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晋公子重耳之亡》分析

《晋公子重耳之亡》分析

《晋公子重耳之亡》分析
《晋公子重耳之亡》分析

《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僖公二十三年)》

【重耳出亡事件简述】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国各据一方,逐鹿中原。晋国是北方强国,晋献公时就极力向四周扩散自己的势力,并吞了许多小国。当时各诸侯国内部往往存在着尖锐的政治斗争。晋献公一家就出现了三个政治集团,即(1)骊姬、奚齐母子,(2)重耳、狐偃、赵衰和(3)夷吾、吕饴甥、卻芮,都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当时的太子原为齐姜所生的申生。后来骊姬设计害死了申生,又进一步对重耳和夷吾进行迫害。重耳、夷吾因此被迫逃离晋国。

重耳出亡发生在晋献公二十二年,当时重耳四十三岁。他在外流亡了十九年,经过八个国家,历尽颠沛。重耳出亡期间,国内政治很不稳定。晋献公死后,奚齐还没即位就被杀害,由公子悼即位为王,不久又被杀害。后来夷吾回国接位,是晋惠公。晋惠公死后,他的太子即位为怀公。

怀公元年,重耳六十二岁,在秦国的协助下攻回晋国,杀怀公,自立为晋文公,在位九年,七十一岁去世。

【《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僖公二十三年)》原文讲读】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1,晋人伐诸蒲城2。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3,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4,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5。从者狐偃、赵衰ī、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6。狄人伐廧咎如7,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倏(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

1及于难,指晋太子申生之难。《左传》记僖公四年十二月,晋献公听从骊姬的谗言,逼迫太子申生自缢而死,其馀二子重耳、夷吾也同时出奔。

2蒲城,今山西省隰xí县,重耳的据点。当时公子重耳驻守蒲城,对晋献公形成威胁,因此献公决定对他进兵。

3保,倚仗。生禄,养生的禄邑,古代贵族从封地中得以养生。

4校,同较,比较、对抗。

5狄,古代中国北方的部族,散处在北方诸侯国之间。

6《史记·晋世家》:“其馀不名者数十人”,意谓随从者甚多。独举此五人,贤而有大功也。狐偃,重耳的舅父,字子犯。

7廧咎如,赤狄之别种,隗姓。

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8。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9。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10,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11,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12。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13。”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14,欲观其裸。浴,薄(靠近)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èr焉15。”乃馈盘飱16,寘璧焉。公子受飱反璧。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17,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狐偃、赵衰和贾佗)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侪chái,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榖(“榖”,善,美。不谷就是不善。)?”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馀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三十里为一舍,三舍则为九十里)。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mǐ、右属(佩带)櫜gāo鞬,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志向远大/心胸广阔)而俭(自

8就木,进入棺材,言将死入木,不复成嫁。

9以五年奔狄,至十六年而去。

10野人,田野中的人,即农民。块,俗凷字,盛土之器具。

11有马二十乘,四马为一乘,二十乘,八十匹马也。

12蚕妾,采桑叶养蚕的女奴隶。姜氏,重耳妻。姜氏恐孝公怒其去,故杀妾以灭口。

13怀与安两句:贪恋享受,安于现状,是可以摧毁人的声名的。

14骈胁piánxié,腋下肋骨连成一片。

15盍,何不。蚤,同早。贰,不同;自贰,自别异于曹。

16飱sūn,食物。

17天之所启,言重耳是上天所开导,所赞助的人。

我节制/谦逊),文(谈吐文雅)而有礼。其从者肃(庄重)而宽(待人宽厚),忠而能力(能勤奋效力)。晋侯无亲18,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晋国始祖)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19,奉匜yí(容器)沃wò盥guàn(浇水洗手),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20。

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公子赋《河水》21,公赋《六月》22。赵衰曰:“重耳拜赐。”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二十四年春,王(周天子,指周历)正月,秦伯纳之,不书,不告入也23。及河(黄河),子犯以璧授公子曰:“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24。”投其璧于河。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取臼衰。二月甲午,晋师军于庐柳。秦伯使公子絷如晋师,师退,军于郇。辛丑,狐偃及秦、晋之大夫盟于郇Xún。壬寅,公子入于晋师(接管了晋国军队)。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宫。戊申,使杀怀公于高梁。不书,亦不告也。

吕、郤(吕甥、卻芮)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人披请见,公使让(责备)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袪犹在,女其行乎。”对曰:“臣谓君之入(回国)也,其知之(知晓君臣之道)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难道就不会发生“蒲、狄”遇难的事情)乎?齐桓公置(放下)射钩(箭射衣钩之仇)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有别于桓公),何辱命(何必劳烦大王下令驱逐)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公见之,以难告。三月,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己丑晦(三月的最后一天),公宫火,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晋侯逆夫人嬴氏以归。秦伯送卫于晋三千人,实纪纲之仆。

18晋侯,指晋惠公。无亲,指惠公国内外关系都不好,不得人心。

19怀嬴,秦穆公之女,曾嫁给晋怀公(晋惠公之子)。怀公自秦逃归后,又嫁给重耳。

20降服而囚,重耳脱去上服,自己拘囚向怀嬴谢罪。

21古代注家认为《河水》即《诗经》中的《沔水》,篇首“沔彼流水,朝宗于海”,暗示晋国归向秦国。

22《六月》,《诗·小雅》:“六月棲棲,戎车既饬”,借尹吉甫辅佐宣王征伐,喻秦王护送公子还晋,让他辅佐周天子。

23不书,不告入也:秦穆公送重耳回国在《春秋》中没有记载,是因为晋国没有来通告鲁国。

24有如白水,黄河的水可以作证。

初,晋侯之竖(宫中供役使的小臣)头须,守藏(管理财物)者也。其出也,窃藏以逃,尽用以求纳之(帮助晋公子回国)。及入,求见,公辞焉以沐(洗头)。谓仆人曰:“沐则心覆,心覆则图反,宜吾不得见也。居者为社稷之守,行者为羁绁之仆,其亦可也,何必罪居者?国君而仇匹夫,惧者甚众矣。”仆人以告,公遽见之。

狄人归季隗于晋而请其二子。文公妻赵衰,生原同、屏括、楼婴。赵姬请逆盾与其母,子馀辞。姬曰:“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请,许之,来,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自欺欺人)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以罪为义),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过失)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使晋文公知道你的想法)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緜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晋公子重耳流亡路线图】

【重耳流亡过程的细节分析】

地点事件评论

晋、浦城?晋献公听信谗言,杀害太子申生,并举兵攻

重耳所在的浦城。

?浦城人民准备迎战,重耳制止。

?重耳认为享有父亲的封赏,却对抗他,是大

逆不道的事。

?重耳出逃。

公子深得民心。

饮水思源,忠于君臣父子之道。

狄?狄人献叔隗、季隗。

?公子娶季隗,赵衰娶叔隗。

?重耳即将投奔齐国,季隗承诺将等待公子。

?重耳在此待了12年才离开。

季隗忠贞不二。

卫?卫文公不礼。

?五鹿野人献土侮辱重耳。

?狐偃把“献土”诠释为“天赐”,公子于是稽首接受。写狐偃之贤与重耳纳谏的雅量。狐偃的智慧:机智地把负面的事情转化为正面的事情。

令狐-桑泉-臼衰-郇城-曲沃

【其他相关事件的分析】

【中心思想】

晋公子重耳的流亡经历,实际上也勾画出了春秋列国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也揭示了春秋时代诸侯国贵族家庭内部的斗争,真切地刻画了重耳由一个贵公子步向成熟的过程,并且交待了晋国在春秋列国中的地位和影响。

【思想内容】

本文反映出来的历史概况:

1.晋国的动荡与强盛——一个国家兴衰的规律:明君+贤臣

2.诸侯对晋公子的礼遇或无礼——春秋列国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

本文的人事反映出来的一般道理:

1.国家最高领导人若果听信谗言,迫害忠良,只会导致国家陷于动乱,最终使自己失去政权。

?晋献公,骊姬之乱。

2.重用人才、采纳谏言的领导人,既能得人,又能得策。

3.女性也可以是有智慧、有自尊、有远见的,也能为大事业献出一己的意见与力量。

4.“机遇偏爱不懈努力的人”——以坚忍态度面对磨难,并不懈努力的人才能获得最后的成

功。

5.以积极正面的心态去看待负面遭遇,可以把阻力转化为助力。

?野人献土

6.待人谦恭,行事合乎礼义,可赢得他人的尊重,并在有困难的时候获得帮助。

?重耳-夷吾(晋惠公)

7. 小不忍则乱大谋——重耳、介之推

【重耳形象分析】

一、对父亲的忠孝:

?虽然遭受迫害,却没有举兵与父亲对抗。

二、骄纵

?野人献土:愤怒地要鞭打他

三、耽于安乐

?滞留齐国,不想离开。

四、敬重与体恤下人

?蒲城人民愿意为他出战。

?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死心塌地地跟随他。

五、有霸主才干

?重耳与成王约定,如果成功回国,他日两军相遇,晋将退避三舍;若楚军进逼,晋军必倾全力与之周旋。

?楚成王论重耳:志向远大而不放纵自己

六、知过能改、宽以待人

?野人献土:接受谏言,接受了土块。

?被怀赢责备后,立刻表示谢罪。

?介之推抱木死于绵山,就把绵山作为介之推的祭田,以记下自己的过错。

?不计寺人披刺杀他的前嫌,信任他的进言。

《左传·晋公子重耳出亡》如何刻画人物形象?

一、在列国矛盾斗争的旋涡中叙写历史人物。

?国内的矛盾:重耳离开晋国逃亡这件事的本身,就是晋国内部权力斗争,主要是晋公子王位之争激化的结果。

?列国之间的矛盾:重耳在流亡过程中,受到不同的待遇,同样跟当时列国之间的斗争形势有关。重耳当时经过的小国,如卫成公、曹共公、郑文公等,皆“不礼

焉”;而各个大国却反而给予规格不等的礼遇。这决非偶然。

?从当时列国形势大局和地理位置来看,齐、宋、楚、秦都在争取霸权,急需获得同盟的力量;而晋国正是他们争取联盟的首选目标,所以礼待。卫、曹、郑说起来还是姬姓国,和晋国是同姓共祖之国,但因平时深受大国欺凌、侵扰,以故不予礼

待,事出有因。

?作者把重耳放在如此尖锐复杂的诸侯争霸矛盾之中,让他从一个缺乏雄心壮志的贵族公子磨炼成为一个有深谋大略的政治家。这不仅使历史人物的个性和气质由浅入深地展示出来,而且也从更深的层面上为历史人物的性格发展提供了可信的依据。

二、在对照和映衬中不断深化人物的形象。

?据本篇介绍,跟随重耳出亡的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称得上是人才济济。他们毅然跟著重耳流亡。备尝艰难困苦,说明重耳得人心。同时,也说明这些追随者有见识,有胆略。他们预见到晋国日后的形势必将朝着有利于重耳的方向发展;暂时的坎坷和磨难,必将换来日后的胜利和乐观的前景。即使是挫折和不幸,也在所不辞,死心塌地跟着重耳坚持到底。

?此外,公子重耳流亡期间所幸遇的几个女子几乎都是值得称颂的。如季隗对爱情的坚贞,姜氏和僖负羁之妻在政治上的远见,怀赢对个人命运的自尊自重等。作者尽力赞美这些女子,刻画她们的品质和美德,虽然笔墨不多,但对于鞭挞重耳的弱

点,督促他克服轻狂、贪图安逸、任性骄傲等贵公子的劣性和陋习,显然也起着比照和催化的作用。

三、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强化人物的形象。

?全篇在行文中时而嵌进一则则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以加强叙事的趣味性,使历史人物更加有血有肉。

?如“乞食野人”的故事,发生在他刚离狄,开始踏上周游列国之时,“公子怒,欲鞭之。”遇事粗暴。“退避三舍”的故事发生时,却遇事冷静,洞察幽明,当楚成王一再问他“何以报我”时,他的回答是“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

其左执鞭弭,右属囊犍,以与君周旋。”态度不卑不亢,表现出重耳对晋楚日后必争的预见和不牺牲国家利益的坚定立场。此外,还有“醉遣重耳”、“曹共公观

裸”、“怀赢不卑”等生动而富有情趣的小故事,犹如锦簇的繁花,趣味盎然。

?运用小故事来强化历史人物性格,不仅是本篇的特色,也是《左传》全书的一大特色。

四、借旁人评论间接叙写人物的形象。

?《左传》中多次通过外人之口对他大加赞誉。如楚成王在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时这样评价他:“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

?这些评论代表着国际间人所共传的重耳的为人,既简练,又可信。

五、借神秘化的叙述刻画人物的形象。

?作者面对既成的历史事实,根据历史人物的言行得失,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加入种种神秘化的传说故事,来预示事件的结局,解释事件的因果关系。

?如楚成王所言:“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

?这反映了春秋时代人们的世界观和认识水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1. 深明大义

?赵姬,晋文公之女,赵衰之妻。

?请求赵衰迎叔隗及其子赵盾,还认为赵盾有才,请立之为嫡,自己的三个儿子反居其下,并让出正妻之位,甘居叔隗之下。

?赵姬不恃宠专位,反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仅请回赵盾,并主动让出嫡嗣之位。这份容人之量,为须眉难及,与那些为争嫡而无所不用其极的恶妇相比更有天壤之别。

?正是她的宽容大度、唯才是举,为晋国觅得了一位难得的贤相,为晋国霸主地位的巩固做了间接的重要贡献。

2. 忠心耿耿

?重耳在狄的妻子季隗和在齐国的妻子姜氏均为此类女性形象的代表。

?季隗、姜氏都愿意牺牲儿女私情,成全重耳的国家大事。季隗支持重耳的计划,不仅对重耳“将适齐”没有丝毫的阻扰,而且还忠心耿耿地表示等待重耳而不另嫁他人。

3. 理性而有远见

?姜氏则在重耳似乎安于安逸生活的时候,明白重耳的大事。于是与子犯商量,把重耳灌醉后将其送走,充分体现了一个妇道人家难得的理性精神。

?僖负羁之妻论重耳将称霸诸侯,劝丈夫以礼待之。

?这两位女性都能够在夫君有所不足之处,婉言相劝,晓以利害,使夫君作出正确的决定。

4. 敢于追求人格独立、争取自身地位

?敢于追求人格独立、争取自身地位的妇女人物在春秋封建时代是颇为鲜见的。然而,《晋公子重耳之亡》中的怀嬴正为鲜见中的一位。

?文中并没有过多的语言描写怀嬴,只是短短的一句:“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在封建的春秋时代,妇女的地位是极其低下的,而传统以来的妇女也是忍受屈辱的。在这里,怀嬴敢于追求人格独立、争取自身地位的举动实在令人叹服。她意识到秦国与晋国地位的平等,由这种国家间的平等上升为人格的平等。所以,她能够在受屈辱的时候理直气壮地维护自身人格,争取自身地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