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机械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机械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机械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机械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机械波 选择题

1.一简谐横波沿水平绳向右传播,波速为v ,周期为T ,振幅为A .绳上两质点M 、N 的平衡位置相距四分之三波长,N 位于M 右方.设向上为正,在t =0时刻M 位移为2

A +,且向上运动;经时间t (t T <),M 位移仍为2

A

+,但向下运动,则( ) A .在t 时刻,N 恰好在波谷位置 B .在t 时刻,N 位移为负,速度向上 C .在t 时刻,N 位移为负,速度向下 D .在2t 时刻,N 位移为2

A

-

,速度向下 2.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由A 向B 传播,A 、B 相距0.45m ,右图是A 处质点的震动图像.当A 处质点运动到波峰位置时,B 处质点刚好到达平衡位置且向y 轴正方向运动,这列波的波速可能是

A .4.5m/s

B .3.0m/s

C .1.5m/s

D .0.7m/s

3.如图所示,实线是沿x 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 ="=" 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这列波在t ="=" 0.2 s 时刻的波形图.已知该波的波速是0.8 m /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列波的波长是14 ㎝

B .这列波的周期是0.125 s

C .这列波可能是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

D .t =0时,x = 4 ㎝处的质点速度沿y 轴负方向

4.甲、乙两列横波在同一介质中分别从波源M 、N 两点沿x 轴相向传播,波速为2m/s ,振幅相同,某时刻的图像如图所示,则( )

A .甲乙两波的起振方向相同

B.甲乙两波的频率之比为3∶2

C.再经过3s时,平衡位置在x=7m处的质点振动方向向上

D.再经过3s时,平衡位置在x=2m处的质点将向右运动到x=8m处的位置。

E.再经过3s时,平衡位置在x=1m处的质点将第二次出现在波峰

5.一列简谐横波在t=1

3

s时的波形图如图a所示,P、Q是介质中的两个质点,图b是质

点Q的振动图象。则()

A.该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B.该列波的波速是1.8m/s

C.在t=1

3

s时质点Q的位移为

3

2

A D.质点P的平衡位置的坐标x=3cm

6.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x=2m处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1所示,在x=8m 处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为2m/s

B.x=2m处的质点在平衡位置向+y方向振动时,x=8m处的质点在波峰

C.该波的波长可能为8m

D.在0~4s内x=2m处和x=8m处的质点通过的路程均为6cm

7.甲、乙两列横波在同一介质中分别从波源M、N两点沿x轴相向传播,波速为2m/s,振幅相同;某时刻的图像如图所示。则。

A.甲、乙两波的起振方向相同

B.甲、乙两波的频率之比为3:2

C.甲、乙两波在相遇区域会发生干涉

D.再经过3s,平衡位置在x=6m处的质点处于平衡位置

E.再经过3s,平衡位置在x=7m处的质点加速度方向向上

8.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在x=12m处的质元a的振动图线如图甲所示,在x=18m处的质元b的振动图线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质元a在波谷时,质元b一定在平衡位置向y轴正方向振动

B.若波沿+x方向传播,这列波的最大传播速度为3m/s

C.若波沿-x方向传播,这列波的最大波长为24m

D.若波的传播速度为0.2m/s,则这列波沿+x方向传播

9.一列简谐横波,在t=0.6s时刻的图像如图甲所示,此时,P、Q两质点的位移均为-

1cm,波上A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B.这列波的波速是16.67 m/s

C.从t=0.6s开始,紧接着的?t=0.6s时间内,A质点通过的路程是10m

D.从t=0.6s开始,质点P比质点Q早0.6s回到平衡位置

10.如图甲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2s时的波形图,P为平衡位置在x=2m处的质点,图乙所示为质点P的振动图象,则下列关于该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该波的周期是0.4s

B.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C.该波的传播速度为10m/s

D.t=0.3s时,质点P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E.从t =0.2s 到t =0.5s ,质点P 通过的路程为40cm

11.1S 为振源,由平衡位置开始上下振动,产生一列简谐横波沿12S S 直线传播,1S 、2S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9m .2S 点的左侧为一种介质,右一侧为另一种介质,波在这两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之比为3:4.某时刻波正好传到2S 右侧7m 处,且1S 、2S 均在波峰位置.则( )

A .2S 开始振动时方向可能向下也可能向上

B .波在2S 左侧的周期比在右侧时大

C .右侧的波长为()228

=m 012341

n n λ=+,,,,… D .左侧的波长为()13

=

m 0123421

n n λ=+,,,,… 12.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由A 向B 传播,A 、B 相距0.45m ,如图所示为A 处质点的振动图像。当A 处质点运动到波峰位置时,B 处质点刚好到达平衡位置且向y 轴正方向运动,这列波的波速可能是( )

A .1.5m/s

B .3.0m/s

C .0.7m/s

D .0.9m/s

13.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波形如图甲所示。由该时刻开始计时,质点L 的振动情况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横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

B .质点N 该时刻向y 轴负方向运动

C .质点L 经半个周期将沿x 轴正方向移动

D.该时刻质点K与M的速度、加速度都相同

14.一列简谐机械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2m/s.某时刻波形如图所示,a、b两质点的平衡位置的横坐标分别为x a=2.5m,x b=4.5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b振动的周期为 4 s

B.平衡位置x=10.5m处的质点(图中未画出)与a质点的振动情况总相同

C.此时质点a的速度比质点 b的速度大

D.质点a从图示开始在经过1

4

个周期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 2cm

E.如果该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尺寸小于 8m 的障碍物,该波可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15.如图所示,图甲为一简谐横波在t=0.10s时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在x= 0.5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在x =2m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B.这列波的传播速度为2m/s

C.t=0.15s,P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D.从t=0.10s到t=0.15s,P通过的路程为10cm

16.图示为一列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实线为t=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为t=0.6 s时的波形图,波的周期T>0.6 s,则()

A.波的周期为2.4 s

B.在t=0.9 s时,P点沿y轴正方向运动

C.经过0.4 s,P点经过的路程为4 m

D.在t=0.5s时,Q点到达波峰位置

17.在某一均匀介质中由波源O发出的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

其波速为5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此时P、Q两点运动方向相同

B.再经过0.5s质点N刚好在(-5m,20cm)位置

C.在1.5s

D.能与该波发生干涉的横波的频率一定为3Hz

E.再经过0.5s时间质点M通过的路程大于100m

18.一列简谐波沿x轴传播,其波源位于坐标原点O.质点O刚好完成一次全振动时,形成的简谐横波波形如图所示,已知波速为4 m/s,波源O简谐运动的周期为0.8 s,B是沿波传播方向上介质中的一个质点,则()

A.波源O的起振方向沿y轴负方向

B.图中x轴上O、A之间的距离为3.2 m

C.经半个周期时间质点A将向右迁移半个波长

D.此后的1

4

周期内回复力对波源O一直做负功

E.图示时刻质点B所受的回复力方向沿y轴正方向

19.如图所示,在xOy坐标系的x轴上x=0和x=16cm两点有频率都为2.5Hz的两个波源产生的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分别朝着x轴正、负方向传播,在t=0时刻,两列波刚好传播到x=4cm和x=12cm两点,M、N、P分别为x轴上坐标为x=3.5cm、x=7cm、x =8cm的三个质点,关于这两列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点是振动加强点,其位移始终为20cm

B.N点开始振动的方向朝着y轴负方向

C.在t=0.8s时,两列波都刚好传播到P点

D.在0~0.05s时间内,质点M朝着y轴负方向振动,振动的加速度在增大

20.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做简谐运动时,回复力一定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B .系统在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周期与驱动力的周期一致

C .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质点间的距离叫做波长

D .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叫做波的衍射 E.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

21.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在传播方向上相距2.1 m 的a 、b 两处的质点振动图像如图中a 、b 所示。若波从a 向b 传播,则 。

A .该波中各质点振动的振幅均为10 cm

B .该波与一列频率为4 Hz 的波相遇时可能会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

C .该波的波长一定是2.8 m

D .该波由a 传播到b 可能历时11 s

E.该波中质点b 的振动方程为10sin()cm 2

y t π

π=+

22.有两列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振幅均为A 、传播方向互相垂直的平面波相遇发生干涉.如图所示,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a 为波谷与波谷相遇点,b 、c 为波峰与波谷相遇点,d 为波峰与波峰相遇点,e 、g 是a 、d 连线上的两点,其中e 为连线的中点,则________

A .a 、d 处的质点振动加强,b 、c 处的质点振动减弱

B .从图示时刻经过半个周期,e 处质点通过的路程为4A

C .从图示时刻经过半个周期,g 处质点加速向平衡位置运动

D .从图示时刻经过四分之一周期,d 处的质点振幅恰好为零 E.从图示时刻经过半个周期,b 处质点通过的路程为2A

23.如图,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实线为0t =时的波形图,虚线为0.5s t =时的波形图。已知该简谐波的周期大于0.5s 。关于该简谐波,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

A .波长为2m

B .波速为6m/s

C .频率为1.5Hz

D .1s t =时,1m x =处的质点处于波峰 E.2s t =时,2m x =处的质点经过平衡位置

24.如图所示,波源O 垂直于纸面做简谐运动,所激发的横波在均匀介质中向四周传播,图中虚线表示两个波面。0t =时,离O 点5m 的A 点开始振动;1s t =时,离O 点10m 的B 点也开始振动,此时A 点第五次回到平衡位置,则( )

A .波的周期为0.4s

B .波的波长为2m

C .波速为53m/s

D .1s t =时AB 连线上有4个点处于最大位移

25.如图所示,有四列简谐波同时沿x 轴正方向传播,波速分别是v 、2v 、3v 和4v ,a 、b 是x 轴上所给定的两点,且ab =lm .在t 时刻a 、b 两点间的4列波的波形分别如图所示,则由该时刻起四个图中a 点出现波峰的先后顺序和频率由高到低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 .①②③④,④②①③

B .②④③①,④②③①

C .②④①③,④①②③

D .③②④①,②④①③

二、机械波 解答题

26.一列简谐横波在x 轴线上传播,在10.01s t =和20.06s t =时的波形图如图所示,1t 时刻为实线。

①读出简谐波的波长是多大?振幅多大?

t t-,如果波向右传播,波速多大?如果波向左传播波速又是多大?②设周期大于()

21

t t-,且波速为600m/s,求波的传播方向。

③设周期小于()

21

=,式中h为水的深度,g为重27.水面上水波的速度跟水深度有关,其关系式为v gh

力加速度。如图甲所示是某水域的剖面图,A、B两部分深度不同,图乙是从上往下俯视,O点处于两部分水面分界线上,M和N分别处在A和B两区域水面上的两点。t=0时刻O 点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形成以O点为波源向左和向右传播的水波(可看作是简谐横波)。t=2.5s时O点第二次到达波峰,此时M点第一次到达波峰。已知B区域水波振幅为h=m,OM间距离为4.0m,ON间距离为3.0m,g=10m/s2。求:

A=5cm,水深为0.90

B

(1)A区域的水深h A;

(2)N点在t=3s时的振动方向及它在t=0至t=3s时间内的位移;

(3)t=10s时,处在B水域水面上的Q点(图中未标出)处于波峰,且OQ间只有一个波峰,则Q点在t=0至t=10s时间内振动的路程是多少?

28.如图所示,甲图为某波源的振动图象,乙图是该波源产生的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波形图的O点表示波源.问:

(1)这列波的波速多大?

(2)若波向右传播,当乙图中质点Q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且向上运动时,从乙图图示时刻开始质点P已经经过了多少路程?

29.x=0的质点在t=0时刻开始振动,产生的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1=0.14s时刻波的图像如图所示,质点A刚好开始振动。

(1)求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求x=4m的质点在0.14s内运动的路程。

30.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波在t=0时刻的波形,简谐波沿x轴的正向传播。已知t=2.2s时P质点恰好第三次在波峰位置。求:

(1)这列波的周期和波速;

(2)在t=2.4s内质点M通过的路程和2.4s时刻的位移:

(3)经过多少时间M点到达波谷:

(4)画出M点第一次振动到平衡位置且向下振动时原点右侧的全部波形。

31.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振动的振幅为20cm.P、Q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m和﹣5m,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已知t=0.5s时,P点第一次出现波谷.试计算:

(i)这列波的传播速度多大;

(ii)当Q点第二次出现波峰时,P点通过的路程为多少.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机械波选择题

1.C

【解析】

【详解】

ABC .因为波向右传播,当

2

t

时M 在波峰位置时,N 点在平衡位置且向下振动,当M 点由波峰向平衡位置运动过程中,N 点就由平衡位置向波谷运动,所以经过时间t ,M 点的位置是2

A

+

时,N 点在平衡位置下方,向下运动,还没有到达波谷,AB 错误,C 正确; D .M 点经过

2t 时间从2A +运动到波峰,所以从2A +运动到平衡位置的时间小于2

t

,所以M 点从平衡位置向下运动,到返回平衡位位置向上运动过程中,N 点就从波谷向波峰运动,经过2t 后,M 点在平衡位置的下方,所以N 点速度方向向上,D 错误。 故选C 。 2.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了波和振动图像的关系,较容易.从图中可知周期为0.4s 由题可知质点AB 可能AB 间距和波长的关系为再由公式

代入数据可知波速 4.5m/s

v =选项A 正确. 【点睛】

对于波动和振动图像关系问题中,关键问题是能画出两质点间的最简单波形图.对波动问题,我们要注意波的时间和空间上都呈周期性变化,也是带来多解的根本原因;本题中已知波从A 传到B ,根据AB 质点同一时刻振动情况,我们先画出一个波形内的情况,再用波长的周期性得出波长与AB 间距的关系.在处理好波动问题,关键要理解波的图像和振动图像的区别. 3.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像可得波长12m λ=,故A 错误;因为0.8m/s v =,所以周期

0.120.150.8T s s v

=

=

,故B 错误;经过0.2s 即经过1

13T ,只看经过13

T 的振动情况即可,根据波形的平移法可得知,该波x 轴负方向传播,故C 错误;由于该波向左传播,所以根据振动和波动关系可知t=0时刻,x=4cm 处的质点的速度沿y 轴负方向,故D 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给出两个时刻的波形图,让从中获取信息求解,题意新颖,有一定难度.在解题是可以通过特殊点来确定,如平衡位置、波峰、波谷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根据上下坡法知,甲波的起振方向向下,乙波的起振方向向上,可知甲乙两波的起振方向相反,选项A 错误;

B .由图可知甲波的波长为4m ,乙波的波长为6m ,则两列波的波长之比为2:3。两列波的波速相同,根据v

f λ

=

知频率之比为3:2,选项B 正确;

C .再经过3s ,甲乙两波传播的距离

23m 6m x =?=

即甲波波谷到达x =7m 处,乙波是平衡位置与波峰之间某一振动到达x =7m 处,根据叠加知,该质点向上振动,选项C 正确;

D .波传播过程中,波中质点仅在平衡位置上下振动,不会随波向右运动,选项D 错误;

E .甲的周期

=2s T v

λ=

图示时刻x =1m 处质点处于波谷,再经半个周期即1s 第一次到达波峰。3s 时,甲乙两波在x =1m 处的质点都在波峰,所以质点将第二次出现在波峰,选项E 正确。 故选BCE 。 5.A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图b 可知,t =

1

3

s 时,质点Q 向上振动,因此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A 正确; B .由图a 、b 可知

36cm 0.36m λ==,2s T =

因此波速度

0.18m/s v T

λ

=

=

B 错误;

C .质点Q 从平衡位置开始振动,在t =

1

3

s 时质点Q 的位移

2A sin

A y t T π== C 正确;

D .由图可知,OP 间相位差恰好为

6

π

,因此OP 的距离

63cm

2d π

λπ

=?=

D 正确。 故选ACD 。 6.BC 【解析】 【分析】 【详解】

C .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由图可知,t =0时刻,x 1=2m 处质点位于波谷,x 2=8m 处在t =9s 时刻才位于波谷,时间相差

3()4

n T +

所以

213

6m ,0124

x x n n λ-==+=?()(,,)

得到波长为

24

m 43

n λ=

+ 当n =0时,8m λ=,选项C 正确;

A .由图可知,该波的周期为12s ,则该波的波速

2

m/s 43

v T

n λ

=

+=

当n =0时,2

m/s 3

v =; 当n =1时,2

m/s 7

v =

。 可知该波的传播速度不可能为2m/s ,选项A 错误;

B .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在x =2m 处的质点在平衡位置向+y 方向振动时(如t =3s 时),x =8m 处的质点在波峰,选项B 正确;

D .由图可知,在0~4s 内x =2m 处质点通过的路程为6cm ,而x =8m 处的质点通过的路程为小于6cm ,选项D 错误。 故选BC 。 7.BD

E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根据波的传播方向,由波形图可得:甲波起振方向向下,乙波起振方向向上,故两波起振方向相反,选项A 错误;

B.由图可得甲、乙两波波长之比为

1

2

2

3

=

λ

λ

根据

v

f

λ

=可知频率之比为

1

2

3

2

=

f

f

选项B正确;

C.甲、乙两波频率不同,在相遇区域不会发生干涉,选项C错误;

DE.再经过3s,甲波向右传播

6m

x vt

==

同理乙波向左传播6m,故两波源之间两波的波形如图所示:

由图可得:

平衡位置在x=6m处的质点处于平衡位置;平衡位置在x=7m处质点合位移为负,加速度方向向上。DE正确。

故选BDE。

8.ACD

【解析】

【详解】

A. 质元a在波谷时,如t=0和t=8s时刻,质元b一定在平衡位置向y轴正方向振动,选项A正确;

B. 若波沿+x方向传播,在t=0这列波的时刻,图甲中质元a在波谷,图乙中质元b正通过平衡位置向上振动,则有:

3

18m12m6m()

4

x nλ

=-==+,n=0,1,2……

解得

24

m

43

n

λ=

+

, n=0,1,2……

传播速度

24

3

43m/s=m/s

843

n

v

T n

λ+

==

+

, n=0,1,2……

所以这列波的最大传播速度为

max

3

m/s=1m/s

403

v=

?+

选项B错误;

C. 若波沿-x 方向传播,则有:

1

6m ()4

x n λ==+,n =0,1,2……

解得24

m 41

n λ=

+, n =0,1,2…… 所以这列波的最大波长为max 24

m=24m 401

λ=?+

选项C 正确;

D. 若波的传播速度为0.2m/s ,代入3

m/s 43

v n =+可知n=3成立,则这列波沿+x 方向传播,选项D 正确。 故选ACD 。 9.AB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由乙图读出t=0.6s 时刻质点A 经过平衡位置向下振动,故这列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A 正确;由甲图读出该波的波长为λ=20m ,由乙图周期为:T=1.2s ,则波速为:

.B 正确.△t=0.6s=0.5T ,质点做简谐运动时在一个周期内质点A 通

过的路程是4倍振幅,则经过△t=0.4s ,A 质点通过的路程是:S=2A=2×2cm=4cm ,C 错误;图示时刻质点P 沿y 轴正方向,质点Q 沿y 轴负方向,所以质点P 将比质点Q 早回到平衡位置.将此图象与正弦曲线进行对比可知:P 点的横坐标为x P =m ,Q 点的横坐标

为x Q =m ,根据波形的平移法可知质点P 比质点Q 早回到平衡位置的时间为:

t=

,D 错误.

考点:横波的图象;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10.ACD 【解析】

试题分析:(1)由题图乙可以看出,质点P 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为0.4s ,所以该波的传播周期为0.4s ,选项A 正确;由题图乙可知,在t =0.2s 后质点P 向x 轴负方向运动,根据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之间的关系可以判断,该波一定是沿x 轴负方向传播,选项B 错误;由v =λ/T 可知,该波的传播速度为v =10m/s ,选项C 正确;在t =0.3s 时,质点P 运动到距平衡位置最远处,所以其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选项D 正确;从t =0.2s 到t =0.5s ,质点P 通过的路程应为60cm ,选项E 错误. 考点:波动图像、振动图像

【名师点睛】由乙图读出质点P 在t=0.2s 时刻的速度方向,在甲图上,运用波形的平移法

判断出波的传播方向,读出波长和周期,求出波速.根据时间与周期的关系,确定质点的位置,分析速度的大小和速度的方向. 11.A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机械波传播的特点,以及机械波波长相关计算。 【详解】

A .2S 的起振方向与振源的起振方向相同,但题目未说明振源起振方向,所以2S 的起振方向无法判断,即可能向下也可能向上,A 正确;

B .机械波传播过程中,波的周期与振源振动周期相同,与介质无关,所以左右两侧周期相同,B 错误;

C .若起振方向向下,则:

223

7m 4

n λλ+=

得228

=

m (=0,1,2,3......)43

n n λ+ , 若起振方向向上,则:

221

7m 4

n λλ+=

得228

=

m (=0,1,2,3......)41

n n λ+,即有两种情况,C 错误; D .由v T

λ

=

可知:

11223=4

v v λλ= 起振方向向下时,121

=

m (=0,1,2,3......)43

n n λ+,起振方向向上时,121

=

m (=0,1,2,3......)41

n n λ+,因1S 、2S 均在波峰,所以1S 、2S 之间有整数个波长,即19

3=3(=0,1,2,3......)7n n λ+(4) 或193

=1(=0,1,2,3......)7

n n λ+(4) 都是整数,由数学知识可知,两式包含所有奇数,即可表示为21n ,解得

()13

=

m 0123421n n λ=+,,,,…,D 正确;故选AD 。 12.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意AB 两点间距离与波长的关系式

10.45m 4n λ??+= ???

解得

1.8

m(0,1,2,)41

n n λ=

=?+ 再由图形知周期

T =0.4s

得波速为

1.8 4.5

m/s(0,1,2,)(41)0.441

v n T

n n λ

=

=

==?+?+

当n =0时

4.5

/ 4.5m /s 41

v m s n =

=+ 当n =1时

4.5

m /s 0.9m /s 41

v n =

=+ 当n =2时

4.5

m /s 0.5m /s 41

v n =

=+ 由于n 只能取整数,v 不可能等于1.5m/s 、3m/s 和0.7m/s 。 选项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 13.B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由图可知乙质点L 的振动情况,该时刻质点L 向y 轴正方向振动。根据上下坡法或者平移法可知,该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质点N 该时刻向y 轴负方向运动,故A 错误,故B 正确;

C .质点L 只在平衡位置附近y 轴方向上下振动,波传播时,质点不会沿x 轴正方向移动,故C 错误;

D .该时刻质点K 与M 的速度为零,质点K 加速度为-y 方向,质点M 加速度为+y 方向,故D 错误。 故选B 。 14.AB

E 【解析】

A 、由图能直接读出波长λ8m =,由波速公式λv T =

,该波的周期λ8

T s 4s 2

V ===,则

质点a 振动的周期为4s ,A 正确;

B 、x 10.5m =处的质点与a 质点相距一个波长,步调总是一致,振动情况总是相同,B 正确;

C 、质点a 离平衡位置比b 远,所以此时质点a 的速度比b 的速度小,C 错误;

D 、图象时刻,质点a 向上运动,速度减小,再经过1

4

个周期,质点a 通过的路程小于一个振幅,即小于2cm ,D 错误;

E 、此列波的波长λ8m =,尺寸小于 8m 的障碍物满足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所以该波可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E 正确; 故选ABE . 15.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分析振动图像,由乙图读出,在t =0.10s 时Q 点的速度方向沿y 轴负方向,根据波动规律结合图甲可知,该波沿x 轴负方向的传播,故A 错误;

B .由甲图读出波长为λ=4m ,由乙图读出周期为T =0.2s ,则波速为

4

m/s 20m/s 0.2

v T

λ

=

=

= 故B 错误;

C .从t =0.10s 到t =0.15s ,质点P 振动了

4

T

,根据波动规律可知,t =0.15s 时,质点P 位于平衡位置上方,速度方向沿y 轴负方向振动,则加速度方向沿y 轴负方向,两者方向相同,故C 正确;

D .在t =0.10s 时质点P 不在平衡位置和最大位移处,所以从t =0.10s 到t =0.15s ,质点P 通过的路程

s ≠A =10cm

故D 错误。 故选C 。 16.D 【解析】 【详解】

A.从两时刻的波形图可以看出,在Δt =0.6 s 时间内,波传播的距离Δx =34

λ

=6 m ,故传播时间Δt =

34

T

=0.6 s ,周期T =0.8 s ,A 项错误; B.同时可求波速为10 m/s ;t =0时刻P 点向y 轴负方向振动,经过Δt =0.9 s =11

8

T ,P 点正向y 轴负方向振动,B 项错误;

C.经过t =0.4 s ,即半个周期,P 点经过的路程为2A =0.4 m ,C 项错误;

D.经过t =0.5 s ,波向x 轴负向平移Δx =vt =5 m ,可知Q 点处于波峰,D 项正确。 故选D. 17.ABE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对称性可知,此时P (-2m ,0cm )、Q (2m ,0cm )两点运动方向相同,A 正确;

B.由图可知波长2m λ=,周期为25T s v

λ

=

=

,时间1

0.514

t s T ==,波传到N 点的时间为T ,波传到N 点时,N 点向上运动,经过0.5s 质点N 刚好在波峰,其坐标为(-5m ,20cm ),B 正确;

C.在1.5s

3~44T T ,由周期性可知其与31~24

T T 运动状态相同,可判断质点N 在x 轴下方向上运动,C 错误; D.该波的频率为1

2.5f Hz T

=

=,能与该波发生干涉的横波的频率一定为2.5Hz ,D 错误;E.在经过0.5s 即1

14T 个周期,1个完整的周期其通过的路程为80cm ,由于14

T 内M

处于加速阶段,因此通过的路程大于20cm ,即总路程大于100cm ,E 正确. 18.ADE 【解析】 【详解】

A .波向右传播,图示时刻波最右端质点的振动方向沿y 轴负方向,所以波源A 开始振动时的运动方向沿y 轴负方向.故A 正确;

B .该波的波长为:

40.8m=3.2m vT λ==?

OA 间的距离为半个波长,故B 错误; C .质点只上下振动,不随波迁移.故C 错误; D .此后的1

4

周期内A 点的回复力向上,位移向下,则回复力对波源A 一直做负功.故D 正确.

E .图示时刻质点B 沿y 轴向下振动,所受的回复力方向沿y 轴正方向,故E 正确. 故选ADE . 19.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两振源的起振方向相反,而P 点到两波源的路程差△x =0,则P 点是振动减弱点,其振

幅为零。故A 错误。

B .左侧的波先传到N 点,根据波形平移法知,质点N 开始振动时的方向朝着y 轴负方向,故B 正确。

C .两波的波长均为λ=4m ,波速为 v =λf =4×2.5=10m/s ,波在0.4s 内传播的距离为 x=vt =4m ,则知在t =0.4s 时,两列波都刚好传播到P 点,故C 错误。

D .在t =0时刻,质点M 朝着y 轴负方向振动,位移在增大,则知其振动的加速度在增大,故D 正确。 故选BD. 20.BD

E 【解析】 【详解】

A 、物体做简谐运动时,回复力不一定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例如在单摆中,单摆的回复力是重力沿轨迹切线方向的分力,并非是重力与绳子拉力的合力,故A 错误;

B 、系统在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受迫振动,且受迫振动的周期与驱动力的周期一致,故B 正确;

C 、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故C 错误;

D 、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属于波的衍射,故D 正确;

E 、色散现象是将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故E 正确。 21.ADE 【解析】 【详解】

A .由振动图象可以看出两个质点的振幅均为10 cm ,故选项A 正确;

B .该波的周期为4s ,频率为0.25Hz ,由于频率不相等,所以不能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故选项B 错误;

C .由相距2.1m 的ab 两点的振动图象可以确定:

3

2.14

n λλ=+

从而得到

8.4

43

n λ+=

由波的多解性,λ=2.8m 、1.2m 、……故选项C 错误; D .由于

2.1

43

x t n v

T

λ+=

== 即△t=3、7、11、15s……,故选项D 正确; E .振动的角频率242

ππ

ω=

=,初相位是π,所以b 点的振动方程为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单元测试题(供参考)

九上物理巩固训练: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 B.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C.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 D.炒菜时,满屋飘香 2..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A.不变,因为玻璃板重力不变 B变大,因为玻璃板沾水变重了 C.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了浮力作用 D.变大,因为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 3.下列有关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 B.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这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C.用水作汽车冷却液,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D.火箭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氢的热值大 4.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没有内能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小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5.在下列现象中,利用热传递的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 B、烧水时,水逐渐变热; C、流星在大气层中高速下落,发出光和热; D、小孩从滑梯上滑下,臀部有灼热感。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少 B、夏日,在阳光照射下,地面温度高于湖水表面温度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 C、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温度可能升高 7.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漫步在海滨,会感到习习海风迎面吹拂,十分畅快.这样的风非常柔和,通常情况下,它白天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从陆地吹向海上,气象上把这种风称为“海陆风”.请你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判断海陆风形成的原因.() A、海上的风比陆地上的大 B、由于陆地和海水的比热容不同造成的 C、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陆地的温度始终比海水的温度高 D、夜晚海面上的气温比陆地低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必修五数列单元测试

必修五数列复习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1是等差数列:1,4,7,10,…的第几项( ) (A )669 (B )670 (C )671 (D )672 2.数列{a n }满足a n =4a n-1+3,a 1=0,则此数列的第5项是( ) (A )15 (B )255 (C )20 (D )8 3.等比数列{a n }中,如果a 6=6,a 9=9,那么a 3为( ) (A )4 (B )2 3 (C ) 9 16 (D )2 4.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a 3+a 5=105,a 2+a 4+a 6=99,则a 20=( ) (A )-1 (B )1 (C )3 (D )7 5.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1=2,a 2+a 3=13,则a 4+a 5+a 6=( ) (A )40 (B )42 (C )43 (D )45 6.记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2=4,S 4=20,则该数列的公差d=( ) (A)2 (B)3 (C)6 (D)7 7.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不为零,首项a 1=1,a 2是a 1和a 5的等比中项,则数列的前10项之和是( ) (A )90 (B )100 (C )145 (D )190 8.在数列{a n }中,a 1=2,2a n+1-2a n =1,则a 101的值为( ) (A )49 (B )50 (C )51 (D )52

9.计算机是将信息转化成二进制数进行处理的,二进制即“逢二进一”,如 (1101)2表示二进制的数,将它转化成十进制的形式是1×23+1×22+0×21+1×20=13,那么将二进制数16111???位 转换成十进制数的形式是( ) (A )217-2 (B )216-1 (C )216-2 (D )215-1 10.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a 1+a 2+a 3=32,a 11+a 12+a 13=118,则a 4+a 10=( ) (A )45 (B )50 (C )75 (D )60 11.(2011·江西高考)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满足:S n +S m =S n+m ,且a 1=1,那么a 10=( ) (A )1 (B )9 (C )10 (D )55 12.等比数列{a n }满足a n >0,n=1,2,…,且a 5·a 2n-5=22n (n ≥3),则当n ≥1时,log 2a 1+log 2a 3+…+log 2a 2n-1=( ) (A )n(2n-1) (B )(n+1)2 (C )n 2 (D )(n-1)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请把正确的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3.等差数列{a n }前m 项的和为30,前2m 项的和为100,则它的前3m 项的和 为______. 14.(2011·广东高考)已知{a n }是递增等比数列,a 2=2,a 4-a 3=4,则此数列的公比q=______. 15.两个等差数列{a n },{b n }, 12n 12n a a a 7n 2 b b b n 3 ++?++= ++?++,则55a b =______. 16.设数列{a n }中,a 1=2,a n+1=a n +n+1,则通项a n =_____.

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根据分子动理论,物质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所受到的引力与斥力相等,以下关于分子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当分子间距离是r0时,分子具有最大势能,距离增大或减小时势能都变小 B.当分子间距离是r0时,分子具有最小势能,距离增大或减小时势能都变大 C.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大,分子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小 D.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小,分子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大 2.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平均动能越大 B.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 C.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一定具有相同的温度 D.分子间的距离r存在某一值r0,当rr0时,引力大于斥力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热量多 B.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多 C.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大 D.相互间达到热平衡的两物体的内能一定相等 4.从下列哪一组数据可以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A.水的密度和水的摩尔质量B.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体积 C.水分子的体积和水分子的质量D.水分子的质量和水的摩尔质量 5.关于分子间距与分子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原来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正是由于分子间有空隙,才可以将物体压缩 B.实际上水的体积很难被压缩,这是由于水分子间距稍微变小时,分子间的作用就表现为斥力 C.一般情况下,当分子间距rr0时分子力为引力 D.弹簧被拉伸或被压缩时表现的弹力,正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对应表现

《数列》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数列》单元练习试题 一、选择题 1.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432--=n n a n (∈n N *),则4a 等于( ) (A)1 (B )2 (C )3 (D )0 2.一个等差数列的第5项等于10,前3项的和等于3,那么( ) (A )它的首项是2-,公差是3 (B)它的首项是2,公差是3- (C )它的首项是3-,公差是2 (D )它的首项是3,公差是2- 3.设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2=q ,前n 项和为n S ,则 =24a S ( ) (A )2 (B)4 (C)2 15 (D )217 4.设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且62-=a ,68=a ,n S 是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则( ) (A)54S S < (B )54S S = (C)56S S < (D )56S S = 5.已知数列}{n a 满足01=a ,133 1+-=+n n n a a a (∈n N*),则=20a ( ) (A)0 (B)3- (C )3 (D) 23 6.等差数列{}n a 的前m 项和为30,前m 2项和为100,则它的前m 3项和为( ) (A)130 (B)170 (C)210 (D)260 7.已知1a ,2a ,…,8a 为各项都大于零的等比数列,公比1≠q ,则( ) (A)5481a a a a +>+ (B )5481a a a a +<+ (C)5481a a a a +=+ (D )81a a +和54a a +的大小关系不能由已知条件确定 8.若一个等差数列前3项的和为34,最后3项的和为146,且所有项的和为390,则这个数 列有( ) (A )13项 (B)12项 (C)11项 (D)10项 9.设}{n a 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公比2=q ,且30303212=????a a a a ,那么 30963a a a a ???? 等于( ) (A)210 (B)220 (C)216 (D)215 10.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形状来研究数,比如: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气体分子动理论单元测试题

物理同步测试—分子运动理论能量守恒气体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 的)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 B. 物质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运动 C. 在任何情况下,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D. 1kg的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都是6.02×1023个,这个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 2.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是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C.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小,液体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着 D.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反映了小颗粒内部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的热运动是指物体的整体运动和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总和 B.分子的热运动是指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 D.在同一温度下,不同质量的同种液体的每个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可能是不相同的

4.在一杯清水中滴一滴墨汁,经过一段时间后墨汁均匀地分布在水中,只是由于() A.水分子和碳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的不平衡造成的 B.碳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造成的 C.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造成的 D.水分子间空隙较大造成的 5.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碳素墨水滴入清水中,观察到的布朗运动是碳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B.布朗运动是否显着与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大小无关 C.布朗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D.微粒的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反映了液体内部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6.下面证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试验,错误的是() A.两块铅压紧以后能连成一块,说明存在引力 B.一般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存在着相互排斥力 C.拉断一根绳子需要一定大小的力说明存在着相互吸引力 D.碎玻璃不能拼在一起,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越大,布朗运动就越明显B.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C.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变大而斥力减小

数列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数列单元测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涂在答卷相应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数列3,5,9,17,33,…的通项公式a n等于() A.2n B.2n+1 C.2n-1 D.2n+1 2.下列四个数列中,既是无穷数列又是递增数列的是() A.1,1 2, 1 3, 1 4,… B.-1,2,-3,4,… C.-1,-1 2,- 1 4,- 1 8,… D.1,2,3,…,n 3..记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 n,若a1=1/2,S4=20,则该数列的公差d=________.() A.2 C.6 D.7 4.在数列{a n}中,a1=2,2a n+1-2a n=1,则a101的值为() A.49 C.51 D.52 5.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不为零,首项a1=1,a2是a1和a5的等比中项,则数列的前10项之和是() A.90 C.145 D.190 6.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a n}的各项都是正数,且a3a11=16,则a5=() A.1 C.4 D.8 7.等差数列{a n}中,a2+a5+a8=9,那么关于x的方程:x2+(a4+a6)x+10=0()

A .无实根 B.有两个相等实根 C .有两个不等实根 D .不能确定有无实根 8.已知数列{a n }中,a 3=2,a 7=1,又数列? ?????11+a n 是等差数列,则a 11等于( ) A .0 D .-1 9.等比数列{a n }的通项为a n =2·3n - 1,现把每相邻两项之间都插入两个数,构成一个新的数列{b n },那么162是新数列{b n }的( ) A .第5项 B.第12项 C .第13项 D .第6项 10.设数列{a n }是以2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b n }是以1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 A .1 033 034 C .2 057 D .2 058 11.设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且28,171==S a .记[]n n a b lg =,其中[]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如[]09.0=,[]199lg =.则b 11的值为( ) C. 约等于1 12.我们把1,3,6,10,15,…这些数叫做三角形数,因为这些数目的点可以排成一个正三角形,如下图所示: 则第七个三角形数是( ) A .27 C .29 D .30 第II 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数列的概念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百度文库

一、数列的概念选择题 1.在数列{}n a 中,12a =,1 1 1n n a a -=-(2n ≥),则8a =( ) A .1- B . 12 C .1 D .2 2.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是2 76n a n n =-+,4a =( ) A .2 B .6- C .2- D .1 3.已知数列{} ij a 按如下规律分布(其中i 表示行数,j 表示列数),若2021ij a =,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 .13i =,33j = B .19i =,32j = C .32i =,14j = D .33i =,14j = 4.已知数列{}n a ,若()12* N n n n a a a n ++=+∈,则称数列{}n a 为“凸数列”.已知数列{} n b 为“凸数列”,且11b =,22b =-,则数列{}n b 的前2020项和为( ) A .5 B .5- C .0 D .1- 5.在数列{}n a 中,已知11a =,25a =,() * 21n n n a a a n N ++=-∈,则5a 等于( ) A .4- B .5- C .4 D .5 6.已知数列{}n a ,{}n b ,其中11a =,且n a ,1n a +是方程220n n x b x -+=的实数根, 则10b 等于( ) A .24 B .32 C .48 D .64 7.在数列{}n a 中,114a =-,1 11(1)n n a n a -=->,则2019a 的值为( )

A . 45 B .14 - C .5 D .以上都不对 8.删去正整数1,2,3,4,5,…中的所有完全平方数与立方数(如4,8),得到一个新数列,则这个数列的第2020项是( ) A .2072 B .2073 C .2074 D .2075 9. 3 … … ,则 ) A .第8项 B .第9项 C .第10项 D .第11项 10.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2 n a n n λ=-(R λ∈),若{}n a 为单调递增数列,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 ) A .(),3-∞ B .(),2-∞ C .(),1-∞ D .(),0-∞ 11.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已知1 3n n S +=,则34a a +=( ) A .81 B .243 C .324 D .216 12.已知数列{}n a 的首项为1,第2项为3,前n 项和为n S ,当整数1n >时, 1 1 12()n n n S S S S 恒成立,则15S 等于( ) A .210 B .211 C .224 D .225 13.南宋数学家杨辉在《详解九章算法》和《算法通变本末》中,提出了一些新的垛积公式,所讨论的高阶等差数列与一般等差数列不同,前后两项之差并不相等,但是逐项差数之差或者高次差成等差数列对这类高阶等差数列的研究,在杨辉之后一般称为“垛积术”现有高阶等差数列,其前7项分别为1,4,8,14,23,36,54,则该数列的第19项为( ) (注:()() 2222 1211236 n n n n ++++++= ) A .1624 B .1198 C .1024 D .1560 14.设数列{},{}n n a b 满足*172 700,,105 n n n n n a b a a b n N ++==+∈若6400=a ,则( ) A .43a a > B .43a b D .44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单元测试题.doc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唐玲出品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单元测试题 学号: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11黄石)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 B.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C.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 D.炒菜时,满屋飘香 2.(2011绵阳).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A.不变,因为玻璃板重力不变 B变大,因为玻璃板沾水变重了 C.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了浮力作用 D.变大,因为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 3.(2011绵阳).物质世界多姿多彩,从浩瀚宇宙到微观世界,所有都体现物质的不停运动和发展。以下与物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能再分割 B.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比原子更小的微粒 C.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 D.物质的不同物态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是由分子的排列决定,与分子力无关 4.(2011达州)下列有关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 B.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这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C.用水作汽车冷却液,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D.火箭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氢的热值大 5.(2011湛江)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没有内能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小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6.(2011自贡)在下列现象中,利用热传递的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 B、烧水时,水逐渐变热; C、流星在大气层中高速下落,发出光和热; D、小孩从滑梯上滑下,臀部有灼热感。 7.(2011包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少 B、夏日,在阳光照射下,地面温度高于湖水表面温度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 C、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温度可能升高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第七章《分子动理论》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的是( ) A.白糖放入杯中,杯中的水会变甜 B.大风吹起时,地上的尘土飞扬 C.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水中,过一会杯中的水变成了红色 D.把两块纯净的铅块用力压紧,两块铅合在了一起 2.在观察布朗运动时,从微粒在a点开始计时,每隔30 s记下微粒的一个位置,得到b、c、 d、e、f、g等点,然后用直线依次连接.如图所示,则( ) A.图中记录的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 B.图中记录的是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 C.微粒在75 s末时的位置一定在cd的中点 D.微粒在75 s末时的位置可能在cd连接以外的某一点 3.把体积为V1(mL)的油酸倒入适量的酒精中,稀释成V2(mL)的油酸溶液,测出1 mL油酸溶 液共有N滴;取一滴溶液滴入水中,最终在水中形成S(cm2)的单分子层油膜,则该油酸分子 的直径大约为( ) A.m B.m C.cm D.cm 4.最近发现纳米材料具有很多优越性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已知1 nm(纳米)=10-9m, 半径为1 nm的球体可容纳的液态氢分子(其直径约为10-10m)的个数最接近下面的哪一个数 值( ) A. 102 B. 103 C. 106 D. 109 5.“破镜难圆”的原因是( ) A.玻璃分子间的斥力比引力大 B.玻璃分子间不存在分子力的作用 C.一块玻璃内部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而两块碎玻璃片之间,分子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 合力为零

D.两片碎玻璃之间,绝大多数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大,分子引力和斥力都可忽略,总的分子引力为零 6.关于分子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引力不等于分子斥力时,违背了牛顿第三定律 B.两物体分子间引力的合力等于万有引力 C.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浮力等于固体与液体表面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 7.如果一个系统达到了平衡态,那么这个系统各处的( ) A.温度、压强、体积都必须达到稳定的状态不再变化 B.温度一定达到了某一稳定值,但压强和体积仍是可以变化的 C.温度一定达到了某一稳定值,并且分子不再运动,达到了“凝固”状态 D.温度、压强就会变得一样,但体积仍可变化 8.冬天,北方的气温最低可达-40 ℃,为了测量那里的气温应选用( ) A.水银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 C.水温度计 D.体温计 9.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引力与斥力共同产生,并随着分子间距的变化而变化,则( ) A.分子间引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 B.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 C.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 D.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 10.关于物体中的分子数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量相等的物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B.体积相同的物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C.物质的量相同的物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D.体积相同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11.设r0是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平衡时的距离,r是两个分子的实际距离,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r=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等于零 B. 4r0>r>r0时,分子间只有引力而无斥力 C.r由4r0逐渐减小到小于r0的过程中,分子间的引力先增大后减小 D.r由4r0逐渐减小到小于r0的过程中,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其合力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分子动理论单元测试

第 1 页 共 4 页 分子动理论单元测试 1.现有温度相同的氧气和氢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相等 B .它们的分子平均速率相等 C .它们的分子运动平均速率不同、氢气的较大 D .以上叙述都不正确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绝热的气缸内,当用活塞压缩气体时,一定增大的有 A.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 B.气体分子的密度 C.气体分子势能 D.气体内能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气体的温度为0℃,则该气体中每个分子的温度都是0℃ B.运动快的分子温度较高,运动慢的分子温度较低 C.如果lmol 物体的内能为E ,则每个分子的内能为E /A N (A N 为阿伏伽得罗常数)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在标准状况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是mol m /104.223 3 -?,则水蒸气分子的平均间距约是水分子直径的( )倍。 A .1倍 B .10倍 C .100倍 D .1000倍 5.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是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组成悬浮颗粒的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布朗运动是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悬浮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 C.布朗运动是指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布朗运动是指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6.若把处于平衡状态时相邻分子间的距离记为r 0,则下列关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当分子间距离小于r 0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B.当分子间距离大于r 0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C.当分子间距离从r 0逐渐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增大; D.当分子间距离小于r 0时,随着距离的增大分子力是减小的 7.分子甲和乙相距较远时,它们之间的分子力可忽略。现让分子甲固定不动,将分子乙由较远处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在这一过程中( ) A、分子力总是对乙做正功; B、分子乙总是克服分子力做功; C、先是分子力对乙做正功,然后是分子乙克服分子力做功; D、分子力先对乙做正功,再对乙做负功,最后又对乙做正功。 8.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它们的( ) A .分子数相同; B .内能相同 ; C .分子平均速度相同 ; D .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 9.关于温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温度高,则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大; B.物体温度高,则物体每一个分子的动能都大; C.某物体内能增大时,其温度一定升高; D.甲物体温度比乙物体温度高,则甲物体的分子平均速率比乙物体大. 10.关于物体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同质量的两个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内能增量一定相同; B.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00C 的水结成00 C 的冰,内能一定减小; C.一定量的气体体积增大,但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内能一定减小; D.一定量气体吸收热量而保持体积不变,内能一定减小。

中职数学试卷:数列(带答案)

数学单元试卷(数列)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数列-1,1,-1,1,…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 (A )n n a )1(-= (B )1 )1(+-=n n a (C )n n a )1(--= (D )2sin π n a n = 2.已知数列{}n a 的首项为1,以后各项由公式 给出, 则这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

(A)(B) (C) (D) 3.已知等差数列1,-1,-3,-5,…,则-89是它的第()项;

(A)92 (B)47 (C)46 (D)45 ,则这个数列() 4.数列{}n a的通项公式5 a =n 2+ n (A)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B)是公差为5的等差数列 (C)是首项为5的等差数列(D)是首项为n的等差数列 5.在等比数列{}n a中,1a =5,1= S=(). q,则 6 (A)5 (B)0 (C)不存在(D) 30 6.已知在等差数列{}n a中,=3, =35,则公差d=().(A)0 (B)?2 (C)2 (D) 4 7.一个等比数列的第3项是45,第4项是-135,它的公比是().

(A )3 (B )5 (C ) -3 (D )-5 8.已知三个数 -80,G ,-45成等比数列,则G=( ) (A )60 (B )-60 (C )3600 (D ) ±60 9.等比数列的首项是-5,公比是-2,则它的第6项是( ) (A ) -160 (B )160 (C )90 (D ) 10 10.已知等比数列,8 5,45,25…,则其前10项的和=10S ( ) (A ) )211(4510- (B ))211(511- (C ))211(59- (D ))2 11(510-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1.数列2,-4,6,-8,10,…,的通项公式=n a 12.等差数列3,8,13,…的公差d= ,通项公式=n a ___________,8a = . 13.观察下面数列的特点,填空: -1,21, ,41,51-,6 1, ,…,=n a _________。 14.已知等差数列=n a 5n-2,则=+85a a ,=+103a a ,=+94a a . 15.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 ,3,11==q a 则=5a . 16.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1(-=n n a n 则=11a ,56是这个数列的第 项. 17. 已知三个数13,,13-+A 成等差数列,则A = 。 18.等差数列{}n a 中,,2,1001-==d a 则=50S .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9.等差数列{}n a 中,64=a ,484=S ,求1a .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单元测试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单元测试题 1 ?下列过程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 A正在摇荡的秋千从最低点向最高点摆动B苹果从树上自由落下C弹簧刀将刀刃弹出D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去 2. 下列冲程是内燃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吸气B压缩C做功D排气 3. 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内能是指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单项选择题(15分) B内能是指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C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越低,内能越少,降到0C时物体没有内能了班D物体的内能仅跟温度有关 4 ?下面的例子中,属于直接利用内能来加热物体的是() A爆竹点燃后腾空而起B用锤敲打铁丝,铁丝发热 C 一壶水放到火上加热很快沸腾了D钻木取火 5 ?关于物体吸收、放出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热容越大的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越多 B质量越大的物体在温度降低时,放出的热量越多 C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较多 D物体放热时,放出热量的多少由C、m、A t降共同决定的 6.下列知识结构有误的是() A机械能动能 「重力势能 势能- 、弹性势能 B改变内能的方法 -做功 -热传递 C单位为焦耳的物理量 「汽油机 「内燃机Y D热机T火箭I柴油机 I蒸汽机 7 ?下列连线完全正确的是() A能量转化及其例子的连线情况如下 光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电池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瀑布下落 势能转化为动能木柴燃烧B单位与对应物理连接情况焦耳^ ”燃烧值焦耳/千克■- 比热容焦耳/ (千克.C)热量 C下列应用知识及实例的连线 增加重力势能扩散增加物体内能阳光下扫地时灰尘飞舞摩擦生热修筑拦河坝 水的比热容较大循环冷水来冷却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3:气体分子动理论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 B. 物质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运动 C. 在任何情况下,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D. 1kg 的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都是×1023个,这个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 2.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是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C.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小,液体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 D.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反映了小颗粒内部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的热运动是指物体的整体运动和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总和 B.分子的热运动是指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 D.在同一温度下,不同质量的同种液体的每个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可能是不相同的 4.在一杯清水中滴一滴墨汁,经过一段时间后墨汁均匀地分布在水中,只是由于( ) A.水分子和碳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的不平衡造成的 B.碳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造成的 C.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造成的 D.水分子间空隙较大造成的 5.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碳素墨水滴入清水中,观察到的布朗运动是碳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B.布朗运动是否显著与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大小无关 C.布朗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D.微粒的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反映了液体内部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6.下面证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试验,错误的是( ) A.两块铅压紧以后能连成一块,说明存在引力 B.一般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存在着相互排斥力 C.拉断一根绳子需要一定大小的力说明存在着相互吸引力 D.碎玻璃不能拼在一起,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越大,布朗运动就越明显 B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C .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变大而斥力减小 D .物体的温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可以降低到绝对零度 8.若以μ表示水的摩尔质量,v 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ρ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m 、v 0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N A =m v ρ B .ρ=0v N A μ C .m =A N μ D .v 0=A N v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单元测试题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第七章《分子动理论》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7分,共56分) 1如图1描绘了一颗悬浮微粒受到周围液体分子撞击的情景,以下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液体温度越低,布朗运动越剧烈 C.悬浮微粒越大,液体分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表现得越明显 D.悬浮微粒做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撞击造成的 2.关于热运动的说法中,下列正确的是() A.热运动是物体受热后所做的运动B.温度高的物体中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单个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D.大量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 B.温度低的物体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小 C.物体做加速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物体内分子的平均动能也越来越大 D.物体体积改变,内能可能不变 4.下列有关热现象和热规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给自行车轮胎打气,越来越费力,证明分子间斥力在增大,引力在减小②用手捏面包,面包体积会缩小,这是分子间有间隙的缘故③“酒好不怕巷子深、花香扑鼻”与分子热运动有关④“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影动疑是玉人来”与分子热运动无关⑤内能包括所有分子的动能、势能和宏观具有的机械能

A .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⑤ D .①③⑤ 5.铜的密度ρ=8.9×103kg/m 3,摩尔质量M=6.4×10-2kg/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1023mol -1。若将铜原子视为球体,则铜原子的直径约为( ) A .3.66×10-10 m B .3.00×10-10 m C .2.83×10-10 m D .2.16×10-10 m 6.(多选)对以下物质运动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 ①刮风时空气分子的运动;②上升的水蒸气的运动;③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小炭粒,小炭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④向一杯清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红墨水向周围运动。 A .①②③属于布朗运动 B .④属于扩散现象 C .只有③属于布朗运动 D .①②④属于扩散现象 7.(多选)两分子间的距离为0r 时,其合力为零,图2中可能示意反映分子势能P E 与分子间的距离r 变化关系的有( ) 8.(多选)实际生活中,常用到一种双金属温度计。它是利用铜片与铁片铆合在一起的双金属片的弯曲程度随温度变化的原理制成的。如图3所示,已知图(甲)中双金属片被加热时,其弯曲程度会增大。则下列各种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有( ) A .该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是铜、铁两种热膨胀系数不同的金属 B .双金属温度计是利用测温物质比热容的不同来工作的 C .由图(甲)可知,铜的热膨胀系数大于铁的热膨胀系数 D .由图(乙)可知,其双金属片的内层一定为铜,外层一定为铁 二、填空题 (8分) 0 P E r 0r A 0 P E r 0r ? B 0 P E r 0r C E 0 r 0r D

等差数列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百度文库

一、等差数列选择题 1.在等差数列{}n a 中,10a >,81335a a =,则n S 中最大的是( ) A .21S B .20S C .19S D .18S 2.南宋数学家杨辉《详解九张算法》和《算法通变本末》中,提出垛积公式,所讨论的高阶等差数列与一般等差数列不同,前后两项之差不相等,但是逐项差数之差或者高次成等差数列.在杨辉之后一般称为“块积术”.现有高阶等差数列,其前7项分别1,7,15,27,45,71,107,则该数列的第8项为( ) A .161 B .155 C .141 D .139 3.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前n 项和2 15n S n n =-,则使n S 有最小值的n 是( ) A .7 B .8 C .7或8 D .9 4.若两个等差数列{}n a ,{}n b 的前n 项和分别为n S 和n T ,且3221 n n S n T n +=+,则12 15a b =( ) A . 3 2 B . 7059 C . 7159 D .85 5.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n N ∈)的前n 项和,且141,16a S ==,则7a =( ) A .7 B .10 C .13 D .16 6.记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5620a a +=,11132S =,则{}n a 的公差为( ) A .2 B . 43 C .4 D .4- 7.《周碑算经》有一题这样叙述:从冬至日起,依次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十二个节气日影长减等寸,冬至、立春、春分日影之和为三丈一尺五寸,前九个节气日影长之和为八丈五尺五寸,则后五个节气日影长之和为( )(注:一丈=十尺,一尺=十寸) A .一丈七尺五寸 B .一丈八尺五寸 C .二丈一尺五寸 D .二丈二尺五寸 8.《张丘建算经》是我国北魏时期大数学家张丘建所著,约成书于公元466-485年间.其中记载着这么一道“女子织布”问题:某女子善于织布,一天比一天织得快,且每日增加的数量相同.已知第一日织布4尺,20日共织布232尺,则该女子织布每日增加( )尺 A . 47 B . 1629 C . 815 D . 4 5 9.题目文件丢失!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精心整理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单元测试题 学号: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11黄石)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蒙蒙细雨从空中下落B.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C.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D.炒菜时,满屋飘香 2.(2011绵阳).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A.不变,因为玻璃板重力不变 B变大,因为玻璃板沾水变重了 C.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了浮力作用 D.变大,因为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 3.(2011绵阳).物质世界多姿多彩,从浩瀚宇宙到微观世界,所有都体现物质的不停运动和发展。以下与物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能再分割 B.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比原子更小的微粒 C.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 D.物质的不同物态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是由分子的排列决定,与分子力无关 4.(2011达州)下列有关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 B.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这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C.用水作汽车冷却液,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D.火箭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氢的热值大 5.(2011湛江)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没有内能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小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6.(2011自贡)在下列现象中,利用热传递的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 B、烧水时,水逐渐变热; C、流星在大气层中高速下落,发出光和热; D、小孩从滑梯上滑下,臀部有灼热感。 7.(2011包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少 B、夏日,在阳光照射下,地面温度高于湖水表面温度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 C、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温度可能升高 8.(2011烟台)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漫步在海滨,会感到习习海风迎面吹拂,十分畅快.这样的风非常柔和,通常情况下,它白天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从陆地吹向海上,气象上把这种风称为“海陆风”.请你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判断海陆风形成的原因.() A、海上的风比陆地上的大 B、由于陆地和海水的比热容不同造成的 C、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陆地的温度始终比海水的温度高 D、夜晚海面上的气温比陆地低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单元测试题 学号: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11黄石)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B.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C.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D.炒菜时,满屋飘香 2.(2011绵阳).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A.不变,因为玻璃板重力不变 B变大,因为玻璃板沾水变重了 C.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了浮力作用 D.变大,因为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 3.(2011绵阳).物质世界多姿多彩,从浩瀚宇宙到微观世界,所有都体现物质的不停运动和发展。以下与物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能再分割 B.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比原子更小的微粒 C.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 D.物质的不同物态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是由分子的排列决定,与分子力无关 4.(2011达州)下列有关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 B.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这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C.用水作汽车冷却液,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D.火箭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氢的热值大 5.(2011湛江)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没有内能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小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6.(2011自贡)在下列现象中,利用热传递的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 B、烧水时,水逐渐变热; C、流星在大气层中高速下落,发出光和热; D、小孩从滑梯上滑下,臀部有灼热感。 7.(2011包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少 B、夏日,在阳光照射下,地面温度高于湖水表面温度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 C、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温度可能升高 8.(2011烟台)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漫步在海滨,会感到习习海风迎面吹拂,十分畅快.这样的风非常柔和,通常情况下,它白天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从陆地吹向海上,气象上把这种风称为“海陆风”.请你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判断海陆风形成的原因.() A、海上的风比陆地上的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