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蓝珀”的鉴定特征及其颜色成因

“蓝珀”的鉴定特征及其颜色成因

“蓝珀”的鉴定特征及其颜色成因
“蓝珀”的鉴定特征及其颜色成因

“蓝珀”的鉴定特征及其颜色成因

“蓝珀”鉴定特征及其颜色成因

这种琥珀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呈两种不同的颜色。拿一粒琥珀弧形戒面来说,戒面整体上可以看到明显的蜜黄色的体色,表面对光的部分呈微蓝色。这种蓝色在太阳光或明亮的白帜灯下显得更为明显,而且蓝色会随着光照射角度的变化而灵活地移动。将琥珀放入紫外荧光灯下观察,长波下呈明亮的带绿色调白垩蓝色荧光。

从检测的经验初步判断,有可能是琥珀内部某种化学物质分子吸收紫外光而呈现特殊的颜色变化,类似于宝石矿物产生的荧光反应。这种具有特殊蓝色光学效应的琥珀在商贸中常被称为“蓝珀”。琥珀属于有机宝石,常见的颜色有浅黄、黄色至深褐色、橙色、红色和白色。对于蓝色或其它颜色的琥珀很少有资料记载。据说原先只能在百科全书中才能找到蓝珀的存在依据。

蓝珀仅产于墨西哥一个叫Chiapas的县城及多米尼加共和国。由于Chiapas地区连年的游击战争,目前多米尼加共和国已经变成蓝珀的唯一产地。琥珀因为硬度很低,所以不能用大型机械或爆破的方式来代替人工开采。由于开采技术相对落后,有资料统计,多米尼加蓝珀原料的月产量不到20千克。其中表皮及一些没有价值的边缘碎片和杂质占了50%。在剩下的10千克中有相当一部分因为含有各种各样的碎屑(如矿物、沉砂类碎屑)或含有其它不纯净的内部特征只能被评为二级品。因此每个月能产出的优质蓝珀仅有5千克左右。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充分地证明蓝珀是一种非常稀少、非常珍贵的有机宝石,具有很高的研究、收藏、商贸价值。从而也引发了笔者对这种特殊宝石的关注。“蓝珀”的常规仪器检测及结论我们很快便与该珠宝商取得了联系,并从他那里取到了一批样品,实验号总重量(g) 形状颜色(体色)光纤灯下颜色变化密度折射率偏光性紫外荧光长波短波T01 1.79 蛋形黄色纯蓝色1.05 1.54 异常消光强绿蓝白暗绿T02 8.53 高弧黄褐色中等(绿)蓝色 1.05 1.53 全亮有干涉色绿弱绿T03 12.21 随形黄褐色纯蓝(绿)色 1.04 1.53 异常消光强绿蓝白弱绿T04 2.05 随形黄褐色中等蓝色1.05 1.53 异常消光强蓝绿弱绿T05 9.26 随形黄褐色弱(蓝)绿色1.05 1.54 异常消光强蓝绿弱绿T06 0.99 随形黄色弱(蓝)绿色 1.05 1.54 异常消光绿弱绿T07 1.33 随形黄色中等蓝色1.06 1.53 异常消光蓝绿弱绿T08 10.46 随形黄色弱(蓝)绿色 1.05 1.54 全亮有干涉色强绿蓝弱绿T09 4.38 随形黄色弱绿色 1.06 1.53 同心环干涉色绿暗绿T10 11.62 随形黄褐色弱绿色 1.06 ---- 全亮有干涉色绿无表一琥珀样品常规仪器检测数据表自然光下蓝色琥珀具有暖色调的体色,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内部近表面可见若隐若现的微蓝色调。

一旦受到强光照射,表面就会呈现明显的蓝色。这种蓝色集中在表面,但很均匀,强光照射中心周围呈纯蓝色,非常漂亮。据珠宝商介绍,这种蓝色可以维持很长的时间,但随着岁月的流逝颜色也会有所暗淡。不过只要稍微抛光,就可以重现原来的色彩。图3 有报导称,蓝珀的密度比一般的琥珀的要重。

但从实验测试的结果来看,蓝色琥珀的密度(SG)集中在1.04-1.05之间,与普通琥珀的密度基本相似,甚至还要轻。另外虽然没有用硬度笔进行系统的硬度测试,但从个别的硬度测试中发现蓝珀原料的硬度要稍高于一般的琥珀。由于硬度测试是破坏性测试及蓝珀的珍贵价值,笔者并不建议在蓝珀的成品上做硬度测试。

蓝珀的折射率与一般的琥珀没有什么区别,RI(折射率)=1.53、1.54(点测),表面呈树脂—玻璃光泽。蓝珀是均质体但偏光镜下有明显的异常消光现象:有些呈明暗变化的现象(图4);有些样品全亮,但转动样品就可以看到清楚的干涉色(图5)。T09号普通琥珀样品见到有具同心环状的特殊干涉色(图6),估计与内部应力不均、厚薄不一有关。大体上,蓝珀与普通琥珀一样都具有比较常见的异常消光现象,只是在细节上有轻微的差异。图4 图5 图6 蓝珀无论是原料还是成品,其荧光反应比普通琥珀都要强得多。通常,长波下荧光明显比

短波下的要强(图7)。

蓝珀在长波下呈明亮的垩蓝白色荧光,相当一部分的样品在同样的条件下带有绿色调,甚至有些还呈蓝绿色。在短波下普遍呈弱绿或暗绿色,与普通琥珀的区别不是很大。图7 蓝珀的原料大体与普通琥珀的原料形状相似,呈饼状、肾状、瘤状和鲕状,尤以饼状居多。蓝珀并没有像其它琥珀那样具有较为疏松的表面,其表面多呈不规则状,凹凸不同,而且相对更坚硬些。在这批蓝珀中所观察到的内部特征比通常所见的普通琥珀的内部特征相对要少。像常见的球形、水滴形气泡以及由成串拉长气泡组成的流动线在蓝珀中都不容易发现。通常观察到的是一些假骸晶的天然特征,呈漏斗、树枝或羽毛状,不太规则(这估计与溶质浓度不均匀有关系)。据了解,在加工工艺中,如果使用高压优化处理可以消除这类的内部特征以达到净化的目的。“蓝珀”与菲品的常规鉴别特征琥珀是唯一具有香味及丰富内含物的透明有机宝石,加上由于蓝珀特殊的光学效应,可以用来仿蓝珀的宝石或人工材料并不多见。常见的有波罗的海琥珀、染色琥珀、压制琥珀、人工树脂及塑料仿琥珀,仅有一百万年历史的柯巴树脂和硬树脂用来仿蓝珀的很少见。一般情况下不必借助大型仪器就可以对其进行甄别。热针测试由于其具有破坏性,在成品的鉴别中不建议使用这种鉴别方法。不过琥珀具有天然独特的芳香味,通过摩擦起热确实可以与其它树脂或非树脂类的菲品区分开来(原料上使用热针测试更容易奏效)。

摩擦多米尼加琥珀表面可以闻到淡淡的豆科植物香味;如果是波罗的海琥珀,则可闻到淡淡的松香味;人工合成品常加入檀香或其它的香料,香味比较浓甚至有些刺鼻。琥珀经过热处理可以看到明显的“睡莲叶”状包体,观察这类内部特征是琥珀与其他宝石区分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多数的蓝珀不需要加热,在蓝珀能见到“睡莲叶”的机会并不多。

有报告称琥珀经过热处理可以使折射率变大,笔者曾就此论断做过一组实际的检测分析,从数据上来看折射率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因此必须指出,密度、折射率测出的数据并不可靠,连本次测试中表现最为明显的紫外荧光反应也只能作为指示性特征。只有依靠多种检测方法和显微放大观察才可以准确地将蓝珀与其它的菲品区分开来。蓝珀与其菲品简单的鉴定要点如下:菲品鉴定要点简述波罗的海琥珀放大检查、香味试验波罗的海琥珀内部一般含有“太阳光芒”,多米尼加蓝珀通常不需要加热。

压制琥珀颜色、透明度蓝珀内部通透但颜色不太均一;压制琥珀常见红纹(有些压制琥珀透明度很差,这样的琥珀很难菲蓝珀)。染色琥珀颜色其它产地的琥珀也可用于仿琥珀,颜色有外至里但可能会在“睡莲叶”状包体周围聚集且颜色呆滞;蓝珀颜色多均匀地覆盖在表面,随光照角度灵活移动。人工树脂特殊光学效应;内部特征加热处理琥珀都会产生“太阳光芒”,而这种睡莲叶状的包体表面上可以看到树枝状的脉纹(它不是蓝珀所特有的),但人工树脂仿琥珀的睡莲叶状的包体表面显得很光滑。

塑料或其它人工合成仿琥珀颜色分布、折射率、密度、偏光性、脆性、蓝珀的蓝色是从表面而非琥珀的内部产生的,染色的菲品通常在内部就见有明显的蓝色;蓝珀的RI=1.54(点测),塑料的RI为1.46-1.70不定;在饱和食盐水中,蓝珀会上浮,赝品会下沉;蓝珀有强异常消光现象并带有干涉色,塑料也可能会见到异常消光现象但并没有干涉色;蓝珀具有脆性,针扎见粉末脱落;塑料为塑性,针扎成凹坑,并带有强烈的辛辣味。

柯巴树脂硬树脂石化年份的区别由史前树脂石化而成的琥珀沾上酒精或乙醚并不会变软,柯巴树脂和硬树脂就有可能变软;有经验的学者或生物学家也可以根据内部动、植物的碎屑来将它们大致分开。表二蓝珀和菲品的常规鉴别要点蓝珀颜色成因初探蓝珀的颜色是决定其稀少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这种罕见的颜色成因,很多学者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假设认为琥珀是层状海底沉积物的再生体。琥珀的密度很小,很容易被河流、小溪长距离搬运到浅滩上沉积下来,随后硅藻泥沉积物埋没而逐步形成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同一时期埋没的硅藻类植物很容易分

泌出油性物质,这些植物油会贯穿到琥珀的内部,因此就可以在产生的琥珀中看到类似于在煤焦油上看到的蓝色光泽那样的蓝色调。

据资料记载,琥珀常被发现于泥矿质含煤系地层、泥岩、油页岩中。这类沉积岩及地层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从地球的漫长演变过程中地壳运动使得褶皱不断发生变化,很可能还是大面积的原始森林沉入海底而死亡,随后伴随在下一次的地壳造山运动再次升回表面而形成富含钙物质的沉积岩。

另外,琥珀是经过一系列地质作用形成的一种天然有机化合物混合物。从这些角度来判断,这种蓝珀颜色成因的假说的确有其成立的依据。只是这只能解释琥珀呈蓝色,却无法进一步解释为什么蓝珀所具有的其它特殊属性,如明显的荧光反应多集中在表面甚至不会因为多次抛光而消失;为什么内部特征很少或光看到假骸晶的内部特征;为什么很少看到气泡和流动线等等。

另一种假说与火山运动和重大的森林火灾有关。火山爆发或森林大火使得埋藏在地表底下的琥珀被熔化。火山运动一般都会引发地壳的晃动或产生强烈的地震,由此带来的局部高压会使得熔融状态下的琥珀发生形变。就如同晶体存在晶格缺陷可以产生颜色一样,形变也可以致使琥珀内部发出微弱的荧光。存在于琥珀内部的气泡和水分也因为形变而被挤了出来。与此同时,周边的石油和其它矿物质在火山喷发所带来的高温高压下也会熔解并灌入到液态的琥珀中。

火山运动过后,树脂将再次石化成琥珀。最后形成的琥珀原料就会变得更坚硬、更不规则、裂口多且脆性明显,剥去原料的表皮就可以看到蓝色的荧光。我们都普遍认为恐龙是从侏罗纪开始繁衍壮大,到了白垩纪中期达到昌盛,后来因为小行星撞地球发生巨大的爆炸并引发地震、火山爆发、海啸导致环境迅速恶化而灭亡的;琥珀属中生代白垩纪到新生代第三纪松柏科植物树脂,从环境角度分析理论上是符合这一假设前提的,况且假说也论述了蓝珀的特殊物理特征成因。

因此笔者认为这比第一种假说更具有说服力,不过仍感觉有疑团:一般认为宝石级的琥珀主要产于第三纪以后,距今5千万年至5百万年之间。据史料记载,多米尼加共和国已经有4千5百万年没有发生过巨大的火山爆发等火山运动了。更何况火山运动的影响是大面积的。在相同的环境下,为什么上帝就那么偏爱于多米尼加而在其它的国家和地区很难发现有罕见的蓝珀呢?尽管蓝珀的颜色成因在科学界依然存在着分歧,但有两点是可以肯定:蓝珀中的蓝颜色不可能是染上去,也不可能是像我们看到的蔚蓝色的天空那样靠光在不同物质中产生折射并在物质表面发生漫反射造成的。

从“宝石的发光性”角度研究,宝石矿物晶格中微量杂质元素的存在导致晶体结构中的电子发生跃迁产生空位,随后电子回落到空位上释放出能量而产生荧光。虽然琥珀属有机宝石,是非晶质的,但似乎也可以根据上面的原理来推断——可能是由于琥珀内部的一些不明物质吸收了紫外线而激发能量跃迁从而产生了蓝色或者是绿色的光谱,而这样的不明物质可能分布在琥珀内部的各个角落甚至是就存在与琥珀的结构中。科学家们一直以来都相信物质的分子是可以影响到光的改变的,尤其是靠苯环连结而成的芳香族物质的分子。

写出下列矿物的主要鉴定特征

写出下列矿物的主要鉴定特征 1.橄榄石:以其特有的橄榄绿色,粒状、解理性差,具贝壳状断口为特征, 2.普通辉石: 3.普通角闪石:颜色,深绿色到黑绿色,柱状晶形,两组完全柱状解理。与普通辉石的区别主要是角闪石解理夹角为124°或56°、断面为菱形或近菱形。 4.黑云母:以其颜色,褐黑色,绿黑色,与其他云母相区别,以其薄片的弹性和蛭石相区别。 5.白云母:颜色,无色透明,含杂质而显淡灰、浅绿等色,极完全解理,薄片具弹性易与滑石等其他片状矿物相区别。 6.斜长石:与正长石区别主要为颜色,白色或灰白色,产状,如能见到钠长石双晶纹,则可完全确定是斜长石。区别钾长石和斜长石可用染色法。 7.正长石:通常以透明无色或肉红色,具有完好的两组正交或近于正交的解理,硬度加以识别。 8.石英:α石英以其晶形,无解理,贝壳状断口,硬度大为特征。如果呈致密块状时,以其无解理贝壳状断口,具有油脂光泽可与黄玉、白色长石、绿柱石等区别,石英熔点高、化学性质稳定,除HF外,不溶于其他酸。 9.高岭石:致密土状块体易于以手捏碎成粉末,粘舌,加水具可塑性。灼烧后与硝酸钴作用呈Al反应(蓝色)。 10.蒙脱石:土状,加水膨胀并分散为其特征。 11.伊利石:白色,灰色,有时带黄、绿色调,解理完全,硬度、密度小。一般肉眼无法确切鉴定。 12.滑石:低硬度,滑感,片状具极完全解理为其特征。与叶蜡石相似,区别在于用硝酸钴法,滑石灼烧后与硝酸钴作用变为玫瑰色,而叶蜡石则成蓝色。滑石呈碱性(pH约为9),叶蜡石呈酸性(pH约为6)。 13.方解石:完好的晶形,{01 2}聚片双晶,{10 1}三组完全解理,硬度较小,相对密度较小。加HCl急剧起泡。灼热后的方解石碎块置于石蕊试纸上呈碱性反应。有钙的焰色反应(橘黄色)。 14.白云石:晶面常呈弯曲的马鞍形。与方解石的区别是遇冷盐酸不剧烈起泡,加热后方剧烈起泡,另外双晶纹的方向亦与方解石不同。 15.石墨:黑色,硬度低,相对密度小,有滑感。

各类鉴定试验

各类鉴定试验 糖发酵产酸试验 微生物具有不同的利用各种碳源的能力,其原理在于不同微生物具有不同的酶系。绝大多数细菌都能利用糖类作为碳源,但是它们在分解糖类物质的能力上有很大差异。有些细菌能分解某种糖产生有机酸(如乳酸、醋酸、丙酸等)和气体(如H2、CH4、CO2等),有些细菌只产酸不产气。 溴甲酚紫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中性时为紫色,碱性时为深红色,而在酸性时呈现黄色。微生物在进行碳源代谢时可以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有些产物为酸性物质。酸性物质的积累有时会超出培养基的缓冲范围,导致pH下降,溴甲酚紫的颜色由紫色转为黄色。在产酸过程中有时会伴随气体的产生,这可以在杜氏管中的气泡反映出来。若碳源代谢的终产物为中性化合物,既无颜色变化也无气体产生,表明此时的代谢较为复杂。 不同细菌分解糖类的能力和代谢产物不同。例如大肠埃希菌能发酵葡萄糖和乳糖;而伤寒沙门菌可发酵葡萄糖,但不能发酵乳糖。即使两种细菌均可发酵同一糖类,其结果也不尽相同,如大肠埃希菌有甲酸脱氢酶,能将葡萄糖发酵生成的甲酸进一步分解为CO2和H2,故产酸并产气;而伤寒沙门菌缺乏该酶,发酵葡萄糖仅产酸不产气。 过氧化氢酶试验 试剂:3%过氧化氢溶液:临用时配制。 试验方法:挑取固体培养基上菌落一接种环,置于洁净试管内,滴加3%过氧化氢溶液2mL,观察结果。结果于半分钟内发生气泡者为阳性,不发生气泡者为阴性。 硝酸盐还原试验 有些细菌具有还原硝酸盐的能力,可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氨或氮气等。亚硝酸盐的存在可用硝酸试剂检验。 试验方法:临试前将试剂的A(磺胺酸冰醋酸溶液)和B(α-萘胺乙醇溶液)试液各0.2ml 等量混合、取混合试剂约0.1ml、加于液体培养物或琼脂斜面培养物表面,立即或于10min 内呈现红色即为试验阳性,若无红色出现则为阴性。用α-萘胺进行试验时,阳性红色消退很快、故加入后应立即判定结果。进行试验时必须有未接种的培养基管作为阴性对照。α-萘胺具有致癌性、故使用时应加注意。 产生吲哚试验 有些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霍乱弧菌等能分解培养基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靛基质),经与试剂中的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作用,生成玫瑰吲哚而呈红色,是为吲哚试验阳性。

完整版实验常见矿物手标本的鉴定

实验一常见矿物手标本的鉴定 一、实验类型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 (一)熟悉与掌握用肉眼鉴定矿物的方法。 (二)熟练掌握常见矿物的形态特征及物理性质特征,并据此鉴别矿物。(三)为鉴定岩石打下基础。 三、实验仪器、设备 矿物标本,小刀,放大镜,盐酸,瓷板,马蹄形磁铁 四、实验原理 (一)矿物的形态 1.矿物单体的形态:一向延长——柱状或针状 二向延长——板状或片状 三向延长——立方体或八面体等。 2.矿物集合体的形态:矿物单体如为一向伸长——集合体常为纤维状或毛发状;矿物单体如为二向伸长——集合体常为鳞片状; 矿物单体如为三向伸长——集合体常为粒状或块状 (二)矿物的光学性质 1、透明度:矿物透过可见光的能力矿物薄片能透过光线者,称为透明矿物;基本上不能透过光线者,称为不透明矿物。 2、光泽:矿物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根据反射能力的强弱可分为: 3、颜色与条痕:颜色是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某些矿物常常由于外来原因呈现出不很固定的颜色,如纯净的石英为无色,由于混有杂质等原因也可呈现各种颜色,许多透明矿物均具有这一特点。 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它对于某些金属矿物具有重要的鉴定意义,如赤铁矿可呈赤红、铁黑或钢灰等色,而它的条痕恒为樱红色 透明矿物的条痕都是白色或近于白色,无鉴定意义。 (三)矿物的力学性质 1、硬度:在肉眼鉴定中,主要指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的能力。通常用摩氏硬度计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2、解理:晶体受到打击时能够沿着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为平面(即解理面)的能力。 3、断口:断口是矿物受外力打击后不沿固定的结晶方向断开时所形成的断裂面。(四)常见矿物特征 滑石Mg[SiO](OH) 83104单晶体为片状,通常为鳞片状、放射状、纤维状、块状等集合体。无色或白色。解理面上为珍珠光泽。硬度1。平行片状方向有极解理。有滑感。薄片具挠性相对密度2.58—2.55。 石膏Ca[SO]·2HO 24单晶体常为板状。集合体为块状、粒状及纤维状等为无

免疫血清鉴定

兔抗牛血清白蛋白免疫血清的制备及鉴定 【摘要】目的:制备兔抗牛血清白蛋白血清,并对其进行效价的鉴定。方法:由牛血清和石蜡油、羊毛脂、卡介苗等进行研磨制成弗氏完全佐剂,对兔子不同部位进行一周一次连续四周的抗原免疫,采取颈动脉放血收集并分离血清,再通过双向免疫扩散实验进行血清效价的鉴定。结果::双向琼脂扩散在BSA0.5g/mL 的浓度时,测得抗血清效价为1:8结论:BSA免疫家兔可获取效价较高的抗血清。【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BSA)、效价、免疫 Pr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rabbit anti-BSA serum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ntisera of BSA (bovine serum albumin) was prepared and the titer was identified. Methods The Freund’s adjuvant was grinded with the BSA, paraffin oil, lanolin and bacille Calmette-Guerin (BCG). Then the rabbit was immunized for four times in a month. After a week carotid bloodletting had been done to get the antisera from the rabbit. At last the titer was identified by double immunodiffusion test. The titer of antiserum was 1:8 in double immunodiffusion .Conclusion:The higher titer of antiserum is obtained by immunizing rabbits with BSA KEY WORDS Bovine serum albumin(BSA),Titer,lmmunity 可溶性抗原(入血清、细胞浸出液、外毒素等)和相应抗体结合,在食量电解质存在下,经过一定时间,在二者比例适当时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可分环状沉淀实验,絮状沉淀实验,琼脂扩散实验(单向琼脂扩散实验。多向琼脂扩散实验),免疫电泳。由于沉淀反应抗原多系胶体溶液,沉淀物主要是由抗体蛋白所组成,制备可溶性抗体的物质有很多,但处理的方法繁琐或价格昂贵,并且效价不高。因此,寻找简单、快速、易操作的方法提供教学单位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免疫学的教学中,沉淀反应是必不可少的,而在本科学生中此实验的操作又必列其中。目前市场上生物制品缺乏某种可溶性抗原与可溶性抗体的配备供应,且价格昂贵。为了节约经费,使用方便,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SA)免疫家兔,

1. 所有有颜色的实验总结

实验对象对象试剂颜色备注生物材料 糖类的鉴定 淀粉碘液蓝色脱色的叶片 还原糖(葡萄 糖、果糖、麦 芽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 现配现用、水浴 加热 含还原糖量高 的白色或斤白 色的植物组 织、尿液等 蛋白质的 鉴定蛋白质双缩尿试剂紫色先用A液后加B 液,摇匀使用 豆浆、牛奶、 鸡蛋清 脂肪的鉴定 脂肪苏丹Ⅲ/Ⅳ橘黄色/红色需用高倍镜观 察 花生种子等含 脂肪较多的种 子 死细胞的染 色 死细胞台盼蓝蓝色 线粒体的染 色线粒体健那绿 线粒体:蓝绿色 细胞质:接近无色 可以用高倍镜 观察细胞中线 粒体的存在 DNA、RNA 的鉴定DNA 二苯胺蓝色需要水浴加热鸡血细胞 甲基绿绿色口腔上皮细胞RNA 吡罗红红色口腔上皮细胞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染色体 (染色质) 醋酸洋红/ 龙胆紫/ 改良苯酚品红 溶液 红色/ 紫色/ 红色 洋葱根尖分生 区(有丝分裂) 蝗虫的精母细 胞(减数分裂) 叶绿体中 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 无水乙醇(提 取)、 层析液(分离) 色素带从上到下: 橙黄色的胡萝素、 黄色的叶黄素、 蓝绿色的叶绿素a、 黄绿色的叶绿素b 加入二氧化硅 是为了研磨得 更充分;碳酸钙 可防止在研磨 中色素被破坏 新鲜的绿叶 酵母菌呼吸方式探究 酒精 酸性条件(浓 硫酸95%-97%) 下的重铬酸钾 溶液 灰绿色 酵母菌(无氧 条件) 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浑浊酵母菌(无氧、 有氧)溴麝香草酚蓝由蓝变绿变黄 亚硝酸盐的检测亚硝酸盐N-1-萘基乙胺 盐酸 玫瑰红色燃料比色法

实验对象对象试剂颜色备注生物材料 脲酶的检测脲酶酚红红色 伊红美蓝检测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伊红美蓝黑色 刚果红检测纤维素分解菌纤维素分解 菌 刚果红红色复合物 当纤维素被分解 后无法与刚果红 形成红色复合 物,培养基会出 现以纤维素分解 菌为中心的透明 全 ?高中生物实验中酒精和盐酸的用法 实验试剂目的 鉴定脂肪体积分数为50%酒精洗去浮色(洗去染液)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 的分布8%的盐酸 1.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染 色剂迅速进入细胞 2.使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 分离利于甲基绿与DNA结合 叶绿体色素提取无水乙醇溶解色素,提取色素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解离液(15%盐酸;体积分数 95%的酒精=1:1) 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 化 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体积分数为95%酒精冲洗残留液解离液(15%盐酸、95%酒精)解离 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体积分数70%酒精杀死保存小动物,防止腐烂, 成为标本 DNA粗提取与鉴定体积分数为95%酒精溶解杂质析出DNA ?其他试剂及用法 ①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和葡萄糖溶液混合后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测定。 ②20%的肝脏研磨液、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③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用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 ④二氧化硅:在色素的提取的分离实验中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使研磨充分。

常见矿物鉴定特征

常见矿物鉴定特征 一、矿物形态 (一)矿物的单体形态 矿物单体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总是趋向于形成特定的晶体和形态特征,称为结晶习性(简称晶习)。如石英晶体呈柱状;云母呈片状;黄铁矿呈立方体;石榴子石呈四角三八面体等。 根据矿物晶体在三维空间发育和程度,可将晶习大体分为三类: 1、一向延伸型:晶体沿一个方向特别发育,其余两个方向发育差 (a≌b≤c)晶体细长,如针状、柱状(辉锑矿、电气石),柱状(角闪石),纤维状(蛇纹石石棉)等,。 2、二向伸长型:晶体沿两个方向特别发育,第三方向不发育或发育差(a≌b≥c ),呈片状(如云母、石墨),板状(如重晶石)等。 3、三向等长型(等轴状):晶体沿三个方向大体相等发育(a≌b≌c ),有等轴状、粒状,如石榴子石、黄铁矿、磁铁矿等。 (二)矿物集合体形态 在自然界,呈完好的单晶产出的矿物较少,多数是多个单晶成群产出,即成为集合体状态产出。这里所说的矿物集合是指同种矿物的多个单晶聚集在一起的整体。 集合体可根据矿物结晶程度大小分为两类: 1、晶质矿物集合体的形态 (1)显晶质集合形态:用肉眼或放大镜可辨认出矿物颗粒界线的集合体。显晶质集合体形态取决于矿物单体形态和它们的集合方式。如柱状、针状集合体是柱状或针状单体的不规则聚合体;如纤维状集合体是针状单体大致平行密集排列而成,放射状集合体是柱状或针状单体以一点为中心向外放射状排列而成;粒状集合体是三向等长的单体呈不规则聚合体;又如簇状集合体是由一组具有共同基底,且其中发育最好的晶体与基底近于垂直的单晶体群所组成。 (2)隐晶质集合体形态:隐晶质集合体是用放大镜也看不清单体界线的集合体。按其紧密程度可分为致密块状和疏松土状集合体。 2、非晶质矿物的形态 非晶质矿物没有一定的晶形,它的颗粒在显微镜下也难以辨认,而主要是根据外表形态或形成方式来分类,常见的有下列:

鸡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及药敏试验

鸡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与药敏试验 (新科学院生物工程系生物技术091班) 绪论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genicity E.coli,APEC)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细菌性传染病。本病目前呈世界性分布,国内各地的鸡群普遍存在感染并常有发病。该病的特征是病型多,包括急性败血症、气囊炎、肝周炎、心包炎、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炎、滑膜炎、眼炎、关节炎、脐炎、肉芽肿以及肺炎等,最常见的为气囊炎、输卵管炎[1,2]。在临床上往往不单独发病,一般继发于一些病毒性感染如新城疫、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现有的研究表明,APEC抗原性复杂、血清型多样,不同类型之间和不同地区之间致病菌的血清型差别很大[3]。鸡大肠杆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各品种和各年龄的鸡均可感染,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便会导致大量死亡。大肠杆菌易产生耐药性,用药物控制该病不但费用高、效果不佳,且会造成药物残留和降低产品品质,为此,有效防治该病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对新乡地区某鸡群发生的疑似鸡大肠杆菌病进行了初步诊断,并采集典型病料进行病原菌的血清型鉴定和药敏试验,取得了理想效果,为该病的确切诊断和有效防治提供了可靠依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病料来源 对来自新乡市一养鸡厂疑似鸡大肠杆菌病的病例进行临床初步诊断[4],病鸡表现为精神委顿,羽毛松乱,食欲废绝,拉黄白稀粪。用灭菌棉接触采集病鸡粪便作为病料。(材料由动科学院提供) 1.2 主要试剂 草酸铵结晶紫(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 碘液、氯化钠(北京中联化工试剂厂) 牛肉浸粉、蛋白胨(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mxt-七类物质鉴定和提取类实验

整合一归纳七类物质鉴定与提取,全取教材五大基础实验 1.教材规定实验中的“染色剂”归纳 试剂被染成分呈现颜色 斐林试剂还原糖砖红色沉淀 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脂肪橘黄色(或红色) 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 甲基绿染液DNA 绿色 吡罗红染液RNA 红色 健那绿染液线粒体蓝绿色 龙胆紫溶液 染色体紫色 醋酸洋红溶液红色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红色 2.七类物质鉴定和提取类实验总结 实验名称试剂颜色生物材料备注淀粉的鉴定碘液蓝色脱色的叶片 还原糖的鉴定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苹果或梨匀浆等现配现用、水浴加热 脂肪的鉴定苏丹Ⅲ(或苏 丹Ⅳ)染液 橘黄(或红)色花生种子切片 需用高倍镜观 察 蛋白质的鉴定双缩脲试剂紫色豆浆、稀蛋清等先加A液,后

加B液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提取液:无 水乙醇; 分离液:层 析液 ①胡萝卜素: 橙黄色 ②叶黄素:黄 色 ③叶绿素a: 蓝绿色 ④叶绿素b: 黄绿色 新鲜的绿叶(如 菠菜叶) 加入二氧化硅 是为了研磨得 更充分;加入 碳酸钙可防止 在研磨中色素 被破坏 酒精的鉴定重铬酸钾溶 液 灰绿色 无氧环境中的酵 母菌 酸性条件 鉴定CO2Ca(OH)2(或 溴麝香草酚 蓝水溶液) 变浑浊(或由 蓝变绿再变 黄) 有氧或无氧环境 中的酵母菌 【高考例证】 (2014·广东理综,5)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匀浆后检测,结果正确的是() 选项取样时间检测试剂检测结果 A 第10天斐林试剂不显色 B 第20天双缩脲试剂不显色 C 第30天苏丹Ⅲ试剂橘黄色 D 第40天碘液蓝色 解析分析曲线可知,油菜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淀粉不断转化为脂肪

常见矿物鉴定

常见矿物鉴定表第1页共页码备注:具金属光泽的矿物 光 泽 硬度颜色解理主要矿物及其鉴定特征 金属光泽小于 5.5 呈银 白、锡 白、铅 灰,钢 灰或铁 黑色 有明显 解理 方铅矿:PbS主要特征:粒状集合体,铅灰色,条痕黑灰色,三组完全解理(小立方体状)硬 度2—3与指甲接近,常与闪锌矿共生 辉锑矿:常呈柱状、针状集合体,晶面上常有明显的纵纹,铅灰色,条痕灰黑色,硬度2,为 典型的低温热液矿床与辰砂,石英共生。 硫锰矿:粒状集合体,新鲜面为钢灰色,风化面有黑色氧化锰被膜。 辉钼矿:集合体为鳞片状或细小分散颗粒状。铅灰色,在素瓷板为条痕为亮铅灰色,在上釉的 瓷板上为黄绿色。硬度1。一组极完全解理,薄片有挠性,油脂感,比重大 石墨:片状集合体,铁黑色,条痕灰黑色,薄片有挠性,硬度1、有滑感。易污手,比重小 。 无明显 解理 软锰矿:粉末状或土状、针状棒状放射状集合体,铁黑色、黑色,条痕黑色,硬度2 辉铜矿:常呈致密块状或粉末状,铅灰色至钢灰色,表面常有一层蓝黑色薄膜,条痕黑色,硬 度2—3。具弱延展性,粉末状集合体为带蓝之黑色常与绿色孔雀石或蓝色蓝铜矿伴生 辉银矿:常呈致密块状或粉末状,铅灰至铁黑色,表面常有黑色薄膜,条痕灰色,硬度2,具 延展性 硬锰矿:常呈钏乳状、致密块状、土状,黑色,条痕褐黑色,硬度4—6 黝铜矿:常呈不规则粒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新鲜面钢灰色,条痕黑褐色至黑色,硬度3—4, 性脆。常与各种铜的次生矿物孔雀石、蓝铜矿共生。 辉钼矿:分散粒状,铅灰色,硬度1,常产于矽卡岩或石英脉中。 呈其它 金属彩 色(铜 红、金 黄、古 铜等) 有明显 解理 铜蓝:常为粉末状、被膜状及致密块状出现,靛青蓝色。条痕为灰黑色,有一组完全解理,硬 度1.5—2,在铜矿床的次生富集带中较为常见。 无明显 解理 自然金:常呈分散颗粒状或不规则树枝状集合体。金黄色,强金属光泽。无解理。比重大,强 延展性 黄铜矿:常呈致密块状或分散颗粒状集合体,铜黄色,表面常见有蓝、紫、褐等锖色。条痕绿 黑色,硬度3—4。 斑铜矿:常呈致密块状,新鲜面呈暗铜红色,表面常有蓝色或暗紫色斑状锖色(小刀刮之即去), 条痕黑色 磁黄铁矿:常呈致密块状,暗青铜黄色,风化面常有褐色、褐红色等锖色,具弱或较强磁性。 硬度 等于 或大 于 5.5 呈银 白、锡 白、铅 灰、钢 灰或铁 黑色 有明显 解理 铬铁矿:多呈粒状集合体,铁黑色,毒砂:短柱状晶体或致密块状集合体。 锡白色 无明显 解理的 铬铁矿:常呈粒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黑色,条痕褐黑色,硬度5—7,具弱磁性。产于超基性 岩中 磁铁矿:常见八面体或菱形十二面体晶形,集合体常呈粒状或致密块状。铁黑色、条痕黑色、 无解理强磁性比重5 毒砂;常呈致密块状或柱状集合体,锡白色表面常具浅黄色锖色,条痕黑色。 硬锰矿:成钏乳状、致密块状,黑色,条痕黑色,光泽暗淡 呈其它 金属彩 色 白铁矿:常呈板状、矛 头状、鸡冠状集合体, 主要产于沉积煤系中。 黄铁矿:主要单形为立方体、五角十二体,晶面上有三组 互相垂直的纵纹,集合体呈致密块状,呈浅铜黄色,性脆, 常风化为褐铁矿

颜色反应实验归纳

一、颜色反应归纳及拓展 (1)碘应是单质成分,不是离子成分。若用碘来检测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则需要先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 (2)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均由NaOH 溶液和Cu 2SO 4溶液组成,但两者NaOH 溶液的浓度不同,并且两者的使用方法也不同。如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要等量混合均匀后使用,即现用现配,而且要水浴50-60℃加热,而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先加甲液后再加乙液,加的量不同(甲液1mL ,乙液4滴),而且不需要加热。 (3)蛋白质的鉴定是在碱性环境下Cu 2+与蛋白质的肽键结合成特定化合物的紫色反应。而还原糖的鉴定是新制的的Cu(OH)2 与还原糖的醛基反应,生成砖红色的Cu 2O 沉淀。 (4)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5)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的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即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而不是单独染色,应该注意的是该试剂应现用现配。 (6)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可以定量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 2的产生情况。 (7)染色体(染色质)容易被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染成深紫色,用高倍显微镜可以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另外,脂肪的鉴定和细胞中线粒体的观察,也需要染色后,再借助显微镜观察。 (8)龙胆紫和醋酸洋红均为碱性染料,染色体被龙胆紫染成紫色,而被醋酸洋红染成红色。 2012·安徽卷)某同学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不同处理和染色剂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 B .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质 C .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 D .经苏丹Ⅲ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蛋白质 解析:甲基绿能将DNA 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 染成红色,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A 、B 项错误;健那绿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C 项正确;苏丹Ⅲ可以用来鉴定脂肪,不能用来鉴定蛋白质,D 项错误。 答案:C

常见矿物鉴定特征6页

常见矿物鉴定特征(描述)【淮之子整理】2010-01-03 标签: 解理 晶系 晶体结构 物理性质 晶形 杂谈 分类:地学知识 二、常见矿物鉴定特征 1.萤石(Fluorite)又称氟石CaF 2 【晶体结构】等轴晶系; 【形态】晶体常呈立方体,其次为八面体,少数有菱形十二面体。集合体呈晶粒状、块状、球粒状,偶尔见土状块体。 【物理性质】颜色多样,有无色、白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紫黑色及黑色,加热时,可退色;玻璃光泽。解理完全。硬度4。 2.石榴石(Garnet) 【晶体结构】等轴晶系。

【形态】常呈完好晶形,菱形十二面体晶面上常有平行四边形长对角线的聚形纹。集合体常为致密粒状或致密块状。 【物理性质】颜色多样;玻璃光泽,断口油脂光泽,无解理,硬度6.5~7.5(小刀刻不动)。 3.石英(Quartz)SiO 2 【晶体结构】三方晶系, : 【形态】常见完好晶形,呈六方柱和菱面体等单形所成之聚形。柱面上常具横纹。有时还出现三方双锥和三方偏方面体。 【物理性质】颜色多种多样,常为无色、乳白色、灰色。因含各种杂质,颜色各异,无解理,贝壳状断口,硬度为7。 4.方解石(Calcite) Ca[CO ] 3 【晶体结构】三方晶系; 【形态】方解石的集合体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由片状(板状)或纤维状的方解石,呈平行或近似平行的连生体,分别称为层解石和纤维方解石。还有致密块状(石灰岩),粒状(大理岩),土状(白垩),多孔状(石灰华),钟乳状(石钟乳)和鲕状、豆状、结核状、葡萄状、被膜状及晶簇状等。方解石的晶体形态与形成条件有关。随着形成时温度的降低,其晶形有从板状、钝角菱面体为主的晶形向复三方偏三角面体、六方柱为主及锐角菱面体晶形演化的趋势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2018年4月2日至2018年4月27日 实习地点:北京医保全新大药房有限责任公司 指导老师:陈芳 实习科目:中药鉴定 实习主要内容:黄连、甘草、黄芩的鉴别 黄连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黄连(三种)的药材性状特征鉴别点; 2.比较三种黄连的显微鉴别特征; 3.掌握黄连的化学成分和理化鉴别特征; 二、实验内容 1.原植物的鉴定注意点 味连: Rhizama Captiidis为毛茛科植物黄连 Copits Chinese Franch的干燥根茎,多年生草本,叶均基生,卵状三角,3全裂,中央裂片稍呈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二歧或多歧聚伞花序,萼片5,窄卵形,花 瓣线形,雄蕊多数,与花瓣等长,心皮8-12,离生,蓇葖具柄。 三角叶黄连(雅连): Copits de ltoio lea C. Y .Cheng et Hsiao叶片中央裂片三角状卵形,一回裂片彼此邻接,花瓣线形,雄蕊长约为花瓣之半。 云南黄连(云连):Coptis Teeta Wall 叶片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彼此疏离,花瓣匙形至卵形,先端钝。 2.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 黄连:圆柱形,具结节状突起,部分节间较长而光滑,习称“过桥”,有时可见残存的须根或膜质鳞叶, 断而木部部金黄色,髓部、皮部红棕色,味极苦。 味连:根茎多分枝积聚成,形如鸡爪。 雅连:根茎多单枝,较粗状,“过桥”较长。 云连:根茎多单枝,细小,略弯曲。 注意点:主产四川石柱等,湖北来凤,甘肃武都,出ロ以四川、湖北为主,过去有北岸味连,南岸味连两种。 北是长江以北的川东鄂西地区。南岸是川东鄂西,长江以南。雅连主产于四川西部娥眉、洪雅一带。为栽培品。云连主产于云南西北德钦,维西为野生,主要化学成分为小檗碱( berberine,又称黄连素) 3、显微鉴定 (1)组织切片 味连:最外为木栓层(有时可见未脱落的表皮或鳞叶)→皮层(有黄色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韧皮部(外侧纤维束木化并且有石细胞)→维管束(无限外韧型排列成环)→髓部无石细胞 雅连:髓部由多数石细胞群 云连:皮层及髓部均无石细胞 (2)粉末 黄连:①石细胞类方形或园形25-105μm壁孔明显。 ②中柱鞘纤维纺锤形或成梭形,135-185μm,直径27-3μm,壁较厚,有孔沟;

高中生物有关颜色反应的实验归纳

高中生物学实验中相关的颜色反应归纳 1、斐林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糖 原理: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注意:①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等量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而且是现用现配,条件需要水浴加热,当然化学上是直接将试管在火焰上加热,只不过考虑安全问题,水浴加热更安全,还能受热均匀。②注意与双缩脲试剂的浓度区别与使用区别。 应用:检验和检测某糖是否为还原糖;不同生物组织中含糖量高低的测定;在医学上进行疾病的诊断,如糖尿病、肾炎。 2、苏丹Ⅲ、苏丹Ⅳ检测脂肪 原理:苏丹Ⅲ+脂肪→橘黄色;苏丹Ⅳ+脂肪→红色 注意: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脂肪。 3、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 原理: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注意:①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液,反应条件为常温(不需要加热)。②注意检测试剂为“双缩脲试剂”③双缩脲试剂之所以能检测蛋白质,是因为蛋白质有肽键(实际上是含有与双缩脲类似的结构),双缩脲试剂能检测含有两个肽键及以上的物质,不能检测二肽和尿素。 应用:鉴定某些消化液中含有蛋白质;用于劣质奶粉的鉴定。 4、碘液检测淀粉 原理:淀粉+碘液→蓝色 注意:①这里的碘是单质碘,而不是离子碘。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淀粉 5、DNA的染色与鉴定 染色原理:DNA+甲基绿→绿色 应用:可以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鉴定原理:DNA+二苯胺→蓝色 应用:用于DNA粗提取实验的鉴定试剂。 6、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原理:RNA+吡罗红→红色 应用:可以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注意: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的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而不是单独染色。 7、台盼蓝使死细胞染成蓝色(质壁分离实验时用来鉴定细胞的死活) 原理:正常的活细胞,细胞膜结构完整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排斥台盼蓝,使之不能够进入胞内;死细胞或细胞膜不完整的细胞,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 应用:区分活细胞和死细胞;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

常见矿物岩石鉴定特征

重要矿物简述 目前已发现的矿物大约有3000种,随着现代研究手段的改进,逐年不断有新矿物发现,近年平均每年发现约四五十种。1949年以来我国发现并得到确认的新矿物约40种。 矿物分类的方法很多,当前常用的是根据矿物的化学成分类型分为5大类:自然元素矿物、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矿物、卤化物、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矿物、含氧盐矿物。根据阴离子或络阴离子还可把大类再分为若干类,如含氧盐大类可以分为硅酸盐矿物、碳酸盐矿物、硫酸盐矿物、钨酸盐矿物、磷酸盐矿物以及钼酸盐矿物、砷酸盐矿物、硼酸盐矿物等类。 在众多矿物名称中,有一部分是以人名和地名来命名的,如高岭石是因江西省高岭而命名,全世界都叫这个名字;有一部分是根据化学成分、形态、物理性质命名的,如方解石是因沿解理极易碎成菱形方块而命名;赤铁矿、黄铁矿是根据其颜色和主要成分而命名;重晶石是根据其比重较大而命名,等等。在中文矿物名称中,有一部分是源于我国传统名称,如石英、石膏、辰砂等,但大部分是由外文翻译成中国名称。具有金属光泽或可提炼金属的矿物多称为某某矿,如方铅矿、黄铜矿、磁铁矿等;具非金属光泽的矿物多称为某某石,如方解石、长石、萤石等。 下面简单介绍重要的有用矿物、造岩矿物(即组成岩石的重要矿物)以及我国某些特别丰富的矿物,共约40种。 一、自然元素矿物 这类矿物较少,其中包括人们所熟知的矿物,如金、铂、自然铜、硫黄、金刚石等。这里只介绍石墨和金刚石。 1.石墨C 通常为鳞片状、片状或块状集合体。铁黑色或钢灰色,条痕黑灰色,晶体良好者具强金属光泽,块状体光泽暗淡,不透明。有一组极完全解理,硬度1—2,薄片具挠性。比重 2.09—2.23。具滑腻感,高度导电性,耐高温(熔点高)。化学性稳定,不溶于酸。 鉴定特征:钢灰色,染手染纸,滑腻感。 石墨多在高温低压条件下的还原作用中形成,见于变质岩中;一部分由煤炭变质而成;石墨也常见于陨石中。石墨可制坩埚、电极、铅笔、防锈涂料、熔铸模型以及在原子能工业中用作减速剂。我国主要的石墨产地有山东、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湖南等省(区)。 2.金刚石C 晶体类似球形的八面体或六八面体。无色透明,含杂质者黑色(黑金刚),强金刚光泽,硬度10。解理完全,性脆。比重 3.47—3.56。紫外线下发萤光。具高度的抗酸碱性和抗辐射性。 鉴定特征:最大硬度和强金刚光泽。 金刚石多产于一种叫金伯利岩的超基性岩中。含金刚石岩石风化后可形成砂矿。 透明金刚石琢磨后称钻石。不纯金刚石用于钻探研磨等方面。目前,金刚石还用于红外、微波、激光、三极管、高灵敏度温度计等各种尖端技术方面。

生化鉴定类实验

生化鉴定类实验 此类实验是利用物质的一些特性来鉴定该物质,因此物质的特性及常用的鉴定方法必须牢牢掌握。高巾生物学教材中相关的实验有:①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②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③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中学阶段,最常用的提取、分离方法是利用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差异进行盐析或层析;最常用的鉴别(定)方法是利用各种物质特定的显色反应,此法应严格控制样品的量,和排除其他有关物质的干扰,最常用的定量方法是滴定法和比色法。 -、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1.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显色反应脂肪+苏丹Ⅳ染液→红色 蛋白质十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2.方法步骤: 还原糖的鉴定:选材→制备组织样液→鉴定样液。 脂肪的鉴定:选材→切片制作→染色→镜检鉴定。 蛋白质的鉴定:选材→制备样液→鉴定样液。 3.注意事项: (1)本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实验材料的选择,为提高实验效果,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精心选择含糖量较高,富含脂肪、蛋白质的生物组织或器官作为实验材料。选好实验材料,实验则成功了一半。 (2)用于鉴定还原糖的生物组织,最好选含糖量较高,而组织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如苹果和梨的果实。经试验比较,颜色反应的明显程度,依次为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 (3)用于鉴定脂肪的实验材料最好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如花生种子取其子叶,供实验用的花生种子必须提前浸泡3~4h(以宜于制作临时装片为准)。浸泡时间短了不容易成切片;浸泡时间过长,则组织太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 (4)用于鉴定蛋白质的植物材料,应提前浸泡1~2d,便于研磨。 (5)斐林试剂极不稳定,其甲液和乙液需分别配制、储存,使用时再临时混合均匀用于实验。 (6)双缩脲试剂的使用,应先加试剂A,造成碱性环境,再加试剂B。 (7)在可溶性糖的鉴定中,对试管中的溶液加热时,试管底部不要触及烧杯底部;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以免溶液沸腾时冲出试管造成烫伤。 (8)蛋白质的鉴定如果是用稀释液,浓度不能太大,以免实验后粘住试管壁,不易洗净。【例1】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植物制片的染色及显微化学鉴定方法

植物制片的染色及显微化学鉴定方法 一、目的与要求 1、学习植物制片的一般染色方法。 2、学会并掌握常用显微化学鉴定法,即细胞壁化学组成及细胞内主要后含物性质的鉴定方法。 二、材料和用品 1、自备材料:植物叶片、芹菜叶柄、土豆块茎、花生种子等等,解剖器、剃刀或双面刀片。 2、其它材料和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纱布、吸水纸、蒸馏水、染色缸;0.1%番红、0.1% 固绿或1%苯胺蓝等染液、中性树胶、二甲苯、酒精、碘—氯化锌、盐酸—间苯三酚、苏丹Ⅲ、碘—碘化钾、10%氯化铁、盐酸等。 三、实验内容 1、植物制片的染色方法 2、常用显微化学鉴定法 四、实验方法 1、植物制片的染色方法 用徒手切片法切得的薄片,如果仅仅是为了临时观察,制成临时装片即可,这种临时制片不能长久保存,只能作临时观察之用,又由于没经过染色,结构显示的也不够清晰。为了求得更清晰地显示其细微结构及化学成分,并能够较长时间的保存,可以进一步染色及其它处理以至封片,从而可制成半永久或永久制片。常用的染色方法是番红—苯胺蓝(或固绿)二重染色法,具体操作方法有二: 方法一: (1)将植物切片材料放入30%酒精中,5分钟后移入水中。 (2)用0.1%番红水溶液染色12—24小时。 (3)倒去番红液,用清水冲洗数次后,再放回50%酒精中浸泡5分钟。 (4)将材料从50%酒精中转入70%酒精中脱色,直至硬木质化的细胞壁呈现红色,其它部分呈粉红色或近于无色时为止。 (5) 1%苯胺蓝(用70%酒精配制)对染2—5分钟。若用0.1%固绿对染,则仅需半分钟左右即可。 注意:此步染色,要不时地在显微镜下检视,切忌染色过深,当木质化细胞壁呈红色,其它部分为淡蓝或淡绿色时,即可停止。 (6)用95%酒精冲去多余染液,再经无水酒精脱水5分钟。 (7)放入等量无水酒精与二甲苯溶液中及纯二甲苯中透明各3分钟。 (8)将切片材料移入载玻片上,在二甲苯未干时立即加一滴中性树胶封片,尔后将玻片平放,自然凉干或置于摄氏35度温箱中烘干。 染色结果:木质化细胞壁呈现红色,纤维素细胞壁呈现蓝色或淡绿色。 方法二: (1)将切得的薄片移入盛有FAA固定液的小容器中,盖上盖固定半小时到1小时,24小时以上也可。材料经固定如不及时制片可移入70%酒精中长期保存。 (2)材料从固定液中移入盛有蒸馏水的小培养皿中,漂洗半小时到1小时,换水一次。 (3)将材料移入载玻片上,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加一滴苯胺番红染色约10分钟。 (4)吸去染液,滴入95%酒精洗两次,去浮色及脱水。 (5)加一滴苯胺固绿复染约2~5秒钟,并轻轻晃动玻片,使染色均匀。(注意:此步骤要迅速,若染色时间过长会使红色全部褪去。) (6)吸去染液,滴入无水酒精洗两次,去浮色及脱水。 (7)滴入等量无水酒精与二甲苯溶液约1分钟后吸去,再滴入纯二甲苯冲洗2次,使材料透明。 (8)擦去材料以外的残存药剂,使玻片清洁,但不使材料上的二甲苯干掉,并及时镜检。 (9)镜检后,如材料的构造清晰,红绿对比鲜明,立即加一滴中性树胶封片。 染色结果同样是木质化细胞壁呈现红色,纤维素细胞壁呈现淡绿色。这种方法更节省时间一些。 2、常用显微化学鉴定法 显微化学鉴定法即将材料经化学试剂处理后,在显微镜下检查、判定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及细胞内含物性质的方

常见造岩矿物的镜下鉴定

常见造岩矿物的薄片鉴定 造岩矿物按其色率可以分为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本章学习和鉴定的矿物主要有七大类。暗色矿物包括橄榄石类、辉石类、角闪石类和云母类;浅色矿物包括石英类、长石类、和碳酸盐类。学习重点是了解并掌握七大类矿物的一般特征和常见变种的鉴定特征。难点是相似矿物的区别。 一、橄榄石类 橄榄石化学通式:R2[SiO4],R=Mg,Fe,Ca,Mn等。 橄榄石分类:可分为三个系列。(1)镁橄榄石-铁橄榄石系列。(2)锰橄榄石-铁橄榄石系列。(3)钙铁橄榄石-钙镁橄榄石系列。 橄榄石(贵橄榄石)主要光学特征:多为粒状、无色、正高突起、解理不发育、裂开发育,最高干涉色二级末到三级初,平行消光、二轴晶、(±)2V角近90°。 二、辉石类 辉石化学通式:R2[Si2O6],R=Mg、Fe、Al、Ca、Na等。 辉石分类:按其结晶特点可以分为两类。(1)斜方辉石亚族(紫苏辉石、顽火辉石等)(2)单斜辉石亚族(普通辉石、透辉石、霓辉石等)。 共同光学特征:多为短柱状、横截面多为四边形和八边形,可见两组近正交完全解理,纵切面长方形,多见一组完全解理,正高突起,横截面多对称消光,2V角中等。 辉石主要变种的光学特征: 紫苏辉石:具有弱多色性,平行消光,最高干涉色一级顶部,负光性。 单斜辉石:一般无色,斜消光(C∧Ng大于30°),最高干涉色二级初,一般正光性。 紫苏辉石和单斜辉石的主要区别:颜色、消光类型、干涉色级序、光性符号。 橄榄石和普通辉石的主要区别:形态、颜色、解理、消光类型、干涉色级序、2V。

三、角闪石类 角闪石分类:按其结晶特点可以分为两类。 斜方闪石类:直闪石、铝直闪石等。 单斜闪石类:普通角闪石、透闪石等。 角闪石共同特征:绝大多数角闪石属单斜晶系,形态多为沿c轴呈长柱状,针状或纤维状。横断面呈菱形或六边形,具有两组完全的斜交解理(54.5°- 56°),一般为正中突起。 普通角闪石:薄片中常具有较深的绿色、褐色或棕色等,碱性种属常带有蓝色调。正吸收性,斜消光(C∧Ng小于30°),二轴晶,一般为负光性,2V角比较大。 透闪石:与普通角闪石的区别主要在于其无色及消光角C∧Ng较小。 四、云母类 云母类型:黑云母、白云母、金云母。 共同特征:片状,一组极完全解理,平行消光,干涉色较高且鲜艳。 黑云母:棕褐色,红褐色,多色性明显,2V角特别小(假一轴晶)。 白云母:无色,闪突起明显,2V角30°- 50°左右。 金云母:浅褐-浅黄白色,弱多色性,闪突起比较明显,2V角0°-20°。注意产状。 五、长石类 长石类型:碱性长石(正长石、微斜长石、条纹长石、透长石)和斜长石。 共同特征:板状,无色,两组解理完全(夹角近90度),突起低(±),干涉色一级灰,二轴晶(+)。

岩石矿物的分类及鉴别特征[详细]

岩石矿物的分类及鉴别特征 概述:岩石(rock)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者岩屑组成的集合体.按照岩石的成因,分为三大类: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沉积岩:是由各种外力地质作力形成的沉积物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按成因又可分为四大类: 表2-1 沉积岩分类简表 砾状结构>2米米、砂状结构2~0.05米米、粉砂状结构0.05~0.005米米、粒径>100米米粒径2~100米米粒径65%强烈过饱和游离石英>20% 造岩元素含量的变化:Fe 米g Cu → Fe 米g Cu Al → Fe Ca Al Na → Ca Na K Al + SiO2 岩石颜色的变化:深(绿黑)→暗(绿灰)→中色(灰色)→浅色(肉红、灰白). 矿物组合变化、橄榄石、辉石(无石英)辉石、富钙斜长石、角闪石(基本无石英) 钙钠中等的斜长石、角闪石(少石英、黑云母) 富钠斜长石、正长石,石英大量出现 . 变质岩(米eta米orphic rock)是地壳中已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等)在高温、高压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下,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等发生改变而形成的岩石.岩浆岩变质形成的变质岩称正变质岩; 沉积岩变质形成的岩石称副变质岩. 三大类岩石的分布及产状 岩石类型主要分布位置重量百分比地表分布面积产出状态陆地海洋

沉积岩地表或近地表 5% 75% 少量层状 岩浆岩地下深处 89% 25% 占大多数块状或脉状 变质岩构造运动剧烈地带或岩体周围 6% 几乎没有介于二者之间 第一节常见矿物的肉眼鉴定 目的:1、学会常见矿物的肉眼鉴定方法; 2、加深对地壳的物质组成的认识. 一、矿物的形态 矿物的形态有单体形态和集合体形态之分. (一)单体形态 由于矿物具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结晶构造,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形成具一定外形的几何多面体,称为晶体(crystal).完好晶体的自然表面称晶面(crystal face),它相当于结晶格架上质点较密集或联结力较强的网面.晶体的形态称为晶形(crystal for米).各种矿物都有其独特的晶形,它是鉴别矿物的重要依据之一.尽管矿物的晶形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矿物单体晶形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向延长型呈柱状或针状,如石英、辉锑矿、角闪石等; 二向延长型呈片状或板状,如石膏和云母等; 三向等长型呈粒状,如黄铁矿等. 矿物的晶体大小与生长环境有关,在适宜条件下某些晶体可生长成巨大的个体,例如,曾发现巨大的白云母晶体,其晶面可达7米2,但有些矿物的晶体极小,如高岭石的晶体仅为10~n×10μ米,需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同一种岩石中不同矿物的结晶顺序也有先后,先结晶的矿物晶形较完好,后结晶的则受先结晶的矿物限制,常形成扇形不甚规则的“他形”晶. (二)集合体形态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篇一:中药鉴定毕业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指导老师: 实习课目: 实习主要内容:黄连、甘草、黄芩的鉴别 黄连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黄连(三种)的药材性状特征鉴别点; 2.比较三种黄连的显微鉴别特征; 3.掌握黄连的化学成分和理化鉴别特征; 二.实验内容 1.原植物的鉴定注意点 味连:rhizama captiidis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its chinese franch的干燥根茎,多年生草本,叶均基生,卵状三角,3全裂,中央裂片稍呈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二歧或多歧聚伞花序,萼片5,窄卵形,花瓣线形,雄蕊多数,与花瓣等长,心皮8-12,离生,蓇葖果具柄。三角叶黄连(雅连):copits deltoiolea c.y.cheng et hsiao叶片中央裂片三角状卵形,一回裂片彼此邻接,花瓣线形,雄蕊长约为花瓣之半。 云南黄连(云连):coptis teeta wall叶片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彼此疏离,花瓣匙形至卵形,先端钝。 2.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 黄连:圆柱形,具结节状突起,部分节间较长而光滑,习称“过桥”,有时可见残存的须根或膜质鳞叶,断面木部部金黄色,髓部、皮部红棕色,味极苦。味连:根茎多分枝积聚成簇,形如鸡爪。 雅连:根茎多单枝,较粗状,“过桥”较长。 云连:根茎多单枝,细小,略弯曲。 注意点:主产四川石柱等,湖北来凤,甘肃武都,出口以四川、湖北为主,过去有北岸味连,南岸味连两种商品。北是长江以北的川东鄂西地区。南岸是川东鄂西,长江以南。雅连主产于四川西部娥眉、洪雅一带。为栽培品。云连主产于云南西北德钦,维西为野生,主要化学成分为小檗碱(berberine,又称黄连素) 3、显微鉴定 (1)组织切片 味连:最外为木栓层(有时可见未脱落的表皮或鳞叶)→皮层(有黄色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韧皮部(外侧纤維束木化并且有石细胞)→维管束(无限外韧型排列成环)→髓部无石细胞 雅连:髓部由多数石细胞群 云连:皮层及髓部均无石细胞 (2)粉末 黄连:①石细胞类方形或圆形25-105μm壁孔明显。 ②中柱鞘纤维纺锤形或成梭形,135-185μm,直径27-37μm,壁较厚,有孔沟;③木纤维较细长,直径10-13μm,壁较厚,有点状纹孔; ④鳞叶表皮细胞淡黄绿色,长方形,壁微波状弯曲; ⑤导管直径较小,具孔纹或网纹; ⑥木薄壁细胞类长方形,壁稍厚,有壁孔。 4.理化鉴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