为、价格歧视行为、 垄断与企业兼并行为、其他反竞争行为(股份保有、 董事兼任、瓶颈垄断、商业贿赂)、损害消费者的行 为(欺骗性定价、欺骗性广告宣传、虚假不实的标 签)。 美国反托拉斯法的特点是以限制造成垄断的不公平 竞争行为为主,而不反对现有的垄断企业。所以, 一个行业中垄断企业的存在本身并不违法,只有垄 断企业应用其垄断力量不公平地竞争时才算违法。 这使得美国的反托拉斯法具有很强的“行为法”特 点,即一切以企业行为是否违背公平竞争为判断依 据。 案例3: 中国电信改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4年中国联通 公司的成立。当时联通的总资产虽然只有中国电信 的1/260。但此举使邮电部独家垄断国内电信市场 的局面开始改变。1999年2月,信息产业部决定把 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剥离出去。原中 国电信被拆分成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 信三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公司。2001年12 月,国务院批准了新的电信体制改革方案,对现有 的电信企业进行重组。中国电信现有资产划分为南 北两个部分。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和河南、山东共 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信公司归中国电信 北方部分;其余归中国电信南方部分。 问题:1.垄断和市场失灵。2.政府对垄断的态度和 措施。 分析: 1.垄断市场的效率损失。 (1)垄断使产量减少,价格增加; (2)垄断造成社会无谓损失; (3)垄断造成企业不思进取。 垄断市场的非效率导致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发挥作 用,是导致市场失灵的情况之一。 2.现今世界各发达国家限制垄断、促进竞争的政策 措施,基本上是根据上述标准把促进“可操作竞争” 作为政策目标。 在各主要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制定了有关禁止垄断、 维持公正交易的法律。具体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垄 断的立法,由行政机构加以监督,由司法机关加以 执行。各国政府的反垄断政策就是以这些法律为依 据展开的。 我国的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应在学习国外经验的基 础上,结合本国国情。 案例4: 在小镇上,该镇的人从事的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一 种是养羊。镇上的许多家庭都有自己的羊群,并出 实用以做衣服的羊毛来养家。大部分时间羊在镇周 围土地的草场上吃草,这块地被称为镇共有地。没 有一个家庭拥有土地。相反,镇里的居民集体拥有 这块土地,所有的居民被允许在这块地的草场上放 羊。集体所有权很好地发挥作用,因为土地很大。 只要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有良好草场的土 地,镇共有地就不是一种竞争性物品,而且,允许 居民在草场上免费放羊也没有引起问题。时光流逝, 镇上的人口在增加,镇共有地草场上的羊也在增加。 由于羊的数量日益增加而土地是固定的,土地开始 失去自我养护的能力。最后,土地变得寸草不生。 由于共有地上没有草,养羊不可能了,而且,该镇 曾经繁荣的羊毛业也消失了。许多家庭失去了生活 的来源。 问题:什么原因引起这种悲剧? 分析:实际上,共有地悲剧的产生是因为外部性。 当一个家庭的羊群在共有地上吃草时,它降低了其 他家庭可以得到的土地质量。由于人们在决定自己 有多少学时并不考虑这种负外部性,结果羊的数量 过多。 如果预见到了这种悲剧,镇里可以用各种方法解决 这个问题。它可以控制每个家庭羊群的数量,通过 对羊征税把外部性内在化,或者拍卖有限量的牧羊 许可证。这就是说,中世纪小镇可以用现代社会解 决污染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放牧过度的问题。 但是,土地的这个例子还有一种较简单的解决方法。 该镇可以把土地分给各个家庭。每个家庭都可以把 自己的一块地用栅栏圈起来,并使之免于过分放牧。 用这种方法,土地就成为私人物品而不是共有资源。 在17世纪英国圈地运动时期实际就出现了这种结 果。 共有地悲剧是一个有一般性结论的故事:当一个人 用共有资源时,他减少了其他人对这种资源的享用。 由于这种负外部性,共有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政 府可以通过管制或税收减少共有资源的使用来解决 这个问题。此外,政府有时也可以把共有资源变为 私人物品。数千年前人们就知道这个结论。古希腊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食用油价格波动 一、影响食用油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一)食用油的供应情况 1.食用油加工原料(如大豆、花生、玉米、菜籽等)供应量 食用油作为油作粮食加工的下游产品,其供应量的多寡直接决定着食用油的供应量,正常情况下,油作粮食供应量的增加必然导致食用油供应量的增加。这些油作粮食的来源主要分为国产和进口两种,两类的供应量都影响食用油的供应。 2.食用油产量 食用油当期产量是一个变量,它受制于油作粮食供应量、压榨收益、生产成本等因素。一般来讲,产量与价格之间存在明显的反向关系,产量增加价格相对较低,产量减少价格相对较高。 3.食用油进出口量 食用油进口量的变化对国内食用油价格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 4.食用油库存 食用油库存是构成供应量的重要部分,库存量的多少体现着供应量的紧张程度。在多数情况下,库存短缺则价格上涨,库存充裕则价格下降。但由于食用油具有不易长期保存的特点,一旦库存增加,价格往往会走低。 (二)食用油的消费情况 1.国内需求情况 2.餐饮行业景气状况 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外就餐的人数不断增加,餐饮行业的景气状况对食用油需求明显非常明显。 (三)相关商品、替代商品的价格 1.油作粮食的价格

用于榨油粮食的价格高低直接影响食用油的生产成本。如现在的豆油,许多大型压榨企业选择进口大豆作为加工原料,使得进口大豆的压榨数量远远超过国产大豆的压榨数量。从而使豆油价格原来越多地收到进口大豆价格的影响。 2.替代品的价格 食用油种类繁多,豆油、菜籽油、棕榈油、花生油等等,相互之间价格都存在一定的互相影响。 (四)农业、贸易和食品政策的影响 1.农业政策 国家的农业政策往往会影响农民对种植品种的选择。 2.进出口贸易政策 如关税的征收等。 3.食品政策 如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健康影响等。 二、政府出台限价令的原因是为了稳定食用油的价格。但是实施之后的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限价令在市场经济下,并不是稳定物价的良方。 三、博弈关系: 在上游产品普遍上涨的情况下,食用油的单方面现价,已经构成对市场公平的妨碍。现在,一些油企的利润已经出现严重的倒挂,一些无法享受补贴的企业和一些小型企业已经处于濒临倒闭的状态。如果这时还义无反顾地将限价令进行到底,那么食用油市场一定会萎缩。食用油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市场,只要没有串通涨价,没有操作市场的行为,政府就应该尊重市场规律,不做过多的参与。因为不理智的管制,只会越管越乱,越管越槽。从以往的经验看,任何的占时限价,都只不过是推迟涨价时间的行为。

法经济学复习题

法经济学复习题 一、简答题 1.公司法如何降低交易成本? 2.刑法的效益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合同法如何降低交易成本? 4.何为汉德法则?意义何在? 5.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理由是什么? 二、案例分析题 1992年8月初,原告××省电子联合康乐公司欲在××市主干道修建一幢儿童乐园大楼,向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和所在区城市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请。市、区城管会分别签署了“原则同意,请规划局给予支持,审定方案,办理手续”的意见。原告将修建计划报送被告该市城市规划局审批。原告在被告尚未审批,没有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情况下,于8月23日擅自动工修建儿童乐园大楼。同年12月9日,被告和市、区城管会的负责人责令原告立即停工,并写出书面检查。原告与当日向被告做出书面检查,表示愿意停止施工,接受处理。但是原告并未停止施工。 1993年2月20日,被告依据法律法规做出违法建筑拆除决定书,限令原告在1993年3月7日前自行拆除

未完工的违法修建的儿童乐园大楼。原告向该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申请复议,得到维持拆除的决定。在复议期间,原告仍继续施工,致使建筑面积为1730平方米的六层大楼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原告不服拆除决定,向该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判决要点: 一审判决:维持该市城市规划局做出的违法建筑拆除决定。 一审宣判后,原告不服,向该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请求撤销原判,改判为罚款保留房屋,并补办修建手续。在二审期间,1993年10月20日,上诉人主动提出服从一审判决,申请撤回上诉。法院认为:上诉人无证修建儿童乐园大楼属严重违法建筑的事实存在,被上诉人做出拆除该违法房屋建筑的处罚决定合法。1993年11月1日做出裁定:准许上诉人撤回上诉。双方当事人按该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执行。 试运用所学法经济学知识,对判决结果进行分析。

国家干预行为的法经济学分析

国家干预行为的法经济学分析 【摘要】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运用法经济学范式分析国家干预行为可以厘定国家干预的合法性、干预方案的选择、干预的范围和限度。本文主要进行国家干预行为的成本与效益理论分析、供给与需求的理论分析和国家干预行为的均衡理论分析。 【关键词】经济法;国家干预;需求与供给;成本与效益;均衡【正文】 “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1]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行为是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在进行经济干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干预目的,而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由于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法,即“国家对于经济关系的调整主要是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管理机关行为以及切实实施这些行为来实现。”[2]吕忠梅也指出,“在经济法上,政府经济行为作为一种法律上的行为,必须是能够引起一定的法律后果,即具有法律意义的的人们发自意思所表现出来的的身体动作或静止状态。直言之,是政府作为经济法主体而进行的旨在设立、变更或终止经济法律关系的行为”。[3]所以本文将国家干预经济的行为视为经济法行为,简称为国家干预行为[①].运用法经济学范式分析国家干预行为,具体包括国家干预行为成本与效益理论分析、国家干预行为的供给与需求理论分析和国家干预行为均衡理论分析等。 一、国家干预行为法经济学分析的必要性 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法,国家干预经济的行为是现代市场经

济运行不可或缺少的内生要素,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离不开政府理性行为及其制度环境的支撑。钱颖一教授认为只有权力有限、规模有限的政府才可能是有效的政府。有限政府有三个限制:一是政府干预范围有限,二是政府干预手段有限,三是政府规模有限。限制的一条途径就是预算限制,在税收和支出之间建立联系。这要求在预算批准程序上更直接地联结赋税和支出决策,保持收入和支出的平衡。[4]从法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政府干预行为无疑有助于政府在市场取向的经济转轨中有效公正地行使其职能。因而有其分析的必要,体现在:(一)决定国家是否干预以及干预方案的选择 斯蒂格利茨指出,应该弄清“政府机构对于经济发展的努力具有哪些独特优势?政府计划和干预的成本是什么?以及我们如何才能以最小的成本利用这些优势?”[5]这段话提示了两点涵义:一是政府在干预之前要在干预与不干预之间进行成本分析;二是在政府干预和其他干预之间进行选择。[6] 首先,干预成本的高低是国家作出干预供给决策的主要依据,是干预主体选择遵守或者规避法律甚至违反法律的行为的“晴雨表”。“干预成本的存在需要政府时时进行干预成本与干预收益的权衡,如果收益大于成本,则这种干预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如果成本大于收益,则这种干预的合理性就值得怀疑,因为干预的本来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在干预行为不能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情形下,选择不干预是理性的。”[7]阿特金森和斯蒂格勒在《公共经济学》一书中也特别告诫读者:应用国家作用的福利经济学观点时必须十分谨慎。对政

西方经济学案例分析

《西方经济学》案例精选 案例1:价格到底谁说了算 2003年7月15日,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听证会在北京举行。虽然此次听证会受非典影响延期两个多月,但社会对它的关注丝毫没减。值得回味的是,中国的改革就是从价格改革入手的。问题是,为什么改革这些多年,我们还停留在要由政府出面,为民航这样的垄断行业扩价格听证会的阶段,而不能由市场来决定价格呢? 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年政府为了把垄断行业推向竞争的市场,是做了不少工作的。1999年底,中国电信一分为四;民航也早就各路诸侯分治,航空公司林立。于是乎,真的竞争来了,为打折打得头破血流。消费者得到了实惠,一片叫好;经济学家也喜出望外:总算与市场接轨了,该来个优胜劣汰了。可这时,“婆婆”忍不住出面了——都是国有资产嘛,手心手背都是肉,干吗非拼个你死我活呢!在政府的倡导下,民航各路诸侯今日歃血,明日盟誓,又是“生死合约”,又是价格联盟,但结果总是拧不过市场法则的“大腿”,该打折还是打折,该降价还是降价,只不过“明火执仗”变成了“暗度陈仓”。结果,竞争总是深入不下去,该死的死不掉,该长的长不大,市场真的“失灵”了。价格成了苦孩子,打折变成了瞎折腾;政府总“舍不得”放手让市场来裁决价格,苦孩子也永远不能长大成人。经济学家常说,市场具有比任何权力更绝对的权威。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认为,国营企业应该民营化。过去十几年来,经营不善的国企转为民营已经成为世界潮流。美国将邮政民营化了;英国在撒切尔零售价当政期间,就将原来由政府经营的航天、汽车、电子通讯甚至铁路移转为民营,成效显著。我们的民航、铁路、电力等为什么就不能姓“民”?为会么不能像食品、家电、服装等行业,取消政府管制,取消那么多的“局”、“部”呢? 案例分析: 我们经济生活中有两种主要的经济组织形式:市场机制和命令经济。所谓市场机制是指这样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即单个消费者和企业通过市场相互发生作用,来决定经济组织的三个中心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所谓命令经济是指这样一各制度,其资源的分配由政府来决定,命令个人和企业按照国家经济计划行事。亚当·斯密把市场机制比喻为“看不见的手”。所谓“看不见的手”,是指当每个人追求他自私自利的目标时,他好像被子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实现最好的公共福利。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引导着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政府和其他机构根本不需要干预社会资源的配置,“看不见的手”就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政府有什么作用呢?根据微观经济学,政府的作用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提高效率;二是促进公平。在提高效率方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有必要利用

经济学案例分析

(十二)某一实力雄厚的B企业将电话机产品投放A市。在A市电话机市场竞争激烈,有三、四家企业在市场上也推出了与该企业在性能、质量、价格相近似的产品,在市场上形成了电话机销售的鼎立分争局面。B企业为排挤竞争对手,将销售产品的价格一降再降,最后降至低于成本销售。与其竞争的一些中小企业为占领市场的一席领地,也试图降价销售,但因实力不足,低于成本销售意味着亏损,为避免亏损经营,不得不退出市场。该实力雄厚的B企业降价排挤竞争对手的策略成功,在A市市场上形成独霸局面,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绝对有利的竞争地位。随后,该B企业又以改进型号为名,将价格调高。 试分析: 1、B企业的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 答:该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在商业竞争中,采用的是降价排挤的不正当竞争手段。所谓降价排挤,是指同业竞争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不当地降低价格至低于成本来销售商品的行为。 2、哪些低于成本价销售商品的行为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答: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低于成本价销售商品的行为有:(1)销售鲜活商品;(2)处理有效期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3)季节性降价;(4)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3、B企业行为是否侵犯了消费者的利益? 答:B企业的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表面上看来似乎是针对同业竞争对手,并不损害消费者利益,在降价销售中,甚至消费者暂时还获得了实惠,但从长远看,不正当的经营者排挤竞争对手之后,垄断了市场就排斥了消费者自由选择的权利,在这种不正当竞争情况下,消费者的权益同样受到损害。 (十四)利民公司与同达公司均为生产收音机的企业,其中利民公司的产品外销数量逐年上升,且在国外有了一批稳定的代销商。利民公司对本公司的国外代销商的情况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并与知晓该情况的员工签订了保密合同。同达公司为扩大海外市场,遂找到利民公司的副经理张某,希望张某能将利民公司的国外代销商的联系方法、利民公司的报价等情况告诉同达公司,且表示愿高薪聘请张某到同达公司工作。随后张某辞职,来到同达公司工作。同达公司利用张某提供的代销商名单、利民公司的报价等情况,同原利民公司的代销公司取得了联系,销售了许多产品,获得了约500万元的利润。此间,利民公司的海外销售额下降了许多。1998年11月,利民公司以同达公司侵犯商业秘密为由,起诉同达公司,要求停止侵害、赔偿损失。(2004年1月份试题) 试分析: 1、同达公司是否侵犯了利民公司的商业秘密,为什么?

经济学案例

1、有一个幸运的人被上帝带去参观天堂和地狱 他们首先来到地狱,只见一群人,围着一个大锅肉汤,但这些人看来都营养不良、绝望又饥饿。仔细一看,每个人都拿着一只可以够到锅子的汤匙,但汤匙的柄比他们的手臂长,所以没法把东西送进嘴里。他们看来非常悲苦。 紧接着,上帝带他进入另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和先前的地方完全一样: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匙。但每个人都很快乐,吃得也很愉快。上帝告诉他,这就是天堂。 这位参观者很迷惑:为什么情况相同的两个地方,结果却大不相同?最后,经过仔细观察,他终于看到了答案:原来,在地狱里的每个人都想着自己舀肉汤;而在天堂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用汤匙喂对面的另一个人。结果,在地狱里的人都挨饿而且可怜,而在天堂的人却吃得很好。 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经济中的好处是明显的,天堂和地狱的差别就在这里。 2、假设的作用 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几位在沙漠上旅行的学者经过长途跋涉,饥渴交困。然而不幸的是,当他们坐下来围着随身所携带的一堆罐头时,却因为没有开罐工具而一筹莫展。于是,一场研究如何用最简单的办法开启罐头的学术讨论会开始了。 物理学家首先发言:“给我一个聚光镜,我可以用阳光把罐头打开。” 化学家接着说:“我可以利用几种化学药剂的综合反应来开启罐头。” 经济学家则说:“我的办法最简单。假设我有一把开罐刀……” 这包含着重要的哲理。它说明经济学家分析问题时总是从“假设如何如何”开始的,离开了一定的假设条件,分析与结论都是毫无意义的。 适当地运用假设,是经济理论形成的重要方法。一个完整的经济理论包括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等。定义是对经济学所研究的各种变量所规定的明确的含义。假设则是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件。因为任何理论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所以在理论形成中假设非常重要。当然,在形成理论时,所假设的某些条件往往并不现实,但没有这些假设就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经济领域是极其复杂的,其中有成百万人口和企业,千百种价格和行业,在这种环境下探索经济规律是很困难的。假设可以从各种复杂的经济关系中,抽出最本质的关系加以研究,从而使解释这个世界更为容易。例如,为了研究国际贸易的影响,我们可以假设,世界只由两个国家组成,而且每个国家只有两种产品。当然,现实世界由许多国家组成,每个国家都生产成千上万的不同类型的产品。但通过假设两个国家和两种产品,我们可以集中进行思考。一旦我们理解了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产品,我们可以集中进行思考。一旦我们理解了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产品这种假想世界中的国际贸易,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生活在更复杂的世界中的贸易。 3、100欧元消除金融危机 在一个欧洲小国的风光旖旎的小镇上,居民民风朴实,热情乐观,但最近一段时间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镇上的各种生意都不景气,使得不少生意人都背上债务,生性乐观的小镇居民的脸上也布满了忧虑。 一天,一个富裕的中国游客走进了小镇的一家酒店的大厅。老板一见,大为惊喜,连忙迎了过来。这段时间以来,虽说小镇风景依然那么美丽迷人,但却鲜有游客光临。老板殷勤地接下中国游客的行李。中国游客把100欧元订金递给老板,然后拿着钥匙上楼去检查合适的房间。在这期间,老板手拿着这100欧元一路小跑来到镇上的屠户摊上:“真不好意

第四章 行为法经济学

第四章行为法经济学 克里斯汀·焦尔斯1 4.1 引言 经济学中的很多议题都与法律相关。例如,公共经济学领域中,对诸如残疾和失业保险等法律授权的政府项目效果的大量研究(Katz and Meyer,1990;Gruber 1994;Cutler and Cutler,1996;Autor and Duggan,2003);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对多种类型反歧视法效果的考察(Heckman and Payner,1989;Donohue and Heckman,1991;Acemoglu and Angrist,2001;Jolls,2004 a);以及近期在公司治理方面对公司法和证券法对股票收益率和波动影响的研究(Gompers et al.,2003;Ferrell,2003;Greenstone et al.,2006)。尽管这些议题都以某种方式涉及到法律,但无论“法经济学”还是“行为法经济学”都未能将其纳入核心的研究领域。因此,当前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先决问题是如何定性“法经济学”和“行为法经济学”这两个范畴。 在与法律相关的广泛的经济议题中,一些与众不同的特征有助于界定那些严格归属于法经济学领域的工作。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大部分工作关注在法经济学出现之前经济学先驱未深入研究的各种法律领域;这些领域包括:侵权法,合同法,财产法和诉讼程序规则。法经济学工作的第二个特征是它惯用(有争议的)“财富最大化”规范准则(Posner,1979),而不是社会福利最大化准则——一般而言,不是根据“社会应该追求财富最大化,而不是社会福利最大化”这种观点,而相反因为法经济学一般倾向于解决分配问题,认为社会福利应该只通过税收制度来调节(Shavell,1981)。最后,第三个显著特征是其对法律规则内容(而不仅仅是效果)的解释和预测的持续兴趣。虽然大部分经济学工作研究法律的效果(如上所述),但是除了与法经济学相关的工作外,只有政治经济学普遍强调分析法律的内容,并且只是从某个特定的角度2。 根据这种“法经济学”的粗糙概述,那么什么是“行为法经济学”呢?行为法经济学包括法和经济学在行为学视角下的发展与融合,这些行为学的视角来源于心理学的各个领域。自从阿莱(Allais,1952)和埃尔斯伯格(Ellsberg,1961)的早期工作被广泛接受以后,传统经济分析的一些基本假设对人类行为的描述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毫不奇怪,以这些假设为基础的模型有时会产生错误的预测。行为法经济学试图建立更现实的行为模型来改善法经济学的预测能力。 本文介绍了目前行为法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应用,并且指出了行为法经济学的新焦点:通过法律规则来消除个体偏见的前景(Jolls and Sunstein,2006)。通过“法律除偏”手段,行为法经济学在法经济学领域开创一个新局面:一方面,不懈的坚持传统经济假设;另一方面,在人们必然会偏离传统经济假设的假设基础上,广泛的构建或解构法律制度。 本文的结构如下。第2节回顾了行为经济学的一个主要观点的发展和完善:不论在行为法经济学领域之内还是在其之外,人们通常表现出一种禀赋效应。第 1感谢彼得·戴尔蒙德邀请我参加有关这个领域的会议;感谢彼得·戴尔蒙德,史蒂芬·沙维尔,凯斯·桑斯坦及与会人员,尤其感谢伊恩·艾尔斯和克里斯托弗·恩格尔的启发性的评论;感谢帕特·罗伯逊和大卫·杨出色的研究帮助。 2文本中法经济学的三个特征并不是要界定这个领域的内在本质,而是认为现有的被视为法经济学领域的工作具备了这些特点。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麦当劳折扣券 另一种解释是:麦当劳想借此进行价格歧视——把顾客分开。要获取麦当劳的优惠券,总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的,而不是随手可得——上麦当劳的网站浏览寻找优惠券,打印优惠券,或者阅读麦当劳的宣传报纸,或者到路边索取,都是需要花费少许成本,主要是时间成本。通常是什么人才愿意花费这些成本呢?是时间成本比较便宜的人。能上麦当劳的人中,什么人时间比较便宜呢?显然是一些收入偏低的人——工薪阶层。另外,优惠券能够购买的通常是某种指定的商品组合,而不是随意购买。也就是说,使用优惠券的顾客,是要付出代价——不能随意挑选商品的代价。这也是一种成本。总而言之,使用优惠券,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者成本也。 通过上述种种方式,麦当劳成功地把麦当劳的顾客中的富人和穷人分开,然后,对于富人——不持有优惠券的人,麦当劳供给他们的商品就比较贵(没有优惠),而对于穷人——持有优惠券的人,麦当劳给他们打折。时间地点商品相同但价格不同,这就是典型的价格歧视。通过价格歧视,麦当劳向消费者榨取了更多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利润。 关于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占座”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在大学校园里更是司空见惯。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就要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制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体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它就是一项合理的制度。下面将运用经济学原理对占座行为的合理性予以分析。 (1)占座——理性人的选择.“占座”意味着你可以拥有令你满意的座位,当你和你的同学同样用心时,你比他们更容易集中精神,获得更好的听课效果,最终得到更优异的成绩。 当然,你需要为占座付出一定的低价,即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这里的关键在于机会成本与收益比较孰轻孰重。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取得好成绩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占座的机会成本,当你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它们时完全可以被压缩到很小,甚至为负值——早起有益于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把时间浪费在早饭上是没有必要的。这么看来,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很小的,而得到的收益却大得多,因此占座无疑是理性人的最佳选择。 (2)替他人占座——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如果你已经前赶到了教室,多占个座儿对你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因为你为此付出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但这一行为的边际收益则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你的室友可能会认为你很体贴,并因此提高对你的评价;其次,即便是你所服务的人不认为这是美德的表现,而将之视为一项投资,那么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在适当的场合时,他也必定会为之付出某种方式的回报。这种情况,通俗地讲叫做“顺水人情”,本小利大,何乐而不为呢?

有关法经济学

有关法经济学

导论 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 ?法经济学是20世纪50~6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一门经济学与法学交叉的边缘学科。主要运用经济学,特别是微观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法律的形成、结构、效果及未来发展。 主流学派对法经济学科性质的基本观点 ? ?理查德· A·波斯纳: ?法经济学是一门“用经济学阐述法律问题” 的学科,或者说是“将经济学的理论、经验与方法全面运用于法律制度分析”的学科。?具体地说,法律经济学采用经济学的理论与分析方法,研究特定社会的法律制度、法律关系以及不同法律规则的效率; ?其研究目的在于“使法律制度原则更清楚地显现出来,而不是改变法律制度”。 ?尼古拉斯·麦考罗,斯蒂文· G·曼德姆:?“法和经济学是一门运用经济理论(主要是微观经济学及其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来分析法律的形成、法律的框架和法律的运作

以及法律与法律制度所产生的经济影响的学科。” ?大卫·弗里德曼: ?“法律的经济分析包含着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三项任务: ?第一是用经济学预测法规的效果。 ?第二是用经济学找出在经济意义上有效率的法规,从而提出法规应该是什么。 ?第三是用经济学预测法规将是什么。 ?其中第一项任务基本上是运用价格理论,第二项任务主要运用福利经济学理论,而第三项任务主要是运用公共选择理论。” ?国内学者秦海: ?法经济学就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法律,从法律的角度看经济学。 ?经济学可以弥补法学理论所缺乏的行为理论和规范标准,从经济学行为理论的角度看法律,可以把法律看成是价格,是行为激励;从规范标准的角度来看,由于经济学所强调的规范是效率问题,尽管关于效率的规范性争执较少——因为没有人会赞成浪费金钱,但是,如果效率被滥用到凌驾于公平和正义

法经济学案例分析

李萍等v.五月花饮食有限公司 【案情】: 李萍夫妇带着儿子与朋友到被告“五月花”餐馆就餐。就餐时,临近包房内突然发生爆炸,李萍受伤致残,儿子受伤后不治死亡。爆炸的原因是一农民将爆炸物装在酒盒里伪装成酒作为礼物送给一医生,该医生将该“礼物”带到五月花餐厅的包房里(该餐厅允许顾客自带酒水),服务员在为顾客开启该酒盒时,发生上述爆炸。 李萍夫妇起诉“五月花”饮食有限公司,主张人身伤害赔偿。【分析】: 对本案的讨论将依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是否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是否应承担违约责任 3.是否应当赔偿 一、违约责任的认定 顾客要求人身损害赔偿应具备的条件:(1)必须证明他是饭店的客人,饭店有保护他的法律义务;(2)必须是饭店的作为或不作为给客人造成的人身损害;(3)客人的人身损害是饭店的过错所为;(4)负有举证责任,证明损害出自饭店,而不是他本人。 原告李萍夫妇到被告五月花公司下属的餐厅就餐,和五月花公司形成了消费与服务关系,五月花公司有义务保障李萍夫妇的人身安全。五月花公司是否尽了此项义务,应当根据餐饮行业的性质、特点、要求以及对象等综合因素去判断。本案中,李萍夫妇的人身伤害,是

五月花餐厅发生的爆炸造成的。此次爆炸是第三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所致,与五月花公司本身的服务行为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五月花公司作为消费与服务合同中的经营者,除应该全面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外,还应当依照合同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履行保护消费者人身、财产不受非法侵害的附随义务。为了履行这一附随义务,经营者必须根据本行业的性质、特点和条件,随时、谨慎地注意保护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但由于刑事犯罪的突发性、隐蔽性以及犯罪手段的智能化、多样化,即使经营者给予应有的注意和防范,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刑事犯罪对顾客人身、财产的侵害。这种侵害一旦发生,只能从经营者是否尽到合理的谨慎注意义务来判断其是否违约。五月花餐厅接受顾客自带酒水到餐厅就餐,是行业习惯使然。对顾客带进餐厅的酒类产品,根据我国目前的社会环境,还没有必要、也没有条件要求经营者采取象乘坐飞机一样严格的安全检查措施。由于这个爆炸物的外包装酷似真酒,一般人凭肉眼难以识别。携带这个爆炸物的顾客曾经将其放置在自己家中一段时都未能发现危险,因此要求服务员在开启酒盒盖时必须作出存在危险的判断,是强人所难。五月花餐厅通过履行合理的谨慎注意义务,不可能识别伪装成酒的爆炸物,因此在当时的环境下,五月花公司通过合理注意,无法预见此次爆炸,其已经尽了保障顾客人身安全的义务,不存在违约行为。 二、侵权责任的认定

《结婚与离婚的法经济学分析》读书笔记

法律经济学读书笔记 作者:赵宏岳 专业:法律硕士(法学) 班级: 2010级 2班 学号: 210410200039

《结婚与离婚的法经济学分析》读书笔记 正如本书的名称所显示的那样,本书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法律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结婚与离婚涉及到的问题。本书不是一本独著,而是众多知名学者智慧的集合。在本书中著者们运用法律经济学的新视角探讨了婚姻这个古老的问题。与传统的婚姻法著作不同,本书中没有抽象的法律原则以及大量的价值评判,而是采用了经济学中成本收益的分析工作,研究不同的婚姻制度对个人和社会的效率,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婚姻法律制度与婚姻现象之间的关系,旨在找到最符合社会效率的婚姻法律制度。 一、本书的研究背景和运用的研究方法 本书以欧洲和美国的婚姻状况以及法律规制现状——尤其是美国的婚姻制度——为研究背景。作为一部论文集,众多英美的学者在上述背景中,其研究的内容都围绕着一条共同的主线,即当面对个体时,家庭法对他们的动机结构产生影响的重要性。运用经济学方法研究家庭法的专家们常常认为,现代家庭法产生了一个动机结构,在人与人之间的责任上鼓励投机行为、便利有计划的欺骗。因而,除了离婚率上升带来的财政影响之外,有人担心一部设计如何糟糕的离婚法律可能会破坏稳定婚姻所依赖的相互信任。如果立法不适当,法律本身会刺激离婚并产生大量的悲剧。经济研究方法十分谨慎地对待此类问题,它聚焦于各种与可选法律制度相联系的动机以及不完善的法律设计导致的与立法初衷相反的后果。 家庭法的经济分析主要从两个层面上展开:首先,在动机结构方面对结婚与离婚法进行理论分析。其次,把法律对人们行为的影响进行量化,即运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庞大的数据,找出了具体的影响状况。这里统计学分析的主要目标是量化离婚增长与法律变革之间有多大程度的因果关系。 二、本书的主要内容概述 本书的所有论文都可以归入一下四大主题,即(一)把婚姻义务视为合同的观点;(二)关于离婚的约束机制:(三)集中探讨一些与婚姻、类婚姻组合相关的交涉和义务问题;(四)介绍引进一些经验主义的研究成果,大部分是关于更自由的离婚法律所产生的影响。现笔者拟就本书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展开讨论

法经济学:用经济的方法分析法律活动

法经济学理论发端于美国,目前已成为一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法学流派。该理论认为,所有法律活动,包括一切立法和司法以及整个法律制度,事实上是在发挥着分配稀缺资源的作用,因此所有法律活动都可以用经济的方法来分析和指导。 ■法经济学的概念和理论核心 法经济学是运用有关经济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法学理论和分析各种法律现象的学说。由于是交叉学科,从法学角度来说,可将其译为“经济分析法学”;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可将其译为“法经济学”;从其他学科的角度来说,可将其译为“法和经济学”或“法与经济学”。法经济学正因其研究方法的独特性而成为一独立的法学流派。它不仅涉及到有关法律价值等具有法哲学意义上的法学理论问题,而且涉及到具体的法律问题和几乎所有的部门法领域。法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在于,所有法律活动,包括一切立法、司法以及整个法律制度事实上是在发挥着分配稀缺资源的作用。因此所有法律活动都要以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即效率最大化为目的,所有的法律活动基于此论断都可以用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和指导。在西方国家,很多人曾经片面地认为法和法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公平或者正义这样的问题,而经济学所要解决的则是效益问题,即如何有效利用资源、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经济学本质上是实证科学,注重数据分析。而法律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人的行为难以作定量分析,因此人们以往极少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去分析法律制度。但20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法律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开始认识到法律与经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对法律的经济分析在可能的条件下不仅是定性的,而且是定量的,从而使人们可以比较精确地了解各种行为之间经济效益的差异,进而有助于改革法律制度,最终有效地实现最大程度的经济效益。 ■法经济学的理论发展 在古典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研究仍大量涉及社会制度问题,因此对于法律问题的研究并未中断过。19世纪中叶,马克思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他认为:“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而已。”有人称马克思主义的法学理论为“经济学研究的法理学”。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的还有贝卡利亚、边沁、亚当斯密以及康芒斯,但经济学与法学的真正结合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经过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反思后,各国政府不得不大力运用法律手段来对经济进行干预与控制,这使得法律与经济的关系变得十分密切,迫使法学院对教育课程进行改革,以培养了解经济学的法律人才。由于时值美国采用反垄断法来对市场进行干预,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开设了反垄断法的经济学分析这门课程,经济学成为法学院的正式课程。这个项目最终演变成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的“法经济学项目”。1958年,《法经济学杂志》问世,它的创办是“法经济学运动”的里程碑。 罗纳德。科斯教授是法律经济学初创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也是法律经济学的学科创始人。他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科斯定理”告诉人们,私人之间的交易在谈判、签约、监督执行过程中会产生相关费用,即交易费用,同一交易过程在不同的法律制度框架中进行时,所涉及到的交易费用是不同的,过高的交易费用将对私人交易形成障碍,从而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有效的法律制度安排能够节省私人交易的费用,减少私人谈判达成协议的障碍,有利于资源配置结果的改善。因此,“科斯定理”通过引入“交易费用”这一核心概念,将法律制度安排与资源配置结果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运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法律问题奠定了基础。 以波斯纳为主要代表的经济分析法学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后,成为最具感召力的法哲学流派之一。波斯纳认为,所谓法律经济学是指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主要是运用价格理论或微观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博弈论及其他有关实证和规范方法,考察、研究法律制度的形成、结构、过程、效果、效率及未来发展的学科。它既以人类社会的

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

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

二、案例分析 1.案例一 1)现代社会资源配置主要方式和手段是什 么? ●是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但计划和市场只 是现代社会资源配置的两种主要方式和 手段,它们本身不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 本质特征。 2)请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国家发展 改委《通知》的合理与否? ●合理 ●价格机制是市场若干机制中核心机制。它 是价值规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作用形式。 价格的变动必然引起供求的变动,而供求 的变动反过来又引起价格下降。 ●个量平衡的总和构成总量平衡,并同时构 成结构平衡。因此,要保持煤电的总量平 衡。要求:一是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 市场供求均衡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动实 现。二是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功能。 2.案例二

微软垄断案反映了垄断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你认为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 ●垄断或国家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的动因 和基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市场竞争 的一般基础。市场竞争是市场主体实现经 济利益的方式和途径。垄断只是改变市场 结构面不能消除竞争的动因和基础。 ●不存在“绝对的垄断”。发展不平衡规律决 定了不可能形成一家垄断组织独霸天下 的局面;同时社会需要多样化,并有多变 性。这使垄断企业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的生 产和流动。 ●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和创新是激发垄断 竞争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会突破人为垄 断的种种限制。科技创新会缩短产品和行 业的生产周期,从而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 优化。这就使竞争无处不在。 通过微软垄断案,你从中可以深刻领悟哪些经济学原理? 原理: ●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的核心;

●扩大市场份额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重要途径; ●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 ●现代市场经济是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经 济相结合; ●政府反垄断行为表明市场机制是市场经 济国家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3.案例三 请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上述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科学地分析劳动的形态和本质。可以见 得,劳动价值论的本质依在。在科学技术 日益发达的今天,劳动形态发生了极大改 变,以致使劳动为标志,致使经济只是改 变了劳动的形态。没有改变本质 ●知识劳动仍然是人类劳动,是人的体力和 脑力的消耗,只是脑力消耗的比重明显大 于体力的耗费。 ●知识劳动表现在生产力的三要素上没有 改变其劳动的性质。一是劳动和劳动主体

经济法经典案例分析

第一章经济法律制度 一、法人制度 【案例介绍】 判断下列组织或个人,是否具备法人资格,并说明理由。 (1)某乡镇企业的销售科。 (2)在兰州东部批发市场从事服装经营的某个体工商户。 (3)经过上级有关部门批准,而未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已营业的某贸易公司。 (4)甲和乙合伙开办的牛肉面餐馆(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 (5)某财经学院为召开校庆20周年大会,经学校授权的校庆筹备委员会。 (6)兰州某厂的车间。 (7)甲、乙、丙三人各投资10万元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已取得营业执照的有限责任公司。 (8)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某化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案例分析】 (1)不具备法人资格。因为不能独立的对外承担民事责任。 (2)不具备法人资格。因为法人必须是组织,而该个体户不是组织,是个体。 (3)不具备法人资格。因为没有依法成立。 (4)不具备法人资格。因为该合伙组织没有健全的组织机构。 (5)不具备法人资格。因为该委员会是一个临时组织,不能独立的对外承担民事责任。 (6)不具备法人资格。因为该车间不能独立的对外承担民事责任。 (7)具备法人资格。因为符合法人的条件。 (8)具备法人资格。因为符合法人的条件。 二、所有权制度 【案例介绍】 王某到公园游玩,不慎将自己的照相机遗失在公园,管理人员拾到此物后上交给有关部门。王某未在有关部门规定的期限内前去招领处认领自己的相机。到期后此照相机被有关部门依法拍卖。张某在拍卖中购得此物,以后,又将相机转送给李某。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某发现李某所用之相机即为自己在公园中不慎遗失之物,于是,王某要求李某将此相机返还给他。(1)王某是否有权要求李某返还相机? (2)试述上述过程中照相机所有权的转移过程? 【案例分析】 (1)无权。因为李某依法拥有该照相机的所有权。(2)王某将照相机遗失后未能如期认领,丧失所有权;张某通过竞拍获得所有权;李某受赠获得所有权。 三、债权制度 【案例介绍】甲、乙、丙三人某晚经过一渔塘,发现有人偷鱼,即呼喊抓“贼”,偷鱼人逃跑,甲、乙、丙上前一看,发现塘边已有偷鱼人偷捕的鲜鱼三大筐,即用人力车将鱼装走,次日早晨上农贸市场出售,共得人民币399.00元。 问:甲、乙、丙的行为构成什么行为?为什么? 【案例分析】 不当得利。因为甲、乙、丙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获利人民币399.00元,并因此致使鱼塘的所有人遭受损失。 四、代理制度 1.无权代理 【案例介绍】 某炒货厂为拓展业务,聘请该市某果品公司工会干部江某任业务顾问,并支付相应的津贴。1999年10月10日,江某背着果品公司领导,私自以公司的名义,与炒货厂签订一份买卖奶油西瓜子合同,并采用欺骗手段加盖了公司的印章。合同规定:炒货厂生产2万公斤奶油西瓜子供给果品公司,单价每公斤5元,总价款10万元。交货时间为1999年11月底,由炒货厂送货上门。合同签订后,江某又拿着合同到公司下属单位,要求各下属单位按合同接受炒货厂的货。其中有几家综合经营部在接受货物后,还直接向炒货厂付了款。不久,果品公司的领导知道了江某同炒货厂签订买卖瓜子合同的真相后,指令果品公司下属单位拒绝收货。为此双方发生纠纷,炒货厂以对方不履行合同为由,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对方继续履行合同义务并赔偿损失。 【案例分析】 1.本案中,江某不是果品公司主要负责人,他以果品公司名义与他人签订合同时,必须被授予代理权。在没有取得代理权的情况下,却代表果品公司与炒货厂签订合同,该行为属无权代理行为。且果品公司事后又不予追认,因此,该买卖合同无效。应按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至于炒货厂的损失,因是江某行为所致,应由江某承担,果品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炒货厂要求果品公司赔偿损失的主张不能成立。 【案例介绍】 某食品公司经理委托采购员牛某到山东采购小枣3000斤。牛某到山东后却采购小枣10000斤。第一批5000斤到货后,公司经理十分生气,在严厉批评了牛某之后,告诉财务付款,并警告牛某下不为例。几天后,第二批5000斤到货,公司经理坚决拒收,而且第一批多收的2000斤也要牛某自己处理。 问:公司经理的做法有法律依据吗? 【案例分析】 无。尽管采购员牛某采购小枣10000斤的行为构成无权代理,但公司经理告诉财务付款的行为表明其已对这一无权代理行为予以追认,代理行为有效,某食品公司必须对这一代理行为的后果承担责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