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事业管理理论

公共事业管理理论

公共事业管理理论
公共事业管理理论

公共事业管理理论

1.公共性指的是在一定的社会或地区内,一种共同性而非私有性,一种共享性而非排他性,一种共同性而非差异性。公共事业管理的出发点与核心是增进和维护公共利益。萨缪尔森于1945年提出了被各国学者基本认同的确认公共产品的两个标准,即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2.所谓公共事业,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而正在形成发展的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是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活动。公共事业的基本特征有:公共性、非营利性、规模性。公共事务的特征有:公共性、劳务性、非营利性、阶级性。所谓公共事业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公共事业管理以公众为本原则要求必须以全体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为本。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具有的特征有:公共性、强制性、非营利性和服务性。宏观公共事业管理机构主要是高层次的政府组织,宏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方式是间接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方法有实践抽象法、实验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实体分析法。直接调查方法最常用的有以下三种: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被称为民意测验的是问卷法。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有:以公众为本原则、服务原则、社会效益优先原则、法治原则

3.公共事业管理环境:指外部环境,即公共管理主体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或者说是直接或间接作用或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及其活动方式、活动过程的外部要素的总和。公共事业管理的生态环境是指公共事业管理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化境。在分析人口环境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关系时,通常选择的角度是人口分布、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家庭状况。社会发展程度属于公共事业管理的生态环境。

公共事业管理的经济环境的基本内容有:经济环境中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成分和经济体制因素。他们对公共事业管理产生着特定的影响和作用。1、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能力、水平和效率。2、经济成分:一定的经济成分决定了特定的社会利益结构,这影响到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方向和决策。一定的经济成分构成决定着政府相应的经济职能、经济管理方式和经济政策,对公共事业管理产生影响。3、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包括

所有制结构、经济决策体系、经济利益关系、经济调节体系和经济组织体系等。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主要表现在:它决定着公共事业管理的形态特征、制度特征、行为特征和运行。

4.公共组织是以追求社会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而建立的特定的社会组织,公共性是其本质。公共组织是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以公共组织是否拥有公共权力、拥有公共权力的大小以及权利的类别,我们可以把公共组织划分为: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准行政组织或准政府组织。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和核心是政府。

5.事业单位: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的概念形成于新中国成立之初1998年,国务院发布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将我国原有的事业单位一分为二。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改革的目标取向。必要性:1、现阶段,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事业单位仍然是我国提供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的主要承担者。2、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本身仍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单位经费支出大,人头费比率高;其次,社会效益不高,官僚作风严重;再次,与经济建设结合不紧密;最后,内部机制不活。3、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存在一些问题。(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是指:为了有效地对事业单位进行管理,使之更好地提供事业产品即必须的公共服务,保障和发展公共利益,国家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而形成的一整套有关政府对事业单位进行管理的各种制度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实质或要解决的,是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问题。)首先,投资主体单一;其次,布局结构不合理;再次,政事不分格局没有打破。目标取向:1、事业单位社会化。包含两种意思:其一是社会事业社会办,其二是资源配置和服务的社会化。2、事业单位运行的法制化和民主化。

6.非政府组织是依靠社会权力,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的非官方的非营利社会组织。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兴起。我国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不存在一个相对于国家权威的自治社会,因而不存在真正的非政府组织。我国非政府组织是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公民社会本身的发展,政府对于非政府组织也采取了积极扶植的态度。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不足。其一是非政府组织自身存在一些问题:身份不清,缺乏资金,内部组织不健全,行为缺乏代表性。其二是非政府组织相关的政策实施和法律等构成的外在环境影响:非政府组织的监督管理脱节,相关法律过于简略、薄弱。我国非政府组

织改革发展的基本取向。首先,从培育非政府组织来看,现阶段的工作主要是在社会领域推进“政社分开”,“政社分开”是指只要社会能做的事,政府就不要插手。在资金方面进行必要的资助。其次,从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管理看,主要工作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过程的监督管理。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作用有:第一,非政府组织是微观的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的主要承担者,也就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系统必然主体。第二,非政府组织能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第三,非政府组织是较好地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第四,如果从整个现代社会运行来看,非政府组织作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还具有扩大就业渠道、增强社会保障制度能力、提高公民民主意识以及增加社会公民化程度等作用。

7.公民社会是指介于国家和家庭或个人之间的一个社会相互作用领域及与之相关的价值或原则。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来看,社会具有自我管理功能,这一功能是通过社会中介组织实现的。

8.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是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计划职能是公共事业管理的首要职能。公共事业管理协调是为了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在一定的范围如组织或群体运动中将不同的力量组合起来,使公共事业管理过程中各个主体功能的有机结合。

9.项目融资是指以项目本身的资产和项目未来的收益作抵押来筹措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项目融资首先出现在美国,然后流行到欧洲。在项目融资中,一般项目公司可以进行负债经营,负债通常占总投资的65%-70%。企业资金进入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主要有BOT、BOOT、BOO。BOT代表的是建设——经营——转让;BOO代表的是建设——拥有——经营。公共项目的运作方案可能产生失效,且失效贯穿于整个实施过程,我们用来表示其运作过程失效的曲线是浴盆曲线。在公共项目方案的运作过程中,方案实施进入中期的失效被称为偶然失效。公共项目运作方案的选择应遵循满意标准和合理性标准。

10.绩效管理的核心是绩效评估。目标管理形成的基础是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战略管理包括环境分析、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四个主要环节。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管理的第一步是环境分析。战略规划,是该组织在分析环境和把握环境所存在的威胁与机会的基础上,产生组织战略的过程,是一个一体化决策系统的形式产生并发出连贯协调的结果的正规化程序。在公共事业管理的整个战略管理中,核心环节是战略规划。战略实施的首要问题是组织保证。在公共事业管理部门中运用战略管理必循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以社会公共需求

为基准,以及尽可能简单化和非程序化。标杆管理又称为基准比较,是指实施基准比较方法和单位或组织,主动寻找参照对象,以之为基准或标杆进行比较。比较对象并不一定是全面先进,在某一方面成就突出就可以作为参照的基准,而且,比较不是简单的参观和经验模仿,而是围绕管理需要进行深入的比较和分析。是“寻求达成卓越表现所需要的最佳经营方法、创新概念及高效操作程序的一套系统过程”。战略管理的特征有:战略管理具有强烈的未来导向性;战略管理具有长期性、全局性和根本性;战略管理具有外向性,是外部环境的管理;战略管理是一个由外向内的实施过程。

11.SWOT分析是指在了解自己组织的优势和弱势的基础上,将组织内部的资源因素和外部因素造成的机会与风险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匹配,从而制定良好的战略,以掌握外部机会,规避威胁的一种方法。SWOT分析中,最重要的是确定什么是关键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SWOT分析的四种战略(SO,ST,WO,WT)

第一种是优势——机会(SO)战略。SO战略是一种将组织内部的优势与外部环境的机会相匹配,发挥组织内部优势面利用外部机会以达到组织目标的战略。第二种是弱点——机会(WO)战略。WO战略的含义,是指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的弱点。第三种是优势——威胁(ST)战略。ST战略是利用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影响的战略。第四种是弱点——威胁(WT)战略。WT战略是在减少内部弱点的同时规避外部环境威胁的战略。与上述三种战略比较,这是一种防御性战略。目前人们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当公共部门评价外界环境或者认为有必要进行SWOT分析时,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对SWOT的运用没有区别。另一种观点则认为,SWOT(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内容的重要性因部门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首先,企业具有严格的市场,政治联系淡化。与此相反的是公共部门和第三部门的组织,它们关于市场的定义松驰,并通过权威系统放以强制……。其次,企业寻求机遇,而公共组织和第三部门的组织却在遭遇威胁的情况下才有所作为。这就是说,私营部门在运用SWOT时,由于市场的明确化和较少受到政治的直接影响,因而更能单纯和直接地从利润出发,主动地寻找外部机会,而公共组织由于不存在与私营部门一样的市场或其市场的特殊化,更由于受到政治的直接影响和制约,且较之私营部门少有生存压力,因此,更可能是被动的而非主动的,更常见的是很容易对威胁有所反应。这种由于整个SWOT分析运用时的倾向不同,进而导致战略规划基本态势不同,决定了战略管理过程在公共部门的运用所产生的结果与私营部门的不同。

12.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联系与区别:联系:二者关系越来越来密切。区别:①、目的不同②、管理所依托的权力不同③、管理的性质不同④、管理的物质基础不同⑤、管理的限制因素不同⑥、对管理人员的管理要求不同⑦、绩效评估不同。

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区别:从管理方法和手段上看,公共事业管理的手段比较丰富,而行政管理的手段较单一。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方法中,行政方法是指公共行政主体根据管理的客观需要,运用除法律、法规、规章外的规范性文件(指示、命令、规定等)对公共行政过程施加控制的方法。行政方法具的特点:权威性;直接性;时效性。适用的条件:一是,管理主体必须具有权威;二是,行政指令必须具有很高的质量。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方法中,经济方法是指国家利用一定的经济手段影响公共事业活动参与者的经济利益,以保证公共事业的发展按国家意志进行的一种管理方法。经济方法具有的特点:间接性;诱导性;灵活性。适用的条件:主要取决于能否适时,适度地运用价格、利率、税收、信贷、工资、奖金、罚金等经济杠杆。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法律方法,是指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根据公众的根本利益及其对公共事业发展的需要,依据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对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施加控制的方法。适用的条件:主要取决于法的公正、适时和严格执行。特点:第一,普遍的约束性;第二,严格的强制性;第三,明确的规范性;第四,相对的稳定性。管理分为刚性方法和柔性方法。刚性方法有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行政授权、行政指导、行政委托都是柔性方法。所谓行政委托指行政机关和法定授权组织在其职权范围内,将某项或某一方面公共事业的管理权委托给其他机关、社会组织或个人行使的法律行为。依法取得行政委托的其他机关、社会组织或个人统称委托组织。

13.公共事业管理合同是指公共事业管理过程中,政府与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的非政府组织、事业单位以及个人之间,为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经相互协商所达成的协议。公共事业管理合同的目的是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公共事业管理合同的缔结方式主要有招标投标方式、邀请发价方式、拍卖方式和直接磋商方式。

14.整个公共事业管理费用的资金,可以分为公共支出和非公共支出。其中公共支出源于税收。公共事业管理费用中公共支出的主要原则有:公平原则、效益原则、稳定原则。公共事业管理费用中非政府组织资金支出的基本原则是:非营利原则、安全原则。公共事业管理费用的公共支出中,又分为公共转移性支出和公共消耗性支出。

15.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而做出的一个正式的决定或安排。公共政策大体可以分为元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三个层次。公共政策中,发挥指导和规范政府正确的制定公共政策和执行公共政策功用的是元政策。元政策是指用以指导和规范政府公共政策行为的一套理念和方法的总和。

16.准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按照公共产品的两个基本特点及其在准公共产品中的表现,可以将准公共产品进行分类,分别是1、具有非排他性而且非竞争性不充分的准公共产品。2、具有非竞争性而且非排他性不充分的准公共产品。3、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都不充分的准公共产品。

17.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就是在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供给过程中,承担主体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组合方式。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历史演变有一下几个阶段:①公共事业管理的保护模式,又称为保守模式,在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时期出现,特点是政府对公共事务进行统筹,但是职能极其有限;②公共事业管理的干预模式,又称官僚模式,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60年代达到高峰,政府依靠庞大的官僚组织对社会生活进行全面的干预并垄断公共事业管理;③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模式,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是对干预模式改革的产物,特点是政府主导下,多元主体参与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决定因素有公共需求、主体意识、政府能力、社会发育程度。混合提供是政府以成本价格为基础,通过政府补贴和向受益人收取一定费用的方式来提供公共产品的模式。公共生产,混合提供是在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上,由政府组织公共产品的生产,并通过收费方式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生产,市场提供是在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上,由公共企业生产,按营利原价定价,并向是用人收费的提供方式。决定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发展演变的根本因素是公共需求。当代公共事业产品的基本提供方式有公共提供、市场提供、混合提供。公共事业产品的提供方式本质是消费方式。政府供应是政府通过财政预算来购买相关的公共事业产品以一定的方式向公众提供。

18.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特点:1、政府办事业,事业单位主要由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直接举办。2、政府管事业,事业单位的管理和经营活动均由其主管的政府直接控制。3、政府

养事业,经费开支均由国家财政拨付。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下,事业单位运作的特点:1、事业单位活动具有非经济性和政治性。2、事业单位经费由国家财政拨给。3、事业的活动由国家直接负责,整个事业单位系统具有行政性。

事业单位改革的必要性:私人参与包括公共事业产品在内的整个公共产品生产和提供的必要,是因为在当代,政府全面干预和垄断这一领域已不可能。政府全面垄断公共产品领域的不可能,在其现实性上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政府失败”,政府全面干预,垄断公共产品生产和提供的福利国家出现了危机,相当程度上就是既有的政府垄断公共产品供给的模式已难以维系。可以通过消费者订立契约,根据一致性同意原则来提供公共产品,解决免费搭车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公共产品消费的外部性可以得到解决,其生产的成本能够得到补偿,因而私人生产和提供是必然的。事业单位改革的条件:一是纯公共产品领域私人一般不进入。由于消费者相对较少,因此达成契约的交易成本较小,有利于提高供给的效率。二是在公共产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纯公共产品由于具有明确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不存在“选择性进入的可能”,很难在技术上排他,因而私人一般难以进入,而准公共产品由于其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不充分,或两者之中只具其一,使得“选择性进入”成为可能。三是必须有产品的产权制度安排。这是私人进入公共产品领域参与公共产品生产和提供最重要的制度安排。四是可以将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作为两个环节分开。由于大多数公共产品的属性不是自然形成而是制度安排,因而只要通过制度安排保证公共消费就可保证产品的公共属性。这样,对某些纯公共产品而言,只要把生产和提供区分开,通过制度安排保证以提供上的公共性,私人同样可以涉足这一领域。

19.行政委托是指行政机关和法定授权组织在其职权范围内,将某项或某一方面公共事业的管理权委托给其他机关、社会组织或个人行使的法律行为。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行政授权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将某项或某一方面的公共事业的管理权限明确授予行政机关以外的其他组织或个人行使的法律行为。行政委托和行政授权的差别:1、在权力来源上,委托组织的权力来源于行政机关和法定授权组织的委托,而授权组织的权力来源于法律法规的明确授予。2、在权力性质上,委托组织获得的权力不能独立行使,必须以委托的行政机关或法定授权组织的名义行使,而授权组织获得的权力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3、在行为后果方面,委托组织的行为后果由委托的行政机关或法定的授权组织承担,而授权组织的行为后果由授权组织独立承担。在我国,政府进行公共事业管理的过程中,对政府以外的组织授权的组织有:1、

依法设立的处理专项公共事务的专门行政机构;2、行政性公司;3、企业、事业组织和社会组织。

20.公共政策与公共事业管理的不同:1、概念的基本界定不同。公共政策比较抽象,公共事业管理是一种行为。2、所涉及的范围不同。公共政策涉及方方面面,公共事业管理涉及的公共性问题范围要小很多,一般只是与公众基本生活和公共利益相关的。所具有的功能不同。公共政策是制定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秩序和行为规则,公共事业管理直接作用于事务,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现代公共政策的制定主体呈现出的趋势是科学化和多元化。合多为一实际是现代决策选择方案的一种主要形式,是一种综合,是更高的选择。

21.公共事业伦理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作为特定的社会化角色在进行公共事业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公共事业伦理的内容构成:1、公共事业管理伦理意识,包含伦理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目标意识。2、公共事业管理实践伦理,即通过政策或制度表现出来的对社会公众的行为规范和要求。3、公共事业管理角色伦理,即管理者在角色担任过程中应有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

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建设是一项重要但也是困难的任务。就公共事业管理者个体而言,这一职业伦理的建设的目标就是自律,而其途径则是道德建设驱动自律和制度建设推动自律。所谓道德建设推动自律,即通过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道德修养,使其能够超越一切外在监督和制约,以事业心、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人生理想和价值观为基础,自觉地遵守公共事业管理伦理规范和要求。所谓制度建设推动自律,就是通过相关的制度设计,来推动公共事业管理者遵守公共事业管理伦理规范和要求,逐步达到自律。

这一机制实际上是将伦理建设与公共事业管理结合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建立完善的法律框架。法律体系的完善对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形成和实施取着控制的作用。第二、公共事业管理的责任履行机制。理想的责任履行机制对公共事业管理人员遵守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取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三、行为守则。即根据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精神、价值取向和基本的规范和要求,对公共事业管理人员日常管理行为所做出的具体的、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规定。第四、公民参与。制度化的公民参与,对公共事业管理人员违反其职业伦理,违法的、腐败的和不道德的行为具有十分明显的监督作用。

22.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特点是公共性、可变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公共性是最为基本的特点。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提出者通常包括:政治领袖或政治领导人、政党组织、利益团体、大众传媒和各类政策分析研究组织。现代社会中,公民参与公共事业管理在内的公共管理过程的基本方式或主要机制有:公开听证、民意调查、咨询委员会和利益群体。价格听证制度是针对涉及公众基本生活和利益的产品,在做出价格决定时,就有关价格决定的相关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听取利益受到影响方的意见的程序性法律制度。影响公共事业管理问题认定的因素有:一是公共事业管理问题本身。即如果公共事业管理问题本身是重大的、明朗的,就能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二是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提出者。即提出者本身的地位、影响力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所提出的问题是否能列入相关部门的讨论范围和程序。三是认识、把握和提出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机制与过程。实际上,上述两个因素对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认定虽然十分重要,但却带有某种人为性或偶然性。因此,在平时是否建立了一个正常的、民主的和开放的察觉机制,以及相关信息分开制度与程序,就成为影响公共事业管理问题认定的重要前提。

23.公共事业管理社会效果评价的主要内容有:是否有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增长;是否有利于社会收入分配的改善。

24.政府的基本属性决定了政府的基本职能是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在政府的主导下,多元主体参与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的模式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模式。公共事业管理的干预模式又称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官僚模式。所谓当代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就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干预模式

25.可替代性.收费价格及供给弹性在决定公共事业产品价格中各有自的影响:可替代性:一般来说,在同等条件下,这类公共事业产品的可替代性越高,收效率损失就越大。收费价格:一般来说,收费价格越高、则效率损失越大。当收费达到某一程度时,就会出现消费者剩余面积与收费的效率损失的面积,这样,该产品的社会收益为零。供给弹性:所谓供给弹性,是指产品的供给量对价格变动所作出的反应程度。由于具有非排他性和一定竞争性的公共事业产品存在着一个收费的问题,即有一个从市场提供、经混合提供而公共提供而具有不同效率的问题,因而供给弹性是影响这类公共事业产品提供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在同等条件下,供给曲线的斜率大,即供给弹性小的事业产品采取市场方式提供的效率损失较小;反之,则较大。

26.现代科技事业活动从研究本身的性质来看,主要有公益性研究、应用技术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础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公益性研究是指一些涉及公众整体利益,难以分割的技术研究和运用,如关系到气象服务.灾害研究等方面的技术和研究等科技事业管理的基本内容有:(1)建立适合科学技术产品特点的生产和提供的制度,第一、科学技术产品的生产政策。第二、科学技术产品的提供政策。(2)科学技术市场的管理:第一、技术商品的管理。第二、技术市场参与者的管理。

现代社会,教育事业产品的提供制度有1、公立教育产品提供方式:政府投资和向受教育者收取一定费用;2、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产品提供方式:市场提供;3、民办教育产品提供:①私人生产,市场提供②私人生产,混合提供。

27.当代公共事业管理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微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在基层公共事业领域中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宏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方式是间接管理。常见的时间预算法有三种,只考虑最少的问题和困难的是乐观预算法。标志着我国正式全面实施政府侵权赔偿责任制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正式通过的时间是1994年。我国自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制定,正式实施的时间是1990年10月1日。

28.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方式和提供方式的组合,就是指在公共事业管理过程中,围绕着生产和提供两个关键环节,形成的生产者与提供者之间的关系和结构。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方式和提供方式的组合即构成了公共事业产品的不同的管理方式,也形成了管理过程中的资金投入方式,从而以多元的资金投入为基础,构成了当代公共事业管理多元主体参与的基本格局。当代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方式有以下六种组合:①公共生产,公共提供:即由政府依靠公共财政支出,直接投资并组织公共产品的生产,然后无偿向社会提供;②公共生产,混合提供:政府组织公共产品生产,并通过收费的方式想社会公众提供;③公共生产,生产提供:既由公共生产,按照营利原则定价,并向使用者收费的提供方式;④私人生产,公共提供:非政府部门生产,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由政府获得产品的所有权,无偿向社会提供;

⑤私人生产,混合提供:在政府相关法规、行业规则的指导和监督下,由非政府部门生产,并由其自行向社会提供;⑥私人产生,市场提供:主要针对俱乐部产品,由私人与社区通过契约进行社区内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私人付费后使用。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选题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库 1. 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个案分析 2. 论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公共导向 3. 全球化语境中的公共物品概念解释 4. 公共物品中的技术构成分析 5. 论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技术理念 6. 城市环境管理政策的实证研究 7. 电子政务规划设计的实证分析 8. 基层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研究 9. 城市景观环境和谐发展的政策研究 10. 当代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研究 11. 中国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的特色问题研究12.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贡献 13.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困境分析 14. 政治理念与行政体制改革 15. 行政伦理的反腐功能析要 16. 再造理论与城市社区再造的基本构想 17. 构建现代农村社区商业网络的思考 18. 从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探究和谐社区的创建 19. 社区组织角色、职能定位与和谐社区建设 20. 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 21.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政府管理模式及其转型 22.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新探 23. 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居民自治问题初探 24. 社区业主委员会的发展与城市社区自治 25. 论社区自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角色归类及自治功能 26. 社区财务模式的设计及其选择研究 27. 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模式的构建路径研究 28. 公共事业规制与竞争制度模式 29. 浅谈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体制改革 30. 浅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其改进建议 31. 公共管理学视野下的大众文化活动组织管理 32. 公共管理学视野下的现代社会分层 33. 行业型网络传媒及其经营管理 34. 中小城市文化事业机构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互动发展 35. 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途径研究 36. 公用事业单位应对危机事件的管理策略研究 37. 人本管理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38. 当前我国社区治安管理问题探讨 39. 互联网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40.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探讨

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设计研究__毕业设计正稿

毕业论文

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学生:Mary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班级:141219061 指导教师:王** 二○一六年五月

目录 摘要 (Ⅰ) A b e t r a c t (Ⅱ) 引言 (1) 第一章公共事业相关概述 (2) 一、什么是公共事业 (2)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史 (2) 第二章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现状 (4) 一、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的概况 (4) 二、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存在的问题 (5) (一)忽略市场的调控作用 (5) (二)改革目标不明确 (6) (三)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6) (四)缺乏规范性管理力度 (6) 第三章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建议 (8) 一、更新管理观念 (8)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化发展 (8) 三、加快管理手段的改革 (9) 四、规范公共事业管理职能 (9) 五、重视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培养 (10) 第四章公共事业管理研究的展望 (11) 一、结构转型中的政府职能 (11)

二、社会治理创新的努力方向 (12) 三、“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支持研究 (13) 四、区域一体化战略中的政府引导 (15) 参考文献 (18)

摘要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深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对公共事业管理提出了更高期许,对传统公共事业管理提出挑战。公共事业管理是我国社会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是为了维护公众的基本生活质量和增进社会共同利益,凭借公共权力,采取一定方式对公共事务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公共事业是以政府社会事务管理为基本内容,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和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为。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是社会管理机制改革与发展、公共事业的兴起与发展和专业设置与人才小区多样化的需求。由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行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身的复杂性,公共事业管理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要在新的背景下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现状

公共事业管理

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社会调查、企事业单位实习等,一般安排6周~8周。 修业年限 四年 学位授予 管理学、教育学、文学或医学学士 相近专业 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就业方向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服务系统的办公和管理工作。其他方面 1、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责任?与公共责任是何关系?其基本性质、特征和内涵是什么?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是指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承担和履行的职责。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或者说是公共责任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表现,公共性以及以这一公共性为基础的效率标准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从以公众对政府的希望和要求来认识并划分行政责任的观点角度看,其内涵包括回应、弹性、胜任能力、依据正当的法律程序行为并负责、廉洁。 2、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基本内涵是什么?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即指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使得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真正承担起应担承担的责任。公共部门的责任机制,核心就是监督和制约,因而还在政府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唯一主体的发展阶段时,人们就对如何建立完善的行政责任机制进行了研究,而随着公共事业的发展和公共事业管理责任范畴的形成,目前一般从正式与非正式、内部和外部两个相互联系的途径或方面出发,来对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进行构建。 3、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包括:公共组织自身的责任机制、行政监督检查、行政监察、审计、行政复议 4、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立法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包括立法机构对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责任法律的确立和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控制 5、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司法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主要有行政诉讼机制和行政赔偿机制 6、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公民参与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有公开听证、民意调查、资讯委员会、利益群体等基本方式 7、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伦理?什么是政府组织伦理和非政府组织伦理? 公共事业管理伦理,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作为特定的社会化角色在进行公共事业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 政府组织伦理通常也称为行政伦理,是行政管理领域中的角色伦理。政府组织伦理或者以政府组织系统为主体,或者以政府组织为主体,是针对政府组织行为和政治活动的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和规范,是以“责、权、利”的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人、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政府组织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 非政府组织伦理是指非政府组织在从事其组织活动,即公共事务或与维护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活动时,所应遵守的伦理原则和伦理规范。 8、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内容构成是什么? 第一、公共事业管理伦理意识(包含伦理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目标意识) 第二、公共事业管理实践伦理 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维护公共服务活动正常运行所需的伦理规范,是由政府或其他社会权威机构设计、制定和推广的;二是指对于政府倡导的这些公共服务活动中的伦理规范,除了用社会舆论、自我评价等软约束手段支持外,还要为其设定政策优化的硬约束手段,使这些伦理规范真正成为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在公共服务中的普遍化行为方式。 9、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基本内涵有哪些? 第一、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 第二、以公众为本提供服务 第三、严格遵守和执行法律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历史与现状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历史与现状 摘要: “公共事业管理”在中国是个舶来品,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公共事业管理这个概念在中国出现和发展的时间都很短。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当我们把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放在改革的高度去思考,把研究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当作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继续和深化,特别是随着“新公共管理”或“新公共行政”时代的到来,公共管理职业化的发展,对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的研究成为公共管理领域的新视点。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管理观念管理内容公共管理学 正文: 1. 公共事业管理在国外的起源 早在20 世纪,美国就提出了公共事业管理,美国前总统威尔逊将各种科学的管理手段运用到公共管理中,结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就此形成了公共管理,其主要的理论说明来自泰勒的科学管理和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虽然前期的公共管理带有官僚制的发展本色,但其发展速度快,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政府管理的深入,公共事业管理范围也逐渐扩大。在上世纪的70 年代,全球石油危机爆发,人们对公共事业管理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此时,政府不断面临着财政危机,还面临着信任危机和管理危机,从而各国开始着手改革公共事业管理工作,试图用市场管理替代政府管理;政府设法控制财政开支,鼓励人民投资;精简政府人员;鼓励企业之间的竞争,并逐渐实现公共管理市场化。这次改革促进了公共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的生成,而这股潮流也持续到了今天,它所提出的企业化政府、学习型政府的改革理念与现实发展环境相符,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的完善带来新景象。事实上,这次改革与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是分不开的,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公共事务:发展经济、维护社会正义、提供社会保障、增加国民福利、充分就业、改善环境、制止犯罪等,如今,公共事业管理越来越复杂,如果增加政府职能,又会削弱市场的能力,带来官僚制的异化,各种矛盾的出现,需要我们积极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化。这种想法一经提出,公共事业管理就开始了新的发展,它不再受制于传统行政管理理念,建立起与时代、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政府管理制度。在即将步入21 世纪的几年中,世界经济体系逐渐建立,经济贸易实现全球化,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例如政府绩效评估、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开发、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电子政务管理等,但这也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开拓了空间。 2. 公共事业管理在国内的发展 教育部根据1997年,北大学和云南大学的申请,于1998年将其列入本科专业目录的,其专业代码为110302。1999年秋季东北大学、云南大学两所高校在全国率先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大学生。随之,2000年,全国57所高校招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及其出路.doc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及其出路-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拥有极强的综合性,科学基础十分扎实,其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解决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这个专业可持续发展。因此,下面将深入探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极其出路。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临的危机 (一)专业定位不明确 在学科这个视角去看,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是公共管理学科,有关其专业培养目的,有关部门高校专业目的作出了一下的定位: 培养拥有公共事物管理理念以及实践能力,可以达到我国文体卫这些事业单位公共管理条件的复合型以及实践型人才。这个培养目的看上去,不存在问题。但是其发展途径不是很宽阔,并且我国有关单位在用人方面封闭性较强,同时事业单位名额不多,所以,很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难度较大,这一定会导致人才需要和供给之间产生冲突,对于专业发展十分不利。 (二)课程安排不科学 课程体系不健全是我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存在的重点问题,很多高校在课程安排方面都觉得,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际上就是政治和经济以及管理等学科的融合,必须要把其有关的专业课程吸收进去,才可以凸显这个课程的特点。例如,某高校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一共安排了十二门课程,其中包含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同时还包含社会保障专业的课程,虽然这些课程有着必要的联系,但是都是将理论当作核心的课程,学科缺少

必要的相容性,不是十分有价值,没有办法凸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基本特色。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出路 (一)明确定位加快发展 明确定位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这是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长时间稳定发展的基础。所以,要求教育部必须要具体提出该专业发展标准和条件,同时针对我国国情和事业单位具体情况,预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方面的需要。之后将其当作根本的依据,科学的调整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的规模以及专业的分布。每个高校必须要合理掌控办学规模,合理招生。在这个前提条件下,教育主要负责部门还要强化该专业评估工作,针对评估得到的结果,让高校去合理地调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掌控该专业办学的规模,改变发展的速度和方向,进而确保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能够快速稳定的发展。 (二)改善专业课程体系 若想完全解决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安排方面不合理的情况,在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求高校必须要重视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个,将经济学和政治学以及社会学当作必修内容,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把新的公共管理知识以及有效的管理方式等均添加到课程体系当中。 第二个,针对专业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强化专业必修课程和课程方面的建设,见专业口径和前提下实施深入的专研,凸显出专业的特点。 第三点,把教学的内容分别分成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以及实践能力培养这三个模块,合理的划分每个模块占用的课

简论公共事业管理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法

简论公共事业管理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动用各种资源解决公共问题,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的活动与过程。它的理论建立和教育模式都源于西方国家的政府机构的演变与运作。随着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存在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难点问题。要想扫清这些障碍,重新理顺改革思路,不但需要大量的实践积累,更要从理论深度上找出问题的根源,从而指导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具体实施。本文将基于中国公共事业管理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现状分析存在问题绩效评估解决方法 正文: 一、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的简单概述 “公共事业”主要是涉及到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供给的行业和部门。纯公共物品一般与政府的公共行政密切相关,如消防、司法等公共服务,必须遵循社会性目标而非经济性目标,对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与稳定有重大意义,应该由政府作为此类物品和服务的供给主体①。所谓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动用各种资源解决公共问题,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的活动与过程。追溯历史,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的公共生活,因而也就有了原始的、经验的公共管理。科学意义上的公共事业起源于二十世纪早期的美国,美国前总统威尔逊把科学管理的方法运用到政府的公共部门,形成了公共管理,它的理论基础来源于泰勒的科学管理和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公共管理的发展是迅速和曲折的。随着社会的进步,政府的规模也日益地扩张起来。例如,在1870-1970年的100年里,特别是二战以后,英国的公共部门文职人员从5万发展到80万,增长了16倍②,随之带来的是政府作用的无处不在,最终造成了我们现代文化中的一致性、呆板、商业化、不平等及个人自由和尊严的丧失③。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全球石油危机以后,公众对政府官员和公共机构管理人员的服务品质要求更高,政府面临财政危机、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于是,英国撒切尔政府“私有化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持久不衰的政府机构改革潮流,其主要目标是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撒切尔主义公共管理新思维的特征可以归结为:以市场机制逐渐取代政府干预;减少政府开支、鼓励私人投资;缩小文官队伍的规模;鼓励公司竞争及公共事务向私营部门的转移。这场运动也称“新公共管理运动”。它集中体现了政府退却、公共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的特点。这股潮流一直持续到今天,它所倡导的企业化政府、学习性政府的改革理念极富现实意义,它要求政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专升本专业课程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专升本专业课程 综合考试考核大纲 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分 第一门课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核大纲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考试要求] 本章要求考生了解管理的意义、必要性、概念、管理的职能、性质。 [考试内容]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管理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 (二)、人类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管理 第二节管理概述 一、管理的涵义 (一)、国外学者的管理定义 (二)、国内学者的管理定义 二、管理者角色及其管理技能 (一)、管理者角色 (二)、管理者的管理者技能 三、管理的职能 (一)管理的基本职能 四、管理的特征 五、管理的性质 (一)、管理的二重性 (二)管理二重性的意义 六.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管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三.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四、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五、管理人员的分类与技能要求 (一)、管理人员的分类 (二)、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 本章思考题: 1、什么是管理 2、什么是管理学 3、管理具有那些特征 4、管理的二重性是什么 5、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是什么 6、管理人员如何分类 7、管理人员应具有什么样的技能要求

8、管理具有那些职能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考试要求] 本章要求考生了解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发展及其社会文化背景,掌握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演进,以及各阶段各理论主要学派的要点,并能予以评析。 [考试内容] 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述要 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 (一) 顺“道” (二) 重人 (三) 人和 (四) 守信 (五) 利器 (六) 求实 (七) 对策 (八) 节俭 (九) 法治 第二节、西方古典管理理论 一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管理思想历史演进的概述及阶段划分 二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一)科学管理理论 (二) 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三).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四) 综合古典管理理论 (五)、古典管理理论评析 第三节人际关系论与行为科学学派理论 一、人际关系论理论 (一) 行为科学的由来 (二)、“行为科学”的早期理论——人群关系论 二、“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理论 (一)、需要层次理论 (二)、双因素理论 (三)、X理论和Y理论 (四)、超Y理论 (五)、Z理论 第四节现代管理理论(一般性介绍) 一、管理过程学派 二、社会系统学派 三、决策理论学派 四、管理科学学派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培养公务员与管理干部及研究公共政策和公共事务管理的专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政府和其他公共管理部门的职能及管理手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是为国家培养现代公共管理人才,加强公共政策与管理的深入研究,以促进国家的改革与发展。 本专业具有研究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研究性表现在必须对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加强中国社会与国际社会历史与现状的比较研究,并对当前国内公共管理的热点、重点问题与对策加以研究;实用性则表现为学生必须具有善于学习和勇于创新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环境变化和创业竞争的能力、与他人协作和国际交往的能力;综合性即以政治学和经济学为主,以法学、社会学、管理学以及工程科学等学科为辅,培养学生参与决策和管理的综合素质。 该专业学制四年,学生修业期满,达到国家学位条例规定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公共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活动、制度、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学科。它主要反映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活动,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的研究,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规律

性,帮助和推动这些活动的科学化、法制化、合理化、规范化和时代化进程。 公共事业管理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和计算机技能;熟悉国内外有关法律法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技能和写作能力。 毕业生应掌握能力 1.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 3.具有进行质量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 5.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写作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公共事业管理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课程 该专业除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讲授的课程有管理学原理、管理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人

公共事业管理试题库

《公共事业管理》试题库(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试题类型及分值说明; 一、单项选择题 (计10 分,每题1分) 二、填空题 (计30 分,每空1分) 三、名词解释题 (计10分,每题2分) 四、简答题 (计30分,每题6分) 五、论述题 (计20分,每题10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准公共物品:是指部分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物品。 2.准公共事务:是生产准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部分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 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部分的“非排他性”。 3.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 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务进行协调,实现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B 二、填空选择 1. 公共事业管理最突出的特征是公共性或公益性。(选)* 三、简要说明 1.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答: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之间在内容和管理主体等方面有交叉,原因是前者是从管理对象和范围进行学科建构的,而后者则是从管理主体入手形成学科的;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在管理主体、目标和对象上有本质的不同,因而两者的区别十分明显。 2.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学科特点? 答:1跨学科和专业化的统一;2学术性和应用性的统一;3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4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 3. 公共事业管理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公共事业管理有自己确定的研究对象,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学科体系。公共事业管理通常的研究方法是实践抽象法、实体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实验法。 4.当前学习和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有什么意义?A1 答:当前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是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开展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和学习,能直接促进我国科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形成,并极大地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一.名词解释 1.组织:是特定的群体为了共同的目标,按照特定的原则通过组织设计,使得相关资源有 机组合,并以特定结构运行的结合体。 2.公共事业组织:是依照一定的规则(或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以独立、公正为原则, 并凭借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A1 3.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事业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 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B1 4.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及其出路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及其出路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拥有极强的综合性,科学基础十分扎实,其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解决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这个专业可持续发展。因此,下面将深入探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极其出路。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临的危机 (一)专业定位不明确 在学科这个视角去看,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是公共管理学科,有关其专业培养目的,有关部门高校专业目的作出了一下的定位: 培养拥有公共事物管理理念以及实践能力,可以达到我国文体卫这些事业单位公共管理条件的复合型以及实践型人才。这个培养目的看上去,不存在问题。但是其发展途径不是很宽阔,并且我国有关单位在用人方面封闭性较强,同时事业单位名额不多,所以,很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难度较大,这一定会导致人才需要和供给之间产生冲突,对于专业发展十分不利。 (二)课程安排不科学 课程体系不健全是我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存在的重点问题,很多高校在课程安排方面都觉得,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际上就是政治和经济以及管理等学科的融合,必须要把其有关的专业课程吸收进去,才可以凸显这个课程的特点。例如,某高校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一共安排了十二门课程,其中包含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同时还包含社

会保障专业的课程,虽然这些课程有着必要的联系,但是都是将理论当作核心的课程,学科缺少必要的相容性,不是十分有价值,没有办法凸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基本特色。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出路 (一)明确定位加快发展 明确定位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这是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长时间稳定发展的基础。所以,要求教育部必须要具体提出该专业发展标准和条件,同时针对我国国情和事业单位具体情况,预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方面的需要。之后将其当作根本的依据,科学的调整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的规模以及专业的分布。每个高校必须要合理掌控办学规模,合理招生。在这个前提条件下,教育主要负责部门还要强化该专业评估工作,针对评估得到的结果,让高校去合理地调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掌控该专业办学的规模,改变发展的速度和方向,进而确保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能够快速稳定的发展。 (二)改善专业课程体系 若想完全解决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安排方面不合理的情况,在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求高校必须要重视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个,将经济学和政治学以及社会学当作必修内容,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把新的公共管理知识以及有效的管理方式等均添加到课程体系当中。 第二个,针对专业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强化专业必修课程和课程方

专升本攻略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篇

本文由can_om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 本机查看。 陶林的专升本攻略 2010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篇 专业课的复习心得专业课的复习心得 本文所述方法不只适合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考生,其他专业同样适用. 首先感谢您关心陶林(男,笔名)的劳动成果,希望尽我所能为即将参加专升本考试的朋友们提供一点帮助.自报家门,我是济南考生,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学生, 报考曲阜师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09 年 8 月 17 日开始在家中复习,总共复习 时间 148 天(包括考试两天) .总成绩 286 分,排名 43,已被曲阜师大录 取.QQ:297602557. 本人每天 15 小时坐在桌前学习,148 天 85%的午饭都省略了! 每天唯一的活动是早 5 点多的晨跑, 其他全无, 父母都看不下去了, 这就是我的 学习状态, 如果你也认为考试很难, 如果你也觉得自己很笨,如果你也认为时间很紧,如果你也抱着必胜信心,就请往下看,如果不是,请先寻找力量! 关于公共事业 管理专业的复习各人观点不一, 且无好坏之分, 正确与否完全取决于各人所处环境,时间要求,资料补给,个人水平天赋与心态变化等诸多变量,一句话,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所以请各位慎重选择学习方法,一旦选定,坚持到底,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本文仅供参考. 引言 我专科阶段的专业是电气自动化,个人对这个专业毫无,也从未产生过兴趣(只 是对学校感情很深) ,是高考失利被调剂到此专业的.所以自打大二开学有了专升 本念头之后便考虑换专业了,真正决定报考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在 09 年 8 月末,也就是开始专升本复习的时候, 即考试前 5 个月左右, 而真正开始认真学习专业课本则是只比考试提前了三个月左右, 所以,从我的经验中大家可以读出一条重要 信息,那就是即使你的专业课学的不好,即使你要跨专业专升本,这些也一定不会成为你成功的障碍,只要你肯在关键时刻付出,就一定能取得满意的结果.请相信我! 说到这儿,你一定对我是如何自己复习还考了全省 43 名,更重要的是完全 0 基础 起步的事实产生了兴趣和疑问. 其实奥秘往往是朴素的吓人, 接下来我就为您介 绍一下我是怎么学习的. 正文 我们不妨把整个从起步到成功的过程条理化, 使之更加清晰, 更重要的是使读者您能从中学到点什么. 1. 换专业的决定,选专业的过程. 换专业的决定,选专业的过程. 先说换专业.我本是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什么决定换专业前面也说了,不再 赘述,只是还有很多朋友在为自己升本到底换不换专业费心劳神, 讲一讲我的看法. 我认为你要做这么几个思考:我是否适合某专业(比如财力,能力,家庭等等因素)? 我是否喜欢某专业?我选择某专业之后的就业前景如何?我如果想考研,选择什么专业?我是追求学历还是学习的 陶林的专升本攻略 2010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篇 乐趣?这些问题思考完了也许你就会有答案了,我个人没有考虑太多,我的决策 点有三.第一,我不喜欢电!第二,我适合管理!第三,我不在乎就业前景,重点是本科证!有了这三点,我很快决定了换专业,而且锁定了管理类专业. 再谈选专业.锁定

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论文参考题目 1、我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公共事业组织的发展研究 2、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转型初探 3、我国传统公共事业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及其改革路径 4、公共事业组织管理中的财政监管问题研究 5、关于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与出路的探讨 6、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与公共事业发展关系研究 7、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政府作用分析 8、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发展现状分析 9、新农村建设中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探微 10、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1、公共事业管理的伦理价值建设研究 12、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事业管理模式选择 13、公共事务责任的分担与利益分享—公共事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14、试论公共事业存在的制度基础 15、我国传统体制对公共事业组织发展的影响分析 16、新形势下政府与公共事业组织互动关系发展的现实困境 17、我国政府对民间组织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8、浅析深化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取向 19、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构成及特点分析 20、公共事业组织在政策执行中的作用分析 21、公共事业组织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分析 22、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特点分析 23、公共事业组织结构的设计探析 24、中国传统文化对公共事业发展的影响 25、公共组织管理研究(例如学校管理,学校各职能管理,科研管理或者教学管理等,也可以是其他事业单位或行政单位的管理). 、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市场化路径研究(比如医疗保障的市场化、消防服务的市场化等)26 、试析公关在公共事业组织工作中的运用27 、浅析公共事业组织公共责任的承担28 、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探析29 、加强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建设的必要性分析30 、公共事业管理效率评估中的困境分析31 、试析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32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电子化服务初探33 、关于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初步思考34 、试论我国公共事业市场化改革的障碍及对策35 36、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体制及改革 37、试论教育产品的公共性 38、关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思考 39、从教育公正透视中国社会公正的现状与趋势 40、发展素质教育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41、论教育产品的产品属性42、我国现阶段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43、西方教育券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44、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45、我国公用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及其完善 46、我国体育事业改革的目标模式

浅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

浅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 李冠一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办公室,河南郑州450053) 摘要: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和社会需要的呼唤下诞生的。近10年来,从 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管理的专家学者在认真研究考察西方国家的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就我国公共事业 管理专业的理论研究、学科建设等进行着积极研究和大胆探索。在本专业建设过程中较有影响力的北派南派之论争,对于增强人们对公共事业管理知识的认识与了解,尽快完善该专业的建设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 南派;北派 中图分类号: C9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 - 3192 (2008) 03 - 0098 - 05 科学意义上的公共事业管理起源于20世纪早期的美国总统威尔逊,他把泰勒的科学管理和韦伯的“官僚科层制”理论运用到政府的管理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行业的不断出现,社会分工的不断专业化,政府的规模日益扩张起来,政府机构臃肿。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西方国家不断进行着政府机构改革,私有化、市场化、社会化、地方化成为西方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改革政府机构和社会公共事业的管理体系,尽快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迫在眉睫。在加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改革中,不仅能够转变政府的职能,提高政府的效率,压缩政府的规模,而且能够较好地发挥社会非营利机构的作用,使我国的公共事业发展能够不断满足公众的需要。 一、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背景与过程在我国,公共事业管理是新兴的管理领域,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也是我国新兴的学科,且被予以国家重点扶持。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业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自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起来的。在我国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变化与调整,引起了中国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巨大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一场旨在“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面来,把生产经营的权力真正交给企业”的政府管理改革运动逐渐开展起来。传统的事业管理体制在此过程中逐渐改变重组,渐渐形成了新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这就需要加强对新的公共事业管理理论的认识和探讨,积极培养新型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适应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改革与发展。根据目前所见材料,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正式提出源于东北大学娄成武教授在1997年向国家教委高教司上报的《关于在我国设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可行性报告》。在广泛征求专家的意见和认真论证的基础上,国家教委1998年修改了高等教育本科生教育指导目录,目录中新设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并规定了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据此,东北大学、云南大学作为首批试办院校,于1999年开始招生。以此为开端,我国院校开设了该专业, 2001年增加到107所, 2003年为224所, 2004年更增至327所[ 1 ] 。今后,随着我国社会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社会管理实践中各种问题的不断出现,人们对管理主体、管理客体范围界定的不断认识以及管理方法的不断革新与完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必将进一步完善,培养的人才方能更加符合社会管理发展的需要,培养的人才方能为社会所承认和接受。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必将成为高等院校一个迅速发展的实用型社会科学的热门专业。高等院校目前建立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是依托原有的相关师资或专业开设的,其建立途径有 二:一是一些学校(如综合类大学)以原有的行政管理专业师资为基础而建立,属于新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相关书目推荐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相关书目推荐 1.《科学管理原理》,作者:(美)泰勒著,马风才译,出版社:机械工 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01月 管理学之父——泰勒 (费雷德里克·泰勒 (Frederick W Taylor,1856~1915)是 美国著名发明家和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被尊 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2.《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作者:(法)法约尔著,迟力耕,张璇译,出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05月 3.《管理行为》,作者:(美)西蒙(Simon,H.A.)著,詹正茂译,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07月 4.《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第三部)作者:彼得·得鲁克著,刘勃译,出 版社:华夏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01月 5.《经理工作的性质》,(加拿大)亨利·明茨伯格著,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出版时间:1986年11月 6.《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作者:(美)彼得·德鲁克著,许是祥译,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年6月 7.《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作者:(美)彼得·圣吉著,张 成林译,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10月 8.《公共政策工具:对公共管理工具的评价》,作者:(美)彼得斯等编,顾建 光译,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01月 9.《政府再造: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述评——公共管理与政治学系列》,作 者:陈振明主编,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年08月

10.《公共管理案例(第五版)》,作者:(美)戈伦比威斯基等主编,汪大海等译, 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年06月 11.《企业与社会:公司战略、公共战略、公共政策与伦理(第十版)——公共 行政与公共管理经典译丛》,作者:(美)波斯特等著,张志强等译,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年11月 12.《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公共管理学和法学的双重视角》(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作者:王丛虎编著,出版社:人民大学 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04月 13.《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伦理——公共管理文库》, 作者:张康之著,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出 版时间:2004年10月 14.《中国公共管理案例(第二辑)——中国公共管理案例系列》,作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编著,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02 15.《管理学名著概要——公共管理系列教材》,作者:姜杰主编,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年08月 16.《转型时期的行业协会:角色、功能与管理体制——喜玛拉雅学术文库·NGO 论丛——清华公共管理教学参考系列》,作者:贾西津,沈恒超,胡文安等编著,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年02月 17.《公共管理定量分析:方法与技术》,作者:袁政编著,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07月 18.《现代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作者:温来成主编,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08月 19.《定量分析方法(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作者:谭跃进主编,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11月 20.《新公共政策:民主制度下的公共政策——公共管理译丛》,作者:(美)英格兰姆编著,钟振明,朱涛译,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年09月 21.《职业优势:公共服务中的技能三角——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经典译丛.公共管理实务系列》,作者:(美)鲍曼等著,张秀琴译,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年10月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历史与现状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历史与现状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历史与现状 摘要: “公共事业管理”在中国是个舶来品,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公共事业管理这个概念在中国出现和发展的时间都很短。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当我们把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放在改革的高度去思考,把研究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当作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继续和深化,特别是随着“新公共管理”或“新公共行政”时代的到来,公共管理职业化的发展,对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的研究成为公共管理领域的新视点。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管理观念管理内容公共管理学 正文: 1. 公共事业管理在国外的起源 早在20 世纪,美国就提出了公共事业管理,美国前总统威尔逊将各种科学的管理手段运用到公共管理中,结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就此形成了公共管理,其主要的理论说明来自泰勒的科学管理和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虽然前期的公共管理带有官僚制的发展本色,但其发展速度快,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政府管理的深入,公共事业管理范围也逐渐扩大。在上世纪的70 年代,全球石油危机爆发,人们对公共事业管理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此时,政府不断面临着财政危机,还面临着信任危机和管理危机,从而各国开始着手改革公共事业管理工作,试图用市场管理替代政府管理;政府设法控制财政开支,鼓励人民投资;精简政府人员;鼓励企业之间的竞争,并逐渐实现公共管理市场化。这次改革促进了公共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的生成,而这股潮流也持续到了今天,它所提出的企业化政府、学习型政府的改革理念与现实发展环境相符,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的完善带来新景象。事实上,这次改革与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是分不开的,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公共事务:发展经济、维护社会正义、提供社会保障、增加国民福利、充分就业、改善环境、制止犯罪等,如今,公共事业管理越来越复杂,如果增加政府职能,又会削弱市场的能力,带来官僚制的异化,各种矛盾的出现,需要我们积极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化。这种想法一经提出,公共事业管理就开始了新的发展,它不再受制于传统行政管理理念,建立起与时代、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政府管理制度。在即将步入21 世纪的几年中,世界经济体系逐渐建立,经济贸易实现全球化,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例如政府绩效评估、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开发、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电子政务管理等,但这也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开拓了空间。 2. 公共事业管理在国内的发展 教育部根据1997年,北大学和云南大学的申请,于1998年将其列入本科专业目录的,其专业代码为110302。1999年秋季东北大学、云南大学两所高校在全国率先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大学生。随之,2000年,全国57所高校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现状及围绕现状的一些思考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现状及围绕现状的一些思考 [摘要] 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动用各种资源解决公共问题,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的活动与过程。它的理论建立和教育模式都源于西方国家的政府机构的演变与运作。随着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推进、社会公共领域的扩张,公共事业管理人员专业化成为必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中国已经发展了12年,开办该专业的院校近400所,但该专业整体上依然面临着定位难、发展难的状况。今后必须确定好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发展方向,找准发展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现状就业专业建设 公共事业管理学是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事业组织活动和管理过程极其规律的学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一项国家重点扶持的学科,它应该是以管理、经济、法律为基础,以公共事业的管理要求为框架形成完整体系。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是促进公共事业组织更有效地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还要研究在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转型的历史时期,公共事业如何培育和健全自己的特殊职能,即准确的市场定位;如何实现公共事业和政府社会目标、企业经济目标的一致性等问题。那么,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现状怎样呢?我们先来做一些回顾。 一、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催生了中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中国的产生,与国际经济一体化、中国的经济体

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国际新公共理论运动的进程分不开。国际经济一体化迫使中国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的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许多原来由政府统一计划、安排、调度、支配的决策、生产、经营事务都转由企业与市场承担。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意味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职能转变牵动着政治体制进行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都指向同一个公共管理目标——“小政府、大社会”,即政府把应该由企业和社会承担的事务和职能交还给企业和社会。在中国,生产、经营等营利性事务与职能由企业和市场承担,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保和社会保障等非营利性公共事务则由相应的事业单位来承担。其中“政企改革”进程较快,成效较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因此越办越热;“政事改革”起步相对较 晚,首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开办,较之工商管理专业的开办整整晚了十六年。这恰恰反映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艰难与迟缓性,同时也反映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与面临的问题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 二、公共管理事业专业的办学现状 (一)专业发展过程与就业形势 1996年,东北大学娄成武教授、云南大学崔运武教授,从国外考察公共事业管理发展情况回国后开始酝酿在我国高校建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1997年东北大学、云南大学分别向教育部报告,申请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列入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教育部正式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列入本科专业目录,专业代码为110302。1999年秋季东北大学、云南大学两所高校在全国率先招收公共事业管理本科大学生。到2000年全国有包括武汉大学在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