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补充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补充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补充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补充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酸碱理论与非水溶液化学

【补充习题及答案】

1.写出下列酸的共轭碱的化学式:(a)HCN,(b)HCO3-,(c)N2H5+,(d)C2H5OH,(e)HNO3

答案:(a)CN-;(b)CO32-;(c)N2H4;(d)C2H5O-;(e)NO3-。

2.写出下列碱的共轭酸的化学式:(a)HC2H3O2,(b)HCO3-,(c)C5H5N,(d)N2H5+,(e)OH-

答案:(a)H2C2H3O2+;(b)H2CO3;(e)H2O;(c)C5H5NH+;(d)N2H62+。

3.按质子理论判断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哪些是酸,哪些是碱,哪些既是酸又是碱。

[Al(H2O)4]3+,HS-,CO32-,H2PO4-,NH3,HSO4-,NO2-,HCl,Ac-,OH-,H2O。

答案:酸:[Al(H2O)4]3+,HCl

碱:CO32-,NH3,NO2-,Ac-,OH-

既是酸又是碱:HS-,H2PO4-,HSO4-,H2O

4.请指出H2CO3、H3BO3、HClO、HClO3、HNO3和H2SO3的酸性强弱程度。

答案:H2CO3和H2SO3:m=1,弱酸;H3BO3和HClO:m=0,很弱的酸;HClO3和HNO3:m=2,强酸。

5.HAc在下列哪种溶剂中电离常数最大,在哪种溶剂电离常数最小,为什么?

(1)液氨,(2)液态氢氟酸,(3)水

答案:HAc在液氨中的电离常数最大,在液态氢氟酸中的电离常数最小。因为液氨是碱性溶剂,结合质子的能力最强,使HAc的电离程度最大;液态氢氟酸是酸性溶剂,并且酸性比水强,结合质子的能力最弱,使HAc的电离程度最小。

6.试从软硬酸碱反应规则说明以下事实:

(1)HF较HI稳定,(2)AgI溶解度小于AgF,(3)天然铜矿多为硫化物而不是氧化物。

答案:(1)由于H+是硬酸,F-是硬碱,I-是软碱,所以硬酸-硬碱结合的HF较硬酸-软

碱结合的HI稳定。

(2)AgI属于软酸-软碱结合,而AgF属于软酸-硬碱结合,所以前者较后者难溶。

(3)因为Cu(I,II)-S2-为软酸-软碱结合,而Cu(I,II)-O2-为软酸-硬碱结合,所以天然铜矿多以较为稳定的硫化物而不是以较不稳定的氧化物形式存在。

7.苯胺(C6H5NH2)在水溶液中是一种弱碱。请给出一种溶剂,使苯胺在此溶剂中成为强碱。

答案:应选用酸性比水强的溶剂。例如醋酸,在醋酸溶剂中苯胺成为强碱。

8.(a)为什么从HClO4、HClO3到HClO2酸性依次减弱。(b)写出ClO4-、ClO3-、ClO2-碱性的相对强度。(c)请根据(a)的结论解释为什么H3PO4、H3PO3和H3PO2的酸强度差别很小。

答案:(a)HClO4、HClO3到HClO2分子中非羟基氧数目分别为3、2、1,非羟基氧削弱O—H键的趋势依次减小,因此酸性依次减弱。

(b)由于HClO2、HClO3、HClO4的酸性依次增强,因此相应共轭碱ClO2-、ClO3-、ClO4-的碱性依次减弱。

(c)H3PO4、H3PO3和H3PO2分子分别含有0、1、2条P-H键。P-H键既没有电离趋势也不会影响O-H键的电离。由于3个分子都含有1条P=O键,所以酸性非常接近。

9.根据软硬酸碱原理,判断下列化合物哪些易溶于水?

CaI2,CaF2,PbCl2,PbCl4,CuCN,ZnSO4

答案:CaI2, CaF2,PbCl2, PbCl4, CuCN,ZnSO4

H S H H 交 H H H S S 交 H

较易难较易难难较易

10.根据拉平效应判断水溶液中的碱CO32-,O2-,ClO4-,NO3-

(1)哪些碱性太强以致无法用实验研究?

(2)哪些碱性太弱以致无法用实验研究?

(3)哪些可直接测定其强度?

答案:(1)O2-。

(2)ClO4-和NO3-。

(3)CO32-。

11.有下列三种溶剂:液氨,醋酸和硫酸

(1)写出每种溶剂的电离方程式;

(2)醋酸在液氨和硫酸溶剂中以何种形式存在?请写出方程式。

(3)上述溶液相对于纯溶剂而言是酸性溶液还是碱性溶液?

答案:(1)2NH3NH4+ +NH2-

2HAc H2Ac + +Ac-

2H2SO4H3SO4+ + HSO4-

(2)醋酸在液氨中以Ac-形式存在:HAc + NH3= NH4+ + Ac-醋酸在H2SO4中以H2Ac+形式存在:HAc + H2SO4= HSO4-+ H2Ac+(3)醋酸的液氨溶液是酸性溶液,因为生成了NH4+。

醋酸的硫酸溶液是碱性溶液,因为生成了HSO4-。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补充习题答案解析(上下学期)(上((下册)))

教版七年级数学补充习题答案(上下学期)(上下册) 2015详细版 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凤凰科学技术版次:2012.6(2015.6重印) 每天更新,请您关注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1页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2页七上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3页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4页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5页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6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7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8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9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10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11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12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13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14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15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16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17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18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19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

学补充习题答案第20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21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22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23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24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25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26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27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28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29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30页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31页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32页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33页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34页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35页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36页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37页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38页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39页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40页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41页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42页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43页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44页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45页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46页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47页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48页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

第三章-第四章补充习题(答案)

第三章-第四章 一、填空题 1.液压泵和液压马达都是能量转化装置,液压泵将驱动电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压系统中的油液的(),供系统使用,液压马达是把输来的油液的()转换成机械能,使工作部件克服负载而对外做功。(压力能、压力能) 2.液压泵是依靠密封工作腔的()变化进行工作的,其输出流量的大小也由其大小决定。(容积) 3.液压泵的额定流量是指在额定()和额定()下由泵输出的流量。(转速、压力) 4. 单作用叶片泵和双作用叶片泵的流量都存在脉动,为了减小脉动量,单作用叶片泵叶片数通常选用(),而双作用叶片泵叶片数通常选用()。(奇数、偶数) 5.变量泵是指()可以改变的液压泵,常见的变量泵有( )、 ( ),其中()是通过改变转子和定子的偏心距来实现变量,()是通过改变斜盘倾角来实现变量。(排量;单作用叶片泵、轴向柱塞泵;单作用叶片泵;轴向柱塞泵)6.液压泵的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而液压马达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小;大)

7.外啮合齿轮泵位于轮齿逐渐脱开啮合的一侧是()腔,位于轮齿逐渐进入啮合的一侧是()腔。(吸油;压油)8.为了消除齿轮泵的困油现象,通常在两侧盖板上开(),使闭死容积由大变少时与()腔相通,闭死容积由小变大时与()腔相通。(卸荷槽;压油;吸油) 9.齿轮泵产生泄漏的间隙为()间隙和()间隙,此外还存在()间隙,其中()泄漏占总泄漏量的70%~80%。(端面、径向;啮合;端面) 10.双作用叶片泵的定子曲线由两段()、两段()及四段()组成,吸、压油窗口位于()段。(大半径圆弧、小半径圆弧、过渡曲线;过渡曲线) 11.齿轮泵的吸油口制造的比压油口大,是为了减小()。(径向不平衡力) 12.双作用叶片泵一般为()量泵;单作用叶片泵一般为()量泵。(定、变) 13.轴向柱塞泵主要有驱动轴、斜盘、柱塞、缸体和配油盘五大部分组成,改变(),可以改变泵的排量。(斜盘的倾角)14.对于液压泵来说,实际流量总是()理论流量;实际

第三章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科学发展观 一、单项选择题 1.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美元之后,经济社会发展将进人一个关键时期。 A.2000 B .1500 C.1000 2.科学发展观正是我们党应对“黄金发展期” 和“矛盾凸显期” 关键时期的一个()思想。 A.战略性B.战术性C.阶段性 3.2003年10月,党的()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是党中央全会第一次研究科学发展观问题,也是党的文件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 A.十六届二中 B.十六届三中 C.十六届四中 4.2004年9月,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的能力。 A.领导政治 B.领导经济 C.领导发展 5.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把()切实转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A.经济社会发展 B.现代化建设 C.经济建设 6.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 国经济社会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写人了()。 A.报 告B.决 议 C.党章 7.我国经济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 只是略高于4%,人均才1700多美元,属 于()国家。 A.中低收入B.高收 人 C.低收人 8.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 兴国的()。 A.第一目标 B.第 一要务 C.第一职责 9.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 ()。 A.现代化建设 B.发展经济C.以人 为本 10.科学发展观主张把 ()统一起来 A.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与促 进社会精神文明发展 B.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 C.促进社会政治文明发展 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11.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 政以后,根本任务就是()。 A.清理阶级队 伍 B.巩固政权 C.发展社会 生产力 12.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 的集中体现。 A.政策和策略 B.根本宗旨 和执政理念 C执政理念和执政方法 13.以人为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A.根本要求 B.根本方法 C、 根本措施 参考答案: 1.C 2.A 3.B 4. C 5.A 6.C 7.A 8.B 9.C 10.B 11.C 12.B 13.A 二、多项选择题 1.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 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时期促进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 会全面进步,关键是要()。 A.明确科学发展 观 B.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C.全面落实科学发展 观 D.提高全民对科学发展观的认 识 2.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和科学内涵,应明确科学发展观 ()。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

姓名成绩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u 64 一、选择题(每小题均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1.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混有水份,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 A.过滤B.蒸馏C.分液D.萃取 2.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 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向容量瓶转移液体 A.①和②B.①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 3.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A B C D 4.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B.Ba(NO3)2 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 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C.用蒸发方法使NaCl 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 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冷却至室温才转移到容量瓶中5.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C.②③①④⑤D.③⑤②①④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 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D.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 7.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16g B.32g C.64g /mol D.32g /mol 8.科学家已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其化学式为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相同的是A.原子数B.分子数C.体积D.物质的量

补充习题数学七上答案【七篇】

补充习题数学七上答案【七篇】 【导语:】这篇关于补充习题数学七上答案【七篇】的文章,是### 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协助! 习题2.5答案 1.(1)100;(2)-2;(3)-92;(4)2;(5)50;(6)-90;(7)-13;(8)-30. 2.解:22+6+(-10)=18(°C). 3.解:55+(-40)+10+(-16)+27+(-5)=31(kg).所以增产 31kg. 4.解:(-1008)+1100+(-976)+1010+(-827)+946=245(m),丨-1008丨+丨1100丨+丨-976丨+丨1010丨+丨-827丨+丨946丨 =5867(m),所以小明在A地的南边,距A地245m,小明共跑了5867m. 5.解:(1)(-2)+(-3)=-5; (2)(-5)+0=-5; (3)(+6)+(-11)=-5.(答案不) 6.提示:(1)只要是大于15的整数都能够; (2)只要是小于15的整数都能够; (3)15. 7.解:9546.00+(-150.00)+280.00+(-315.00)+(-540.00) +(-470.00)=(9546.00+280.00)+【(-150.00)+(-315.00)+(-540.00)+(-470.00)】=9826.00+(-1475.00)=8351.00(元). 答:最后的结余为8351.00元. 习题2.6答案

1.(1)4;(2)-13;(3)60;(4)-12;(5)-11;(6)-20. 2.(1)28;(2)-116;(3)16;(4)16 3.解:(1)原式=(-72)+(+37)+(+22)+(-17)=【(+37)+(+22)】+【(-72)+(-17)】=59+(-89)=-30; (2)原式=(-16)+(+12)+(-24)+(+18)=【(-16)+(-24)】+【(+12)+(+18)】=(-40)+(+30)=-10; (3)原式=23+(+76)+(-36)+(+105)=23+76+105+(-36) =204+(-36)=168; (4)原式=(-32)+(+27)+(+72)+(-87)=【(-32)+(-87)】+【(+27)+(72)】=(-119)+99=-20. 4.9m. 5.解:某足球比赛赢一场记为+1分,输一场记为-1分,甲队输 了3场,乙队输了2场,那么甲队得分比乙队得分高多少?能够表示 为(-3)-(-2)(单位:分). 6.解:(1)7+1=8. 答:东京为8:00. (2)7+(-7)=0. 答:此时巴黎是凌晨0:00所以不适合. 习题2.7答案 1.解:(1)4.7-3.4+(-8.3)=4.7-3.4-8.3=1.3-8.3=-7; (2)(-2.5)-1/2+(-1/5)=-2.5-0.5-0.2=-3.2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练习题含答案

第二章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桌面受到的压力实际就是书的重力 B.桌面受到的压力是由桌面形变形成的 C.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一定大小相等,而且为同一性质的力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关于接触处的弹力和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有弹力,但不一定有摩擦力 B.如果有弹力,则一定有摩擦力 C.如果有摩擦力,则一定有弹力 D.如果有摩擦力,则其大小一定与弹力成正比 3.一架梯子靠在光滑的竖直墙壁上,下端放在水平的粗糙地面上,有关梯子的受力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受两个竖直的力,一个水平的力B.受一个竖直的力,两个水平的力 C.受两个竖直的力,两个水平的力D.受三个竖直的力,三个水平的力 4.作用于O点的五个恒力的矢量图的末端跟O点恰好构成一个正六边形,如图所示。这五个恒力的合力是最大恒力的()A.2倍 B.3倍 C.4倍 D.5倍 5.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大小分别为4N、6N、7N,若三力同时作用于某一物体,则该物体所受三力合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A.17N、3N B.17N、0 C.9N、0 D.5N、3N

6.如图所示,一个重为5N的大砝码,用细线悬挂在O点,现在用力F拉法码,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0°时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所用 拉力F的最小值为() A. B. C. D. 7.如图所示,用绳索将重球挂在墙上,不考虑墙的 摩擦。如果把绳的长度增加一些,则球对绳的拉 力F1和球对墙的压力F2的变化情况是() A.F1增大,F2减小 B.F1减小,F2增大 C.F1和F2都减小 D.F1和F2都增大 8.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若斜面倾角增大(物体仍静止),物体受到的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变化情况是()A.支持力增大,摩擦力增大B.支持力增大,摩擦力减小 C.支持力减小,摩擦力增大 D.支持力减小,摩擦力减小 二、填空题 11.用弹簧秤称物块时,读数为,用弹簧秤拉着物块沿倾角为37°的斜面向上匀速滑动时,读数为6N,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2.作用于同一点的两个力F1、F2的合力F随F1、F2的夹角 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则F1= ,F2= 。 13.同一平面中的三个力大小分别为F1=6N、F2=7N、F3=8N,这 三个力沿不同方向作用于同一物体,该物体作匀速运动。 若撤消F3,这时物体所受F1、F2的合力大小等于N,合力的方向。14.用两根钢丝绳AB、BC将一根电线杆OB垂直固定在地面上, 且它们在同一个平面内,如图所示,设AO=5m,OC=9m, OB=12m,为使电线杆不发生倾斜,两根绳上的张力之比 为。

第三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 恒定电流的电场和磁场 练习题及答案 1、一铜棒的横截面积为,mm 80202 ?长为2m ,两端的电位差为50V 。已知铜的电导率为 S/m 107.57?=σ。求(1)电阻(2)电流(3)电流密度(4)棒内的电场强度(5)所消 耗的功率 解:(1)铜棒电阻Ω?=???=?= -571019.210 7.508.002.02 1R S l σ (2)铜棒内电流A R U I 35 3 1028.21019.21050?=??==-- (3)铜棒内电流密度263 /1043.108.002.01028.2m A S I J ?=??== (4)棒内的电场强度m V J E /1050.210 7.51043.127 6 -?=??==σ (5)所消耗的功率W R I P 2 2 1014.1?== 2、电缆的芯线是半径为cm a 5.0=的铜线,外面包一层同轴的绝缘层,绝缘层的外半径为 cm b 2=,电阻率m ?Ω?=12101ρ。绝缘层外又用铅层保护起来。 (1)求长度m L 1000=的这种电缆沿径向的电阻 (2)求当芯线与铅层的电位差为V 100时的径向电流 解:(1)距离电缆轴线处的电阻为rL dr S dr dR πρ ρ 2== 则长度的电缆沿径向的电阻可积分求得 Ω?===?81021.2ln 22a b L rL dr R b a πρπρ (2)据欧姆定律可求得径向电流 A R U I 71052.4-?== 3、已知半径为R 的环形导线,载有电流为I ,如图所示。求其中心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解:由毕奥--萨伐尔定律可得回路在中心点的磁场大小为 R I d R IR R R l Id B L 244020 2 03 0μθπμπμπ ==?= ? ? 磁场方向为垂直纸面向外。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含答案)

高一生物第一章单元测试 一、填空题。(共20题,每题3分) 1、小明正在那儿冥思苦想如何才能学习好高中生物课程,那么问题来了,此时,直接参与这一活动的最小结构是() A、神经细胞 B、血液 C、大脑 D、神经系统 2、下列哪项不属于生命系统() A、一只青蛙 B、青蛙的表皮细胞 C、表皮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分子 D、池塘中的水、阳光等环境因素以及生活在池塘中的各种生物 3、大象的鼻子长,桃子的味道美,那么与大象相比,桃树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缺少哪一层次?() A、器官 B、种群 C、组织 D、系统 4、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要调查一个鱼塘中的草鱼的数量变化情况。他们研究的是生命系统的() A、个体水平 B、种群水平 C、群落水平 D、生态系统水平 5、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是() ①一个大西瓜②血液③白细胞④变形虫⑤血红蛋白⑥SARS病毒⑦同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绵羊 ⑧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鸟⑨一片桃园⑩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A、⑤⑥③②①④⑦⑩⑨ B、③②①④⑦⑩⑨ C、③②①④⑦⑧⑩⑨ D、⑤②①④⑦⑩⑨ 6、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 B、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C、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D、细胞学说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7、下列说法不符合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的是() 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B、细胞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生物整体的生命过程起作用 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D、细胞中只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或拟核)等结构 8、若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如下图所示。试问其视野最暗的是()

七年级下册补充习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选出加点字有误的一项是()(4分) A.硬面饽饽(bō)值更(gēng)梆子(bāng)跳踉(liáng) B.万籁俱寂(lài)入垢入詈(lì)殚智竭力(dān)嚎叫(háo) C.自诩(yú)坍(tān)塌肇(zhào)祸须臾(yú) D.窗棂(líng)缓颊(jiá)猱(náo)升霰(xiàn)弹 2.选出下列各组词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4分) A.万籁俱寂: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 B.左道旁门:指非正统的宗教、会道派别。 C.无以复加:形容已到了极致。 D.不俗之客:不受欢迎的人。 3.对本单元有关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4分) A.《“诺曼底”号遇难记》突出表现了哈尔威船长在危难时刻舍己救人、沉着冷静、指挥有力的崇高形象。 B.在《最后一片叶子》中,我们初见到的贝尔曼是一个穷困潦倒、消沉失意、好高骛远、郁郁不得志的失意老画家。 C .梁实秋的《猫的故事》表现的对动物生命的珍视。 D.《满腔热血已经沸腾》对周久义和田立业这两个不同个性的英雄牺牲的手法是一样的。4.(2010?四川绵阳)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以前小镇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自从建了化工厂,这里便烟尘四起,污水横流,早已今非昔比了。 B.好读书,也要注意选择。在各种书籍唾手可得的今天,一些人由于不辨优劣而败坏了读书的胃口。 C.中国企业在盯着国外市场,国外产品也同样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我们必须用好世贸组织这根杠杆。 D.在这种情况下,我的母亲并没有灰心,她对身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加强烈了。 5.(2010?四川绵阳)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4分) A.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B.奥运会和世博会,是中华民族为全世界各国人民演奏的两场精彩的国际盛会。 C.陶渊明的田园诗拓宽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题材范围,被誉为田园诗歌的一代宗师。D.“天安”号事件致使韩朝绝交,媒体呼吁双方保持克制,要以世界和平大局为重。6.(2010?湖北黄冈)《生活中的小浪花》是校刊中一个随感栏目。这些作品是由平常事物而生发情趣,蕴含丰富,语言精练,深得同学们喜爱。下面是其中的两则,请你认真品读,然后仿照它的写法,自选事物,创作一则,并在其后的方括号中写出所蕴含的道理。(6分) 其一:石灰石——别人向你泼冷水,你却更加热气腾腾。[专注事业(学业),坚守热情] 其二:拖拉机——出一丁点力,便大喊大叫。[嘲讽自吹自擂的人] 我的创作:——[ ] 7.(2010?杭州)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4分)

初级会计学 第三章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会计科目是对(D)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A.经济业务 B.会计主体 C.会计对象 D.会计要素 2,总分类会计科目是根据(B)进行设置的。 A.企业管理的需要 B.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C.会计核算的需要 D.经济业务的种类不同3,会计账户是是根据(C)分别设置的。 A.会计对象 B.会计要素 C.会计科目 D.经济业务4,下列会计科目中,不属于资产类的是(C )。 A.应收账款 B.应收票据 C.应付职工薪酬 D.预付账款 5,下列会计科目中,属于损益类的是(D )。 A.生产成本 B.预收账款 C.制造费用 D.财务费用 6,会计科目与账户的本质区别在于( D )。 A.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 B.记录资产和权益的经济内容不同 C.记录资产和权益的方法不同 D.会计账户有结构,而会计科目无结构 7,在下列项目中,属于负债类会计科目的是( B )。

A.应收账款 B.预收账款 C.长期股权投资 D.实收资本 8,下列项目中,属于一级会计科目的是(B ) A.应交增值税 B.应付账款 C.房屋 D.专利权 9,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 B ) A.借方 B.贷方 C.借方和贷方 D.借方或贷方 10,下列各项中,用于反映企业的经济资源的账户是(A ) A.资产类账户 B.负债类账户 C.所有者权益类账户D.利润类账户 11,下列各项中,属于反映企业资本类的账户是(C ) A.银行存款 B.交易性金融资产 C.盈余公积 D.应收账款 12,收入类账户是用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C )的账户。 A.经营成果 B.留存收益 C.经济利益流入 D.利润形成 13,将会计账户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所依据的分类标志是( D ) A.结构 B.会计科目 C.流动性 D.详细程度 14,固定资产期末借方余额为200000元,累计折旧期末贷方余

第三章--教育目的-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教育目的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 A 教学目的 B 教育目的 C 培养目标 D 教学目标 2.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 教育目的 B 教育任务 C 教育规律 D 教育原则 3.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 A 控制作用 B 制约作用 C 促进作用 D 指导意义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A 主要方法 B 重要方法 C 唯一方法 D 特殊方法 5.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学目标 D 培养目标 6.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 教育的性质 B 教育的任务 C 教育的内容 D 教育的规律 7.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A 高水平的智力 B 实践能力 C 健康体魄 D 创新精神 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 A 实践能力的培养 B 思维能力的培养 C 想象能力的培养 D 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填空题 1.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____ 。 2.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____ ,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____ 3.培养目标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____ 。 4. ____ 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5.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____ ,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6.教育目的是____ 的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 7.马克思主义关于____ 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8.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____ 相对而言的。 9.全面发展的人是____ 、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10. ____ 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11.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____ 的教育。 12.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____ ,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13.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____ 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14.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____ 的教育。 15.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____ ,是一种精神状态。 三、简答题 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哪些作用实现的? 2.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3.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 4.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第三章选择题及标准答案

第三章选择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2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选题: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2、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 A先进的历史观和落后的历史观B唯意志论和宿命论 C前进论和倒退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3、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这是 () A唯意志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B宿命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C倒退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D唯心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 4、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是唯物 史观对() A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B哲学观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 C历史观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D世界观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 5、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 中主要的方面是() 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生产方式D生产资料 6、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人口增长是引起革命的根源 B人口增长是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贫困失业的根源 C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D人口因素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7、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制度的差异 B地理环境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C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形态的变更 D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8、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生产方式D意识形态 9、社会意识是()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D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 10、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联系表现为() A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B群体意识是个体意识的总汇 C个人意识决定群体意识 D个人意识完全由群体意识决定 11、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表现为() A社会心理发展为社会意识形式B社会意识形式是社会心理的总汇 C社会意识形式以社会心理为基础并指导社会心理 D社会心理以社会意识形式为基础并指导社会意识形式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 命题人:王俊命题时间: 2012-8-7 (本试卷共23个题,满分11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中国食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下列实验室中的操作类似“海水煮盐”原理的是()A.蒸馏B.蒸发 C.过滤D.搅拌 2.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A.手持试管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 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C.用天平称量药品时用手直接拿砝码 D.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直悬垂在容器上方且不能触及容器内壁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 mol 氧气中含有12.04×1023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22.4 L B.1 mol臭氧和1.5 mol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C.等体积、浓度均为1 mol/L的磷酸和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为3∶1 D.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C6H12O6)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 4.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氦气中有2N A个氦原子 B.14 g氮气中含N A个氮原子 C.2 L 0.3 mol·L-1 Na2SO4溶液中含0.6 N A个Na+ D.18 g水中所含的电子数为8N A 5.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 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16 g B.32 g C.64 g/mol D.32 g/mol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当某实验没有准确的药品用量说明时,为看到明显现象,取用药品越多越好 B.取用细口瓶里的试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标签朝外拿起瓶子,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将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 C.胶头滴管取完一种试液后,可直接取另一种不与其反应的试液 D.取用粉末状固体或固体小颗粒时,应用药匙或纸槽,取用块状固体时,应用镊子夹取 7.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A.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B.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第三章-第四章补充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都是能量转化装置, 液压泵将驱动电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压系统 中的油液的( ), 供系统使用,液压马达是把输来的油液的( )转换成机械能, 使工作部件克服负载而对外做功。 (压力能、压力能) 2.液压泵是依靠密封工作腔的( )变化进行工作的,其输出流量的大小也由其大 小决定。(容积) 3.液压泵的额定流量是指在额定( )和额定( )下由泵输出的流量。 (转速、 压力) 4. 单作用叶片泵和双作用叶片泵的流量都存在脉动,为了减小脉动量,单作用叶片泵 叶片数通常选用( ), 而双作用叶片泵叶片数通常选用( )。(奇数、偶数) 5.变量泵是指( )可以改变的液压泵,常见的变量泵有 ( )、 ( ), 其中( )是通过改变转子和定子的偏心距来实现变量, ( ) 是通过改变斜盘倾 角来实现变量。 (排量;单作用叶片泵、轴向柱塞泵;单作用叶片泵;轴向柱塞泵) 15.齿轮泵中每一对齿完成一次啮合过程就排一次油, 的变化率每一瞬时是不均匀的,因此,会产生流量( 16.单作用叶片泵转子每转一周,完成吸、排油各 ( 变它的( )可以改变其排量。 (偏心距) 17.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轴端一般不得承受( 接安装在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轴上。径向力 18.液压缸输入的是液体的流量和压力,输出的是( )和( )。力、直线速度 19.双活塞杆液压缸可以采用不同的安装方式, 采用杆定式时最大活动范围是有效行程 的( )倍,采用缸定式时最大活动范围是有效行程的( )倍。 2、 3 20.要求单活塞杆液压缸在左右两个方向上的速度和推力都相等时,无杆腔面积 A 1 与 第三章-第四章 6.液压泵的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 ( (小;大) 7.外啮合齿轮泵位于轮齿逐渐脱开啮合的一侧是( 合的一侧是( ) 腔。 (吸油;压油) 8.为了消除齿轮泵的困油现象,通常在两侧盖板上开 变少时与( ) 腔相通,闭死容积由小变大时与 (卸荷槽;压油;吸油) 9.齿轮泵产生泄漏的间隙为( 间隙,其中( )泄漏占总泄漏 量的 10.双作用叶片泵的定子曲线由两段( 成,吸、压油窗口位于( )段。 );而液压马达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 ( )间隙和( ) 70%?80%。(端面、 )、两段( )。 )腔,位于轮齿逐渐进入啮 ) ,使闭死容积由大 )腔相通。 间隙,此外还存在( 径向;啮合;端面) )及四段( )组 (大半径圆弧 、小半径圆弧、 过渡曲线;过渡曲线) 11.齿轮泵的吸油口制造的比压油口大,是 为了减小( 12.双作用叶片泵一般为( )量泵;单作用叶片泵一般为 13.轴向柱塞泵主要有驱动轴、斜盘、柱塞、缸体和配油盘五大部分组成,改变( 可以改变泵的排量。 (斜盘的倾角) 14.对于液压泵来说, 实际流量总是 ( 其理论上所需要的扭矩。 (小于、大于) )。(径向不平衡 力) )量泵。 定、 变) ), )理论流量; 实际输入扭矩总是 实际在这一过程中, 压油腔容积 )。(脉动) )次,同一转速的情况下,改 ),因此不得将带轮、齿轮等传动零件直

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思考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时,“材料采购”账户借方登记购入材料的 () A. 实际采购成本 B. 计划采购成本 C. 材料成本差异 D. 暂估价款 2.“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借方余额反映的内容是 () A.结存材料的成本节约 B.采购材料的成本节约 C.结存材料的成本超支 D.采购材料的成本超支 3. 某种产品的实际产量与其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的乘积为该种产 品材料的() A. 定额消耗量 B. 消耗定额 C. 费用定额 D. 定额费用 4.用于固定资产购建工程的人员工资应记入的会计科目是 () A.辅助生产成本 B.在建工程 C.制造费用 D.营业外支出 5. 在按30日计算工资率的情况下,采用扣缺勤法和出勤法计算应付 工资,两者计算结果( ) A. 相同 B. 前者大于后者 C. 后者大于前者 D. 无可比关系 6. 甲、乙两种产品均由某工人进行加工。甲产品的工时定额为2.25 小时,乙产品工时定额为0.40小时。该工人小时工资率为2元。本 月份该工人共加工甲产品150件,乙产品80件。本月份应付该工人 的工资数额为() A. 700元 B. 740元 C. 739元 D. 800元 7. 4月份生产合格品25件,料废品5件,加工失误产生废品2件, 计价单价为4元,应付计件工资为 ( ) A.100元 B.120元 C.128元 D.108元 8.领用低值易耗品时,将其价值一次全部计入有关费用项目的方法 是() A.五五摊销法 B.一次摊销法 C.分期摊销法 D.净值法 9.顺序分配法适用于 ( )

A.辅助生产车间较少的企业 \ B.辅助生产车间较多的企业 C.辅助生产交互服务的数量无明显顺序的企业 D.辅助生产交互服务的数量有明显顺序的企业 10.以下项目中属于废品的事项是 ( ) A.由于保管不善,运输不当等原因,使得入库时的合格产品发生变质而造成的损失 B.经检验部门验定,定为次品,降低售价而造成的损失 C.由于生产原因造成的报废损失 D. 实行“三包”的企业,产品出售后发现废品所造成的损失 二、多项选择题 1.发出材料实际单位成本的计算方法包括() A. 先进先出法 B. 个别计价法 C.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D. 移动加权平均法 2. 下列各项中,不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有( ) A. 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B. 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C. 未使用房屋和建筑物 D. 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3. 我国目前采用的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主要有() A. 双倍余额递减法 B. 工作量法 C. 年数总和法 D. 直线法 4. 工资费用的原始记录包括 ( ) A. 领料单 B. 产量记录 C. 工资结算汇总表 D. 考勤记录 5.企业交纳印花税时,编制会计分录所涉及的会计科目有() A.管理费用 B.应交税费 C.银行存款 D.营业税金及附加 6.企业交纳车船使用税时,编制会计分录所涉及的会计科目有() A.管理费用 B.应交税费 C.银行存款 D.其他应付款 7.“辅助生产成本”账户贷方登记的内容有 ( ) A.向各受益单位进行分配的费用 B.企业发生的全部辅助生产费用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L:35.5 O:16 Fe:56 H:1 N:14 O:16 一、选择题(60分,每小题3分) 1.危险化学品的包装标签上要印有警示性标志。下列物质选用“腐蚀品”标志的是( ) A.汽油 B.食盐 C.浓硫酸 D.炸药 2.下列实验仪器不宜用来直接加热的是( ) A.试管 B.坩埚 C.蒸发皿 D.烧杯 3.与1 mol NH3所含原子总数相同的是( ) A.1 mol O2 B. 2 mol H2 C. 1 mol H2O D. 2 mol CO2 4.与2 g H2所含分子数相同的是( ) A. 3 mol He B. 2 mol H2 C. 1 mol O2 D. 11.2 L N2(标准状况) 5.下列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过滤的方法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 B.用蒸馏的方法将自来水制成蒸馏水C.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D.用淘洗的方法从沙里淘金 6.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 mol H2O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 A B.2 g H2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 A C.常温常压下,11.2 L N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 D.1 L 0.1 mol·L-1 NaNO3溶液中含有的钠离子数为N A 7.在用海带提取碘的实验中,进行萃取和分离操作时要用到的仪器是( ) A.蒸发皿 B.烧瓶 C.漏斗 D.分液漏斗 8.下列有关物质的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g的摩尔质量为24 g B.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 C.1 mol O2在任何条件下的体积都为22.4 L D.将1 mol NaCl晶体加入到1 L水中,得到NaCl溶液的浓度就是1 mol·L―1 9.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室温和常压下,71 g Cl2含有2N A个Cl原子 B.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所含分子数和原子数都相同 C.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的K2SO4溶液中,含2N A个K+ D.100 g 98%的硫酸溶液中所含氢原子的数目为2N A 10.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

普通化学第三章补充习题及答案#精选.

第3章 水化学与水污染 重点内容概要 1. 溶液的通性 难挥发非电解质的稀溶液的蒸汽压下降,沸点上升——ΔT bp = k bp m 凝固点下降——ΔT fp = k fp m 渗透压cRT =∏ 难挥发电解质溶液也具有蒸汽压下降、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和渗透压等现象,由于电解这些稀溶液的依数性与浓度关系有一定偏差(引入i 值) 2. 酸碱的近代概念,酸碱的解离平衡和缓冲溶液的概念 (1)酸碱质子理论人为: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凡能与质子结合的物质都是碱。 酸碱共轭关系:共轭酸?质子+ 共轭碱 w b a K K K =? (2)一元酸碱的解离平衡 αα-= 12 c K a 2 α αc K a ≈很小时 c K a ≈ α c K H c a ?=+ )( α α-= 12 c K b 2 ααc K b ≈很小时 c K b ≈α c K OH c b ?=- )( 由于解离度与 c 成反比,与) (b a K 或成正比,所以c/Ka 越大,解离度越小。当 c/Ka>500时,可采用近似计算。 注意:上述计算公式只适用于水溶液中只有弱酸或弱碱的计算。若溶液中又添加了影响解离平衡的离子(如H + 、弱酸根离子则要考虑同离子效应,根据平衡具体分析计算。不要随便套公式。 (3)多元酸碱的解离平衡 分级解离 1a K 2a K + H 浓度近似按一级解离计算 注意:解离度和解离平衡常数都可以反应弱酸、碱的强弱, 但 a K b K 与浓度无关,α 与浓度有关。 (4)同离子效应与缓冲溶液 同离子效应——实质是平衡移动问题,导致弱酸、碱的解离度减低 缓冲溶液——由弱的共轭酸及其共轭碱或弱的共轭碱及其共轭酸组成;具有外加少量酸、碱或稀释时,pH 基本不变的性质。 缓冲溶液的pH 计算: 共轭碱) 共轭酸) ((lg eq eq a c c pK pH -= 共轭碱) 共轭酸) ((lg 00c c pK a -≈ 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c(共轭酸)=c(共轭碱),能力大。 c(共轭酸)、c(共轭碱)大时,能力大 c(共轭酸)大时对碱缓冲大,c(共轭碱)大时对酸缓冲大。 配一定pH 的缓冲溶液时,选择pH 接近pK a 的缓冲对。 (5)有关pH 值的计算 (见习题) 注意:计算溶液的pH 时,首先要分析溶液的组成,再考虑用哪个公式或直接根据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反应分析平衡时的浓度进行计算。根据平衡常数的大小判断平衡时离子浓度的大小,进而判断是否可以近似计算。 3.了解配离子的解离平衡及其移动 配离子的组成 配离子的解离平衡 解离平衡常数——不稳定常数(i K ) 配合平衡常数——稳定常数(f K ) f K = i K 1 注意:f K 可比较同类型配离子的稳定性。 4. 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 m n B A 难溶电解质 溶度积:m n eq n m eq s c B c c A c K }/)({}/)({θθ-+?= m n B A 难溶电解质 溶解度s (mol.dm -3) 注意:s 是溶解达到饱和即平衡时溶解难溶电解质 mol.dm -3; 离子浓度与s 的关系、s 与s K 关系都与电解质的类型有关

第三章选择题及答案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选题: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2、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 A先进的历史观和落后的历史观B唯意志论和宿命论 C前进论和倒退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3、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这是 () A唯意志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B宿命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C倒退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D唯心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 4、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是唯物 史观对() A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B哲学观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 C历史观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D世界观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 5、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 中主要的方面是() 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生产方式D生产资料 6、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人口增长是引起革命的根源 B人口增长是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贫困失业的根源 C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D人口因素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7、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制度的差异 B地理环境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C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形态的变更 D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8、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生产方式D意识形态 9、社会意识是()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D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 10、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联系表现为() A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B群体意识是个体意识的总汇 C个人意识决定群体意识 D个人意识完全由群体意识决定 11、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表现为() A社会心理发展为社会意识形式B社会意识形式是社会心理的总汇 C社会意识形式以社会心理为基础并指导社会心理 D社会心理以社会意识形式为基础并指导社会意识形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