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交换原理复习答案

现代交换原理复习答案

现代交换原理复习答案
现代交换原理复习答案

此答案由304室全体同学提供,其中标红的题目未做。答案中可能有错误或缺漏,欢迎大家及时指出。谢谢!

《现代交换原理》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电话通信是利用声/电变换传输人类语言的一种电信系统。国际上选定 300~3400

H Z这个频段作为标准的电话通信的频带。

2、实现通信必须要有三个要素:终端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

3、试列出程控交换机可提供的五种服务:呼叫转移、专线、遇忙回叫、免打扰、

多方通话。

4、交换节点可控制的接续类型有本局、出局、入局、转接接续。

5、F-150交换机的硬件系统由话路系统、中央处理系统、维护与操作系统三部分组成。

6、传输设备的输入时钟和接收时钟不一致时,会产生信号的丢失和重复。

7、单极性码只适合于在机架内部或邻近机架传输,不适合在线路中传输。

8、局间的PCM传输线上传输的是 HDB3 码,进入数字交换局的是 NRZ 码。所以,数字

中继器要有码型变换功能。

9、用户集线器是用户终端设备的接口电路,完成用户话务的集中(或分散),此功能是利

用单极T接线器实现。

10、程控交换软件的基本特点是:实时性强,具有并发性,适应性强,可靠性

和可维护性要求高。

11、时间表有16行,8列,则该时间表可调度的最大程序数为__8________个,可提供的最大不同周期

数有___5_______个。

12、程控交换机的数据包括___系统数据____、_局数据______ 、__用户数据_____三部分。按照程控软

件中数据存在的时间特性,可分成___暂时性数据_____和半固定性数据。

13、双处理机结构有三种工作方式:同步双工工作方式、话务分担工作方式、主/备用工作方式。

14、程控交换机软件管理技术主要有:实时处理、多重处理、群处理、多处理机。

15、多处理机控制系统中,分工方式主要有话务分担方式、功能分担方式根据处

理的数据保留情况,双套系统中又可分为、冷备用和热备用。

16、交换机的运行软件是程序和相关数据的总和。

17、设时间表有12行,8列,则可调度的最大程序数为 8 个,可提供的最大不同周期数有 6 个。

18、F-150采用的三级控制结构包括主机处理机、呼叫处理机、外围处理机。

19、程控交换系统的任务按紧急性和实时要求不同分为故障级、周期级、基本级三

级,分别由故障中断、时钟中断、队列启动。

20、程控交换系统对多用户的呼叫采用多重处理、群处理、多处理机的

处理方法。

21、呼叫处理程序主要包括:输入处理、内部处理和输出处理三大部分。

22、信号按工作区域可分为用户信令和局间信令两类。

23、局间中继采用PCM一次群传输,当采用数字型线路信令时。每个话路的一个线路信令要隔_2ms ____才传送一次。

24、按照信令传送通路与话路之间的关系来划分,信令可分为随路信令和公共信道信令两大类。

25、信号的结构形式有未编码方式和已编码方式两种。线路信号属于已编码形式的信号。

26、在交换机复原时,前、后向信号有正向拆线信号、反向拆线信号和释放监护信号三种。

27、信号的传送方式有逐段转发和端—端方式两种。

28、蜂窝移动通信的服务区被划分为若干若干蜂窝状相邻小区采用频率空间复用模式。29.移动通信网通过MSC利用___有线____信道连接公用固定通信网,主要有:__用户线接入_____、__市话中继接入_____、和___移动电话汇接中心接入____三种接入方式。

30、移动通信网必须具有如位置登记、越区切换、漫游等跟踪交换技术。在移动网中,为了建立一个呼叫连接,需要解决三个问题:用户所在位置、用户识别、用户所需提供的业务。

31、移动通信系统在网络安全方面提供三种功能,分别是:用户识别码的加密、用户鉴权、用户通信信息加密。

32、GSM系统中的公共控制信道包括寻呼信道、随机接入信道、接入允许信道三种。

33、GSM系统将无线信道分为业务信道、控制信道两大类。业务信道用于传送编码后的话音或数据信息。控制信道(CCH)可分为广播信道、公共控制信道和专用控制信道。

34、GSM系统中的公共控制信道包括寻呼信道、随机接入信道、接入允许信道三种。

35、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是管理部门用于移动用户管理的数据库。每个移动用户都应在某个归属位置寄存器注册登记。在HLR中主要存储两类信息:__用户信息_____,__位置信息_____的信息,以便建立至移动台的呼叫路由。

36、 A 接口是BS与移动交换中心MSC之间的信令接口。该信令接口采用7号信令作为消息传送协议。

37、 C 接口是MSC与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之间的接口,MSC通过该接口向HLR查询被叫移动台的选路信息,以便确定接续路由,并在呼叫结束时向HLR发送计费信息。

38、从传输效率、时延及系统实现的复杂性考虑,ITU-T规定ATM的信元长度为 53 字节。

39、在ATM中信元是信息传输、复用和交换的基本单位。每个信元的长度是53 个字节,其中信头(Header)的长度是 5 个字节,信息域的长度是48 。信头中包含传送这个信元所需的的控制信息。信息段中包含用户需传送的信息内容。

40、在ATM信元的信头中主要包含一般流量控制域GFC、虚通道标识VPI 、虚信道标志VCI 、载荷类型指示PTI、信元丢弃优先级CLP和信头差错控制HEC 。

41、 ATM信元的定界是通过信头中前4个字节与 HEC 之间的关系来完成的。

42、在A TM的UNI接口上,一条传输通道最多可以包含28个虚通道VP,在一条VP中最多可

以包含216条虚信道VC。

43、IP交换机由ATM交换机、IP交换控制器组成。IP交换机控制器主要由路由软件和控

制软件软件组成。

44、IP与ATM的结合有两种模式:重叠模式、集成模式。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TST数字交换网络,初级T入线复用度128,A→B方向选取的内部时隙为TS72,B→A方向内部时隙按相差半帧原则选择,应选择的时隙为( B )

A、TS16

B、TS8

C、TS136

D、TS68

2. 在程控交换机中处理一个呼叫接续的程序在处理机上是( C )

A、连续执行的

B、按照一定周期执行的

C、被与该呼叫有关的事件启动执行的

D、随机执行的

3. 设从A局(发端长活局)至E局(终端长话局))需经三级转接(B、C、D局),主叫为普通用户,被叫号码为023*******,当MFC信令采用端到端的传送方式时,A局向C局发的号码是( B )

A、023 B 、0232 C、023234 D、023*******

4. 局间中继采用PCM传输时,采用数字型线路信令。每个话路的一个线路信令要隔( C )才传送一次。

A 125us

B 256us

C 2ms

D 16ms

5. A TM中信元定界是依据( D )来完成的。

A 53个字节的信元计数

B 标志符

C 信头中HEC

D 信头前4个字节与HEC的关系

6. A TM中用户端虚通道(VP)最多可达( B )条。

A、24

B、28

C、212

D、216

7. 在交换机软件中优先级最高的程序是( A )

A、故障级程序

B、信令接收及处理程序

C、分析程序

D、时钟级程序

8. 局间中继采用PCM传输时,在随路信令情况下,MFC信令在( C )中传送。

A.TS0B.TS l6C.话路时隙D.以上均可

9. 在两个长途交换中心之间选择路由时,最后才选择( D )

A.迂回路由B.高效直达路由

C.转接次数较多的迂回路由 D.基干路由

10. 当局间采用数字型线路信令时,第10帧(F10)的TSl6传送( D )的线路信令。

A.话路9和话路26 B.话路10和话路26

C.话路9和话路25 D.话路10和话路25

11. 在A TM的VP(虚通道)交换时,( C )

A.VCI值变,VPI值变B.VCI值变,VPI值不变

C.VCI值不变,VPI值变D.VCI值不变,VPI值不变

12. 时分接线器的输入控制方式是指( A )

A.时分接线器的SM按控制写入,顺序读出方式工作

B.时分接线器的CM按控制写入,顺序读出方式工作

C.时分接线器的SM按顺序写人,控制读出方式工作

D.时分接线器的CM按顺序写入,控制读出方式工作

13. 程控交换软件的设计、测试和维护过程中,SDL语言用于( A )阶段。

A.系统功能设计B.具体编程

C. 系统测试D.系统维护

14. ( C )不能通过交换机的数字交换网络(DSN)。

A.话音B.信号音C.铃流D.DTMF信令

15. ATM局间VP(虚通道)最多可达( C )条。

A.24 B.28 C. 212D.216

16. 在采用比特型时间表调度时钟级程序时,设时间表共有16行、9列,则程序周期最多有( D )种。A.16 B.9 C.3 D.5

17. 在交换系统中,去话分析利用( D )作为索引来检索主叫用户数据。

A.用户线类别B.呼出权限

C.电话号码D.设备码

18. 在交换系统中,来话分析利用( C )作为索引来检索被叫用户数据。

A.用户线类别B.呼出权限

C.电话号码D.设备码

19. 时分接线器的输出控制方式是指话音存储器( A )

A. 顺序写入控制读出 B 顺序写入顺序读出

C.控制写入控制读出D.控制写入顺序读出

20. 在程控交换机中,NO.7信令的第一级的功能由( A )完成。

A.硬件B.软件C.固件D.A、B、C都可以

三、请判断下列叙述的对错。

1、长途电话网中各级交换中心之间主要通过基干路由连接。

2、复帧同步是为了解决各路标志信号错路的问题。

3、时间接线器是按时分方式工作的。

错,空分方式

4、T接线器的控制存储器总是按照控制写入、顺序读出的方式工作的。

5、空间接线器是按空分方式工作的。

错,时分方式

6、TST结构中的两极T接线器采用不同的控制方式。

7、并行传输可以提高话路上每一路的码率。

错,使复用度提高而不使码率太高,采用并行传输来降低速度

8、程控交换机的SDL语言常用于软件设计的前阶段。

9、对于程控交换机,处理机是分时并行处理呼叫任务。

错,串行分时处理

10、时间表中执行周期相同的处理程序是同时运行的。

11、程控交换机中的系统程序不随交换局外部条件而变。

12、程控交换机的扫描和识别工作通常采用群处理方法。

13、程控交换机中的系统程序随交换局外部条件而变。

错,见11

14、局间线路有劣质电路时要采用逐段转发方式传送信号。

15、程控交换机采用多重处理技术,所以处理机是同时并行处理呼叫任务。

错,群处理技术

16、热备用方式工作的控制部件在出现故障时,呼叫处理暂时数据都会丢失。

错,冷备用

17、局间线路有劣质电路时要采用逐段转发方式传送信号。

18、数据驱动型程序的主要优点是程序结构简单。

错,优点:便于修改

19、呼叫处理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对局数据进行修改。

错只能查询不能修改

20、在PCM30/32系统中,由于数字型线路信令通过TS16来传送,因此数字型线路信令是一种公共信道信令方式。

错是一种随路信令

21、在交换系统中,去话分析利用主叫的电话号码作为索引来检索主叫用户数据。

错利用主叫的设备码

22、局间中继采用PCM传输时,在随路信令情况下,MFC信令在话路时隙中传送。

23、程控交换机中处理一个呼叫接续的程序在处理机上是按照一定周期执行的。

错按被与该呼叫有关的事件启动执行的

24、从传输效率、时延及系统实现的复杂性考虑,ITU-T规定ATM的信元长度为53字节。

对(7.13)

25、具有相同的VPI和VCI的信元属于同一条虚电路。

对(7.11)

26、利用HEC可以纠正单个比特的错误并检测多个比特的错误。

对(7.23)

27、信元定界是基于信头中前4个字节和HEC的关系来完成的。

对(7.23)

28、在ATM的VP(虚通道)交换时, VPI值改变,VCI值也改变。

错,VCI值不改变(7.46)

29、标识符只在特定物理链路上才是唯一的。

对(7.11)

30、信息域被透明传输。

对(7.11)

31、每一信元都具有连接识别的标号。

对(7.11)

四.简答题

1.解释下列术语

布控、程控,电路交换、空分、时分、串行码、并行码、冷备用、热备用、上行通路、下行通路,话务量、随路信令。虚通路、虚信道。

布控:(布线逻辑控制 Wider Logic Control WLC)

所有控制逻辑用机电或电子元件做在一定的印制板上,通过机架的布线做成。布控交换是利用逻辑电路进行接续控制的一种交换方式。

程控:(存储程序控制 Stored Program Control SPC )

把对交换机的各种控制、方法、步骤都编成程序,存放在存储器中,用程序来控制交换机的各项工作。程控交换是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控制的一种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CS)是指固定分配带宽(传送通路),连接建立后,即使无信息传送也占用电路的一种交换方式。

空分:通过交换网络的每个连接通路各自具有不同的空间位置。

时分:通过交换网络的每个连接通路各自具有不同的时间位置。

串行码是指各时隙内的8位码D0~D7是按时间的顺序依次排列。

并行码是指各时隙内的8位码D0,D1,…,D7分别同时出现在8条线上。

冷备用:备用机不保留呼叫处理数据,一旦主用机故障而倒向备用机时,数据全部丢失,新的主用机需要重新初始化,系统重新启动。一切正在进行的通话全部中断。

热备用:平时主、备用机都保留呼叫处理数据,一旦主用机故障而倒向备用机时,呼叫处理暂时数据基本不丢失,处于通话或振铃状态的用户不中断。

上行通路:将用户话路的发送端经用户级T接线器输出并送至交换网络的通道称为上行通道。

下行通路: 用户级T接线器的输入是接在交换网络输出级的后面,它的输出时分接到各个用户话路的接收端,一般称为下行通道。

话务量:是对服务设备(被请求对象)的需求量。在某一时间T时,各次服务持续时间之总和,即为话务量。通过交换网络可以同时占用的路由数,即话务量(用爱尔兰表示)。

随路信令:语音/数据与信号采用相同的传输通路。是指在话路接续过程中所需的占用、应答、拆线等业务信令均由该话路本身来传送的一种方式。

虚通道VP(Virtual Path)表示通过一组虚信道VC传送ATM信元的路径,由相应的虚通道标识VPI(Virtual Path Identifier)进行标识,表明传送该信元的虚通道

虚信道VC(Virtual Channel)表示单向传送ATM信元的逻辑通路,用虚信道标识VCI(Virtual Channel Identifier)进行标识,表明传送该信元的虚信道。

2.简要说明长途电话网路由选择的一般原则。

解:①先选高效直达路由,当高效直达路由忙而出现阻塞时,选迂回路由(功效跨区路由)。

迂回路由的选择顺序为:自远而近——先在被叫端“自下而上”选择,即先选靠近终端局的下级局。后选上级;然后在主叫端“自上而下”选择,即先选远离发端局的上级局,后选下级局。

②最后选择最终路由。

目的:充分利用高效直达路由,尽量减少转接次数和尽量少占用长途路由(基干路由)。

3.通过图形将话音编码0110000101000010转换成为HDB3码。

4.简要说明用户集线器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用户集线器(Subscriber Line Concentrator,SLC)是用来进行话务量的集中(或分散)的。用户集线器,完成用户话务的集中和分配功能,对用户呼叫信令进行预处理。目的是减少PCM链路和减轻主控CPU的处理负荷。

5.简述模拟用户电路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馈电B (向用户话机馈电是采用? 48V(或? 24V)的直流电源供电,环路电流不小于18m A 。)——过压保护O(防止过压过流冲击和损坏电路、设备通过桥式箝位电路限制ab线上的内线电压)

——振铃控制R (读取信号分配器中的命令控制信息,进行振铃动作)

——监视S (监视用户环路的通断状态,判定用户的摘挂机状态与拨号脉冲等信号以送往控制网络和交换网络)

——编译码和滤波C (编码器:完成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

译码器:完成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的转换。)

——混合电路H (完成二线到四线的转换功能。)

——测试T (测试功能主要用于及时发现用户终端、用户线路和用户线接口电路可能发生的混线、断线、接地、与电力线碰接以及元器件损坏等各种故障,以便及时修复和排除。)

6.简要说明数字中继器的主要功能?

(1)码型变换和反变换

码型变换是将线路上传输的HDB3码型变成适合数字中继器内逻辑电路工作的NRZ码。

(2)时钟提取

时钟提取电路是用来从PCM传输线上送来的码流中提取发端送来的时钟信息,以便控制帧同步电路,使收端和发端同步。

(3)帧同步和复帧同步:

帧同步就是从接收的数字流中搜索并识别同步码字(10011011),并以该时隙作为一帧的开始,使接收端的帧结构排列和发送端完全一致。要保证与发送端来的信号各路对齐,以便正确接收。复帧同步是为了解决各路标志信号错路的问题。

(4)帧定位

为了进行时隙交换,必须把对方局发出的各时隙传送的数据,准确地按照本局时钟频率和相位传送至数字交换网络。这就是帧定位的任务

(5)随路信号的提取和插入

这里指TS16标志信号的提取和插入。

(6)帧和复帧定位信号插入

因为在交换网络输出的信号中,不包含帧和复帧的同步信号,故在发送时,应将帧和复帧的同步信号插入,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帧和复帧的结构。

7.简要说明数字程控交换系统中处理机的几种控制结构。

数字程控交换系统中处理机控制结构有分级控制方式,全分散控制方式和容量分担的分布控制方式的。

分级控制方式的基本特征在于处理机的分级,即将处理机按照功能划分为若干级别,每个级别的处理机完成一定的功能,低级别的处理机是在高级别的处理机指挥下工作的,各级处理机之间存在比较密切的联系。

在采用全分散控制方式时,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单一的小模块,每个模块都配备有处理机,用来对本模块进行控制。各模块处理机是处于同一个级别的处理机,各模块处理机之间通过交换消息进行通信,相互配合以便完成呼叫处理和维护管理任务。全分散控制方式的主要优点是可以用近似于线性扩充的方式经济地适应各种容量的需要,呼叫处理能力强,整个系统全阻断的可能性很小,系统结构的开放性和适应性强,其缺点是处理机之间的通信量大而复杂,需要周密地协调各处理机的控制功能和数据管理。

全分散控制结构的典型代表是S12系统。

容量分担的分布控制方式介于上面两种结构之间。首先,交换机分为若干个独立的模块,这些模块具有较完整的功能和部件,相当于一个容量较小的交换局,每个模块内部采用分级控制结构,有一对模块处理机MP为主处理机,下辖若干对外围处理机,控制完成本模块用户之间的呼叫处理任务。这些模块也可以设置在远离母局交换机的地方,成为具有内部交换功能的远端模块。整个交换机可以由若干个模块构成,各模块通过通信模块CM互连,另外,还设置一个维护管理模块AM对整个交换机进行管理并提供到维护管理人员的结接口。这是一种综合性能较好的控制结构,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

8.简要说明程控交换软件的基本特点

程控交换软件应该具备的基本特点是:

实时性强,具有并发性,适应性强,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要求高。

1.实时性强程控交换机是一个实时系统。能及时收集外部状态变化,在规定时间内须做出适当反应,否则会丢失信息甚至导致操作失败。

2. 并发性和多道程序运行

?系统为多用户服务,各用户状态存在差异,同一时间可能执行多道程序,处理多项任务;

?各种不同的状态及不同的状态转移,需多个不同的程序进行处理;

?程序可处于激活、等待、挂起状态,任何时刻只有一道程序投入CPU运行。

3.可靠性要求高可靠性指标是99.98%的正确呼叫处理及40年内系统中断运行时间不超过两小时。

4. 能方便地适应各种使用条件

?通用性能好,必须在规模、功能和运行环境方面适应不同需求;

?普遍采用参数化设计,使处理程序和供给参数的数据部分分离。

5.软件的可维护性要求高

?可扩展性强,能方便引入新技术、新功能,容易修改软件和硬件配置;

?采用模块化、结构化设计,数据驱动型程序结构。

6. 数据驱动型程序结构

为了使得程控交换机控制软件能够容易追加新的功能及适应不同的条件,处理程序通常采用数据驱动型程序结构。

9.简要说明程控交换机的运行软件的基本组成。

交换机的运行软件是运行程序和数据的总和,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系统软件功能与普通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类似,它是交换机硬件同应用软件之间的接口。

?应用软件是直接和交换处理与维护工作有关的程序,包括呼叫处理、维护和管理三个部分。呼叫处理程序负责所有呼叫请求的接续电路建立、监视与释放处理,支持常规业务和各种新业务。维护和管理系统运行中资源分配和释放、参数存取、统计话务量、计费、发现和排除故障等。

由运行程序处理的数据有两种:

?动态数据:说明用户呼叫和通话过程中使用的系统资源的状态及资源之间连接关系的暂时性数据。

?静态数据:描述交换机。

10.简要说明程控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解:执行管理程序负责对交换系统(尤指处理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进行管理和调度。执行管理程序主要有以下功能:(课本P75)

①任务调度:负责按交换程序的实时要求和紧急情况的优先等级进行调度。

②I/O设备的管理和控制:负责对显示器、磁盘、硬盘、监控台等I/O设备进行管理和控制。

③处理机间通信的控制和管理:负责交换系统中各处理机间信息交换的控制和管理。

④系统管理:负责对软件系统中软件的统一管理和调度。

12.用户数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解:用户数据是交换局反映用户情况的数据。包括用户类别、用户设备号码、用户话机类别及新业务类别等。(课本P77)

13.什么是局数据,局数据中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解:局数据是与各局的设备情况以及安装条件有关的数据。它包括各种话路设备的配置、编号方式及中继线信号方式等。局数据是与交换局有关的数据,一般采用多级表格的形式来存放局数据。(课本P77)

14.简要说明进程的状态及其转换

进程主要有以下三种状态:等待状态、就绪状态和运行状态。等待状态时指进程在等待某个事件的发生或等待某个资源;就绪状态是指进程已具备了运行的条件正等待系统分配处理机以便运行;运行状态是指进程占有处理机正在运行。

15. 简要说明程控交换机中本局呼叫处理过程,经历哪些主要阶段?

在程控交换机中,呼叫接续过程都是在呼叫处理程序控制下完成的。从主叫摘机到话毕挂机,程控交换机的呼叫接续的主要步骤:

1.主叫用户摘机

2.送拨号音

3.接收拨号

4.号码分析

5.接通被叫用户

6.振铃

7.被叫应答和通话

8.话终挂机

16.简述程控交换机软件管理技术中的多重处理方法。

(1)按优先顺序依次处理将需要处理的任务加以分类,排定处理的先后顺序。

①根据实时性要求设定优先级

按一定周期执行任务(对用户的扫描)

任何时候都可以执行的任务(对号码的分析处理)

平时不需要但需要时应立即执行的任务(故障处理)

②按先到先处理

③处理时间短的优先

④执行周期短的优先

⑤处理结果影响面大的优先

(2)多道程序同时运行

采用多道程序同时运行,可以使处理机在一段时间内同时保持若干个程序作业处于激活状态。许多呼叫按时间分隔来使用处理机,使处理机对多个呼叫接续进行穿插处理,多道程序同时运行的工作方式。

避免了一个呼叫长期持续占用中央处理机的情况

17.时间表的作用和设计要点。

作用:采用时间表来启动周期级程序的执行

要点:一张时间表所能调度的最大程序数等于其列数,它由字宽决定,行数则由计数器的最大值确定。

时间表调度,所有周期程序具有严格的周期性要求,所有程序须完全等时调度。

时间表调度程序的激活间隔是所有时钟级程序周期的最大公约数,时间表行数等于所有程序的周期除以时钟周期的商数的最小公倍数。

对执行程序的周期要求(时钟中断为8ms ):

a. 周期时间必须是8ms的倍数

b. 周期时间必须被96ms整除,才能组成整循环。

18.呼叫处理程序主要包括哪些处理?简述各项处理的作用。

呼叫处理程序用于控制呼叫的建立和释放。呼叫处理程序包括用户扫描、信令扫描、数字分析、路由选择、通路选择、输出驱动等功能块。

(1)用户扫描

用户扫描用来检测用户回路的状态变化:从断开到闭合或从闭合到断开。从状态的变化和用户原有的呼叫状态可判断事件的性质。例如,回路接通可能是主叫呼出,也可能是被叫应答。用户扫描程序应按一定的扫描周期执行。

(2)信令扫描

信令扫描泛指对用户线进行的收号扫描和对中继线或信令设备进行的扫描。前者包括脉冲收号或DTMF收号的扫描;后者主要是指在随路信令方式时,对各种类型的中继线和多频接收器所做的线路信令和记发器信令的扫描。

(3)数字分析

数字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所收到的地址信令或其前几位判定接续的性质,例如判别本局呼叫、出局呼叫、汇接呼叫、长途呼叫、特种业务呼叫等。对于非本局呼叫,从数字分析和翻译功能通常可以获得用于选路的有关数据。

(4)路由选择

路由选择的任务是确定对应于呼叫去向的中继线群,从中选择一条空闲的出中继线,如果线群全忙,还可以依次确定各个迂回路由并选择空闲中继线。

(5)通路选择

通路选择在数字分析和路由选择后执行,其任务是在交换网络指定的入端与出端之间选择一条空闲的通路。软件进行通路选择的依据是存储器中链路忙闲状态的映象表。

(6)输出驱动

输出驱动程序是软件与话路子系统中各种硬件的接口,用来驱动硬件电路的动作,例如驱动数字交换网络的通路连接或释放,驱动用户电路中振铃继电器的动作等。

19.按照对实时性要求的不同,交换系统中的程序可分为哪几个级别?说明各类程序的特点及驱动方式。1.故障级程序故障的发生是随机的。由故障中断启动。方式为:产生故障后,中断正在执行的程序,转去执行故障级程序,进行故障紧急处理,完成后返回原来被中断的程序。

2.周期级程序各种扫描程序均属于周期级。为确保周期级程序的执行,交换机的时钟电路向处理机发出定时中断的请求,称为时钟中断。周期级程序由时钟中断启动。

3.基本级程序基本级程序主要对周期级程序发现的外部事件分析处理,大部分在运行时构成进程,也称作进程级。基本级程序可按其完成任务需求分成不同的优先级。呼叫处理程序优先级较高,维护和管理进程优先级较低。基本级程序由任务调度程序调度执行。基本级由队列启动。

20.设任务调度的时间表有24个存贮单元,每单元字长16位,基本执行周期T0=4ms,问其可以为多少个任务施加调度?可实现多少种执行周期?

16;8(4ms,8 ms,12 ms,16 ms,24 ms,32 ms,48 ms,96ms)

21.产生(X+Y)的双频信号,需要用多少个单元的ROM?要求计算出重复频率、周期及其在这个周期内各频率的重复次数。

T=m1/fx=m2/fy=n/8000=1/f (fx ,fy 分别为X,Y的频率)其中重复频率f为fx、fy、8000的最大公约数,周期T为1/f,X 和Y的重复次数分别为m1,m2,需要用n个单元的ROM。

22.举例说明呼叫处理过就是各种输入处理、内部处理和输出处理的不断循环。

例①:从用户摘机到听拨号音,输入处理是用户状态扫描;内部处理是查明主叫类别,选择空闲的地址信号接收器和相应通路;输出处理是驱动通路接通并送出拨号音。

例②:从用户拨号到听到回铃音,输入处理是收号扫描;内部处理是数字分析、路由选择和通路选择;输出处理是驱动振铃和送回铃音。

23.分析程序包括哪些分析?简述各个分析的任务,并说明数据来源。

分析程序包括:去话分析、号码分析、来话分析、状态分析

去话分析根据启呼用户数据进行一系列分析以确定应执行的任务。(如:根据主叫话机类别,选择不同的收号器与主叫接通。)主要信息来源:主叫用户数据。

号码分析根据用户所拨号码或由局间中继线送来的号码,查找译码表进行分析,以确定接续性质,即本局接续、出局接续、长途自动呼叫及特服业务呼叫。(出局接续时,还必须确定对端局号)。数据来源:用户

所拨号码。号码来源:被叫号码或局间中继线送来的号码。根据所拨号码查找译码表进行分析

来话分析在来话时对本局被叫用户的分析叫来话分析。号码分析的结果如判断为本局来话时,应进一步分析被叫线路类别、状态数据、收费类别及允许新业务等。数据来源:是被叫方面的用户数据以及被叫用户的用户忙闲状态数据。即被叫用户的有关数据。

状态分析分析在什么状态(稳定状态)下出现了何种变化因素(输入信息),应转移到哪种新状态。

数据来源——稳定状态和输入信息。

24.什么是随路信号?随路信号方式中的记发器信号主要有哪几种传送方式和结构形式?并写出一个信号互控过程。

随路信令:语音/数据与信号采用相同的传输通路。是指在话路接续过程中所需的占用、应答、拆线等业务信令均由该话路本身来传送的一种方式。

随路信令在多段路由上的传送方式有:

逐段转发:逐段识别,校正后转发。

端--端方式:将信号路由进行接通以后透明传递。

混合方式是将端到端和逐段转发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使用,在劣质链路部分采用逐段转发方式,在优质链路部分采用端到端方式

控制方式控制信令发送的方法。

(1)非互控方式(脉冲方式)发端不断地将需要发送的连续或脉冲信令发向收端,而不管收端是否收到。不必等待接收端的证实信号。

(2)半互控方式发端向收端每发一个或一组脉冲信令后,必须等待收到收端回送的接收正常的证实信令后,才能接着发下一个信令。也就是前向信令受控于后向信令。

(3)全互控方式

发端连续发一个前向信令,不能自动中断,要等收到收端的后向证实信令后才停发前向信令;接收端发送证实信令也是连续发送,不能自动中断,须在收到发端停发前向信令后才停发证实信令。连续互控,分四拍。

25.写出主叫控制方式复原过程的前后向信号发送顺序。

主叫控制:

主叫先挂机——af :0 →1 (正向拆线信号)?(强拆)ab:0 →1(反向拆线信号),bb:1 →0(拆线证实信号)

被叫先挂机——ab:0 →1(反向拆线信号)?主叫后挂机af:0 →1(正向拆线信号),bb:1 →0(拆线证实信号)

26.简述移动交换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移动通信系统一般由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基站(Base Station,BS)、移动交换中心(Mobile Switching Center,MSC)和与公用固定通信网相连的中继线等构成。

27.移动通信系统可以采用什么方式与固定网相连接?画出移动台至固定网的呼叫接续控制过程。

移动通信网通过MSC利用有线信道连接公用固定通信网,主要有三种方式:

(1)用户线接入

(2)市话中继线接入

(3)移动电话汇接中心接入

28.简述移动交换系统在网络安全方面提供了什么功能?

移动通信系统(如GSM系统)在网络安全方面提供了较为完备的网络安全功能,主要表现在对用户识别码的加密,接入网络时采用了对用户鉴权,以及对无线路径上传送的用户通信信息加密。

用户识别码的加密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tation Identification,IMSI)是移动用户的特征号码,一旦被人截获,就会让他人知道行踪,甚至被他人冒用账户,造成经济损失。移动通信系统为每一个用户提供了一个临时用户识别码(Temporary Mobile Station Identification,TMSI)。在无线传输过程中,用临时用户识别码(TMSI)来代替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以达到保护用户安全的目的。TMSI仅在一个VLR区域有效。

用户鉴权用户鉴权也称为用户认证。确认移动台通过无线传送的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是否是签约的IMSI,即确认用户的合法身份,防止无权用户接入网络。用户鉴权由鉴权中心(Authority Center,AC)、位置寄存器(VLR)和用户配合完成。鉴权中心产生移动用户的鉴权三参数组(随机数RAND、响应数SRES、加密密钥Kc),用来鉴权用户身份的合法性以及对无线接口上的话音、数据、信令信号进行加密,防止无权用户接入和保证移动用户通信的安全。

用户通信信息的加密信息的加密是指基站和移动台之间交换的用户信息和用户参数不被截获或监听,用户信息是否需要加密可在呼叫建立时由信令指明。

29.简要说明ATM信元中头错误检查HEC的作用。

HEC(Head Error Control):为8个比特,信头差错控制,利用HEC可以纠正单个比特的错误并检测多个比特的错误。用于ATM信元头差错的检测和纠正以及信元定界。

30.简要说明ATM技术的基本特点。ATM交换系统的基本组成。

1.采用固定长度的短分组固定长度的短分组(信元Cell)决定了ATM系统的处理时间短、响应快,便于用硬件实现,特别适合实时业务和高速应用。由于信元定长、定速传送,信元无包封,交换和控制类似电路方式,较简单,网络吞吐量大。

2.进一步简化了功能 ATM协议运行在误码率很低的光纤传输网上,同时预约资源机制保证网络中传输的负载小于子网络的传输能力,所以 ATM取消了网络内部节点之间链路上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ATM将通信过程中必定会出现的差错处理工作推给了网络边缘的终端设备完成

3.采用面向连接并预约传输资源的工作方式,保证了网络上的信息可以在一定允许的差错率下传输,既兼顾了网络运营效率,又能够满足接入网络的连接进行快速数据传输。

4.ATM信元头部的功能降低由于ATM网络中链路的功能变得非常有限,所以信元头部变得异常简单,依靠信元头部的虚电路标志可以很容易地将不同的虚电路信息复用到一条物理通道上。

5.采用统计时分复用 ATM是按信元进行统计复用的,在时间上没有固定的复用位置。统计复用是按需分配带宽的,可以满足不同用户传递不同业务的带宽需要。

6. ATM网具有支持一切现有通信业务及未来的新业务;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减小了交换的复杂性;减小了中间节点的处理时间,支持高速传输;减小延迟及网络管理的复杂性;能保证现有及未来各种网络应用的性能指标等特点。

ATM交换系统的基本组成:

1.入线处理部件

在传输线路上信息传送的形式是比特流,而信息交换必须以信元为单位,将53字节(53×8=424bit)信息作为一个整体同时交换,而不是逐比特进行。主要任务:信元定界、信头有效性检验、信元类型分离

2.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主要是由处理机系统及各种控制软件组成,其中主要包括呼叫控制软件与操作管理维护(OAM)软件。完成建立和拆除VP连接(VPC)和VC连接(VCC),并对ATM交换单元进行控制,同时处理和发送OAM信息。

3.出线处理部件

出线处理部件完成与入线处理部件相反的处理,例如,将信元从ATM层转换成适合于特定传输媒质的比特流形式。

执行与输入侧相反的功能,输出侧比输入侧较为简单。

4.交换单元

交换结构实现交换连接功能,具体说来就是信头变换、选路和排队的功能,用户信息、信令消息和处理机之间的控制信息都可通过交换结构来交换。

五、说明程控交换机中的数字交换网络要完成的两种交换功能。

设有F—150中的A、B两用户通话(A、B均受同一LPR控制)。用户A在机框SLCSH1中板CD9上的用户电

路SLC6,B在SLCSH4中CD2上的SLC1,复用器为四条母线复用。A呼叫B时,处理机为A、B选定的空闲

路由分别为HW3TS3和HW1TS1。试给出这两个用户通话的上行和下行通路的话音存储器和控制存储器内容

以及C~F各点的时隙号和X、Y点的母线号、时隙号。

上行T采用输出控制,下行T采用输入控制。

解: SLC 偶数:板号与时隙号相同, 电路号=2×HW 号 SLC 奇数:板号与时隙号相差半帧, 电路号=2×HW 号+1 X: HW3 TS9 Y: HW0 TS18

C: TS39

D:TS15

E: TS72 F: T5

六、F-150选组级网络如图。第3模块使用HW 4TS 5的A 用户(话音信息为a )欲与第6模块中使用的HW 8TS 2的B 用户(话音信息为b )建立接续。

呼叫处理机为A →B 方向选定的中间内部时隙为ITS 300。 (1)标出图中C 、D 、E 、F 、G 、H 、I 、J 各点的时隙号;

(2)标明各控制存贮器、话音存贮器相关的单元号以及这些单元的内容;需指明控制存贮器、话音存贮器的最大容量。

初级T 为输入控制,次级T 为输出控制。复用器为32条母线复用。

解:(1) C: TS164 D: ITS300 E: ITS812 F: TS164

G: TS72 H: ITS812 I: ITS300 J: TS72

七、如图的S-T-S 交换网络,输入S 和输出S 要经过8条母线串

/并(或并/串)转换,若A 信号占HW4TS 15,

B信号占HW1TS8。

(1)写出图中C、D、E、F各点的时隙号;

(2)填写当A与B交换信息时,相应的控制存储器和话音存储器的内容。CPU选择的空闲T接线器为SM2。

解:(1) C: TS124 D:TS65 E:TS124 F: TS65

八、设有四套收号器处于占用状态,收号扫描时四套收号器的值如图所示,请由这四套收号器分析出用户处于什么状态?

(0:忙;1:闲)

解:(1)用户摘机并且听拨号音 (2)中途挂机或拨号完毕

(3)正在通话 (4)正在拨号

九、F-150用户处理机LPR 对其扫描存贮器SCNM 进行处理,SCNM 的内容和用户存贮器LM 的内容均见

下图。每一个用户在用户存储器LM 中需要占用八个单元的同一列存放有关信息,前次扫描LL 放在八列中的第一列。试问:

(1)此时哪些用户摘机?哪些用户挂机?

(2)试写出摘机、挂机用户的设备码(即用户所在的机框SLCSH 号、板CD 号及用户电路SLC 号)。

LL ACT

LL ACT

SCNM

LM

《现代交换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免费)

《现代交换原理》期末考试试题(B卷) 一、填空(共20分,每空1分) 1.设S接线器有4条输入复用线和4条输出复用线,复用线的复用度为512。则该S接线器 的控制存贮器有 4 组,每组控制存储器的存储单元数有512 个。 2.T接线器采用输出控制方式时,如果要将T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时隙25的内容A交换到输出复用线的时隙45,则A应写入话音存储器的25 号单元,控制存储器的45号单元的内容是25 。控制存储器的内容在呼叫建立时由计算机控制写入。 3.7号信令系统硬件包括信令数据链路接口、交换网络、信令终端电路和完成7号信令系统第3、4级及高层功能的软件所在的宿主处理机。 4.电话机发出的DTMF 可以通过程控交换机的数字交换网络,从而实现某些业务所要求的二次拨号。 5.我国目前的两级长途网由DC1 和DC2 两级组成。6.程控交换机的运行软件是指存放在交换机处理机系统中,对交换机的各种业务进行处理的程序和数据的集合。 7.基于容量分担的分散控制方式的交换机主要由交换模块通信模块、和管理模块三部分组成。 8.在程控交换机中主要的中断类型有故障中断、时钟中断、I/0中断三种。 9.按照程控软件中数据存在的时间特性,可分成___暂时性数据_________和半固定性数据,后者又包括___局数据_____和_用户数据________两大类。 10.通过多个T单元的复接,可以扩展T接线器的容量。利用16 个256×256的T 接线器可以得到一个1024×1024的T接线器。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

括号内。(10分,每小题1分) 1. 局间中继采用PCM传输时,采用数字型线路信令。每个话路的线路信令每秒传送( D )次。 A 8000 B 4000 C 125 D 500 2. 我国的国内7号信令网,信令点的编码计划是(D )位二进制数。 A.12 B.14 C.36 D.24 3 TUP和ISUP应配置于(D ) A.独立型HSTP B.独立型STP C.网管中心D汇接局 4. 在程控交换机中,NO.7信令的第三级功能由(D )完成。 A.固件B.硬件C.硬件和软件D.软件 5 (D )不能通过交换机的数字交换网络正确传送。 A.话音B.信号音C.DTMF信令D.振铃信号 6. 与数据驱动程序的规范相对应的数据结构如下图所示,当ABC=111时执行程序( D ) A. R1 B. R2 C. R3 D. R4 7. 采用比特型时间表调度时,用来确定时钟级程序入口地址的表格是(D ) A.时间计数器B.时间表 C.屏蔽表D.转移表 8. 在( D )时要分析的数据来源是主叫用户的用户数据

北京大学现代交换原理试题

1、通信网的核心技术是(D) A.光纤技术 B.终端技术 C.传输技术 D.交换技术 2、人类用电来传递信息最早是(B) A.电话 B.电报 C.收音机 D.电视 3、使用有线电、无线电、光或其他电磁系统的通信称为( A ) A.电信 B.竹信 C.通信 D.通讯 4、将含有信息的消息转换成传输介质能接受的信号形式的设备是( C ) A.终端 B.终端 C.编码器 D.译码器 5、N个终端采用全互连方式组成的通信网需要(A )条线路 A.N*(N-1)/2 B.N-1 C.N*2 D.N 6、面向连接网络建立的连接有( A ) A.实连接和虚连接 B.实连接 C.虚连接 D.有线连接 7、下列属于信息的传送方式是( B ) A.实连接和虚连接 B.复用、传输和交换 C.终端、传输和交换 D.业务网和支撑网 8、信道在每帧中固定出现的信道是(B ) A.标志化信道 B.位置化信道 C.物理信道 D.逻辑信道 9、信息网络按技术层次分为业务网、传送网和( A ) A.支撑网 B.有线网和无线网 C.固定网和移动网 D.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10、交换节点泛指通信网中的各类交换机包括通信接口、控制单元信令单元和( B ) A.用户电路 B.交换网络 C.中继电路 D.控制系统 11、将一个交换单元分为集中型、分配性和扩散型是按照( C ) A.信息流向 B.交换的信号 C.出入线数 D.交换的速率 12、通过用物理分开的一套矩阵接触或交差点的动作来确定传输通道路径的交换称为B A.时分交换 B.空分交换 C.频分交换 D.码分交换 13、智能建筑的三大功能系统是大楼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 A ) A.通信自动化 B.监控自动化系统 C.门襟自动化系统 D.计算机网络系统 14、窄带交换指传输比特率低于(A)的交换 A. 2Mb/s B.8Mb/s C.12Mb/s D.56Kb/s 15、交换单元的入线数与出线数相等叫做 ( C ) A.扩散型 B.集中型 C.分配型 D.无阻塞型 16、分组交换中数据报属于()方式,而虚电路属于( B )方式 A.面向连接、无连接 B.无连接、面向连接 C.电路交换、报文交换 D.数据交换、电话交换 17、交换虚电路是( A ) A.临时连接SVC B.永久链接PVC C.专线 D.物理链路 18、流量控制是(C )必须的 A.电路交换网 B.数据交换网 C.分组交换 D.电话网 19、分组交换中数据报工作模式类似 ( D ) A.PCM B.电路交换 C.ATM D.报文传输方式 22、分组型终端PT是指(C)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1) 二、电路设计框图及系统概述 (4) 三、各单元电路的原理及功能说明 (8) 四、波形仿真过程及结果分析 (11) 五、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13) 六、参考文献 (14) 七、元器件列表 (14)

一、设计任务书 1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研究内容 现代通信网由三大部分构成,分别是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和交换设备,其中交换设备是整个通信网的核心,它的基本功能是实现将连接到交换设备的所有信号进行汇集、转发和分配,从而完成信息的交换。电路交换是在电话网络中使用的一种交换技术,而数字程控交换机是电路交换机的典型代表。本课程设计要求设计一简易数字交换网络,在通信系统原理实验箱的硬件基础上,完成类似PCM系统有关的时隙内容在时间位置上的搬移,即时隙交换。研究意义 现代交换技术理论课上,我们对数字交换网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等进行了系统学习,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数字交换网络实现时隙的交换,不仅可以让我们从实践中加深对交换思想理论的理解,还能让我们对数字电路和元件以及通信原理的有关内容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通过现代交换技术课程设计,我们可以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整合与统一,加强对仿真软件的掌握程度,对我们课程理论学习能力以及实验操作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培养了我们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2 设计原理及设计要求 设计原理 在PCM30/32路数字传输系统中,每个样值均编8位码,一帧分为32个时隙,通常用TS0~TS31来表示,其中30个时隙用于30路话音业务。TS0为帧定位时隙,用于接收分路做帧同步用。TS16时隙用于信令信号传输,完成信令的接续。TS1~TS15以及TS17~TS31s时隙用于话音业务,分别对应第1路到第15路和第16路到第30路话音信号。 在通信系统原理实验箱中,信道传输上采用了类似TDM的传输方式、定长组帧、帧定位码和信息格式。实验电路设计了一帧共含有4个时隙,分别用TS0~TS3表示,每个时隙含8比特码,依次为帧同步时隙、话路时隙、开关信号时隙和M序列时隙。四个时隙复合成一个256kbps数据流,在同一信道上传输。 另一方面,数字交换实质上就是把与PCM系统有关的时隙内容在时间位置上进行搬移,因此数字交换也叫时隙交换。时间接线器可以完成同一条母线不同时隙之间的交换,工作方式有输入控制和输出控制方式两种。本课程设计要求设计一个数字交换电路,具体要通过设计数字电路,实现对帧同步时隙的定位检测,并通过控制端控制实现话路时隙、开关时隙和

现代交换技术复习题

1、在通信网中为什么要引入交换的概念? 通信网是一种使用交换设备,传输设备,将地理上分散用户终端设备互连起来实现通信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通信最基本的形式是在点与点之间建立通信系统,但这不能称为通信网,只有将许多的通信系统(传输系统) 通过交换系统按一定拓扑结构组合在一起才能称之为通信.也就是说,有了交换系统才能使某一地区内任意两个终端用户相互接续,才能组成通信网. 2、构成通信网的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是什么? 通信网由用户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和传输设备组成. 3、三种传送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电路交换: 要在通信的用户间建立专用的物理连接通路,对传送的信息无差错控制措施,对通信信息不作处理(信令除外),而是原封不动地传送,用作低速数据传送时不进行速率、码型的变换。用基于呼叫损失制的方法来处理业务流量,过负荷时呼损率增加,但不影响已建立的呼叫。 报文交换:基本的报文交换动作是存储报文、分析报文中的收 报人地址和报文转发,有多个报文送往同一地点时,要排队按顺序发送,报文传送中有检错和纠错措施 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将用户要传送的信息分割为若干个分组(packet),每个分组中有一个分组头,含有可供选路的信息和其他控制信息。这些分组逐个由各中间节点采用存储转发方式进行传输,最终达到目的端。由于分组长度有限,可以在中间节点机的内存中进行存储处理,其转发速度可大大提高。 4、目前在通信领域应用的交换技术主要有哪几种?它们分别属于那种传送模式? 5、电信交换系统的基本 结构是怎样的?其主要 技术有哪些?互连技术 接口技术 信令技术 控制技术 交 换 网 络 控制系统 接口接口 接口 接口 用 户 线 中 继 线

现代交换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1、为什么说交换是通信网的核心 答:因为交换设备主要是为网络中的任意用户之间构建通话连接,主要完成信号的交换,以及节点链路的汇集、转接、分配,所以交换设备是通信网的核心。 3、交换性能的差别对业务会造成什么影响 答:交换性能对业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业务开放种类、接续速度和接续成功率等方面。 5、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在交换思想上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二者有哪些缺点,有哪些可以进行改进的方法 答:(1)电路交换采用面向连接且独占电路的方式,是固定资源分配方式。分组交换对链路的使用时采用统计复用,不是独占的方式,即动态资源分配方式。(2)改进方法:在根据具体的应用兼顾到时延与开销两方面选择分组长度。 第二章1、PCM的时分复用中,随着复用路数的增加,每帧中包含的子支路书增加,其每帧的时间长度是否会随着增加为什么 答:每帧的时间长度不会随之增加,例如,对于语音信号而言,采样频率为8000Hz,则采样周期为1S/8000=125us,这就是一个帧的时间长度,分帧包含的子支路数影响每个时隙的时间长度。 2、利用单向交换网络能否实现用户的双向通信 答:可以,通过分别建两条相互独立的来、去方向通路来实现双向通信。 3、T接线器和S接线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S连接器即是空间连接器,只能完成不同总线上相同时隙之间的交换,不能满足任意时隙之间的交换要求,T接线器即是时间连接器可以实现在一条复用线上时隙之间交换的基本功能。 4、为什么说TST网络是有阻塞的交换网络 答:因为TST网络中S连接器的出、入线上必须具有相同的、同时空闲的时隙号时方可接通,否则,S接续器某入线上的时隙会由于无对应时隙号而发生阻塞。 第三章1、为什么数字中继中需要做帧同步和复帧同步 答:帧同步可以使收发两端的各个话路时隙保持对齐;复帧同步则可以解决各路标志信令的错路问题。 2、若出现电话机摘机拨号后,其拨号音不能停止的情况,请分析可能出现的原因。 答:(1)发号制式不正确;(2)DTMF收号器发生故障或资源不够、没有接收到用户拨号信息;(3)处理机故障,当收号器收到用户拨出的号码并上交处理机,但处理机故障不能拆除拨号连接;(4)用户接口电路故障。 4、为什么采用多级链表结构存储字冠分析数据比采用顺序表节约空间 答:顺序表针对每个字冠在内存中都会对应有分析字冠并存放分析结果的记录,即使有些字冠前面有些位数的数字是相同的,因此占用很大的存储空间,空间利用效率低,而采用多级链表结构时,对于前面有相同数字的字冠就可以共同分析至不同位数为止,由于相同数字部

现代交换原理题库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电路交换采用(C )工作方式。A、虚连接B、数据报C、面向物理连接D、面向逻辑连接 2、电路交换得特点就是(C )。A、易于实现不同终端之间得连接B、逐段差错控制C、基于呼叫损失制得流量控制D、线路利用率高 3、报文交换适合(C )业务。A、实时语音B、交互式计算机通信C、电子邮箱D、网络聊天 二、填空题 1、公用电话网采用得交换方式就是电路交换。 2、报文交换中信息传输与交换得单位就是报文。 3、分组交换中,信息传输与交换得最小单位就是分组。 4、分组交换中,分组就是以存储转发得方式通过交换网络得。 5、分组交换得两种工作方式分别就是:数据报与虚电路。 6、电路交换包括了建立连接、信息传递与拆除连接三个基本阶段。 补充PCM 一、选择题 1、30/32路PCM系统得基群数码率为(D )。A、139、264Mbit/s B、34、368Mbit/s C、8、448Mbit/s D、 2、048Mbit/s 2、30/32路PCM系统帧结构中TS16得作用就是(C )。A、话音时隙B、信令时隙C、帧同步时隙D、异步时隙 3、局间中继采用PCM传输时,采用数字型线路信令。每个话路得线路信令每秒传送(A)次。A、 8000 B、4000 C、125 D、500 4、局间中继采用PCM传输时,采用数字型线路信令。每个话路得线路信令要隔(A)才传送一次。A125微秒B256微秒C2毫秒D16毫秒 5、在30/32路PCM系统中,第27话路得线路信令在( D )得TS16中传送。A、15帧B、14帧C、13帧D、12帧 6、在30/32路PCM系统中,第18话路得线路信令在( C )得TS16中传送。A、5帧 B、4帧C、3帧D、2帧 5、当局间采用数字型线路信令时,13帧(F13)得TSl6得后四位传送(B)得线路信令。A话路12 B、话路28 C、话路25 D话路 11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8分) 1、我国采用得PCM帧结构,每一帧有32 个时隙,每一时隙传送8 个比特。 2、PCM32系统中,每路信号得速率为_64 _kbit/s。 3、PCM32系统中,每帧时长为_125 _μs,一复帧时长2ms 。 三、简答题 1、为什么一个复帧由16个单帧组成? 2、30/32路PCM帧信号得组成?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T-S-T交换网络中,S接线器交换得时隙就是(B )。A、输入时隙B、内部时隙C、输出时隙 2、T—S—T内部时隙采用(B )得方法计算。A、正相法B、反相法C、同相法D、其它方法 3、TST数字交换网络,初级T入线复用度512,A-B方向选取得内部时隙为TS322,B-A方向内部时隙按相差半帧原则选择,应选择得时隙为(C )A、TS160 B、TS148C、TS66 D、TS578 4、串并转换得作用就是(A )。A、降低码率B、提高码率C、提高交换速度D、降低交换速度

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某校园专用网设计方案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1122103 学号: 姓名:谭君 指导老师:何璘琳 2013年12月13日 ??一设计目的及要求 校园网的建设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校园网不仅能够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资源,而且为学校未来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使之能够适合信息时代的要求。校园网络的建设及其与Internet的互联,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假设学校有四个部门:学生宿舍、教师宿舍、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共100台主机。各部门的计算机分配如表: 部门计算机数量(台)24口交换机(台) 学生宿舍40 2 教师宿舍10 1 办公楼20 1 教学楼10 1 图书馆20 1 二设计分析 校园网不只是涉及技术方面,而是包括网络设施、应用平台、信息资源、专业应用、人员素质等众多成份的综合化以及信息化教学环境系统。因此,在总体上如何筹划、组织网络建设和开发应用的设计思想是校园网建设中的最重要的问题。

总体设计是校园网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工程蓝图,是搞好校园网建设的核心任务。进行校园网总体设计,首先是进行对象研究和需求调查,弄清学校的性质、任务和改革发展的特点,对学校的信息化环境进行准确的描述,明确系统建设的需求和条件;其次,在应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学校Intranet服务类型,进而确定系统建设的具体目标,包括网络设施、站点设置、开发应用和管理等方面的目标;第三是确定网络拓朴结构和功能,根据应用需求、建设目标和学校主要建筑分布特点,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第四,确定技术设计的原则要求,如在技术选型、布线设计、设备选择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第五,规划安排校园网建设的实施步骤。 三绘制拓扑结构图 四详细步骤 1 拓扑图如上 2 设备选型 路由器:3台 交换机:8台 PC机:100台 电缆线:若干米 网钳:一把 测网器:一个 3 综合布线系统 布线系统是网络实现的基础,选择时应主要以带宽和数据传输速率为衡量标准,同时考虑其发展余地、投资费用、安装质量及二次开发成本。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用于语音、数据、影像和其他信息技术的标准结构化布线系统,它由许多部件组成,主要有传输介质、线路管理硬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传输电子线路、电气保护设施等,由这些部件构造各种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 布线系统,它应该能支持话音、图形、图像、数据多媒体、安全监控、传感等各种信息的传输,支持UTP、光纤、STP、同轴电缆等各种传输载体,支持多用户、多类型产品的应用,支持高速网络的应用,为校园网通信系统提供有力支撑系统硬件。 另外校园网硬件设备中还包括服务器、PC机、大容量存储设备和投影仪、电视墙、摄像机等。在建设校园网的过程中应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性能与价格的硬件

现代交换原理-重点整理复习过程

现代交换原理-重点整 理

1、电话通信网的基本组成设备包括终端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 2、电话机的基本组成部分有通话设备、信令设备和转换设备。 ①通话设备:主要功能是完成声电转换和电声转换。 ②信令设备:主要功能是完成信令的发送和接受。 ③转换设备:如叉簧,主要功能是在通话设备与振铃设备之间转换。 3、电话机可以分为拨号脉冲电话机和双音多频(DTMF)电话机。 4、交换机的硬件系统组成:用户电路、中继器、交换网络、信令设备、控制系统。 ①用户电路:交换机与用户电话机的接口。 ②中继器: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的接口。 ③交换网络:用来完成任意两个用户之间,任意一个用户与任意一个中继器之间,任意两个中继器之间的连接。 ④信令设备:用来接收和发送信令信息。 ⑤控制系统:是交换机的指挥中心,接收各个话路设备发来的状态信息。 5、呼叫处理的基本过程: 6、①用户呼出阶段、②数字接收及分析阶段、③通话建立阶段、④通话阶段、⑤呼叫 释放阶段 7、长途电话二级网:一级交换中心、二级交换中心 一级交换中心:DC1为省长途交换中心,其功能主要是汇接所在省的省际长途来、去话务和所在本地网的长途终端话务。 二级交换中心:DC2是本地网的长途交换中心,其主要职能为汇接所在本地网的长途终端话务。 7、信令的分类: ⑴按信令的传送区域划分:①用户线信令、②局间信令 ⑵按信令信道与语音信道的关系划分:①随路信令、②公共信令

⑶按信令的功能划分:①线路信令、②记发器信令 ⑷按信令的传送方向划分:①前向信令、②后向信令 8、No.7信令系统的基本功能: 9、①传送电话网的局间信令 ②传送电路交换数据网的局间信令 ③传送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局间信令 ④在各种运行、管理和维护中心传递有关信息 ⑤在业务交换点和业务控制点之间传送各种控制信息,支持各种类型的智能业务 ⑥传送移动通信网中与用户移动有关的各种控制信息 9、与OSI模型对应的No.7信令系统结构: ⑴消息传递部分:功能是在信令网中提供可靠的信令消息传递 ⑵电话用户部分:规定了有关电话呼叫的建立和释放的信令程序及实现这些程序的消息和消息编码,并能支持部分用户补充业务 ⑶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提供的较强的路由和寻址功能,叠加在MTP上,与MTP 中的第3级共同完成OSI的网络层的功能 ⑷事物处理能力应用部分:在无连接环境下提供的一种方法,以供智能网应用、移动应用部分和操作维护应用部分在一个节点调用另一个节点的程序 ⑸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提供综合业务数字网中的信令功能,以支持基本承载业务和附加承载业务 ⑹智能网应用部分:用来在智能网各功能实体间传递有关信息流,以便各功能实体协同完成智能业务 ⑺移动应用部分:功能是在全球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交换,归属位置登记器,拜访位置登记器等功能实体之间交换与电路无关的数据和指令,从而支持移动用户漫游、频道切换和用户鉴权等网络功能 ⑻基站子系统应用部分:是基站控制器与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信令 10、No.7信令网的基本组成部件为信令点(SP)、信令转接点(STP)和信令链路

现代交换原理期末复习

现代交换原理期末复习 (A)卷 1. 按照信令传送通路与话路之间的关系来划分,信令可分为和两大类。 2.电话机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和。 3.T接线器采用输入控制方式时,如果要将T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时隙20的内容B交换到输出复用线的时隙15,则B应写入话音存储器的号单元,控制存储器的20号单元的内容是。控制存储器的内容在呼叫建立时由控制写入。 4.No.7信令系统中,消息信号单元的SIF字段用来运载,通过__________字段来指明该消息所属的用户部分(业务种类)。 5.设时间表有12行,8列,则该时间表,可调度的最大程序数为________________个,可提供的最大不同周期数有________________个。 6.程控交换软件的基本特点是:,,适应性强,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要求高。 7.ISUP消息中的路由标记由目的地信令点编码(DPC)、源信令点编码(OPC)和链路选择码(SLS)组成。路由标记的作用是。电路识别码(CIC)用来。 8.在SP A发送给SP B的信令单元中的后向序号BSN的值为25,这表示SP A已正确接收到了SP B发送给SP A的的信令单元。 9.在交换系统中,去话分析利用主叫的作为索引来检索主叫用户数据。 10.下一代网络在功能上可分为、核心媒体层、和业务/应用层四层。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每小题1分) 1.指出下列错误的长途区号: ( ) A. 10 B. 32 C. 22 D. 510 2. 在64kb/s的信令链路上传输时,信令单元为消息信令单元, 消息信令单元的SIF和SIO字段的长度为2100字节,此时信令单元中的长度表示语LI=( ) A. 0 B 63 C. 2 D. 200 3. TST数字交换网络,初级T入线复用度128,A-B方向选取的内部时隙为TS72,B-A方向内部时隙按相差半帧原则选择,应选择的时隙为() A、TS16 B、TS8 C、TS136 D、TS68 4. 局间中继采用PCM传输,话路时隙为TS21,在随路信令情况下,MFC信令在()中传送。A.TS0 B.TS21 C.TSl6 D.以上均可 5 TUP和ISUP应配置于() A.独立型HSTP B..市话汇接局C.网管中心 D 独立型STP 6. 消息传递部分的寻址能力是根据( )将消息传送到指定的目的地信令点 A. 目的地信令点编码DPC B. 全局码GT C. 子系统号码SSN D. 业务表示语SI 7. 设S接线器有8条输入、输出复用线,在输出控制方式下工作,输入、输出复用线的复用度为512,

现代交换原理试题库带答案版

一、单选题 1.通信网的核心技术是 d A.光纤技术 B.终端技术 C.传输技术 D.交换技术 2.人类用电来传递信息最早是b A.电话 B.电报 C.收音机 D.电视 3.使用有线电、无线电、光或其他电磁系统的通信成为 a A.电信 B.竹信 C.通信 D.电视 4.将含有信息的消息转换成传输介质能接受的信号形式的设备是 a A.终端 B.交换机 C.编码器 D.译码器a 5.N个终端采用全互连方式组成的通信网,需要 a A.N(N-1)/2条线路 B.N-1条线路 C.N条线路 D.N2条线路 6.在需要通信的用户之间建立连接,通信完成后拆除连接的设备是 a A.终端 B.交换机 C.计算机 D.调制解调器 7.由若干交换机按照一定拓扑结构通过通信线路组合在一起实现众多终端互通是 b A.计算机网 B.通信网 C.广播电视网 D.电话网 8.用户交换机(PBX)具有自动交换功能时称为 a A.PABX B.DID C.PSDN D.CS 9.面向连接网络建立的连接有a A.实连接和虚连接 B.实连接 C.虚连接 D.有线连接 10.下列属于信息的传送方式是b A.实连接和虚连接 B.复用、传输和交换 C.终端、传输和交换 D.业务网和支撑网 11.下列属于固定资源分配技术的是a A.程控数字交换 B.分组交换 C.终端、传输和交换 D.业务网和支撑网 12.信道在每帧中固定出现的信道是b A.标志化信道 B.位置化信道 C.物理信道 D.逻辑信道 13.信息网络按业务分为电话网、电报网、有线电视网和a A.计算机网络 B.广播电视网 C.移动网 D.广域网 14.信息网络按技术层次分为业务网、传送网和a A.支撑网 B.有线网和无线网 C.固定网和移动网 D.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15.通信网的组成包括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和a A.交换机 B.路由器 C.集线器 D.网桥 16.交换节点泛指通信网中的各类交换机,包括通信接口、控制单元信令单元和b A.用户电路 B.交换网络 C.中继电路 D.控制系统 17.构成交换网络最基本的部件是d A.交换机 B.继电器 C.电子开关 D.交换单元 18.描述交换单元性能的主要指标有容量、接口、功能和c A.有效性 B.可靠性 C.质量 D.误码率 19.将一个交换单元分为集中型、分配性和扩散型是按照c A.信息流向 B.交换的信号 C.出入线数 D.交换的速率 20.在出入线之间都接上一个开关,所有的开关就构成了d A.S接线器 B.T接线器 C.TST网络 D.开关阵列 21.实现在同一传输线上同时传输多路不同信号而互不干扰的技术称为b A.电路交换技术 B.复用技术 C.分组交换技术 D.ATM技术 22.电路交换的概念始于b A.报文交换 B.电话交换 C.数据交换 D.广播电视 23.世界上第一台程控交换机诞生的时间是c A.1946年 B.1876年 C.1965年 D.1970年 24.控制系统所有控制逻辑用机电或电子元件做在一定的印制板上,通过机架的布线做成的控制方式称为d A.程控 B.集中控制 C.分布控制 D.布线控制 25.通过使用在物理分开的一套矩阵接触或交差点的动作来确定传输通道路径的交换称为b

现代交换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题目:摘挂机检验原理与设计分析 学号:2 学生姓名:刘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 指导教师: 2016年12 月17 日

目录 一、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二、设计目的··································································· 三、设计内容和目的···························································· 四、源代码····································································· 五、结果····································································· 六、心得······································································

一、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 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现代交换原理》课程知识,进行现代通信网交换技术相关的课题设计研究与分析,掌握现代通信网交换节点所采用的技术,硬件组成及软件设计方法。 2、教学要求 从课程设计的目的出发,在实验室现代程控交换原理实验箱或者计算机上进行现代通信网交换技术相关的课题设计研究与分析。掌握相关课题的工作原理,深入研究相关课题系统组成及程序设计与分析 (1)主题鲜明,思路清晰,原理分析透彻,技术实现方案合理可靠; (2)按照现代交换原理相关研究课题技术的原理及系统组成,完成从理论分析、系统软硬件组成、程序设计,调试及功能分析的全过程。 二、设计目的 摘挂机检测实验用来考查学生对摘挂机检测原理的掌握情况。 三、设计内容和步骤 1、设计原理 设用户在挂机状态时扫描输出为“0”,用户在摘机状态时扫描输出为“1”,摘挂机扫描程序的执行周期为200ms,那么摘机识别,就是在200ms的周期性扫描中找到从“0”到“1”的变化点,挂机识别就是在200ms的周期性扫描中找到从“1”到“0”的变化点,该原理的示意图如下所示:

现代交换原理 知识点整理

现代交换原理知识点整理

填空26分 简答31分 简述14分 计算17分通信网性能的参数及计算,CH9 有计算题 看图12分应该有,脉冲识别原理图,位间隔识别原理图 目前常用的多址接入方式有:频分多址接入(FDMA)、时分多址接入(TDMA)、码分多址接入(CDMA)、随机多址接入等 通信网的分类 从功能的角度看,一个完整的现代通信网可分为相互依存的三部分:业务网、传送网、支撑网 帧中继特点 帧中继技术主要用于局域网高速互连业务。(1)

将逐段差错控制功能和流量控制功能删除,网络只进行差错的检测,发现差错就简单地丢弃分组,纠错工作和流量控制由终端来完成,使网络节点专注于高速的数据交换和传输,通过简化网络功能来提高网络的传输速度。(2) 保留X.25中统计复用和面向连接的思想,但将虚电路的复用和交换从原来的第三层移至第二层来完成,通过减少协议的处理层数,来提高网络的传输速率。 评价通信网性能的参数及计算 ⑴失效率 λ,⑵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MTBF=1/λ,⑶平均修复时间(MTTR) μ表示修复率MTTR=1/μ ,⑷系统不可利用度(U) 通常我们假设系统在稳定运行时,μ和λ都接近于常数, MTTR MTBF MTTR U=λ/(λ+μ)=

CH2 传输介质的特点 分两类有线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无线介质(无线电、微波、红外线等), 简述几种主要传输介质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双绞线:双线扭绞的形式主要是为减少线间的低频干扰,扭绞得越紧密抗干扰能力越好。便宜易安装,串音会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加,抗干扰能力差,复用度不高,带宽窄(局域网范围内传输速率可达100 Mb/s)。非屏蔽和屏蔽双绞线。应用场合:电话用户线,局域网中。同轴电缆:抗干扰强于双绞线,适合高频宽带传输(同轴电缆通常能提供500~750 MHz的带宽),成本高,不易安装埋设。应用场合:CATV,光纤同轴混合接入网。光纤:(利用光的全反射可以使光信号在纤芯中传输,多模光纤纤芯直径较大,主要用于短距低速传输,比如接入网和局域网,一般传输距离应小于2 km)大容量,体积小,重量轻,低衰减,抗 干扰能力强,安全保密性好。应用场合:接入网,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无线介质:1.无线电:(工作频率范围在几十兆赫兹到200兆赫兹左右)长距离传输,能穿越建筑物,其传输特性与频率有关。应用场合:公众无线广播,电视发射,无线专用网。2.微波:(频段范围在300 MHz~30 GHz的电磁波,低频信号穿越障碍能力强,但传输衰耗大;高频信号趋向于沿直线传输,但容易在障碍物处形成反射,易受外界电磁场的干扰,频段使用的分配管理)在空间沿直线传输。应用场合:卫星通信,陆地蜂窝,无线接入网,专用网络等.3.红外线:(1012~1014Hz范围的电磁波信号)不能穿越同体,短距离,小范围内通信。应用场合:家电产品,通信接口等。 WDM 波分复用传输系统,WDM本质上是光域上的频分复用(FDM)技术,为了充分利用单模光纤低损耗区带来的巨大带宽资源, WDM将光纤的低损耗窗口划分成若干个信道,每一信道占用不同的光波频率(或波长),在发送端采用波分复用器(合波器)将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合并起来送入一根光纤进行传输。分类:粗波分复用(Coarse WDM)和密集波分复用(Dense WDM) 时分数字传输体制:准同步数字体系PDH和同步

现代交换原理题库

一、单选题 1.通信网的核心技术是 A.光纤技术 B.终端技术 C.传输技术 D.交换技术 2.人类用电来传递信息最早是 A.电话 B.电报 C.收音机 D.电视 3.使用有线电、无线电、光或其他电磁系统的通信成为 A.电信 B.竹信 C.通信 D.电视 4.将含有信息的消息转换成传输介质能接受的信号形式的设备是 A.终端 B.交换机 C.编码器 D.译码器a 5.N个终端采用全互连方式组成的通信网,需要 A.N(N-1)/2条线路 B.N-1条线路 C.N条线路 D.N2条线路 6.在需要通信的用户之间建立连接,通信完成后拆除连接的设备是 A.终端 B.交换机 C.计算机 D.调制解调器 7.由若干交换机按照一定拓扑结构通过通信线路组合在一起实现众多终端互通是 A.计算机网 B.通信网 C.广播电视网 D.电话网 8.面向连接网络建立的连接有 A.实连接和虚连接 B.实连接 C.虚连接 D.有线连接 9.下列属于信息的传送方式是 A.实连接和虚连接 B.复用、传输和交换 C.终端、传输和交换 D.业务网和支撑网 10.下列属于固定资源分配技术的是 A.程控数字交换 B.分组交换 C.终端、传输和交换 D.业务网和支撑网 11.信道在每帧中固定出现的信道是 A.标志化信道 B.位置化信道 C.物理信道 D.逻辑信道 12.信息网络按业务分为电话网、电报网、有线电视网和 A.计算机网络 B.广播电视网 C.移动网 D.广域网 13.信息网络按技术层次分为业务网、传送网和 A.支撑网 B.有线网和无线网 C.固定网和移动网 D.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14.通信网的组成包括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和 A.交换机 B.路由器 C.集线器 D.网桥 15.交换节点泛指通信网中的各类交换机,包括通信接口、控制单元信令单元和 A.用户电路 B.交换网络 C.中继电路 D.控制系统 16.接口的作用是 A.物理连接 B.逻辑连接 C.转换信号 D.处理信令 17.构成交换网络最基本的部件是 A.交换机 B.继电器

企业网络规划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doc

一.工程概况 公司有一栋独立大楼,高4层,每层面积2000平方米。由研发技术部(成员60人,分成硬件(25)和软件(35)2大部门)、生产部(主要产品是手持电子产品,110人,管理人员10人)和市场部(30个销售,10个工程师)组成。还有一般企业都有的后勤部门和财务部门等。公司管理层组成:董事会,1个总经理,3个副总经理。3个总监。 二.需求分析 1. 用户需求 公司网络需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1层为市场部和后勤部; 2层为生产部; 3层为研发技术部; 4层为公司内部管理人员办公室和财务部。 (2). 公司内部的计算机间采用公司内部的电子邮件系统和IM(即时通讯) 系统联系。 (3). 公司内部网络与Interner之间采用100M光纤接入。 (4). 公司内部架设Web服务器,对Internet提供公司的形象和电子商务服 务。 (5). 财务部可以访问财务数据服务器,其他部门不能访问财务数据服务器。 (6). 为保证安全,Internet与公司内部网络间应该采用防护措施,防止外界 对内部网络未经授权的访问。 2.稳定可靠需求 现代企业的网络应具有更全面的可靠性设计,以实现网络通信的实时畅通,保障企业生产运营的正常进行。随着企业各种业务应用逐渐转移到计算机网络上来,网络通信的无中断运行已经成为保证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的关键。现代大型企业网络在可靠性设计方面主要应从以下3个方面考虑。 (1)、设备的可靠性设计:不仅要考察网络设备是否实现了关键部件的冗余

备份,还要从网络设备整体设计架构、处理引擎种类等多方面去考察。 (2)、业务的可靠性设计:网络设备在故障倒换过程中,是否对业务的正常运行有影响。 (3)、链路的可靠性设计:以太网的链路安全来自于多路径选择,所以在企业网络建设时,要考虑网络设备是否能够提供有效的链路自愈手段,以及快速重路由协议的支持。 三.网络系统设计规划 1. 网络设计总体要求 灵活性:系统具有较高的适应变化的能力。当用户的物理位置发生变化时可以在非常简便的调整下重新连接;布线系统且具有一定的扩展能力。 实用性:系统具有低成本、使用方便、简单、易扩展的特点。布线系统应在满足各种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材料成本;布线系统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扩展的特点。 可扩展性:网络结构和系统结构模块化,易于扩充,适应未来发展。 高可靠性:网络建设应立足于现有成熟的技术,具有高可靠性,并考虑主干设备的备份 2. 网络IP地址规划及VLAN划分 企业网计划使用私有的C类IP地址。IP地址分配原则如下:集团使用IPv4地址方案。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练习及答案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 练习题

第1章绪论 一、填空题 7-1“竹信”就是用一根_________连结两个小竹筒,在竹筒的一方可以听见另一方小声说话的声音。绳子 7-2人类用电来传送信息的历史是由_________开始的。电报 7-3电报(Telegraph)是一种以_________________传送信息的方式,即所谓的数字方式。 符号(点、划) 7-4“电信”是使用有线、无线、光或其它_____________系统的通信。电磁 7-5在电信系统中,信息是以电信号或___________信号的形式传输的。光 7-6交换设备的作用就是在需要通信的用户之间_________________,通信完毕拆除连接,这种设备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电路交换机。建立连接 7-7通信网由用户终端设备、_______________设备和传输设备组成。交换 7-8在由多台交换机组成的通信网中,信息由信源传送到信宿时,网络有___________连接和无连接两种工作方式。面向 7-9电路就是在通信系统中两个终端之间(有时须通过一个或多个交换节点)为了完成_____________传递而建立的通信路径。信息 7-10物理电路是终端设备之间为了传送信息而建立的一种________连接,终端之间可通过这种连接接收/发信息。实 7-11信息在通信网中的传送方式称为传送模式,它包括信息的复用、传输和________方式。 交换 7-12时分复用,就是采用___________分割的方法,把一条高速数字信道分成若干条低速数字信道,构成同时传输多个低速数字信号的信道。时间 7-13交换技术从传统的电话交换技术发展到综合业务交换技术在内的现代交换技术,经历了人工交换、机电交换和_________交换三个阶段。电子 7-14电路交换技术是一种主要适用于_________业务的一种通信技术。实时 7-15分组交换采用的路由方式有数据报和_________两种。虚电路 7-16宽带交换技术就是指支持传输比特速率高于_________的交换技术。2M/s 7-17交换的目的就是将交换机入端的信息按照_________的需要转移到出端。用户 7-18交换机的功能可以用两种方法来描述,一种是在入端和出端之间建立连接和释放连接;另一种是把入端的信息按照其_________分发到出端去。地址 二、选择题 7-19我们把用标志码标识的信道称为()A A、标志化信道 B、位置化信道 C、时隙 D、信元 7-20虚电路是终端设备之间为了传送信息而建立的一种逻辑连接()B A、物理连接 B、逻辑连接 C、实连接 D、无缝连接 7-21电路交换是最早出现的一种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方式的一个典型应用是()B A、数据交换 B、电话交换 C、报文交换 D、图像交换 7-22报文交换的基本原理是()A A、存储——转发 B、建立连接 C、拆除连接 D、物理连接 7-23常用宽带交换技术有快速电路交换、帧中继、IP交换、标记交换、软交换、光交换

北邮版现代交换原理课后答案

第一章 1.1为什么说交换设备是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转接交换设备是通信网络的核心,它的基本功能是对连接到交换节点的传输链路上的信号进行汇集、转接和分配,实现多点到多点之间的信息转移交互。 1.5 如何理解ATM交换综合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点. 1)采用固定长度的ATM信元异步转移复用方式。2)ATM采用面向连接并预约传输资源的方式工作。3)在ATM网络内部取消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而将这些工作推到网络的边缘设备上进行。4)ATM信元头部功能降低。 1.7 光交换技术的特点是什么? 1)提高节点吞吐量。2)降低交换成本。3)透明性。 第二章 2.1说明空分交换和时分交换,模拟交换和数字交换,布控交换和程控交换的基本概念。 答:书 21 页 2.1.2节 2.2电路交换系统有哪些特点? 1)电路交换是面向连接的交换技术。2)电路交换采用静态复用、预分配带宽并独占通信资源的方式。3)电路交换是一种实时交换,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高的通信业务。 2.3电路交换系统在呼叫处理方面应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书 23页 2.2.2节 2.4电路交换机由哪些基本功能模块组成,并说明各模块作用? 由终端接口功能、连接功能信令功能和控制功能等模块组成,终端接口功能主要作用是适配外部线路传输信号的特性要求,将外部信号传送格式与适合交换机内部连接功能所要求的格式进行相互转换,并协同信令功能模块收发信息。信令功能模块的作用是通过终端接口电路监视外部终端的工作状态和接收呼叫信令,并将接收的状态和信令消息转换成适合控制功能进行处理的消息格式。连接功能的作用是在控制功能模块的管理下,为连接在交换机上的所有终端提供可任选的相互连接通路。控制功能的作用是依照用户需求结合交换设备性能指标要求,快捷可靠的实施电路接续操作,并有效地管理交换设备正常运行。 2.5电路交换机有哪些接口?它们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答:书 26页——31页 2.3.1节 2.6简述模拟用户接口电路的7项基本功能。 馈电B,保证通话时有馈电电流,过压保护O,为防止雷电等高压损坏交换机,振铃R,通知被叫用户有来话呼叫监视S,监视用户线环路的通断状态,用来识别用户话机的摘机挂机状态编译码器C,混合电路H,完成二四线转换测试T,检测故障

现代交换原理时分复用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题目:时分复用与时分交换原理 学号:201420130530 学生姓名:叶礼鹏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1421303 指导教师:涂其远 2016年12 月16日

目录 第一章基本原理................................................................. 1.1 时分复用................................................................ 1.2时分交换................................................................. 第二章各模块功能及工作原理分析................................................. 2.1 MT8980引脚功能.......................................................... 2.2用MT8980实现时分交换.................................................... 第三章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四章课设总结.................................................................

第一章基本原理 1.1 时分复用 时分复用TDM是采用同一物理连接的不同时段来传输不同的信号,也能达到多路传输的目的。时分多路复用以时间作为信号分割的参量,故必须使各路信号在时间轴上互不重叠。时分多路复用适用于数字信号的传输。由于信道的位传输率超过每一路信号的数据传输率,因此可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片段轮换地给多个信号使用。每一时间片由复用的一个信号单独占用,在规定的时间内,多个数字信号都可按要求传输到达,从而也实现了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多个数字信号。 时分复用是建立在抽样定理基础上的,因为抽样定理使连续的基带信号有可能被在时间上离散出现的抽样脉冲所代替。这样,当抽样脉冲占据较短时间时,在抽样脉冲之间就留出了时间空隙。利用这些空隙便可以传输其他信号的抽样值,因此,就可能用一条信道同时传送若干个基带信号,并且每一个抽样值占用的时间越短,能够传输的路数也就越多。此外,时分复用通信系统有两个突出的优点,一是多路信号的汇合与分路都是数字电路,简单、可靠;二是时分复用通信系统对非线性失真的要求比较低。然而,时分复用系统对信道中时钟相位抖动及接收端与发送端的时钟同步问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谓同步是指接收端能正确地从数据流中识别各路序号。为此,必须在每帧内加上标志信号(即帧同步信号),它可以是一组特定的码组,也可以是特定宽度的脉冲。 在实际通信系统中还必须传递信令以建立通信连接,如传送电话通信中的占线、摘机与挂机信号以及振铃信号等信令。上述所有信号都是时间分割,按某种固定方式排列起来,称为帧结构。采用时分复用的数字通信系统,在国际上已逐步建立其标准。原则上是把一定路数电话语音复合成一个标准数据流(称为基群),然后再把基群数据流采用同步或准同步数字复接技术,汇合成更高速的数据信号,复接后的序列中按传输速率不同,分别成为一次群、二次群、三次群、四次群等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