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保障体系文献综述

社会保障体系文献综述

社会保障体系文献综述
社会保障体系文献综述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研究综述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概念是指国家管理社会保障事业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总称。它涉及社会保障体系的方方面面,如社会保障保障立法、社会保障具体的规章制度和方法、机构设置及其职能权限、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监督、社会保障业务经办等。狭义的概念是指社会保障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权限的划分。1本文为了写作需要采取的社会保障管理的定义偏向狭义的定义,但也涉及到立法、监督等方面的内容。

从目前现有的文献来看,单独研究社会保障管理的文章相对比较少。主要是放在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中,作为一个部分加以论述。

1、中国管理体制的发展及现状

1.1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发展

对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演变过程的划分说法不一,阶段的划分标准也各不相同,三、四、五阶段的都有。不过有几个关键的时间点是公认的,即1978年是改革探索阶段的开始,1998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组建,标志了中国基本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建立。

根据管理主体的不同来划分,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从1951~1969年的工会管理,到1969~1980年代的企业自管,再到20世纪80年代的多部门管理,直至1998年国务院组建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结束了社会保险工作多部门分散管理的局面。民政部门主管城乡社会救助事务。2000年国家又成立了“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至此,形成了目前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2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的机构设置,是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采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分级管理体制。纵向机构设置,大体分为三个层次:中央、地方和基层。横向机构设置,在从上到下每一层按照不同的职能性质设置包括行政管理机构、业务经办机构、基金运营机构和监督机构四大类机构。(见图1.1)

图1.1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3

从中央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来看,目前参与社会社会保障管理的机构主要包括: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人事部、财政部、卫生部等。4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主要负责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项目、农村社会保险以及社会保障基金等管理。民政部门负责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管理。财政部负责社会保障基金预、决算。所有的机构统归国务院管理。

对于中国社会保障管理的研究,学者从不同学科,如社会保障、财政学、管理学、法学的角度,不同角度如社会公平、效率,政府的责任定位,社会管理服务等来进行研究。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管理体制的模式(政府在管理中的责任承担问题),管理的社会化、信息化,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和改进对策,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以及管理体制的国际比较等几个方面。

1康士勇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M),2003年8月第2版

2章晓懿:社会保障:制度比较(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3对于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部门设置,有各种不一的说法,在这里采用的是其中一种

4关于中央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能,也是说法各异,本文取其中比较统一的说法。

1.2管理体制的模式(管理方式)问题

对于中国应当建立何种模式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讨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只要涉及的是管理体制的权责结构。其一是政府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其二是是否要建立统一的社保管理机构的问题。其三是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权责问题

1.2.1政府责任问题

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中承担什么责任、具体充当什么角色,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主张自治管理。认为我国应实行自治管理,不隶属于政府机构。保险机构的最高领导权属于代表大会,雇主和雇员各占一半。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而理事会采取集散结合的管理模式(孙久鹏,1996)。郑功成(2004)认为中国社会保险的管理模式应当由政府集权管理向多元合作的自治管理模式转化,成立政府、雇主代表、劳工代表和专家组成的社会保险管理委员会(3+1模式),实行自治管理

第二种观点,主张政府主导型的社会保障模式。认为我国的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应以政府主导、直接管理为宜。原因有二,其一从历史文化传统来看,我国长期实行的是中央集权的政府管理体制,政府具有较高的权威力,社会成员对政府的认同度也较高,由政府来推行和发展社会保障阻力较少,效率较高;其二从现实国情来看,我国政府规模比较庞大,由政府来负责社会保障制度具体实施,成本也较低。在短时期内为适应制度转轨的需要,加大政府对社会保障的干预力度。同时,与政府的主导作用相对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管理模式中市场发挥的是补充作用(宋文斌、张强,2004)。这一观点为目前的主流观点。

第三种观点,混合型管理模式。认为,我国政府应对公共社会保障计划承担全面的直接管理的责任,而对基金制的社会保障计划主要承担外部监管的责任,并对不同社会保障计划进行协调。政府的长期目标应是发展竞争性的社会保障基金,而近期政府应承担公共社会保障计划的主导责任,应通过立法来明确国家、企业和职工三方面的责任,并建立有效科学可行的资金筹集制度(李绍光,2002)。

1.2.2模式选择问题

关于政府在社会保障作用国际上还有这样的模式,即主要通过市场来进行间接管理,政府仅作为立法者与监督者。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实践中少有类似观点。

而政府直接管理的模式中,对于是否要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问题,也存在不同的看法。

有学者认为社会保障事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症结在于管理体制不统一。主张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组建国家社会保障部,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原民政部、人事其它部门中的有关社会保障职能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统一的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全国社会保障事务。5

有学者认为应当建立分散和集中相统一的管理体系。根据各项社会保险管理要求上的差异,把共性较强的那部分项目集中起来,实行统一管理,如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的管理上具有较多的共性,可实行集中化管理。而把特殊性较突出的若干项目单列,由相关部门进行分散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积极推行一体化的保障制度,在职责分明的原则上有利于建立起高效、精干的社会保障管理网络。这种观点是目前被普遍认同的观点。

1.2.3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权责划分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权责划分方面的问题,目前普遍存在权利划分不清的现象。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社会保障管理、实施和监督运行机制方面,亦缺乏相互配合和有效协作,甚至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黄书亭,2004)。

杨方方(2005)主要从政府在社会保障中应当承担的角度认为,中央政府应担负社会保障的监督和管理责任,同时还有对地方政府的指导和监督责任,地方政府应该更多的承担组织实施社会保险的责任,地方政府还应承担社会保险的运行费用,支持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6杨良初等(2004)从社会保障事权划分的角度认为:按照中央适度集权体制的要求正确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社会保障事权,即政策法规制订权、大的社保项目管理权、全局性社会保障项目的资金供给和补偿权宜由中央政府承担;地方政府具有政策解释权、较小社保项目管理权以及地方管理社保项目的资金供给和补偿权。

另外杨方方(2003)认为,中央地方权责的划分,从纵向来看,应遵循动态性原则以保持政府社会保障责任划分与时代的适应性;从规范层次来看,应以立法的形式规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社会保障责任的划分。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1.3目前社会保障体制存在的缺陷、问题

1.3.1存在问题和缺陷

90年代以来,虽然政府对社会保障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在已有的文献中,对社会保障管理的缺陷的论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5詹连胜,王琳:试论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之必要,维普期刊网

6杨方方:中国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研究述评(J),社会保障制度,2005年第1期

管理分散、政出多门、各自为政

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的现象仍较严重。各个部门权限平行,职能各异,各自出台的政策,规定各自一条线自上而下执行,没有实行有机的统一,从根本上弱化了社会保障的整体效用,也使管理的成本居高不下。

朱德云(2001)指出这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一方面往往导致各管理部门出于部门利益而相互扯皮、相互掣肘、社会保障整体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另一方面,由于管理机构重叠,造成保障的高成本、低效率。同时保险基金被划块管理和运营,致使社会保险基金在各项保险、各个环节沉积,造成了投资分散,难以形成规模,资金使用效率低的结果。

2、管理机制仍未解决层次不清

由于体制不顺,社会保障运行机制也受到影响,特别是内部管理层次不清的问题至今仍然存在。所谓“四不分”,即政(府)资不分、政(策)事不分、政(府)法不分、执监不分的状况,普遍存在。立法、资金、执行和监督四种功能的关系仍然处于混乱状态。7陈玉荣(2004)认为目前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管理层次过多,权力分散,管理机构繁杂,降低了机构的监管能力。

3、立法滞后,缺乏完整的立法。

罗志先(2004)在研究中指出我国目前社会保障立法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立法缺乏整体规划,体系残缺,立法空白甚多。二是立法层次低,人大立法少,行政法规多。三是社会保障的立法体制不规范,立法主体多元,立法层级无序,部门利益法律化问题严重。立法的相对滞后,地方政府部门只能自己制定办法,致使制度不规范,不同地区和不同所有制之间保障办法五花八门,特别是保障制度更是多种多样,社会保险的强制性和权威性难以有效发挥,已形成的利益格局难以调整(和淑萍等,2003)。

同时法律建设的落后,也使得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无法运用法律的手段开展有效的监督。

4、社会保障的运行机制缺乏有效的监督。

部门间的监督职能弱,必要的监督程序、监督实施几乎不存在。同时,制度自身的控制机制更差,社会保障的受保对象、待遇提供者(如医疗保障中的医院、医药行业)基本没有纳人监督的范围,缺乏费用意识.因而监督控制很难实现。缺乏监督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为实践中滥用、挪用社会保障基金提供了便利(朱德云,2001)。章晓懿(2004)指出基金运营的监督没有置于单独的多种监督之中,以致现行管理部门的“自我监督”已使基金处于风险之中。

1.3.2完善对策

针对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种种缺陷和问题,在许多研究中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

建立统一的、一体化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关于管理一体化的内容,各种文献说法不一,归纳起来主要有包括:统一社保对象、统一基金管理、统一服务、7章晓懿:社会保障:制度比较(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经办机构,进行相对统一的运行方式,兼顾城乡、实行相对统一的政策。

从社会保险业务方面来看,白连胜(2002)认为应当实行“五险合一”的管理,既体现了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也适应了杜会保险职能和强化服务的要求;又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经验,是杜会保险业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唯一选择。

2、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化建设

加强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尽快建立起一套较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目前只有国家宪法中的有关社会保障的导向性的条款。因此,尽快出台社会保障已成当务之急。

和淑萍等(2003)认为在法制建设方面,应采取“基本法十单行法”模式。根据国家宪法、劳动法的规定,制定一部社会保障基本法,规定社会保障基本原则、社会保障内容、社会保障基金制度、社会保障管理结构、社会保障争议的解决及法律责任等。然后再根据需要制定若干社会保障单行法律法规,如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障争议解决条例、违反社会保障的法律责任条例等。

冯兰瑞(2002)在对中国法制化的研究中认为:我国社会保障起步晚,当然不可能很快形成完整的法典。但是我们不妨分轻重缓急,从制定主干法入手,选择当前最紧迫和条件成熟的项目先行立法,如:养老保险。另外中国存在的地区差别、城乡差别在立法时均应予考虑。

李海鸣(2004)还指出随着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有关社会保障的纠纷也在增加,我国现行社会保障的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是参照民事复议与诉讼法规进行的,但社会保障有自身特有的规律和业务特征。因此,建立独立的社会保障程序法也应提上议事日程。

3、完善社会保障监督体系及其运行机制。

监督实际上也是一种管理,是民主管理的体现,真正完善的监督,绝不是仅仅指望一个监事会就可以完成其使命的,而应该有一整套体系严密的、健全的社会保障监督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罗志先,2004)。应当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

丁康(2004)指出社会保障的法律监督是对社会保障的管理过程和管理结果进行评审、鉴定,以使社会保障的管理符合国家的法规。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的法律监督、实施机制是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

行政监督包括财政监督、税务监督和审计监督。政府有责任组织社会保障监督机构,来对社会保障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监督组织应由政府、企业、公众代表(包括职工、个体经营者、离退休人员)组成,定期听取社会保障金收支、营运及管理的汇报,并应当委托审计部门和审计机构,对社会保障机构的财务收支、资金管理和运营情况进行审计,及时向社会公布(程宏业,2002)社会监督是指由社会中介机构,对社会保障经办机构的年度会计报告进行审计,确保报告所提供的财务信息质量,并向社会公布(谷声洋,2003)。

4、发挥其他组织和机构的管理职能

这方面的研究,从我收集到的文献来看,主要是工会职能的研究。如郑秉文(2004)在研究了西方国家工会组织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作用后的认为,将工会组织纳入到社会保障管理体系中来,从目前来看可以有效的监督企业缴费和养老金的发放。他还指出当前,在中国要重视建构自己的“三方协商机制”8

沈琴琴(2003)在研究中认为中国的工会组织要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要监督企业按时足额地交纳社会保险费;二是要积极参与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三是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四是要进一步推动送温暖活动的深入发展,

1.4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社会化、信息化

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具体运行方面,社会化和信息化是研究的较多的两个点,因此将其单独列出,进行研究。

1.4.1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社会化

对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各种文献的表述也尽相同。存在广义和狭义的概念区别。一种认为社会化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待遇的社会发放和社会保障对象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也有认为社会化管理包括: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多层次管理;筹资渠道多样化;将社保的社会性事务逐步转为社会化服务。

广义的社会化方面来看,学者们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有的强调对象的社会化、有的强调管理结构的社会化、有的强调基金筹集和运营的社会化。王中南等(2004)在研究中,从管理机构的社会化方面指出:政府独立从事社会保障事业,没有其他机构与之竞争,其结果必然导致机构高度复杂和明显的无效率。即便我国社保制度尚处于起步和初创阶段,也同样不可避免地在开始出现诸如机构不断膨胀、人员不断增加、管理成本逐年提高、办事效率却越来越低等等不利倾向与问题。

在狭义的管理、服务社会化研究方面,一些文献多是研究某地区的管理社会化问题。并且这种管理、服务社会化都是以社区为平台开展的,以社区为依托实现社会保障待遇的社会化发放,以及社会保障对象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

社区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具有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功能,它既是社会基本问题发源地,也是实现人的社会化,实现社会协调、社会整合的基本场所,因此,要大力加强社区的组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切实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社会化水平(王中南等,2004)。马光敏(2005)认为建立起以保障部门为主、社区和物业管理部门相互融合、离退休人员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社区管理服务模式,不失为一个成功而健康的渠道。

1.4.2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信息化

2002年《国务院中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状况》指出社会保障必须实行信息化管理,加强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科学研究成果推广工作,提高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信息化水平。

在社保管理信息化方面有些学者从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方面来谈,胡晓义(2004)指出对于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管理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工程,尽早实现社会保险全国联网,不断提升管理手段,为科学的宏观决策提供技8所谓三方即雇主组织、工会组织和政府。

术支持。

王中南等(2003)认为传统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由于不能保证社会保障体系的顺畅运行,也不利于实施有效的监管,已经大大落后于形势与时代,一个功能齐全、覆盖全国的社会保障技术支持系统的建立,既能方便保障对象,提高运作效率,又能做到有效管理和监督,必然能够对社会保障的现代化管理产生巨大提升作用。

有些学者从社会保障信息化的具体措施来谈,包括加快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建设,计算机网络建设要全面统筹规划、统一安排,做到软件统一、硬件设备配置要求统一、网络之间接口标准统一、数据传递方式统一。劳动保障、民政、财政、税务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尽快开发、研制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软件,建立健全网络传输和查询系统。实现社会保障资金的缴纳、记录、核算、支付以及查询服务等,都要一并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其中很多学者还深入到某一应用领域,如金莹等(2004)以社会保障为例,研究决策支持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运用。还有些学者研究了诸如社会保障卡,医疗保障IC卡的应用问题。

1.5社会保障各项目的管理

在研究每一类社会保障项目的时候,都会涉及到项目管理的内容,这也成为社会保障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因为在其他的各项目的综述中已经详细涉及了,在本文中就不更多的加以叙述了。

1.6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系

农村社会保障由于状况复杂,管理环节十分薄弱,存在的问题的也更多。

李敏(2004)在研究中指出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分散,没有形成合力。农村社会保障条块之间既无统一的管理机构,也无统一的管理办法,以至形成城乡分割、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现状。由于各部门所处的地位和利益关系不同,在社会保障的管理和决策上经常发生矛盾,有些是谁都争着管,从中受益;有些是谁都不愿管,互相推诿(黄保亮,2004)。

李敏(2004)在研究中还指出目前虽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已归并到社保局,但由于宣传力度,操作程序,政策落实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未能很好地衔接,给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和问题,有些地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已处于停顿与半停顿状态,参保率呈下滑趋势。

农村社保管理体制的问题还表现为管理水平低下。方青(2002)在研究中指出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管理水平的要求理应是相当高的,可是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加之机构设置不健全,使漏洞百出。

对于如何改变目前混乱、低效的局面。学者们也提出了各种建议。薛兴利等(2005)认为农村社会保障管理必须处理好统与分之间的关系,建立统分结合的管理体制。所谓“统”,就是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农村社会保障可作为一个分支机构;所谓“分”,就是在统一管理的同时实行分工,即将行政管理、执行、监督机构分开,使之相对独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任保平等(2004)认为要建立全国统一的、有权威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机构。成立有财政、人事、民政、劳动等部门共同参加的农村社会保障委员会,负责制

定政策、监督、策划保障基金运作。

还有学者认为要健全制度,强化管理,严格监督和检查,实行业务公开和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强化约束和激励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2、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国际比较

各国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管理体制也各具特色。对各国的社会保障管理模式、体制进行研究对中国的社会保障管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从世界各国发展的总趋势看,是逐渐由分散管理向着政府集中管理体制发展。而业务管理趋向分散,接近群众。9

2.1各国模式简介。

在文献中主要是管理模式的比较,而书籍中则涉及机构的设置、权责的划分的较具体的问题。

邹根宝等(2000)在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研究中指出,发达国家在社会保障管理模式上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为集中式管理,即社会保障的资金筹集、资金分配和医疗保障标准由中央政府部门统一规划管理,比利时、法国、爱尔兰、荷兰、瑞典、英国属此种管理模式国家。另一类分为分散式管理,即社会保障的资金筹集、资金分配和保障标准主要由地方政府或行业组织进行分散的、自律的管理,中央政府的社会保障部门只起协调、监督作用。丹麦、德国、卢森堡、美国和日本实行分散式管理。第三类为混合式管理,意大利的社会保障管理是上述两种模式并用,属于混合式管理。

罗志先(2004)指出世界各国由于社会制度和历史传统不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呈现出千姿百态,但总体上不外乎三种模式:即集中管理模式、分散管理模式、模式。分散管理模式最典型、运作最成功的是德国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美国、日本则采用集散结合的管理模式。

2.2对中国的启事

许多学者都认为应当在借鉴国外社会保障管理的模式基础上,结合中国自身的国情,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主要是集散结合的模式。

章晓懿(2004)认为,总结国外社会保障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可以概括为“四结合一分开”,即建立统一集中决策管理与分工分级管理相结合,政府部门行政管理与专门业务机构管理相结合,专业化管理与社区群众管理相结合,社会化管理与单位管理相结合,社会保险的管理与商业管理分开。同时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建设始终不能离开中国的基本国情。

冯兰瑞(2002)在研究中指出反观世界各国的历史,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几乎都是先立法,以法律的力量来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目前加快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保证。

西方国家在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执行和监督机构,其权力范围涉及到社会保障的方方面面,并与工商税务等部门有机结合在一起,发挥其独特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也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监9章晓懿:社会保障:制度比较(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督工作,如通过行政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等,来确保社会保障工作顺利开展。(石宏伟等,2002)

参考文献

(1)章晓懿.社会保障:制度比较(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2)张思锋,温海红,赵文龙主编.社会保障概论(M).科学出版社.武汉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3)康士勇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M).2003年8月第2版

(4)费梅苹编著.社会保障概论(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5)朱德云.我国现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缺陷与完善对策(J).2001年第6期

(6)陈玉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缺陷分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J).2004年第4期

(7)石宏伟,朱伟民.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23-26

(8)陈吉林,周豪进.关于总额控制下的医疗保险IC卡管理的体会(J).社会保障制度.2005年第9期.

(9)于秀丽.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模式选择理论述评(J).社会保障制度.2005第6期

(10)胡晓义.正确处理社会保障发展中的六个关系(J).社会保障制度.2005第4期

(11)杨方方.中国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研究述评(J).社会保障制度.2005第1期

(12)金莹,邓三鸿,李勇.决策支持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以大社保领域为例(J).社会保障制度.2005第1期

(13)尧金仁.社区化的城市社会保障模式研究(J).体制改革.2005年第2期(14)李敏.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与弥补探讨(J).农业经济导刊.2005年第3期

(15)王国军.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J).社会保障制度.2004年第6期

(16)杨良初,赵福昌,韩凤芹.社会保障事权划分(J).研究体制改革.2004年第11期

(17)王中南,方振飞,张顺泽,吴坚.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难点及对策研究(J).体制改革.2004年第3期

(18)程宏业.论我国社会保障中的政府公共管理职能(J).体制改革.2003年第1期

(19)沈琴琴.改革发展中的劳动就业与工会的维权工作(J).工会工作.2003

年第3期

(20)皮实.社会化管理热点问题思考(J).社会保障制度.2002年第1期(2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状况.社会保障制度.2002年第7期

(22)方青.从“集体保障”到“社会保障”——中国农村社会保障1949-2000(J).社会保障制度.2002年第9期

(23)邹根宝,郝群.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J).体制改革.2000年第9期

(24)崔凤.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率问题(J).社会保障制度.2000年第3期(25)梁鸿.改革中的社会风险与社会保障(J).社会保障制度.2000年第8期(26)郑秉文.西方工会功能定位的启示(J).领导之友.2004年第1期

(27)唐兵,丁康.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对策研究(J).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28)冯瑞兰.层层分解紧迫者先出台——对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化的意见和建议(J).社会保障制度.2002年第4期

(29)张立荣.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构:缘由与方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2002,41(5):5-9

(30)李绍光.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J).体制比较.2002年第5期

(31)但利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刍议(J).调查与思考.2002年第3期(32)陆桂生,蒋万庚,周瑞超.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新探微(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4):20-27

(33)高剑.完善制度推进改革——新余市社会保障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江西财税与会计.2002年第7期

(34)马光敏.推进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的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05年第2期

(35)詹连胜,王琳.试论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之必要(J).审计文汇(36)成志刚.社会公平与社会保障.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2,(23)5:187-189

(37)李长江.社会保障制度管理体系模式选择(J).财经科学.2002年第3期(38)罗志先.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探析(J).时代潮.2004年8月

(39)和淑萍,初建环.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J).商业经济.2003年第6期

(40)丁康.加入WTO后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挑战与对策.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7)2:268-273

(41)李建红.海南省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探索与思考(J).改革探索.2003年第4期

(42)白连成.关于社会保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J).鞍山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43)李海鸣.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难点及其对策分析(J).求实.2004年第1期

(44)马超音.从财政角度加强社会保障管理工作(J).许昌师专学报.2002,21(1):13-15

大学生孤独感及影响因素调查文献综述

大学生孤独感及影响因素调查文献综述 【摘要】 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媒体屡屡曝光的大学生伤害自己或他人、报复社会等事件,追根溯源发现大多是由于个体不良的人际关系造成的。在人群拥挤的大学校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许并没有想象地那般亲密无间,由于自身的性格,家庭的关系,学习压力,新的生活方式等等因素,孤独感已成为大学校园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心理问题,尤其是在心理资本日益发展为第四资本的时代,对大学生的情绪状况的了解则显得更为迫切。 【关键词】大学生;孤独感;影响因素 【引言】 孤独感作为一种负性情绪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一种通病,几乎蔓延至所有的群体,大学生群体当然也不例外,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大学生处于埃里克森发展阶段论的发展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的阶段。大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也期待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迷人的爱情关系,但是有时候他们不得不接受被人拒绝的事实,也不得不继续体验一个人孤独的旅程。 国内近年来对于孤独感的研究逐渐发展深入,因为孤独感与许多社会问题相连,而孤独的体验会使大学生内心十分痛苦,如果不能有效的应对的话会造成一些心理问题或者行为问题,因此孤独感做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日益不可忽视。 21 世纪初Luthans 等人将积极心理学从心理学领域引入到积极组织行为学中,提出了即人们所熟知的传统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后的第四大资本——“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capital)”这一概念。在当今经济迅猛发展的现状下,人成为了企业竞争的核心,而人的心理状态也成为核心的一部分,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的人才,自然是国家竞争力提升的主力军,而心理资本作为个体积极性的核心心理要素,关注的是个体的心理的积极方面,并与国内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相结合,更加注重大学生引言心理资本的培养,不仅体现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也同时体现了大学生自身身心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 本次研究的意义在于初步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状况,具体表现为本次调查所使用的ucla 孤独感量表所测得的结果,通过分析得分初步了解大学生的孤独感现状,然后再通过本次调查所使用的问卷,分析相关关系,对影响大学生孤独感的可能因素做一个探索性的分析。 大学对多数学生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心理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大学生要学会如何适应当前的学习生活,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困难,如何在成长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作为特殊群体的存在,大学生如果可以学会很好的处理人际交往带来的挫折,克服由于失败的交往带来的负性情绪——孤独感,对于当今的学校教育是很重要的,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可以较为圆满的完成这个阶段给予他们的任务。 研究影响大学生孤独感的可能因素,及当下大学生孤独感的水平,可以有针对性的提高对其水平的关注,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提供不同的培养方法,同时对大学生自身来说,为提高其心理资本水平、降低孤独感对其的影响、面对挫折时怎样更好的应对提供有效的指导作用,在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的情形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项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苏伟伦主编:《项目策划与运用》,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2] [美]詹姆斯.刘易斯:《项目经理案头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戚安邦主编:《项目管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4]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 Five steps to Risk Assessment, UK, 1999。 [5] [美]Harold Kerzner 著:《应用项目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6] [美]罗伯特.威索基等著:《有效的项目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7]PMI Standard Committee, 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PMI, 2004. [8]白思俊主编:《现代项目管理》上中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9] [美]斯坦利.波特尼著:《如何做好项目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10]PMI Standard Committee, Project Management Book, PMI, 2000. [11]韩力军,张灿,从管理理论看管理的发展趋势,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3。 [12] [美] Mike Peterson:《步步为“赢”管理项目》,世界商业评论杂志,2005。 [13]白思俊主编:《项目管理案例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4] [美]米尔顿.罗西瑙著:《成功的项目管理》(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5]邱菀华杨敏著:《项目价值管理理论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参考文献 [1] 刘曼红,风险投资探析,金融研究,1998.10:39-46 [2] 刘志迎,汪莹,风险投资理论研究综述,中国科技产业,2001.12:53-56 [3] 张志军,杨利红,我国风险投资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科技创业月 刊,2007.11 [4] 谢胜强,陈盈盈,我国风险投资法律制度建设的问题和对策研究,科学管理 研究,2007.25(6):69-72 [5] 熊晓鸽,20%投资为何失败团队是最大风险,投资与营销:4-5 [6] 刘曼红,风险投资的第三要素---人,人,人,中国科技信息,2000.19:24-34 [7] 周晓,风险投资项目团队气氛与团队绩效的关系研究,[学位论文],广州, 暨南大学 [8] 王鸿杰,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团队的绩效评价研究,[学位论文],天津,天津 商学院

情商与人际关系论文.doc

情商与人际关系论文 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好不好多数都是情商的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几篇情商与人际关系论文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情商与人际关系论文篇一 摘要:为探讨大学生情绪智力和人际关系的内在联系,用《情绪智力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整体上有显著的正相关。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智力;人际关系;显著的正相关 1.问题的提出 情绪智力主要是指个体在加工和处理情绪信息和情绪性问题的一种能力[1]。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某种交往方式产生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比较稳定而直接的心理关系[2]。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现阶段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并不理想。因此,探讨大学生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就非常必要。 2.研究方法 2.1研究被试以班级为单位,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郑州大学在校大学生,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25份,回收率94.44%,剔除问卷45份,有效问卷共405份,有效率90.00%。 2.2研究工具

2.2.1《情绪智力量表》。采用Schutle等人[3]编制的情绪智力量表(EIS)来考察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特征。 2.2.2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采用郑日昌等人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分数越高,说明人际关系行为困扰越严重。 2.3 施测过程测量过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指导语的要求填写问卷。全部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3.结果 3.1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人际关系在人口统计学上的特点 3.1.1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人际关系得分的差异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郑州大学大学生情绪智力和人际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情绪智力和人际关系上以及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 3.1.2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人际关系得分的差异比较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和人际关系得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知觉情绪、调控情绪和情绪智力总分上差异显著,而在理解情绪和运用情绪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在与人交谈、交际交友和人际交往总分上差异显著,而在待人接物和与异性交往方面差异不显著。

洋河股份投资价值分析文献综述

洋河股份投资价值分析文献综述 前言 随着证券市场规模不断壮大与规范、市场创新不断深化、证券市场信息披露不断完善、机构投资者队伍不断壮大、WTO的加入和QFII的引入使得中国证券市场正在加速与国际接轨,投机思维的生存空间已被大大缩水,价值投资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投资理念。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已经成为大众所关心的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分析评价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已成为当前理论与实践的重要问题。 投资价值是一种资产投资理论,它是非强调投资对象的投资价值,其精髓在于如何寻找及评估价值,投资价值者的原则是市场价格远低于股票内在价格,通过对股票价格的定位分析,选择被市场低估的股票,并应用投资技巧对其进行操作,从而达到最大的盈利目的。 一.白酒类市场宏观分析 夏芳在《茅台进入下降通道高端白酒市场或生变数》一文中讲述茅台的涨价和降价这一事实,通过记者采访白酒专家铁犁和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的回答作为开题,展开对白酒降价原因的分析,专家们认为茅台的降价是因为价格过度飞涨,导致不少经销商大量囤货,价格下降时对囤货的消化:另外,限制“三公”消费也是价格下降的主因,去年11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开了《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规定,机关事务工作应当遵循保障公务、厉行节约、务实高效、公开透明的原则。 《顺应消费者心理需求:白酒企业追求“伪时尚”?》,郭佑辰在文章中认为“无酒不成席”已是一种约定俗成的饮酒习惯,它所指的是餐桌上要有酒,而且越是重要、正式的场合越是不能离开酒,尤其是白酒。从市场发展来看,白酒这个特殊的产物,不仅能给消费者带来地位、层次、品位、圈子等特征的价值联想,还能出色地满足消费者的使用价值。对白酒选择特点为:对白酒有选择差异大,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消费者因为消费心理差异之大,选择白酒品牌往往差异很大,且消费者众口难调,优质及低劣的白酒在市场上会同时存在;伪时尚趋势明显,目前的中高端白酒消费,基本以商务、政务宴请为主,而宴请方主要是满足对方或自己的某种心理欲望。白酒品牌的选择不仅能体现主人身份、地位、经济实力,而且还能折射出主人的生活品位及个性性格等特征,“时尚”开始成为一些消费者心理诉求的重要要素,但白酒,自古以来和时尚都相距甚远。 田聪和王建强的《我国白酒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一文中认为,白酒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白酒已经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刚性需求很大。现状分析:在1996 年,我国白酒产量达到了历史顶峰值801.3 万吨,至2004年一直处于衰退状态,从2004年开始,,我国白酒行业一路稳步回升,产量逐年增长,幅度逐步递增。另外,由于白酒是一个粮食消耗性产业,与国家倡导的环境保护政策不太吻合,国家可能会在产业政策上对白酒行业进行结构性限制与整合,重新进行资源配置,鼓励大中型白酒企业发展,这对大多数中小白酒企业将会很不乐观。一.白酒产量波动原因分析: 首先是国家政策的调整, 其次是替代产品的发展。二.白酒行业竞争状况分析:(一)从“品牌战”到“品类战”,,我国白酒产品主要分为三类:首先是茅台、五粮液的第一集团。其次是以泸州老窖、洋河、郎酒等为代表的第二集团,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竞争相当激烈,各品牌都想从第二集团脱颖而出,成为继茅台、五粮液之后的第三品牌。(二)其他酒类对白酒的冲击,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转变,酒类消费也越来越多元化,取消关税壁垒,洋酒大量进入,国内的啤酒、保健酒、黄酒、加上国际葡萄酒等都给白酒行业的扩张带来了压力,不断蚕食着白酒的市场份额。三、白酒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高端白酒市场继续垄断,2010 年五粮液、茅台、泸州老窖的销售额整个白酒行业销售额的百分分别为39%、37%、7%;中高档酒竞争加剧,低档酒销量减少,调查显示,有32.5%的消费者择20- 40 元的白酒,38.7%的消费者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文献综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文献综述 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它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导向器,它决定着财务管理主体的行为模式。确立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一直是国外财务学者关注的焦点内容之一,近些年我国财务学者也尽力探讨,力求找到既能符合财务活动的内在要求,又能衔接国家财务管理目标,并能满足企业各经济当事人经济利益的要求,实现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对此,回顾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以指出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趋势。 一、财务管理目标发展述评 根据现有资料,对于财务管理目标的表述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利润最大化。这一目标是从19世纪初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渊源是亚当?斯密的企业利润最大化理论。有学者明确提出“用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理财总目标是一种客观的选择”(何清波、邢建平,1998),“国有企业管理目标的完整表述应该是:在履行足够的社会责任的基础上追求利润最大化”。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有其合理性。一方面,利润是企业积累的源泉,利润最大化使企业经营资本有了可靠的来源;另一方面,利润最大化在满足业主增加私人财富的同时,也使社会财富达到最大化。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业主经营逐渐被职工经理经营代替,企业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不合适了。这不仅因为利润最大化概念含糊不清,没有反映出利润与投入资本的比例关系,还因为即使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如果未考虑到各种利益主体的合理利益,会影响未来企业经营资本的来源。 (二)净现值最大化。20世纪40年代末,西方财务界开始关注资本在企业内部的有效分配,以及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随着1951年乔尔?迪安(Joel Dean)的《资本预算》的出版,财务界开始讨论如何在各类资产间分配财物资源,以提高现金流动的净现值。如果一个企业所有各投资项目的净现值最大,企业的净收益就会最大。资本才能真正得以最大化增值。因此现值最大化被视为当时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这一目标考虑了时间价值对资本增值效果的影响,显然优于利润最大化目标,但并为从根本上克服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陷。 (三)每股收益最大化。20世纪60年代,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股份制企业的不断发展,每股收益最大化逐渐成为西方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这以目标在科学上更进了一步,因为这里的“收益额”有时间概念,且“每股”又有投入资本概念,它是一定时间内单位投入资本(每股,不是每元)所获收益额,充分体现了资本投入与资本增值之间的比例关系,但这一目标一是未能体现资本投入所面临的风险;二是没有考虑企业股利方针对股票市价的影响。如果企业的目标只是为了每股收益最大,企业就决不会支付股利。

课题申报范文:2015-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研究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研究 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评选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本课题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 理论意义 (1)丰富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理论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增强教师对职业幸福感方面的认识,同时对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理论和实践本土化、校本化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2)改善初中教师的职业生活状况、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提供参考 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初中一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现状,了解初中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幸福感现状,深入了解他们对提升职业幸福感的迫切需求,探求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有效策略,从而提升初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3)为学校提供有效的管理策略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为更好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应当了解教师的幸福感现状,了解他们对幸福的内心感受和想法,认识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可能性因素。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研究,能更好地为学校因地制宜的进行教师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策略指导,使学校管理更能有的放矢、富有成效。 2. 实践意义 (1)深化学校幸福教育办学理念的实践研究 武汉市第二十一(警予)中学办学思想为:弘扬警予精神,追求幸福人生。武汉市第二十一(警予)中学为幸福教育践行学校,“十二五”期间,我校成功申报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初中生主观幸福感提升策略研究》,“十二五”期间以课题为引领,切实提升了初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该课题已顺利结题并被认定为优秀课题。“十三五”开局之年,为继续深化研究幸福教育理念,试图探索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因此申报“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巩固办学成果。 (2)深化认识,推动实践 通过调查让初中教师关注自己的职业幸福感、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发展;引起初中教师对自身职业幸福感的关注,引发初中教师对教育生活的本质意义的思考和追寻。结合已有的理论研究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优势需要,从而有利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自身能对症下药去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进而通过教师的幸福感来促进学生的幸福感,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 (3)提升学生幸福感 学生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的影响,尤其是处在初中阶段的孩子,了解并研究初中教师幸福感,通过提升教师的幸福感以更好地影响初中生的幸福感形成。 (二)核心概念界定 1.积极心理学概念的界定 对积极心理学进行的学术界定是:“积极心理学是以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为研究核心,致力于使个体和社会走向繁荣的科学研究”。 2.教师职业幸福感概念的界定 教师职业幸福感应当是存在于教师职业理想的实现或正在实现的过程中,离不开教育实践活动这个场域和源泉。教师职业幸福感应该以一定的物质基础为前提,但更表现为精神上、心理上的状态,这种精神上、心理上的幸福表现在心理体验和职业伦理的统一、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的统一。在此定义下,教师幸福感细分为四个维度:一是生理幸福感(physical well-being ) ,二是情绪幸福感(emotionalwell-being),三是心理和智力幸福感(mental and intellectual well-being ),四是精神幸福感(spiritual well-being )。

建设项目策划与管理文献综述

建设项目策划与管理文献综述 姓名:董思阳 学号:05108434 班级:土木四班

文献摘要: 1、浅议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包传宝、张永红,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4年第l 期 成本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项目的效益。围绕成本管理开展施工项目管理工作,对施工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有:合理编制项目目标成本;认真做好项目实施中的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做好资料搜集及对业主的结算工作,防止成本流失。 一、精干高效的领导班子是做好成本管理的前提。应依据项目规模、工程特性、施工条 件等在取得项目经理资质的人员中引人竞争机制。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做好项目成本管理的动力。 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做好项目成本管理的动力。在施工企业法人与项目经理之 间实行“经理负责、全员管理、标价分离、指标考核、项目核算、确保上缴、集约增效、超额奖励”的复合性指标考核责任制是符合现代企业制度。 三、成本管理制度是做好项目成本管理的保证。 四、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包括合理编制项目目标成本,认真做好项目实施的 成本控制工作,认真做好成本核算及成本分析工作,认真做好资料搜集及结算工作,防止成本流失。 2、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监管控制张承彬,现代会计,2006年04期 以建设工程招投标为主要特征的建筑市场已经形成,行业市场的竞争突出体现在造价竞争上。施工企业要提高市场竞争力,最重要的是在项目施工中以尽量少的物化消耗和劳动力消耗采降低企业成本,把影响企业成本的各项耗费控制在计划范围之内。 一、全员管理成本管理应该是全员管理。成本控制不单纯是工程预算人员、财务人员的 任务,而是全体工程参与者的共同任务,要对整个项目的寿命周期进行控制管理。 二、成本周期管理。1做好事前控制,先算后干,心中有数,采取风险预测技术,对工 程项目的可行性进行风险评估,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三、做好事中控制,做到边做便算,不断调整,切实控制住成本,要编制出技术先进、 工艺合理、组织精干的施工方案,均衡安排各个分项工程的进度。 四、事后控制,事后清算,以做后效,做好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工程竣工后,要做好 竣工总成本结算,写出完整的总结报告。 五、综合考虑质量、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努力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财务成本和管理成 本。 3、EPC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研究王瑞清,天津大学,2010年05月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EPC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有效开展EPC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工作进行了研究。 文章结合某公司在非洲某国EPC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总结出了管道工程EPC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方法: 通过对项目工作内容进行系统分析,确定工程项目的资源需求和预计投入,以此确立合

情绪智力文献综述解读

关于情绪智力的文献综述 1、对情绪智力概念的探讨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概念最初萌芽于桑代克反对斯皮尔曼二因素论时提出的应该用多因素论来解释智力,并于1920年提出社会智力概念,将人类智力分为社会智力、具体智力和抽象智力三种(E.L. Thorndike, 1920)。1986年柏尼在博士论文《情绪研究》中明提出了发展情绪智力的问题(W.P. Payne, 1986)。随之学界对情绪智力的探讨逐渐兴起,1990年沙洛维和梅耶对情绪智力进行了较为清晰的界定,即“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 (P. Salvoey, J.D. Mayer, 1990)。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1997年二者对该定义进行了细化,称其为“精确的知觉、评估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接近或产生促进思维的情感能力;理解情绪和情绪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促进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P. Salvoey, J.D. Mayer, 1997)这一定义现在仍被普遍应用。随着对情绪智力内涵的深入探讨,1997年以色列心理学家巴昂将情绪智力定义为“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旧引。”(Bar-On, 1997)。从内涵上说,其表述并未揭示其特有属性,从外延上说,把人格和人际方面的能力都纳人情绪智力范畴,又有扩大化倾向。所以尽管该定义涉及了情绪智力的内涵和外延,但仍是不尽完善的。 国内学者也从不同的侧重点对情绪智力进行了界定。有学者把情绪智力定义为“人格中情绪与认知相互渗透的一个心理结构,即情绪与认知融合的一种心理素质”。这种定义讨论到了情绪智力的内涵,但没有直接指出它与能力的关系,以致情绪智力概念游离于能力范畴之外,不利于与现时心理学体系的融合。所以也有学者从心理学意义上考虑,认为“情绪智力是人成功完成情感括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卢家楣,2005)。这一点在国内外多数文献中得到共识。 2、情绪智力在理论上的讨论 国外组织行为学理论研究中对情绪智力的探讨主要有两大流派,其中不同的学者分别构建起了不同的理论模型。 一是能力情绪智力流派。此流派认为情绪智力是“运用尖端的信息加工手段去处理情绪及与情绪相关的刺激,以及使用这些信息去引导思维和行为的能力”。(Mayer,Salovey,Caruso),他们从情绪感知、情绪整合、情绪理解和情绪管理四个维度构建出了情绪智力理

企业盈利能力的文献综述

有关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文献综述 摘要 获取利润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也是投资者投资的基本目的。获利能力的大小显示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成败和企业未来前景的好坏。企业必须能够获利才有存在的价值,建立企业的目的是赢利,增加盈利是最具综合能力的目标。作为投资人,主要关注的是企业投资的回报率。而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关心的是企业股息、红利的发放问题,对于拥有企业控制权的投资者,则会更多地考虑如何增强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追求长期利益的持续、稳定增长。这就需要对企业进行盈利分析。本文献综述主要归纳有关论述企业的盈利状况和盈利能力分析的文献资料。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盈利能力、 一、盈利能力分析的涵义综述 南开大学出版社,崔也光在2005年的《财务报表分析》中对盈利能力分析的。内涵有阐述。他说,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利用各种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营销能力、获取现金能力、降低本钱能力及规避风险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各环节经营结果的具体表现,企业经营的好坏都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 陈红权在《企业偿债与盈利能力的分析评价》说:“盈利能力,也称为获利能力,它是指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应包括盈利水平及盈利的稳定、持久性两方面内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中,人们往往重视企业获得利润的多少,而忽视企业盈利的稳定性、持久性的分析。实际上,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不能仅以企业利润总额的高低水平来衡量。虽然利润总额可以揭示企业当期的盈利总规模或总水平,但是它不能表明这一利润总额是怎样形成的,也不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否按照现在的水平维持或按照一定的速度增长下去,即无法揭示这一盈利的内在品质。所以,对盈利能力的分析不仅要进行总量的分析,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盈利结构的分析,把握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黄明、郭大伟在《浅谈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说,盈利能力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大小是—个相对的概念,即利润相对于一定的资源投入、一定的收入而言。利润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利润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差。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最终可通过企业的盈利能力来反映。无论是企业的经理人员、债权人,还是股东(投资人)都非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并重视对利润率及其变动趋势的分析与预测。 二、有关盈利能力分析对象的综述 (一)洪国赐、卢联生著《财务报表分析》中对盈利分析对象有全面的阐述:1.毛利率是销售毛利与销售收入的比率,它反映企业经营的获利能力。

企业财务风险及其应对文献综述

企业财务风险及应对探讨文献综述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专业200X级X班XX 指导老师XXX 目录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财务风险基础理论研究在理论界,财务风险已经成为现在财务理论的核心内容,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财务风险与企业资金的筹措、运用、管理以及安全密切相关,它是从价值方面反映企业在理财活动里边以及处理财务关系中所遇到的风险。..........................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财务风险的概念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James C. Van Horn, John M. Wachowicz Jr(2001)在《Fundamental of Financial Management》里面更宽泛地说明了财务风险包括可能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以及由于使用财务杠杆而导致的每股收益变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财务风险的类型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财务风险产生因素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财务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积极语言文献综述汇总

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公共课 课程论文(作业)封面 课程成绩: 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 授课教师:齐梅 授课时间:2015年7月 学生姓名:谭晓霞 学号:2014040240 专业:学前教育 年级班号:2015级1班 完成时间:2015年8月 注:封面和论文(作业)正文要求用A4纸双面打印。

目录 引言 一、我国积极语言研究的概况 (一)积极语言概念的演变 (二)不同阶段与角度积极语言研究的内容二、当今积极语言的实践研究 (一)、积极语言的研究特点 (二)、积极语言HAPPY模式的应用研究 三、研究方法分析 四、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关于我国积极语言的文献综述 文谭晓霞 引言 高名凯先生说:“无疑地,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新的事物的产生或作为社会现象之一的人的思维活动所形成的概念的产生要求作为交际工具、思维工具的语言有所改变,有所发展。”积极语言作为一个新兴、不断发展而来的词,从1997年至今,内涵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现阶段我国对这一领域的进展如何呢?我通过CNKI(中国知网)以"积极语言"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获得1997年6月-2015年7月的篇60余篇相关文献。我进一步搜索"积极语言研究"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则有3篇相关文献,本文试对所获得文献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虽然已有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和研究方法出发,对积极语言的概念、基本问题等方面上作出了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已有的研究在深度、广度上仍然进一步需要拓展的地方,本文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启示和帮助。 一、我国积极语言研究的概况 关于积极语言这个词最早见于1997年乔新发表在江苏教育《如何变消极语言为积极语言》从教学角度出发、对积极语言进行了的阐述,2002年吴忠豪对积极语言这个词进行了的界定,而后有文章提到积极语言这个词,还是沿用了先前的概念。直到2013年陈虹《给老师的101条积极心理学建议:积极语言HAPPY》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对积极语言赋予新的内涵,其含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把有代表性的表述整理如

项目管理文献综述

------------------------------------------------------------------------------------------------------------------------------- ------------- 关于项目风险管理的文献综述 一、引言 项目风险管理是为了最好地达到项目的目标,识别、分配、应对项目生命周期内风险的科学与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活动,其理论和实践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等多种学科。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可以被认为是使潜在机会或回报最大化、使潜在风险最小化。 二、风险管理理论国内外研究 1.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 风险管理作为系统科学产生于本世纪初的西方工业化国家。比较系统的风险管理理论源于美国。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首先倡导风险管理,其后以学术会议及研究班等多种形式集中探讨和研究风险管理问题,但在这段时间内,风险管理的内容和范围都是十分狭窄的。1955至1964年,诞生了现代学术性和职业化的风险管理,此后,对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系统化、专业化、风险管理己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70年代中期风险管理方面的课程及论著数量大增,全美大多数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普遍开设风险管理课程,RIMS开始建立欧洲及亚洲风险管理团体之间的联系,这导致全球性的风险管理专业联合体的形成,风险管理开始进入全球化阶段。在西方发达国家,各企业中都相继建立了风险管理机构,专门负责风险的分析和处理方面的工作。美国还成立了全美范围的风险研究所和RIMS等专门研究工商企业风险管理的学术团体。1983年在RIMS 年会上,各国专家学者经过广泛深入的讨论,通过了“危险性风险管理101准则”,作为各国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1986年10月在新加坡召开的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表明:风险管理已经走向全球,成为全球范围的国际性运动。 ---------------------------------------------------------精品文档---------------------------------------------------------

初中生情绪智力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

本文发表在《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4年第5期 初中生情绪智力对英语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 河南省新乡市第三十二中学秦希根453003 摘要:通过对300名初中学生进行情绪智力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发现目前初中生的情绪智力属于中等偏上程度,初中男、女生情绪智力情况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生情绪智力显著高于男生。情绪智力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对比分析发现,情绪智力对英语学习有积极影响,情绪智力较高学生的英语成绩较好。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情绪智力,以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初中生;情绪智力;英语成绩 一、引言 英语在我国是一门外语,没有听说的大环境,加上英语和汉语文字的巨大差异,给中国学生学习英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尤其对初中学生这样的英语初级学者,英语学习更是“如临深渊”。由此引起的学生厌学、弃学英语现象很是普遍。因此,《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20)指出,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由此可见,新课标给我们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教师不仅要将课讲好,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树立自信心,锻炼学生的意志和毅力,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这句话的另一种含义是,学生学习英语不仅需要认知智力(智商),更需要的是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意志毅力、坚持和自信心,还有合作学习能力。根据Goleman (1995),学生的学习热情、意志毅力、坚持和自我激励都不属于一般的认知智力范畴,而属于情绪智力。所以,学生学习英语不仅需要认知智力,还需要情绪智力。而情绪智力在学习英语中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此,为了解初中生的情绪智力状况,也为了探讨情绪智力对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影响,笔者做了“初中生情绪智力对英语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期望对初中英语教学有所帮助。

企业财务管理论文6篇

企业财务管理论文6篇 第一篇: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 一、财务风险的概述和原因 (一)财务风险和分类 财务风险也称为融资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过程中,因为各种 不可预测的因素的作用而产生的,财务风险是一个经济利益相对的概念,指的是未来经济利益不能实现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分为广义和狭义,决 定论者定义风险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这是狭义的风险。其他专家认为, 损失的风险不但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从这 个角度看,风险是不确定性,这盈利和亏损可能会对企业构成威胁,可能 也带来机会,这是广义的概念,财务风险能够大致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存货管理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二)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从外部看,中小型企业业务活动的各种类型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但也会受到自己周边环境因素的影响。一般大致分为外部和内部原因。当一些行业激励措施鼓励和倾斜的状态,对一些产业也将是有限的。在内部,中小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混乱的企业财务风险的最重要原因。 未知的内部责任,财务管理混乱导致严重的资本损失,所以不能保证基 金的安全性、完整性,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内部融资,增加了财务风险管 理的不科学因素。 二、财务管理的现状和风险分析 从财务管理现状的角度来看,有以下主要问题: (一)中小企业资产管理水平低、结构不合理 很多中小企业现金管理不严,导致闲置资金或不足,没有严格的信贷政策。中小企业基金中,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怀疑的可能性非常大。

(二)很多中小企业基金的使用往往是没有计划性的 需要时资金紧张,容易陷入财务困境。导致财务风险,进而使得公司 遭受巨大的损失。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负债比率越高,财务风险的不 确定性。对未来的业务和财务都有影响。 (三)盲目的投资 多样化是一件好事,但是这个要求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很多中小企业甚至在没有达到这个要求之前,选择了多元化的 投资,使投资最终失败。 (四)缺乏对内部控制的理解,财务控制失效 很多中小企业不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如财务库存系统,成本会计系统,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不完善的基本体系虽然得以构建,但没有认真在实际工作中落实。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经营者缺乏对内部控制系统的理解,内部意识薄弱,导致混乱基金账户管理。财务管理是基于运企业的 管理需求,人为地增加了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从风险的角度看,一 方面,财务风险没有适当的评价体系。中小企业会依赖于会计和财务部门的控制功能,而不是实行特定的评估和分析财务活动的活动,会计部 门就承担财务预测、分析得功能,一些公司甚至处于不健全会计部门的会计制度,会计信息不完整的状态,从而使财务会计信息对财务风险评 估不足。另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仅仅专注于销售增长和总利润实现, 导致过度使用基金。中小企业,因为盈利水平有限,更关心生产和销售收益。注重短期收益,即使它也可能意识到财务风险的优点和缺点,但 是成本因素,他们不愿意改善财务风险预测和控制技术投资。所以,虽 然表面上降低成本,但可能会增加商业风险。 三、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现实,从而要想消除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中小财务风险,但能够采取预防措施,将影响减少到最低水平。

项目管理文献综述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项目管理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1 课题背景与意义 移动信息化,是指在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构成的综合通信平台基础上,通过掌上终端、服务器、个人计算机等多平台的信息交互沟通,实现管理、业务、以及服务的移动化、信息化、电子化和网络化,向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适时可得、电子互动的全方位管理与服务。 从通俗的概念来讲,移动信息化就是要在手机、PDA等掌上终端,以电信、互联网通讯技术融合的方式,实现政府、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最终达到随时随地可以进行随身的移动化信息工作的目的。在移动信息化实施之下,目前政府和企业在电脑上应用的各种信息化软件体系,如办公信息化软件、ERP软件、CRM软件、物流管理软件、进销存软件,以及各行业特定的行业软件(如警务联网系统、统计局统计系统等等),都可以移植到手机终端使用。手机变身为一台移动化的电脑,既能在手机与手机端进行信息化工作联动,也能够与原有的电脑端信息化体系保持互联互通。随着手机成为信息化网络中的移动载体,移动信息化将让现在需要固定场所、固定布局的企业和政府信息化建设模式变得更加灵活方便,满足政府和企业在出差、外出、休假,或是某些突发性事件时,与单位信息体系的全方位顺畅沟通。 2 移动信息化现状 变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到2007年底,中国包括小灵通在内的移动终端用户数已经超过6亿户,占世界30亿移动终端用户的五分之一,中国手机网民数与2006年相比增长167%,有28.9%的网民使用手机上网,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为移动信息化应用奠定了基础。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移动信息化市场销售额达到147亿元人民币,与2006年增长速度达到31.3%。增长的动力来自于移动政务和移动商务应用的高速发展。在政府、企业和个人丰富的移动应用基础上,2008年中国移动信息化市场规模将达到193亿。 基于对移动信息化市场的良好预期,目前通信行业和IT行业的各大巨头均已开始着力部署相关的技术产品和市场动作,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运营商,微软、英特尔等底层资源提供商,IBM、惠普等IT集成商,诺基亚、

项目管理论文选题参考

项目管理论文选题参考

公路工程承包动态联盟的运作模式研究 002 项目管理在中国IT外包服务企业的应用研究 003 建设项目设计管理及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方法研究 004 建筑施工项目KPI安全绩效管理体系 005 在网络联盟制造中实施项目管理的研究 006 政府工程多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007 建设工程合理最低价中标法的理论研究 008 工程量清单投标计价及其计算机辅助系

统研究 009 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研究 010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新模式:项目代建制研究 011 最低价中标法探讨 012 对工程招标投标程序管理的分析和研究013 企业内部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探索 014 施工项目工程进度—成本管理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015 设计阶段项目进度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及控制 016 国际工程风险系统化分析与研究 017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研究与探讨 018 国际承包工程投标估价与报价研究 019 施工总承包商投标报价决策机制的研究020 基于并行设计的工程造价控制模式研究 021 项目风险管理及其在赵各庄矿业公司综采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022 大型工程项目风险评价及管理研究

023 咨询工程师对工程施工承包合同费用变动管理研究 024 工程项目招标评标方法研究 025 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策略和方法研究 026 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采购投标报价研究 027 施工索赔原因分析及基本处理原则研究 028 基于总承包模式的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029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030 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 031 基于人工神经元网络技术的投标前期决策研究 032 项目管理在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应用研究 033 专业外贸公司业务流程设计及项目管理研究 034 工程量清单计价评标办法探讨 035 工程项目管理代理行业化发展研究 036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在电力项目施工评标中的应用研究

【文献综述】教师负性情绪及其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文献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 教师负性情绪及其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在1884年,美国心理学的奠基者William James写了一篇题目为“什么是情绪”的文章,打开了情绪的研究大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心理学家们继续在研究这个问题,情绪的研究也经历了发生、发展到比较繁荣的过程。尤其是进入到了20世纪80年代,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均对教师情绪进行了研究。在教师情绪的复杂性、教师情绪的功能、教师情绪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且每阶段都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开始意识到情绪在教育中的作用,并开始寻求什么形式的学校可以有效利用这种作用。在这个阶段,核心的论题为:“有效的教学和学习必然是情感性的,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的质量对学习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这个阶段,对教师情绪本质属性的认识局限在把情绪作为个体内部的心理状态,即把情绪概念化为:“情绪是由个体心理过程(比如知觉、推理、归因或者身体变化等)所导致的,并且情绪也同时对这些过程产生影响。” 针对情绪在教与学过程中的重要价值,萨尔茨格-维滕保等人指出,更好地理解进入教学过程中的情绪因素的属性,将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朝向更有效果的人际关系而努力”。尼尔斯在研究教师与学生人际关系以及情感的作用时,也强调了教与学之间的情绪性互动。 第二阶段,研究者侧重从社会关系层面看待教师情绪,探究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之间的社会互动以及这些互动对教师生活的心理后效。利特尔在研究教师情绪与学校政策的联系时指出:教师情绪与学校政策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并且还证明了在学校改革中有多个动力机制影响教师的情绪反应。杰弗瑞和伍德兹探讨了在英国教育标准办公室巡查时期教师情绪的社会建构过程,结果发现:由于管理者的压力造成的职业不确定性,使教师体验到焦虑、迷惑,并怀疑他们的职业能力,在这个体验中最严重的消极情绪体验是自我迷失,具体表现为感到羞辱、非人性化、亲密感丧失。同时这项研究还表明,教师为避免这种创伤性体验,倾向于把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从“职业者”转变为“技术操作者”。以哈格里夫斯为代表的“教学情绪与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对教学的情绪目标、教师与学生的情绪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如何渗透到教师的教学定向、教师对教学改革内容的反应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教师的情绪承诺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为教师的所有教学行为提供能量,包括他们如何教、如何做教学计划以及他们在教学中喜欢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结构。 第三阶段,以扎莫拉斯为代表的研究者运用后结构主义思想对教师情绪进行了研究。扎莫拉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