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111杠杆2》学案 苏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111杠杆2》学案 苏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111杠杆2》学案 苏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111杠杆2》学案 苏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111杠杆2》学案 苏科版

课题:§11.1杠杆 2011年【蠡】物九上002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用它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

2、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 二、知识回顾

1、当杠杆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时,我们就说杠杆处于__________________状态。. 注意: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不一定是水平位置。例如下面图甲、乙当杠杆静止时我们说处于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或“甲和乙”)

2、在上图中分别画出甲、乙两图动力和阻力对支点的力臂L1和L2:在甲、乙两图中,力F 的力臂都是OA 吗?________。图________更便于测量力臂,因为杠杆在________位置平衡。 所以我们在做杠杆平衡实验时应该让杠杆在________位置平衡,这样的目的是________ 三、学习过程: 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把实验数据结果记入课本P4的表格中。

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 思考:(1)此实验如此多次测量,得到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

(2)若在实验中,不沿竖直方向用力,所测得的拉力值将会变 ,原因是: 。 (3)若实验中,悬挂钩码和拉力在支点的同一侧(如图丙,测力计在C 点处),若使杠杆平衡则拉力方向是 。

(4)在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如果测力计改用钩码:如图丁

所示,在杠杆左边A 处挂四个相同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边B 处挂同样钩码 个或C 处挂同样钩码 个。 2、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1)、某同学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所测量的结果如下表, (1

B

A

A

A

O

O

B A

F A

F A

C

(2)撬棒在撬道钉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15倍,当撬道钉时用力20N 恰能将道钉撬起,则道钉受到的阻力为 N 。(不计道钉自身的重力)(写出计算过程)

3、杠杆的种类及各种杠杆的特点

根据使用杠杆时的用力情况,我们可以把杠杆分为如下三种:

(1)省力杠杆:L1 L2,F1 F2, 例如: ;特点: 。 (2)费力杠杆:L1 L2,F1 F2, 例如: ;特点: 。 (3)等臂杠杆:L1 L2,F1 F2, 例如: ;特点: 。 (4)羊角锤、筷子、各种起子、镊子、钓鱼竿、托盘天平、手推车、老虎钳、铁皮剪刀、裁衣剪刀、扫帚、船桨:

(1)以上物体中属于等臂杠杆的有: (2)以上物体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有: (3)以上物体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有: 四、目标检测

★1、进一步做如右图所示的实验时,发现 不再满足(2)中得到的规律,请你对此作评 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的杠杆,每个砝码重均为1牛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在杠杆两边各减去一个

砝码,则:

A.杠杆保持平衡

B.杠杆左边向下倾

C.杠杆右边向下倾

D.无法判断

3、 如下图示AOB 为轻质杠杆,B 端挂重物G ,A 端分别作

用四个方向力时,杠杆都能在图示位置平衡。则四个力大小说法正确的是 ( ) A .F 2最小 B .F 4最小 C .F 1最小 D .F 3最小

4、如上图所示,杠杆AOB 的A 端挂重为GA 的物体,B 端挂重为GB 的物体,杠杆平衡时AO 处于水平位置,若AO=BO ,杠杆自重不计,则GA 和GB 的大小关系是 ( ) A. G A >G B B. G A =G B C. G A

5、下列是我们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常用的工具:其中

属于省力杠杆的有_______ 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费力杠杆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杠杆去撬动一块石头,如果杠杆的动力臂长2m,阻力臂长40cm,那么只要用多少N的力就能撬起重500N的一块石头?(写出计算过程)

7、如图所示,一轻质杠杆可绕0点转动,甲、乙两物体分别用细悬挂在杠杆的A、B两点.若甲物体重为10N,则乙物体重为多少N时,杠杆才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写出计算过程)

8、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杠杆上每格长度相等.在杠杆的A处挂有4个重均为10N的钩码,这时B处的拉力F是 N。(写出计算过程)

★★专题练习作最小(省)的力

1.下图所示,要求拔钉子时用的力最小,画出此动力的作用点及方向。,

2. 右下图是推小车的简图,画出人的手所用最小力F的作用点和方向。

3.如图,O为杠杆AC的支点,在B处挂一小球,AO=OB=BC,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

衡,(1)画出施加在杠杆A点上最小动力F A的力臂L A,并标出F A的方向

(2)画出施加在杠杆B点上最小动力F B的力臂L B,并标出F B的方向

(3)画出施加在杠杆C 点上最小动力F C 的力臂L C ,并标出F C 的方向 (4)F A 、F B 、F C 中哪个最小?

4.画出使杠杆AB 在图所示位置静止时所用最小力F 的作用点和方向。

5.如下右图所示,使用道钉撬撬钉子,动力作用在锤柄上, 请作出撬钉子时所用最小动力F 的示意图. (注意:请在图上保留为确保作图准确所画的辅助线)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12.2 内能 热传递》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通过类比的方法,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2.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之间的关系.

3结合事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其实质是能量的转移.

4.了解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应用相关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1.物体由于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动能,物体由于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物体由于________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2. 汽车从盘山公路上山时,匀速行驶,在此过程中,汽车的动能__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_,机械能________.(都填“减少”“增加”或“不变”)

3.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一切物体都是由________ 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作________________,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________.

C

二、新课学习:

1、内能

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叫做热运动.

与动能、势能相类比:与运动着的物体具有动能一样,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也具有_______;如同弹簧具有弹性势能一样,物质的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作用,因此也具有_______.

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内所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_______.

总结结论:一切物体都有_______能.

2、实验探究: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演示实验:分别在两个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玻璃杯中个滴入两滴墨水,观察哪杯中的墨水扩散的快?

实验现象:在冷水玻璃杯中墨水扩散(快/慢),在热水玻璃杯中墨水扩散(快/慢)

实验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_________(快/慢)。分子运动越__________(剧烈/缓慢),分子动能越_________(大/小),内能就_________(增加/减少.

总结实验结论:物体的温度升高时,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的总和就_______,物体的内能就________.由此可知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有关;

学生讨论:0℃的物体有内能吗?为什么?

例.50克80℃的水和80克80℃的水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0克80℃的水具有的内能多

B.80克80℃的水具有的内能多

C.两者一样多

D.无法判断

活动二:讨论交流:一根金属丝如果要想使它温度升高,你有哪些办法?

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热传递.

(1)分析热传递过程:

①存在着_______温物体和_______温物体(或同一物体存在着_______部分和_______部分);

总结:热传递发生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于热传递,高温物体温度______,(升高/降低,)内能______;(增加/减少)低温物体温度_______,内能_______.

总结: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下列事例中不属于热传递使物体内能增大的是()

A.夏天,人在阳光下感到很热B.用锯子锯木板时,锯条发热

C.用高温的水蒸气蒸饭D.夏天用冰块使房间温度降低.

4.热量的概念: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用符号_______ 表示.热量的单位与能量的单位相同,也是_______.

★注意: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才出现的物理量,对于一个物体,只能说:“_______热量”或“_______热量”,绝对不能说“具有热量”。

某物体只吸收热量,内能_______;某物体___________,内能减少.

某物体温度升高,内能_______;某物体___________,内能减小.

活动三:

(1)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就一定会升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就一定不变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课堂训练:

1.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组成物质的分子的___________就越剧烈,这个物体的内能就越_______我们把物体内部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叫热运动.

2.一把勺子放在热水里,它的温度 ,内能________,这种改变内能的方式叫_________. 3.发生热传递时,低温物体的温度________________,高温物体的内能____________. 4.下列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例子,其中不恰当的是( ) A .将一些盐放入一杯水中,过一段时间后,一杯水都有咸味 B .香水瓶打开,在其周围可以闻到香味 C .扫地时,灰尘飞扬

D .把一滴黑墨水滴到一杯清水中,过会儿,清水变黑了. 5.对于热运动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0℃时的分子的热运动停止,所以物体在0℃时没有内能 B .物体吸收热量,分子的热运动一定加剧 C .气体分子热运动最剧烈,固体分子没有热运动

D .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6.两个物体互相接触没有发生热传递,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 ) A .比热容 B .质量 C .温度 D. 热量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所以它是机械能

B .物体运动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内能越大

C .在水平地面上静止的的0℃冰块不具有内能和机械能

D .任何物体都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

8.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总是以( )

A .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B .质量大的物体传递给质量小的物体

C .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

D .密度大的物体传递给密度小的物体. 9.关于物体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内分子运动越剧烈,内能不变

B .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C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 .物体的速度越大,它的内能也越大

6.下面的例子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锯木头,锯条温度升高

B .给车胎打气,打气筒壁发热

C .用火烧水,水的温度升高

D .水蒸气膨胀把水壶盖顶起

12.2《内能 热传递》课堂互动学习评价

1、如图1所示,同时在冷水和热水中各滴一滴墨水,颜色先变均匀的是 _____ (选填“冷水”或“热水”),说明: 。

2、若一太阳能热水器经阳光照射一天后,水温升高到70℃,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

3、平时我们所说的“热”在不同情况下的含义也不同。这杯水太“热”了,这里的“热”指的是 ;开水放“热”降温,这里的“热”指的是 。

4、关于内能的概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 .热的物体具有内能,冷的物体也具有内能

B .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C .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会增大

D .当物体温度为0℃时,物体具有的内能也为零 5、下列关于内能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内能越大

B .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C .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

D .内能和温度有关,所以0℃的水没有内能 5、若一物体放出热量,那么它的温度将 ( )

图1

A.一定降低B.一定不变C.可能不变D.可能升高

6、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一定和0℃的水内能一样大B.0℃的水一定比5℃的水内能小

C.0℃的水一定比5℃的水热量小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8、下图中的四幅图片是生活和生产中的场景,对其能量变化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甲图,货物被举高后内能增加了B.乙图,列车速度增大后动能增加了

C.丙图,握力计发生形变后弹性势能增加了D.丁图,飞机升空后重力势能增加了

9、实验探究和推理都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比如科学猜想,往往是以一定的事实和已有知识为依据,通过推理而提出来的。

问题一:物理学把“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请你根据这个意思,结合所学知识,就“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提出合理猜想、给出推理性结论、说明推理依据(参照示例):

示例:①物体内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推理性结论: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推理依据: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动能越大。

②物体内能的大小还可能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_有关。推理性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理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由于推理性结论具有一定的事实和理论依据,所以在科学研究中,有时就运用它来初步解释相关问题——同学们也来尝试一下。

在图3中,(a)杯中水量较少、(b)、(c)、(d)的水量相同。

根据问题一中所得的推理性结论,比较各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

①_______杯中水的内能最大,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两杯中水的内能不好比较,因为________________。

图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